生延巨伏是什么意思?农村大门门匾上的匾是这四个字

这颗柚子不太甜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这颗柚子不太甜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userId:,blogListLength:30};2012111946
19.27271927
黄洋界,位距茨坪西北面十七公里,海拔1343米,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时常大雾弥漫,望之如同汪洋大海,故又名:汪洋界。黄洋界是北面的要隘,坡陡路狭,地势险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后,把黄洋界作为重要设防(朱砂冲、黄洋界、双马石、八面山、桐木岭)之一,兴修了工事。黄洋界哨口包括三个防御工事:右边一个工事用以控制通往茅坪的小路,阻击从江西永新方向来犯的敌军;左边一个工事可控制通往原宁冈大陇的小路,阻击从湖南炎陵县方向来犯的敌人;这两个工事的后山山顶上设立了望哨所,用以监视山下敌军的动静,以掩护前面两个工事,三个工事互为犄角之势,作战时可以互相呼应。左、右两个工事的前沿,各设有五道防线:“竹钉阵”、“布满竹钉的壕沟”、“竹蓠芭障碍”、“滚木擂石”、“石筑的掩体”五道防线。这样,黄洋界哨口,就成了当年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高级指挥机关的一座天然屏障。
1928年7月,红4军主力在湘南行动受挫,前委书记率部下山接应主力,红军第32团和第31团第1营留守井冈山。8月下旬,国民党军趁红4军主力未归之际,对发起第二次“会剿”。30日晨,敌军四个团向井冈山黄洋界哨口发起进攻,当时山上只有红31团1营的两个连,他们凭借天险与国民党军展开了多次殊死的血战,打到下午,子弹所剩无几,只能靠石块御敌,下午四点,红军从井冈山红军修理厂扛来一门缴获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前两发都是哑炮,第三发恰巧落在敌军指挥部,敌军误以为红军主力回山,慌忙撤退。黄洋界保卫战取得胜利,毛泽东闻讯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在第三次反“会剿”中,黄洋界也是主要战场之一。1929年1月,湘赣敌军从黄洋界哨口又一次进犯井冈山,守卫在这里的军民们同敌军激战三天三夜,敌军未能越雷池一步。1月29日,乘黄洋界上浓浓大雾,敌军在原宁冈县斜源村收买游民陈开恩带路,绕道黄洋界右侧隐蔽的山沟,偷偷地摸上了黄洋界,从后侧攻破黄洋界哨口防线,窜进井冈山上的大小五井,大肆烧杀。指挥员李灿、徐彦刚等率领红军战士在敌军的夹击中,把绑腿布连接起来,吊在山崖上,一个个抓住绑腿带往山下攀悬崖、过峭壁,最后退到原宁冈一带山区。继续坚持斗争。
哨口居高临下,扼居山口,形势险要,而我们上山的小路和左右的红杉林就是当年敌人进攻的路线,当然,当年没有公路,据说也没有这么多树。如今的哨口工事早已经没有了任何战争的影子,在苍松翠柏的浓荫下,一个宽仅几米,长约十几米的浅坑,周围用铁链子围住。除了接踵而至的一团团游客,这里显得那么宁静安详,战争的硝烟早已随风而逝。
过哨口工事,继续登上小山顶,就是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纪念碑坐西朝东,正面镶刻有朱德同志“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的亲笔题字,背面是毛泽东同志的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了纪念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1960年,井冈山管理局在刚通车的公路旁兴建了一座木质结构、5米高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1962年和1965年,朱德、毛泽东同志重上井冈山时,都分别在此座碑前照相留念。1965年冬,将此碑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12米高。1969年,朱德受到批判攻击,纪念碑被炸毁,改建成呈五角形的“火炬亭”,上面是林彪写的“黄洋界”三个字。1977年底,拆除“火炬亭”,依然在原碑基址上恢复原纪念碑的造型,同时,在竖碑的前面增建了一座横碑,横碑的正面镶刻着毛泽东同志手书的《西江月·井冈山》诗词,背面为朱德同志手书的“黄洋界”三个烫金大字。
黄洋界上炮声隆,炮台上,一尊大炮还架在那里,前面是石块和水泥仿制的檑木滚石构筑的防御工事,虽然两侧依然林深树密,但工事前却危崖耸立,地势险峻,易守难攻,革命前途悬一线,成败兴亡一刹那,想当年,就是这尊大炮挽救了井冈山根据地,挽救了革命。1929年1月黄洋界哨口失守,工事遭到破坏。1960年重新修复。
离开炮台,我们沿着小路前行,树林中,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山下,路旁有标志说明:这是当年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井冈山军民从宁冈大陇等地挑粮上山时走过的小路。对这条“挑粮小道”我们当然不陌生,还有“朱德的扁担”,这些都被当做活生生的实例来证明那个火红的年代,激情的年代,虽然艰苦却充满理想的年代,小道还在,扁担也有,但是我不知道的是这些感人的故事中到底有多少可信的成分——我们都被无产阶级的宣传机构给骗怕了。我们原计划应该重走挑粮小道,因路上时间耽搁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也便在小路上走上几十米,寻找一下感觉,说实在的,小路并不陡峭难行,重走小路也并非艰难之事,想让我们的领导干部酒足饭饱之后,花着公款在这浓荫覆盖的小路上,找回当年的革命传统无异于缘木求鱼。
中国红军第四军黄洋界哨口营房原是一家客栈,于1923年夏倒塌,1928年夏红四军军委决定在原客栈的基础上建造红军营房,由红四军兵房建筑处主任李少垣负责施工。8月,营房竣工,红四军一个连的部队驻扎在营房周围,日夜把守在黄洋界哨口上。在黄洋界保卫战中,营房是指挥中心。年黄洋界哨口失守后被烧。年,营房旧址由李少垣现场指导,按原貌修复。此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营房的中厅还增设了《黄洋界哨口工事专题展览》,同时展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瞻仰参观黄洋界时的照片。
小井位于茨坪西北面6公里处,有公路相通,因地形犹如井状小盆而得名。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驻宁冈茅坪村,设立了一所简易的后方医院。1928年夏,医院迁到大小五井,取名“红军医院”,院长曹鑅,党代表肖光球,12月,曾志任党总支书记。医院有中医、西医,但条件极差,医生很少,药品奇缺,医务人员自己上山采挖中草药,并自制简单的医疗器械。
当时,伤病员医务管理组第四组设在小井,全村四十多户农民家里住了二百多名伤病员。为了改善红军伤病员的医疗条件,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1928年10月开始兴建小井红军医院。红军和群众,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建起了这栋杉木皮盖屋面、全木质结构、上下两层的红军住院部,名为“红光医院”,医院内设门诊室、手术室、办公室及病房32间,可容纳二百多名伤病员,这是中国红军的第一所正规医院。1929年1月第三次反“会剿”中井冈山失守,红光医院被国民党烧毁,一百三十多名伤病员被枪杀于附近稻田中。1967年按历史原貌修复了小井红军医院,1979年建烈士墓和纪念碑。
小井红军医院大门上写着“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进入大门,院子宽敞平整,四周青松挺拔,形成天然的围墙,院中宽阔的十字形道路是用细长的石头子整整齐齐地排列起来,砌成的,四角是翠绿如茵的草坪,院子右侧是大型浮雕,左侧是三组雕塑。我们来时,正有一个大型参观团统一着装,排列整齐地站在院中,细心地听取导游的讲解。我们完全是自由活动,于是,登台阶信步走入室内参观,室内光线暗淡,走廊狭窄,而且二楼还禁止参观。屋子内的陈设可以想象得简陋,多数病房里是草席铺地,以地为床,医务室里的药柜上摆着坛坛罐罐,抽屉上写着一些中药的名字。可以想象,当年的红军伤病员忍受了什么样的痛苦和煎熬,又有多少年轻的官兵因为医疗条件而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离开小井,驱车去大井。景区门有座竹木搭建的简易门楼,匾额上题写着“毛泽东同志旧居”七个金色大字。80
毛泽东旧居是客家风格的建筑,原是某客家人的豪寨,名“新屋下”,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干打垒式建筑,因墙壁为白色,当地人习惯称它为“白屋”。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来到大井村时,驻扎在大井新屋下的农民自卫军首领,便将这幢兵营腾出部分房屋让给工农革命军居住,毛泽东便居住在此屋。比邻的其他房屋皆为黄色土墙,而“白屋”则白墙黛瓦,十分醒目。
我们顺着小路来到白屋屋后,看见崭新的白色墙壁中镶嵌着一段丁字残墙,导游介绍,这段残墙才是见证历史的真迹,1929年1月底,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军后,敌人窜入大小五井,大井村的房屋基本上被焚毁,毛泽东旧居被烧得只剩一堵残墙。1960年,按原貌修复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时,将保存下来的残墙镶嵌在新墙中以作历史的见证。
&旧居屋后有两株大树,一株南方红豆杉,一株椤木石楠,当年毛泽东、朱德曾在树下观看红军战士操练。据说1929年井冈山失守后,两棵树也被烧焦了,解放后,经过精心施肥培植居然又重新焕发了生机,被人称为“常青树”。其实这也没什么神奇之处,因为当时树干被烧焦,树根并未被烧死,所以精心培植仍可“焦木回春”。可笑的是经过加工演绎、添油加醋,这两棵树居然变成了与人的命运甚至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的“神树”。据导游们谣传:1949年,这两棵被战火烧得伤痕累累的大树突然抽枝发芽,长得枝繁叶茂。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故地重游,这两棵树竟第一次开出满树如雪似银的小白花。1976年毛泽东逝世,这两棵树莫名其妙地枯萎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这两棵树枯木逢春,更加枝繁叶茂。共和国的土地上,凡与毛泽东同志有关的事与物,大多具有某种超自然的神奇命运和传奇色彩。
我们绕到房前,鱼贯而入去旧居屋内参观。白屋是连成一体的一整排院落,中间为带有天井的中厅,两边各有两个院落(其实就是天井),院子里有两排、八间房,各院有一个大门,还有一条道通向中厅,整个旧居共有房屋44间,天井5个,面积近千平方米。中厅的左侧有一堵泥墙,就是战争中保存下来的残墙,当年“弹洞前村壁”,残墙上面还有无数个子弹孔。红军进驻大井后,在此设立红军医务所,医务所条件简陋,药材主要靠医务人员上山采药和打仗缴获,尽管如此,当地百姓凭乡政府开的介绍信可免费就医。
毛泽东的居室在第二个院落的东厢房,与王佐相邻,室内陈设不过是一张木桌,一把木椅,一架木床,蓝色印花布的床单,军毯、浅灰色红军便服,一顶八角军帽整齐地叠放在床单上,墙上挂着毛主席的画像,后墙开有木槅小窗,就是在这样及其简陋的条件下,毛泽东起草了《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其他红军将领如彭德怀、何长工等人故居内的陈设也大体相仿。红军战士的住宿条件更为艰苦,一间小房子要住7到8人,草垫席地,蓝土布盖被,没有任何其他生活用品。当时大井的生活十分艰苦,食物极度缺乏,战士们吃的多是没有油盐的南瓜汤和野菜。井冈山的冬天十分寒冷,没有被子,大家将干稻草当作被子御寒。艰苦的生活并没有把战士们的乐观精神击垮,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编成了歌谣,流传至今: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的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想。
旧居前的一株李子树洒下浓浓绿荫,树下有块乌黑的石头,当年毛主席时常坐在这里读书看报、批阅文件,因此被称为“读书石”,读书石、常青树和丁字残墙是大井故居仅存的三件原物。旧居前还有毛泽东塑像。
与毛泽东旧居相邻的黄屋是朱德、陈毅的旧居。1928年5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此后这儿便成为了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大井白屋,如今以毛泽东旧居的名义而名闻天下,并成为共产党人朝拜的圣地,其实这里原是王佐的地盘,如今王佐的痕迹几乎荡然无存。王佐墓在大井后的山坡上,王佐纪念馆也正在修整,袁文才更是远在茅坪,我们没有时间去祭拜死于革命同志屠刀下的烈士,只能对那一段荒唐而悲愤的历史进行一遍遍的追问,究竟谁是幕后的元凶?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特意会见了袁文才、王佐的遗孀谢梅香、兰喜莲,对袁妻谢梅香说:“袁文才、王佐不在了,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战争的硝烟消了,历史的风云散了,心头的恩仇也能泯灭吗?俱往矣,一将功成万骨枯,天阴雨湿声啾啾。历史没有假设,所以“假如当年袁文才、王佐没有收留毛泽东,中国革命会是什么样子?”的设想是异想天开。想象“假如袁文才、王佐不被错杀,凭他们对革命的贡献,必定如何如何”更是天真。
21五龙潭瀑布群位于茨坪西北7公里的五神河上。景区大门标志是一座中高两低的连环彩虹三拱门,中间的“五龙戏珠”雕塑寓意海龙王的五位公主。下得车来,天空阴沉沉的,远处的山峦雾气昭昭,像是笼着一层白色的轻纱。
景区内不仅没有索道,连小路也没有。但是有解放军战士为他披荆斩棘开路,他在众人护卫下,扶樵踩草攀崖而下观赏龙潭景色。
如今我们就方便多了,走过龙潭月洞山门,眼前是古木竞秀,危崖悬天,我们沿着婉延的石阶一路向下,一旁是悬崖峭壁,一侧是万丈深渊,不过却并不让人觉得惊险,因为山高林密,枝杈横舒,藤萝缠绕,翠绿満径,我们仿佛行进在绿色的藤架之下。一侧的石壁上有“龙潭胜景”四个红色大字。远处隐隐传来了瀑布声,透过参差的树枝,碧玉瀑隐约可见。我们来到一块三面凌空的观景台上,俯身下望,山崖下,层林碧透,绿海茫茫,一带八角小亭,立在谷底,仿佛万绿从中一点红,分外醒目,放眼远望,雾锁山岚,云漫苍穹。回身后望,旁边石壁上突出一块巨大石头,酷似展翅欲飞扑向大海的雄鹰,故名鹰咀岩。在不远处的石壁上,刻写董必武同志的诗“四面重峦障,五溪曲水萦”,字体雄浑苍劲有力,贴切地体现了龙潭的意境。
往下转过一个凹弯,石壁上有一个自然岩洞,涓涓岩泉,汩汩渗出,游人争相品尝,甘甜可口。旁边石壁上有字为“长寿泉”。品尝过长寿泉水,能否长寿不得而知,但反正是清凉解渴。此处石壁上有发现郭老的《龙潭》诗,却与前面所录略有不同:
继续下行,瀑布的冲击声音越来越响,转过一块巨大的岩石,龙潭第一个瀑布——碧玉瀑赫然地呈现在眼前。碧玉瀑古称青龙瀑,落差67米,是五瀑中最高的一个,始宽6米,终宽17米,上窄下宽,瀑布水从头顶的山涧飞流直下,犹如一条白练凌空垂挂,喷珠吐玉,清澈晶莹,秀丽异常。碧玉瀑的崖壁中段褶皱明显,酷似观音菩萨端坐莲台,在帘中沐浴;又好似右执拂尘,左捧净水瓶,将甘露洒向人间,碧玉瀑是井冈山最壮观的瀑布之一。我们从小道走近碧玉潭边,碧玉潭座落三面危崖如削的大峡谷始端,瀑布一落千丈,泻入深潭,水花飞溅,激起淡淡的水雾。青碧的潭水似乎深不见底,如同沉睡的碧玉,白练般的瀑布投身潭中,那活泼的形态瞬间消失,只留下绿色的影。
我们沿着溪水的流向往下走,之字形的石板小路狭窄而陡峭,在深邃的幽谷和杜鹃林的掩映中,眼前是一片杜鹃林,两股瀑水从黄色岩壁上喷涌而出,直落潭中,水势不大,水声喑哑,似被锁的蛟龙急欲出洞,这就是龙潭第二瀑——锁龙瀑,古称黄龙瀑。相对于青龙瀑壮观活泼,黄龙瀑隐藏于巉岩幽谷和杜鹃丛中,显得沉静得多。锁龙瀑下锁龙潭,碧水泱泱,也为巨石掩映,好似尚未出阁的龙女锁在深闺,羞于见人,耐人寻味。
龙潭第三瀑为珍珠瀑,古名赤龙瀑。人未走近,已闻水声如涛,瀑水从30米高处中间忽遇巨石阻击,水花飞溅,如喷珠吐玉,水声清脆,直击潭面,恰似珍珠落玉潭。潭水清幽,潭面湛蓝,四周视野开阔,潭边的一块巨石上刻有谢觉哉题写的“珍珠”二字,是观瀑留影的好地方。
从第三瀑布往下,山间小径一直与潺潺而下的溪流相依相偎,伴随左右,我们一路欣赏纷呈的美景,一路与欢快的小溪同乐。
不多时,龙潭第四瀑——飞凤瀑又来到眼前,飞凤瀑古名黑龙瀑,瀑水从数米高的山崖上急流直下,如凤凰展翅,飞入潭中。飞凤瀑水帘较宽,瀑布口有巨石阻遏,夺路而下的急流被劈成数股水柱奔泻而下,水声交替,好似鼓点急骤起落,故飞凤潭又名击鼓潭。从飞凤瀑观景台下去的的石阶盘旋而又徒峭,我们顺势而下,溪河中有三块巨石,上面分别刻写着“潺潺流水”、“巨龙五摆落碧潭”、“喷雪”。&
&未到仙女潭,已闻沸腾的人声,这是缆车的终点,所有乘着缆车下到山谷的人都在这里驻足停留。仙女潭是美,两股水流从山间汇集合而下,形成一股,如同仙女婀娜的裙裾。只是游人太多,多少有些破坏了我赏景的兴致。仙女潭的磹口幽深平坦,潭面宽阔深澈。瀑布顶端的流水分两股迂回,到上半截时又顺山势合为一大股,水泻和缓、窈窕,远看犹如一位曲线分明、体态柔美的仙女在翩翩起舞,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谷底,这里就是龙潭第五瀑——玉女瀑的观景处,玉女瀑古名白龙瀑,落差40余米,在瀑布出水口有巨石,状如少女之发髻,潭水经此,分成两股,在石下又合成一股顺山势迂迥而下,远望之若仙女下凡,袂带飘逸,又似窈窕少女,舞姿翩翩。线条分明,惟妙惟肖。玉女潭的潭口幽深平坦,潭面宽阔深澈,清澈碧绿,水声振耳,如诗如画,令人陶然。游人在这里,无不饶有兴趣的揿动快门,留下“玉女”的倩影。最佳取景处早已有人为你选好,玉女潭中,一只小竹筏系在岸边,筏上端放一只竹椅,当然坐上竹椅是要付费的。 
这五龙潭古代传说是龙王五个女儿变的,还有人作诗戏之:“龙王有女各情情,一情更比一情真,碧玉多情先迎客,金锁含情在芳心,柔情化为,豪情飞凤作狂吟;惟独玉女关情窦,恬情理妆半娇嗔。”当然这只能博取游人一笑,不过五龙潭的美确实名副其实。由山上到山下,五龙潭神秘的面纱已经褪去,我想招呼学员们徒步上山,却应者寥寥,大部分都去索道站坐缆车了,抬头仰望,一个个缆车在绿色的波涛上滑行,在山间的云雾里穿梭。
辞别五位龙女,我们去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而建的革命史类博物馆。1959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1962年朱德同志题写馆名。1987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和修改,采用图、文、物、声、光、电综合陈列表现手法,并制作了逼真的仿实景物和塑像。2005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被评为中宣部直属的红色旅游一号工程,在此基础上扩建了新的展厅。2007年11月5日,向社会免费开放。
7?19向上,在回字形建筑中心靠后,依山矗立着大型雕塑:胜利的起点。雕塑的中心为毛泽东和朱德圆雕,两翼为革命队伍的胜利会师。雕塑长度为19.27米,高度为8米,整个雕塑形状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还象一座山,又似一个摇篮,象征着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离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们的最后一个参观项目是井冈山烈士陵园。汽车沿着红军路行驶,两侧青松挺拔,直插云霄,像两列森严的卫兵,又像摩天的巨人,在忠诚地护卫着中国革命的圣地。汽车折向南山路,两侧的法国梧桐却虬枝尽展,枝叶婆娑。左侧的挹翠湖绿树四合,碧波荡漾,亭台错落,小桥蜿蜒。右侧绿树掩映的院落内,是井冈山常见的黄色土房,这是毛泽东同志的另一处旧居。汽车转过一个弯,道路一侧依然高楼林立,另一侧却已是绿色的山岭,路随山转,“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因山就势兴建在茨坪以北的北岩峰上。
烈士陵园始建于1985年,1987年10月即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之际,烈士陵园建成并对外开放。站在门外朝上仰望,陵园大门、台阶和纪念堂层层递进,两侧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绿色的波涛如海似雾,层层叠叠,连绵不绝。陵园大门正中为屏障景墙,左右为出入口,景墙上“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烫金大字为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题写。进门后,是一座小花坛,过花坛,顺山而上的宽阔平台台阶分为两组,第一组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陵园的绿化配制主要是采用柏树、桂花、杜鹃、翠竹为主配以山体自生的松、杉、山樱花等。主大门前栽种的大树是日本冷杉,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台阶两侧林廊和雕塑园配制的是香柏、黄杨。全园四季绿树常青,素花点缀,显得庄重而肃穆。
登上宽阔的台阶即是纪念堂,纪念堂大门上方镌刻着烫金大字“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为彭真题写。纪念堂一侧有“礼仪花篮服务部”,凡来此参观学习者,必将朝圣的仪式做足,做到位,我们也不例外,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之后才进入纪念堂参观,纪念堂设有瞻仰大厅、陈列室、吊唁大厅、忠魂堂。瞻仰大厅正面汉白玉墙面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是毛泽东1946年为革命烈士题写的。正面玻璃柜存放的是井冈山革命烈士的名册。大厅内放置的花圈、花篮,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井冈山时向烈士们敬献的,有社会团体及旅游观光团敬献而留下来作为纪念的。
瞻仰大厅左侧陈列室展览的人物是建国后去世的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领导人的挂像。目前有51位。他们当中有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彭德环、;有军队中的一大批将帅,如元帅罗荣桓,大将谭政、粟裕、黄克城,上将陈伯钧、赖传珠、杨得志、朱良材,中将杨梅生、毕占云、张国华、谭家述,少将龙开富等;也有建国后调离军队的领导,如何长工、贺敏学、贺子珍、陈正人、彭儒、曾志等。
右侧陈列室陈列的是建国前牺牲的革命先烈,共54位。有的照片是烈士本人的历史照片,有的是根据亲属和战友的回忆画下来的。还有的烈士无法征集到照片,就用党旗和青松代替。
瞻仰大厅后为吊唁大厅,大厅四周墙面嵌刻的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录,共有15744位。大厅正安放着一块汉白玉无字碑,这是为那些无名烈士所立的一块无名碑,以示人们对无名先烈的深切怀念。
从吊唁大厅后侧上楼为忠魂堂,为安放老红军灵柩而设。目前己安放张令彬、何长工、、、陈云中五位老红军的骨灰。
   从纪念堂出来,我沿着左侧的登山小路拾级而上,登上一块平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段藤萝掩映的碑墙,墙上是题写的“井冈山碑林”五个烫金舒体大字,舒同是江西东乡人,也是一位老红军。碑墙左侧是一座双侧六角小亭,可供游人休憩。碑墙右侧为碑林入口,入口一侧高墙上有“天下第一山”题字。碑林一共陈列有138块精湛的书法碑刻,即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井冈山的题词,也有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的题词,还有著名书法家、画家、作家和知名人士讴歌井冈山的题词。这些碑刻集书法艺术和革命传统教育于一体,给人以震撼心灵的教育和启迪。碑刻以碑廊、碑亭、碑墙三种形式陈列,因山就势,高低错落,亭转廊回,曲折蜿蜒,亭廊上开有方形、圆形透窗,竹树参差,步移景换,艺术与自然相衬,绿色与红色辉映。
在碑林内匆匆浏览一下,急忙返程,陵园东侧山头上有雕塑园,“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耸立于山顶,雕塑园与纪念碑都没来得及去看,实为憾事。
午餐后,导游又把我们带到竹炭购物点,听讲解,转商品,磨蹭够了时间,才驱车返回南昌。
7101530602501300
15801.5-1.8
(三)滕王阁
滕王阁因《滕王阁序》而名满天下,每每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免使人心旌摇荡,遐想不已,今日有幸,能亲临名楼,诵千载名篇,幸甚至哉。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实乃歌舞之地。贞观年间李元婴被封为滕王,故阁以“滕王”一名冠之。滕王阁建成后历经宋、元、明、清,历次兴废,先后修葺达28次之多,其中宋代范坦重建时,在主阁的南北增建“压江”、“挹翠”二亭,形成以阁为主体的建筑群,华丽堂皇之形貌,宏伟壮观之气势被誉为“历代滕王阁之冠”。清同治年间最后一次重建,1926年又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仅存一块“滕王阁”青石匾。1942年,梁思成偕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宫廷画《滕王阁》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第29次重建时,建筑师们以此作为依据,并参照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设计了这座仿宋式的雄伟楼阁,1989年10月8日重阳节竣工。
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的滕王阁,坐落于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我们驱车钻过滕王阁隧道,沿江中大道转了一个圈,来到滕王阁南门,入口处是一座白色四柱五檐徽式大理石牌坊,牌坊上布满枯藤,如同迟暮的美人脸上的皱纹,充满了沧桑与无奈,牌坊正中嵌两方贴金横匾,朝南为“棨戟遥临”,朝北为“美尽东南”。我们买票依次入园,公园内花木扶疏,浓荫遮天,亭台掩映,绿草如菌,我们沿着林荫小路北行,马踏飞燕、十二生肖等雕塑点缀在庭院之中。一会儿就来到滕王阁前的广场上,其实,广场下面就是滕王阁隧道,广州正中,有一个阴阳鱼的图案。站在广场四望,东侧为掩映在绿树中的东门,南北两面占据人们视野的则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西侧,巍巍滕王阁坐西朝东,耸立于象征古城墙的两层高台座上,其南北两翼有碧瓦长廊,长廊两端各为一重檐方亭,南曰“压江”,北曰“挹翠”,均建于第一层台座之上,高下曲折有致,对主体起烘托作用,充分体现了“层台耸翠”、“高阁连城”的壮观景象。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楼阁云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滕王阁主体建筑共9层,台座以下为两层地下室,以上为“明三暗七”,即三层明层(主层),三层暗层(次层)及最高层(设备层)。所有明层均有平坐挑出,形成绕阁回廊。其立面造型严格遵循宋代楼阁之制,将其分为四段。第一段是下部台座,为须弥座栏杆;第二段为底层抱厦、回廊及南、北面盝顶高低廊侧门;第三段为中部两层平坐及回廊;第四段为顶部重檐。整个造型保留着唐宋时代的那种雄伟、瑰丽、典雅的建筑风格。新阁的色彩,绚烂而华丽,其梁枋彩画采用宋式彩画中的“碾玉装”(
宋《》建筑作制度之一,等级仅次于五彩遍装。色调以青、绿为主,多层,外留白晕,宛如磨光的碧玉,故名“碾玉装”)为主调,辅以“五彩遍装”(用青绿色或朱色的迭晕为外缘作轮廓,里面画彩色花饰,以朱色或青绿色衬底,色彩效果十分华丽。)及“解绿结华装”(面上通刷土朱,外缘用青绿色迭晕作轮廓,一般面上不作花纹,称解绿装;如添画花饰者,则称为解绿结华装。)
广场西侧,高台前蹲踞两头雄狮,狮子后面是一对瑞兽麒麟,一级高台墙面上,镶嵌石碑五块,正中为长卷式汉白玉石碑一幅,约10米长、1米高,为今人隶书韩愈《新修滕王阁记》,长碑左侧为《竣工纪念石》及《重建滕王阁纪名》碑,右侧为《奠基纪念石》及《滕王阁创建纪年》碑。一层高台之上,有神龟、仙鹤昂首于台阶两侧,二级高台共有89级台阶,正合新阁1989年落成开放之意。二级高台之上,主阁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下三足,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高台的四周,为按宋代式样打凿而成的花岗石栏杆,古朴厚重,与瑰丽的主阁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阁一层檐下有四块横匾,正东为“瑰伟绝特”九龙匾,内容选自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正西为“下临无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别为“襟江”、“带湖”二匾,均选自王勃的《滕王阁序》。抱厦门前红柱上悬挂着一幅4.5米长的不锈钢拱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毛泽东手笔。
进入一层大厅,东厅嵌有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这是根据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而创作的,浮雕主体部分,王勃昂首立于船头,周围波翻浪涌,表现王勃藉神力日趋七百里赶赴洪都的英姿。画面右部为王勃被风浪所阻,幸得中源水君相助的情景,左部为王勃赴滕阁胜会,挥毫作序的场景。西厅是阁中最大厅堂,西梁枋正中挂有白栋材同志书“西江第一楼”金匾。此厅陈放了一座滕王阁铜制模型,又叫“阁中阁”,按1比25的比例制作。厅内丹柱上悬挂有多副出自名家手笔的楹联。
第二层是一个暗层,依靠人工采光和通风。此层体现的是《滕王阁序》中“人杰”的主题。正厅有大型丙烯壁画《人杰图》,生动地描绘了自先秦至明未的江西历代名人,画面人物造型生动,格调雅逸,线条组织富有韵味。正厅两侧,设有贵宾接待室和小会议室,西厅门楣上,横挂“俊采星驰”金匾,与《人杰图》浑然一体。西厅陈列了自新阁落成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游览滕王阁的照片。
第三层是一个明层,也是阁中一个重要层次。中厅屏壁有大型丙烯壁画《临川梦》,壁画以灰蓝色为基调,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汤显祖首次在滕王阁排演此剧,开创了滕王阁上演戏曲之先河。西大厅为“古宴厅”,梁枋挂一金匾,上书“临江一阁独秀”。
东墙上陈列有大型铜浮雕《唐伎乐图》,浮雕塑造了三位唐代舞伎表演《霓裳羽衣舞》的情景,《霓裳羽衣曲》的音乐、舞蹈和服饰均描绘虚无缥渺的仙境和仙女形象,整个画面体现了唐代国富民强、盛世升平之景象。东厅两侧陈列有“銮驾”礼器,取材于“戟”、“帷”等古仪仗,有朝天镫、月牙戟、
判官手、龙凤屏、金爪等。面北耳厅陈列以“物华天宝”著称的江西工艺展品,北耳厅为一茶座,是阁中品茗、小憩之地。三层外有回廊四绕,廊檐下有四幅巨型金字匾额,东为“江山入座”,西为“水天空霁”,南为“栋宿浦云”,北为“朝来爽气”,这些内容均系清顺治蔡士英重修滕王阁时所拟匾额。
第四层也是一个暗层,体现的是《滕王阁序》中“地灵”的主题。  正厅有大型丙烯壁画《地灵图》,集中反映了江西名山大川自然景观精华。画面从南往北依次是大庾岭梅关、弋阳圭峰、上饶三清山、鹰潭龙虎山、井冈山、庐山、鄱阳湖、石钟山等。画面严谨,功力深厚,充分表现了江西“钟灵毓秀”的壮丽山川。进入西厅的门楣上方悬挂“雄峙”金匾,西厅为“滕王阁竹刻楹联堂”。
第六层是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虽是一个暗层,但设计者将中厅南北角重檐间的墙体改成了花格窗,故光线极好,与明层无异。其东、西重檐之间,高悬着苏东坡手书“滕王阁”金匾各一块。由台座之下的底层算起,这一层实为第九层,故大厅题匾“九重天”。大厅中央,有汉白玉围栏通井,下可俯视第五层,其上方有一圆拱形藻井,24组斗拱采用明、清民间木作处理手法,按螺旋形排列,在全国古建中也不多见。彩绘采用五彩装,沥粉贴金,金碧辉煌。藻井中央,悬挂精雕细刻的“母子”宫灯。西厅称为“仿古展演厅”,是一座小型戏台,我们等了一会儿,有演员上场,身着古装,节目却不精彩。戏台上陈列有极为珍贵的古乐器复制件,深寓歌舞兴阁之意。其中有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编磬仿制件。此外,还有土乐“埙”、竹乐“排箫”,革乐“建鼓”、“双凤虎座鼓”,匏乐及丝乐“瑟”、殷代“虎纹磬”、“铙”等塑件,还有隋唐时代的乐俑。这些仿古乐器既是陈列品,又可利用它们进行小型的乐舞演奏。大厅南北东三面墙上,嵌有大型唐三彩壁画《大唐舞乐》。南面为“龙墙”,以男性歌舞乐伎为主题,以《破阵乐舞》为大框架,舞蹈者披甲执戟,具有浓厚的战斗气息和粗犷雄伟气势。北面为“凤墙”,以女性歌舞乐伎为主题,以《霓裳羽衣舞》为主体,整个舞蹈场面设置在满塘春水、绿荷粉芙蓉的水榭之上,烘托了轻歌曼舞、飘飘欲仙的气氛。
从一楼到六楼,我们层层而上,处处惊奇,阁内藏品丰富,典故颇多,涉及到的古今名人难以计数,涉及到的知识门类五花八门,真是当时听个热闹,过个眼瘾,拍张照片,留个纪念,如此而已。当然,没听过没见过的东西太多了,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怪当年识字差。囫囵吞枣听一遍,走马观花看一圈,下得楼来,我们又到设在滕王阁下高台之内的“华夏圣旨博物馆”看了个大概,博物馆展品共约500余件(套),有清朝十位皇帝的圣旨和数道明代与越南的圣旨,其中不乏罕见孤品,如龙边圣旨、鹤锦面圣旨、四米长的龙边织造文字圣旨、越南圣旨、木刻圣旨等。在近百件科举用具展品中,有各级科考的试卷以及作弊夹带的器具等。在百余件牌匾、楹联中,多为清代进士状元,以及重臣、封疆大吏所书写,其书法凝重、对仗工整,鎏金溢彩,蔚为状观。另外官宦宫迁用品及杂项类近二百件,包括龙袍、蟒袍、兵器、甲胄、汉画以及汉代器皿等,工艺可谓登峰造极,美不胜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门匾上用什么四个字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