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感觉真厉害,今天美团外卖就剩3家了,大众点评外卖上也没剩几家

如何看待美团和大众点评确认合并的消息?
据悉美团、大众点评合并的框架协议已经确定,进入征求股东批准阶段,将在一周内正式披露。美团、大众点评合并的逻辑与滴滴+快的、58同城+赶集、携程+艺龙如出一辙。除了减少摩擦降低烧钱速度之外,也是为了应对百度撑腰号称“砸200亿”的糯米。此外,对58赶集组合也不能掉以轻心。按习惯性思维,市场份额居一、二位的两大巨头都有健康发展、独立上市的空间。美团、大众点评在其投资人的推动下合并说明行业竞争惨烈,巨头也只好抱团取暖。目前透露出来的细节有以下三点:1.合并方式美团、大众点评现有股东将权益注入新组建的境外公司(仍采取VIE架构),比例大致为7:4。这个架构意味着大众点评暂时搁置了拆VIE回A股的计划。但鉴于在A股上市的诸多优势,美团、大众点评合并后的“新美大”选择A股的可能性仍然非常大。2.人事安排与此前的几宗合并类似,“新美大”将采取“双CEO”制。不过,由于美团份额大、王兴更强势,料想两位CEO的话语权不会在一个量级。3.业务合并后,大众点评的业务重点是低频、高客单价业务,如婚庆、会展等,不再参与高频、低客单价领域的价格战、补贴战。除了财务投资人和团队,腾讯、阿里均为“新美大”的股东,这种情况在滴滴、快的合并后已经出现过一次。还是那句话:竞争太惨烈。----------------------------------------------------------------------------------------两家合并的可能性有多大?合并的原因是什么?合并之后对O2O市场的影响会有多大?相关链接:
按投票排序
151 个回答
本地生活服务是个超级高频的需求,美团的模式就算有这么多缺陷,可是好歹也是个入口,在唯快不破的我国互联网,这也是个现实吧…————————拨开迷雾,一切不符合商业本质,无法盈利,或盈利时间不可期的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互联网思维,在商业面前,就是如此的脆弱无力。“没有人能够’弃’你,除非你自暴自弃”。美团,大众点评,在资本寒冬里,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没能从独角兽长成真正的巨头。 T型战略的美团,和想成为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大众点评,基因不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合并之后估值就更有钱途吗?未必。参考看似“同类项”的58赶集,与相似度极高的“同类项”合并之后估值暴涨的滴滴快的不同,58赶集合并之后的市值从峰值已经下跌了40%。即便如此,资本也已经不再愿意他们各自独立得继续讲下去,为他们选择了合并的姿势。先说美团。美团所依赖的佣金模式在本地生活服务业有根本缺陷,其缺钱程度,远远比外界想象的更加严重。经历了几个月痛苦的找钱,美团无力独自融资,才终于接受了合并。2015年初,饿了么一位离职高管曾说,美团2015年初的7亿美元融资,“如果花一半在外卖上,也是不够烧的。最多不超过半年,你可能会看到美团和饿了么下一轮融资的消息。”8月底,这位高管的预言首先在饿了么身上应验——E轮3.5亿美元融资仅仅7个月之后,饿了么迎来了号称刷新全球外卖平台单笔融资金额最高纪录的F轮融资——6.3亿美元。一个月之后,“美团华尔街路演融资空手而归”、“美团估值蒸发1/3”、“美团进入创业倦怠期”、“王兴的处境就像几年前的刘强东,但糟得多”……等等声音开始出现。而“美团E轮融资金额在15亿美元-20亿美元之间。”等消息也在同步出现。事实很清晰,在7亿美元的巨额融资完成仅仅几个月之后,和饿了么一样,美团已经启动了新一轮融资,而且美团融资的胃口远远超过饿了么——更缺钱。2015年夏天,美团CEO王兴一边找钱,一边也克服了不爱抛头露面的心态,率领着美团全部高管向外界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美团靓丽的业绩:交易额470亿,超过去年全年,这意味着2015年美团GMV过千亿基本毫无悬念。如今,美团和大众点评5:5换股合并的方案已经正式披露,合并之后,两家公司在新公司的董事会将占据同等席位。同时也将启动双总裁制,美团的GMV过千亿,远远超过大众点评,而最后美团却接受了5:5换股合并的方案。美团对这场交易的渴求度要远强于大众点评。美团不能不渴求,它所依赖的交易佣金扣点模式有根本缺陷,根本不能称之为一个商业模式,它缺钱的程度远远超过大众点评。虽然有了过千亿的交易流水,美团的本地生活服务业的收入占比比电商更低。2015年之前,团购一单,网站仅能收取5%左右的佣金,2015年,由于百度糯米、阿里新口碑等玩家逐步进场,这个比例更降低至2%。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前5个月,美团的累计亏损近7亿元。而大众点评2015年的目标交易额虽然有700亿,其目标收入也只有20亿元。收入已经这么低,利润,还要在这2%的佣金里再算账——点评美团想涨广告费和佣金,餐馆马上就会造反,餐馆已经给了八折最低价,网站还要再扣十个点,还活不活?更骇人的数据是,2015年夏天,外卖大战开始之后,美团的月亏损达到6亿。餐饮已经如此的艰难,在电影、外卖、旅游等垂直行业,美团同样遇到饿了么、携程、去哪儿等难缠的对手,一时难以从价格战中脱身。从商业模式来看,拿美团和曾经被视作无止境烧钱的京东相比,或许更有参考价值。如今已经成长为BAT之后估值第四的京东,在其创业到IPO的数年间,年年都被传“资金链断裂”。2012年,在京东多媒体网成立的第8年,京东毛利率出现明显增长,达到8.42%,2013年达到了9.76%——注意,这是毛利率,和美团的2%的“佣金收入比”不是一个概念。比起美团仅仅一个2%的佣金收入,京东的收入来源要多得多:随着体量增大,京东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逐渐提升,商品进销差、销售返点等等收入越来越多。引用评论里面杨帆R这位的观点:京东和团购最大的不同在于现金流,只要存货周转天数小于应付的账期,即便利润极低乃至亏损(只要不是巨亏),就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正现金流,这给予京东更长地时间来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形成不可复制地优势壁垒。团购模式是没有账期一说地,单纯的佣金无法确保巨额地开支,现金流长期为负自然无法持续。反观美团,美团给每个餐馆都贴上自家的二维码,想做的就是靠补贴和优惠,把餐馆靠自家产品和房屋租金吸引来的客户,“洗”成美团的客户。美团讲给资本的故事,是在每个垂直行业,以庞大的人流规模优势,向上游议价;或者掌握庞大的消费数据,做金融方面的尝试。但是,首先,最高频次的餐饮,上游供应商集中度极低,除了屈指可数的几家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全是分散的小餐馆——而且,为了引流,餐馆们已经付出了昂贵的房屋租金。即便美团的注册用户再多,也很难靠人流获得上游的议价能力。何况,2015年市场里还出现了要砸200亿,补贴更加凶猛的百度糯米。再凶猛的补贴,也填不满这样的资金黑洞。再说大众点评。比起美团凶猛的地推和疯狂的补贴,大众点评在烧钱和招人方面都要收敛得多。大众点评的问题不是模式不成立,而是盈利不可期。除了外界看到的低频交易比如婚庆、美业等等市场的优势之外,在我看来,点评这些年最大的亮点,应该是极力从团购的交易扣点模式脱身,变身为辅助商户营销的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这应该是O2O未来更有前途的模式。但是,这个模式成形恐怕还需要时间,资本已经等不及了。2014年1月起,大众点评不断投资入股针对商户服务的公司:从餐饮外卖系统和呼叫中心软件商上海智龙,到自助点菜应用“大嘴巴”,再到餐饮ERP系统提供商石川科技,以及餐饮软件企业天财商龙等等。而后,大众点评推出了优惠买单产品“闪惠”,比起单一的团购券,可以让餐馆在淡季、旺季、自由选择优惠的时段和幅度。大众点评的思路已经到了运营商户,给商户提供不用类型的营销解决方案——点评有着沉淀了十年,来自海量用户的UGC内容,他想做的是携海量用户数据,帮餐馆赚钱。可惜,在资本寒冬里,资本对已经创业十年,融资到F轮的大众点评,已经没有足够的耐心。实际上,5:5的比例,对于GMV远低于美团的大众点评,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案——融资到了F轮,大众点评创业团队的股权应该已经被大幅度稀释,身不由己。资本寒冬,是独角兽公司命运的岔路口。目前,行将到来的2015年冬天已经基本被确认为创业和资本的寒冬。把视线缩小到电商圈,公认的上一个资本寒冬是2011年底到整个2012年。大量的垂直B2C在那个冬天之后销声匿迹,而挺过了那个冬天,曾经的独角兽京东,如今已经是巨头的姿态。2009年到2011年中国电商行业大热。那时,大量电商的商业逻辑是:企业靠低价大规模,不断融资,最终实现IPO,靠从资本市场中的收获来盈利。但是,时间走到2011年下半年,美国资本市场的中概股一泻千里,融资大门关闭的速度快得不可想象。如今,电商人回忆当初,都觉得与其说那是美国资本市场突然关闭,不如说是电商的融资泡沫自己破了。而京东所有融资中最高额的一轮,正是2011年4月资本寒冬之前完成。由俄罗斯DST、老虎基金等共6家基金和个人融资共计15亿美元。然后,从2012年起,京东的规模优势开始逐步显现,毛利稳步上升——这是一个可行,盈利可期的商业模式。即便预测到凛冬将至,面对真正有可能成长为巨头的独角兽,资本绝对不会捂紧钱袋,也不会撮合他与任何人合并。——————文写的很幼稚。不过评论里来了非常多真正的专业人士。希望大家不吝赐教,谢谢~~
1,说明美团确实遇上融资不顺利;2,估计两者合并更多地是觊觎阿里支付宝口碑的加入,天然到店支付的优惠的付款逻辑;3,连饮食这种高频刚需的市场在互联网烧钱氛围下两大巨头都需要合并才能搏生存,说明互联网竞争的残酷;4,越来越多的准巨头合并站队,说明互联网从曾经拼技术,拼产品,拼体验已经更多走向了拼格局,拼融资能力,也说明着近来大热的产品经理岗位能够在一个产品成功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5,合并的造成的绝对垄断地位必然会导致补贴的下降,以及餐饮商家店家的议价能力下降,对于消费者和商家都不算是好事;6,短期烧钱行为在长期来看无法逃脱市场规律,永远的烧钱是不可能存在的。
今天看到一篇今年6月的新闻:
“通过这几个月努力,我们和第二名的差距已经远远小于第二和第一的差距。今年底前成为团购行业第二,否则我辞职!”曾良(百度糯米总经理)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这KPI完成的太突然……(转自微博@TechWeb)
美团的优势在于城市站点数+商家数,但在顾客用户体验互动上偏弱,大多数是为了买而上美团,缺乏逛的高粘性顾客。大众点评的优势在于顾客点评,签到,好评赠积分等用户体验互动上搞得很火,但是可能因为缺少地推人才,执行力上也偏弱,只能局限在几个一线城市假如合并后,美团的每一个项目里都能拥有大量的点评数据,能够组织大量的互动活动,每个项目转化率我想会大幅提高,而点评则可以通过美团推进到更多的城市相对比58赶集,滴滴打的这些业务雷同,1+1最后还是等于1的案例来看,我更看好他们两者结合可以起到1+1&2的效果
优酷土豆合并了,百度的爱奇艺成了老二;滴滴快的合并了,百度投资的Uber成了老二;携程艺龙联合了,百度投资的去哪儿成了老二;58赶集合并了,百度投资的百姓成了老二;美团点评合并了,百度糯米成了老二……百度说:你们慢慢合并,我就坐等老三变成老二!什么时候腾讯阿里也合并,我就是中国第二大互联网公司了!这个抖机灵是不是可以上个日报之类的~~~求大V推荐一个~~~微博上已经转疯了的节奏啊~~~要不要给我发个版权费红包啊~~~好了不吐槽度娘了,认真回答!答案在此:(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已授权亿欧网,创业家,品途网,界面,福布斯等媒体发表)下期预告:《美团点评合并,饿了么何去何从?》想先睹为快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创业进行时(cyjxs100),将可以最先看到哦!通过公众号还可以加入我们的青年创业者社群。期待你和我们一起,创造无限可能。通过公众号还可以加入我们的青年创业者社群。期待你和我们一起,创造无限可能。
说明传统的团购模式正在死亡!说明传统的团购模式正在死亡!说明传统的团购模式正在死亡!当年groupon首创的,不可一世的,在中国引发千团大战的传统团购模式快要死了。团购的核心理念,是平台商组织客户,诱惑商家提供优惠的尝试性产品或服务。这里面,客户的诉求是免费或低价尝鲜;商家的目标是吸引新消费者进店尝鲜,然后部分客户转化为正价消费客户;平台的目标是抽取佣金作为利润。简单的说,商家最希望客户在没有确定消费对象的时候,因为有团购优势,选择该商家进行消费,并且未来在商家没有团购优惠的时候也来该商家进行正价消费。但是在中国目前的团购市场,大部分的消费者是先找饭店,吃完后再找团购券,或者进店后直接点团购套餐。这就相当于商家在让利给消费者的同时,还要给出一部分毛利作为团购平台的佣金,再加上租金增加,商家一看没得玩了,要么提供的产品缩水,要么不团购了。消费者一看团购的东西原来不行嘛,所以团购平台大量死亡。然后就到了现在,几个大寡头撑着这个市场,靠补贴的方式争夺市场份额,你看现在百度或美团的地推都是在饭店里蹲点,告诉吃客现场安装APP,直接优惠多少,这种方式,早就远离了当年groupon开发的产品的初心,消费者一旦被养刁了,就很难愿意回到当年的购买模式,而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兴起,也早已和当年的环境不可同日而语。所以,百度夺得市场份额第一又如何?美团大众合并后第一又如何?垄断了又如何?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挣钱了,business model已经转不下去了,即便今天不死,明天也会死,即便未来这几家公司还存在,但必定需要转型才能求生存。那为什么美团又会和大众点评合并呢?为了钱!为了钱!为了钱!我们知道所有的电商公司背后都是资本,资本当年闻着血腥味进来,如今还没等到开花结果,突然发现被淘汰了,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我把车子开上五环……不对……我们需要找人接盘……当然,接盘之前,先要编一个好的故事,才能卖个好价钱。继续这样单打独斗下去,大家的财报都不好看,投资者的耐心是有限的,估值会减少,但只要“Duang”一下,搞个大新闻,业务量明明没有变化,估值却突然增加了,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再来看看这几家公司分别的合并中得到了什么?美团是最传统的团购平台,业务也最单一,所以模式有问题,美团受到的创伤最大,虽然从营收上暂时看不出来,但是资本都是最精明的,所以虽然美团的营收和市场份额比大众点评更大,虽然美团估值70亿大众点评估值40亿,但合并时大家只能按50:50的比例。说明更不看好美团的模式。但是,美团的短板在合并后得到了很大的补足,最典型的:1、大众点评可以带来大量的有黏性的客户,这是大众点评多年以来口碑培养出来的死忠,不是靠打折红包优惠券拉过来的,意味着这些客户百度也抢不走。2、大众点评的非餐饮业务一直开展得不错,虽然营收贡献不大,但已是国内无二,这和美团的优势一结合,故事又可以往大了吹了。3、外卖业务是近期的投资热点,也是美团和饿了么一直打得火热的阵地,相当于嘀嘀和快嘀在打车业务方面的斗争,大众点评是饿了么的股东,如果后期再将饿了么并购进来,那么这家新公司一成立就已经是外卖行业的老大了。我猜想这会作为一张好牌,等到快上市或者估值有降低风险的时候再打。4、大众点评有支付业务,虽然没有支付牌照,但是很多消费者会通过点评网支付,商家也接收这种方式,习惯比牌照更值钱。当然,大众点评和美团合并,又图个什么呢?1、大众点评市场份额连年下降,好不容易熬死了千团 ,没想到剩下的两个老怪越来越难打。而且不像美团和百度拼命烧钱,大众点评已经过了烧钱的年纪了,相反,大众点评需要团购贡献的营收甚至是毛利为自身添光,所以一个要挣钱,另外两个烧钱,此消彼长,结果很明显。合并了美团以后,市场份额陡然扩大,又失去了一个恶斗的对手,当然是好事了。2、因为不怎么烧钱,大众点评一直很依赖以前耕耘成熟的一线城市,尤其是上海,而美团和百度则早就跟随马云的脚步下乡了,这对大众点评尤其重要,因为传统团购,特别是传统餐饮团购已经快死了,未来靠什么支撑业务,也许就是非餐饮服务,至少靠这快业务讲故事。大众点评的非餐饮操作模式和美团的二三线城市地推团队相结合,又是一个大泡泡。那他们两家合并对百度糯米有没有好处呢?有!最简单的,行业老大估值150亿,老二的身价能低到哪儿去?而当年百度全资收购糯米网,听说才2亿。李彦宏在家估计已经笑死了,他现在都不用多做,只要祭起抄袭大旗,你做什么我学什么,反正百度自己有地图,有支付,有搜索引擎,每年往里面砸些小钱就可以养得起一个行业老二。如果哪天百度不想玩了,转手卖给资本市场有的是接盘侠,或者哪天大众美团犯错误了,百度直接下手小鱼吃大鱼也不是没有可能。你看,一个合并新闻,什么都没变化的前提下,大家的身家都上涨了,何乐而不为呢?
百度以为大家在玩跑得快,阿里和腾讯其实在玩qq斗地主。。。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点评和美团心里或许都清楚,双方必有一个你死我活,而目前来看双方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与其要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不如把握此刻稳稳地幸福。更何况前面有滴滴/快的,58/赶集这样的秀恩爱的讨厌情侣,两只已经疲惫不堪的单身狗在光棍节即将到来之际,又恰逢世纪红杉和百合华兴这二位红娘的撮合,干柴烈火之间。当然这结婚必须还得征求下父母的意见,二马早在滴滴快的大婚的时候成了亲家,门当户对,互相看着顺眼,此外,这二马长期潜水知乎,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吃饭睡觉气某度,这桩婚姻皆大欢喜,就剩某度苦晕在厕所。
绝大多数人都在分析王兴和张涛,却忽略了点评的总裁~腾讯来的Peter,Peter很多方面应该比王兴更加强势,何况背后是腾讯诚邀,另外,Peter来之后,业绩方面也是做的非常不错,长远来看,我感觉天平应该是倾向于点评系的,创业的野路子,在稳定期是很难干过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的,尤其是这个职业经理人真的很有水平的时候。
题主把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并拿来和上半年合并的滴滴快的、58赶集比,其实我们仔细地分析他们的合并逻辑,还是会发现有很多微妙的差别的。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并,远远不是老一和老二联手那么简单。滴滴快的、58赶集,他们在合并之前也是行业老一老二是没错,但是在他们各自领域却没有虎视眈眈的“老三”在旁窥视,无论是Uber还是百姓,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都不能撼动他们的地位,所以他们的合并更多的是为了避免无用的互相厮杀,以及达到资源整合的目的。但是美团与大众点评不一样,现如今团购的格局远不是单单的两王争霸,而是无数大小团购网站烽烟四起,还有百度糯米在旁分庭抗礼。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糯米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美团与大众点评,更何况前段时间李彦宏更是注资糯米200亿抢夺团购市场,作为团购界的另外两大龙头,美团和大众点评如何应对?从最近半年的统计数据对比,百度糯米的增长势头相当猛烈,隐隐已经有了压大众点评一头的趋势。大众点评急需打破这个格局,与美团联手已是形势所逼。O2O团购市场的准入门槛低,用户粘度低,这就导致了谁都可能来分一杯糕。而唯一的行业壁垒,就是资金的体量,靠砸钱,靠大力度的优惠,就可以抢到市场,所以百度糯米的这200亿至关重要。然而,美团还能拿出多少钱来砸?现在短期上市面临各方阻力希望渺茫,最近又融资失败,运营5年尚未实现盈利。美团已经没有什么钱继续烧下去了,合并,似乎也成了唯一的出路。或许美团与大众点评双方的CEO并不甘心就此合并,但是,我们看看这两位自创立以来已经经历了多少次融资?美团,5年,D轮。大众点评,9年,H轮。双方都是后面跟着一屁股的债主啊,眼见上市无望,又找不到新的接盘侠,我似乎已经脑补出了这十多位投资人(机构)在背后力促合并的情景。这么多因素的逼迫下,大势所趋,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实属无奈之举啊。再看看双方的此次合并。美团的估值比大众点评的两倍还多,两家公司却是5:5换股。且合并之后,两家公司在新公司的董事会将占据同等席位。而且新公司还设立联席CEO,在合并之后的新公司,美团CEO王兴和大众点评CEO张涛将有共同的话语权,共同担任联席CEO和联席董事长。这明眼人一看就会觉得对美团不公平,但是为什么美团会答应以这种方式合并?或者说,是美团主动提议的方案?会不会是因为美团面临更严峻的困境,比大众点评更迫切需要合并来打破僵局;或者是。。。。。。一山不容二虎,联席CEO,共同话语权,现在说的好听。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曾经合并的优酷土豆,现如今土豆的CEO去了哪儿?不少人问合并就一定能够1+1强强联合,碾压百度糯米?我个人很看好此次的合并,虽然可能达不到1+1&2的预期,但是因为我前面说的此次合并的内在逻辑与滴滴快的、58赶集不同,合并后也不会糟糕的得到一个1+1=1的尴尬局面。合并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就是避免了双方像以前那样无意义的厮杀,杀敌损己。而且可以裁剪掉相同的业务,避免重复的恶性竞争导致的资源浪费;以及对重复的人员配比进行裁员,也会节约一大笔开支,以前同一个城市两家公司要两个地推团队,现在只需要一个了,光是这一项就可以少去不少开支。而且我们从双方的公告中也可看出,合并以后,美团的业务重点是高频、低客单价业务,大众点评的业务重点是低频、高客单价业务。双方侧重点不同,都在各自的细分市场发展,避开业务冲突,避免了价格战、补贴战的资源损耗。而且专注一个市场会更加的得心应手,在自己的领域更有竞争力。最重要的一点,双方优势互补。大众点评依托点评系统,很多使用过大众点评的客户在网上团购时都有习惯看一下大众点评上的评价,这就拥有了很好的用户粘性;美团布局三四线小城市,占有的市场份额非常高。此次合并,这两个优点的融合不容小视。
最近看到美团和阿里的推出的O2O服务平台口碑网撕逼传闻,网传阿里巴巴撤资美团,美团全面暂停支付宝支付。不过这一个消息暂时没有得到官方承认。不过以后因为业务类似,两个公司的业务大战不可避免,一触即发。先讲一下:阿里和美团的故事阿里持有美团15%以上股权,不过仅仅只是财务战略投资,并未对美团业务线产生影响,美团也不能为阿里的生态布局贴砖加瓦,美团的王兴尽管出让股权,但依然牢牢地把控住美团。按照阿里一贯的布局逻辑,阿里得不到控制的东西,那就自己亲手干掉这个东西。得不到社交,那就强推来往。得不到美团,那就自己做个口碑。高德地图和优酷土豆干脆就直接收购了,不知道以后是不是真的收购新浪了。美团和大众点评成立的新美大公司已经在进行业务重组了,大众点评的张涛已经宣布离职,这家神奇的慢公司还是出局了。这也是个神奇的公司,05年坚守到现在实属不易,起了个风口,最终却还是没飞起来。再讲一下美团为什么选择腾讯?腾讯跟投新美大,占股20%。其实美团选择腾讯的逻辑,跟58同城、搜狗选择腾讯站队是一样的逻辑。第一当然看中的是腾讯的用户和流量,第二当然是希望自己能够发展得更好。如果被阿里控制,只能沦为小弟的角色,为阿里的生态添砖加瓦。譬如美团的电影并入淘宝电影,美团的支付交给支付宝,美团的金融念想交给蚂蚁等等。说白了美团交给阿里就相当于肢解自己,以后自己也没啥想象空间了。搜狗为什么当年不选择360的怀抱转投腾讯,就是因为创始人还是有点野心的。同样美团的王兴作为连续创业者,应该也是有很大的野心的,何况以后的O2O还有很多可为的空间。O2O生活服务领域诞生了绝对的龙头老大,几年前的千家团购大战格局已定。回顾11年团购概念非常火的时候,号称千团大战,每个做互联网的人的心中都知道团购风口,甚至当年融资的团购网站数不胜数,形势一片大好。如今三年光景下来,团购只有三家,美团,大众点评,糯米还在大放异彩,其它的团购网站却落下满地鸡毛。团购的风口之争,最后还是BAT三家的战争。
at联手干死B的节奏,三国演义蜀国先灭。作为战略投资者,除了钱最主要的是流量资源, 微信和支付宝都将有美团和大点的入口,百度还只能靠自己。 作为大佬, 新兴领域at基本都是扶持小弟去杀一杀,成了最好,不成也进退自如,b已经到了要自己亲自下场的地步,已经棋差一招。 百度豪赌o2o, 被at联手搅和黄了,那真是伤筋动骨,要天下有变了。
美团、点评所身处的这个 O2O 市场,除非做到唯一,不然做暂时的市场份额第一是没有用的。被低价吸引的用户没用粘性可言,百度糯米、大众点评、美团三大家轮流打补贴战,消耗资本却无法实现盈利。倘若不合并,美团、点评就只能依靠持续烧钱维持运转,成为徒有市场份额却无法实现真盈利的巨头公司。比如说发家的团购业务,这个业务实际上并没有进行创新。团购是一个早有的概念,美团点评的团购做的只是组织商户进行团购活动,吸引大量用户购买。它是典型的 O2O,连接了线上的用户和线上商家,用户在线上购买后在先下进行消费。团购并没有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店家在租金、装修、人工费用等成本上没有减少,用户需要到店去享受服务,互联网只能充当起营销的作用,团购模式对互联网的借力有限。这个产品如果没办法很好发挥自己互联网属性,甚至把十分重要一块 —— 用户体验,都交给了商家,终有一天会面临不用钱吸引用户就失去市场占有率的时候,受到质疑也是必然的事。合并对两家公司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分割线=============================话说美团、点评合并这事都讲了好几年了,本以为他们错过了合并的好时机只能继续打下去了,没想到啊没想到!
美团与大众点评,表面上看是强强联手,实际上处境却是危机四伏。甚至就连现在O2O的本身,相对与实体行业也并未有太多的优势。理由只有两点:1、在没有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的行业中,体量越大越危险——体量越大,消耗越大,估值越高,越难套现。而O2O尚未发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2、只要O2O做不到降低产品的成本,取代实体行业就始终是一个伪命题。靠补贴拉用户没有出路——你O2O进行补贴,我实体行业同样可以进行补贴,无法是降低利润罢了。如果说去年的O2O市场是狼烟四起的话,那么未来的市场或许用哀鸿遍野形容更为贴切。最近的两次O2O相关合并是「美团+点评」,「携程+去哪儿」。老大老二合并,表面上看是形成了绝对优势的市场垄断,实际上却正说明了大家对未来都信心不足、只好选择抱团取暖。如果你有信心歼灭对手的话,你会选择求和么?这一场景神似「权力的游戏」中的Winter is coming——面对异鬼的进犯,人们不得不暂时休战、一致对外,藉此尚有一线生机。彼此竞争的对手握手言和之后,曾用来攻城掠地的打手还有存在的必要么?或许有点太多了,过冬的粮食只能养活有限的人。这便是哀鸿遍野的原因。即便在合并了大众点评、稳坐行业第一的宝座,美团未来的日子仍然不会好过。只因它所处的市场中,一直未能发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甚至未来能不能发现,也是一个未知数。场上已经没有玩家能接得起美团的盘,而竞争对手却潜伏在远处伺机待发——美团若是找到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那么抄袭便可;若是找不到,那待到弹尽粮绝便自行消亡。在没有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的行业中,体量越大越危险。相比美团,携程的日子就日渐明朗了。没有了比赛烧钱的竞争对手,凭借着成熟的商业模式,扭亏为盈指日可待。在拥有成熟的商业模式的行业中,体量越大越安全。放眼在整个O2O市场中,能够盈利的细分领域其实并不多。要想赚钱,前提是你的目标群体要有钱。有多少订外卖的人是图的方便?有多少人订外卖是因为有补贴更省钱?如果都是后者的话,恐怕做外卖的公司折腾一辈子都赚不到钱。仅凭补贴打价格战,O2O根本没有取代实体行业的可能——线上卖什么价格,线下也可以做到这个价格,无非是降低自己的利润罢了。不知道有多少朋友遇到过这种现象:到店消费正想购买优惠券时,商家表示直接用团购价格买单便好,无需另行购买优惠券。既使用线上的信息拉来了客户,又避免了利润分成,这真是对O2O的一种讽刺。唯有做到降低生产成本,O2O才能证明自己可以对实体行业进行降维打击。最后写一个预言:饿了么被合并是早晚的事,因为它不具备做「长线玩家」的资质。唯一的悬念是它会被谁合并。在外卖这一行中,尚没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体量越大越危险。原文地址:
从业以来,经历过很多行业第一和行业第二的合并。2012年还在搜狐视频的时候,记得某个工作日的下午(5点钟)收到了优酷和土豆合并的消息,当时也是两家公司CEO见面,员工庆祝,对外承诺绝对不裁人,业务互补,基本现在合并都走这个套路。但是不出一年,基本土豆的CEO王微就离开自己再创业,然后员工被大面积洗牌,接着优土有用了1年到2年的时间完成了2个公司的整合(基本以优酷为主),保留了土豆的原创青年等特色视频内容,土豆网从此也基本消失在主流视野。如果说,公司间的合并包括真的业务整合,财务投资,和这种老大买死老二的合并,最近发生的滴滴和快的,优酷和土豆等等都是类似。接下来的套路一般是:2015年10月份宣布合并,2016年年初做商业计划的时候就开始整合相应的业务和人员配置,大批裁员和洗牌,特别是O2O的地推人员(相信大家也看过之前的各种地推路边血拼,这回不用血拼了都是一家人了)。接着开始整合双方的数据库和所有业务资源,接着一致对外的开始对抗糯米和其他小O2O app。整个过程结束大概需要1年到1年半的时间,这里面还需要看王兴和张涛之间的抗衡,以及两个人对于目前公司的计划。两个创业的老大(非职业经理人)都有着自己的创业梦想,是继续这样结构的公司洗牌,还是撒手不管算了,开始新的项目(像土豆网的文艺青年王微一样),在于双方对这件事的坚持和思考。其他O2O还有没有机会?糯米还有没有机会?自然会联想到这2个问题。你看,美团融资失败都和大众点评合并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并不健康,整体的利润并不work,上市受阻,其他小O2O还有什么机会?除非极度细分,除非挣小钱。糯米还有没有机会?可能有,但是机会也就在这1年到2年,因为两家公司的合并毕竟还有一点整合时间,有一定的内耗,人员有一定的流动,这时候的糯米如果能看准机会乘胜追击,也许有机会。但是上市不是目的,赚钱也不是。整个O2O商业模式证明work才行,否则靠烧钱获得第一第二很快会被反洗,关键还是看O2O是否真的是用户痛点,怎么让商业模式本身更健康和自我运转起来,否则2万员工,各行各业都O2O的平台展开也没有用。想到再补充~
互联网的马太效应最终结局只能是一家独大,很早以前市场趋势就表面,资本的特性就是聚集,互联网时代更加剧了资本聚集的速度,这和寒冬什么并没有什么关系。资本只有聚集在一起,效率才能最大化。十年后屌丝站在天台,会发现由于资本的聚集已经使得少数人少数集体和巨头,无坚不摧,这个世界将永远属于少数人,他们在天坛,谈笑风生无所不能,这就是资本的特性。过去还能通过信息不对称,毁灭性创新扭转逆袭,在互联网的高度发展下,你最多让别人多花点钱买你的知识智商
商家和消费者最好过的几年要过去了……
O2O最大的价值,是帮线下位置不佳、但品质卓越的实体店获取用户流量,消除信息不对称。不管是大众点评还是美团,本质都要围绕这个去做产品、做业务,否则,即使是有天量的补贴,意义也不大。团购最火的时候,我也用过几次美团和其他团购,但是每次最后你总会得出一个结论——便宜没好货。低价不可能支撑起真正的品质,也不可能支持起一个公司长期的竞争力,更何况这个低价是靠烧补贴带来,而非沃尔玛那样的优化供应链效率导致。王兴狠就狠在一点——敢烧钱,通过大量的地推团队,先用团购业务,跟更多的线下门店建立起了商务关系,美团是典型的快公司。而大众点评,在产品形态、商业模式上更接近商业本质,但他们相对速度太慢,最终两家如果合并互补,可能形成一个帮助消费者完成线下消费决策的信息、支付系统,最终将阿里的口碑扼杀。
美团现金流枯竭,融资困难,活不下去了。投资人为了挽回损失,希望让它和大点网合并,免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美团这破玩意,商业模式无脑,永远不可能赚钱。大点网是蛮值钱的。当然,我一直对大点网赞赏有价,有水平会做生意。下一个倒闭的将是去哪儿和饿了么。迟早的事。糯米也一样,啥时候烧完钱啥时候死,绝无活路,但它有糖爹输血,能烧得久一点。因为这几家都是超愚蠢的没有盈利逻辑的破烂玩意。至于“由于美团份额大、王兴更强势,料想两位CEO的话语权不会在一个量级”,这分明是胡说八道,一个活不下去的ceo有话语权?别扯了好吗。
寒冬已至,抱团取暖。
李开复在年初演讲时已经说过了!未来几年合并并购收购会成为大趋势,面对经济的不景气和昂贵的运营费用,大家必须通体合作把企业做活做大,顺便合并资源垄断所有市场防止再有类似的小企业异军突起侵占市场!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15投诉百度外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