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一片绿叶打一成语而歌的原因是什么

六年级语文11册第二单元
你好,游客
六年级语文11册第二单元
      & &5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认读8个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顺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朗读。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激发兴趣
1、出示板书:动物园漫游记
师读课题,学生指出漏掉的&天然&二字。
师:&天然动物园&和&动物园&有什么区别吗?
(&天然动物园&的动物是野生放养的,而&动物园&的动物是圈养的。)
2、理解&漫游&
漫:不受约束,随便。
漫游:随意游玩。
师:游人置身于天然动物园中,感受自然的气息,动物的自在,心情愉快,无拘无束。
3.从课题中还知道什么?
游览顺序,有乐趣
二、默读课文,划出难解的字词
三、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易读错音:熹& & 恃& &(随即& &结束& &长颈鹿)
2.注意字形:& 粼& & 躯&驱& & 恃&持& & 胁&肋& & 绎&译
3.在文中学习难懂词语:
晨光熹微:清晨的阳光不强。熹,天亮。
泰然自若:心情安定,毫不在意。形容人在异常情况下毫不慌乱。
(找出原句,体会此处的含义:形容斑马的神态。)
亭亭玉立:原本是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找出原句,体会此处的含义:形容长颈鹿形体挺拔。)
有恃无恐:因为有所依仗而毫无顾忌。
络绎不绝:形容人、车马来往不绝,连续不断。
四、默读课文,找出游览路线。
去动物园&&开始游览&&所见所闻(斑马、长颈鹿、基马猴、河马、非洲水牛、花豹、大象、狮子)&&结束游览
五、指导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朗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
3.同桌互读
六、作业:
1.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查找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5、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去动物园&&开始游览&&所见所闻(斑马、长颈鹿、基马猴、河马、非洲水牛、花豹、大象、狮子)&&结束游览
     
5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授课日期:& & &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米库米天然动物园各种动物的特性和活动情况,感受作者的乐趣,产生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兴趣和愿望。
2、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出&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米库米天然动物园各种动物的特性和活动情况,感受作者的乐趣,产生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出&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题,了解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日&&5.22
2.&回忆课文,说说游览的路线。
去动物园&&开始游览&&所见所闻(斑马、长颈鹿、基马猴、河马、非洲水牛、花豹、大象、狮子)&&结束游览
3、出示:&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每年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学生齐读。
理解&络绎不绝&(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这一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多)
师:为什么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
1、自主感悟
  ⑴过渡:作者游天然动物园有幸看到了这么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你最喜欢文中的哪种动物?体会到什么乐趣?请自学课文。
  ⑵要求: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体会到最大乐趣的一、两种动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画出描写它们的句子和重点词语,细细品味,说说从中的感受。
  3、自渎探究(教师巡视、掌握情况、个别辅导)
三、交流感悟
1、斑马:读句子-抓住重点词(泰然自若)说感受&&斑马与自然融为一体,人的心中一片平和、自然,充满乐趣。
原句:车子慢慢逼近,到了只有二十来米远,它们还是那样泰然自若,毫不惊慌,有的在安详地吃草,有的竖起耳朵倾听,有的用舌尖舔着同伴,有的在踢蹄撒欢,互相嬉闹&&真是千姿百态,逗人喜爱。
2、长颈鹿和基马猴
⑴长颈鹿:读句&&说感悟:姿态优美、文静可爱(让学生板书)
原句:她们高扬着细长的脖子,在树荫下亭亭玉立,一动不动。远远望去,恍若一幅巨大、迷人的风光画。(亭亭玉立&&感受)
⑵基马猴:读句&&说感悟:调皮好动、活泼可爱、乐于与人相处(人与动物平等相处)
⑶比较:作者把这两种动物写在一起有什么好处?(一动一静、动静搭配、妙趣横生)
⑷朗读:同桌分读&&指读&&男女齐读(读出各自的特点)
3、河马:读句&&说感受:身体庞大
句式训练:因为&&所以&&
4、非洲水牛:感悟&&性情机警,凶猛
5、豹:舐犊情深
句式训练&&虽然&但是
6、大象:读句&&说感受:力大无穷、脾气暴躁
比较训练:⑴文中描写的大象脾气暴躁,霸气十足,而我们脑海中的大象是什么样的?(性情温顺、可亲)
⑵看课件: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象,寻找大象性情温顺、可亲的一面。
⑶说话训练:大象发起脾气来很是可怕,但不发脾气时可是温顺可亲的。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狮子:读句&&说感悟:不怕人(瞥),说明人与狮子是平等的,人类在保护它们;悠闲自得、天伦之乐,说明大自然是它们的快乐家园&&感情朗读。
小结:为什么此行乐趣无穷?(动物的生存状态、与自然的和谐、游人的感受)
四、总结写法
1、感悟写法
⑴填空练习:作者写游天然动物园的见闻有详有略,详写了______________& & & & & _等动物,描述得& & & & ,还写出了作者的& & &,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和导游介绍的动物,
这样避免了面面俱到的流水帐叙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让读者获得集中而深刻的印象。刚才我们感悟到了作者游时的乐趣,
⑵那同学们对作者的写作方法上有什么感悟?(有详有略、动静搭配、有顺序、抓特点,写感受)
2、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欢乐心情和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兴趣、愿望。
五、课外探究
补充资料:该公园建立于1921年,野生兽类达170多种,共有300多万头,鸟类有1500种。有珍贵的黑犀牛,以及野牛、大象、河马、斑马、长颈鹿、狮子、猎豹等。最著名的是角马,多达150万头,如蚁群般密集。&
六、作业:
1、背诵重点语句p-30-3
2、查找资料,制作小报
板书设计:
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和谐相处
详细& & & & & & & & & & & & 简略
斑马& & & 泰然自若& & & & & 长颈鹿 & 优雅娴静
基马猴 & 顽皮好动& & & & & 河马  & 庞然大物
非洲水牛& 凶猛& & & & & & & 豹子& & & 舐犊情深
大象  & 发脾气可怕 &  & 狮子  & 勇猛& 无奈
                                      
      5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授课日期:& &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指定语句,体会其中的情趣,丰富语言积累。
3、根据给出的句段仿写。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教学难点:根据给出的句段仿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词语
晨光熹微& &波光粼粼& &泰然自若& &亭亭玉立& &庞然大物
有恃无恐& &小心翼翼& &滔滔不绝& &走投无路& &络绎不绝
2、回忆课文内容
二、背诵指定句子
()车子慢慢逼近,到了只有二十来米远,它们还是那样泰然自若,毫不惊慌,有的在安详地吃草,有的竖起耳朵倾听,有的用舌尖舔着同伴,有的在踢蹄撒欢,互相嬉闹&&真是千姿百态,逗人喜爱。
(2)她们高扬着细长的脖子,在树荫下亭亭玉立,一动不动。远远望去,恍若一幅巨大、迷人的风光画。
背诵并说说感悟,读出感悟,积累语言
三、朗读练习
1、选择描写动物的语句,轻声自由读
2、指名朗读,评议。
3、师生合作共同完成(配乐)
(1)师:顺着阿里手指的方向,看到&&
生:斑马成群,灰蒙蒙一片,足有五六百匹!
师:车子慢慢逼近,到了只有二十来米远,看到&&
生:它们还是那样泰然自若,毫不惊慌,有的在安详地吃草,有的竖起耳朵倾听,有的用舌尖舔着同伴,有的在踢蹄撒欢,互相嬉闹&&真是千姿百态,逗人喜爱。
(2)师:汽车缓缓前进,大家快看,我们的眼前出现了&&
生:二三十只长颈鹿,它们高仰着细长的脖子,在树阴下亭亭玉立,简直一动不动,远远望去,恍若一幅巨大而迷人的风景画。)
师:在长颈鹿中间蹦来蹦去的是什么呀?(基马猴)快看这边&&
生:一只老母猴从树上跳到一只长颈鹿的背上,一边啃着野果,一边朝我们挤眉弄眼,似乎在挑逗我们哩!
4、小组合作,作为小导游,介绍动物
5、小组展示并评议
四、写作指导
1.明确写法
(1)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的具体描写
(2)恰当的形容词语描写
(3)写出自己的感受
过渡:刚才这几种动物,作者都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番,接下来的这几种动物,作者只是一笔带过,书上是这样写的,引读&&
师:我们的运气越来越好,不久,又看到了&&
生:犀牛、鬣狗和数不清的黄牛。
师:作者不对每种动物详写,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想想我们平时在写哪些文章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写人、记事、写景等)
2、展示资料
园内群山叠翠,灌木丛生,牧草丰盛,溪水池塘遍布。非洲许多珍稀的野生动物,就生活在这公园内。这里有悠闲的长颈鹿、凶猛的花豹、其貌不扬的角马、善跑的斑马、小巧的羚羊和300多种飞禽。象、狮、河马、犀牛等也不时在草丛林间出没。非洲马猴更是成群结队奔跃嬉戏,遇见游人也毫不畏惧。
3、仿写并评改
运用这样的方法仿写犀牛、鬣狗、黄牛或其他动物。
1、修改仿写
2、默写指定的句子p30-3
3、选作:给动物编一张身份证,这样有利于普查和保护动物。
(1)父母的身份证上有什么?动物的身份证上应该有些什么呢?(名字、图片、所属科目、特点等)
(2)为你喜欢的动物制作身份证粘贴或在电脑中完成。
板书设计:
5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晨光熹微& &波光粼粼& &泰然自若& &亭亭玉立& &庞然大物
有恃无恐& &小心翼翼& &滔滔不绝& &走投无路& &络绎不绝
教学后记:
6城市的标志
授课日期:& & & & & & & & &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并填写表格。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朗读。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主要内容填写表格。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城市的图片(高楼林立、纵横的道路):杭州、南京、上海、福州、广州、海口、长春、喀什、北京
问:这是哪个城市?为什么猜不出来?
(道路、高楼、商场基本雷同,没有标志)
2、板书课题并解题:城市的标志
标志:指用来辨认识别事物的标志。
3、导入新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于是我们的城市被钢筋水泥所包围,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那么怎样来辨认识别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城市的标识》一课,看一看作者把什么当做城市的标识。(树)
4、作者介绍
张抗抗:女作家。浙江杭州人,1950年生。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1969年中学毕业后到黑龙江国营农场劳动八年,当过农工、砖厂工人、通讯员、报道员、创作员等。1977年到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一年,1979年调到黑龙江作协从事专业创作。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分界线》。反映黑龙江农场知识青年的生活。以后又相继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夏》、《白罂粟》;中篇小说《淡淡的晨雾》、《北极光》、《在丘陵和湖畔有一个人&&》等。她还写了中篇童话《翔儿和他的氢球》和散文集《橄榄》,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作品中《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她的作品包含许多理性思考,对生活具有独特的思考和敏锐的感受,以深邃而独到的思索见长。&
二、默读课文,自学字词
三、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易错的字音
婀娜& &即使& &干涸& &曲折& &忖& &胞
2、易错的字形
&辨&&辩& & & 轿&&骄& & & 杉&&彬& & & 攘&&壤
竟&&竞& & & &熙
3、在文中学习重点词语
遒劲:雄健有力。
婀娜:(姿态)柔软而美好。
蔚为壮观:丰富多彩,盛大的景象。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4、理解难句:
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
四、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了解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城市越来越像多胞胎了。
第二部分(2-6)具体描述成为多胞胎的标志(总分总)。
第三部分(7-14)树成为城市的标志。
第四部分(15-17)呼吁人们爱城市的树。
2、根据内容,填写表格
作为城市标志的树
五、朗读课文,重点指导12、15自然段。
自由读、小组合作、评读
六、作业:
2、朗读课文
3、查找资料:树木
板书设计:6城市的标志& & &张抗抗
婀娜& &即使& &干涸& &曲折& &忖& &胞
辨&&辩& & & 轿&&骄& & & 杉&&彬& & & 攘&&壤
竟&&竞& & & &熙
6城市的标志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尽存的&个性。
2、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新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尽存的&个性。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新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愿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并齐读:城市的标志
问:本文中城市的标志是指什么?(树)
2、为什么树成为城市的标志?
出示: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
二、精读课文,了解作者本意
1、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划出城市间雷同的具体事物大厦和大楼,街道,轿车,人们的衣着等
()理解含义
2、交流学习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理解有关的句子。
*大厦,街道,轿车,衣着,(随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理解难句: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描写中带有讽刺。)
有感情朗读
()小结:
现代化的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像多胞胎,像连体人,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
过渡:在我们的眼睛和精神都疲劳的时候,蓦然回首发现在一角有&&(生)一棵树
3、根据表格内容学习句段
()香樟树是杭州的标志& & & & & & & 王者风度
法国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标志& & &高大、浪漫
榕树是福州或广州的标志& & & & & 像一片完整森林
椰树是海口的标志& & & & & & & & 婀娜苗条
油松是长春的标志& & & & & & & & 挺拔苍劲
圆冠榆是喀什的标识& & & & & & & 绿色的圆球
国槐是北京的标识。& & & & & & & 秀气而坚韧
()教师引读
那是一颗香樟树&&那棵树有一种端庄的王者风度&&
在南京或者上海看到了&&看见了两排树,整整一条街的两侧&&
在福州或者广州&&街中央有一座绿色的小岛&&
长春的街边&&重重叠叠挺拔苍劲的油松
新疆喀什特有的标志是&&树冠修整成一个绿色的圆球的矮树&&
富有久远而古老的京城气息的是&&秀气而坚韧的国槐&
()有感情朗读
4、提问:为什么要以树作为城市的标识?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座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运用排比句,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城市仅存的个性。
&三、总结全文,了解写法
1、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来描写&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
感悟:千人一面是很让人担忧的事情,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然被钢筋水泥和高楼覆盖。作者这样写为了唤起大家对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思考,来突出自己要表达的主题&&对现代化城市树木的珍爱,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与人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2、总结写法
写作技巧:本文多用比喻,排比,对比修辞手法,语言亲切,优美。
作者风格:理性思考,深邃的思维,对社会生活的剖析
四、课外延伸
1、纪念日:月日&&世界环境日
& & & & & &3月日&&植树节
五、作业:
1、背诵、自然段
2、查找资料
3、了解自己家乡的标志
板书设计:
6城市的标志&&树
和谐环境,共同生存发展
        6城市的标志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体会排比的作用,自选内容写一段排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3、正确书写词语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教学难点:体会排比的作用,仿写排比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词语
辨别& & & 轿车& & & 婀娜& & & &若有若无& & & 忠心耿耿&
滋润& & & 日益& & & 熙攘& & & &似曾相识& & & 蔚为壮观
火炬& & & & & & & & & & & & & &茫让失措& & & 川流不息
2、&听写词语,正确端正地书写
二、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朗读
2、在小组内评读
3、在集体交流评读
4、感情朗读、自然段
5、背诵、自然段
1、朗读例句: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座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2、了解修辞方法
排比&&强调、气势大、含义深
3、&自选内容,试写排比句
4、&评读修改
四、课外延伸(排比句内容)
1、交流自己家乡的标志
2、说说知道哪些城市的代表树木
重庆&&黄& & & & & & & & 厦门&&凤凰树
泉州&&刺桐& & & & & & & 莆田&&荔枝
天津&&白蜡树
五、作业:
1、改写排比句
2、制作环保小报
板书设计:
6城市的标志
辨别& & & 轿车& & & 婀娜& & & &若有若无& & & 忠心耿耿&
滋润& & & 日益& & & 熙攘& & & &似曾相识& & & 蔚为壮观
火炬& & & & & & & & & & & & & &茫让失措& & & 川流不息
教学后记:
7&*黄河之水天上来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字。
2、默读课文,了解黄河,知道人们为什么把黄河称为&母亲河&
3、查找有关黄河的资料,了解黄河治理的情况,产生保护&母亲河&的情感和愿望。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了解黄河,知道人们为什么把黄河称为&母亲河&。查找有关黄河的资料,了解黄河治理的情况,产生保护&母亲河&的情感和愿望。
教学难点:默读课文,了解黄河,知道人们为什么把黄河称为&母亲河&。查找有关黄河的资料,了解黄河治理的情况,产生保护&母亲河&的情感和愿望初步了解主要内容填写表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引入,创设情境
1、配乐诗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
2、师:黄河自古以来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让我们走进母亲河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学生字词
2、&集体感悟
(1)字音:血管& & 汩汩& & 淙淙& & & 落差&
&缭绕& & &万顷& & 记载& & & 咆哮
(2)在句中理解词语:
*历史记载,黄河下游曾先后发生过1500多次大决口,造成沿岸人民流离失所。(四处流浪,失去家园)
*春秋季节,在黄土高原一带,可以欣赏到&黄河夕照&的景观。极目千里高原,苍茫的黄沙捧托着火红的太阳,疏落有致的沟壑在阳光的斜射下形成间隔不等的阴影。(排列整齐,有秩序)
3、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集体梳理:
(1)文体为说明文
(2)介绍了黄河无私地滋润两岸及面临的重大问题。
(3)结构:先概括再具体说明最后总结
第一部分:概括介绍了黄河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从上游到下游详细介绍黄河。
第三部分:被称为&母亲河&
三、精读课文,了解内容
1、&根据问题自学
*为什么称黄河是母亲河?
*你对黄河还有哪些了解?
*黄河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2、集体交流
*(1)发源地,流经的省份,著名的水电站。
(2)灌溉两岸,被称为母亲河。
补充资料:[刘家峡]在甘肃省永靖县内,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电工程,竣工于1974年,为黄河上游开发规划中的第7个梯阶电站,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被誉为黄河明珠,每年将57亿度的强大电流,送往陕西、甘肃、青海。刘家峡水库蓄水容量达57亿立方米,水域面积达130多平方公里。拦河大坝高达147米,长840米,大坝右岸台地上,修建有长700米,宽80米的溢洪道。大坝下方是发电站厂房,在地下大厅排列着5台大型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22.5万,达到年发电57亿度的规模。水库地处高原峡谷,被誉为"高原明珠",景色壮观。黄河向西流是这里的一个奇特景观。黄河之水天上来,到了刘家峡,却来了个大回转,向西流去,所谓九曲黄河,在刘家峡就能够看到一曲,&
& & [李家峡]位于尖扎县和化隆县交界处的李家峡。水库正常海拔2180米,安装5台40千瓦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是国家在黄河上游的又一重要能源基地。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人称黄河&龙头&电站。
[龙羊峡]龙羊峡水电站最大坝高178米,为国内和亚洲第一大坝。坝底宽80米,坝顶宽15米,主坝长396米,左右两岸均高附坝,大坝全长1140米。它不仅可以将黄河上游13万平方公里的年流量全部拦住,而将在这里形成一座面积为380平方公里、总库密量为240亿立方米的我国最大的人工水库。龙羊峡人工水库已成为美丽的旅游景点,大坝锁黄河,高峡出平湖。碧波荡漾,湖光山影,乘游船绕湖一周,苍穹碧野,心旷神怡,游客才顿然悟到,黄河水在这里是&清&的。清清的黄河水,是大自然的赋予,是人们对黄河利用和改造的结果。
[壶口瀑布]在山西吉县城西南25公里黄河之中。此地两岸夹山,河底石岩上冲刷成一巨沟,宽达30米,深约50米,滚滚黄水奔流至此,倒悬倾注,若奔马直入河沟,波浪翻滚,惊涛怒吼,震声数里可闻。其形如巨壶沸腾,故名。春秋季节水清之时,阳光直射,彩虹随波涛飞舞,景色奇丽。明陈维藩《壶口秋风》诗有&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句,可谓真实写照。
*小结:黄河成为母亲河的原因
*黄河面临的问题
补充资料:水土流失严重&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治理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水土流失面积从建国初期的116万平方千米增加到90年代初期的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量达50亿吨以上,相当于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厘米厚的土层,其中流失氮、磷、钾肥料元素的量相当于4000万吨的化肥,等于全国化肥施用量。相当于每亩耕地冲走了25千克肥料。全国受水土流失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3。水土流失涉及全国近1000个县,主要分布在西北黄土高原,江南丘陵山地和北方土石山区。每年被输入黄河的泥沙量达16亿吨,居世界河流之冠,其下游400千米长的河床,每年因大量泥沙的沉积,河底抬高10厘米,现在已成为河底高山周围地面的一条&悬河&。长江流域的土壤流失也日趋严重,长江流域的1.8亿公顷土地中的20%,即3600万公顷土地发生了水土流失,30年间增加了1倍,每年流失表土达24亿吨,其中5亿吨被带入东海。中国科学院早在1979年就发出了&长江会变成第二条黄河&的警告。长江上游的四川省、云南省是仅次于东北地区的森林地带,由于森林迅速减少,四川省水流失面积已达到38.38万平方千米,比1957年扩大了33倍多。&
3、讨论:怎样保护黄河?
四、课后延伸
1、补充资料:目前严重的环境问题
(1)土地荒漠化&
目前,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7.3%,目前仍在扩展。风沙区生态环境脆弱,耕地萎缩,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全国有60%的贫困县集中在风沙地区,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北部被沙漠包围,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包括占国土面积37%的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5个省的自治区在内的干燥地带。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西域,荒漠化肆意蔓延。敦煌一带,本世纪50年代红柳茂盛的地带,被称为&红柳园&,目前则一派荒芜。方圆三四十千米找不到红柳的踪影。农田和村落逐渐被沙海吞没,河西走廊的库都克沙漠,柴达木沙漠也在不断向东向南扩大,风沙和热风逐年加剧,每逢风沙来临,天空一片昏暗。内蒙古科尔沁沙漠已经越过内蒙古与辽宁的边界线,正以平均每年前进30米的速度向南推进,威逼中国东北工业大城市沈阳。北京春天的风沙天数,从60年代的平均17.2天,增加到70年代的平均20.5天,而80年代以后又有所增加,沙漠已经蔓延到北京市南郊永定河北岸的大红门附近。&
(2)草场退化&
由于长期以来对草地资源采取自然粗放经营的方式,重利用、轻建设,重开垦、轻保护,草地资源面临严重的危机,草地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3,并继续发展。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草原牧草产量将会继续下降,草原生态环境将更加恶化。&
青海省玛多县地处黄河之源,属高原大陆性半湿润气候,曾有大小湖泊4077处。过去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上世纪80年代是全国有名的畜牧先进单位和牧区富裕县。90年代开始,由于干旱加剧,草场过牧超载,加上鼠害蔓延,草原大面积沙化,现退化草场面积已占草原总面积的70%,成为全国十大贫困县之一。玛多在创造、享受文明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后,又不得不重新吞下贫困的&苦果&。&
(3)森林资源危机&
中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尽管我国的造林和森林保护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森林覆盖率在10年时间里从12.98%上升到13.92%,但用材林面积缩小,森林质量下降,森林资源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4)水资源短缺&
由于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且利用效率低,北方地区严重缺水,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据统计,目前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中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北方城市几乎全都缺水,年缺水量约60亿立方米,北京市人均用水量虽然只相当于一些发达国家首都的1/3;农村有3.6亿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成为健康问题,北方和西北农村有5000多万人和3000多万头牲畜得不到饮水保障,这些在短期内都难以缓解。淡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影响中国许多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5)生物多样性减少&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居北半球第一位。但由于人口过快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大面积破坏和退化,我国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五、总结:保护母亲河,保护环境,综合治理,从我做起。
1、&摘抄好句段
2、&制作小报:以黄河为主题
板书设计:
7、黄河之水天上来
教学后记:
8*地球万岁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字。
2、知道诗人是怎样赞美地球的,了解人们对地球美好未来的期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10小节。
4、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热爱地球,期盼地球有着更加美好未来的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对地球未来的企盼,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课文中有一些比较难懂的诗句,需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地球图片,师生对话
这是&&地球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
从地球的可爱、渺小和自然资源有限这两个方面说明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保护地球。
2.板书课题&&地球万岁(诗歌)
师:地球&&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们都不会吝惜赞美它。总是想由衷地呼喊&&地球万岁。
3.了解作者
薛卫民:吉林伊通人,现在吉林省作家协会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含笑的花蕾》、《快乐的小动物》《寂寞的风景》等抒情诗集。本课选自《为一片绿叶而歌》。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轻声朗读,找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集体交流
(1)纠正字音&朗读词语:
奢靡&&所向披靡
吝啬& & 窒息
啁啾& & 甘醇
泯灭& & 乳汁
(2)了解赐予的背景知识
美人鱼&&安徒生《海的女儿》,美人鱼是善良和美的化身。1912年,丹麦雕塑家爱德华*埃里克森,根据童话和自己的想象,用紫铜雕塑了&海姑娘&,置放在根本哈根港口海滨公园的沙滩上。成为丹麦的象征和骄傲。
橄榄树&&橄榄枝象征和平,取自《圣经》&诺亚方舟&的神话故事。
3、&自由读全诗,读准字音
三、略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想想讲了哪些内容
一部分:赞美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二部分:人类的丑恶,战争、滥伐、猎杀、破坏
三部分:企盼保护环境
四部分:地球万岁
四、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赞美地球的?对地球有哪些期盼?
2、&交流问题一(1-6小节)
感悟:人类共同的家园、人类享有平等&&地球的博大和无私
有感情朗读-教师引读
3、&交流问题二(7-8,9-11)
(1)&朗读并说说自己的感悟,教师相机出示小节的内容
(2)&对比7-8&,9-11,理解作者的期盼
战争&&和平,
*补充资料:中东冲突
黎巴嫩和以色列之间的武装冲突不断升级。20多年前黎以战火烙成的创伤尚未抚平,新一轮冲突再次撕裂中东和平希望。仅10来天,导致黎巴嫩平民300多人死亡,数万人无家可归,许多民房、道路、桥梁和机场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黎以冲突的动因复杂,既有中东政治自身缺陷的因素,也是国际政治在中东的一个缩影。一方面,中东阿拉伯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很少形成统一的声音。这一松散而软弱的政治生态,是以色列在中东以小居大,阿拉伯国家在冲突中长期处于弱势的重要背景。另一方面,美国把以色列作为其中东战略的拐杖,积极染指中东事务,视真主党、哈马斯及其支持者为&乱源&,奉行&护以排阿&的偏袒政策,图谋建构美国主导的新秩序,是中东冲突不断的关键动因。
滥伐、猎杀、破坏&&保护环境
*补充资料:什么是地球资源?哪些是不可再生的?
地球资源是指地球可提供给人类衣、食、住、行和医药所需的物质原料。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淡水、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炭)、森林、矿藏和原始森林经过了数百万甚至上亿年的时间才得以形成,是不可再生的。地球上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也经历了同样漫长的形成时间,它们消失灭绝之后也不可再生。
(3)&感情朗读9、10小节
(4)&背诵9、10小节
4、&理解最后一个小节
(1)&师:所有善良人们的愿望是什么呢?
齐读最后一个小节
(2)&这美好的一切是什么?
(联系前文讲讲)
(3)&感情朗读
五、课外延伸
1、&了解有关纪念日
世界环境节日:
世界水日(3月22日)&
世界地球日(4月22日
世界无烟日(5月31日)&
世界环境日(6月5日)&
世界荒漠化日(6月17日)&
世界人口日(7月11日)&
保护臭氧层日(9月16日)&
生物多样性日(12月29日)
2、&结合这些纪念日写一条宣传标语。
六、作业:
1、&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制作小报&地球&
板书设计:
& & & & & & & & & & &8地球万岁
         &和平& 平等& 保护
教学后记:
语文实践活动2
授课日期:& &
教学目标:
1、学会区分形近字,增加词语积累,减少错别字。
2、积累成语,逐步学习运用。
3、&能发现句子中的病因,,用修改符号修改。
4、&结合学习《城市的标志》的体会,针对自己生活地区的环境提出看法和意见。
教学重点:积累词语,修改病句
教学难点:表达有条理,有语气。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形近字组词
1、&观察两组形近字的特点,分别各组一个词
2、&集体交流
(1)&指名说说词语
躯(& & )& & 辨(& & )(& & )
驱(& & )& & 辩(& & )(& & )
轿(& & )& & 衫(& & )(& & )
矫(& & )& & 彬(& & )(& & )
(2)&说说两组字的特点
*形近同音字*形近音不同
(3)分别再举出例字并组词
例如:*译(& & )& & &炬(& & )& & &攘(& & &)
& & & &绎(& & )& & &拒(& & )& & &壤(& & &)
& & & *晴(& & )& & &恃(& & )& & &胁(& & &)
& & & &睛(& & )& & &持(& & )& & &肋(& & &)
二、&积累成语
1、&读读书中的成语,说说自己的理解
泰然自若& & 亭亭玉立& & 庞然大物& &有恃无恐& & 小心翼翼
滔滔不绝& & 川流不息& & 走投无路& &络绎不绝& & 忠心耿耿
2、&从本单元中找出一些成语,填写
例如:大同小异& & 若有若无& & &自由自在& &
& & & 争先恐后& & 震耳欲聋& & &得天独厚
3、&读读成语,试着选择一个或几个写一句或一段话。
三、&修改病句
1.&复习修改病句的步骤
(1)读原句
(2)找病因
(3)改病句
(4)读句子
2、复习学过的修改符号
删去符号,删改符号,增加符号& &&
3、自读句子修改
4、&交流订正
*&六月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现在满天的乌云和哗哗的大雨突然就倾泻下来。
*听到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被光荣地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的消息,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为刘老师热烈鼓掌。
四、口语交际
1、&谈话引入,揭示交际主题
师: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这是&&作家张抗抗在《城市的标志》一文中提到的。的确,许多的雷同之处让人们分不清在哪个城市,很不尽如人意。想一想,说说咱们生活的环境地区有哪些让你不满意的地方。(自然、生态、人文)
师:树木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灵魂。在咱们周围哪些让你满意呢?
2、&创设情景,打开思路
师:满意之处,不满意之处,你想为改善环境做些什么,有什么好建议,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的思考范围。
提示:小学生环保小组提建议,接受小记者采访,向居委会提建议&&
3、&小组合作,口语交际
自由选择情景,在小组内完成
4、&小组展示,集体评议
倾听的要求:倾听、细看、思考
评议的要求:提出优点和不足,表达清楚,礼貌用语,语气婉转
5、&总结情况,提出希望
五、作业:
1、&运用积累的词语写一句或一段话
2、&抄写1-3题
板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2
口语交际:改善环境,从我做起
语文实践活动2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从指定的语句中选择恰当的内容填写在中。
2、&正确把握短文内容,提取必要的信息,具有初步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积累与阅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单元词语
2.&集体评改写的句段
二、&阅读短文,选择恰当内容填在文中合适的位置
1、&自学短文,了解文章大意
2、&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文后的语句
*引起我许多幻想
*夹竹桃总能激起我的想象
*夹竹桃很有一点韧性
正确顺序:2、3、1
4、&总结方法:
(1)&了解大意
(2)&抓住重点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
(3)&填在文中后阅读
5、&积累词语
留恋& & &融洽& & &宛如& & &远渡重洋
和煦& & &奉陪& & &盛夏& & &顾而乐之& & &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自学短文,完成课后问题
2、&集体交流
(1)&选择正确读音
即(j&  j&)将    濒(bīn p&n)危  
栖(qī  xī)息
补充:潜水  酷似  捕食  挫伤   大肆
(2)选择一句与短文意思不一致的句子。
*锯鳐是一种长着&锯子&的怪鱼。
*目前我国只有在上海的水族馆里才可以看见句鳐的奇特身影。*锯鳐的肉质鲜美,皮可制革,鳍为高级鱼翅,经济价值极高。
*锯鳐已经成为灭绝的物种了。
*美国的锯鳐数量已经下降了99%了。
(3)锯鳐的灭绝也许为时不远了,是因为 锯鳐的生长速度较慢,成熟也较晚,而且产下的幼体容易受到别的食肉鱼类的攻击,以及人类的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
(4)概括第4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锯鳐的捕食方式十分独特。
3、补充:这是一篇说明文,找找文中有哪些说明方法并举例子。
4、总结学习方法
*阅读短文了解大意&&根据习题在文中找答案&&检查
四、&作业:
板书:语文实践活动2
教学后记:
相关新闻 & & &
& (12/11/:14)
& (11/30/:37)
& (09/06/:58)
& (11/30/:02)
& (11/30/:08)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场舞一片绿叶到草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