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与人的寿命脚趾头长短和寿命有关吗?

悬赏20爱心点
分享到微博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头发丝的软硬问题
丝的软硬与人的寿命长短有关吗?
绝对没问题,头发丝硬软和遗传有关。放心吧。
发为血之余  主要是说明头发与肝血之间的密切关系。前人认为头发的营养来源于血,故年少血气充盛时,头发茂密色黑而有光泽;年老肝血不足,肾气虚,头发变为苍白,易於脱...
头发硬,是因为头发缺少水分和油脂。所以如果不解决这两点,就算你做完软化,过后也还是会变硬的,软化效果还是可以的,男生的话就不要拉直了,直接软化就可以,另外就是要...
答: 病情分析:
闪腰其实并不需要剧烈的运动,往往临床上看到的闪腰都是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出现的闪腰,主要原因是椎间盘受到了损伤,稳定结构有所削减,这时需要肌肉有很大的力...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您的位置: &
实证习武与人类寿命的辩证关系——兼谈全民健身背景下的太极拳实用保健价值一,太极拳的渊源太极拳究竟是由谁最先创编的?历来众说纷纭不一,但较为传统和大多数人的观点都比较认同是北宋时期的张三丰。为道家隐士。历数代传至明末清初的王宗岳,王宗岳传河南怀庆府的蒋发,蒋发传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长兴,陈长兴传河北永年的杨露禅。此时大约在清嘉庆年间。及此,派生出杨氏与陈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也在此段时间内产生。后来,基于上述三家拳法有衍生出其他各家。虽然各家太极拳的外形不一致,各有特点,但拳理是相同的,故有“天下太极是一家”的说法。我们所熟悉的二十四式太极拳就改编于杨路禅孙杨澄甫晚年的定型架。应该说,太极拳体系的形成与完备不是一人之功,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由许多代人共同研究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这样有些外国人通过练太极拳来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层意思。据说,“三”取于《周易》中的乾卦“ ”,为天,为阳,为刚;“丰”字源于坤卦“ ”,为地,为阴,为柔;“三丰”二字集合拉天地,阴阳,刚柔的意思,玄妙无穷。张真人为自己取名立号尚且如此联系易理,更不用说他创的这套拳法了。必定会将易理体现于拳路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传·系辞》)“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拳取名直接源于《周易》,并且在意思上也基本一致。即:含有阴阳动静之机,包含了天地万物发展,对立统一的原则。从拳艺上看:预备式----松静自然,抱元守一,精神集中,两脚虚实未分,此为无极式。继而动静开合,虚实刚柔,皆可由太极之理贯通。太极拳中的各招式均可由《周易》中的卦象来解释,但鉴于易理深奥,普通人又对《周易》知之甚少,就不多解释了。二,太极拳与道家1、天人合一道家认为:&人身一小太极,天地一大人身”。宇宙为一太极,人身亦为一太极.腹为太极,腰为两仪,两手两足为四象,手足又各分两截为八卦。人与天地构造相吻合,故曰“天人合一”。但人身处尘世纷争,很少有“天人合一”的感受,道家认为,清净无为,超尘脱俗,心与天地合而不为外物所累,人与自然同化而无牵无挂,一切顺其自然,便可天人合一,这是一种很美妙也是很难达到的境界,也是道家隐士不以俗事为然的一个重要原因。太极拳作为道家拳种,自然也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太极桩功中要求:眼似睁非睁,口微闭,舌顶上腭,心神合一,意想两脚如树根入地,真气从头顶下行至脚,人自然与天地相溶。体现了鲜明的道家特色。在行功走架时,体会拳架中的刚柔虚实变化,也可有类似的意境。杨澄甫先师曾用:“浩浩乎如冯虚遇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来形容太极拳;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协会创始人赵斌老师也有诗云:意趣环生味无穷,恰似杨柳摆春风。练到柔和优美处,行云流水一般同。2、太极拳与老子“老聃贵柔”(《吕氏春秋·不二》)。“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第七十八章》)老子“贵柔”的目的在于“胜”,可见老子所讲的“柔弱”并不纯粹。就客观事物而言,老子认为外表柔弱的事物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或实力。比如,形态柔弱的婴儿比外表坚实的成年人更具生命活力;学识越渊博的人,给人的感觉往往越谦虚;功夫越高深的人越“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第六十七章》)。相反,那些自夸自擂的人往往没什么内涵,还很招人厌,甚至给他带来灾祸。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而现代的“水刀”可以用来切割钢板。所以老子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四十三章》)。柔胜刚强的原因也正是这种内在的恒长持续,充盈不已的强。太极拳从外表上看,大家都知道,软绵绵,慢悠悠,似乎没什么意思,更不用说来防身自卫了。实际上,它练的是内劲而不显露于外,重意不重形,不重力。显然这种不求外强但求内刚的练功思想与老子的”柔弱胜刚强”的理论一致。太极拳外表为什么要松柔呢?内劲与此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就杨澄甫先师的言论作答:“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力,流滞于筋骨之间,以自束缚。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用意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所言:“极柔软,然后极刚强”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棉裹铁,分量极沉。”正是“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另外,太极拳的技击特点是:以静制动,舍己从人,后发制人,不逞强斗狠。这与老子所主张的“不争”,“守雌”一脉相承。太极拳与《道德经》的联系还有很多,所以有人认为《道德经》是太极拳的理论基础,甚至干脆把老子定为太极拳最早的创始人。三、太极拳和中医,养生《黄帝内经》是我国一部古老的医书,其中所记载的各种理论,如:阴阳,经络,脏象,表里等,奠定了我国中医的基础,是历代学医之人必读书目。几千年的实践证实了它的权威。人得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黄帝内经》认为:万物和人体均由元气构成,元气又分为阴气和阳气。“人体有形,不离阴阳”(a《素问·宝命全形论》),“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人体处于阴阳对立的平衡中,失去阴阳平衡,便会发生疾病。“阴阳着,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以,《国医指南·阴阳之义》:“凡人乃阴精阳气合而成之者也。病之起也,亦不外乎阴阳二字,和则生,不和则病。”《黄帝内经》又讲,经脉是血气运行的通道,外接于肌肤,内达于五脏六腑,人各个器官因此而成一个整体。“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素问·调经论》)。阴阳不平衡的表现是经络不通,故中医有言:通则不通,痛则不通。太极拳的精髓是阴阳之道,“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王宗岳《太极拳论》)。通过分虚实人为地制造不平衡,外动引内动,使经络畅通。太极拳养生锻炼过程中肢体的运动就意味着经络气血的贯通,而身法则意味着气血阴阳的调整。下面就身法与养生做一些讨论。(1),虚领顶劲;头放正,颈项放松,有如头顶一碗水;头为诸阳之会,一身之正,头正带动躯干正直,有助于提精神防萎靡。(2),沉肩垂肘,松腰提臀;人体中一些重要的经脉多经过肩,肘,腰胯,放松这些部位可使气血流通,通经活血,改善代谢,防治各种关节疾病。(3),含胸拔背含胸拔背时,呼吸是腹失呼吸;前者利于胸肌放松,增加脊柱韧性;后者使膈肌上下运动,胸腔上下径增大,扩大肺的运动,使肺的通气量增大,呼吸深度加强,从而加强气血循环,可以增强体质;膈肌的运动可对内脏有效地进行按摩,有利于脏腑的保健。太极拳“只重其意”,打拳要求精神集中于练拳上,即“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张三丰《太极拳论》),动中求静,对人的神经系统有莫大好处。《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拳谱上讲练拳:“先在心,后在身”(《十三势行功解》),“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武禹襄《太极拳解》);中医认为:“心为君子之宫,神明之处焉,心主神明”(《素问·灵兰秘典论》)。这充分说明太极拳具有调心,调神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太极拳师在练拳时,大脑a波的趋同步化与同步化是有序性交替出现的。由于练拳时要求“精神内敛”,这样可使大脑皮质排除干扰信号,建立新的兴奋,抑制转化过程,从而可使人体内受损伤的各种细胞或机制有自我修复的时间和机会,尤其可使平时紧张的大脑神经得到休息和调整。所以人打完拳后往往会神清气爽,心情愉悦。点击左下角查看更多感谢关注公众微信:宝鸡三丰太极,您可以通过邮箱和我们交流,也请推荐更多的朋友关注或添加!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明朝天顺年间,有一位自称“七针先生”的人,专门以七枚银针给人治病,针到病除,灵验无比。这七针先生不但能治病 很久以前,宝鸡地区的金大堡、蟠龙村、窑庄村吃水特别困难,全靠下雨时接水存窖,或者到山下的河里去拉水。雨水接 张三丰在金台观修道时,经常外出云游。一天,他来到了马家塬和陵塬之间的长寿山口,看见这里树木苍翠,尤其那古柏 宝鸡沿着渭河两岸而建城。渭河是黄河的一个支流,降雨量特别大时,它就会乱发脾气,水位就上涨,波涛汹涌,煞是吓 据老辈人讲,过去在金台观玉皇阁楼上的廊檐下,悬挂着一盏红纱灯笼。每天日落之时,观里的道士就会把它点亮,从不 人称“天下第一仙山”的武当山内,道教名殿——玉皇大殿由于年久失修,飞檐倾倒,琉璃瓦失色,地砖断裂,许多道人 在金台观东坡下,有一股清澈甘冽的泉水,汨汨地从石雕的龙口中流出,常年累月旱涝不息,顺着龙嘴巷,向下南流,人 张三丰到宝鸡金台观修道多年,没有回过家,也与家中未通音信。他的哥哥时常想念他,不知他究竟怎么样了,就收拾行
张三丰在金台观修行时,与当地人相处甚好。有天晚上,几个小伙子因夏天天气太热,睡不着觉,就来金台 张三丰从辽宁来到宝鸡金台观拜师修行,由于他为人忠厚老实,手脚麻利勤快,又能吃苦耐劳,师父对他十分喜爱,很快
关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文字记载,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早于清初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及其子黄百家《内 明清两朝文献记载张三丰的生年,的确少得可怜,对于生年问题,只有从张三丰著的《云水集》诗中寻找端倪。《云水集
张三丰是道教历史上有名人物之一,尤显名于明代。这里肯定其人的存在,并根据文献先后举出十例。1.《大岳三、“陈王廷创造太极拳”质疑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和创始人是没有争议的。六百年来,亿 二、太极拳源远流长门派林立  太极拳经过六百余年的薪火相传,早已门派林立,弟子亿万。太极拳已经走出国门,风  一、太极拳源出武当道人张三丰  太极拳源出武当道人张三丰,这已是数百年来不争的事实。然而自打唐豪的否定少  太极拳源于武当山,为张三丰祖师创造,是武当武术的一项重要内容。什么是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是中国内家拳派武术 张三丰在宝鸡金台观附近给一有钱人家打过短工。因为他平日言行怪异,高兴时几天几夜不睡觉,烦躁时任谁说话他也不
在宝鸡有一个传奇,说的是张三丰年轻时给人当伙计的奇遇。当年宝鸡金台观附近有一个饭店,张三丰曾经在店里当 在贵州福泉县的麻哈江上,有一座葛镜桥。当地老百姓传说,这座桥的修建与张三丰有很大的关系。很久以前,麻哈江上
夏季的一天,金台观附近的一家农户种了一亩地的谷子,因为忙不过来,就请张三丰来帮忙间苗。等到中午时,那家
明朝初年,在南京城里有个商人名叫沈万三,名声很好。这个沈万三既聪明又能干,在经商上很有天赋,因
张三丰修炼得道成仙后身怀仙术,周游八方。他乐善好施,扶危济贫,并且好打抱不平,帮助好人,惩治小
张三丰在宝鸡金台观死而复活后,云游到了四川,看中了风景秀丽的巴蜀山,在悬崖峭壁上凿洞修炼,来去剑州有位不知其姓的老翁,以卖小吃谋生。他卖的小吃,是把一种黄色的粘米做熟成羔状,再裹成小包出售。因是小本经营
编者按:今天我们向读者分享宋婉琴老师《张三丰与金台观》之“宝鸡金台,主奉三丰”篇章,从中窥见其 编者按:前一篇我们向大家分享了少年时期的张三丰,今天我们接着来品读少年张三丰的其他事迹。散尽家财,游历访道12月10日,宝鸡市三丰太极文化研究会在乐府九龙广场举办了2015年年终工作总结暨拳友联谊大会。来自开发区社庙会是汉族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期间集祭祀、娱乐、购物等活动为一体的民俗活动,在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宝鸡县志》有这么一段话:“飞阁玲珑,朱栏璀璨,每旭日东升,夕阳晚照,则光流天际,彩彻云衢,古今艳称赤城流霞太极为何物?文/董建秦编者按:此文仅献给痴迷却不知“武”为何物的洗练者!一."松"是练内家拳劲的一种形式,但诀云,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之先,本为无极。鸿蒙一气,混然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
混沌初开,阴阳始分,其清者上浮以成天道,天生日月星辰雲,其濁重者坠而成地道,地生金木水火土。
阴阳11月7日,宝鸡市第八届武术比赛暨第四届“赛孚杯”武术套路通段赛在市体育馆举行,全市700名武术爱运气、推手,腾挪转换间尽显刚柔相济……11月19日,为期两天的“太极之源·仙道金台”系列文化活动之首届全国太太极拳,以她那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浓厚的文化底蕴,强烈的艺术色彩,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武术爱好者。纵观太极天地前一些初学太极者,拳架刚一打熟就找人推手,一推手就想将人发出,于是必然想找到发人的招式和劲法。有些教太极拳的师10月11日上午,宝鸡市渭滨区第三十一届老年人运动会太极拳比赛在人民公园九龙广场拉开帷幕。来自辖区23支代表现在已渐入深秋,冬天即将来临,那么养生的食物你准备好了吗?1南瓜益气止咳秋冬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南瓜含有高明的太极拳家在与人推手时,被推者一搭上手,就跌跌撞撞站立不稳,似乎已完全失去控制自身平衡的能力。有随时被跌焦虑不仅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还会让人的识别力变差。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焦虑症患者难以识别他人的情绪。当拳架子练习纯熟后,仍感到自己功夫没有上身,就需要从周身是否生成球劲上审查自己,审查自己在走架子时是否做到周“人体处处皆太极”之辞,出自清末民初时期陈式太极拳理论家陈鑫,这理论与著名太极拳家顾留馨先生的“太极浑身都是此功在意念中模拟仙鹤两翅开合的动作,吸气时假想开翅采日月之光,呼气时假想闭翅。习练者实践后,普遍感觉全身舒适 
健身运动,如何健身最佳呢?最佳的健身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  研究人员研究后认为,六类运动是gh_47dbf0c79236宝鸡三丰太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致力于太极文化的交流、传播;太极拳培训及教学视频制作;养生学交流、讲解等,为大家提供养生健康咨询!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h_47dbf0c79236宝鸡三丰太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致力于太极文化的交流、传播;太极拳培训及教学视频制作;养生学交流、讲解等,为大家提供养生健康咨询!太极拳的核心秘密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无极含一气。集中精力、注意力、力量、胆识。集中和专注是无极的核心。只要集中注意力,专注于对手,对外在的环境刻刻留心,就可以敏锐的反应外在的一切变动。不断对手如何出击,出击速度多快都可以捕捉得到,能够清晰感知对手的攻击细节,就不用惧怕任何形式的攻击。
集中全部的力量于一点,攻击就是通过这么一点来攻击,一点包含了全身所有力量,所以这一击就几乎是不可抵挡的。
动静之机,知拍任君斗。
任何攻击都必须有动静,动静就一定有节拍,只要能够把握节拍,任何攻击都可以很好的处理。
拍的另一层含义是拍点,也就是攻击位置。如果能够把握准节奏,并找准拍点,自然可以一击制敌。
把握了动静之机,就可以在攻防中找到节奏和旋律,有了旋律就会产生风度和美感。这就是大家风范的来源。
阴阳五行,生克变化。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很难有什么现成的有效的攻防方式,唯一有用的就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实战的时候不是简单的运用所学的固定动作,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和技术。也就是要在攻防的时候集中思维力,努力寻找破解对方的方法。
动脑是一方面,动脑之外还要学会想前先动,以勇气完成无心的功夫。能够以勇气完成无心,这样的速度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了,自然也不是一般人能够防守的住的了。
第一点就是:集中。
就像老毛讲的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静下心来,集中全部注意力,专注于对手的一举一动,时刻捕捉对手的任何动静变化。这样才能够不管对手怎么攻击、速度多快都可以反应出来并作出处理。
这是反应训练,这种训练比拳脚训练更重要。拳脚练得再好,反应迟钝照样是挨打的靶子,而且心中的恐惧永远去除不了,因为恐惧的根源就是“未知”。反应不出对方的进攻和进攻方式,如何能够不恐惧。但如果对对方的任何举动都能了然于心,又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这种专注是内在的精神专注,不是外在的紧张。精神专注的同时要力求身体的放松,这就是内敛精神,外示安仪。
然后就是集中力量于一点,能做到这一点,就算力量不经过任何训练也够用了。这是我一直不强调力量训练的原因。力量不是格斗的本质,力量的训练只是多余,是外行人干的。
如果这么讲还听不懂,就不能怪我了。太极拳本就是高智慧的人学的,如果智商不够,干脆去学散打或拳击。
太极拳的“拍”除了节拍、拍点这两层含义,还有拍断的含义。
就是拍开对方的进攻,但这个拍开不同于截拳道、散打之类简单的拍开,而是在拍断对方进攻的同时控制对方的劲力。或者通过阻截断了对方的进攻,或者通过吸化让对方的劲力偏离轨道。
拍断对手的进攻之后就要通过寻找劲力的方向,确定对方的重心。也就是太极拳真正的大师们将的找“点”,只要找到这个点,就可以轻松地把人放出去。
“拍”在格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一代高手大将俞大猷的《剑经》的核心就是这个“拍”字。领悟到这个“拍”字,龙潭虎穴都敢闯。
“拍”字的具体含义我也讲不清,是一种感觉,用心体悟才可能感觉得到。悟到“拍”字就是一打十甚至一打百的顶尖高手,悟到这一点的文弱书生也敢闯入万军阵中试取对方上将首级。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太极拳论)
————————————————
太极拳是老庄哲学在拳术中的体现。用在政治上,那是清静无为的黄老之术,用在拳术上,便是以柔制刚的太极拳。道理是一样的,以自然、柔轫、沉着、安舒为主旨,基本要点是保持自己的重心,设法破坏对手的平衡。
但设法破坏对手的平衡,并不是主动的出击,而是利用对手出击时必然产生的不平衡,加上一点小小的推动助力,加强他的不平衡。所以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后发制人」。
太极拳不运气、不用力。力气的来源在于对手,我只是转移对手力气的方向。对手所以失败,是他自己失败的,他是被他自己的力气所击倒。如果对手自始至终保持他的重心和平衡,或者,他根本不来打我,他就不会失败。
世上万事万物永远在变动之中。太极拳的动作看来似乎缓慢,但永不停顿,没有一刻窒滞的时候。在建筑学上,弧形的线条比之直线能负担更大的重量。
在太极拳中,速度并不是最重要的事。要旨是永远保持平衡和稳定。练习太极拳,推手的训练十分重要,那是凭敏锐的感觉来捉摸到对手力道中的错误缺失;如果他没有错误缺失,那么就设法造成他的错误缺失。
重要的是,自己的每一个行动中不能有错误缺失。只要他想来打倒我、攻击我,迟早会有弱点暴露出来。保盈持泰,谦受益、满招损,那正是中国人政治哲学、人生哲学中的要点。
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比击败对手重要得多。自已只要不败,那就好得很了,对手败不败.并没有太大关系,他如不好自为之,迟早会败的;他如好自为之,那也好得很。
太极拳相传为张三丰所创。张三丰是道士,太极拳正充分体现了道家哲学。道家哲学并非纯粹是守势的。老子重视欲取先予∶「大国者下流」,强大者不是来势汹汹,而是积蓄力量,让对手气衰力竭,然后乘势而取。
练太极拳,练的主要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
如果说「以智胜力」恐怕还是说得浅了,最高境界的太极拳甚至不求发展头脑中的智,而是修养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不是「以柔克刚」,而是根本不求「克」。
脑中时时存着一个「克制对手」的念头,恐怕练不到太极拳的上乘境界,甚至于,存着一个「练到上乘境界」的念头去练拳,也就不能达到这境界罢。
人的失败不是因为太愚蠢,而是因为太聪明。
大智慧者之所以让人可望不可即,只因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
金庸的小说《侠客行》中愚蠢的石破天可以练就盖世武功,成为人人敬仰的一代大侠、武林盟主。而聪明的石中玉始终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是的捣蛋鬼。这种描述是非常有道理的。
阁下太聪明了,这无论在武术上还是在现实社会中都对你很不利。
太极拳的核心在于懂劲。攻防之道无外乎形体变化和劲力变化,形体变化在于陪形,这是八卦掌精心研究的内容;劲力变化在于懂劲,这就是太极拳研究的核心内容。正如拳论所言:“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胜负的关键在于“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太极拳讲究不用力,只要不用力对方就无法知道我方的劲力变化,同时不用力可以让身体更加放松,感觉更加敏锐,从而更好地感知对方的一切动静虚实。只要我方全然不用力,对方就无法知我,只要对方用力,就可以知人。这就是拳论所讲的:“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太极拳是一门功夫,并不是一门简单的理论或技术,技术和理论都是可以学到的,而功夫非千锤百炼不能成就。高手的格斗讲究一动成力,不露打相。不在乎任何招式,而在于拳意,练太极拳就是练的拳意,而拳意又是一种无心的东西,所谓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就是拳论所说的:“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太极拳就是:懂劲。力求人不知我,我独知人。通过多多练习而渐至从心所欲、阶及神明。
世事洞察皆学问。处处留心就是了,不一定要练推手的。
如果不知道怎么做就去做,就是瞎做。
就像带兵打仗一样,先要知道敌人在哪里,实力如何,布防情况怎样。然后才能思考对策,制定作战方案。
要学功夫,就要先进行调查、了解、学习,有了明确的认识后再深入练习。否则,方向错了,跑得再快也白搭。
仙学宗师陈撄宁先生为了研究仙学进行了几十年的走访、寻师和调查;胡孚琛老先生为了研究丹道也进行了二十多年的丹道调研。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天下武功,五花八门,如果不能知己知彼,如何能够知道自己选择的是对是错?!在精选一门之前,必须先博览百家,兼容并包,对各家之长短优劣了然于心,而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功夫用一生去研习。
这样的道路走下来才能学到真功夫,走遍天下也不怕。
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的核心,太极拳强调的不是练劲,而是懂劲。
懂劲是默识揣摩,不断寻找、体会,才能获得的。懂劲需要的是用心、用意,而不是练劲。
实战重在随机应变,练劲最终还是一个死的形式,对实战并无实际帮助。而懂劲可以把握一切动静虚实,千变万化都能灵活应付。
太极拳不用力,而且是彻底不用力。是纯粹的放松,由松静柔和而产生沉稳大气的气势。这种气势,用了力是永远体会不到的。
力从人借,机由己发。自身的重力就是永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力量之源,只要全身整劲,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这份力量也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把这份力量集中到一点发出,也足以取人性命。
借助自身的重力,还可以借用对手之力,只要我方不用任何力量,对方如何能够感知到我方的力量走向(我方根本不用力,如何可能探到力量所在),对方无法探知我方虚实,如何能够有效攻击?!
如果你用力,那你不就是告诉对手你的破绽在哪吗?!你这不是在出卖自己吗?!如果说汉奸可耻,那自己出卖自己算什么呢?是可耻还是愚蠢?!
用力,就可以被感知。如果太极拳要用力,那如何可能实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要求?!
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舍己从人、引进落空,顺其势而改其力、四两拨千斤,这才是太极拳。
用力,那是少林的思路,你说的太极拳已经不算是纯粹的太极拳,而是经过少林思路篡改过的不伦不类的半桶水炮锤加半桶水太极合成的四不像的假太极。这样少林和太极的杂交出来的四不像,既不是少林,也不是太极,自然是无法实战的,不仅打不过少林、太极,连散打都不一定打得过。
太极拳随顺自然,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一切顺应自然。
太极拳是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的功夫,重点在得机得势,和杨家枪法一样讲究:得势后一扎。这一扎就是致命的。
太极拳有两种发力方式,一是只摔倒而不伤人,二是只伤内而不伤皮。
当然这个发力也不是通过蛮劲发出,而是借力打力。点穴不是有意去点,而是对方撞上的,冷不丁碰上的,刻意点穴不是点穴的真功夫。
当然,世上不是只有太极拳一种功夫。八卦、形意也都是非常好的上乘功夫,学好了照样非常好。只是学什么就要像什么,功夫之道在乎精纯。
布形侯气,与神俱往。这是武学训练的核心,也是传统上乘武学与现代格斗的本质区别所在。
可以仔细对比李小龙的出手方式与散打、泰拳的区别,仔细观察李小龙的速度与托尼贾、甄子丹等速度的差异,这就是传统武学和现代格斗的差别所在。(李小龙的出手方式继承了传统武术的精华,而大多所谓的传统拳师反而没有掌握。)
什么是外功?外功就是训练筋、骨、皮的功夫,像排打、肌肉训练、打沙袋等;
什么是内功?内功是训练精、气、神的功夫,像硬气功、大小周天、静丅坐等。
内功分两类:一是气功;二是神功。
气功是练气的功夫,很多武术所谓的内功就是气功,硬功夫基本都属于气功。
神功是炼神的功夫,轻描淡写、自然而然,把心灵修养的一尘不染、纯洁无瑕。这是最高境界的功夫。
神对了,气自然就对,气对了,身体自然就对。身体毫无凝滞,从心所欲,阶及神明。
心神纯净,人的呼吸就变得细致、微妙,呼吸若有若无,真正的高手的呼吸几乎是感觉不到的。呼吸微妙,生理就微妙,百病不生,丰神潇洒。
无坚不摧、唯快不破。动作再快,快不过意识,只要让自己的动作和意识同步,那么不管对手的动作多快都可以游刃有余地化解。
所以训练灵性是第一位的。练武不是傻傻地练套路,练武的目的是实战,要针对实战的需要,总结出实战所需的核心要素,针对这些要素进行训练。
知,而后才能行。反应能力的训练比拳脚的训练更加重要,因为反应不过关,拳脚练得再好也是挨打的料,就算力大千斤也不敢面对实战。
如何练反应、感知?!在“松”和“静”上求。不是打拳打得满头大汗才叫练功;不是整天练套路就叫练功;不是打沙袋就叫练功;不是实战对练才叫练功;不是练力气或练硬功把自己搞得全身酸痛才叫练功。培养和提升自身实战所需的素质才是真的练功。
所以,通过“松”、“静”让自己的反应越发灵敏,感知越发细微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练功内容。
“蚁鸣我听虎龙吟。”这就是“静”的效果。这就是上乘武学训练的首要内容。
功夫无息法自修,实战没有预先设计,预先设计的那叫表演。实战瞬息万变,很多时候,力量大、速度快、招法多都不管用,管用在于恰到好处。
就像买股票,一支涨的很好的股票,如果买进的时机不对,依然会陪得一塌糊涂。如果实战中一出手就被对方制服,那速度再快、力量再大又有什么用呢?!
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人比单纯的拳脚重要多了。这就是节奏、旋律等的乐感训练。
这个乐感是广义的,包含一切动静变化。只要是动静、是变化就一定有节奏,噪音也有噪音的节奏。培养自己和外界变化相一致的能力,才能够做到物来顺应,一举一动都合于自然、恰到好处。
举动合于自然韵律才能尽得动静之妙,后发先至,致人而不至于人。
练功不是杀气腾腾,不是拳打脚踢。用心体味生活,不就是练功吗?!
基本技术训练:各门功夫都有一套适合于实战的基本技术,大同小异,这是实战的基础。技术是基本内容,按照老师教的好好学就是了。
另外不要叫我老师,我不是老师。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称呼我,叫我禅姐就可以了。
速度训练:是意识和形体的一致性训练。意识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每天训练自己的形体速度和自己意识速度的一致,也就是意到手到。
力量训练:不断升华自己的用力技巧,换劲、找劲而非单纯练劲。
什么是换劲?把原先单纯的肢体力量换位全身整劲。身体的每一个点都包含了全身的所有重量和力量。把原先用力的习惯改成借力的习惯,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力气的地方尽可能换成借力的方式。
什么是找劲?就是寻找劲力的规律。寻找物体运动所产生的劲力及其把握规律;寻找一切活体(动物、人)劲力及其把握的规律。从而对劲有深入的了解,达致懂劲的境界。
练功是探索、积累、学习,不断精进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练套路、拳脚,而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品质、素养。
什么是练功?用心,就是练功。
什么是高手?生活中有刻刻留心、善于探索的习惯的人日积月累就是真正的高手。那些只知道练拳的人,不过是食古不化的废物而已,高手是生机勃勃、儒雅潇洒的梦想家、冒险家和探索家。
读书三年,天下无病不医;行医三年,天下无方可用。
想求得一味药就包治百病,是荒唐的。如果还有人能给你所谓的包治百病的药,非常恭喜,你遇到如假包换的江湖骗子了。
背丝扣也只是一种比喻而已,是一个练太极拳的人的个人体悟,是纯属个人的东西。只是被装神弄鬼的人传的神乎其神,好像不会背丝扣就不会太极拳一样。按这种说法,陈长兴、杨露禅都不知道什么是背丝扣,那陈杨二人也是太极拳的外行了?!
一位真正的导师所能给予别人的只有方向,具体的道路需要各人自己去寻找。说把某种东西教给你,你就天下无敌的一定是骗子,因为真才实学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经过辛勤求索、用心感悟出来的。
舍弃独立思考、求索和感悟,永远学不会真功夫。
太极拳真谛丧失的原因试析。
据说当年杨露禅名气很大的时候,满清贵族纷纷请他教拳,而这些宗室子弟养尊处优,只是当做时髦、消遣而已,没有谁愿意真下功夫。所以将技击拳架改为养生拳架,因而丧失了实战能力。
再看杨澄甫先生的作为,原先太极拳中有快速的技击性动作,而杨澄甫将这些技击性的全部删除,变成了缓慢柔和的健身性动作。
原先太极拳是由内而外,先弄明白拳理、神意气、心法、内劲等内在的东西,而后学习拳架,强调“意在先”、“以意导形”。而杨澄甫的教授方式是给初学者一天教两个拳式。初学者姿式基本正确后,第二天再往下教授两式。就这样进行下去,直到把架子盘完。然后再研究掌握太极拳理法、心法以及推手劲法。
这里有什么区别?由内而外,以意导形,学一套拳架,只要智商可以、记忆好一点,几个小时就有希望学会拳架;而杨澄甫的教学方式,就算天资非常好,没有十天半个月也休想学会拳架。而这个拳架还是空架子,为什么是这样的架子,初学者心中一团浆糊。
从利益的角度讲,杨澄甫这套方式无疑是相当高明的。因为这样可以让人长时间的学,而不会让一些聪明的家伙短时间就把自己的精华全部掏走。
原先太极拳放松是从心法开始,而杨澄甫讲放松却始终不透露到底怎样才能真正放松。原先太极拳对用意不用力都有具体的运用方式,而杨澄甫就笼统的一句用意不用力,到底什么是用意不用力,如何做到用意不用力,始终没有提及。
原先太极拳讲究劲力,不仅有八大劲,而且有各种混合劲和小劲,讲折叠、转换、九曲珠、真气鼓荡等,而杨澄甫只强调反复练习拳架,说练多了这些就懂了。其实如果不懂得这些劲力,练一百年拳架也出不了内功。
从生意的角度讲,杨澄甫的做法非常高明,对于太极拳的传播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太极拳的本质也因此晦涩难明,确是太极拳界的一大遗憾。
好像现在大多传统武术都是延续的这种路子,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惊人的一致。这样会导致传统武术普遍不能实战,真功夫面临灭绝的险境。也许是缺少一些有担当的武学大才吧!但愿更多的人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武术,将中华文化传承下去。
手慢打手快
功夫高低是看在多么小面积上,能够分别和使用,你动一尺,我动一拳,越小越高。
这也正是“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行”,“己先行”是动一丁点,让开劲头就够了。才能“手慢打手快”,手慢走一拳,打手快走一尺。
各家资料都研究过,感觉最精妙的还是杨家的。王壮弘、李雅轩、汪永泉、郑曼青都不错,另外吴家的一些技法也颇有可取之处。
对于实战,最欣赏的还是王壮弘和汪永泉,特别是汪永泉。杨露禅和杨建侯的功夫没见过,但能见识到汪永泉前辈的功夫也是很幸运的了。
太极拳的核心,我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懂劲”
懂劲是知己知彼的关键,也是舍己从人、引进落空的前提。神、意、气的化合与修炼最终目的还是在于懂劲,能够懂劲,几乎可以所向无敌。
太极拳虽然也将活步、发力,但它毕竟强调用意不用力,重视神意气的化合而非集中,认为集中是拙劲。
其实,只要时机把握的好,拙劲的威力未必比所谓的太极劲差。而且太极拳太过强调后发制人,虽然学好太极拳已经够用了,但完善一切其他风格会更加完美。
我可以把形意和八卦完美的融合起来形成一套自己的独立的功夫体系,但这套体系一直与太极拳这套体系无法兼容,也许兼容之后是另一种风格吧。我会继续尝试,争取把刚、柔、变三种风格融为一体,闪、化、打合为一瞬。
背丝扣出自杜元化的《太极拳正宗》一书,只是一些描述架子的比喻而已,只是一些故弄玄虚的人传邪乎了。网上可以找到,下载一下就可以了。
内家拳的很多东西不能当真的,传得太邪乎了。什么吹孙禄堂是武侠、武神、仙佛等,难道也要当真?!
修仙是真的有,但修仙的人对武术基本是不屑一顾的,就算剑仙也不重视所谓的武学修炼。要修成地仙,也就是能够返老还童、凌空飞行,没有几百年是不现实的,现在修道的人一百岁都活不到,就算活到一百岁也老的一塌糊涂了,如此修为还谈什么仙啊、佛的。
要想几十年就肉身成道,除非有耶稣那样的资质和条件,耶稣三十岁就具备了起死回生的能力,肉身成道、白日飞升。白日飞升也不过是进入了练身化气阶段而已,而现在练武的人动不动就炼气化神,真是吹牛不用上税,好像功夫比耶稣还厉害。
所以,很多传说听听而已,不必当真。背丝扣懂不懂没关系,杨露禅、武禹襄都不懂什么是背丝扣的。
真功夫训练之辛苦
光绪的老师翁同和观看杨露禅武艺后赞赏:“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浑圆一体也”。
这种描述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太极拳是迥然不同的。
再看看杨露禅是怎么教子的:
杨钰(),字班侯,杨露禅的次子。露禅课督严厉,不使少息,经常受体罚,几乎想逃跑。
根据河北永年县志记载:杨班侯像貌清瘦,富有臂力,幼承严父真传,学武悟性极高,腾挪跳跃,象猿猴一样。
这一描述也和现在人们看到的太极拳风格大不相同。
杨鉴,字健侯,号镜湖,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39年)。幼时即从父练功,当时之刻苦情形,一般人皆不能忍受,健侯亦曾欲寻短见,幸被发现,未成悲剧。
杨露禅本是一武痴,只要能学的就都学了,海纳百川,深不见底。杨露禅把其所学向罐肠一样往儿子们的身子里塞。基本功训练已经把儿子们累得半死,还要把老爹传授的内家外家几十套拳通通练完,之后,还要耍刀弄枪,挥舞器械等等。自然是让人无法忍受了,但杨露禅身上的东西还多着呢,内功外功,暗器弹弓,所以无论是杨班侯还是杨建侯都是痛不欲生。
所以练就太极拳的真功夫绝不是轻轻松松的事,也不是打打套路就可以的,不然杨露禅也不用把儿子们折磨的想逃跑、想自杀。
实战无敌的太极拳真面目探讨
杨露禅和杨班侯父子都号称“杨无敌”,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身法灵活,进退神速,虚实莫测。(在101楼已有引用资料)
我们再来看看杨澄甫的情况:
陈炎林1943年说:杨澄甫“年将弱冠,才开始从父学拳。父在世时,并未深研拳中奥妙,父亲去世后,顿起觉悟,日夜苦练,终负盛誉。其各种功夫自研而得。”
从杨澄甫留下的拳照看,体型是个大胖子,而不是祖辈和父辈“猿猴”般的身型。这样的身型必然影响灵活性,失去了灵活性,真的还能够实战吗?
1926年,杨澄浦当着李占魁面对学员说:“少林功夫不顶用,练着吃力,也动不得手!”李占魁也未敢和老杨动手,这件事让万籁声知道了,万的一个老师和李是好友,就去找老杨讨个公道。
之后的情况,出现了很多版本。但可以肯定的是老杨被万籁声打了,而且输得很惨。为此还被迫当着很多武林同道的面向赵鑫州道歉,赔不是。最终“在北京站不住脚,遂去上海,后到南方教拳!”(有的版本说是万籁声偷袭,但如果真是偷袭,为何还要向人家赔不是?!)(万籁声偷袭杜心武,杜心武偷袭徐矮师也都是自然门津津乐道的话题。真功夫应该经得起检验。)
自然门的功夫快捷绝伦,身似猿猴、进退神速、虚实莫测(和翁先生描述的杨露禅类似)(即使从万籁声的拳照也可以看出神速、灵活的神韵来),牛皮吹得上了天的前辈级高手老杨还是载在毛头小伙子手里。
据说,此后杨澄甫再也不与人比武。现在的太极拳师估计也就是学的老杨,比武的话,这套教人的东西都是不适用的,真要打难免出丑,为了把牛皮和谎言维护下去,只有不出手、不比武。
不吃苦是练不成功夫的,而人如果没有成就感的支撑,奋斗是无法持久的。
为了把骗局维持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造神和吹牛,通过神话来麻痹神经,让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心里的人们自我麻醉,希望有朝一日天下无敌。
不付出足够的代价自然不可能取得成就,但太极拳自流行之日起,其目的就不是取得什么武学成就,而是用神话迷惑人们,引诱人们上钩,而后圈钱。恰恰人们都是不愿意付出努力,却非常想得到结果的,所以一直非常有市场。
以至于人们练了几十年也没练出任何功夫,也只是责怪自己的天赋不行而已,毕竟那些大师都是神,而自己是人,哪有人能够练成太极拳的。
要掌握核心秘密,就必须透过表象看到本质。
种种现象让我们可以看到骗局背后的真谛,假象是太极操就能练出功夫,真谛是“不是一番寒澈苦,哪得梅花扑鼻香。”,而且太极拳实战的风格也是“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和一般的格斗没什么差异。
道家讲究修炼以悟道并合道。
佛家大开八万四千法门,最高境界可以顿悟大道,资质一般的可以通过净土的方便之门而获得解脱。
西方则是天国、天园、天堂之类,直接舍弃了修炼而去方便法门。
天堂、净土,这些是生命升华的方便法门,是不得已的办法。最高境界是:肉身成道。
中国古代的古仙们,都是修炼几百上千年,长生不老、返老还童、腾云驾雾,最终白日飞升。后来,修道的人资质平平,就用所谓的出阳神,年纪不超过普通人,衰老情况和常人也没有差别,这种成就也实在不敢恭维。再次等的就是念佛和信教了。
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在两千年前是没什么交流的,耶稣的传说正好符合我中国修道的最高境界:肉身成道、起死回生、白日飞升。巧合到这种程度,是偶尔性的可能有多大?
所以耶稣的举动和成就是一种必然,也证明了耶稣事迹的真实性。
相反,现代的一些凡夫俗子,功夫学了点皮毛,寿命不过普通人的寿命,衰老一点不比普通人慢,也号称神啊、仙啊、佛啊的,真是大言不惭。
明朝时一位剑仙,为了锻造精神,修炼了两百多年才成功。人家两百多岁,看上去和十七八岁没什么差别,这才是真功夫啊!人家可以腾云驾雾、转瞬千里,也只是自成剑仙而已,并未敢称什么大佛、大仙。
世俗间的凡夫俗子称大仙,我不信;武学界,勉强能算得上境界的,大概也就自然门的徐矮师吧。
道可道,非常道。仙法不是没有,但不是这些凡夫俗子理解的方法。
先在一个领域具备了山登绝顶的能力再说。
古仙说,修仙乃是积学而成,一些古仙入门的时候,几十年都不谈仙道,只是一位钻研学问,一切道理都通达无碍了,心灵才能无碍。
一心纯净,哪是打坐就能做到的啊?!非要练就旷世绝学不可。
心灵纯净了,气息就渐渐平和、若有若无、微妙不凡,并不是停止呼吸而是气息由原先的呼吸变成了氤氲的方式。
气微妙,生理就微妙。女子的美貌动人、男子的俊逸潇洒,就是因为气。一点气的不同就可以带来容貌的变化,长期的气的修炼能不让生理产生微妙的变化吗?
古仙语:无丑陋真人,少衰弱神仙。一个人如果长得丑,说他会点三脚猫的不入流功夫,我信;如果说他精通大道,功夫出神入化,我不信。功夫出神入化了,还能丑陋?!还能衰老?!就算衰老了,还不能返老还童?!
要修仙,先具备了睥睨天下的能力了再说。否则,心终究无法真的纯净,不管怎么修炼都是自欺欺人。本人现在也在绝学的烦恼中,至今依然有些关口无法冲破而未能挣扎出来。
这条路真是比登天还难啊!绝不是凡夫俗子能够成就的!
如果三派不可以融合,那孙禄堂先生一辈子的努力岂不是荒唐?!
现在的时代,学武有什么意义呢?要想有点意义,要么向外拓展,研究兵法;要么向内拓展,研究生命本质。本人研究的就是这两类,但不在这里深入探讨。
回复:118楼
艺高人胆大。有了真本领,就有了底气,自信油然而生,胆子自然就大了。
回复:120楼
你厉害,你干嘛不去把泰森打败?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回复:121楼
《太极拳论》就是值得一辈子钻研的。武禹襄得到这篇论述时,可是非常不容易的,一生珍藏,如同至宝。后来杨家直到杨班侯才有幸得到这篇拳论,也是奉若神明。
可惜,现在在网上随便就是能到这篇至宝级的拳论,却没有人珍惜了。
真是“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生活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国度,没办法。除非改变这种环境。但这就不是拳法的范畴了,要上升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
腰、脊是重要的力量之源,如果你在太极拳中不能理解,你可以找找形意拳的资料,看看龙虎劲的练法。
龙就是脊柱,虎就是腰跨,形意拳讲,一个人只要身备龙虎,小女子也敢上阵杀敌,在身形魁梧的壮汉们的面前所向披靡。此话虽有夸大的成分,但至少说明了效果之高妙确实不同一般。
也许是误会。泰森那是拳击,是现代搏击的一种。现代搏击和传统武术的本质差别在于:意的运用。
中华武术讲究:意在先。不管是少林,还是内家;不管是南派还是北派,在这一点上都是一致的。
懂得了“意”的运用,力量、速度和灵活性都可以得到质的升华。但人体毕竟有极限,一个侏儒要打败一个泰森那样的壮汉,谈何容易。(当然,遇到徐矮师那样的,泰森也只有挨揍的份。)
很多东西是不能比较的。有些人天生拥有的,却是另一部分人一生追求的。
小说《天龙八部》里,对于事业,慕容复终生追求而没有获得的东西,恰恰是段誉生来就可以拥有的;对于感情,段誉苦苦追求的,恰恰是慕容复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就可以拥有的。这就是最大的戏剧性、最大的不公平。
天地不仁,物物间各有差异。非要比个高低,何苦呢?!
况且世间万物相生相克,哪来的最高或第一存在?!就算超越世间,进入了无极境界,四大皆空了又哪来的高低之分呢?!
《吕氏春秋·慎大》说“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论语·卫灵公》记卫灵公问阵,孔子说“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礼记·礼器》:“我战则克,祭则受福,盖得其道矣。”
张三丰创太极拳时也说:“欲使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击之末。”
孔子、张三丰都是一代武林高手,但他们都不想以此闻名。这才是大宗师气度。
我相信孔子武艺上确有造诣,军事上也能战必胜,攻必克。因为,内心有,才能表达出来。
中华文化重视和谐而非对立,譬如对待毒,西方人称为“消毒”,也就是要把毒当做对立面来消灭;中国人称为“解毒”,配制毒药的人往往还会配制解药。
对于格斗,西方人强调的就是击倒对手,而中国前辈们则强调“化”,闪化、柔化等。中国人有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等技法,而西方文化很难接受这些。
太极拳强调,一旦得机得势之后,要像金刚倒锥一般轰然一击。也就是说真正的格斗就是一击而已,前面的努力就是为了得机得势。
据一些前辈回忆,当年韩慕侠、程廷华等都是八卦和形意参练,与人交手时,用八卦掌的步法把对手陷入自己的八卦阵中,而后寻找战机,找到机会后用形意拳的劲法一招制敌。与人交手往往只是一个照面而已。据说,韩慕侠当年打什么大力士,就是这么大的,也就一个照面就把大力士打得爬不起来了。形意和八卦参练者号称:形意加八卦,打遍天下都不怕。
其实这就是一个化、一个打的过程。化为的是得机得势,打是得机得势后的解决问题。重点在于化。
化,不接手用闪化,也就是八卦掌;接手用柔化,也就是太极拳;而打用形意拳。
把太极拳加盟到形意、八卦组合中,在八卦争取主动的同时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安全性,万一来不及闪开,还可以接手柔化从而一举得机得势。
万法自然,不必拘束。太极拳不讲主动攻击,但配合了八卦、形意也就没有了这一限制。一切随形势变化而变,适合接手就接手柔化,用太极之法应之,适合不接手就直接闪化,用八卦步法应之,得机得势之后,用形意攻击技术一举制敌。
这样就可以形成一套完备的技术,刚、柔、变合为一体,闪、化、打融于一瞬。不偏于柔,不偏于刚,不偏于滑,中正平和,自然而然。
人人各异,只有适合自己的功夫才是最好的功夫。
没有一套功夫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要练就完全适合自己的功夫,唯有自己去探索。
人无完人,拳法自然也就没有完美无缺的拳法,因为拳法都是人创的。拳法永远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
本人最欣赏尼采的一句话:打破一切规则,重建新的价值。
千年技击古今同,悟透玄理树新风。只要悟到了武学的本质,就可以自成一派,开创适合自己(自娱、自我修养)或者符合时代潮流(兼济天下)的武学体系。
太极拳是接手、柔化的技术,重点是意在先和懂劲。
意在先为的是接手,懂劲为的是柔化和发人。放松为的是听劲,虚实为的是引进落空以寻找四两拨千斤的机会。
接手是一门学问,侧接而不正接,接点而不接面,用手指接而不让力传过手腕,要虚接而不实接,肘肩是过渡和腰的护卫,腰是力量之源和手的后盾。
如果不放松,对方的攻击就会由手上传递到全身,从而破坏自己的重心,这就是僵。放松了,整个人就像波涛一般,要想攻过手腕都不容易,谈何伤到身体。
接手后,把自己的劲渗入对方体内,找出对方的劲源,避其劲端而摧其劲源,自然可以实现任凭对方千斤力也叫他泥牛入海无消息,并直捣黄龙摧其根本。
本人自己的体验觉得,推手体验劲力的效果并不好。因为本人当年面对的环境不好,没有谁会和我推手,一搭手就是拳脚相加,压根没有推手的机会,倒是摔跤和擒拿的机会较多,在摔跤中不自不觉地练就了听劲的功夫。
在本人不知天高地厚的时段里,到处挑战争什么无敌手,常常轻易摔倒二三百斤的壮汉。其实就是用的太极功夫。
所以,练懂劲还是由摔跤切入比较好。看了武林大会,觉得他们连摔跤都不会,要是他们能够掌握我的摔跤技术,那场面该会精彩多少倍啊。有条件的找陪练,找不到的,可以学武禹襄兄弟,花点钱招聘一些强壮的人来当专门的陪练。
太极拳技击的难点就是接手和懂劲,懂劲了就不怕身高力大的人,懂劲后又会接手了就不怕任何攻击了。这是本人对掌握太极拳技击的思路。
殊途同归,没有什么东西是必须的。
不管是怎么懂得的,生而知之也好,学而知之也好,遭遇逆境而后悟得也好,只要掌握了都是一样的。
只要懂劲了,推手练成的也好,摔跤练成的也好,打架积累出来的经验也好,只要懂劲了都一样。
接手也是同样道理,是练习掌握的也好,是悟得动静之理而掌握的也好,哪怕是做梦在梦中掌握的都可以,只要掌握了都是一样的。
雅俗在于内心,顺应内心的真实就是雅,违背自己的真实就是俗。
无人能聘用我是因为没有人能够请得起我,有些东西是无价的。既然在股票吧看过我的文字,应该知道,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对我来说都不是问题。
生活,你也许是指的钱吧!如果你的正确率达到98%以上,我相信你也不会考虑这个问题。因为这些问题都不难解决,难解决的是个人素养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构建和外在环境的变换。
个人素养要求自己不断成长,永无止境。
生活方式的构建要求事业的基础和感情的完全纯洁、唯美,这是非常难的。
外在环境的变换要求改造这个世界,重塑民族的文化,重定国家的制度,树立中华之精神,开创万世之太平。
其实,你说的不是生活,而是谋生。
谋生是没有自由和尊严的人苟活于世不得已出卖自己的方式,谋生要求索取,要求功利,于是尔虞我诈,损人利己,对于社会公德、正义等不闻不问。
生活是自由和尊严的产物。生活要求付出、奉献和给予,生活要求人们学会爱,爱自己、爱家人、爱身边的人、爱社会。生活要求人们遵守秩序,相互体谅,共同维护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们现在的制度下,有多少人能够谈得上生活?!有多少人活得自由、尊严?!
自由和尊严。对于一个以制造业为荣的国家来说,打工者早就被排除在这两者之外;大政府小市场有决定了纵使你不打工而做老板,依然会被官场压制而不得不被奴役;专制制度还决定了不管你做多大的官,你都是奴隶,小官固然在对下作威作福、为所欲为的同时需要对上摇尾乞怜、百般讨好;就连皇帝(或所谓的领袖)也不得不整天作秀,为形式主义所奴役而丝毫不得自由(不信,看看新闻联播,看看那些高高在上的家伙是否自由?!)。
一个奴隶的国度,有几人能谈生活?!
这样的国度里,还有比能谈生活的人更高的存在吗?!
皇帝是最大奴隶,这个最大的奴隶可以沐猴而冠。而生活可能这样吗?要拥有生活,必须具备真才实学,隐于世间而逍遥自在,唯我独尊而睥睨天下。
关键是要弄清动静变化的节奏,其他都无所谓。
接不接手没什么关系,不一定非要接手,“让开打到”更妙。
顺其自然而已,物来则应之,可以引进落空,化发合一;也可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在让开一点的同时打到对手。关键不过是顺应自然的旋律而已。
回复:167楼
武当拳讲究养生为主,技击次之。
张三丰当年创拳时也说:“欲使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积极之末。”
拳架有养生之效,同时也是练就技击之体的有效途径。
武谚:拳练千遍,身法自现。拳架的练习对手眼身法步的掌握有很大帮助。
我记得曾经看到过一份古拳谱,由于字不全,辨别不清左、右两个字。到底是左重则左虚,还是左重则右虚,实在是弄不清楚。
但现在流行的拳论都是左重则左虚。
可以这样理解:对方从左方攻来,则左方虚而化之、虚而引之,使对方的来力落空。右方亦然。
如果是左重则右虚,则可以理解成从百会穴到左脚的涌泉穴形成一个枢纽之轴,右脚就是虚的,可以自由转动的。这样可以呼应立如程准、转似车轮。
不管是哪个理解,关键都是不承受对方的来力。对方攻击的力量都给他化开、引开,保持自己中心的平衡,同时破坏对方的重心就是了。
胜败高低,永远不是变强的理由,一个人,若以打败别人而证明自己,那么,他就已经输了。&
我没有学过推手,不是不想学,而是没有机会和环境,我曾经确实想学推手,可惜现实中没有打架是以推手的形式进行的。就连找人陪练都找不到,因为当时环境中的人都感觉这很幼稚,压根不实用。一搭手,最轻的是摔跤和擒拿,重一点就是拳脚相加,谁会和你那么礼貌地推手?!
我也找就过了到处挑战的阶段,内心充实就好。只要底气足,就有自信,自信的人是不需要任何证明自己的举动的。
如同西游记中,孙悟空是太乙散仙,这是不需要任何证明的境界;而弼马温、齐天大圣和斗战胜佛都只是外在的封号而已。弼马温、齐天大圣、斗战胜佛三者和太乙散仙相比不过是浮云而已!
吴氏太极的柔化、擒拿和反擒拿确实很独到,本人因之而受益匪浅,因为本人入门时就学过少林擒拿、点穴类功夫,吴氏太极的技巧让我得以将曾经的所学简化、完善形成了新的更有效的体系。
博采众长,有容乃大。我会广泛学习,但不会刻意,除非一个人真有惊世骇俗的武功值得我请教,否则,随缘就行,何苦为不值得的人和事浪费时间呢。
四两拨千斤,怎么拨?
小时候经常穿梭于乡间的田野里、小河边,在竹林里捉小鸟,爬到树上掏鸟蛋,桑田里摘桑葚。与四两拨千斤有关的是收菜籽或者大豆的时候,不小心踩到菜籽或大豆上就会摔倒。要想在菜籽或大豆上行走就必须时刻保证自身的平衡,只要平衡就不会摔倒。
四两拨千斤的前提是对方必须对自己发力,而且这个力量如果不遇到抵抗就会失去自身的平衡,这种情况下才能通过引化的手段使对方摔倒。
如果对方只是一臂之力,身体僵滞不动,就无法四两拨千斤,如果强行用力想把对方摔倒的话,如果对方懂得化劲,那被对方四两拨千斤的就是自己。就算对方什么都不会,也会变成顶牛的局面,比摔跤难看多了,如果动了拳脚,那也只能打成王八架。
大松大软可以打人吗?在一定的情况下确实可以。
这种情况就是对方不顾自己的平衡,主动用大力气攻击,这时就可以用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方法,借力而不用力地打败对手。如果对手不攻击自己,或者只是不破坏平衡的局部力量攻击,那这种技巧就无能为力。
对于主动大力攻击自己的对手而言,自己可以以静制动,从而处于主动地位。但这种机会不是格斗的全部,如果无限制格斗,这种不用力打人的方法就会陷于被动。
真正的格斗术必须没有自我设置的局限,必须精于步法,善于攻击。
武学之道,不过自然二字,舍弃自然,别无玄妙。
如果一种拳法把自己限制在不用力的规则(牢笼)里,那这种拳法就是伪拳法,是束缚人的自由,而不是解放人的天性的。
感受自然万物的韵律,体会动静、变化、虚实的转化之妙,自然而然,在自然中顺应客观规律,自然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一切动静虚实的变化。攻防之道只是动静虚实变化中的一种而已。
此为大道,这种规律的掌握不仅可以对付一个人,而且可以对付一群人,不仅可以对付赤手空拳,而且可以自如地运用任何武器对抗对手的百般器械;不仅可以打人,一切血肉之躯都可打。
不仅血肉之躯,一切动静变化都可以应付。不仅可以用于格斗,还可以用于军事,孙子云:计险隘远近,以计取胜,上将之道也。这就是对动静虚实的考量。
武学是一种修为,这种修为可以解放自己,让自己获得解脱,这种解脱就是融于自然、天人合一。限制自己的,把自己束缚起来的,都不是真武学,而是被阉割的太监,自缚手脚,闭塞心灵,走向弱智和黑暗,这是魔道。
太极拳,无根无极,万法自然。自然何来限制?!万物和谐、天人合一,这才是人性解放之道。
鹏飞蓝天,万里不疲。就是因为放松,这种放松才是高层次的放松。
如果不知道如何真正放松,最好的办法是:象形取义。
譬如不知道如何放松头部,那就仔细观察一下猴子的头是如何的灵活,学习猴子头部的灵活就可以将头部放松、轻便、灵活。这种放松不是死的,而是包含了一种精神的,模仿不是为了形似,而是为了神似。一举动,惟妙惟肖。
太极拳重视腰胯,而且是至为关键的,那胯如何放松呢?
仔细观察猛虎走路的姿态,看看老虎的步态是多么的放松、稳健、威风凛凛、轻描淡写之中不失仪态之美和气概之威。
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复制。把猛虎的步态、精神复制过来,一下子就可以把胯部放松到位。这种效果很多人学一辈子也学不来的。
天地万物,皆可入拳。中华文化由易经开始,易道即象形取意以知天下之道。
譬如中医里,很多疾病都可以根据象形取意的原理来医治。比如水,在西方人看来,水就是H2O,都一样,但中医里就不一样。小孩夜惊,中医只要用金的东西(戒子、耳环都可以)冲一杯开水给小孩喝下,就可以治愈。还有拉肚子,有时中医不过是一半开水混合一半冷水,就可以治愈。
另外,红色的东西可以养心、补血;黑色的可以补肾、养发;白色的可以护肺、养肺等。
象形是拳法的高级境界,形意拳就是象形取意之道,但八卦掌也可以用象形将步法练得更加出神入化,同样太极拳也可以借助象形而包罗万象、合于自然。
万法归一,归于自然。自然中的万物相生相克、生生不息,拳法之道亦是如此。
金庸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金蛇郎君夏雪宜。
性格、行事风格、功夫都让我非常震撼。感叹其功夫的巧妙、天赋的聪颖。07版的《碧血剑》对这个人物的塑造更是非常到位,设计的招式虽然都是假的,但很多“意”是非常有味道的。
太极拳是因蛇鹤相斗的启发而发明出来的;八卦掌又称转掌,核心就是走转,出手搭十字,迈步必循圆,轨迹和蛇非常相似;形意拳,李仲轩的描述是形意拳是属蛇的。
内家功夫都与蛇有关,蛇以静制动,以圆应方。圆既是以柔克刚的柔化之道,也是以动制静的走化之道。
书法老师曾对我一再强调,不要去练横平竖直的字,那些东西都是死的,没有任何艺术性可言。只有曲线才能体现美、展现精神、给作品带来无穷的魅力和生命力。
字的美妙在于笔画,笔画当如同灵蛇一般在游动,让静静的字仿佛拥有了生命,好像要动起来一般。
现在想这些话,记忆犹新,书法如此,拳法何尝不是如此呢。
放松了就可以把力量集中到一点,这个集中自己是集中到攻击点。自己身上要松柔稳静,用不着和自己较劲。
同样的力量作用的面积最少,压强就越大。同样的力量,一掌打出可能只能让对手后退一步,而一指插出可能就是致命的。
这只是集中的一层含义。集中更是注意力的集中,这比力量的集中重要多了,打人的力量不够还可以多打几下,但反应不了对方的攻击,那就会被打得很惨。
在不动的时候看清不动的东西很容易,但要在快速运动的时候看清快速运动的东西就不容易了。这是为什么散打运动员不管怎么防守都经常出现被打中的情况的原因。
这种情况可以避免吗?自然可以的,试想古战场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那运动速度可不是拳台上滑滑步能够比得了的,同时明枪暗箭漫天飞舞,而且很多时候还有毒箭(譬如三国演义中,孙策、周瑜、关羽的死都与毒箭有关),如果反应不过来,那就只能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战争可没有拳场上的规则,冷箭也不是带着拳套的,万一被击中是没有重来的机会的。过去的大将,独自一人马踏联营、横冲直撞,哪里是运气好,没有真本领早就死无全尸了。
这个秘诀就在注意力的集中。具体如何集中,无法表述。只能举个例子:那一块写上字的木板把它扔向天空,在它上升下落的过程中看清上面写的字。这样的训练多了,就可以训练处敏锐而准确的反应能力了。
内功是知己,懂劲是知彼,无论知己还是知彼,都在于身心之轻灵。
以心行气,务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顺随,乃能便利从心。这就是内功。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这就是懂劲。
内功和懂劲都在心灵的修养,心有底气,才能自信,有自信才能淡定、从容、坦然。淡定、从容、坦然才能一心沉着、以心行气,从而敛气入骨,易经洗髓。
要修养出大气沉稳的雍容心态,就必须洞察宇宙人生的本质,把握至少一门学问的内在规律。山登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有了睥睨天下的气概才能真正淡定、从容。
淡定、从容才是最好的内功,淡定、从容了才能真正沉着、轻灵。心细如丝,平静如水,内劲通灵、蝇虫不落。
详解无极一气:
无极含一气,化生太极阴阳、天地万物,是一切变化形式之母体。
无极一气就是太极,太极非阴非阳、非刚非柔、非静非动、非快非慢、非虚非实、非奇非正、非用力非不用力、非法非非法,是包含这一切对立的母体。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形容为:虚灵。(技击实战的感觉中,为了描述方便,我用“轻灵”这个词来表达。)
太极是天地万物分化之前的状态,刚柔动静随时变化、毫无凝滞,就必须轻灵。以轻灵实现动静转换于一瞬、刚柔变化于无形。
极静处忽转为极动,极刚处转瞬为极柔,如此众多的两极变化非轻灵无以驾驭。
阴阳之变、刚柔之转,在于轻灵。
那什么是轻灵呢?轻灵就是精神的专注、注意力的集中,这种专注和集中不仅包含了精神因素、而且包含了力量、速度、胆略、眼法等各种实战可以用到的要素。
但轻灵本身并不是力量、速度、精神或胆略,而是一种集中和专注的放松状态。当然用放松描述似乎也不对,应该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本人描述的无极一气,也就是太极。
我讲解集中,不管是集中力量于一点,还是集中注意力于反应,都是为了讲解清楚集中的含义,并不是为了讲解力量或某种技巧。这种集中就像排兵布阵,准备寻机出击的状态,这种状态并非动或静,而是为了随时根据需要演化出动、静、刚、柔。
说太极是刚,错;说太极是柔,同样错。因为太极不是刚也不是柔,而是刚柔变化含而待发未发的状态。刚柔、阴阳都是兵将,而太极是总指挥,太极的任务是调兵遣将,而非冲锋陷阵。
冲锋陷阵是动静、刚柔、虚实、奇正们的事,太极的任务是调度动静、虚实、刚柔、奇正们,让一切变化毫无凝滞、转换于无形。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这句话已经把太极解释得非常清楚、透彻了啊!
无极一气,包含万变。万变转换,在于轻灵。此轻灵,即太极也。
泰拳我也曾严格训练过,我也有不少学习空手道、截拳道、泰拳、轨迹拳的朋友,功夫还都不错。各种拳法的优劣长短,我还是能分清的。
当然太极拳很难学,我自己的侄子(虽然是晚辈,但也比我小不几岁),和我关系非常好,我也只是教了他截拳道、散打、少林擒拿、巴西柔术、中国摔跤而已。形意和太极的内容我却没有想到教他的方法。只能先给他打基础,基本功扎实了,悟性提高了再教他真正的上乘功夫。
我说的都是真东西,没有丝毫隐藏。
我中学时主要学武,因为我相信实力决定一切。
进了大学,因为我出生农村,大学同学里我基本属于社会底层,各种规则和制度的限制压得我很难受,虽然我一直是最优秀的,所有科目的所有考试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第一名。但这一切努力都不能改变任何东西,自小练就的一身功夫更是毫无用武之地。
于是大学里,我主要研究权谋和兵法。因为如果不能掌握游戏规则,实力再高也没有用。
中国从来不缺英雄,相反,中国的英雄历来没有用武之地。
兵法、权谋研究到一定程度时,我发现很多当官几十年的人权谋也根本不成体系,官场中依然有很多看不懂的东西。同时看到这种中华文化最卑劣的一面的无耻、可恶,不想糟蹋自己,于是决定跳出政界、商界、学界。
于是我选择了金融,以金融投资、外汇技术为立身之本。同时积累才学,藏器待时。
社会混乱、道德沦丧、人性泯灭、人们庸庸碌碌,活得既无自由也无尊严,大多数人生下来就是几乎注定成了奴隶,不管怎么奴隶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前途。而且现在内忧外患含而未发,外面十面埋伏、内部水深火热,一旦发作必将一发不可收拾。
天下苍生必将在劫难逃,环境一乱,我自己也面临乱世,家人和亲朋们的安全也面临威胁,天下人连安全都无法保障,更谈何幸福、前途?!
眼看苍生即将遭劫,又怎么能忍心生灵涂炭而置之不理?!
这种趋势我也没有办法扭转,当政者把路走错了,到了这一步谁也回天无力,只有等待劫难的爆发。到时得到机会,重整山河。如果这种努力顺利,国人甚至人类都可以免去很多灾难;但如果中途曲折太多,那必将血流成河。
如果是你们,你们看到了这些(预见到这些在不久必将发生的一切),你们会怎么想呢?你们还会像现在这样狭隘吗?
我思考了这些年,发现能解救苍生的唯有太极之法,在不久后百国联军入侵、天下大乱之际乘机而起、顺其势而改其路,横扫群雄、重整山河。我重新回归武道,研究太极的真正用意在此!
有些东西,没有足够的基础确实是不能理解的。
学习有三个层次:知道、理解、掌握。
一般人的学习只是知道,其实只是似是而非,好像知道,实际上又用不出来,懂得一点也不透彻。就像问,牛顿力学定律知道吗?知道。但题目往他面前一摆就迷糊了。
再高一点是:理解。领悟了一种知识的含义了。考试时融会贯通、左右逢源,考完信心满满,实际上也是高分。但面临实际情况时,就犯懵了,脑袋里一团浆糊。这就是高分低能。
最高层次的学习是:掌握。一看就会,一会就精。这才是真正的高手!
不是每个人都配得上太极拳的。
配不上太极拳的人,想把秘密告诉他,他也领悟不了。
秘密从来不是藏在不为人知的地方,而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之所以秘密不能为人们所发现,因为人们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说白了,人大多是贱的。
自由的前提是财富自由,有了财富自由才能有时间自由和空间自由,进而达致心灵自由的境界。
这种理想在我们官本位几千年的社会和世界工厂的制造业国度简直是逆天而行,这样的社会和国度需要的只是奴隶、工具和机器,而不需要人。
这种理想的人必然不能溶于现代的社会,因为无论是人们的理念还是社会的制度都排斥这种做法。社会的孤立会把这种人变成怪物。
但我还是坚持这种理念,不自由,毋宁死。不是我错了,而是社会错了。不是我不适应这个社会,而是这个社会不适应我。或者进一步说,这个社会和国度只适合奴隶和机器,不适合自由而尊严的人类。
不适应的东西就必须改变,但我不会改变我的梦想,那只有让社会让步。不适合人类的东西就不应该让人类来削足适履,而应当毁灭重建。
把地狱从人间赶走,将天堂搬到人间。建立适合自由发展和人性尊严的社会模式,将奴隶之根断绝,让每一个人都想人一样活着,获得像人一样自由而尊严。
改变这一切,必须扭转乾坤,以四两力拨动整个世界。能做到这个的只有太极境界,这是我参悟太极的目的,愿更多有缘的、有理性和良知的人们加入这个行列。让我们的环境和生活都变得更好。
不管是一个人打几个,原则都是一样的,不要把自己摆在危险的位置。
只能让对手面对锋芒,而不能让对手面对自己。这样对方人再多也没用。
我中学阶段打过不少架,后来也曾遍访所谓的名师,大都名不副实。吹牛吹得很厉害,好像与之一交手就要被打得不认识东西南北一样。其实,只要以锋芒对着对手,而不暴露自己,量他是神仙又能怎样?!难道真能隔空打物不成?!
一打多,在江湖格斗中是常有的事,在江湖中走过的人基本上都遇到过这类情况。我个人对方群敌的办法是用的军事原理,和武术关系不大。
如果大家想学,我也可以分享给大家。
本人打架打得最好的一次打过二三十人,具体人数没数,所以不知道具体数字。
其实真正打的不过三五人,其他人都没有动手。就打了领头的,另外谁动打谁,没打一人一下子干脆解决,不拖泥带水。打出一种压倒性的气势之后,就没人敢动了。打架也就结束了。
当然这种模式是街斗模式,不是比赛型的,比赛型打这么多人做不到。
广义的只讲生死成败的武学属于军事,和格斗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譬如当年日本人三五个人,扛着三五条枪就可以扫荡一个县。如果是真的格斗,这种现象可能发生吗?
南京大屠杀,不过二三十个鬼子就把几万降兵押到江边全部杀死。
如果说以上两个例子都是热兵器时代的,那我们再看看明朝时倭寇入侵的例子。
倭寇曾有100人从苏州登陆,分了两组,一组60人由江苏杀到浙江、安徽、河南、山东,最后再次杀到南京,直到离苏州不远的地方才解决了这60个倭寇,辗转5个省,逗了一个大圈子,杀死几千人。
另一组40人直接由苏州杀到南京,沿途杀了一千多人,最后在南京城下公开杀人,而当时南京城内有十万守军,竟然无人敢出城门一步。最后还是苦大仇深的老百姓自发围攻这伙倭寇,付出巨大代价之后将之全歼。
其实,在军事上以少胜多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只要一些规则掌握得好,以少打多也是稀松平常的事。正如戚继光打倭寇的伤亡比例小于1:100,理解了原理,都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脚趾头长短和寿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