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明珠天柱远东越海门深出于哪首古诗

谁知道描写西湖或杭州的诗
越多越好 快快!_百度知道
谁知道描写西湖或杭州的诗
越多越好 快快!
最好是大家都不知道的
惟有绮罗云散。 油壁轻车来北里,空多树木苍。浪高风更起,照我尘姿,枝头杜宇昔为君,小山香满蔽高岑。 五更楼下月,无限诗情要细论、半篙新雨。 英雄已死嗟何及,游人得向三更看。 只待秋声涤心地,织文机学羽难飘。 ---------------- 忆西湖 张煌言 梦里相逢西子湖。 故人情义重,梦到西湖上,扣户得吴饷。 还将梦魂去。 到岸请君回首望,不堪行色被蝉催。 残骸自觉难支久。 清明后,醉别几经春,护江堤白蹋晴沙。 有谁知我意。 岁穷归未得,清风何处动杉松,映日荷花别样红,流水引长吟,城连坞寺遥,鄂国坟边宋代云。 山容水态依然好,山木半含清。 今夜吐艳如半璧。 五月披裘者,蓬莱宫在海中央,曲院风荷番雨,万里山川换古今,千里每神驰,心逐片帆还、浑是老西施,风波浩荡足行吟,与君约略说杭州?烟峦如赭水如焚,前山横阁前,醉梅屋梅梢偃处。 争似出尘地行止。岸沙全借白。 大屋檐多装雁齿,天下中分遂不支。 残更正好眠凉月,身在水中央,一界是诸天,犹欺石栈顽,将春欲去。 怨东风。 蝶恋花 西湖感旧 叶森 小院闲春愁几许。 晓出净慈寺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水光山色不胜悲,回头不似在山时,烟雨强撑支。 正落絮飞花。 寄言飞白雪。 蹑云丹井畔,残声入富阳。 蜩螗晚噪风枝稳,冷暖年来只自知,长驱白浪花,沧海茫茫转更深,荷花夜开风露香。 好风吹落日。 坟坛冷落将军岳。 八声甘州 戊申再到西湖 张野 忆湖光,如珠出浦盈,双塔依然在翠微,霏霏薄晕萦,醉忆曾游处,劝我洗江瘴。 欲将此意凭回棹,梨园小部奏西厢。 因谁报隐者,行忧报国心,秋日荒凉石兽危,小槛幽窗想旧峰,落日动湖光,钟散暮松烟。 但褫千人魄,东越海门深。 红袖织绫夸柿蒂。 涛声夜入伍员庙,小航船亦画龙头,狂雷散大音,粉屏香帕又重隈,渔人夜唱闲。 离岐下题西湖 吴融 送夏迎秋几醉来。 君不见灞亭耐事故将军?草绿裙腰一道斜。 风流却是钱塘寺,吴根越角两茫茫,湖号钱唐泻绿油。 卢橘子低山雨重。 草萋萋一道腰裙。 相期结书社。 垂杨岸,梦挂秦云约自回,一径入湖心。寂寞而今芳草路,更为红蕖把一杯,烟水夜来情,龙惊不敢吟,何处红亭翠馆。 酒冷香温。 伤心六十余年事。 与儿辈泛舟游西湖一日间晴阴屡易 陆游 逢著园林即款扉,直把杭州当汴州。 忙对玻璃镜,风流杜牧三生。 题杭州孤山寺 张祜 楼台耸碧岑。 浮云连海气。 昆明劫后钟声在、青芜满目成秋苑。 树间津亭密,千红百紫争妖姘,望月石桥边,鬼削神剜作岩岫。 杭州开元寺牡丹 张祜 浓艳初开小药栏。 帘半卷,楼台绣错与茵铺,登临返照间,洲涨踣丛林。歌舞地。 恨无穷烟水,中原父老望旌旗,风光不与四时同,便安排画舸,柳色春藏苏小家。 犹忆西窗月,一夜到江涨,船过惟有菰蒲声,休去打青山,就中难别是湖边,目送水天远。 繁艳彩毛无处所,那知伍相心,鸠语还催雨点衣。 送唐中丞开淘西湖夏日游泛因书示郡人 朱庆馀 萍岸新淘见碧霄,人人惆怅出长安,钟声在北林。 鸟惧多遥过,波急石难沈,空院落花深。殷勤未归客,尽成愁叹别溪桥。 杨花正与人争路,当江日半阴。 雨细若为抛钓艇。 所嗟水路无三百,烟花不称我追寻。 题杭州灵隐寺 张祜 峰峦开一掌。度一缕,风恬浪静光满川。 桃李别教人主掌。 共知浸润同雷泽,闲门掩春草。 孤山鹤去花如雪。 年年绿遍清明雨。 怒雪驱寒气。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红消翠减,脆酽红螺酱,青旗沽酒趁梨花。 明朝人事谁料得,楼殿参差倚夕阳,向此得耕樵。 历历华星远。 潮来无别浦,皇恩只许住三年。 渐见灯明出远寺。 去割慈亲恋。 烟波澹荡摇空碧。 残红不见成阴后。 宋家万里中原土。 杭州江亭留题登眺 项斯 处处日驰销。 晚涛临槛看。 若访郡人徐孺子,涛来自古今。何处去犹恨,祖帐离声咽管弦。 接天莲叶无穷碧。好是呼猿久。 冷泉亭 林稹 一泓清可沁诗脾,中流相去忽成遥。 似镜当楼晓。 题杭州天竺寺 张祜 西南山最胜,更看峰顶莲。 偶坐吹横笛。 白沙堤下唐时草,不多饮酒懒吟诗。 身随渭水看归远,心绪逐鸥群,软绿断桥斜去。 南渡君臣轻社稷。 欲把西湖比西子。 君不见。 溪沙涵水静,才破五六渐盘桓,朱槛几环延,麴尘波外风软,白发茏锺空自笑,上巳前。 见六桥遗构。 不雨山长润,翡翠闲眠宿处深。 观杭州柘枝 张祜 舞停歌罢鼓连催。舣画舫听棹歌父。 暖风熏得游人醉,无情岁月。 杭州祝涛头二首 徐凝 不道沙堤尽,晚动归桡出道场。 谁开湖寺西南路,更待月黑看湖光。 次林伯玉侍郎韵赋西湖春游 陆游 西湖一别不知年,知是前尘也断肠。 摸鱼儿 春日西湖泛舟 涨西湖,空留历数变人心,王孙有恨。 西湖春游 陆游 灵隐前。 菰蒲无边水茫茫、刘郎双鬓,中秋海上生。 流出西湖载歌舞,咫尺清凉莫浣心。 移居西湖作二首 齐己 火云阳焰欲烧空,秋千一蹴如登仙,无云水自阴,醉尉怒诃如不闻。 官园树影昼阴阴。 西湖杂感 钱谦益 板荡凄凉忍再闻。 任狂客无肠,梅鹤凄凉处士林,却踏声声锦袎摧。 红罨画衫缠腕出,说我必西向,准备新诗,衲衣新洗健形容。 曾无长者辙,山色空蒙雨亦奇,沙鸟戏迎潮,色比白云深,夜橹隔城闻。 翠黛不须留五马。 杭州观潮 姚合 楼有章亭号。 杭州回舫 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分流入寺泉,欲落未落景特奇。 重别西湖 李绅 浦边梅叶看凋落,陈迹重寻麦岭边。 潮色银河铺碧落。 莫向西湖歌此曲。 鹦鹉曲 忆西湖 冯子振 吴侬生长西湖住。 登杭州城 郑谷 漠漠江天外。势连沧海阔。 塔明春岭雪。 夜泛西湖五绝 苏轼 新月生魄迹未安,隼励秋深拂翠翘,就视不见空茫然,木落见他山,长堤蹋阵行。 潋艳西湖水一方。 平楚日和憎健翮。 山远往来双白鹭。佛地花分界,西岩深响连。 须臾两两入寺去,一笑相从亦宿缘,报与西湖风月知。一阵东风吹柳絮,人家近白云。如今游兴全懒。后塔耸亭后。 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 杨巨源 曾过灵隐江边寺。 下视楼台处,楼台海气连。 西湖杂诗 黄任 珍重游人入画图,月明谁复上歌台。 吞吴休得也。 旁收拍拍金铃摆。 如何得。 看著遍头香袖褶。 跳沫山皆湿。 苍龙已没牛斗横。 兰舟同上鸳鸯浦。 岳鄂王墓 赵子昂 鄂王墓上草离离。 更将西庵茶,葛岭鹃啼月似霜。 而今纵会空王法。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鲁迅 钱王登假仍如在、歌云不碍桃花扇。洞壑江声远,不踏红尘见牡丹,软骨仙蛾暂起来,天气嫩寒轻暖。 雪欺春早摧芳萼。 答客问杭州 白居易 为我踟蹰停酒盏,未怕供诗帐,一昌可敌千年寿?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李白 西江天柱远。 登杭州秦望山 马湘 太乙初分何处寻,远寺俄闻报晓钟,莫放酒杯浅。 秦皇谩作驱山计,无限相思,波上双禽去寂寥。 九天日月移朝暮。 游杭州圣果寺 王安石 登高见山水,博得钱塘十顷湖。 经杭州 顾非熊 郡郭绕江濆。 山名天竺堆青黛。 中秋夜杭州玩月 张祜 万古太阴精,幽恨无人顾。 苏堤万柳春残。 西湖留别 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何虑川源有旱苗,涧石点苔鲜。 千波万浪西风急,枉此问衰老,雨添岚气没高林。莺娇燕婉。 一年两仆夫,后生识面自应稀。 断桥荒藓涩,东方芒角升长庚。 沙鸟晴飞远。上路穿岩竹,谁知梦醒却模糊,官系何因得再游,危似走琼岑,淡妆浓抹总相宜,僧房竹引泉。 何似举家游旷远。 空余孤屿来诗景。 树上黄鹂今作友,长似当时,红藕花中泊妓船。 绿藤阴下铺歌席,应知不取金。 渔翁闲鼓棹。 红旆路幽山翠湿,酌泉鬻笋欲忘归。鬼愁缘辟照。 浦转山初尽,西湖歌舞几时休。影流江不尽。 万里风沙梦觉。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轻圆白晒荔。 欲写从前离阔,波平俯仰两青天,山色碧参差,独宿东楼看海门。 吹管曲传花易失,依恋湖山报夕曛。 判兴亡说向林逋,天竺后。 三更向阑月渐垂,碧排方胯背腰来,日光金柱出红盆。 湖光非鬼亦非仙,云开崦嶂微青,添得新祠一座无。岸摧连古道。花影重帘斜日暮。 春日西湖作 齐己 一水绕孤岛。 杭州故人信至齐安 苏轼 昨夜风月清,伍相随波不可寻。 不妨公事资高卧,羡公落笔思如泉。 古寺题名那复在,十里郭中烟,寂无声,应须骑马到沙村。 西湖依旧人中意,棕榈叶战水风凉,锦帆风起浪花飘,看到苍龙西没时。 冷泉亭中一尊酒。天然与禹凿。 倒打钱塘郭,轮曳谷无声。 高坟武穆连忠肃。 处处回头尽堪恋。 朝来闻好语。 锦堂春 西湖 刘迎 水漫汀洲新绿。 冬冬鼓声鞠场边。 人生得意须年少,输却五千家。 白汗此时流枕簟,比向来。 笑傲坡公一梦。坳如开玉穴。 风动水光吞远峤,此理遣谁寻。 目断行云。 渔人收筒及未晓,凭轩夕似朝,虹斜雨未分。 旅食京华诗思尽,人爱为高明。 小槛循环看,东林苔径入西林,千里问无恙,无复横槎碍柳条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斜阳又晚。 饮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若果有诗肠,勾留不肯去。文弱不胜夜,两人相与语,声轻天正高,不应比鼓吹,月光淡于雪。 (平湖秋月) 深恨放生池。 (雷峰夕照) 秋空见皓月。肯弃与三潭。何物醉荷花,何必藉人工。 (苏堤春晓) 颊上带微酡,杭人不看月,无端造鱼狱,清音入空翠,颓然一醉翁。 (南屏晚钟) 烟柳幕桃花,暖风原似酒。 (柳浪闻莺) 残塔临湖岸。静听孤飞雁。 (三潭印月) 高柳荫长堤。此地有西湖。 (断桥残雪) 夜气滃南屏。奇情在瓦砾。蹩躠步松沙,西施刚睡起,恍疑是踏雪。钟声出上方《西湖十景》诗,疏疏漏残月,夜渡空江水,冷气入林皋,肯受人拘束,轻岚薄如纸,解颐开笑口。 (曲院风荷) 深柳叫黄鹂。今来花港中: 一峰一高人,红玉沉秋水。 (两峰插云) 湖气冷如冰
古来描写西湖的诗
钱 塘 湖 春 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贸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歌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阳里白沙堤。
饮 湖 上 初 晴 后 雨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雷 峰 夕 照
[元] 尹廷高
烟光山色淡演钱,千尺浮图兀倚空。
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苏 堤 春 晓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曲 院 风 荷
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双 峰 插 云
南北高峰高插天...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杭州回舫 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答客问杭州 白居易
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
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唐泻绿油。
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
所嗟水路无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李白
西江天柱远,东越海门深。
去割慈亲恋,行忧报国心。
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
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
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 杨巨源
曾过灵隐江边寺,独宿东楼看海门。
潮色银河铺碧落,日...
描写西湖春夏秋冬的诗,一箭双雕,全面,要不?
赏个脸,要偶的吧~~
《湖上夜归》苏东坡
我饮不尽器,半酣尤味长。篮舆湖上归,春风吹面凉。
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苍苍。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
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
《怀西湖寄晁美叔》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
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
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使。
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夤缘。问道若有得,买鱼弗论钱。
《开西湖》参寥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给两首关于写西湖的古诗
急!_百度知道
给两首关于写西湖的古诗
就是逗号到句号,作者要题目,还有诗词,注意是4句,逗号到句号
提问者采纳
欲把西湖比西子, 映日荷花别样红,孤亭好在水云间。 湖心亭[清]·许承祖 百遍清游未拟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棹歌何处泛归舟。 接天莲叶无穷碧,一色湖光万顷秋,一面城头三面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 风光不与四时同,山色空蒙雨亦奇。 停阑四面空明里。 白苹红蓼西风里,淡妆浓抹总相宜 平湖秋月[宋]·孙锐 月冷寒泉凝不流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接天莲叶无穷碧,风光不与四时同。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映日荷花别样红,山色空蒙雨亦奇,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杭州回舫 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答客问杭州 白居易
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
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唐泻绿油。
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
所嗟水路无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李白
西江天柱远,东越海门深。
去割慈亲恋,行忧报国心。
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
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
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 杨巨源
曾过灵隐江边寺,独宿东楼看海门。
潮色银河铺碧落,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古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载]海门天柱-----小孤山
长江绝岛—小孤山
小孤山,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城东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南与西江彭泽县仅一江之隔,西南与庐山隔江相望,是万里长江的绝胜,江上第一奇景,被益为长江绝岛与彭泽县的龙宫洞、湖口的石钟山、鄱阳湖的大孤山(鞋山)相距只几十里。小孤山,原是长江中一座石屿,开始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相传大禹治水,至此刻石记功,秦始皇东巡,勒中流砥柱于石上。小孤山以其爱猫扑.爱生活无依而得名。山形似古代妇女上的发髻,山体奇特秀美,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如撞钟,北观啸天龙。
山周里许,高达一百余米。山上竹木郁郁葱葱,山下江水滔滔滚滚。海潮至此,不复而上,故有“海门第一关”之称。小孤山地形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后在此设过烽火台和炮台,元代红巾军与余阙,明代朱元璋与陈友谅,王守仁与朱宸濠,清彭玉麟与太平军,均在此地对垒交锋,遂有"安庆门户“楚塞吴关”之称。
自上而下,历365级石阶,迂回曲折,沿途可览一天门、龙而洞、弥陀阁、先月楼、圣母殿、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御诗碑诸景。上东山险峰,可俯看郎君山与一滴泉。绕山麓行,看海眼,拦江石,龙角石,古生物化石诸景,美不胜收。历代帝王将相、文臣墨客登山有诗词楹联数百篇,大部分仍存供赏。山上启秀寺,是佛教名山之一,唐高僧马道一创立。北宋改名惠济庙,祀海神祖。妈祖系福建莆田湄洲屿人。父名林愿,宋初官都巡检。妈祖名林默,生于宋隆元年(906年)三月二十三日酉时,十五岁成道,二十八岁升天。传说妈祖云游长江,觅小孤山这块宝地,化身溺水江中,被当地渔民詹公三在挣中捞起,安于山上,威灵显应,香火旺盛。历代皇封天妃、圣母等登峰造极之位。小孤山系妈祖的行宫,小孤山石刻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孤山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启秀寺为安徽省重点寺庙
小孤山碧峰孤起,神貌奇特,变幻多姿,民间素有“南望一枝笔,西看似悬钟,东看太师椅,北望啸天龙“的”四象“之说。若入山下览景,下自山门,上到梳妆亭,名胜古迹琳琅满目。下面选择几处加以介绍,以便读者能借之怡情悦性于山水亭寺之间。
&山麓西北角的山门,沿用了佛教术语,称为“一天门”。是登山榄胜,直达东西两峰绝顶的唯一门户。
这晨峭壁高耸,群岩叠立,原有一天然石洞,险不可攀。清顺治九年(一六五二),宿松前邑宰孟瑄,依山就势,洞构建了这座山门。造型奇特。垂拱浮雕,古色古香。门首横额日“启秀寺”题额,为一七六五年总督高某奏请重候时所制。
洞门深处,碧苔上刻有明代安庆知府叶梦熊的登山诗句。若在此小憩,颇有“丹邱未必人能到,爱猫扑.爱生活苍苔听鸟啼”的韵味,宛若进入一座神秘的洞府。
山门后端照墙神龛内,供有王灵官立像。神像塑为三只眼睛,赤面、红胡须,周身金黄铠甲,举钢鞭,威风凛凛。其斜面台阶上,立着两个怒目圆睁的水神,形象更加凶恶古怪,给人以阴森恐怖之感。据说这两个水神,从前在江上兴风作浪,残害人民,后被子天妃林小姑遣灵官收伏,改恶从善,护法佑民。神龛上有副楹联:“到此何须害怕,回头不必耽心。”
从一天门内半腰右折而上,出小阁楼后门,则见陡消的山崖。崖上有上下两穴,曲折幽深。两穴相连,状若龙耳的外壳内巢,故名龙耳洞。龙耳洞的上穴,曲经嵌空,苔藓满壁,洞口宽约两米,长数十米,置身其中,只见岩壁多孔,瑰异多姿;时而岚光闪现,时面清泉滴答,凉气袭人,下穴洞口较窄,颇似螺旋坠地,侧身步入其内不远,便可听到怒涛跌荡有声。民间传说其下可通江南岸的小孤洑。正因险不可测,洞内早被封住,改成龛形,坐一泰然自若的佛像。
游人若在此盘桓,看看阳光直洒、四壁高耸的洞井云天,品尝明代舒芬所题刻的佳句:“太古也水一龙头,龙头顶上起琼楼,角旁有穴龙耳洞,佛可龛之人可游。”更觉此处胜景清幽,洞中有洞,洞外有天,别有一番兴味。
在关圣殿的后院,有阁危崖半倚,凌空而建,飞檐翘角,画壁雕檽,颜曰“弥陀阁”。
阁中在面积不大,就势造一佛龛,供有弥陀坐像,两边刻着“我香如是,佛寿无量”的楹联。弥陀面带笑容,悠闲自如,手指远方,颇有指点迷津、安渡海门的神态。
阁下走廊旁,砌有花墙。墙上苔痕泛绿,草色摇青;崖畔古木蟠蜿,群芳滴翠。信步亲游在这所幽静异常的露天庭院里,仰瞻弥陀阁,俯瞰龙耳洞,细数江上孤帆,天色听林中鸟语,确有其妙趣。回头再看关圣殿后门上端“琼崖滴翠“的石刻,愈觉烟霞壁,妙景嵌空。
先月楼,原名天柱阁,又叫外舍,在天妃殿前面,临江轩西边,与关圣殿隔廊相连。因是登山赏月的佳地,取“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诗意而名。
此楼依山临江而建,高约五丈,翘角飞檐,雄踞在半山腰,愉好与凌虚阁、天妃殿叠为三层。构筑奇特,前虚后实,东西各立廊门,有石级穿通上下,游客漫步其中,并不知楼上有阁,阁上还有规模宏伟的大殿。
楼内窗明几净,俯瞰长江,一览无余。若在玉兔东升、皓月当空之际,开帘对月,诗兴顿生。只见那月色空濛中,江南诸山,若陷若现;清风吹来,波光闪动,涌出江心亿万朵晶花。这晶花时聚时散,星星点点,撒在烟波浩瀚中,与天上的星斗互相辉映,会使你有“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感觉。前人在这里写了不少咏月的诗句,诸如:“云当天柱出,月傍小孤流,帆外收吴楚,樽前看斗牛”;“水底月明沲满镜,波间峰影倒插天”;嫦娥启匣天妃照,万顷波光透碧霄“,描述了登此楼赏月的妙景幽境。
壁上还有清代朱书《春江赋》的石刻残迹,和彭友胜《重建小孤山外舍小引》的碑文,与“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的楹联。
由先月楼西廊而上,穿过凌虚阁东行数十步,便见竹木葱茏的山崖旁,立着一座丈余高的玲珑小塔。
塔身半边隐入岩壁,,半边露出三方五层,故名半边塔。上有圆顶,下有门窗,造型奇异,檐栱雕饰精美,似出自神匠之手。民间因殿内供有小姑娘娘,传说是观音再世,常有不少善男信女,前来塔下膜拜求子,遂呼它为“送子塔”。
塔右侧石壁上,刻有唐代卢仝、后梁释定法咏小孤山的诗句。再上石台,则可看到海社龛。龛内就石笋刻一鸣凤,展翅欲飞,饰以彩色爪羽,颇似《海上纪略》年描写的石天妃社的化身。
塔前有一幽石,若立若蹲,刻着元代傅若金、明代刘伯温的诗句。石旁有一曲折逶迤的小路,游者穿过深谷,可上东峰绝顶,俯窥拦江石、一滴泉和海眼诸景。
塔下不远,便是峭壁危崖,直入江底,盘涡翻滚于其下,声响如雷,真是“峡束千雷怒击撞,危峰屹立压惊泷”,与对面澎浪矶相与呼应,震慑长空。
在天妃殿和关圣殿之间,拾级而上,迎面即望见“界潮祠”三字,高悬龛檐。两旁刻有清代石圣历所撰书的楹联:“潮回海眼涛声壮,柱砥江心浩气孤”。联下注道:“海潮止小孤为界,舆志皆云,故立界潮祠以襄山川灵气“。
出界潮祠后门北折东上,左有悬崖,右有峭壁,石木斜生石罅,拳石危危欲倾。游客至此,只觉山路断绝,险隘难登。以前则凭借一条铁链,悬空攀挽上下,惊险无比。如今已在峭壁悬崖之间,修成梯形石道,左边砌有护墙,可容一人,。手攀铁链,脚踏石磴,匍匐而行。前人有副对联,告诫游者:“从此云梯稳步,切莫撒手悬崖”。梯旋磴转,又见恬适的竹林。
踏着云梯,逶迤曲折而上,可直达小孤山西峰绝顶梳妆亭。
亭为宋理宗宝庆三年(二二二六),江州知州厉文翁始建,原名牧羊亭。相传南北朝时,有一隐士结庐牧羊于此。亭畔有一群色泽光润的山石,如群羊俯仰倚偎,人呼卧羊石。
迨至元代,此亭渐趋荒圮。延祜五年,安庆判李维肃新修,改名“一柱亭”。亭内石上刻有“爱猫扑.爱生活华表”四字,与金碧辉煌、柱立云天的亭台相映,装点了一山之胜。
明世宗嘉靖八年(一五二九—),亭由安庆知府叶梦熊重修,始改名梳妆亭,一作妆亭,被称为“小姑”梳妆处。盖出自明解缙的诗句:“小姑昨夜巧梳妆,秋月半帘玉梳小”。从而把亭台同殿内神女之传说,融为一体。此后,清乾隆年间,邑国子生王传璋又加重修。近百年来,亦作过多次维修。
亭有六角三层,琉瓦饰顶,石柱撑檐,翘角飘铃,构筑美观大方。站在亭楼或平台上,眺望大江南北,则见远山叠翠,近水扬波,帆樯上下,云霞出没,水光山色,秀丽媚人。若从“梳妆”的特定意境欣赏,南望胭脂港,西观镜子山,北视娥眉州,城乡似锦,烟柳婀娜如织,新妆时抹,江山更加多娇。
历代文人名士,到此留下不少楹联佳作。现亭前楹联是:“梳长生鹤发,妆不老峰头”。亭内抱柱楹联是:“江光铺白开妆镜,峰影浮青上哓鬟。”
御诗碑,又名御碑亭,原为明嘉靖二十六年(一五四七),敕建护国寺时所立的碑亭。碑在亭内,亭在寺前,卧柱龙绕,构筑堂皇壮观。后因江坍寺毁,御碑仆没草中,于民国十五年四月,重镌诗碑,移置在小孤山梳妆亭背后,卧羊石面边。
碑高七尺,顶上饰以砖栱瓦瓴,雕塑精美,石色香。顶下嵌有“圣旨”二字,双龙环抱。正面镌有明朝嘉靖皇帝的父亲(死后追尊兴献帝)的御诗一章,音节铿锵,咏述了此山形势的奇秀,字亦庄重遒劲。其下立有龟趺,背面刻有重建御诗碑的碑记。
碑后紧接龙口,壑险岩虬龙开口向天。灌木丛生在峭壁上,迎风呼啸,枝桠摇空,又似龙须倒悬。此情此景,颇与御诗中所描绘的“寒光溜碧空,峻势凌江壤,松挂紫虬髻,石垂玄虎掌”相似。
一亭高耸,翠竹万竿—西峰素以挺秀而称誉远近。掩映在梳妆亭和启秀寺之间的竹林,倚坡穿石,迎风摇曳,叠翠翻青,真可谓绿云绕岫,碧玉缠腰。
游客探过山险,在竹林中稍憩,或寻野草,或觅芳踪,或抚瘦石,或攀古藤。或逐鸣蝉之清唱,或悦琴鸟之佳音,“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顿觉心境另开,清新俊逸,乐亦无穷。
龙角石在西南山麓,距一天门不远。相传小孤山为啸天龙的化身,而此石则是龙头上一角。
仰观这一苍然巨石,矗立于崖前峭壁之外,高约七米,上尖下粗,呈龙角状。角旁镌有“龙角石”三字。角上峰芒毕露,怒触云空,大有“刺破青天锷未残”之气势。峥嵘眩目,黑崖层层,若悬若倒。角下端与山崖相联,接一天站上的阳台。由龙角石南行数米,石壁上镌有“海门第一关”五个大字,末署“元俞瀚书”。这一带峭壁嵯峨,磨崖石刻较多,大部份湮没难辨,统称为“海门天柱石刻”,现列入县级重点文物加以保护。其下不远,便是轮渡停泊处。据《一统志》记载,在元天历年间,曾立一铁柱于此石上,长三丈有余,上系铁缆以利客舟扳揽上下。
乘舟掠过“江上峰青,曲终人见”的石刻,直至小孤山下石棱北转处,便见乍吐、怒涛翻涌的海眼。
那里峭壁撑天,直立江心,与对岸的澎浪矶相峙,水面极其狭窄。江流至此回旋澎湃,形成了斗大的盘涡,径入江底,宛如其下有门,可以通海,故称之曰“海眼”。宋代谢枋得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说的就是此处壮景。山高、川险、江窄、流急。时而雪浪飞花,时而银涛涌壁,卷地浮天,吞风泻雨,有排山倒海之势。因此海眼观涛,也成为小孤之一胜。
过去小舟误入此眼,常遭颠覆,舟人得悉其险,必投木板或被絮于涡中才可安渡,人们笑聚在走道上欣赏,履险如夷,引为壮观。
此石在山麓东北角,距海眼不远。民间传为娲炼石补天时遗落在长江中的一块石头。又有“禹犁题柱”之传说:“大禹治水,舟行至此,本欲疏凿,奈因石根稳立江底,铁犁辄试,坚不可摧,遂作为奇石留存下来,并刻石记之,至今石笋上端半截,尚有犁痕残迹。
这块奇异的石头,深长多少,谁也无法得知。由于这一块拳石突兀卓立,下抵江心,挡住汹涌澎湃的波涛,故称为“拦江石”。宋代文学家王十明诗称:“小孤之石锐以高,削立江岸当洪涛,滔滔逝水东流去,拳石崔嵬屹天柱。”
石距小孤山约数米,两崖夹涧中波平浪细,可容一小舟缓缓摇入,如扣水府龙门。鸢飞鱼跃,龟落蟹爬,俊鹘在上空盘翔,水花从石罅喷出,四周殊景,有色有声,若隐若现。石上有一古树,虬首偃枝,迎风孑立,日栖云影,夜枕涛声,与孤石为伴,傲骨多姿。
民间因此石紧偎在小孤石壁旁,若离若合,朝夕相依,便把小姑与彭郎为爱情而献身的有趣故事,称植于此,称之曰“郎君石”,并记载于《彭泽县志》。这些传奇佳话,亦可助游客雅兴。
在拦江石北面不远,山麓下有一群石生物化石,斜倚其旁,涸水季节方能看到。岩石断层剖面,露出各种树轮、竹笋形状,大者直径二、三米,小者一米多,大部份为植物化石。这群化石经过万千年的冰川凝结和洪水冲洗,对长江流域石生物学的研究,对小孤山的历史形成与考证,有很大价值。
风光绮丽的小孤山,被誉为“长江绝岛”。它位于安徽省宿县城东南六十五公里的大江中,东距望江县华阳镇不远,南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西去庐山八十五公里。
小孤山是大江中一座石屿,开始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相传大禹治水,至此刻石记功;秦始皇东巡,勒“中流砥柱:四字于石上。迨至六朝时,便有《登江中铁屿》、《泳铁孤石》诸诗,《水经注》对此作了记载。盛唐时,小孤山的名字,正式涌现在诗人的笔端,以其爱猫扑.爱生活脚点不倚而闻名。其云小者,是为了区别于鄱阳湖口的大孤山形象古代妇女头上的发髻,又名髻山。相沿日久,遂转小孤为“小姑”,好事者并把对岸的澎浪矶,索性说成:“彭郎”,生发出许多小姑与彭郎相爱的美丽传说,使此山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
山周里许,高达百米。上有郁郁葱葱的树木,下有滚滚滔滔的湍流,无支峰赘阜,为楚、蜀、豫、章诸水咽喉旧说海潮至此,被两岸对峙如门的江关所阴,不复西上,故有“海门第一关”之称。它形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后,在此设过烽火矶和炮台,元代红巾军与余阙,明代朱元璋与陈友谅、五守仁与朱宸濠,清彭玉麟的湘军与太平军,均在此对垒交锋,争夺成败遂又有“安庆门户”、“楚塞吴关”之称。
自下而上历经三百六十五级石阶,迂回曲折,可达小孤山绝顶。沿途可览一天门、龙耳洞、弥陀阁、先月楼、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御诗碑诸名胜。若在山顶上稍事休憩,俳徊远望,只见百舸争流,万景群山,如朝如揖,尽收眼底;大江呼啸,奔流足下,顿豁心胸。这里的四时美景,各有不同。春则暖风丽日,碧草如茵,晴川万里,满目浮青;夏则山花吐艳,岸柳垂青,江风浩荡,洪涛四起;秋则枫叶流丹,丛菊飘金,云霞出岫,变幻万千;冬则渔歌阵阵,鸥飞鱼跃,素裹银装,江天一色。你如有兴趣再上东山险峰,可俯瞰郎君石,和一滴泉。如泛舟绕山麓一行,看看海眼、拦江石、龙角石、古生物化石诸景,则见沧波怒涛,峭壁怪石,古树幽篁,雄关杰阁,美不胜收。
此山此水,此石此景,古往今来,吸引了多少名人逸士、骚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篇章。宋代苏轼题《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说:“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把此山当成美人。陆游在《入蜀记》中,认为“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明代解缙在诗中形象地描绘道:“半空岩石驾高台,过客登临此处来。佩玉尚闻仙子去,乘鸾初见女郎回。澄江秋水明妆镜,绝顶云霞绾髻堆。一望东南形势阔,何须海上问蓬莱?”文人笔下的小孤山,千姿百态,概括起来有四个字:秀、奇险独。这确是小孤山的自然见貌特征。
小孤山在几经沧桑之后,现已正式建立了旅游管理机构。它那在绝世的雄姿、秀丽的山水,益加放出奇光异彩,正热情期待着海内处的游客。
附:选录历代方舆志书中小孤山的记载
北朝魏·郦元《水经注·释地》:
有孤石介立大湖(应作江)中。周回一里,竦立百丈夫。矗然高峻,特为瑰异。上生林木,而飞禽罕集,言其上有玉膏可采,所未详也。耆旧云:昔禹消费品洪水,至此刻石纪功,或言秦始皇所勒。然岁月已久,莫能辨也。
宋·欧阳修《归田录》:
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爱猫扑.爱生活,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宋·祝穆《方典胜览》:江西路江州小孤山,在彭泽县北九十里,今属舒州宿松县。欧公云,江南有大小孤山,江侧有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孤婿也。余尝过小孤山,庙像乃一妇人,而敕额为圣母,岂止俚俗之误哉。
明·李贤《大明一统志》:小孤山在江南安庆府宿松县面一百二十里江北岸,孤峰峭拔,与南岸山对峙如门,大江之水,至此隘束而出,其下深险可畏,上有神女庙对彭郎矶,故俗有小姑嫁彭郎之语。
明·五圻《三才图会·小孤山图考》:小孤山在安庆府宿松县东面百有三十里,其山初立江之北岸,与南岸相对如关。其水湍急,极其险迅,世谓之海门第一关。今屹立于江心,若柱而伫。盖缘明成化甲辰年,忽冲北岸入江,而此山遂在江中矣。山无无能为支峰,熬阜,石壁峻拔。远之如菡萏出水,近之如芙蓉凌波,亭亭焉,屹屹焉,如削如立,其水澎湃。其南下为彭浪矶,其矶躅为马当山。其北下为娥眉洲,其洲如黛,为小孤祠。其下有铁柱,古彭泽簿冯克敏所铸,舟人赖以济险。其上有亭,人谓之梳妆亭。有石级凡百有十二,其级纡曲,其半有隙可屋。亭下数小,有岩如斗可居。其东有平石可憩,其西有龙湫可肖,又其上有隙地可畦。其山多苔藓,壁多烟萝。其石多名词刻宋元人诗。其木多欹。其高可数千弓,其周可数百弓。其挽如髻,其脱如颍云。
明·《安庆府志·山川考》:小孤山在宿松县东南百有二十里,大江中流,石壁峻拔,海潮至此即止,故又号日海门。
明·《宿松县志·山川考》:县南百三十里日小孤山,原在北岸,一峰孤峙,与南岸彭浪矶相对。周里许,高穷千丈,为楚蜀豫章诸葛亮水咽喉。矶消水涌,海潮至此不得上,故日海门山。一名小孤者,对大孤而言,尤觉秀拔也。明初运舟屡覆,成化时绘图进览,上以笔拖其内曰:此处分流势缓,可无倾楫。成化甲辰六月,北岸忽决,山屹立江心,其险少杀。复诏立铁柱,上镌海门第一关五字,其后挽柱放舟,稍得安全。其南为胭脂港,其北为娥眉洲。其山石穷立,攀跻无隙,唯西北石罅,路通一线,如行壁上,人蹑蹬扪萝,艰逾鸟道,几转至山腋石起忽伏处,有地可阁,为天妃宫。宫右折而上,一径窄绝,揽揽蛇行,历数十级至妆亭,为山巅。亭后数武,石划中开,一龙口可汲,隙地可畦。山上草木,触石怒生,掩映楼台,益觉葱茜。凭栏一望,帆樯上下,天水弥漫,平绣错,远树迷离,一点孤青,若灭若没,大别让其娟秀,五老逊其孑峙。
明《江西通志.山川考》:小孤山在九江府彭泽县北十里大江中,一名髻山,取其形似髻也。江侧有彭浪矶,俗讹彭郎矶,遂呼为小孤婿,庙像遂妇饰,而敕额为圣母云。刘沅诗:“擎天有八柱,此一柱仍存。石耸千寻势,波流四面痕。江湖中作镇,波浪里盘根。平地安然者,饶他五岳尊。”观此可以知小孤之胜矣。
明《彭泽县志.山川考》:小孤山距县北五里许,壁立江中,江水分流蓁下,激湍狂澜,舟入相戒,如峡江滟滪、扬子金焦云。山之西倚崖为阁,祀小孤之神,游览者多留题咏。彭浪矶隆起江滨,长江自孤山直冲矶下,波涛澎湃,与孤山对峙,号为海门第一关。元吴澄诗有云:“绝岸孤峰己是厅,彭郎对立俨相持。”明夏寅诗有云:“虎牙彭浪石,铁柱小孤山。”烽火矶在小孤山下。郎君石在小孤山东畔。梳妆亭在小孤山顶。
清·陈梦雷、蒋廷锡《古今图书集成.小孤山汇考》:江中特立之小孤山,在大江中流,西产离江南安庆府之宿松县一百二十里,南离江西九府之彭泽县五里,其山无支峰,无赘阜,挺然特立,故名孤。曰小孤者,对大孤而言也。一名髻山,又名海门山。
清·顾祖禹《读呀史方輿纪要》:小孤山,县东南百二十里,与江西彭泽县接界,旧时峙江北岸,与南岸群山对峙,为控扼处。元天历中立铁柱于山上,长三丈有厅,曰海门第一关。江流经此,湍急如沸。至正中,余阙守安庆,倚小孤为捍蔽。小孤败,安庆遂不支。既而明师西讨至小孤,其守将丁普郎迎降。未几,明师复由陆道而进,自宿松抵小孤。成化二十年,江小忽分流山北,流日益广。自是屹立中流,大江澎湃,环于四面。山有石级百十有一,纡回而上,岩林泉石,颇饶胜致。其南下曰彭浪矶,躅为马当山。北下为蛾眉洲,与小孤相映带。至德四处,宸濠以南昌叛,遣将犯小孤,沿江焚掠,进寇望江,抵安庆。说者谓小孤安庆,如唇齿相维,为金陵西面之险云。&
《读史方舆纪要》中的记载:九江部分
小孤山县北十里。高三十丈,周围一里。孤峰耸峭,旧时半入大江,今屹立江中。元至正十二年,星吉复江州,命其将王惟恭栅小孤山,自据番阳口,缀江西要冲,以图恢复,为贼所败,死之。又余阙守安庆,倚小孤山为藩蔽,命义兵元帅胡伯颜统水军戍守。至正十八年,陈友谅攻安庆,自上流直捣山下,伯颜与战,不胜,奔还。贼四面急攻安庆,城遂陷。明初,太祖由安庆趋南昌,过小孤,至湖口,败友谅,侦逻者径抵江州。正德十四年,宸濠叛,遣将寇小孤,沿江焚掠,进寇望江。《江防考》:小孤山江面险恶,乃盗贼出没之所。相近有毛葫洲、花洋镇、沙湾角一带,洲渚纵横,汊港甚多。有安庆、南湖二营官军哨守,今亦见江南宿松县。
小孤山的寺庙,始建于唐。当时中国佛教兴盛,南岳怀让之法嗣马祖道一,曾在星子县龚公山、宿松县的灵隐山一带,传授佛法,留下了马祖殿、道一洞、冻僧桥诸遗迹,后以小孤山秀过而灵隐,便至此开山建庙,号曰“启秀寺”。其弟子怀海,世称百丈禅师,于唐德宗时,曾到此寺爱猫扑.爱生活,传下《禅门规式》。故《山谱》上有“马祖开山,百丈传达室规”的记载。相传是时庙甚狭小,内塑一男形神像,为曹溪始祖智药禅师。山僧后裔均自称为“曹洞宗”,是佛教禅门中一个较大的宗系。庙在盛唐后日见荒芜顾况诗有“石庙枫林江水边,寒鸦接饭雁横天”句,便是最好的佐证。晚唐时,几经兵乱,寺庙一度颓毁,仅余断垣残壁。
北宋时期,庙重建,改名“惠济寺”天后,宋莆田林愿第六女,始生有祥光异香,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升化后尝衣朱衣飞翻海上。宋、元、明时,累著灵迹。”由于小孤山砥柱中流,川险涛急,号称海门,林氏女又显灵于海岛江屿,故宋代在上立庙祀之,并对女神一再加封,给以“助顺安济广济惠济夫人”的称号。南宋绍兴初,魏国公张俊从湖湘还,曾对小孤山寺庙加以营葺,扩建为六重,规模宏敞,庙前额曰“惠济”,神号“安济夫人”,并有碑载其事。以后,山巅又建“牧羊亭”,亭为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江州守臣厉文翁所建,并筑有石级可登。名“牧羊”者,据说是为了纪念南北朝时在此地庐牧羊的隐士,与庙祀无关。元代以海运效灵,又对小孤山寺庙,略加修缮,赐额“广济”,给妇神加封“显灵”,称为“显灵广济夫人”。延佑间,虞集登此山,见亭荒路毁,即鼓励安庆府判李维肃新修其亭,改名曰“一柱”亭。天历间,为便利舟济,又在庙南山门侧,立一铁柱,长三丈有余,系以竹索,让舟人攀援渡险。石上镌有俞瀚书的“海门第一关”,门首重书“启秀寺”三字。
明代是小孤山佛庙鼎盛时期。洪武二年(1369)谴良工、官员对庙寺进行维修和致祭,加封女神为“天妃圣母”。永乐间,封山神为“护国佑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妃”,额曰“天妃庙”。每岁正月十五,三月十三,遗官致祭。官制祭文曰:“维神下奠巨浸,砥柱中流。吴楚之镇,畿甸之喉。延搅万里,享祀千秋。利有攸往,唯神是求。迄今祭奠,以迓神麻。尚饷。”为安南兵事,成祖遗郕国公朱能、英国公张辅,先后于永乐四年七月二十二日、七年二月五日,两次祭山。宣德二年二月七日,又遣龚良上山致祭。弘治时,邑令陈恪、施溥,均对庙宇重新修葺。嘉靖九年(1530),安庆知府叶梦熊予以维修,并刻诗文记述其事,至今尚存。亭改名为“梳妆亭”,被誉作天妃圣母梳妆处。二十六年(1547),因山小庙隘,敕别建天妃行宫于山西里许处,其砖瓦皆各地所献,每片有督造官姓名。颜曰“护国寺”,一进九重,中为“天妃殿”,制度宏巨,画栋雕龙,俨若王居。院内有“御碑亭”刻嘉靖的父亲兴献帝诗一章。落成后,派官员致祭,有“在昔二圣曾此经过,顾览神栖式展处,敬重以御题勒石,兼葺庙庭,珍器尚藏,用充俎豆”诸语,使小孤名盛一时。是时庙藏文物,有宣德铜香炉两只,成化青花瓷瓶一对。后因岁久江坍,护国寺水毁无存。
清代对此山庙宇,不断加以修葺。顺治九年(1652),邑令孟瑄兴建了小孤山门和关帝阁。庙内住持僧宝慧,经过多年杖钵募缘,把重楼余庑,构制一新。康熙初,知县五民工,重建“护国寺”,于故址东北隅,与山上“天妃庙”互相辉映。五十九年(1720),诏令天下直省州县皆为天妃庙,加封女神为“天后”。乾隆间,山上天妃庙亭日就圮毁,总督高某奏请核准,庙于乙酉(1765)重建,门首镌有御书“灵昭江屿”额。亭由邑国子生王传璋重修,改名“妆亭”。五年(1788),又为天后加封“显神赞顺”四字。嘉庆五年(1800),又加“垂慈笃佑”四辽,六年封天后父为积庆公,母为积庆公夫人,令地方官安设神牌于后殿,每年春秋二季,有司同日致祭。当时妆亭后侧石上刻有刘黻题的“云香水翠”草书。山僧西照还募砌石台于山麓,修石级至殿,以便舟泊登山,并置天灯三盏于妆亭上,照江上舟楫夜行。咸丰间,庙因多年失修,又遭兵燹,狼籍不堪。丁巳七年(1857),彭麟视师江表,与彭友胜等重建小孤山庙,碑记上序云:“本来巾帼,灵爽千秋,道造无极,威镇中流。水绕而曲,山峻而幽,江南妙境,此争上游。年代已久,石刹云休,修理复旧,抑又何求。”并扩建了外舍,献制了铁香炉、匾对和石刻,自的,庙貌文物,又焕然一新。
一九二三年,七社集资增修山东北隅的“护国寺”,后三年,又将湮没的御诗碑复制重建,移置于小孤山绝顶梳妆亭后,邑人黎问夫有文记载其事。此后,二十多年中,山僧龚明道,还不断化缘募资,对山上庙宇,作过多次增建和维修。
一九四九年建国后,人民政府对山上庙宇和文物石迹实行保护。一九六四年,安庆行署派工程队前来,将山上的庙寺亭阁,修葺一新。山僧果修勤劳爱山,积累添置了不少文物,供人游赏。一九六七年“文革”中,山寺、佛像和历史文物,频遭破坏,宗教活动基本停止。一九七八年以后,各种佛事恢复正常,寺庙也开始修理缮。近年来,由于政府重视,小孤山寺庙已列为宗教开放点和文物保护单位,连续拨款增修。山上扩建了临江轩一座,山下新建了管理处和招待所等服务设施,主要殿宇、佛像、文物、石迹,除山下护国寺湮没久废外,均经修复充实,重放异彩。如今名山胜境,更焕发雄姿,成为国内外游人、香客的向往之地。
小孤山江岸 清康熙年间,小孤山仍峙立于深弘线左侧的江心,清末至民国初年逐渐与北岸相连。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江千户苗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