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姓胡氏族谱 安定堂氏来源

程姓起源与得氏
第一章&&& 起源与得氏
&&程姓是我国的主要姓氏之一,它源远流长,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如果要对它有个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还得从它那悠长的姓氏源流和得姓传说,历史演变,主要分布说起。
&&& &在中华姓氏之林中,程姓是一个有影响的姓氏。据近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统计,程姓人口在各姓氏人口中排列在第<span style="color: #位,属于我国当代一百个大姓之一。
&& &&树有根干和枝叶,水有源支和干流。每个姓氏也都有它的根源与流变。程姓作为一个古老的姓氏,其渊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传说时期,而其得氏则在西周初期,后来又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进程。我们首先阐述程姓的起源和得氏的情况。
程氏远祖:扑朔迷离的传说
&据说我国的姓,在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就已产生。到了夏、商、周三代,先民们螽斯繁衍,瓜瓞绵绵,同姓人口日益增多,为了便于区分,同一姓族中又分为若干氏族。因而在先秦时期,姓中包含着若干氏,姓和氏是有明显区别的。到了秦汉以降,姓和氏逐渐混淆,人们已难以准确区分,于是姓和氏合为一体,通称姓氏。&程&在先秦时期是一个氏的名称,而不是姓,秦汉以后成为一个姓族的名称。
&程姓是中华民族姓氏之林中的一个古老的姓氏。程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史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当时在中原地区的先民,大体上可以分为华夏、东夷和苗蛮三大部族。华夏部族主要活动在今河南、陕西等地,东夷部族主要活动在今山东至河南东部一带,苗蛮部族则在其南方。东夷部族的首领有太昊和少昊,华夏部族的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传说中的程姓远祖就与东夷和华夏部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太昊与黄帝名相风后
&古人认为,程氏是从风姓中分出来的。北宋时人欧阳修、宋祁等人曾说过:&程氏出自风姓。&南宋人郑樵也说:&程氏,伯爵,风姓。&因此我们可以说,风姓的首领是程氏的远祖。
&&&&风姓属于东夷部族。东夷部族的首领可考的有太吴和少吴等。《左传&鲁僖公二十一年》记:&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昊与有济之。&任、宿、须句、颛臾四个氏族都是太昊的后裔,后来发展为四个风姓小国,立国于济水流域和蒙山一带,因此他们祭祀始祖太吴和济水之神。由此可见,太昊是风姓的始祖。
&&&&太昊又称伏羲氏。古史记载的太昊伏羲氏,可以说一半是神,一半是人。传说他生于雷泽(今山东菏泽县东北),是雷神的儿子。他蛇身人首,有圣德。他能缘天梯&&以登上天庭,是五帝中的东方天帝,有很大的神通;作为人,他坐在方坛之上,听八方之气,画出了八卦;又模仿蜘蛛结网,制作网罟用来捕捞鱼虾,猎取鸟兽;还取牺牲以充庖厨,将禽兽煮熟作为食物。总之,太昊伏羲氏是上古时代的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的结网、熟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他画的八卦、制的礼仪产生了最早的学术文化和礼仪制度。他为人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自然也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 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伏羲氏和神农(炎帝)之后,历史进入了五帝时期。华夏部族的首领黄帝取得了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
黄帝是少典的儿,姓公孙,名轩辕。据说他出生在寿丘(今山东曲阜城东北),在姬水边长大,又改姓姬。他&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后来他做了有熊国的君主。有熊国位于今河南新郑。黄帝治德修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与炎帝神农战于逐鹿(今河北逐鹿县)之野,又战于阪泉(今河北逐鹿东南),又与炎帝的后裔蚩尤进行过激烈的战斗,将蚩尤擒杀,取得了统治地位。他曾采首山之铜,在荆山铸鼎。今河南灵宝阳平有铸鼎原,相传就是他铸鼎的地方。黄帝死后葬在桥山,就是今天的陕西黄陵县。数千年来,人们一直把黄帝和炎帝作为中华人文始祖。黄帝时代,风姓部族的首领称风后。据《通志&氏族略》中记载:黄帝在一天夜晚做梦,见一阵大风刮起,把地面上的尘土污垢吹得一干二净。第二天早上醒来,寻思昨晚的梦境,觉得奇怪,自言自语道:&风能发号施令,是执政的象征。&垢&字去掉&土&字,就是一个&后&字。天下难道有一个姓风名后的贤人么?&于是他依据自己对梦的占解,派人四处寻找风后,终于在东海边见到了他。黄帝将风后请来,拜为宰相,位居三公,帮助自己料理政治事务。
&&& 风后能文能武,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据说他著有兵书十三篇,又绘图两卷,后世称作《风后兵法》,简称《风后》,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中。当黄帝与蚩尤在阪泉鏖战时,蚩尤施展法术,作大雾弥漫三日,黄帝的军人都迷失了方向,不知所措。黄帝于是让风后法斗机,制作了指南车,用来分辨四方,终于打败了蚩尤的军队,并擒杀蚩尤。可见,风后不仅是一位有文韬武略的军事家,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 二、世序天地的重、黎
&&& 黄帝死后,东夷部族的首领少吴曾一度统治中原地区。少昊统治后期,九黎叛乱,政治衰败,黄帝的后裔帝颛顼取而代之。
&&& 颛顼又称高阳氏。《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而《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颛顼是黄帝的曾孙:黄帝的儿子昌意生韩流,韩流生颛顼。两种说法虽然不同,但都承认颛顼是黄帝的后代。颛顼为人静渊有谋,疏通知事,他&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制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因此,四海之内,日月所照,莫不砥属。作为神的颛顼是北方的天帝,曾在北维建日月与星辰之位,又能乘龙而游遨四海。高阳氏有才子八人,称作&八恺&就是八个部落。颛顼的活动中心在帝丘(今河南濮阳,死后葬在顿丘(今河南内黄)。他是中国上古的五帝之一。
&颛顼的裔孙有重、黎。《世本》说:&老童生重、黎及吴回。&《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大戴礼&帝系篇》又说:&颛顼产老童,老童产重、黎及吴回。&都说重、黎二人是颛顼的孙子,老童的儿子。但是《史记&楚世家》说:&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这样,重、黎就是颛顼的曾孙,称的孙子,卷章的儿子。需要说明的是,&老童&和&卷章&实际上是一个人,因为字形相近,抄写讹误,成了两个名字。总之,重、黎是颛顼的后代。因而不少程姓谱牒将颛顼作为程氏的远祖。
&&& 关于重、黎的身世,前人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只有黎是颛顼的裔孙,而重是少昊的儿子。少吴又称金天氏,属于东夷部族。他设置的官职都以各种鸟命名,都城在穷桑(今山东曲阜)。少吴一共有四个儿子,名依次叫重、该、修、熙。重曾担任过&木正&这一官职,他又被称作&句芒&,是一位兽身人面、骑两条龙的神。可见,传说中的重也是一个半神半人的人物。这两种说法的不同既表明时代过于久远,人们难以确指,也说明华夏部族已与东夷部族逐渐融合为一体。
&&& 少昊在位后期,蚩尤胁迫苗民和他共同叛乱,百姓深受其害。颛顼初继少昊之后担任帝王时,仍然是人神杂糅,祭祀混乱,灾祸频仍。《尚书&吕刑》载颛顼:&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意思是说颛顼让重举上天,黎抑下地,使天和地远隔,人和神分离。这就是&绝地天通&。可见,重和黎都是传说中很有神通的人物。撇开这个故事的神话色彩,就是让重负责祭祀天上的众神,让黎负责管理土地和人民。
&&& 颛顼之后,族子帝喾统治天下。帝喾都毫(今河南偃师),号称高辛氏,死后葬在顿丘(今河南内黄)。《国语&郑语》记载:&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名之日祝融,其功大也。&祝融能昭显天地的光明,以生柔嘉材。郑国(今河南新郑)就是祝融的遗墟。后来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能斩草除根,帝喾大怒,就在庚辰日诛杀重、黎,而以其亲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后世把&祝融&作为火神或者灶神祭祀。
吴回是荆楚的先祖。吴回的儿子名陆终。陆忠生六子,分别是昆吾,参胡、彭祖、会认、曹姓、季连。后来形成了己、董、彭、妘、曹、芈、秃、斟,称为&祝融八姓&。
程氏是重、黎的后裔,这种说法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出国大夫观射父曾说:待到少昊衰微,&&颛顼接受帝位,《国语&楚语》中有&乃令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北正黎司地以属民。&&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以至于夏商。故重、黎世叙天地,而别其分主者也。其在周,程柏休夫其后也。&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重申了这种说法。
颛顼的活动中心在今河南濮阳。黎在颛顼时担任&北正&,活动地域主要在黄河以北。商周时期,今山西省长治西南有一个黎国,又称作耆国,可能就是黎的后人建立的国家。黎国是商代的一个重要方国,与商王朝关系密切。周文王姬昌要灭商,首先出兵攻打黎国,《尚书》中有一篇《西伯勘黎》,说的就是这件事。后来黎国将都城迁到今山西省的黎城东北。当时还有一个黎丘,又称黎侯城,在今山东郓城。这个黎国一称犁国,又称泥中。今河南浚县,秦汉时期又称黎阳。由此可见,黎部族的活动范围以今河南省的黄河以北地区为中心,西到今山东省东南部,东到今山东省西部。
到了帝荛时,发生了三苗的叛乱,荛又让重,黎的后人继续担任先祖&世序天地&的官职,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夏、商两代。于是重、黎及其后裔世世代代就以管理天神祭祀和土地民人为职事。唐虞之世,重、黎之后有和仲和叔。虞夏之际又有伯益,简称益,佐舜调驯鸟兽,曾与大禹同治洪水,也是一位大贤人。禹死,传位伯益。禹的儿子启杀死伯益,夺取王位,建立夏朝,出现了家天下的局面。
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撰写的《宋宜春县令追封冀国程公神道碑》的铭文中说:&远矣程侯,颛顼之苗。始自重黎,历夏商周。惟伯休父,声诗孔昭。&简要叙述程氏起源时的情况。上述扑朔迷离的史前传说,给人们提供了关于程姓远祖的一些线索。其详细情况已难深究。如程氏远祖属于华夏部族还是东夷部族?程氏究竟是重的后裔还是黎的后裔?说法不同,已难以分辨明白。要探索程姓的起源,还得从程伯休夫说起。
以国为氏:西周时期的程国
&程&作为一个地名,至迟在商代就已出现。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呈&字,就是&程&字的初文。&呈&地是商王的主要田猎区,多见于甲骨卜辞,因而应离殷墟不太远。《山海经》中也有&程州之山&的记载。
据一些文献和程姓家谱记载,在商代就有程国存在。说起商代的程国,由于时代过于久远,人们已难知其祥。关于程国的情况,只能从西周谈起。
周灭商后,实行封邦建国的地方制度,将周的同姓、功臣和上古圣王的后裔分封在各地,建立诸侯国,以管辖广袤的土地,统治众多的百姓。程国就是西周前期分封的一个诸侯国。古书说程姓是以国为氏。我们有必要对古代程国的情况加以考察。
一、伯符封于程
文献记载的程地有两处。一处在今河南洛阳,另一处在今陕西咸阳东北。一些程姓谱牒又说,
程地在今河北邯郸东北。诸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关于古代程国的地望,下面再予以辨说。
许多程姓谱牒都说,程姓的始祖是伯符。河南嵩县《程姓正宗谱》中载有《迁徙歌》说道:&古有重、黎氏,程族由发初。历夫周兴际,伯符广平居。&可见,伯符在商末周初曾在广平居住。广平就是现在的河北永年县。但是没有文献记载广平就是程国。
据程姓谱牒记载,西周程国的建立是在成康之际。《广平程氏谱略》:&我程氏系出高阳,历虞夏商。衍至周伯符公,仕成王,封程国伯。&关于程国始封的情况,《子华子》一书中有《广平程氏本始序》,说得较为详细。但是这本书并不是春秋时期人程本(字子华)所作,成书的时代较晚。早在宋代,朱熹就怀疑《子华子》的真实性。尽管如此,它毕竟是程国建立的罕见史料,可以作为参考。
据说在西周初年,伯符在朝廷中担任日正的官职。当时周武王姬发新死,成王姬诵年幼即位,他的叔父周公姬旦摄政。管叔显、蔡叔度和霍叔处对周公摄政心怀疑忌和不满,就联合商纣
王的儿子武庚禄父,发动武装叛乱,周朝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周公毅然率军东征,平定了叛乱,使周朝转危为安。周公在洛阳建立都城,名成周,作为统治东方的中心。他将象征王权的九鼎置放在这里的宗庙中,并修和周郊。这时,伯符将三种祥瑞之物献上:一是井里之璞,二是泰山之器车,三是唐叔异亩之嘉禾。唐叔所得禾异亩同颖,颇为珍贵。伯符请求将这些祥瑞之物献给成王,成王命令将嘉禾分赠周公,并作《归禾》之文。周公接受天子的赠赐,又作《嘉禾》。伯符从此上朝执蒲璧,作《程典》,庸书藏在故府。
&&& 由于伯符担任日正,功劳显著,周公平定叛乱、营建成周后,他又献三异之瑞,因而被封在程地,建立了程国。伯符是周代程国的始封之君。他死后传位给儿子廪丁,廪丁传位仲壬,仲壬传位子臧,子臧又传位给休父。休父是伯符的五世孙,也是较早见于史书的人物。《诗经》、《国语》、《史记》等重要文献都有关于他的记载。
&&& 宋代的一些文献记载,程姓的始祖是乔伯。《二程家传纪略》载有程氏传宗印章铭文:&我祖乔伯,始封于程。及其后世,以国为姓。惟我皇考,卜居近程。复爵为程,子孙具称。程伯之后,莫之与京。&有些程姓谱牒也说乔伯是程姓的始祖。乔伯究竟是何人?一说是伯休父,一说是伯符。程颐在《明道先生行状》一文中写道:&程氏其先曰乔伯,为周大司马,封于程,后遂以为氏。&乔伯既然在周朝担任大司马,那么他无疑应该是程伯休父。
&&& 那么,从伯符到休父五世国君的国土在什么地方呢?据文献记载是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西晋时人司马彪的《续汉书&蚕国志》写道:&洛阳,周时号成周。有狄泉,在城中。有唐聚,有上程聚。&南朝梁人刘昭作注说:(上程聚)&古程国,《史记》曰重、黎之后伯休父之国也。&南朝梁人刘昭率先指出,洛阳上程聚就是古代程国所在地,宋代人承袭了这种说法。欧阳修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颛顼生称,称生老童。老童二子:重、黎。重为火正,司地。其后世为掌天地之官,裔孙封于程,是为程伯。洛阳有上程聚,即其地也。&郑樵的《通志&氏族略》也说:&重为火正,裔孙封于程。洛阳有上程聚,即其地也。&由此可见,古程在河南洛阳,是有充分根据的。
古程国在汉魏时的洛阳上程聚,已如上述。魏晋时人程咸.高贵乡公时被举为博士,历任司隶校尉主簿、侍中等官职,西晋时被封为上程侯,封地也在此。上程聚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即市区和偃师市、孟津县的交界处。但是由于时代久远,沧海桑田,古程国没有留下多少遗迹。1996年10月,在洛阳市孟津县送庄村南出土了一枚程侯铜镜,镜为圆形,三弦钮,镜面光亮,背部平素,周缘微向上卷,铸做工整,通体布满浅绿色锈斑。背面线刻&程侯三都目矢甲&七字。笔画纤细,字体瘦长,明显具有春秋战国间线刻篆书的风格。此外,还有传世程侯铜戈一件,援部有一行八字铭文:&程侯之上都戈百&。但出土地点却不知晓。
二、休父的西迁
&&& 西周后期,厉王姬胡无道,任用好利的荣夷公,加重对百姓的盘剥,又用卫巫监视国人,实行高压政策,人们在路上相见不敢说话,只能用眼睛示意。终于酿成国人暴动,厉王仓皇出逃。他的儿子姬静即位,史称周宣王。宣王励精图治,巩固了统治地位,号称中兴。程伯休父就是辅佐宣王中兴的功臣之一。
&&& 程伯休父最早见于中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大雅&常武》篇,它是一篇歌颂周宣王征伐徐方淮夷的诗歌。西周时期徐淮地区(今苏北、皖北地区)的夷族人经常反抗,朝廷多派兵镇压。诗篇中写道:&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意思是说:宣王派卿士尹吉甫,任命程伯休父为大司马。让他领兵出征,在左右摆布阵势,监戒军队。大军到达淮河之滨,省视徐方。有叛逆者,从而讨之。大军不会长期留在那里,布告百姓各安其事,不必惊慌。程伯休父这次征伐淮夷,大获全胜,凯旋而归。
程伯休父在征伐淮夷的战争中建树了功勋,被封为大司马,离开了自己的国家,到关中的镐京担任官职,又以成阳附近的程邑作为封邑。
位于于今陕西咸阳的程邑,又称毕程或毕郢,原为商代毕程氏的遗墟。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辑存)说:&文王居程,徙都丰。&《竹书纪年》又说:&(帝辛)三十三年,密人降于周师,遂迁于程。&《辞海地理分册&历史地理》说:&程,古邑名,一作郢,亦称毕郢。
周文王曾迁居于此。在今陕西成阳市区。西汉置安陵县。&这个程邑在商末和周初曾有周文王和密人居住,它不是当时的程国所在地。到了西周后期的宣王时,程伯休父在朝廷中担任大司马,方徙封于此地。
&&& 周宣王去世后,幽王即位。幽王荒淫无道,被犬戎所杀,西周灭亡。程伯休父西迁不久,关中地区被犬戎占领,封邑也荡然无存了。但是洛阳的程国似乎并未灭亡,国祚还在延续,有人说程国在春秋时期并于温的说法,还有人说程婴从程国逃到晋国,而且在洛阳还发现有程国铜器,就是较为有力的证据。
&&& 程国灭亡以后,它的遗民一部分以国为姓,出现了程氏。另一部分以休父的官职大司马为氏,出现了司马氏。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道:&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有些程姓家谱记载,程伯休父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仲庚,一个是仲辛。仲庚的后裔为司马氏,仲辛的后裔为程氏。程姓和司马姓同祖,有血缘关系,因而世代不通婚。北宋神宗在位时,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在政治上不得志,长期在洛阳独乐园居住。有一天他到安乐窝去拜访著名学者邵雍,自称&程秀才&,让门人进去通报。邵雍出门迎接,一看来人是司马光,就问:&你怎么称程秀
才?&司马光笑着回答:&我们司马氏的始祖是周朝的大司马程伯休父,我为何不能称程秀才?&这个故事也说明了司马氏和程氏的密切关系。
程氏既以国为氏,程国的始封之君就是程氏的始祖。许多程氏谱牒记载的始封国君是伯符,有些谱牒和史书记载的始封国君是休夫,他们二人都是程国的著名国君,也都是程姓人群的共同始祖。
程氏家谱所记西周程国世系
&&&&&&&&&&&&&&&&&&&&&&&&&&&&&&&&&&&&&&&&&&&&& 仲庚
伯符&&&& 廪丁 &&&仲壬&&& 子臧&&&& 休父&&&&&&&&&&&&&&&&&&&&&&&&&&&&&&&&&&&&&&&&
&&&&&&&&&&&&&&&&&&&&&&&&&&&&&&&&&&&&&&&&&&&&&&& 仲辛
以邑为氏:姬姓荀氏改氏
  关于程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即程氏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晋国苟氏的别族。春秋时期,迁至洛阳的周王室对诸侯国已失去控制,出现了大国争霸的局面。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被称为春秋五霸。在诸侯国内,又有卿大夫执掌国政。晋国位于今山西省境内,包括河北河南和陕西省的部分地区。它是周王室的同姓国,春秋时期比较强大,曾经长期和楚国争霸。苟氏就是晋国的卿族之一。苟氏是周文王第十七子郇侯之后,以国为氏。
  苟氏在西周时居住在今山西省临猗县南部,后来迁到今山西新绛县西。春秋时期成为晋国的卿族之一。苟氏自苟林父始,出现了苟偃、苟首、苟盈、苟寅、苟珧等著名人物。分为中行氏和智氏。荀林父将中行(军师名),因以为氏。自苟首始别为智氏。
  苟氏支子苟*的食采于程邑,其子孙也改姓程氏,如程季、程郑等,成为程氏的一个支系。《左传》杜预注:&晋苟氏食采邑于程,以邑为氏。&《国语&晋语七》曾讲到晋悼公认为程郑端而不淫、好谏不隐,让他担任乘马与的事。注文说:&程郑,晋大夫,苟*的曾孙,程季之子。&《左传》鲁襄公二十三年注中也说,&程郑亦荀氏宗&。可见春秋时期晋国程氏中,不少人是苟氏后裔。
  程氏《迁徙歌》的前几句写道:&古有重黎氏,程族由发初。历夫周兴际,伯符广平居。休父宣司马,封向程国墟。春秋婴赵仕,再望广平庐。&它概括记述了程姓得氏和初迁的情况。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些苟氏人群因为住在程邑,改姓程,于是晋国(今山西省)成为程姓先民居住最为集中的地区。春秋后期,晋国人程本博学善辩,扬名遐迩,不愿事奉赵简子,离开晋国到齐国去,齐鲁地区也有了程姓先民的足迹。可见,春秋时代程姓先民已经分布到河南、陕西、山西、山东等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居住。
和光同尘:程姓与其他姓族的关系
  程姓是中华民族诸姓氏中的一个较大的姓氏。程姓人群在数千年的繁衍发展过程中,不是处于孤立和封闭状态,而是和其他姓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光同尘,相得益彰。和程姓有关的姓氏和民族较多,现简述如下。
  任、宿、须句、颛臾四姓
  程氏源于风姓,属于东夷首领太吴伏羲氏之后。伏羲是风姓的始祖。他的后代封为任、宿、须句、颛臾四国,位于济水蒙山一带,后来形成了任、宿、须句、颛臾诸氏,都为风姓。程姓和这四姓有着共同的远祖,关系较为密切。
程姓是重、黎的后裔,黎曾担任帝喾高辛氏的火正,名祝融。黎之弟吴回也为祝融,生陆终。有八子,得八姓,就是己、秃、彭、姜、坛、曹、斯(斟)、芈。己姓中有昆吾、芄、扈、温、董。程姓和上述姓氏都是祝融的后代,有共同的远祖,关系自然不同于别的姓氏。
  司马氏
  程氏是以国为氏,程伯休父是见于史书的程国君主,为程姓之祖。程伯休父因为领兵征伐淮夷有功,被封为大司马。他的后代一部分人以他的职官&&司马为氏,就出现了司马氏,司马迁、司马懿、司马光就是司马氏中的佼佼者。程伯休父后代中的另一部分人,以国为氏,就形成了程氏。司马氏和程氏有共同的始祖,因而关系极为密切。
  苟氏是周文王第十七子郇侯之后,原属姬姓。春秋时期苟氏在晋国形成大族,多人担任卿大夫,族贵人众。苟氏的支子食采邑于程,据说就在今陕西咸阳市境内。他的后裔以邑为氏,出现了姬姓程氏,成为程姓的重要支脉。因此苟氏和程氏也有很密切的关系。
  呈姓是一个比较小的姓氏,在安徽黄山地区和其他地方有分布。据说程婴的一个儿子被封为呈成君,他的后裔就以他的封号为氏,于是出现了呈氏。呈氏从程氏中分出,有着共同的祖先,因而关系密切。
  陈姓是舜的后裔,胡公满之后,按说和程姓没有什么关系。但是&陈&&程&二字读音相近,在中国南方读音就没有区别。有不少陈姓人改姓程,甚至有的人既姓陈,又姓程。例如,湖南华容的程氏家族,就是由陈姓改的。程万里的高祖陈光显,在宋朝任山东制置使,曾祖陈安泰,在元代任荆州总管,就在荆州安家落户。祖父陈克让从荆州迁到华容,改为程姓。程万里在明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考中进士,官做到户部侍郎。
  以上所谈的一些姓氏,都属于汉族姓氏。程姓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也和少数民族发生关系,有程姓汉人改为少数民族姓氏,也有少数民族姓氏改姓程的。
  金朝是女真族完颜氏建立的。程琢在当时担任西京(今河南洛阳)副都统,被赐姓完颜氏。&完颜&是当时的国姓,赐予国姓是很荣耀的事。程姓人改为外姓的不多,但也能见到。清代云南景东人程含光,历任河南布政使、广东巡抚和工部侍郎。他的先辈曾改姓罗,程含光又恢复程姓。
  魏晋南北朝以后,边疆的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融合同化,很多人改为汉族单姓。元朝时期,贵州的少数民族中就有程姓,并且有人担任首领。后来他们先后归顺元、明王朝,朝廷在当地设立小程番蛮夷军民长官司和程番蛮夷军民长官司,让程受孙等人担任长官,管理少数民族群众。
  回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全国特别是北方分布广泛。在河南省获嘉县和开封市的回民中就有程姓。满族中也有程姓。清朝灭亡后,一些满族人改为汉姓,其中包括程姓。著名京剧演员程砚秋,就是满族人。本姓索绰络氏,民国时期改姓程。程树棠,北京人。原名耿承彬,满族。自幼酷爱曲艺艺术。1951年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在朝鲜光荣牺牲。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当前位置: &
中华姓氏谱 程姓卷(详述程姓源流人物人文文献,研修程氏家谱、程氏宗谱、程氏族谱重要参考)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中华姓氏谱 程姓卷(详述程姓源流人物人文文献,研修程氏家谱、程氏宗谱、程氏族谱重要参考)(图1)
中华姓氏谱 程姓卷(详述程姓源流人物人文文献,研修程氏家谱、程氏宗谱、程氏族谱重要参考)(图2)
中华姓氏谱 程姓卷(详述程姓源流人物人文文献,研修程氏家谱、程氏宗谱、程氏族谱重要参考)(图3)
中华姓氏谱 程姓卷(详述程姓源流人物人文文献,研修程氏家谱、程氏宗谱、程氏族谱重要参考)(图4)
中华姓氏谱 程姓卷(详述程姓源流人物人文文献,研修程氏家谱、程氏宗谱、程氏族谱重要参考)(图5)
中华姓氏谱 程姓卷(详述程姓源流人物人文文献,研修程氏家谱、程氏宗谱、程氏族谱重要参考)(图6)
中华姓氏谱 程姓卷(详述程姓源流人物人文文献,研修程氏家谱、程氏宗谱、程氏族谱重要参考)(图7)
电&&&&&&话:
开&&&&&&本:850*
页&&&&&&数:269页
字&&&&&&数:218千字
I&&S&&B&&N:
售&&&&&&价:35.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程姓的来源
程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三。
1、风姓程氏。
相传5000年之前黄帝时代,黄帝族为华夏部落联盟之主,统治着中原地区。我国东南方活跃着一支以东夷、华夏、南蛮混合的九黎部落,后为黄帝部落击败,黄帝之孙颛顼氏之裔祝融氏黎统治了九黎,仍称黎。祝融氏是古代管掌火种的部落首领。当时辅佐祝融氏黎统治九黎族的有仆、程二部落,相传程部落出自伏羲氏之后的东夷族的风氏族,故姓风。在夏朝之前已经建立了程国,故地在今河南洛阳东的古上程聚,是夏朝的坚强盟国。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灭夏,亲夏的程人退出中原,西撤到泾渭地带的毕郢,今陕西咸阳东。公元前1109年,商王文丁时期被周国吞并,成为周的臣属,子孙遂以国为姓。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程人后代程伯符于广平,今河北泽。到周成王周康王之际,又徙封到程,成立了程国,伯爵,古城在今河南洛阳东与偃师、孟津交界地的上程聚。到周宣王时,程伯符的后裔程伯休父担任西周的大司,部族由河南西移到西周都城镐京附近的程邑,古城在今陕西成阳东北。这是程姓群体中最重要的一支,风姓程氏的历史至少有4000多年。
2、姬姓程氏。
姬姓程氏系出周文王少子荀侯之后。荀国即郇国,后灭于晋国。春秋时晋大夫荀驩的采邑在程,即古程国之地,今河南洛阳东,其后裔以邑名为氏。在春秋中期,程氏在晋国历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姬姓程氏是程姓群体的重要组成,其历史也有2600多年。
3、出自外族的改姓。
我国的程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西周时,程伯休父西迁陕西咸阳时,其中一支由河南洛阳迁居温县,以司马官名为氏,是当代的司马姓的主要源头。另一支南迁进入贵州南部,繁衍成西南有影响的程番。一直到元朝时贵州八番之一就有大小程番,与当地土著的长期混居,成为布依族的程姓先民。少数民族流入程姓的事件主要发生在清朝,清满洲八旗姓成佳氏一族全部改姓程,因长期与汉族混居,而同化为当地的程姓汉民。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先秦时,发源于河南的程姓首先向西和北迁移,很快散布于黄河南北、渭河流域地区,随后向西南进入贵州。春秋时在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得到发展,进而向东挺进。到了秦汉时,山东地区已有程姓大族。由山东向南进入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四川的程姓也是由山东迁移而来。东汉末,河北程姓追随东吴孙氏政权,进入江南,进而越南岭而入广东。经历两晋南北朝之后,程姓的分布已南抵南海,北到内蒙古,西北驻河西走廊,西南达蜀黔,东临东海,其主体积聚在以河南为中心的豫、皖、鲁、冀交界地区。唐宋之际,由于中原发生几次南下大迁移,中原程姓人群也向长江下游多次移民,为今后在长江下游形成程姓中心区而奠定了基础。清初,程姓已经出现在台湾。
宋朝时期,程姓大约有8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08%,排在第十八位。安徽为程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程姓总人口的2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四川、江西,这三省程姓占程姓总人口的65%,其次分布于河南、河北、湖北等省。程姓主要聚集于中原、四川和华东地区。
明朝时期,程姓大约有5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8%,为明朝第三十四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程姓人口增长率为负数。安徽仍为程姓第一大省,约占程姓总人口的2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江西、浙江,这三省程姓大约占程姓总人口的61%。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山西、福建、四川,这五省的程姓又集中了27%。这期间程姓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程姓聚集中心也向东南漂移。因北方的战乱,中原地区的程姓损失惨重,人口锐减。
三、郡望堂号
程姓的郡望主要有广平、河南、安定等。
程姓的堂号有安定、广平、明道、伊川和立雪。“明道”、“伊川”和“立雪”堂号都典出宋朝程颐、程颓两兄弟。他们都是大儒周敦颐的学生。程颐被人称为“伊川先生”,而程颢人称“孟子以后一人而已”。因为他兄弟二人能继承孔孟的道统,所以叫“明道堂”。二程讲课时,迟到的学生只能站在门外,由于二程讲课的魅力,站在门外的学生都因专注听讲而感觉不到站在雪地上的寒冷。成语“程门立雪”说得就是这段故事。
四、程姓:
程姓人群的分布总的是:O型占33.2%,A型占29.2%,B型占28.6%,AB型占9%。
五、当代程姓的分布
当代程姓的人口已达660多万,排在第三十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河南、湖北三省,大约占程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新疆、四川、山东。这三省又集中了19%的程姓人口。安徽居住了程姓总人口的17%,为程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皖豫鄂鲁、新疆、四川三块程姓聚集中心区。
程姓在长江下游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在安徽、豫鄂大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江苏西南、山西东南、新疆西南、内蒙古东边、黑吉辽西边,程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6%以上,在中心地区此比例达8%以上,这一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5.6%,居住了大约42%的程姓人群。在冀晋陕大部、内蒙古东部和中部、黑吉辽大部、鲁苏大部、浙江东部、福建北部、江西中部、湘黔北部、湖北西部、四川东部、重庆、甘肃东南和中部,程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4%—0.66%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4.7%,居住了大约42%的程姓人群。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程氏安定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