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录片欧洲死了多少人?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文 | 托尼·朱特
译 | 林骧华
本文节选自《战后欧洲史(卷一):旧欧洲的终结》,中信出版社2014年9月
转载已获三辉图书授权
1苏战区的“俄国宝宝”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里,苏联军队向西挺进到中欧和东普鲁士,几百万平民(其中大多数是德国人)先行逃走。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在回忆录里描述了这个场面:“苏联红军一进来,灾难就降临这个地区了,现代欧洲从未有过如此经历。根据现存的一切证据来判断,在苏联红军最初经过之地,相当多的地方,当地男人、女人和孩子几乎无一存活……苏联人……将当地人口横扫干净,自从亚细亚的蒙古游牧部落入侵的日子以来,从未有过如此情形。”
受害者主要是成年男子(假如还有的话)和任何年龄的妇女。据诊所和医生报告,在苏联军队到达维也纳后的3个星期内,这座城市里有8.7万名妇女被苏联士兵强奸。在苏军占领柏林后,被强奸的妇女人数还略多一些,其中大多数发生在德国宣布投降前的5月2日至7日这一周内。这两个数字肯定是低估了的,它们还不包括苏联军队向奥地利进军和横跨波兰西部、进入德国的途中,乡村和城镇妇女被侵犯的未统计人数。
苏联红军的行为几乎已不是秘密。铁托在南斯拉夫游击军里的亲密战友、坚定的共产党人米洛万·德热拉斯亲自向斯大林提出这件事。据德热拉斯的记录,斯大林的回答很说明问题:“德热拉斯自己作为一名作家,难道不知人的苦难和人心是什么?难道他不能理解士兵在经历血与火、死亡威胁后同一个女人玩玩或弄一点小事情?”
斯大林回答问题的奇特方式有一半是对的。苏联军队没有休假制度。许多步兵和坦克兵一连战斗了可怕的3年,跨过苏联西部,穿过俄罗斯和乌克兰。在他们的进军路上,目睹和听到德国军队暴行的无数罪证。德国国防军起先骄横地进军到伏尔加河、莫斯科城边、列宁格勒,后来在艰难的撤退中一路血腥屠杀,他们确实虐待其一路上遇到的任何人—虐待战俘,虐待平民,虐待游击队员,并且破坏一切东西,这些暴行都在大地上、在人们的心灵上留下了烙印。
当苏联红军最终到达欧洲中部时,疲惫不堪的士兵们看见了另一个世界。俄国与西方的对比一向反差很大——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曾经后悔让俄国人看到了西方人的生活——而在战争期间变得更明显。当德国士兵在东欧发泄兽欲和大规模屠杀时,德国本土仍然很繁荣,在战争进行到很晚之前,德国平民很少意识到战争的物质代价。战时的德国是一个城镇遍布、到处实现电气化、衣食无虞、商店里消费品充足、妇女和儿童营养良好的社会。在苏联士兵看来,这一切同他们自己惨遭蹂躏的故乡简直是天渊之别。德国人对俄国人做了可怕的事情,现在轮到他们吃苦头了。他们的财产和他们的女人就是战利品。在指挥官们的默许下,苏联红军放松了纪律,向新近征服的德国土地上的平民实施报复。
苏联红军在向西挺进的路上,在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地一路抢夺“战利品”(这种说法曾经被肆意仿用);但是德国女人受害最深。1945年到1946年,在苏占区生下了15万至20万“俄国娃娃”,而这个数字不包括未统计过的流产,其结果是许多妇女同她们不想要的胎儿一起死去。幸存下来的婴儿后来变成了越来越多的流浪孤儿:这是战争造成的人类流浪者。
2在和平中活下去仅在柏林一地,到1945年底时就有大约5.3万名遗弃儿童。罗马的意大利总统府奎利纳尔宫暂时因变成收容所而出名,收容了几千名意大利残疾、丑陋、无人认领的儿童。在被解放了的捷克斯洛伐克,有4.9万名孤儿;荷兰有6万;在波兰据估计大约有20万名孤儿,南斯拉夫可能有30万。幼小的儿童中很少有犹太人——犹太儿童在战争年代的种族灭绝计划中侥幸活下来的,大多数已经是青少年。在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被解放时,发现里面还有800名儿童活着;在贝尔森集中营只有500名,其中有些人是在从奥斯威辛集中营出发的死亡跋涉后幸存下来的。
从战争中幸存是一回事,在和平中活下去是另一回事。幸亏“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UNRRA)和盟军占领军早早地并且有效地介入,避免了无法控制的大规模传染病流行—人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横扫欧洲的亚洲型流感记忆犹新。但是形势十分严峻。因为1945年维也纳的大多数人平均每日靠800卡路里维持生命;在布达佩斯,1945年12月官方配给的只有平均每人每日556卡路里(幼儿园的儿童配给800卡路里)。在荷兰年的“饥饿冬天”(当时该国一部分土地已经解放),一些地区每周的卡路里配给甚至低于盟军远征军给士兵推荐的每日配给量;16万荷兰人死亡,其中主要是老人和儿童。
在德国,年成人平均每日摄入2445卡路里,1943年每人每日摄入2078卡路里,而年降低到1412卡路里。但这只是平均数。1945年6月,在美国占领区,官方每日配给“正常的”德国消费者(不包括受优待的各类工人)的只有860卡路里。这些数字使战时的德国笑话充满了意义:“最好是享受战争——和平将是可怕的。”而在意大利的大部分地方,情况也好不到那里去,在南斯拉夫和希腊的一些地区甚至更糟。
问题一部分出在农田被毁,一部分出在交通中断,而更多是出在孤苦无助、嗷嗷待哺的没有劳动生产能力的人数上。凡是欧洲农民能够种植粮食的地方,他们都很不情愿把粮食供应给了城镇。大多数欧洲货币都失去了价值;即使有一些硬通货作为必要的资金付给农民来购买粮食,也对农民几乎没有吸引力—有了硬通货也买不到东西。所有的食物出现在黑市上,但是价格高到只有罪犯、富人和占领军才买得起。
人们在挨饿的同时还在生病。1945年,希腊港城比雷埃夫斯的三分之一人口患了沙眼,全系缺乏维生素所致。1945年7月,柏林爆发痢疾,原因是供水系统遭到破坏,日常供应的是污染水。新生婴儿的死亡率是66%。驻德国的美国政治顾问罗伯特·墨菲于1945年10月报告说,联邦德国的勒尔特火车站平均每天有10人死于筋疲力尽、营养不良和疾病。在柏林的英国占领区,1945年12月报告称儿童死亡率在一年之内达到四分之一,而在这一个月发生的病案中,有1023例伤寒,2193例白喉。
战争结束后过了许多星期,在1945年夏季,发生了严重的危险,即尸体腐烂引起的疾病,柏林尤甚。在华沙,1/5的人患了肺结核。捷克斯洛伐克当局于1946年1月报告说,需要救助的70万儿童中有一半染病。全欧洲儿童都在患致命的疾病,尤其是肺结核和佝偻病,还有糙皮病、痢疾和脓疱病。患病儿童很少有机会治疗:解放后的华沙每9万名儿童才有1所医院、50张病床。未患病的儿童也会死于缺乏牛奶(年,整个南欧和东欧在战火中死了几百万头欧洲奶牛),大多数死因是日甚一日地缺乏营养。1945年夏天,维也纳婴儿死亡率接近1938年的4倍。即使在西欧各城市相对繁荣的街上,儿童也在挨饿,而食品是严格配给的。
食物供应、住房、衣服、医疗等等,对于饱受创伤的欧洲平民(以及几百万被关押的前轴心国士兵)来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并且因难民规模之大引发的危机而愈加严重。这是欧洲面对的新问题。所有的战争都使非战斗人员的生活流离失所:土地与房屋都被毁坏,通讯联系中断,丈夫们、父亲们、儿子们应征入伍,死在战场。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造成最严重破坏的原因却是国家(state)政策,而不是武装冲突。
3各族人民大迁移斯大林沿用他战前的做法,将各族人民在苏联国土上大迁移。1939年至1941年,从苏联占领的波兰、乌克兰西部和波罗的海(Baltic)地区向东驱逐了100多万人。同年,纳粹也将波兰西部75万农民向东驱逐,将空出来的土地提供给德国民众,被占领的东欧境内的日耳曼种族的居民应邀“回家”,到新扩张的第三帝国土地上去。此举吸引了波罗的海地区的大约12万人,从苏联占领的波兰被驱走的13.6万人,来自罗马尼亚的20万人,等等——所有的人都在几年后又被重新赶出去。由此可以明白,希特勒在德国侵占的东欧土地上实行种族迁移和灭绝政策直接关系到纳粹的一项计划,即时间上溯到中世纪时代日耳曼人移居的远方居住地现在都要划进第三帝国,并且让日耳曼人到东欧受害者新近被剥夺的土地上去定居。德国人驱走了斯拉夫人,屠杀了犹太人,从东欧和西欧引进了奴隶劳工。
从1939年到1943年,斯大林和希特勒两人合力迁移、驱逐、流散了大约3 000万人。在轴心国军队撤退时,这个过程倒了过来。新近重新定居的日耳曼人加入了整个东欧几百万早已定居的日耳曼人群体,一路逃离苏联红军的锋镝。除了那些安全返回故土的日耳曼人,其他民族流离失所的人口也浩浩荡荡地涌入了德国。英国军队的一名军官威廉·贝福德-琼斯如此描述1945年的情况:
流浪贫民!女人失去了丈夫和孩子,男人失去了妻子;男人和女人失去了家、广阔的农田和地产、商店、酿酒厂、工厂、面粉磨坊、楼宇。还有幼小的儿童,他们背着小小的包裹,脸色忧愁。他们同母亲失散,或者母亲已经死去,被其他回归的移民埋葬在某处路边。
从东欧来了波罗的海人、波兰人、哥萨克人、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等等。有些人只是因恐惧战争而逃来,另外一些人逃到西方,是害怕在共产党统治下被逮捕。《纽约时报》描述一支多达2.4万人的哥萨克士兵和家属的队伍经过奥地利南部,“同一位画家可能画的拿破仑战争在细节上毫无差别。”
从巴尔干地区撤退来的不只是日耳曼种族的人,还有10万多克罗地亚人,他们在安特·帕凡立克的战时法西斯政权垮台后逃离铁托游击队的愤怒报复。在德国和奥地利,除了被盟军俘获的几百万名德国国防军士兵和最近从德国战俘营释放的盟军士兵,还有许多非德国人,他们曾同德国国防军一起,或在德国人指挥下对盟军作战过:俄国人,乌克兰人,安德烈·符拉索夫将军指挥的反苏军队士兵;挪威的冲锋队志愿兵,荷兰人,比利时人,法国人;从拉脱维亚、乌克兰、克罗地亚等地自由招募来的德国辅助部队士兵、集中营看守等等。这些人都有充足的理由寻求避难,摆脱苏联的惩罚。
接着是新近释放的被纳粹招募在德国工作的男男女女们。他们来自欧洲大陆各地,到德国的农场和工厂工作,人数达几百万,分布在德国本土各地及其吞并地区,构成1945年时纳粹移民的最大群体。对于许多欧洲平民来说,非自愿的经济移民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社会经历,其中包括1943年9月意大利向盟军投降后,由德国人强行移至德国的28万意大利人。
德国的大多数外籍工人是被迫来到德国的,但不是全部。其中有一部分在1945年5月随着德国战败而被捕的外籍工人是自愿来的——例如失业的荷兰人,1939年前他们在纳粹德国找到工作,就留了下来。即使战时德国雇主付给的工资低得可笑,从东欧、巴尔干地区、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来的男女工人也往往生活得比留在自己国内好一些。而苏联劳工(到1944年9月,他们在德国的人数达到200万)即使被用武力带到德国,也不一定感到遗憾——其中有一个名叫埃琳娜·斯克尔雅伯娜的人在战后回忆说:“关于德国人将他们送到德国工厂去的事,他们谁都不抱怨。因为对所有的人来说,这是唯一可能离开苏联的方法。”
另一群被迫流落异国者却感受迥异,他们是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的“罪行”各式各样——政治上或宗教上反对纳粹主义或法西斯主义,武装抵抗,由于有人袭击德国国防军士兵或设施而集体受惩罚,轻微触犯占领时期的规定,真实的或虚构的犯罪活动,违反纳粹的种族法律。他们在集中营里活了下来,而那里到最后堆满尸体,各种疾病流行:痢疾、肺结核、白喉、伤寒、斑疹伤寒、支气管炎和肺炎、肠胃炎、坏疽病等等。然而这些幸存者比犹太人还好些,因为他们未被有计划、有组织地集体灭绝。
犹太人幸存者寥寥无几。盟军到达时,几个星期里获得解救的人与死去的人的比例是4∶10——而他们的身体状况是西方医学无法想象的。但是幸存的犹太人像欧洲其他几百万无家可归者中的大多数人一样,得以进入德国。德国是盟军机构和军营驻扎之地——不管怎么说,犹太人在东欧仍然不安全。战后波兰发生一系列对犹太人的迫害后,许多幸存的犹太人永久地离开了:仅在1946年7月到9月间,63387名犹太人离开波兰到达德国。
(文中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国家人文历史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号:gjrwls)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微店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国历原创产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波兰是二战中伤亡最惨烈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有700百万人死于波兰战役,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一场著名的“闪电战”。有人说此场战役中波兰自不量力,说活该的人秉有这种观点:说主要原因是波兰政府告诫骑士说德国坦克不堪一击,他们用锋利的马刀一砍就破,骑兵砍坦克这种无脑的事情就发生了,骑兵成了最冤的战士。但无疑,这场战争中最受伤的应该是波兰的百姓以及底层阶级,在这场惨案中犹太人被德军屠杀尤为惨烈。关于波兰二战的历史记录的少之又少,人们不能客观的评价,《不折之鹰:二战中的波兰和波兰人》则介绍了二战中波兰被迫受害的灾民情况。二战欧洲战场的战火是在波兰燃起的,但是,完整、细致地介绍波兰在二战中的经历的著作却十分缺失。对波兰军队在二战中的表现,各种读物都乐此不疲地描写波兰骑兵向德国坦克发起的自杀性冲击有多么徒劳,千篇一律地将波兰军队刻画成一群被部分蠢人指挥的一勇之夫。更严重的是,同属反法西斯阵营的一些主要成员国,不是直接参与对波兰的践踏和肢解,就是出于种种政治理由默认甚至纵容对波兰的不公正待遇。因此,战后出版的关于波兰战时经历的著作,出现大量回避、淡化乃至歪曲史实的情况,也就不奇怪了。例如,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波兰国内精英进行大屠杀的“卡廷森林惨案”,战后也长期尘封而不为世人所知。不过,让所有希望了解波兰在二战中这段被淡忘的历史的中国读者欣慰的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在2015年11月推出了一部完整展现波兰二战史的译著:《不折之鹰:二战中的波兰和波兰人》。原著完成于2012年,甫一出版,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就将之评为年度最佳图书,并热情洋溢地指出:“波兰到底经历了些什么?这成为二战史的一大空白……直到哈莉克·科汉斯基写出了全面的英文版波兰二战史,才成功填补了这个空白。”父辈无法磨灭的亲身经历哈莉克·科汉斯基出生于英国。战争爆发的时候,她的父亲斯坦尼斯瓦夫·科汉斯基居住在现已成为乌克兰城市伊万诺-弗兰基弗斯克的斯坦尼斯瓦乌夫市。日,这座远在波兰东南方的城市也遭到德军空袭,多亏作者的祖父及时相助,作者的父亲才在空袭中幸免于难。随着苏军入侵,科汉斯基全家就陷入了家破人亡的境地。他们一家历经坎坷,按照作者本人所言,除了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以外,波兰在二战期间所遭受的几乎所有苦难,包括占领、入狱、流放、饥荒、苦役等,他们都曾亲身经历。他们时而隐姓埋名,时而为了度过饥寒交迫的严冬而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偷取农庄的羊。他们有的加入“国内军”和地下政府,有的还参加波兰共产主义军队。在极度严酷的现实面前,活下去成了他们唯一的追求。为此,他们可以因为微薄的希望干出人所不齿的事情。在生与死的巨大压力面前,他们不得不经常做出极为痛苦的抉择。父亲斯坦尼斯瓦夫首先流亡到哈萨克斯坦,后来和其他波兰流亡者一同加入了由安德斯将军指挥的波兰第二军,转战欧洲各地,最后随军到达英国。母亲特里莎·基钦斯卡在1944年离开波兰,先到意大利,然后又去了英国。1946年,斯坦尼斯瓦夫和特里莎在伦敦相识。然而,当作者出生之后,她发现父母很少提起他们在二战中的经历,而她在英国接受教育时,也发现了课本中关于波兰那段历史的记载寥寥无几。父亲直到垂暮之年,才将家人往事告诉她。作者感慨地说,“家庭成员的经历可以帮助重现无数波兰人在二战时期的共同经历”。于是,她开始搜集大量二战时的史料,采访各类事件的亲历者,并且阅读当时波兰人撰写的书籍。原本只想将她家人的经历留给后人,但是随着篇幅的增加、内容的丰富,这本书成了描述二战期间波兰人背井离乡、历经灾难、顽强战斗的史诗。由于地缘关系,波兰被迫夹在几个巨大而又嗜血的列强之间,在历史上曾经三次被瓜分,几经兴衰,二战当中又成了大国间博弈的筹码。即便如此,波兰人也始终英勇无畏地战斗,哪怕已经失去故国。作者在介绍中说,本书不是一本民族主义的研究之作,它不会毫无原则地维护波兰政府的政策或者是一些个人行为,其目的就是为了呈现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二战中波兰和波兰人的历史。波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建立的国家当中,除了工业技术能力略逊于捷克斯洛伐克之外,综合国力是最强的。浴火重生后不久,波兰就接连进行了六次边界保卫战争:1918年在波兹南、年间在上西里西亚与德国冲突。年间在利沃夫以及东加利西亚与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对抗。年与捷克斯洛伐克围绕特申对垒。1918年到1920年在维尔诺与立陶宛作战,其中最主要的,则是1919年到1921年之间,和苏联进行的炽烈的战争,波兰人创下了“维斯杜拉河的奇迹”。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几个帝国废墟上建立的新国常常不免因为种种原因发生激烈的族群冲突。在当时波兰的三千一百九十一万人口中,波兰人只占两千两百一十万,其他还有大量乌克兰人、犹太人、白俄罗斯人以及德意志人,存在着严重的民族、宗教问题。波兰在外族入侵的威胁暂时过去、能够决定自己的未来之后,族群之间便时常爆发冲突。等到波兰东西两大强邻苏联、德国从笼罩在本国上空的战争阴影中走了出来,羽翼日渐丰满,对波兰来说,夹在大国之间令人难以喘息的压力,就进一步加重了。自从重生以来,这个国家面临的就是这样险恶的环境。然而,身处这样一块通过凡尔赛的政治家在刀剑的斡旋中确保的疆域,面临着强邻的虎视眈眈,社会的躁动不安,波兰当局统一了国家货币,建立了完整的法律体系和行政体系。此后,国家的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开启了工业化进程,并尝试进行土地改革。在这一基础上,波兰也建立起了一支貌似强大的军队。到日为止,波兰拥有三十七个步兵师、十一个骑兵旅和两个装甲旅,以及八百多辆各型坦克。值得一提的是,波兰在1932年就建立起了国家航空工业,可以生产就当时而言非常先进的战斗机,但是,为了尽快换取外汇,波兰将最好的PZL-24型战斗机用于出口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和土耳其等国,自家军队装备的则是更早的PZL-11甚至PZL-7式。当时,波兰装备的轰炸机要比德国的He-111型更为出色,然而,不管是战斗机还是轰炸机,总体数量上都难以和德国抗衡。在更为重要的用兵理念方面,相对于德国世界首创的集中装甲兵力、在强有力的空中支援下实行的所谓“闪电战”战法,波兰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军事理论。作为具有悠久的骑兵传统的国家,波兰当时虽然意识到骑兵冲锋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开始将骑兵的主要机能转为侦察,或者将其改成一种便于机动的骑马步兵,并逐步装备轻型坦克,但是由于缺乏资金,这一进程非常缓慢。事实上,在战前进行的装甲作战演习中,波兰军方对坦克的威力已经有所了解,但是一直到战争爆发,波兰都对这样的攻势无能为力。波兰骑兵在追击撤退的德军时,往往会遭遇在后方支援的德国的装甲车和坦克。这些勇敢的骑兵在遭到灭顶之灾前,有时会殊死一搏。经过德国战地记者的渲染和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的炮制——他强调这证明了波兰人的落后,再经过德国新闻宣传影片的传播,这一战例广为流传,时至今日,还有人误认为是事实。而波兰军队打击德军有生力量的战例却几乎无人知晓。9月5日,波兰第二轻型坦克营面对德国第一装甲师的一部毫不示弱,经过激战,在仅仅损失两辆坦克的情况下,取得了摧毁十七辆德军坦克和两门自行火炮的战绩。与此同时,英法两国虽然对德国宣战,但是拥有巨大兵力的法国却固守马其诺防线“静坐”等候,贻误了战机,坐视波兰战局恶化。经过半个月左右的殊死抵抗,波兰当初计划的防线已经崩溃,唯一的希望便是退守东南,然后尝试反击。但是这个希望也被一把背后捅来的尖刀彻底击碎。9月17日,苏联撕毁了波苏不可侵犯条约,以八十万大军分别从白俄罗斯与乌克兰大举进犯。在东部边境,波兰只有边防军二十五个营,完全无法作出有效的抵抗。波兰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一边集中力量在首都华沙作最后的抵抗,一边对无法集中的军队发出指令,迅速向法国、罗马尼亚等境外撤离。历经英勇的抵抗之后,华沙终于在9月28日陷落后,各地的抵抗还一直持续到10月上旬。9月23日,入侵波兰的德苏军队在布列斯特共同举行联合阅兵,双方握手分赃。根据入侵前的两国密约,波兰被第四次瓜分。关于这一段不为人知的波兰历史,《不折之鹰》有着非常翔实的记载。祖国沦陷之后,波兰人遭遇了难以想象的灾难和痛苦。不论在德国还是苏联的占领区,占领者都有计划地对波兰进行文化灭绝。纳粹逮捕了大量的波兰教授,将他们送入集中营,同时还规定,非德裔居民的学历不得高于小学四年级,对他们的教育目标是不超过五百的简单算术和写自己的姓名,并且对德国必须绝对服从。更有甚者,德国还积极分化非德裔的波兰人,以德国化为诱饵,诱使某些意志不坚定的所谓“积极分子”向当局告密,成为迫害自己同胞的急先锋。波兰政府所有的工作人员、军官和家人都被逮捕、流放、强制搬迁,甚至杀害。卡廷惨案已经成了无法洗净的污迹。波兰人的国籍被取缔,产品和食物被一扫而空。数以万计的波兰人被迁徙到哈萨克斯坦人迹罕至的地区。那里“无边的草原犹如海浪般滚动,看不到一棵树木或灌木,一切是那样苍凉,难得有几只凄鸣的鸟从头顶飞过……这远离文明的荒凉之地……处处显现出贫困和荒蛮”,与此相比,流放犯人的西伯利亚还有“让他们熟悉的森林”和相对舒适的环境。在那里从事苦役的波兰人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十到十五,如果不是1941年德国对苏联的攻击,这些人也许很快就会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死亡殆尽。由于德国发起了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在英国的波兰流亡政府开始和苏联艰苦地磋商,克服了英方的息事宁人和苏方的百般刁难后,“西科尔斯基-迈斯基条约”在7月30日签署,这样一来,在苏联的波兰人才获得解放。这些逃离虎口的波兰人逐渐成为自由波兰军中的重要战斗力,在欧洲各个战场大显身手。波兰在失去了国土的情况下,一直英勇作战,在不列颠海峡的上空,在北非的沙漠,在意大利崎岖的山地,在诺曼底的海滩,在大西洋的船队,在荷兰的空降场。失去了故国的波兰雄鹰始终和盟军战斗在一起,取得了无法磨灭的功勋。最终,波兰军队与英军一道参加了向德国北部进军的作战,第一装甲师在兵临德国最重要的海军基地之一威廉港之时迎来了战争的结束。而在沦陷的故土,波兰人的战斗更是可歌可泣,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协助起义的犹太人,在苏军兵临维斯杜拉河之际进行了英勇的华沙起义。但近在咫尺的苏军却隔岸观火,任其最终被德军所消灭,这也为苏联在波兰建立亲苏政府扫清了障碍。整个二战,波兰受的苦难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深重:牺牲了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平均每五个波兰人就有一人牺牲,比苏联的百分之十、中国的百分之七都高出许多。作为二战欧洲战场的开端之地,波兰历经了太多的苦难,遭受了太多的战火和暴政。日,长期以来身居陋室的波兰流亡政府第七任总统雷沙尔德·卡丘罗夫斯基亲手将珍藏的国玺、宪法以及国旗重新交到了波兰人民的手里,波兰终于获得了完全的独立。哈莉克·科汉斯基引用过的一位波兰人的话,“在波兰,二战结束于1989年”,表达的也就是这个意思。知识点梳理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和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一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很快恢复,并超过英法。日本狭小的国内市场和薄弱的基础无法摆脱年的经济危机。②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由于较多地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则继续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制度。2、具体原因:德国、日本对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被惩治、受遏制的地位不满;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中立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苏联实行中立自保政策,客观上也促使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局部战争其间,反法西斯势力基本处于孤立无援、各自为战的困难境地,未形成强大的反法西斯同盟来遏制法西斯发动二战的行径二、战争的进程1、初期阶段(日--日)①爆发:日,德军突袭波兰。②全面爆发:日,英法对德宣战。③苏联建立东方战线。④德军西线进攻:北欧和西欧诸国沦陷;日,法国投降;1940年7月--9月,不列颠之战。2、战争的扩大(日--1943年2月)①苏德战争:A、爆发:日;B、莫斯科保卫战(日--1942年2月)②日本偷袭珍珠港(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原因:法西斯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在斗争中西方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都迫切要求联合行动,抗击侵略,捍卫独立和自由。过程:1939年美国《中立法》;1941年《租借法》;苏德战争爆发后,1941年8月《大西洋宣言》初步建立;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的正式形成。意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它的组成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为最后战胜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胜利阶段。(1943年2月--1945年9月):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德战场转折点②中途岛海战(1942年5月)——太平洋战场转折点③北非战场胜利和意大利投降:北非战场(1940年夏意军开辟--1941年11月结束)——转折点:1942年秋,阿拉曼战役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④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4年6月)⑤德日法西斯溃灭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历史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性的战争,它以反法西斯国家的胜利而告终,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①它的胜利拯救了世界,恢复了和平。②它沉重的打击了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同时也对英法等帝国主义大国造成了严重的削弱,出现了美、苏两强并立的情况,并最终导致了冷战的出现。③同时,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加入以及反法西斯战争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削弱和打击也使得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加快了亚非拉等国家的独立,促进了历史的发展。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上运用了许多高科技的武器,比如美国对日本投放的原子弹、德军轰炸英国的V—2火箭等,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总之,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使世界历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深刻教训: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最残酷的以及规模最大的战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灾难,各国人民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作出了艰苦的努力与斗争。从中国战场来看,中华儿女为反抗日本侵略者奋勇抗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激昂的战歌,他们的精神永存,为今天乃至未来所铭记,激励着我们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为祖国的强盛、世界的和平进行不懈的努力。②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提醒我们时刻要有忧患意识,对战争始终保持应有的警惕,促进世界的真正和平,坚决的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树立崇高的国际意识。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据不完全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斐迪南夫妇被刺图二1929——1933年情况统计表图三飞机图四原子弹爆炸后的“蘑菇云”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其中,死伤3000多万人,参加国家的直接军费和战争造成的损失达3400多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人,直接军费开支总计1?3万亿美元,参战国物资损失总价值达4万亿美元。——以上材料都选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分析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请指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一中的图3和图4分别提到了两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它们的使用,对战争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请问,飞机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日本哪两座城市在二战中遭到了核武器的袭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特点。并谈谈你对此有何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材料二:大战部分参战国死亡人数(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分别是什么战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次战争的性质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希特勒是个十恶不赦、杀人如麻、欲壑难填的魔鬼;而纳粹制度除了贪得无厌和种族统治之外,别无主旨和原则……因此,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让我们从如此残酷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吧!在这生命尚存、力量还在之际,让我们加倍努力,合力奋战。——丘吉尔1941年6月材料二:昨天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一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估计,死亡人数约6000万,物资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1)丘吉尔和罗斯福分别是针对哪一事件发表的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一中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丘吉尔为什么说“希特勒是一个十恶不赦、杀人如麻、欲壑难填的魔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让我们从如此残酷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吧!”你认为我们可以从二战爆发中,吸取哪些历史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