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美国队长3》完整地址??,想看的百度搜:(给的再多 不如懂,不如懂我)

如何评价《美国队长3:内战》?
内战国内定档5月6日,与北美同步上映
按投票排序
140 个回答
漫威用八年的时间证明了,相互交错关联的13部复仇者系列电影,是历史上最好的连续剧。本文没有剧透预告片之外的部分。大家可以放心阅读。27号巴黎首映,看完先来吹一下。二刷之后会更新电影的缺点。国内上映三天之后会加上剧透版。我想这可能是漫威历史上最好的电影,因为:整整17分钟的机场大战绝对是超级英雄影史上最精彩的动作戏。甚至可以排进整个影史最好的 action scene 之一;汤姆·霍兰德扮演的少年蜘蛛侠可能是史上最好的彼得·帕克;罗素兄弟是目前妇联系列里最好的导演;角色刻画笑傲之前所有妇联的电影。成功构建引入了两名新角色:黑豹和少年蜘蛛侠。同时完成了其他多个角色人格的进化;这是继第一部钢铁侠电影之后托尼·史塔克角色刻画最深刻的一次,而小罗伯特·唐尼的钢铁侠依然是复仇者系列的灵魂角色;当整个电影宇宙的框架历经多年构建好之后,观众对角色的熟悉感让如今的观影体验大大提升。以下我逐条进行分析。并在二刷之后总结一下缺点。首映日巴黎 UGC 影院放映厅外的队伍,10号厅放映但队伍一直排到了6号厅。观影提示:之前即使没有看过其他漫威旗下的电影也能享受这部电影。如果需要更充分地享受这部电影,最好看过妇联2和美队2.机场大战:MIND BLOWING之前预告片里,几乎所有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了两大阵营在机场的战斗上。一度有人担心预告片会剧透太多情节。但看过电影之后我可以告诉你,预告片的片段只是对这场17分钟大战蜻蜓点水的一瞥。在 CG 技术泛滥的今天,超级英雄的战斗场面似乎变得很简单:用电脑做出大爆炸的效果就好了。但《内战》有所不同,12名超级英雄之间的战斗,并不是为了置对方于死地。这注定了美队3的交战不会有轰轰隆隆山崩地裂的场景(真是谢天谢地)。但同时战斗也不能因此而过于疲软,更不能让这场万众期待的对决沦为以互喷垃圾话为主。导演罗素兄弟不负众望,不但继承了《美国队长2:冬日战士》里格斗场面的畅快,更利用角色不同的能力属性,让整场战斗变得高潮迭起。整个17分钟,我几乎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整场戏涉及12个超级英雄,是漫威电影之最。但每个超级英雄在都承担了不同的角色任务。几乎每位英雄,都有自己的亮点。看过《复仇者联盟:奥创纪元》的朋友也许都还记得,最后一场战斗戏中,大家记住的只是残骸横飞、硝烟四起,但略显混乱以至于有不少观众并不知道在发生着什么。但在机场大战里,每一个镜头内的打戏背后都有鲜明的故事和动机,丝毫不显得混乱和多余,一点也没有为了秀超能力而秀超能力的嫌疑。而在让人神经紧绷的战斗同时,不少幽默的台词也恰如其分地穿插进来,使得场面在刺激之余不失轻松。机场之战的另一个成功原因,是之前电影剧情充实的基础铺垫。美国队长和钢铁侠产生分歧的原因,双方成员又是如何加入自己的阵营,都在机场之战之前被充分地铺垫好了。而剧情又在机场的战斗中得以发展。这证实了没有剧情支撑的动作场面,只是混乱的视觉效果和噪音而已。而影片里除此之外的几场战斗场景,放到其他任何一部超级英雄电影里也都算得上精彩。比如电影开头的一场战斗,是多个英雄一起参与的一项任务,整个任务的执行和推进在导演的把握下显得井井有条。而影片后面美队、冬兵和钢铁侠之间的那场拳拳到肉的肉搏战,则惨烈且畅快得恰到好处。这两场中的任意一场,都要比凌乱的《奥创纪元》和轰隆隆的《蝙蝠侠大战超人》里的压轴一战更引人入胜。但放在这部电影里,只能算是前菜和餐后甜点。导演:即使拿掉17分钟的机场大战,美队3剩下的部分依然是一部优秀的电影。而这完全归功于导演罗素兄弟。Russo 兄弟执导《美国队长2:冬日战士》就备受好评,但这次号称妇联2.5的内战能拍成什么样,大家心里都没底。毕竟和单一主角的电影不同,超级英雄群戏的难度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而如何在群戏之外突出美队的主角地位,更是难上加难。牛逼如前两部《复仇者联盟》的导演乔斯·韦登,之前也曾抱怨,拍摄妇联2几乎毁掉了他。因为项目的难度太大了:一方面要衔接前面的电影,一方面要讲好故事,一方面要平衡几个超级英雄的剧情,又要为 MCU 的第三阶段电影们进行铺垫,同时还要满足各种不同粉丝的期望。这导致拍完妇联2的乔斯·韦登身心俱疲,关掉了推特,辞掉了妇联3的导演工作,而且直到现在他的 IMDB 主页上也没有任何计划或者进行中的新项目。也许因为两个人拥有大于一个人的精力,罗素兄弟这次在以上几点的完成度上基本都超越了妇联2。除了很好地完成了主线故事。电影也介绍了新角色黑豹,可以认为是完成了《黑豹》电影的前传。同时也引入了少年彼得·帕克,为《蜘蛛侠:归来》赚足了眼球。已经确定不会在本片出现的绿巨人布鲁斯·班纳和雷神索尔也被提到,相当于宣传了绿巨人会出现在《雷神3》之中。甚至还重新介绍了韦登之前没有介绍好的幻视,顺带圆上了托尼女友小辣椒连续缺席的原因 。罗素兄弟导演这部电影的关键词之一,是平衡。他们平衡了动作、剧情和幽默,让这部电影没有变成纯粹的喜剧、悲剧或是动作片。他们会在气氛过于压抑时放出一两个笑话,让整个观影体验十分流畅没有痛点。他们平衡了所有配角超级英雄的戏份,每个英雄都会有一两个闪光瞬间。既没有让他们只是像是彩蛋一样出现一小会儿,也没有让他们掩盖主角们的光芒。他们也平衡了第一次一起出现的三个嘴炮:钢铁侠、蚁人、小蜘蛛的台词分配。在平衡之外,罗素兄弟依然突出了这是一部美国队长的电影,而不是复联2.5。整个电影的线索,是从美队1和美队2极具延续性地一路发展过来的。角色:超级英雄的角色构造往往很单一,角色人格缺少复杂性,超级英雄的价值观之间也很难产生冲突。但这部电影里,诸多角色的刻画和进化,将漫威电影宇宙里的超级英雄带进了一个新的阶段。而几乎所有演员,都奉献出了令人满意的表现。两大主角美队和钢铁侠的角色用的笔墨最多。超级英雄大战超级英雄的电影里,最难的部分就是解释双方为什么要决裂(“你们明明都是好人”)。而解释双方领袖决裂的原因,更是重中之重。原著漫画中的经典场景,在电影中被完美地实现《美国队长》系列三部电影最突出的一个优点,就是史蒂夫·罗杰斯一直在成长和变化着。在理想主义的价值观的基石之上,美队1里的他是个严格遵守命令,充满领袖魅力的大兵。罗素兄弟接手美队系列之后,美队2中的史蒂夫·罗杰斯因为遵守命令而遭遇困境,开始对权威产生质疑,而美队3则顺承着美队2,对史蒂夫·罗杰斯这个角色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而这个角色,似乎越来越像钢铁侠一样,让人觉得是漫威为克里斯·埃文斯量身打造的。演员与角色的契合度越来越高。而钢铁侠托尼·史塔克在这部电影里更是是继第一部《钢铁侠》之后角色进化最深,也是人物最饱满的一次。钢铁侠1就基本确立了他的自负、桀骜、玩世不恭、实用主义和愿意为正义自我牺牲的矛盾。之后除了钢铁侠3里略微的变化,托尼的角色一直停滞不前。但在这一部里,托尼·史塔克变得更加深刻,开头的一次演讲和临近结尾的一次回顾让他的个人故事变得更加完整,不但服务了剧情的发展,解释了他的行为,让整个角色获得一次深度的诠释。小罗伯特·唐尼依然是为表演这个角色而生的。他让观众不会认为电影里两个阵营中有自私邪恶的一方。因为如果一个人经历了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必然会做出一样的选择。他也再一次证实了,他所扮演的钢铁侠是整个妇联电影系列的核心。托尼·史塔克的能力对剧情的推进,他的幽默对于影片节奏的调节,他的突出个性使各个英雄之间擦出的火花。依然是其他角色所无法取代的。而几位之前不太出众的超级英雄,他们的角色都在这部电影里变得更加饱满。每一位英雄选择自己所站在的一边的理由都被诠释。而在解释这些原因的时候,幻视、猩红女巫、黑豹、黑寡妇的角色也得到了刻画。妇联2中的猩红女巫旺达并没有得到深入的发掘,演员的演技更是毫无存在感。但在美队3里,猩红女巫的获得了一条更有深度的故事线,成了重要的角色之一,而伊丽莎白·奥尔森也展示出了了角色的的痛苦和挣扎。同样的还有幻视,表现出一个“机器人”躯壳之下的人性,是十分困难的。尤其在超级英雄电影里,这一点更不被重视。但这次罗素兄弟和演员保罗·贝坦尼一起让这个角色变得生动。同时又没有忘记突出幻视这个人物的核心:他额头上的无限宝石。黑豹的故事可以算得上一个分支剧情,既带有黑豹前传的独立性,又恰如其分地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黑豹的演员也十分可贵。因为一个有着浓重非洲东部口音的黑人角色(感谢
提示,其实是演员自己根据 Wakanda 的地理位置设计出的一种口音 ),想要成为一部超级英雄商业片的主演,真的非常困难。但他还是做到了。黑寡妇在复联和美队系列里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角色,反映了乔斯·韦登和罗素兄弟对娜塔莎·罗曼诺娃特工的不同理解。而斯嘉丽·约翰逊总能在其中自如调整。而我个人更喜欢罗素兄弟电影里,娜塔莎和史蒂夫·罗杰斯之间 Working Wife/Husban 的关系,这个关系在电影中不断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也让黑寡妇的人情味更浓了。而猎鹰和钢铁爱国者/战争机器作为两大跟班也各有亮点。而猎鹰和冬兵坐在车里的一场戏引起了整部电影放映厅里最大的笑声。和这几个角色不同,蚁人之前已经有单行电影,他的形象已经比较丰满,他需要做的是延续自己角色的精神特质。而作为除了复仇者三巨头之外唯一有单行电影的角色,他承担的唤起观众的熟悉感,带动节奏和气氛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蚁人有限的上镜时间里,保罗·路德充分进入了角色,而他的出现,也几乎引领着本片的一个小高潮。而且他在机场一战中太太太太出彩了!相信如果你看完电影之后还记得我这句话,一定会回来留言的!顺便说一句,既然绿巨人已经确认会加入下一步雷神电影,不妨让鹰眼也加入下一步蚁人电影里,从预告片里就能看出两个人的配合简直太妙了。以及,备受瞩目的,可能是史上最好的蜘蛛侠:在观影之前你需要记住的是,作为新蜘蛛侠以及其之后系列电影的首发,美队3里不会看到过于多的彼得·帕克的身影。但就在仅有的几场戏中,蜘蛛侠/彼得帕克依然让我和其他观众一起大笑、激动。与两位前任蜘蛛侠比,汤姆·霍兰德更好地抓住了少年蜘蛛侠木讷和 geeky,又有点幼稚和自以为是的个人魅力。预告片里那句:“Hey everyone”之所以让漫画迷激动,因为他们终于感受到了15岁的彼得·帕克有点紧张又有些得意的小 punk + geek 气质。而这在之前索尼的蜘蛛侠电影里并没能很好的体现。在观影之前你需要记住的是,作为新蜘蛛侠以及其之后系列电影的首发,美队3里不会看到过于多的彼得·帕克的身影。但就在仅有的几场戏中,蜘蛛侠/彼得帕克依然让我和其他观众一起大笑、激动。与两位前任蜘蛛侠比,汤姆·霍兰德更好地抓住了少年蜘蛛侠木讷和 geeky,又有点幼稚和自以为是的个人魅力。预告片里那句:“Hey everyone”之所以让漫画迷激动,因为他们终于感受到了15岁的彼得·帕克有点紧张又有些得意的小 punk + geek 气质。而这在之前索尼的蜘蛛侠电影里并没能很好的体现。甚至连漫威旗下《银河护卫队》的导演詹姆斯·古恩也表示,汤姆·霍兰德之于蜘蛛侠,可能和小罗伯特·唐尼之于托尼·史塔克,希斯·莱杰之于小丑一样完美。而这种成功,可能是因为导演罗素兄弟对角色的刻画,也可能是因为 Marvel 编剧下的蜘蛛侠更符合漫画里的特质。不过年仅19岁的汤姆霍兰德也必然是原因之一,比起在第一部电影上映时27和29岁的两位前任,他更能懂得蜘蛛侠这个少年漫画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了避免剧透,我只能说电影里出现的少年蜘蛛侠将是这种小 punk + geek 气质的完美展现。我相信所有人都会爱上小蜘蛛。而更令人高兴的是,漫威和索尼之前已经确定了少年蜘蛛侠会就继续出现在 Marvel 电影宇宙里。作为漫威漫画中人气最高的角色,《超凡蜘蛛侠2》的惨败不但影响了索尼的业绩,更让蜘蛛侠这个品牌严重受损。所以索尼取消了《超凡蜘蛛侠3》的拍摄计划。选择和漫威合作,将蜘蛛侠加入漫威电影宇宙,并会在明年推出汤姆·霍兰德和小罗伯特·唐尼主演的《蜘蛛侠:归来》,而漫威也会更深地介入到电影的制作之中。而蜘蛛侠第一次在大荧幕上拥有十几岁高中生的年龄设置,也会让剧情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料。漫威操刀之后,蜘蛛侠应该不会再出现这种令人尴尬的舞蹈了总体而言,对一部电影的评价往往在看过之后一段时间才能定型。但目前而言,美队3和复联1以及黑暗骑士一起,是我心中超级英雄电影的 Top3。其中《复仇者联盟》的意义主要在于多位超级英雄首次同台的震撼,而《蝙蝠侠:黑暗骑士》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的超级英雄电影。所以,也许《美国队长:内战》才是最纯粹,最流畅的超级英雄电影。而宏大的的漫威电影宇宙在这部电影成功中起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漫威电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感谢
提示,漫威第三阶段的计划已经更改为上图。加入了《蜘蛛侠:归来》和《蚁人与黄蜂女》,推迟了《惊奇队长》,暂时无限期推迟了《异人族》《内战》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导演、角色等因素,也是因为 Marvel 成功构建的这个构架宏伟、内容丰富的宇宙。这个宇宙让漫威旗下的每部电影,都不需要花费太大力气就能让观众理解和接受其中的设定,让导演们可以把更多的经历投入到电影制作之中。这个宇宙让漫画时代粉丝不多的英雄角色登上了大荧幕,并且获得了全世界观众的喜爱,这个宇宙也让不少之前对超级英雄电影浅尝辄止的观众,开始熟悉每个超级英雄,并在听到一两个有关之前电影的笑话后能会心的一笑。这一切应该是从2008年第一部 MCU 电影《钢铁侠》上映开始,或者说从2005年漫威宣布制作《钢铁侠》电影开始的。那时候的 Marvel 没有像 DC 手里蝙蝠侠、超人这样顶级的漫画形象,旗下最热门的X战警与蜘蛛侠的电影改编版权也不在手中。但他们在11年的时间里,做出了可能是商业片历史上,最令人折服的项目。而他们构建的这个宇宙,还在不断地膨胀着。漫威也表示,MCU 的第三阶段里,会有更多超级英雄交叉出现在各个影片中。我越来越觉得整个漫威电影宇宙。像是一部伟大的连续剧,期间也许有差强人意的几集,但当一切铺垫就绪,人物和剧情开始不断交叉演变后,观众们将是最幸福的人。Hail Marvel!29号二刷,之后更新电影的缺点。29日更:由于缺点大多在于细节,聊的时候难免剧透。而我知道其实大家只是为了调节期待值,没有几个国内的观众想看剧透的。所以决定将写好的缺点评价推迟到国内上映后发布。而这部电影实在太精彩了,你不该提前知道太多。参考阅读:1
英国4.29上映,当天马上刷完回来写感想。以下内容将分为无剧透评论和有剧透评论,请大家自行选择观看。另:评论里也有剧透,请谨慎阅读无剧透影评一句话总结:好看!有人说美队3足可担当MCU电影第一,我觉得有待商榷。在我心目中,以深度而言,还是以美队2为最佳,而以广度而言,复联1是做得最清新且漂亮的,到了复联2就因为角色过多而产生了冗余和疲惫。至于美队3,在MCU系列,甚至在超级英雄电影里,都能算得上是一流作品,没有大的短板,某些方面相较美队2有了长足进步。罗素兄弟继美队2之后再一次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这是来英国看电影第一次满场的。之前看的几部电影,死侍稍稍人多一点,疯狂动物城、功夫熊猫3和超蝙都只能用空旷来形容整个电影院,所以这次去得稍微晚了点,发现原本定好的最佳正面位置居然被人抢走了(英国人看电影对座位号码不怎么在意),欲哭无泪,只好坐在了稍侧一点的位置。1.剧情首先讲讲大家都很关心的剧情,当然,不会剧透。先给个总体评价:剧情叙述流畅清晰,没有太大的逻辑漏洞,人物行为有着较为合理的推动力,群戏把控得当,角色戏份分配较为合理,超越复联2,足列MCU系列第一梯队。我从美队3刚出预告片就在关注这部电影了。当时因为第一款预告片过于cp向,引发了很多知友的担忧和批评,担心美队3拍成了小时代的撕逼剧。在此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你们的担忧,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就剧情本身而言,也不能说完全错,但是,跟很多人想象中的简单的朋友撕逼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同时也说一句,漫威的预告片真心不能信,即使是正式预告片里,人物的台词、说话的对象也是移花接木各种修改,由于我反复看过几版预告片,等到看正片时,发现那些台词其实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换了个地方说就完全不一样的含义了。所以还是不要随便评价漫威预告片,不然太容易打脸了。友情在这场争端里确实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但它不是唯一的,罗素兄弟还是比较好地将友情破裂和政治分歧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或者说正因为有了友情的因素,使得政治分歧变得不那么冰冷、僵硬,有了一定的热度,有了更人性化的理由,也让普通观众更有共鸣与亲切感。毕竟要说政治分歧当然是很高大上的,但打动普通观众的永远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这大概也是美队3口碑好的原因。当然,凡事有利有弊,友情的因素到最后确实使得整部电影虽然以一个较大的视野开场,却落脚到了一个很私人的恩怨纠葛上,导致整部电影结尾的格局一下子窄了不少,属于开题惊艳,收尾平庸(这和情节流畅清晰不矛盾),更让人在看完电影后回味时,感到“内战”一词有点名不副实。但我想这也是商业大片无奈的选择,隔壁的BVS在给正联铺路的同时尝试严肃探讨超级英雄的权责问题,结果因为承担的信息量过多而使剧情变得有些云里雾里。美队3显然不希望再犯这样的错误,更何况相比BVS,已经发展到第三阶段的漫威有着一大票要正式出场的角色,有名有姓的英雄多达十二人,远超所有MCU电影,电影时长决不允许罗素兄弟再去弄太多思考或批判。法案问题只能作为剧情的一个助推器,自由还是管制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命题只会越纠结越迷糊,所以最后的落脚点必须也只能是私人恩怨,更直接,更简单。虽然这么说,还是想请大家放心,即使最后格局收窄了,罗素兄弟对英雄之间情感碰撞的叙述还是比较到位的,还是能让你有所思考,有所震撼。可以说这是罗素兄弟的一个命题作文,他们属于戴着脚镣跳舞,能在群像戏里将剧情做到这种程度,我个人还是满意的。2. 打斗这是全片最大的亮点。联想美队2让人血脉贲张的写实格斗,看来罗素兄弟在动作场面的调度和把控上有着出色的能力和创意。美队3打斗场面非常精彩,英雄的互斗与团战都创意非凡,尤其是中间的机场大战,是整个电影的最大高潮,英雄混战,混而不乱,两队人马捉对厮杀,每个组合都能打出不一样的火花,而且将自身的英雄技能都玩出了新花样,让观众目不暇接,高潮迭起。更难得的是,这个大战还是全片中引发笑声最多的一段,穿插其中的笑料调节了打斗的紧张气氛,娱乐性与严肃性结合得相当好。这一段可以作为罗素兄弟执导复联3的预热,至少我们可以放心期待复联3的动作场景了。从创意角度而言,美队3凭借这段大战足以登顶至今为止的MCU打斗戏第一。相较之下,结尾的三人对打则不再是用场面抓人眼球,而主要是靠角色之间的情感张力营造出打斗的悲壮感和肃杀感。整部电影实际上是一个山峰状结构,高潮被提前放置在了电影中部,结尾成为深化角色情感力量的平台,这种做法见仁见智,但整体结构还是很精致匀称的,至少不会让观众有走神的时候。虽然出场人物之多使美队3有复联2.5之称,但是毕竟还是美队的个人电影。而美队主要是以拳拳到肉的实战格斗为特点,这在美队2也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打斗模式。因此罗素兄弟还是有意识地将打斗戏份尽量倾斜到美队、冬兵、黑豹这三个“强化人”身上,整体打斗还是以真实系的格斗为主,我们可以进一步领略美队“人类肉体极限”的强悍之处。3. 人物很多人都担心由于冬兵问题,美队3会不会把人物性格给拍崩了,特别是队长这样的一贯正确的形象,会不会变得徇私枉法。就我看到的内容来看,问题不大,主要角色还是保持了一贯的性格特点和立场。钢铁侠相较于之前几部较为简单的“花花公子”、“天才”、“自大狂”形象,美队3里反而有了一定深化,当然至于漫迷会不会觉得这又是另一种“崩”,我就说不准了。单纯从电影的角度看,RDJ这次很好地呈现了托尼这个人物深刻的一面,包括他对正义的理解,包括他对家庭难以弥补的遗憾与伤痛,也包括他的焦虑与脆弱。可以说是MCU宇宙下一个比较符合逻辑的性格发展。尤其是影片结尾,他对美队说的话让我这个电影一路看过来的观众极为震撼与伤感。美队反而是让我有点失望,这次罗素兄弟反而没有给美队多少阐释他性格的空间,美队2里有他和弗瑞争执自由还是安全,在博物馆回忆往事,和佩姬谈心,以及最后的神盾局演讲,都是塑造性格的极好场景。到了美队3这样的场景就少之又少了,可能是因为出场人物多的原因,即使队长是主角,也必须压缩一定戏份,导致队长在这部电影里主要是顺着前几部电影塑造起来的人物逻辑在行动。换句话说,队长还是那个队长,只是这部电影里没有挖出他新的性格特征。这是比较遗憾的。当然,前面我说性格崩坏的形容词是“问题不大”,换句话说,还是有问题的。这问题个人感觉出现在两个人身上,一个是蚁人,虽然这一部里他只是配角,但我觉得他的做法实在没法和他的个人电影形成逻辑统一;另一个则是队长,对,你没看错,就是队长,队长在结尾有个做法让我很懵逼,剧透放在下端,大家看了电影后再看和我的想法是否一致。同时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漫迷会大骂角色崩坏。老人物就不多做分析了,说一下新角色黑豹和蜘蛛侠。这里我要特别大力推荐蜘蛛侠,我没看过超凡蜘蛛侠,对蜘蛛侠的印象主要来自新千年的托比马奎尔版,以及一部分蜘蛛侠漫画,说实话托比版本的蜘蛛侠主要是突出其geek的木讷羞涩,对蜘蛛侠活泼可爱的一面反而着墨不多。而这次汤姆赫兰德的版本,绝对是史上最萌的小蜘蛛,非常!非常!非常可爱!嘴炮还原就不多提了,连交战双方都忍不住吐槽“哪来这么个话唠”,他对复联成员那种小粉丝式的崇拜让人忍不住感叹:“小蜘蛛真的回家了”,凭借仅仅二十多分钟的出场,就贡献了全片一半笑点。连我一个男的都忍不住在心里呐喊:“好萌!真的好萌!” 其次,梅姨的颜值大概是这几版蜘蛛侠里最高的一个,我同伴一开始还以为她是蜘蛛侠女朋友。囧……美队3完美地实现了为小蜘蛛个人电影做铺垫的任务,片尾两个彩蛋,其中一个就是小蜘蛛个人电影的预告,我现在已经按捺不住对新蜘蛛侠电影的极度期待了,感谢索尼的大方共享,可以肯定小蜘蛛一定会成为美队3重磅票房吸金因素。黑豹则是另一个极端,沉默寡言,气度渊凝,很有身为瓦坎达皇室的风范。他在电影剧情中的介入自然而不生硬,打斗场面凌厉狠辣,霸气十足,足以让观众心生畏惧,同样也较好地完成了角色任务和前传介绍。鉴于他的戏份涉及核心剧情,就不多说了。4. 音乐额,还是美队2的Henry Jackman负责,说实话我怎么觉得美队2的背景音乐还要好一些呢,至少把政治惊悚的氛围烘托得很好。美队3就真的只能说差强人意,每次都是觉得背景音乐要到高潮了,突然又萎了下去,让我觉得有点不爽。要说美队3短板,我觉得还是音乐吧。美队2上映也有人吐槽过音乐问题,看来罗素兄弟还是考虑一下换个音乐监督吧。5. 总结该片质量绝对有保证,即使你觉得达不到心中的佳作水准,让你觉得值回票价、不虚此行还是基本没问题的,五月霸权预定,大家尽管看吧!我准备二刷3D再体验打斗场面了。前方有剧透影评,请注意!这部分说是影评,其实更多的是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吐槽吧,逻辑性不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了。1, 法案问题由于没有字幕,不排除有些地方我没听懂,不过这个法案问题到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我确实没看懂,感觉在美队和钢铁侠打完之后,这事儿就成了一桩无头公案了。这也是我对美队3剧情不满的一点。前面讲述法案问题其实都很流畅,逻辑也没有大问题。在因泽莫男爵的挑拨产生的误会解开后,其实钢铁侠已经意识到法案有问题了,打算与队长和解,但是最后因为冬兵杀了自己父母的原因还是选择痛下杀手。也就是从这里开始,剧情完全变成了美队与钢铁侠的私人恩怨,法案在一定程度上神隐了。莫西莫西?说好的一百多个国家同意签署的法案呢?所谓的联合国决议就这么不了了之了?所以个人感觉,美队三部曲里,美队3的格局其实是最窄的。队1是宏大的爱国主义叙事,队2是自由与安全的重大争论,而队3只是披了法案问题的外衣,其内核主要是复仇与友情的较量,这是我看到结尾时觉得若有所失的原因,远不如看完队2之后的荡气回肠。不过最后关押超级英雄的监狱是建起来了,team cap的人马也都关了进去,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法案还是生效了?这是我没有理解的地方,看看二刷能不能看懂,也请看明白的朋友指点。不过队3出色的一点在于,法案问题和友情争端结合得不错,以至于当观众回想整个剧情,情谊与公事交织在一起,确实无法简单评判到底谁对谁错,只能说每个人都走出了自己会走的那一步,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确实非人力能改变。罗素兄弟还是达到了让观众思考、争论的目的。2. 冬兵枪杀霍华德·史塔克影片一开始就给出了冬兵做暗杀任务的场景。这个情节在全片前中后各出现了一次,每次都会多一点信息量,显然罗素兄弟是为了铺垫最后钢铁侠得知真相时的震撼。然而很囧的是,我在影片一开始看到这个场景,第一反应就是:车里的一定是托尼的父母。所以这一个伏笔对我来说几乎不存在。我相信只要有认真看过队2的观众,基本上也能很快猜到。这也是超级英雄电影比较无奈的局限。队2虽然力图营造出政治阴谋的气氛,但是对于知晓主要人物立场的观众来说,“不知可以相信谁”的惊悚氛围是大打折扣的。至少我们知道黑寡妇一定是正派,希尔一定是正派,弗瑞也一定不会轻易狗带(我当时和同去的小白朋友说弗瑞一定没死,她死活不信),无形就剔除了很多怀疑选项,而全片除主角外有给过重点描写的就是皮尔斯,所以明眼人一看就能猜出他肯定是幕后反派。3. 蚁人加入如果你们还记得蚁人个人电影的剧情,你们就会知道斯科特·朗整个电影心心念念的就是要摆脱牢狱,夺回女儿的抚养权。换句话说,他不是天生的英雄,家庭对他而言才是更重要的。结果美队3里他是完全沦为道具人物了,和个人电影里的他基本没有任何逻辑联系。美队第一次见他时说,如果你跟着我们干,你就是通缉犯了。蚁人居然二话不说就答应加入了!就算他是美队迷弟,再一次被通缉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大概不难理解,他至少也应该有所犹豫啊。而且到最后他也确实被投进托尼造的的监狱了。不知在监狱里的斯科特,会不会想起家中等待自己的小女儿。这是我对导演安排最不满意的地方。罗素兄弟显然没有考虑到和蚁人的逻辑对接,为了自己的剧情进展就拉了蚁人进来。当然如果从单个电影看是没问题的,不过MCU作为一个整体,这种逻辑断裂的感觉还是让我非常不爽。4. 泽莫男爵其实我对这次的反派设定倒是有意外之喜。不再是单纯的为了毁灭或统治世界这种令人打呵欠的理由,而是为家人复仇。同时也贯彻了罗素兄弟关于内战的“personal”的定义。对于超级英雄给普通民众造成的破坏,其实电影里表现得不够清晰,有直接叙述的就是开始黑人母亲对托尼的控诉。而这个任务最后竟然是由泽莫男爵完成的。他的一句台词反而真正让人体会到了不受监管的力量会给普通人造成多么大的伤害:“我的家人就这么死了,我用了两天时间才找回他们的尸体,我看见我的父亲还紧紧抓着我妻子和儿子的手。而复仇者们,他们就这么平安无事地、开开心心地回家了。只有我独自承担他们留下的伤痛。”(大意)这话的分量,大家可以自行体会。托尼的负罪感,终于也有了一个坚实的来源了。从没想过,泽莫男爵竟然会成为MCU电影第一个让我同情甚至怜悯的反派。我一直认为MCU电影里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单纯追求超级英雄的炫目与帅气,而丝毫没有顾忌那些被他们打倒在地甚至杀死的人,对生命的漠视造成了整部电影虚幻的戏剧感,观众安全地坐在电影院看英雄冒险,而不用担心坠落云端。这一点甚至比不上BVS开场时老爷视角下的超人大战佐德,那个场景才是真正体现出人们为什么会既需要超人,又畏惧甚至厌恶超人,超级英雄的权责问题才算是真正摆上台面来讨论。现在队3终于透出了这一丝人性的气息,虽然没有BVS做得好,但是还是让电影终于有了更多的现实感和悲悯,这是值得鼓励的。5. 美队劫狱这是全片让我最懵逼的地方。虽然这次美队的身份就是逃犯,但是到最后竟然走到劫狱这一步,总觉得不是美队会做的事情啊。最初还以为是我理解错了,问了澳洲的朋友,确实是劫狱了。然后一大伙人都跑到瓦坎达政治避难?那黑豹的个人电影怎么发展呢?是不是要把team cap一伙都叫上打反派?迈出这一步后,感觉美队的形象更多地接近于中国的侠客了,彻底成了法外游侠。说到底还是心疼蚁人和鹰眼,好好的家也不能回了,只能窝在瓦坎达躲避追捕。6. 托尼招揽小蜘蛛托尼和小蜘蛛促膝聊天那一段,托尼表现得真像是一个父亲,“小蜘蛛回家”的感觉这么强烈,大概也是托尼在他面前散发出的父辈气场。他像一个知晓了儿子小秘密的爸爸,将这个还很young很naive的小屁孩吃得死死的,循循善诱,邀(gou)请(yin)他加入team ironman。小蜘蛛嗓音还带着点变声期的沙哑,将一个年轻,崇拜英雄,又迫切希望自己有所贡献的少年形象表现得入木三分。当然印象最深的对话还是这个:托尼:跟我一起去柏林吧。彼得:不行,我不能这样说走就走的。托尼:为什么不行?彼得:我的作业还没做完!托尼:……7. 佩姬去世队2里让我几乎流泪的场景,就是佩姬和队长的对话。岁月沧桑,曾经的英雄被牢牢地束缚在过去,再度醒来时,美人早已迟暮,那一曲之约终究是无法实现了。在葬礼上,队长对莎伦说,当我刚醒来时,我以为我认识的人都去世了,后来得知她还在世,就感觉旧日的时光仿佛还没完全离我而去(大意)所以观众可以理解为何队长如此在乎巴基,不仅是因为他们是童年好友,更是因为巴基和佩姬一样,都代表着他所熟知的那个时代的最后记忆。在影片接近结尾,他们共同去西伯利亚寻找泽莫男爵时,临下飞机,他们谈起了年少时的一个夏日,他欠他的那几分钱,他约会过的那个姑娘。两个守望过彼此青春岁月的布鲁克林大男孩,在经历七十多年的空白后,恍如当年般默契相视,微笑。所以队3尽管格局变窄,但是它的情感力量还是很动人的。唯一的遗憾是,佩姬去世那一段只是匆匆而过,甚至没有安排队长一点回忆,导致假如是第一次看的观众,可能无法理解佩姬对队长的意义。这也是队3群戏带来的弊端之一。8. 队长和莎伦(13号特工)那啥,虽然我知道原著里莎伦和队长确实谈恋爱了,而且还怀了美队的孩子,可是电影里他俩没多少感情基础吧,亲吻的那一段有些人直呼犯尴尬症。我也不理解,明明整个内战电影都已经和漫画分道扬镳了,编剧在这一点细枝末节上倒是意外地坚持原著呢。你要说队2里队长和黑寡妇谈恋爱了我都觉得没什么违和感,可是莎伦在这个系列里真的只能算很配角的存在啊,队2只是负责保护队长的邻家特工,队3里主要作用是吃里扒外(误),整部电影都是盾冬盾铁各种纠葛,突然横插一个亲吻,真是让人无语凝噎:原来漫威还知道要拍BG呀。不过罗素兄弟你们确定不会收到腐女们的刀片?唉罢了罢了,其实接受了也还好,毕竟再怎么违和,也比复联2的绿寡线要正常多了。而且其实我还蛮喜欢莎伦的演员Emily VanCamp的,眉宇之间英气凛然,很有特工的架势,只可惜剧情本身不给她太多发挥的余地。9. 钢铁侠和队长最后的战斗和机场大战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机场大战的目的只是为了拦下team cap,并非要痛下杀手。而最后钢铁侠和队长冬兵的三角战,则是彻底的下死手,毫不留情,队长眼看巴基手臂被断,终于也丢掉了隐忍,一拳拳狠命砸向铁人。要不是有装甲保护,托尼估计早给打成了肉泥。连Friday都警告托尼:不要再和他徒手刚正面了!最后托尼被队长打碎了胸口反应堆,浑身是血地躺在地上,在队长带着巴基即将离开时冷冷说道:那盾牌是我父亲造的,你不配拥有它。这句话里恩断义绝的意味扑面而来。盾牌一直以来是罗杰斯和霍华德友谊的见证,是霍华德和罗杰斯共同打造出了美国队长这个精神图腾,也是托尼在罗杰斯身上找回父亲温暖的一点寄托。现在托尼要队长归还盾牌,就表示他已经不再承认这个图腾,也不再承认这段情谊了。队长扔下了盾牌,默默地离开了。直到这里,队3的感情才彻底爆发出来。钢铁侠与美国队长的决裂,真正显示出了分量。10. 群戏队3是个优秀的超级英雄电影,这个我承认,但是这并不能消除我心中对漫威的担忧。从复联2开始,在电影还没上映前,我看了演员表不由得大吃一惊,这么多的超级英雄同台,戏份要怎么分配?结果不出所料,复联2的剧情结构远不如复联1来得干净完美,戏份的平均化也让各个角色失去了复联1那种点到为止却又恰到好处的精炼,变得扁平化。队3其实多少也有这个危机,在我看来其实队3的剧情相当于走了一次钢丝,罗素兄弟较为精准地分配了角色戏份,也保证了剧情始终紧凑。即使如此,人物塑造也还是有些局促和苍白,真的是每个角色都刚刚好讲了那么一些,然后马上就要转场下一个,显得有些急躁,失去了队2那种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的余裕感,整部电影频繁的场景变换也让观众有些疲倦。所以整体来看,队3还是有一些复联2的臃肿,而没有队2个人英雄电影的精干以及类型电影的风格(指政治惊悚片)。不可否认MCU电影宇宙是漫威一次伟大的实验,但是现在这个实验也渐渐碰到了它固有的瓶颈和弱点。那就是英雄数量的渐次增多和大致不变的电影时长的矛盾。毕竟电影是有限时长内讲好一个故事,假如只是一味地堆砌英雄角色进新电影,到最后估计只剩下核心粉丝的狂欢,而路人毫无兴趣的地步了。希望未来的漫威能想办法避免这个困境的出现吧。暂时就先说这么多,二刷之后看看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论戏书影(PictureWriter)这是一篇提前观影报告,并非影评。所以除了吊你们的胃口以外,不包含任何剧透。真不是吹,《美国队长3:内战》(下文简称《内战》)实在太优秀了,可以说一扫《复仇者2:奥创纪元》的阴霾。我甚至能预见到他将在五月称霸全球市场的疯狂情景。美队系列起初作为一粒炮灰铺垫复联,平庸的第一部迅速被人遗忘,唯有几个与后面剧情关联的彩蛋被观众们记住了。但乔·罗素和安东尼·罗素让这个系列焕发出新的生机。从《美国队长2》开始,它便成为至今漫威电影宇宙中最好的单人系列。《蚁人》和《银河护卫队》只拍了一部,还需观察;钢铁侠系列有个好开头,但二三部都显得比较泄气;《雷神》则从来就没硬起来过;绿巨人也迟迟不能重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内战》甚至拍得比第二部还好。它不光在数量上领先自己的战友们,在整体质量上也比其他人高出了一大截。罗素兄弟用电影品质说话,让这位拿着盾牌的二战士兵史蒂夫·罗杰斯,戏里戏外均成为了复仇者体系中名副其实的领袖。由于和《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的上映日期接近,又同是超级英雄漫画改编电影,更是DC与漫威两个死对头今年的拳头产品,许多人不免要拿两者对比一番。《正义黎明》担负着打开DC电影宇宙的重任,《内战》则是在总结漫威宇宙第二阶段的同时,须为第三阶段《复仇者3:无限战争》做铺垫,有着非常关键的承前启后之用。然而,《正义黎明》用151分钟讲不好四个人的故事(蝙蝠侠,超人,神奇女侠,卢瑟),《内战》却用147分钟讲好了六个人的故事(美队,冬兵,铁人,泽莫,蜘蛛侠,黑豹,影片对其余角色没有叙事要求)。孰优孰劣,高下立判。显然,罗素兄弟成功保持了《美国队长2》的优良传统,将《内战》打造得趋近完美,好好教扎克·施耐德做了回人。作为老爷粉,我说出以下语句真的很心痛,但不得不承认:《正义黎明》只贡献出了一个神奇女侠,年迈的韦恩老爷和满面愁容的克拉克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哥俩才应该是影片着重刻画的对象。也许普通观众群中,借着《正义黎明》的福气,蝙蝠侠和超人吸粉失败是命中注定的了。但这边厢,《内战》却不仅继续丰满美国队长的角色内容,令其变得真正跃然于银幕,同时还会令蜘蛛侠彼得·帕克和蚁人斯科特·朗(再次)火遍全年——他俩是配角群体中最亮眼的存在。再多说两句,因为实在一提他就来气。扎克·施耐德的失败之处在于,他不肯让超级英雄老老实实走路。他的故事架子端的太高,又迷恋用阴沉的手法表达复杂寓意,还不会塑造生动的角色,于是这一切除了令人厌恶外别无它用。他太过痴迷仪式感了,镜头中的角色犹如一尊尊筋肉壮实的塑像,试想,摆出一个个人形雕塑来拍戏会成什么样?故事被讲的有形无神,再还原漫画有什么用?别忘了,你不是在拍《天国降临》,哪怕是《天国降临》,为了中和过于神化英雄而造成与读者的距离感,选取的也是一个凡人的视角。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精心设计过的。不管拍什么题材,首先得是电影,其次才是漫画电影,这个道理扎克·施耐德始终就是不懂。不要看不起俗套的好莱坞流水线,在有些方面,用好它就是品质成功的保证。对商业娱乐类型片来讲,绝大多数时候,不肯屈尊进入流水线的后果,就是被市场唾弃,除非你是天才,而扎克显然不是。在这边冲你招手的罗素兄弟则不然,他们欣然接受漫威影业的一切掣肘,并努力在既有框架内玩出花儿来。谁都看得出来,《内战》仍旧是一部非常商业化,非常好莱坞的流水线产品,大纲和套路都跟漫威之前的电影没什么分别,只在一些小地方加入了自己的特色而已。然而也就是这样的产品,正能代表流水线工业的最高水平。【《美队2》的继承和发扬】《美国队长2》一度被公认为漫威电影宇宙最好的作品之一——而这样的作品不超过三部。其浓烈的谍战风格,写实的镜头感,快速剪辑造就的狠辣打斗,无不叫人拍手称快。来到《内战》,这种风格被很好地继承了下来。之前我还在担心,有了紫薯侠(幻视)、红女巫等这些魔法系的英雄加入,影片的动作风格会否变成第二个《复仇者2》,现在看来大可放心。首先,留给这些配角的动作描写都不长,其次,他们不构成动作设计的主体,最多是用来锦上添花的点缀。在《内战》中,我们看到的仍是史蒂夫与巴基所代表的写实派战斗——凌厉刚猛,声势雷霆。在二位猛男的尖狠拳风下,《内战》的近身格斗戏无疑是在模仿继承《谍影重重》之遗风,黑寡妇似乎都在这样的影响下,使自己的体术更加赏心悦目了。此外,影片运用各种视听语言,试图塑造一个自己的独特语境。可以说,无论最终效果怎样,这种尝试是非常值得赞赏的。电影在每次转场的时候,都用大号白色字体标出时间或地点,1991、尼日利亚、布鲁克林、罗马尼亚、皇后区等关键词悉数出现,恰恰是这些小手段的安插,足够让电影生出一股浓厚的上世纪谍战特工剧的气氛,张扬又复古,实在讨喜。另一方面,毕竟是超级英雄电影,科幻成分也不能少。在电影开头美队带着小伙伴追捕叉骨的戏码里,如猎鹰的“红翼”等各种高科技小玩意儿的运用,就能让人嗅出一些《007》和《碟中谍》的极客味儿来。由此看来,《内战》在拨开漫画改编的成分之后,还可看做是对间谍特工片的一次大杂烩。【环环相扣的叙事】《美队2》里,神盾局在延绵无尽的情报战与反情报战中,被九头蛇所颠覆。尼克·弗瑞所领导的这只国际性特工机构,其权威和势力已大不如前,自然也就无法再有效指导复仇者们了。上一部结尾,冬兵的过去和未来也给故事留下了很多线头。而在政府眼里,复仇者顿时被当成了一群放养的孩子。以至于之后《复仇者2:奥创纪元》的索科维亚战役,直接成为了本部作品的导火索。既然《内战》是用来承前启后的,这些线头自然要收归于此,同时又要埋出新的引线。这两点,影片都做的极为成功。电影从1991年冬兵的一段历史讲起,埋了第一个雷,随后按照好莱坞类型片的创作套路,毫不拖泥带水的将时空拉回现在,先用一场刺激的战斗帮助观众打开感官,随后便开始不断埋雷。开头美队、猎鹰、红女巫和黑寡妇在尼日利亚追捕叉骨的这场戏,运镜流畅,剪辑犀利,调度巧妙,与《正义黎明》的动作戏水平简直云泥之别。但相比后面的机场大战,这场戏的调度和场面设计又着实不算什么了。当然,漫威很良心,几场关键战斗都发生在白天,或室内光源充足的地方。《内战》的核心冲突在于政府与超级英雄之间的关系。一方是想吸取曾经纽约大战、华盛顿大战和索科维亚大战的教训,上缴武器,减少无辜平民的伤亡概率,成为政府收编人员,并扭转民众对复仇者们的负面舆论。一方则是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公民的自由意识,从而不愿服从注册法案。其实这些事情之所以如此激烈地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神盾局的覆灭。影片通过内在的叙事逻辑和感情发展将两个阵营的对立心态烘托的比较生动。方法就是突出体现超级英雄的三大心理病:感情脆弱(换妻如换衣)、缺乏耐心(不打不相识)和极度缺乏安全感(排斥缴械)。影片的前半段,基本遵循着漫画原著的故事,只是其中有些角色换成了电影宇宙中现有的而已。开场与叉骨相会尼日利亚,拍的其实就是漫画开篇的严重事故。紧接着,尼日利亚事故不仅引出了超级英雄注册法案——影片中叫《索科维亚协议》——还引出了瓦坎达王国,瓦坎达王国意味着谁会出现大家也都知道。当通过几场争论戏的铺垫,让托尼·史塔克与史蒂夫·罗杰斯的矛盾达到一定程度后,影片适时添加感情因素,用一次葬礼,一段致辞,一场谈心,深化双方矛盾的合理性。这前半段的大部分文戏,都是在为主题“内战”服务,罗素兄弟娴熟地利用交叉蒙太奇,不遗余力地揭示钢铁侠与美队两个人各自选择阵营的理由,并为这种理由提供源源不断的动机。而随后的那次恐怖袭击,不仅是为了让美队与冬兵相遇,让黑豹有上台的理由,重要的是标志着复仇者的正式决裂。也就是说,好戏才刚正式开始。这种直线式加放射式的剧情铺陈,在叙事上层层递进,观众被牢牢固定在影院座位上,充分代入进影片紧凑的故事,同时不断期待接下来的剧情发展。所以,在《内战》中,文戏编排合理,环环相扣,武戏也不是为了打而打,都对推动剧情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总之,每场戏拍得都非常直接干脆,一点儿不拐弯抹角。每次转场,每个情节点都互为因果,各种小事件均遥相呼应,无论是新角色的登场,还是新冲突的形成,亦或是转场的时机,都显得流畅无比,没有一丝突兀感。最后在大结构下,结尾对开篇又进行了有力的揭示,一切铺垫都没有浪费,一切冲突也就都有理有据。在收线之后又埋新线,惊险不断的同时,两三条故事线也都马不停蹄地交错前行。几处情节点的小转折做的也很微妙,悬疑性很足。【新老角色齐放光】难能可贵的是,作为群戏电影,《内战》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大标题叫《美国队长》。或许影片最终呈现的故事稍稍有些碎片化,但我们能轻易地看出,本片叙事的侧重点仍旧是史蒂夫·罗杰斯,这位高龄的二战老兵。创作者用大量笔墨继续书写美国队长的情感历程,在他的人生长河中,有过太多无奈而苦闷的经历,因此像佩吉·卡特和莎朗·卡特这样的重要人物,仍旧非常有必要出现。除此之外,冬兵作为连接上一部的重要线索,是本片后半段叙事的源动力。在《内战》中,最重要的高潮危机因他而起,而解决方式却不能缺少美国队长的参与。通过铺垫感情、并让矛盾点都集中在美队身上等手法,罗素兄弟并没有让《美国队长3:内战》失去该有的重心。美国队长仍然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而非各路英雄中的一员。话说回来,毕竟是群戏,让其他人都打酱油也不是个事,因此在巩固美队的位置的同时,也给予了其他角色适当的深度。比如红女巫与紫薯侠的对手戏,黑寡妇在两方阵营中调和化解的戏码,以及战争机器的一次重要变故给钢铁侠造成的影响。作为美国队长的对立面,钢铁侠是仅次于他戏份的重要角色,比冬兵还要多。罗素兄弟利用好了小罗伯特与漫威之间的讨价还价,将托尼·史塔克脆弱、固执的一面充分放大,于是他的性格从《钢铁侠3》中被延续下来,也就又给故事的外部冲突增加了一层合理性。最终,影片通过叙述性诡计和对钢铁侠的深入挖掘,在结尾处实现惊雷一爆。当然,也得益于漫威电影宇宙之前的成功,许多超级英雄仅通过寥寥几句精准的对白,就能让观众接受额外的信息量,也就让故事显得更加丰满立体。比如蚁人和猎鹰初次见面,还会寒暄在《蚁人》中交过手的往事。国务卿罗斯甫一登场,你就知道他为何极力推进《索科维亚协议》,实乃因自己曾经在《无敌浩克》中深受绿巨人所害。鹰眼被别人调侃老婆孩子的言语,相信看过《复仇者2》的人也都能会心一笑。这些巧妙精准的安插,从大的方向上让漫威宇宙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复仇者方的新角色,黑豹与蜘蛛侠都能凭借这部电影聚拢人气。黑豹走的是深沉儒雅路线,又没有卖萌,又不够搞笑,也不算最帅,可能不会太招观众眼缘,但他的性格转变是非常令人动容的,同时也是影片的一条极富寓意的暗线。蜘蛛侠这次就牛大发了,不仅单独给他安排了一场时间不短的文戏(这场戏拍得非常有趣),同时也让他在机场大战中大放光彩。当然,我们的嘴炮蜘蛛侠出场后自然负责搞笑任务,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小蜘蛛彼得·帕克出场前,负责逗哏的是紫薯侠(幻视)!并且包袱抖的相当不错!然而,最令人惊喜的还是我们的老面孔斯科特·朗。作为游离于影片叙事之外的客串角色,他在机场大战时险些抢尽众新老角色的风头,不仅以蚁人身份为汉克·皮姆代言,还令人震惊地展示了漫画里自己的另一个绝招,绝对称得上力拔山兮气盖世了。美队这次与钢铁侠对立,自然得有个真正的反派来托底。于是我们的兔牙野心家——泽莫男爵便粉墨登场。这回《内战》里的泽莫男爵来自索科维亚特种部队,是整个故事中真正的复仇者,他有着从仇恨之上建立的野心,并不惜一切代价想要瓦解复仇者联盟。不过这次故事塞得比较满,泽莫男爵由始至终算一个幕后黑手的身份,并没有发什么大招。影片意在通过泽莫和黑豹的视角,探讨超级英雄所带来的绝对正义会否让世界长期处于危机中?正如紫薯侠所说,能力带来冲突,冲突带来灾难。许多冲突和反派往往是因为复仇者联盟的存在才出现的。不过影片并没有过度拘泥于这个主题,观众不会因此而脑回路纠结。归根结底,《内战》是一部标准的娱乐大片,严肃主题只是为影片添加一点儿恰到好处的深度罢了。【少不了各种彩蛋】当然,按照漫威的尿性,片子里少不了各式各样的彩蛋。斯坦·李肯定不会放观众鸽子,依然在影片中准时现身逗大家一乐。钢铁侠遇到了一个在索科维亚失去儿子的母亲,那个孩子的姓名也值得推敲一番。而我认为最有意思的彩蛋,出自机场大战的蜘蛛侠,他在战斗中居然致敬了一部电影(防剧透,不说片名)!在对付蚁人的时候,我们的小虫脱口而出一部电影的名字,还询问大家知不知道,他表示要利用这部电影里开头的一个桥段击败蚁人,最后果然成功了。关键是,蜘蛛侠致敬的这部电影,是迪斯尼旗下的(某个收购公司),再联想到漫威也是迪斯尼旗下的(收购公司),好像不同位面的宇宙冥冥中产生了点交集,真是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其实,像黑豹、蜘蛛侠、泽莫男爵这种新角色,一出场就浑身都是彩蛋,许多台词都可查到出处。除此之外,《内战》里他们都打了漂亮的一仗(蜘蛛侠出场这几分钟比索尼的《惊奇蜘蛛侠》要有趣得多),开了个好头,想必已经是漫威电影宇宙开疆拓土的生力军了。新角色良好的表现自然吊足观众胃口,期待他们后几年的个人电影。这次雷神和绿胖没有出现。如果雷神出现的话,会是克里斯·海姆斯沃斯与丹尼尔·布鲁赫继《极速风流》后第二次出现在同一部影片中。影片惯例在片尾艺术字幕结束时,以及滚动字幕结束后各有一个彩蛋。两部彩蛋的指向分别是《黑豹》和《蜘蛛侠》,尤其是第二个彩蛋,预示着可爱的小虫又要重启了!影厅当时爆发出一阵欢呼,衷心希望这次重启不要拍得像索尼之前似的那么烂。某种层面上,这部电影具有些微的开拓性,对同类题材是一种典范和激励,虽然步幅不大,不过挺有效。作为漫画改编电影,它处理群戏的能力值得学习,同时,通过各项娱乐元素和艺术元素的契合,影片在轻浮和沉闷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美国队长3:内战》就像一个豪华套餐,严格来讲属垃圾食品,但能让你吃得大快朵颐,并轻易就能调动你的所有味蕾。通过对叙事重心的把控,对各种新老角色的适当塑造,以及对彩蛋的有趣引用,它将故事讲得圆滑透彻,不露破绽,且有让观众回味的余地。影片通过出色的节奏感,及有序的结构脉络,营造出了符合观众预期的故事氛围,并令剧情推进得紧凑而有效。它自然不如艺术电影那样富有哲理性,但其对类型片叙事法则和技巧的成功运用,值得我们反复玩味。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哪怕在套路中做到极致,影片的质量也会一样杰出。哪怕是俗不可耐的流水线产品,也要炮制得即好看又好玩。如果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
不错,比妇联2强,论娱乐性的话,把《蝙蝠侠大战超人》秒成渣。虽然挂在《美国队长》名下,但其实本片可以算是准复仇者联盟续集了。本着不剧透的原则,只说一下两个阵营大致的情况吧。两边各六个人,包括新出现的猎豹,钢铁侠的门徒,蜘蛛侠,没记错的话蚁人也是第一回在妇联中出现。两边的选择都有自己的理由,为自己的准则而战,略讽刺的是二战旧时代忠诚军人的代表美队选择了自由阵营,而平时玩世不恭看似无法无天的商业人士钢铁侠却与政府站在了一起。但是因为是自己人打,虽然打的蛮好看,但是总归下不了狠手,所以一直有种闹着玩的感觉,特别是机场那段,变成了大家试验新武器新招式,顺便互相吐几句槽的和谐战场。蜘蛛侠特别话唠,非常抢镜,可能是终于能加入妇联,太激动了,个人感觉简直跟死侍有的一拼;还有蚁人也十分出彩,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钢铁侠最后被揍完,气鼓鼓带着怨念说的那句,你的盾是我爸造的,也是醉了。某国产品牌智能手机也亮了,超级英雄专用,看到高科技领军人物钢铁侠也用的飞起,略有违和感。
漫画党们最后的尊严,也被抹去了。(无剧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电影上映前的这半年里我发现了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我本人特别痴迷于MCU,然而漫威一年两部电影完全无法满足我的胃口,于是自然而然的我开始找漫威的漫画来看。对于我这种英语渣渣来说吃生肉完全是不现实的,所以为了看汉化好的漫画我在微博上关注了很多汉化组的微博,这些汉化组基本都是由狂热的美漫爱好者自发组成,无偿译制正在连载的漫画以及过去的经典漫画,这里需要为他们鼓掌。当内战的第一支正式预告片出来时(就是“so was I”那个),我的感想是“草,燃爆了”,然而这些美漫爱好者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内战”这个题材被玷污了,因为在这支预告片中美队的立场太“私人化”了,于是他们开始骂导演骂编剧,并表示对美队3的期望值大大降低,能接近美队2他们就心满意足了。接着就是bvs的上映,这部片子应该如何评价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这些美漫爱好者中较为理智的人的客观评价是:bvs作为一部电影问题较大,但作为“漫改”非常对漫画党的胃口,有深度有内涵,并且顺便推荐了一波相关的漫画。然后美队3第二支预告片放出,美漫爱好者们表示放心了一点,因为这支预告片剪辑出的内容终于有点接近漫画中内战的内核了,但是导演应该继续被骂,因为美队1中美队对恶霸说的“I can do this all day”在美队3中被用在了铁人身上,这简直是胡搞嘛。接着就是美队3首映点映,口碑爆棚,但是漫画党们依旧不满意,骂导演的路依旧要继续。因为导演在采访时曾说过自己从小看漫威长大,也说了在漫画内战里铁人像一个反派,于是漫画党们表示导演完全是在扯淡,导演肯定没怎么看过漫画——选择在只有这么少的英雄出场的情况下拍内战,而且除了有个“协议”之外和漫画内战基本没有半毛钱关系,还敢说铁人是“反派”,这完全就是在溜粉,“内战”这么有深度有政治内涵的题材只是被挂个标题博个噱头。以上说的比较乱,总结一下,我发现的这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影评人(指北美的专业影评人)对美队3的评价非常高,影迷们和普通观众们也觉得该片精彩异常;而漫画党们虽然同意给这部电影打出80+的高分,却也同时认为“这个剧本让一部精采的电影打了一些折扣,漫画原著立意为个人力量与法律制衡的思考,电影则是一曲感人至深的兄弟情义引发的撕逼。电影本身是一部精彩纷呈的爆米花电影,但这个故事不适合挂上内战之名。”为什么会这样呢?美漫爱好者们熟读漫画,每当有漫改电影上映时,他们对于电影的评价往往会超出一部电影应该被评论的范畴。他们会说这个故事或人物在漫画里是怎么怎么样的,所以它们在电影里不应该是怎么怎么样,而不是去讨论这部电影本身的成片水准是如何。他们会因为了解普通观众不了解并且没必要了解的事而产生优越感。美队3虽然副标题叫“内战”,但是基本只是挂了个名,和漫画的内战在情节和立意上关系并不大(MCU以后的发展很可能会和漫画的区别越来越大),这就让漫画党们失去了优越感。所以他们会挑一些不应该是毛病的毛病。并不是说美队3就没有缺点,只是我觉得评价一部电影应该以一部“电影”来评价,和原著(原漫画)有区别只是一个客观事实,而并不是优缺点。那么美队3在“内战”这件事情上的情节安排以及对其中人物行事逻辑上的处理到底如何呢(相比漫画)?我说下个人观点。首先我觉得很多观众存在一些误区:一,认为超级英雄电影色调偏暗大多场景放在黑夜就是“黑暗风格”,“黑暗风格”就是有深度有内涵(呃,我并没有针对谁...);二,认为超级英雄电影谈政治、讲立场,那就是厉害就是深刻。对于第一点,从技术上讲,搞过摄影或是摄像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光圈过大或是过小(画面偏亮或是偏暗)会导致细节的丢失,那么反过来在特效的制作时如果整个画面本来就偏暗就可以选择忽视掉一部分细节,因为这部分细节在“人眼”看来本来就是“应该”被忽视掉的。也就是说画面偏暗可以节省特效制作成本,而一部电影它的画面整体偏暗是为节约成本还是为了表达主题,那就要看具体情况,这里就不讨论了。另外“黑暗风格”只是诸多风格中的一种,并不存在着“黑暗风格”就比“合家欢风格”或是其他风格有深度有内涵的说法,一切还是要看电影的具体表达以及完成度。而第二点,我个人觉得观众产生这种偏向的主要原因还是文化的差异。在我国不管是现在还是在历史上文艺作品都是不能直接谈政治的,所以才会远有《西游记》近有《让子弹飞》之类隐喻现实暗讽朝政的作品,而这类作品由于受到种种限制它能完整的呈现出来且不受到迫害往往是需要作者很高明的手法并凝聚了作者诸多心血的,因此这些作品一般来说都属于上乘之作,这样才让人们有了“文艺作品谈政治就是高端”的印象。而在言论自由的美国,并不存在这种现象,不管什么作品,想谈政治直接谈、想揭露什么丑闻直接揭、想骂哪个党哪个政府直接骂,所以会有《聚焦》这样获得奥斯卡奖的佳作、所以导演认为是在谈“偏见”的《疯狂动物城》在国内会被脑补出那么多政治隐喻阶级斗争。说回到漫威的漫画,漫威漫画一向不是以隐喻政治为重点的,它更多的是贴近现实顺着现实经故事,二战时美队拳打希特勒,冷战时反派变成了苏联特工组织,到了发生911以及美国政府颁布“美国爱国者法案”,漫画《内战》应运而生。漫画中的内战场面宏大,参与英雄数量众多,并经过了大事件《弗瑞的秘密战争》、《马格纳斯之殿》的铺垫,这些确实都是电影宇宙所欠缺的。在电影宇宙中不论是已经出场的英雄数量还是复仇者所存在过的时间(2012年才正式诞生)都不足以支撑漫画中内战的方式。那么电影有必要照着漫画改编吗?显然不用,如果是讲述某个英雄起源的电影,那自然应该按照漫画的情节来改编并加以归纳,而这是《美国队长3:内战》,即使它的副标题是“内战”,它也应该沿着美队前两部的路线来延伸人物的性格并展开情节,而不是漫画中内战,当然也不能忘了三部《钢铁侠》以及两部《复仇者》。漫画里冲突的开端来自“斯坦福德事件”以及随后政府颁布的“超级英雄注册法案”。“斯坦福德事件”是少年英雄组织(或者说真人秀明星)新战团在做关于逮捕超级恶棍的真人秀时引发的灾难,在MCU中则是复仇者在别国进行任务时由于失误造成的灾难,事件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在MCU里因为超级英雄们并没有强调不公开身份(或者说非常在乎“蒙面”的英雄们还未正式加入MCU),所以“超级英雄注册法案”变成了“索科威亚协议”。漫画中除了美队与铁人之外的关键人物是蜘蛛侠,在MCU中则是贯穿了整个美队系列的冬兵。冬兵与美队的感情线看似是以兄弟情义缩小了整个内战的格局,实际不然,这条埋了两部电影的感情线为美队的行事逻辑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在漫画中铁人支持注册的理由非常明确,他并不是站在政府一边,在“斯坦福德事件”发生前作为未来学家的托尼已经意识到了超级英雄们与政府之间必然会有矛盾而且必然会被政客们利用来生事,所以托尼认为超级英雄应该由超级英雄们自己来管理,而托尼自己愿意担起这个责任。对于美队来说,反对注册也有足够的理由,当天盾指挥官希尔用极端错误的方式要求美队支持注册时美队正式转入地下并开始领导反注册派。对于美队来说,反对注册也有足够的理由,当天盾指挥官希尔用极端错误的方式要求美队支持注册时美队正式转入地下并开始领导反注册派。但是美队多少有那么点缺少坐下来和铁人聊一聊并听铁人解释的理由。虽然美队为了捍卫自由并保护秘密身份挺身对抗注册法,但对于“斯坦福德事件”,美队却没有担起他应该负的责任。漫画里美队一意反对铁人及注册法,却没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这是我觉得这个故事在逻辑上稍稍有点不通的地方。但是美队多少有那么点缺少坐下来和铁人聊一聊并听铁人解释的理由。虽然美队为了捍卫自由并保护秘密身份挺身对抗注册法,但对于“斯坦福德事件”,美队却没有担起他应该负的责任。漫画里美队一意反对铁人及注册法,却没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这是我觉得这个故事在逻辑上稍稍有点不通的地方。铁人使计将美队及反注册派引到自己的一处废弃工厂,希望能劝服美队(同时天盾也做好防范措施希望能在谈崩后能将反注册派一网打尽),但是美队完全没有给铁人这个机会,选择直接开战。漫画中这是双方第一次交战,铁人及科学组制造出的仿生雷神首次出场并失去控制杀死了歌利亚。自此整个内战的局势失控,双方也失去了和谈的可能。铁人使计将美队及反注册派引到自己的一处废弃工厂,希望能劝服美队(同时天盾也做好防范措施希望能在谈崩后能将反注册派一网打尽),但是美队完全没有给铁人这个机会,选择直接开战。漫画中这是双方第一次交战,铁人及科学组制造出的仿生雷神首次出场并失去控制杀死了歌利亚。自此整个内战的局势失控,双方也失去了和谈的可能。在MCU中加入冬兵这条线,让美队与铁人之间从产生误会并且不沟通直到最后情感蒙蔽了理智显得顺理成章。美队1中美队和冬兵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冬兵最后的牺牲让美队有着一定的愧疚感;美队2中“死而复生”的美队再次见到了被改造成杀人机器的冬兵,美队的愧疚感进一步加深,最后冬兵救了美队让美队坚信他可以拯救冬兵并完成自己的救赎;所以到了美队3美队才会坚定的信任冬兵并希望能拯救冬兵完成自我救赎,而这是别人尤其是铁人所不能理解的,这才产生了不可跨越的隔阂。当然对于误会的产生反派泽莫男爵也功不可没,这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反派“boss”,他只是一个制造矛盾并将矛盾一步步扩大的角色。在内战故事的最后,漫画里美队和铁人都没有赢,最后的胜利者其实是政府;在电影里则直接将政府以及“协议”甩开,让复仇者们真正的自己面对自己,而这个结局在美队2左拉博士的回顾画面里已经有了明确的铺垫。漫画里侧重的是超级英雄在民众自由与民众安全之间的矛盾;而电影中侧重的则是复仇者两位领袖自己内心的冲突。正如上文所说,这两种情节哪种更好就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以下包含轻微剧透------------------------------------------------二刷归来,稍微做一下更新。刚刚一刷完毕,心情实在激动。应该说是漫威电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开启以来最好的群相片(ensemble film)。之所以没有说是最好的一部电影,是因为《钢铁侠》的里程碑地位毕竟摆在那。原先其实是捏着一把汗的,因为原著中的超级英雄注册法案很难直接搬到MCU的大屏幕上(毕竟背景不同,超级英雄的数量也不同),而更怕主题变成了围绕冬日战士的私人恩怨。所以说真的要佩服Christopher Markus和Stephen McFeely这两位大神编剧以及Russo兄弟。原著中围绕《超级英雄注册法案》的争议其实具有高度的政治性,而且是美国式的政治。每一个超能者是否应该向政府揭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是否必须以联邦政府雇员的身份进行执法,涉及到的是个人自由与政府干预之间的哲学性矛盾。而两位编剧在《美国队长:内战》中,则将这个矛盾巧妙地转移到了复仇者的责任与自主权上。争议的中心变成了复仇者联盟作为一个拥有强大力量的组织,在神盾局的覆灭后,是否应该由一个新的国际性决策机构来指挥和授权。这一改变不仅合乎MCU一直以来的逻辑脉络,而且完全消除了议题中的政治因素。原先是否支持美队是政治理念之争,而在新的语境下,支持美队变成了一个更加非政治性、更容易做出的决定——毕竟这是一部美国队长的电影。以至于,原本是Team Iron Man铁杆成员的我在最初的辩论中都忍不住同意美队讲的言之有理。而我的另一点担心后来也发现是多虑了。美国队长的确和冬日战士兄弟情深,但是也绝不是将个人感情凌驾于大义之上的人,而他在片中所做的决定也遵循这一原则。他的很多对抗行为并不是对Bucky的盲目回护,而是为了能更快地寻找、阻止幕后的黑手。在这里不得不说,片中引入《无敌浩克》中的罗斯是一记神来之笔。正是这个大家都没什么好感的角色随着情节的推进将越来越多的矛盾集中在了自己的身上,也从观众的角度淡化了钢铁侠和美队之间直接矛盾。也正因如此,片中各个角色的行为和选择都有了更强的合理性。不止美队、钢铁侠,包括反派,每一个决定和举动都是有内在的逻辑的,一时不理解的,其实都只是伏笔。更重要的是,除了全篇逻辑先森活蹦乱跳、打斗场景超燃、各种笑料不断以外,个人感情仍然是一条贯穿始终的主题。但与之前以为的友情不同,其实本片真正的主题是亲情,或者说是丧亲之痛,以及由此而来的复仇。美队与冬兵在片中所遇到几大对手钢铁侠、黑豹和Zemo都是遵循了这一主线。这是剧情中的冲突的根源,而冲突,就是戏剧的血液。在这一点上,Russo兄弟做的真的非常、非常出色。尤其在最后高潮时,尽管在之前的两次铺垫中我已经猜到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是当看到日那段录像的完整版本,看到钢铁侠不得不目睹这一切时,连我自己都感到心口一紧。另外不得不为Russo兄弟点赞的就是全篇动作场景的安排,一方面打斗的编排非常简洁、有真实感,另一方面动作场景动感的镜头语言也进一步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在莱比锡机场的英雄大战将各种动作场景、笑料等完美融合,做出了一段超级经典的打戏,简直不能再赞。再次表示本片是MCU有史以来最漂亮的群相片。不仅全片合乎逻辑,节奏紧凑,而且要战斗有战斗、要搞笑有搞笑、要感动有感动,最后还能以一个相对比较正面、乐观的结局收尾。就当很多人因为《复仇者联盟:奥创世纪》以为漫威已经要玩崩的时候,漫威向大家证明,他们的功力还在。(我在评价《奥创世纪》的答案中曾提到过,《奥创世纪》作为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承前启后之作,必然有它的特殊性,难以满足所有观众的胃口)-----------------------------------以下包含中度到重度剧透------------------------------------------------1. 结合电影和《神盾局特工》的最新剧情,九头蛇应该已经彻底成为历史了。2. 猎鹰在片中启用了一架叫做「红翼」(Red Wing)的无人机。这是原著中猎鹰身边的猎隼的名字。而猎鹰的飞行器被扣押后收据上写的「鸟人装束」(bird costume)也是对原著漫画的致敬。3. 这是黑豹第一次走上大屏幕。作为瓦坎达的王子(后接任国王),他能奢侈到打造一套通体汎合金(Vibranium)的战服。他在原著中因为神祗的保佑拥有超于常人的力量、感知能力、耐力等等,在片中也是少数能与冬日战士的机械臂刚正面的人之一。4. 在《美国队长:第一复仇者》中,霍华德·斯塔克曾说美国队长的盾牌用掉了所有的汎合金,应该是因为当时他们尚未发现瓦坎达的汎合金储藏。而在原著中,瓦坎达的老国王有意封锁国境,一边通过少量汎合金赚取外汇,一边将全国最顶尖的人才送至世界各地学习,将瓦坎达打造成了世界一流的科技强国。原著中复仇者所使用的昆式战机(Quinjet)就不是斯塔克而是瓦坎达制造的。在片中,瓦坎达的高科技也有所体现,也是为什么在第一彩蛋中黑豹如此自信。5. 片中前半段曾提到美国队长在二战时与霍华德·斯塔克的关系,也是为了之后铺垫。后来还重申了美国队长的盾牌正是霍华德打造的。大家或许还记得,盾牌在《钢铁侠二》中有短暂露脸——钢铁侠搭建粒子加速器的时候用盾牌客串了一下支架。6. 片中的反派是Helmut Zemo上校,也就是原著中的第二任Baron Zemo。男爵变成上校一方面是因为角色塑造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Baron Von Strucker(《美国队长:冬日战士》和《复仇者联盟:奥创世纪》中短暂路面)之后、Baron Mordo(即将在《奇异博士/史特兰奇医生》中出场)之前,漫威应该不想再要一个叫男爵的反派了。片中除了名字外,两个Zemo几乎没有什么相像的地方了。原著中他是九头蛇的一员,但片中则是前索科威亚情报机关成员,在复仇的过程中还拷问并杀死了一个退休的九头蛇特工。7. 因为2008年的《无敌浩克》以1.5亿美元的预算只卖出了2.6亿美元的票房,是整个MCU的最低纪录,加上主演爱德华·诺顿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未能加入《复仇者》,所以漫威一直对此片讳莫如深。除了在《复仇者》刚开始时隐约提及了背景,MCU的其他电影对《无敌浩克》的种种元素均完全无视,连绿巨人本人也忘记了当年的挚爱贝蒂·罗斯。本片是MCU在2008年的的《无敌浩克》之后第一次正式承认该片在MCU中的身份。其中除了升任国务卿的罗斯将军以外,蓝色的超级士兵血清也是《无敌浩克》中的元素。8. 此前一直传闻钢铁侠在片中使用的Mark. 46是漫画中的血边装甲(bleeding edge)。后者是钢铁侠通过纳米科技创造的战甲,平时藏在体内,需要时会释放出来。但是从片中的情节来看,Mark. 46还没高级到那个地步,只不过是显得更加碎片化而已。9. 蚁人终于和原著中一样可以变大了。10. 片中出现的漂浮监狱,原型是原著中用于关押法外超能力者的42号监狱。后者位于负空间(negative zone),通过特制的传送门进出。但由于负空间主要是神奇四侠中的概念,所以MCU一直无法使用。在本片中,对于「超级英雄」或者「超人类」的称谓沿用了MCU(主要由《神盾局特工》而来)的"enhanced“一词,而非superhero或者superhuman。11. 华生(Martin Freeman)饰演的联合反恐中心副主任Everett Ross在漫画中的原型是美国国务院官员,曾负责与黑豹的联络,也因此熟识黑豹,并成为了美国头号瓦坎达专家。这个角色在本片中戏份极少,有可能会在2018年的《黑豹》中有更多的发挥。也有可能会在Phil Coulson回归电影无望、Maria Hill转投斯塔克麾下、Nick Fury潜入水下后成为一个新的与众超级英雄联络的角色。12. 蚁人和蜘蛛侠是片中的逗比担当。13. 鹰眼的弓有了肉搏形态。而战争机器的战甲似乎又被钢铁侠升级了。14. 冬日战士在昆式战机中打开了一个标着「罗曼诺夫」的柜子拿枪,因为复仇者里只有黑寡妇一个人可能会用长枪的(虽然也没见她用过)。后来钢铁侠管冬日战士叫"Manchurian Candidate"是向一部冷战经典小说《满洲候选人》致敬。该书讲的就是一个朝鲜战争中的士兵被洗脑并派遣回美国刺杀总统候选人的故事,后来在1962年被搬上荧幕,并在2004年重拍。15. 小胡椒在本片中并未出现,而且给出了明确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钢铁侠三》的结尾中,钢铁侠对超级英雄事业略显消极,一部分原因是当时后唐尼自己对继续扮演钢铁侠也产生了一些倦意。不过后来唐尼的态度有所转变,尽管《钢铁侠四》尚未有实质性计划,唐尼已经确定出演《复仇者联盟:无限战争》等多部计划中的电影。16. 下面这张图片是原著《内战》第七卷的封面,但是其实在书中并未直接上演。但是这一幕在电影中出现了——非常激动人心。而且两人的打斗场景有不少细节是直接取材于漫画。17. 片尾继续有两个彩蛋,《复仇者联盟:奥创世纪》仍是整个MCU唯一没有终场彩蛋(post-credit)的电影。而第二个彩蛋是关于小蜘蛛的。所以片尾最后的字幕是:Spider-Man will return
你感受一下两张图的阵容?你感受一下两张图的阵容?
【无剧透短评】美国队长3:内战很好看!蜘蛛侠满分!太可爱了!最好漫改电影?不一定,因为单看这一部,不看漫威之前的电影,很有可能看不懂部分剧情。最好漫威电影?一定的!打斗就是超蝙老爷那种好,但是占据全片80%!剧情也非常不错,就是坏人真的很弱。还有谢耳朵彩蛋唷~ 不和DC做比较,风格不同,爱DC。反派做的东西也很蠢...漫威的一向惯例/特征吧~但这部把反派做成衬托,关注在英雄上,简直聪明!可惜故事可以升华到更好......可惜了,尝试探讨很多东西 但又不彻底...不想太黑暗。完全到不了 黑暗骑士的高度,毕竟还要给小孩看嘛。打斗是应该是漫改最好的,但太多快速剪辑了,本人有点头晕...非特写镜头CG有些假。英雄们每个人特色都发展非常好!就是幻视弱了点,可有可无的感觉~黑豹完全是非洲蝙蝠侠即视感,王之霸气,打斗风格屌!黑人帅哥!最好蜘蛛侠无误!非常喜欢他和钢铁侠的化学反应哈哈哈哈机智电影院
已买票,5.6去看,先前排占座PS:这几天在香港台湾的童鞋真是秀足了优越感啊,请大家时刻提防群聊,或是别的什么方式出现的花式剧透(手动再见)
这一战 美国队长肯定赢了因为它叫
《美国队长3》
要是输了就叫《钢铁侠4》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给的再多 不如懂我mp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