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知乎上「如何评价 XX」之类的问题水准仪比对结果评价?

如何评价《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
按投票排序
434 个回答
我是科幻苹果核的主页菌,我在 Worldcon 现场负责雨果奖的图文直播。(刘宇昆代刘慈欣领奖)(刘宇昆代刘慈欣领奖)(和刘宇昆在 Sasquan 现场)(和刘宇昆在 Sasquan 现场)星云奖那次的图文直播也是我做的。最后《三体》没有获奖,大刘有点失落。(2015年6月,星云奖颁奖典礼现场)(2015年6月,星云奖颁奖典礼现场)这次雨果奖大刘终于获奖,我想「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提升到世界高度」这句话,终于不是讲讲了。感谢大刘,感谢小刘,感谢 Tor 出版社。你们创造了历史,我们见证了历史。在曾经说过,从2006年《三体》在科幻世界连载,到2011年《三体3》发布,这个系列已经弥散在我逝去的青春里了。现在看来,我的青春没有白过。从身边培养科幻迷,对《三体》系列进行安利,创办科幻协会,加入科幻苹果核,向美国幻迷介绍《三体》。我现在觉得,我作为中国科幻迷的一份子,确实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想,这已经够了。很开心,很开心。希望之后的两部可以继续获奖。-------------------------------------------------------------------------排名第一的答案认为这只是刘慈欣的胜利,与中国科幻并没有太大关系。刘慈欣自己也说过,《三体》的成功是偶然。但我觉得,不,这确实是中国科幻的胜利。目前中国科幻正在迅速渗透进西方科幻圈。只不过这只是一个起点,并不是终点。亲历了星云奖周末和 Worldcon,才知道外国科幻作者、科幻迷们都是怎样热烈地讨论《三体》,讨论中国科幻。在《三体》的推动下,有很多科幻迷们都渴望阅读到来自另一个文化的更多作品。科幻苹果核创始人王侃瑜,科幻作家糖匪等人在这次 Worldcon 上举办了很多场讲座和交流会,特别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座座无虚席,讲座结束了大家甚至还依依不舍不愿离开。(来听中国传统文化讲座的观众们)(来听中国传统文化讲座的观众们)中国除了刘慈欣以外没有好的科幻?这绝对是在扯淡。不说老一辈的王晋康、何夕、韩松等作家了,请看这里,。大部分的译介都是最近几年的。新锐科幻作家陈楸帆、宝树、夏笳、张冉等正一遍又一遍地刷着中国科幻的知名度!著名科幻杂志《Clarksworld》现在有一个中国科幻专栏,定期刊载中国科幻作品!暂时达不到刘慈欣的高度?我想很快你就不会这么想了。举个例子,夏笳的作品《Let's have a Talk》已经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对,就是你知道的那个 Nature)。她的《2044年春节旧事》虽然没有获得雨果奖提名,但是也至少获得了42票,离提名只差一点。陈楸帆的小说《丽江的鱼儿们》也荣获了最佳科幻奇幻翻译奖,《沙嘴之花》获得了这个奖项的提名!刘慈欣是让中国科幻走向世界的先行者,但绝对不会是唯一一人。我们要一直期待有更好的作品会出现,刘慈欣一直说自己是老一辈科幻迷,帮助中国科幻走向世界,也是他本人的夙愿。对啦,这是夏笳那篇小说的地址,有兴趣可以看看:-------------------以下是私货,苹果核的安利时间---------------------科幻苹果核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科幻 Fandom,上海高校幻想联盟。是非盈利性组织。大家如果对科幻感兴趣,可以到上海找科幻苹果核玩哦(?-ω-`) 我们的微信公众帐号是 sfapplecore,微博帐号是
还有我们每月都有「苹果派」定期聚会,每年有上海高校幻想节。还有很多很有趣的活动,比如苹果核读书会等。欢迎来玩!最后放上星云奖颁奖典礼上大刘对苹果核的祝福镇楼⊙ω⊙PS: 对不起看微博直播的 Dr.Who 粉丝们...Dalek 不是机器人....我要回去补番了
题主认为我这个回答和主题无关,那我就补充两句有关的好了:雨果奖对世界科幻的意义,稍微了解一点科幻的人都该清楚。三体拿下雨果奖,说明这部作品获得了世界科幻圈内的认同,也再次说明了某些网络评论家“三体也就能在中国红,拿到世界上什么也不算”的说法有多么浅薄可笑。三体做到了新时期中国科幻从未做到的两件事:1,取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并产生一定的超出科幻圈的社会影响;2,获得国际科幻界的认可。如何,有关了吗?那么请看分割线后面的原文内容吧。因为“有关”的这部分内容每个人都会说,光说这段话我还不如不开口。————————————原文分割线————————————————————————我一直都不遗余力地吹捧三体系列,现在能拿下这个奖,我为刘慈欣感到高兴。只是一想到那些蝗虫一样的三体教徒恐怕又要铺天盖地地在一切无关话题无关领域里乱刷三体的各种关键词,就未免有些牙根发颤。再一想到所谓的“中国科幻圈”大概不会少有人跳出来欢呼这是“中国科幻的胜利”,更是有些蛋疼。三体的获奖实至名归,是刘慈欣这位实力派作家的胜利,但和“中国科幻”并没有太大关系。
今天,消息传来,刘慈欣凭《三体》(英文版)获得了雨果奖!这不但是中国科幻作家第一次获得这一美国的科幻小说最高奖项,也是亚洲人第一次赢得雨果奖。由此,可以说中国科幻已经走出了本土,并为世界科幻贡献出了一位大师级的作者!雨果奖和星云奖一起,并称美国(其实也就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两大科幻奖项。其中星云奖接近于专家奖,因为评委都是专业的科幻作家;而雨果奖更像是读者奖——只要交了40多美元的会费,加入世界科幻协会的会员都可以参与投票。世界科幻协会目前拥有约40多名来自中国的会员,而此次参加雨果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投票的总会员数大约是5600人。这次大刘获得雨果奖,首先应该归功于英文版的翻译者,美国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以及《三体》英文版的出版公司。刘宇昆的翻译非常完美地把《三体》的宏大、深邃以及对科技的各种想象传达给了英文读者。在这之前,很多人都觉得这个科幻系列会相当难翻译,因为光“二向箔”、“智子”、“面壁者计划”、“弹星者”等等就很难传达了,何况还有文革方面的内容呢。据说,刘宇昆的翻译并未完全拘泥于原作,其英文版文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甚至还调整加强了一些字句,使其突出了女权色彩。近年来,中国科幻小说的输出已经慢慢做得有声有色,不仅是刘慈欣,还有夏笳、陈楸帆、宝树等等更年轻作家的作品也被大量翻译推介到国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三体》的获奖,正标志着中国科幻开始形成面向全世界的态势,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更深意义上,这是中国科幻文化走向成熟,走向全球化的一个里程碑。之前大刘的《三体》差点没能入选本届雨果奖提名,但在雨果奖的评选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悲伤的小狗”的活动,一些人拉帮结派,打压另一些科幻作者和作品,整个活动对评奖造成了很大困扰,也为《三体》入围提供了一个机会——有两位提名作者因不满撤回了自己的提名作品,使得《三体》得以替补入围。但“悲伤的小狗”活动也为《三体》得奖造成了一些麻烦,总体看属于正负相抵。在前后五轮的投票中,《三体》一直领先,但与第二名《哥布林皇帝》的票房始终非常接近,最终《三体》以200票的优势赢得了雨果奖。整个过程虽然有种种客观因素影响,也确实有运气成分,但必须得说,《三体》是凭强劲的实力赢得的大奖,绝非被送上的王冠。顺便说一句,《权力的游戏》作者大神马丁在颁奖之前就非常看好刘慈欣得奖呢!《三体》能被北美观众接受,与大刘的风格有很大关系:美国科幻经过长期发展,现在处于各种风格的混杂期,很多作者追求文学感、文化意识,像刘慈欣这样以古典主义风格构造宏大的太空史诗的作品已不多见。大刘的科幻小说以立足科技前沿的科幻构思为最大特色,其科幻概念密集、超前、气势宏大,非常容易跨越文化和语言,不会减低冲击力。其故事情节画面感很强,也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及广阔的想象空间。更不用提来自美国文化之外所能带来的新鲜感了。获得雨果奖,还只意味着大刘在世界科幻舞台上的成功,不能代表中国科幻已经站在了世界科幻的前沿——事实上,我们的科幻文学还远不够发达,面临着作者稀少、产业规模小、读者不稳定、市场有限等严峻问题。即使对刘慈欣本人而言,这也是他刚刚站在了和阿西莫夫、克拉克、海茵莱茵等著名科幻作家同一个层面上,可以被冠以科幻大师的名号,但《三体》距离美国最出色的科幻经典,可能还有那么一点差距。想必在未来,刘慈欣会揽过一堆星云奖、雨果奖,走向更高的位置,星光闪亮长久!(昨天得知消息后写给《新京报》的文字,非常简单且面向大众的评介。)
这是刘慈欣应当获得的荣誉。刘慈欣于中国科幻,我一直认为是一个异数。所谓异数者,藉一己之雄才,立不朽之事业。最早看他的作品,还是那篇让我战栗的《镜子》。那一刻我就觉得,和同期的科幻作者相比,他显得太出挑了。其余的作者,或者有一个好点子,但是拎不起一本书,譬如多年前写《天意》的钱莉芳,明显属于手下虚泛浪费了点子;或者说是有很多人写得不错,但仅仅能驾驭得来短篇中篇,所以《科幻世界》这么多年涌现出了很多质量不错的中短篇作者,而缺乏能驾驭大长篇的作者;最重要的一点,格局之小大,绝非简单的一句话,刘慈欣之所以成为异数,在于他异数一般的大格局,思考之深邃,想象之博大,哪怕写短篇,也能带给人一种壮阔博大之感。而这种大格局,带来的又恰恰是路数之正,若韩松之《地铁》、《红色海洋》,好则好已,究竟落入狭艳之流,不是名门正派的气质。基于以上,刘慈欣在国内也好、国际也好,拿怎么样的奖项,都是不值得意外的。前一段时间偶然间认识了《科幻世界》杂志社的退休编辑田子镒老爷子,谈了刘慈欣很久,田老说起之前他在科幻笔会上认识的刘慈欣,真是让人神往。但这其中又有一点值得我们警觉,这可能仅仅是刘慈欣一个人的胜利,而非中国科幻的胜利。田老也有着这样的担忧,即中国科幻界出现刘慈欣,仅仅是一个异数么?有没有人能接的过这根接力棒?就像是《大圣归来》的出现一样,这代表着中国动画的崛起么?不尽然。起码最近几年《科幻世界》杂志中文章的质量,在我眼中是下滑了的。所以,关于大刘获得雨果奖的事,祝贺他吧。最好的结果就是,他的成绩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科幻文学。这样中国科幻才能说是真正的崛起。以上。
长文慎入。(注:本文首发澎湃新闻编辑对标题和内容有删改,此文为原稿)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与未来——写在《三体》获奖之后北京时间8月23日下午1时,《三体》斩获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人的作品首次获得该奖项。“雨果奖”与“星云奖”并称世界科幻界的诺贝尔奖,是最具权威与影响的两项世界性科幻大奖。尽管此次雨果奖遭到“小狗行动”的干扰,但这依然可以称作中国科幻小说的一次重大突破。《三体》,作者刘慈欣,在科幻界中被读者昵称为“大刘”。不过,当年《科幻世界》的忠实读者恐怕对另外一个称号印象更为深刻——他是上帝派来拯救中国科幻的人。大刘的故事《三体》总共分为三部,讲述了地球在三体人的进攻与宇宙“黑暗森林打击”的阴影笼罩下追求生存而最终失败的故事。从时间跨度上讲,这可以称作是一部史诗级的作品,只是与我们习惯的大多数科幻小说不同,这一次,王子和公主并未在地球上幸福地生活下去,故事的结局异常冷酷。《三体》讲述的系列故事是从文革开始的。在三部曲第一部的《地球往事》中,女科学家叶文洁在文革中目睹父亲被害、领导与同事为了权力斗争勾心斗角,对人性感到绝望。在她主导的一次偶然星际通讯中,地球文明被三体文明发现,三体人进而有了入侵地球的打算。厌恶了人性丑恶的叶文洁自愿成为“地球三体组织”的最高统帅与精神领袖,该组织的目的是配合三体文明净化或消灭人类文明。小说第一部的结局是,“地球三体组织”被捣毁,核心机密被截获。然而,三体文明的科技水平比地球发达太多,它们利用这一优势锁死了地球基础物理学的前进可能,危机并没有被消除。《地球往事》在很多方面都戳中了欧美主流文化的兴趣点,比如以文革为背景的故事展开,比如一个并非为了某种具体利益、而是为了从整体上消灭人类的反派组织,比如以中国面孔出现的哈姆雷特式主角汪淼与类似美漫中“反英雄角色”的警察大史。这种以亚洲特色文化背景讲述欧美主流价值的故事是比较讨好欧美评论家的,当然,我们不能确定,大刘这次得奖有多大程度上是因为以上因素。 然而《三体》真正在国内科幻读者中引发巨大反响的是第二部《黑暗森林》。《黑暗森林》延续了《地球往事》的故事。三体人依靠高度发达的技术手段锁死了地球科技进步的可能性,然而地球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通过截获“地球三体组织”的情报,人类了解到三体文明内部之间的沟通是完全透明的,不存在隐瞒和欺骗,因此人类很可能以自己所擅长的隐瞒与欺骗战胜三体文明。为此,人类选出了四位“面壁者”,四位不需要将自己的计划告知任何人,同时又有权力调动全球资源的战略家,来破解三体入侵的危机。第二部的主人公罗辑正是这四位“面壁者”之一。他在叶文洁的提示下,发现了宇宙社会学中的“黑暗森林法则”。这一法则也被视为刘慈欣最精彩和最富想象力的设定。大刘假设,宇宙中所有文明都以生存为第一要务,所有文明都在不断扩张,但宇宙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因此,所有文明最终都会陷入对宇宙物质的争夺,而不同文明之间无法判断彼此究竟是否怀有善意。此外,即使是高等文明也有动力消灭低等文明,因为低等文明有可能凭借“技术爆炸”反过来威胁并超越高等文明。因此对所有文明来说,最安全的做法是:所有文明都不会暴露自己的位置,并且会在发现其它文明的第一时间将之消灭。罗辑正是依靠这一点威胁三体文明:如果三体文明入侵地球,那么地球会将自己以及跟自己距离极近的三体星球坐标广播到宇宙空间中,引发其它文明同时消灭三体与地球。藉由这一恐怖威慑,三体与地球达成了暂时的和平。然而,在接下来的《死神永生》中,人类选举出的、继承罗辑的威慑者(执剑人)程心在内心深处不认可这一冷酷的法则,造成威慑失败,三体人入侵了地球,地球毫无抵抗之力。但地球逃逸出的战舰“蓝色空间”和“万有引力”代替程心,将三体星的坐标广播到了宇宙中,三体人撤走,而地球人也未能成功对外发出“安全声明”避免“黑暗森林打击”,最终毁灭于高等文明的攻击。尽管文笔时常为人诟病,但刘慈欣波澜壮阔的想象力还是在《三体》出版之后就迅速抓住了读者。当然,也有许多批评者认为这部作品流露出的集体主义、现实主义与强权崇拜倾向会让人觉得相当不舒服——《三体》的美国编辑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有太强烈的男权倾向。批评者们还搬出刘慈欣之前的《全频道阻塞干扰》与《球状闪电》来证明作者一向有民族主义倾向。不过,他们倒是经常忽略掉大刘另外两部极富人文主义关怀的作品:《乡村教师》与《诗云》。然而,我并不打算对刘慈欣作一全面周到的点评,亦无意于攻击刘慈欣的批评者们。我只是希望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提供一种不同的视角,来定位刘慈欣的《三体》对于中国科幻,乃至对于世界的意义。科幻与人类文明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对于奇妙世界的想象就与文学创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亚欧大陆的最东端到最西端,我们可以看得到《摩诃婆罗多》与《神谱》、《吉尔伽美什》与《荷马史诗》、《山海经》与《埃达》、《西游记》与《罗摩衍那》、《亚瑟王传奇》与《尼伯龙根之歌》,我们的先祖想象巨龟托起大地,太阳神的马车在云中疾驰,索尔的巨锤击出闪电,鲲鹏扶摇直上九万里若垂天之云……想象力使人类文明成为人类文明。也许最初,这些不过是人类对于世界的玄妙解释,是人类天性中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兴趣所激发的产物。然而最终我们爱上幻想作品,是因为它折射出关于我们自身文明最本质的东西。因为,如果一个故事讲述的世界我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这个世界中的生活我们一无所知,这个世界中人们的能力超乎我们的认识,然而我们还是会为这个故事打动,那一定是因为,这个故事里蕴含着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无论怎样剥离背景与时空的外壳,它总是会震撼我们的心灵。就像我们会震撼于孙悟空的反抗天庭,欣慰于奥德修斯与妻子的团聚,担忧于辛巴达是否能克服下一次的磨难,悲苦于西格弗里德最终逃不过命运的无常,我们每一次被幻想世界感动,只因为我们在那些“超人”与“非人”身上,看见自己。因此,幻想作品与所有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一样,沉淀着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我们在古希腊的轴心时代有《俄狄浦斯王》这样的悲剧,我们在文艺复兴时期有《巨人传》这样的传奇。而我愿意把幻想作品中的一支——科幻作品——看作是《巨人传》的精神继承者。《巨人传》是拉伯雷的作品,小说里的巨人本身力大无穷,然而更重要的是作为主人公的巨人接受人文主义的教育,热爱知识与体育,尊重爱与和平,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正因为此,他们才无往不胜,远渡重洋也能克服种种磨难,最终追寻到智慧的启示。《巨人传》以幻想小说的形式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信念之门,那就是:只要正直的人接受正确的教育,他就会在这个世界中捍卫他珍惜的价值。在秉持类似人文主义信念的一系列小说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乌托邦》、《大洋国》、《格列佛游记》等等思想史上耀眼的名字。这些小说背后的政治意味十分浓厚,它们寄托了人类对于公正社会的向往,并且暗示读者,建立公正社会的前提是接受启蒙,接受人文教育对美德的塑造。它们对应的时代是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在这段历史中,欧洲文明一方面与保守势力全力斗争,另一方面以自己的意志发现并改造着整个世界。换言之,其时,欧洲人自觉地为其文明自身确立秩序,同时也在不自觉地为他们所发现的这个世界确立秩序。北京大学李猛教授在其新著《自然社会》中,就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看作是关于欧洲人确立这一世界秩序的寓言。而公认为科幻小说鼻祖的儒勒·凡尔纳,其最知名作品受“鲁宾逊故事”的影响非常之深,几乎可以说,他最重要的作品,背后都有一个类似的、在新世界构建人类新秩序的预言。这个特点在《神秘岛》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五个北方人,他们流落荒岛之后,靠着一点点工具和自身具备的科学知识与技术,在岛上采矿、冶铁、驯化生物、发展农耕、织作衣物,甚至制作了炸药与肥皂。李猛把鲁滨逊建立起来的那个小王国称为一个君主制政体,而在《神秘岛》中,一个兼具勇气与智慧的工程师把所有人团结起来,打造了一个建立在科技基础之上的共和政体。鲁滨逊这个英国人在孤岛上复制了英格兰王国,而五个美国人在孤岛上复制了合众国。凡尔纳的其它小说也有相应的政治关怀:《海底两万里》中,內摩船长依靠技术打造了“鹦鹉螺号”,这艘在大洋上自由航行的潜艇就是他的自由王国,他因此不受陆地的约束,还反过来资助陆地上的民族反抗压迫与侵略;《机器岛》中,依赖新技术发展而生活便利的岛民却因为岛上寡头家族的内讧而蒙受生活被撕裂的灾祸;《从地球到月球》中,人类的战争冲动被转化为征服未知世界的冲动,而且,在一个法国人的调停下,两个美国人达成了政治和解。这意味着,从科幻小说诞生之处,它就在关怀政治问题。这里的“政治问题”指的并不是那些勾心斗角的权谋,而是关于人类共同生活的重大问题。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属于19世纪后半叶,一个进步主义信念最为充分的时代。如果说鲁宾逊殖民孤岛、俘获星期五更多是由于对基督教文明的自信和对传统美德——勇于探索、辛勤工作、审慎处事的继承,那么凡尔纳的主人公无论是建立新国度还是反抗旧国度,他们的力量都来源于对新科技的掌握,以及这种新科技与传统美德的结合。换言之,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中,《巨人传》开辟的那种人文主义信念转变成了科技信念,并且与《鲁滨逊漂流记》中那种对新世界的开拓精神结合起来,象征着人类,或者至少是欧洲文明如何在传统基础上建立一种全新的世界秩序,而新技术成就又在这一秩序成型期有着怎样的定位。这,就是科幻小说诞生之初关怀的重大问题。随着世界文明的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科幻小说的中心也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这也许是因为,一个自觉担负起世界责任的文明,必将以其全部的想象力展开对世界图景的设想。二十世纪中期以后美国科幻小说的最高成就,几乎就是人类历史上科幻小说的最高成就。科幻小说从主题到手法都高度多元化,其立场也不再是单一的进步主义观念,然而不变的是以对“政治问题”的敏感,来寄托作者对人类生活重大问题的关怀。提出“机器人三大定律”的阿西莫夫为银河系帝国勾勒出的宏大历史颇似维柯-赫尔德-斯宾格勒一脉文明史所要探寻的主题,而阿西莫夫这套帝国史背后的“心理史学”,在很大程度上又脱胎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和汤因比的《历史研究》。阿西莫夫开始写作《银河帝国三部曲》的时间恰好是1950年,正值二战结束不久,欧洲文明衰败不堪。《银河帝国三部曲》要处理的文明史主题,恰似对欧洲文明长久以来的一种总结,而其未来,又建立在对新心理学以“看不见的手”操控人类历史进程的信心基础之上。相比以宇宙史神话书写文明史寓言的阿西莫夫,另一位极重要的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的政治关怀更具美国特色。在《严厉的月亮》中,他把美国独立运动的历史搬到了月球殖民地的独立中,并且在小说里让一批持有左派自由主义立场的革命者围绕一台超级电脑,组建了一个列宁主义式的革命党;在《异乡异客》中,他让火星来客迈克尔成为了六十年代大学生性解放运动的代言人,成为了新一代的殉道者;然而到了《星船伞兵》里,海因莱因又转而开始思考人权和民主制度的边界,以至于一些人批评在这部作品里看到了“尼采式国家崇拜”的影子。在伟大的科幻作品中,伟大的政治关怀一直是一项不断延续的优秀传统。索耶在《恐龙文明三部曲》中将人类自启蒙运动到二十世纪取得的文明进展搬到了恐龙世界中,再现了对异端的宽容和历史的进步究竟需要人们/龙们付出多大的代价;卡德在《死者代言人》中通过描写人类与不发达文明猪族之间的误会,展示了文明之间误会与冲突的起源以及和解之道的重要性;而更著名的电影《黑客帝国》则以人工智能控制人类的设定,探讨了边沁式“圆形监狱”那种全景敞开式的社会管理机制作为我们文明未来的可能性。因此,科幻作品关心政治,但它未必是描述美好前景的温馨童话,未必是用“政治正确”搭建起来的庇护所,未必是以人文主义信念和历史进步论为“中心思想”的宣传作品。它同所有伟大作品一样,真实地反映人性中的善与恶、黑与白、光与暗,并在情节中对此加以深切的关怀与探讨。它需要幻想,因为幻想能为这种关怀搭建更宏大的平台;它需要科学,因为科技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已经成为任何关于人类命运严肃探讨都回避不开的话题。《三体》中的政治与人文关怀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让我们把视线从科幻小说上稍微拉开,来读一读英国思想家奥克肖特最推崇的政治哲学家之一托马斯·霍布斯。霍布斯最著名的理论之一就是“自然状态理论”。他认为,自然状态的人处于悲惨的“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之中,这个结论是基于三条原则推理出来的:1)人生存的首要目的是自我保全;2)人的自然能力十分平等;3)人的语言并不代表他的真实想法。首先,人要自我保全,所以自然法规定他为此必须要对自然世界中的一切拥有所有权,这样他才能正当地利用一切手段保全自己的生命;其次,(正常情况下)人的自然能力是平等的,这种平等体现在人可以互相杀死彼此——即使是最弱的人,也可以用偷袭和毒药杀死最强壮的人;最后,由于语言无法代表真实意图,因此一切善意的表述和在此基础上的契约都没有意义,能保障契约实现的只有强力的威胁:如不履约,只有死亡。所以,我们可以设想一种霍布斯式的极端状态:你的手中有一个苹果而我已因饥饿而奄奄一息,自然状态下的我,必然会用尽一切手段来夺取你手中的苹果以保全我的生命。而就算是我保证我想要的只是一个苹果,但我的语言在你看来并不可信。你无法判断我究竟是要从你手中夺取苹果,还是要干脆夺取你的生命。在这种极端状态下,我们只有对彼此开战。这个极端状态无法被“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所消弭,因为这世界上的苹果就算产量再高,也不可能完全排除我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陷入一个苹果都没有的悲惨境地这种可能。而只要极端状态无法排除,“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就无法排除。有趣的是,刘慈欣的“黑暗森林法则”与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理论惊人地相似:人的自我保全对应宇宙中文明将生存视为第一要务;所有权的排他性对应宇宙物质总量的有限性;人的语言不可信对应猜疑链原则;人杀死彼此的平等能力对应“技术爆炸”这个设定;最后,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对应的就是“黑暗森林打击”。可以说,刘慈欣在宇宙的尺度上展开了霍布斯的理论。《三体》想说的道理,就是内在于人性中的困境,即使到了人类文明有能力探索宇宙的时候,也依然会继续存在。而奥克肖特推崇政治哲学家的理由,就是他们有能力超脱于一时一地的事件,从中揭示普遍存在的、内在于人性的困境。任何时代的人类都需要有懂得政治残酷性的人来守护真正的价值,这是人类历史的一条普遍性规律。在《三体》中,刘慈欣以京剧脸谱式的人物塑造,重新讲述了这个寓言。罗辑,一个有点玩世不恭的社会学博士,《三体》第二部的主角,威慑纪元的创始人,以一己之力拯救了地球文明的初代执剑者。在刚刚被赋予“面壁人”这一职责时,他感到惊讶、荒谬与愤怒,然而周围的人却相当理解并顺从他的每一个意愿。他很快理解了周围人的态度:为了不把自己的计划暴露给三体人每时每刻的监控之下,“面壁者”必须将真实的计划深埋心底。对其计划的真正破解,唯有死亡。大刘实际上以一种戏谑的笔触描写了真实社会中的最高权力运作状况:“面壁者”就是最高权力的实体化,而最高权力所做的一切事,无论多么荒谬,都会被社会加以合理化的解释。因为——根据霍布斯的理论——最高权力的存在,是每个人得以生存的前提。小说中,罗辑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理想爱人的形象庄颜。这个女性的形象与大刘大多数女性形象一样乏味。因为这个形象代表着人类生活中值得守护的美好价值,就像脸谱中特定的颜色代表特定性格与立场的人物一样。当庄颜离开罗辑身边后,罗辑成长为一个懂得政治残酷性的人。他发现了宇宙社会学的公理——“黑暗森林法则”,并以一己之力背负起两个世界的脆弱稳定。他只有让自己化身冷漠无情的执剑人,才能守护庄颜,以及庄颜背后的全人类。程心,《三体》第三部女主角,在绝大部分读者心目中,这是一个可厌的圣母形象。她出于无原则的理想主义,放弃了作为执剑人的职责;她出于义务论的正义原则,堵死了人类躲避黑暗打击的正确道路。她所奉行的道德原则,使得地球文明在她手中经历了两次毁灭。而大刘在小说中反复传达的观念是,这并非她的过错,而是全人类的过错,因为全人类选择了她来决定文明的走向。许多批评家正是因此指责刘慈欣攻击民主政治,宣扬强权主义。然而刘慈欣不过是让她充当另一张脸谱,用来代表忘却了政治残酷性的、只怀有美好理想主义的人。为了小说的结构和叙事,这种脸谱化的人物塑造倒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三体》第三部中脸谱化更严重的人物反倒是维德。这个角色的存在给人一种印象:似乎那些懂得政治残酷性的人就是刻意维持兽性,用强权逻辑和阴谋斗争解决一切问题的人。而现实政治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政治残酷性并非源于权力斗争的残酷性,而是像霍布斯这种政治哲学家揭示出的、任何丰饶与进步都无法根除掉的、内在于人性之中的生存困境。不过这些瑕疵已经无法掩盖瑜瑾的光辉,大刘已经成功地讲完了他想讲的寓言————唯有对政治的残酷性有足够的自觉,并且深刻理解这种残酷性根植于人性本身、无法消弭的人,才更有资格守护人性中那些沉淀下来的美好。这就是大刘想讲的寓言。你说他集体主义也好,强权崇拜也好,但无论你给他贴上怎样的标签,都取消不了这部作品中提出的,人类自身所要面对的真实问题与困境。科幻小说与中国人的世界图景中国人向来不乏幻想的传统,然而科幻传统却并不强大。据专家考证,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是著于1904年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与《新法螺先生谭》。前者模仿的是凡尔纳《气球上的五星期》,写一个新加坡华人乘气球历险的故事;后者则是模仿了德国的《敏豪森男爵历险记》,讲一位“新法螺先生”经历灵肉分离,又创制“脑电”的故事,颇有些修真小说的味道。此外还有一本署名为无垢道人所著的《八仙得道传》,把电报、电灯都解释为电母造物的运用,甚至解释说,电并非电母的私产,她不过有“管理之责、支配之权”而已。无垢道人活动时间在同治年间,然而这本小说中却提到了皇帝制度和正一道的消亡,因此这部分内容很可能是民国年间“科玄之争”时期后人的伪作。另外一部非常有趣的作品,可以称之为“政治幻想小说”,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梁启超。1902年,梁先生在自己的《新中国未来记》中设想了百年后中国革命成功,建立起民主共和政体,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甚至承办了世界博览会的图景。不过,科学技术照例在这里占不到什么地位。大概以当时中国人的想法,只要政治革命成功了,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都是水到渠成的事,这或许是另外一种“政治决定论”思维。我们大体可以看到的是,早期的中国科幻小说或者附属于志怪类小说,或者脱胎于讽喻类小说,大体上依旧是传统文学的余脉。即使是老舍后来写出的《猫城记》,也不过是披着科幻的外衣,本质上依然是部《格列佛游记》式的政治讽刺小说。这类小说真正的用意是将社会问题暴露在光怪陆离的幻想世界中进行嘲讽,我们从中看不到“科技”这个因素对人类文明边界的延展。当然,这并不否定“它们属于科幻小说”这一事实——毕竟,《异乡异客》本质上也不过是一部左派小说,只是让一位火星人来充当运动领袖而已。这并不奇怪。五千年历史中,我们这个民族已经经历过无数残酷的生存考验,而且,二十世纪上半叶,它刚刚经历过可能是最为残酷的一次。19世纪诞生的科幻小说那种漂浮在半空的梦幻气质,相对于这个民族所经历的、沉重的二十世纪上半叶而言,显得过于超脱飞扬了。而二十世纪下半叶,相对于这个民族所经历的狂飙突进,一切科幻小说中的荒诞又显得不值一提了。刘慈欣是一位敢于真正面对这种残酷性的作家,而且,在他的思维里,这种残酷考验中磨炼出的生存智慧,很可能构成了中华文明最本质的要素。因此,虽然我引用了霍布斯的理论,以指出刘慈欣的政治关怀具有普世性,但我更愿意相信大刘的写作来自本土经验,因为我们在《乡村教师》中读过那种在极度贫困的土壤上中也要传递现代科学知识的沉重责任感;我们在《诗云》中读过那种认为现代科学逻辑亦无法把握中国古典诗意的浪漫主义情怀;我们在《朝闻道》中读过那种把科学探索精神与“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士大夫情怀连接起来的探索;我们在《西洋》中读过中国人构建世界秩序的狂想;我们在《全频阻塞干扰》中读过那种为国牺牲的精神;我们在《球状闪电》中读过那种不惜一切代价取得胜利的游击战精神……这一切经验都属于我们这个民族,因为我们传承的历史比所有民族都漫长,我们记取的苦难比所有民族都深刻,我们在生死面前的狡诈与质朴、伟大与渺小、浪漫与现实,这一切的一切,比所有民族都丰富。将这生存经验进行萃取、提炼,转而成为对人性自身的警惕与关怀,这就是在“民族性”中发现“世界性”的过程。从《三体》中的两句名言,我们见证了大刘是如何完成这一过程的——在《地球往事》中,他借旁白之口说“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现实的引力实在是太沉重了”,然而到了《死神永生》中,他又借维德之口说,“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三体》的开端是1967年,十年后,这场荒诞的浩劫结束了。1978年,积压了17年未得发表的《小灵通漫游未来》问世,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部重要的科幻作品。它影响了无数中国人。然而,它在本质上依然是一部儿童科普类作品。1980年,另一部科幻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问世。这部小说带有浓厚的冷战思维。这两部小说都跟着政治的指挥棒跳舞,其作者尚未自觉地对人、科技与政治的关系加以反思。1983年,随着一场政治运动,科幻小说被封杀。两年之后,刘慈欣于娘子关参加工作。自唐代以来,这个关隘见证了包括八国联军侵华和百团大战在内的多次血腥战役。又过了四年,刘慈欣最早的两部科幻小说《中国2185》和《超新星纪元》写成,两部书均未发表。《中国2185》中讲述的故事是,2185年的中国面临诸多危机,但老龄化使得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见将经验和传统视为神圣不可侵犯之物,任何改进都极端困难。最高执政官不得已动用秘密措施,复活了共和国历史上的六位领袖,征求他们的意见,其中包括建国者和伟大领袖。这位复活了的伟大领袖与年轻的女执政官有一段极为有趣的对谈:“——在您的时代,我们的党作为一个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党,怎么竟接受了‘人民的大救星’这个提法?又为什么让一幢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建筑物出现在共和国的中心广场上?”“——那个时候国家是需要权威的。那个提法不对,但没办法,天安门对面那个东西我当然更没办法了。到了现在你们还留着它,还干那个用,你们也没办法。历史上总有一些个东西拿它没办法,哈哈,是不是啊?”“——我承认,我觉得从书本上很难理解历史,但您那个时代的政治权威,我们的时代似乎不需要了,政治权威是一种过渡手段。”“——娃娃,任何时候都需要权威,不然人民要吃亏的。现在要是打起仗来,人家给你扔过一颗核弹,几分钟就要到你头上了,这时的决定用公民投票是搞不出来的。”二十年后,刘慈欣将“伟大领袖”的这段话,写成了程心遭遇的那盘劈头盖脸的棋。《超新星纪元》则讲述了一颗超新星爆发后,地球上所有成年人都将死去,而孩子们将掌管这个地球、建立国家、组织公共生活的故事。他们以玩游戏的心态在南极组织了一场惨烈的世界大战。乍看起来,刘慈欣似乎是想说,没有精于实践经验的成人保驾护航,孩子们终会将世界引入灾难。这一主题在《三体》中也曾反复出现,例如章北海之于地球舰队,罗辑之于人类文明。不过更有趣的是这篇小说中大刘设想过的一个游戏:美国孩子要求跟中国孩子互换国土,并且坚信,中国孩子将会在这场游戏中输掉。因为中国的力来自于古老的国土,美国的力来自于新的疆域。美国孩子是世界上最富好奇心的孩子,好奇心才是这个国家真正力量之所在。最后的结局是,中国孩子在中国领导人留下的锦囊中获得了反制法宝,迫使战争游戏结束。那一年,刘慈欣仔细思考了许多中国人理应思考的重大问题,比如已经逝去的伟大领袖与当下关系为何,比如这个民族的过去与未来关系为何,比如这个民族与世界上其它伟大民族的关系为何。那时,他心中已有了初步答案。比如权威和历史所认可的东西,有些并不重要也可以抛弃,有些并不重要但很难抛弃,有些十分重要,但其重要性却有着被人忘却的风险。那一年刘慈欣二十六岁,他以自己的小说,对自己所经历的历史、自己的民族和自己面对的世界得出了初步结论。这一结论走在政治权威之前,并比政治权威的宣传还要来得平和深刻。二十六年后,他的作品获得了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的科幻奖项。二十六年后,我们看到刘慈欣依然坚持着他当年得出的某些结论。二十六年后,这个世界已经让同性恋婚姻在部分地区变得合法,让动物的权利也受到重视,让人工智能的曙光出现在人类文明的地平线上。但刘慈欣不为所动地认为,根植在人性深处的生存困境不该那么轻易地被忘却,这个文明历经五千年所积累的生存经验,不会那么快地被这个新世界淘汰。也许在他骨子里面,他认为自己其实是章北海,从古老的世界中走来,记得一些残酷的生存经验,并且早已做好了准备,像个父亲一样把这些旧世界的经验交到新世界孩子的手里面,然后坦然地面对死亡。
比较意外的是,第一部就可以直接获奖。。。这感觉就是,我还没发力,你就已经倒下了。。。(评论区的各位你们要的图来了)(评论区的各位你们要的图来了)
雨果奖得票统计出来了,三体每轮都是第一,今年雨果奖含金量虽略低,但获奖是名至实归。获奖原因有以下三点:1、三体1实力够了
科幻小说是一个基于点子的文学,三体1的创意在国际上是一流的。
恒纪元、乱纪元、幽灵倒计时、宇宙闪烁、射手和农场主理论、纳米丝切船、三体游戏、人列计算机、质子的二维展开,而且这些点子都被作者有力的串联了起来,在情节上也合理的。2、三体1运气够好,争取到了小狗门两派的支持
雨果奖是多轮投票制度,想获奖不仅要争取一部分读者的喜欢,更要不被另外的读者所讨厌,在今年的小狗门事件中,无论是小狗方还是老牌的科幻读者对三体都有不错的支持率,这非常罕见。当然也正是这一点,今年雨果奖的含金量没有往年高。5月23日时,疯狂小狗更新了长篇小说的奖项投票顺序,《三体》被Vox Day先生推荐于第一位。8月23日开奖后,他再次拿最终奖项和自己推荐的名单做了对比,《三体》是三个“小狗提名第一顺位并最终夺魁”的种子选手之一。在那篇文章下,有人做了评论——“三体是一个‘小狗式的胜利’。如果没有我们的选票,《Goblin Emperor》会赢。”3、对于西方部分科幻迷来说,三体1带了了一种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刚开始的文..革情节,备受西方读者推崇,虽然他们跟大刘的原意完全不同。大刘想让女主角经历一个事件,并使其对全人类失望,并主动邀请三体人来改造人类,除了文..革,大刘想不出更好的。-----------分割线----------雨果奖和星云奖的区别星云奖是靠评委选出来的,雨果奖是读者选出来的,更能体现读者的喜好,今年一共有接近6000名读者参与了雨果奖的投票。雨果奖的投票流程投票需要支付40美金,但可以获得雨果奖今年提名的所有作品的电子版礼包可以进行多选投票,但是需要进行排序,投票者要把各项作品按照自己喜好做排序。“1“代表你最希望获奖的作品,”2“ 代表你第二希望它获奖的作品,以此类推。需要说明的是,每一类别都有一项是“No Award”, 这个选项代表着本届雨果奖在这个类别不颁奖。也就是说,被你排在 “No Award” 前面的作品是你认为“值得获雨果奖的作品”,而排在“No Award” 后面的作品则是“不值得获雨果奖,就算今年不颁奖也不能颁发给这个(些)作品”。2015年雨果奖,三体的获奖经历进行5轮投票。每一轮筛选掉1部作品。今年的评选流程见上图。第一部被淘汰的作品是《星辰之间的暗影》(Dark Between the Stars),只取得了251票。第二轮被淘汰的是“奖项空缺”,在两轮中分别只有268和271人投了此选项,说明大部分读者还是认为被提名的作品中有 自己真正喜欢的作品。第三轮和第四轮被淘汰的作品分别是《皮肤游戏》(Skin Game)和《军仆:利剑》。在最后一轮中与《三体》 (Three Body Problem)角逐胜负的是《哥布林皇帝》(Goblin Emperor)。在前四轮计票中,这两部作品一直处于第一梯队,票数远远高于其他作品。《三体》在五轮中一直处于首位,《哥布林皇帝》比它少 150-200票。在最后一轮中,《三体》获得了2649票,最终拿下了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从这场计票进行了5轮来看(最多也就只能进行五轮),《三 体》和《哥布林皇帝》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虽然前者一直比后者的票数多150-200票,但在该投票机制下,这并非决定性的——逆转随时有可能发生。从这 个角度来看,《三体》的胜出算得上情理之中,但也绝非顺风顺水。刘慈欣认为没获奖希望不去发奖现场  刘慈欣获得雨果奖之后,第一时间接受了澎湃新闻的采访,当记者闻问到获奖后的感受时,刘慈欣说自己是以平常心看待这个奖项的,“我现在的唯一感受……就想继续睡午觉。”  刘慈欣表示此次雨果奖的评比很复杂,有科幻右翼的拉票行为等等。不过他觉得此次雨果奖属于他和刘宇昆两个人,“如果没有刘宇昆的翻译和他在美国的推广,《三体》很难走到今天这一步。”  半个月前,当刘慈欣再次入围雨果奖时,他曾接受澎湃新闻记者的采访,但刘慈欣表示获奖希望不大。所以此次获奖的消息也令觉得意外,“我当时试探性地问雨果奖的工作人员,是否需要赴美国参与颁奖典礼,对方很冷淡地表示去不去随意,当时我就觉得应该没戏了。”8.24更新:西方读者怎么看《黑暗森林》?在goodreads这个书评网站中三体1有5773个评分,平均值是4.00三体2黑暗森林有460个评分,平均值是4.618.24更新:小狗门是什么?2013年时,一位美国科幻作家Larry Correia发起了名为“悲伤小狗”的运动,他的初衷是认为雨果奖受到美国科幻界的“政治正确”气候的影响,偏向奖励女作家、年轻作家、少数族裔作家如黑人作家等等,使得部分白人保守派的作家和作品完全被忽视。他决定要夺回美国保守派白人作家在雨果奖中的地位。这种人士,在新闻联播中被称为右翼作家。但这位老兄意志不坚定,搞了两年“悲伤小狗”刷票运动,最成功也不过是提名12中7。到了2015年,干脆不搞了。这时另一位“极右”,曾因使用美国科幻作家协会官方推特大骂某黑人科幻女作家是“受过教育的,但是无知的半野蛮人”而被协会开除了会籍的Vox Day先生,中兴了前人未竟的事业。他在2015年初自开炉灶,发起了“疯狂小狗”运动。由于大量右翼同道被号召加入,如上所述,疯狂小狗的名单几乎命中了全部高价值奖项。好了,以上就是前情提要,接下来,好玩的事情刚刚开始。说“几乎命中”,就是还有一些没命中的。比如所有奖项的重中之重长篇小说有5个提名,疯狂小狗只命中了3个。Vox Day先生在4月3日便知晓了此事,你猜他怎么说?他在自己的博客里列举了四部此前没有被自己列入拉票名单的长篇小说,希望它们能命中剩下的两项,其中又着重推荐了——《三体》(Three Body Problem)。接下来更戏剧的是,4月16日,曾在疯狂小狗名单上(即被右翼认同价值观)的作家Marko Kloos宣布退出评选(可能是不想靠刷票上位),在此之前并未得到提名、却又被疯狂小狗“地下提名”的《三体》,被官方宣布成为了新的参选作品。紧接着,5月23日时,疯狂小狗更新了长篇小说的奖项投票顺序,《三体》被Vox Day先生推荐于第一位。8月23日开奖后,他再次拿最终奖项和自己推荐的名单做了对比,《三体》是三个“小狗提名第一顺位并最终夺魁”的种子选手之一。在那篇文章下,有人做了评论——“三体是一个‘小狗式的胜利’。如果没有我们的选票,《Goblin Emperor》会赢。”不能说这位仁兄夸大其辞,事实上,直到最后一轮,《三体》与《Goblin Emperor》都没有拉开明显差距,双方的五轮竞争堪称非常激烈,逆转随时可能发生。--以上小狗门的内容来自这里--8.25更新:仔细研究雨果奖的统计数据雨果奖决选投票统计采用的是“排序复选制,是一种较复杂计票规则。其指导思想是,不仅要选出最多人支持的作品,同时也要避免选出大部分人不喜欢的作品。 首先,最佳长篇(Best Novel)项共有5950张投票,其中5653张为有效投票。
第一轮(Pass 1),统计各选项排位第一的票数。
《三体》得票1691张,《哥》1515张,《辅》1054张,《皮》874张,“无奖”268张,《星》251张。如果是最简单的popularity/majority voting规则,《三体》已经凭超出第二名176张的优势获胜。但这是复杂的“排序复选制”,所以还有得拼。因为没有任何选项得票超过半数,所以淘汰票数最少的《星》,进入第二轮统计。根据前述,将《皮》和《星》放在第一位的应该绝大部分是“小狗读者”,所以可计算得小狗读者的票数约为1125张,占总有效票数的19.9%。这的确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第二轮(Pass 2),在把《星》列为第一位的选票(251张)上划掉《星》,第二位顺序上提,再次统计剩余各选项排位第一的票数。
可以看到,有25票为“无偏好”(No Preference),也就是说这25张票上只列了《星》为第一名,下面没有写其他选项。再计算其他各项票数的增幅,我们可以得知其他226张选票的分流情况。《三体》增加36票,《哥》增加29票,《辅》增加28票,《皮》增加130票,“无奖”增加3票。也就是说,226张选票中超过一半将《皮》列为第二名,也即分流到《皮》。既然是小狗读者,第一选《星》,第二选《皮》,非常合理。分流到《三体》《哥》《辅》的票都不多,且相互间差别很小。
第三轮(Pass 3),淘汰第二轮票数最少的“无奖”选项,选项顺序上提,统计剩余各项排位第一的票数。
可以看出,投“无奖”的271张选票,有175票分流到“无偏好”。也就是说,这些读者真的是不想给任何作品雨果奖。其他少量票分流到《三体》(31票)、《哥》(21票)、《辅》(35票)和《皮》(9票)。这一轮票数最少是《皮》,1013票,淘汰。
至此,小狗读者群将《星》或《皮》推上最佳长篇奖的企图已经失败,但这1000多张选票的分流情况将对胜者归属有很大的影响。因为现在前三名的票差别并不大,第一名《三体》和第二名《哥布林皇帝》之间更是仅有193票的微弱差距,随时有逆转的可能。
第四轮(Pass 4),淘汰《皮》,选项顺序上提,统计剩余各项排位第一的票数。
这是最有意思的一轮,可以直接看到小狗读者群的票数分流。分流到“无偏好”237张(忠实的小狗们),《辅》123张,《哥》149张,《三体》404张。也就是说,在分流到“非小狗系”作品的776张小狗读者选票中,有超过半数(具体说52%)选择了《三体》。在这一轮统计后,《三体》领先第二名《哥布林皇帝》348张票,这是所有五轮统计里两者之间出现的最大差距。此轮票数最少的第三名《辅》,1240票,淘汰。
第五轮(Pass 5),淘汰《辅》,选项顺序上提,统计剩余各项排位第一的票数。
前一轮《辅》的1240票分流情况如下:“无偏好”分得118票,《哥》分得635票,《三体》分得487票,比《哥》少分得148票。
至此,前两名票数分别为:《三体》2649票,《哥布林皇帝》2449票,《三体》仅以200票的微弱优势(第一名票数的7.5%)险胜《哥布林皇帝》。
最后一列Runoff,即检查所有有效选票,统计得有671张选票把“无奖”选项排在《三体》的前面。也就是说,有671人宁可让奖项空旋,也不愿让《三体》获奖。其实可以进一步计算一下,得出在第一轮就投给《哥布林皇帝》的1515张票中,有400张票在下面的排序中将“无奖”置于《三体》之前。至于把《三体》首先列为第一的1691张选票下面是如何排序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哦,不,至少有一张我们是知道的。那就是“小狗门”主将Vox Day的选票:
解读的初步结论如下:《三体》与《哥布林皇帝》经过五轮激烈的鏖战方才分出胜负,差距在176至348票之间摇摆。到第五轮,《三体》确定以200票的优势获胜。小狗读者群大约在1100人的规模,占总投票人数的20%左右,凭他们自己是不能推两部小狗系作品获胜的,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左右战局的力量。在第四轮,小狗读者群有400多张选票(52%左右)分流给《三体》,抵消了第五轮《哥布林皇帝》的票数涨幅,为《三体》最重的获胜奠定了基础。以上解读出处是这里
有必要借此机会回顾一下《三体》冲击星云雨果双奖的全过程。一、2012年11月
《三体》确定译者,正式进军美国《三体》原定由刘宇昆、埃里克·亚伯拉罕森(EricAbrahamsen)和乔伊·马丁森(JoelMartinsen)分别翻译三部曲,不过由于刘宇昆第一部的成功,现在第三部仍然由刘宇昆翻译。小刘为美籍华裔科幻小说作家及翻译家,曾先后获得过星云奖最佳短篇小说奖、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奖,以及科幻与奇幻最佳短篇翻译奖。大小刘的科幻风格差异很大,当然,小刘本身的风格也很多元,既有“硬科幻”的《结绳记事》,也有不太象科幻的《手中纸,心中爱》。事实证明,选择刘宇昆为译者是“《三体》进军海外”历程中最正确的选择之一(这话说的,好像我们还有别的更好更可行的选择似的),他是那种典型的、可以把东方文化与西方科学幻想精神结合的很好的作家。同时,刘的翻译策略非常好,他选择了更平实的语言策略,使《三体》更具有五十年代黄金时代科幻的特征,也更符合一般西方人对中国作家的想像。比如,小刘采用了姓在前名在后的译法,Ding Yi(丁仪),甚至把大史翻译成Da Shi,小汪(汪淼)翻译成Xiao Wang,我觉得这是一种刻意保留东方文化距离感的翻译方式。大刘和小刘——“面壁者,我是你的破壁人”二、日
《三体》在全美书店正式开售我一直想弄清楚一个问题,《三体》在美国的销售到底好不好?媒体的消息一向鼓舞人心的,《三体》刚上市时,一度在亚马逊的“亚洲图书首日销量排行榜”上排名第一,并位列“2014年度全美百佳图书榜”。但实际情况远没有这么乐观,全球累计销量不过2万多册,在亚马逊小说中的排位只能排到1300多名。要知道,全球卖得最好的科幻小说《侏罗纪公园》累计销量是2亿册。我们甚至很难说《三体》叫好不叫座,因为这是全球科幻文学的整体不景气。雨果奖需要《三体》来证明死水一潭的科幻文学的变化,《三体》也需要雨果奖证明自己已经成功晋级世界级科幻大作。这是两个小圈子文化的相互抱团取暖,仅此而已。三、日
入围星云奖这个提名的意义非同凡响。之前,常有评价说“《三体》完全具备了冲击双奖的实力”,多半会被当成溢美之辞;英文版出版后,评价家对于冲击双奖的言论,常常被理解为配合出版商的营销。只有当提名真实地呈现在面前时,我们才发现,《三体》与双奖的距离是多么的近。回头再去看看那些质疑《三体》文字、人物甚至科幻能力的文章,你会发现我们是多么的不自信。当然,换一个角度,很多人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也许是《三体》的入围把双奖拉下神坛,证据就是双奖历史上很多名不符实的作品。四、日
替补入围雨果奖三体二进一出,这恐怕是雨果奖历史上最戏剧化的一幕。《三体》原本在入围票选中排名第六,但因为美国的右翼科幻迷的拉票行为“小狗行动”导致两名被提名作家退选,最终《三体》候补入围。如果从政治立场的角度,美国的科幻小说读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黄金时代造就了右翼科幻迷,属于支持共和党的保守派,这些人的口味偏向于“军国主义、大男子主人、白人中心、暴力至尚”,这些人都老了,数量越来越少,渐渐被边缘化。另一类产新浪潮时代造就的读者,属于支持民主党的自由派,凡是前一类读者反对的,他们都支持,这些人才是美国科幻市场的主流消费者。应该说,《三体》本不是“小狗行动”拉票的受害者,事实上“小狗们”在看好的作品退出后,又积极地推荐《三体》。这些糊涂帐中国科幻迷是不关心的,但《三体》本身政治倾向也确实是右翼的,但我认为作品的政治倾向主要受读者影响,不一定就是作家本人的政治倾向。对于这场风波,我只想说,文化是有隔阂的,政治是有国界的,唯有想像力是没有边界的。中国科幻作家想要进军全球,唯一的优势就是全球通用的科学语言。(排名第二、四的作品退选,而替补入围的两部作品却在最终评选中获票最高)(排名第二、四的作品退选,而替补入围的两部作品却在最终评选中获票最高)五、日
星云奖落选基本没有引起国内舆论关注的消息,其实大家都偷偷的关注了,只是事后要么假装不知道,要么做出无所谓的样子。有人说,不要紧,还有《黑暗森林》,但作品获奖与否除了自身实力,还要看竞争对手。应该说,今年的提名中没有重量级的作品出现,明年就不好说了。值得一提的是,星云奖颁奖时大刘去了,空手而归。到了雨果奖大刘就多了个心眼,事先问了组委会,需不需要去,工作人员拿出了美国人实话实说的精神,说“去不去随便”。大刘估计没戏,就没去,没想到……这两个奖项虽是齐名,但中国人还是更重视专家评出的星云奖,尤其是在雨果奖闹出拉票事件后。但专家的缺点就是不与时俱近、利益牵扯太多,即使是美国科幻界这样死气沉沉的状况,也是没有勇气去打破的。历史上星云奖的落选名作:1967年《严厉的月亮》1968年《光明王》1969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1970年《五号屠场》1974年《万有引力之虹》、《时间足够你爱》1976年《看不见的城市》伊塔罗·卡尔维诺1980年《天堂的喷泉》阿瑟·C·克拉克1989年《海伯利安》丹·西蒙斯1992年《雪崩》尼尔·史蒂文森1993年《深渊上的火》弗诺·文奇2000年《天渊》弗诺·文奇2003年《帕迪多街车站》柴纳·米耶维2005年《云图》大卫·米切尔六、日
拿下雨果奖最佳长篇刚刚在新浪上看到两句很装逼的话——1.这次雨果奖如果没颁给《三体》,也并不是大刘的损失,而是国际科幻界的损失。2.刘慈欣似乎是目前唯一一个可以调和公知、自干五、科普工业党三个群体的作家。装逼的前提不是“会装”,而是要有“逼格”。三体就是三体,可以是一个小圈子里的人的共同爱好,也可是大众范围的24小时话题,它是对长期支持并宣传《三体》文化的科幻迷的一次精神奖励,也是对有勇气在美国出版此书的出版商的一次回报。三体甚至不能代言中国科幻,它只代表大刘本人的创作巅峰,很多科幻迷也并不认为《三体》是最好的中国科幻小说。所以千万不要拿“爱国情怀”这种狗屁不通的理论来歪曲此次获奖的意义。最终投票,亚洲会员仅85个,并没有出现知乎有些人预测的刷票现象。最终投票,亚洲会员仅85个,并没有出现知乎有些人预测的刷票现象。让我们用一段旧闻结束此文:2013年,7月,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公布初选名单。评奖委员会通过投票表决产生40部入围作品,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也位列其中。——大家别奇怪,在中国,科幻文学一直是被列入儿童文学范畴的。三年了,我并没有看见中国的知识界对于科幻文学的看法有什么明显的进步。————————个人文章专辑见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以及个人微博号“人神共奋的李刚”
《三体》获奖意义其实可以约略比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都是运气与实力综合使然。不过这个比喻的另一面是,中国科幻文学总体距离世界水准依然很大,这仅仅是大刘的胜利而已。再就是,莫言获得诺奖后,无非也就是哗然了一阵,对大多数人没什么影响。获得雨果奖,对于科幻圈是个大事,但科幻圈影响面太小,也远未像北美科幻作品一样,进入流行文化之中,虽然“三体”已经是走的最远的了。
居然仅凭《三体1》就拿下雨果奖了……那《三体2》岂不是可以拿十个……有种爱因斯坦凭借光电效应———而不是相对论———获得诺贝尔奖的感觉。“尼们这些愚蠢的歪果仁呀,不对,虫子们,真正厉害的还在后面!”—————————————————————PS:我不是三体吹哈,其实我第一句话的意思是:我觉得仅仅《三体1》还没有得雨果奖的水平……看来雨果奖才是最大的三体吹……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xx net 知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