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天堂 小王王赏析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国历代钱币精品100件赏析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中国历代钱币精品100件赏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8|
上传日期: 14:08:0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国历代钱币精品100件赏析
官方公共微信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中国古钱币的美学鉴赏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中国古钱币的研究在古代中国一直发展缓慢,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空白。即使在今天,人们对于古钱币的美学鉴赏也鲜有人问津。本文通过从古钱币的鉴赏历史、古钱币的外在光彩、古钱币的内在印痕这三个方面整体而又概括的进行剖析,意在揭示古钱币给我们带来那鲜为人知的美学趣味与背后的文化底蕴。 中国论文网 /5/view-4071430.htm  【关键词】中国;古钱币;美学鉴赏   在中国古钱币的制造及鉴赏过程中,文化意蕴与艺术价值都在铸币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论是钱币的形制,还是币面上的纹饰图像、文字内容都被用来表达儒道思想的深刻内涵,包涵着传统宗教信仰、礼教观念的内蕴,寄托着古代人民崇尚自然的理念和美好的生活愿望。清代学者翁树培将古币的美学鉴赏分为字、形、色、质、声五类,由此可见古钱币自身的材质、书法、造型、纹饰以及隐藏着于钱币载体之中的文化内涵,一并带给人们愉悦的审美体验与精神感受。钱币的制造动机并不仅仅是装饰和艺术欣赏,但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古币以其独特的实体形态与社会思想和审美观念相融合,钱币除具备其实体的货币功能之外又承担着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职责,这一身份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发生变化。   就任一文化现象来看,对其本质最明晰的概括和揭示始终是理论研究,而美学就是从那最本质的一般规律中揭示人类精神状态的审美观点。相对于古钱币而言,人们在乎更多的是其实用性的理论,单纯从美学的观点去研究的已经不多了。“欧洲人一向把他们的钱币看成美术品,特别是古代希腊的钱币,在美术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就是在钱币艺术衰退的中世纪,欧洲有些钱币,特别是金币,还是反映了拜占廷美术的风格。” [1] 本文就从美学方面对中国古钱币的美学艺术进行一个整体性的剖析,浅显的尝试并不能带来多大的作用,只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重视古钱币的丰富内涵,重视起中国悠扬辉煌的传统美学文化。   1.古钱币美学鉴赏史   1.1南北朝时期。自古以来,知识分子阶层便耻于谈钱,再加上南北朝时期战乱频频,能对钱币做出研究鉴赏便更加难得了。那么此阶段顾煊的《钱谱》、刘潜的《刘氏钱志》便可以视为我国最早的关于古钱币的书,可惜原书已佚。受南北朝时期的多国并立、朝代不断交替的影响,人们甚至一度废弃钱币而使用粮帛进行交易,但是钱币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各地都曾纷纷铸钱,铸钱规模和数量,史无前例,根据史书记载,“堆积如丘山,市上交易,用车载钱”,这些都为推动钱币的收藏与美学鉴赏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1.2两宋时期。“(宋)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 [2]而在此相同也有关子的出现“复出诸军见钱关子300万缗,听商贾以钱银请买”[3]不管是交子和关子,都是纸币,而纸币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中国古钱币的状况。南宋时期洪遵的《泉志》十五卷是保存至今最早的钱币鉴赏书籍,“得古泉百有余品” [4]则更体现了他对钱币的收藏与鉴赏的热衷。其著综前人之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研究遗产。且宋人对美学的独特见解总是优于其他朝代的,特别是在收藏这一块,优秀的作品出现了很多。   1.3明清时期。至明清时期,古钱币的美学鉴赏呈现了一片繁荣的状况。古钱币收藏逐渐变得越来越多,而关于这方面的著录又着实不少,如梁诗正等人奉皇帝之命编撰的《钦定钱录》等,这些著作不但考证详实而又富于创见,都为后人对古钱币的美学鉴赏提供了基础。“图必有徵”、“说必有据”,明清时期对古钱币研究使系统的体系逐渐开始形成起来。   1.4民国后的30年代至40年代。这短短的十年却是中国古钱币美学鉴赏飞速发展的十年,在此阶段中丁福保的《古钱大辞典》集传统钱币学之大成,正式确立了我国的古钱币的研究进入到系统研究的阶段,一种正规的、成规模的研究开始飞速发展起来。   1.5解放后的时期。承民国的体系,古钱研究者们在古钱的研究上做了许多的努力,但是他们的目的主要是利益性而非文化性。随着研究的进展,其材质、造型、书法、名称、纹饰等美学特征被慢慢重视起来。此时期比较著名的作品有汪圣铎的《中国钱币史话》、汤可可的《中国钱币文化》和刘吉德的《中国古代钱币美学特征与珍藏价值》等。只是他们都没有对中国古钱币的美学进行完善的理论整理。   1.6改革开放以来。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古钱币收藏越来越活跃,更多人注意起古钱币的价值。然而他们重视的仅仅是经济价值,大多数人都忽视了其蕴含的美学意蕴和文化内涵。虽然大多数人不关心,但越来越多的学者、收藏家注重起古钱币的美学研究。研究古钱币,挖掘其文化底蕴,有助于对我国古代的书法、铸造等文化的研究,充实了人们的业余生活,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提高了人们的素养品味。   2.古钱币的外在光彩   2.1材质。很久以前,我们祖先就使用贝壳作为货币。但贝壳的数量始终是有限的,于是便用石贝、骨贝、玉贝等替用。贝币开始了中国古钱币历史,而铜贝则体现了冶炼技术和铸造工艺的发展。“铜为物之至精,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有似于士君之行,是以用铜也。[5]”铜不易腐蚀和不易变形的优点成为历代古钱币的铸造成分之一,青铜的颜色会受到锡含量的影响,从赤铜色变为赤黄色,再变为橙黄色,最后变为灰白色。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钱币的铅锡成分在变高了,这不但提升了铸钱的质量,还节约了铜料。所以各个朝代的古钱成分不同,也各有特点。除了用合金铜铸造外,也曾用铁铸造过,公孙述铁钱就是当前发现的最早的铁钱。古钱币具有材质美的特点,而这一点也因铸造方法和原料的不同有所差异,中国古币的制造过程大多遵循天时、地气、材美的设计观念,将钱币造型艺术同先进的金属冶炼水平和铸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铸造出大量细致精巧至今仍为收藏家称道喜爱的传世佳作。先秦时期,由于真贝数量不够,不能满足流通需要,采用铜贝作为替代,铜贝的出现,奠定了铜作为古代主要币材的基础。我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由于古代冶炼技术天时和地气的差异,各时代所造古币的铜质各不相同,不同朝代和地区铸造的古钱也各不相同,各有特点。秦、汉时期,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背景决定了钱币的铸造严格遵循着这一时期特有的规格,钱币的铸造有一套规定的合金标准,即战国秦半两的标准。但是秦末汉初社会动荡,物质基础薄弱,民间私铸现象严重,合金成分变化较大。到了魏晋时期朝代更迭速度大大加快,钱币铸造十分混乱,钱币虽然减重厉害,但是铸币的成色普遍较高,呈现出铜含量的适量减少和铅锡的配用量逐渐增高的趋势。进入唐代,钱币的合金组成成分较为稳定,铜含量平稳降低,铅锡含量适度上升,铅锡含量的平稳上升可以提高钱币的铸造质量,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铜材质的使用量,这也是我国古代钱币铸造工艺及水平有所进步的一种表现。   2.2造型。我国的古钱币的造型一直变化多异,有殷商以前的贝币,有先秦时期状若贝币的鬼脸币,有仿劳动工具的布币、刀币,有内外皆圆的圜钱,也有内方外圆的钱币。同一种造型的不同钱币又是有区别,但都有变化对比美。除了正用品钱币,还有民间所制的厌胜钱,这类钱通常形状各异,方形、圆形、上圆下方形、钟形、锁形、蝶型、鱼形、六边形以及各种古怪形状都有,把“形态之美”推向了顶峰。对于中国古币的美学鉴赏往往曲径通幽,于形制方面,中国古币凭借其丰富多样,种类繁多的特点一直为后世学者津津乐道,有自然形成的贝币,有依据生活工具所仿制的布币、刀币,有粗糙朴拙鬼脸钱,有内外皆圆的圜钱,还有外圆内方的钱币……钱币以其丰富的形制而闻名,而在形制内部,钱币同样富于变化,使得每一种形制都并不单调,形成了一种和谐完整却变换多端的美。贝币因其利于携带、分割的优点,在民间流传范围广,实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颇具一种实用之美;鬼脸钱又名蚁鼻钱,形制多表现为不规则的椭圆形,工艺古拙,不比布币、刀币的形制规整,币面也较为粗糙,在铭文的装饰之下,给人以一种质朴粗犷的意味;布币的形制轻小,圆首、圆足、圆弧,适于当时社会行业的发展,别具一种浑然圆润之美;刀币的形象如刀,柄上带有圆环,背部刻有脊线,形制大小不一,工艺精简,流露着一股简约自然的风气。   2.3书法、纹饰。中国古代正用品古钱通常只有文字,不纹图饰,所以钱币的艺术性主要集中在文字书法上。钱币上的文字主要有金文古籀、秦篆汉隶、悬针玉箸、薤叶八分、瘦金九叠以及仿宋简体、真草行楷等,并且大多数出于各朝各代的书法名家之手,如:李斯、徐铉、欧阳询、米芾、苏轼、蔡京、宋太祖赵炅、徽宗赵佶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6],但都散发其书法韵味。中国古钱币正币面多铸文字,中国的书画技巧常常讲求写意绘画、意象丰富,但钱文一般只有四个字,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终究显得有些单薄。而隋以后官炉铸钱往往图文并茂,多数铸币以图为主,制造工艺精巧,尤以唐宋时期的官炉打造的古币为代表,将我国古币的审美价值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认识到形象往往比语言更加有利于表情达意,中国人对于形象的思维的觉醒甚至能够追溯到汉字产生的年代。美好的艺术形象也必然具有着意境悠长,蕴藉深厚等特征,在中国古币的方寸之间,也有着大量意象生动的纹饰。植物类装饰通常情况下表现具有吉祥寓意的花卉、植物,中国的国花牡丹便寓意着富贵,常以牡丹花、枝、蔓草作为图案;动物类纹饰常常以中国人偏爱的龙凤图案为代表,并有麒麟、鱼、鹤、鹿等,寄托了人们向往龙凤呈祥、喜庆祥瑞的精神世界;人物类纹饰以耕作、渔猎为体裁,具体展示先民们的生活场景,寄托了人们对于生活安定的愿望……这些美好的形象通过细致逼真的图案和叹为观止的工艺表现出来,使得古代铸钱具有深厚的审美价值和形式意味。   3.古钱币的内在印痕   3.1乾坤方圆聚。天人合一是中国自古未变的传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化象运用,以及其形韵的的仿向,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祈愿。方孔圆钱不但蕴含着人们“天圆地方”的地理认识,也同时被赋予了沟通天地的祈愿。钱币形体的不断演变,体现的是人们审美观和创造观的变化。内方外圆的方孔钱不但能够方便加工携带,也可以防止钱币的磨损。因此方孔圆钱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体现了它的独特性与蓬勃生机。   3.2祈愿币上留。借钱币外形为载体的厌胜钱不同于市场流通的货币那样规范、正统,它更多的是在厌禳和祈愿。从厌胜钱表现的含义来看,“忠孝双全”的儒家理论、“神佛保佑”的信仰文化和“趋吉避凶”的民俗观是厌胜钱的三大主要内容。因而人们在生活中经常把厌胜钱当做平安符,无论是自己佩戴还是转赠他人,都变现了人们对平平安安、幸福美好的寄寓。如今我们也可以以此来研究当时的思想、信仰及民俗。   结 论   钱币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而中国又是最早铸造和使用钱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古钱币经历了几千年的变革,见证了几千年的风雨变幻,其浓厚的文化思想底蕴使得古钱币的美学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无论是从外在还是到内涵,它总能给我们带来别致的美的享受,提升了我们的审美主动性。当然,我们对古钱币的美学探索还处在起步阶段,时光的差异、文化的差异为我们的审美造成了莫大的障碍,古钱币美学探索之路依旧很长。   中国古币凝聚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和先民工匠的工艺结晶,中国古币的美学特征也在形制、文饰、材质等各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工匠在铸币的同时注重将精美的艺术形式融入其中,遵循古代铸造工艺上器以载道的思想,具有强烈的视觉与艺术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古钱币的审美意蕴并扩展了古钱币的文化内涵。字、形、色、质、声五个层面也在逐渐成为中国古钱币美学鉴赏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20).   [2]李焘著:《续资治通鉴长》,北京·中华书局,第一百零一卷.   [3]脱脱等著:《宋史》,北京·中华书局,本纪第三十一.   [4]洪遵著:《泉志》,同治十三年隶释斋校刊本.   [5][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律历志》,北京·中华书局,).   [6]转引自侯镜昶编《中国美学史资料类编·书法美学卷》,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曦驰精品赏析-钱币_新浪内蒙古时尚_新浪内蒙古
曦驰精品赏析-钱币
  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八瓣花)/户部大清铜币/宣统年大清铜币/光绪元宝
直径:2.81cm 重量:6.55g
  光绪元宝二枚/大清铜币
光绪元宝直径:2.82/2.8cm 重量:7.21/6.4g
大清铜币宁字版
直径:2.82cm 重量:6.8g
  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 直径:3.78g 重量:7.03g
  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 直径:3.87g 重量:26.58g
  四川铜币 直径:3.99g 重量:20.38g
  云南省造光绪元宝 直径:3.26g 重量:13.57g
  光绪元宝/开国纪念币(六星)
光绪元宝:直径:3.29cm 重量:9.39g/直径:3.25cm 重量:11.06g
开国纪念币(六星)直径:3.9cm 重量:26.67g
联系方式:高总监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第三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新浪网内蒙古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需处理请联系管理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钱币天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