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竹笛演奏家姿势对妻子的情感表达有什么影响

浅谈竹笛演奏中气息的运用和控制-职称论文网
全站搜索:
浅谈竹笛演奏中气息的运用和控制
点击数:10&&&&日期: 08:28:53
摘要:文章主要做针对竹笛演奏中气息的运用和控制展开了探讨,对气息的定义和气息控制在竹笛演奏中的意义两方面作了详细阐述,并对气息的运用和控制给出了些许有效的方法,以期为提高竹笛的演奏而提供参考借鉴。
  本文引用《》
关键词:竹笛演奏;气息;运用;控制
  竹笛,汉族乐器名,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用天然竹材制成。竹笛的声音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发音动情、婉转,但是若要演奏好竹笛,却需要学会如何熟练的运用和控制气息。基于此,本文就竹笛演奏中气息的运用和控制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一、通过竹笛的发音原理来理解气息的定义
  竹笛属于边棱音气鸣乐器,是通过内部空气柱的振动和共鸣来发声的,演奏者在竹笛演奏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口风、力量以及风门来完成控制音色、音准的目的。换言之,竹笛是依靠演奏者气息的动力振动发声,那么首当其冲的一点就是演奏者必须做到有足够的气才能保证竹笛发声。
  这里所说的气与我们日常所说的气有着一定的区别。在正常的呼吸情况下,吸气是主动的,而呼气则是被动的,是无意识的。而为了使竹笛发声,需要主动对呼出的气流加以调节、控制,使气息集中进入竹笛内部,令竹笛发声。若想竹笛能够发声准确、音质优美,对气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气息控制。主动呼出的气是能够控制的,有着流量、流速、频率的物理属性,通过演奏者的口型、口风、风门以及嘴部肌肉力量的控制能够发出不同的气息,吹奏出不同的声音。举例来说,若想要吹奏出低音,我们可以将气息控制得粗而缓;若想吹奏出高音,可以将气息控制得细而急。这都能够通过演奏者改变口型、位置和气息运用的情况来调节。当然,这仅是简单地将气息的运用与控制的原理描述出来,而实际上气息的运用与控制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掌握的,它需要艰苦的练习来不断地形成与完善。
  二、气息控制对竹笛演奏的意义
  从前文的叙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若想自如地演奏竹笛,掌握与运用好气息是最为重要的一环。直观来比喻,气息于竹笛,就像是琴弓于二胡,其对声音的产生有着直接的作用,因此掌握好气息的相关理论与运用方法都是相当重要的环节,是对任何一名竹笛学习者提出的第一个要求。
  竹笛演奏的四项基本功,气、唇、舌、指,这四项不仅指明了竹笛学习者需要掌握的基本演奏基础和技能,从排列顺序也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循序渐进地学习过程,从气息的掌握,到口型、口风,再到运指,任何一个环节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演奏者未来的演奏效果。此外,对于竹笛而言,对音准、音质的要求是非常讲究的,是松弛的、圆润的,还是饱满的、亮丽的,这都是气息控制与运用的首要条件。(1)气息的良好掌握与控制是拥有良好的竹笛音色和演奏优美音乐的前提条件;(2)气息的平稳性决定了演奏声音的稳定性;(3)气息的持久性决定了演奏乐曲的完整性;(4)气息运用的灵活性决定了音色的丰富和音乐表现的变化。通过这些,不难相信明确掌握正确而良好的气息运用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演奏好竹笛的基石。因此,在学习及演奏竹笛过程中,首先要掌握气息的运用与控制方法。
  三、气息的练习、掌握与灵活运用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初学者在入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演奏竹笛时口型、口风、手指运用等都没有问题,但是却长音吹不长或是不稳,吹奏不完整或较为频繁换气等等,其实这都是因为他们没有注意正确地控制和运用气息。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纠正学生们问题的同时,更让他们了解问题的根源,纠正方法的同时更应纠正他们的意识,为他们的演奏打下坚实的基础,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要让学生们懂得如何进行饱满的呼吸。
  (一)呼吸方式的运用
  在演奏竹笛时,必然是一种准备状态下的呼吸状态,有着自身的呼吸方式。常见的呼吸方式分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三种呼吸方式,而竹笛演奏采用最多的是胸腹式呼吸,即是采用胸部、腹部共同呼吸来获得更大的气息容量的呼吸方法,更大、更多的气息容量,自然能够获得更长、更久的呼气过程,更好地帮助演奏者完成一段旋律音乐的演奏。胸腹式呼吸具有更多的优势,与前两者相比较胸腹式呼吸因为胸部、腹部的加入,使得我们可以控制与运用的发力点更多,能够达到更为有效地控制。
  胸腹式呼吸实际上是胸、腹、横膈膜紧松交替的过程。吸气时,胸部、腹部向四周扩张,胸腹间横膈膜下沉完成吸气的过程,而后通过肌肉的收缩紧张性维持吸气状态,然后在有意识地通过肌肉的力量帮助气有控制地呼出完成呼气的动作。换言之,演奏中的呼吸是肌肉紧张与放松的过程,气随着这一紧张与放松的过程,自然地被吸入与呼出,而演奏者通过对呼吸肌肉的不同力量的控制来完成呼吸的过程,形成缓急不同的气息。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与演奏中,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呼吸肌肉、胸、腹、横膈膜的锻炼来达到气息控制的目的。例如,在练习中,首先保持身体的平正与放松,保持口型,通过胸、腹、横膈膜、肌肉的力量将气呼出,然后继续保持放松的状态,利用肌肉与横膈膜的紧张与放松完成呼吸的过程,并通过不断地锻炼达到增强肌肉与横膈膜的弹性与持久力,进而为气息控制的感觉与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气息的练习
  我们同样也不能够忽视呼吸其他方面的控制,比如口风、风门、口型等,呼吸方法虽然是气息运用与控制的基础,但其他各部位的配合与协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对气息的运用与控制。以口风为例,在呼吸方法正确的前提下,根据演奏的不同需求,通过口风吹入笛孔的气的流量也必须是根据需求而变化的,因为不同的音区、不同的音量、不同的力度都会带来不同的气息变化,进而吹奏竹笛呈现整个效果的声音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正确呼吸方法的前提下,调整风门的大小、气流的流速、吹奏的口型也是决定竹笛演奏的关键。为了正确地运用与控制气息,我们需要在日常的练习与演奏中加强呼吸功能的训练。
  1.加强吹奏长音的训练,就是从最低音循环吹至最高音再回到最低音,保持气息饱满,做到发声响亮、平稳。作为教师要注意学生们在音头的控制,有很多学生在音头吹奏时会控制不住力度,过程中不能够保持平稳。要教导他们整个长音吹奏时力度一致,气息均匀。同时,可以结合慢吸慢呼、快吸慢呼两种方式进行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模仿乐曲演奏时的状态,还能够在模仿的状态下,体悟胸腹部横膈膜的活动与控制,保持气息的均匀、流畅。
  2.是进行气震音练习。气震音的吹奏原理是利用腹部肌肉的松紧的频率将气呼出形成波浪式发声,这与胸腹式呼吸有着紧密的联系。练习气震音的同时也能够加强胸部、腹部、胸腹间横膈膜的训练。
  3.保持正确、科学的演奏姿势。自然、舒展的演奏姿势不仅能够使得自己的演奏大方、美观,更关系到气息的呼吸顺畅,避免出现耸肩、收腹、挺肚等不正确的呼吸姿势,其不仅不能够为演奏者的呼吸带来帮助,反而会导致演奏者的呼吸失去弹性,使得演奏缺乏气息有力的支持。
  四、气息同样需要语言化、情绪化
  在演奏中,我们常说要做到将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赋予感情,这样才能够使得呈现出的音乐具有表现力与感染力。其实,气息的运用同样具备语言化、情绪化的特征,语言化的气息不仅能够丰富音乐的潜力,更能够补充在某些乐曲中因为技术而忽视的情感表现。竹笛是通过声音的强弱、长短、节奏、音色等因素的变化而形成丰富的音乐形象,从而表现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者通过技术与理解来掌控用力方式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语言化的气息来实现情感的表达。例如,演奏者在演奏激昂的音乐时,可以通过激动、急速、渐强的语调气息来表达,给人以激昂的感觉;反之,吹奏伤感的音乐时,可以通过缓慢、低沉的语调气息来表达。由此,语言化、情绪化的气息在竹笛演奏中同样是情感的直接反映。
  五、结语
  综上所述,竹笛作为我国民族乐器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民族音乐的演奏中占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而若要更好的演奏竹笛,就需要加强对气息的运用和控制,重视气息的训练,从而提升竹笛演奏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齐道喜.浅谈中国竹笛演奏中气息的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3(04).
  [2]尤优.竹笛演奏气息的运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3).
99期刊承诺发表不成功无条件退款!有人说听别人吹奏笛子竹笛,就能看出他的心情,吹奏 向天再借五百年 和 枉凝眉 分别表_百度知道
有人说听别人吹奏笛子竹笛,就能看出他的心情,吹奏 向天再借五百年 和 枉凝眉 分别表
有人说听别人吹奏笛子竹笛,就能看出他的心情,吹奏
向天再借五百年
分别表达什么心情?
提问者采纳
也弹过这两首歌,这两首歌很熟悉,其实我当时的原因很简单,弹起来比较简单那也得听到曲子才行啊,不过我想说我自学其他乐器时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快死了,是郁闷死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笛子演奏“十大心法”浅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笛子演奏“十大心法”浅述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浅谈竹笛演奏中内心听觉的培养
浅谈竹笛演奏中内心听觉的培养
摘要:竹笛音准的掌握是一个复杂又重要的问题。影响竹笛音准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竹笛本身的构造、发声原理及演奏者的技术水平和内心听觉。结合本人在竹笛演奏过程中的体会与经验,笔者认为在竹笛演奏和教学中,音乐内心听觉的培养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它对竹笛音准的把握、使内心情感与音乐形象得到完美结合,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关键词:竹笛演奏;内心听觉;培养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7-02在竹笛演奏过程中,它的演奏技巧是竹笛音乐的表现手段,而技巧和音乐表现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如何达到两者统一,笛人合一,是竹笛演奏艺术的一种高超境界。在演奏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的理解与想象,提高音乐的感知力和鉴赏力,从而更深层次的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当我们拿到一首竹笛作品时,在不借助任何音响条件的前提下,能感受到内心深处对这首作品的理解——悠扬婉转的情绪亦或欢快跳跃的情感。这就是竹笛演奏中的内心听觉。一、音乐内心听觉的含义音乐内心听觉一词在音乐界早已存在,它意指在内心(实际是头脑)所进行的音乐活动,尤其是内心听觉活动,它所涉及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听觉意象,不过与感知、记忆以至想象和情感等心理过程都有一定联系。它不同于音乐的外部听觉,音乐的外部听觉是普通意义上的音乐听觉,是一种被动接受音响信息的过程,多表现为听觉器官对音乐无意识的、一般的感知与记忆,而且多是孤立地对某种声音产生听觉意象。而内心听觉以外部听觉为基础,不是孤立地对某种声音产生听觉意象,它是对音乐整体产生的听觉意象。如普凯元所说:“它不是外部听觉在内心的纯粹复制,在摆脱了外部听觉束缚的同时,音乐内心听觉具备了先导与创造的能力。”正是由于音乐内心听觉具备了先导性与创造性,在我们学习和演奏竹笛过程中,音乐内心听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竹笛演奏中,音乐内心听觉能力体现为以往积累的音乐知识、经验与演奏作品内容相结合形成所需要的意象过程。具体来说,是“用心灵创造技术”“不仅仅是简单的手指运动和气息运动”。而有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的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内心听觉能力,经过专门训练,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解、记忆能力后,内心听觉能力还可以逐步提高。经过专业训练的音乐家---特别是作曲家、指挥家的内心听觉能够十分准确的“听到”极为复杂的音乐。由此可见,音乐内心听觉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来提高的。二、音乐内心听觉的培养竹笛演奏水平的提高,必须以发展内心音乐听觉为先导,没有内心音乐听觉的积极参与和正确支持,就无法判断所再现的音乐形象是否正确。在感知音乐作品前,演奏者要建立“音高感”、“节奏感”、“力度感”、“音色感”等基本音乐听觉,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乐形式、音乐体裁、音乐风格的正确理解和表达,结合个人的内在想象,在掌握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上,理解音乐,赋予音乐作品新的生命。(一)聆听音乐作品是培养内心听觉的基本环节美国著名作曲家科普兰在《如何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到:“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好的了。”在我们竹笛演奏中,要学会聆听音乐作品,通过聆听去更好的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在聆听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积累的经验知识和音乐潜能,不只是孤立的听辨音高、音强、音色等音乐共同因素,而是对音乐整体的感受与理解,这样才能获得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和音乐信息,丰富内在的音乐情感。在竹笛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聆听大量古今中外不同体裁、题材优秀的音乐作品,并深入了解中外音乐史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作曲家、不同音乐创作特点的各类音乐作品,感受不同的听觉形象,才能丰富音乐的内心听觉能力、想象能力和联想创造能力,提高竹笛演奏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多观看现场演奏会,感受不同的人给我们带来的视听感觉,这样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相结合会有更直观的作用。例如当我们需要掌握一首新的竹笛作品时,首先可用音乐的内心听觉去感受、理解不同版本、不同演奏者对该音乐作品风格的诠释,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把内心产生的听觉形象通过脑指挥手把它完整的表现出来。只有充分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音乐情感,我们才能演奏出富有生命力的乐曲。(二)视听训练是培养内心听觉的重要手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而内心听觉是音乐听觉的核心。视唱练耳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音乐内心听觉。在竹笛演奏过程中,有的学生不能及时地自觉纠正演奏时音准、节奏等方面的细微偏差,演奏的很快却错误百出,有的学生演奏出来的音跟实际音高有偏差。说明在演奏的过程中并没有用心在演奏,没有察觉到错误甚至察觉不到错误,没有寻求音乐内心听觉对演奏准确性的支持,没有获得内心音乐听觉对演奏准确性的指导能力。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音乐内心听觉及对竹笛演奏的指导,我们应以培养敏锐的内心音乐听觉为主导,通过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几种方法培养和发展音乐内心听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模唱与构唱模唱是视唱练耳中音乐综合素质的一项,它要求准确完整的记忆和模唱,不仅仅考验音乐记忆力,也是音乐感知力、音乐鉴赏力及内心音感的测评手段。首先,我们可以从单音模唱开始,老师弹奏,学生根据记忆模唱出准确的音高,学生可以用“啊”代替,而不唱出音名。然后,根据学生的能力,可以让学生直接用音名唱出来,向单音组发展,可以是二个、三个甚至五个一组。当学生达到一定基础,可以进行简单的旋律模唱,在模唱过程中确保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构唱:老师给出标准音(小字一组的la),要求学生根据指定音程关系唱出另一个音(小字一组的re),在唱之前先在心里想好音高再唱出来。利用模唱和构唱,让学生先听再想后唱,把听与唱结合在一起,提高音乐的内心听觉。2、默唱默唱是强化音乐内心听觉一种很好的训练手段,不出声默唱的目的是更有效地寻求内心音乐听觉对视唱过程的支持,逐渐养成用心听、用心唱的好习惯,从而逐步提高音乐的内心听觉。这时的“默唱”练习,应先跟着钢琴慢唱,通过正确的视唱练习,先建立起正确的音高、音值概念后,再进行“默唱”练习,这样才能保证内心音乐听觉的正确性。经过一阶段的训练后,可以逐步加大难度,默唱的部分增多,也可以变换方式,分组接力唱(节奏保持不变)等,在默唱的过程中,先唱后听再想,多利用内心听觉去想自己接下来要唱出的音,确保音高的准确性。3、二声部弹唱二声部视唱较单声部视唱在作品结构、和声等方面有了极大的丰富,因此对音乐内心听觉能力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老师可以选择一条双声部视唱,学生弹奏一声部,唱另一声部。首先可选用呈固定三度关系的音阶弹唱,如弹奏la do re mi fa suo la 演唱 do mi fa suo la si do ,掌握好后可高低声部反过来弹唱。在适应了二声部基础弹唱后,可增加视唱曲的难度,选用音程关系跨度大的以及节奏较复杂的二声部视唱。同时也可变换方式,如由两个学生分别唱高低声部,在视唱进行到某个乐句或段落时,教师随时指定学生更改声部。在学生边弹边唱的同时,要求学生用听觉来判断两个声部是否和谐,培养学生对音高的记忆力以及音乐的纵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音乐的内心听觉。4、视谱唱词看谱唱词是一种需要专门进行训练的识谱技能。它要求能将乐谱的节奏音高准确地与歌词相对应。较高能力的看谱唱词视唱,是具备可以将歌词直接对应正确的音高节奏的能力,这需要有很好的音乐内心听觉和音乐内心思维能力。在拿到一首曲目时,我们必须头脑里有准确的音高节奏,然后通过歌词体现出来。在笛子演奏中,我们拿到一首作品,也是先在心中有准确的音高节奏音乐形象等,然后通过演奏技巧将其演奏出来,必须要有内心音乐听觉作为桥梁,这样才能演奏出优秀的作品。(三)内在想象是培养内心听觉的关键因素音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乐作品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故事情节为题材,为表达某种情感而创作的。不同的音乐作品具有不同的音乐形象,音乐家运用音乐的音响,如音高、节奏、和声、音色、速度等与演奏技巧结合成音乐形象,就是听觉形象。演奏者通过音乐的音响产生听觉形象上的联想和感情情绪上的共鸣。我们在竹笛演奏学习中,要擅于发现和探究大自然和生活中丰富的的音响,将自己置身于音乐音响之中,并从特定的音响中理解和体验音乐。我们感知音乐的音响材料越多,音乐的想象就越新颖、越丰富,对音乐内心听觉的培养也就越有帮助。竹笛独奏曲《小八路勇闯封锁线》采用东北民歌音乐素材创作,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小八路的英雄行为。乐曲通过小八路骑马送一份紧急情报,冒着炮火通过敌人的封锁线等情节, 来歌颂这位勇敢机智的少年英雄。这首曲子从听觉上诱导建立了整体音乐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听众的音乐听觉经验以及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从而使音乐听觉与乐曲所表现的情感相统一。演奏者在演奏这首作品之前,可以想象成在炮火中送情报的小八路,在面对重重炮火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坚强。演奏时,将内在想象与具体音高节奏相结合,用竹笛所特有的演奏技巧将音乐形象与情感表现到极致,达到情景交融、笛人合一的境界,真正的走入音乐世界。综上所述,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竹笛演奏家,除了掌握一般的技能技巧之外,还得从多方面培养自身的音乐内心听觉,积累音乐听觉经验,提高音乐综合素养,将竹笛演奏技巧发挥的淋漓尽致,以达到真正的驾驭音乐作品和充分的体现音乐的表现力。参考文献:[1]普凯元.音乐内心听觉的心理学原理[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0(2).[2]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上一篇:下一篇:论文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 && && 竹笛演奏中音色与情感的完美结合
竹笛演奏中音色与情感的完美结合
内容简介:竹笛演奏中音色与情感的完美结合
竹笛演奏艺术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主要以线性思维为主,在单音的天地里追求变化,音色作为基本元素,就成为竹笛演奏中极其重要的表现手段。但仅有好的音色是不够的,演奏者还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
竹笛演奏中音色与情感的完美结合
竹笛演奏艺术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主要以线性思维为主,在单音的天地里追求变化,音色作为基本元素,就成为竹笛演奏中极其重要的表现手段。但仅有好的音色是不够的,演奏者还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内心情感。如何发出好的音色,主观上取决于演奏者要有正确的吹奏方法及在不同音乐表现中所酝之内心情感。俗话说&声情并茂&,我们要重视音色与情感之间具有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使音色与情感达到完美的结合。
一、竹笛演奏中音色的掌握
明代徐上瀛所著《溪山琴况》中,提出琴演奏的音色标准:&润&如水、&圆&如珠、&洁&如玉、&坚&劲有力、&轻&而不虚、&重&而不躁等。吹笛同抚琴,演奏的基本音色就是用符合竹笛发音原理及人体生理运动规律的演奏方法,发出既符合美的声音基本规范,又符合竹笛基本音响特性&&纯净、明亮、 圆润、甜美、丰满而有穿透力的声音。好的音色,要经过长期的练习之后,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甚至是自觉性的条件反射。例如,演奏中口型的控制、气息的运用、手指的配合等,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关联。只有经过刻苦的练习,才能满足在演奏乐曲时各种音色及情感充分表现的需要。
首先,要熟练掌握口型与呼吸的正确方法。口型的控制主要依靠唇部肌肉和面部肌肉伸缩力的大小。面部肌肉要放松,口型似含蓄的微笑,口腔达到自然放松。与其相配合采用胸腹式混合呼吸的方法,即胸腹同时扩张,最大量地吸气,气归丹田,而后,将气流以适当的直径、宽度、速度及角度吹出。恰当地使用口型与呼吸,才能使不同音区的发音达到平稳、结实、嘹亮、不虚不浮的理想效果。
其次,舌的运用也是竹笛演奏的要点之一,舌在口腔内的位置与发音的高低有直接关系,靠后靠下适于吹奏低音,靠前靠上适于吹奏高音。
再次,气、唇、指、舌各部分能够熟练掌握时,配合的平衡性、统一性是对演奏技法更高层面的追求。如气流吹出,对笛管施力,人的身体与笛体合起来也是一个上下的纵重心轴,其前后左右都应是平衡的。各环节的运用相通相连,身体各部分与笛管相融,最终做到支点放松,力点集中,纵横对称,气身贯通。这样,对音色才能自如控制,达到圆、亮、厚的标准。
二、竹笛演奏中的情感表达查字典范文网[]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①。情感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由于对客观现实对象和现象持有不同态度,而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内心体验。而这些体验又是以人的感官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即感觉为基础的。人们常把音乐称为情感的艺术,在演奏者内心情感调动下,发出的音响流动能够激起听者的情绪活动,产生共鸣。音乐虽然不是情感,却是情感的最佳载体。在音乐中,情感被直接模拟,这种情感的源头,来自于演奏者的内心感觉和想象。
根据不同的情感表现需要,通过一定的演奏手法而奏出不同色彩的乐音,它不仅能表现情绪的紧张与松弛、激动与平静,而且还能表现情绪的积极、增力和消极、减力的变化,因而饱含了不同的感情因素。
如乐曲《秦川抒怀》(马迪作曲)引子的第一句,表现西北人民坚强、豪迈、刚毅、倔强的性格特征时,要采用&刚&的音色,音头清晰有点,保持较强力度,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技术上要求丹田鼓劲较足,重心靠前,力量传递直接,呼吸速度加快,气流加大,手指多用打音、叠音配合。相反,在演奏乐曲《向往》(曲祥作曲)第一段慢板时,则要采用&柔&的音色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音头较软而润,一般用中弱或中强的力度,具有流动性和抒情性。技术上要求重心相对靠后些,力量传递较慢,呼吸速度平和,气流较缓。采用柔和的音色,更适合表现憧憬的思绪。
当乐曲表现饱满情绪和敦厚形象时,演奏的音色则要浓厚、丰满,共鸣充分,立体性强,富于张力和动感。其技术上要求使气流成束,胀满笛管,使笛管充分振动,支点位置靠后,重力相对较大,有时加以气颤音,使持续感加强,弧度感加大。乐曲《三五七》(赵松庭编曲)引子的演奏宜采用此种音色。
在表现回忆的情感和幽静的意境时,薄淡的音色更为适合,其特点是频响范围窄,无须丰满浑厚和太多的立体感,更侧重清淡、平和。技术上要求发力位置靠前,重力相对减少,口风变小,气流较缓,方向略微向前、向上,手指无过多修饰。
此外,有些乐句、乐段需要表现空远、虚幻的意境,那么,就要采用标准音色以外&虚&的音色或泛音来演奏,气流要求小而浅、缓而轻,呼气方向靠前、靠上,音头不甚清晰,音腹振动不很充分,给人若有若无、虚无缥缈的感受。
&琴者一器,声色无穷&②,音色的变化无穷无尽,我们在演奏中应以情感表达为法,以情感音色为用。音色变化是情感表达的基础,而无论什么样的音色变化,都要以艺术表现的需要、情感的需要为轴心,使竹笛演奏艺术在横向的线的形态中获得变化和发展。
②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修订本)[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相关链接:、、、
1、“”由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例文地址:/lw/shengxue/shengxuelunwen/70782/,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大青年竹笛演奏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