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历代台湾著名风水师师

最后一个风水师_最后一个风水师全文阅读_九道泉水_思路客小说阅读网
最后一个风水师全文阅读
作者:九道泉水 || 下载: || 最新:哈尔滨风水师王子铭盘点那些令人惊讶的著名风水宝地
深圳王子铭风水装饰设计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
咨询电话:
首页 > 企业资讯
哈尔滨风水师王子铭盘点那些令人惊讶的著名风水宝地
哈尔滨风水师王子铭盘点那些令人惊讶的著名风水宝地
大家都明白这样的道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出现了大量的历史名人。后来者研究发现,要是该地风水好的话,往往就会人才辈出,呈现出井喷的局面,从而掌控了历史和民族的命脉,成为一股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寻找风水宝地的传统,尤其是那些具有皇家气象的龙脉,更是为皇亲国戚所专享。今天,王子铭老师就来盘点一下中国那些令人惊讶的着名风水宝地,看一看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玄妙?
一、江西才子之乡:临川县
这个县列入“中国名人辞典”的多达134人,有历代“临川才子”的光荣称号,如宋代的宰相兼大文豪王安石、曾巩,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等均出于此县。1982年以来,该县先后有80多名未满15岁少年才子,先后分别被高等学府破格录取为少年大学生。所以王老师认为临川县之所以有这样的人才,这和风水地理脱不了关系的。
临川县位江西省抚州市西南,名为“上顿渡”,是众水所汇之处,地理风水的气场十分优越,南面的赣江、崇江、抚河如扇形十弯九曲流向临川,在临川北汇合流入长江和鄱阳湖,成为地理风水难得的“聚水格”局。临川西北有环形的山脉挡住西北风,形成“山环水抱必有气”(即气聚),符合“山环水抱必有大发者”的风水定律。临川的北方又有九岭山、连云山、幕阜山铸成层层包围,使北风不能入侵吹散气场。
二、中国风水一村:兴国县三僚村
杨筠松先师故居三僚村。被海内外誉为“堪舆文化的发祥地”、“中国风水一村”--三僚,是兴国、宁都、于都三县的交界处。三僚全村皆习风水之术,自从曾文仙、廖瑀从师于杨救贫以来,代代家传不绝,皆有人精通堪舆之术,历朝国师辈出,约出国师24位,明师72位,其中有皇帝直接封为钦天监博士者有36人,着名的明十三陵、故宫、天坛、长城九镇军事要塞等建筑,均由三僚地师相度、督建。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千里跋涉来这里到杨公祠朝拜,这个有4600人口的0大村庄,只有曾姓和廖姓二个姓氏。地处僻壤的三僚村是因为风水大师杨筠松而出名的,曾姓和廖姓的宗祠竟然都叫杨公祠。杨筠松因济贫救世还被世人称之为救贫仙人,又名杨救贫。
这位传奇式的人物是在战乱中偷携着宫廷风水秘籍从京城长安出逃南迁辗转至三僚定居的。经历了万水千山的杨筠松发现了人迹罕至的三僚村,这是一块肥沃的盆地,山水环绕,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在遥远的盆地边缘有一棵高大的松树,树底下卧着一块圆形的巨石,可以说是“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的好地方。杨救贫认为,这是一块适宜风水先生世代居住的地方,整个盆地就是一个硕大的罗盘,盆地中间的长条形石峰酷似罗盘的指针,而松树和巨石则是风水先生随身携带的雨伞和包裹。
三、婺源江湾
江湾是一方风水宝地,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这里山水环绕,风光旖旎、物产丰富、绿茶、雪梨久负盛名。文风鼎盛、群贤辈出,孕育出明代户部侍郎江一麟、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清代着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村人着述88种,任七品以上仕宦有25人,是婺源书乡代表,村中至今保存完好有“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民居。
江湾古称“云湾”,因山高河湾,终年云雾缭绕而得名。隋末唐初,有鲍、滕、叶、戴姓等在此居住。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萧江”八世祖江敌迁来云湾,子孙逐渐繁衍成为云湾的巨族,故改云湾为江湾。四百多年来,江湾地处山水环抱的河谷地带,东有灵山,南有攸山,北有后龙山,一条梨园河(古称江湾水)自东而西呈“s”形由村旁蜿蜒而过,也正是由于这块风水宝地,使得江湾更加魅力无限,更加炫烂多姿。
四、千古一村:流坑村
流坑村是中国封建宗法社会的一个缩影。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流坑董氏依靠严密的封建宗族制度来凝聚族众、维系秩序、稳定发展。村中封建宗族活动的遗存随处可见,特别是那版本众多的谱牒和遍布村巷的祠堂,更是难得的人文景观。现在仍保存有明万历十年族谱3本,清代各房谱牒20多个版本,各种宗庙祠堂58座。大宗祠遗址更是一绝,五根高8米、直径0.7米的花岗岩石柱,傲视苍穹,被称为流坑的“圆明园”。
江西省有30名以上进士的村子仅有4个,流坑村是其中唯一一个文物遗址保存如此完好的古村落,实在是难得的。
五、武当山
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大岳太和山志。山水》载:太和(武当山)居荆(古九州之一的荆州,在汉水以南,今湖北、湖南大片地区)与梁(古州之一的梁州,约今陕西华山以南至河南开封大片地区),豫(古九州之一的豫州,黄河南、荆山北的今河南、湖北地区)之交。下蟠地轴,上接天枢。左夹岷山,长江北绕。右分蟠冡,汉水北回。其层峰叠壑,标奇孕秀。作镇西南,体态尊矣。称作大岳。而与五岳比灵也!
六、阆中古城
阆中古城地理环境、城市选址及建筑布局,深契传统风水理论,山、水、城融为一体,典型地体现了古代城市建设的风格,显示出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阆中得名,寓象山水格局。古城处于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处,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形成山水紧密契合的形胜之地,兼有七关(南津,五吉、河溪、梁山、据山、土地、滴水)合护,成金汤之固。古城后以蟠龙山为镇山,前以锦屏山为案山,金耳、印斗为朝山,四围远近起伏如波似浪诸山皆为砂山。嘉陵江绕城三面,形成“千水成垣”和“金城环抱”之势,其水口以玉台山为天门,塔山、大像山为地户。
城内凤凰山下为正穴,建州、府衙署,南向正对锦屏。街道以中天楼(四牌楼)为中心,东西南北辐射四出为主干,应“天心十道”之喻;各街巷取向无论东西南北,多与远山朝对,街道多依其所向取 &名,强调风水主题。城东、城南、城北三门皆筑月城建高楼于其上,以收迎曲接水之效。惟西门迎山接水较难,不筑月城,而于城门外建石匮阁、王爷庙、揽胜山房、阆风亭等。又建华光楼与隔岸南津关之连峰楼、奎星楼相对峙,以补锦屏山、黄花山之间的气口。工商市廛及水陆驿运枢纽,则置于城外东南区,以避喧嚣。城外各景点各有崇宏建筑,如吕祖殿、杜少陵祠、白塔、大佛寺、觇星台、滕王阁、玉台观等,皆以翕聚山灵,佑启人文。
阆中城的选址、布局、风貌和经营发展,典型地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规划思想和实践,尤其是风水理论,积淀了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其中虽有迷信色彩,但也蕴涵着科学和美学成分。目前,国内外科技界一致认为,阆中古城,是当代保存最好的,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风水理论营建的一座城池。
七、八卦城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特克斯,这位昔日的西域佳人,如今已名满天下。国务院批复特克斯县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说:“八卦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建筑正规、保存最完整的八卦城。迷宫般的64卦街道布局、神奇的《易经》方位学说以有形的方式再现于该县,其一心居中、轴轴递进、环环相扣、路路相通的放射性格局,与周边的山势水势巧妙结合,不但是我国规划史上的奇迹,而且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伊犁河谷的特克斯县历史悠久,汉代时,这里是乌孙夏都的所在地,细君公主、解忧公主远嫁乌孙国后就生活在这里。特克斯县有独特的人文古迹和自然景观,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美好的空间……安徽绩溪胡氏宗祠风水
篇一:安徽绩溪胡氏家族
安徽绩溪胡氏家族
美丽如画的黄山景区东侧,群峰环抱之中,有一人杰地灵之处――绩溪。
绩溪是安徽省宣城市的一个县。这个县虽然不大,但历史上却出过不少名人,尤其以胡姓为多。如北宋名臣胡舜陟、南宋文学家胡仔、明朝户部尚书胡富和兵部尚书胡宗宪、清代徽墨名家胡天注和红顶商人胡雪岩、近现代著名学者胡铁花和胡适等等??都出自绩溪的胡氏家族。绩溪县是全国胡姓最重要的聚居地之一。在这里,胡姓被公认为是家族最大、人数最多的姓氏(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5%)。
绩溪胡氏,人才辈出,成为名门望族,除了得江南物华天宝之利和徽文化尊学重教之熏陶外,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成功奥秘呢?
近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专赴皖南,探访神秘的绩溪,神秘的胡氏。
清明前后的皖南,一场细雨洒过,一幢幢灰白相间的徽派建筑清新悦目,林木更加苍翠葱郁。《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伴着各地来的游客,嗅着徽文化浓浓的气息,来到绩溪县。
始祖胡公满
绩溪县城,位于黄山山系和天目山山系之间的一个狭长地带。在这里,《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有幸找到了一位专职“导游”――绩溪县徽文化研究会会长黄来生。他先从徽文化说起:
徽州是一个古老的地理概念,它包括现在安徽省的绩溪县、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和江西省的婺源县,古称“徽州一府六邑”。绩溪是其中面积最小的一个县,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漫步绩溪县城,不时能看到“胡氏人家酒”、“胡仕宾馆”等“胡氏”的印记。
“以前,县城的胡氏文化很浓厚,光是胡姓祠堂全县就有30座,后来大多在‘文革’中被破坏了。如今要想了解胡姓名人,还得去绩溪县名人档案馆。”黄来生说,绩溪县城小,去哪里都方便,完全不需要以车代步。
在档案馆里,记者看到从隋唐至今的286位绩溪名人中,胡姓人士占了很大比例。馆长告诉我们,在1987年编写的《绩溪县志》中,胡姓人物占了全县立传人物的1/3以上。
对于家族姓氏的来历,绩溪胡姓人很少能说详细,但都能说出他们始祖的名字――胡公满。
在西周时期,有一个诸侯,他的儿子妫满娶了周武王的女儿太姬为妻。妫满被分封到陈地(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建诸侯国,国号为“陈&。妫满选拔人才,教化国民,很快就使陈国强盛起来,并最终成为周朝的十二大诸侯国之一,堪与齐、晋等大国并列。
当时,大家用“胡”来称颂人的长寿,长寿者的称谓也通常与“胡”有关。根据《逸周书。谥法解》记载,妫满由于治理陈国出色,而且长寿,死后被周朝天子封为“胡公”,史称胡公满。从此,胡公满的后裔遂以
“胡’’为姓。胡公满的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周扩散,经过数代的繁衍,南达河南新蔡,北到山西。到汉代时,胡氏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到甘肃省境的一族,在后汉时已发展为一大望族,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一部分又东迁至福建和台湾。如今,胡姓在全国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总人口的1.3 1%,居大姓氏第十三位。
在安徽绩溪一带居留下来的胡氏族人,慢慢分成四个支脉,被称为“绩溪四胡”,即“龙川胡”、“金紫胡”、“遵义胡”和“明经胡”。
和谐的“龙川胡”
龙川是位于绩溪县城东10余公里的一个古老村子。为避皇帝讳,当地人又给龙川取名坑口。它早在晋代就已经建村,迄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
在黄来生的安排下,一位叫胡锦霞的女士陪同《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走进龙川。胡锦霞告诉记者,她就是地道的“龙川胡”,传到她这一代的“锦”字辈,已经48代了。
古徽州建筑讲究“得水为上”,龙川依登源河而建,整个村子,像一艘停靠在岸边的大船。龙川胡氏人才辈出,是著名的“进士村”,这里仅宋、明、清三个朝代就出了11位进士。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朝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抗倭名将胡宗宪,以及都御史巡抚辽东的胡宗明等。村内现保存有为胡富和胡宗宪建的奕世尚书坊,是徽派石雕的精品,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踩着青石板路前行,一条名为龙川的小河穿村而过。在村子的东头,有一座区别于其他民居的建筑――胡氏宗祠。胡锦霞告诉记者,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朝,明嘉靖年间整修,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宗祠三进七开间,后有龙山,前有狮山和象山。龙川溪水从祠堂前流过,注入新安江。祠堂建筑集徽派砖、木、石三雕和彩绘为一体,享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的美誉。中外建筑专家称胡氏宗祠“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保存之好、装饰之美”为天下第一。
走进宗祠大门,便见玄关上画着色彩鲜艳的门神,转进去是开阔的天井和气势恢宏的正厅。天井走廊的墙上,悬挂着龙川胡氏的历代名人画像。正厅左侧桶扇门裙板上,画着荷叶荷花和飞鸟鱼虫。画作姿态飞扬,线条流畅,据说是晚明大画家徐渭作的底图。其中,一幅图描绘的是荷叶下面一只螃蟹。“荷蟹”谐音为“和谐&,其他的几幅画也都有各自的谐音。左边的四块桶扇雕板分别以荷、鱼、飞禽等为画,依次寓意“和气生财&、“和为贵”、“连年有余”、“河清海晏”。右边则以荷与其他水族动物为画,构成了“和谐”、“和美”、“和顺”、“和鸣”四幅美图,低调而含蓄。胡锦霞告诉记者,“和谐”是龙川胡氏倡导的家族理念。
各具特色的“金紫胡&、“遵义胡&和“明经胡”
据绩溪县志办的人介绍,现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胡姓共七支,绩溪有四支。除了“龙川胡”,还有另外三支,即“金紫胡”、“遵义胡&和“明
在绩溪县城东街,有片胡姓住宅区,称“金紫胡&,因宋代名臣胡舜陟获封金紫光禄大夫而得名。胡舜陟与抗金英雄岳飞是好友。岳飞当年在绩溪曾拜访过他,并有诗书往来。岳飞因“莫须有”罪而下狱,胡舜陟上书为岳飞鸣冤,两次弹劾秦桧,最终也被秦桧所害。“金紫胡氏子孙十分注重诗书礼仪,到了清代,‘金紫胡’更是人才济济。”一位金紫胡嫡系后人,说起金紫胡氏,如数家珍。“我们金紫胡氏,一向崇尚理学,它也是徽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金紫胡氏在清朝的三位名人胡匡衷、胡秉虔、胡培彗,被称为“理学三胡”。
“遵义胡”因住在绩溪城内遵义坊而得名,是明代工部尚书胡松的后裔,所以又叫“尚书胡”。
“遵义胡”的一世祖胡松,是个嫉恶如仇的人。24岁的他中进士,八年之后,官居御史,负责大明王朝的反腐政务。不久被贬。后又晋升为工部尚书。他办事依然保持以前刚正不阿的作风,得罪了权臣严嵩,多受排挤,最后不得不告病返乡。返乡后,胡松在绩溪兴修堤坝,消除水患,深受百姓爱戴。但自胡松之后,遵义胡氏子孙鲜有名人出现。
“明经胡”又称“李改胡”,其起源颇为传奇。当年,唐昭宗李哔因避朱温叛乱,被迫由长安迁都洛阳。他自知此去东都必死无疑,并将遭灭族之灾。便和皇后商量,将襁褓中的第十子,托付给近侍婺源人胡清,速速逃匿。果然,同年仲秋,朱温在洛阳指使属下追杀了李晔,又将其9个儿子缢死。胡清很快逃回家乡徽州,住了下来。胡清作为义父,精心抚养李氏皇家最后一丝血脉。为安全起见,他将“皇子&弃李姓改胡姓,并取名“胡昌翼&。后胡昌翼参加科考,得明经科进士。但胡昌翼知道身世后,决定再不踏进官场一步。他从此隐居,闭门专事经学研究,注有《周易专注》,人称“明经公&。
明经胡氏后人中,为官者少,大多以做学问和经商著称。最为知名者当数红顶商人胡雪岩、文化名人胡天注和胡适等。
龙川族脉:始于焱公,兴于廿五
“可以说,在绩溪的四支胡姓中,数‘龙川胡’出的名人最多。他们的一世祖、始迁祖是胡焱,后人尊称为焱公。他的画像如今就挂在龙川胡氏宗祠的祠堂里。”《绩溪县志》的主编徐子超如是向《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介绍。
在迁入龙川之前,胡焱一家生活在青州濮阳县一带(今河南濮阳、山东郓城)。大约1600年前,胡焱作为散骑常侍兼中领军,随晋元帝南下镇守安徽歙州(后改为徽州),并于公元337年,娶了华阳镇(今绩溪县城)的汪氏为妻。婚后不久,胡焱来到华阳镇东部约10公里的龙川游玩,发现这里“东耸龙峰,西峙凤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登源河)蜿蜒而来”。胡焱觉得这里山水清丽,是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于是举家迁到这里,定居下来。
记者在焱公的画像前驻足良久,他威严和蔼、神态凝重。令人不解的是,他身着龙袍。身旁一位胡姓的当地人似乎看出了记者的疑问,主动解
释道,胡家的子孙为了表达对祖宗的尊敬,特意在画像中为焱公“穿”上了龙袍,但为了避嫌,将龙袍的颜色由金黄变成了土黄,前襟上的盘龙刺绣,也特地没有绣上眼睛。“画龙没有点睛,也就不能称之为龙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先人的巧妙智慧。”
《龙川胡氏宗谱序》中记载道:“我徽州固多世家,而华阳(今绩溪)则以胡氏为首,胡氏又以龙川为首,龙川之胡氏即吾徽州郡亦无出其右者。”胡焱和他的子孙们,凭借从青州濮阳带来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儒家文化传统,在龙川这片土地上开始了数十代隐逸与耕读并举的生活。随着财富的积累,到了第21世胡廿(音同念)五的时候,胡家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人家。
胡廿五又名胡之纲,是两宋期间龙川胡氏的大富翁、大善人。徐子超告诉记者,胡廿五家里拥有的土地遍及徽(徽州)、严(严州,位于今浙江省境内)、杭(杭州)、睦(睦州,位于今浙江省境内)四地,多达三万顷。每年产粮十万石,仅交皇粮就有几万石,可谓当时江南的殷富大户。“皇上看他有钱,建造杭州城的时候下诏给他,让他修半个杭州城。没想到廿五公谨遵皇上旨意,真的修成了半个杭州城。”朝廷本想嘉奖胡廿五,给他加官进爵,可他不屑与秦桧为伍,婉辞官职,在龙川隐居。龙川胡氏的后人都说,胡廿五为人大度宽厚,颇有孟尝君风度。在龙川村,记者还听到这样一个传说:
有一天拂晓,胡廿五忽然梦到西方升出了太阳。惊诧万分的他觉得西边一定会有事情发生,不等天亮,就急忙冲出家门向西方走去。途径一个马棚,里面有一个人正在睡觉。虽然躺在马棚里,这个人却气宇不凡,不像个普通的流浪汉。胡廿五于是叫他起来仔细询问,才知此人叫赖文正,进士出身,学识极高,因不喜官场,弃官寄情于山水之间,终身研究易经,人称“赖布衣”。胡廿五与赖文正一见如故,便力邀他到家中小住,并待为上宾。
一天,胡廿五问赖文正:“我想在龙川建一座胡氏宗祠,好让子孙得到祖先的庇佑,你看应该选在何处呢?”赖文正说:“胡氏宗祠的选址并不难,但你首先要解决龙川村风水问题。”胡廿五诧异道:“龙川村东有龙峰耸立,西有凤山对峙,人都称赞这里是龙凤呈祥的绝佳之地。这样的风水,难道不好吗?”赖文正说:“是这样没错,可你登高俯瞰,这个村子的形状就像一条龙舟,你们又都姓胡,在方言里与“浮”同音。这样一来,龙舟就不稳了,本来你们胡家还可以更有作为的。”
赖文正告诉胡廿五,要想稳船,必须依靠丁字形的铁锚,解决的办法是找一户丁姓人家住到这里。于是,胡家特意请来一户姓丁的穷苦人家,分给他房子和田地,让他们也过上和胡家一样的好日子。为了感谢丁家对胡氏家族的贡献,龙川胡氏还特别为丁家建造了一座祠堂。当地人告诉记者,这件事情说来也很传奇,丁家人在这里过了24代,代代都是单传。建国以后,丁家与胡家和睦地生活在龙川,就住在村子中部偏北的地方。现在的丁家三代同堂,仍旧是单传。
徐子超告诉记者,龙川胡氏家族始于胡焱,兴于胡廿五。自胡廿五之后,胡氏家族日趋兴旺,人才辈出,成了当地千年不衰的一支望族。
一文一武两尚书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又一次踏着青石板路进入龙川,探访奕世尚书坊及其主人的故事。
奕世尚书坊与胡氏宗祠隔龙川河相望。它是龙川胡氏人的骄傲,纪念的是明朝胡富和胡宗宪两位尚书。牌坊是四柱三门五楼单体仿木结构,高10米,宽9米,用花岗石和茶园石搭配凿制而成。虽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但至今保存完好。胡锦霞告诉记者:“‘奕世载德’出自《国语?周语》,是高尚品德代代相传的意思。”
“皖南包拯”胡富
1444年,胡富出生于书香门第。他7岁能作诗,13岁中秀才,是绩溪当地有名的神童。27岁时,胡富考中举人。胡富真正进入仕途,是在他34岁中进士之后,明宪宗亲授他南京大理寺评事一职(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主要官员)。
人仕后,胡富政绩显著。明弘治年间,他出任福建佥事(司法官员)时,仅福宁一地的囚犯就有200余人。胡富到任后,迅速清理积案,平反冤狱。他审案清正,断案明决,深得民心。当地百姓十分感激胡富,编出民谣称赞他:“天高地厚胡恩公,千年再世一包拯”。
由于治理福建出色,胡富很快升任广东副使。然而,等待他的是一个烂摊子。当时,广州四会等地的瑶民时常骚扰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使得这里的百姓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虽然身为文官,但胡富亲自督军作战,力平瑶人叛乱,剿擒500佘人。胡富意识到,光靠武力解决不是长久之计。为了使地方安宁,他率领民众在泷水沿岸开垦荒田3000余顷,招揽瑶族、僮族(后改称壮族)人耕种。这里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此后,胡富又出任湖广按察司廉使和陕西左右布政使。明正德元年(1506年),胡富升任顺天府尹(北京地区的最高长官)。据史料记载,胡富在离开陕西时,当地百姓感念他的政绩,“老幼塞街挽留,马不能前,自辰(时)至未(时),方行出城,有送至半途者,有送至临潼者,大哭而回”。
胡富为官清正廉明,遇事果敢,不畏权势。他在升任南京大理寺卿后,因执意揭发宦官刘瑾而得罪其人。后在任户部右侍郎时,胡富被刘瑾以“勘事迟缓”为由参到朝廷,不得已辞官。
不久,刘瑾专权欺君之事暴露,胡富不但官复原职,还于正德七年升任户部尚书。胡富任户部尚书三年,国家粮仓囤积即够六年之用。他还根据多年经验,上疏陈述朝廷弊政十余条,却被权贵阻挡。胡富不禁心灰意冷,感慨自责“居大位而不能举职,是误国也”。于是,他七次奏请辞官,皇帝才准其告老还乡。
胡富回到家乡龙川后,积极筹办一件事:在村边大河上架一座桥,把龙川和对岸的浒里村连起来,结束百姓隔河相望的历史。然而,胡富辞官后,一些权贵们仍不肯罢休,上奏诬告他携24担金玉还乡。皇帝于是派御史暗访龙川,结果发现胡富布衣草履,正带领村人辛苦架桥。胡富的家里,也是一贫如洗,所说的“二十四担金玉”,其实是24担书籍。
皇上听说此事,深为胡富的清廉所感动,于是降旨立牌坊表彰,并命地方官拨款,为龙川造一座铁锁木板桥。当地百姓把这座桥称为“官桥”。经历数百年,“官桥”几经水毁,几度修葺,如今仍在使用。篇二:安徽家乡的风水传说
安徽家乡的风水传说
位于安徽绩溪的大坑口村可是一块风水宝地,其处于美丽如画的群山环抱之中,又有登源河穿行而过,可谓依山傍水。大坑口村得益于这里的“好风水”而地灵人杰,居住在这里的胡氏一家,更是人才辈出,自绩溪胡氏鼻祖东晋开国功臣胡焱搬到这里以来,明朝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抗倭名将胡宗宪、都御史巡抚辽东的胡宗明都是龙川胡氏。
大坑口村古称龙川,其东有高大巍峨的龙须山,北有登源河,清澈甘美的龙川小河穿村而过,流入登源河,如龙入大海,而整个村庄布局呈船型,正好乘着河水,长风破浪。
相传东晋开国功臣胡焱到龙川游玩,见此处依山傍水,风水好得出奇,他便举家迁往此处,在龙川落了脚,龙川胡氏就这样形成了。之后龙川胡氏生活一直人丁兴旺安定祥和,可仕途却不像胡焱期望那样,“人丁兴旺,仕途不兴”的问题一直困扰龙川胡氏,第25代的胡念五想要修建一座祠堂,来改一改风水,但他一直纠结于祠堂的选址迟迟未动,然而这一切都只为等待一位神秘人物的到来。
这位神秘人物就是曾经的国师赖文俊,他因秦桧迫害而弃官,四处云游,到达龙川之后,就被胡念五宴请至家,待为上宾。面对如此良机,胡念五向赖文俊表达了祠堂选址的困难,而赖文俊则回答道:祠堂选址不难,难的是村子的风水,龙川村依山傍水,龙川水绕村东流,汇入登源河,整个村貌成船形,颇具龙舟出海之势,堪称风水宝地,可是为何好风水没出人呢?这是因为在龙川“胡”与“浮”谐音,龙船不稳,所以仕途不兴。胡念五问道:那如何化解呢?赖文俊说:船不稳要靠锚,而锚为丁字形,所以让一丁姓人家搬到这里,给你们镇船就可以了。但胡念五又担心日后丁姓人家盖过胡姓,赖文俊说:没事儿,你可以请一户穷苦丁姓人家,让其将祖坟移至此处,我为其布局,让其单钉单卯世代单传,保你胡家龙船。
胡念五按照赖文俊的吩咐一一办理之后,龙川村人果然才辈出、代有高官。椐胡氏宗谱记载,仅宋、明、清三朝龙川就有进士11名,明朝就有进士7名,其中最著名的是“一族开三府”的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副都御史胡宗明三人。说来也奇怪,历经元明清三代,村子里真的只有一户丁姓人家,而且是代代单传。
在胡氏宗祠的东侧就是丁家祠,丁家祠的地面要比胡氏宗祠些,这是为了表示对丁家的尊重,尊敬他抬高他的意思。但是为了不让丁家超过胡家,反客为主,丁家祠屋顶却比胡氏宗祠矮一些,这也正应了赖文俊的明升暗降建筑风水学。
篇三:绩溪龙川的风水环境
绩溪龙川的风水环境
绩溪位于今皖南宣城市境内,因境内“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因此得名绩溪县。绩溪置县一千四百多年,境内有徽山逶迤城西,山下有富有名气的大徽村和潺潺徽水,徽州之“徽”,安徽之“徽”皆因此得名。
一到龙川我下车,它原先叫坑口村。顺着一条斜坡往下走,眼前的坑口村让我眼睛为之一亮,微风吹拂,溪水从足下流淌,它如产后的婴儿宁静地躺在大地之母中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里。清澈明亮的登源古溪沿村东由北蜿蜒而南。
一胡氏村民听我介绍来自江西省赣州市,就啧啧称赞,赣州风水顶呱呱!他说,我们龙川胡家祖先就是依靠风水之造化,奠定了胡家子孙后代人丁兴旺,贵人辈出。
据《龙川胡氏宗谱》记载:始祖胡炎,原居山东青州濮阳(今属河南),东晋大兴四年(公元318年),刺封散骑常侍兼中领军随元帝南下,镇守歙州(今歙县)。后于咸康元年(公元335年)元月,与绩溪华阳女王氏结为连理,并于两年后迁居此地。
龙川一派风水吉象,且藏匿着种种神秘玄机。龙川村“东耸龙峰,西峙鸡冠,南有天马,北绕长溪”,如穿行在山峦和万顷碧波之间的航船。村前,数里龙须山蜿蜒如蛇;村后,凤山拖云扯雾,有如十八只金龟上水,是为村之“龙脉”。而徐徐而来的登源河水,如白练飘逸,聚起万山精气。村上老人说,古时有“龙川十景”之说,它们是:龙台瀑布、凤山春晓、中桥望月、山岱晚钟、水浮石印、天马南旋、美女分秀、仙洞吕居、金杯承露、龙壁醴泉。小川入河(登源河),如龙(龙川)入大海,而尽可遨游。
经测,水口为丙午,可收壬子帝旺水,其实北方也有峻峰挺拔,看来属于子午卯酉四方位有太阳金星四相相照,主极品之贵。《龙川胡氏宗谱》日:“出临溪四十里内出王侯,正谓大坑口阳基言也”。
历史进程中,胡家人才辈出,灿若星空。椐胡氏宗谱记载,仅宋、明、清三朝龙川就有进士11名,明朝就有进士7名,其中最著名的是“一族开三府”的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副都御史胡宗明三人,龙川还为他们三人而立的二座牌坊奕世尚书坊和都宪坊。
为有源头活水来
绩溪龙川导游在解说时,最为乐道也最被旅客所关注的是这里的风水环境。关于胡家如何能够仕途兴旺的故事,成了导游推销龙川的招牌。我认为,一个地方的风水环境与出什么样的人才息息相关,人毕竟是天地之一分子,岂能超脱生存空间,不受山水之气的感应?
当然,占有好风水不一定就可利用好这一大自然的恩赐。别人送你一块上等的布料,你只有找一个上等的裁缝师傅为你量体裁衣,精心制作,才可让你穿得得体,不负这块布料的使用价值。我在考察中发现除了胡家先祖聪明地选择了这块东有龙峰,西有凤凰,地势独具的位置外,还在于信任风水师,遵循风水师的建议,做了风水调理。
胡氏家族迁于此地后,一直是人丁兴旺,可是仕途却不是很发达。过了几百年后,胡氏家族已传到第25世祖胡念五,还是为此伤脑筋。此时,念五遇到了赖文正风水大师。
“赖文正被胡念五请到家中,待为上宾。一天,胡念五问:我想在龙川建一座胡氏宗祠,让祖先庇佑我子孙人丁兴旺、仕途发达,你看选在何处为最佳? 。赖文正说,胡氏宗祠的选址的不难,但首先是要解决龙川村风水。”
胡念五问“龙川村是风水宝地,这是很多风水大师看过的,有什么问题吗?”赖文正说:“龙川村东龙峰耸立,村西凤山对峙,在风水学上是天龙地凤,龙凤呈祥的绝佳之地,北有登源河蜿蜒而至,南有天马山奔腾而上,龙川村依山傍水,龙川水绕村东流,汇入登源河。整个村貌成船形,颇具龙舟出海之势,堪称风水宝地。可是为何好风水没出人呢?可惜啊?”
胡念五问“可惜什么?”赖文正说:“可惜你们都姓胡。因为在绩溪方言“胡”与“浮”谐音,所以这龙船就不稳了。本来你们胡家还可以更有作为的。”胡念五问“有没有什么破解方法?赖文正说:“须靠铁锚,铁锚是丁字形的,所以得找一户丁姓人家搬来龙川,为了安心,你要给他建造房子分给他土地,这样将这船就钉住了”。胡念五担心说“可是丁姓人家日后人丁兴旺,到时没有钉住这风水宝地,丁姓后代人口比胡姓多反而分去灵气了,怎么办呢?”风水先生说“这个问题我有破解这法,钉子太多船会沉,反而不好,最好是单钉单卯世代单传,为了不让丁姓发达,你请一对穷苦的丁姓夫妻,并将他祖坟迁来,我在丁家祖坟里做了手脚,让丁姓只能代代单传。”
胡念五就照赖文正的说法去做,说来也奇怪,24代过去了,真如风水先生说得那样,村里只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在封建社会,生女孩不算传宗接代,生男孩才算传宗接代,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进程中,何以
丁家24代都是代代单传?而且建国后,丁家地与胡家处于平等地位,却仍是三代单传。这风水玄机用现代科学是无法解释的。但是,事实客观存在,铁板钉钉没有做一点假,不能不让游客闻之对风水之造化神功,肃然起敬。
当丁姓人家迁居龙川之后,龙川村人果然才辈出、代有高官。我在寻思着赖文正的风水调理方法。
传说,丁家迁来之后,赖文正后又对胡念五说:“我将胡氏宗祠选址已选好,座北朝南,中轴线在子五线上。按五行来说,东有冲天之木,西有献天之金,南有滔天之火、北有涨天之水,金、木、水、火四方环拱于土位。前有二河相汇,后有重重靠山,而且五星俱备,九山围绕,暗合九五之数,贵不可言。
据了解,龙川胡氏家族的论字排辈取名方法也是依据风水学说按五行排名,传至“锦”字辈,计历48世据胡氏宗谱记载:胡氏家族取名排辈中含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如“锦”字中含有金,“炳”字中含有火。“锡(43世)-一(44世)-树(45世)-炳(47)世-锦(48世)-海(49世)”。
导游所说的风水传说,是否属实,当我我们走入颇具气象的胡氏宗堂,导游带我们走近胡氏宗堂的旁侧所设的丁氏祠堂,才发现传说无假。 导游告诉我们,胡家修建宗祠时,把丁家宗祠房屋的高度降了一些,把门槛抬高一些,为明升暗降的格局。最奇的是丁家宗祠的那块不知何时挂上去的堂匾:邦家之光。邦指安邦的邦,在这可以既可以理解为“邦”与“家”的光荣,也可取其谐音引喻为丁家帮助胡家争光,但邦字又没有“出头”,暗喻帮忙不能盖主。
一位游客所感慨道:“看来当年风水师的手段的确高明!”不过风水师如此玩弄抑甲扬乙的阴谋手法,不足以效仿。
附:考察龙川风水纪录
(1)亦世尚书牌坊:子山午向戊子穴;
(2)都宪坊:子山午向戊子与庚子界缝;
(3)胡氏、宗祠:癸山丁向兼子午(壬癸龙),庚酉水从右倒左朝堂,与左侧甲卯方来水汇合流入丙午水口;坤、辰、卯、壬等方位秀峰高耸;
(4)胡氏宗祠享堂:癸山丁向小空;
(5)丁氏宗祠:癸山丁向兼子午;
(6)胡炳衡故居:与胡氏宗祠隔河相望,门牌是“大坑口10号”,癸山丁向。
站在龙川入口处,放眼村外,东有龙须山,西有凤山,北有登源河,南有天马山;龙川溪绕村东流,汇入登源河。河对岸半山处隐约有一佛家建筑,这是始建于宋代的建筑,本是税务机构,后改为练武场,因风水师说该地势险峻,状如木鱼,宜佛不宜武,所以明代以后辟为庵堂,称灵山庵,胡氏宗祖的墓地就在灵山庵附近。古有民谚“生在苏州,葬在徽州”,在苏州,一生下来就有锦衣罗缎穿,而葬在徽州,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是块风水宝地。
徽州人往往吃苦耐劳,称为徽州牛、徽州骆驼,虽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却终身省吃俭用,只是在棺木的选择上不惜散尽千金,苦觅最佳风水之地。在徽州,风水之讲究与生活伦理密切相关,所谓“无村不卜”。在现代专家眼里,风水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于一体的中国古建筑理论精华。
雾霭里有座独木桥悬在半空,指向对岸。此桥称“上官桥”,依据“水流自东北,佐朝臣蛇斗”的风水理论,全部采用木制桥的形式,以木桥墩形似百足毒虫蜈蚣,以此魇镇风水的不吉,希望族人在朝为官且不与同僚争斗。
上官桥是一座单人行走的木桥,走在桥上,无依无傍,脚下四五米处是湍急的河流,但背着书包的学童、扛着锄头的农妇、挑着箩筐的长者均神情怡然的往返,在桥上偶遇,都礼貌地侧身等对方先过。
从龙川溪溯流西行,就回到了村口,据说如俯瞰龙川村貌成船形,颇具龙舟出海之势。此时回望整个龙川村,已云开雾散,柳绿桃红,朝霞映染。村口有座中王桥,这是座石桥,古时是连接进村大道的主桥。中王桥有五根巨型麻石条象征着东南西北中五方财神,同时也象征“官、民、商、学、兵”的五道。
村子老了讲究多,故事更多,尤其是那些传说意味的故事。
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城市中,县这一级只有绩溪和平遥入选。绩溪火炬传递的第一棒由“台球王子”丁俊晖担任,可是丁俊晖并非安徽人,家庭与安徽也无血缘关系,连丁俊晖发表获选感言时也称这荣誉来得有些突然,或许他也不明白绩溪为何对他青睐有加?这个谜被村中一位长者淡然揭开,在他看来这甚至不是个问题:“那是当然啊。我们胡氏家族兴旺至今,多亏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在此‘钉’牢。”古时胡氏族人选择了这个颇具龙舟出海之势的风水宝地安家落户,但好久都没有出过人才,且传说开始居住的族人常心神不宁,有时会莫名其妙地感到晕眩。到了念五公这一代,咨询一位姓赖的风水大师,这位风水师说,龙川如船不假,但须靠丁字形的铁锚,才能给稳住。于是胡氏就按指点找到一户贫苦的丁姓人家到村里定居,此外还在村庄下水口修建一块竹园,以竹作“船篙柄”,并祈求子孙一生平安――这块竹园至今仍在,非常茂盛。
说来也奇怪,这户丁氏3口之家只有一个几代单传的儿子,24代过去了,代代单传,一直居住在村中,但从此胡姓为主的龙川却越来越兴旺。想来丁俊晖做绩溪火炬手是占了是名人又姓“丁”的吉利。
作为家族的象征,胡氏宗祠自然少不了更多的讲究和传说。现在留存的宗祠是明代大将胡宗宪倡导捐资修建的,坐北朝南,三进七开间,不仅建筑宏大,气派威严,更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髓。这座建筑集徽派砖、木、石三雕和彩绘为一体,被称为木雕艺术博物馆。其中最著名的木雕是代表徽文化“、和顺、和美、和鸣”的“和合文化”。木雕均以荷花为主题,其中第一幅“和谐图”以荷花和螃蟹之图喻指“和谐”,而荷花与其他花鸟虫鱼相依相傍,则喻指社会要和谐,家庭要和美,人与人要和顺,世间才能奏出和鸣之声。绩溪胡氏,共有四大宗脉,即北门金紫胡、龙川(坑口)尚书胡、城东遵义胡、湖里(含上庄)明经胡。龙川胡氏人才辈出,是徽州著名的“进士村”,仅明清时期就有进士10余名,曾出现“一族开三府”的显赫局面,明代连出了两位尚书,即胡富、胡宗宪;从商业贾者也不乏其人,著名的江苏“三泰”地区(泰州、泰兴、泰县)的“胡源泰”茶号就是由胡炳衡祖孙四代历经百余年艰辛创办起来的著名徽商宝号之一。
在胡氏宗谱里,取名排辈中含有“金、水、木、火、土”五行相生,分别对应锡(43世)、W(44世)、树(45世)、炳(46世)、增(47世)、锦(48世)、海(49世),这种严格地按照五行相生的理论取名排辈的秩序一直沿续到今天。
绩溪是安徽省宣城市的一个县,处于美丽如画的群山环抱之中,这里因得天独厚的“好风水”而地灵人杰,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尤其以胡姓为多。在绩溪档案馆里,们看到从隋唐至今的286位绩溪名人中,胡姓人士占了很大比例。馆长告诉我们,在1987年编写的《绩溪县志》中,胡姓人物占了全县立传人物的1/3以上。著名的胡姓名人有:北宋名臣胡舜陟、南宋文学家胡仔、明朝户部尚书胡富和兵部尚书胡宗宪、清代徽墨名家胡天注和红顶商人胡雪岩、近现代著名学者胡铁花和胡适、当代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等??
在绩溪,胡姓被公认为是当地家族最大、人数最多的姓氏(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5%),他们的始祖是远古贤明帝王舜的后裔胡公满(即妫满)。据研究,现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胡姓共有7支,其中在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有4支,被称为“绩溪四胡”,即“龙川胡氏”、“金紫胡氏”、“遵义胡氏”和“明经胡氏”。《绩溪县志》主编徐子超向《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崔瑾月、李荣刚介绍,在绩溪的四支胡姓中,数“龙川胡氏”出的名人最多。“他们的一世祖、始迁祖名叫胡焱,后人尊称为焱公。他的画像如今就挂在龙川胡氏宗祠的祠堂里。”
绩溪龙川是胡锦涛主席的故乡,迄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龙川是坑口村古称,位于绩溪县城东北约12公里处。坑口村静谧地躺在四面环山的一个小盆地里,村东有高大巍峨的龙须山,村北有登源河,清澈甘美的龙川小河穿村而过,流入登源河,如龙(龙川)入大海,整个村庄布局呈船型。一位胡氏村民说,我们龙川胡家祖先就是依靠风水之造化,奠定了胡家子孙后代人丁兴旺,贵人辈出。那么,龙川的“好风水”究竟好在那里?绩溪古建筑讲究“得水为上”,龙川依登源河而建,整个村子,像一艘停靠在岸边的大船。据《龙川胡氏宗普》记载:坑口村“东耸龙峰,西峙鸡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登源河)蜿蜒而来,羡其山水清丽,便卜龙川之口荆林里聚族而居”。
绩溪远景图
绩溪龙川世代流传着一个风水宝地的传说。大约1600年前,随晋元帝南下镇守歙州(后改为徽州,今安徽歙县)的一位领兵将军胡焱,于公元337年,娶了华阳镇(今绩溪县城)的汪氏为妻。婚后不久,胡焱来到华阳镇东部约11公里的龙川游玩,发现这里山清水秀,是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于是便举家迁到这里,定居下来。他和子孙们从此在龙川开始了数十代隐逸与耕读并举的生活。胡炎选择迁居龙川,是希望这块好风水能够让子孙兴旺,人才辈出,代有高官。但是胡氏家族却一直是人丁兴旺,可是仕途却不是很发达。过了几百年后,胡氏家族已传到第25代胡念五,胡念五一直在为胡氏宗祠建筑选址苦思冥想多年。一天,胡念五拿着罗盘到了祖先胡焱当年看风水的朝笏山登山远望,想在龙川村中选一风水绝佳之地建造祠堂祭祀祖先,求得祖先庇佑。正当他拿着罗盘在用心琢磨时,听见山上有一衣衫不整的隐士口中念念有词:“一流地师望星斗、二流地师看水口、三流地师满山走”。一询问才知道他是进士出身的赖文俊,出生于风水之家,原名赖风冈,字文俊,自号布衣子,故世称“赖布衣”。曾任国师之职,后因受奸臣秦桧陷害,长期遁隐山林,与青山白云为伴,不见其踪。赖布衣的足迹几乎踏遍祖国大地,凭着精湛的堪舆理论于与技术,一路怜贫救苦,助弱抗强,留下了许多神话般的传说。香港、广州、英德等城市都是由赖布衣堪定选址。赖文俊因看破红尘,才弃官寄情于山水之间,终身研究易经,成为著名的风水大师。赖文俊被胡念五请到家中,待为上宾。一天,篇四:绩溪胡姓探源
绩溪胡姓探源
撰文及图片:章恒全
“鲁连黄鹞绩溪胡,独为神州惜大儒”是胡适为北大引进人才的故事,借胡适的大名,“绩溪胡”一时间名声大噪。在安徽绩溪,胡姓占着很大的比例:全县18万人口中,胡姓住户占15%还多,分布遍及全县11个乡镇。据此推算,绩溪胡姓人口有二万七千人之多,居全县之首。细算起来,绩溪胡氏可细分为“龙川胡”、“金紫胡”、“遵义胡”和“明经胡”等:
“龙川胡” 始祖胡焱仕东晋,官监察御史,以散骑常侍出镇歙州,遂举家 从青州濮阳板桥村迁歙,再迁龙川,故为“龙川胡”;
“金紫胡” 以宋名臣胡舜陟赠金紫光禄大夫得名;
“遵义胡” 住城东遵义坊,建宗祠,因而得名;
“明经胡” 本姓李,随义祖胡三而改姓,因此又有俗称“李改胡”;更因其祖中 明经科进士而称“明经胡”。
龙川河 龙川土地庙
绩溪胡支流纵横,枝杈繁杂,同姓而不同宗。以绩溪境内的徽岭为界,又有南胡北胡之分。岭南为南胡,岭北为北胡。南胡有“龙川胡”、“金紫胡”、“遵义胡”;北胡以“明经胡”为代表。以下,请跟随我到几个胡姓密集的地方走一遭――
龙川?龙川胡的发祥地?让人费解的龙川之谜
1600年前,身为散骑常侍兼中领军的绩溪胡氏始迁祖胡焱,随晋元帝南下,镇守歙州(今安徽歙县)。后于咸康元年(335年)元月,与绩溪华阳女王氏结为连理,见此地“东耸龙峰,西峙鸡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登源河)蜿蜒而来,羡其山水清丽,便卜龙川之口荆林里聚族而居”。传至当今的“锦”字辈,历世48代。
80多岁的胡正生原先在县供销社工作,退休后即在龙川河边住家养老。胡正生有一肚子关于龙川山水的掌故,几年前,他告诉笔者一个从他爷爷辈那儿听来的传说:龙川之谜。
龙川村像一条大船,风水先生曾告诉胡氏家人说,无水不能撑船;水“涨”(张)船高,有水才能行舟;但水涨则船漫,水不能太多,水多了,这条船就要浮(胡)走;为使船不致浮走,惟一的办法是用铁“丁”(钉)
将其铆住,才能稳住船;但是“丁”不能太多,“丁”一多,船不堪负载,则要沉船。由此,胡家从外村请来了一家“丁”(钉)姓和张(涨)姓,划给了他们一定的山与田,并入主胡氏宗祠旁边的“特祭祠”。 已经十六代单传的丁家
出于好奇,笔者找到了这两家的后人。2003年清明节,我见到了带着儿孙扫墓归来的丁光辉,随后他带我看了“船头”的丁家坟墓碑。令人费解的是,几百年来,丁张两家几乎代代单传。丁老告诉笔者,风水先生叫人挖了在他家祖坟上的龙脉,只留一息脉气,故他家竟然是十六代单传。
丁氏印章 丁氏族谱 丁氏祖墓碑
与胡正生家的大门相对,有一座存世五百多年的石雕牌坊。胡老指着牌坊说:胡家历来人才辈出,特别是到了明代中期。第一个当大官的是胡富,他于明成化年间考中了戊戌科(1478年)进士,后来当上了户部尚书;紧接着是他的侄儿胡宗宪,于嘉靖年间考中戊戌科(1538年)进士,他比胡富小58岁,而考中进士的时间刚好相隔一个甲子年,所以叫“奕世尚书坊”。这“奕世”二字,就是一代接一代的意思。胡宗宪后来官至兵部尚书,统领七省军事,成为一代抗倭名将,在他麾下,武有戚继光、俞大猷,文的有徐文长(渭)、茅坤、沈明臣,还有一位高级军事参谋,那就是明代地理学鼻祖郑若曾。郑若曾帮胡宗宪编撰了著名的《筹海图编》。今天,日本还在钓鱼岛问题上与我国纠缠不休,其实早在500多年前的《筹海图编》中,就详细记载了当年钓鱼岛抵御倭寇的布防情况。
八十多岁的胡正生一肚子龙川之谜 存世五百年的石雕牌坊
号称“江南第一祠”的胡氏宗祠,是龙川最亮的一处看点,据说这是胡宗宪衣锦返乡时修建的。胡氏宗祠以宽弘的殿宇、巍峨的仪门,尤其是精致的木雕而著称于世,专家誉为“木雕艺术殿堂”,是绩溪惟一一家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革”中这里改作小学,幸亏一位当时在此任教的汪老师,带着学生在精致的木雕上面糊上一层厚厚的旧报纸,贴上毛主席像并写上革命标语,才保住了这些文化精品。
今天,当人们进入胡氏宗祠时,都会被那些千古一绝的木雕所折服。惊叹之余,他们还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宽旷的殿宇中,看不到一个蜘蛛网,甚至连麻雀之类的小鸟也没有,五百年来不用清扫却整洁如新。究其原因,有人说,这是祠堂里的木材所致,这些木材大多能发出一种芳香味,如白果(银杏)树、香椿树、柏树等,它们本身的气味刺激了蜘蛛等昆虫,使其不能在此生存;有人说,祠堂中央的地磁吸力特别强,蜘蛛小鸟在此无法着落,只得另辟他处;还有一种“王气”之说,此说出自《龙川胡氏宗谱》:“出临溪四十里内出王侯,正谓大坑口阳基言也”。这冥冥之中的事,有谁解释得清呢……
美仑美奂的木雕制品
龙川?关着门的胡炳衡故居和门庭若市的胡宗宪故居
一百多年前,胡炳衡的爷爷只身闯荡苏北,苦心经营,开办了“胡裕泰号”,经几代人的努力,成为三泰(泰州、泰县、泰兴)地区的著名徽州茶商。笔者保留了一枚“胡裕泰店”的印章,想必是胡家茶庄的遗物。 胡炳衡故居与胡氏宗祠隔河相望,门牌是“大坑口10号”,这是一座孤零零徽州老宅,解放后住着一位孤寡老太,后来又被一把火烧掉了前厅。2002年,县文物保护部门整修了这座民宅,本想对外开放,没想到上面来了通知:暂不开放。现在整日锁着门,只有院内那棵凤尾竹毫无顾忌地生长,摇曳在院墙上方的竹叶,频频向一张张陌生的脸打招呼。
与此相映照的,则是胡宗宪故居门前车水马龙的景象。
胡炳衡像 胡宗宪故居文书资料上的有关记载 胡裕泰店印信
胡炳衡故居外景
胡宗宪故居位于“船形”龙川的船舵处,俗称“尚书府”,占地5000多平方米。这里房屋旷阔,屋舍勾连,巷径相通,雨天不湿鞋,可走数十家,进出之门竟有几十扇,故又称“二十四个门阙”。历史上这里人丁兴旺,鼎盛时期曾七世同堂。主体建筑“从善堂”的匾额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所书,堂中所悬金匾“龙川”,为明朝皇帝御书。
胡宗宪为龙川胡氏第34代祖,育有三子,长子胡桂奇,次子胡松奇,三子胡柏奇,胡松奇在绩溪继承家业,克勤克俭,兢兢业业。今天,尚书府中还有一个“松公祠”,是松奇公一脉的支祠。绩溪宗族修谱时都修有一个“辈份歌”,龙川胡氏不脱窠臼,也是五个字为一句,每个字的偏旁均嵌有水、木、火、土、金等五行标志。
在尚书府的正厅,笔者看到,这里的橱窗里展出了胡宗宪家族的房地契、家产分摊阄书等文书资料,那上面有胡炳衡爷爷的名字。
“尚书府”解放后被支解拆分给当地农民居住,“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所幸的是,最近一位40多岁的年青人花巨资修复了它。此人名叫程波,早年迷上了徽州古建筑,后来干脆开起了“古董行”,收购大量的建筑构件。他从28户农民手中买下了这座濒临倒塌的老房子,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按原有的样子修复了整个建筑群。今天,当您走进这座豪宅,一定会惊叹它简直就是一座迷宫,您一定还会被徽州古建筑的精湛技艺和巧夺天工的木雕技术所倾倒。
胡炳衡故居内景
湖里?明经胡故里?诞生“红顶商人”之地
绩溪湖里村,本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地方,后来因为迁入了周姓、王姓,为了调和各姓之间的矛盾,改“胡里”为“湖里”。现在大家都知道胡雪岩的大名,这位赫赫有名的“红顶商人”、“江南药王”,徽州人称诵的“商圣”,就出生在这个小山村里。
湖里村是“明经胡”的故里,是“李改胡”,故是假胡。据《明经胡氏族谱》载:“始祖昌冀公,本李唐昭宗太子……诞辰生数月,为避朱温之篡……匿居民间,赖义祖胡三公养为子,因改胡姓。”后唐时,昌翼公以明经科获进士,因此又称“明经胡”。其二世祖胡延政曾任绩溪县令,后迁居绩溪,遂成为绩溪“明经胡”的始祖。
胡氏宗祠外景 宁波胜归山湖公岩 胡氏宗祠内景篇五:绩溪龙川胡氏宗族溯源
绩溪龙川胡氏宗族溯源
据《龙川胡氏宗谱》记载:始祖胡炎,原居山东青州濮阳(今属河南),东晋大兴四年(318年),敕封散骑常侍兼中领军随元帝南下,镇守歙州(今歙县)。后于咸康元年(335年)元月,与绩溪华阳女王氏结为连理,并于两年后迁居地势“东耸龙峰,西峙鸡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登源河)蜿蜒而来,羡其山水清丽,便卜龙川之口荆林里聚族而居”。经1600多年,传至当今的“锦”字辈,计历48世。
龙川(今瀛洲乡坑口村)颇具藏龙卧虎之势,整个村落呈船形。胡氏子孙枝繁叶茂,人丁兴旺,于是自然地繁衍派生成东、西、南、北、中五隅(支),中隅为长房。胡氏宗族历代以来人才辈出,尤以明代中期为最:明成化戊戌科(1478年)进士胡富,官至户部尚书;嘉靖戊戌科(1538年)进士胡宗宪,被称为“奕世尚书”。其中胡宗宪为长房34世孙,与其族叔胡富相隔一个甲子年考中进士,现存的石雕精品--奕世尚书坊,即为颂扬他们而立。牌坊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2年),仿木结构,三间四柱五楼,高10米、宽9米,其镂空浮雕的龙、狮、鹤、鹿及明代书画大家文征明手书镌刻的“奕世尚书”、“奕世宫保”具有极高的艺术阶值。村南登源河西岸,座落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川胡氏宗祠,此祠始建于宋代,明嘉靖年间胡宗宪(梅林公)敕封总督江南七省军务,文有徐谓(字文长)、文征明等出谋划策,武用俞大猷、戚继光等冲锋陷阵,采用“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剿抚兼施”的抗倭战略,终于荡平倭寇。显赫战功使胡宗宪的仕途登峰造极:官封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并加太保。衣锦还乡便大兴土木,于嘉靖26年(1547年)建成这座三进七开间、建筑面积达1564平方米的祠堂,清光绪24年(1898年)大修,1988年至1993年间,又按原规模与风格,各级政府投入资金30万元全面整修。龙川胡氏宗祠除具有徽州古祠的特点外,其内饰雕刻精美,天井、门楼、廊庑、祭堂、寝厅的梁坊、梁脐、斗拱、雀替、柱拱、柱基、隔扇等建筑构件上木雕千姿百态。祠堂前进中间前方大梁雕刻的“九狮滚球遍地锦”,后方大梁雕刻的“九龙戏珠满天星”枝艺高超;正厅三面几十扇落地窗门下截平板花雕的荷池胜景、梅花鹿生态写真栩栩如生;后进两侧窗门雕刻的几十个花瓶插花图案,瓶与花无一雷同,均属全国罕见,被专家们誉为“木雕艺术殿堂”。祠内有一特异现象:500多年来均不见蜘蛛踪迹,是何原因不得而知,不过少了蛛丝污染的木雕就更显风采。龙川全村几乎清一色胡姓,唯有一家丁姓,这有一个传说:龙川是条船形,而船在大河大海中航行没有铁锚就无法停船靠港,因此特从外村请来一位丁姓守护祠堂,丁姓犹如铁锚把大船钉住就安
宁稳当了。奇怪得是这家丁姓数百年来代代单传,如今执行独生子女政策,却又是生了男丁。
龙川人说坑口是块风水宝地,经常聚百年之地气,采日月之精华,经过若干年便有人物涌现。不知是冥冥之中上苍自有安排,还是龙川人在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熏陶中具备了非凡的能力,斗转星移,龙川仍然人杰地灵,她以丰厚的底蕴和难尽的谜底吸引着世人的关注!
明清两代,绩溪徽商鼎盛。龙川胡氏有大批子弟外出经商,有的告老还乡,有的迁徒定居外地。19世纪初,龙川胡氏中隅44世裔孙胡永源十六七岁离乡,辗转到了江苏泰州黄桥,先在一家杂货铺当伙计,稍有积蓄后与徽州同乡合股开了一爿“裕泰和”茶叶店,自己仍在原店打工。积蓄渐丰后又到季家市独资开了一家“胡永泰”茶叶店,不久“裕泰和”同乡退股,胡永源便开始独资经营。
胡永源独生子胡树铭(45世)子承父业,经营黄桥、季家市两店,生意兴隆。
胡树铭生有四子。长子、三子夭亡,二子胡炳华继父业从商,“裕泰和”、“胡永泰”日益发达。四子胡炳衡(胡锦涛祖父,46世)喜读诗书却屡试不第,抑郁成疾中年亡故。胡炳华、胡炳衡各有二子:胡增鑫、胡增金,胡增麟、胡增钰,“锦”字辈为48世,共有13人。泰州胡氏家族凝聚力特别强,从胡永源开始直至“锦”字辈幼年,数代不分家,几十口人居住
一起,口操绩溪乡音,奉行龙川乡俗,隔堂子孙,视若嫡亲。胡永源祖孙三代均归葬故里龙川,牌位入龙川宗祠受族人祭祀,胡锦涛祖父胡炳衡筑墓龙川对岸三间
岱,其父亲、祖父坟莹地点皆清晰可辩。
胡锦涛父亲胡增钰,生于1917年,在泰县姜堰上完高中后,一直担任小学教师;母亲李文瑞娘家江苏东台,毕业于南通女师。他们1941年在上海结婚后就返回泰州大家庭,与母亲陈氏一起居住生活,1942年12月生下胡锦涛后还育有二女。胡增鑫(长房)之女胡锦霞大胡锦涛一岁,1948年随母回绩溪瀛洲坑口老家居住,现为绩溪县政协委员。据她介绍:“增”字辈四房没有分过家,她年幼时就生活在大家庭中。“锦”字辈目前分布在泰州、北京、上海、芜湖、马鞍山、南京、绩溪等地。胡锦霞说锦涛小时很文静,大人看书,他也拿上一本书,坐在小凳上入神地看。胡锦涛在泰州读完小学、中学,考上清华大学后才离开。胡锦霞讲胡锦涛曾在履历表籍贯栏中填过“泰州”,受到父亲训导后从中学开始就一直填“安徽绩溪”。
胡锦涛在团中央主持工作期间,在一次全国团代会上对安徽省代表说:“我的老家在徽州地区。我是绩溪人。”他在贵州工作期间,与笔者的老师、绩溪长辈族亲胡寿民(今已故)有过信件联系,笔者虽未亲见回信,可胡老先生曾亲口告知笔者,胡锦涛在信中说:感谢家乡父老的关怀与支持,代向家乡父老转达亲切的问候。
1990年春,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绩溪籍全国人大代表许家政将胡寿民老先生的信由西藏代表团转交胡锦涛。第二天(4月2日),胡锦涛电话约许家政在会议开始前见面,他在听取了胡家政有关绩溪情况汇报后说:“我目前在西藏,既帮不了家乡的忙,也没有回老家看看,你回县后找机会代我向绩溪的父老乡亲问好,向故乡的县委、政府致意。”
日,在京参加七届五次会议的许家政,接到胡寿民先生从绩溪寄出的信件,要他再见一见胡锦涛,并附有转交给胡锦涛的信。3月27日,胡锦涛又约许家政开会前在人民大会堂见面。许家政重点汇报了绩溪91年水灾及之后海内外、中央各部委捐赠大批钱物的情况,介绍了绩溪人民救灾抢险、重建家园中的故事。胡锦涛过问了瀛洲大桥(跨登源河,距坑口2公里左右)的建造进度。他说今后凡是能办到的,一定尽力帮助。
绩溪胡锦涛从来没有忘记家乡,尽管他还没有到过故乡。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祖国要强大、民族要昌盛,肩负的责任重大,一县一乡的小范围事务应该置于大局之外。绩溪的老百姓理解、支持、拥戴老乡胡锦涛,当然也希望胡锦涛稍有空闲时,回老家看看。
相关作文推荐: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安徽绩溪胡氏宗祠风水》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安徽绩溪胡氏宗祠风水》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湘ICP备号-1 CopyRight &
成就未来,请记住本站域名是【】的谐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著名风水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