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发动内战内战后,算命说,不是四川,就是台湾

算命先生说我是第二个蒋介石,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算命先生说我是第二个蒋介石,什么意思
权力集于一身,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人物。将来有可能取代现有政府。完成老中正无法完成的鸿图大业,更可能一统世界让中国成为世界的统治者,富贵荣华就是说你的命格和老蒋相同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算命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真的吗?私信我噢,朋友
说明你很有前途啊。。。国民党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果当年内战蒋介石赢了,是不是去台湾的就成主席了?_百度知道
如果当年内战蒋介石赢了,是不是去台湾的就成主席了?
只能去苏联,能划江守住就不错了不可能,对于老蒋来说。,去不了台湾,老毛没有飞机。老蒋根本就不可能赢,那样的话中国会类似朝鲜被分裂,而分别称为美苏两个大国的傀儡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蒋介石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历史没有如果!!
开玩笑,国军可以有着海空军的。
谁说历史没有如果,平行世界就有可能、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蒋介石退守台湾带了多少人,都是什么人,比例大致是多少?
人员类别比如可以是军队、政府人员、科技人员......
按投票排序
国共内战后兵荒马乱,大陆各省份军民移入台湾人数难以有效统计,各方统计众说纷纭,从最少的50万到最多300万都有。除了部队之外,当时因为整个大陆都被共产党袭卷,国民政府为避免共产党渗入台湾,对于大陆人来台采取严格限制,须有批令才能上船:一、党政官职员、中高级军官、中央及省民意代表、国营企业主管及技术人员。二、上述人员之眷属。三、先烈遗属、具有殊勋及声望人士。四、外国大使馆人员及眷属。五、教授、高校以上教师、文化人士、法务人员、科研技术人员、医疗人员、新闻人员、金融家、实业(工商业)家、营造技术人员。某些地区甚至直接派党工或军队邀请(或裹胁)这些民间人士前来。于是,当时很大一批中国社会菁英阶层,就跟着国民政府的部队一起来台湾。由于对于共产党的不熟悉及恐惧,许多民众也设法逃难到台湾,或花钱包船、或央求伪装成党政军人员家属;有些则越境进入香港,再伺机进入台湾。台湾历史学者林桶法在其著作《一九四九大撤退》中提到:「究竟有多少军人来台?若以作为粗估的断限,大抵有50万、60万、80万到100万等各种不同的说法。综合各种资料作如下分析:年间,国军到台湾者大约50万人;其后又有军队陆续退至台湾,1950年5月部署于舟山群岛的军队7万余人,另有约5万青壮民众随军来台,合计约12万人。从海南岛撤退约2万余人,1953年黄杰的部队从越南富国岛来台的军民约26,028人,加上1953年之后有些军队陆续转进来台,如1954年1月从韩战的华籍战俘来台近万人(有说1万4千人),滇缅李弥的残部约3千人。总共部队约60余万人。」「至于公务人员及一般民众,据估计年年底来台的外省人大约为17万,1949年大约为30余万人,合计年年底从大陆来台的人数约50万人,加上年大约有10余万人辗转来台。故以此推估,两者迁台的人数大约60余万人。军民合计约120余万人。」军队的部分,根据中华军史学会郑为元教授《撤台前后的陆军整编(1949-58)》一文统计,陆军撤台约有49万8千人,这数字尚未计入海空军。「徐蚌会战后,国军精锐尽失,但还有相当部队守备长江。剩余的华东部队,包括从东北华北撤出的部队,在长江下游有20个军番号,55个师番号……1949年5月,这20个军的残余从上海和浙江福建撤退到舟山和台湾。……在上海有8个军25个师(不含崇明岛及横沙列岛),有14.6万人。依据《戡乱》,国军从上海撤出7.9万人,是预定载运人数,而非实际撤出人数。戡乱战史记载52A撤出2.05万人,54A撤出1.7万人,但54A军长阙汉骞自传称,54A三个师『第八师已在上海全部牺牲,二九一师所余无几,只剩整个一九八师矣。』又据52A25D团长张晴光回忆,25D只撤出一个团,他负责殿后,全团来台只有二百人。52A排长郭宗富说,2D和25D一共只撤出5千人,296D则撤出5千人,合计1万人。共军《三野战史》则称上海国军撤出5万人。」「广东区军5(新编练军4)师13:青岛区军2师6(4师新编,另有保安旅4,独立团1)。青岛刘安祺部当时正在海上撤往广东、海南途中。上海原来以为可以防守数月,却只守了半个月,由于青岛与上海撤退几乎同时,结果船只调配不及,使得数万上海国军无船可搭;西南区军13师32;华中区军17师44;关中区军l2师32;绥远榆林区军l师5。这些部队,最后只有华东、广东、海南、青岛部队的能够有组织的撤退来台。其余地区有华中部队的两万多人经越南富国岛来台。西南部队有云南数千从缅甸来台,甚至新疆还有数百人经印度中东辗转来台。」「有些地方官员,为来台不惜入伍当兵。晚到的有韩战的1万4千反共义士(相当比例的是前国军),越南富国岛和缅北接回的4万人。其余三分之一到四成就未必是自愿来台者。徐蚌会战后,国军成立九个兵团级编练司令部,福建、江西、浙江、广东、湖南就占六个,分区征兵。这四成估计自陆军撤退来台约40万人(依据刘安祺的访谈纪录)中,胡琏第二编练司令部改编的第12兵团部队就有3个军9个师,有9万余人,绝大多数是江西福建的征兵。这些被征召之兵,原订服役二年,期满退役。来台后却不准退伍,后来被列为「志愿役」,事实上退役后也有家归不得。其它重建和新编练的军,征召不足且撤退中溃散,来台不多。其中多是既有省保安团队整编,而非另外征兵,如江苏暂l军(T1A),123A、闽南莆田的121A,广东重建的4A、62A、63A、64A和新建的109A。此外,还要加上国军撤退途中被拉夫、抓兵来台者、山东流亡青年学生被强征入伍者,及金门古宁头的7千共军俘虏。」至此结论,国民政府撤台军队约60万上下,而1949年经由政府安排来台的党政、眷属、社会菁英人士有登记者约30余万,而年赴台人数无法统计,年透过其它管道进入台湾者亦无法估计。于是,我们只剩下一个方法,就是从人口统计下手。根据台湾省政府资料,1940年日本的台湾总督府进行最后一次人口普查,台湾总人口为587万2084人;1946年台湾行政长官公署统计为609万0860人,但这次统计极为粗略,只知道未计入军队,无法确认是否包含当时仍留居台湾的日本人,及大陆赴台人士。(台湾省政府,《中华民国台闽地区人口经计》,1984年。)1956年,台湾局势稳固,进行第一次正式人口普查,总人口(含军队)为936万7661人。(行政院主计处,《台闽地区户口及住宅普查历次普查结果》,2000年。)1956年的人口有了,但拿1940年或1946年的数字当作比较基数,都有很大瑕疵。幸好该次户口普查中,还登记了「籍贯」,非台籍人口约93万人,加上未设籍军人27万人,共约121万人,约占当时台湾人口937万人中的13%;这应该给了我们一个比较精确的答案。
总数大概200w,其中60w军队。
从道家角度看:带走了大批道家文化传承人(连龙虎山第六十三代当年的张天师都跟去了台湾,现在的张天师是六十三代天师的堂侄),都知道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所以带走了很多经书典籍... 也是很多人谬误的认为道学在大陆已经失传的原因。
珍宝倒是难以计数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题号:1315994试题类型:单选题 知识点:《双十协定》,解放战争,挺进大别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更新日期:
1945年,晏阳初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对此后蒋介石与“对手”的战争态势的表述正确的是A.渡江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迫使蒋介石退守台湾B.1947年6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完成C.国民党军队在以蚌埠为中心的徐州会战中败北,战略决战结束D.1945年9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难易度:容易
必须在注册登录后,才可以查看解析!
橡皮网学生APP下载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双十协定》:又称为《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是1945年8月至10月重庆谈判的结果。内容: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以对话方式解决一切争端。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对国民大会及其他问题进行商讨后再作决定,制定新宪法。中国共产党承认蒋介石及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国的合法领导地位。这样一来,两党实质上并没有解决两党之间的核心矛盾,未能改变分裂局面。在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不久,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宣告第二次国共合作破灭。
比较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
1.从形式上看: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和谈,其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但重庆谈判是在国民党军事力量处于优势的情况下为其军事部署准备时间,另外给中国人民造成和平民主的假象,将战争的罪责嫁祸于共产党;北平谈判是在国民党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国民党主动求和的,目的是为了延缓时间,通过缓兵之计达到卷土重来或“划江而治”的目的。 2.从结果来看:中共都通过和谈挫败了国民党的阴谋。重庆谈判迫使蒋介石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中共获得了制止战争的主动权;北平谈判使国民党的缓兵之计破产,人民解放军迅速发起了渡江战役,推翻了南京国民党政权。两次和谈都存在结束内战、实现民主政治的可能性。但都因国民党缺乏诚意而致使这种希望完全破灭。
重庆谈判:(一)时间:日——10月10日& (二)谈判目的:1、国民党:争取备战时间;借和谈诱使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2、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争取民心;揭露阴谋、教育团结群众。 (三)谈判成果:《政府与中共代表谈判纪要》即《双十协定》 1、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2、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3、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4、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等; 5、对于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等问题,中共虽然作出让步,但是仍未能达成协议,留待政协商议。(四)历史意义:1、中共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政治上处于主动地位。2、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
重庆谈判: 日本投降后的军事形势对国民党是非常不利的。合众社记者分析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地位时说:“中共今日已统制华北十省大部分地区,内蒙东部、东九省南部、华南五省之陬隅靠边沿的地方),长达6400千米,海岸线之3200千米,重要港口六,山脉七,丰腴平原四。”在这种形势之下,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援助,力图恢复其优势,便戴起“和平”的假面具,在日、20日、23日,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共同商讨国家大计”。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的真面目,以利于团结和教育人民,决定派代表毛泽东等前往重庆,同国民政府进行谈判。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飞抵重庆,受到各界人民的热烈欢迎。毛泽东在机场发表书面谈话指出: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希望中国一切抗日政党及爱国人士团结起来,为实现上述任务而共同奋斗。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会见了民主党派的负责人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等和各界民主人士以及宋庆龄、冯玉祥等人,向他们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毛泽东用了历史上的一些典故,讲了“和为贵”,“君子动口不动手”,要摆事实,讲道理,反对内战。同时又强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毛泽东等也会见了国民党政界要人陈立夫、戴季陶等,表明了我们党的态度。 经过43天的谈判,10月10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这次谈判在政治上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极大的主动,而使国民党陷于被动,因而是成功的。11日,毛泽东回到延安。周恩来、王若飞仍留在重庆继续谈判。12日,“双十协定”发表。
解放战争:
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线索:按年来掌握,一年一个主题:1、第一年,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这是从抗日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蒋介石采用反革命两手来对付中国共产党,一手是假和平,一手是真内战;中共则是革命的两手,一手尽力争取和平民主,一手准备自卫战争。2、第二年,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这是战争的第一年。这一年,蒋介石发动了全面进攻、重点进攻;中共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3、第三年,1947年6月至1948年8月,这是战争的第二年。中共转入战略反攻,这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4、第四年,1948年9月至1949年9月,这是战争的第三年。战略决战,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和平方式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阶段,主要有重庆谈判,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等;第二阶段是三年战争阶段。三年战争阶段又可分为三小段:从1946年夏至1947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和粉碎国民党进攻;1947年6月至1949年1月,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胜利;1949年1月至1949年4月,解放战争胜利。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之演变: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两党处于全面对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了合作,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终于结束对抗共同走上抗日战场。八年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基本处于合作状态。抗日战争结束后,美蒋相勾结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国共两党关系再次破裂,由合作走向对抗。双方经过长达三年的内战,最后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的支持下,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或者合作或者对抗,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这表现为: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的代表;中共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被统治阶级的代表,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致分裂的根本原因。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内线作战:是指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军队的进犯,属于战略防御性质的作战;
外线作战:是指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从解放区转向国统区的进攻,属于战略进攻性质的作战。
战略反攻首选中原的原因:
1、该地国民党兵力空虚。因为当时国民党正在对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其兵力深陷陕北、山东两战场,中原地区兵力空虚。 2、大别山是一个革命老区,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易于立足。 3、中原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地跨苏、皖、豫、鄂、陕五省,地处江河淮汉之间。挺进中原,就可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迫使其山东,陕北部队回援。这个计划一旦实现,就可从根本上改变战局,达到将战争从解放区引向国统区的战略目的。 4、便于战略进攻的展开。三路大军突进中原后,调动和吸引了蒋军南线全部兵力,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对战局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有利于其他解放区转人战略反攻,呈现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趋势。
战略反攻: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全国性战略进攻的中心目标是夺取中原地区,跃进大别山。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于日夜,从山东东阿至河南濮阳约一百五十公里地段上渡过了黄河。蒋介石企图把刘邓大军消灭在黄河与运河的三角地带或逼刘邓大军再过黄河去。刘邓乘势发动了鲁西南战役,从7月7日到28日,摧毁了黄河南岸数道封锁线,歼敌五万六千余人。鲁西南战役的胜利,打开了通往大别山的通道,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根据中共中央的不要与敌纠缠、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月行程直出大别山的指示,于8月8日,突然甩开敌人,分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8月18日,涉过了黄泛区。黄泛区宽约四十五公里,积水污泥没膝。8月23日,解放军以无比的英勇杀出一条血路,用木板、高粱秆等作渡河工具;刘伯承不顾炮火,亲临先头部队指挥所指挥,终于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堵截,胜利渡过了汝河。26日,渡过淮河。27日,进入大别山区。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区以后,迅速实施战略展开,分兵发动群众,集中主力打运动战。至10月底,歼敌三万余人,建立了33个县的人民政权,开辟了鄂豫皖解放区,完全恢复并扩大了中原解放区(1946年7月被迫撤离),像一把利剑插入了敌人心脏。
三军配合两翼牵制: 三军配合是指刘邓大军实施中间突破,直趋大别山,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主力为左后一军,陈赓、谢富治率太岳兵团为右后一军。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阵势,互为犄角。两翼牵制是以西北解放军在陕北出击榆林,调动胡宗南军北上;以山东解放军在胶东展开攻势,继续把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队引向海边。两翼牵制配合三军在中原的战略展开。1947年12月底,“三军”在豫南的遂平、西平地区胜利会师,它们的三个解放区连成了一片。&&
渡江战役:又称京沪杭战役,是日至6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占领当时中华民国处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政治、经济中心,强渡长江并向中华民国国军发起大规模战略进攻之战役。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最终中国共产党占领中华民国首都南京,以及经济中心、当时世界四大都市之一上海。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解放南京: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
①从形式上看,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和谈,其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但重庆谈判是在国民党军事力量处于优势的情况下为其军事部署准备时间,另外给中国人民造成和平民主的假象,将战争的罪责嫁祸于共产党;北平谈判是在国民党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国民党主动求和的,目的是为了延缓时间,通过缓兵之计达到卷土重来或“划江而治”的目的。 ②从结果来看,中共都通过和谈挫败了国民党的阴谋。重庆谈判迫使蒋介石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中共获得了制止战争的主动权;北平谈判使国民党的缓兵之计破产,人民解放军迅速发起了渡江战役,推翻了南京国民党政权。两次和谈都存在结束内战、实现民主政治的可能性,但都因国民党缺乏诚意而致使这种希望完全破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1、中国人民彻底翻了身: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2、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3、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百万雄师过大江: 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下进军令后,等候在长江北岸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在“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下,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的500千米战线上,奋勇渡江作战。 渡江作战是分东、中、西三个集团军进军。20日晚,中集团军在巢湖、无为一带的姚王庙、大套沟地段,利用敌二十军与八十八军换防这个弱点发起登渡,给敌人一个致命的打击。敌人苦心经营的所谓“天险防线”、“立体防线”,解放军只用了30分钟就给撕开了一个长达10千米宽的口子,先头部队向敌纵深勇猛地插进去。21日拂晓,七个主力团渡过了长江,占领铜陵、繁昌地区,并向纵深发展。中集团军登渡首战告捷。西集团军在贵池、湖口间突破敌人的防线,占领东流、彭泽、至德、殷家汇、贵池等南岸阵地。东集团军也在镇江、江阴间向敌的防线猛攻,在打退了英帝国主义兵舰紫石英号的挑衅后,争取了江阴守敌7000人起义,控制了江阴要塞,封锁了长江。解放军连克扬中、江阴、镇江等地。三路大军胜利渡江,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25艘舰艇在南京以东江面起义,另一部23艘舰艇在镇江江面向解放军投降。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江防线彻底崩溃。一侦察队划一只小船偷渡过江,得知敌人防守南京的卫戍部队──暂编第四师已弃城逃跑。在南京地下党的帮助下,侦察队便从下关码头搞回一只渡轮。原包围两浦的解放军,于23日傍晚,分批从浦口渡江,南岸许多民船也划过来接应解放军渡江。当晚,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红旗插上了伪总统府。 5月14日,解放军的先遣部队,在九江至武汉地段,也进行了胜利的渡江作战。16、17日解放武汉三镇。
相关试题推荐
1、 (09年全国卷二)在20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这反映出A.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B.第三世界的兴起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 (09年广东卷B)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分界线。 这意味着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3、 (09年广东文基卷)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A.蒸汽机车B.内燃机车C.电力机车D.汽车
4、 (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
5、 (2009海南历史)《独立宣言》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与法国《人权宣言》不同,《独立宣言》还提出 A.生命权B.自由权C.财产权D.反抗压迫权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2年“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1924年“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皇帝尊号仍存不废,以待各外 国 君主之礼相待;皇帝岁用400万两,由中华民国拨用;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皇帝辞位后,原有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原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特别保护。  即日起永远废除帝号,与国民在法律上同等;每年补助清室家用50万元,另特支200万元,开办平民工厂,收容旗籍贫民;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居住;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产应归政府。 (1)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概括说明“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比“清室优待条件”有哪些进步。
7、 一部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夜色中, 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时历史事件发生在
( ) A.1640年英国的伦敦B.1871年法国的巴黎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D.1949年中国的南京
8、 1919年12月,重庆《川东学生周刊》创刊。对其创刊宗旨:“排斥强权”和“改良社会”理解全面的是A.反对北洋政府B.追求自由民主C.反帝反封建D.抨击专制皇权
9、 (2008年全国卷I)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年11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国之间关系的新纪元”,这一评论指的是A.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B.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C.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D.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10、 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4%7.3%%49%表中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抗日战争的影响B.抗日根据地扩大C.国际援助的增多D.民营工业的发展
11、 下列地图中表示草原文明的是A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
13、 图8中数字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期间著名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的资料的是A.①B.②      C.③D.④
14、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 A
15、 (08重庆卷,3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南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家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辛白马坂以观之。——《旧唐书》材料二 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可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有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                      ——杨秀清《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十年间,民边迭起,个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100余次,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材料四 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有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实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 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有何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在哪些方案中提出了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各举一条相关内容。 (3)根据材料四,说明美英两国社会福利改革各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归纳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对当时美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6、 (08北京卷,16)以下对明清时期白银使用与流通历史的认识,正确的是A.“一条鞭法”实行赋税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B.“地丁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鸦片战争前,外贸出超造成中国白银外流D.截至清朝结束,铜钱与银两兑换的比值没有改变
扫描二维码马上下载橡皮网APP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接收老师发送的作业,在线答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为什么打内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