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农历二月十七十七能接家谱吗

黄氏宗亲网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简繁字转换: 
&&黄氏宗亲网&修谱学堂
汀龙黄氏三修族谱
家谱摘要:
家谱堂号:
家谱来源:
  个人收藏者:◇ 收藏者:黄 鹏
家谱名称:
家谱版本:
修纂日期:
修纂人员:
家谱目录:
内容照录:
  清光绪16年(1890)四修族谱。公元1941年(辛巳年)第六次修谱,当时总计红丁2129人,分设9世祖源河铺对门祠,11世祖伯崔、伯巍、伯昆、伯岭淡家坳祠,
12世祖启彦祥康里祠,启浩杨柳坡祠,启志义姑祠,
14世祖泰桂横冲里祠,15世祖宏Z安冲里祠,宏绂梅花庵祠。
  族之有谱,所以辨昭穆,敦伦纪也。一人之身甚衍而为千百人之身者,势也。而欲使千百人之身,仍丽于一人之身,而不相离,复不相紊,则必有以联属之,辨析之,而后支派之绵绵延延如此身气血之流贯脉络之分明,此周官小吏所以有奠系世之文,而欧苏二家之谱所由作也。而知此义者鲜矣。长沙黄南坡太守,昔宦吴中,循声聿著。氏予方抚苏,伟其为人,询其家世,则江西文节公后也。其初有讳宗亮者,以南宋嘉泰间徙长沙,数百年来,子姓日繁,名流继起,予心仪久之。厥后,予与君皆以吏议,被谪雪地冰天,复为旧雨重联之地,朝夕晤对,若忘其在毡庐雪窖中也。及予之关权秦督,君亦以开垦功赐环,道出酒泉,亦以西番滋扰,留襄戎政,寻以母老告归。临行手一编告予曰:“此先心泉从伯编辑家谱也,今三十馀年矣,某归,将与族人踵其事,愿得一言弁简端。”予既与君同官同患难,同蒙恩放归,又同理军务,心性之交,非寻常僚友比,虽不文,其安辞。窃惟末俗之偷也,士大夫风尘奔走,有交游遍海内,而水源木本之间绝不动念者矣。有矜言华胃,牵合附会,冒他人之祖以为荣耀者矣。又有侈风气之应求,蹈联宗之陋习,蝇趋蚁附,恬不为怪,而于五服之亲反秦越相视者矣。之数者,均无当于敬宗收族之义,识者讥焉。而君乃于艰苦百折之后,维持一本之亲,不使相离而相紊,其志足嘉,其谱良可法也。君行矣,异日光复旧秩,推广斯义,体我国孝治天下之心,成亲睦时雍之化,则非鄙人所能量也。因书此以赠君行,并以讯君族人之襄斯役者。
                               赐进士出身兵部尚书总督陕甘等处地方侯官林则徐序
世序诗  江淮源流远,夏殷世泽长,伯启世泰宏,贤才为国经。时崇俊彦,学懋贞纯,承先树德,家业振兴。
世系表01世 宗谅公,字子亮,南宋淳佑年间(年)由江西分宁迁湖南湘阴上四都石门寺,卒葬石门寺上首
        冲老寺屋基后山中觜壬丙兼子午山向,石墓禁步平尖各方五丈,立石为界,有图。配何氏,生卒葬阕。子
        四:仲连、仲球、仲珍、仲几。02世 仲连公
    仲球公
    仲珍公
    仲几公,字端四,从石门寺迁长沙县清泰都六甲汀龙桥,卒葬汀龙桥对门龙目冲屋下首泗州山卯向,石墓禁步十字
        穿心四丈。配何氏,卒葬清都六甲汀龙大屋对门甘家岭中咀戌向,石墓,有图。子二:胜林、胜惠。
3世 胜林公,仲几之子。
    胜惠公,仲几之子,卒葬清都杨家冲。配刘氏,卒葬清都六甲汀龙大屋上首余家源中咀。子二:宇、宙。
第4世 宇 公,胜惠长子,卒葬清都六甲K塘冲。配冯氏。子一:志亨。
    宙 公,胜惠次子。
第5世 志亨公,宇公之子,旧谱载公于元末(约1366年)避兵湘阴县制沅山终焉。子万馀觅骸葬之山腰陈家洞路亭坡
        酉向。石墓志座,墓前案制沅今名治丰,湘阴县志作智原,距长乐街河十里清斯桥即在其下,禁步上九
        尺,抵黄道元祖墓,下四丈五尺抵地勘,左四丈五尺抵坡心,右三丈抵勘,均立石为界,有图。子一:万
        馀。
第6世 万馀公,志亨之子,卒葬清都六甲狮冲桥上大峰山未向,石墓,有图。配刘氏,卒葬清都六甲木瓜塘南向。继配黎
        氏,生卒葬阕。继配周氏,生卒葬阕。继配吴氏,卒葬清都六甲高塘冲。子七:D(昭)、铸、锦、F、
        钢、禹、v(戎)。
第7世 D 公
    铸 公,万馀之子,字陶仲,卒葬清都六甲清泰桥下里许站上上冲瓦砾坡甲庚兼卯酉山向。石墓禁步上齐主顶,下
        抵坡口左右砂均崎仑分水绕至坡口止,立石为界,有图。配陈氏,卒葬清都六甲大峰山丁向石墓。子四:
        九莘、九高、九雄、九昂。
    锦 公
    F 公
    钢 公
    禹 公
    v 公
第8世 九山公,铸公之子,居湘阴。
    九华公,铸公之子。
    九莘公,铸公长子,字崇夫,葬清都六甲柴山咀水口饶家坡上首对门大段架上金盆申向,石墓有图。配晏氏,卒葬
        清都六甲清泰桥左右后冲尾上龙家源,甲庚兼寅申山向,石墓禁步前后直长四丈八尺,左右因源洧公房先
        年葬有私坟,所馀禁步仍旧归晏孺人墓公管,有图。继配肖氏,卒葬清都六甲汀龙大屋上正冲尾桃花坡西
        向,石基有图。子八:源汉、源江、源法、源滔、源湖、源洧、源河、源潮。
    九高公,铸公次子。
    九雄公,铸公三子。
    九昂公,铸公四子。
第9世 源湖公,九山之子。
    源海公,九华之子。
    源汉公,九高长子,字梦云,号永川,生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丙午五月初十日,卒葬明嘉靖二十七年
        (1548年)戊申九月二十日,年六十三,葬清都六甲狮冲桥上大峰山曾祖墓左丁向有碑。配张氏,生
        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六月初六,卒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己卯十一月二十八日,
        年七十二,葬清都六甲大峰山丁向有碑。子:栋。
    源江公,九高之子。
    源法公,九高之子。
    源滔公,九高之子。
    源湖公,九高之子。
    源洧公,九高之子。
    源河公,九高之子,铺对门祠。
    源潮公,九高之子。
10世 柱 公,源湖之子。
    先 公,源海之子。
    栋 公,源汉之子,字臣(廷)佐,号华山,明敕封修职郎,生于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五月二十八日,卒
        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乙酉二月二十二日,年七十八,葬清都六甲狮冲桥上大峰山高祖墓左丁向,
        有碑有传。配曾氏,明敕封孺人,生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庚申四月二十九日。卒于万历四年
        (1576年)丙子正月二十六日,葬大峰山曾祖姑墓,道口丁向有碑。继配李氏,明敕封孺人,葬清都
        六甲龙家源。继配林氏,明敕封孺人,卒葬清都一家管山坳林宅对门山。继娶房氏,明敕封孺人,生于明
        嘉靖十二年(1533年)癸巳十二月十五日,卒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正月十一日,年六
        十五,葬附夫同向。子二:伯崇(曾出)、伯岩(房出)。
11世 伯崇公,柱公之子。
    伯千公,先公之子。
    伯嵩公,栋公之子。
    伯岩公,栋公次子,字继华,明四川泸州江安县县丞,敕授修职郎,生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丁巳九月十
        二日,卒于天启六年(1626年)丙寅六月二十六日,年七十,葬清都六甲狮冲享堂坡癸向,有传,有
        墓铭。配邓氏,明敕封孺人,生卒葬阕。继配杨氏,明敕封孺人,生卒葬阕。继娶吴氏,明敕封孺人,生
        卒葬阕。继娶陈氏,明敕封孺人,生卒葬阕。继娶刘氏,明敕封孺人,生卒葬阕。子六:启盛(邓出)、
        启先(邓出)、启愚(杨出)、启鲁(吴出)、启彦(陈出)。
    伯崔公
    伯巍公
    伯昆公
    伯岭公,淡家坳祠。
12世 启浩公,伯崇之子,杨柳坡祠。
    启贵公,伯千之子。
    启盛公,伯岩之子。
    启先公,伯岩之子。
    启愚公,伯岩之子。
    启鲁公,伯岩之子。
    启辟公,伯岩五子,字诚之,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辛亥十二月初六日,卒葬清都六甲柴山觜水呙饶
        家坡上对门大F架上金盆,附高祖九高墓左同向,有图有传。配王氏,生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
        子五月十六日,卒葬清都六甲杨柳坡对门瞿家Y酉卯兼乙辛山向,有志。子二:世伟、世仪(弟启彦三子
        入继)。
    启彦公,伯岩之子,祥康里祠。
    启I公,三子:世奏、世春、世恭。
13世 世大公,启浩之子。
    世俊公,启贵之子。
    世伟公,启辟长子,字二容,号望轩,清府学廪生,生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乙卯,卒于清康熙年间,葬
        清都六甲狮冲享堂坡祖父墓下,有传。配林氏,卒葬清都三甲葛佳山大冲李家屋场大塘神前觜巽向石墓,
        有图。子二:泰阶、泰桂。
    世仪公,启辟之子。
    世恭公,启I之子,一子:泰元。
14世 泰和公,世大之子。
    泰隆公,世俊之子。
    泰阶公,世伟之子。
    泰桂公,世伟次子,字电次,号政和,清县学生,生于康熙四年(1665年)乙巳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卒于乾
        隆七年(1742年)壬戌五月二十六日辰时,年七十八,葬清都五甲青苔源丑向,有传有图.配李氏,
        生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丁巳九月初一日,卒于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九月十八日戌时,年
        七十三,附夫同向,有图。子五:宏Z、宏绂、宏绅、宏绶、宏。
    泰元公,世恭之子,四子:宏揆、宏霞、宏彬、盛范。
15世 宏开公,泰和之子。
    宏得公,泰隆之子。
    宏Z公,泰桂之子,安冲里祠。
    宏绂公,泰桂次子,原名纪,字素书,清敕赠文林郎,生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己巳八月二十七日午时,
        卒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甲寅四月初十日,年四十六,葬清都三甲塔薮神葛佳山冲尾K冲源未向,
        石墓禁步上齐主顶,下齐大陆,左右崎仑倒水,立石为界,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因修建果园,将墓及碑
        深葬原地。配郑氏,清敕赠孺人,生于康熙二十六日(1687年)丁卯正月二十六日巳时,卒于乾隆三
        十五年(1770年)庚寅二月二十三日巳时,年八十四,葬附夫同向。子五:贤契、贤简、贤倬、贤
        伊、贤仪。
    宏绅公,泰桂之子。
    宏绶公,泰桂之子。
    宏公,泰桂之子。
    盛范公,泰元之子,九子:忠贤、恕贤、愈贤、懿贤、博、志贤、溥贤、樾贤、乾贤。
16世 贤理公,宏开之子。
    贤壁公,宏得之子。
    贤契公,宏绂之子。
    贤简公,宏绂次子,字敬御,号厚庵,清敕赠文林郎,生于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八月初一日未时,卒于乾隆二十四年
        乙卯三月十五日,享年四十五岁。葬清都五甲山田沅口松塘神荷塘冲屋后上首山,配廖孺人墓右卯向石
        围。配廖氏,清敕孺人,生于康熙五十四年乙未三月十二日辰时,卒于乾隆四十六年辛丑十二月初八日寅
        时,享年六十七岁,葬清都五甲山田沅口松塘神荷塘冲屋后上首山甲向同域三冢母棺居中有碑。
    贤倬公,宏绂之子。
    贤伊公,宏绂之子。
    贤仪公,宏绂之子。
    博 公,盛范之子,三子:杰、冕、昀。
17世 才瑞公,贤理之子。
    才诚公,贤壁之子。
    飓才公,贤简之子。
    痒才公,贤简之子。
    榜才公,贤简三子,字登甲,号金题,清府学生,生于乾隆十二年丁卯十一月十四日子时,卒于道光八年戊子五月
        初五日,享年八十二岁,葬清都五甲板仓许家坳丁向。配刘氏,生于清乾隆十四年己巳九月二十八日未
        时,卒于道光十九年己亥十一月初八日,享年九十一岁,葬清都三甲长沙沅大田屋场上首黄狮冲未向。子
        五:为晋、为春、为升、为奎、为j;女四:长女适屈、次女适陈、三女适童、四女适李。
    藻才公,贤简之子。
    骥才公,贤简之子。    冕 公,博公之子。
        《清史稿》列传一百七十一:字服周,湖南长沙人。年二十,官两淮盐大使,治淮、扬赈有声。初行海
        运,巡抚陶澍使赴上海集沙船与议,尽得要领,授江都知县。历元和、上海,署太仓州,擢苏州府同知,
        晋秩知府,署常州、镇江,有大兴作,大吏悉倚以办。疏治刘河海口,上海蒲汇塘,常州芙蓉江、孟河,
        冕皆躬任之。海疆兵事起,从总督裕谦赴浙江。裕谦死难,冕牵连遣戍伊犁,既而林则徐亦至戍,议兴屯
        田,冕佐治水利有功,赦还。江苏巡抚陆建瀛复调冕治海运,革漕费,岁省银数十万,为忌者所中,劾罢
        归。咸丰初,粤匪围长沙,冕建守御策。及曾国O治兵讨贼,冕创税,兴茶盐之利,军饷取给焉。又开
        东征局,专饷曾国O一军。起授江西吉安知府,复以事劾免归,仍以饷事自任,湘军赖以成功。寻授云南
        迤西道,辞病不赴,卒於家。冕仕宦初为陶澍、林则徐所知,晚在籍为骆秉章所倚任。时称其济,被谤
        亦甚云。
18世 为鳞公,才瑞之子。
    为誉公,才诚之子。
    为晋公,榜才之子。
    为春公,榜才次子,字体仁,号高堂,生于清乾隆四十一年丙申五月十四日戌时,卒于嘉庆三年戊午七月二十一
        日,享年二十三岁,葬清都五甲板仓严家神上首余家屋场对门上庵坡。配郑氏,生于乾隆四十四年己亥二
        月初三日戌时,卒葬清都六甲香油神秧田坡屋后山午向,有碑。子二:国龙、国驷;女一适彭。
    为升公,榜才之子。
    为奎公,榜才之子。
    为昆公,榜才之子。    济 公,冕
19世 国实公,为鳞之子。
    国光公,为誉之子。
    国龙公,为春长子。
    国驷公,为春次子,字石B,生于清嘉庆七年壬戌四月初四日巳时,卒于光绪十六年庚寅三月二十九日巳时,享年
        八十九岁,葬清都五甲板仓余家屋场对门庵坡亥向。配吴氏,生于清嘉庆五年庚申正月十一日辰时,卒于
        道光十五年乙未二月初四日,享年三十六岁,葬清都六甲清泰桥木瓜塘戌向,禁步十尺子穿心一丈二尺。
        子三:经奂、经雅、经健;女二:长女适罗、次女适周。
20世 经辂公,国实之子。
    经泽公,国光之子。
    经奂公,国驷长子,字郁文,号义和,生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己卯十月十四日巳时,卒于咸丰六年丙辰十二月初十日
        戌时,享年三十八岁,葬清都三甲潘家冲桐子坡戌向,有碑,禁步一丈三尺。配周氏,生于清道光二年壬
        午岁十二月十一日亥时,卒于光绪二十年甲午十月十七日戌时,享年七十三岁,葬清都三甲李家屋场下首
        茴坡甲向,有碑,禁步平尖各方一丈二尺。子三:时馥、时信、时杰;女一适彭煜。
    经雅公,国驷之子。    兆麟公,济
21世 时柱公,经辂之子。
    时弟公,经泽之子。
    时馥公,经奂之子。
    时信公,经奂之子,字道之,号慎馀,生于清咸丰元年辛亥闰八月二十三日辰时,卒于光绪十九年,癸巳三月初九
        日申时,享年四十三岁,葬清都三甲长沙源高塘冲屋上首杉树坡丁向,禁步上齐主顶,下齐坡中,有碑。
        配马氏,生于清咸丰三年,癸丑八月初二日午时,卒于民国十五年农历丙寅岁八月初二日亥时,享年七十
        四岁,葬清都五甲板仓刘家屋场上首王太公坡左旁艮向。子一:崇钰。
    时杰公,经奂之子。    时 杰,兆麟之子,生于1926
22世 崇翰公,时柱之子。
    崇荣公,时弟之子。
    崇钰公,时信之子,字振家,号爱卿,生于清光绪十一年乙酉岁十一月二十五日午时,卒于民国十三年农历甲子六
        月初四日卯时,享年四十岁,葬清都五甲板仓刘家屋场上首王太公坡左旁坤艮兼申寅山向。配缪氏,生于
        清光绪十二年丙戌岁十二月三十日亥时,卒于一九四零年农历庚辰岁六月初六日,享年五十四岁,葬清都
        五甲板仓刘家屋场上首王太公坡左旁。子四:俊科、俊琪、俊理、俊沅;女二:长女保元适缪绍穆、次女
        雪梅适刘爱民。
    发玉公,居长沙县白沙乡报母村扶兰沅。
    百 浪,时杰之子,居长沙市白沙井。
23世 俊寿公,崇翰之子。
    俊恭公,崇荣之子。
    俊科公,崇钰长子,字信轩,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十四日)丁未岁二月初一日午时,卒于
        1956年丙申岁十月初七戌时,享年四十九岁,葬湘阴沅潭。配朱氏,字碧云,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3年一月八日)壬寅岁十二月初十日亥时,卒于1964年甲辰岁正月初五日亥时,享年六十二
        岁,葬板仓许家坳下首老屋湾。子一:彦诚;女四:长女经纯适汤纯初、次女昭意适谭鹑佟⑷ヒ馐
        陈努民,四女夙慧适肖群青。
    俊琪公,崇钰次子,字朗轩,生于清宣统元年(日)农历己酉岁八月二十六日亥时,卒于
        1954年农历六月中旬,享年四十五岁,葬樊家神下石头冲后山。配李氏,字春璜,生于民国二年
        (日)农历癸丑岁三月二十九日未时,卒于1992年农历壬申岁九月十六日,享年七
        十九,葬樊家神上旁上屋后山。子三:彦谨、公民(彦诊)、公祥;女五:长女喜纯适吴晃清、次女莲芝
        适缪佑泉、三女敏惠适任孟如、四女智惠适胡光法、五女战惠。
    俊理公,崇钰三子,字祝轩,生于(1916年一月二十一日)农历乙卯岁十二月十七日亥时,卒于1990年十
        一月十六日辰时,享年七十五岁,葬开慧乡葛佳坳上屋后山坐北向南。配常氏,字润芝,生于(1917
        年四月九日)农历丁巳岁闰二月十八日辰时。子三:彦读、彦谆、稳三。
    俊沅公,崇钰之子,字沅轩,生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五月十六日)农历甲子岁四月二十三日巳时,卒于
        1997年农历丁丑岁四月二十一日酉时,享年七十二岁,葬樊家神牛栏旁下首乾山巽向。配杨氏,字杏
        元,生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农历戊辰岁十一月十八日申时。子三:彦识、彦让、
        彦谊。
    俊善公,宏绅后裔,居长沙县福临乡乐民港村金线塘。
    俊芝公,发玉之子,居长沙县白沙乡报母村扶兰沅。
24世 彦 华,俊寿之子。
    彦 文,俊恭之子。
    杰 成,俊珂之子,派名彦诚。娶长芝珍。子二:其文(学文)、其武(学武)。
    公 民,俊琪之子,派名彦诊。娶陈嫩梅。子二:鹤(学勤)、鹏(学俭)。
    乐 珊,俊理之子,派名彦读。娶吴光珍。子一:学军;女一:红波。
    孟 珊,俊理之子,派名彦谆。娶田建琼。子一:学德;女一:长平。
    公 达,俊沅之子,派名彦识。娶周纯英。
    公 林,俊沅之子,派名彦让。
    公 良,俊沅之子,派名彦谊。
    彦 林,俊善之子。
    彦 其,俊善之子。    金 健,俊芝之子。
25世 学 成,彦华之子。
    学 初,彦文之子。
    其 文,彦诚之子,派名学文。
    其 武,彦诚之子,派名学武。
    鹤  ,彦诊之子,派名学勤。
    鹏  ,彦诊之子,派名学俭。
    少 波,彦读之子,派名学军。
    红 波,彦读之女,适梁世平。
    长 春,彦谆之子,派名学德。
    长 平,彦谆之女,适黄建林。
    青  ,彦识之子,派名学智。
    静  ,彦识之子,派名学体。
    忠  ,彦让之子,派名学群。
    毅  ,彦谊之子,派名学美。    挺  ,金健之子。
26世 全 斌,学军之子,派名懋谦。
    智 勇,学德之子,派名懋成。
    朗  ,学智之子,派名懋吉。    宇 航,黄鹤之子。
    宇 萱,黄鹤之子。 
  ◇ 联系人01:黄 鹏(25世/学字派)
  ◇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
  ◇ QQ:
  ◇ 联系人02:黄百浪(22世/崇字派)
  ◇ 地址:长沙市白沙井
  ◇ QQ:
  ◇ 联系人03:黄时曙(21世/时字派/冕公后裔)
  ◇ 地址:江苏徐州
  ◇ 手机:
  ◇ 联系人04:黄 河(22世/崇字派)
  ◇ 手机:
  ◇ 地址:重庆沙坪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唐代有个程淘,始考订《程氏谱》,考载详明,堪称信史。宋代鄱阳(今江西省鄱阳)人程祁,字忠彦,曾修撰程氏《世谱》。南宋时;人程晟,是著名理学家程颐的孙子。他很有才学。曾编次《伊川文集》八卷,并修撰《伊川家谱》一卷。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年)史定之任池州(今安徽贵池)知事,曾将程氏谱系上呈朝廷,于是皇帝降旨,将程颐四世孙程观之补官登仕郎。元代程氏家谱屡有修撰。但宋元以前的程姓家谱,大多亡佚不存。
  现存的价值较高的家谱多为明代后期嘉靖、隆庆、万历年间所修。比较重要的有《新安程氏统宗世谱》、《河南上程谱》《河南程氏正宗世谱》《程氏家乘》等。这一时期的修谱,已从某一地区的家族门派发展到大范围乃至全国性的&统谱&。
  清代和民国时期所修续的程氏家谱现.存数量较多,并且大多经刊印或手抄,流传至今。
  建国以来,由于宗法观念的破除,家族的分土析居,修续家谱较为罕见。近年来,在有些地区又有续修。例如广东五华、河源纯刚公系《程氏族谱》,就是年新续修的程氏谱书。
  现存的程氏谱书,除了部分散布民间,由私人珍藏外,大多收藏在各地的图书馆;文化馆或档案馆中。全国最大的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收藏程氏谱书四十多种,上海图书馆也有较多收藏。《中国家谱目录》一书(山西人民出版社199Z年版)中著录程氏谱书三十九种,计二百二十二册。这些谱书如按地区分,以安徽省数量最多,达二十四种,其次是江苏省,有六种,湖北省有四种,湖南、山东两省各一种,其他一种。我国现存程氏谱书远不止这些,不少程姓人群居住较为集中的省份,如河南、河北、山西、浙江等省的许多谱书,都没有被收入。
  现存的程氏谱书从名称上看,有家乘、宗谱、家谱、族谱、支谱、会谱、纂谱、信谱、世谱、统谱、谱略、世系谱、源流谱、人物志、故里志等。名称中多包含郡望县邑、门派及先祖号谥,以与其他谱书相区别,有的还加有&&&续编&、&续修&等字样。
  程姓谱书尽管繁简有别,但就内容而言,和其他姓氏的谱书大体相同,包括序、凡例、家族世系、家族法规、先祖行状、家族文献等。家族世系是家谱的中心内容,为谱书所必备。
  序言有自序和他序两种。 自序为修谱人自写,他序多让当地的地方官或社会名流撰写。
相关内容:
周公算命热门测算:【家谱】繁荣家谱文化
我国的 家谱文化 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不少宝贵资料,对研究历史、社会、家庭、民俗,都颇有益处。《中国家谱总目》主编王鹤鸣先生在该书序言中说:家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中华历史大厦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笔极为珍贵的历史文
&&& 我国的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不少宝贵资料,对研究历史、社会、家庭、民俗,都颇有益处。《中国总目》主编王鹤鸣先生在该书序言中说:&与方志、正史构成中华历史大厦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笔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是由于战争和其他原因,破坏和损失很大,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许多珍贵的家谱付之一炬,十分可惜。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出现了&热&和海外华人&寻根热&,许多家族续修、补修或重。这对繁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我家祖谱也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焚,1994年完成重修,出版《殷氏家记》,15万字,2010年出版《殷氏家记增补本》(以下简称《增补本》),28万字。
&&& 《殷氏家记》受到有关专业人士和单位的好评。江西庐山风景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胡光沛看到《殷氏家记》后,来信说:该书&为著作家史提出了新的编纂方案,是一部难得的家史教材,更不愧是一部很好的范文。&黑龙江省图书馆研究馆员赵世良著文说:《殷氏家记》&体例新颖,内容充实,图文并茂,装帧精良,堪称佳品。&《殷氏家记》2005 年获中国作家创作成果报告编委会授予的&金奖&。
&&& 《殷氏家记》和《增补本》被一些单位收藏。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和家谱文献中心(现名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国家地方志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沈阳市图书馆、档案馆,中国谱牒学研究会、寻源研究中心予以收藏,先辈生活过和工作过的贵州省及贵阳市,北京市及顺义区、怀柔区、密云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柳州市,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山东省兖州市、高青县等地的地方志办公室,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科院植物生理研究所(现名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予以收藏,美国犹他家谱学会也予以收藏。
&&& 《殷氏家记》被辑入《中国家谱总目》。编纂《中国家谱总目》是一项国际性的文化工程,2000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全球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确定立项;编纂《中国家谱总目》也是一项国家文化工程,经审定批准为&十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1年6月国家文化部委托上海图书馆负责完成这个项目。《总目》收录范围是2000 年底以前刊印的家谱。这部《总目》原计划3年完成,实际历时9年,2009年7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1200万字,共10 册,收录中国家谱52401种,608个姓氏。根据2006年姓氏调查的统计,殷姓是中国人口第111位姓氏,当今殷姓人群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4%,总人口大约170万。《总目》从海内外收集到殷氏家谱共70 部,其中清朝30 部,民国27部,新中国12部,年代不详1部;覆盖地域11个省市。北京市只有1 部,就是《殷氏家记》,显得稀有和珍贵。
现把主编两本家谱的一些思考和体会整理成文,为繁荣家谱文化作点贡献。
一、努力创新
&&& 在重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
&&& 1.体现先进文化。我国历史上形成的家谱,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时,也有封建糟粕。当今修谱,应继承优良传统,也应摒弃封建糟粕,更应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先进文化。在主编《殷氏家记》和《增补本》时,摒弃了过去的家法、家规、忠君、贞妇等内容,着重记述在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中,个人的经历和成长,家庭的演变和发展,个人、家庭以至家族对社会的回报和贡献。
&&& 2.坚持男女平等。过去的家谱,记男不记女,因女子出嫁属外姓他族。在主编《殷氏家记》和《增补本》时,坚持男女平等,女子同男子一样立传,女子及其子女同男子及其子女一样列人世系表。
&&& 3.确定重点内容。过去的家谱,有的项目繁多,甚至达二十几项,有的又过于简单,只记世系名字。《殷氏家记》和《增补本》确定三项主要内容,也可以说&三大件&,即家史、世系表和传记,体例结构包括:序和前言、家史简记、世系表、传略或小传、附录、后记和编后等,《增补本》还增设&特载&,载入对《殷氏家记》的评论、编写体会、家谱访问调查,有关《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和出版信息、《中国家谱总目》辑入的殷姓家谱目录及对此目录的分析,关于殷姓的姓氏资料等。
&&& 世系表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谱的世系表都是竖排右翻页,新谱大都是横排左翻页。世系表的形式有两大类;一是表格式,一是分枝式 (也可称树枝式,分为下分枝和横分枝)。表格式,项目设置明确灵活,适用于辈分多的,如几十辈,世系表几百页;分枝式,血缘关系一目了然,简明清晰,适用于辈分较少的。《殷氏家记》和《增补本》均采用横分枝式。
&&& 4.做到图文并茂。过去的家谱,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所限,大多没有照片,少数有画像。《殷氏家记》和《增补本》充分采用照片,形成&形象家谱&。《殷氏家记》卷首照片10 幅,传主照片65 幅,合影照片和其他照片168 幅,共243幅,《增补本》卷首照片增至87幅,传主照片增至75幅,合影及其他照片170幅,共332幅。
&&& 5.突出家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内涵。家族是家庭延续的集合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族和家庭生存于社会大环境之中,其发展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关系极大。家庭成员的成长历程和特点虽然不同,但都受到家庭传统的长期熏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把家族的优秀传统和个人业绩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出来,发扬光大,可以大大增强家谱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这是主编家谱中最难的,却是最重要的。
&&& 殷氏家族本支,按&士言有章,蔚为国光,家修廷献,永保繁昌&分辈排序。
&&& 写入《殷氏家记》的共5代70人,写入《增补本》的共7代81人 。
&&& 如果从殷氏家族第一位进士、&蔚&字辈曾祖父殷谦出生的1840年算起,至《增补本》出版的2010年,已170 年。殷氏家族经历了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的中国近代史时期,以1919 年&五四运动&(或以1911年辛亥革命)为起始的现代史时期,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起点的当代史时期(其中包括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或以1976年粉碎&四人帮&]为标志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可以说,《殷氏家记》和《增补本》涵盖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这三个时期,殷氏家族是这三个重要历史时期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 殷氏家族是书香世家,人才辈出: &言&字辈出了一位进士&&殷谦,他从贵阳步行赴北京赶考,中途数次停留,设馆教学,筹集旅费,历时3年,才到北京,刻苦学习,背水一战,考中进士,担任刑部主事,多任知县,官至知州;&有&字辈出了一位举人、贡生&&殷有济,他在民国初年,废旧学兴新校的潮流中,顺应形势,先后把8个子女都送入新式学校上学,培养出杰出人才,他在山东省和河北省担任数任知县、知事;&章&字辈出了一位院士、科学家&&殷宏章,他是中国植物生理学主要奠基人之一,毕业于南开大学,考取清华大学庚款留美公费生,获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在抗日战争时期,怀着强烈爱国心,绕开日本侵占地区回到祖国,先后任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教授,他当选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时,年仅40岁,是院士中最年轻的,新中国成立后,从联合国科学官员的岗位坚决辞职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事业,是中国科学院的首批院士(时称学部委员),先后任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蔚&字辈出了一位医学博士、被誉为&放疗大王&的主任医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学科评议组(临床Ⅱ组)成员,卫生部肿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疗卫生技术鉴定咨询专家&&殷蔚伯,一位&全国自学成才&荣誉称号获得者,&辽宁省地方志专业系统先进工作者&和&沈阳市编修地方志优秀工作者&称号获得者、&沈阳市老干部先进个人&称号获得者,沈阳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沈阳市志》主编&&殷蔚然;&为&字辈出了一位美国加州大学音乐硕士、博士候选人&&殷敢为,一位美国康奈尔大学生物化学博士&&殷弘为,一位英国伯明翰大学会计理学硕士、国际认证公允会计师资格获得者&&殷越为。在殷氏家族中,现在在学的和出国留学的为数众多。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深厚的教育传统,传承着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殷氏家族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家族。在这个家族中,既有知县、知州,处长、局长,也有教授、研究员,博士、院士;既有出国深造、定居外国的,也有在国内努力奋斗的;既有干出一番事业者,也有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者。这说明殷氏家族的繁荣昌盛和兴旺发达。
二、全力收集史料
&&& 殷氏家人和亲戚分布很广,东至上海,西至新疆库尔勒,南至深圳,北至哈尔滨,分布在全国26个地区,还有些人移居外国。所以搜集资料工作复杂艰巨。在主编《殷氏家记》过程中发出和收到有关家谱信件共485封,加上成书后的往来信件163封,共648封。主编《增补本》时,除通过信件和电话收集资料,对居住较远和移居外国的,还通过电子邮件传递文字资料和照片。广泛而充分地收集资料,为重修家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主编家谱,收集已过世先辈的历史资料,难度大、困难多,今人的回忆和口述资料,往往只能提供一些线索和情节,难以形成完整的文字资料。为了掌握完整准确的历史资料,做到有根有据,必须在查阅资料和进行访问调查方面下工夫,这是编修家谱的基础性工作,需要细致有序,不断深入,反复多次,坚持不懈,才能做好。
&&& 1.查阅家谱。编写《殷氏家记》和《增补本》,先后查阅10多种家谱,可分为三类:一是查阅我家祖谱。虽然1992年开始讨论重修家谱时,就已得知北京殷姓本家保存的祖谱于&文化大革命&初期&破四旧&时被焚,但不知有无副本或复制本留存下来,因而,寻找祖谱的工作一直没有间断,直到《殷氏家记》出版后,仍然在进行。年,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和家谱文献中心,查阅了清光绪年间和民国年间出版的江苏宜兴、武进、吴江、江阴等5部殷氏家谱中的世系表和有关部分,均不是我们这家,更不是我们这支。还委托贵阳的殷姓本家亲戚,到贵州省图书馆、档案馆及贵阳市图书馆、档案馆查找,也未查到。后来听到消息,有人在贵阳市所辖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简称紫云县)看到过一本殷氏家谱,两次写信与紫云县史志办联系,他们经过查找和寻访老人,均未找到我家祖谱。其实,&找不到&,也是一种结果,查找祖谱的工作可以到此结束。二是查阅名谱。名人家谱历史悠久,资料丰富,编写规范,具有经典意义和范本作用,是修谱主编必读之谱。1993年我在国家图书馆查阅了记载孔子家族72代的1936年木刻版《安山绩公派下孔氏》,收获很大。三是查阅新谱。现在处于新时代,编修家谱也需选择优秀新谱,作为学习和借鉴的样本。1993年主编《殷氏家记》时,阅看了1992年出版的广州市越秀区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的《广州高第街许氏家族》,即许广平的家谱,还阅看了1990年出版的《戈公振年谱》,体会到阅读优秀新谱对编修新时代的新型家谱,更具有实际借鉴作用。
&&& 2.查阅地方志。地方志是官方主持编写的纪实性著作,资料详实,内容丰富,对当地情况的记载具有权威性。主编家谱时,查阅相关的地方志,既可靠又便捷。我曾祖父殷谦,在清光绪年间,先后担任顺天府怀柔县(今北京市怀柔区)知县、直隶省文安县(今河北省文安县)知县、直隶省顺义县(今北京市顺义区)知县、直隶省密云县(今北京市密云县)知县,这些资料都是以正式出版的县志作为根据的。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和1995年先后出版的《文安县志译注》上册和下册,不仅记载了殷谦担任该县知县的时间,而且记载了对他任职的总体评价和具体政绩。《文安县志》中记载殷谦任知县的时间是光绪九年至光绪十一年(年),对他任职期间的总体评价只有16个字,但评价很高:&不畏强御,扶持善良,赵张召杜,一人兼之。&县志注释中说:&赵张召杜:赵张,指西汉时的赵禹与张汤,二人曾共同编修律令,均以执法严峻著称;召杜,指西汉时的召信臣和东汉时的杜诗,二人先后任南阳太守,皆有惠政。这里指殷谦兼有赵张与召杜的政治风格。&《文安县志》还对殷谦创办义学和免除差徭的政绩作了详细具体的记载。这些资料珍贵难得,且具有客观性。
&&& 3.查阅历史档案。在地方志中只能查到曾祖父殷谦在地方任职的资料,查不到在朝廷部门任职的资料。为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我于日到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了《宫中履历引见折人名索引》胶卷,查到了他担任刑部主事的资料。我的一位远房叔叔曾在辽宁省戏剧学校工作过,已去世多年,没有亲生子女,他的资料是通过学校人事部门查阅人事档案获得的。
&&& 4.访问知情者。1993年后1996年两次比较集中的家谱访问调查,先后前往北京、上海、哈尔滨、昆明、贵阳、贵州长顺、河北徐水、天津、兰州、西安、太原、郑州、河南信阳、开封、山东兖州等地,访问殷氏家族各支熟悉情况并热心修谱的长者和知情者,获得许多第一手资料和亲历资料,十分可贵。
&&& 5.实地察看家史重要实地。主编《殷氏家记》之初,听说曾祖父殷谦是清同治年间的进士,为进行核实,我于1993年3月两次去北京国子监孔庙察看《晚清进士题名碑》,拓印和拍照同治七年戊辰科进士题名碑的碑文和名字,不仅获得了极为珍贵的史料,而且纠正了族人所说殷谦于同治八年金榜题名的记忆差错。为弄清贵阳殷氏的状况,1993年5月去贵阳访问调查时,根据殷树香叔叔介绍的情况,到殷氏原址考察。得知殷家祠堂正式名称是&殷氏&,坐落在贵阳市中山东路124号(旧名二浪坡)。原建筑为三进四合院,第一进修马路时被拆,第三进在民国初年被姓马的师长修家宅时占用,现仅存的第二进,在上世纪50年代被房产局收去。北面正房三间,东厢和西厢为配房。原建筑为木结构,房柱为珍贵的紫楠木,房产局收去后拆走紫楠木柱,改为砖木结构。同月,在殷启林堂弟陪同下,驱车120公里,历时12小时,到贵州省长顺县找到殷家祥叔叔,在他引导下,到黄水沟及营盘乡小冲桥山上察看殷氏祖先墓碑,后来又去贵阳南郊农家寨(旧名八里屯)山上殷氏墓地察看并拍照。在黄水沟山上看到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立的墓碑,距察看时173年,由于在深山老林之中,不仅墓碑完整,而且碑文字迹清晰,红漆颜色不退,实在难得。
&&& 6.收集先辈的手迹和老照片。先辈亲自写的文章、书法手迹和老照片,都是十分珍贵的,应该认真收集,辑入家谱 ,以利传承。祖父殷有济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担任山东省滋阳县(今兖州市)知县和高苑县(今高青县)知县的政绩折(相当于现在的述职报告),是二姑母家表弟叶雄提供的;祖父在民国初年任河北省文安县任用知事时,为民国十一年重修的《文安县志》以行书体亲笔手书的《序》,是文安县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吴焕章提供的。1895年摄于天津的&言&&有&&章&字辈3代10人合影和1925年的&全家福&照片,是四叔殷汉章提供的;祖父1908年的官服照和1933年的免冠照,是五叔殷元章提供的;1934年摄于北京的&有&&章&&蔚&字辈3代34人大型&全家福&照片,是四爷殷有泰提供的;1955年钱学森从美国回国到达上海,他的老同学我的伯父殷宏章迎接他的合影,殷宏章本人及子女都没看到过,日钱学森逝世后,中国新闻网发布有关照片和幻灯片,三姑母家表弟鲁荣安在太原看到幻灯片,立即从网上下载传来。
&&& 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的有关家族的历史资料,大大丰富了《殷氏家记》和《增补本》的内容,大大提高了这两部家谱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在编写家谱过程中收集到的珍贵史料,有的保存刊载有关内容的地方志原件,有的保存复印件或复制件,有的保存拓印件,更多是拍摄照片,还写出两篇家谱访问调查记。所有这些,都辑入《殷氏家记》和《增补本》中,从而可以得到传承,方便交流。
三、坚持严谨求实
&&& 编修家谱是很严肃的事情,不能有虚假,因此,必须坚持严谨、求实、认真的科学态度,做到朴实无华。
&&& 1.认真记实。传记是家谱的主体,由本人、子女或他人执笔,着重于事实记述,不吹不捧不贬不挞,一般不加评论,少数成就突出、对社会贡献较大者,附录族外人的评论和介绍,这样就比较客观。一位传主本人写的传稿中提到曾被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核实授予的时间和单位时,家人说:&大概其就行了,不用较真。&可是对主编来说,载入史册的资料,细节也要准确无误。后经本人说明确认才定稿。
&&& 2.严格选材。有的传记稿由两位或几位子女分别执笔,通过对照、比较、综合,形成最佳文稿。有关介绍殷宏章院士学术成就的文章很多,主编《殷氏家记》时收集到5种,从中筛选比较完整准确的1种,主编《增补本》时,从《植物生理学通讯》编辑的《纪念殷宏章逝世10周年专辑》18篇文章中筛选1篇,从而保证了文稿的质量。载入《殷氏家记》的243幅照片,是从初选的385幅中进一步筛选出的,载入《增补本》的323幅照片是从5000多幅照片中精选的,从而保证了照片的质量。
&&& 3.掌握规律。在主编《殷氏家记》时体会到,我国的家谱文化中有两个规律性的东西很重要。一是属相,一般情况,知道属相,就能查出生年。二是辈分排字。由于世代繁衍,同辈人往往年龄相差很大,只要弄清排什么字,就知道是哪个辈分,十分清楚明了。1993年我去贵阳进行家谱访问调查时,同一位本家亲戚第一次见面,互相介绍,他祖父是&有&字辈,我祖父也是&有&字辈,我们俩是同辈,当年我59岁,他35岁,他称我大哥。
&&& 4.进行必要的查证。全国解放前出生的生日用农历,习惯用虚岁,解放后出生的生日用公历,记周岁。因此,在家谱编辑工作中,查证最多的是生日,公历和农历对照。一些重要史实更需重点查证。例如,祖父殷有济在清末任知县的山东省滋阳县和高苑县的名称均有变化,滋阳县于1961年改称兖州,现称兖州市;高苑县于1948年与青城县合并,改称高青县。又如,一位传主子女写其父母去世后合葬于北京延庆县沩水河畔,一般水名偏旁都有三点水,可是查阅《中国地名词典》,&沩(w&i)水&是湘江支流,在湖南省中部,又查《今日北京&郊区卷》,才弄清延庆县的&妫(gu&)水&是女字旁,从而纠正了原稿中的偏旁差错。
四、力求快速成书出书
&&& 一般家谱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参与编写,成书需几年,其至十几年。《殷氏家记》由我一人主编,成书仅一年半,《增补本》也是我一人主编,包括初步排版、6遍校对、印刷出书,不到两年。人手少却成书快,其奥秘在于严密的组织工作和科学的成书方法。开始进行组稿时,就寄出重修家谱的方案、凡例、撰写传记要求、照片规格及照片说明的书写要求,特别是提供传记样稿,使之有所遵循,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成书方法上,采取&化整为零,聚零为整&的方法,对传记材料,收到一份,编辑一份,电脑录入一份,校对一份,再寄回征求意见一份,这样,把大量编辑工作分散在平日进行,既便于安排时间,又赢得了进度。在&化整为零&、分散编辑的基础上,再对文字稿集中进行总纂、编序、排版,对照片集中进行编排,传记和照片每人一个编号,对号入座。从而使编辑工作细致而有效、快速而有序。
&&& 快速成书,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意义,即抢救家谱资料。在家人和亲属中,有的熟知家庭情况,但人已过世。现今在世的熟悉家庭情况的长辈,有的已八九十岁高龄,极需抢救口述资料,稍有迟误,就会造成无法补救的损失。我的三姑母在1993年2月至7月间先后四次写信,谈家庭历史,同年10月即瘫痪在床,不能动笔了,她所写的资料,更显珍贵。2010年春节前,《增补本》已完成总纂和初步排版时感到,四祖母虚岁已经100岁,是殷氏家族迄今年龄最长者,也是唯一的百岁老人,应该突出她的形象,立即请她孙女殷旗拍摄她个人照片,置于卷首,单设一页。9个月后,2010年11月《增补本》付印时,她老人家突然去世,这幅抢拍的照片显得弥足珍贵。
&&& 《殷氏家记》出版至今已17年,《增补本》出版1年,愿家谱花园中的这两朵小花,同百花一起绚丽开放,促进家谱文化的繁荣。
评论也很精彩
Copyright © 2011 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谱志文化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新源西里中街甲十五号国务院军转办609-611室 电话:010-1900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历正月十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