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配制波尔多液液,过四五天后能菌核净,代生猛锌,井冈霉素这些中成农药吗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贵州省2006年种植业主推技术、主导品种.doc7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8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电话:029- 
传真:029-
邮编:710003
地址:西安市习武园27号(省农业厅院内)
关于印发2015年陕西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16:13:48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0
关于印发2015年陕西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
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陕植发〔2015〕24号
各设区市、杨凌区及韩城市植保植检站: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业、种植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植物保护工作的总体部署,我站制定了《2015年陕西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现将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技术措施,为确保今年全省农业生产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 附件&
&&& &1.陕西省2015年小麦重大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方案
&&&& 2.陕西省2015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 3.陕西省2015年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技术方案
&&&& 4.陕西省2015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 5.陕西省2015年农区蝗虫防控技术方案
&&&& 6.陕西省2015年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 7.陕西省2015年猕猴桃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 &8.陕西省2015年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
2015年3月17日
陕西省2015年小麦重大病虫草害
防控技术方案
据预测,今年全省小麦重大病虫草害总体呈中等发生态势,其中小麦条锈病在汉中西部及安康局部偏重发生,赤霉病存在流行风险,麦穗蚜发生范围大,吸浆虫在关中东部部分区域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5300多万亩次。为有效控制小麦病虫草危害,确保小麦生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点防控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吸浆虫、蚜虫、麦蜘蛛及麦田杂草等&三病三虫一草&,防治处置率9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达32%以上,高产创建示范片专业化统防统治力争达100%,防治效果85%达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
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关键措施与综合技术相结合,应急处置与持续治理相结合,专业化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的防控策略,注重科学安全用药,保障小麦产量和品质安全。
三、防控技术措施
(一)返青拔节期(2月下旬-3月底)。此期以麦田化学除草为主,兼顾挑治其小麦条锈病、红蜘蛛等病虫。对于小麦条锈病、蚜虫、红蜘蛛等要根据田间发生量决定用药,陕南及关中西部小麦条锈病早发常发区,坚持&带药侦查,封锁菌源&,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亩用量80-100克开展挑治。渭北塬区的旱区,红蜘蛛、蚜虫等易发生,可分别选用吡虫啉和哒螨酮亩用量20克防治。对于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地区,可选用10%苯磺隆可湿粉亩用量10克、72%2,4-D丁酯乳油亩用量50ml;对于禾本科杂草,可选用6.9%的精恶唑禾草灵40-60毫升或10%精恶唑禾草灵30-40毫升或3%甲基二磺隆25-30毫升对水40升喷雾。早春多干旱,喷雾用水量应适当加大,使用手动喷雾器,每亩喷水量不少于30公斤,机动喷雾器用水不少于15公斤。进行春灌促墒,有助于除草剂药效的提高。此外,要预防早春冻害,通过在降温前灌水,中耕保墒,提高地温;喷施氨基寡糖素等提高植物免疫力药剂,防御和抵御早春冻害。
(二)拔节孕穗期(4月上中旬)。此期应主攻小麦条锈病,兼治白粉病、蚜虫、红蜘蛛。对于条锈病和白粉病防治可用三唑类杀菌剂,如三唑酮、烯唑醇等可湿性粉剂亩用量80-100克。陕南及关中西部地区要前移防治关口,在病害发生初期,选用三唑类药剂对麦田进行一次全面喷雾,控制病原菌向东部下游地带扩散、蔓延。对于蚜虫防治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亩用量50ml、烟碱类农药如吡虫啉、啶虫咪亩用量20克、或聚酯类农药如氟氯氰菊酯(功夫)亩用量20ml;对于红蜘蛛防治可用阿维菌素或哒螨酮亩用量20克(ml)。
(三)抽穗灌浆期(4月下旬-5月上旬)。此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病虫发生为害的高峰期,防治对象有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吸浆虫、穗蚜等。由于此期各类病虫发生时间相近,可全面推广 &一喷三防&技术,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要与小麦吸浆虫防治紧密结合,改变传统的扬花后施药习惯,集中施药时期应前移至抽穗末期,因病因虫制宜,分区分类治理,关中灌区以吸浆虫、麦穗蚜、赤霉病为主,兼治条锈病、白粉病,陕南地区以条锈病和赤霉病为主。
小麦吸浆虫重发区继续坚持&兼防一般田块,普防达标田块,统防重发田块&的防治原则,推广&系统监测,穗期保护,分级化防&的防治技术路线,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联防联控&的防控机制,组织广大群众开展统防统治。抓住药剂防治最佳时期(扬花前),对于亩虫量100万头以下,一般可于小麦抽穗末期到扬花前,结合发生期预报,普遍用药防治1次。对于亩虫量超过100万头以上的重发生田块。应主动出击,在小麦抽穗初期,必须进行第1次施药;在小麦抽穗末期扬花前再进行第2次施药,两次间隔时间5-7天。同时,对赤霉病防治,要密切关注抽穗扬花期天气情况&主动出击&开展预防,可结合&一喷三防&统一施药。
常用药肥有三唑酮、戊唑醇、多菌灵、吡虫啉、毒死碑、氰烯菌酯、烯肟&多菌灵、磷酸二氢钾等,在小麦中后期喷药,亩用水量应适当加大。
四、注意事项
(一)科学选用农药。选购农药要购买&三证(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标准证号)&齐全的农药。针对小麦病虫草发生情况,对症下药,准确选择药剂,特别是使用除草剂一定要在当地植保部门的技术指导下,选用经过试验示范的药剂品种。
(二)严格规范操作。施用农药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登记剂量用药,不得随意加大剂量不得乱混乱配农药。使用除草剂应掌握气温在5℃以上时用药,同时还应注意施药前后2天的天气变化,若遇寒流,禁止施药,以防出现药害。
(三)加强防护。小麦生长中后期,高温季节,要避免中午炎热天气喷药,防止施药人员中毒,保证人身安全。
陕西省2015年玉米重大病虫害
防控技术方案
据预测,2015年全省玉米病虫害呈中等偏重发生态势,预计发生面积4000万亩次。为做好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20%以上。进一步扩大绿色防控示范与推广面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二、防控策略
针对不同区域的重点病虫害,以保障玉米生产安全为核心,实施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生物防治为主体,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和物理防治为补充的综合防控策略。
&三、防控技术措施
(一)主控对象
春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地下害虫、玉米矮化病、二、三代粘虫、茎腐病和大小斑病,兼顾双斑萤叶甲;夏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二、三代粘虫、地下害虫、双斑萤叶甲、蓟马、大小斑病、茎腐病和褐斑病。
(二)主要病虫防控技术
1.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耕葵粉蚧等利用噻虫嗪、吡虫啉等种子处理,或用含有上述成分的种衣剂包衣,可兼治苗期蓟马、蚜虫及灰飞虱等。
2.玉米粘虫:粘虫卵孵化盛期喷施苏云金杆菌(Bt)制剂,低龄幼虫可用灭幼脲。当玉米田虫口密度2代达10头/百株和3代50头/百株以上时,可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杀虫剂喷雾防治。成虫发生期在田间安置杀虫灯,灯间距100米,夜间开灯诱杀或用配置粘虫性诱芯的干式诱捕器,每亩1个插杆挂在田间诱杀。
3.玉米螟:秋季秸秆还田,减少虫源基数;春玉米区在春季越冬代化蛹前15天进行白僵菌封垛,防控越冬代幼虫;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使用性诱剂诱杀,羽化高峰期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诱杀;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在心叶末期喷洒Bt制剂或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可与甲维盐合理复配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其它多种害虫。
4.玉米茎腐病:种植抗病品种。利用咯菌腈&精甲霜悬浮种衣剂或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种衣剂处理种子,同时控制丝黑穗病、根腐病等。
5.玉米大、小斑病:选用抗病品种,适时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药剂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500倍液喷雾。
6.玉米纹枯病:选用抗耐病品种,发病初期可在茎基叶鞘上喷施井冈霉素、菌核净,或喷施烯唑醇、代森锰锌等,或剥掉基部发病叶鞘后结合喷药防治效果更佳。
7.玉米蚜虫:点片发生和盛发初期喷施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吡蚜酮等药剂。
8.玉米叶螨:及时除草,消灭早期叶螨栖息场所。叶螨点片发生时,选用炔螨特、哒螨灵、噻螨酮、阿维菌素等喷雾或相互合理混配喷施,同时加入尿素水、展着剂等,可起到恢复叶片、提高防效的作用。喷雾时重点防治玉米中下部叶片的背面。
9.玉米粗缩病:选用抗病品种。夏玉米适期晚播,避开灰飞虱传毒盛期;玉米2叶1心至4叶1心期田间喷吡虫啉、噻虫嗪和吡蚜酮等药剂,消灭粗缩病传毒媒介灰飞虱,兼治蓟马和其它害虫。
四、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秸秆还田、深耕土地和播前灭茬技术。采取秸秆粉碎还田,深耕冬闲田和播前灭茬有助于提高地力,破坏病虫害适生场所、降低病虫源基数。
(二)种子处理技术。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合理混配拌种,或实施种子统一包衣。采取技术统一、集中连片、整村推广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技术,提高治虫防病效果。
(三)白僵菌封垛、诱杀成虫技术。春玉米区,在玉米螟化蛹前,采用白僵菌统一封垛;在玉米螟成虫羽化期,使用灯光诱杀各代成虫,对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
(四)赤眼蜂防螟技术。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每亩地设置3~6个释放点,统一释放赤眼蜂2~3次,将蜂卡或放蜂器具安放在中部叶片背面。
(五)心叶末期施药技术。心叶末期,统一喷洒Bt或白僵菌等生物制剂,防治玉米螟幼虫;或混喷杀虫剂和杀菌剂,有效控制后期叶斑病兼治玉米螟等害虫。
陕西省2015年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技术方案
据预测,2015年全省马铃薯晚疫病呈中等偏重发生态势,预计发生面积200多万亩次。为控制马铃薯晚疫病危害,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发区防控处置率达100%,常发区防控处置率80%以上,其中专业化统防统治2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二、防控策略
实施以推广抗病品种和脱毒种薯为基础,种薯处理、健身栽培和预测预报指导下的药剂防控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及时有效控制病害流行。
三、防控技术措施
(一)播期防治
1.推广抗病脱毒种薯。各地在加强田间马铃薯品种抗病性监测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应用脱毒、抗病种薯。
2.种薯处理。播种前淘汰病烂薯,提倡小种薯播种,需切块时,切刀用酒精、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浸泡消毒;种块可选用恶霜锰锌或霜脲&锰锌等药剂拌种,旱作区可用马铃薯专用浸种剂加上述两种药剂混合拌种,种薯拌药后避光晾干播种。
3.健身栽培。重视推广高垄、大垄栽培,晚疫病重发区适当降低种植密度,降低薯块带菌率,避免与茄科类、十字花科类作物轮作或套种,禁止与番茄轮作。
(二)生长期防治
1.加强监测预警。采取系统监测与田间实查相结合,定点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确定防治最佳时期。
2.中心病株处理。当发现中心病株时,要连根及薯块全部挖出,带出田外深埋或销毁,对病株周围50米范围内喷施霜脲&锰锌或氟吡菌胺&霜霉威等药剂进行封锁控制,隔7天喷1次,连喷3次,阻止病害扩展。
3.控制徒长。在现蕾期当株高30~40厘米,且有徒长迹象时,采用烯效唑或马铃薯专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匀喷雾控制徒长。
4.药剂控病。从现蕾期始喷施1-2次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氰霜唑、丙森锌、双炔酰菌胺等进行预防;田间见病后,重发区应立即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选用治疗性杀菌剂,如烯酰吗啉、氟吡菌胺&霜霉威、恶唑菌酮&霜脲氰、霜脲&锰锌等药剂喷雾防治2-4次,常发和偶发区根据监测预报选用上述药剂防治2-3次或用申嗪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防治。
(三)贮藏期管理
入窖前剔除病薯和有伤口薯块,在阴凉通风处堆放3天。贮藏前用硫磺、腐霉利&百菌清或三氯异氰脲酸熏蒸消毒贮窖。贮存量控制在贮窖容量的2/3以内。贮藏期间加强通风,温度控制在1-4℃范围,湿度不高于75%。
陕西省2015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据预测,2015年陕西省水稻病虫害呈中等发生态势,预计二化螟在汉中偏重发生,安康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10万亩;稻瘟病偏轻发生,安康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纹枯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稻曲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为做好2015年陕西省水稻病虫害防控工作,减轻危害,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8%,专业化防治面积达到27%,全季化学农药使用次数下降1-2次。
二、防控策略
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强化分区治理,主攻重大病虫和重发区域,抓住防控关键期,优先使用健身栽培、抗(耐)病虫品种、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安全合理用药,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和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品种,保障水稻产量、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三、防控技术措施
1. 螟虫。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翻耕灌水沤田,降低虫源基数,从越冬代开始,各代蛾期应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蛾高峰期释放稻螟赤眼蜂,卵孵始盛期应用苏云金杆菌防治。防治二化螟幼虫,分蘖期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时施药,穗期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螟卵盛孵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防治三化螟,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重点防治每亩卵块数达到40块的稻田。
2. 稻飞虱。优先选用抗(耐)虱品种;尽量减少前期用药,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药剂防治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防治指标为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以上、杂交稻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优先选用对天敌相对安全的药剂品种,于低龄若虫高峰期对茎基部粗水喷雾施药,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
3. 稻纵卷叶螟。充分发挥水稻生长前期的自身补偿能力和天敌控害作用,重点防治水稻中后期主害代。蛾始见期起设置性信息素,蛾高峰期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压低种群数量;卵孵化始盛期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或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或低龄幼虫高峰期选用对天敌安全的化学农药,细水喷雾施药,防治指标为百丛水稻有束叶尖60个。
4.稻瘟病。重点落实适期预防措施,在水稻分蘖期至破口期施药预防叶瘟和穗瘟。种植抗病品种,实行品种多样化种植,搞好种子消毒,避免偏施和迟施氮肥。注意异常天气时稻瘟病发生动态。常发区秧苗带药移栽,分蘖期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控制叶瘟,破口前3~5天施药预防穗瘟,气候适宜时7天后第2次施药。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
5.纹枯病。加强肥水管理,搞好健身栽培,分蘖末期晒田。药剂防治重点在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当田间病丛率达到20%时施药防治。
6.稻曲病。提倡种植抗(耐)性品种,合理施肥,提高水稻抗病性。重点在水稻孕穗末期即破口前7~10天施药预防,如遇多雨等适宜天气,7天后第2次施药。
四、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选用抗(耐)性品种防病虫技术。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褐飞虱、白背飞虱的水稻品种,淘汰高感品种。
(二)深耕灌水灭蛹控螟技术。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降低虫源基数。
(三)种子处理、秧田阻隔和带药移栽预防病虫技术。采用咪鲜胺和赤&吲乙&芸苔种子处理,预防稻瘟病和恶苗病,培育壮秧,单季稻用吡虫啉种子处理剂拌种或浸种,或用20目防虫网或无纺布阻隔育秧,预防秧苗期稻飞虱、稻蓟马及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秧苗移栽前3天左右施药,带药移栽,预防稻瘟病、稻蓟马、螟虫和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
(四)性信息素诱杀害虫技术。二化螟越冬代和主害代、稻纵卷叶螟主害代蛾始见期,集中连片设置性信息素和干式飞蛾诱捕器,诱杀成虫,降低田间卵量和虫量。
(五)生物农药防治病虫技术
1.苏云金杆菌(Bt.)和球孢白僵菌防治害虫技术。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卵孵化始盛期施用Bt.,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在水稻生长前期使用Bt.,可有效保护稻田天敌,维持稻田生态平衡。Bt.对家蚕高毒,临近桑园的稻田慎用。防治稻纵卷叶螟还可在卵孵化始盛期施用球孢白僵菌。
2.井冈&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春雷霉素、井冈霉素A等预防病害技术。在叶(苗)瘟发病初期和破口初期,均匀喷施井冈&蜡芽菌或枯草芽孢杆菌或多抗霉素或春雷霉素,齐穗时再喷1次,对稻瘟病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在水稻孕穗末期或破口前7~10天,施用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A,预防稻曲病,兼治纹枯病。当纹枯病病丛率达到20%时,施用井冈霉素A、井冈&蜡芽菌控制病害扩展。
(六)生态工程保护天敌和控制害虫技术。田埂保留禾本科杂草,为天敌提供过渡寄主;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等天敌的控害能力;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增强天敌控害能力。田边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丛距3~5米,减少二化螟的种群基数。
(七)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害虫技术。于二化螟蛾高峰期和稻纵卷叶螟迁入代蛾高峰期开始释放稻螟赤眼蜂,每次放蜂10000头/亩,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
(八)稻鸭共育治虫防病控草技术。水稻移栽后7~10天,禾苗开始返青分蘖时,将15天左右的雏鸭放入稻田饲养,每亩稻田放鸭10~20只,破口抽穗前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可减轻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等病虫草及福寿螺的发生为害。
(九)综合用药保穗技术。根据各稻区穗期主要靶标病虫种类,于水稻破口前7~10天至破口期,选用杀菌剂与长效杀虫剂混用,预防穗瘟和稻曲病,防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螟虫,兼治穗期其他病害。
(十)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技术。防治稻飞虱,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应用吡虫啉(不选用吡蚜酮,延缓其抗性发展);田间喷雾选用醚菊酯、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等。防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氰氟虫腙、丙溴磷等。防治稻瘟病,选用三环唑、氯啶菌酯、氯啶菌酯&戊唑醇、氟环唑等。防治纹枯病,选用申嗪霉素、井冈霉素A、噻呋酰胺、氟环唑、肟菌戊唑醇、烯肟菌胺&戊唑醇、烯肟菌酯&戊唑醇。防治稻曲病,选用氟环唑、氯啶菌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井冈霉素A等。预防病毒病,选用宁南霉素、毒氟磷等。
陕西省2015年农区蝗虫防控技术方案
据预测, 2015年全省蝗虫中度发生,局部区域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80多万亩,达标88万亩。为切实有效控制蝗虫灾害,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通过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等绿色治蝗技术,抓好突发高密度发生区应急防治,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等措施,使蝗虫防治效果平均达9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重点蝗区数字化勘测任务完成70%以上。实现&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的目标。
二、防控策略
贯彻&改治并举、综合防治&的治蝗工作方针,实施&狠治夏蝗,控制秋蝗&的防治策略,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做好组织领导、虫情监测、技术指导、物资供应等工作;坚持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等绿色治蝗技术,抓好突发高密度发生区应急防治,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蝗区生态环境,促进蝗虫灾害的可持续治理原则。
三、防控技术措施
(一)防控重点区域
飞蝗主攻区为大荔、韩城、蒲城、华县、华阴等重发区域,适时防治潼关、秦都、渭城等地荒草滩地和农田夹荒地发生区;土蝗主攻区在渭北、陕北等土蝗发生区域。重发区域集中在黄渭洛河荒草滩、鸡心滩和沿河适生农田;高密度区分布在大荔、蒲城、华阴、华县等地。
(二)防治指标与适期
飞蝗防治指标为0.5头/m2&,土蝗防治指标为5-10头/ m2&,防治适期为蝗蝻3-4龄盛期。
(三)主要技术措施
1.生物防治技术:全省坚持在韩城、大荔、华阴、华县等地继续推广绿僵菌等生物制剂防蝗试验示范5-10万亩。
2.生态控制技术:在合阳、大荔、韩城及渭南农垦等地各维持一个5万亩的生态控制示范区,带动全省实施生态控制面积50万亩。
3.化学药剂防治技术:主要在高密度区分布大荔、蒲城、华阴、华县等地,采取化学应急防治。可选用马拉硫磷或高氯&马等农药,组织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使用大型施药器械开展防治。推广超低容量喷雾技术,在玉米等高秆作物田以及发生环境复杂区,应在清晨或傍晚进行,进行烟雾机防治。
陕西省2015年苹果病虫害绿色
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植保部门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会商分析, 2015年我省苹果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4300 万亩,其中苹果树腐烂病、早期落叶病偏重发生,轮纹病枝干上中等发生,白粉病、锈病、炭疽叶枯病偏轻发生,蚜虫、金纹细蛾中等发生,山楂叶螨、全爪螨偏轻发生。为做好2015年苹果病虫害防控工作,有效控制苹果病虫害危害,切实保障我省苹果产业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点防控苹果树腐烂病、早期落叶病、叶螨、金纹细蛾等。绿色防控实施面积150万亩(次)以上,技术到位率达到60%以上,防控效果达到80%以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20%以上,危害损失控制在10%以内,确保有效控制苹果病虫害的扩展。
二、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方针,本着&减量增效、提质降本、确保安全、技术配套&的原则,优化集成、示范推广苹果全生育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探索、搭建&行政推动、部门指导、多方参与&的技术推广机制,辐射带动绿色防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三、防控措施
(一)重点防控区域
以渭南、咸阳、宝鸡、延安、铜川等果区市、县苹果主产区为防控重点区域。
(二)主要技术措施
针对苹果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组装、集成、推广&病虫基数控制、部分害虫诱杀、植物免疫诱导、科学药剂防治、高效药械应用&五大绿色防控集成技术。
1.实施病虫系统监测。要及时做好监测调查,各地要建立系统监测点,按照苹果病虫调查规范,在7-10天调查一次病虫发生种类、病叶率和虫口密度,明确主控及兼防对象。根据调查结果和防治指标,确定防治用药品种组合和最佳施药时间。
2.做好病虫基数控制。加强田间管理,做好&剪、涂、清&等农业清园措施。抓住采收后和开花前2个关键时期,重点把握越冬、出蛰病虫害的种类、虫态等特征,选用对症广谱杀虫、杀菌剂进行全园喷雾,降低越冬和出蛰病虫基数。
3.应用免疫诱导产品。免疫诱导是提高作物免疫力,优化作物农艺性状,增强抗病抗逆能力的有效途径。综合考虑功效、成本等因素,全生育期使用3-4次为宜,并与农药进行混用。果树花前使用达到防冻、保花保果;幼果期使用达到增强免疫力,减缓病害发生,促进生长;果实膨大期使用达到减控病害,改善品质,增加产量。
4.落实害虫诱杀技术。利用害虫的趋性和越冬习性,苹果园花期前后悬挂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性诱捕器,安装杀虫灯诱杀食花金龟甲等;果实膨大着色期树干捆绑诱虫带诱杀越冬害虫。
5.优化农药品种组合。针对苹果全生育期病虫发生特点,结合药剂作用特点,科学进行农药品种组合,抓住关键防治时期开展防治。花前防治虫螨、梨木虱、蚧壳虫等出蛰害虫和越冬白粉病菌,以触杀性、渗透性强的杀虫剂+治疗性杀菌剂农药品种组合为主;套袋前防治蚜虫、叶螨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以触杀内吸性杀虫剂+保护性及三唑类内吸性杀菌剂农药品种组合为主;膨大期防治早期落叶病、金纹细蛾、二斑叶螨等,以触杀内吸及具有胃毒作用的杀虫剂+防治早期落叶病的内吸性杀菌剂农药品种组合为主;采收后使用长持效杀虫剂+多菌灵农药品种组合。
6.应用高效施药技术。优先使用果园风送式喷雾器等高效施药器械,注重雾化效果,科学把握施药液量。果园喷药时,雾滴越细越好,喷到叶面湿润欲滴为宜。喷雾要做到均匀周到,常量喷雾果园每亩施药液量掌握在50-75公斤。
7.预防苹果树腐烂病。采取以加强肥水管理、保护伤口、清洁果园等农业措施为基础,以果树生长中后期药剂涂干预防病菌侵染为重点,树体萌动刮治病斑为补充的综合防治策略。在萌芽前全树喷施治疗性杀菌剂的基础上,抓住春梢停长期、采果后进行药剂涂刷主干和大枝。&
陕西省2015年猕猴桃病虫害绿色
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植保部门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会商分析, 2015年我省猕猴桃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90 万亩,其中溃疡病在中华系列感病品种偏重发生;褐斑病偏轻发生,红阳品种偏重发生;桑盾蚧偏轻发生。为做好猕猴桃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通过示范带动,全省绿色防控主推技术覆盖面积10万亩(次),病虫防控效果控制在85%以上,总体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示范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2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果品农药残留不超标。达到&技术配套、减量增效、提质降本、确保安全&。
二、防控策略
&&& 以作物为主线,针对溃疡病等主要病虫,预防为主,集成健身栽培、害虫诱杀、药剂组合防治、高效施药器械应用等技术措施,突出抓好绿色防控示范区创建,以示范带动技术推广。
三、防控措施
(一)健身栽培
主要通过落实农业耕作、水肥管理等措施,提高果树自身抗病虫能力。加强农事操作和水肥管理,增施有机肥;休眠期彻底清除果园枯枝落叶、杂草,刮除树干上粗老翘皮和病疤,剪除病虫枝梢和干枯枯橛,对清除的所有杂物集中运出园外集中处理;果园行间及时中耕灌溉,对主干和主枝进行涂白;猕猴桃幼果期(6月下旬-7月上旬)实施果实套袋。
(二)基数控制
萌芽前选用波美3-5度石硫合剂全园喷施,枝干涂药1-2次预防溃疡病菌侵染,涂干药剂使用浓度可比生长期浓度高10倍;采果后(9月中下旬-10月)全园用药,喷施杀虫杀菌剂,防治溃疡病、叶蝉等病虫,减少越冬和春季出蛰病虫数量,减轻生长期防治压力。
&&&(三)害虫诱杀
&&& 利用害虫趋性,果园安装杀虫灯诱杀金龟甲,杀虫灯按照20亩1盏灯的标准,3月下旬安装杀虫灯,诱杀鞘翅目、鳞翅目等趋光性主要害虫,降低落卵量,减轻幼虫危害。猕猴桃园外围悬挂性诱捕器、种植伞形花科作物等诱杀蝽象类害虫。
&&&(四)免疫诱导
&& &结合关键生长季节病虫防治,应用氨基寡糖素、赤.吲哚.芸苔等免疫诱抗剂,全生育期使用3次,可与农药混用,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使用一次,增强树势,改善品质,提高耐储耐运性,延长货架期。
&&&(五)优化农药品种组合
针对不同生育期主要防控对象,抓住萌芽后至幼果期(4-7月)和壮果期(8-9月)2个关键时期,在病虫监测预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病虫发生动态、气候因素和药剂作用特点,优先使用生物药剂,选用安全高效低残留的环保型化学药剂,形成农药品种组合,叶面喷雾3-4次。药剂品种须是经过农业部正式登记。
参考药剂组合:萌芽后至幼果期,代森锰锌+毒死蜱+氨基寡糖素,或甲基托布津+阿维菌素或氯氟氰菊酯+氨基寡糖素;6月上旬注意监测溃疡病动态,叶片发现病斑即选用噻菌铜或中生菌素等应急喷雾一次。壮果期,甲氰菊酯+甲基托布津或毒死蜱+丙森锌,红蜘蛛、二斑叶螨危害较重时加入哒螨灵或阿维菌素。
&& &(六)高效器械应用
&&& 根据猕猴桃果园施药的实际,应用背负式喷雾器、烟雾机、车载机动药泵式喷雾机等高效施药器械,注重雾化效果。动力喷雾器选用多喷头喷杆挑高喷雾,常量喷雾果园每亩施药量掌握在75-100公斤,避免造成药液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防效和药剂利用率。
陕西省2015年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
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近期对我省设施蔬菜主要产区病虫害调查,今年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仍较为普遍,一些地方病虫为害较为严重。为了做好设施黄瓜番茄主要病虫害防控工作,减轻病虫危害,确保设施蔬菜生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设施黄瓜和番茄的主要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全生育期化学农药使用次数下降2-3次。蔬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防控策略
顺应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需求,以&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为引领,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以&病虫基数控制、部分害虫诱杀、植物免疫诱导、安全药剂防治、高效药械应用&五大综合技术全程防控策略。
三、防控措施
针对设施黄瓜、番茄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在做好病虫监测的同时,重点推广五大绿色防控技术。
(一)防控对象
黄瓜病害: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白粉病、根结线虫病等。
番茄病害:晚疫病,早疫病、灰霉病、黄化曲叶病毒病、根结线虫病等。
虫害:粉虱、蚜虫、斑潜蝇,蓟马等。
(二)主要技术
1.病虫系统监测。根据蔬菜病虫调查规范,定植开始每5&7天调查一次病虫发生种类、病叶率和虫口密度,明确主控及兼防对象。根据调查结果和防治指标,确定防治用药品种组合和最佳施药时间。有条件的市县引进使用适合大棚病害监测的孢子捕捉仪等监测设备(每县3-5台),及时准确掌握病害发生情况,准确判断防治适期。
2.病虫基数控制技术。
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抗病黄瓜番茄品种,特别是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种子,培育无病虫苗。目前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番茄品种有:浙粉701、浙粉702、浙杂502、浙樱粉1号、苏红10号、苏粉12号、苏粉15号、金陵甜玉(樱桃番茄)、佳红8号、红贝贝、申粉V3、申粉V4、名智4201、佳丽、阿库拉,佳美、欧宫、迪芬尼、齐达利等;黄瓜可选用抗耐病虫的优良品种博耐C和博耐K及博耐3000等。各地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并注意在种植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品种时,加强灰叶斑病的苗期和定植后早期防治。
播前采用种子、苗床土壤处理,降低种子、土壤带菌,减少苗期土传病害的发生;休闲期,利用覆盖薄膜高温闷棚和药剂处理土壤技术;定植前进行药剂熏棚以及设施农业病害防治机控病等技术,杀灭棚内病菌,降低病虫基数,减轻化防压力。
培育无病虫苗是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有效措施。使用隔离网室育苗,苗床用50-60目防虫网覆盖,防止烟粉虱成虫迁入。每10m2苗床悬挂1-2块黄色粘虫色板进行监测和诱杀成虫,如发现有烟粉虱成虫进入番茄苗床,及时用药进行灭杀防治。移栽前2-3天用噻虫嗪或吡虫啉,对苗床幼苗进行喷淋(使部分药液流渗到土壤中),以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将烟粉虱带入定植生产棚内。
3.应用免疫诱导产品。免疫诱导是提高作物免疫力,优化作物农艺性状,增强抗病抗逆能力的有效途径。综合考虑功效、成本等因素,黄瓜番茄等蔬菜在定植前、缓苗期、开花期、结果期使用5%氨基寡糖素和0.136%赤&吲乙&芸苔素,促进缓苗,提高植物免疫力,优化生长势,提高坐果率,减少病害发生,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全生育期使用3-4次。
4.害虫诱杀、阻隔技术。一是推广色板诱虫技术。利用黄板诱杀设施内的蚜虫、粉虱、斑潜蝇,蓝板诱杀蓟马,控制虫害及病毒病。每亩悬挂诱虫板40张,全生育期更换4-5次。采用黄板诱杀防治迁飞性害虫时,使用时段应掌握在迁飞盛期前,且悬挂高度控制在高于植株10-15cm左右。二是推广使用防虫网。在棚室入口和通风口设置30-40目的防虫网,阻隔外来迁入害虫。防虫网覆盖之前,必须清洁田园,用20%异丙威烟剂进行熏棚,分10处点燃烟剂,密封24小时,覆盖时网的四周应盖严、盖牢,防止害虫潜入网内或被风吹开或刮掉。
5.优化农药品种组合。在做好以上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密切监测设施内病虫发生动态、及时科学的进行化学防治。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区,应在发现有烟粉虱时,立即选用螺虫乙酯、矿物油、啶虫脒、烯啶虫胺、吡虫啉、噻虫嗪等进行防治,并轮换交替使用,降低烟粉虱抗药性发生。积极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如多抗霉素防治白粉病、灰霉病、猝倒病、黄瓜霜霉病和番茄晚疫病;农用链霉素防治黄瓜细菌性用斑病。另外重视不同作用机理化学农药轮换使用技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实际重点开展新型高效环保农药引进试验,选用适合当地使用的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品种;引进等离子油等一些非化学农药和物理电杀线虫试验,开展使用技术研究,逐步示范推广,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病虫抗药性;严格执行《农药管理使用准则》,控制使用次数、使用量、安全间隔期,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6.应用高效施药技术。选用高效施药器械,全面推广热力烟雾机和静电喷雾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施药量,降低棚内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降低农药残留。全国和省级示范县每个示范县购置热力烟雾机,并引进静电喷雾器械,达到核心示范区高效施药器械全覆盖。
版权所有: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  地址:西安市习武园27号
&邮编:710003&&& 电话:029-  传真:029-   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菌核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