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男高音歌唱家唱将有几人

#本周重磅推介#从“烧炭老汉”到“摩尔将军”——男高音歌唱家魏松的艺术人生(上)_河南艺术中心-爱微帮
&& &&& 【本周重磅推介】从“烧炭老汉”到“摩尔将…
在中国音乐和歌剧舞台上,“三大男高音”的名声很响亮,魏松是“三高”中的大哥,经常发挥着带头人和主心骨的作用。还在上海歌剧院院长岗位上任职时,他比“城里的大忙人”费加罗还忙,演出日程高度密集,全国各地舒喉歌唱,简直就“逮”不着。采访计划一拖再拖,终于在北京举办APEC会议前夕,魏松应邀参加欢迎晚会演出,大忙人百忙拨冗、挤出空档,在50分钟里聊得轻松活络。笔录整理疏通,已见丰富多彩。 一夜“春风”花树开在生活中,歌唱家说话一般呈两种状态,一种说话就像普通人,唱起来才是歌唱家;一种说话就像歌唱家,唱起来更像歌唱家。魏松说话的状态介乎两者之间,音色优美悦耳,好听;语调平实亲切,中听;毫不装腔作势,感觉非常自然亲切。 圈里圈外大都风闻,男高音歌唱家魏松和男中音歌唱家佟铁鑫是中国歌坛“一对好兄弟”。佟铁鑫的父亲是魏松的舅父,舅父为外甥的音乐和声乐开蒙,将一个原本爱好体育、四肢发达的少年引向艺术的神圣殿堂。天生一副好嗓子,经舅父调教、收拾得有模有样,魏松唱着歌考上了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在未进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之前,魏松其实和表弟佟铁鑫一样,也是个男中音。 在特殊的年代,以特殊的身份,从“牛棚”走进课堂的周小燕教授,第一次见到这个英俊壮实、戎装在身的学员。一个标准的军礼,一副憨实的笑容,温暖着一颗慈爱的心。魏松一嗓子,教授一愣神儿,原来入学招考定为男中音,经周小燕听后认定—这是一个有潜质、有前途的“大号”男高音,相当难得的戏剧男高音。这句话彻底改变了魏松的艺术道路,因为声部定性对一个歌者来说至关重要。周小燕先生是他终生感恩铭记的人。 通过在上海音乐学院的专业学习,魏松的歌艺开始从新的起点迈上新的台阶。回到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他主演了平生第一部歌剧《岷山春风》(李业奇作曲,章明原著,魏纪征整理,辽宁人民出版社1977年曾出版发行过32开谱本)。这部小歌剧,他饰演男一号——一位陕北的烧炭老汉,开场挑着担子健步登台,在听说毛泽东逝世的消息后,在悲痛中回忆一段往事:“他身材魁梧如山岳,目光朗朗似明星,面容慈祥神采足,言谈和蔼又热情。”伟大领袖寒冬送暖,亲切地为青年战士披上棉大衣……“这个人物,有张思德的影子,应该就是他活着的战友。”魏松说。这部剧的音乐极富陕北民间音乐风格,演唱难度不大,并且还挺好听,很受战士们欢迎。 演过“烧炭老汉”,魏松的歌剧角色又轮到了朱德总司令。由曹禺大师的女儿万方等编剧、李业奇等作曲,在六场歌剧《丹心颂》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大领袖齐聚舞台。魏松有朱德的大个子却没有其原型的大鼻子,只能粘了个假鼻子。《序曲》在延安宝塔山下奏响,三大领袖开声亮相。中间六场没戏,要等到尾声才上场再现《序曲》场景。从小喜动不喜静的魏松,哪儿能像菩萨似的坐在后台等啊?他跑到操场去悠双杠,翻上跳下地折腾了半天,得,那个假鼻子松动了。在台上一做表情,差点没掉下来,赶紧一回头捂住、摁上,下面观众还以为朱总司令这个动作是剧情需要。从前进歌舞团转业后,魏松进入沈阳铁路局文工团,这一唱又是三年多。魏松在而立之年,开始带着他男高音的美妙歌喉,一路沿“锦承线”“京哈线”“秦沈线”“大秦线”踏歌而行,他的歌声传遍大半个中国。这三年多下基层演出,让魏松的歌艺越来越进步、越来越成熟了。“一个歌者,最重要的就是舞台实践,必须上舞台不断地唱,才能真正明白什么叫歌唱!光学不练不行,光练不唱也不行。如果不上舞台真刀‘真枪地唱’,那一切都等于零。”这三年多,上千场的演出,平均一年两三百场唱下来,对于魏松此后的歌艺生涯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在铁路上跑的这三年,我后来能不能上得那么快,上得那么高,还真不好说。” 魏松从不忌讳说,他唱男中音时上下自如、富富有余。自从改唱男高音,中声区漂亮得没话儿说,但很长一段时间,高音演唱不稳定的问题始终未得到彻底解决。只要过了小字二组的g就缺乏足够把握,再唱小字二组的降b上High C,难保不破音。所以,从男中音改为男高音,绝非一马平川节节高,个中波折坎坷一言难尽。 从1977年离开上海音乐学院,魏松花了十年工夫攻克高音技术。走过弯路、坡路、回头路,曾经也闪过放弃男高音改回男中音的念头,那可太顺畅、太舒服了。男高音就是声乐界的“大熊猫”,要唱出来实在不容易;一旦唱出来,艺术疆域岂不海阔天空、自由飞翔。 读上海音乐学院那几年,外国作品一律不能碰。周先生非常无奈而遗憾,魏松一副大号男高音的洋嗓子,只能唱唱“小小竹排”之类的作品,真正难为他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先生不在身边,录音机就是他的老师。“通过听录音,我学习了意大利语。通过模仿帕瓦罗蒂和多明戈,《星光灿烂》《冰凉的小手》后来我也能唱得像模像样了。”所有的外国作品,魏松几乎都是靠着听录音模仿学到家。十年工夫,高音问题基本解决了,男高音的音色、音质也亮出来了。 魏松认为,“美声”学习的初级阶段,模仿非常重要。“通过反复模仿,锻炼了与歌唱有关的肌肉,自然就会找到歌唱的正确感觉。”一开始模仿的是音色,很多人都说魏松的声音酷似帕瓦罗蒂。可能有个阶段的确如此,但他的声音更宽、更厚、更密实,这与帕瓦罗蒂也就有了分别。 1986年,全国电视观众通过荧屏听到了魏松非同凡响的歌唱,“第二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魏松获得“美声组”第三名。不过,那时的他还算业余组选手,身份为沈阳铁路局工会干部,但那份荣誉还是给他带来了可贵的机遇。 他这位上海女婿经常会回上海探亲,那一次,上海歌剧院正要排演奥芬巴赫的歌剧《美丽的海伦》。周小燕教授正在给女主角饰演者王作欣上课,经周先生介绍,王作欣当即表示他们歌剧院正缺男高音,问他要不要去试试?周先生写了一封推荐信,魏松心里未敢抱太大希望,一个从没上过专业歌剧舞台的业余歌手考歌剧院,恐怕就是一个梦。也许正是这种放松的心态和状态帮了他,听过他演唱的《冰凉的小手》和《负心人》后,院里时任领导、男高音歌唱家施鸿鄂等当即“拍了板”:“这个人,我们要了!”上海很难调进一个人,院里这边便想办法说先办个借调手续。“沈铁”那边可不愿意,“你们抽走了我们的‘台柱子’,借调?不借!要走就调走。于是!”这件事更难上加难了。 魏松说他这辈子要感谢的人很多,周小燕教授、施鸿鄂院长,还有一位副院长叶野。在魏松调动这件事上,她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上下奔走斡旋,从文化局长到主管文化的副市长,终于拿到了魏松的调令。1987年,33岁的魏松正式进入上海歌剧院工作,他把这看作自己歌剧事业真正的起步,从此开始新的征程。 在歌剧舞台上,男高音大多要比女高音出道晚,魏松更是一个大器晚成的典型范例。他35岁才主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大戏—萧白作曲、郁文编剧的《仰天长啸》,四天连演四场,这位东北来的男高音在上海的歌剧舞台上第一次树立起一个光辉照人的艺术形象。 在魏松的歌剧生涯中,曾经出现过几次质的飞跃,从《岷山春风》的烧炭老汉到《仰天长啸》的岳飞元帅,应该是第一次。(待续) (原文刊载自《歌唱世界》2015年第5期)演出名称《魅力古典音乐季III 中国三大男高音之一魏松音乐会》演出曲目1 星光灿烂2 请别忘记我3 爱情像只自由鸟4 春风为何唤醒我5 负心人6 纸醉金迷7 冰凉的小手8 联唱:① 重归苏莲托,② 桑塔露琪亚,③ 缆车——中场休息——9 祖国慈祥的母亲10 跟你走11 春天的芭蕾12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13 在那遥远的地方14 我爱你中国15 大江东去16 松花江上17 联唱:①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② 鸿雁,③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具体演出曲目及顺序以当晚演出为准河南艺术中心 购票信息魅力古典音乐季III 魏你歌唱——中国三大男高音之一魏松音乐会演出单位: 魏松演出地点: 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演出时间: 日 19:30 演出票价: 80元(已售罄)、120元(已售罄)、180元(已售罄)、280元、380元(少量)。保利票务:
点击展开全文
河南艺术中心——走进艺术,走进精彩生活 保利票务: 官网订票: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民间唱将,又是一个开口跪的视频!高音太厉害了!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视频播放!
你还可以输入140字
iPhone和Android平台最受欢迎的休闲娱乐软件、内涵社区,网络热辣段子发源地!
32639份评分
原创视频群 - (火热推荐)
抄袭我的内容
选择一个投稿频道:
不要上传大于5分钟的视频,小编不会通过哒,浓缩的才是精华!
登录才能表状态哦
下载APP,帮你涨姿势,有内涵从烧炭老汉到摩尔将军——男高音歌唱家魏松的艺术人生_花照碧海_新浪博客
从烧炭老汉到摩尔将军——男高音歌唱家魏松的艺术人生
这篇文章发表于《歌唱世界》2015年第5期,献给中国三大男高音抗战演唱会——&&&&&&&&&&&&&&&&
在中国音乐和歌剧舞台上,“三大男高音”名声很响亮,魏松是“三大”中的大哥,经常发挥着带头人和主心骨的作用。还在上海歌剧院院长岗位上时,他比“城里的大忙人——费加罗”还忙,演出日程高度密集,全国各地舒喉歌唱,“空中飞人”一般行踪飘忽,简直就“逮”不着。采访计划一托再拖,终于,在北京举办APEC会议前夕,魏松应邀参加欢迎晚会演出,大忙人百忙拨冗挤出空档,在50分钟里聊得轻松活络。笔录整理疏通,已见丰富多彩。
&&&&&&&&&&&&&&&&&&&&一夜“春风”花树开
在生活中,歌唱家说话一般呈两种状态,一种听说话就像普通人,唱起来就是歌唱家;一种听说话就像歌唱家,唱起来更像歌唱家。魏松,他说话的状态介乎两者之间,音色优美悦耳,好听;语调平实亲切,中听。毫无装腔作势,绝无距离隔阂,感觉非常自然亲切。
圈里圈外大都风闻,男高音歌唱家魏松和男中音歌唱家佟铁鑫,他俩是中国歌坛一对好兄弟。佟铁鑫的父亲是魏松的舅父,舅父为外甥的音乐和声乐开蒙,将一个原本爱好体育四肢发达的少年,引向艺术的神圣殿汤。原本是天生一条好嗓子,经舅父调教收拾得有模有样,魏松唱着歌考上了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在未进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之前,魏松其实也和表弟一样唱着男中音。
在特殊的年代以特殊的身份,从“牛棚”走进课堂的周小燕教授,第一次见到这个英俊壮实戎装在身的学员。一个标准的军礼,一副憨实的笑容,温暖着一颗慈爱的心。魏松一嗓子,教授一愣神,原来入学招考定为男中音,周小燕听后认定这是一个有潜质、有前途的大号男高音,相当难得的戏剧男高音。这句话彻底改变了魏松的艺术道路,因为,声部定性对一个歌者来说至关重要。周小燕先生是他终生感恩铭记的人。
通过在音乐学院声乐专业学习,魏松的歌艺,开始从新的起点迈向新的台阶。回到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他主演了平生第一部歌剧,《岷山春风》,李业奇作曲,章明原著,魏纪征整理,辽宁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发行32开谱本。这部小歌剧,男一号是陕北的一位烧炭老汉,开场挑着担子健步登台。听说毛泽东逝世的消息,在悲痛中回忆一段往事。“他身材魁梧如山岳,目光朗朗似明星。面容慈祥神采足,言谈和蔼又热情。”伟大领袖寒冬送暖,亲切地为青年战士披上棉大衣……“这个人物,有张思德的影子,应该就是他活着的战友。”魏松说,全剧音乐极富陕北民间音乐风格,演唱难度不大还挺好听,很受战士们欢迎。
演过烧炭老汉,魏松的歌剧角色又轮到了朱德总司令。曹禺大师的女儿万方等编剧,李业奇等作曲,在六场歌剧《丹心颂》里毛、周、朱三大领袖齐聚舞台。魏松有朱德的大个子却没有原型的大鼻子,只能粘了一个假鼻子。序曲,在延安宝塔山下,三大领袖开声亮相。中间六场没戏,要等到尾声上场再现序曲场景。从小喜动不喜静的魏松,哪能像菩萨似的坐在后台等啊。他跑到操场去悠双杠,翻上跳下地折腾了半天,得,那个假鼻子松动了。在台上一做表情,差点没掉下来。赶紧一回头捂住、摁上。下面观众还以为朱总司令这个动作是剧情需要。
从前进歌舞团转业去沈阳铁路局文工团,这一唱又是三年多。魏松在而立之年,开始带着他男高音的美妙歌喉,一路沿锦承线、京哈线、秦沈线、大秦线踏歌而行,通火车的地界就有魏松的歌声,他的歌声传遍大半个中国。这三年多下基层演出,魏松越来越进步、越来越成熟了。“一个歌者,最重要的就是舞台实践,必须上舞台不断地唱,你才能真正明白什么叫歌唱。光学不练不行,光练不唱也不行,如果不上舞台,真刀真枪的唱,那一切都等于零。”这三年多平均一年演出两三百场,上千场唱下来,这对于魏松此后的歌艺生涯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在铁路跑这三年,我后来能不能上得这么快、上得这么高,还真不好说。”这三年跑铁路,他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歌艺更得到了磨砺。
魏松从不忌讳说,他唱男中音时,上下自如富富有余。自从改唱男高音,中声区漂亮得没话说。但,很长一段时间,演唱存在高音不稳定的问题,始终未得到彻底解决。只要过了g2就缺乏足够把握,再唱降b2上HiC,难保不唱破音。所以,从男中音改为男高音,绝非一马平川节节高,个中困惑波折坎坷一言难尽。
从1977年离开上海音乐学院,魏松花了十年功夫攻克高音技术。走过弯路、坡路、回头路,曾经也闪过放弃男高音改回男中音,那可太顺畅、太舒服了。可是,男高音就是声乐界的“大熊猫”,要唱出来实在不容易,但如果能唱出来,艺术疆域岂不海阔天空自由飞翔。
读上海音乐学院那几年,外国教材一律不能碰。周先生非常无奈而遗憾,一副大号男高音的洋嗓子,只能唱唱“小小竹排”之类的作品,真正难为他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先生不在身边,录音机就是他的老师。“通过听录音,我学习了意大利语。通过模仿帕瓦罗蒂和多明戈,《星光灿烂》《冰凉的小手》,后来我也能唱得很像样了。”所有的外国作品,魏松几乎都靠听录音模仿学到家。十年功夫,高音问题基本解决了,男高音的音色音质也亮出来了。
魏松认为,美声学习的初级阶段,模仿,非常重要。“通过反复模仿,我们与歌唱有关的肌肉,自然就会找到歌唱的正确的感觉。”开始模仿的是音色,很多人都说魏松的声音酷似帕瓦罗蒂。可能有个阶段的确如此,但,他的声音唱得更宽、更厚、更密实,魏松和帕瓦罗蒂也就有了分别。
1986年,全国电视观众通过荧屏,听到了魏松非同凡响的歌唱。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魏松获得美声组第三名。不过,那时的他还算业余组选手,身份为沈阳铁路局工会干部。但,那份荣誉还是给他带来了可贵的机遇。
上海女婿经常回上海探亲,那一次,上海歌剧院正要排演奥芬·巴赫歌剧《美丽的海伦》。周小燕教授正在给女主角饰演者王作欣上课,经过老师介绍,王作欣当即表示,他们歌剧院正缺男高音,要不要去试试?周先生写了一封推荐信,魏松心里未敢抱太大希望,一个业余歌手,从没上过专业歌剧舞台,考歌剧院,恐怕就是一个梦。也许正是这种自然放松的心态和状态帮了他,听过《冰凉的小手》和《负心的人》,院里时任领导、男高音歌唱家施鸿鄂等当即拍了板,这个人,我们要了。
上海很难调进一个人。院里这边说先办个借调手续。沈铁那边可不愿意,你们抽走了我们的台柱子。借调?不借!要走就调走。于是,这件事更难上加难了。魏松说他这辈子要感谢的人很多,周小燕教授、施鸿鄂院长,还有一位副院长叶野,在魏松调申这件事上,她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上下奔走斡旋,从文化局长到主管文化的副市长,终于拿到了魏松的调令。1987年,33岁的魏松正式进入上海歌剧院工作,他把这看作自己歌剧事业真正的起步,从此开始新的征程。
在歌剧舞台上,男高音大多要比女高音出道晚,魏松更是一个大器晚成的典型范例。他35岁主演了第一部大戏——萧白作曲、郁文编剧的《仰天长啸》,四天连演四场,这个东北来的男高音在上海的歌剧舞台,第一次树立起一个光辉照人的艺术形象。
在魏松的歌剧生涯中,曾经出现过几次质的飞跃,从《岷山春风》的烧炭老汉到《仰天长啸》的岳飞元帅,应该是第一次。
一个“王子”动地来
在上海歌剧院,魏松一边积极参与舞台艺术实践,一边继续坚持探索男高音的演唱方法。恩师周小燕先生感动地说,魏松成为优秀的男高音,相当程度取决于他自己的努力。
在成功饰演了岳飞元帅之后,魏松终于当上了卡拉夫王子。1990年暮春,上海歌剧院筹排《图兰朵》,这是中国第一次上演这部普契尼经典歌剧。魏松为此投入全副身心,上海观众群情激奋欢呼喝彩。但,魏松却深知他的降b、HiC两个音还是没唱好,他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
1997年在比才歌剧《卡门》里,魏松主演男一号下士兵霍塞。歌剧角色本无尊卑之别,但歌唱技术却有难易之分。《卡门》距离《岷山春风》,正好二十年。魏松,从一介老叟蜕变为一个青年。这又是一个质的飞跃,两个多月时间就拿下了霍塞这个新的角色,华彩的歌声焕发着青春的活力,歌唱机能也进入黄金时期。
那段时期,魏松每年接一两部戏,一句一句、一段一段、一部一部地“啃”下来,声音越来越成型也越来越稳定,听到的褒奖夸赞也越来越多了。“但我还是觉得自己不行,差着一口气。”
1999年刚刚走马上任上海歌剧院歌剧团团长的魏松,突然做了一个令所有人大为惊诧的决定,已经45岁的魏松,竟然要自费去法国深造。未免也太晚点了吧?可学习就是一生的事情,唱到老学到老,任何时候开始都不能算晚。在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周小燕教授曾经也在那里学习。“我的这位法国老师是杜马夫人,她教得非常好!”杜马夫人要求魏松,练声演唱每次都要注意肋骨和横膈膜,深深吸气并伴随腹部和两肋张开,要支撑住!高音区甚至连臀部都要用力。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大多到了五十岁左右,声音就发“糠”了。杜马夫人那时已七十高龄,仍坚持每年上台开几场独唱音乐会。她要求魏松,声音一定要在高位置,要在眉心这个地方,还必须把字咬清楚再放松,很简单。
周小燕教授曾这样评价魏松,他极其聪明,特别有智慧,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男高音。他自己摸索出很多很实用的东西,“我把唱歌归纳为两个字:减法,唱歌就得用最简单的方法。”这一点,许多年前意大利声乐权威专家在北京讲学时,曾说过类似的一句箴言:歌唱之所以难,正是因为它太简单了。“我永远提倡歌唱必须要有强大的气息支撑。这就像开车,宝马就是宝马,奥拓就是奥拓,马力的大小能一样吗?”
在法国学习的时间虽然只有半年多,但魏松感觉自己收获特别大,好像突然之间开了窍。“倒不是我一下就唱得有多么好了,关键是眼界大开了、视野宽阔了,我听得多、见得多,想得更多。”巴黎的几大歌剧院,魏松转着圈地去听最好的歌剧演出,“我几乎每天晚上都泡在歌剧院里。”白天不上课就往咖啡馆里一坐,看那些外国人走路、说话、表情、眼神、手势、动作。“我一边观察、一边琢磨。要唱外国歌剧、外国角色,演得不像可不成啊。”卢浮宫,魏松进去看了三次。他也把功夫下在了戏外,所有和艺术搭界的都去看、去听,再吸收、消化,“要把别人的文化精粹融化在血液里、骨子里,你才能自然而生动地塑造出真实而可信的歌剧角色。”
从法国回来刚一个礼拜,中央歌剧院副院长黄小曼打电话,请魏松赶紧去“救火”。虽然要感谢余隆大力举荐,但,《卡门》他已经三年没唱了。要命的是,别人全用中文,单单他唱的法文。只有五天时间就要上台,现背中文也来不及了。第二天,魏松飞到北京,一张口、一出声,全都为他使劲儿鼓掌。魏松像彻底变了一个人,艺术又上了一个大台阶、高台阶。“我唱得非常轻松,非常舒服。”那次演《卡门》,魏松和戴玉强,第一次搭班霍塞AB组。两人在台下见面经常开玩笑,戴玉强:“是你(中文)?”魏松:“是我(法文)!”然后相视而笑,哈哈哈!
魏松曾言,中国大部分歌唱家声音位置偏低,歌唱时太过于用喉部和胸部的力量。国外歌唱家则无论声音号大号小,支撑点都在横膈膜上,声音全唱进了“面罩”。他的个人体会是,喉结两边与肋骨两侧之间,仿佛有一条猴皮筋儿,它们之间互相牵扯。“那条猴皮筋儿就像弹簧一样,富有弹性而不能绷紧。”吸气时横膈膜要下降,歌唱时横膈膜要收缩,感觉有一根猴皮筋儿似的拉力,但不是硬拉,而是一种悬浮着的拉力,非常松弛而富有弹性。
一般男高音嗓子特金贵、特娇气,魏松的嗓子却很少出问题。在歌唱生涯进入成熟期以后,他很少再练声,而主要练作品。“如果每天只练发声没有用,真正唱歌剧时你就不会唱了。唱歌的人,应该多练作品,在唱作品中去解决你的问题。我就是每唱完一部戏就能往前进一大步。”
应邀在美国马里兰音乐学院、日本名古屋大学和沈阳音乐学院等国内外大学讲学,魏松总在强调他的观点,喉头越低越好,喉头离气息越近越好,最好是要感觉喉头在锁骨这里。在给学生上课时,他经常提示学生,你这里(锁骨部位)好像有口痰,要把它轻轻地咳出来,就在这儿发声。他这样形容声音的分类:感觉在口腔是“铁”,低于口腔是“铜”,在喉咙是“银”,在锁骨是“黄金”,在胸部是“钻石”。只要不以下压为前提,喉头放得越低声音就越高贵。他自己深深体会,喉头位置放低了,音域反而更宽了,高音也会更方便。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歌剧《图兰朵》,是国家大剧院开业后第一部制作的经典2008年3月全球首演,“卡司”中的男一号由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尼库拉·马丁努奇和中国男高音魏松和戴玉强担纲。新版8月梅开二度盛装亮相。五场演出,全华人阵容替换首演的中意联队。首轮出演卡拉夫的魏松和戴玉强再次平分秋色,新加盟的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则应邀在二轮首场饰演男一号。笔者当时在报道写到:“国内三高”聚首同演卡拉夫成为焦点,而且,可以说对三位卡拉夫无不印象深刻。
从1990第一次用中文演唱全版《图兰朵》,到2008年再一次用意语演唱新版《图兰朵》,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魏松这一次,降b和HiC音,不仅站得稳稳当当,而且通透舒展非常漂亮。他是最令人信服的卡拉夫,其优势不仅限于《今夜无人入睡》中纯金般辉煌的英雄式高音,还在于全剧中自然而准确的角色感,无论大篇幅完整的独白咏叹,还是短句子细碎的交谈宣叙,其声音质量演唱水准几近完美。资深乐评人刘雪枫感叹:“简直不可思议,这个中国男高音好像多明戈、帕瓦罗蒂和卡雷拉斯三位一体,而三大男高却个性迥异,神了!”
魏松说,新版《图兰朵》又是一次质的飞跃。他,终于在54岁实现了“卡拉夫”的完美歌唱。听到观众的掌声喝彩,他有一种“雪耻”后的痛感与快感,百感交集心情复杂,热泪纵横情不自禁。2014年11月10日,60岁的魏松在北京APEC晚会演唱《今夜无人入睡》,仍然声音洪亮宽厚结实,华彩无比魅力无穷。
&&&&&&&&&&&&&&&&
一位“将军”威名传
已年过五十真正进入艺术黄金期的魏松,在中国和世界歌剧舞台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中外媒体和业内人士称他“世界最优秀的男高音”、“中国的‘帕瓦罗蒂’”、“中国歌剧之王”。这些年,从《仰天长啸》的岳飞,《苍原》的舍楞,《雷雨》的周萍,《楚霸王》的项羽,《西施》的勾践,《红河谷》的格桑等等,他主演的中国原创歌剧也是自成一派独树一帜。
魏松曾言,一个电影演员靠眼神、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物,而他的声音附带着所有的感情,就是他在歌剧中所有的表演手段。他的演唱不仅有着金属般的穿透力,而且关注着深浓真切饱满的情感。他的咬字功夫不仅让歌唱中的意大利语、法语清晰准确,而且中国作品的文辞也非常清晰准确。“我的观点是,一定要在嘴的前面咬字。而很多人都是在后面咬字,真正的意大利唱法全在前面。”
在世界歌剧舞台上,《奥赛罗》绝非演出频率最高的威尔第作品,究其原因,一个字:“难”。男主角足以令所有男高音望而生畏,有自信有实力驾驭“摩尔人”的更是寥若星辰。2004年,上海歌剧院时任院长、指挥家张国勇和副院长魏松商议,是否可以排演这部经典歌剧。张国勇认为,摩尔将军,这个角色就像专门给魏松准备的。他是中国最有实力主演这部歌剧的最佳人选,正处于艺术的黄金时段,声音条件和专业储备最合适演奥赛罗。该院随即投入巨资制作《奥赛罗》。
要背谱拿下奥赛罗的全部唱段,还必须熟悉了解全剧的音乐。魏松第一次感到压力好大,奥赛罗不是卡拉夫,如何攻克“第一难”?翻出莫纳科、多明戈等大师的录像资料,一遍一遍观赏,一遍一遍研究。2004年,正好五十岁。魏松“闭关”似地一天十个小时做“功课”,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谱子上的音符和字幕,重影了、模糊了!从那天开始,曾经拥有一双飞行员的“鹰眼”的魏松,开始花眼了。而且,满头黑发的他,竟然出现了一根白发,随即扩大成右侧鬓角上的一绺,他把那称作“奥赛罗白”。摩尔将军一进排练场,人物的感觉,一下就来了,感觉像被奥赛罗附体了。他越唱越好,越演越像奥赛罗,表演性、戏剧性越来越强。
《奥赛罗》,又让魏松在艺术上提升了一大步。“我越来越深深意识到,歌唱家要认真仔细地研究谱子,这样才对得起作曲家和观众。必须要真正准确而完整地把作曲家写在谱面上的东西,全都唱出来。该慢的一定要慢,该快的一定要快;该弱的一定要弱,该强的一定要强。绝对不能草率随意,这就是音乐。”魏松强调,声乐学到最后,反而会感到发声很简单,最难的还是音乐。从头到尾唱成一样,永远达不到高级的程度。“有些人总喜欢比谁嗓门儿大、比谁调门儿高,我认为那些都是初级阶段。应该比一比研习音乐的深度。”
2008年春寒料峭的2月,上海歌剧院带着《奥赛罗》和《雷雨》,一中一外两部歌剧到北京,在刚刚开张三个月的国家大剧院歌剧厅舞台上演出。魏松第一嗓出来就非同凡响,他声音的光彩和质感,使人不得不信服,他就是摩尔将军奥赛罗。重点是,“奥赛罗”两场连演无B角,仅仅一天之后,而这一天也是在走台排练。国内舞台第一个中国的“奥赛罗”又“变脸”成了“周萍”,一个留着胡子的周大公子。原来,在参加2007年9月10日
北京第一场纪念帕瓦罗蒂音乐会演出后不久,魏松遭遇了一场车祸,嘴唇周围缝合了四十多针,“如果不留胡须遮挡,我简直就是卡西莫多,呵呵。”作曲家莫凡为男一号周萍这个人物谱写了大量的咏叹调、宣叙调、谣唱曲和二三四五六重唱,美髯公魏松再次用实力和魅力征服歌剧听众,再次出色地完成了与大将军奥赛罗反差极大的角色塑造。
2009年的魏松非常繁忙,身为上海歌剧院副院长的他,同时兼顾排练演出《西施》和《楚霸王》两部原创歌剧。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舞台上,他是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越王勾践;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他又变脸转身为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霸王项羽,两部戏首演时间相隔只有半个月。“我不仅要熟练无误地演唱,还要从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走出来,再走进另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实在不容易。”想起上年,从摩尔将军到周家公子,莫不如此。那一次,在北京,六天演了两部歌剧八场戏,已经开创了新的纪录,这就是歌剧演员的超常功力。
实际上,这种经历对于魏松基本属于家常便饭。在沈阳演完歌剧《苍原》,半个月后又在上海演歌剧《茶花女》。沈阳追到上海的朋友,非常惊异地说,舍楞将军和阿尔弗莱德,一个东归的堂堂英雄,一个巴黎的花花公子,两个角色根本就不搭界。“我唱哪个人物就要像哪个人物。大将军需要有棱有角有力度,公子哥需要潇洒温柔又多情。一个更壮美,一个更优美,声音造型必须有区别。”魏松认为,歌剧表演的最高境界,已经超越了单纯音乐性的歌唱,而在于戏剧化的表演。他的理解是,演歌剧主要表现人物。在舞台上,首先尽量去表现戏剧内容,然后再去表现歌唱的部分。两者互为矛盾,而这对矛盾要靠歌唱家凭藉自身的能力去解决。
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新版《奥赛罗》,2013年4月作为歌剧节开幕大戏,魏松领衔B组奥赛罗。虽然早在2004年就成功摘取了这顶“所有男高音梦中的皇冠”,
&2008年又在这个舞台用实力证明“中国第一摩尔人”并非徒有虚名。但,再又五年过去了,他还能重现“艺术黄金时段”的最佳状态吗?第一幕当受到惊扰的奥赛罗出现在高台上的第一声,感觉相比A组男高音,魏松声音的高度、宽度、亮度更“英雄”。爱情二重唱,他唱得柔润而甜美;“暴怒的复仇誓言”则铿锵有力充满金属感。奥赛罗这个角色,注定是个“紧张派”,第二幕上场不久即受亚戈妖言蛊惑,疑虑深重紧张到底。魏松自信地抛弃夸张图解,更注重突出其憨厚耿直、粗野豪放的人物感。一个在战争中勇猛顽强的军人、一个在情场上不堪一击的男人,奥赛罗的英雄本色与脆弱性格,在第三幕和第四幕最后两段咏叹调里,他将两种特质、两个极端的复杂心理与生动形象,融为一体真实可信。
在中国男高音歌唱家里,魏松是第一也是目前惟一演过全本舞台版《奥赛罗》的特例、范例。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顾问朱塞佩·库恰说,全世界唱奥赛罗的男高音挑出前五个,魏松一定算一个。这部重量级高难度的戏,魏松从50岁开始唱,优异的状态,已经保持了十年。2014年,60岁的魏松已经唱了三轮《奥赛罗》,而且,这部戏也和前面的《苍原》一样摄制了电影版。这部重量级高难度的戏,莫纳科、多明戈等世界级男高音都未能唱到他这个年龄,后者最后唱《奥赛罗》是57岁。卡鲁索48岁倒在舞台,吉利60岁告别舞台。“我怎么感觉我60岁迎来了歌剧艺术第二春,我,越来越能唱了!”2014年,60岁的男高音歌唱家参加了国家级五大重要晚会,这是同行中惟一的“大满贯”。
2011年8月,魏松和戴玉强、莫华伦正式组成“中国三大男高音”。此前,他们早已是有过多年同台成功合作、彼此相知相交的好友哥们儿。三年多来,他们坚持做“最有中国气派的声音”品牌,2012年应邀出演“英国皇家综艺晚会百年庆典”暨英国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演出,2014年在首都体育馆举行抗战歌曲演唱会。已先后在北京、香港、纽约、伦敦等数十座城市举办过60余场音乐会。深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内外广大观众、国际主流社会的高度赞扬,被誉为“真正属于世界的好声音”和“中国文化的全球信使”,
在“中国三大男高音”中,魏松是当仁不让的带头大哥。2013年在京沪两地掀起热潮的“不倦的歌者-魏松艺术生涯40周年音乐会”,全方位展现魏松了对声乐艺术诚挚的真爱,对歌剧舞台痴迷的挚爱,对恩师友人深切的珍爱开场大合唱《在18岁生日晚会上》,点明了魏松18岁初入歌坛的青春年华,献身中国歌剧事业的永恒情怀。现在他最关注的是歌剧舞台上的后起之秀,提起韩蓬、薛皓垠、王传越,魏松竖起大拇哥,他们个个都很棒。中国歌剧舞台,有了他们就有了新的希望。
愿以信手拈来小诗二首结语:
多情王子卡拉夫,&&&&&&&&&&&&&&&&&&&&&
悲情将军奥赛罗,
哀情英雄楚霸王,
真情大哥一魏松。
巍然千峰万仞山,
松柏壮志冲云天。
歌声感怀抒豪情,
美在舞台天地间。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60,844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三大男高音演唱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