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晓明中国之抗战 电影电影

抢救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抗战电影-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14版:文化评论周刊·艺术评论
&& 往期回顾 & && &
抢救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抗战电影
作者:吴晓东
《光明日报》( 日&14版)
电影《地道战》海报。CFP
电影《鸡毛信》海报。CFP
电影《小兵张嘎》海报。CFP
电影《铁道游击队》海报。CFP
&&&&《永不消逝的电波》《小兵张嘎》《地道战》《铁道游击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硝烟滚滚的战争场面以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抗战英雄们,仿佛又回到眼前。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抗战老电影,经过几十年的岁月洗礼,今天绝大多数电影都已经画面斑驳、声音微颤。作为以老胶片形式存在的文化珍藏,它们还能陪伴我们多少年,在模糊的图像和不清晰的音效中,现在的年轻一代还能从中感受到当年创作者的激情吗?
一个庞大的文化抢救工程
&&&&201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10周年。110年来,中国电影创作了数以万计的作品,其中大量名作在中国艺术史乃至世界电影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国家民族和时代的象征而永载史册。但由于自身的物理及化学属性,胶片拷贝的保存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时间越长,不断翻拍造成的清晰度递减就越严重,胶片电影的保存和修复成为业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014年12月,中国电影基金会“中国老电影修复基金”在京启动,在首批社会捐资修复的《林海雪原》《渔光曲》《永不消逝的电波》《骆驼祥子》和《小兵张嘎》5部经典电影里,抗战老电影就占了两部。出于不同的老电影情结,小马奔腾影业有限公司捐资修复了电影《小兵张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则选择了《永不消逝的电波》。
&&&&值得欣慰的是,此次修复不但以数字转码的形式使得这些经典的胶片拷贝得以更长时间的妥善保存,还去除了胶片因为老化而出现的变形、闪烁等问题,同时将影片的画面清晰度、黑白对比度、立体感和声音效果都做了大幅度提升。
&&&&“现存的胶片电影光故事片就有两三万部等待修复,这是一个庞大的文化抢救工程。”中国电影基金会副理事长阎晓明说,让胶片电影通过数字化修复得以永存,这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一个重要手段。拯救老电影,就像拯救文物一样紧迫。
&&&&据了解,我国政府在最近8年的时间里,已拨款3.7亿元完成了近7000部电影的数字转码和210部电影的精致修复。上海国际电影节从2011年开始引入民间企业资本,使得电影文化遗产保护这项半公益事业从此多了一个建设平台。但对于浩如烟海又亟待尽快修复的电影胶片来说,这些投入还只是杯水车薪。为此,中国电影基金会发起成立了“中国老电影修复基金”,将募集的资金专项用于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老电影修复工作。“这些都是对年轻人依然有影响力的影片,我们不希望经典随着历史而被遗忘。”认捐者表示,捐资修复老片,是向经典电影致敬。
一场和时间赛跑的拯救行动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桃李劫》《风云儿女》《十字街头》《松花江上》《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等影片为代表的第一批抗战题材作品,把战争作为背景,通过战争阴影给民众生活带来的苦难,呼唤更多的民众参加到抗日救国当中去,到五六十年代,《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等用饱满的创作激情和传奇色彩抒写英雄主义情结,让人至今难忘。在中国100年电影史上,“抗日题材”作品持续创作有70余年,熟悉的人物、熟悉的情节、熟悉的台词、熟悉的音乐,一大批蕴含较高历史、人文价值的经典之作深深影响了几代人。
&&&&《小兵张嘎》拍摄于1961年,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主人公一身“嘎气”,倔头犟脑却又聪慧勇敢。张嘎及片中其他几个纯朴儿童的形象,影响了几代观众。而1958年上映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把热播剧《潜伏》的故事讲完了:1939年,正是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党中央为加强上海的地下电台工作,派电台政委李侠从延安来到上海,与党员女工何兰芬假扮夫妻,开展工作。在艰苦的工作中,李侠与何兰芬之间产生了爱情……在各种反特题材层出不穷的今天,这部电影仍被网友称为“永远的经典”。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高清数字格式已经成为电影的主要存储介质,胶片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然而,这些记录着中国历史的老电影,眼下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脱胎换骨”。
&&&&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的修复操作间里,被岁月侵蚀的电影胶片层层叠放着,胶片上的划痕、斑点清晰可见。中国电影资料馆技术部工程师王峥和同事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时间赛跑,“拯救”这些破损的胶片。
&&&&中国电影资料馆存有1922年以来的3万多部国产电影,拷贝素材超过60万本,但一些珍贵的影片,尤其是早期影片,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老化、霉变、收缩、开裂、粘连、污染、脱色和丢帧等诸多问题,同时反复放映也会造成画面划痕、闪烁、丢帧等损伤,如不及时进行修复,将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相比之下,现在从事老电影修复工作的人才却非常稀缺。
&&&&早在2006年底,中国电影资料馆就牵头启动了“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项目,在中国内地率先开始了发现、收集、拯救、保存中国胶片电影的工作,中国电影的系统化、大规模修复事业就此起步。
一种文化保护传承的信仰
&&&&“修复一部胶片电影通常需要十几万美元甚至数百万美元的费用。面对数量巨大的亟须修复的老电影和所需资金,美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印度、韩国等电影大国往往采用政府和民间力量共同投入的办法。”阎晓明告诉记者,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主持的电影修复基金会,每年都会为一些老片的归档和修复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力求在全世界电影范围内保护修复各种经典电影。
&&&&“修复经典老电影是从无情的时间手中拯救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王峥说,从素材整理、素材清洁、素材数字化扫描,到数字中间片颜色校正、数字中间片修复、声音扫描及数字修复、影片声画合成、影片输出,老电影的修复十分复杂烦琐。一位熟练的技术人员一天最多完成200帧的画面修复,而一部90分钟的影片大约有13万帧画面,要一帧一帧地精细修复需要一个团队花费半年的时间。“我们不仅要在技术上进行修复,还要尽可能还原影片的历史感。”王峥说。
&&&&近年来,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老电影修复,更倾向于根据受损程度和内容重要性来选择需要优先修复的电影。目前他们已经完成了近7000部电影的数字化修复和300多部精致修复,这其中就包括《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兵张嘎》《鸡毛信》等抗战经典电影。这些修复好的影片有的曾被带到海外电影节参展,有的则在乡镇和农村定期放映,但多数还是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以数据流磁带为载体进行永久保存,避免日后再次受损。
&&&&老电影的修复目前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欧美很多国家都很重视老电影的修复,不过做法各不相同。但共同的是,修复胶片电影、保护文化产品,不但是世界著名人士从事的重要公益事业,更被视为重视文化传承的人类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国老电影的长久生存仍需要集合社会力量,例如通过票房收入,产生更多价值,从而吸纳长久保护的资金。”在阎晓明看来,老电影修复不仅仅是属于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公益范畴,他的愿望也不再是简单的修复,而是修复后达到完全可以拿到数字影院去播放的4k(目前分辨率最高的电影)效果,让下一代观众有机会在大银幕上欣赏这些整修一新的经典老电影。
&&&&(作者为《中国青年报》记者)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阎晓明是干什么的,怎么好多电影都有他的名字!_百度知道
阎晓明是干什么的,怎么好多电影都有他的名字!
提问者采纳
业务伙伴遍及五大洲。现在受众已达8,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等职
其所在的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直属单位,品牌栏目《中国电影报道》在2004年全国10大电视娱乐资讯节目中人均收视时间排名第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主任
曾任国家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制片处处长,占全国可接收电视人口的64.8%。电影频道已和各国主要影视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系。电影频道先后开办了《中国电影报道》,广电总局总编室副主任。《世界电影之旅》荣获2004年“全国电视百佳栏目”称号阎晓明
现任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副董事长.13亿、《流金岁月》等十余个栏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阎晓明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阎晓明听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关于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宣传报道工作情况汇报
阎晓明听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关于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宣传报道工作情况汇报发布日期:字号:[
保护视力色:
7月27日,阎晓明听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关部门关于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宣传报道工作情况汇报,就下一步重点工作做出安排。一是在重要时间节点、重点栏目中精心编排播出内容,突出重点;二是整合各频率资源,发挥各频率及各栏目间的相互推送作用,凸显广播特色;三是播出稿件要从严把关,重点突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中流砥柱作用,重点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贡献,重点体现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发挥的巨大作用;四是要做好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当天的节目编排,加强统筹策划,突出纪念日的特点。阎晓明现场指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直播和宣传报道
阎晓明现场指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直播和宣传报道发布日期:字号:[
保护视力色:
9月3日,阎晓明现场指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直播和宣传报道。中央电台现场直播做到了节奏精准、口径准确、解说出彩。为了这次直播,中央电台7月上旬即派遣记者轮流常驻阅兵训练基地深入采访,为撰写直播稿做准备。经过近两个月紧张工作,采访了我军所有受阅方队、梯队,采访了北京军区副政委王健等有关领导和多位将军领队、上百名受阅官兵,还采访了受阅空中梯队、抗战老兵及英烈子女、联合军乐团、合唱团、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礼炮中队等各个方面。抢救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抗战电影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吴晓东
原标题:抢救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抗战电影
第1页 :一个庞大的文化抢救工程
电影《地道战》海报
电影《鸡毛信》海报海报
  《永不消逝的电波》《小兵张嘎》《地道战》《铁道游击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硝烟滚滚的战争场面以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抗战英雄们,仿佛又回到眼前。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抗战老电影,经过几十年的岁月洗礼,今天绝大多数电影都已经画面斑驳、声音微颤。作为以老胶片形式存在的文化珍藏,它们还能陪伴我们多少年,在模糊的图像和不清晰的音效中,现在的年轻一代还能从中感受到当年创作者的激情吗?
  一个庞大的文化抢救工程
  201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10周年。110年来,中国电影创作了数以万计的作品,其中大量名作在中国艺术史乃至世界电影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国家民族和时代的象征而永载史册。但由于自身的物理及化学属性,胶片拷贝的保存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时间越长,不断翻拍造成的清晰度递减就越严重,胶片电影的保存和修复成为业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014年12月,中国电影基金会“中国老电影修复基金”在京启动,在首批社会捐资修复的《林海雪原》《渔光曲》《永不消逝的电波》《骆驼祥子》和《小兵张嘎》5部经典电影里,抗战老电影就占了两部。出于不同的老电影情结,小马奔腾影业有限公司捐资修复了电影《小兵张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则选择了《永不消逝的电波》。
  值得欣慰的是,此次修复不但以数字转码的形式使得这些经典的胶片拷贝得以更长时间的妥善保存,还去除了胶片因为老化而出现的变形、闪烁等问题,同时将影片的画面清晰度、黑白对比度、立体感和声音效果都做了大幅度提升。
  “现存的胶片电影光故事片就有两三万部等待修复,这是一个庞大的文化抢救工程。”中国电影基金会副理事长阎晓明说,让胶片电影通过数字化修复得以永存,这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一个重要手段。拯救老电影,就像拯救文物一样紧迫。
  据了解,我国政府在最近8年的时间里,已拨款3.7亿元完成了近7000部电影的数字转码和210部电影的精致修复。上海国际电影节从2011年开始引入民间企业资本,使得电影文化遗产保护这项半公益事业从此多了一个建设平台。但对于浩如烟海又亟待尽快修复的电影胶片来说,这些投入还只是杯水车薪。为此,中国电影基金会发起成立了“中国老电影修复基金”,将募集的资金专项用于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老电影修复工作。“这些都是对年轻人依然有影响力的影片,我们不希望经典随着历史而被遗忘。”认捐者表示,捐资修复老片,是向经典电影致敬。
(责任编辑:杨少杰 UM014)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战电影大全在线观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