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杨的同姓 血脉相连来源哪里?

《中国人的杨姓》第一章“杨姓的起源”
杨姓的起源
杨姓的由来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已出现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他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用智慧和双手培育了后世文明赖以生存的肥沃土壤。
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极端底下,原始人类必须结合成一个个的群体,依靠集体的力量以维持生存。这种群体一般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所以叫做氏族公社。
大约到了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当时的人们只知有其母,不知有其父,所以,这一时期的氏族公社是以一个共同的母亲或者始祖母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在生活实践中,人们还发现,近亲结婚,则子孙不兴旺,所以,他们反对在同一个氏族部落内部通婚。这样一来,人们就需要对不同的氏族进行区别,于是,他们就想出来一个可行的办法,即给每一个氏族一个称号,“姓”就这样产生了。例如,假如有一对男女都姓“姬”,这就能够说明他们之间有着血缘关系,他们之间是亲戚,所以不能结夫妻,他们只能与姓其他姓的人通婚。
到了阶级社会,人与人之间产生了社会地位的严重分化,少数的奴隶主贵族为了显示他们与众不同的特殊地位,又在原来的姓之外给自己加了一个副姓,这就是“氏”。例如,我国古代的大诗人屈原,他也是贵族集团的一个成员,“屈”是他的“氏”而不是“姓”。屈原与楚国的国王是同宗同祖的亲戚,都姓“芈”(mǐ),他的先祖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曾经被分封到一个叫做“屈”的地方,于是,他就以这个封地名为自己这一家族分支的“氏”,如此一代一代地沿用下来,到了屈原这一代时,人们就习惯于叫他“屈原”,而不叫他“芈原”了。
  秦汉时期,姓与氏合而为一,两者逐渐变成一会事情了。我们今天常说的“姓氏”、“氏”,所指的实际上就是“姓”,它们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说法。
到了现代社会,姓氏的功能发生了巨变。人与人之间是完全平等的,一个人姓什么完全与他的社会地位没有关系。而且,由于同姓男女之间,其血缘关系事实上已经相当遥远,“同姓不婚”的观念也早已没有多少约束力了。虽然如此,我们还必须看到,子承父姓这一古老传统却一直没有改变。李某一般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姓杨,杨某当然也不大可能让自己的子孙姓李。一个姓氏会象传接力棒似地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历经千百年而不改变。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恐怕也还会是这样。可见,姓氏始终是人们血缘关系的一个指示符号。姓氏传承的这种封闭性,它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对姓氏源流的查考,一直追寻到我们祖先的年代。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沧海桑田多少次?聚合离散多少回?姓氏这根血色红线,可以为我们拨开历史的云翳,可以为我们荡去记忆的尘埃。翻开一页页发黄的家谱,我们仿佛可以依稀地听到先人们血液流淌的声音,仿佛可以隐约地瞧见祖宗们开荒辟土的矫健身影。
中华之大姓
“杨”,这个字用来表示植物,指的是一种极富生命力,分布也极其广泛的树木。许慎《说文解字》之“杨”字条说:“木也。从木,易声。与章切。”我国现代大文豪茅盾曾经挥笔写就了一篇名为《白杨礼赞》的美文,赞美其平凡而又伟大的性格。不过,也许您还不知道,在我国的周朝时代,“杨”还是一个诸侯国的称号呢!(参见图1—1—1)!“杨国”之地,乃是姜戎族中的一支以杨树为图腾的古杨人的居住地。杨国灭国之后,杨侯的子孙之中就有以“杨”为氏的。斗转星移,历经了千百年的演变,“杨”现在已成了我国最重要的姓氏之一。
目前,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十个姓氏依次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杨姓位列其中,为我国第六大姓。现在,在我国近12亿的总人口中,杨姓人口约占3.1%,达3700多万人,这也就是说,大约每1000位中国人中就有31位姓杨的。“我的祖先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也许是时常萦绕在每一位杨姓人心头的一朵不小的疑云吧?!
河长源自多
现在我们就来具体地谈一谈杨姓的起源情况。
河流长,自然就源头多。像我国其它一些大姓一样,杨姓人因其历史悠久,人口济济,其源出也就有可能不只一处,以下是有关杨姓起源的几种主要的说法。
周厉王统治的时候,我国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平民大起义,此即史书上记载的著名的“国人暴动”。在这场暴动之中,周厉王的儿子姬静躲进了召公的家里。召公为了救姬静的姓名,就用自己的儿子来冒充他,这才使得姬静免于被杀。公元前828年,姬静即了天子位,他就是周宣王。
周宣王是西周时期的一位颇有作为的天子,他在位期间,重整军政,废弃过时的公田制。周宣王还于公元前823年讨伐过俨狁,于公元前822年讨伐过西戎,于公元前789年讨伐过申戎。周宣王采取的这些内政外交政策使得国力增强,四方平定,周朝渐渐从“国人暴动”的阴影中恢复了元气,史书上称周宣王在位的这段时期为“宣王中兴”。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死后,他的儿子姬宫湦继位,这就是周幽王。周宣王的小儿子叫做尚父,他在周幽王当政期间被封为杨侯,从而建立了杨国。但为时不久,杨国就被他的同姓国晋国给兼并了。有人认为,在杨国被晋国兼并之后,杨侯尚父的子孙中就有以“杨”为氏的,于是,天下从此就有了杨姓。所以,按照这种说法,周宣王的小儿子尚父是杨姓人的开源始祖(参见图1—3—1)。
不少湖南、广东以及一些散布海外的杨姓人认为他们的得姓于周代王族姬杼。根据某些族谱的记载,周武王姬杼是周武王的孙子,他在周康王六年被封为杨侯,子孙从此姓杨。
姬诵和姬虞都是周武王的儿子,姬诵即周成王,虞排行老三,故又称叔虞,他被周成王分封于唐,即今日山西闻喜县东北,史称唐叔虞。
后来,周成王的儿子姬钊(周康王)即位,分封唐叔虞的次子杼于杨,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杨侯姬杼的子孙开始姓名杨。
周景王姬贵是周朝第28代天子,公元前545年至公元前520年在位,他在历史上也颇有一些名气。
周景王是一位十分热爱艺术的天子,曾经计划铸造一种叫作“无射大钟”的名贵乐器。在正式铸造这种乐器之前,他还向当时的乐官,我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伶州鸠询问过有关音乐方面的问题。周景王与伶州鸠的这次对话,算得上是我国古代艺术史上的一件大事。
周景王以大气为美,他不仅要造“无射大钟”,他还要铸造所谓的“大钱”,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造币记载。
我们今天经常使用的“数典忘祖”这条成语也是出自周景王。有一次,晋国大夫籍谈朝见周天子。当时,很可能王室里比较拮据,需要各个诸侯国提供各种物品以维持门面。各个诸侯国都向周王室进贡了财宝,唯独晋国一毛不拔,周景王于是问籍谈这是为什么。籍谈回答得很干脆,他说,晋国从未得到过周王室的什么好处,所以,它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贡献的了。周景王一听这话,生气得不得了,他一条一条地列述了晋国自从其开国始祖唐叔虞起所受到的周王室赐予的各种恩惠,并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这就是在责备籍谈,责备他身为晋国掌管历史典制、历史事迹之大臣的后人,但却对历史一无所知。这一历史事迹《左传"昭公十五年》中有记载,我们现在常用“数典忘祖”这个历史悠久的成语来比喻忘本,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的无知。
据有关史料记载,周景王的子孙中有以“杨”为姓的,所以,虽然比周宣王晚了几百年,周景王这里也应当是杨姓人的一个源头。
于晋君之子伯侨
根据正史资料的记载,周朝的时候,晋武公之子伯侨也曾经受封为杨侯,但不久即被兼并。
杨侯伯侨,其人其事不详。他的父亲晋武公姓姬名称,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公元前745年,姬称的祖父成师被晋昭公封于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他好德尚义,民心归附。曲沃在当时比晋国的都城还大。到了成师的儿子“曲沃庄伯”时候,曲沃的势力有了进一步地发展。公元前716年〈晋哀侯二年〉,“曲沃庄伯”之子姬称继位,称号是“曲沃武公”。在残酷的内战中,姬称连杀晋哀候、晋小子候、晋缗侯三位晋国国君,于公元前678年控制了全晋的局势,并最终得到了周釐王的承认,受封为晋国国君。姬称就是周朝著名的国君“晋武公”。
据说,杨国被兼并之后,杨侯伯侨有子孙以国为氏,所以,杨侯伯侨这里也应当是杨姓的一个源头(参见图1—3—2)。
晋国兼并杨国以后,将原来杨国的领土分封给大夫做食邑。《新唐书》说:“伯侨生文,文生突,羊舌大夫也。”(参见图1—3—1)“突”是杨侯伯侨的孙子,公元前660年,晋国太子申生攻打东山皋落氏(今山西昔阳之赤狄)的时候,“突”担任军尉一职。突的食邑在羊舌,而羊舌这个地方,就是原杨国的领地。羊舌辖有铜、杨氏、平阳三处(参见图1—3),突以自己的食邑为氏,叫羊舌突。突又生职,职有4个儿子,次子叫杨肸,因其食邑在杨氏而得名。杨肸,又称叔向,是周代著名的政治家,孔子对他十分崇敬。杨肸的儿子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叫杨食我。伯侨一系传到杨食我的时候遭遇了灭门之灾。
公元前514年,晋国大夫祁盈的家臣祁胜与邬臧互相交换妻子以纵淫,被祁盈囚押了起来。祁胜就向大夫荀跞行贿,荀跞于是就在晋顷公面前进谗,说祁盈私自抓人,结果,祁盈反倒被晋顷公给逮捕了。杨食我是祁盈的好朋友,他认为晋顷公处事不够公道,一气之下,就把祁胜、邬臧两人给杀了。晋顷公十分恼怒,不仅杀了祁盈和杨食我,还灭了祁氏、羊舌氏两族(参见图1—3—3)。杨食我有子孙逃到华山仙谷,在华阴(今属陕西)一带定居了下来,以杨为氏,于是天下就有了华阴杨氏。
可见,即使我们认为杨姓的源头是杨肸或者杨食我,这个源头与晋国国君的儿子杨侯伯侨也是密切相关的。
、少数民族改姓
我国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有杨姓。
西晋氐族人杨茂搜,本姓令狐,因为做了杨姓人的养子而姓杨。
氐族杨姓人曾建立过好几个地方割据政权。魏晋以后,西北氐族人在今甘肃一带建立杨姓仇池国,这一点以后我们还要谈到。
北魏时期,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莫胡卢氏改姓杨。
隋朝鲜卑人尉迟崇的儿子,因为被隋文帝杨坚收为义子,赐姓杨,即杨义臣。
五代时,后晋突厥沙陀部人有杨姓,杨光远即是。
满族易木查氏、尼玛查氏、杨佳氏、扬那氏等都改为杨姓。
布依族人中有杨姓。
咸丰四年(1854)春,出生于独山上司播让村一布依族农民家庭的杨元保率众起义,从者数千人,“势成燎原,上下惊惶,咸无固志”。起义波及整个贵州南部地区。
杨姓是白族人中的大姓。
苗族稿鸟氏汉姓为杨。
彝族姐觉氏汉姓为杨。
藏族阿加氏等姓氏汉姓为杨。
台湾土著、瑶族、普米族、拉祜族、哈尼族、达斡尔族、朝鲜族、蒙古族、壮族、侗族、回族、鄂伦春族、布朗族、傣族、土家族、羌族、黎族人中都有杨姓。
、汉族其它姓氏改姓
唐朝人杨思勖,罗州石城(今云南曲靖)人。本来姓苏,后来改为杨姓。
唐朝人杨复光,福建人,是内侍杨玄玠的养子,原来姓乔。
唐朝人杨复恭,本来姓林,被枢密使杨玄翼收为养子,所以改姓杨。他本人后来把持朝政,收了600多个干儿子做养子,分监各军。例如,他的干儿子杨守贞、杨守忠、杨守立等人或为将军,或为刺使,或为节度使。
唐末五代初,董恩安附养于杨家,后来改姓杨。
宋高宗时期,余航(今杭州)人董世兴在今福建一带做官,与泉州人杨梦龄关系好,他的儿子寄养在杨家,后来改姓杨。
多源归于一
上述五种说法中,前五种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都与周代王室血统有关。不论是尚父、姬杼、周景王之后,还是伯侨、杨食我,他们都是周文王、周武王的后人(参见“中国杨姓多源归一表”)。所以,这里就有必要说说周武王。
周文王逝世后,其子周武王即位。周武王拜姜子牙为军师,负责军事。周武王又让弟弟周公旦处理政务,并把都城从丰迁到镐(今陕西西安),积极准备对商王朝的战争。为了显示和检阅自己的军事实力,周武王曾经率领800家诸侯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举行了盛大的军事检阅。这大概是我国有史可考的第一次大规模的阅兵式,史称“孟津观兵”。追随周武王的各路诸侯们都认为可以讨伐商纣王了,但是,谨慎的周武王认为时机仍然没有成熟,所以,他没有乘“孟津观兵”之势而灭商。不过,此次行动大大地鼓舞了士气,灭了商王朝的威风,增强了各同盟小国对周武王的信心。所以,这也算是我国军事史上一次成功的心理战战例。
大约在公元前1066年初,周武王终于发动了改朝换代的正义战争,他亲自率领佩甲军士4.5万人,敢死队员3千人,会同他的各路盟军东渡孟津,一路势如破竹。同年2月5日,周武王率领的各诸侯国联军就打到了商王朝所统治的中心地带,在商朝都城朝歌郊外一个叫做牧野的地方与商军展开了大决战。商纣王昏庸暴虐,早已丧失了民心,他的大军在阵地前起义,归附了周武王。纣王被迫自杀,商朝灭亡,周武王成了周王朝的首任天子。
周武王还是一位大艺术家。在消灭商朝的战争中,他经常在部队里举行歌舞表演,为将士们打气。战争胜利后,他又创作了“象”、“大武”等大型群众歌舞以示庆祝。
周武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英雄事迹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地列举了
中国杨姓四祖归一表(略)
天下第一杨
关于杨姓的起源问题,历史上确实有些众说纷纭,杨氏族谱中的记载也不很一致。“杨侯姬杼”虽然部分家谱中有主张,但该说法并不十分流行。“周景王之后”这一说法太笼统,周景王虽然是杨姓人的一个祖先,与杨姓人有血缘关系,但是,周景王本人并不姓杨。到底周景王后人中的哪一位开始开始姓杨姓呢?这个问题也许永远也无从考证了。
“周宣王之子尚父”、“晋武公之子伯侨”这两种说法虽然具体了一些,但史书旧籍中目前也还没有见到过所谓“杨尚父”、“杨伯侨”的这种提法。即使是说姬杼、尚父与伯侨都曾经被封为杨侯,但是,有了“杨侯”这个称号却似乎并不就意味着他们就已经姓杨了,否则的话,楚国的国君就应当姓楚,齐国国君就应当姓齐了。国名并不一定就是国君的姓,周朝的天子姓姬而不姓周,周天子的先人周文王是西伯侯,但他也不姓“西伯”。
晋国贵族杨食我虽然已经明确地是姓杨了,但他也不能算是杨姓的第一人,这是因为,他的父亲有好几个称谓,“杨肸”则是其中比较常用的一个,正史中记载得十分清楚(参见图1—5—1)。
其实,综合各种情况来看,如果把杨肸作为杨姓的得姓第一代始祖似乎更为合理一些,这不仅是因为他是有正史可考的第一个姓“杨”的人,而且,他同时又是伯侨的后人,并且还是杨食我的父亲。所以,本文在许多场合是以杨肸为杨姓始祖的,杨肸乃有正史可以查考的中华第一杨。
周人的先祖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杨姓人的血脉源头可以归纳为三条,一是周代王室系统,二是少数民族改姓,三是汉族其它姓氏改姓。这其中的后两条显然是属于支流系统,它们出现的年代要晚得多,虽然其绝对人口的数量也很可观,但相对于周王室血统的杨姓人口而言应当就少多了。周王室系统的杨姓构成了今日中国杨姓人口的主体。那么,占主流地位的周王室系统的杨姓之先人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饮水思源,我们觉得应当在这里溯源一下周人的祖先。
周人在灭商以前,是我国古代西北部黄土高原一带的一个部族,这个部族的始祖叫做“弃”。弃,又叫后稷,姬姓,他是帝喾的儿子。相传帝喾有四位妃子,她们各生了一个儿子,姜嫄生弃(参见图1—6—1),简狄生契,庆都生尧,常仪生挚。契后来成了商人的始祖,弃则成了周人的始祖。
弃是传说中开始种稷和麦的人,被后世尊奉为农业之神。据《史记》记载,帝尧听说弃很有本事,曾经“举弃为农师”(参见图1—6—1)。弃在尧执政的时候被任命为后稷,这是当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官职,约相当于今日的农业部长,主要负责发展农业生产,后人因此就以“后稷”这一官职名作为弃的别称。由于弃在管理、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很有成就,他被分封到一个叫做“邰”的地方,邰地总称为周,于是,弃就成了周人公认的先祖(参见“周先王世系表”)。
周先王世系表(略)
黄帝的子孙
既然是寻根问祖,那就应当打破沙锅问到底。
据《史记》记载,黄帝生玄嚣和昌意,玄嚣生蟜极,蟜极生高辛,高辛生后稷,高辛就是帝喾。所以,后稷是黄帝的后人,黄帝是周代王室子孙的远祖。
黄帝是5000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靠近姬水,所以,黄帝就以“姬”为姓,这也就是历代周天子都姓姬的原因。黄帝自幼就十分聪明,智商很高。他那个时代,私有制已经出现,原始的公有制面临解体的命运,各个氏族之间为掠夺财产而征战不断,人民群众生活很贫苦。于是,黄帝就顺应民心而起兵,讨伐那些扰乱社会的人,各个部落纷纷归附于他。后来,黄帝在鹿(今河北省鹿县)打败了蚩尤,又经过“阪泉之野战役”控制了炎帝部落,从而在黄河流域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初具形态的国家。
黄帝,又叫公孙轩辕。他在鹿山北面的高丘上修建了一座方形土丘,名叫“轩辕之丘”,或“轩辕之台”,这是出现在中华大地上的第一座都城。鹿山在今河北省鹿县。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他统一各部落,被尊为天子,派人占卜日月星辰,制订干支历法,命令仓颉创造文字,让乐官夔制订音律。他十分重视农业生产,顺应天时地利播种百谷草木。黄帝与他的正妃嫘祖生有两个儿子,后稷的祖先玄器即是其中之一。嫘祖教导人民养蚕,被后人尊为“先蚕”,即蚕神。
黄帝与嫘祖是包括杨姓人在内的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为自己拥有如此伟大的祖先而倍感自豪。
相关之姓氏
上文中我们已经弄清楚了杨姓与姬姓之间的关系,此外,杨姓还与其它一些姓氏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此姓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其一,杨侯伯侨的孙子突为羊舌大夫,他的食邑就在羊舌这个地方,所以,他又叫做羊舌突。羊舌突的子孙中有一支以食邑为氏,把羊舌一姓传了下来。可见,杨与羊舌两姓关系极为密切。不过,传到今天,羊舌一姓的人口很少,辽宁省沈阳地区有所分布。
其二,据《通志·氏族志》所言,羊舌一姓始于一个叫做李果的人。有盗贼偷杀了一只羊,然后,这个盗贼要把羊头送给李果,在贼人的胁迫之下,李果不敢不接受,但是,他并没有享用这一不义之财,而是把羊头给埋了。后来,盗贼偷杀羊一案告破,此案子也牵连到了李果。李果于是挖地取出羊头以显示自己的清白,结果是羊头已经不见了,但羊的舌头还在,李氏因而得以洗掉了自己的罪名。《通志·氏族志》也说“此不根之论也”,即认为这一种说法站不住脚。
此姓的来源也有两说。
一说为周官羊人之后,以官为氏。
一说为羊舌氏演化而来。羊舌氏的子孙中有一支在春秋末年开始改复姓羊舌为单字姓羊,后来又为逃避秦代战乱而迁居泰山。羊姓虽然总人口不多,但历代名人也出了些名人,战国时有羊干,汉代有陇西功曹羊嘉,宋朝时有潍州人羊奭。
又写作杨食,历史上的复姓。杨食我又叫杨石。古时候扬、杨两字通用,杨食我即扬食我,杨石即扬石,他的子孙中有以“扬食”为姓的。
历史上的复姓,意即祖先食采于扬(杨)者之孙。
扬姓即杨姓,因两字通用之故。汉代文学家扬雄,乃晋国国君之子伯侨的后人。因为他喜好标新立异,故意讹杨为扬,结果自成一姓。不少家谱认为,华阴杨姓与扬姓各为一半,就是因扬雄讹传所造成的。
杨肸的哥哥羊舌赤,字伯华,晋悼公时继承了其父亲羊舌职中军尉之佐的职位。他的食邑在铜,号称铜大夫,其子孙有以“铜”为氏的。
此姓是由杨、陈、周三个单姓合成的三字姓,与杨姓有较大的亲缘关系。现在湖南省城步一带有分布。
&杨肸字叔向,他的子孙中有一支以杨肸的字为氏,从而有了叔向一姓。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姓的来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