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和与其他酒之间有无互补关系 替代关系系

50 元的葡萄酒和 5000 元的葡萄酒到底有多大差别?
别简单的就说口感
按投票排序
版权提示:本文所使用的图片来自互联网,大部分图片都给出了来源,版权归各自网站所有,在本文中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本文文字部分以CC-SA-BY的方式释出。一、主要差别50元的葡萄酒和5000元的葡萄酒的差别主要在于:品牌、品质、供需关系、生产成本和风险因素5个方面。下面来详细说说:1. 品牌,5000元的葡萄酒是一种奢侈品,而奢侈品的品牌的价值是很大的。顶级葡萄酒如勃艮第的 罗曼尼 · 康帝(Domaine Romanee Conti),波尔多右岸的柏图斯(Chateau Petrus),左岸的拉菲(Ch?teau Lafite Rothschild)。 许多葡萄酒酒商就是奢侈品公司旗下,例如LVMH中的MH就是 Mo?t Hennessy(酩悦轩尼诗),酩悦( Moet)在香槟区生产香槟,轩尼诗(Hennessy)在干邑区生产干邑白兰地,再例如,奢侈品公司香奈儿旗下的鲁臣世家(Chateau Rauzan-Segla) 。(图片来源:(图片来源:)(图片来源:(图片来源:)(图片来源:(图片来源:)(图片来源:(图片来源:)品牌还在于各种分级制度,以法国为例,有:原产地命名控制(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lée,简称AOC),在旧世界(主要是欧洲大陆)葡萄酒经常会以地名命名,比如波尔多酒,勃艮第酒,夏布利酒。产地标称的范围越细,级别越高,这点可以通过龙井茶类比, 狮峰龙井&西湖龙井&杭州龙井&浙江龙井,波亚克&上梅多克&大梅多克&波尔多波尔多1855分级制度( Bordeaux Wine Official Classification of 1855),主要是梅多克地区,也包括格拉夫的侯伯王,1855年的列庄分为五级(其中苏岱的滴金酒庄是超一级),一级列庄包括拉菲,拉图,玛歌,木桐(1973年从二级升级为一级),侯伯王。1955年圣艾美利永分级( Saint Emilion classification)制度1953年格拉夫分级(Graves Grand Cru Classification)制度梅多克中级酒庄(Cru Bourgeois)制度勃艮第特级田(Grand Cru)和一级田(Premier Cru)2. 品质,5000元的葡萄酒的品质应该是一流的,但一流的葡萄酒未必卖得出5000元。品质的一个参考系就是各种评分体系,如RP(罗伯特帕克),JR(简西丝罗宾逊),WS(《葡萄酒观察家》),WE(《葡萄酒爱好者》),Decanter(《品醇客》)等。酒评家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图片来源:(图片来源:)酒评家简西丝罗宾逊(Jancis Robinson)(图片来源:)(图片来源:)《葡萄酒观察家》杂志(图片来源:)《葡萄酒爱好者》杂志(图片来源:互联网)(图片来源:互联网)《品醇客》杂志(图片来源:(图片来源:)《葡萄酒倡导家》杂志(图片来源:(图片来源:)下面的图表是 宝得根酒庄(Chateau Pontet Canet) 2009年份酒的得分情况(来自) 。(图片来源:(图片来源: 日截图)评分体系从颜色,香气,风味,余味几个方面对葡萄酒进行品评,给出得分和评语,不同的评分体系有的使用百分制,有的使用20分制,有的采用5星级。一般来说,越高分的酒拥有纯净而丰富的香气,风味复杂、浓郁,酸,单宁,酒精比较平衡,余味时间长。例如下面的评分卡:(图片来源:(图片来源:)葡萄酒的颜色有很多变化,如红葡萄酒有紫红,宝石红,石榴红:1. 年轻的赤霞珠 2. 老赤霞珠/梅洛 3. 年轻的梅洛 4. 年轻的西拉 5. 年轻的黑皮诺, 6. 老的黑皮诺1. 年轻的赤霞珠 2. 老赤霞珠/梅洛 3. 年轻的梅洛 4. 年轻的西拉 5. 年轻的黑皮诺, 6. 老的黑皮诺(图片来源:)白葡萄酒也有浅黄,稻秆黄,金黄,淡琥珀:1. 绿酒 / 灰皮诺 2. 长相思 3. 马珊 / 白诗南 / , 4. 霞多丽, 5. 老白葡萄酒, 6. 雪利酒1. 绿酒 / 灰皮诺 2. 长相思 3. 马珊 / 白诗南 / , 4. 霞多丽, 5. 老白葡萄酒, 6. 雪利酒(图片来源:)葡萄酒的香气也有很多种,如下面的香气轮:(图片来源:(图片来源:)不同的酒评家有不同的特长,像罗伯特帕克对勃艮第葡萄酒的评分就不受当地酒庄的欢迎。不同的酒评家有不同的口味的偏好,评分体系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同酒评家对一款酒的评分可能出入较大。评分对葡萄酒价格的影响是直接的,在波尔多的期酒上的体现是每年葡萄酒酿制完成,次年的4月份会要求各酒评家到酒庄试饮 酒仍在酒桶中尚未装瓶的葡萄酒并给出评分,酒庄将根据评分情况确定该年份葡萄酒的期酒售价。2012年春季,罗伯特帕克更新了2009年期酒的评分,几款百分酒的价格就上涨了很多。下面就是 宝得根酒庄(Chateau Pontet Canet) 2009年份平均价格的走势图。(图片来源: 2012年6月截图)3. 供需关系,名庄的产量是有限的,需求量却是在增长,供需关系决定价格, 一般来说好酒都具有很好的陈年能力,比如按照简西丝罗宾逊的酒评, 宝得根酒庄(Chateau Pontet Canet) 2009年份酒的适饮期是,也就是该年份的酒可能在2025年才到达高峰期,2009年的酒在2012年春夏就装瓶发货,在十几年内随着人们的开瓶饮用(很多人没有耐心等到适饮期),到了2025年,该酒的存量会很少。就跟现在购买1982年的拉菲,玛歌价格很高一样。(图片来源:(图片来源:)另外,畸形的供需关系会炒高价格。比如中国市场对拉菲的需求,炒高了拉菲的价格。下图为1982年拉菲和1982年一级列庄的价格走势对比图:(图片来源:(图片来源:)可以看出2006年以后1982年份的拉菲要比同年份的一级列庄涨得快很多。4. 生产成本,例如葡萄产区的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比如澳洲酒比美国酒便宜,原因就在于土地成本便宜,智利酒性价比高就是在于智利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力成本相对便宜。 有的葡萄酒酿造工艺也会产生更多的生产成本,例如香槟酒要比同等静态葡萄酒的生产成本高。法国香槟产区出产的香槟酒要使用传统工艺,瓶内二次发酵,要经过转瓶,去渣,添液等工序。因此香槟酒的价格一般要高过同等档次的白葡萄酒。(图片来源: (图片来源: )5.风险因素,晚收葡萄酒是在葡萄成熟后,推迟采摘时间。成熟的葡萄要在枝头多挂2-3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酒农要面临收成的潜在损失,成熟的葡萄可能自然脱落,可能因鸟类或其他动物啄食,或霉菌感染而损失大部分收成。因此晚收葡萄酒的价格要贵一些。二、影响葡萄酒品质的因素影响葡萄酒品质的因素,有些也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包括:1. 葡萄田的气候,土壤,坡度,气温,降水,排水,光照情况等。土壤的类型,是否富含矿物元素,光照时间长等。首先,世界范围内的酿酒葡萄的产区主要在北纬和南纬的30度到50度之间:(图片来源:)适宜葡萄生长的地区除了纬度,还受洋流,气候类型,海拔高度的影响。其中又分为温暖产区,寒凉产区,在不同产区种植的 同一葡萄品种酿出的酒香气和口感也不同。比如霞多丽葡萄,在温暖产区如澳洲的香气主要以热带水果,如柑橘、菠萝等为主,而在寒凉产区如勃艮第的夏布利,则有花香和青苹果的香味。在相对温暖的波尔多地区,赤霞珠可以成熟,而在相对寒冷的卢瓦尔河谷地区,赤霞珠就无法成熟,因而在那个产区,通常种植早熟的品丽珠品种。其次,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不同的葡萄品种,同一葡萄品种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也会产生不同的风格的葡萄酒。比如,在圆砾多的波亚克产区和北部的以粘土为主的小梅多克产区酿制出的葡萄酒就有不同的风格。产自卢瓦尔河谷的长相思与产自新西兰的长相思就有不同的风格。葡萄田的土壤(图片来源:)法国隆河谷产区教皇新堡子产区的土壤分析:(图片来源: (图片来源: )在波尔多产区,大体可以分为左岸和右岸,简单的说,左岸以砾石为主,适合种植赤霞珠,右岸以粘土为主,适合种植梅洛和品丽珠。(图片来源:(图片来源:)左岸主要有梅多克,上梅多克,圣埃斯台夫,波亚克,圣于连,玛歌,格拉夫,贝萨克-雷奥良,巴萨克(甜白),苏玳(甜白)等产区,右岸主要有圣艾美利永和波美侯等产区。在勃艮第,葡萄酒等级是按照葡萄的范围大小,葡萄田的等级来划分的:(图片来源:(图片来源:)勃艮第葡萄酒可以分为:Grand Cru(特级田),勃艮第一共有33个特级田Premier Cru(一级田),勃艮第一共有562个一级田AOC Communales(村庄级),酒标上可以标出村庄的名称,勃艮第一共有51个村庄。AOC Régionales(地区级)Subregional(分区级),酒标上可以标明具体的分区,勃艮第有5大子产区,从北到南分别是:夏布利(Chablis),夜丘(Cote de Nuits),伯恩丘(Cote de Beaune),夏隆内(Cote Chalonnaise),马贡(Macon)。AOC Bourgogne(大区级),酒标上只能标明勃艮第。举例来说,勃艮第的夜丘产区有一个村庄叫做沃恩-罗曼尼(Vosne-Romanée),如下图所示:(图片来源:)该村庄有6个特级田,分别是:Romanée-ContiLa RomanéeLa T?che Richebourg Romanée-Saint-VivantLa Grande Rue其中Romanee-Conti,La Tache,Richebourg都是大名赫赫。2. 年份,葡萄酒瓶上标注的年份是指葡萄采收的年份。名庄酒的价格也会随不同年份收成的好坏上下波动,好的年份气候适合葡萄的成熟,采摘前雨水过多也影响酒的好坏。在波尔多地区,不同的年份会采用不同的混酿比例,酿造出风格略有不同的葡萄酒。下面图表是法国各主要产区近20年葡萄年份的情况。(图标来源:(图标来源: 截图)3. 葡萄藤的年龄,刚种下的葡萄藤结的葡萄酿酒品质不稳定,好酒都产自30年以上葡萄藤,即所谓老藤。老藤的好处是可以把根扎到很深的土壤中,吸取到更多的营养。下图左边和右边的是年纪稍长的雷司令葡萄藤,中间纤细的是年轻的葡萄藤。(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作者:)下图是一个老藤,估计有几十年的树龄。(图片来源:(图片来源:)4. 栽培园艺。好的葡萄酒来自好的葡萄,栽培园艺如是否人工灌溉,施肥,耕地,剪枝等。比如使用牲畜耕地,而不是机器。包括葡萄的亩产,亩产越低,葡萄酒也越浓厚,亩产取决于葡萄藤的种植密度,剪枝法,疏花疏果。当葡萄藤缺水时,是否可以人工灌溉?新世界国家的葡萄藤允许人工灌溉。 还有,许多葡萄酒庄实行有机栽培法,有的酒庄实行生物动力法。有些酒庄在葡萄园中重新采用畜力,而不是拖拉机。几种常用的剪枝法:长枝修剪(Crane)居由式(Guyot)西沃式(Sylvos)短枝修剪(Spur)高杯式(Gobelet,也称作Bush)高登式( Cordon)(图片来源:)畜力耕地(图片来源: (图片来源: )5. 采收方法和时间采收时间的选择十分重要,葡萄要足够成熟,包括足够的糖成熟和单宁成熟,又要避免过于成熟酸度不够,还要赶在雨水来临前,避免烂果和果汁浓度被稀释。德国的葡萄酒等级是按照果汁含糖重来划分的:(图片来源:(图片来源:)DEUTSCHER WEIN(日常餐酒)Landwein(地区餐酒)Qualit?tswein(葡萄产区的优质葡萄酒)Pr?dikatwein(高级优质酒)Kabinett(珍藏酒),67-82°OeSp?tlese(晚摘酒),76-90°OeAuslese(逐串精选酒),83-100°OeBeerenauslese(逐粒精选酒),110-128°OeEiswein(冰酒),110-128°OeTrockenbeerenauslese(枯萄精选酒),也就是贵腐酒,150-154°Oe一般的产量大的葡萄酒采用低成本的机器采收。 好的葡萄酒大都人工采收,根据葡萄的成熟程度逐串采收。(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作者:)在人力成本高的西欧,葡萄采收季节请很多人帮忙带来很高的成本。(图片来源:互联网)(图片来源:互联网)对于酿造贵腐酒,TBA(Trockenbeerenauslese)或SGN(Sélection de Grains Nobles ),的葡萄,还需要逐粒采收被贵腐霉感染的葡萄。对于酿造冰酒,要在零下8摄氏度以下,采摘被冻住的葡萄,通常是在冬天凌晨的5点左右。(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作者:)6. 酿酒工艺,包括除梗,筛选,破碎,榨汁,发酵(酒精发酵和苹果酸-乳酸发酵),熟成,调配等。除梗是采收后酿酒的第一步,有机器除梗法和手工除梗法,克莱蒙教皇堡2011年采收期总共2班近200人一粒一粒从果梗上分离葡萄果实(下图),好处是不损伤果粒,不令葡萄过早破皮发酵流汁,但该道工序人工成本极高,合每瓶8-10欧元。(图片来源:(图片来源:)发酵,红葡萄酒通常是带皮发酵,而白葡萄酒通常是清汁发酵。在发酵之前还可能进行低温浸皮(cold maceration ),为的是更多地萃取葡萄皮中的色素,单宁和其他风味物质。葡萄酒的发酵可以包括两种:酒精发酵和苹果酸-乳酸发酵。酒精发酵是吧葡萄果浆里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苹果酸-乳酸发酵是把葡萄果浆里的苹果酸变成乳酸,同时产生二氧化碳,这种发酵可以使得葡萄酒中的酸味柔和。苹果酸-乳酸发酵是可选的。在红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的产生,葡萄皮会浮到葡萄果浆的上层,与葡萄果浆的接触面减少,从葡萄皮萃取的物质减少,因此在发酵过程中还要进行搅桶,就是把浮上来的葡萄皮往下压,或者把底部的葡萄汁抽上来浇在葡萄皮上。(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榨汁,白葡萄酒会在发酵前榨汁,然后果汁和果渣分离,果汁单独进行发酵。红葡萄酒会在发酵完成后榨汁。葡萄汁可分为自流汁和压榨汁,自流汁是葡萄自身重力自然挤压流出的葡萄汁,压榨汁是施以外力压榨获得的。自流汁的质量比压榨汁的质量高,一般用来做正牌酒,压榨汁质量稍次,用来做副牌酒。熟化,葡萄酒发酵完成后还需要熟化一段时间才能出厂,熟化可以在水泥槽,不锈钢罐,或橡木桶中进行。其中使用橡木桶与否,法国橡木桶还是美国橡木桶,新桶还是旧桶成本差别会很大。一个橡木桶225升或228升能灌300个标准瓶(750ml),法国橡木桶600美元,合橡木桶成本每瓶2美元,美国橡木桶270美元, 合橡木桶成本每瓶不到1美元.(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作者:)橡木桶的作用除了可以在葡萄酒熟成的过程中能够适量的透氧外,主要为葡萄酒添加香气和单宁。来自橡木桶的香气包括奶油味,烟熏味,香草味,咖啡味,巧克力味。 在箍橡木桶的过程中会用火烘烤橡木桶以使其变形,根据烘烤的程度不同,可能也会有不同的香气。 正是因为橡木桶给葡萄酒施加了这些影响,使用过一年的橡木桶,这些香气物质和单宁就会减少,使用的价值降低。 但是也不是所有葡萄酒都适合施加这种影响,所以有些葡萄品种如长相思一般是不过橡木桶的。一些酿酒商也愿意保留葡萄和酿造本身的味道,因此会使用旧橡木桶。葡萄酒的背标上会标明在橡木桶中熟化的时间,一些等级体系也要求葡萄酒在出厂前必须在橡木桶中陈酿一定的时间,例如里奥哈的葡萄酒等级:(图片来源:(图片来源:)Rioja,至少一年在橡木桶中熟化Crianza,熟化两年才可以出厂,其中至少一年是在橡木桶中熟化Rioja Reserva,熟化三年才可以出厂,其中至少一年是在橡木桶中熟化Rioja Gran Reserva,熟化五年才可以出厂,其中至少两年是在橡木桶中熟化调配,酿酒师将不同品种,不同地块,不同酿酒工艺的葡萄酒调配起来。 比如波尔多葡萄酒通常由赤霞珠,梅洛,品丽珠,小维铎,马尔贝克,佳美娜六种葡萄中的几种调配而成,比如勃艮第会把不同地块的葡萄酒调配起来,还有把不锈钢罐酿造和橡木桶酿造的葡萄酒调配起来。三、举例说明国内出售的5000元 上下 的葡萄酒有:
侯伯王(Chateau Haut-Brion)2002是5800元,是波尔多1855列庄中的一级庄(和拉菲一样),位于左岸的格拉夫。2002年是格拉夫一个中庸的年份。JR评分17/20,WS评分93/100。参见介绍: 雄狮庄园(Chateau Leoville Las Cases)2005是5009元 ,是波尔多1855列庄中的二级庄,在二级庄中排名靠前。位于波尔多梅多克的小产区圣朱利安。2005是波尔多很好的年份。WS评分100/100,罗伯特帕克98/100。参见介绍: 宝得根酒庄(Chateau Pontet Canet)2009是3738元。是 是波尔多1855列庄中的五级庄,但表现超过很多二级庄(被称作Super Second)。 位于波尔多梅多克的小产区波亚克(与拉菲酒庄在一个村庄)。2009年是波尔多的世纪年份,该年份的 宝得根获得了罗伯特帕克满分的评价。参见介绍:国内出售的50元 上下 的葡萄酒有: Frontera Cabernet Sauvignon是58元,是智利中央山谷的一款入门级葡萄酒。 是干露集团( Concha y Toro)远山系列的赤霞珠葡萄酒。 干露酒厂是智利最古老也是最大的葡萄酒厂,下面有很多品牌。 远山系列是一款廉价酒。参见介绍:Cielo e Terra Freschello Rosso Vivo Vino da Tavola是49元,是意大利威尼托的一款地方餐酒,由100%葡萄酿制。参见介绍:LUIS FELIPE EDWARDS PUPILLA CABERNET SAUVIGNON是45元。智利中央山谷的一款入门级葡萄酒,由100%赤霞珠酿制。参见介绍:四、总体来说50元的葡萄酒通常在澳大利亚,智利,南非,和法国知名度低的产区,也不是著名的葡萄产区,葡萄栽培主要以机械为主,陈酿时间短(6个月),在不锈钢大罐中发酵,基本上没有经过橡木桶陈酿。大众葡萄酒品牌,产量非常大。品质方面,香味简单,浓郁度不够,几乎没有余味。很少会有知名的葡萄酒专家评分。v 1.0 2012年7月v 2.0 2013年5月
用心阁的回答很全面,但是太长了,我们杂志上也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做过比较简单清晰的讨论,我发到知乎上来给大家看看:作者:Dolcetta / 知味葡萄酒杂志平日生活里越来越多地见到葡萄酒的踪影,也越来越常听到除了“拉菲”外的名庄,只不过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平日都无法消受,毕竟其昂贵程度令人咋舌,但这不影响我们发问,那些动辄几千上万的酒为什么这么贵?它们到底比一般的酒贵在哪?或许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下一瓶酒的生产成本构成?首先是土地成本,葡萄酒世界讲究“风土”,风土愈佳的葡萄园,地价越不菲,平均分摊到每瓶酒的成本酒越高。其次是葡萄园地形决定的机器或人力采收所产生的费用,在平坦的葡萄园上酒庄可以选用机器采收,但在陡坡上只能选择人工采收,而人力往往昂贵。再次是葡萄的产量,高产量可以降低每瓶酒所分摊的成本,但很多人相信低产量的葡萄园酿的酒风味更好,因此酒庄为了弥补选择低产量所带来的缺失会提高价格。另外,发酵器皿等酿酒设备也能产生巨大的开支,例如橡木桶,一个225升的法国新橡木桶需要1000多美元,平均每瓶会产生至少2.5美元的成本。包装成本也不可少,橡木塞、瓶封、酒标等等,虽然少,也是一项支出,再加上分销运输以及国家对葡萄酒所征收的税款,零零总总,或多或少都会决定一款酒的成本。不过这些成本具体到底是多少?在知味的另一篇文章《》里,知味的作者引用了《葡萄酒评论》的详细调查数据:该数据调查了三款分别来自香槟区、波尔多和勃艮第的高档酒:唐培里侬,帕图斯和勃艮第的名家乔治·鲁米耶(Georges Roumier)。在葡萄酒询价网站上可以查询到这三款酒最新的国际均价:唐培里侬香槟 Dom Pérignon 2004(最新均价不含税122欧);波尔多“无冕之王”帕图斯 Pétrus 2005(不含税3219欧);和乔治·鲁米耶酒庄的Musigny Grand Cru 2007(不含税2604欧)。在之前《葡萄酒评论》的调查结果中,三款高档酒每瓶的税前成本依次为:22.28欧,30欧和30欧。作为参考,一家普通的波尔多小酒庄每瓶酒的税前成本则是1.38欧。顶级名庄酒和普通小酒庄在每瓶酒上的成本差异将近30倍,至少它向我们保证了一分价钱一分货,高档酒的品质不容置喙,不过为什么售价却相差数千倍?对于大多数奢侈品来说,市场推广成本其实占了较大的比重。各种大手笔的商业广告,每年数之不尽的发布会,高薪聘请的设计师和名模……正是在背后持之以恒的以这种高价策略经营着价品牌值观,才换来了各种上流社会、商政大佬的青睐。而由此对品牌的认可,最终也反过来极大的提升了各种品牌的美誉度。2011年时,Gucci公司总裁帕特里齐奥.迪马可再采访时爆料说LV帆布包的材料成本是一米11欧元,Gucci皮包的材料成本则是每0.3米50欧元,因此更良心,结果被一群评论员群起吐槽总裁先生卖的是奢侈品你自己知道吗?对奢侈品来说,生产成本只是一个参考数字,同样,葡萄酒世界里的很多佼佼者,也早已栖身奢侈品的行列了。天价葡萄酒出现的另一个理由是物以稀为贵,和那些人为限量的工艺制品相比,葡萄酒更是由人工和自然风两方面共同决定了其产量上限,以上文的乔治·鲁米耶庄园(Domaine Georges Roumier )的蜜思妮特级园 (Musigny Grand Cru)为例,乔治·鲁米耶庄园旗下可生产这支酒的葡萄园只有一千平方米不到,年产量仅400瓶左右,占这个酒庄总产量的1%,精华中的精华。而就是这样的产量,还要被全球所有的蜜思妮特级田的骨灰粉丝争抢,自然价高者得。乔治·鲁米耶庄园(Domaine Georges Roumier )的蜜思妮特级园 (Musigny Grand Cru)最后,投资炒作的因素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高档葡萄酒对不少人来说已经不是用于饮用,而是一种投资品,高档葡萄酒的增值潜力促使很多中间商和收藏家大笔吃进各样名酒,待其升值后再加价卖出;曾经一段时间,全国到处都是葡萄酒的相关理财产品,波尔多的期酒贸易也曾一度越做越高。不过,这两年期酒贸易风雨惨淡证明之前的狂热不过是泡沫,现货的价格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前文查询的三款顶级名酒价格,已经较之前苏雅撰稿时下跌了不少。所以,永远别相信什么“葡萄酒是只涨不跌的理财产品”,至于这些价格位于云端的顶级佳酿是否值得购买,就像其他的奢侈品一样,由市场来定夺吧。————————————也欢迎对葡萄酒感兴趣的朋友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每天都有解答关于葡萄酒的各类问题:【知味葡萄酒杂志】:tastespiritmag微信搜索“葡萄酒杂志”也可以很方便的关注我们。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分不清50元和5000元葡萄酒有差别的人。高端分不清,他们通常会做两件事 A、拿50元的酒卖给别人5000元(投机奸商)B、对待5000元的酒像对待50元一样随便,比如,兑个雪碧?(高端土豪)低端分不清,他们通常会做这两件事A、花5000元买了50元的酒(低端土豪)B、买了50元的酒,跟一百个人说他花了5000元买的,让大家品鉴一下(虚伪忽悠)还一种是分得清50元和5000元葡萄酒差别很大的人。这种分得清,他们通常也会做三件事A、拿50元的酒忽悠卖给别人5000元(无良奸商)B、忽悠别人5000元的酒按50元卖给他(商界奇才)C、有一颗认真对待葡萄酒的心并且愿意在知乎码子回答问题的好青年(菩萨心肠)对,我属于二C那一类人。在此基础上。50元的葡萄酒和5000元的葡萄酒价格的差别来自与两者之间的投入成本、及后续的产品运营。投入成本
一、物以稀为贵。(产量少?价格贵。全球限量5000瓶?贵!)二、越矫情、矜贵的出生越能消耗资源。(葡萄熟成的时候全人工采摘?精挑细选好葡萄?花三年时间陈酿?换三次橡木桶陈酿?嗯!贵!)产品运营
一、五大名庄、列级庄是秒杀的硬伤啊。(随便什么酒,加上这几个字,就贵!)二、我有历史,我有故事,我有名家创作的酒标,我有皇家风范,同样,贵!重点来了~50元的葡萄酒和5000元的葡萄酒在口感上真的差别很大?5000元的酒一定比50元的酒好喝?我的答案是:不一定!!!! 葡萄酒总的来说是个个人体验的东西。个人体验,你懂得吧,遵循着普世规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道理。没准50元桃红起泡和5000元小拉菲放在你面前,你会不想承认的发现,你就是喜欢那只桃红起泡多一些。所以,不要纠结了。价格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仅此而已。葡萄酒的魅力在于各种丰富多彩的口感和跟土地、历史、人文息息相关的情怀,你不去多尝试怎么知道你是喜欢灰姑娘还是白雪公主呢?
很多人都会去关注葡萄酒的价格,这个对于非专业人士肯定是一个重要评判因素,但是喝葡萄酒其实是代表一种文化,人文,历史。至于50元和5000元的葡萄酒到底有多大差别其实是一个见人见智的过程,尤其是价位过于悬殊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可比性,50万元的宝马和5000万的布加迪,你说区别有多大,这还用说吗?作为一个半专业葡萄酒选手,我不想谈那些专业品酒内容,我就从喝酒这事上来谈谈区别多大。1.定位:能随随便便喝得起5000元的酒,应该不是一般人,所以50元的酒基本不会进入他的视野,我认识不少葡萄酒圈的大拿,前辈,人家随便一喝就是名庄,年份,限量版,所以对他们而言,50元的酒就是垃圾。但是对于老百姓而言,月薪3000的人喝50元的酒,可能就是一种开心,一种享受了。2.文化:中国人喝酒喜欢干杯,喝大酒时更是如此,一桌饭10人,随随便便6瓶酒,我不是土豪,我不可能用5000元的酒做干杯酒,一顿饭干好几瓶,我估计大多数人也是如此。所以50元的酒就有了市场,适合干杯用。其实还是最根本的问题,喝酒是为了开心,喝多贵的酒不是重点。如果今天是个品酒局,那自然另当别论。3.价格:中国葡萄酒的市场,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关税之高,流通环节之繁琐,直接决定了价格。所以50的酒和5000的酒的差别就是50的酒在欧洲基本意味不超过1欧元,5000的酒大概130欧左右,相差130倍,如果没有区别,我觉得那基本就是扯淡了。
难以想象咱们这个行当的这么基础和根本性的问题被回答成这个样子!装逼(答非所问)、吐槽和恶意诋毁,再无其他。略悲哀......
50元的酒和5000元的酒还是有蛮多方面的差别,这些差别不仅仅是口感上的。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同样是葡萄酒,价格却差了100倍。(下面简称5000元的酒为高级酒,50元的酒为廉价酒)1.酿造成本首先,从制作工艺上,廉价酒可能是法定等级非常低的酒,或者是一些品牌产量非常大的酒,走的是低端路线,从酿造它的葡萄,到酿造方式,和高级酒都有非常大的区别。其中葡萄的质量是具有决定性的。我们经常听说,葡萄酒的哪个年份好,哪个地区好,其实归根到底,是那一年,那块田的葡萄质量非常高,好的葡萄是酿造好酒的基础。那么种出好的葡萄的成本,以及好葡萄的市场价格,都是非常昂贵的。其次,酿造的过程也非常重要,玛歌酒庄(波尔多一级名庄,和拉菲一个档次)在上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严重的质量下滑,原因就在于玛歌酒庄当时的主人在财力上已经无法支撑起好酒的酿造,使一级酒庄颜面尽失。可见,这块的钱也不能省。结论: 高级酒 && 廉价酒2.口感 那么高级酒和廉价酒的口感会相差多少呢?可以这么说,50元左右市场价的葡萄酒,好喝的都很少,大多数喝上去不是又酸又涩,就是没啥特点。但也是有那么一些高质量的餐酒还不错,这里指的不错,是指喝上去令人感到愉悦,充满了爆炸式果味,这几乎已经是这样价位餐酒的极限了。葡萄酒之所以令人着迷,是它作为饮品足够的复杂,而不仅仅是充足的果味,它的结构,层次,各种各样的香气,都是它的一部分。这些,是高级酒可以给到你的(当然饮用体验究竟多丰富也取决于你的葡萄酒经验)。打个比方说,好的餐酒(我就不说那不好的一大部分了)就好像网红,高级酒就像汤唯(只是打个比方,因为我发现我身边很多男性都喜欢汤唯),有人可能还觉得有些网红长得比汤唯还要漂亮,但是她们整体展现出来的东西,是有很大差距的,你可以主观更喜欢某网红,但是这种差距是客观存在的。结论:高级酒 &&&廉价酒3.市场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一分钱一分货,两分货就要卖一毛,三分货就要卖一块。它的品质决定了它的市场定价,但是它的价格并不是按照生产成本走的,而是供求关系。其实满足我上面两个条件的酒,远远达不到5000这个价位,1000多也就搞定啦。5000这个价位,代表着市场中有更少的产品,可能是它的产量本来就少,像罗曼尼康帝,像帕图斯。也可能是上市很久,市面上越来越少了,类似于82年拉菲(当然我不是说这三款酒5000就能买的到哈~)。这样的酒价格再高也是不稀奇的。你可以花几分之一的价钱,买到差不多的享受,但是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土豪是吧,哈哈。结论:高级酒 &&&廉价酒总之呢,你可以主观更喜欢某一方,但是客观上二者不是一个吨位的选手,就酱(╯‵□′)╯
首先,我不是个会喝酒的人,但如果你会英语的话,建议你听一个节目:找Freakonomics Radio的Podcast,日:Do more expensive wines taste better?听过Freakonomics节目或读过其著作都知道,作者Steven Levitt和Stephen Dubner最喜欢研究探讨微观经济背后的“真相”,这一期节目主要探讨:究竟贵的酒的味道是否更好?作者通过两个观点,推断其实贵的酒并不比便宜的酒好喝(当然酒是真的是前提啦!)。1,作者首先使用一个假地址、假品牌(还是假餐厅假酒单,忘了),向一个著名的评酒杂志申请要评选优质奖项什么的。该杂志只是简单通过电话确定后,就把一个奖项颁了给他了(但他要卖广告的前提下?同样不记得了),证明这本杂志本身,而且也推敲其他同类杂志,在推荐酒方面是很多水份的。这种杂志的影响对于酒的价格有着相当大的冲击,所以首先酒的价格受到本身品质以外的宣传而影响,因此酒的价格未必对得住酒的品质。2,经过多个试验证明,在blind testing(盲测???)一贵一便宜的酒的情况下,消费者一般是分不出来的,甚至很多人还说便宜的酒更好喝呢!我不知道那些会品酒的人会不会反对以上观点,但是起码有一点我觉得还是比较靠谱的:就是会分酒好不好的人,肯定是占很小比例的。因此,对于大部分我们这样的屌丝来说,根本就分不出什么是好酒,就算分得出也是微乎其微的区别,买贵酒值得吗?只要不是假的,就可以了。
在成熟的葡萄酒消费市场,除开那些沾了名人或者市场营销的光以外,绝大多数消费级别(区别于收藏级别)葡萄酒的价格跟品质,基本上是比较相称的。比如法国,多数酒庄只酿造,产品是由行业协会或者酒商包销,酒商当然会根据品质去定价。但在国内,一瓶成本1欧元的法国餐酒在国内,能卖到200元,在这种消费及商业环境下,50与5000的品质差距,也许没有在法国高,但却更难判断一瓶酒的实际价值。
好吧实在是有点看不下去了,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真心是觉得大家过分关注于市场太乱的问题,事实上赞同第一的答案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就我个人的理解而言比较片面。于是,我们来讨论一下,50和5000的真正的葡萄酒差别在哪里这么说吧,5000和50的差别在哪里,第一,不是市场,而是从FOB的价格就有区别了好么,而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成本啊亲!不要觉得50就是假酒,50rmb的成本是可以酿造出葡萄酒并且投放在市场上的,是的没错你没看错,而且成本可以更低。主要的差别在于:要不要自己种葡萄?自己买地/租地种植还是跟农民手里收购就好了?(这一点其实真的差很多,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但是相对来讲你可以节省包括人工等一大笔钱)酿造罐那些七七八八的机器是自己买还是几家一起买了再share?(国外有合作酒庄的概念,意思就是很多酿酒的人自己是无法承担那么多的生产费用,所以大家一起凑钱买机器一起用)好,如果你自己种自己酿,那么,采摘的过程中要不要人工采收?在酿造的过程中,你的葡萄要不要过筛选太要不要很多人来挑选葡萄?(人工成本,国外更贵你懂的,当然有人说筛选机器,那东西也巨贵的好么,可以自动扫描每粒葡萄根据样本对比筛选啊亲,我到现在都觉得拿东西牛逼透了,采摘机也很贵的好么,所以很多大批量酒根本就可以省去筛选这道工序啊)然后,在熟化过程中要不要用橡木桶?一个法国桶差不多要100美金(听一个法国买橡木桶的提过,但是太久不是很确定是否数字正确,欢迎有专业的来指出),当然还有美国橡木桶和匈牙利的什么的,225L的小橡木桶就更是了,但是差不多三年就得更换这是多大的一笔成本啊!然后假如你也用了橡木桶,你以为直接装瓶就可以上市吗?需要瓶陈啊亲,我们以西班牙的酒来说,Reserva(珍藏)级别的红葡萄酒酒要经过至少24个月的瓶中陈年,意思是你装瓶之后要在酒庄里找个地方放着,而且这地方要安静凉爽避光……(balabala,自行脑补葡萄酒存放条件)……这也是需要钱的啊,放着了些其他酒再酿出来了就没地方放了好么,而且资金无法回笼(所以波尔多卖期酒啊)……再继续说,就是包装之类的问题,塑料瓶包装的葡萄酒你买吗?纸盒+塑料袋封的你买吗?还是你要礼盒版本的?用合成塞胶塞还是橡木塞?用螺旋帽的话,成本也是参差不齐质量也是差之千里,但是大家的消费倾向也很大程度影响到了成本。于是就说回来,50和5000的差别在哪呢?一般情况50的酒多出现在大区酒,比如葡萄可以来自张三家种的可以来自李四家种的,用的可能是生产合作社的机器,简单经过发酵熟化过程就装瓶上市,才不会费尽心机给你用新橡木桶陈年一下或者怎样。二氧化碳浸渍法酿造也是一个很常用的方法。所以一般出来的酒不要当品鉴酒喝,那种酒就是给你吃饭的时候配菜,见朋友的时候干杯的。用5000的酒干杯,你不觉得太壕了一点吗?而5000的话酿造成本就会多很多,比如会用新橡木桶,比如葡萄要经过筛选台,比如可能会更注意提取用到冷浸渍的方法等等等等,反正你知道麻烦很多就是了。那么提到口味,其实,口味都是酿酒过程得到的结果。你用什么样的方法酿酒,自然应该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你要口感简单的酒,那么加橡木桶就可能有点“重”,所以了解自己的口味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成本之后,还有很重要的,就是运输,税收,储藏,市场,品牌和利润这些。运输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因为国内很多葡萄酒其实都会有受热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过海关或者海运的时候在集装箱里这顿暴晒啊,而且海关抽检不知道什么时候到你,然后防晒保温的那个东西欧洲人卖的奇贵无比,以至于我有次向一个经常买酒的人买酒的时候他说要晚3个月才能到货,因为夏天是不进口的。税收就更不用说了,你在大陆跟在香港就是俩价格了。酒商如果是认真做酒,那么储藏的地方也是要花一些成本去搞定的,这些自然也都加在了你的酒价格里,然后品牌效应,比如香槟和cava价格可以差那么多很主要一个原因是香槟是奢侈品,虽然每年香槟产量比cava还多(法国人真心太会做营销了好么,普通波尔多大区酒烂得可以居然也可以骗国人说是很好的酒要花百十来块去买十几二三十也就差不多了好么)。然后前面也很多人说了,市场混乱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综合来说,不是所有50块酒都不能喝,也不是所有5000块的酒都会让每个人欣赏,重点是你的口味如何,你这瓶酒的要用来干嘛。比如你在美国,也可以买2 bucks(一种2美金的葡萄酒)也可以花二三十刀买纳帕赤霞珠或者金粉黛是一个道理的。不要被市场吓到,因为还是有用心做酒的人,也不要被价格蒙倒,实际上,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为什么是50和5000的对比?差距略大,是因为太神秘而导致50和5000之间差距模糊吗?这是从业人员要反思的东西了,我们究竟做了什么让消费者会这么想。------------------------------------------------------------华丽的分割线------------------------------------------------------------事实是葡萄酒没那么贵,也没这么贱。贵有贵的道理,贱也有贱的法子。这是一种由水果加工而成的农产品,原料是葡萄,单从生产成本上看价格并不贵,而也不应该贵。但很“不幸”,这种由水果加工成的的农产品可以发展处惊人的复杂度,单单使用葡萄酒这个载体就可以表现出“美学”的追求。于是就开始贵了。因此便宜至50块的酒是存在的,并不需要是假酒。用大规模生产的思维酿造,目标仅仅是酿成酒,在酒精度上达标。除此只为并无其他追求。平衡度上的考虑通过成熟葡萄的甜与完全不熟葡萄的酸之间的调配而实现,如果是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这个级别是酿出来的,是酒厂里加工出来的。在新世界国家(澳洲、新西兰、美国等)对酸度、酒精度的调整是常见现象。鲜有复杂度的考虑。用茶做个比较,这是那些用茶叶梗造的茶,仅仅有茶的味道,没有层次没有复杂的。存在仅仅是为了那稀薄的茶汤味道。高一个级别,人民币200块。在酿成酒的基础上追求更多的特点,50块的酒可能用各种边角料酿造酿出各种超大产区酒(比如澳大利亚的东南澳洲、美国的加州葡萄酒),而200款就更在乎源头与葡萄的质量,也会来自更小的产区(比如东南澳洲里的南澳、加州的Sonoma County)。更多的工作在葡萄园里进行,而不是酒厂里。但这个级别依然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级别。同样用茶做比较,这个就是大区茶比如龙井、比如凤凰单枞没有更小的产区名字。肯定比各种茶的基础版本要好一些,但也只是好一些。使用的肯定是叶子,不小心混一些梗也是经常出现的。葡萄酒也一样,原料比上一个级别要好。制作要精细。500块是更高的一个组。需要展现出相当的质量,对产区需要有更多要求。如何酿造?在葡萄园里花更多的时间。种出更好的原料,酿造的时候更精细,小批量酿造。更多的人工投入、时间投入。很可能也量产,但从十万瓶级别下降到万级别。需要做比较的话就是那些产区茶了,比如狮峰的龙井,名为大红袍的岩茶。鲜明地表现了所在组别的特点。这个级别的葡萄酒来自更细的产区,南澳的McLaren Vale,加州Sonoma County的Alexander Valley。1000块以上可以算是一个优质葡萄酒组了。高于1000块的酒在质量上基本处于相当的水平。拿茶做比较,各种茶中的名茶便是这个组别的成员。比如单枞里的东方红、岩茶里的铁罗汉。质量肯定是好的,产量也是低的,因此价格就高了。1000元以上的酒在差距上并没有那么明显(这句话不严谨)。为什么会有酒买到10000块而有些却长期在1000块徘徊?供求关系是最大的决定因素。产量小质量稳定,需求稳定,价格就会逐渐走高。而产量大,价格走高也很困难。Wine Seacher上世界最贵50款酒的榜单里产量小的勃艮第(年产量在数千瓶)占据绝对主导,而波尔多则处于弱势地位(年产量数十万瓶)。产区与产区之间也会因为名气的大小而价格上有差别。举个例子就是普洱、铁观音这些茶的价格要远高于全国各地的本地茶。因此很多产区价格的基准线本身就比较高。50块和5000块还是区别很大的,在剔除假酒(包括那些成本100块包装成5000块的酒),5000块绝对是艺术品,而50块是日用品。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葡萄酒有无保质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