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天师府府里是不是有关魔妖的井

天师府游记
水浒开篇地,仙境龙虎山
道协秘书长小宋携一批信众到龙虎山朝圣,邀我一同前往。安排好手中的工作,便与他一同坐着大巴车跑了趟龙虎山天师府。龙虎山古称云锦山,位于鹰潭市贵溪,古时属信州地界,东汉时期有张陵在此修道炼丹,丹成而龙虎现,改称龙虎山。张道陵也因创建道教正一派天师道,而被后人尊为第一代张天师。张道陵后云游蜀中,但其曾孙、世袭第四代张天师重返龙虎山并驻锡建府于此,从此天师府与龙虎山有了不解之缘。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扶持与尊奉,龙虎山天师府被称为“道教祖庭”、“百神受授之所”,其荣耀仅从天师府门前的一楹联上就可一睹风采:“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张天师其尊与圣人孔子并驾齐驱,号称“北孔南张”。然世事变迁,人间苍桑,进入民国后,因反封建世袭,张天师称号被废止,不再续封,张天师称号至六十三代而止。第六十三代张天师也于一九四九年随国民党移居台湾,早些年在台湾病故。现在,虽有张天师后代居住于此,但官衔已不再称为“天师”,而只称会长、主任之类的了。呵呵,听起来多少还是有点儿别扭啦。
小宋是我同学,又是小时邻里,平时醉心于道教文化术数,自称为(方仙)道中人。同行的还有老王,退休后开始热心奇门遁甲、易经“研究”,因在网络上发表有关挖掘易经文化,揭示暗物质暗能量的论文,最近被“国际易经研究中心”聘为该中心的副会长。小宋也是该中心的执行副秘书长。或许应该是高兴吧,像吾等偏僻小城,竟有二三人之多,能入得这若大的国际性的易经研究机构,不亦乐乎!
到了天师府前的上清古镇老街,早有人迎上前来,落实好信众的行程安排,小宋、老王和我在来人的带领下进了天师府。所来之人是我的本家,这些年见过几次面,攀起家族,老家竟是相邻小村的,按姓氏字派,他长我一辈,因此,每次见面我都以叔叔称谓他,俩人自然也就有了一些亲近。我这位叔叔原是当兵退伍到了市志办,靠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边工作边学习的努力,文字功底、宗教文化素养有了厚积薄发的效果。退休后,天师府聘请他做了《龙虎山道教》专职编辑。啊,若是我退休后也能有这等修心养性的去处,做着自己喜爱的事儿,那也就算是人生当中的一大快事了。只可惜我对自己的那点文笔从来都是没有信心的。
叔叔带我们几位在天师府内四处转了转,边走边做着些讲解,有如数家珍,有时也不免有点儿得意。来到狐仙阁前,他那神情就溢于言表。在以往的民间传说中,关于天师府里的狐仙女的传说多少有点丑化张天师,我这位叔叔来到天师府后,翻尽有关资料古籍,硬是将那狐仙女的传说来了个翻天覆地的颠覆。而今,由他编撰出来的天师府狐仙女传说也就正大光明的镌刻在天师府里,开始流传于民间。是啊,现在的故事,甚至于文人的杜撰,若干年后,岂不就是传说了嘛。石头本身没有文化,自从文人让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之后,石头不就有了文化了么?
其实,天师府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几十棵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大樟树,还有飞弋于樟树与樟树之间和栖息在樟树枝顶的白鹭群。
游走完天师府已是中午时分,我们一行到府外的一家小店用餐。在推杯换盏中(我可是滴酒未沾),小宋、老王的性情竟然发酵得出神入化,脸赤筋暴的,手中的酒杯砸得桌子啪啪作响,几近粉身碎骨之边缘。这一位曰,什么世间伟人,佛祖天师,全不在眼里,唯有他才能破解的了中国的文化!那一位嚷,《易经》断是跳出三维空间之人所书,通达一切,世间无人可解,云云。而我那位好喝小酒的,大概有着八两酒量的叔叔脸色虽渐渐泛些红晕光色,却倒是十分的冷静。而我,除了享受着口福外,也只有惬意二字了,偶尔的插几句咬文嚼字的话语,也不过是沸水锅灶下的烈火中更添了几根干柴罢了。原本打算潜心多走走逛逛,既便是走马观花。然而,整整一个下午全泡在了这里。这多多少少也是个遗憾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西龙虎山天师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