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音乐hq和sq哪个好如何取消下载SQ音质 我之前下载了SQ音质,现在想换到标准,结果

经验402 米
在线时间1 小时
版本6.6.18
积分 4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积分 4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机型红米Note3 全网通
MIUI版本6.6.18
/share/link?shareid=&uk=&third=15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经验383 米
在线时间2 小时
版本V7.5.4.0.MAACNDE
积分 38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7 积分
积分 38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7 积分
机型小米手机5
签到次数26
MIUI版本V7.5.4.0.MAACNDE
经验402 米
在线时间1 小时
版本6.6.18
积分 4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积分 4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机型红米Note3 全网通
MIUI版本6.6.18
在线时间1 小时
版本V7.2.5.0.LHOCNDA
积分 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5 积分
积分 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5 积分
机型红米Note3 全网通
MIUI版本V7.2.5.0.LHOCNDA
又是页面不存在,妈的骗人一时爽,全家火葬场
经验402 米
在线时间1 小时
版本6.6.18
积分 4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积分 4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机型红米Note3 全网通
MIUI版本6.6.18
/share/link?shareid=&uk=&third=15
经验402 米
在线时间1 小时
版本6.6.18
积分 4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积分 4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机型红米Note3 全网通
MIUI版本6.6.18
/share/link?shareid=&uk=&third=15
经验402 米
在线时间1 小时
版本6.6.18
积分 4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积分 4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机型红米Note3 全网通
MIUI版本6.6.18
连接一直不行,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经验402 米
在线时间1 小时
版本6.6.18
积分 4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积分 4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机型红米Note3 全网通
MIUI版本6.6.18
在线时间12 小时
版本6.6.17
积分 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7 积分
积分 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7 积分
机型小米Note
MIUI版本6.6.17
在线时间12 小时
版本6.6.17
积分 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7 积分
积分 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7 积分
机型小米Note
MIUI版本6.6.17
只需要去掉中间的就可以下载
已关注微信
关注腾讯微博
已关注腾讯微博
Copyright (C) 2016 MIUI
京ICP备号 | 京公网安备34号 | 京ICP证110507号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音乐有何区别?
目前国内线上音乐哪家能真正做到无损?用线上音乐平台听无损和非无损的区别是什么?能否让普通人感知到无损音乐的美妙之处?
按投票排序
目前票数第一的说了一堆比特率采样率音频格式什么的,但是基本没有回答提主的问题吧?---------------------------------------------------------------------------------------------------------PART1 开章点题:无损音乐和普通音乐有什么区别?在这里我猜测题主说的『普通音乐』是有损音频好了,那么区别就是:有损音频相较于无损音频来说,损失了一部分信息。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有损音频,损失了什么信息?为什么要损失这部分信息?我先把答案放在前面:有损音频主要是损失了音频中的高频分量。PART2 频率、高频、低频以及耳朵在这里我就不解释频率的物理意义了,让我们从生活中直观的体会下什么是频率,什么是高频,什么是低频比如你去K歌的时候,唱《青藏高原》,感觉是?大部分人会用这么一句话形容『声音太高,上不去』你再去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感觉是?唱不出原唱的厚重感吧,有人也会说『声音下不去』这就是频率的直观感受了。为什么一般人唱不好这两首歌啊?因为我们的嗓子能发出的声音频率有限,同样的,我们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也是有限的,在课本上大家都有学过,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kHZ,大家对这个数据可能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不妨试试下面的测试。(多谢
提供,之前B站那个高频部分可能被切掉了囧,不过这也说明了不管在啥地方压缩都会切高频的……)这种『明明有声音,音量也足够大,就是有人能听到有人听不到』的感觉还是很奇妙的。PART3 再看无损与有损音频的区别现在我们知道了:1、有损音频为了保证较高的压缩率,肯定少了一部分信息2、人的耳朵对高频声音不敏感,到一定频率后就完全听不到了。那如果要你设计一种有损压缩的算法,你会怎么设计?我们看看最常见的mp3格式是怎么做的先看一个无损音频的频谱图再看看我自己转的320k mp3的频谱图再看看我自己转的320k mp3的频谱图怎么样,是不是有『照头一刀』的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有『照头一刀』的感觉?到这里,我们至少可以证明了,对于MP3来说,他的『有损』大部分损失在了高频部分。其他格式的有损音频大体类似,只是压缩算法可能更加高明,不会像MP3一样一刀切,不信谁可以试试转成itunes m4a,再看看频谱。因此在这里可以回答题主的第一个问题无损音乐和普通音乐有何区别?答:有损音频主要是损失了音频中的高频分量。但是由于人耳的特性,听起来未必能听出来区别。本来也很想答一下题主的第二个问题的,『目前国内线上音乐哪家能真正做到无损?』打开虾米发现听高音质的需要付费,谁捐点吧哈哈。
【Music Classroom】No.02 浅谈唱片类型 已发出,在话题:中有展现,有兴趣可以去看看。【Music Classroom】No.01 浅谈媒体文件---Ianlie Dark
【前言】前段时间,一个同事遇到了一个很纠结的客户。说纠结是因为客户要求她提供大小在100MB-200MB以上的歌曲文件。而同事对音频格式又不太了解,于是就开始了无休止的关于FLAC、WAV、音频大小的纠缠。最终,同事也没有跟客户解释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在之后,又发生了一些其他事情,让我感觉到音乐这个行业里面,有些从业者缺乏探索根源的精神。好像音乐只有一种商品属性,而而我们的从业者只是需要整理下货架,码好各种商品,拿着用户购买记录的大数据就给用户推荐商品了,而根本不需要关心用户为什么喜欢这个品牌,这些商品都有什么特性,用冷冰冰的数据为用户提供着各种服务。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写一些东西了,我不奢望从业者能成为真正爱音乐的人,只希望哪怕你依然只当“她”是商品,也首先能知道自己在卖的东西,到底是什么。PS:第一讲内容是媒体文件,由于相关内容涉及到很多技术问题,所以好像会有些枯燥,但如果你静心的看下去,会发现其实都是很容易理解的内容,这些基础知识却能很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也请期待我马上会推出的关于唱片、音乐风格等更具趣味性的内容。【正文】比特率、采样率、无损、MP3、FLAC、APE、320kb、192kb、128 kb、44.1khz、CBR、VBR。这堆各种各样的名称是不是让你既熟悉又陌生?比特率越高,音质就越好。而无损音乐,是最高音质,这是真的吗?那就让我们从声音的采集开始说起。【音频的组成】当前,我们所说的音频,都是数字音频。数字音频由采样频率、采样精度、声音通道数三个部分组成。采样频率:既采样率,指记录声音时每秒的采样个数,它用赫兹(Hz)来表示。采样精度:指记录声音的动态范围,它以位(Bit)为单位。声音通道:既声道数(1-8个)。通俗点说,我们可以把声波看成是一条曲线,我们知道,曲线是由点组成的,采样率就是每秒长度(上图横轴)中点的个数。而采样精度就是动态范围(上图竖轴)中点的个数。这两个维度的定位越细,声音的真实还原度就越高,音质也就会更好,当然,音频文件也就会越大。上面那个同事遇到的客户所说的,就是SONY公司最新发布的音频格式Hi-Res Audio,主要是以192kHz / 24bit的音频文件,无损格式的大小当然就会在200多兆了。采样率根据使用类型不同大概有以下几种(k既千位符号,1khz=1000hz):8khz:电话等使用,对于记录人声已经足够使用。22.05khz:广播使用频率。44.1khz:音频CD。48khz:DVD、数字电视中使用。96khz-192khz:DVD-Audio、蓝光高清等使用。采样精度常用范围为8bit-32bit,而CD中一般都使用16bit。说到这里,朋友们开始迷惑了,确定音质好坏的不是比特率啊,那为什么大家都说320kb的比128kb的音质好呢?【音频的压缩】好吧,其实比特率这个东西应该说是另一个维度的东西,他是一种音频文件的压缩。目前我们常用的音频格式,大部分都是基于音频CD(采样率44.1khz、采样精度16bit,2通道)的原始文件“WAV”文件而来的。原始收录的声音数据保存在一个数组里面,这个数组就是PCM格式,而WAV格式,则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编码格式,它的作用是将PCM格式的数据通过编码播放出来。由于WAV内的数据基本上完整的还原了PCM数据,而其他的无损、MP3、AAC等另外一些编码格式基本也都是基于WAV文件再压缩而成。所以,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WAV是原始音频格式,其他音频格式是压缩格式。说到压缩,就离不开存储和传输,压缩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存储和传输,所以在说压缩之前,需要我们对计算机的基本单位有一些了解。我们都知道,计算机是二进制数制,计算机存储的文件都是由0和1两个数字组成。所以,计算机的传输就以每一个数字为单位,每一个数字称为1“位(bit)”,比如说,一段音频,他的基础数据是“0,1,1,1,0,1,1,0”,而传输的时候,就是将这些数字一个个的传输过去。上面说的采样精度就是这个单位。而计算机的存储单位是“字节(Byte)”,在计算机中,1个字节由8个位组成,也就是说8b(bit)=1B(Byte)。在计算机语言中,数据存储是以10进制表示,数据传输是以2进制表示,所以1KB=×8b。这也是造成我们看到的硬盘容量跟实际容量不符的部分原因。返回来再说音频压缩,音频的比特率,实际上就是压缩比例。所以比特率实际上只定义文件的大小,但是由于在正常状态下,文件越大,其丢失的数据就越少,所以其音质也就相对更高一些。但比特率本身并不对文件的质量有直接影响,例如我们把128kb的文件作为源文件,即使转换成320kb的文件,其音质依然不会比128kb好。那么比特率中的数字和字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首先看128k的全称“128kbps”,我们试着分解一下:128是数字,k是千位符,b是单位,s是秒,ps其实就是 per second(每秒),可以简单理解为“/s”。这样来看,128kbps就是128kb/s。也就是每秒128kb。【请注意,这里的b是小写的b,也就是位。知道了这个,我们就能算出来128kb的文件大概占用多少的存储空间:128×b/s÷8=16000B/s÷KB/s×60=937.5KB/分钟÷5MB/分钟。所以,128kb的音频文件,大概每分钟长度的大小都在0.92M或者937.5kb左右,也就是大家常说的128kb的mp3大小约1M的原因,大家可以在本地测试验证。】感谢赵柏宇童鞋的指正,已经修改过来了,也在这里贴出来回答。谢谢在说有损和无损之前,还有两个词跟大家解释一下,就是我们在压缩MP3的时候会看到CBR、VBR两种方式。而CBR就是Constants Bit Rate,恒定比特率;VBR就是Variable Bit Rate,动态比特率。理论上说,VBR的方式是根据音频源文件中声音的具体频率,自动修正一些比特率,以达到在同样比特率效果中,达到更小的文件。我们再来说有损和无损。简单的来说,有损压缩就是通过删除一些已有数据中对人耳听觉影响较小的高频部分数据来达到压缩目的;无损压缩就是通过优化排列方式来达到压缩目的。由于这些压缩方式涉及到更深的技术知识,我们就不再多说,大概可以这样去看:有损压缩就像我们在一篇文章中删除一些不重要的助词,达到目的,解压缩后,已删除的内容无法恢复;而无损则是通过排版方式达到的,解压缩之后,还能获得完整的WAV数据,就像是我们常用的winzip和WinRAR那样。在无损格式中,目前比较常用的有APE(Monkey's audio)、FLAC(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两种。前者拥有更小的比特率,后者则更容易传播,其区别就是,FLAC可以在传播中断后,已传播的数据就可以直接使用。比如我们下载一首APE格式的音乐,必须等全部数据下载完成后,才能播放,而FLAC则不同,你只下载了1/3,就能先播放这1/3的内容。看到这里,我想你已经想到了,WAV文件也是一种编码格式,那他是不是也是有一定的比特率呢?没错,CD标准的WAV文件的比特率是1411kb(44.1khz×16bit×2通道=1411.2kb)而无损压缩则根据源文件的内容不同,大概是900-1000左右。大家可以自己去计算一下他们的标准大小。【市场上不同编码模式的区别】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说法,64kb的aac(苹果公司使用的音频格式)音质与128kb的MP3音质差不多,但只是MP3一半的大小。包括微软的wma大小也相对较小,但是为什么当前主流音频格式还是mp3呢?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我还没有专门研究过,但综合网络上的一些情况,大概有以下几种吧:1.
MP3是最早一种在互联网上流行的音频编码标准,人们的行为习惯以及全网支持解码使它更具优势。2.
不同的编码方式在不同的码率优势不同,在192kb-224kb这个范围内,MP3格式的音质还是有绝对优势的。3.
从Napster开始的MP3免费下载网站,到各大随身听播放器的支持,使得MP3被广泛传播,后续的AAC格式没有遇上如此大规模的传播机遇,从而导致十多年都没有主流化。PS:AAC其实与MP3来源于同一个标准MPEG,AAC在诞生之初就是作为MP3的继任者出现的。另外,来源于网友测试的结果可作为参考,如下:OGG的优势范围:96K以上(OGG)AAC的优势范围:AAC LC应高于(包含)256K AAC HE 48K-96KMp3的优势范围:192K(包含)以上WMA的优势范围:128K(包含)以下具体比较请参考网友原文:最后,一些评论中有很好的内容, 贴出来一起看看,呵呵。在这里,也跟大家推荐这个题的另外一个回答,回答的很好,推荐,我已经赞了。感谢。【Music Classroom】No.02 浅谈唱片类型
已发出,在话题:中有展现,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谢邀。无损音乐和普通音乐,从音乐格式的区别来说,现在按压缩方式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无损压缩使音频的储存变小了,但保留了原始文件的所有信息,在播放上与原始的音乐文件基本没差别。无损音乐则是在现有的计算、存储能力限制下,从音频内容的采样,到存储、编辑、回放等过程,使用的是高水准数字化,无损编辑、存储,然后高还原回放。普通音乐通常用的格式有MP3、WMA、OGG等,属于有损压缩,音乐的文件比较小,但音质会受影响。目前常见的无损音乐压缩格式有以下几类:ALAC:全称为Apple Lossless Audio Codec,苹果的无损音频压缩编码格式,压缩至原先容量的40%至60%左右。Ape: 由软件Monkey's audio压制得到,源代码开放,压缩率约为原容量的55%。FLAC:全称为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自由无损音频压缩编码,不会破坏任何原有的音频信息,可以还原音乐光盘音质。OptimFROG:由Florin Ghido所开发的无损音频压缩程序。TAK:Tom's lossless Audio Kompressor的缩写,目前来说,支持的软件比较少。仅有foobar2000与Winamp等几个音乐播放软件配合使用插件才能播放。TTA:全称True Audio,自适应预测过滤的无损音频压缩,可将数据压缩至30%左右。WavPack:由 David Bryant 开发,其文件的后缀名为.wv。支持多声道数据流以及非常高的采样率,压缩比例也随源数据的不同而改变,通常介于 30% 到 70% 之间。MPEG-4 ALS :音频无损编码.LPAC: Lossless Predictive Audio Compression的缩写,无损预测音频编码。用无损方式对脉冲编码调制音频进行压缩。还有一种MAV格式,微软和IBM共同开发的。未经过压缩,音质方面不会出现失真的情况,但音频格式文件很大。普通人其实也能听出无损音乐和有损音乐的区别,Ape和MP3,差别还是蛮大的。有些歌曲,如果听有损格式,一些细节都展现不出来。以上。
说明这个问题要先说明一下什么是无损...所谓绝对无损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为电脑文件不管是音频还是图片或者是视频,都是由点构成的。图片最小单位是像素,视频通常每秒是24帧。同样的,音频格式也是有许多声音信息点组成,之所以听起来很连贯,是因为记录点的密集程度超过了人耳能分辨的程度。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的视网膜屏,就是采用非常密集的点排列,每个像素点都非常小且一个挨着一个,让眼睛很难分辨单个的点。当然,如果用放大镜就能看到每个像素点的情况了。当声音的点密集程度超过人耳能分辨的情况,你也就认为听到的是连贯的声音信号了。(这里只是为了说明数字信号的点和现实中的不同,所以举例可能不是特别严谨,但能让文字变得更加易懂)以上我们清楚电脑格式所储存的声音、图片、视频都是由无数密集的点组成的。而现实中,不管声音也好,我们看到的景象也好,都不是由点组成,是可以无限细分的(只是你是否有能力能细分到什么程度而已)。电脑记录声音和图片会事先制定一个规格,对声音和图片进行采样。采样精度越高,点的数量就越多,那得到的文件就越接近真实。就像我们能很清楚的分辨出1080P比720P的图像看上去更清晰,就是因为1080P的影片的像素更多,精度更高。当然,现在还有4K电视,拥有更精细的图像。(播放未经过有损压缩的原始分辨率的图像为前提,若用4K电视看DVD是不会对画质有提升的)同理声音的采样精度越高,声音质量也就越高。........................................................................................................之前已经了解到,电脑的音频也好视频也好图像也好,都是离散的点构成,严格意义来说,都是有损的信息采集。只是采集密度越高就越接近真实而已。那么无损格式则是在一个规格范围内的说法,所谓的无损,只是相对的一种说法,所以电脑音频、图像信号是没有绝对无损的。例如一张分辨率的图像,横向有1920个像素,纵向有1080个像素组合而成。无损格式则是忠实记录这245.76万个像素点,当你用电脑查看这张图片的时候,显示器会忠实还原每个点的色彩,形成一副完整的图像,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这张图是一张无损格式的,例如BMP、TIF、GIF等图像格式都是无损,。而有损压缩格式则是通过一种算法,将这245.76万个像素点删除一部分(根据压缩率来看,例如JPG在PS里有12个等级,等级数字越低,图像压缩度越高但图像质量越差),删除的那部分信息当然就丢失了,找不回来了,然而,一张被压缩过的图像并不会因为部分信息被删除了而看上去比以前分辨率更小。例如一张的BMP无损格式图片压缩成JPG,其分辨率仍然是。为什么呢?这里又要提到一个概念,就是“插值“。JPG虽然丢掉(实际上压缩格式在”丢掉“一些信息的时候是有针对性的进行过选择的,例如JPG就是丢掉人眼不易察觉的部分,而MP3则是丢掉声音中不易被察觉的部分)了很多采样信息,但在还原图像的时候会通过一种运算,将之前丢掉的信息重新”算“出来,然而算出来的信息毕竟不是原来的信息,因此,只能接近原始图像而无法完整还原原始图像。..以上两张图片分别是放大300%后的有损压缩格式和无损格式的对比截图。能很清晰的看到第一张有损压缩图片,在000图像的周围出现了不规则的杂色,而无损格式放大后的像素点是干净清晰的。我们看到的那些杂色,就是插值算法的杰作。在多数时候,只要压缩比不要太高,人眼是很难分辨出来高规格JPG和无损BMP格式的差异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无法分辨CD和MP3差别的原因。很多高品质的MP3和CD音质在一般音频播放系统前,差异本来就很小。接下来说一下什么叫无损压缩。之前我提到过有损压缩,实际就是优先丢掉一部分人们不易察觉的信息,之后通过插值还原出接近原始文件的方式。然而,同样是压缩,无损压缩是如何做到又能压缩文件格式又不会丢失信息的。这里说到一个常见的文件格式“rar“压缩包,大家都知道文件可以打包成rar,不仅可以把多个文件打包在一起,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小文件大小。这就是无损压缩最常见的软件。rar文件并不会造成图像质量变差,程序变的不可用(除非压缩包文件损坏)。原理是什么?复杂的压缩原理我说不清楚,但我能以一个简单的比方说明问题:1、2、3、4、5、6、7、8、9、10我也可以换一种写法:1到10以上两种方式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然而算式的复杂程度和字节数量却是很明显的区别。第一种写法很长,但把每个信息都记录进去了,而第二种写法简单,但展开后我们能得到与第一种写法完全相同的数列。这种把复杂且容易归纳的字节变成更剪短的方式,就是一种无损压缩。虽然第二种只用了4个字符,而含义与第一种10个字符完全相同。如果用上面字符序列去解释什么是有损压缩,那有损压缩记录下的数据可能是这样的1、3、5、7、9。不是还差5个信息么?有损压缩会丢掉这些信息以达到数据量变少,等到还原为原文件的时候,通过插值算法,有损格式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1、1.8、3、3.5、4、4.7、5、5.2、6、6.8、7、7.5、8、8.4、9、9.5、9.9通过插值算法,在丢掉的信息中努力找回原来丢掉的信息,然而因为信息已经丢掉了,所以只能找一个近似的值来代替,使得数列保持完整,结果总是有一定的偏差。当然,对无损压缩的举例不是特别严谨,但之前说了,这个帖子就是为了说清楚而已,若说的太专业,可能说了也白说,每人能看懂。声音也是由许多离散的点串联起来的信息,同图像类似。有损音频的压缩方式同样是在这些信息点中,有针对性的将人耳不易察觉的信息根据压缩比率优先删除。例如人耳对16KHZ以上的高频信号已经不敏感了,所以MP3会大量的删除这个频段以上的信息,以达到缩小文件格式的目的。那么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差异到底有多大?这要看无损压缩格式的压缩比是多少。MP3的压缩比有32kbps也有320kbps,就如同JPG格式有0-12个压缩等级一样。压缩比越高,你得到的音质就越差,而经过个人的观察来说。多数人根本无法分辨320kbps的MP3和1411kbps的CD音质有什么差异。正如同很多人其实无法分辨压缩等级为12高精度的JPG和原来BMP有任何区别。有损压缩的出现是为了方便网络传送,特别在以前网络还在512kbps的时代,很难想象在这种网速下传输无损音频会让人等的有多么抓狂。
#不请自来系列#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感性介绍”我所聆听过的音乐格式,二是真·违法乱纪向的介绍下去哪儿下无损那么下面进入第一部分,我接触过的音乐格式好吧这一节应该说是感性认识,最高票的大神的数据流非常专业,想必我也没啥再好多说的#喂分明就是因为你不懂这个吧#先明确一点,无损的音乐和有损的音乐是有差别的,而且一些基本上是云泥之别,一耳朵的事情因为这涉及听感所以基本上跟科学没啥关系啦所以就谈一下感性认识好了...首先是有损音乐的大头,XX.mp3mp3格式,真·人间·巨头,我可以不负责任地估计下大概目前地球上被听得最多的随身音乐格式就是“.mp3”了mp3格式内部也是十分的分裂,比特率#啊我懒得解释了反正就是一个越高越好的什么什么率#从低的惊人的到320kbps...听过的不同比特率一个个说过来...最低记录96kbps,是当年懵懂之时听的一首吉他独奏曲,Trace Bundy翻弹的Sweet Child O'Mine,这首吉他曲糅合了各种技巧,理论上是很全面的曲子听起来就像在一条线上而且吉他的泛音部分一股裂开来的感觉...可以想象在这个比特率下如果用到的乐器超过三种那将会是多恐怖的效果...#这个声音对我来说已经是心理阴影级别的了#128kbps,代部作品淘宝,啊不对,逃跑计划的《世界》。当年淘宝还没红的时候,当年不知道无损为何物的时候随手下的,声音也没有好多少反正乐器还是拆不开,糊得很...当然后来听了无损才发现,唉呀妈呀原来这张的录音质量也不咋地啊,听听看“一万次悲伤”毛川上来糊一脸的"Honey“吧...我那耳机即便人声靠后还是被吓了个不轻...#这么说来这么低的码率还起了修饰作用不成?#192/256kbps(256那个我怀疑是苹果的无损转的),代表曲目,nico唱见Lost One的嚎哭(192)和Coldplay的Viva la Vida(256)。Nico唱见那个,燃曲,光听个爽满足,认真听不行,乐器有一定的分离度,但出来的声音还是硬,难听#当然唱见的那个录音质量可能也有很大的影响#;VLV,乐器分离度,有,解析,有,基本没什么大毛病了但对于这首曲子来说,气势不足,结像力(声音的展现程度)被无损格式吊打320kbps,很多冷门专辑,acg专辑,虾米或网易云的代表格式,听过的代表作品,泽野弘之的Kill la Kill原声OST。基本上来说到了这个级别的mp3已然无功无过,从格式的大小和适用面来说,应该是普通用户的最佳选择。不得不说连我自己也时常不能很好地分辨320kbps和无损的差别,比如说泽野这张里,Light your Heart up这种小清新曲目再用力也听不出和无损的差别,但是到了Blumenkranz这种大场面曲目的时候会感觉无损的气势足一点,当然这得听得特别认真才行我也不确定是不是自己开了脑内音乐效果放大器简称脑放。据说听古典或是大编制时有损极限和无损的区别才会显得明显起来...但很遗憾...我古典听得少不要欺负我...然后提一下我心目中时代的眼泪wma格式...现在逛音乐软件找曲子基本找不到这个格式的音乐了...差别...大多数跟mp3格式一个等级...目前已在我的播放器里正式退役然后我不熟的apple lossless,也就是aac格式,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基本找的都是mp3或无损所以这个就...听得很少#真当苹果世界主流?#...代表专辑惘闻的IV...后摇我也只是刚起步,目前的感受是无功无过能接受,比起mp3格式的256(尽管有可能就是aac转的),可秒#喂这真的不是开脑放吗#无损环节开启,因为我是天生苹果黑所以不把apple lossless归入无损#其实还是因为我aac听得少不能确定到底是什么级别#目前无损界的主流,16bit,44.1khz,三大格式ape、flac、wav别问我这三个格式有什么区别我听不出顺便我一直认为这仨儿格式能听出区别的无非是因为看到:#这是wav格式的比特率和采样率##这是wav格式的比特率和采样率##这是flac格式的比特率和采样率##这是flac格式的比特率和采样率##这是某个ape格式的比特率和采样率###这是某个ape格式的比特率和采样率##开的脑放就我个人来说我是flac格式的坚定支持者,因为能加专辑封面啊!当然我个人有点反感ape格式,因为之前几个假无损失败案例都是ape格式的,还有ape格式自带享有”中国特色“减持光环#喂这算啥理由##至于怎么看真假无损#反正就是下个Adobe audition看频响图的事情,你说这多烦,听歌最重要是开心啦,况且很多歌真假无损也听不出来啊#特指不是拿特别低格式伪装的无损#接下来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告别手机(文件太大以及手机基本不能放),进入真·可怕·无损系列首先是24bit的音乐,来到这个环节基本上大多数的音乐已经不见了,因为人家不出sacd,但是24bit的音乐吧,要看人品的,因为不知道这是人家拿的真·母带还是拿16bit扩的,比如说索尼大法的Hi-res...eva的三部新剧场版的那三张...很不错啦但是也没有一耳朵觉得,“哇,比普通的无损厉害耶”,至于巨人的两首op...#渣录音这件事情不是任何格式的无损能拯救的#;相较之下,艾利和的MQS格式就良心很多,播放器内自带的五首MQS曲子,可以让人忘了“这都哪位啊”“这都是些什么歌啊”这样的问题安安心心听下去,可以干掉一些普通的无损但是问题是这些超·无损专辑很少...如果你对王菲/蔡琴大妈/Jason Mraz/加州招待所/...有兴趣你可以试着搜搜看,其中大多数都能让你有焕然一新的听音体验#至于如何播放稍后再续#然后是目前新兴的DSD格式,曲目更少资源更难找,然后在随身播放器里还分软解(转化成PCM这个基本传统格式后播放)硬解(直接播放)之分,据说硬解效果更佳(当然因为我买不起硬解DSD的播放器所以只听过软解的)这么说吧,这个新兴格式可以轻松的干掉上文提到的无损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天,为了更好的去黑Beats我进了苹果店去听Studio...听下来...Beats适合摇滚?适合个毛啊谁告诉你摇滚是轰隆隆的低频砸下去的啊...爵士?卧槽低频摔在地上一点都飞不起来了好吗...然后作死去试古典,DSD格式内置的Vivaldi concerto in D minor opus 4 no.8...我被吓到了...作为Beats我居然只能听出结像和高频的问题...就这么说吧,DSD格式让逼厕都变得不是那么凄惨了...当然这个资源...少得简直...我到现在只找到一张The Mass...总结下来就是mp3大家请尽情相信网易云和虾米的320kbps,那个格式是对手机听歌最适用的,稍微有点要求(或者强迫症)的可以去试试看无损(再见苹果用户),想听更高格式的...来来来还是上个播放器吧,或者直接上台机发挥最大潜能#喂#违法乱纪的“如何找音乐”部分稍后再叙——————————今日高能更新———————————让我们回到题主的原问题:在线无损能否实现?回答,能,当然能,想想看XX音乐盒,想想看充钱的QQ会员...然后根据本人多年经验这些无损的格式基本都是无损之耻ape...不,这不是问题所在问题所在是题主啊你扪心自问一下:1,网速靠谱吗?在线缓冲三四十MB的曲子不是闹着玩的2,电脑靠谱吗?先不说是不是有专门为音乐优化过的电脑但是听歌时风扇轰轰的貌似也不好受吧3,无损靠谱吗?目前这些音乐网站假无损很多啊当然区别大家都不一定听得出来4,资源够多吗?热门资源还好说资源冷门的话基本不可能有在线无损5,最重要的,听歌态度认真吗?如果题主属于边听歌还要边开个网页到处乱逛,那样只是听着玩玩而已,是感受不到无损的美好的综上所述,下!#接下来的内容貌似不合法##请选择性观看#如何下载高品质音源?1,听我一句劝,冷门资源请相信虾米网易云音乐...那里东西算齐的而且往往能保证320k...对于冷门资源来说,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如: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的所有砖,这个目前没有无损源,虾米已经是极限了#正在考虑入正#2,无损(16Bit、及少部分24Bit、和要看人品的DSD)2.1,使用电驴接下来是作死环节,不得不承认电驴目前的资源的确属于非常齐全的了。但不能下有什么用?此言差矣,能下的拿菅野洋子的作品合集来说#网址是这样的##网址是这样的#加条这个进去,然后之后你所需要的就是一个迅雷会员号了...加条这个进去,然后之后你所需要的就是一个迅雷会员号了...这样,电驴就能用了#卧槽#2.2,音乐论坛,如杂碎(妈蛋你咋骂人咧)/天使动漫(acg资源集中地)然后你会发现这个论坛需要注册和积分...然后你会发现这个论坛需要注册和积分...然后当初我是关注了杂碎的微信号,然后捞到200多个积分(碎银子)...理论上已经可以下个没完了...然后那个微信号也不烦人,目前处于长期躺尸阶段233...acg方面的资源,找一下天使动漫吧...但是有个问题是那边混积分难度太大...当然啦如果你愿意花个五十去开个最高权限...那就随便你下了...哦对了这些东西质量是有保障的,因为大多都来自于网友的自入CD自抓歌曲...2.3,资源相关贴吧很简单的思路,比较适用于acg向音乐和一些风格小众的东西,基本上吧内搜索可以看到一堆OST或之前的作品,不过目前比较残忍的是现在在净网所以波及到了一些资源(纯属躺枪)...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网盘资源分享要设密码...推荐几个贴吧:无损音乐吧,acg音乐吧,相关的动漫主题吧,等2.4,国外的一个资源站#原来不止我们违法233#只要会英文一切好说2.5,直接百度(针对更高格式)关键词:DSD,SACD,24Bit,MQS,dff音乐等...当初我就是用关键词法找到一堆黄色网站的#服务器在美国啦#3,入正对于真爱,对于真·稀有资源...其实还是真爱啦,对于高品质音乐,对于传世经典...入正又不会少一块肉...当然一直入正可能...会少一圈肉...#入正之路真是道阻且长啊##咱慢慢来吧##入正之路真是道阻且长啊##咱慢慢来吧#推荐一下萌购代购...虽然那里的价格跟日元汇率基本没啥关系但是还是比某宝良心很多的最后的问题,如何听?好不容易弄来资源,发现人家的资源都是一整张CD的整轨和一个CUE格式的东西#真帮忙分好轨的良心不多啊#那么你可能需要一个稍微专业点的音乐播放器那不妨来看看Foobar2000吧(别跟我说Jriver那个我用不来...)#声音方面比起XX音乐盒子之类的要靠谱很多##声音方面比起XX音乐盒子之类的要靠谱很多#不不不声音不是关键关键是这东西可以打开CUE格式的分轨文件然后把你下的曲子拆成一首首的歌然后右键选中歌曲转换一下格式就可以使了然后苹果用户们可以试试看Rockbox,无他,毕竟apple lossless不是世界主流,能多听点别的格式也是好的当然itunes也还不错啦╮( ̄▽ ̄)╭接下来弄好歌曲,强迫症福利系列,贴封面,编辑歌曲信息:Mp3tag#此时虾米的专辑封面和齐全的歌曲信息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在旁边这里填信息然后保存##真·强迫症大可以填满所有空##在旁边这里填信息然后保存##真·强迫症大可以填满所有空#那么入了正版CD想随身听怎么办?自己抓轨呗!网络上最常见的EAC抓轨完成一些初级的设置之后就可以把自己的CD做成资源,啊不对是做成无损音乐了!抓轨教程请看:#顺便抓轨技术不同音质会有区别这个说法是我们目前接触不到的玄学范畴#OK,完最后抒情:这个答案从本质上来说非常政治不正确,目前的我真的还做不到不去下载...这里我不得不赞同一个绝望的论调,HiFi...没钱玩NMB...但是只要知道现在的我乐在其中,那就好了是不?#顺便如果觉得有帮助的话点感谢吧,没什么好赞的硬货#
现在49个答案,前面的答案都扫了一眼,高票答案仔细阅读了一下,没有一个答案答到点子上了的。有损压缩,现在主要分为两大类,从设计目标,满足的需求,设计思路,都有很大的差异。1. 感觉编码(声音编码)著名的mp3,acc就属于这一类。他们有一样的设计目标和设计模型。目标:编码20-20k这个可闻频段的声音内容,在低比特率上尽量接近无损音质设计模型:基于人类听觉门限和声音屏蔽的编码。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仅仅是丢弃了20-20k频率以外的数据+霍夫曼编码。什么是听觉门限?一个声波,不是说在20-20k这个频率范围内你就能听到的。它还得有足够的声强(单位是大家熟悉的 分贝),你才能能听到。不同频率的声波,需要的声强级别是不同的,如下图。图中黑线下的声波,即使频率在20-20k这个范围,但是声强不够,你也是听不到嗒。所以,第一件事情就是,丢掉那些明显听不见的东西。接着,什么又是遮蔽?“音量”较大的声音又会让你听不到较小的声音(联想一下自己在酒吧,ktv说话的体验)。原因是,较高声强的声波提高了你当时的听觉门限,这个门限叫做遮蔽门限。于是,你发现,又有数据可以扔掉了。比特分配。压缩算法,具体到单次压缩,都有一个目标比特率,换句话说,就是单位时间的音频数据能用的比特数。比特是有限的,就涉及到了比特的分配问题。分配策略可以是这样的:对原始音频数据做频谱分析,1)首先分配给可闻的部分,如果比特数还有冗余,再分配给不可闻部分(结果来看,普通音乐,320k 的mp3有很多比特都分配给了不可闻部分,所以,你懂嗒,如何看待能听出差别的同学);2)如果比特数连可闻部分都不够,就要优先保证人耳敏感的范围(上图,可闻声压越低,说明越敏感)科普,声波的构成:音乐,是一个多个正弦波组成的复杂谐波。但是,傅立叶大爷(如雷灌耳吧)证明了,任何谐波都可以分解成有限的标准正弦波于单独的系数相乘的和(数学表达式叫做傅立叶级数),而且给出转换公式。就是说,一个单独的声音音波,是一个较低频率的基波确定音高,同时多个倍数与基波频率的波描述音色。基波振幅确定声强。它们组成在一起就是一个声音的谐波。而音乐,又是多个这种谐波混在一起的谐波。我们就是要把这个复杂谐波变换成多个标准波形,然后干掉没必要的部分~到这里,大家基本懂了MP3 和acc等感觉编码器的基础了,也大概懂了哪些东西被丢了吧~大家还知道amr这种打电话用的音频格式吧,这是另一种思路的编码方式了,语音编码。手机木电了,以后再写…ps,上图出自神作《数字音频技术》
就目前互联网音乐而言,门户网站的音乐付费服务都提供部分『高品质』音乐下载。网易云音乐号称『囊括百万首320Kbps超品质音乐,你在用手机听歌时, 也能感受到CD音质,更能免费离线收听』,不太可能全是无损,还是要检验文件频谱图的;QQ音乐客户端提供各种不同档次的『高品质』音乐下载:SQ标识的无损音乐(flac或ape),HQ标识的高品质音乐,以及标准音质,印象中SQ每周最多下载200首,每月也只有几百首的下载权限(具体数量不记得,当然这也和绿钻等级有关)。而虾米这种打着维护版权却#%¥&的无良网站,鉴于曲库数量巨大,更新速度极快,还是暂时忍受其付费服务吧。门户网站音乐服务的唯一优势就是曲目更新快,但不能保证全部音乐都是真正CD抓轨,也不能照顾小众音乐爱好者的需求。全无损的音乐下载站点基本就只有PT站点了。我在使用的是open.CD,站点所有下载均为wav或flac的无损文件,有严格的做种制度,站内秩序良好,国内音乐pt站点首推。国外的综合型音乐pt站点如what.CD、waffles.fm等都不对外开放注册,每次在what.CD的首页徘徊,把那段话读了一遍又一遍,心里各种痒痒:You've stumbled upon a door where your mind is the key. There are none who wi these trials are yours to conquer alone. Entering here will take more than mere logic and strategy, but the criteria are just as hidden as what they reveal. Find yourself, and you will find the very thing hidden behind this page. Beyond here is something like a utopia — beyond here is What.CD.很难成为注册用户,而且即便注册成功,站内规则也极度变态,没有足够精力的小水管只有被ban号(据说已支持NAS,光网用户福音)。其他类型的音乐pt站点请自行搜索选择。(bonus: to explore more, try "" or "")综上,取pt站点无损之品质,辅门户更新之速度,音乐足矣。
冒昧回答一下。严格的说数字音乐都是有损的,真无损请听黑胶唱片。什么是黑胶唱片?勇闯夺命岛里凯奇那的那个大盒子,里面就是Beatles的黑胶唱片。用CD做标准吧。那CD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见过的比较多的是44100Hz * 16bit * 2ch = 1411200bps相信我,这个音质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人了。翻录成无损的wav格式后,它太大了,不方便传输,必须压缩一下。压缩又有两种选择,有损的和无损的。无损压缩就好比买个真空袋用来装衣服,装进去,抽干空气,体积变小了很多。到了地方打开袋子,衣服还是衣服,没什么变化。这就是无损压缩。有损压缩就好比买了一堆西红柿,压扁做成番茄酱,装在罐子里慢慢吃。虽然味道变了点,但可以很方便地送给邻居送给老爸老妈送给楼下的小萝莉小正太。这就是有损压缩。一言以蔽之,有损压缩不可以完整恢复原始信息,无损压缩可以。最后回答听起来有什么不同。这件事比较主观,我见过高喊“128kbps以上毫无差别”的,也见过偷偷说“320kbps简直不能听”的。这件事随各人体质,器材质量,播放器质量不同的。但是绝大多数人是能听出来128kbps和320kbps的差别的,是能听出来两三百的AKG铁三角森海塞尔和天桥上三块钱一副的原装苹果耳机的差别的,是能听出来索尼Walkman和99元mp3的差别的。至于动不动就拿奥菲斯说事的土豪们,友乎?
听金属乐感觉明显无损的能感受到吉他失真颗粒度及亮度,拨片拨弦刮擦也能感觉得到贝斯和鼓能感觉到强弱区别320K的吉他能感觉高频被削掉了,亮度不够,音色比无损的要暗一点低频差别不大代表曲目 Slipknot-Psychosocial用的还是K420两三百的电脑音箱也能感觉到区别可能是我吉他玩的多,这方面比较敏感吧
个人觉得网易云音乐都是320的很良心。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q音乐sq是什么格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