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袭白虎团严伟才在湖南省上海京剧院演员名单扮演者是谁

看山东京剧院演出<奇袭白虎团>后感
  今天晚上没有演出,晚上播开电视,北京文艺台播出了山东京剧院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的<奇袭白虎团>选场.那天我去后台看望了扮演严伟才的宋玉庆老师.宋老师从化装开始就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台上的风采不减当年.当时就被老艺术家的敬业精神所感动!看到宋老师现场的演出,就自然想起了他主演的样板戏电影,也让我想起了在我上大二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从美国回来的宋老师的激动心情.更让我想起在山东戏校上中专时师兄弟们一起排练演出<奇袭白虎团>的一个个场景.我对<奇袭白虎团>这出戏是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的!大概是二零零零年的时候,那时我才十五岁,学校要复排&奇袭白虎团&,老师们选中我来演严伟才这一角色.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因为我一直学的是文戏,对武戏接触的很少.自从听说要排这个戏,基训和武功的各位老师对我进行了严格要求,开始突击我的基本功训练.那时学校领导和老师对这个戏的复排很重视,所以我练起功来也越发的有劲.记得有一次,我自己去练私功,翻跟头时不小心把脖子给戳了,疼了一个多月才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从一点武功基础都没有的我慢慢练会了戏中所需要的小翻抢背和下高前扑等高难度的动作.排戏时请来了电影中关政委的扮演者谢同喜老师,为我们复排了三、五、六场。记得在排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学过现代戏,刚一开始还是按照传统戏的感觉排戏,走路的时候还是走台步,很不习惯,因此闹了不少笑话.在谢老师以及其他老师不厌其烦的指导,我慢慢的就适应了现代戏的表演技巧.那时谢同喜老师就是让我天天看&奇袭白虎团&的电影,让我多看多熏陶,按照电影的音乐节奏练身段、拉戏.后来我也跟上瘾了一样,一天不看一遍就睡不着觉.更有意思的是晚上宿舍熄灯睡觉后,我们师兄弟们就趴在床上一起看,一直看到半夜,看到兴奋的时候还会一起唱,宿舍的管理老师拿我们一点法子都没有,那种情景是多有意思,那种师兄弟的感情也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那时电影中宋玉庆老师塑造的严伟才形象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也自然成为了我心中的偶像!我中专毕业的时候,就拿这出戏和&打金砖&作为了我的毕业汇报的剧目.记得二零零二年的年底,山东电视台还为我们演出的<奇袭白虎团>录了相,为了这次录相,我连我哥哥的婚礼都没有参加.这次录相成为我们在学校的最后一次演出,演出完了大家似乎有一种恋恋不舍的感觉.即将毕业了,大家将各奔东西,我自己也在想,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跟大伙一起再演这个戏.从那时到现在已经将近十年了!现在看到这次来演出"尖刀班"的演员当中,大部分还是我们小时侯一起演这个戏的师兄弟,就是小时侯一起躺在床上看&奇袭白虎团&电影的师兄弟,小时侯我们演这个戏不知演了多少回,如今看到他们,感觉还是那么亲切.看到他们的演出,听到戏中的音乐旋律时还会自然的回到原来小时侯演出这个戏的状态,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侯的点点回忆.原先我们排演这个戏的大部分同学还在从事这个行业,但有一些人也改行了,不知什么时候能再次聚在一起,再演一回<奇袭白虎团>!呵呵,这也只能是个愿望了,盼望以后再有机会吧!看完电视后,我就找出了一些小时侯演出白虎团的照片,拿相机翻拍了一下!
这是我上大二的时候第一次见到宋玉庆老师
这张照片是&奇袭白虎团&的第三场"侦察"
其他的三个人是比我小一届的师弟
唯一一张单独的剧照,那时还显得很稚嫩
这张照片一直摆在我的桌子上
第五场的尖刀班的"宣誓出发"
第六场"插入敌后",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
照片上扮演被俘美兵的同学现在跟我都在青年团,那时他还很小
&&&&这些照片大约是在二零零二年拍的,那时我大概十六、七岁,现在看看挺感慨的!照片都是翻拍的,不是特别清楚,大家凑合看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奇袭白虎团(快板书)_百度百科
奇袭白虎团
(快板书)
是快板书舞台上一位富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优秀表演艺术家,以精湛的技艺被人们称道。上世纪70年代初,他以一段《奇袭白虎团》一举成名,讲述的的是中朝军民并肩来作战胜利奇袭白虎团的故事。
奇袭白虎团作者
作者、表演:
奇袭白虎团内容
1967年梁厚民凭借《奇袭白虎团》一举成名,《奇袭白虎团》快板书词
在一九五三年,美帝的和谈阴谋被揭穿,他要疯狂北窜企图霸占全。 这是七月中旬的一个夜晚,阴云笼罩。在这山上,盘踞着伪李的王牌军。号称是常胜部队美式装备的白虎团,伪团部设在半山腰的一个山洞里,它是难攻易守戒备严,铁丝网一道又一道,密布在前沿,明碉暗堡到处是,那口令一会儿就一换。突然间在远处闪出了几个人影儿,嗯?转眼之间又不见,嚯,这些人时隐时现似闪电,灵活敏捷不一般,身上穿的都是伪军装,有短枪匕首插腰间,一个个身强力壮精神饱满,爬山涉水走的欢,这正是志愿军化妆入敌穴,我们机智勇敢的侦察员。领队的是侦察排长严伟才,二十多岁是个党员,他身材魁梧大高个儿,侦查工作特别有经验,今天他带领着六个侦察员,七个人组成了一个尖刀班,有小徐小李金大勇,还有老张小包韩大年,任务是中朝军民并肩来作战,拂晓前要奇袭白虎团。这夜色漆黑伸手不见掌,七英雄摸索前进往上攀,他们正走着排长突然喊卧倒,同志们,我踩上地雷了,就在我脚下边。啊?同志们马上围过去,小金抢在了最前面,伸手就要把。小金,先别动,的处境很危险,万一这地雷一爆炸,敌人马上会听见,对我们完成任务很不利,要有思想准备做最坏的打算。老张同志。排长,我在这儿。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要坚决完成任务下定决心排万难,我开始排雷,如果我牺牲了,由你来指挥这个班。前面的公路直通伪团部,敌人戒备很森严,万一正面通过有困难,要依靠朝鲜人民来支援,你派人到青石里去找崔大嫂,她是我们地下交通员,对那里的地形很熟悉,可以由她带路走后山,遇事和同志们多商量,指挥战斗要果断。是!同志们听了这番话,一股暖流涌心间,排长你放心吧,困难再大我们能承担!可是排长你。同志们,朝鲜人民、祖国人民、金首相、正等待着我们胜利的消息,为了消灭美帝反动派,为了朝鲜人民脱苦难,为了解放全人类,就是粉身碎骨也心甘!不要为我担心,迅速隐蔽!严排长说罢要起雷,这起雷可真担风险,那必须胆大心细有经验,手脚一点都不能乱,不能动也不能偏,连脚踩的力量都不能变。如果脚下稍微一动弹,立刻会引起了爆炸惊动了敌人就麻烦。大家都为排长捏着一把汗,小金把眼珠全瞪圆了,这阶级情谊千斤重,真为排长把心担。只见我们英雄排长严伟才,临危不惧多镇定,沉着冷静很坦然,他轻轻扒开两边的土,用匕首把引线全割断,慢慢用手摸着细雷管,抬脚要把那地雷搬,猛听得轰隆咔啦一声响,霎时间这震天的巨响连成了片,山石劈裂树炸断,黑烟滚滚翻上了天。您别担心,地雷没响,这是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我们的主力部队大炮发了言,严排长排除了地雷安全脱了险,他们绕过雷区沿着公路上了山。 这一上公路行进的速度更加快,真好像风驰电掣箭离弦,七英雄正在往前走,嗯?发现有个伪军哨兵跟在了队后边。嘿,这家伙贼头贼脑的来回看,那美式步枪扛在了肩,扣子一个也没系,帽檐快歪到了脑后边了。严排长用手捅了一下韩大年,大韩他假装蹲下系鞋带儿,等这个小子过来猛一绊,他扑哧来了个嘴啃泥,爬起来一摸枪不见了。哎,我枪哪去了,这是谁成心跟我找麻烦?严排长望前一上步,用手枪顶他的腰上边。不许动!哎哎哎,咱们都是自己人哪,长官。住口,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哎?哎哟,这小子当时全吓瘫了,哎哟,长官长官我不知道呀,要知道我绝对不会往您队里钻哪。你跟在我们后头跑什么?说!哎,我说我说,我放哨到山前,抱枪合上眼,轰隆一声响,是炮弹炸前沿,班长折了腿,班副玩了完,就数我命大,我撒腿往回颠,我想咱们是一道儿,跟着你们能够保点险,没想到我自己送上门了,这回多保险也不保险了。少废话,你们的口令是什么?哦,口令是今天刚刚换的,问话是,答话是欧吧。你说清楚点儿!古鲁姆、欧吧。怎么这么别扭?我也不知道,这是美国顾问传的电。好,你先受点委屈吧,噗,把毛巾就往他的嘴里填。倒绑双臂放在一个山洞里,七英雄双脚飞腾奔向前。严排长看了看夜光表,已经是深夜一点半了,同志们,离天亮还有三个多钟头,我们要行动迅速争取时间。前面是敌人哨所中心站,要提防情况有突变,注意隐蔽!是!英雄们摸着过去隐蔽好,就听着上边两个哨兵正聊天哪。哎,大胖子,今天可真够新鲜啊,刚才发了新袖标,听说口令又要换,连长查了两遍岗,排长亲自来代班,我看八成要出事吧,今天站岗有点玄哪。嘿嘿,小瘦子,马上就要北进了,查岗代班还新鲜?哎,北进北进又打仗,这仗他妈哪天能打完哪?这俩小子内心空虚正害怕呢,在那公路上大摇大摆走来了严排长小金韩大年。这瘦子端枪大声喊,哎,干什么的?师部搜索队要回团,你瞎着俩眼看不见呀?这瘦子一看没袖标,哎哎哎,回团部应该走岔道啊,这小子故意找麻烦。韩大年一个耳光打过去,啪!哎哟,这小子疼的直叫唤。胖子一看着几个来人挺厉害,他走上前去把路拦。哎哎哎哎,长官,你们不是要到团部去么,我打个电话给值班员,让他们派车来接你们,还省得你们黑灯瞎火的把路赶。说完话吱喽钻进岗楼里,伸手要把那电话搬,可哪知道那电话还没抄起来呢,就听噗的一声尖刀插进他胸前,那瘦子刚想要抄枪,噗的一声也玩完了。严排长指挥干掉了哨兵刚要过哨卡,嗯?只见从对面来了一个伪军官,他就是专门代班的伪排长,这家伙是狡猾毒辣又阴险。小金说排长,干脆把他也干掉吧。不,留着他有用,可以把情况掌握得更全面,对口令。是!古鲁姆,欧吧。说话间走来了伪军官,这家伙一看对面军衔比他大,只好硬着头皮陪笑脸。哈哈,长官您是哪部分,到我们这有何公干哪?我们是师部搜索队,护送顾问到你们团。这小子一眼发现没袖标,不由得心里暗想把眼珠转,嗯,不对啊,这几个人一定有问题,恐怕是共军侦察员吧,今天美国顾问有命令,特地叫我来代班,如果发现有人没袖标,立刻逮捕押回团。想到这他伸手要掏枪,严排长手疾眼快不怠慢,一个箭步窜过去,噌,用匕首横在他胸前。哎哎哎哎,你要干什么?告诉你这是王牌军白虎团。住口!慢说你小小的白虎团,就是美军司令部也一样翻他个底朝天,你要放明白点,要死要活由你
动画版快板书《奇袭白虎团》画面
选。说着话这匕首噌噌在他脖子上边绕俩圈,这伪军官唰,吓得浑身出冷汗。我要活,我要活,有什么吩咐您只管谈,只管谈。你们的部署是什么,把行动计划讲一遍,你说不说!哎,我说我说我全说,我们白虎团配备一个机甲团,还有美国的流弹营在桥的西南面,桥头由他们来防守,听说美国顾问亲自来督战,北进的计划往前提了。什么时间!时间改在三点半。严排长听完了这些话,不由得心里细盘算。把他捆起来。同志们,敌人的部署有了改变,北窜的时间又提前了,看来从正面通过有困难,要联络朝鲜崔大嫂,过河走后山。是!严排长的话音还没落,只见对面有一串灯光下了山,就听得马达呼呼隆隆震天响,紧接着就是一阵乱,从远处开来了卡车吉普摩托车,眼看要冲到哨所中心站,这紧急情况真危险,同志们准备战斗把枪端,小金说排长,这汽车准是冲我们来的,你下命令咱们跟他们干吧。同志们,遇到情况要冷静,在这里不能跟敌人多纠缠,我们的任务是捣毁伪团部,必须争分夺秒抢时间,这些汽车让我们大部队来消灭它,让他进岔道走入我们的包围圈,马上行动!是。金大勇戴上了袖标手拿指挥旗儿,晃动着小旗儿高声喊,哎,前面的桥梁被冲垮,不能通行有危险,走四号公路。好嘞,嘀嘀,这些汽车还真听话,它开进我们大部队的包围圈了。严排长见汽车已过说声走,七英雄巧过哨卡上了高山。在路上巧遇崔大嫂,舍死忘生来支援,崔大嫂引路走得快,绕后山英雄们来到了伪团部的山洞前。那伪团部里正在开宴会,为向北窜犯把杯干,干,干,OK。这些小子刚要扬脖把酒灌,就听的哗啦一大块玻璃被打碎,闯进来我们英雄侦察员,噌,严排长持枪就在桌上站,哧啦把白虎团旗扯下踩在脚下边,面对着这群狗豺狼,千钧怒气冲霄汉,呵,这一下伪团部里边炸了窝了,狼嚎鬼叫胡乱钻,那美国顾问想到里屋发电报,一看那发报机器全冒烟了,他垂死挣扎要开枪,啪,严排长中他的手腕。这机甲团长一回头,梆!韩大年用手榴弹把他脑盖给砸烂了,白虎团长一看事不好,撒腿就往门外端,严排长刷的一下跟出去,在这时候,那伪团部里吱哇乱叫成猪圈了,什么美国顾问胡高参,吓得就往桌下钻,一下把桌子给顶反了,连汤带菜扣一脸,烫得嗷嗷乱叫唤,在这时候我们大部队开始总攻击,白虎团全部进了包围圈,尖刀班配合大部队,干净彻底把敌歼,这就是中朝军民并肩来作战,胜利奇袭白虎团。
企业信用信息福建京剧院_百度百科
福建京剧院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福建京剧院 原系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十兵团政治部京剧团,1948年诞生于淮海战役硝烟弥漫的战场之中,1953年集体转业地方,成立福建省京剧团,2006年10月更名为福建京剧院。
福建京剧院简介
福建省京剧院原系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十兵团政治部京剧团,1948年诞生于淮海战役硝烟弥漫的战火之中,1953年集体转业地方,成立福建省京剧团,2006年10月更名为福建京剧院。六十年来,剧院继承传统,锐意创新,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创演了《真假美猴王》、《雷锋之歌》、《山花》、《走过十五岁》、《北风紧》、《才女鱼玄机》等传统和新创剧目400多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近年来,剧院多次赴日本、泰国、新家坡、法国等国家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演出,受到各国政府的和观众的热烈欢迎。
福建京剧院人才及荣誉
目前,剧院各类专业均拥有一批青年艺术骨干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新秀演员,如孙劲梅、李哲、黄嵩等,他们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荣获大奖。2005年底,剧院被文化部评为“重点京剧院团”。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及文化厅的亲切关怀下,剧院拥有了自己的演出场所——凤凰大剧院,并成立了福建凤凰演艺公司。
福建京剧院对外交流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中国文化部于2002年在日本举办“中国文化年”系列活动。作为该活动内容之一,团应邀赴日作为期一个月的访日公演。省文化厅黄厅长、范副厅长以及对外处卢处长,对此次访演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指导。他们亲临剧场审看剧目,在艺术质量上提出了严格要求。为确保剧目质量,剧院特聘已离休的国家一级导演李幼斌担任编导。经过将近一年的认真筹备、排练,日,由27人组成的访日演出团,带着省厅领导及全团同志的殷切期望,抱着为国争光、为省争荣、为团争誉、为中日文化交流增彩的美好心愿,从厦门国际机场登上了访日公演的行程。
这是团第二次应邀赴日演出。1995年的访日演出已获得了巨大成功。至今,东京、长崎、冲绳等地的许多观众和日本“京剧迷”,一提起福建省京剧院,都翘起拇指夸赞。这对们的再次访日公演,既是鼓励又是压力。这次的剧目能否再次被日本观众接受,得到日本观众的认同与赞赏,成为演出团全体成员最关切、最担心的问题。
到达东京后,团员们顾不上领略异国风光,稍作休息,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建台、走台和彩排中。由于精神高度集中大家早已忘记疲劳,心中只有一个共同愿望—一定要把戏演好。10月2日晚7点,在日本东京艺术剧场的中心舞台,访日公演的首场演出拉开了帷幕。《雁荡山》、《小放羊》、《张四姐下凡》三个剧目,105分钏的演出中,台下一千多名观众接连不断地爆发出几十次热烈掌声。演出结束后,热情的观众又是献花,又是送水果,还忙着找演员签名、合影,其热情同国内的“京剧迷”不相上下。演出大获成功!团员们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中国驻日使馆文化参赞到后台看望大家时说:“想不到你们的队伍这么年轻演得这么精彩,福建省京剧院很有实力。”
首战告捷后,接下来们走过东京、琦玉、长崎、福岗、群马等近二分之一日本国土,在十三个剧场、会馆共演出了2
0场。走到哪里都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儿童,对们的演出都报以同样的热情。们不断地收到观众朋友送来的鲜花、点心、快餐和水果,还送来了贴好邮票的信封和信笺,说是怕出来久了想家,给团员们往家寄信用。在圣德大学演出时,有俩位叫伊藤幸子和吉冈奈生的大学生,用他们还不很通畅的汉文写来了信,信中说:“们非常喜欢京剧,愿意你们的京剧更进一步前进。”10月27日是们在日本的最后一场演出,剧场前几排坐有400多名保育园的小朋友。开演前们同保育员的园长进行了交谈,他说:“孩子们早在一个多月前就知道中国的‘孙悟空’要来了,天天盼着早日到来,有些孩子激动地好多天觉都睡不稳。”们问:“这么小的孩子能看懂中国京剧吗?”园长说:“会看,日本的孩子很小就开始接受日本和中国的古典艺术,古典音乐的熏陶,看京剧已不是第一次了。”尽管这样说,们对这么多孩子看戏,能否保持场内的安静和秩序,仍怀疑虑。相不到整场演出孩子们从头至尾聚精会神地观看,不但秩序进然,而且掌声更为热烈。演出结束后,有位小朋友坚决不肯离去,非要大人带去见“孙悟空”不可。他们一直在剧场外面静静地等候,直到们卸完台装好车出来了才同们相见。演员们非常热情地同他们进行了交谈,并满足了他们合影留念的要求。最后,他们一直目送们坐上大巴离开剧场,才依依不舍地挥手道别。
一个月的访日公演,很快过去了,许多动人心弦的场面给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演出团的每一位成员,在整个演出
活动中,都表现得极为出色。特别是演员们,由于人数的限制,又是以武戏为主,几乎每位演员带着伤痛演出,坚持做到高难度动作一个不减,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场演出。大家始终处于团结互助、紧张兴奋的工作氛围中。邀请方“日本青少年文化中心”的朋友们,对们的演出给予了极好的配合协作。他们对工作的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令人钦佩!在们即将回国时,日方为们举办了热情洋溢的欢送宴会,津田忠彦先生在祝酒时,对们的艺术表演水平和团员们出色的工作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赞扬。非常诚意地提出希望能再次与们合作。们对双方的成功合作亦表示十分满意,同时对他们的盛情接待表示感谢,同样希望们双方能再度合作,为增进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与友谊共同努力。
赴日演出的成功,使们深深地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巨大魅力。为此,们由衷地感到一种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1995年9月至11月,团带着一台优秀剧目,赴日本东京,大坂,长崎等地向日本青少年作普及京剧演出,京剧艺术的魅力征服了日本青少年。
1996年7月至8月,团6名演员加盟福州市艺术团赴法国参加比利牛斯民间艺术节,受到国际友人的欢迎。
福建京剧院大事记
·194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十兵团政治部京剧团成立,即为福建京剧院前身。
·1949年4月·剧团随军渡江南下至福建。
·1950年1月·第三野战军司令了工毅来闽,在大罗天剧场观看团演出。
·1951年·华东区书记魏文伯来闽,观看团演出。
·1952年·李盛斌参加华东地区戏曲会演,荣获表演“一等奖”。
·1953年5月·剧团集体转业地方,改名为福建省京剧团。
·1954年4月·中央发起全国性慰问解放军活动,团参加在古田及海防前线慰问演出。
·1957年7月·创作剧目《红色风暴》在社会各界引起轰动,连演九十余场。
·1963年1月·驻省海军某部击沉国民党入侵的“永昌号”军舰,陈毅元帅代表中央军委来闽,率领团赴三都澳等地进行慰问演出。
·1965年5月·新编现代戏《红色少年》参加华东区京剧现代戏汇演。
·年·先后上演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龙江颂》、《奇袭白虎团》、《杜鹃山》等现代京剧。
·1975年8月·新编现代戏《红色少年》赴京参加全国现代戏调演。
·1976年10月·新编现代戏《红色少年》进京参加国庆演出,演员郭云涛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参加国宴。
·1979年10月·新编历史剧《郝摇旗》参加福建省国庆30周年演出。
·1980年·新编现代戏《东邻女》参加福建省第四届现代戏会演。
·1981年10月·新编现代戏《东邻女》赴京参加全国现代戏调演,获文化部嘉奖。
·月·神话剧《真假美猴王》先后在上海、北京、天津、济南等地巡回演出,引起轰动;10月参加国庆演出,并进中南海为中央首长演出,受到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同月在中国对外文委、文化部联
·1983年4月·《真假美猴王》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摄成彩色影片,发行国内外。
·1983年7月·创作剧目《五颗明珠》参加省第15届戏剧会演,获“优秀剧目奖”。并获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表演五项“优秀奖”。
·1983年10月·省首届青年演员比赛,团获四金、一银、三铜等奖牌。
1987年12月·京剧《围城记》参加省属剧团创作剧目汇演,荣获“演出奖”。导演、音乐、舞美、演员均获大奖。
·1988年1月·省第二届优秀中青年演员比赛,团获四金、一银、二铜等奖牌。同年省首届“水仙花”奖演员比赛,团五位演员获奖。
·1990年10月·京剧现代戏《雷锋之歌》获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嘉奖,该剧演出400多场。
·1991年7月·京剧现代戏《山花》进京参加建党七十周年献礼演出。并进中南海、中央党校为中央领导演出,同年该剧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文华编剧奖”、全国第六届“优秀
·1992年9月·京剧小戏《贪县官》参加全国戏剧小品比赛,荣获“三等奖”。王金柱获“表演奖”。
·1992年12月·京剧小戏《成佛记》、《神亭岭》赴天津参加全国京剧青年团队创作剧目汇演,《成佛记》获“演出奖”;孙劲梅、阮学东、丁正勇获“演员奖”。
·1995年9月·团赴日本进行京剧普及交流演出,受到日本友人的高度评价。
·1996年10月·举办大型“96仲秋、国庆京剧晚会”,省委书记贾庆霖、省老领导温附山、省文化厅副厅长郭勋安等观看演出。
·1997年1月·省文化厅吴凤章厅长率团赴闽东等地春节慰问海、陆、空部队。
·1997年7月·参加省“迎九七、庆回归”大型文艺演出。
·1997年8月·受省委、省政府委托,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民政厅、省军区联合组织的八一建军节“渔水情深慰问团”,奔赴全省各地慰问驻闽海、陆、空三军。
·1998年1月·全省第三届优秀中青年演员比赛,团喜获两枚金牌、四枚银牌、二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并获“组织奖”
·1998年10月·由上海戏校代培的三十名学员回团实习,与中青年演员组成演出队赴温州巡回演出。
·1998年11月·团建团50周大庆,省领导陈明义、何少川、袁启彤、游德馨、潘心诚、省老领导温附山、省文化厅厅长吴凤章为团庆题词。
·1999年7月·参加省二十一届戏剧会演《北风紧》获“剧目奖”,剧本“一等奖”、“优秀音乐奖”、“优秀表演奖”等奖项。
·1999年10月·参加省“国庆五十周年文艺晚会”演出和“迎澳门回归文艺晚会”演出。
·2000年1月·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展演”,阮学东主演《伐子都》获“二等奖”。
·2001年5月·参加中央电视台“哈药六杯全国第四届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田磊获“金奖”;·孙劲梅、昝旭东获“银屏奖”。
·2001年7月·京剧《走过十五岁》参加省“向建党八十周年献礼现代戏调演”获“优秀演出奖”和“优秀组织奖”。
·2001年12月·省第四届青年演员比赛获二枚金牌、三枚银牌。
2002年7月·京剧《走过十五岁》参加省22届戏剧会演获“优秀剧目奖”、剧本一等奖;导演、作曲、舞美设计、灯光设计、表演等均获“优秀”奖项。
·2002年10月·《雁荡山》、《小放牛》、《张四姐下凡》赴日本参加“中日建交三十周年系列活动”,在日本东京、长崎、福冈、熊本等地巡演20场,深受日本观众赞赏。
·2003年5月·《走过十五岁》获省百花文艺奖“一等奖”。
·2004年11月·参加全国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武戏擂台赛,田磊主演《赚历城》荣获“金奖”。
·2004年12月·参加省第五届青年演员比赛获二枚银牌,三枚铜牌。同月参加“百花颂”文艺晚会,为两会代表演出。
·2005年1月·《火焰山》剧组参加“中国艺术团”,受文化部派遣出访泰国,参加“中泰文化年系列演出活动”,受到泰国政府的盛情款待和泰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2005年10月·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五届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李哲获“银奖”
·2005年10月·团参评“全国重点京剧院团”,在全国87个京剧院团中评估总分名列第十,被评为“省级重点京剧院团”。
·2006年4月·为前总理朱镕基演出,受到了朱总理及省领导的高度称赞。朱总理对团的建设发展非常关注并寄于厚望。卢展工书记、黄小晶省长高度重视,亲自协调福州市郑松岩市长和省农信社黄长谔理事长将“
·2006年9月·经省文化厅、省编委批准,团正式更名为“福建京剧院”。
·2006年10月福建京剧团更名为福建京剧院·
福建京剧院主要演职人员
国家一级导演。现任院长。曾导演过《雷峰之歌》、《成佛记》等剧。曾在省级会演、比赛中获导演奖、演员奖、优秀辅导教师奖。
1979年调入福建省京剧团,工武生。1998年在福建省第三届中青年演员比赛中获银奖;2002年在福建省第22届戏剧会演中获优秀导演奖。现任福建京剧院副院长。
福建京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程派青衣,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获第二十六届“戏剧梅花奖“。从事京剧艺术事业三十余年,历年来摘金夺银获得过多个国家级大奖为福建京剧院争得了荣誉,也为推动福建京剧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获得过福建省第六届“五·四青年奖章,福建省“文艺十佳女性”,福建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是全国第“十一届妇代会”代表。
1983年调入福建省京剧团,工花脸。1983年在福建省第一届中青年演员比赛中获银牌奖;1998年在福建省第三届中青年演员比赛中获金牌奖。
1987年毕业于福建省艺校京剧班上武生。1987年在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中获荧屏奖;1992年在全国京剧青年团队新剧目会演中获表演奖;1998年在福建第三届中青年演员比赛中获金奖;2001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比赛中获二等奖。
1999毕业于上海戏曲学校福建京剧班,工短打武生。2002年在福建省第四届中青年演员比赛中获金牌奖。
1987年毕业于上海戏曲学校福建京剧班,工花旦。2002年在福建省第22届戏剧会演中获表演奖。
1999年毕业于,上海戏曲学校福建京剧班,工小生。2001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哈药六杯”全国青年京剧演员大赛中获荧屏奖。
1948年5月出生,国家一级演员、省劳动模范,文武丑。在&真假美猴王&中扮演孙悟空,并拍摄成电影戏曲片。曾获省首届青年演员比赛“金奖”、全国戏剧小品比赛“表演奖”、中国戏剧家协会颁发的“优秀教师金牌奖”。
1958年七月出生,国家二级演员,老生。曾获省首届青年演员比赛“铜奖”、省第三届中青年演员比赛“铜奖”。曾在京剧《雷峰之歌》中成功扮演雷峰,该剧演出400多场,获省宣传部、省文化厅表彰。
1986年12月出生,张派青衣,青年新秀。2005年7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大专班。学习张派,扮演秀美,嗓音宽、亮、厚。
1987年三月出生,老旦,青年新秀。2005年毕业于河北省石家庄艺术学校。嗓音高亢,宽厚、宏亮。曾获全国红梅奖比赛“二等奖”。
号出生,青衣、花旦,青年新秀。2004年毕业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艺术学校。青年新秀,扮相俊俏。嗓音脆亮、甜美、有穿透力。
1985年2月出生,老生,青年新秀,2004年毕业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艺术学校。嗓音高亢、宽亮。
福建京剧院历任领导
丁国岑 男 团长 1948.12 -- 1955.1 吕培成 男 指导员 1949 -- 1949 胡其准 男 教导员 1949 -- 1951 耿跃华 男 教导员 1951 -- 1953 邹楚生 男 协理员 1953 -- 1955 腾飞 男 副团长 1950 -- 1955 张忠良 男 副团长 1953 -- 1965 虞孝龙 男 副团长、书记&/p& 团长、书记 团长 1956.8 -- 1960.6&/p& 1961.1 -- 66.6 -- 1969.11 李盛斌 男 副团长 1956 -- 1958 葛次江 男 副团长 1956 -- 1966 田子文 女 副团长 1960 -- 1971.1 魏俊林 男 副团长 1960 -- 1975 辛波 男 团长&/p& 团长、书记 团长、书记 1966.4 -- 1969&/p& 1970 -- 78.6 -- 1984.7 廉继温 男 团长、书记 1972.8 -- 1976.10 胡云飞 男 副 团 长&/p& 副 团 长 1975.10 -- 1978.11&/p& 1979.7 -- 1981.7 张少华 男 团长、书记 1976 -- 1979.11 鄂定国 男 副团长 1981 -- 1983 景惠生 男 副团长&/p& 团长 1978 -- 1984&/p& 1987 -- 1967.7 黄大为 男 副团长&/p& 团长 1980 -- 1984&/p& 1984 -- 1985 郑培升 男 书记&/p& 团长、书记 书记 1984 -- 1985&/p& 1985 --
-- 1988 刘殿友 男 副团长、副书记 1984.5 -- 1985.10 葛少英 女 副团长 1985.9 -- 1988.4 陈光栋 男 副团长 1985.9 -- 1996.12 陈榕楠 男 总支副书记 1988 -- 1997 朱绍玉 男 副团长 1989 -- 1996 唐军 男 总支书记 1996.7 -- 1998.11 刘作玉 女 团长&/p& 院长 1996.7 --2006&/p& 2006 -- 饶文富 男 总支副书记 1997.9 -- 潘成智 男 副团长 1997.9 -- 金于贤 男 副团长&/p& 副院长 2003.10 -- 2006 &/p& 2006 -- 黄国庆 男 副院长 2006 --
丁国岑 男 团长 1948.12 -- 1955.1
吕培成 男 指导员 1949 -- 1949
胡其准 男 教导员 1949 -- 1951
耿跃华 男 教导员 1951 -- 1953
邹楚生 男 协理员 1953 -- 1955
腾飞 男 副团长 1950 -- 1955
张忠良 男 副团长 1953 -- 1965
虞孝龙 男 副团长、书记&/p& 团长、书记 团长 1956.8 -- 1960.6&/p& 1961.1 -- 66.6 -- 1969.11
李盛斌 男 副团长 1956 -- 1958
葛次江 男 副团长 1956 -- 1966
田子文 女 副团长 1960 -- 1971.1
魏俊林 男 副团长 1960 -- 1975
辛波 男 团长&/p& 团长、书记 团长、书记 1966.4 -- 1969&/p& 1970 -- 78.6 -- 1984.7
廉继温 男 团长、书记 1972.8 -- 1976.10
胡云飞 男 副 团 长&/p& 副 团 长 1975.10 -- 1978.11&/p& 1979.7 -- 1981.7
张少华 男 团长、书记 1976 -- 1979.11
鄂定国 男 副团长 1981 -- 1983
景惠生 男 副团长&/p& 团长 1978 -- 1984&/p& 1987 -- 1967.7
黄大为 男 副团长&/p& 团长 1980 -- 1984&/p& 1984 -- 1985
郑培升 男 书记&/p& 团长、书记 书记 1984 -- 1985&/p& 1985 --
刘殿友 男 副团长、副书记 1984.5 -- 1985.10
葛少英 女 副团长 1985.9 -- 1988.4
陈光栋 男 副团长 1985.9 -- 1996.12
陈榕楠 男 总支副书记 1988 -- 1997
朱绍玉 男 副团长 1989 -- 1996
唐军 男 总支书记 1996.7 -- 1998.11
刘作玉 女 团长&/p& 院长 1996.7 --2006&/p& 2006 --
饶文富 男 总支副书记 1997.9 --
潘成智 男 副团长 1997.9 --
金于贤 男 副团长&/p& 副院长 2003.10 -- 2006 &/p& 2006 --
黄国庆 男 副院长 2006 --
团长、书记
1961.1 -- 1966.6
1966.6 -- 1969.11
团长、书记
团长、书记
1970 -- 1972.8
1978.6 -- 1984.7
1979.7 -- 1981.7
1987 -- 1967.7
1984 -- 1985
团长、书记
1985 -- 1987
1987 -- 1988
福建京剧院剧院前辈
原为上海京剧院“文艺四级”演员。工于青衣,尤以唱工见长,嗓音亮丽,高低自如:高音不破,低音不暗,中气充盈,行腔圆润。尤其处理大唱段,唱法讲究、给观众听觉上的满足、她也酷爱花旦戏,如《柜中缘》、《金玉奴》、《得意缘》表演闺门旦、细致专神。
1958年调入团成为当家旦角,除演折子戏外,热衷于排新戏,主演过《武则天》、《杜十娘》,也演过现代戏,如林祥谦夫人之类新角色。
自幼在东北拜师学戏。因武功扎实,长靠短打戏兼演。在东北三省颇有名声。后拜著名老生唐韵笙为师,唐以擅演列国戏著称,田子文接过唐的衣钵,声誉益增。后闯入上海,剧场以“全国第—女武生”招徕观众,她首演锤功戏《螺蛳屿》而一炮打响,在上海立定脚跟。随后在江南各地演出。
1949年参军入省京居IJ团,任过艺委会副主任、副团长等职,1954年加入共产党,中年之后,少演武戏多演文武老生,尤其多以唱工老生为行当,擅演《斩韩信》、《二子乘舟》等列国戏,深受观众爱戴。
十二岁入喜临堂坐科,因功底较厚,文武兼备,醉心“麒派”,又无缘拜入麒门,后向麒门弟子学演《追韩信》、《跑城》、《斩经堂》,也颇得麒派韵味,且能将麒派善于刻画人物的要诀运用到新戏人物身上。梁山伯、王魁、包公、吕蒙正、娄阿鼠、乐和以及现代戏诸角色都能演得形神各异,演谁象谁,绝无雷同。其戏路之宽也非同行可比,动作节奏鲜明,凌厉生风,有教观众“拢神”之能,他是标准的“演技派”好演员。
自幼入中华戏曲学校附属志兴成科班学武生。出科后先在北京后在江南及香港、菲律宾各地演出。1949年在闽参军入团,擅演长靠戏《挑华车》、《夜奔》及《野猪林》、《火焰山》等剧主角。
她是部队一手栽培起来的名演员。于1949年参军入京剧团时,正当青春之年,扮相俏丽,身材适中,悟性也很高,在导演启迪下能准确细致地表现人物。自建国以来,从《九件衣》开始,她主演过《梁祝》、《人面桃花》、《秋江》等十几部大型古装戏。样板戏兴起,她扮演阿庆嫂、崔大嫂,也能适应崭新角色;表现得很到位,在观众中留下深刻印象。后辈成长起来后,她甘当“人梯”做绿叶,受到同行的赞扬。
著名麒派老生。先在三十一军鹭江剧团,后并入团。青年时期曾在上海与周信芳同台多年。常演《跑城》、《迫韩信》等剧,深得麒派精要,动作规范性强。他的戏路也较宽,能演关羽、石秀各类不同人物。
后期多做教学工作。导演过新戏《郝摇旗》
著名武生演员,曾扮演过《火烧裴元庆》、《战金山》、《霸王别姬》等剧主角。五十年代后期从事导演工作,曾导演过《七侠五义》、《丰收之后》等剧。
1950年来闽参军加入团。专工青衣,噪音清亮纯正。吐字清爽。尤善于润腔,强弱有致,疾徐得宜。其戏路不拘一格。也不独守一派,《碧簪》、《香罗带》、《锁麟囊》为其常演剧目,每唱必有采声,主演过新戏如《春香传》、《当炉呤》。也能悉心另辟新路,适应自如,在观众中声誉与日俱增,1985年调山东烟台市。
著名花脸演员,曾担任过《霸王别姬》、《将相和》、《战金山》等剧主要演员。
团艺术人才可谓阵容强、造诣深,各门类的艺术骨干齐备。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创作集体。他们中有许多是本省或全国有影响的艺术家。以他们的艺术积累和艺术才华,全力以赴,造就了团旺盛的艺术创造力。
国家一级演员。原在山东烟台京剧团,1956午调进团。应武生行当,师从李盛斌。其扮相英俊,能武能唱。故能适应多种角色。戏路较宽,先后演过《长坂坡》、《连环套》、《七侠五义》等大戏的主角。
还演过样板戏中的李玉和、杨子荣、严伟才。后又扮演过周总理、陈嘉庚。八十年代后导演过《五颗明球》、《围城记》等剧。
国家—级导演。1949年(十岁)随父参军。扮演过《九件衣》等剧的娃娃生。1955年应武生行当。演过《十八罗汉斗悟空》等剧。1962年入省京校任教。1965年借调上海青年京昆剧团主演《南海长城》。1983年后正式做导演工作。曾导演过《真假美猴王》、《小五义》等剧,尤其《真》剧的革新效果,对京剧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郭云涛(国家二级演员)
著名老生演员。曾扮演过况钟、蔺相如等许多重要角色,以及现代戏施洋律师、少剑波等主角。
席鸣良(国家二级演员)
著名唱工老生。扮演过扬延辉、乔国老、诸葛亮等角色。现代戏扮演过李奶奶等。
李兰荪(国家二级演员)
主演过《红娘》、《状元媒》、《王昭君》、《五颗明珠》等剧。
葛少英(国家二级演员)
曾担任过《樊江关》、《刺惜》、《十三妹》、《东邻女》、《五颗明珠》等剧主要角色。
赵慧笙(国家二级演员)
曾扮演过周瑜、许仙、张生、华云龙等角色。
张筱凤(国家二级演员)
主演《柜中缘》、《卖水》和《真假美猴王》中的女王等角色。
林龙(国家二级演员)
曾扮演过周瑜、许仙、张生、华云龙等角色。
国家一级编剧,著名剧作家,戏曲理论家。曾任团文学组编剧、后调福建省戏曲研究所任副剐所长。
原为团作曲,后调福建师范大学任教,现为副校长、教授。民间音乐理伦家。
国家一级作曲,1989年调入团任业务副团长。曾为《五颗明珠》、《山花》、《围城记》、《夏王悲歌》等剧作曲。曾获文华作曲奖。
国家二级编剧。创作过《郝摇旗》、《东邻女》、《五颗明珠》、《烽火陈嘉庚》、《雷锋之歌》等剧。
原攻旦角,主演过梅派代表作及,《红娘》、《失子惊疯》等剧。中年后专心教学工作。曾为《郝摇旗》、《索珠记》、《成佛记》作曲。导演过《东邻女》并担任作曲。
国家二级编剧。创作过《真假美猴王》(与人合作)等剧,改编过现代戏《红色少年》
国家二级舞美设计。曾在《郝摇旗》、《东邻女》、《烽火陈嘉庚》、《山花》等剧中担任舞美设计。
国家二级演奏员。从小在科班学琴艺,建国后任找团长期担任京胡演奏员。
国家二级演奏员。七十年代起担任团司鼓,曾在《真假美猴王》、《山花》、《雷峰之歌》等剧中任司鼓。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京剧院全部演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