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果洛州果洛州美大武镇火锅

果洛州火锅友情小提示
果洛州火锅相关推荐
果洛州火锅相关分类
& 列表网&京ICP证100421号&京ICP备号-1&琼公网安备08Bad Request (Invalid Hostname)青海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第9版:青海日报9版
果洛:诞生在黄河臂弯里的拉加学校
  择校,这个在大城市颇为普遍的教育现象,如今出现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海果洛大草原上。许多牧民翻山越岭,骑着摩托车,带着孩子,赶着牦牛,甚至到学校附近盖房居住,都是为了能让孩子进入当地人称为“拉加学校”的学校读书。不过,这里的择校含义简单:无学习程度门槛,无年龄限制,入学顺序先来后到。为了能坐进拉加学校的教室,许多家长提前三年来给孩子报名。  拉加学校地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黄河第一曲”岸边的拉加镇,是当地人对吉美坚赞福利学校、民族职业学校、拉军草原女子学校的统称。1994年,在外求学、教书多年的吉美坚赞在自己的家乡创办了青海省第一所民办学校———吉美坚赞福利学校,如今,拉加学校的朗朗读书声,与有240多年历史的拉加寺钟声,一起让拉加小镇声名鹊起。许多牧民带着孩子从青海其他州县甚至甘肃、四川远道而来求学。    放牧牛羊的孩子六年可以学着写论文    一身青色花团紫红底色的藏裙,脸上两抹淡淡的高原红,如果不是一口略带京味的纯正普遍话,看不出穆静与其他藏族女教师的区别。  家在北京的穆静去年偶然听朋友说起拉加学校的故事后,来考察了几天,就辞去工作到这里当了一名教师,教汉语和英语。她不仅不拿一分钱工资,还组织朋友们从北京筹集学校里需要的东西。&  “我是被这里吸引了,不是亲身经历,谁能想到原来放牛放羊的孩子学习六年之后可以写论文。”每当别人问起穆静老师来这的理由时,她都把这句话说得明白、干脆、响亮。  拉加学校的资料室里有一个专门的柜子,里面摆放的都是历届毕业生写的论文。93本论文涉及语言、文化、历史等方方面面。这些毕业生的平均年龄十四五岁,许多入校前根本不会读书写字。  而从今年开始,学生的论文已经被做成光盘在藏区出售,很流行。  “有用”是吉美坚赞的办学追求。这个年少时因家庭贫困被迫失学的僧人,为了回家乡当藏文教师,曾放弃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  “我读过十几年书,又到寺庙和佛学院系统学习,经常想,能不能找出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路子,让学生们既能学习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又能学到有用的现代化知识?”  1994年经过果洛州政府批准,吉美坚赞用多方筹得的13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办起了吉美坚赞福利学校,开始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学生们既学习藏族教育传统中的因明学、声明学、历算学、医学、工巧明学、语言学等知识,也要学习汉语、英语、计算机、数理化,同时还开设体育课、劳动课、音乐课、美术课等。&&因为是全青海第一家民办学校,有人怀疑吉美坚赞是不是为了赚钱。事实恰恰相反,学校在办学之初就确定了一条原则:一律不收任何学杂费和住宿费,凡孤儿、残疾儿童、特困儿童还可以得到适当补助。  为了让没有进过学校门的藏族孩子能够适应藏汉英三语教学,在教材选取上,吉美坚赞和老师们费了一番心思。汉语学习,要求6年完成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统编教材的全部内容,藏语文除了学习传统经典,他们自编教材。办学十几年里,拉加学校开发了9种课本。英语则选用了原青海民族学院专门面向藏区的课本,雪山、牦牛、草场,这些藏族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课本中随处可见,亲近感让学生学起来很有兴趣。  独特的教学方式,让这里的学生六年毕业时能够熟练运用藏语基础知识进行写作。十几年来学生们还在藏区的各类报刊上发表了3000多篇文章。甚至有人评价这里的毕业生藏语应用达到大专水平。  让拉加学校名扬藏区的是2001年的高考。当时第一批学生六年学习期满即将面临毕业,吉美坚赞几次找到玛沁县和果洛州的教育部门,为他的学生争取到了参加高考的资格。  成绩出来后,吉美坚赞舒了一口气,当地教育部门吃了一惊:该校5名学生参加了大学考试,结果全部考上了青海民族大学、西藏医学院。此后,连续几年,拉加学校的学生参加高考,达到大学录取线的一直都在百分之六十以上。  目前,拉加学校的561名毕业生中,上大学的有207名,有一批人已经成为医生、教师、寺管等。让吉美坚赞最得意的是有4名毕业生开始开办自己的学校,把这里的教学方式传承开去。    教学独特,辩论让学生自主学习    背靠高大雄浑的阿美尼勒功山,海拔3050米的拉加学校每天上下午都有壮观的一景:几百个学生在操场上辩论。形式不拘一格:一对一,一对多,或二对多,三对多。一对一时,两人一组,一人坐在地上,一人站在前面,就某一论题你来我往深入辩论。而一对多时,一个人坐在地上,面前几十个人或者逐一提出问题或者一起阐述观点。击掌声、此起彼伏的高声论述声,让整个操场沸腾了。  藏传佛教中的僧侣辩经,被吉美坚赞大胆地用在了日常的教学中。拉加学校规定,各门课程都要采用辩论的方式巩固学习成效,不仅是藏语言学习,也包含英语、代数甚至是计算机。  拉加学校还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每周四下午四点开始,都要进行全校的知识竞赛,有传统的辩论,历史、常识、法律、科普问答,还有英语对话,小品表演等。活动都由学生自己组织,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曲美仁曾来自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别乡,2008年来到这里的时候已经15岁了,之前一直在家放牛。经过不到三年的学习,每周四的知识竞赛上,曲美仁曾都可以用藏语、汉语甚至是英语和别人辩论。  1991年出生的扎西才让2007年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来到拉加学校读书。他觉得辩论对自己学习知识帮助特别大,因为在每次辩论之前,自己要找出学习中不懂的,通过发问、对方回答,直到把问题搞懂。有时在反驳别人观点时,也要用到许多观点,因此要提前把自己的观点背下来。  现在吉美坚赞的学校名气大了,小小的拉加镇经常有远道而来的牧民,最远来自甘肃、西藏。拉加学校办公室主任桑姆吉老师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每年开学时来报名的学生有1000多个,可学校目前的规模一届最多只能收200多个学生,而且又不能考试,因为来报名的学生大多根本没有上过学,如果挑选其中基础好的孩子,就违背了办学的初衷。  所以拉加学校的入学政策是“有教无类,先来后到”,只要是20岁以下的社会青年都可以报名。有的孩子已经连续三年来报名,就优先录取;接下来录取连续两年来报名的;剩下来的就只好明年再录取。即使这样控制,拉加学校目前还有一部分学生借住在附近居民家里或是寺院中。扩大校舍,能够容纳更多的孩子入学是吉美坚赞最大的愿望。    不要求熄灯的学校&每年都有学生主动要求留级    多根细细的藏式编辫披在脑后、身着暗紫色花纹藏裙的次珍老师在给学生们讲弟子规,如果闭上眼睛,老师标准的普通话、学生们朗朗的背诵声,让人想不到这是在偏远的高海拔藏族地区。  次珍老师曾在青海民委工作,儿子上了大学以后,她觉得自己应该做点真正喜欢的事情。在拉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藏语教学后,她来到了拉加学校,教授汉语和藏语。  “礼仪、社会规范,传统文化中的精品藏汉都是一致的。”次珍老师这样解释。这种藏汉结合的传统教育已经在学生们身上扎根开花。  “我想成为像我老师一样的人!”这句话常能听学生说起,也最让穆静老师感动,“现在大城市的学校条件那么好,孩子们学习条件优越,可是在哪所学校经常能听到这句话?”  穆静说,在这里不管是哪里来的老师都会感受到尊重,在校园里,有老师走过来,10米以外的学生就会行躬身礼,等老师先过去。  26岁的才让三知老师是青海民大美术专业的毕业生,他曾在西宁一家公司搞美术设计,知道这所学校后,就到这里教书,教孩子们素描、素写等美术课程。  在这所学校有许多“怪现象”:晚上不熄灯,甚至晚上12点钟还有学生在教室里读书上自习,第二天一早五点钟,天还没有亮,已经有学生起来读书或者跑步、踢球。  去年,经过严格面试,西南民族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李毛措如愿到拉加学校当了一名教师。这个被学生形容“眼睛想(像)珍珠一样漂亮”的女教师教基础班汉语和初级班的英语。基础班有92个学生,年纪最大的34岁;初级班是全校最大的班,共有143人。班上许多学生没有上过学,得从bpmf和abc学起。为了能使程度差的孩子跟得上,她让学生们随时来她的宿舍背书、问问题。于是从早上七点半下早自习到夜里十一点,总有学生拿着英语或汉语课本来找她,或在她门前读书。  “主动要求留级”是拉加学校另一大怪现象。  16岁的泽让扎西来自四川阿坝。因为以前没有上过学,进校后藏文跟不上,泽让扎西就主动要求留了一年。如今,泽让扎西在职业高中二年级,专业是计算机。  像泽让扎西这样主动要求留级的学生,在这所学校每年都有。“每年都有要求留级的学生,他们认为自己学得不够好。”吉美坚赞校长说,到这里读书的孩子是真想学到知识,绝不是要拿文凭。  开放、自由、启发式的学习环境也产生了“坏结果”:曾经有学生考上了大学,但是到了大学,发现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同学之间也不能相互讨论,觉得这样的大学学习不是自己所想的,就退学了。  “这样的学生挺多的。”吉美坚赞认为自己培养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不能适应封闭的教学。    女校全州考第一&&五年级直接升初一    戴眼镜的嘉雍卓玛在一群女孩子中有些突出,因为她的同学中近视眼很少。嘉雍卓玛的家在近400公里之外的西宁市,她从虎台小学六年级毕业后就来这里读书。  “这所学校非常热门,教学质量很高,我这些同学英语都讲得非常棒。”嘉雍卓玛与大多数城里孩子一样,很大方,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自己的父亲是一名曾在日本留过学的学者,目前经商,母亲是青海民族大学的教师。一次,父亲为一群日本朋友做翻译,到藏药厂参观,但是日语熟练的他,因为不懂自己本民族的藏医知识,翻译总是不到位。于是他想到让女儿到藏区这所知名的学校来读书。  “这里的老师水平很高,藏语、英语最好。”已经来了几个月的嘉雍卓玛已经在班里交上了好朋友,课余时间她们的生活非常丰富:编织藏式手工艺品,去大约一公里远的河边取水,帮筑路工搬石头。  脸黑了、手脏了、指甲长了,嘉雍卓玛却非常快乐:“这种生活很充实。”不到14岁的女孩子非常独立,放假时,她会一个人坐班车到果洛州所在地大武镇,住上一晚,然后做七八个小时的汽车回到西宁。  当然,嘉雍卓玛只是特殊的孩子。女校绝大部分还是牧民的女儿。  由于地理条件特殊,藏区牧民居住分散,经常是两三家或者一家住在一个山沟里,许多牧区的孩子得不到教育机会,尤其是女孩子。  “女童的教育是母亲的教育,母亲的教育是人类的根本教育。”吉美坚赞一直认为要想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就要首先对女童进行教育。  当初开始办学时,吉美坚赞尊重信教群众和拉加寺教规,学校不收女生,但是经常有牧民要求把自己的女儿送来读书。从1997年开始,吉美坚赞多次找到州县政府,希望批准自己再建一所女子小学。2001年4月,玛沁县人民政府和县文教局联合下发文件,同意创办女子小学。  得到政府的批文后,吉美坚赞四处筹集资金300多万元,在拉加镇阿弥改托神山脚下为那些整日被家务劳动所牵累的牧区女孩们创建一所学校。2005年拉军草原女子学校正式对外招生。  果洛州教育部门与吉美坚赞当时有一个约定,每年收40名女生,6年达到240人时,政府就给予教育投入,结果学校第二年招生就达到了这个数字。如今,女子学校已经成为民办公助的学校,按寄宿制学校标准,政府每年给每个学生1650元的生均经费,还解决了14个公办教师编制。女子学校的一位副校长和教导处主任都是原来男校的毕业生。  在教学方式上,女校与男校基本相同,包括从寺院吸收的辩论方式。也许是因为没有男生的干扰,这些女孩们非常大胆。一次学校运动会上,女孩们还和教师队踢起了足球,劲头不输男生。  2010年,第一届女生班已经上到五年级,夏天参加了果洛全州小学毕业测试,结果五年级的拉加女子学校的孩子们总成绩第一。州教育局经过研究决定让这些女孩子直接升入初一。    教育部门支持教学推广    在吉美坚赞的办公室里,教育部门授予的各类优秀学校的奖状、奖杯有许多,吉美坚赞本人也有许多荣誉。但他的理想不在于此,目标也不是把学生培养到大学,而是让藏族孩子学到有用的知识。  于是,2006年,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成立。目前335名学生在基础部(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班)就读,428名学生在读职业学校,共有5个专业,分别为藏语高级班、藏医、工程(藏式)建筑、唐卡绘画、计算机。  从拉加学校成立之初,果洛州政府及教育部门就给予了支持和肯定,职业学校建立之后也是如此。目前,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的学生开始享受生均每年1500元的中职教育补贴。  洛吉来自西藏林芝地区,小学毕业后放了几年牛,去年来到拉加学校读书,如今他是基础部中级班的学生,对于今后想学哪个专业还没有想好,无论是绘画、藏医、还是计算机,他都感兴趣。  目前,120名毕业班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大部分已经有了去向,或者工作,或者继续读书。学生抢手,也让吉美坚赞为难。玉树的一所学校去年就提出要几名老师,不知有没有学生愿意去。虽然没有师范专业,但是因为拉加学校的学生水平高,青海、甘肃藏区的好多学校都有拉加学校的毕业生当教师。甚至甘德县有一所学校的教师全部是拉加学校毕业生。  “现在全州已经有几所寄宿制学校,教学方式与效果还不能让人满意,所以拉加学校受到欢迎。”玛沁县教育局一位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已经有三所学校在用拉加学校的自编教材。还有几所学校正在推广辩论式教学。果洛州藏医药研究中心
果洛州藏医药研究中心
单位介绍果洛州藏医药研究中心地址设在文成公主与公赞干布举大婚礼的果洛,青海 果洛 玛沁县大武镇雪山路4号,联系人是东杰,主要经营采集藏药标本、研究藏药及开发、搜集整理藏医药方面的论文,单位注册资本未提供基本资料主营产品采集藏药标本、研究藏药及开发、搜集整理藏医药方面的论文
行政区号6326
单位注册地址 青海 果洛
大武镇雪山路4号
联系人东杰
邮政编码814000
电话( (温馨提示:请核实资质,谨防诈骗)
注册资金未提供网址/guoluo/co/1.htm
信用等级
企业人气第384次被浏览
所属分类
所属城市
小提示本页是 [果洛州藏医药研究中心] 在顺企网的黄页介绍页,如果您是负责人并希望管理这家单位, 认领该企业后可以删除广告,或者信息有误需要纠正或者删除,请 [
] 果洛州藏医药研究中心的地图百度地图中的红点是果洛州藏医药研究中心在果洛的具体位置标注,您可以用鼠标拖动查找,双击放大缩小地图果洛相关研究与试验发展单位 果洛推荐企业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本站所有服务免费,请提防诈骗,顺企网不负任何责任
顺企网版权所有
发布批发采购信息、查询企业黄页,上顺企网
费时47毫秒,缓存: 23:13:39果洛旅游景点__青海果洛旅游景点大全
果洛旅游景点
推荐1   达日草原达日县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冬春寒冷而漫长,夏秋温暖而短暂。这里的山川风光雄伟壮丽,这里的风景别有风味。有耸入云天的陡峭山峰,也有一望无际的碧绿原野;有巨浪拍岸的江河,也有蜿延跌宕的溪流;有宛如明镜的湖泊,也有满溢神话的温泉。千里草原,飘来花的香味和泥土的芬芳,炊烟袅袅的帐篷、洁白的羊群、悠扬的牧歌,给草原描绘出了温情的意境┅┅当你走进离太阳最近的这片土地,就会领悟到返朴归真的体味和真谛。巍峨绵延的巴颜喀拉山横贯全境,把达日从中分为黄河和长江两个水系流域。其境内主峰措什多山,向东南连绵……推荐2   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西北部,宁果公路可达,距州府所在地大武镇86公里,属山岳型自然风景旅游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十大山峰之一。“阿尼玛卿”为藏语音译,海拔6282米,是昆仑山系支脉阿尼玛卿山的主峰,又称玛积雪山或玛卿岗日,因是黄河源头最大的雪山而得名。山体由砂岩、石灰岩及花岗岩构成。由13座山峰组成,平均海拔5900米以上,最高一座山叫玛卿博拉,山峰呈锯齿重叠形。由于地势高峻,气候多变。据统计,冰川面积约125.7平方公里,有冰川57条,其中位于东北坡的哈龙冰川长7.7公里,面积23.5……推荐3   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址东北部黄河北岸的拉加乡阿尼群贡山下,西(宁)久(治)公路可达,距州府所在地78公里,是建筑类人文风景旅游区。座东向西,面临黄河,前有1986年建成的黄河大桥可通西岸。拉加寺初名“扎西功德林”(吉祥广安寺)后改为“甘丹扎西迥寺”(具善吉祥源地),又称“嘉祥寺”是我省黄河沿岸最著名的格鲁派寺院。该寺由阿柔格西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创建,系色拉寺属寺。现寺藏有班禅大师和章嘉国师赐给香萨-的锦幛。拉加寺在1952年至1958年间有殿堂12座150间,昂次、僧舍等100间,……
果洛热门景点:
   年保仙女湖(藏语“西木措湖”)。在年保主峰的北侧,湖泊由大湖和小湖两湖构成,面积约 17 平方公里。由巨大冰川的剖蚀作用形成的冰川湖,距县城 47 公里,距西久公路4公里处,公路已延伸至仙女湖景区。湖泊如镜,每日晨昏浓雾围绕,蒙蒙细雨,湖面变幻莫测,以其“神奇”之势难以言状而著名于世,深受当地藏族人民赞誉崇拜的一座神山和神密的“宫殿”。藏族人民将马瑙、保石、银币和哈达抛洒在湖中,祈求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带去美好的祝福。湖中有各种鱼类、水獭、鸟类。
湖的中心有一鸟岛,形如金鱼,故命名为“金鱼岛”……   白玉寺白玉寺位于县城西南的白玉乡。背靠灌木丛生的石山,面对清澈明静的俄科河。这里,海拔3600米,雨量充足,气候温暖,开阔平坦,花草茂盛。此寺向北30公里是有名的年宝神山风景区,途中经过果洛东南最大的格鲁派寺院―隆格寺,可称是久治地区最好的旅游观光区。白玉寺系四川省白玉大寺子寺,“白玉”为其母寺名而得名。建于1857年,迄今已有140余年历史,是青、川、甘边界地区规模宏大,影响很广的宁玛派寺院。经过重建,大经堂、灵塔殿、讲经院、禅修房、僧舍等建筑数以千计,占地近千亩。讲经院内有驻美藏胞所赠美国印……  
阿尼玛卿山脉是昆仑山系支脉,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州玛沁县西北部。阿尼玛卿山脉总长28公里,宽约10公里,共有1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突兀在莽莽高原,山上冰雪连绵,终年不化,阿尼玛卿主峰“玛卿冈日”由三个海拔6000米以上的峰尖组成,最高峰海拔6282米。藏族人民称阿尼玛卿为“博卡瓦间贡”,即开天辟地九大造化神之一,在藏族人民信仰的二十一座神雪山中排行第四,专掌“安多”地区的山河浮沉和沧桑之变,是藏族的救护者。“格萨尔王传”史诗称阿尼玛卿山神是“战神大王”,说他是史诗主人公格萨尔所在的神山。……     在青海中部偏南,为昆仑山脉南支,西接可可西里山,东连岷山和邛峡山,是长江与黄河源流区的分水岭,北麓的约古宗列渠是黄河源头所在,南麓是长江北源所在。巴颜喀拉在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青色的山”。     巴颜喀拉山海拔五、六千公尺,北坡平缓,南坡幽深,多峡谷。山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属高寒荒漠草原,人烟稀少,只有藏人在此从事畜牧。山间谷地上,牦牛、绵羊远近成群。向阳的缓坡上一块块草滩,像翠绿的绒毯,偶见零星牧包房点缀其间。  这里有许多终年积雪的高山,处处冰河垂悬。每年春天以后,在强烈的日光照耀下……   牛头碑为开辟黄河源头的旅游业,玛多县人民政府于1988年9月修建了一座“华夏之魂河源牛头碑”,碑体总重5.1吨,纯铜铸造,已故十世班禅大师和-邦同志分别为纪念碑题写了藏汉文“黄河源头”字样。牛头碑建在位于玛多县境内措日尕则山的顶峰,海拔4610米,碑身高3米,碑座高2米,均用铜版铸模镶嵌,碑式别致,字体雄浑,象征着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的悠久历史和勤劳朴实的品格。纪念碑选择了原始图腾神圣的崇拜物――牛,以其角粗犷、坚韧、有力的造型,概括了我们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使人油然产生一种无与伦比的强烈凝聚力和……   查郎寺查郎寺由郎-曲吉多杰始建于1895年,系藏传佛教宁玛派,含有附属宗教活动点一所和格萨尔狮龙宫殿。改革后于1980年开放,建立在建设乡境内,总占地面积为9000亩(其中建筑面积38亩、草场面积8662亩、围栏面积300亩),经堂3座、70间,佛塔33座(其中石塔30座、灵塔3座),查郎寺主-是旦贝尼玛,现有民管会成员10人,1958年僧侣总数是300人,原有-14人(其中圆寂-8人,在世-6人),新转世-1人,自行认定-10人,目前驻寺僧侣总数是301人,批准定员僧侣是200人,驻寺超员僧侣……   托索湖托索湖为半咸水湖。位于花石峡西北约15公里处,呈边长约20公里的等边三等形,面积25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1.5米,最深107米,蓄水量129.3亿立方米,是果洛州第三天湖泊,水最深,湖面呈现青色,故名“黑海”,湖内产鱼最多,与其北部的可鲁克湖有水道相连。湖中部偏北有面积2平方公里的小岛,每年4~10月,岛上珍禽异鸟。在湖的北岸边,有一温泉。四季温暖,严寒的冬季,大部分湖面被厚冰所封,唯有温泉附近的湖水热气腾腾,总有天鹅在温暖的湖水中觅食嬉戏。托索湖四面被高大而险耸的群山所环绕,湖泊沼泽地……   扎陵湖是黄河上游大淡水湖。又称“查灵海”。藏语意为白色长湖。位于青海高原玛多县西部构造凹地内,居鄂陵湖西侧。扎陵湖和鄂陵湖海拔4300多米,比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高出一千多米,是名副其实的高原湖泊。这里地势高寒、潮湿,地域辽阔,牧草丰美,自然景观奇妙,是难得的旅游观光胜地。盛夏季节,碧空如洗,苍穹无垠,玻璃般的天幕上,不时地飘荡着樱桃似的朵朵白云,天是那样蓝,云是那样白,山是那样青。蓝天白云之下,起伏连绵的青山和褶褶闪亮的碧波,交相掩映,分外妖娆。数以万计的天鹅、大雁、野鸭、鱼鸥等在平如明镜……   东吉多卡寺东吉多卡寺,藏语全称为“东吉多卡旦尼达吉林”。位于甘德县柯曲镇的赛日滩,距县城12公里。1837年,宁玛派-加布官昂欠?杰热布多杰初建为帐篷寺院,至今已历经五代。东吉多卡寺为宁玛派和格鲁派合住寺院,现有两层的大经堂,一座35间,转经房5座10间,寺院建筑共占地面积131亩,常住僧侣近百人。大经堂的前庭和里面高大后的墙壁上,都绘有彩色绘画,这些壁画造型优美,独具一格,描绘精制,富有装饰效果和浓厚的藏传佛教风味,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寺院的庞大-幡群和数十万块刻有-、佛像的石经墙,构成了高……   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位于玛多县花石峡境内,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对象。长期以来,由于无专门管护人员,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受到盗墓者疯狂挖掘,古墓遭受到严重破坏,遍体鳞伤,千疮百孔。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就像一幅忧伤而风情万种的画卷镶嵌在水草丰美的草原上,默默地注视着草原的万千变化,倾诉着它对世人的寄托,显得是那么的沧桑和无奈。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是玛多县旅游业名胜景点之一。……   果洛草原上的“神女峰”,当地人称“加毛多”。“加毛”在藏语口是“汉族姑娘”的意思,“多”即是石头。加毛多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东边十余里处绿茵如毯的草山上。一并两块巨石,均有一房多高。远远望去,略低的一块,好象一个人弯腰倾身,欲呼欲号;较高的一块,又好似一个人在翘首远眺,注视着前方的玛积雪山,望眼欲穿。其姿其情,与绵延的雪山、空旷的草原、迤逦的河水融为一体,使人不免感到凄凉和不安。……   鄂陵湖是青藏高原上一个大型微咸水湖,重要的是渔业,也是鸬鹚、雁鸭类(包括斑头雁和赤麻鸭)和鸥类(棕头鸥和渔鸥)的重要繁殖地。鄂陵湖位于扎陵湖之东。鄂陵湖与扎陵湖的形状恰好相反,东西窄、南北长,犹如一个很大的宝葫芦。湖的面积为628平方公里,比扎陵湖大1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7.6米,最深可达30多米,蓄水量相当于扎陵湖的一倍多。鄂陵湖水色极为清澈,呈深绿色,天晴日丽时,天上的云彩,周围的山岭,倒映在水中,清晰可见,因此叫“蓝色的长湖”。黄河在扎陵湖中经过回旋喘息之后,从湖东南的草滩上散乱地流出……   格萨尔王狮龙宫殿位于果洛州达日县约18公里处,为您展现绚丽多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格萨尔人物,形象雕塑艺术。宫殿四周呈现八宝如意图山形,一千多条山沟犹如连心的叶纹,东南西北都朝向狮龙宫殿。整个宫殿的总面积达180平方米,高约40米。在玻璃瓦顶上安装了塔尖顶宝幢和铜质镀金祥鳞0。
……   多利多卡寺多利多卡寺位于下贡麻乡,因著名-台多利朵卡而得名,距县城约为26公里,属于觉囊派寺院,母寺为龙什加寺,于2000年开放,现有-3名,僧侣70名。……   年宝玉则山位于县城西南部,距离智青松多40多公里。相传是三果洛的发祥地,是果洛的第二大神山。主峰海拔5369米,终年积雪,由巨大冰川所覆盖,冰川面积约5.05平方公里。年宝玉则景区,山川挺拔奇险,气势雄伟。山谷沟壑纵横,河流湖泊众多,均为高原淡水湖。仙女湖四周,层峦叠嶂,灌木丛生。年宝玉则山周围又有莲花生佛的脚印、格萨尔石座、格萨尔温泉、拉隆化德山神修仙洞等景点。……   门堂黄河风情门堂黄河风情从年保至门堂公路40公里段,风光奇丽,沿途的黑河水有很大的落差,滔滔流向黄河。沿岸牛羊成群,膘肥体壮,如繁星点缀在草原上,五颜六色的帐蓬使得自然风景锦上添花。门堂黄河大桥横垮在清丽的黄河之上。黄河两岸的草原宽广,绿茵如毯,各种美丽的野花让人留连忘返,发出一股股芳香,馨人心脾。……   死亡谷死亡谷死亡谷在白玉乡境内,在文措湖的东部,年宝主峰的南部,谷地之中丛林密布,在春、夏、秋之季,不时以雾气形势散发出一股气味,人和动物接触到这种气味之后昏觉不醒,并昏昏沉沉不知所措,因此当地人称此谷地为“死亡谷”。据考证这种气味是植物发出的瘴气,导致动物的昏迷和死亡。……   天外陨石堆天外陨石堆距县城镇西部近35公里,有硕大的陨石堆积点缀在草原、山间和河流之间。散落的巨石排列如同石阵,大人小孩藏匿其中,犹如迷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海果洛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