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定窑瓷器的价值碎片,有什么价值?

宋代瓷器特点及体系 - 瓷苑艺海 - 大宋官窑
大宋官窑上海浦东机场T1航站楼店喜庆开业窑火凝珍,求珍去凡,一件世代相传——大宋官窑
3月28日,大宋官窑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1航……
宋代瓷器特点及体系
  &1、 突破“南青北白”的局面。
  2、 品类繁多,器型多样。最受欢迎的有“梅瓶”、“玉壶春”等。
  3、 釉色优美,以典雅含蓄,高贵朴实,有类玉的效果,以单色瓷为主(除钧窑)。体现 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简洁素雅之美,有明显的民族精神体现。
  4、 装饰方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贴花、镂花等,图案以花鸟虫鱼等为主,造型,色彩,纹样追求完整、意境、气韵。
  宋代有著名的五大名窑:汝、哥、官、定、钧。 按体系分,分别有
  1、 青瓷体系
  汝窑(河南宝丰县清凉寺) 官窑:皇家自办,烧制御用瓷器,有“紫口铁足”成为南宋瓷器精品。 哥窑与龙泉窑(即弟窑)(浙江龙泉县)哥哥 章生一 弟弟 章生二 哥窑瓷器最大特点是瓷器通体开片,开大片为“冰裂纹”,开细片“鱼子纹”,极碎为“百圾碎”,若裂纹呈黑、黄两色,则称为“金丝铁线”。 弟窑,既龙泉窑 钧窑:河南省禹县,以绚丽多彩著称于世,突破以铁为呈色剂,创造铜红釉窑变技术。
  2、 白瓷体系
  定窑(中心窑场位于河北曲阳县灵山镇) 磁州窑:宋代著名民间窑,以白地黑花剔刻装饰最有特色。
  3、 黑瓷系:釉汁的铁含量达到8%,瓷呈纯黑色
  建窑:福建建阳县水吉镇 吉州窑:江西吉安永和镇
  宋瓷  
  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址在河南汝州(一说在河南省宝丰清凉 寺),因此而得名。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 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 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 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哥窑&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窑之一,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拒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    通盖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 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 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 器形以洗、炉、盘、碗为多。
  钧窑&分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 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合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 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 国制瓷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 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刚”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先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一带,曲阳县宋代属定州,故名定 窑。据《曲阳县志》载,五代时曲阳涧磁已盛产白瓷,官府曾在此设宫收瓷器税;但据调查,早在唐代这里已烧白瓷;至宋代有较大发展,除烧白釉瓷器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文献称为"黑定"、"紫定"和"绿定"。有毛口和泪痕等特征,毛口是复烧口部不上釉,泪痕多见于盘碗外部,因釉的薄厚不匀,有的下 垂形如泪迹。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诸种,风格典雅。对各地瓷窑有一定影响,曾出现不少仿烧定窑瓷器的瓷窑。原为民窑,北宋后期专烧宫廷用瓷;纹饰以龙凤 纹为主。此类宫廷用器多有传世,窑址遗有大量龙凤纹器物碎片。定窑也是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它也是继唐代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个巨大瓷窑体系。
  宋代钧窑瓷器
  宋瓷收藏引发深思
  汉学家、国 际宋史研究之开创者、法国学者埃狄纳·巴拉兹曾言:“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因此,研究宋史,将 有助于解决中国近代开端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宋史研究与宋瓷收藏对中国乃至世界也变得具有非凡意义,这也是本次纽约艺术周宋瓷热门所带给人们的思索 与启示。有鉴于世界经济与艺术市场格局发展的趋势,亚洲与以宋式文化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势必成为艺术市场的未来与重点。
  诚然,宋代文明与 宋式文化是华夏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座巅峰,但若不知珍视其如西方文艺复兴般伟大意义和善加研究参考,则文明发展和复兴便近似于空话。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似 乎比西亚落后,但是后来此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跃居于世界最前列。也正是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始得以向前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宋 代是最具魅力的时代。这个时期所占据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之于西方历史。百年以来世界艺术中心仍在欧美,艺术市场亦以欧美更为成熟,乃因其较 中国自身反而更为重视之故。
  因此,对于艺术创作与收藏也就更需要特立独行的前瞻意识,不盲从、不跟风方为艺术审美与收藏的正确态度,更 何况中国亦绝无必要全盘接受外来文化,中国艺术市场所走的路应是独特中国化的。宋代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黄金时代,宋代艺术所追求的简单朴质和返璞归 真与所表现的典雅高逸,乃为艺术审美之较正确方向。如果美丑不分,则实际上贬损了高尚典雅,或只是一味缺乏正确审美价值地追求浮华媚俗,那便是偏离了审美 方向。能否坚持较正确的美学方向,是关乎中国当代及未来艺术审美观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元代青花瓷八棱象耳瓶
  明代青釉哥瓷香炉
  北宋汝瓷青蛙卧荷笔洗
  元代青花凤首扁壶
  北宋钧官窑海棠红四足方鼎
  北宋官窑月白釉出辑尊
  柴瓷凤首瓶
  钧瓷五系莲花尊
  北宋红定刻花花口瓶
  黑定刻花梅瓶  在艺术品市场上,瓷器以它独有的艺术美感、文化底蕴及制作方法倾倒了众多收藏人士。纵观收藏界,唐、宋、元、明、清等各代的瓷器都不乏追捧者,而其中宋瓷又因存世量极少成为可遇不可求的珍品。在瀍河回族区唐寺 ,有一位名叫池平的老先生,他喜爱宋瓷、收藏宋瓷、研究宋瓷。40多年来,他用丰富的藏品建起了一座宋瓷博物馆。
  三大看点吸引眼球
  走进池平的宋瓷博物馆,一件件造型各异、精美绝伦的瓷器令人目不暇接,瓷器中不光有宋瓷,还有青花瓷、唐三彩等。池平说,他的藏品有三大看点:
  一是柴瓷。池平的博物馆内藏有5件柴瓷,造型各不相同,胎质是白色的,釉面为紫罗兰色,非常美丽,世所罕见。其中有一件凤首瓶,高约30厘米,肚大颈小,两个凤首对称形成两个壶柄,壶身上有片片凤羽,通体蓝中带绿,细腻通透。柴瓷出自柴窑,是五代后周皇帝柴荣所造的官窑,颜色以天青色为主,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特点,位居中国六大名瓷之首,在“柴、汝、官、哥、钧、定”瓷中排名第一,比宋代五大名瓷更为名贵,存世量也更为稀少。
  二是宋代五大官窑瓷。宋瓷是宋朝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有民窑和官窑之分。与民窑瓷器相比,官窑瓷器更加精益求精,工艺也更加精美绝伦。宋代有五大名窑: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和定窑。池平所收藏的宋瓷中有105件汝窑瓷器、50件汴京官窑瓷器,还有40件钧瓷、40件定瓷等等。
  三是青花瓷。池平的青花瓷藏品既有元代的,也有明代、清代的。有一件元代青花凤首扁壶,具有元青花特色器型,壶身为扁圆形,小口,以凤首作流,凤尾卷起作柄,凤身绘于壶身上部,双翅垂于壶体两侧,乍看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装饰和造型融为一体,别致新颖。
  从盗墓贼手中买下的珍品
  虽是各种瓷器都有,池平的收藏还是以宋瓷为主,他最喜爱的也是宋瓷。池平所收藏的宋瓷大部分是他父亲留下来的。
  池平的父亲当年是国民党军队的一名旅长。1947年,他父亲所带领的部队在汝州驻扎,其间当地发生了一件大事儿:一伙儿盗墓贼挖开了一座古墓,挖出了100多件瓷器,并且公开叫卖。池旅长闻讯,马上带人前去查看。
  池旅长的参谋长对瓷器略懂一二,他推测这些瓷器是宋瓷,从出土的瓷器数量、质量和古墓的大小来看,他断定极有可能是名窑名瓷,非常稀有珍贵。池旅长一听是宋朝的文物,也知其珍贵,就把100多件瓷器全部买了下来。
  领兵打仗常更换驻地,文物搬来搬去也不方便,于是,池旅长就把瓷器运
  回了老家——洛阳邙山千里村。当时,他家住的还是土窑洞,瓷器运回家之后,其家人在窑洞后面打了一个拐窑,专门用来保存它们。
  得益于这个拐窑,这100多件珍贵瓷器平安度过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完整地保存到现在。
  池平小时候并不知道家里有这么多瓷器,只知道拐窑很神秘,里面放的东西家人从来不让他碰。直到他上了初中,才从父亲那里知道了这些瓷器的来历。这些瓷器勾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从此他一有时间就钻进拐窑,一件件地欣赏,一件件地研究。他对宋瓷的兴趣也从那时慢慢培养了起来。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钻研,他断定这些瓷器出自北宋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和钧窑,器型大气优美,质料、颜色、装饰及做工均为一流。为了确认这些瓷器的研究价值,他还专门拿着汝瓷到北京,与故宫博物院里面收藏的汝瓷作了比较。他发现,他所收藏的汝瓷在三个方面都比故宫里的藏品更加完美:釉面的玉质感更强、莹润度更高,造型及工艺更加多变。
  种种迹象表明,出土这些瓷器的古墓是个大墓,墓的主人是个大官,据汝州当地人说这是国公墓。究竟是不是国公墓?又是哪一位国公的墓呢?池平决心弄个清楚。
  伴随100多件瓷器出土的还有一方印章,池平根据印章上的信息,又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推断古墓的主人为宋朝宰相谢思退。谢思退是宋徽宗的宰相,晚年被封为“荣国公”。看来此墓极有可能是国公墓,墓中出土的瓷器都出自宋代的官窑。
  五大名窑各有特点
  100多件瓷器均为北宋时期出品,分别出自几座名窑。池平说,北宋五大官窑为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各有各的特点。
  “宋瓷汝为魁”,可见汝瓷的美丽与珍贵。汝瓷釉色以天青色为主,共有八大釉色,胎体较薄,釉层有玉石般的质感。汝瓷器型非常丰富,有的器型据池平推测已非工匠构思,而是照图烧制。如图所示的青蛙卧荷笔洗,池平推断它的原作是画院里的“青蛙卧荷写生画”,工匠照着这幅画,把现实和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用高超的工艺烧制出了这个笔洗。这件瓷器代表了汝窑瓷器的高水准,是难得的珍品。
  北宋官窑设在汴京,所以又叫汴京官窑。汴京官窑有五大特征:紫口铁足,通体冰裂纹,釉下气泡密如攒珠,开片有大开片也有小开片,胎体为白胎、灰白胎和黑胎三种。官窑瓷器造型多为炉、瓶、尊、碗、洗、觚等。如图所示的月白釉出辑尊,高约27厘米,通体为月白釉色,尊口边缘呈现紫色,尊底露出黑色胎体,紫口铁足特征明显,开片小而均匀。
  钧瓷的釉色灿若云霞,红、蓝、青、白、紫等各种颜色融汇在一起。池平说,之所以有这么多种颜色是因为钧瓷在烧制的过程中发生了“窑变”。他的藏品中有一件为钧官窑海棠红四足方鼎,高约30厘米,通体有乳钉,有四足支撑,四面有兽纹,上部有两个耳朵,鼎里面釉色是天青色,外部是海棠红。整件鼎宛如玉石雕刻而成,精妙无比。池平说,收藏界有“钧瓷见红价值连城”之说。
  定窑以烧制白瓷为主,瓷身多有刻花,花纹千姿百态。如图所示的红定刻花花口瓶,瓶高约30厘米,瓶口是盛开的莲花,颈部有两道花纹,腹部也刻有莲花,瓶底有一草书“官”字,说明此瓶出自定官窑。
  据池平考证,哥窑在宋代并没有独立的窑口,哥瓷一般出自官窑窑口,它除具有官窑的特征外,还有“金丝铁线”,就是黑裂纹交织着红、黄裂纹。传世哥瓷中宋代出土的很少。池平的藏品中有一件明代青釉哥瓷香炉,乃明宣德皇帝赏赐给寺院的特制品,瓷香炉身上黑线和红线交织在一起,形成美丽的花纹。
  池平说,宋代五大官窑在河南就有3座,分别是汝窑、官窑和钧窑,但是目前省内鲜见三大官窑的传世藏品,这是一大憾事。不过,徜徉在池平的宋瓷博物馆里,记者穿越时空般地大饱了一回眼福。
发表评论:
馆藏&5824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定窑瓷市场走好有何启示?  宋仁宗是个非常俭朴的皇帝,有一天他跑到张贵妃那里,突然看见一件定州红瓷器,他就问:“你这个东西是从哪儿来的?”这妃子就跟他说:“是一个叫王拱辰的大臣送的。”皇帝生气了:“我经常告诉你,不要接受大臣的馈送,你为什么不听呢?”说完以后,手持柱斧,当场把它打碎了。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认为,这说明了红定瓷在当时已经非常贵重。大臣想送礼拍皇上马屁。但因为皇上节俭,不敢送,所以就送给了贵妃。宋代苏东坡的咏瓷诗句“定州花瓷琢红玉”也成为后世形容定窑瓷的典范。  而事实上,白釉瓷才是定窑的代表色釉,它的出现更引领了一时之风,有文献记载宋代同期便有一大批民窑跟风借鉴,从而形成了影响中国陶瓷发展的“定窑系”。广东省中国文物鉴赏家协会常务理事冯素阁用“典雅秀丽,印花精美,白定怡人”来形容定窑白釉瓷。而马未都则在自己的著作中称其“如银类雪”。曾从事古董生意近二十年的陶瓷专家李海则认为:“定窑以胎釉取胜,不管哪种釉色,都光亮照人,胜似玻璃反光。”  如今,定窑瓷器再度成为焦点。去年,一件“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盌”在香港苏富比以1.16亿元人民币成交,实现了定窑亿元零的突破,而近日,一个号称宋代定窑白瓷“美人枕”的陶瓷器以近4亿港元成交,使得定窑成为了众陶瓷的焦点。而成交作品本身的真伪也引起质疑之声不断。  冯素阁认为不排除炒作嫌疑,“这次如此高价成交的定窑作品,以后很难有第二件。”定窑瓷器市场是真的在走好吗?  定窑瓷器近年成交价持续走高,但专家分析—  近4亿港元成交美人枕“以后很难有第二件”金定窑褐地剔牡丹花擎荷娃娃枕6月6日曾拍出拍出3.955亿港元的宋代定窑白瓷“美人枕”。北宋定窑白地印花划狮子纹元宝形枕  在近年行内持续关注定窑的现状下,今年6月6日,一件中国宋代定窑白瓷“美人枕”拍出3.5亿港元天价,加上13%的佣金,最终成交价高达3.95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16亿元。再次刷新中国定窑瓷器拍卖纪录。对此,广东省中国文物鉴赏家协会常务理事冯素阁表示:“不排除有炒作的功能(嫌疑)。瓷器的价值不能用价格说了算。这次如此高价成交的定窑作品,以后很难有第二件,因为没见到实物,不能说真假,但即便是真的,也算天价了。”  定窑拍卖纪录相隔12年被打破  根据雅昌艺术网综合拍卖数据显示,从去年7月开始,定窑作品成交价格便节节走高,例如去年7月,在香港中信“汉文化之春”香港拍卖会上的“宋定窑紫金釉花卉镂空雕碗(有残)”就以1298万元人民币成交。而在同年11月,在澳门中信举行的2014年秋季拍卖会上,“宋定窑紫釉折扣梅瓶”以3266万元人民币成交,一度打破了由佳士得在2002年秋季拍卖会上,以1313万元成交的“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盌”所创下的纪录。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三次成交均为“紫定”、“红定”或者“黑定”,有行内人士分析称,目前公开发表存世的“紫定”、“红定”相当稀少,所以能出现在市场的精品必定受追捧。宋代苏东坡就曾撰诗“定州花瓷琢红玉”来美誉红定瓷。  第一件超亿元定窑瓷器去年诞生  白瓷作为定窑瓷的代表釉色,一直备受追捧,但在当代的价格并非一路领先,价格不如“紫定”、“红定”,直到去年在苏富比2014年春季拍卖会上以1.16亿元人民币成交的“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盌”,才使得白釉定窑瓷器重夺定窑瓷器拍卖桂冠。根据雅昌艺术网综合拍卖数据显示,这是第一件超亿元的定窑瓷器。  对于近年各种釉色定窑瓷器成交陆续告捷的市场表现,古陶瓷研究专家楼钢认为,定窑作为五大名窑之一,价值自然不言而喻。而且定窑瓷器存世量比较多,所以,出现在拍场的机会也会比较多。  定窑瓷器近4亿港元成交被指有炒作嫌疑  在近年行内持续关注定窑的现状下,今年6月6日,一件中国宋代定窑白瓷“美人枕”拍出3.5亿港元天价,加上13%的佣金,最终成交价高达3.95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16亿元。再次刷新中国定窑瓷器拍卖纪录。  在此之前,就连备受业界瞩目的传奇物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也仅仅拍得2.8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25亿)。定窑美人枕的拍卖价格不仅超越了其他定窑瓷器,更将中国工艺品价格重新进行了定位。使得定窑在业界的热议程度一时无两,成为了行内普遍热议的焦点。  与此同时,该作品的真伪以及拍卖的可靠性也备受争议,冯素阁在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排除有炒作的功能(嫌疑)。瓷器的价值不能用价格说了算。这次如此高价成交的定窑作品,以后很难有第二件,因为没见到实物,不能说真假,但即便是真的,也算天价了,也很厉害了。”  广东近年陆续上拍定窑瓷器但成交价格较低  收藏周刊记者走访广东各大拍卖行得知,定窑瓷器在广东上拍较少,近年陆续在华艺国际有过成交。据拍卖数据显示,在刚刚结束的华艺国际2015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明或更早的“定窑白釉刻花花口盘”最终以55万元成交,这是据拍卖数据显示中,在该拍卖行成交最高的一件定窑瓷器。  对比香港、澳门近年上亿港元的成交,广东的成交价格较低,冯素阁分析说:“定窑在前些年没有这样(高)的价格,以前卖不了这么贵。多数是几万或者几十万,上千万元都较少。”  知多D  瓷枕为什么会  做成娃娃形状?  广东的博物馆方面则发现有不少定窑藏品,其中,收藏周刊记者通过广东省博物馆官网了解到藏有(至少)一件北宋的“定窑白釉刻花盘”,而南越王博物馆则在杨永德伉俪捐赠后,现藏有33件定窑瓷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北宋的“定窑白地剔银锭纹腰形枕”、金代的“定窑褐地剔牡丹花擎荷娃娃枕”和北宋的“定窑白地印花划狮子纹元宝形枕 ” 等。  对此,南越王博物馆馆员叶丹洋围绕现藏于南越王博物馆的定窑瓷枕造型特点告诉收藏周刊记者:“瓷枕的造型有一类是有别于矩形的瓷枕,这类瓷枕会做成人物或动物的造型,叫做"像生枕"。早期以动物造型做枕座,后来慢慢地发展到用人形,而宋代最喜欢用的人物形象就是娃娃的造型,它有祈求多子多福民间的美好愿望在里边,是有这样一种需要才会出现这类像生枕。而娃娃又通常会跟荷叶联系在一起。这种枕底部一般都会有座。”原来,在唐代时,这类瓷枕一般是在一个平底上放置狮子或老虎的造型,而南越王博物馆馆藏的瓷枕中,则有一个是创作了一个娃娃造型,并拿着荷叶举过头以遮盖全身。  根据宋代《东京梦华录》里记载,当时民间有一个习俗,每年到七夕节前夕,孩子们就会手持荷叶在街上跑,以此来模仿“磨喝乐”(“磨喝乐”是梵文音译,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儿子,佛教天龙八部之一,传入中国以后经过一番汉化,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为可爱儿童形象,成为“七夕”节供奉牛郎、织女的一种土泥偶人)的造型。  叶丹洋介绍:“据说佛陀刚出生时就能走路了,当时他走了七步,步步生莲,故有莲花生子或莲花太子的说法,象征着一些美好的寓意。而女孩的形象到金代时比较多。”  定窑是宋代唯一白瓷名窑五大名窑中,定窑的胎最好北宋白釉卧女枕北宋白釉刻花莲瓣纹葫芦形执壶宋代定窑白瓷酱口印花碗 (翻拍自《定瓷》)宋代定窑白瓷刻莲瓣纹碗 (翻拍自《定瓷》)  唐代中后期之后,定窑便成为白瓷的主要代表,并逐渐伴有印花纹饰,工匠们对烧制方法的改进,使得定窑在北宋达到顶峰,并在北宋初期便成为皇宫定制贡瓷。广东省中国文物鉴赏家协会常务理事冯素阁用“白定怡人”来描述它的珍贵。而陶瓷专家李海则表示,“定窑的优势不在于花纹装饰,而是以胎釉取胜。在五大名窑中,定窑的胎最好。”  定窑以胎釉取胜,釉色清凉透明  定窑在宋代“五大名窑”中是唯一的白瓷名窑,它的“名气”在宋以后超越了曾经显赫一时的白瓷名窑—刑窑。晚唐以后,邢窑由于制瓷原料缺乏等原因而衰败下来, 而定窑却在原有的基础上迅速地发展起来。从唐代之金、元,历时700余年,白瓷一直是定窑的主要代表产品。  唐代早期定窑白瓷质量粗糙,胎质与同期黄釉瓷、褐釉瓷相同,需要使用化妆土来美化胎体、提高白度。唐代中期以后,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经过淘洗处理的胎体杂质大大减少。  广东省中国文物鉴赏家协会常务理事冯素阁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定窑的珍贵,是原因在于它是当时北方地区白瓷方面最具代表性的瓷器。而且历史上对定窑描述的文献相对比较多,包括它的一些艺术特点,“胎薄,釉白,典雅秀丽,印花精美,看起来比较完美,白定怡人。”  曾从事古董贸易近二十年的陶瓷专家李海则表示,“定窑的优势不在于花纹装饰,而是以胎釉取胜。胎非常白、细腻,另外,虽然它还有"黑定"、"紫定",但是它的胎都是白色的,在五大名窑中,定窑的胎最好,官窑的胎是灰的,汝窑的胎也是灰的,钧窑的胎就更不好了,所以它的釉很厚,否则很难看,釉色清凉透明是定窑的最大特点。”  装烧方法节省燃料,还能成倍提高产量  定窑在当时既要烧制高档的宫廷用瓷器,又要生产来自社会各个方面所需的日用瓷器。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变一匣一器为一匣多器的装烧方法,就成为迫切的需要,支圈仰烧法就是基于这种考虑而创造出来的。定窑在支圈仰烧法的基础上, 进而又发明了支圈覆烧迭置法。从器物仰烧到覆烧法的创造成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瓷器装烧方法上的一大革命,它既充分利用了窑位空间又最大限度地节省了燃料,而且还可成倍地提高瓷器的产量。  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李辉炳撰文说,印花装饰同样是为适应这种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所以凡印花器皿,多数为支圈覆烧,口沿无釉者居多。由于它既起装饰器物的作用,又起辅助器物成型的作用,节省了成型与装饰的时间,加快了制坯的速度。  南越王博物馆馆员叶丹洋进一步分析称,“印花工艺是用一个模子,然后像盖章一样一个个印在上面,所以,我们能看到印花大体来说都是很一致的,花纹的排列和走向都很接近,这是定窑的一种纹饰特征。”  不同年代的烧造工艺导致定窑器颜色有偏差  据了解,瓷器的造型是与装烧方法、使用的窑具有着密切的关系;瓷器的釉色除了原料外, 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窑中火焰的变化等等。各个时期定窑由于制瓷原料、窑炉结构与烧窑所用的燃料等方面的不同, 以及烧造工艺上的不断改进, 都会对瓷器的造型、釉色、装饰各方面留下一些工艺痕迹, 形成各个时期不同的时代特征。  李海向收藏周刊记者介绍,由于不同年代燃烧方法与燃料的不同,使得颜色上也有轻微的变化,“采用”还原焰“烧法烧制,含铁偏重,所以,瓷器会有一点点偏青色。用”氧化焰“烧法烧制,含铁量则偏少,定窑瓷略微有一点点偏黄。”  李辉炳分析燃料变化的原因称,“由于窑炉不断增加, 生产区域随之扩大, 烧窑所用的燃料—木柴的大量消耗(北方少柴) , 也已经达到了难以继续维持生产的地步。聪明的窑工们在这种种的困难面前, 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经过反复的试验, 成功地创造了从烧柴改用烧煤的新方法(北方多煤) , 这就给当时的定窑带来了新生。”  因有“芒口”,定窑在南宋被宫廷弃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支圈覆烧迭置法(简称覆烧法)”适应了当时大量生产、节约燃料、降低成本的需要,但伴随而来的问题却尤为“致命”,那就是通过这种方法烧制的瓷器,其特点是器口沿无釉, 文献上称其为“芒口”。就是碗口沿处留下了一圈无釉涩胎,无论是外观还是使用安全性都出现了大问题。  1969年,河北定县有两处塔基出土了大量宋代定窑白瓷,最高的一件达61厘米,是一个净瓶,国宝级的定瓷。塔基的年限在宋代初年,表明北宋早期皇宫已经在使用白瓷。而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宋太宗时代定窑白釉器已经进入北宋皇廷成为贡瓷,并成为最早进入北宋宫廷的御用瓷之一,但由于后来“覆烧法”的广泛应用,“芒口”成为了定窑抹不去的“伤疤”,致使南宋宫廷对其态度发生了强烈的变化。据南宋叶寘《坦斋笔衡》中记述“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隧命汝州造青窑器”。  陶瓷专家楼钢也分析说,“当时定窑的工匠们宁愿要数量也不要荣誉,依然坚持采用"覆烧法"来生产,致使来自宫廷的订单流失。”  而李海则认为,工匠们曾经也为这一缺失努力弥补,就是对“芒口”镶金镶银,“考虑到皇室使用,工匠才想到这个方法,否则一般的老百姓怎么能镶嵌得起呢?”  当时定州红瓷在烧造上有相当的难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宋宫廷中使用的定窑,不仅仅是白色,当时还烧造了各种颜色,根据颜色的不同,被后人定名为红定,现在叫紫定、墨定,现在也叫黑定;还有绿定,古籍上有记载,但非常少见。李海认为,绿定基本没有完整器,博物馆也只是收藏有几件碎片。他说:“无论是"白定","紫定"还是"黑定",釉色都是光亮照人的,有玻璃反光,能照人,这一点胜于其他窑口的瓷器。”  其中,红定在这些颜色中也许是较受重用的,苏东坡在《咏定瓷》中便有这样一句“定州花瓷琢红玉”,说的正是红定。而在北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中也有记载这么一段故事,北宋第四个皇帝,宋仁宗是个非常简朴的皇帝,有一天他跑到张贵妃那里,突然看见一件定州红瓷器,他就问:“你这个东西是哪儿来的啊?”这妃子就跟他说:“是一个叫王拱辰的大臣送的。”皇帝生气了:“我经常告诉你,不要接受大臣的馈送,你为什么不听呢?”说完以后,手持柱斧,当场把它打碎了。  马未都认为,这个说明了红定瓷在当时是非常贵重的东西。“当时定州红瓷在烧造上有相当的难度,所以底下的大臣才开始拍马屁,去送礼。想送皇上,因为皇上节俭,不敢送,所以就送了贵妃。”  知多D  支圈覆烧迭置法  在一个特别的开底式筒状匣钵内, 先放一个较厚的底圈, 上面放一个或两个碗坯后, 其上再放一个支圈和一个碗坯, 然后再放一个支圈、一个碗坯。这样一圈一坯迭置到一定高度后, 放人窑中烧制。  宋代仿定以景德镇窑较具代表性  仿制最好是清代乾隆时期北宋白釉孩儿枕  现代“曲阳仿定窑孩儿枕”目光呆板,局部转折比较突然,器物线条造型生硬,失去了宋代孩儿枕活泼生动的特点。北宋白釉刻莲瓣纹龙首大净瓶  定窑刻“官”字款 (《马未都说收藏》) 定窑瓷器以其精湛的制瓷技艺、精美的花纹及彼烧方法对当时以及后世有着较大影响。有的借鉴器形,有的仿效釉色及借鉴烧制方法,形成了以定窑为中心的定窑系,并形成“土定”、“粉定、”南定“等局面,在宋、元、明清以及现代均有烧制具有定窑风格的器物。中国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冯小琦认为”宋代仿定以景德镇窑较具代表性“,而陶瓷专家李海说”仿制得最好的是清代乾隆时期。  定窑系现象算不算仿品尚存争议  定窑瓷器以其精湛的制瓷技艺、精美的花纹及彼烧方法对当时以及后世有着较大影响。有的借鉴器形,有的仿效釉色及借鉴烧制方法,形成了以定窑为中心的定窑系,南越王博物馆馆员叶丹洋介绍,“像河南的鹤壁集窑,山西的介休窑和霍窑等,都有在学习定窑的工艺,就连后来的景德镇都有仿烧过。”  据中国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冯小琦在《定窑瓷器与历代仿品》的文章中介绍,“宋代仿定以景德镇窑较具代表性,并有仿品传世。装饰上亦仿定窑印花、划花,素有"南定"之称。仿定器物中,有一种小"洗",从造型到纹饰与定窑蟠螭纹洗十分接近。青白瓷釉色本应介于青、白之间,而此"洗"由于是刻意仿定,釉色偏白,仅在底与壁之间的交接处有影青色,是仿定作品中较好的产品。此外,还有仿定双鱼洗、印花碗等。”  马未都认为,景德镇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拥有高岭土。“这种土挖出来都是雪白的。”  但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莉英曾撰文强调“这种对畅销产品的模仿,应当视作瓷器工艺上的"形式延续",而非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后朝模仿前朝名窑的制品。”  但陶瓷专家李海也认为,定窑系范围内的产品,应该理解为与定窑产品风格相类似的产品,而不应当做仿品理解。“当时就是一种跟风现象,严格来说不算仿品。”  清代官窑仿定始于康熙,雍正乾隆传世较多  虽然明朝曹昭《格古要论》有记载元朝戗金匠彭均定有仿效定瓷的行为,并被当时卖古董者称为“新定器”,同朝谷应泰《博物要览》也认为明代仿定“不减定人制法,可用乱真。”但可惜的是,这两款产品仅限于文字,并未发现有真品存世,无论是官窑、民窑,都难觅仿定白瓷的踪迹。  李海也认为,“没有见实物的情况下,难以断定是否确实存在,据我了解,目前仿定窑做得最好的时期就是清代乾隆时期,目前故宫博物馆有收藏。”  据了解,清代官窑仿定始于康熙,盛于雍正、乾隆,后二者传世较多。雍乾两朝多一般只仿釉色和刻花、印花工艺。造型和纹饰仍为本朝风貌。例如雍正时期有印、刻花三牺尊、莲蓬盒等;而乾隆仿定有天鸡瓶、牺耳尊、包袱式壶等。  现代定窑仿品釉色不如宋代沉着  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县的涧滋村和东、西燕山村。它的前身即是唐代的曲阳窑。因曲阳窑县属定州管辖,入宋以后即以“定窑”称之,因此,也不难理解,在现代仿品中,曲阳县对定窑的仿制是最为成功的地区。  最早着手研究定瓷仿古工艺的是保定地区工艺美术定瓷厂。他们通过对古代定瓷标本进行系统的化学分析与物理测定,从而为仿定找到内在的线索,经过反复试烧,他们找到了与古瓷接近的配方,上世纪八十年代烧成后色泽、质感与定窑瓷器接近的仿定窑瓷器。  冯小琦认为,只要详细比较,会发现现代仿品的釉色不如宋代的沉着,有新烧的光泽,造型规矩而显呆板,与真品相比还有细小的差别。目前看到的仿品有:仿定窑印花菊瓣盘、划花菊瓣纹碗等。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莉英也撰文分析道,从胎体方面看,现代仿制品时常出现胎体特征与时代不符(唐宋金)的现象,并且往往要比真品略重,胎体致密度较高。而从釉面方面看,仿制品大多是模仿北宋后期定窑典型的牙黄色,但真品釉面那种含蓄自然的光泽仿品很难做到。造型方面则失真,面部轮廓模糊不清。  定窑是刻“官”字最多的瓷器  定窑起源于唐代,是中国北方早期烧制白釉的窑址之一。但是在唐代,由于刑窑巩县窑极其强大,定窑尚处于初创阶段,故未有较好的产品出现,五代开始,定窑逐渐发展起来,并最终取代了刑窑的地位而成为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白釉瓷产地。定窑遗址位于曲阳县城以北约25公里的灵山盆地,这里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瓷土资源。  定窑从晚唐开始出现“官”“新官”款铭文,入宋以后又出现了“尚食局”、“尚药局”、“定州公用”以及“龙”、“花”、“朝真”“乔位”“东宫”等几十种铭文。  马未都撰文写道,我们能看到的北宋定窑,大量底下刻一个“官”字,表示是官方制造的,都是北宋前期的。“定窑是底下刻"官"字最多的瓷器”。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莉英也认为“从器形看,"尚食局"款皆为饮食器,"尚药局"款皆为盛放药品的盒子,用途与名款完全相符,应属北宋时期为宫廷定烧的贡瓷。”  鉴赏  定窑瓷器鉴赏要点  第一,定窑,白胎白釉,胎很细,细腻紧密,很薄,五大名窑中最薄,釉白光亮。  第二,在唐末五代到北宋时,定窑主要烧柴,采用“还原焰”烧法烧制,含铁偏重,这时期的定窑瓷器会有一点点偏青色。到了南宋,则烧煤为主,用“氧化焰”烧法烧制,含铁量则偏少,定窑瓷略微有一点点偏黄。  第三,定窑的胎在做成之后,在没有完全干透的时候,工匠会用一种竹刷进行修复,把器物刷平,所以器物内外都可能会有竹丝的痕迹,而且由于釉比较薄,所以在看定窑器的时候,还能透过那层釉看到那些竹丝痕。  第四,很多定窑的釉都会有泪痕,主要呈现在器物外表,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泪痕都是自上而下的。除此之外,定窑白瓷釉面有数点极小的黑色杂质颗粒,即使宫中收藏品亦不例外,而伪品则没有这种杂质。  第五,定器施釉在近足部及足部往往又多处露胎,仿品无此现象。  第六,定器足边棱角清晰,却不是整齐划一,足边往往不平并有多处小小的缺口,而仿品足边处理绝对整齐划一。  作者:佚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朝定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