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玉祥门天猫名字的由来由来吗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收集整理】你知道西安的这些地名名称吗?
西安,古称“长安”,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为中国六大古都之首。自周文王公元前1059年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至唐,建都时间长达1133年。而建城史更是长达三千余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居住在此的先民们为我们遗留下了大量,而且很多是与我们如今生活息息相关的人文历史遗迹。
许多地名来历都有它的历史典故,这些众多的地名像璀璨的明珠汇聚银河般组成了这古老而美丽的城市。而这些地名和遗迹已经远远不是地理位置的符号,他们是千百年的历史沉淀和文化遗产。
1、【西羊市】
西东临北院门,西临北广济街,东西长400多米。它是西安城内一条传统的历史古街,具有600多年历史,元朝时即已形成,最早叫羊市,以进行羊只和羊
肉交易为主。目前西羊市已经形成了东段旅游服务商业,西段原住居民、原真生活区的格局。居民以回族居民为主,有着浓郁的传统。  西羊市处于回民坊的核心地段,是外地和外国游客来西安旅游时品尝古都小吃美食的最佳去处之一。  西安市政府近年将对其进行改造,进行有意识的整理和保护。在保护这些原住居民生活形态的基础上,将在这里试行参观等新的旅游娱乐形式。并将打造200多米长的伊斯兰文化风情街,展示介绍伊斯兰文化的建筑、服装、标志
符号等,介绍宗教知识、宗教习惯等。此外,为改变西羊市街道单一线型空间,没有可供旅游者休息的静态空间的缺陷,此次改造还将建设3个小型广场,添设座椅、雕塑等,增加旅游趣味
2、【书院门】书院门位于南门内东侧,东至安居巷接三学街。明万历七年间,学者冯从吾,今长安县人,因与阉党斗争失利,辞官归里,在宝庆寺讲学。后辟新址,在街北侧建立关中书院,学生常至千人,为著名学府。后为阉党所迫,书院毁冯从吾在此坐两百日而死。明末清初又作了大规模修建。现为西安师范学校,遗址保存完好。此街因在书院门前而得名。书院门:明代以街北侧有关中书院得名。1966年曾名健康街,1972年恢复原名。于右任先生曾住该街32号。街口有牌楼和唐代华塔,街北侧有明代建关中书院,属西安“历史文化散步道”中古文化一条街。
书院门的地名起源于在它里面的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之冠。是一个明代的叫做冯从吾的工部尚书,给皇帝上书,说皇帝“沉溺酒色、荒于朝政”,结果被革职回家,然后潜心研究易理,在宝庆寺讲学,后来又拉上陕西省当时的最高汪可受,进行“联镳会讲”,来听讲的人足有几千人,所以从此把那个地方修了一所书院,就是关中书院。这条靠近南城墙的老街经历了四五百年的风风雨雨,房舍年久失修,街道灰暗,一片破败景象。九十年代初,西安市经过,由实施,把它翻修改造成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仿古商业街。人们看到,这里的店铺门面既不像江南商号那样纤巧秀丽,也不同于北京那样富丽堂皇,而是古朴敦厚,门面很少有繁琐的装饰,进深狭长,显示出“”的特色。
从南大街走到这条街上,忽然好像一下子安静了下来。路两边,高大的槐树后面,红漆格子门半开着,大大小小的从门檐上面垂下来,一条浸透墨香的路便向远方开来约570多米,浓郁的古风扑面而来,两边鳞次栉比地集中了、名人字画、印章印谱、文房四宝等一百多家店铺,在二三层雕栏楼阁上,挂着一色的黑底金字牌匾,书写着文萃阁、醉书轩、聚看斋、皓月宫等店名,刻尽儒雅祥瑞之言,再现了昔日的辉煌。这是一条让西安人自豪的文物书法之路,它的终点是三学街牌楼西。
书院门是西安著名的古文化一条街,但细心观察,这里的商人似乎也因沾了一点书香墨宝,与外面的商人在气质上不大相同。大批书画名家会聚西安,每年都要在这里举办各种展览陈列数十次。
这条街的形成起初是一些人拿了宣纸,到里面拓片了来卖。生意还很红火,于是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这么一条街,搁在古代,也算是一个“雅集”吧。后来西安市政府把这条街索性改造成了一条,也成为了西安的一个不错的景点。书院门的地名起源于在它里面的关中书院,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四大书院之冠。是一个明代的叫做冯从吾的工部尚书,给皇帝上书,说皇帝“沉溺酒色、荒于朝政”,结果被革职回家,然后潜心研究易理,在宝庆寺讲学,后来又拉上陕西省当时的最高行政长官汪可受,进行“联镳会讲”,来听讲的人足有几千人,所以从此把那个地方修了一所书院,就是关中书院。
看来自古以来,知识分子的地位实际上是非常尴尬的:当权者的一句话就可以让他们回老家,就算是想成为一个专门搞学问的,想搞得有点影响,也必须借助统治者的力量。假如你说的话研究的东西不和统治者的口味,还有灭顶之灾。关中书院建成以后不久,灭了东林书院的一帮文人,顺便把关中书院也收拾了一下,冯从吾也被累及。然后,熹宗一道圣旨把关中书院拆了。一直到康熙3年,关中书院才被重建起来,在光绪皇帝在位的时候,又修葺一新,改成陕西省师范大学堂,现在,它里面是陕西师范学校及其附小。
离关中书院不远,是西安的。这个地方全国有名,我就不多说了。现在西安人通常所说的书院门,指的是从碑林道关中书院门口的这一条步行街。这条街是青石板铺成的,路两旁都是一些仿古的建筑,建筑里面是一些店铺--卖湖笔的,卖名人字画的,卖古籍的,治印的,每家店铺都装修的古色古香。而且,不吵,店铺里面的老板都袖着手坐在屋子里面,有的拿着一个紫砂壶,眯着眼睛,决不吆喝。97年有一次我来的时候,还看见两个老头子,在街边上铺开宣纸,一个画的是泼墨山水,另一个写得是蝇头小楷,画完,笔放在黑黝黝的上,端起茶壶又喝,任由旁边的老外大惊小怪。
3、【大唐西市】在唐代京都长安,有“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东市”在今西安交通大学一带,“西市”在今劳动南路一带。“东市”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上层社会,而“西市”不仅是大众平民市场,更是包含大量西域、日本、韩国等国际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唐代“西市”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有220多个行业,固定商铺4万多家,被誉为“金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
4、【教场门】为东西横街,东起西口,西至劳务巷南口,长325米。清初沿明代教场建有抚标教场(抚标:清代称巡抚所直辖的绿营兵为抚标;教场:操练和检阅军队的场地),故名教场门。1966年曾改名为红卫街,1972年恢复原名。
5、【甜水井】甜水井是西安一条街名,以前是条小巷,很窄,在西安古城墙内的西南角,直通含光门。西安城区地下水质不大好,唯有西门附近几口井水质好,再就是甜水井。解放前和解放初,西安市的甜水井还是私人经营的。西门里有一口大井,4个辘轳,8个大桶,不停地打水,供全西安的商号使用,现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土之下。
【有关甜水井来历的小故事】
有关八仙的传说很多。据传说,古代西安井水均为苦水。唐时,由“八水”引出的漕渠、清明渠、永安渠、龙首渠和黄渠等供城内和皇宫用水,街上有挑担拉车买卖“甜水”者。而韩湘子用其住处的井水做酒,顷刻间酿成了美酒。“苦水”怎能酿美酒?一般人不相信,有所顾虑,欲饮不饮,迟疑不决,故而,人们把韩湘子酿的酒叫“逡巡酒”。韩湘子见众人迟疑,信口吟道:“真酒无苦,真水无香,苦尽甘来,玉露琼浆”。吟罢,立即将酒倒入院中水井之内,井内立刻飘出一股酒香,令人馋涎欲滴。有人忙取桶打水试尝,并无酒味,入口却十分甘美、清热解渴、润肺和脾;洗头洗脸,清爽滑腻;用以洗身冲澡,体肤光洁润舒、嫩柔增色,自感体态轻盈。世人将湘子住处之井称“香泉”。“香泉”即“湘泉”也。自此西安城内才有甜水井及西门大井的甜水。
6、【香米园】香米园这个名称的来历,不仅和北宋宰相有关,和香米也是有关系的。香米园东起洒金桥,西到北马道巷,长712米、宽5米,北出香米园有东、北、西三条支巷。据元《类编长安志》记载,北宋宰相寇准的花园,曾位于香米园西段。因轩门上刻有“香墨园”,又传寇准曾在此种植香米,后演变为“香米园”。清末曾用名“香苜蓿园”。1966年改为繁荣巷,1972年恢复为香米园。
7、【四府街】四府街的来历,也引起不少读者兴趣。很多人都猜测:这里是否有四座王府?四府街南起小南门通环城南路,北接琉璃街,长657米、宽10米。明洪武年间,因街上有秦王的第四子府而得名。1938年后,为纪念辛亥革命元老井勿幕,改名为井上将街,后为勿幕街,小南门得名“勿幕门”。1966年曾称红缨街,1981年恢复为四府街。
其实在我们熟悉的西安街道名中,有些街道名称很有意思:比如,五味什字位于西大街中段南侧,元《长安志图》将今南广济街称为药市街,清《西安府图》将南广济街南部称作五味什字。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年这里药铺汇集,此街以我国中药分甘、辛、酸、苦、咸五味而得名。东木头市东起端履门西至南大街,《咸宁县志》载宋代称菜市,金代称草场。《类编长安志》亦称草场街。相传明代因木器作坊多聚于此,改名木头市,明末改为东木头市。
8、【下马陵】下马陵街位于和平门内西侧,西至柏树林南口。因街东口北侧有汉名儒董仲舒祠亦名下马陵而得名。唐人韦述两京记曰‘蛤蟆陵本董仲舒墓’。又曰‘汉武帝至墓前下马,故曰下马陵’。究竟是蛤蟆陵雅化为下马陵,还是下马陵讹传为蛤蟆陵,至今无定论。明正德年间由胭脂坡迁来在此建董子祠,人称下马陵。董仲舒为西汉著名学者,哲学家。武帝时献举贤良三策。此街中段曲折处可看出唐城和明城衔接处,明代由此向东扩建了西安城。
9、【安居巷】安居巷位于东木头市中段南侧。南至三学街西口。明代设钱局于此,称钱局巷,后演化为今名。现碑林门外铜狮就系这里所铸,狮身附贴铜币千余枚。巷东故城河沟内解放前后尚有铸造业者,后联为东方红铁厂。
10、【东仓门】位于东大街中段南侧。东仓门咸宁长安两县续志曰‘敬禄仓在通化坊,俗称为东仓’。敬禄仓是专为供给满人贵族粮饷费用的实物仓库。此街因在仓门前而得名。
11、【索罗巷】索罗巷位于东关南部,北起长乐坊,西至更新街。唐代位于兴庆宫内,相传以唐天宝年间兴庆宫内有一娑罗树园而得名。明代称娑罗巷,清末改为今名。
12、【景龙池】景龙池位于东关北部。北起长乐坊,南至索罗巷。唐时位于兴庆宫中部偏北。唐景龙年间,这里为九王子府第,玄宗李隆基幼年居于此。当时地下水涌出成湖数亩,得名景龙池。李隆基作太子后,利用这件事说他的住所有龙气。登基后在此建立兴庆宫,景龙池既宫中龙池,亦称九龙池。这地名可反映出唐时因引数条河流入长安,地下水位抬升的情况。
13、【案板街】案板街元代称南巷。清顺治年间因有售案板店铺而改名至今。
14、【碳市街】炭市街清中叶西安生活供热由南山薪木转变为北山煤炭。当时只是一个堆放煤炭的无名小街。后因商而声名大振并得名炭市街。1927年拓宽。解放前为干果海味市场。现多为副食南新街明为秦王府南门端礼门至萧墙南门端履门的大街。北端王府门两侧城墙尚存而左右原有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所铸铜狮一对。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占领西安此处为顺王府前门。1645年清军占领西安将顺王府拆毁。原秦藩故府贵妃太湖石移出,今在革命公园南门内,门前铜狮则移往城隍庙前,今碑林博物馆,原府第毁为八旗校场。1927年因此街在新城以南改为今名。
15、【后宰门】后宰门明代秦王府北门广智门北。有专管王室衣食供给的机构,称为后宰。此街东段与北新街相交十字称为后宰门。清初满城西墙北段新开一个城门名新城门,此街名新城门大街,后从习惯仍称为后宰门。
16、【通济坊】通济坊1936年在西安拥有相当经济实力的通济信托公司在这里开拓街道,大量建房。临北大街建成四层钢骨水泥砖木混合结构楼房。是西安最早的西式大楼。1949年后为市百货公司批发部。
17、【三学街】三学街位于文昌门内西侧之南。东起柏树林西至书院门。唐代这一带为太庙,唐末太学迁至此。前院为孔庙,门前数株古槐为当时所栽。宋金时唐太学改为京兆府学,此街名南城巷。元代府学和管理考试的机构贡院及管理人事的机构提举司相邻,表明府学明确的目地性。县学是县级学府,始于宋金。明代前长安县学在西关,明洪武三年移往西大街县衙西侧,万历九年移于府学西侧,今县坡巷,明成化七年移府学东侧。后来门前形成三条南北小街,称为府学巷,长安学巷,咸宁学巷。此街因北侧有此三学,改称三学街。
18、【马厂子】马厂子位于东大街中段南侧。南至东县门接东仓门。唐代,京兆驿站是全国最大的公文邮件和官旅护送机构。街南端所对市第八中学院内,尚有唐代所刻青石马槽。唐代以后至明清,经千余年,京兆驿名称不改,仍为中国西部最大驿站。此街两侧为驿站喂马处,故称马厂子饮马池位于东县门北侧,西北至菊花园。
19、【东厅门】东厅门位于东大街西段之南。东接东县门,西连东木头市。明以前,此街在唐皇城东外侧,城河遗址因有六处积水处,得名六海坊。明朝陕西行都司署,俗称兵马指挥司,设于今西安高中院内俗称军厅。清初改为清军同知署即清军厅,乾隆32年改称库厅,同治年改北大街另设军厅,此街遂改东厅门。东厅门,西起东木头市,东至东县门,长400米。因清代咸宁县在东,称为东县,当时清军厅同知署和咸宁县初级审判、检察两厅设于此街,故得名东厅门。
20、【东木头市】东木头市东起东厅门,西至南大街,长890米。此街宋代时称菜市,金时称草场。明时这里成为府城的木头市、枋板市,故更名为木头市。明末,因其与聚居木器作坊的西木头市相对,改称为东木头市。
21、【东县门】东县门,东起东羊市,西至东厅门,长265米。明清时期,此街中段路北为咸宁县署,街北有县署大门与县门街,又因咸宁县署在府城。
22、【贡院门】贡院门街位于西大街西段北侧,南起西大街,北至西举院巷,长145米。因位于贡院正门前得名为贡院门街。贡院为明清陕西省举行乡试的考场,位于府城西北(今儿童公园)。5、东举街院巷位于今儿童公园东侧,为南北巷,西起早慈巷,北至新寺巷,长424米。
23、【洒金桥】洒金桥为南北纵街,南起大麦市街北口,北至莲湖路中段的老关庙什字正南,长800米。在南宋和元代称为铁炉街,明代改为铁炉坊,清末以沙姓人住此街北段,得名沙家桥,后改为洒金桥。1966年曾改名为前卫路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24、【桥梓口】桥梓口为南北纵街,北起西大街西段,南至含光街,长200米。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沿唐清明渠(为唐皇城、宫城供水的渠道)故道分出的通济渠由西门南侧入城,再沿西大街南缘筑暗渠至钟楼东,远至北院门巡抚衙门。沿渠十户一口井,供居民食用。在此街北口分一渠,经洒金桥到莲花池,渠经西大街有桥,故名桥梓口。原以西大街分南北桥梓口,北桥梓口清末改为大麦市街,南桥梓口遂简称为桥梓口。1966年曾改名为前卫路南段,1972年恢复原名。
25、【北马道巷】北马道巷为南北纵街,位于西门内盘道北侧,南起西门盘道,北至莲湖路,长979米。明代困巷内中部有一上城墙的坡道名为马道,相对南马道巷而得名北马道巷。1966年曾改名为联盟巷,1972年将玉祥门以南恢复为北马道巷,北部仍称为联盟巷、门。
26、【二府街】二府街位于北大街中段西侧,为东西横街。东起北大街,西至红埠街,长381米。因明初秦王朱樉次子的府第在此而得名。清代驻陕西地方审判、检察两厅。1966年曾改名为红卫街东段,1972年恢复原名。
27、【红埠街】红埠街为东西横街,东起二府街西口,西至教场门东口,长384米。其得名似与唐代宫城城墙为红色有关,1966年曾改名为红卫街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28、【青年路】青年路为东西横街,东起北大街,西至西北三路,分东、西两段。原西段叫九府街,因明初秦王朱樉第九子府第在此而名九府街。原东段叫梁府街,因清顺治年间武进士梁化凤府第在此街而称梁府街。1947年,九府街与梁府街因三民主义青年团陕西支部设在梁府街公字5号而统改名为青年路。
29、【竹笆市】竹笆市为南北纵街,位于西大街鼓楼什字南端,南起南院门,北至西大街,长417米。明代此地商市集中,有瓷器市、鞭子市、竹笆市、书店、金店等,而以买卖竹器最具规模,故名竹笆市。1966年曾改名为革命街,1972年恢复原名。
30、【五味什字】五味什字为东西横街,东起南院门,西至五星街,长290米。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年这里药业汇集,曾有藻露堂、树仁堂、万年堂等多家中药店。此街以我国中药分甘、辛、酸、苦、咸五味而得名。1966年改名为五星街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31、【饮马池】位于东县门北侧,西北至菊花园。唐时位于唐长安皇城东城外侧护城河。此段城河留下的地名还有菜市东坑,新城南壕等。唐护城河称漕河,是多功能城建设施,与城墙组成多功能防御工事,南通子午曹村的漕渠,北通清渠。后因京兆驿马匹在此饮水故名饮马池。
32、【端履门】位于东大街中段南侧。南至木头市接柏树林,长371米。明初建秦王府后,在今东大街南沿,北大街街心建秦王府萧墙。当时在此街北口萧墙开一门叫端履门。此门是僚臣晋见秦王等候传喻的地方,端履意示行止检点之意。门东侧有官员侯喻堂址,后称朝贺巷。
33、【柏树林】位于文昌门内,北接端履门。南端西侧是碑林。明正统年间,西安知府孙仁益拓建此街并在两侧广植柏树而得名柏树林。
34、【南新街】明为秦王府南门端礼门至萧墙南门端履门的大街。北端王府门两侧城墙尚存而左右原有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所铸铜狮一对。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占领西安此处为顺王府前门。1645年清军占领西安将顺王府拆毁。原秦藩故府贵妃太湖石移出,今在革命公园南门内,门前铜狮则移往城隍庙前,今碑林博物馆,原府第毁为八旗校场。1927年因此街在新城以南改为今名。
35、【古迹岭】位于东关南街东侧,东至曹家巷。唐代称狗脊岭,是龙首山的一部分,在东市北沿。狗脊是生长在黄土中的一种小灌木,即野枸杞,后演变成今名。唐代狗脊岭为行刑之地。
36、【早慈巷】位于今儿童公园东墙外,南起西举院巷东口,北至香米园南巷,长409米。因靠“贡院”考场,为防止越墙舞弊,在院墙头插满枣刺而得名枣刺巷。1917年雅化为早慈巷,1966年曾改名为富强巷,1972年恢复原名。开拓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当时西侧是贡院,是举行乡试、会试的考场。为防止越墙作弊,在周围墙原头蓬满枣刺而得名枣刺巷,后雅化为早慈巷。
37、【大差市】因此地拥有西北最大的驿站--京兆驿,车马过往,宋、金时这一代名"大草市",明清时演化为大差市。
38、【新城广场】为于市中心偏北。原为唐长安皇城东北隅,宋为京兆府城东北隅。元为中央驻地方监察机构台察院,明改建为秦王府。明末为李自成的顺王府。清出改为八旗校场。1926年庆祝西安解围改称红城。1***年南部辟为广场,延续至今。
39、【大学习巷】貌似是唐时,以大食人为主很多外国人在此学习汉语等中华文化而得名,是中国最古老的巷。
40、【粉巷】第一个说以前粉巷是西安城的粮食一条街。据说街道上撒满厚厚的粉面,由此得名。(有一个小故事,一个磨面老板雇用了一个短工,此人为了不被炒掉,每次赶驴之前给驴抽烟,后来老板将其解聘,问题是此人走后,不管用什么方法,驴也不走了,老板百思而不得其解,只好将其召回,估计老板到死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二种说法是粉巷是以卖胭脂得名,也就是现在的化妆品一条街,离的很远就能闻到浓浓的胭脂味道。
  最后一种是说粉巷是当初皇上选妃子的街道,因为西安是当年的国都,每年都粉巷住满了进城等待被选的妃子,她们的身上有好闻的胭脂粉味道。最后一种说法是说粉巷以前的确是选妃子的地方,到后来演变成各式青楼
演变成青楼,按这个说法是很久以后的事了。怎么也得五代之后。要是唐朝那就太....
41、【习武园】位于城内西北隅。东起西北三路,西止西北一路,街长600米,宽13米。《咸宁长安两县续志》:“习武园即演武场,巡抚循例大阅之所,历科武闱乡试校士在此。科举停,遂专为校阅地”。建国后,1966年曾改名八一街,1972年恢复原名。
42、【二府街】
骡马市】相传,明代此地是牲畜交易市场。清称为骡马市。1966年曾名工农街,1972年恢复原名。
44、【大皮院】拓建于明洪武年间,以经营皮业而得名。1966年改为人民路,1972年恢复原名。南侧有清真寺一座,系回民聚居区。
45、【盐店街】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始建,以官盐店设此而得名。清末民初,当局无法偿还外债,在此街设官盐店,实行盐业管制,由英美日法俄五国在此街设立银行,直接收盐税以抵欠债。后各种银号钱庄设此,镖行、会馆应运而生,盛极一时,成为西北金融中心。1966年改名红心街,1972年恢复原名。
46、【南院门】据《咸宁县志》记载:南院门一带为明代的归义坊。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陕甘总督部院行署始设于此,因与鼓楼北的巡抚部院相对,故名南院,这一带即泛称南院门。清代和民国初期,这里人口集中,商贩云集,是西安最繁华的商业街。1934年陇海铁路通车后,商业中心逐渐移至解放路、东大街一带。解放后这里成为商业和居民住宅区。1966年曾名五星街,1972年恢复原名。
47、【北院门】据清《咸宁县志》记载:明代称为宣平坊。清代西大街以南为陕甘总督部院衙门,故称南院。街北侧为巡抚部院衙门称北院。清光绪二十六(公元1899年),慈禧太后那拉氏为躲避八国联军的入侵,携光绪皇帝逃来西安,先住南院,后移北院,北院被称为行宫,成为当时的国家行政中心。各省进贡的银两、物品也随之运进西安,此街不少银号、店铺应运而生,南、北院门一带盛极一时,直至民国年间仍是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北院门南有明代建筑的鼓楼(元代称敬时楼),西侧有明清“榜眼古民居”,北端为石牌坊,现在属“西安历史文化散步道”中回坊风情街,是一条明清建筑风格的、以古玩和回民风味小吃称著的步行商业街。
48、【劳武巷】明代因该巷有马神庙而得名马神庙巷。巷北有明代常平仓,清为广备仓。《两县续志》记载清末内有大槐,为隋代筑都城前的杨兴村大槐,有石碑、铁香炉等物。相传,从大槐树下迁来,与隋唐建长安城时大量迁出村民有关。1966年改为现名。
49、【兴学巷】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在冯从吾祠修“少墟书院”,门额题“兴学”二字。又于1935年在相连的安庆寺和洪福寺庙址,兴办学堂,得名兴学巷。
50、【正学街】清代时,因此街有多家毛笔店铺而得名笔店巷。1932年,因西侧原有明代的正学书院而改名正学街。1966年改为反帝一巷,1972年仍恢复为正学街。正学书院系宋张载(横渠)讲学处,后人立祠,清代仍设为书院,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书院部分拓入总督部院。
51、【报恩寺街】唐中宗时辟鸿胪寺一角在皇城第七横街修懿德寺,元代为蒙古贵族的花园,为报母恩在此修建大兴国报恩寺。明初简为报恩寺,街遂以寺为名。1966年曾改为东升街西段,1972年更名为东升街,1981年恢复原名。
52、【湘子庙街】据元《类编长安志》:“安上门(今南门)内街西有唐末迁来的杜祁公(杜佑)祠,俗呼为嵇康庙”。宋志称杜相公庙,明代在街东段建为湘子庙,街随庙名,称大湘子庙街,偏西南街称小湘子庙街。1966年此街改为东升街,1981年将大小湘子庙街合并为湘子庙街。另有许士庙街、马神庙街等,均属此类而命名。葛慧先生说。
53、【药王洞】这一带原为唐太极宫,街北侧北洞巷原有纪念隋唐时药王孙思邈的庙宇,元代因有药王孙思邈庙而得名药王洞。1966年改名八一街,1981年恢复原名药王洞。
54、【德福巷】明代以有“黑虎阁楼”得名黑虎巷。清代谐其改为德护巷,民国初年改称德福巷。1946年以胡景翼将军更名为景翼路,1950年改名南竹笆市街,1952年恢复为德福巷。1966年改名五星一巷,1972年恢复为现名。
55、【牌楼巷】位于西门里北侧,南起西大街,北至西举院巷西口,长157米。因巷南口有贡院牌楼而得名。1966年曾改名为反帝巷,1972年恢复原名。之东,习称东县,所以该街取名东县。
56、【东大街】东大街是以钟楼为中心向东、西、南、北方向辐射出来的几条大街中最长的一条,也是目前城内最繁华的一条大街之一。以位与钟楼以东而得名。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文帝建造大兴城时,这条街是通过新建的子城东城墙中门的大街,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今东大街穿过唐长安城皇城东墙中门景风门(在今碳市街南街口稍东)门以东位于唐长安城外郭城横街第三条上,称作“三条”,今倭寇之京都也是仿建唐长安城,故它的横街有的还按照顺序称为几条。
门以西(今碳市街南街口以西)位于皇城内自北到南七条横街的第四横街上,叫做景风门大街。东大街横跨了唐长安城皇城与外郭城。
57、【南大街】南大街以在钟楼之南得名,然而唐代称此街为安上门大街,又叫安上街,俗称长安路。此街南通皇城南墙东门安上门,因正门朱雀门常常被皇帝与紫袍朝臣通过所占,因此安上门街成为当时一条非常繁华的大街。当时韦姓、杜姓等朝臣官员都在韦曲、杜曲修建别墅,他们也都经过此门到别墅。唐代一进安上门(今南门永宁门)东边有斗鸡场,斗鸡时有音乐伴奏,场周围还有小商小贩,十分热闹。武则天时宋之问在《长安路》诗中说“日晚斗鸡场,经过挟斜看”。他曾当过宰相,还在下班后挤在人堆中观看斗鸡。唐代的斗鸡场后来谐音演变成今天的大吉场巷了,在小巷内至今还保留有唐乐社,吹奏唐代宫廷音乐。
58、【西大街】西大街同东大街一样,在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隋文帝杨坚建造大兴城时,这条街就是通过新建皇城西城墙中门的大街,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唐代叫顺义门街,横过唐长安城西墙中门顺义门(今西安西门安定门),东至安上门十字(今钟楼十字),与景风门街(今东大街)相接,基本与今西大街相合。
皇城横排共七条横街,由于它是通过皇城的第四横街,即中心大街,所以唐朝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尚书省就在这条街上。尚书省位于皇城中心,正门即今鼓楼,今市政府南有尚书省都堂(中堂),唐初李世民任尚书令时就坐阵这里,鼓楼北街(今北院门回民小吃一条街)两侧为尚书省下辖的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六部各办事机构从今北广济街口至钟楼一字排开。
唐末,朱温毁长安宫城,韩建以皇城为基础缩建长安,建新城,此街成为地方行政官署的集中地。因皇城相对宫城称为子城,此街称为子城厢正街。以后历代地方行政中心就设在这里。如五代、北宋、元、明、清的永兴军、京兆府、奉元路总管府、西安府、陕西省长公署、关中道署等重要的衙署都设在此街。民国初国民政府掌管全省事务,后改民政厅。当时长安县管辖西安市政,县政府就在此街上。
59、【北大街】北大街因地处钟楼之北而得名。公元582年隋文帝建大兴城时,宫城在北,皇城在南,皇城南墙东门安上门(今南门永宁门)直对宫城南墙东门长乐门(遗址在今北大街通济坊前),两门之间的通道便是今北大街。当时对景风街十字(今钟楼盘道十字)南的街道称安上街,北段未见记载,但十字其它三边街道都按城门来称呼,所以可能当时称今北大街为长乐街。根据唐城图,当时这条街道进入宫城后通到宫城北门到今自强路十字。比现在街道稍长。史书载,外国进贡的贡品、方物、珍器皆由此街进入工城。
元代迁北大街东两千余户到栎阳县(今临潼渭北)屯田,这次移民使得武屯和交口都留下了以当时西安一些街道名作的村名。而腾出之地则作为了蒙古贵族集中地和御史台衙等官府。
60、【张学良公馆】位于金家巷(今建国路9号),原将领的公馆。1936年12月12日“”发生后,中共中央接到和的,便派、、等人组成代表团赴,就住此。在这里与张、杨二将军确立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略,解放后建为纪念馆,供人们参观游览。
61、【八路军办事处】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是1937年至1946年期间,我党我军设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个公开的合法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招收和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壮大革命力量;为陕甘宁边区和抗日前线领取、转运和采购战争物资。
今天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位于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共产党在西安市七贤庄一号设立了“红军联络处”,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联络处”也改名为“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先后由林伯渠、董必武同志任党代表。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旧址包括七贤庄一、三、四、七号院。为了向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59年将一号院修复原貌,建为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纪念馆包括当年的接待室会客厅、办公室、党代表室、救亡室、机要室、地下室和在此工作及来此居住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住室等建筑,陈列了大量的文件、证章、电台、书刊、新闻图片和烈士手稿、照片等革命文物,生动具体地介绍了办事处成立的经过、历史任务、办事处同志工作学习和与敌人作斗争的情景,成为人们参观学习的革命旧址。
党中央领导人林伯渠、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等先后都在办事处居住过,如今有的居室己恢复原貌。经念馆内还展出了当年的重要文件、手稿、书刊、照片和实物。
62、【杨虎城公馆】止园,位于西安市青年路117号---止园饭店西侧,原为杨虎城将军的别墅,又称杨虎城公馆,是一处深藏于林木中的雕栏飞檐式楼房。杨虎城将军在止园与周恩来同志商讨国事,研究解决西安事变问题。这座别墅现已辟为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内陈设有杨虎城将军的遗物和西安事变的部分文件。
18座城门的名称来历
1、【含光门】含光门的一座城门,是皇城南面偏西门。唐末缩建新城时,封闭了西门洞,保留了东门洞,北宋以后全部封闭。现在含光门为双门洞型交通,城门内为甜水井,城门外为含光路。
2、【勿幕门】勿幕门是西安城墙的一座城门,位于南城墙含光门与之间。勿幕门又叫小南门,是时期新开辟的城门。1926年,为纪念中陕西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而修。先勿幕门为单门洞,门内为四府街,门外为红樱路。
3、【朱雀门】朱雀门是西安城墙的一座城门,是唐皇城的正南门,因在四象中朱雀代表南方而得名。
门下是的。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现位于南城墙勿幕门(小南门)与永宁门(南门)之间,门内为大保吉巷,门外为朱雀大街。
4、【永宁门】永宁门是西安城墙一城门,现常叫做南门。永宁门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建于隋初,当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城门中偏东的一座,原叫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为永宁门。现永宁门为环岛交通,门外有南门广场,门内为南大街,门外接南关正街。
5、【文昌门】
文昌门是西安城墙一城门,开于1986年。位于南城墙永宁门(南门)与间。这里的城墙上建有,是西安城墙上惟一与军事防御无关的设施。明清时的西安府学和建在今旁边的城墙边,魁星楼也建在城墙之上。魁星楼下这座新辟的城门就被命名为文昌门。现城门内为,城门外为文艺路。
6、【和平门】和平门是西安城墙一座城门,开于1953年,位于南城墙文昌门与间。和平门开后,为了表达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故名和平门。现成门内为和平路,城门外为雁塔路。和平门与火车站、大差市、在一条上。
&7、【建国门】建国门为西安城墙一城门,是南城墙最东一门。开于建国后,为纪念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命名为建国门。门内道路为建国路,门外与环城南路为。
8、【】尚武门是西安城墙一座城门,是北城墙最西一门,开于建国后。与门,尚勤门,尚俭门共同表示崇尚的“良好品德、、勤俭节约”。现城门内为西北三路,城门外为工农路。
9、【门】安远门为现西安城墙的北门,明清西安城北城门。位于西安城南北上。安远二字是继承中原朝廷对边远少数民族采取的安抚政策,希望边远少数民族对朝廷知恩归顺。现北门交通为环岛,城门外是环城北路-高架,道路为北关正街,称门内道路为北大街。
&&10、【尚德门】
尚德门是西安城墙一座城门,位于北城墙解放门西,开于建国后。与尚武门、尚勤门、尚俭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现城门内为尚德路,城门外为火车站西盘道。
11、【解放门】
解放门是西安城墙一城门,原名中正门,又叫小北门,位于正前。解放门开于民国时期,1952年因扩建火车站广场而拆除,成为西安城墙一,2005年重新连接,而使西安城墙全线贯通。城门内为解放路,城门外为火车站广场。
12、【尚俭门】
尚俭门是西安城墙一座城门,位于北城墙解放门与尚勤门之间,开于建国后。与尚德门,尚勤门,尚武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现城门内为尚俭路,城门外为火车站东盘道。
13、【尚勤门】尚勤门是西安城墙一座城门,是北城墙最东一门,开于建国后。与尚德门,尚武门,尚俭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现城门内为尚勤路,城门外与环城北路成丁字路口。
安定门是西安城墙的西门,开于明清时期。“安定”二字暗意西部边疆安泰。安定门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被保留下来。明代扩建城墙时位置略向南移。现城门内为西大街,门外为西关正街。
玉祥门是西安城墙一城门,又叫小西门,是西城墙一门,西门以北。民国时,主席为纪念的历史功绩,特开此门,取名为玉祥门。1926年,包围西安8个月之久,使西安人民饿死4万多人,直到冯玉祥将军率击败刘镇华后西安才得以解围。玉祥门外有玉祥门广场,道路为大庆路,门内为莲湖路。
16、【门】
长乐门是西安城墙的东门,开于明清时期。因为国都位于西安的东面,“长乐”二字带有祈祝大明江山长久欢乐,万年不衰之意。门外道路为东关正街,门内为东大街。
中山门是西安城墙一城门,又叫,位于东城墙与长乐门之间。在冯玉祥倡议下,于1926年初开辟了中山门,以纪念国民革命领袖而得名。现城门内为东新街,城门与环城东路成丁字路口。
18、【朝阳门】
朝阳门是西安城墙一城门,是东城墙最北一门,开辟于建国后。因为这座城门朝着太阳,是每天第一个见到阳光的城门,故取名朝阳门。城门内为东五路,门外为。
城门是城市的眼睛古老的西安千百年前就有了这样的眼睛。从汉代到今天,它见证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它“目睹”了这座城市世世代代人的生存。玄奘取经归来在朱雀门皇城脚下一洗16年的风尘;李自成兵临长乐门下慨然长叹:皇帝若得长乐则百姓长苦矣!“二虎守长安”即将弹尽粮绝的时刻冯玉祥自广州带援军北上解了“西安之围”后来城西修得新门百姓感戴冯将军的功德将此门命名为“玉祥门”
  大概在2000多年前汉武帝就在长安城修建了最早的城墙。那时共有12个城门。名字也非常古雅动听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覆盎门、西安门、厨城门、洛城门、雍门等。而唐代的外城门有15个:东边有通化门、春明门、延兴门南边为启夏门、明德门、安化门西面是开远门、金光门、延平门北墙开设丹凤门、芳林门、景耀门、光化门玄武门和安礼门与宫城共用。单从这些充满内蕴丰美的城门名称就足见唐代经济文化的繁盛。现存城墙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 扩建而成的。据《城邑考》载那时仅设城门四个:“东长乐南永宁西安定北安远”。上世纪8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西安城墙、城门多处残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安市政府开始大规模修复城墙。为了交通便利又开通了建国门、尚德门、朱雀门、文昌门、小北门。
【朱雀门 大唐在这里迎接取经归来的玄奘 】
 唐初僧人玄奘发现诸多经著之说矛盾重重理论相互排斥莫知所从就决心赴印度取经。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他为了求得真经离开长安出凉州经玉门关沿丝绸之路独自向西而行。途中历尽艰险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历时4年穿越数十国终于抵达天竺(今印度)那烂陀寺。在那里学习经著向高师求教。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返回长安他从古印度带回了657部梵文佛经。取经归来玄奘受到皇城百万臣民的盛大欢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迎接玄奘。迎接仪式在朱雀门举行。那时建筑宏伟壮观的朱雀门是皇城的正门也就是皇上出入的南门。此后玄奘法师便一心在大慈恩寺翻译经文设坛讲经弘传佛法。史载玄奘翻译经文共用时十九年。
【长乐门、安远门、永宁门 饱受战火洗礼】
  历经了朝代更迭饱受战火蹂躏古长安城的城门几经损毁和修复。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由长乐门(今东门)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悬在城门上的“长乐门”匾额对身边将士说:“若让皇帝长乐百姓就要长苦了。”将士们一听此言群情激愤点火烧毁了长乐门城楼直到清代又重新建造。“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将军曾在长乐门城楼上组建教导队和学兵队。这一旧址已被修复作为西安事变纪念地。
  辛亥革命(公元1911年)时期清兵龟缩城内抵抗新军的进攻。当时安远门(今北门)的城楼是满族人的弹药库里边驻守的清兵负隅顽抗新军集中火力轰击弹药库致使清兵受到致命打击全线溃败。至此统治西安人民265年的清政府被推翻了遗憾的是雄伟壮美的安远门城楼也在战火中被毁掉了。
  发生在1926年的著名的“二虎守长安”是一次攻守战斗激烈、持续八个月之久的艰苦战役。这次战事充分显示了城墙“深沟高垒”的防守优势。1926年春北洋军阀吴佩孚的走狗刘镇华率所部“镇嵩军”12万人马由河南入陕企图攻占由陕西国民军队控制的西安城把西安围得水泄不通。城内督办李虎臣和二师师长杨虎城的部队总数不足3万人。全城40万人被围困长达八个月之久。“二虎”一方面动员全体士兵和全城百姓以城墙为屏障顽强抵抗一方面又向广州国民政府求援。城外的“镇嵩军”也加紧了攻势。穷凶极恶的“镇嵩军”因与城内的守军相持不下便想困死城内的军民。他们放火烧了城外已经成熟的麦田40万亩冲天火光延续了五六日城内军民饿死的就有两万余人。“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守城战坚持得非常艰苦。直到10月受广州国民政府编制的冯玉祥部队奉命援陕他们星夜兼程出奇制胜连打四仗使刘军全线溃退狼狈逃出潼关解了西安之围。在这次战斗中永宁门(今南门)失去了美丽的箭楼。
  1928年西安人民为纪念冯将军的历史功绩在城西豁口处建一门取名玉祥门。
  1949年5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陕西战役中强渡渭河冲破敌人的火力封锁直捣西安城炸开安定门(今西门)将红旗直插钟楼上解放了西安。
  &&&&&&&&&&
【勿幕门 中山门 革命先驱者的纪念碑】
  勿幕门俗称小南门开通于1939年以此纪念辛亥革命中陕西的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
  井勿幕陕西蒲城县三合乡人生于1888年是中国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井勿幕志向远大1905年8月20日加入了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回陕后他奔赴渭北各县宣传同盟会纲领秘密发展了30多名成员成立了同盟会陕西支部.在辛亥革命中他积极奔走以年轻的热血之躯奉献于祖国和人民。从此反清的火种在三秦大地燃起。1918年11月20日井勿幕在归返三原途经兴平县南仁堡被人谋害。他被孙中山誉为“西北革命巨柱”。
  此外在1926年为了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西安城在东门侧开通新门命名为中山门。
  &&&&&&&&&&&&&
【新门取意:向往和平 尊崇勤俭】
  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开辟的城门东有朝阳门南有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朱雀门、含光门北有尚德门、尚勤门、尚俭门、尚武门。其中与西安火车站、大雁塔处于同一南北轴线上的和平门开通于1953年取此名是为了表达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城墙已破损严重。西安市政府开始大规模修复城墙号称“铁市长”的张铁民市长亲自带领军民修葺城墙建设环城公园。开辟于1986年的建国门、尚德门、尚勤门、尚俭门极大地便利了西安市的交通。这些城门名字里喻义着崇遵道德、勤俭持家的中国传统美德。
  2005年5月西安城墙完全弥合古城闭合成一座名副其实的方城。
  【现在西安城墙共有城门18个】。从北开始顺时针依次为:尚武门、安远门、尚德门、解放门、尚俭门、尚勤门、朝阳门、中山门、长乐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永宁门、朱雀门、勿幕门、含光门、安定门、玉祥门。
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 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是明朝出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指导下,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自建成后历经三次大的整修。明隆庆二年(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主持修复使土城第一次变成砖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源主持对城墙和城楼作了整修;自
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从而使这座古建筑焕发了昔日风采,成为西安的一大旅游景观。  从隋唐皇城算起,西安古城墙已经有 1400 多年的历史,从明初扩建府城算,雄伟西安城墙也已经有 600 多年的历史了。作为一座完整严密的古代城市军事防御体系,西安城墙
是世界上历史最久远、形制最壮观、保存最完整的城墙。 1961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 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 AAAA 级旅游景区”。  西安古城墙不仅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城垣建筑,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西安古城墙建于明洪武年间,以公元6世纪时隋唐皇城墙为基础扩展形成,周长13912米。墙体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厚度大于高度,建筑稳重坚固。以城墙为主体,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女儿墙垛口、城门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冷兵器时代城市防御体系,为游客直观了解古代战争提供了珍贵的人文景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忍者神龟名字由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