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竖有三点一方 一年少三十天猜一字字

是时生,万个照。豪,曾非曲。晋诸贤,醉倚弄。疏枝横,密叶卷。坐,明窗看。六,持螯横。露顶挂,来。事,盈。不醉欲,真。睨树啸声发,浚仲屑。鼓鞲仍,伶也更荷锸。阮生嵇生弦,游。最,在手情。赵侯世,满腹贯。偶堕缘,谪向卧。但,座中长千人。何人把赠周昉画,对我融。胡生晚得,有。睹此亲,诸贤把余臂。为君君,飞。,共作林中人。
(1).学习治国之术。:“ 申不害 者, 京 人也,故 郑 之贱臣。学术以干 韩
昭侯 。”:“始尝与 苏秦 俱事 鬼谷先生 ,学术, 苏秦 自以不及 张仪 。”(2).指治国之术。:“然 护 寡于学术,昵近群小,威福在己,征伐自出,有人臣无君之心,为人主不堪之事,终于妻子为戮,身首横分,盖其宜也。” 清
《广阳杂记》卷三:“ 诸葛孔明 为千古一人,其学术全从此书出。”(3).犹教化。:“ 凉州 寡于学术,故屡致反暴。今欲多写《孝经》,令家家习之,庶或使人知义。”(4).学问,学识。 南朝
诗:“小子无学术,丁宁困负薪。” 宋
《十八阿罗汉颂》:“梵相奇古,学术渊博。” 明
《求退录》:“加以志虑日短,学术愈荒。”(5).指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 黄人 《〈清文汇〉序》:“有一代之政教风尚,则有一代之学术思想。” 章炳麟 《訄书·学变》:“ 汉
晋 间,学术则五变。”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我们反对‘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那种提法(即使单纯从学术观点上来谈)。”(6).观点;主张;学说。 宋
《到惠州谢表》:“臣性资褊浅,学术荒唐。” 宋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士大夫以嗜欲杀身,以财利杀子孙,以政事杀人,以学术杀天下后世。” 明
《孔明为后主写申韩管子六韬》:“ 墨子 之学术贵俭…… 商子 之学术贵法, 申子 之学术贵术, 韩非子 兼贵法、术。”(7).犹学风。:“ 潜 所陈九事……四曰正学术以还斯文之气脉。” 清
《例授修职郎岁贡生训导邹君墓志铭》:“近时儒硕又厌薄 程
朱 务争胜于一名一物,拾末而遗本,语细而昧大。学术所关,非细故也。”(8).法术;本领。《水浒传》第九六回:“你那学术,都是外道,不闻正法,快下马归顺。”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阿稚》:“哭之曰:‘讵意儿辈罹此闵凶,学术短浅,安能御此惨暴乎!’”(1).因感动而奋起。:“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 宋
《蔡知阁墓志铭》:“亲至学宫,课率诸生,劝教有义,士人兴起。” 蒋光慈 《乡情》诗:“我乡的农民也有点兴起,他们不如从前那般的昏愚。”(2).犹兴建。 晋
:“俗不欲无故缮修丘墓。有所兴起,考之古法,则乖礼典;稽之时宜,则违民欲;求之吉凶,未见其福。” 晋
卷六:“今兴起宫室,而鹊来巢,此宫室未成,身不得居之象也。”(3).起来。 汉
桓宽 :“夫公族不正则法令不行,股肱不正则奸邪兴起。”(4).起立。 唐
《次柳氏旧闻》:“ 玄宗 初即位,礼貌大臣,宾礼故老,注意于 姚崇 、 宋璟 ,引见便殿,皆为之兴起,去辄临轩以送。”(1).一边。多指远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郑玄 笺:“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 扁鹊 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司马贞 索隐:“方犹边也,言能隔墙见彼边之人。” 三国
《与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宋
诗:“十年五别岁月老,一方万里音尘稀。”(2).一处。指所居住的地方。:“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 郑玄 笺:“无善心之人,则徙居一处怨恚之。”《西游记》第六五回:“经上言三千诸佛,想不是在一方;似 观音 在 南海 , 普贤 在 峨眉 , 文殊 在 五台 。” 清
《与人书》之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3).一个方面;一带地方。:“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 齐 有天下日浅,恩洽未布,一方或饥,当加优养。” 宋
《乞奖用孙沔札子》:“其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著于一方,至今边人思之。”:“所以一方惧怕,每年用重价购求一人,赤身绑缚,送到庙中。” 陈沂 《奔袭刘黑七》:“我这下子活捉了他,不仅为我们这一方的老乡们除了害,我还可以立一个特等功。”(4).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信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缓、一方急,则及其用也,必自其急者先裂。”:“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奥,不可以一体守也。” 宋
《请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为书札子》:“况于时异事殊,而可以胶于一方之说,泥于一偏之迹哉?”(5).一种;一类。《慎子·民杂》:“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能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于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淮南子·精神训》:“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 高诱 注:“方,类也。”《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艺,居接士之馆。”(6).犹言一种方法。《吕氏春秋·君守》:“今之为车者,数官然后成。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车也。” 高诱 注:“方,道也。” 南朝
刘协 :“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7).一种配方或药方。:“ 悰 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上就 悰 求诸饮食方, 悰 秘不肯出。上醉后,体不快, 悰 乃献醒酒鲭鲊一方而已。”《西游记》第七九回:“朕得一疾,缠绵日久不愈。幸国丈赐得一方,药饵俱已完备,只少一味引子。”(8).指东西南北四方之一。 唐
诗:“一方黑照三方紫, 黄河 冰合鱼龙死。”(9).数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 唐
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绝纤尘。”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你下山去俗人家沽一壶酒,买一方肉。” 元 曾瑞 《留鞋记》第四折:“将绣花鞋一只、香罗帕一方,揣在小生怀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湘事记·军事篇二》:“其时都督印信未刊,随取草纸一方,上书都督 焦 临时命令,委任某为标统,某为营官,下盖四正小印。” 臧克家 《罪恶的黑手》诗二:“有的把巧思运入一方石条的花纹,有的持一块木片仔细地端详。”(10).数量词。用于田地、土地。 北魏 贾思协 :“种榆法:于其地畔种者,致雀损谷;既非丛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种之。” 唐
诗:“一方新地隔河烟,曾接诸生听管弦。” 宋
《经学理窟·周礼》:“井田亦无他术,但先以天下之地棋布画定,使人受一方,则自是均。”(11).数量词。指一个方形,犹言一片。 唐
诗:“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 唐
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12). 宋 代《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见及。(13).一面。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鲁迅 《集外集拾遗·关于知识阶级》:“至于诸君,是与旧的不同,是二十世纪初叶青年,如在劳动大学一方读书,一方做工,这是新的境遇。”(14).指事务上相对的两个方面之一。 孙中山 《民族主义》第四讲:“在战争的两方面,一方叫做协商国,一方叫做同盟国。”(15).一万的隐语。详“ 一干一方 ”。一千一万的隐语。“干”与“千”、“方”与“万”字形相近。 明
陈洪谟 卷二:“逆 瑾 ( 刘瑾 )用事,贿赂公行。凡有干谒者,云馈一干,即一千之谓;云一方,即一万之谓。后渐增至几干几方。”(1).爱惜人才。 唐
诗:“不见 李生 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唐
诗:“ 越 溪渔客 贺知章 ,任达怜才爱酒狂。”(2).爱慕有才华的人。 清
《玉搔头·情试》:“那民间女子遇着个贫贱书生,或是怜才,或是鉴貌,与他一笑留情,即以终身相许。” 清 青阁居士 《〈续板桥杂记〉叙》:“侠妓自豪,原知慕义;儒姬尔雅,定解怜才。”(1).年纪大或辈分高的人。:“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援 ﹞闲于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 三辅 长者,下至闾里少年,皆可观听。”:“昔在幼弱,乐参长者。” 巴金 《秋》二十:“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你不知道,还敢诽谤长者!”(2).指显贵的人。:“刑馀之人,何事乃敢乞饮长者?”:“﹝ 陈平 ﹞家乃负郭穷巷,以毙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 三国
《檄吴将校部曲文》:“及 吴 诸 顾
陆 ,旧族长者,世有高位。”《水浒传》第六十回:“他( 卢俊义 ),是 北京
大名府 第一等长者,如何能够得他来落草?”(3).指德高望重的人。:“重厚自尊谓之长者。”:“ 陈婴 者,故 东阳 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 汉 班彪 《王命论》:“ 汉王 长者,必得天下。” 清
《祖璇先赠通议大夫》:“慷慨有丈夫之风,孝谨修长者之行。”(4).指豪侠。:“ 王氏 ,废姓也。 子石 当屏居自守,而反游京师长者,用气自行,多所陵折,其必败也。” 李贤 注:“长者,谓豪侠者也。”(5).旧时对男子的尊称。 唐
《李娃传》:“生跪拜前致词曰:‘闻兹地有隙院,愿税以居,信乎?’姥曰:‘惧其浅陋湫隘,不足以辱长者所处,安敢言直耶!’”《水浒传》第七二回:“夙世有缘,今夕相遇二君,草草杯盘,以奉长者。”(1).指 魏
晋 时 嵇康 、 阮籍 、 山涛 、 向秀 、 刘伶 、 阮咸 、 王戎 七个名士。:“所与神交者,惟 陈留
阮籍 , 河内
山涛 ,豫其流者, 河内
向秀 , 沛国
刘伶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唐
《醉赋》:“沉湎于酒,有 晋 之七贤。” 元 沉禧 《南吕一枝花·七月六日为施以和寿作》套曲:“七贤林下客,九老会中俦。”(2).指 东汉
袁秘 、 封观 、 陈端 、 范仲礼 、 刘伟德 、 丁子嗣 、 张仲然 七人。:“ 黄巾 起, 秘 从太守 赵谦 击之,军败, 秘 与功曹 封
观 等七人以身捍刃,皆死于陈, 谦 以得免。诏 秘 等门闾号曰‘七贤’。”(3).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仁王经·序品》:“复有十亿七贤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贤有二义。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处;三、总相念处;四、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调心顺道,故名为贤。二依大乘:一初发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无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习种性;六性种性;七道种性。此七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前蜀
诗之三:“师禀尽名卿,孤峰老称情。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4).泛指七位贤人。 明
孙仁孺 :“进公家,不终朝七贤并拔,较吾兄应是没争差。”正赋以外的附加税。 清
《钱粮论下》:“火耗之所由名,其起于徵银之代乎?此所谓正赋十而馀赋三者与?”南朝
王俭 与 南朝
阮孝绪 的并称。 俭 撰《七志》, 绪 撰《七录》。:“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录,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1).忘记年月。:“忘年忘义,振于无竟。” 成玄英 疏:“夫年者,生之所禀也,既同于生死,所以忘年也。” 唐
诗:“洞旁山僧皆学禅,无求无欲亦忘年。” 清
《独松》诗:“上友不羁云,下友忘年石。”(2).不拘年龄、行辈、以德才相敬慕。卷十八引 晋
张隐 《文士传》:“ 祢衡 有逸才,少与 孔融 交。时 衡 未满二十,而 融 已五十,敬 衡 才秀,忘年殷勤。”:“ 宽 当时位望,又与 大师 年事不侔,初见,言未及终,便改容加敬……每于私室接遇,恒尽忘年之欢。” 宋
《追和张公安道赠别绝句一首》引:“是时, 张公
安道 守 成都 ,一见以国士相许,自尔遂结忘年之契。”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我愿意永远和你做一个忘年的朋友。”日文五行诗的固定形式,其第一行与第三行各有五个音节,其它各有七个音节形式短小的汉语古典歌行诗(1).殿堂上;正厅上。《仪礼·聘礼》:“堂上八豆,设于户西西陈。”:“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唐
《柳州罗池庙碑》:“庙成,大祭。过客 李仪 ,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庙门即死。”第七一回:“ 贾母 高兴,又今日都是自己族中子侄辈,只便妆出来堂上受礼。”(2).指父母。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夙缘已尽,别君去矣,君归为我谢堂上。” 清
陈康祺 卷十二:“甲申而后,堂上健存,柴车屡徵,忍耻一出。”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堂上春秋高矣,妾死,君宜早归。”(3).指官署长官。第九四回:“ 贾政 正要下班,因堂上发下两省城工估销册子,立刻要查核,一时不能回家。”《老残游记》第十六回:“又听堂上喝道:‘你还不招吗?不招我又要动刑了!’”亦称“ 堂上官 ”。:“喜得堂上官是个有主意的人……因此反加周全。”(4).神名。:“其 梁 巫,祠天、地、 天社 、 天水 、 房中 、 堂上 之属。”高高挂起(1).一致;一律。:“ 萧何 为法,顜若画一。” 司马贞 索隐:“ 小颜 云:画一,言其法整齐也。”:“军法严肃,号令画一,以是出战皆捷。” 清
《广阳杂记》卷三:“ 长安 等驿应设廪粮等项,应宜改设,与各府县画一,便于遵行。”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译名应该画一,那固然倒是急务。”(2).逐一;一一条列。 宋
《太常少卿直昭文馆知广州军州事贾公墓志铭》:“不事风威,州县九品,必延见与语,得其善,则画一以闻。” 宋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如此而人心不革,盗贼不衰者未之有也。谨条其事,画一如左。”参阅 清
黄生 。篇名。序云:“《六月》, 宣王 北伐也。”:“ 秦伯 赋《六月》。” 韦昭 注:“《六月》,道 尹吉甫 佐 宣王 征伐,复 文
武 之业。《小雅》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 重耳 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后多用以指卫国定乱的正义之师。:“白日体无私,皇天辅有德。七旬罪已服,六月师方克。” 明
《大哀赋》:“于是竿木群兴,风云毕会,兴六月之师,振九天之锐。”亦作“ 凉飙 ”。亦作“凉飙”。秋风。 汉 班婕妤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唐
诗:“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 宋
诗:“柴荆散策静凉飙,隐几扁舟 白下 潮。”亦作“琅玕”。
(1).似珠玉的美石。:“厥贡惟球、琳、琅玕。” 孔 传:“琅玕,石而似玉。” 孔颖达 疏:“琅玕,石而似珠者。” 三国
诗:“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元
《离忧赋》:“佩琅玕而服明月兮,裁青霞以为裾;怀真符而欲献兮,顾君门而踌躇。” 清
《牛饥纪事二十二韵》:“兽医归部伍,柴药贵琅玕。”(2).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 郭璞 注:“琅玕子似珠。” 晋
:“﹝ 昆崙 ﹞有珠玉树,沙棠、琅玕、碧瑰之树。” 唐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明
之四:“琅玕不是人间树,何处朝阳有凤凰。”(3).指仙树之实。 清
《寿李书云都谏》诗:“阿阁亘中天,其上巢凰凤。饱食惟琅玕,亮音闻高罔。”(4).比喻珍贵、美好之物。比喻佳肴。:“揖让而升,宴于兰堂,珍羞琅玕,充溢圆方。” 李周翰 注:“羞,饮食也。琅玕,玉名,饮食比之。” 唐
《晦日宴高氏林亭序》:“列珍羞于绮席,珠翠琅玕;奏丝管于芳园, 秦 筝 赵 瑟。”(5).比喻珍贵、美好之物。比喻优美文辞。 唐
诗:“排云叫阊阖,披腹呈琅玕。” 明 杨珽 《龙膏记·旅况》:“裁锦字,吐琅玕,有才无命说应难。” 清
之七九:“手扪千轴古琅玕,笃信男儿识字难。”(6).形容竹之青翠,亦指竹。 唐
诗:“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 仇兆鳌 注:“青琅玕,比竹簟之苍翠。” 宋
之二:“闻种琅玕向新第,翠光秋影上屏来。” 清
《又题董君画扇》诗之二:“ 湘君 浥泪染琅玕,骨细轻匀二八年。”(7).喻冰凌。 宋
词:“风雪惊初霁,水乡增暮寒,树杪堕飞羽,檐牙挂琅玕。” 宋
诗:“旋融檐滴冻琅玕,风力如刀刮面寒。”(8).犹阑干,纵横散乱貌。:“君臣流涕,道路琅玕。” 明
诗:“多少雄心空对酒,能无清泪滴琅玕。”此形容泪珠。(1).新筑成。 唐
诗:“高城新筑压长川,虎踞龙盘气色全。”(2).新建筑的房屋。 唐
诗:“东山有遗茔,南野起新筑。”(1).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言辞信,动作庄,衣冠正,则臣下肃。”:“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 孔子 衣冠琴车书,至于 汉 二百馀年不绝。”(2).泛指衣着,穿戴。 唐
《玄怪录·元无有》:“未几至堂中,有四人,衣冠皆异,相与谈谐,吟咏甚畅。” 明
《客祁门寓十王寺杂咏》:“颇羡村翁古,衣冠似 汉 年。” 徐迟 《入峡记》:“船上的人是和船只一样爱清洁,而且总是衣冠端正的。”(3).专指礼服。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记青州府中学堂(二)》:“我穿了素服,没有衣冠,有所不便。”(4).代称缙绅、士大夫。:“ 茂陵
杜邺 与 钦 同姓字,俱以材能称京师,故衣冠谓 钦 为‘盲 杜子夏 ’以相别。” 颜师古 注:“衣冠谓士大夫也。” 唐
诗:“ 吴 宫花草埋幽径, 晋 代衣冠成古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高公 见他说罢,晓得是衣冠中人,遭盗流落,深相怜悯。”
诗:“剧怜肝胆存屠狗,失笑衣冠尽沐猴。”(5).借指文明礼教。:“ 秦桧 ,大国之相也,反驱衣冠之俗,而为左衽之乡。” 清
俞正燮 :“知大地之广,则能敬佛;知圣王之道,行于衣冠文物之邦,则不为怪谬之谬,谓三教同源。”穿衣戴冠。 汉
:“ 孔子 见 子桑伯子 , 子桑伯子 不衣冠而处。弟子曰:‘夫子何为见此人乎?’曰:‘其质美而无文,吾欲说而文之。’” 宋
《归田录》卷二:“ 华原郡王 , 燕王 子也,性好昼睡,每自旦酣寝,至暮始兴,盥濯栉漱,衣冠而出。”《花月痕》第五十回:“ 荷生 衣冠升帐,中军传呼 倭 目一人进见。”(1).不善。:“不吊不祥,威仪不类。” 毛 传:“类,善。” 孔颖达 疏:“威仪有不善。” 晋
《劝进表》:“抗明威以摄不类,杖大顺以肃宇内。”:“秉心匪彝,自底不类。凶狡成性,扇构多端。”(2).作自谦之词,犹不肖。:“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底不类。” 蔡沉 集传:“不类犹不肖也。” 明
《六子诗序》:“六子者皆当世之名士也,予以不类,得承契纳,辅志励益者多矣!”(3).不同;不象。:“言行不类,终始相悖,外内不合。” 唐
:“辞严义密读难完,字体不类隶与科。” 清
:“嗅之有异味,不类茶茗。” 郭沫若 《断断集·从典型说起--〈豕蹄〉的序文》:“这段故事既不类有心的揭发,也不类任意的调皮。”(4).不及于,不包括。:“其选贤遂材也,举德以就列,不类无德;举能以就官,不类无能。”(1).古代泛指 黄河 以北的地区。:“惟戊午,王次于 河 朔。” 孔 传:“戊午渡 河 而誓,既誓而止于 河 之北。”:“﹝ 袁绍 ﹞振一郡之卒,撮 冀州 之众,威震 河 朔,名重天下。” 清
李寅 《书邺侯传》诗:“但清 河 朔风尘易,欲扫宫庭枳棘难。” 郭沫若 《前茅·哀时古调四》:“ 河 朔 淮 西一宵尽,满池鹅鸭可成兵。”(2).见“ 河朔饮 ”。卷三引 三国
曹丕 《典论》:“大驾都 许 ,使光禄大夫 刘松 北镇 袁绍 军,与 绍 子弟日共宴饮,常以三伏之际,昼夜酣饮,极醉,至于无知。云以避一时之暑,故 河 朔有避暑饮。”后因以“河朔饮”指夏日避暑之饮或酣饮。 南朝
诗:“实无 河 朔饮,空有 临淄 汗。” 北周
诗:“欣兹 河 朔饮,对此 洛阳 才。” 清
《惜红衣·东渚荷花》词:“故人要我, 河 朔饮,深杯未足。”亦省作“ 河朔 ”。 唐
《夏日宴张二林亭序》:“香杯浊醴,是 河 朔之平生;雄笔清词,得 高阳 之意气。” 清
《宴集李嗣远东园分韵得幢字侵字》:“高会追 河 朔,凉风满北窗。”泛指船。:“ 太元 十七年六月甲寅,涛水入 石头 ,毁大航,漂船舫,有死者。” 唐
诗:“早晚东归来下峡,稳乘船舫过 瞿塘 。”:“ 契丹 南侵,上幸 澶渊 ,诏缘 河 断桥梁,毁船舫,稽缓者论以军法。”水名。 曹娥江 的上游。在 浙江
嵊县 南。 唐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 剡溪 。” 明 许时泉 《午日吟》:“我是个 子猷 乘兴到 剡溪 ,你似个 远 老忘情过 虎溪 。”参阅《太平寰宇记》卷九六。仔细地观察(1).却是。 南朝
刘敬叔 《异苑》卷六:“ 树 ( 秦树 )低头急去数十步,顾其宿处,乃是冢墓。”卷十一:“ 朱氏 正要问个备细,一阵冷风,遍体飒然惊觉,乃是南柯一梦。”(2).是;就是。《百喻经·山羌偷官库衣喻》:“山羌答言,我衣乃是祖父之物。”《平山冷燕》第三回:“小女此扇,乃是草书,故此飞快。”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关于“舒愤懑”》:“大家早忘却了血史,反以为全留乃是长毛,全剃好象和尚。”(1).高大的树林。 三国
《琴赋》:“涉兰圃,登重基。背长林,翳华芝。” 晋
诗之一:“南望泣玄渚,北迈涉长林。” 唐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满目雪色长林,欣欣然迎着我这万里羁客。”(2).喻隐逸者的居处。 南朝
宋 范晔 :“探己谢丹黻,感事怀长林。” 明
《松隐为爱叔能赋》:“我今身似浮云閒,正合著在长林间。”参见“ 长林丰草 ”。(1). 三国
《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本谓高大的树林、丰茂的野草,为禽兽栖止之佳处。后用以指隐逸者所居。 唐
《与魏居士书》:“长林丰草,岂与官署门阑有异乎?”(2).指隐逸。:“臣僻性野逸,志在长林丰草;金镳玉络,非所愿也。”第八回:“所以在风尘劳攘的时候,每怀长林丰草之思。”长长的竹子。“ 王右军 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 刘孝标 注引 晋
《临河叙》:“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唐
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访道》:“门掩长松,篱编修竹,是好奇胜也。” 清
《慕园题竹》诗:“便娟修竹覆櫩楹,山格幽姿天与成。”脩竹:高高的竹子。 汉
《梁王菟园赋》:“脩竹檀栾夹池水,旋菟园,并驰道。” 金 曹之谦 诗:“高林夹金井,脩竹连清池。” 清
《东城杂记·皋园》:“脩竹一林,平山一篑,蒹葭杨柳,罨岸被涯。”光亮、鲜明貌。 汉
《上林赋》:“明月珠子,的皪江靡。” 晋
《魏都赋》:“丹藕凌波而的皪,绿芰泛涛而浸潭。” 宋
诗:“熟透晚梅红的皪,展开新箨翠扶疏。” 清
《元夜禁中观放烟火歌》:“步辇从容出复道,华灯的皪明春宵。”参见“ 的礰 ”。光亮、鲜明貌。:“离朱唇而微笑兮,颜的礰以遗光。” 李贤 注:“的礰,明也。”参见“ 的皪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 江 渊, 澧
沅 之风,交 潇湘 之渊。”:“ 洞庭 张乐池, 潇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随 舜 不返,死于 湘水 。” 唐
诗:“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潇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记》:“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 元
:“ 凤池 分付夔龙去,万顷 潇湘 属 湛然 。” 明
诗:“帝子葬何处, 潇湘 云正深。”(2). 湘江 与 潇水 的并称。多借指今 湖南 地区。 唐
诗:“五载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 潇湘 游?” 宋
词:“归辅五云丹陛,回首 楚 楼千里,遗爱满 潇
湘 。” 明
诗:“长风度关塞,九月下 潇
湘 。”见“ 珑璁 ”。亦作“珑葱”。
(1).金玉声。 唐
诗:“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璁。” 前蜀
词:“少年公子能乘驭,金镳玉辔珑璁。”(2).头发蓬松貌。 唐
词:“鬓云光,拂面珑璁,腻玉碎凝妆。” 宋
词:“分行珠翠簇繁红,云髻袅珑璁。”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杏腮浅澹羞匀,绿鬓珑璁斜亸。”(3).同“ 茏葱 ”。花木繁茂貌。 宋
诗:“玄空杳霭低迷外,碧树珑璁掩映间。” 元
《朝天曲·咏四景·秋》曲:“玉蕊珑葱,琼枝低压,雪香春何足夸。” 清 查理 《探芳信》词:“珑璁几树烘崖蜜,小白霏吟袖。”(4).迷蒙貌。 唐
:“鸡人罢唱晓珑璁,鸦啼金井下疏桐。” 宋
词:“暗叶啼风雨,窗外晓色珑璁。” 明 沉受先 《三元记·祝寿》:“南极星光,东风扇煖,华堂瑞霭珑璁。”见“ 淇奥 ”。亦作“ 淇澳 ”。
(1). 淇水 弯曲处。:“瞻彼 淇 奥,绿竹猗猗。” 毛 传:“奥,隈也。” 晋
《魏都赋》:“南瞻 淇 澳,则绿竹纯茂。”:“蔑 上林 与 淇 澳,验东南之所遗。” 明 张景 《飞丸记·发迹锄强》:“ 淇 澳万竿修,弄纱窗碎影揉,敲风声彻筼筜岫。”一说,为二水名。 清 马瑞辰 :“《正义》引 陆玑 疏云:‘ 淇
奥 二水名。’《释文》引《草木疏》曰:‘ 奥 亦水名。’ 刘昭 《郡国志》注引《博物志》云:‘有 奥水 流入 淇水 。’”(2).:“《淇奥》美 武公 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 周 。”旧时常用以称颂辅佐国政的人。:“自 齐 聘于 卫 , 卫侯 享之。 北宫文子 赋《淇奥》。” 杜预 注:“言 宣子 有 武公 之德。” 宋
词:“寿过 磻溪 ,德如《淇澳》,进了丹书作《抑》诗。” 明
《栖凤亭》:“至今遗爱思 莱公 ,万古看诗想《淇澳》。”珍珠缀成的帘子。《西京杂记》卷二:“ 昭阳殿 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坚 自平诸国之后,国内殷实,遂示人以侈,悬珠帘于正殿,以朝群臣。” 唐
诗:“美人捲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元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看时节同上妆楼,手捲珠帘上玉钩。”
之一:“两行红烛参差过,哄得珠帘尽上钩。”(1).尚书省的别称。 唐
诗:“何须服药觅升天,粉阁为郎即是仙。”(2).犹闺阁。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植宜男于粉阁,树君子于椒房。” 唐
诗:“画船清宴蛮溪雨,粉阁閒吟瘴峤云。”(1).面对面;相向。《仪礼·士昏礼》:“妇乘以几,从者二人,坐持几相对。”:“父子男女相对踞蹲。” 唐
诗:“寒夜灯前赖酒壶,与君相对兴犹孤。” 宋
词:“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茅盾 《色盲》五:“不敢冒昧,不好意思冒昧:这是他和可爱的女子相对时常常感得的本能上的拘束。”(2).相符;相称。 唐
诗:“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第三二回:“况且他活的时候儿也穿过我的旧衣裳,身量也相对。”(3).两相对应或对立。“其在 周 , 程伯休甫 其后也” 唐
司马贞 索隐:“今总称 伯林甫 是 重
黎 之后者,凡言地则举天,称 黎 则兼 重 ,自是相对之文。” 宋
《正蒙·太和》:“反者,屈伸聚散相对之谓。” 丁玲 《母亲》三:“无论什么事,她们都有两个相对的意见。”(4).依靠一定条件而存在或变化(跟“绝对”相对)。 宋
:“以变化相对言之,既能变而为大毒,岂不能变而为大善?既能变而杀人,则宜有能生人之理。”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一:“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不平衡,矛盾,斗争,发展,是绝对的,而平衡,静止,是相对的。所谓相对,就是暂时的,有条件的。” 徐迟 《向着二十一世纪》:“它们虽是相对的纪元,却通向绝对的未来。”(5).比较的。 田汉 《回春之曲》第一幕:“那时候是世界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时候嘛。”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六:“特别是孩子剧团,在他的指导之下加强了内部学习,而在巡回工作中也获得了相对的自由。”(1).犹终日,整天。《淮南子·泛论训》:“尽日极虑而无益于治,劳形竭智而无补于主。” 唐
:“终朝疑笑 梁王 雪,尽日慵飞 蜀帝 魂。” 清
《武林纪游》诗之六:“尽日不逢人,终年无启关。”(2).指农历月末最后一天。 清
褚人穫 《坚瓠续集·大尽小尽》:“月满三十日为大尽,少一日为小尽,月之尽日犹年之除夜也。”终日,整天。 明
《南乡子》词:“尽日对红颜,画阑深深半掩关。”(1).不充足,不够。:“断长续短,损有馀,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 南朝
刘协 :“计武功,述文德,事覈理举,华不足而实有馀矣。”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屠杀之不足,继之以抢劫、剥尸。”(2).不可,不能。:“浅不足以测深,愚不足以谋知。” 唐
《论佛骨表》:“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清 周中孚 卷一:“ 孟坚 摘中字,改河渠为沟洫,实不足以尽其义。”(3).不值得,不必。:“ 章邯 已破 项梁 军,则以为 楚 地兵不足忧,乃渡 河 ,北击 赵 ,大破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余自髫丱之年,便多闻往说,不足备之大典,故系之小说之末。”卷十三:“我曾读过野史,死人能起,唤名‘尸蹶’,也是人世所有之事。今日偶然有此,不足为异。”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莽原》如作者多几个,大概是不足虑的。”(4).不难。:“ 楚 兵至 荥阳 、 成皋 , 汉 坚守而不动,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 楚 兵不足罢也。” 颜师古 注:“不足者,言易也。”:“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 高祖 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陛下在 奉天 、 山南 时,赦令至 山东 ,士卒闻者皆感泣思奋。臣是时知贼不足平。”(5).犹不尽。 唐
诗:“锐头将军来何迟,令我心中苦不足。” 宋
词:“曾居别乘康 吴 俗,民到于今歌不足。” 宋
词:“两岸烟林,半溪山影,此处无荣辱。荒台遗像,至今嗟咏不足。”(6).犹不致。:“太子小,而 傅太后 抱养之,今至太子家,以乳母恩耳,不足有所妨。”亦作“ 彷髴 ”。 (1).依稀,不甚真切。 晋
卷一:“ 策 既杀 吉 ,每独坐,彷佛见 吉 在左右。” 宋
:“ 薳 兄 子硕 ,送客 馀杭 步伍亭 ,就观壁后,得淡墨书字数行,彷佛可辨,笔迹遒媚,如出女手。” 元 刘埙 :“ 陈叔向 受教于 魏益之 ,未久大悟,而洪纤高下皆若彷髴有见者。”(2).谓大体相似。 南朝 梁 刘协 :“又卒章五言,颇似歌谣,亦彷佛乎 汉武 也。” 宋
卷一:“ 兰亭 石刻,惟 定武 者得其真……今东南诸刻无能彷佛者。” 明 叶盛 :“近日之论,乃鉴其失,然犹未能彷佛古制也。”
《说舞》:“歌舞的尾声和第一折相彷佛。”(3).引申为大致情况。 宋
《答上官长官》:“所居临 大江 ,望 武昌 诸山如咫尺。时复叶舟纵游其间,风雨云月,阴晴蚤暮,态状千万,恨无一语略写其彷佛耳。” 清
:“郎垂死,无一言。械其婢略能道其彷佛。”(4).犹模糊。指颜色不鲜明。:“颜淫溢而将罢兮,柯彷佛而萎黄。”(1).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昔时。《韩诗外传》卷一:“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致。今幸得用于臣之义,尚可为王破 吴 而强 楚 。” 唐
诗:“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 清
词:“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田汉 《江西杂咏·初访井冈山之四》:“龙潭日夜奔飞瀑,犹作当时怒吼声。”(2).指当时的人们。:“公秉理照物,动必研几,当时嗟服,若有神道。” 李周翰 注:“言既研几而为断决,则当时之人嗟叹而服之,若有神明之道也。”:“ 晋 与 齐浣 更典二都选,既糊名校判,而 晋 独事赏拔,当时誉之。” 宋
王谠 :“﹝ 沉传师 ﹞亦为史官,及出领 湖南 、 江西 ,奉诏在镇修《宪宗实录》,当时荣之。”(3).指在位的皇帝。:“ 永元 初, 窦氏 专权骄纵,朝廷多有谏争,而 彪 在位修身而已,不能有所匡正……故颇以此致讥,然当时宗其礼让。” 明
《书苏文忠公外纪后》:“ 苏长公 以文字故获罪当时,亦以文字故取信于朋友,流声于后世。”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廷谳》:“试读桧枝词,掉舌刺当时。这根株深泉无曲处,分明是妒杀九重飞。”(4).正当青春之时。 唐
《对镜吟》:“妆成持照尚当时,只畏愁多遽变衰。”卷三:“ 徐 氏 丹桂 ,年正当时,误了佳期,心中常怀不足。”《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看这姑娘年纪已在当时,情窦料也开了。”(5).官名。:“ 黄帝 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蚩尤 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冢田虎 曰:“当时,官名。”(1).适时。:“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之。” 欧阳山 《苦斗》六一:“如今 何 家又是官,又是富,正是当时得令,势大财雄。”(2).就在那个时刻;即时。《海内十洲记·祖洲》:“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长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当时活也。”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一折:“天有不测风雨,人有当时祸福。”星官名。属天市垣,共七星。:“七公七星,在招摇东,天之相也,三公之象也,主七政。”(1).多白的眼睛。:“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 孔颖达 疏:“取躁人之眼,其色多白者。”:“诏 张公素 为节度使,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性暴厉,眸子多白, 燕 人号‘白眼相公’。” 清
昭梿 :“又余有狠仆某,王默告余曰:‘其人多白眼,瞳子眊焉,非纯正者。’”(2).露出眼白。表示鄙薄或厌恶。:“ 籍 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唐
诗:“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明 许自昌 《水浒记·论心》:“论交岂为黄金变,阅世惟将白眼悬。” 清
:“我以人不齿数故,遂与母偕隐;今又返而依人,谁不加白眼?”
诗之一:“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秋冬的晴空。 唐
之二:“霜空极天静,寒月带江流。” 宋
诗:“塔灯落 淮水 ,寺楼倚霜空。” 明
《中秋前再过关侍御得阳字》诗:“霜空征雁送斜阳,凉月纷纷满 建章 。”脱下头巾,改戴官帽。指开始入仕。:“脱巾千里外,结绶登王畿。” 李善 注:“巾,处士所服。绶,仕者所佩。”:“脱巾来仕,清绩仍著。” 唐
《故荆南节度推官董府君墓志》:“脱巾为弘文馆校书郎,再迁至大理评事。”:“平居冻馁,脱巾可虞。”陡立的山岩。 晋
:“山间石壁,地上盘石, 博 入其中,渐见背及两耳,良久都没。” 北魏 郦道元 :“山下临溪水,水际石壁杰立,高百许丈。” 唐
诗:“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 清
《至桐城换篮舆行山径中》诗:“石壁四围成小市,云峰半豁见平田。”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仰望天空。多为人抒发抑郁或激动心情时的状态。:“ 晏子 仰天叹曰:‘ 婴 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 唐
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宋
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日暮途穷,人间何世,盖仰天长恸而不能已。”纵情地欢笑。例如:观众对那哑剧的表演大笑。爆发式地狂笑。例如:被滑稽的小丑逗得纵声大笑。指狂笑或无遏制地笑笑的动作或情况。例如:那惹人爱的容颜变成了微笑,而微笑又变成了大笑。(1).清微的风;清凉的风。:“ 吉甫 作诵,穆如清风。” 毛 传:“清微之风,化养万物者也。” 唐
诗:“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八窗尽落,清风徐来,纨扇罗衫,剖瓜解暑。”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三:“清风朗日的春早, 莫斯科 天色已经非常和快。”(2).清惠的风化。:“清风协于玄德,淳化通于自然。” 薛综 注:“清惠之风,同于天德。” 晋
《三国名臣序赞》:“丧乱备矣,胜涂未隆,先生标之,振起清风。” 宋
《贺致政曾太傅启》:“出同忧患,措国步于安宁;归共优游,播清风于长久。”(3).高洁的品格。 南朝
梁 刘协 :“标序盛德,必见清风之华。” 明
《豫约·感慨平生》:“夫 陶公 清风千古,余又何人,敢称庶几。” 清
《合肥谒包孝肃祠》诗:“高原遗庙郁嵯峨,待制清风久不磨。”(1).匆匆。匆忙貌。:“ 权 登 白爵观 见,甚恶之,敕 据
晃 等无事匆匆。”《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匆匆独自入城门,行止因由请宣唱。” 元
诗:“ 扬子江 头柳色浓,小窗春雨去匆匆。” 清
《履园丛话·杂记下·题壁诗》:“有人过 邯郸 ,见题壁云:生死世间原草草,功名梦里太匆匆。”(2).悲哀貌。《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我佛慈悲告 目连 ,不要匆匆且近前。” 蒋礼鸿 通释:“匆匆,悲哀。” 句道兴 本:“命在于天,非我能治。卿且去,宜急告父母知,莫令匆匆。”(3).纷争貌。《敦煌变文集·茶酒论》:“阿你两个,何用匆匆?” 蒋礼鸿 通释:“这里指茶和酒纷争。”(1).“司马”的隐语。:“ 周 语次,因书版示 立 曰:‘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者,谓 司马 也;月酉者,谓八月也。至八月而 文王 ( 司马昭 )果崩。” 晋 帝姓 司马 氏,后因以“典午”指 晋 朝。:“是以 宋高 非典午之臣, 孙恩 岂金行之寇。” 明
:“当涂为 魏 ,典午为 晋 ,世率知之,而意义出处,或未明了。案……典,司也;午,马也。”
:“莫笑过江典午鲫,岂无横槊 建安 才!”(2).“司马”的隐语。指司马之官职。 北周
《哀江南赋》:“居笠毂而掌兵,出兰池而典午。” 唐
《鲜于公神道碑铭》:“ 邵阳 典午, 汉阳 纡组。” 宋
卷十:“ 宋文安公 《自禁庭谪鄜畤》诗云:‘九月一日奉急宣,连忙趋至閤门前。忽为典午知何罪,谪向 鄜州 更怃然!’盖当时谪黜者,召至閤门受命乃行也。”(1).谓不易解说。:“不学而性辨,曰有虑者也,难投以物,难说以言。” 王聘珍 解诂:“难说以言,不可以言喻也。”卷一:“根既在此,又却能引聚得他那气在此,此事难说。”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三月十三号》:“我到底又为了什么呢,这真好难说!”(2).说不定。 明
《挂枝儿·专心》:“眼前人怎比得我冤家模样,难说普天下是他头一个美,只我相交中他委实强。”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永远前进》:“‘很快要瞎吗?’‘很难说。’医生惋惜地说。”(3).难道。表示反诘。 吴组缃 《山洪》二十:“有本事你怎么不对他吹吹,把他吹出来给队伍挑送东西呢?难说他又是不能挑担的么?”诘难。:“帝即召上殿,令与诸儒难说, 凭 多所解释。”亦作“烟尘”。
(1).烽烟和战场上扬起的尘土。指战乱。 南朝
《七契》:“当朝有仁义之师,边境无烟尘之惊。” 唐
:“ 汉 家烟尘在东北, 汉 将辞家破残贼。”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三折:“一任他英雄并起图王霸,烟尘并起兴戈甲。” 清
《桃花扇·投辕》:“你那 苏张 舌辩高,我的巧射惊 羿奡 ,只愁那匝地烟尘何日扫。”(2).烟雾灰尘。 唐
:“夫英贤所出,何国而无,书之则与日月长悬,不书则与烟尘永灭。” 唐
《水殿赋》:“三十六宫之云雨,澒洞随来;一千馀里之烟尘,冥濛扑去。”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3).犹灰烬。 唐
孔颖达 《〈毛诗正义〉序》:“ 卜商 阐其业,《雅》《颂》与金石同和; 秦正 燎其书,简牍与烟尘共尽。”(4).犹风尘。借指旅途辛劳。 唐
之二:“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嫁与 长干 人, 沙头 候风色。”(5).人烟稠密处。 唐
诗:“ 锦里 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唐
诗:“杉竹何年种,烟尘此地分。”(1).绵延;弥漫。 汉
《旱云赋》:“运清浊之澒洞兮,正重沓而并起。” 宋
:“哀声澒洞彻四极,草木惨澹颜色伤。” 明
:“何人醉写云山图,浮云澒洞山模糊。” 李大钊 《青春》:“吾 华 自辛亥首义,癸丑之役继之,喘息未安,风尘澒洞,又复倾动九服,是亦欲再造其神州也。”(2).水势汹涌。 宋
诗:“空濛烟霭间,澒洞金石奏。” 清
《广阳杂记》卷四:“﹝ 岷江 ﹞又受 彭蠡 之流,阻以 小姑 之险,澒洞震动,不可方物。” 赵朴初 《周总理挽诗》:“大星落中天,四海波澒洞。”(3).引申为冲击、震动。 黄中黄 《孙逸仙》第四章:“一时谣变,澒洞全 粤 ,针小棒大,遂流言有人马数万之众。”(4).虚空混沌貌。 宋
诗:“丹田恍澒洞,银海眩眵黑。”宇内,天下。 晋
《喻道论》:“焉复睹夫方外之妙趣、寰中之玄照乎?” 唐
《拜南郊颂序》:“天下黎人,知四海之安乐;寰中殊域,奉三灵之康泰。” 清
《保甲正名》:“械斗之风, 宋 世早有之;不但 闽
粤 ,且遍寰中,寰中何能一日安?”这时候。:“﹝ 韩夫人 ﹞辄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2).为何,何故。 晋
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1).眼见;目睹。 唐
诗之二:“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七章:“眼看着那架敌机,机身上噗地冒出一股火来。”(2).坐观而无所作为。多用于对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或发展。 丁玲 《团聚》:“他横竖是自作自受……我不能眼看他受苦。”(3).看得见。有马上、很快的意思。 宋
诗:“乐事眼看成昨梦,倦游心伏作衰翁。”第四十回:“我只可笑我们 玉格 这个傻哥儿,眼看着这就要作哥儿的爹了,也这么傻头傻脑的,不言语一声儿?” 曹禺 《日出》第二幕:“ 大丰大楼 已经动了工,砸好地基,眼看着就可以盖起来。”以目监视。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起赃》:“须差同庄地眼看起脏,起获到官。”人间,人世。旧时认为人世间是浮沉聚散不定的,故称。 三国
《大人先生传》:“逍遥浮世,与道俱成。” 唐
诗:“空悲浮世云无定,多感流年水不还。”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一折:“觑百年浮世,似一梦 华胥 。” 丁玲 《母亲》二:“ 曼贞 这时,也正有着一种悲凉的浮世的感觉。”(1).空虚。:“十二部兵久屯而不出,吏士罢弊,数年之间,北边虚空,野有暴骨矣。” 三国
刘劭 《人物志·接识》:“是故多陈处直,则以为见美;静听不言,则以为虚空。”(2).天空;空中。:“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 唐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明
《山坡羊》曲之六:“睡昏昏不思量茶饭,气淹淹向虚空嗟叹。” 鲁迅 《彷徨·伤逝》:“我也就断续地说完了我的话,连馀音都消失在虚空中了。”犹荒野。空旷无人之处。:“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王先谦 集解:“ 司马 云:‘故坏冢处为空虚也。’案,谓墟旁有空处也,故下云‘位其空’。”(1).徒步作战的士兵。《六韬·战步》:“步兵与车骑战,奈何?”:“ 吴 多步兵,步兵利险, 汉 多车骑,车骑利平地。” 曲波 《林海雪原》二三:“炮兵猛打的威力,要和步兵猛冲的威力,牢固无隙地结成一体。”(2).官名。步兵校尉的省称。 唐
诗:“纵得步兵无绿蚁,不缘句漏有丹砂。” 宋
诗:“博士 东观 客,求官得步兵。”(3). 三国
阮籍 的别称。 籍 尝官步兵校尉。 唐
:“有匹夫而不名者,若‘ 步兵 ’、‘ 彭泽 ’是也。” 明
诗之七:“ 步兵 常嗜酒, 水部 本能文。”(1).高雅的言论。 晋
:“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 唐
诗:“独谣闻丽曲,缓步接清言。” 王闿运 《罗季子诔》:“甲寅之秋,常接谈燕,清言相酬,如对琼树。”(2).指 魏
晋 时期 何晏 、 王衍 等崇尚《老》《庄》,摈弃世务,竞谈玄理的风气。 晋
陶潜 《扇上画赞》:“ 郑叟 不合,垂钓川湄,交酌林下,清言究微。”:“﹝ 郭象 ﹞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 清
《〈庄子章义〉序》:“余观之,特 正始 以来,所谓清言耳!” 鲁迅 《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 晋 朝的清言,早和它的朝代一同消歇了。”参见“ 清谈 ”、“ 玄谈 ”。(1).委曲顺从貌。“僻”字下引:“宛如左僻。”今本如作“然”,僻作“辟”。 毛 传:“宛,辟貌。” 陈奂 传疏:“宛,有委曲顺从之义,故云辟貌。” 马瑞辰 通释:“按‘僻,辟也’,引‘宛如左僻’。如,犹然也。僻,即辟也。”(2).好象;仿佛。 唐
诗:“才及 青云驿 ,忽遇蓬蒿妻;延我开荜户,凿窦宛如圭。” 宋
:“既覆缶出水,而有馀水留缶,凝结成冰,视之,桃花一枝也,众人观,异之,以为偶然。明日用之,则又成开双头牡丹一枝。次日又成寒林满缶。水村竹屋,断鸿翘鹭,宛如图画远近景者。”《武王伐纣平话》卷上:“有 妲己 ,面无粉饰,宛如月里 嫦娥 ;头不梳妆,一似 蓬莱 仙子。”《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玉娥 道:‘妾除夜曾得一梦,次日岁朝遇一胡僧,宛如梦中所见。’”:“五年冬至时, 高淳 群花齐放,宛如春色。” 冯德英 《苦菜花》第三章:“那窗户上的冰花雪纹,宛如一块用银丝刺绣成的碎花巾帕,显得格外好看。”即 钟子期 。 春秋 时 楚 人,精于音律,与 伯牙 友善。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流水, 子期 听而知之。 子期 死, 伯牙 绝弦破琴,终身不复鼓琴。见。 唐
诗:“ 子期 如可听,山水响馀哀。” 唐
诗:“三尺焦桐七条线, 子期
师旷 两沉沉。” 前蜀
诗:“ 子期
子野 俱不见,乌啼鬼哭空伤悲。”参见“ 伯牙 ”。春秋 时精于琴艺的人。传说曾学琴于著名琴师 成连 先生,三年不成。后随 成连 至 东海
蓬莱山 ,闻海水澎湃、林鸟悲鸣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终成天下妙手。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相传均为他所作。见 汉
蔡邕 《琴操·水仙操》。:“ 伯牙 鼓琴而六马仰秣。” 杨倞 注:“ 伯牙 ,古之善鼓琴者,亦不知何代人。”《吕氏春秋·本味》:“ 伯牙 鼓琴, 钟子期 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 。 钟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钟子期 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 死, 伯牙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高诱 注:“ 伯 ,姓; 牙 ,名,或作 雅 。” 唐
诗:“ 伯牙 道丧来,弦绝无人续。” 明
《兰亭令》:“此乃高山流水之操, 伯牙 复生,不能出其右矣。”撰写著作。传说 东汉
费长房 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在卖药,卖好药后就跳进壶里。第二天, 费 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丰盛。 费 于是向他学道。事见。后以“携壶”指行医。 清
《赠武林陈文学》诗:“远志分明为采药,携壶不尽是逃名。”弹奏乐器。阮,阮咸,乐器名。形似琵琶而圆。相传为 晋
阮咸 所造,故称。《金瓶梅词话》第四四回:“ 吴银儿 弹筝, 韩玉钏 儿拨阮。”以目光相送。语本:“目逆而送之。”:“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 宪 时年十四,被召为《正言》生,祭酒 到溉 目送之,爱其神采。” 明
《千秋岁》诗:“欲行频目送,未语先眉歛。” 巴金 《寒夜》一:“他目送着他们,他用羡慕的眼光看他们。”(1).指画有鸿雁的旗。:“前有车骑,则载飞鸿。” 孔颖达 疏:“鸿,鸿雁也。雁飞有行列,与车骑相似,若军前忽遥见彼人有多车骑,则画鸿于旌首而载之,使众见而为防也。”(2).虫名。:“ 发 之未生,至于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飞鸿过野。”(3).飞行着的鸿雁。 汉 马融 《长笛赋》:“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 南朝
宋 鲍照 :“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清
《点绛唇》词:“目送飞鸿,影入长天灭。”(4).指音信。 唐
《祭窦司业文》:“自视雏鷇,望君飞鸿,四十馀年,事如梦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无端天外飞鸿到,传得家庭噩耗来。”深奥玄妙的道理。 三国
魏 嵇康 诗之十五:“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张昭汉 《甲寅春西湖小麦岭吊吴子一粟墓》诗:“神与太玄合,浩气摇江峦。”(1).其中。 唐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 虢 与 秦 。” 元 曾瑞 《留鞋记》楔子:“人都道我落第无颜,羞归乡里,那知就中自有缘故。” 郭沫若 《苏联游记》:“东方古典文学家 安得力夫 报告,指示了各种古文书,就中有蒙古文的资料。”(2).居中;从中。第四六回:“须得我就中俭省,方可偿补。”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可是就中却知道了 中国 外交界几件逸事--笑话。”(1). 晋
山涛 的别称。 南朝
宋 颜延之 :“ 郭奕 已心醉, 山公 非虚觏。” 元 辛文房 :“尤长启事,不减 山公 。”参见“ 山公启事 ”。(2). 晋
山简 ,时人亦称 山公 。 简 字 季伦 , 山涛 幼子,性嗜酒,镇守 襄阳 ,常游 高阳池 ,饮辄大醉。后世诗词中或用为作者自况,或借称嗜酒的朋友。 唐
之七:“醉上 山公 马,寒歌 宁
戚 牛。” 宋
词:“江头醉倒 山公 ,月明中。”
诗之一:“ 山公 大醉 高阳 夜,可是伤春为柳枝。”(3).古代指代表山神受享祭的男子。“ 浚遒县 有 唐
后 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以为公妪” 唐
李贤 注:“以男为山公,以女为山妪,犹祭之有尸主也。”(4).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又养一猿名山公,尝以之随逐。月夜泛 江 登 金山 ,击铁鼓琴,猿必啸和。”后因以称猿猴为“山公”。(5).雄性山魈。卷四二八引 唐
戴孚 《广异记·斑子》:“山魈者, 岭 南所在有之……雄者谓之山公,必求金钱;遇雌者谓之山姑,必求脂粉,与者能相护。”参见“ 山丈 ”。晋 山涛 甄拔人物的启奏。:“ 涛 再居选职十有馀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 涛 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 山公 启事’。” 唐
诗:“人间只有 嵇延祖 ,最望 山公 启事来。” 清
:“ 中散 弹琴竟未终, 山公 启事成何用?”雄性山魈。 宋
:“山魈, 岭 南有,一足反踵,手足皆三指,雄曰山丈,雌曰山姑。夜扣人门,雄求金缯,雌求脂粉。”犹言很多杯酒。:“ 尧
舜 千钟, 孔子 百觚。” 汉
《与曹操论酒禁书》:“ 尧 不千钟,无以建太平; 孔 非百觚,无以堪上圣。” 宋
诗:“君时年少面如玉,一饮百觚嫌未痛。”(1).和顺貌。:“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性静慎,勤总吏职,诸僚或出游, 諲 独颓然据案,钩视簿最, 翰 益亲之。” 宋
《保母杨氏墓志铭》:“年三十,始隶 苏氏 ,颓然顺善也。”(2).颓放不羁貌。:“ 琛 了不酬答,神用颓然。” 宋
:“如 孙登 弹琴,颓然自得,风神超迈,若游六合之外者。”:“ 寅 诗文,初尚才情,晚年颓然自放,谓后人知我不在此,论者伤之。” 陈田 《明诗纪事丙签·丁镛》:“ 凤仪 耽诗,尤爱佳山水,生平多出宿山寺,栖托清旷,焚香对书,颓然自适。”(3).坍塌貌。 宋 叶适 《高夫人墓志铭》:“夫人已归,则废寺颓然。”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卢植墓》:“ 涿 境东南有 汉 卢植 墓,土人呼为 南台 。 金 王寂 诗:‘ 南台 故址今颓然, 汉 卢植 墓疑相传。’”(4).倒下貌。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宋
诗:“谁识我为我,宾主各颓然。” 清
《行路难》诗之十八:“不如饮一斗,颓然便就醉,执法在前无所畏。” 艾青 《生命》诗:“它将鼓舞自己,直到颓然地倒下!”(5).委靡不振貌。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忽觉两耳中有车马声,因颓然思寝。头才至席,遂有小车朱轮青盖,驾赤犊出耳中。” 明
《晏起》诗:“林下将迎寡,颓然万事捐。” 清
《纵难送曹生》:“为之,且左右顾视,踆踆而独往,其愀然悲也夫!其颓然退飞也夫!”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二:“门外初秋早上的阳光,抹在我颓然的脸上。”(6).衰老貌。 宋 王安石 诗之二:“颓然此四老,上友千载魂。采芝 商山 中,一视 汉 与 秦 。” 清
《凌丰叔哀辞》:“才四十,颓然如老翁。”(7).糊涂无知貌。 宋 苏轼 :“而世之昧者,便将颓然无知,认作佛地。”一本作“颓然”。 颓然:1.寂静;寂然。 明 谭宗 《归度庾岭》诗:“颓然下横浦,灯火乱樵渔。” 清
《默觚下·治篇十一》:“颓然者犹颓于下,林林总总犹日奔攘于侧。”(2).衰老貌。 清 彭允初 《〈汪子文录〉序》:“﹝ 汪子 ﹞顷屡困于乡举,发秃,貌颓然老矣。”(1).古地名。 春秋
晋 地。:“ 晋 于是始启 南阳 。” 杨伯峻 注:“《水经·清水注》引 马融 曰:‘ 晋 地自 朝歌 以南至 轵 为 南阳 。’……则 南阳 大约即 河南省
新乡地区 所辖境,亦 阳樊 诸邑所在地。”:“ 魏 入 南阳 以和。”(2).古地名。 战国
齐 地。:“一战胜 齐 ,遂有 南阳 。” 杨伯峻 注:“即 汶阳 ,在 泰山 之西南, 汶水 之北。”:“且 楚 攻 齐 之 南阳 , 魏 攻 平陆 ,而 齐 无南面之心,以为亡 南阳 之害小,不如得 济北 之利大,故定计审处之。” 清
《渔家词》:“ 南阳 之南 峄山 北,男子不耕女不织。”(3).郡名。 秦 置,包有 河南省 旧 南阳府 和 湖北省 旧 襄阳府 。:“臣本布衣,躬耕于 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裴松之 注引《汉晋春秋》:“ 亮 家于 南阳 之 邓县 ,在 襄阳城 西二十里,号曰 隆中 。” 唐
诗:“丘坟发掘当官路,何处 南阳 有近亲。” 清
《南阳》诗:“ 汉 家陵阙晚烟重,路入 南阳 识旧封。”(1).少有。:“夫代大匠斲,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宋
卷十二:“真人间至乐之事,亦人间希有之事也。” 鲁迅 《而已集·革命文学》:“但‘革命人’就希有。 俄国 十月革命时,确曾有许多文人愿为革命尽力。但事实的狂风,终于转得他们手足无措。”(2).古代传说中的大鸟。《神异经·中荒经》:“﹝ 昆崙之山 ﹞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 东王公 ,右翼覆 西王母 。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 西王母 岁登翼上会 东王公 也。” 唐
《大鹏赋序》:“余昔于 江陵 见 天台
司马子微 ,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 清
诗:“大鹏遇希有,两鸟忽相酬。”(1).珠宝,珠玉。:“诸侯死者,虚车府,然后金玉珠玑比乎身。”:“后宫贱玳瑁而疏珠玑。” 李善 注:“字书曰‘……玑,小珠也。’” 宋
词:“有多少佳丽事,堕珥遗簪,芳径里瑟瑟珠玑翠羽。” 清
:“珠玑犀象珍怪难得之物,美则美矣……而于我乎何有?”(2).比喻美好的诗文绘画等。 唐
诗:“羽翼便从吟处出,珠玑续向笔头生。” 元
《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夫人闻知 苏轼 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 清 黄鷟来 《题黎于郑为杨舒文画山水册页》诗:“寻常尺幅那复得,况乃连册浮珠玑。”(3).诗文中常以比喻晶莹似珠玉之物。 宋
词:“宿雨频飘洒……终朝连夜,有珠玑鸣瓦。”此指水珠。 宋
诗:“要啄稻粟无半粒,只教满颔饱珠玑。”此指芡实。 元 鲁贞 《余宗旸来访值雪留三日次韵》:“谁散珠玑北斗南,下方台殿玉华含。”此指雪珠。(4).形容声音婉转、清脆。 宋
徽宗 之九一:“细筝百宝间生辉,玉柱成行雁自飞;对酒仙姿时一按,十三弦上迸珠玑。”指牛宿和斗宿。传说 吴 灭 晋 兴之际,牛斗间常有紫气。 雷焕 告诉尚书 张华 ,说是宝剑之气上冲于天,在 豫东 丰城 。 张华 派 雷 为 丰城 令,得两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两人各持其一。 张华 被诛后,失所持剑。后 雷焕 子持剑过 延平津 ,剑入水,但见两龙各长数丈,光采照人。见。后常用以为典。 北周 庾信 《思旧铭》:“剑没 丰城 ,气存牛斗。” 唐
诗:“徒劳望牛斗,无计斸龙泉。” 元
诗:“神光射霄汉,牛斗为不明。” 何其芳 《忆昔》诗:“光芒万丈射牛斗,要把人间重铸成。”牛斗:1.谓牛相斗。 北周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月峡猿啼,江神牛斗。” 元
《春耕》诗:“壶浆稚子看牛斗,却过田头午饷时。”(2). 南朝 宋 刘义庆 :“ 殷仲堪 父病虚悸,闻床下蚁动,谓是牛斗。” 刘孝标 注引 檀道鸾 《续晋阳秋》:“ 仲堪 父曾有失心病。”后用“牛斗”指病虚、心神恍惚。 五代
诗:“ 广 客蛇影, 殷 师牛斗。”古神话, 西王母 种桃,三千年一结子, 东方朔 曾三次偷食,乃被谪降人间。事见。后常以此入诗。 唐
诗:“ 蓬莱 羽客如相访,不是偷桃一小儿。” 宋
诗:“君看白日冲霄者,多是偷桃窃药人。” 明
诗:“疑似阿母傍,再谪偷桃儿。” 清
《子才又作除夕告存诗》诗:“割肉偷桃狡狯才,九阊都怕此人来。”汉
东方朔 的省称。其为人诙谐善辩,相传为岁星化身,有偷仙桃、骑步景驹、献风声木等传说。事见 汉 郭宪 。 唐
诗:“红软满枝须作意,莫交 方朔 施偷将。” 明
:“ 汉王 不好 相如 赋, 方朔 谁知是岁星。” 明
《对明篇》:“诙谐 汉 庭 方朔 老,如闻永谢 长安 道。”亦作“ 人閒 ”。
(1).人类社会。:“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閒邪?” 宋
诗:“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 清
《寄许生雪江》诗之二:“金紫人间事,缥缃我辈需。”
词:“横空出世,莽 昆崙 ,阅尽人间春色。”(2).尘世;世俗社会。:“愿弃人閒事,欲从 赤松子 游耳。” 晋
诗之二:“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宋
卷五:“丽质仙娥生月殿。谪向人间,未免凡情乱。”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稽善恶》:“廿三日送灶上天,奏人间一年之善恶。”第五回:“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九:“难道在天上也和在人间一样,爱情也是不自由的吗?”(3).民间。:“普天率土,知朕隐在人间。”:“ 明帝 ( 宋明帝 )嫌帝( 萧道成 )非人臣相,而人间流言,帝当为天子, 明帝 愈以为疑。”:“朕年十八,犹在人间,情伪无不尝。” 清
:“宪 圣慈烈皇后 尝临《兰亭帖》,佚在人间, 咸宁 郡王 韩世忠 得之,表献。”(1).山泽;山野。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今欲使天下恢廓之士……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 宋
《上集贤文相书》:“某虽在岩薮之间,闻之不觉废书而起。”(2).谓在野不仕。 明
《徐存斋七十寿序》:“故庙廊亦仁,岩薮亦仁,匹夫匹妇与被其泽亦仁,一介不以取予亦仁,故常寿。”(1).素来;有生以来。:“ 涉 及左右生平数闻 张耳 、 陈馀 贤,未尝见,见即大喜。” 明
《念奴娇·九日有感次友人韵》词:“眼底生平空四海,倦拂红尘风帻。” 清
:“今日虽蒙覆庇,生平实未识荆。乞示姓字,以图衔报。” 鲁迅 《野草·秋夜》:“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2).一生;终身。 南朝
诗:“年事以蹉跎,生平任浩荡。” 明 沉德符 :“此两人先以迕中官废,后以附中官用,所得几何,而生平扫地矣。”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三:“他生平没有进过学校。”(3).指心性;心志。 唐
《田家》诗之一:“ 阮籍 生平懒, 嵇康 意气疏。” 金 元好问 《弘州赠曹文子玉》诗:“来往 襄
阴 从此始,剩将歌笑慰生平。” 清
《竹中》诗之三:“白头无嗜好,绿竹足生平。” 孙中山 《革命原起》:“时予本可由 太平洋 潜回,则二十馀日可到 上海 ,亲与革命之战以快生平。”(4).生年,在世之年。 唐
金献贞 《海东故神行禅师碑》:“﹝导师﹞生平七十有六, 大历 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终于 南岳
断俗 之寺。”参见“ 生年 ”。(5).交情;交往。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俞大夫》:“其为孝廉时,悦一豪贵家歌儿。与其主无生平,不欲令知。”(6).生前。 清
百一居士 卷下:“少顷弟妇苏,言恍惚中,见小姑自帷中出,笑容举止,宛肖生平。”(1).出生;出生以来。:“ 术 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 刘备 。” 唐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将游猎夸轻趫。”(2).年岁。卷二三○引 唐
陈翰 《异闻集·王度》:“ 度 家有奴曰 豹 ,生年七十矣。”(3).活着的时候。 北周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 杜镇南 之作牧,当世树碑; 窦车骑 之临戎,生年刻石。” 唐
诗:“生年 鹖冠子 ,叹世 鹿皮翁 。”(1).喝酒。:“﹝ 史苏 ﹞饮酒出。” 唐
《顺宗实录五》:“天下吏人,诰至后,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婚嫁、祠祀、饮酒、食肉。”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其时 司马氏 已想篡位,而 阮籍 名声很大,所以他讲话就极难,只好多饮酒,少讲话。”(2).古代宴会时供食毕漱口的酒。:“共宾客之礼酒、饮酒而奉之。” 郑玄 注:“饮酒,食之酒。” 贾公彦 疏:“谓食时有酒者,《曲礼》云:‘酒浆处右。’则此非献酬酒,是酳口之酒也。” 孙诒让 正义:“盖食礼无献酬,唯有酳口,故别谓之饮酒。”数遍。:“酒行数巡, 陈朝奉 取出白金二十两。”《花月痕》第十一回:“﹝ 荷生 ﹞就也浇了一杯酒,二人相视,微微而笑。于是大家饮了数巡酒。”(1).客人的总称。:“发彼小豝,殪此大兕,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唐
诗:“花落莺飞深院静,满堂宾客尽诗人。” 明
《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锁门谢宾客,虽亲故人不往拜,示自尊重。”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在 曾 家家运旺盛的时代,宾客盈门。”(2).指以宾客之礼相待。 宋
《伤仲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3). 春秋 、 战国 时多用称他国派来的使者。:“ 赤 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邢炳 疏:“可使与邻国之大宾小客言语应对也。”:“﹝ 屈原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今考,凡奉使典谒之职,主于大小行人、司仪、象胥诸官,皆典谒四方之宾客者也。”(4).指贵族的门客、策士等。:“ 淮南王 大喜,厚遗 武安侯 金财物,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 司马贞 索隐:“《淮南·要略》云 安 养士数千,高才者八人。”(5). 东汉 以后对依附世家豪族人口的一种称谓。:“ 援 以 三辅 地旷土沃,而所将宾客猥多,乃上书求屯田 上林苑 中,帝许之。”:“ 典 从父 乾 ,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 乘氏 。”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六章第二节:“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依附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 东汉 的徒附、附从、义从、客、家客、宾客、部曲等等,都是依附农民的不同称呼。”原注:“ 东汉 豪强地主的‘宾客’,不完全是依附农民,但有时依附农民也称为‘宾客’。”(6).官名。太子宾客的省称。 唐 代始置, 明 代以后废。 唐
《唐故越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河东薛公神道碑文铭》:“刑部五男, 乂 终郎, 丹 终宾客, 拥 终御史,公实刑部府君第某子。” 唐
《玉泉子》:“ 崔 出为宾客分司。”:“己丑,诏以 长孙无忌 为太子太师……谏议大夫 褚遂良 为宾客。” 胡三省 注:“太子宾客,正三品,古无此官 唐 始置。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1).行动迅速貌。 宋
《癸辛杂识别集下·徐霖》:“俟其跃然而起,亦起从之。”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若 长素 能跃然祗悔,奋厉朝气……少一转移,不失为素王玄圣。”《十月》1981年第6期:“他不禁跃然而起,认定这件事已到了非办不可的时候了。”(2).犹欣然。 明
《答何柏斋造化论》:“使刍荛之心会于愚心,即跃然领受,况大贤乎?” 清
《夜游孤山记》:“余游兴跃然,偕学士呼小艇,渡 孤山 麓。”(3).生动逼真地显现出来。 明
《大学问》:“思我师之教,平易切实,而圣智神化之机,固已跃然。” 孙中山 《中国之革命》:“及乎国会解散,约法毁弃,则反形已具,帝制自为之心事,跃然如见矣。” 冰心 《晚晴集·从“五四”到“四五”》:“而且当作者‘神来’之顷,不但他笔下所挥写的形象会光辉四射,作者自己风格也跃然纸上了。”(1).心思精力。语出:“解心释神,莫然无魂。” 北周
《代人乞致仕表》:“心神已弊,晷刻增悲。” 唐
诗:“簿书销眼力,杯酒耗心神。” 清
《客句容五歌》之四:“俸金特寄虽无几,能无忧惧劳心神。”(2).心情;精神状态。:“初, 曹公 壮 羽 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 北魏 郦道元 :“昔 泰山
吴伯武 少孤,与弟 文章 相失二十馀年,遇于县市, 文章 欲欧 伯武 ,心神悲恸,因相寻问,乃兄弟也。” 唐
《为韦相公让官表》:“承命震骇,心神靡宁,顾已惭腼,手足失措。” 清
《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榜发之日,随诸生后端拜堂下,仰瞻风采,心神肃然。”饮酒的乐趣。 晋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温 ( 桓温 )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 唐
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金 庞铸 《漉酒图》诗:“自得酒中趣,岂问头上冠。”骄横放肆。 宋
《辞拜相表》:“百姓以安平无事之时,而未免流离饿莩;四夷以衰弱仅存之势,而犹能跋扈飞扬。” 清 王韬 《琉事不足辨》:“时挟其所长,以凌侮我,而恫喝我,跋扈飞扬,已非一日。” 郭沫若 《归去来·到浦东去来》:“纵容军人,使他们跋扈飞扬、横暴无耻的,不正是 日本 资本家吗?”参见“ 跋扈 ”。(1).骄横,强暴。 唐
玄奘 :“横行邑里,跋扈城国。” 李大钊 《面包问题》:“一般武人,却是一日跋扈一日。”(2).引申为恃强抗拒。:“而 续 蚁封海阿,跋扈王命。” 宋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上则将帅拥众,有跋扈之心;下则士众久役,有溃叛之志。” 清 昭梿 :“国初既定 云贵 ,因命 吴三桂 、 耿继茂 、 尚可喜 等世守边圉,以为藩镇,后渐跋扈,拥兵自重。”(3).勇壮貌。:“迾卒清候,武士赫怒,缇衣韎韐,睢盱跋扈。” 张铣 注:“跋扈,勇壮貌。”(4).鱼虾跳跃之貌。 明
孙柚 《琴心记·归途遇寇》:“蔽海之虾跋扈,争如白虎临头。” 清
阮文藻 《观毒鱼》诗:“小鱼戢戢波面浮,大鱼跋扈高一丈。”参见“ 扈业 ”。(5).指跋扈将军 梁冀 。 明
王錂 《春芜记·宴赏》:“夫人 任氏 ,貌比 无盐 ,性同 跋扈 。”参见“ 跋扈将军 ”。(6).飞扬貌。 宋
诗:“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王滋 《邓氏大姊王娥芳墓志铭》:“九岁受篆法于 独山
莫先生 ,跋扈婉通,自穷笔蓺,盈尺之字,尤为世珍。”(7).比喻占据统治支配地位。 朱执言 《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贫富悬隔,由资本跋扈;不放任竞争,则资本无由跋扈也。”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我的集子里,只剩着‘庸俗’在跋扈了。”古代一种捕鱼法。卷五引 晋
张勃 《吴都记》:“江滨渔者,插竹绳编之以取鱼,谓之扈业。”卷八引 南朝
顾野王 《舆地志》:“扈业者,滨海渔捕之名,插竹列于海中,以绳编之,向岸张两翼,潮上即没,潮落即出,鱼随潮碍竹不得去,名之云扈。”:“帝少而聪慧,知 冀 骄横,尝朝群臣,目 冀 曰:‘此跋扈将军也。’”因用以戏称暴风。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跋扈将军》:“ 隋炀帝 泛舟,忽阴风颇紧,叹曰:‘此风可谓跋扈将军。’”深刻的含意;深微的用意。:“尝读《左氏传》,虽乐文采,然谓不得圣人深意。” 唐
:“转将深意谕旁人,缉缀疵瑕遣潜说。” 明 沉德符 :“当时揆地诸公,或自有深意,乃藿食之见则如此。” 巴金 《复仇·初恋》:“‘这是我的初恋,也就是我的最终的恋爱吧。’他用一种含有深意的调子说。”(1).一个早晨。:“钟鼓既设,一朝飨之。”:“屠牛 坦 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 汉 王充 :“不崇一朝,辄成贾者,菜果之物也。”(2).一时;一旦。《淮南子·道应训》:“使者谒之, 襄子 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 灵助 本寒微,一朝至此,自谓方术堪能动众。”卷十一:“原料一朝事露,不能到底,惟有一死而已。” 周立波 《参军这一天》:“一朝有事,连队上点我的名时,说是给婶婶买海味去了,那要得吗?”参见“ 一朝之忿 ”。(1).一次觐见或朝拜。:“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高祖 五日一朝 太公 ,如家人父子礼。”:“丁酉,诏丞相以下,月一朝 重华宫 。”(2).满朝。:“今臣言一朝皆不忠,是诬一朝也;然其事类,可推而得。”《诗大序》“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唐
孔颖达 疏:“《北门》《北山》,下怨其上,未必一朝之臣皆怨上也。”一时激发的愤恨。:“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 燕王 之无臣,非忠也。” 清
《任源邃传》:“兄 元祥 尝为无赖子所侮,愤曰:‘我即出而仕,宁不能为若所为耶!’ 源邃 目止 元祥 ,既而谓曰:‘一朝之忿,终身之耻,失言矣!’ 元祥 改容谢焉。”(1).外形、容貌。:“诸以形貌命者,若山丘室庙者皆是也。” 宋
王谠 :“具说形貌服饰,令浃旬求之。”(2).风度,风格。 唐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3).指表现形式。 谢觉哉 《实际与原则》:“体现于实际的原则,也许比书本上的口头上的改变了某些形貌。”(1).茫然。 唐
《玄怪录·岑顺》:“使者复命, 顺 忽然而寤,恍若自失。” 金
诗:“翛然自得天游趣,恍若那知地境灵。”(2).好像,仿佛。 唐
《答李秀才书》:“ 元宾 之面容,恍若相接。” 宋
诗:“一身尽异形质变,恍若土木徒人言。”《老残游记》第二回:“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 刘白羽 《火光照红海洋》:“狂啸的海风与澎湃的海涛从几面袭来,使你恍若置身于海上悬崖。”谓作歌词而咏唱。:“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公主悲愁,自为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封神演义》第四五回:“ 惧留孙 领命,作歌而来。”谓皇帝收回授予已故臣子的追赠称号。:“民部尚书 唐俭 等议:‘ 伦 宠极生前,而罪暴身后,所历官不可尽夺,请还赠改谥,以惩憸壬。’”未漂煮过的丝织品。古时多用以作画,因亦以指画卷。 唐
诗:“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 宋
诗:“六幅生绡四五峰,暮云楼阁有无中。” 清
《永和宫词》:“ 上林 花鸟写生绡,禁本 钟
王 点素毫。”
诗之二:“送卿归去海潮生,点染生绡好赠行。”(1).下笔。 唐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应登 才思泉涌,落笔千言。” 袁鹰 《〈悲欢〉后记》:“万语千言,竟不知从何落笔。”(2).堕笔。:“ 曹公 闻 权 以土地业 备 ,方作书,落笔于地。”(1).黑云,浓云。:“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三国
《愁霖赋》:“瞻玄云之晻晻兮,听长空之淋淋。” 唐
诗:“数看黄雾乱玄云,时听严风折乔木。”
诗之一:“故乡黯黯锁玄云,遥夜迢迢隔上春。”(2).古指冬官。 北周
《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夏官司武,待白露而治兵;冬官考工,记玄云而授职。” 倪璠 注:“ 服虔 曰:‘ 黄帝 以云名官,春官为青云氏,夏官为缙云氏,秋官为白云氏,冬官为黑云氏,中官为黄云氏。’冬官黑云,故云玄云矣。”(3).指墨。 宋
诗:“紫潭出玄云,翳我潭中星。” 王十朋 集注引 赵次公 曰:“紫潭言砚,玄云言墨也。” 金 元好问 《赋泽人郭唐臣所藏山谷洮石研》诗:“玄云肤寸天下遍,壁水直上文星高。”(4).比喻黑发。 明
《玉玦记·截发》:“我帛束玄云,知难再结。”(5). 汉 铙歌名。列为吹鼓曲,用于战阵之事。:“ 汉 时有《短箫铙歌》之乐,其曲有……《玄云》《黄爵行》《钓竿》等曲,列于鼓吹,多序战阵之事。” 唐
诗:“且歌《玄云》曲,御酒舞薰风。”(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骥何时秣?”:“或问:‘天下何时太平?’”(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1).旧时指富豪出钱长时间独占妓女。 唐
《北里志·王团儿》“果为豪者主之,不复可见”自注:“曲中诸子,多为富豪辈日输一缗于母,谓之买断。但未免官使,不复祇接于客。”(2).花钱为妓女赎身并经官府批准落籍。 元
《小孙屠》戏文第八出:“今日里惜分和谐,谢恩家不惜千金买断花为主。” 钱南扬 校注:“买,出钱替她赎身;断,经官判断,准其落籍。”(3).谓人或物被买后,断绝与原主的关系。 清
秋瑾 《精卫石》第四回:“一生好似为牛马,又似那买断奴才把主跟,死时一物非妻有,都是他家有主人。”(4).独占;占尽。 宋
诗:“买断春光与晓晴,幽香逸艳独婷婷。” 宋
:“秪因买断山中景,破费神龙百斛珠。”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一折:“我借住 临川县 ,敢买断丽春园。”谷名。因谷中多产竹,故称。 宋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与可 ﹞因以所画 筼筜谷 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丈之势。’ 筼筜谷 在 洋洲 。 与可 尝令予作 洋洲 咏, 筼筜谷 其一也。” 元
:“往年家住 筼筜谷 ,丹鸾之实美如粟。” 清
《游箱根》诗:“行携《桃源图》,归我 筼筜谷 。”逃避尘世;逃避乱世。:“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閒暇者之所好也。”:“ 王莽 时,常避世教授,专志不仕,徒众数百人。” 唐
:“避世长不仕,钓鱼清江滨。” 续范亭 《休养不到一年身体大进喜赋》诗:“休养非避世,山居如老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张纸 猜一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