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骨折是什么意思、往事意思一样的另一个名字

童年往事_百度百科
《童年往事》是International Film Circuit公司推出的一部传记类型的影片,由侯孝贤执导,田丰、梅芳、唐如韫、辛树芬、游安顺主演,影片于日在中国台湾上映。
《童年往事》是International Film Circuit公司推出的一部传记类型的影片,由执导,、、、、主演,影片于日在中国台湾上映。[1]
童年往事剧情简介
阿孝出生于今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幼年随家人迁居到台湾。他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刚到台湾没几年的父母,不时告诉子女,在大陆的种种往事。而祖母则不断要阿哈陪她走回大陆老家。在阿孝小学毕业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升上中学后的日子,阿孝更与周围的同伴们一样,开始有着青涩却叛逆的生活体验。混帮派、泡马子、打撞球、因副总统陈诚大敛而与老兵起冲突,并偷偷砸人家玻璃等,无不展现青春期的血气与纯情;此后阿孝的大姐北上结婚,而大哥阿忠也离家念师专,母亲也染上了重病。这原本都是他应该尽快成熟起来辛勤持家的征兆,但是他还是继续着打架、耍流氓,暗恋邻居的女孩的懵懂日子。不久以后,母亲也去世了。 母亲的去世让阿哈意识到了生离死别的滋味。本来受到学校保送,而想要进军校深造的阿孝,最后因为心仪的高雄女中同学的一句话“等你考上大学再说吧”,而决定参加大学联考,但他也因这一时的少年意气而就此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在联考失利之后,女友也就此淡淡地离他而去。不久,祖母也默默地离开了人世间,于不经意间死在塌塌米上,那似乎象征着一个陈旧年代的结束,更象征着家庭的分崩离析与理想的破灭而不得不让少年的所有梦幻清醒。在付出了诸多的人生代价之后,成长也就不可避免地来临了。影片以阿孝入伍的结局作为收尾,在画外那充满深深愧疚的旁白之中,我们见证了一个懵懂的童年经历,与叛逆的少年时光,如烟雨浮云般地匆匆地在眼前伤感地划过。[2]
童年往事剧照
童年往事演职员表
童年往事演员表
Grandmother
童年往事职员表
侯孝贤、徐小明、杨丽音
副导演(助理)
朱天文、侯孝贤
Chu-chu Wu
Chung-Wen Lin
Ching Wen Chu
[以上资料参考[3]
童年往事角色介绍
阿孝的祖母是一个半痴呆的老婆婆,外出时总是迷路。虽然住在台湾高雄市的郊外,但经常有一种身在大陆的错觉,走到自己也不认识的地方去了。影片用非常平静淡泊的笔触描写了阿孝伤感地守护在祖母身边的经过,祖母后来因衰老而大小便失禁,终于寂寞地去世了。
童年往事幕后花絮
侯孝贤原先拍摄主角高中时期的场景时曾向其母校国立凤山高级中学申请拍摄许可,但遭拒绝,故后来电影中关于省凤中的所有校内场景皆是在其他学校校园所拍摄得。
童年往事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演员/影片获奖/提名
1986年第36届费比西奖 新电影论坛侯孝贤获奖
1986年第31届亚太影展评委会特别奖侯孝贤获奖1985年
第22届金马奖 最佳女配角奖唐如韫获奖第22届金马奖 最佳原创剧本朱天文获奖第22届金马奖 最佳影片侯孝贤提名第22届金马奖 最佳导演奖侯孝贤提名第22届金马奖 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吴楚楚提名第22届金马奖 最佳录音奖忻江盛提名[以上资料参考[4]
童年往事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发行公司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台湾)International Film Circuit(美国)Yi Fu FilmsASC Distribution(法国)
童年往事发行时间
上映时间上映地区日中国台湾日中国香港1986年2月西德日美国1986年意大利日日本日澳大利亚日葡萄牙日瑞典日法国日阿根廷日希腊日中国台湾[以上资料参考[5]
童年往事影片评价
《童年往事》是导演侯孝贤自传性色彩极为浓厚的一部电影。从影片构图、空间与景幕安排,都有相当独到之处。是这些细节,使电影每个画面都不致流於单薄的戏剧交代,也使整部片子看似雾散平淡,实际却紧凑而富文学张力。[6]
(新浪娱乐评价)
从这部电影里体会到属于外省人1949年前后迁徙至台湾的新移民的失落、乡愁和无奈。(吴念真评价)[7]
该片投射自身成长过程,也隐晦触及白色恐怖对政府的无声批评,充满了挑战与前瞻。(中时单子报 评价)[8]
《童年往事》虽然是候孝贤的个人记忆,但其意义却已经远远超越了它平静而朴实的影像,成为那个特有时代的一曲命运交响诗。在台湾奉行“临时”政策以来,诸多的文化压抑禁锢着一代外省移民的成长,祖母口中那模糊的老家印象、父亲三年之内就带着家人回广东老家的梦想、孤苦无依、依靠救济集中的老兵、那不许在学校与公共场合说起的闵南语、那些满是政治宣传口吻的虚假战事报道,都是戒严令颁布以来台湾电影几十年都不敢触及的禁忌,但这一切却是民众最为深切的记忆,那种生活细节之间的刻画远远要比长镜头下诗意化的远山近水实在得多。影片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写实,而影片的情感升华之处也有赖于它的写实,它不同于传统台湾电影那般大喜大悲的煽情特点,也完全脱离了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必然对情感描述刻意创作的一贯本质。(1905电影网评)[9]
这里空空如也,等待你来评论!
.电影网[引用日期]
.电影网[引用日期]
.时光网[引用日期]
[引用日期]
.时光网[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金鹰网[引用日期]
.中时单子报[引用日期]
.1905电影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往事︱画说牙克石名字那点事儿_牙克石宣传-爱微帮
&& &&& 往事︱画说牙克石名字那点事儿
点击上方“牙克石宣传”可以订阅哦!大家都来关心牙克石嗨,生在、住在或在外的牙克石的朋友们,您知道牙克石的含义吗?当然,你也许知道,或打开牙克石网页、翻开出版不久的市志,做一个目前牙克石最官方的回答。那么究竟是你回答的对,还是我提出的问题确是问题呢?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好吗?清代如是说《盛京通志》称牙克石为”为“扎敦昂阿”。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出版的《黑龙江舆地图》标明,扎敦河流至今牙克石北部时,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贝湾洲渚,然后又北流注入海拉尔河。“扎敦毕拉雅克萨”以此河湾而得名。清代,免渡河与今之扎敦河统称为“扎敦河”,并无免渡河之名称。作者认为:这里说的“很大的贝湾洲渚”,应该是我小时候被称为东河的游泳区,位于市区东北角,即为目前待建的“雅克萨大桥”左右。手绘牙克石及周边图图中网格状是牙克石市区。(手绘图,不标准)市区右上角铁路转弯处就是历史上说的”东北角“,外面是扎敦河,被涮坍的河湾子就在那里。市区右下角就是”东南角“,铁路与河流交叉处河流在那里转了一个近90°的弯流向北面。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要奠基人谭其骧如是说由谭其骧教授主编,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编撰80年代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标牙克石为”雅克萨“,亦称“扎敦毕拉雅克萨”。”雅克萨“是满语,意为被涮坍的河湾子,是以今市区北侧的河湾子而得名。这里讲的“北侧的河湾子”与清代讲的“很大的贝湾洲渚”吻合,应是我们小时候被称为东河的游泳区,即为目前待建的“雅克萨大桥”左右。牙克石原市区东北角图片左侧是”门都“大桥,右侧对岸树林处就是原市区的东北角,河流到那有一个湾,靠市区一侧为沙滩,过去是牙克石的游泳区。就是历史记载的”被涮坍的河湾子“。少数民族史学家金峰教授如是说金峰在1983年首次发表的《清代东北地区诸路站道》一文中说:“‘雅克萨’,满州语Yarsa,谓涮坍河湾子。当时,沙俄侵占的雅克萨在额木尔河口处近靠黑龙江北岸。除此之外,在呼伦贝尔地区有一个驿站名叫雅克萨,其全称为‘扎敦毕喇雅克萨’,即现在的喜桂图旗所在地‘雅克萨’,异地同名。‘扎敦毕喇雅克萨’,满州语Jadun-birai-Yarsa,谓山脊河涮坍湾。”呼伦贝尔市原档案史志局长徐占江如是说徐占江在所著《牙克石名称的由来》一文中说:“‘牙克石’的名称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清代,今牙克石市所在地的名称叫‘扎敦毕拉雅克萨’。‘毕拉’为满语,‘河’之意。‘扎敦毕拉’即‘扎敦河’。‘雅克萨’为满语,意为‘涮坍的河弯’。‘扎敦毕拉雅克萨’意为‘扎敦河被涮坍了的湾子’。”又说:“据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出版的《黑龙江舆地图》标明,扎敦河流至今牙克石北部时,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贝湾洲渚,然后又北流注入海拉尔河。‘扎敦毕拉雅克萨’当是以此河湾而得名。手绘《呼伦贝尔历史地名》书籍这是从“狗市儿”地摊上淘来的,饱含乌云达赉心血和乌热尔图辛勤劳动的书籍------《呼伦贝尔历史地名》。虽然它出版于2002年,但这本书看上去,却像书中的内容一样古老而饱经沧桑。被水泡过,厚厚的,蓬松凌乱,很多书页已经粘连。但它记载了呼伦贝尔的地名历史,也包括牙克石。历史地理学家乌云达赉如是说乌云达赉于2001年应呼伦贝尔市文联邀请就呼伦贝尔历史地名进行专题研究,后由鄂温克作家乌热尔图编辑整理了乌云达赉的遗稿,出版了《呼伦贝尔历史地名》一书。书中道:“牙克石,是沃沮-通古斯语yagdi的译音,意指由于河流冲刷而形成的圆弧形陡岸。乌奴尔河流经今牙克石市区东南岗坡冲出一条一里多长的圆弧形陡岸,牙克石因而得名。牙克石与雅克萨(明朝属国索伦汗国首都)同名。黑龙江急流在雅克萨城西冲刷出半月形陡岸,雅克萨因而得名。”注:乌热尔图亲自到今牙克石东南角位于”大桥屯“、”大铁桥“的河流转弯处,拍片为这段文字配图。作者判断:一是乌奴尔河过去也是扎敦河的一部分,最早还没有“乌奴尔河““和免渡河”一说;二是这个弧形“陡岸”就是乌热尔图所拍的今天牙克石东南角“大桥屯”和“大铁桥”位置的河流转弯处。牙克石市区东南角图左侧是已经拆除的俄国人修建的东清铁路大桥遗址,右侧山上就是”大桥屯“,炮楼是日本人修建守桥的。这条河就是”扎敦河“,后来的”乌奴尔河“或是”免渡河“,在这里转弯冲出了一个陡岸。河流转弯处,即”陡岸“处。现在的河水水位降下去了差不多近两米,所以已经显示不出”陡岸“啦。这里就是乌热尔图拍照的位置。牙克石市情和市志如是说由于明恒主编的牙克石历史上第一部《牙克石市情》,于1987年出版发行,其目的是为出版牙克石市志做前期准备。《牙克石市情》在概述中描述“牙克石,《盛京通志》上称扎敦昂阿,《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标为雅克萨,亦称扎敦毕拉雅克萨。‘雅克萨’是满语,意为被涮坍的河湾子,是以市区北侧的河湾子而得名。”牙克石市志于1996年出版发行,这是牙克石历史上的第一部地方志书,是在《牙克石市情》的基础上修编的。市志在概述中对牙克石的解释沿用了市情的基本说法,“《盛京通志》称牙克石为扎敦昂阿,《中国历史地图集》标雅克萨。”没做任何解释。作者认为,《市情》和《市志》,是牙克石有史以来自己修编的第一部官方地方志,具有先河和权威性。《市志》虽然没对“牙克石”做出解释,但没超出《市情》对牙克石含义的解释。牙克石的另一个解释日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卷一上说:“‘牙克石’系满语,一说由‘扎敦毕拉雅克萨’一语演变而来,意为‘扎敦河一段被冲坍的河岸’;一说意为‘要塞’或‘城堡’。”日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上说:“‘牙克石’满语,意为扎敦河被冲塌的河岸。一说为要塞或城堡。”作者提醒:”牙克石“出现了另外的解释,”要塞“、”城堡“。作者分析:1、这两部书都是世纪之交编撰出版的,也就是这个阶段牙克石自己的书籍、材料开始出现了对牙克石一词为”要塞“的解释;2、两书对”要塞说“都是放在第二位的,没有任何诠释;3、黑龙江畔的”雅克萨“是座城堡,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有了”要塞“和”城堡“的别称,又因中俄战争非常出名,因而学者在解释没有名气的大兴安岭的”牙克石“时,可能受到了影响。4、因为两本书很权威,所以人们容易迷信。对牙克石解释的不同声音牙克石曾有人试图论证“牙克石”作为要塞的解释,将1936年日本人撰写的《满洲地名考》和《满洲地名的研究》为证据,或认为牙克石因卓山是“隘口”而得名,或分析“扎敦昂阿”满文有“山”和有“口”的意思,就把牙克石理解成“要塞”,等等。作者感到,其考证还达不到否定牙克石为“被涮坍的河湾”的解释,也无法推翻牙克石和雅克萨为同名异写。内蒙古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的结论一、“牙克石”是满语“雅克萨”的转音,无可非议,但“雅克萨”的读音有四种:1、拼作“Yarsa”;2、拼作“Yagxi”;3、拼作“Yakeshi”; 4、“Yakosa”,尚不能确定哪个是满语“雅克萨”的标准读音。二、牙克石(雅克萨)的含义有三种解释:1、意为“涮坍河湾子”;2为“涮坍的河弯”;3、意为“扎敦河被冲塌的河岸”。三、牙克石(雅克萨)的全称为“扎敦毕喇雅克萨”,其含义有三种解释:1、意为“山脊河涮坍湾”;2、意为“扎敦河一段被冲坍的河岸”;3、扎敦河被涮坍了的湾子”。其中“毕拉”意为“河”。内蒙古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的结论四,“雅克萨”是个驿站名。据岡野一朗所著的日文版《满洲地名词典》上说:“牙克石,原音为雅克萨,系河名。现在,此河流经驿站附近,所以,以前把这个驿站称作雅克萨台。”因此,驿站名叫“雅克萨”或“雅克萨台”。作者理解:把牙克石说成河名是不对的。但他认可牙克石原音为雅克萨,说明牙克石意思与雅克萨相同。内蒙古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的结论五、一说“雅克萨”(牙克石)为要塞或城堡。根据金峰在上文中所述的“当时,沙俄侵占的雅克萨在额木尔河口处近靠黑龙江北岸。”笔者查阅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其中在1986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名辞典》第857页上说:“【雅克萨】在今黑龙江漠河县东、呼玛县西北黑龙江北岸。本中国索伦部达斡尔族所筑。1650年被沙俄强占,继又于此建筑城堡,以阿尔巴金为名。1685年为清军克复摧毁。旋被沙俄盘踞。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规定其地仍属中国管辖。185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订立不平等的《瑷珲条约》,遂为沙俄割占。”因此,可以肯定沙俄命名的“阿尔巴金”就是中国的“雅克萨”,并筑有城堡。说“雅克萨”(牙克石),意为“要塞”或“城堡”实为寓意,本义应为“涮坍的河弯子”,因“雅克萨”与今呼伦贝尔市境内的县级市名“牙克石”,是同名异写。总之,“牙克石”也好,“雅克萨”也好应该是一个具有一定方位和范围的地名。作者归纳综上所述:一、牙克石=雅克萨,为同名异写;二、牙克石是满语;三、牙克石的意思是,被扎敦河或后来乌奴尔河涮坍的河湾或河湾子或陡岸;四、牙克石是具有一定方位和范围的地名,即排除了寓意解释;五、牙克石作为满语虽然没有”要塞“的含义。但现在看,牙克石所处的地理位置确为要塞,一是进入大兴安岭林区的门户;二是通过兴安岭隧道进入松嫩平原继而进入中原的门户。但大家注意,最初有雅克萨名称时,牙克石林区还没开发,位于西尼气附近的”岭北兴安岭隧道“开凿于建国后,岭南兴安岭隧道不过开凿于1901年。古人真有超前的预判吗?东清铁路--兴安岭隧道牙克石名字的演变1901年修筑东清铁路取站名时,俄国人将“雅克萨”讹传音译成了“牙克什”,后又将“牙克什”演变为“牙克石”,并以此称定为站名。随着人口增多和经济的发展,“牙克石”这个火车站名演变成城镇的地理名称而沿用至今。牙克石的变迁“雅克萨”一名,最早是清雍正十年(1732年)建卜奎(齐齐哈尔)至呼伦贝尔的第八驿站名,亦称“雅克萨台”,全称为“扎敦毕拉雅克萨”。1903年东清铁路(今滨洲铁路)设站时,命名为“牙克石”。1941年设牙克石街,街名从站名。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喜桂图旗,驻牙克石。“喜桂图”系蒙古语,意为“有森林”。1969年划归黑龙江省,1979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喜桂图旗,设立牙克石市,以原喜桂图旗的行政区域为牙克石市的行政区域。现在,这里是牙克石市府所在地,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林管局)驻在地。如今的牙克石关于引用的书籍“要塞说”,引用1936年3月由满洲事情案内所编写的《满洲地名考》和1938年8月由日本人岩瀬弘一郎所著《满洲地名的研究》一书中对牙克石的解释,作为支持“要塞”说的证据。作者了解,自日,日本关东军和大本营开始侦察中苏边境以应对苏联,根据东京大本营的指示,关东军下达了“589”号密令,于1934年5月开始沿中苏边境修建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的史称的“日本关东军要塞”。牙克石,处在以乌奴耳二道梁子为指挥中心,西至牙克石、东至博克图、南至绰源的“乌奴耳要塞”的第15处关东军要塞的最前沿西沿,这道“要塞”是防御性质的,是阻止苏军进攻满洲国的第二道防线。所以,这个时期著书,日本人把牙克石解释为要塞也就不足为奇啦。注明:阻止苏军进攻的第一道防线是海拉尔要塞。乌奴耳要塞要设计驻三个师团,计7、8万兵员,比海拉尔要塞大得多,但未建成日本即战败。天天参与了对乌奴耳要塞的考察,曾倡导由牙克石、内蒙古和哈尔滨电视台分别拍摄了三部记录片并先后播出。作者认为,任何人不论是写书或是做任何什么事儿,不可避免的会带有本民族、本阶级的烙印,为本国利益服务。日本侵华之前,岛国的生存危机已经深入人心,侵占中国东北扩展生存空间已经上升为日本的国家战略,为此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做了有利于自己实施“侵略”的充分的准备,很早就派来了以各种身份为掩护的大量的间谍。以上两本书籍出版之前就已经占领了中国东北。就是说,两本书是在侵略过程出笼的。用侵略者的书,作为考证被侵略国家历史的证据,是不可信和不合适的。关于牙克石非雅克萨“要塞说”的关键,是否定牙克石由雅克萨转音而来。引用乾隆51年即1897年出版的《清文总汇》一书证明雅克萨和牙克石同时记载。雅克萨的满文读yakasa,而所谓“牙克石”的满文拼读为yaksimbi或yaksi,读音与牙克石并不完全相同。满文是参照蒙古字母创制的,加圈加点改造后称为“圈点满文”,是拼音文字,所以一个词会有很多含义,也就是说那个意思为“关闭”的词很难说就是地名“牙克石”。作者不懂满语,但把一个拼写的可以有多重意思的词当做牙克石,继而来证明牙克石不是雅克萨,我觉得说服力不强。再者,那时对各民族语言的翻译没有统一的标准,几个民族翻译一个民族的同一句话,有些差异也是正常的。如斯大林,民国时翻译为“史大林”或“史达林”,你能说不是一个人吗?日本把美国翻译成“米国”,你能说那不是一个国家吗?要塞说引用的满文关于地名与驿站“要塞说”引用光绪32年也就是1906年《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上牙克石和扎敦毕拉雅克萨台同时标注,以此证明牙克石和雅克萨不是一个词或一个地方。注意概念,牙克石是有一定方位和范围的地名,而“驿站”只是交通线上的一个节点。扎敦毕拉雅克萨台设置在牙克石地域上,和牙克石同时标注在地图上并不矛盾。就如现在牙克石站设置在牙克石市区,两个不同概念的词同时出现在地图上,不会让人觉得不对。关于卓山、扎敦昂阿与牙克石“要塞说”称,可以用卓山是个隘口来解释牙克石是要塞的意思。牙克石最早记载的名字为“扎敦昂啊”,满语意为“山口”,所以“要塞说”就把后来的满语牙克石解释为“要塞”了。作者认为,牙克石是地名,卓山既是山名但也是地名,牙克石和卓山分属不同的区域,尽管紧相连,不能混为一谈。即使扎敦昂阿是“山口”的意思,但也忽视了一个问题,“扎敦昂阿”和“牙克石(雅克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词汇,用“扎敦昂阿”解释“牙克石”,这不是张冠李戴了吗?要塞说引用的满文关于牙克石产生时间“要塞说”引用1996年出版的《哈尔滨铁路志》中称“日中东铁路西线在乌奴耳站举行接轨仪式,即日起中东铁路全线临时通车”,以此证明1901年前就有了牙克石,间接在说牙克石和雅克萨早就同时存在而不是一回事儿。作者觉得,通车之前给停车站起好站名,不违反逻辑。通车时有了牙克石站名,既不能说明作为地名的牙克石更早就存在而与雅克萨就是两个地方,也不能说明牙克石和雅克萨有什么矛盾关系。作者关于对要塞的看法牙克石,从地理位置看似乎是要冲,东北方向沿沟壑可以进入大兴安岭深处,被当地人称为“沟里”,但解放前沙俄和日本人也只开发至乌尔旗汗左右,不过百千米;东南方向沿沟壑可以穿兴安岭隧道进入松嫩平原继而进入中原,但中东铁路通车之前只能翻山越岭而行。牙克石从未向额木尔河畔的“雅克萨”那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要塞。历史上,清朝防线设在海拉尔,满洲国时日本人把防线设在海拉尔和乌奴耳,建国后人民解放军的防线设在博克图,而被有些人称为“要塞”的牙克石,自有史以来从未没发生过战争、打过一次仗,也从未有任何军队争夺过,或作为要塞驻守过。包括提到的东距牙克石10千米的卓山“隘口”亦是如此。作者了解,所谓“要塞”,是出现在边城要害处,筑有永久工事,准备长期坚守的军事设施的国防要地。地形和位置只是是构成“要塞”的要件之一。牙克石(过去的雅克萨,现在的牙克石市区)虽地处要冲,但它是一个很大的近似三角形开阔地,南北、东西宽长达几十千米,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不符合构筑军事守备工事的条件。牙克石南面的南山一直往东都是丘陵缓坡,林少且较平坦,关东军从海拉尔要塞通往乌奴耳要塞的“日本路”就是从那里绕过牙克石,到卓山后沿卓山一直通向乌奴耳要塞。在南山,就是没有公路,坦克和装甲车一样能过去。所以向东进军,不一定非要经过牙克石这片开阔地。就算牙克石修筑了城堡,也起不到要塞的作用。进入林区和松嫩平原的隘口通道这是在凤凰山眺望,画面左侧大约10千米是牙克石,右侧即是通向松嫩平原的沟塘。对面缺一块山体的山就是卓山,山下是卓山村,中东铁路从村南侧通过。卓山和对面的山形成了一个隘口。如果从牙克石眺望,两山很近,形成两山夹一沟的态势。同一地点眺望,画面右侧是卓山(牙克石东面),左侧顺山向北(图右侧)就是进入大兴安岭林区的通道,有并行的牙林铁路线和运材公路。对面电厂处在进入林区第一站,汇流河火车站。如图,牙克石北、南和东三面环山(西面十几千米就是呼伦贝尔草原),北面山和东面山间,即图片左上角顺海拉尔河有一道沟塘,沟塘里有牙林线和公路通向大兴安岭林区;南面山和东面,即向图右下方向有一道沟塘,沟塘里有扎敦河和滨洲线(中东铁路)。301国道和10号高速公路则越南山绕过牙克石市区,这也是当年关东军修筑的、如今百姓仍在使用的“日本路”的基本走向。从卫星图可以到,牙克石是一片开阔地,不具天堑关口条件。卓山和凤凰山形成一个隘口,如果把卓山解释为“要塞”还着点边。来源︱望穿月夜(有删节)编辑︱于 洋 孙俊杰荐稿或合作︱QQ,微信hanmu0815推荐阅读 | 回复数字可提取以下精彩内容100,亲爱的,我在牙克石等你……101,美到窒息的牙克石24节气!102,如果把牙克石拍成大片……103,牙克石,不只是你听过的“林城”!104,牙克石:左手草原,右手森林105,诗词歌赋里的四季兴安106,2015,我在牙克石等着你……107,就在一瞬间,牙克石穿越了……108,有一种温暖叫-30℃的牙克石!000,最新的生活信息7,明日天气预报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牙克石报》报料平台↓↓↓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发布信息、公益服务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转载]往事︱画说牙克石名字那点事儿
大家都来关心牙克石
嗨,生在、住在或在外的牙克石的朋友们,您知道牙克石的含义吗?当然,你也许知道,或打开牙克石网页、翻开出版不久的市志,做一个目前牙克石最官方的回答。那么究竟是你回答的对,还是我提出的问题确是问题呢?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好吗?
清代如是说《盛京通志》称牙克石为”为“扎敦昂阿”。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出版的《黑龙江舆地图》标明,扎敦河流至今牙克石北部时,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贝湾洲渚,然后又北流注入海拉尔河。“扎敦毕拉雅克萨”以此河湾而得名。清代,免渡河与今之扎敦河统称为“扎敦河”,并无免渡河之名称。
作者认为:这里说的“很大的贝湾洲渚”,应该是我小时候被称为东河的游泳区,位于市区东北角,即为目前待建的“雅克萨大桥”左右。
手绘牙克石及周边图
图中网格状是牙克石市区。(手绘图,不标准)
市区右上角铁路转弯处就是历史上说的”东北角“,外面是扎敦河,被涮坍的河湾子就在那里。市区右下角就是”东南角“,铁路与河流交叉处河流在那里转了一个近90°的弯流向北面。
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要奠基人谭其骧如是说
由谭其骧教授主编,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编撰80年代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标牙克石为”雅克萨“,亦称“扎敦毕拉雅克萨”。”雅克萨“是满语,意为被涮坍的河湾子,是以今市区北侧的河湾子而得名。
这里讲的“北侧的河湾子”与清代讲的“很大的贝湾洲渚”吻合,应是我们小时候被称为东河的游泳区,即为目前待建的“雅克萨大桥”左右。
牙克石原市区东北角
图片左侧是”门都“大桥,右侧对岸树林处就是原市区的东北角,河流到那有一个湾,靠市区一侧为沙滩,过去是牙克石的游泳区。就是历史记载的”被涮坍的河湾子“。
少数民族史学家金峰教授如是说金峰在1983年首次发表的《清代东北地区诸路站道》一文中说:“‘雅克萨’,满州语Yarsa,谓涮坍河湾子。当时,沙俄侵占的雅克萨在额木尔河口处近靠黑龙江北岸。除此之外,在呼伦地区有一个驿站名叫雅克萨,其全称为‘扎敦毕喇雅克萨’,即现在的喜桂图旗所在地‘雅克萨’,异地同名。‘扎敦毕喇雅克萨’,满州语Jadun-birai-Yarsa,谓山脊河涮坍湾。”
呼伦贝尔市原档案史志局长徐占江如是说徐占江在所著《牙克石名称的由来》一文中说:“‘牙克石’的名称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清代,今牙克石市所在地的名称叫‘扎敦毕拉雅克萨’。‘毕拉’为满语,‘河’之意。‘扎敦毕拉’即‘扎敦河’。‘雅克萨’为满语,意为‘涮坍的河弯’。‘扎敦毕拉雅克萨’意为‘扎敦河被涮坍了的湾子’。”又说:“据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出版的《黑龙江舆地图》标明,扎敦河流至今牙克石北部时,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贝湾洲渚,然后又北流注入海拉尔河。‘扎敦毕拉雅克萨’当是以此河湾而得名。
手绘《呼伦贝尔历史地名》书籍
这是从“狗市儿”地摊上淘来的,饱含乌云达赉心血和乌热尔图辛勤劳动的书籍------《呼伦贝尔历史地名》。
虽然它出版于2002年,但这本书看上去,却像书中的内容一样古老而饱经沧桑。被水泡过,厚厚的,蓬松凌乱,很多书页已经粘连。但它记载了呼伦贝尔的地名历史,也包括牙克石。
历史地理学家乌云达赉如是说乌云达赉于2001年应呼伦贝尔市文联邀请就呼伦贝尔历史地名进行专题研究,后由鄂温克作家乌热尔图编辑整理了乌云达赉的遗稿,出版了《呼伦贝尔历史地名》一书。书中道:“牙克石,是沃沮-通古斯语yagdi的译音,意指由于河流冲刷而形成的圆弧形陡岸。乌奴尔河流经今牙克石市区东南岗坡冲出一条一里多长的圆弧形陡岸,牙克石因而得名。牙克石与雅克萨(明朝属国索伦汗国首都)同名。黑龙江急流在雅克萨城西冲刷出半月形陡岸,雅克萨因而得名。”注:乌热尔图亲自到今牙克石东南角位于”大桥屯“、”大铁桥“的河流转弯处,拍片为这段文字配图。作者判断:一是乌奴尔河过去也是扎敦河的一部分,最早还没有“乌奴尔河““和免渡河”一说;二是这个弧形“陡岸”就是乌热尔图所拍的今天牙克石东南角“大桥屯”和“大铁桥”位置的河流转弯处。
牙克石市区东南角
图左侧是已经拆除的俄国人修建的东清铁路大桥遗址,右侧山上就是”大桥屯“,炮楼是日本人修建守桥的。这条河就是”扎敦河“,后来的”乌奴尔河“或是”免渡河“,在这里转弯冲出了一个陡岸。
河流转弯处,即”陡岸“处。现在的河水水位降下去了差不多近两米,所以已经显示不出”陡岸“啦。这里就是乌热尔图拍照的位置。
牙克石市情和市志如是说由于明恒主编的牙克石历史上第一部《牙克石市情》,于1987年出版发行,其目的是为出版牙克石市志做前期准备。《牙克石市情》在概述中描述“牙克石,《盛京通志》上称扎敦昂阿,《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标为雅克萨,亦称扎敦毕拉雅克萨。‘雅克萨’是满语,意为被涮坍的河湾子,是以市区北侧的河湾子而得名。”牙克石市志于1996年出版发行,这是牙克石历史上的第一部地方志书,是在《牙克石市情》的基础上修编的。市志在概述中对牙克石的解释沿用了市情的基本说法,“《盛京通志》称牙克石为扎敦昂阿,《中国历史地图集》标雅克萨。”没做任何解释。作者认为,《市情》和《市志》,是牙克石有史以来自己修编的第一部官方地方志,具有先河和权威性。《市志》虽然没对“牙克石”做出解释,但没超出《市情》对牙克石含义的解释。
牙克石的另一个解释日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卷一上说:“‘牙克石’系满语,一说由‘扎敦毕拉雅克萨’一语演变而来,意为‘扎敦河一段被冲坍的河岸’;一说意为‘要塞’或‘城堡’。”日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上说:“‘牙克石’满语,意为扎敦河被冲塌的河岸。一说为要塞或城堡。”作者提醒:”牙克石“出现了另外的解释,”要塞“、”城堡“。作者分析:1、这两部书都是世纪之交编撰出版的,也就是这个阶段牙克石自己的书籍、材料开始出现了对牙克石一词为”要塞“的解释;2、两书对”要塞说“都是放在第二位的,没有任何诠释;3、黑龙江畔的”雅克萨“是座城堡,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有了”要塞“和”城堡“的别称,又因中俄战争非常出名,因而学者在解释没有名气的大兴安岭的”牙克石“时,可能受到了影响。4、因为两本书很权威,所以人们容易迷信。
对牙克石解释的不同声音牙克石曾有人试图论证“牙克石”作为要塞的解释,将1936年日本人撰写的《满洲地名考》和《满洲地名的研究》为证据,或认为牙克石因卓山是“隘口”而得名,或分析“扎敦昂阿”满文有“山”和有“口”的意思,就把牙克石理解成“要塞”,等等。作者感到,其考证还达不到否定牙克石为“被涮坍的河湾”的解释,也无法推翻牙克石和雅克萨为同名异写。
内蒙古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的结论一、“牙克石”是满语“雅克萨”的转音,无可非议,但“雅克萨”的读音有四种:1、拼作“Yarsa”;2、拼作“Yagxi”;3、拼作“Yakeshi”;
4、“Yakosa”,尚不能确定哪个是满语“雅克萨”的标准读音。二、牙克石(雅克萨)的含义有三种解释:1、意为“涮坍河湾子”;2为“涮坍的河弯”;3、意为“扎敦河被冲塌的河岸”。三、牙克石(雅克萨)的全称为“扎敦毕喇雅克萨”,其含义有三种解释:1、意为“山脊河涮坍湾”;2、意为“扎敦河一段被冲坍的河岸”;3、扎敦河被涮坍了的湾子”。其中“毕拉”意为“河”。
内蒙古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的结论四,“雅克萨”是个驿站名。据岡野一朗所著的日文版《满洲地名词典》上说:“牙克石,原音为雅克萨,系河名。现在,此河流经驿站附近,所以,以前把这个驿站称作雅克萨台。”因此,驿站名叫“雅克萨”或“雅克萨台”。作者理解:把牙克石说成河名是不对的。但他认可牙克石原音为雅克萨,说明牙克石意思与雅克萨相同。
内蒙古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的结论五、一说“雅克萨”(牙克石)为要塞或城堡。根据金峰在上文中所述的“当时,沙俄侵占的雅克萨在额木尔河口处近靠黑龙江北岸。”笔者查阅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其中在1986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名辞典》第857页上说:“【雅克萨】在今黑龙江漠河县东、呼玛县西北黑龙江北岸。本中国索伦部达斡尔族所筑。1650年被沙俄强占,继又于此建筑城堡,以阿尔巴金为名。1685年为清军克复摧毁。旋被沙俄盘踞。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规定其地仍属中国管辖。185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订立不平等的《瑷珲条约》,遂为沙俄割占。”因此,可以肯定沙俄命名的“阿尔巴金”就是中国的“雅克萨”,并筑有城堡。说“雅克萨”(牙克石),意为“要塞”或“城堡”实为寓意,本义应为“涮坍的河弯子”,因“雅克萨”与今呼伦贝尔市境内的县级市名“牙克石”,是同名异写。总之,“牙克石”也好,“雅克萨”也好应该是一个具有一定方位和范围的地名。
作者归纳综上所述:一、牙克石=雅克萨,为同名异写;二、牙克石是满语;三、牙克石的意思是,被扎敦河或后来乌奴尔河涮坍的河湾或河湾子或陡岸;四、牙克石是具有一定方位和范围的地名,即排除了寓意解释;五、牙克石作为满语虽然没有”要塞“的含义。但现在看,牙克石所处的地理位置确为要塞,一是进入大兴安岭林区的门户;二是通过兴安岭隧道进入松嫩平原继而进入中原的门户。但大家注意,最初有雅克萨名称时,牙克石林区还没开发,位于西尼气附近的”岭北兴安岭隧道“开凿于建国后,岭南兴安岭隧道不过开凿于1901年。古人真有超前的预判吗?
东清铁路--兴安岭隧道
牙克石名字的演变1901年修筑东清铁路取站名时,俄国人将“雅克萨”讹传音译成了“牙克什”,后又将“牙克什”演变为“牙克石”,并以此称定为站名。随着人口增多和经济的发展,“牙克石”这个火车站名演变成城镇的地理名称而沿用至今。
牙克石的变迁“雅克萨”一名,最早是清雍正十年(1732年)建卜奎(齐齐哈尔)至呼伦贝尔的第八驿站名,亦称“雅克萨台”,全称为“扎敦毕拉雅克萨”。1903年东清铁路(今滨洲铁路)设站时,命名为“牙克石”。1941年设牙克石街,街名从站名。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喜桂图旗,驻牙克石。“喜桂图”系蒙古语,意为“有森林”。1969年划归黑龙江省,1979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喜桂图旗,设立牙克石市,以原喜桂图旗的行政区域为牙克石市的行政区域。现在,这里是牙克石市府所在地,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林管局)驻在地。
如今的牙克石
关于引用的书籍“要塞说”,引用1936年3月由满洲事情案内所编写的《满洲地名考》和1938年8月由日本人岩瀬弘一郎所著《满洲地名的研究》一书中对牙克石的解释,作为支持“要塞”说的证据。作者了解,自日,日本关东军和大本营开始侦察中苏边境以应对苏联,根据东京大本营的指示,关东军下达了“589”号密令,于1934年5月开始沿中苏边境修建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的史称的“日本关东军要塞”。牙克石,处在以乌奴耳二道梁子为指挥中心,西至牙克石、东至博克图、南至绰源的“乌奴耳要塞”的第15处关东军要塞的最前沿西沿,这道“要塞”是防御性质的,是阻止苏军进攻满洲国的第二道防线。所以,这个时期著书,日本人把牙克石解释为要塞也就不足为奇啦。注明:阻止苏军进攻的第一道防线是海拉尔要塞。乌奴耳要塞要设计驻三个师团,计7、8万兵员,比海拉尔要塞大得多,但未建成日本即战败。天天参与了对乌奴耳要塞的考察,曾倡导由牙克石、内蒙古和哈尔滨电视台分别拍摄了三部记录片并先后播出。作者认为,任何人不论是写书或是做任何什么事儿,不可避免的会带有本民族、本阶级的烙印,为本国利益服务。日本侵华之前,岛国的生存危机已经深入人心,侵占中国东北扩展生存空间已经上升为日本的国家战略,为此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做了有利于自己实施“侵略”的充分的准备,很早就派来了以各种身份为掩护的大量的间谍。以上两本书籍出版之前就已经占领了中国东北。就是说,两本书是在侵略过程出笼的。用侵略者的书,作为考证被侵略国家历史的证据,是不可信和不合适的。
关于牙克石非雅克萨“要塞说”的关键,是否定牙克石由雅克萨转音而来。引用乾隆51年即1897年出版的《清文总汇》一书证明雅克萨和牙克石同时记载。雅克萨的满文读yakasa,而所谓“牙克石”的满文拼读为yaksimbi或yaksi,读音与牙克石并不完全相同。满文是参照蒙古字母创制的,加圈加点改造后称为“圈点满文”,是拼音文字,所以一个词会有很多含义,也就是说那个意思为“关闭”的词很难说就是地名“牙克石”。作者不懂满语,但把一个拼写的可以有多重意思的词当做牙克石,继而来证明牙克石不是雅克萨,我觉得说服力不强。再者,那时对各民族语言的翻译没有统一的标准,几个民族翻译一个民族的同一句话,有些差异也是正常的。如斯大林,民国时翻译为“史大林”或“史达林”,你能说不是一个人吗?日本把美国翻译成“米国”,你能说那不是一个国家吗?
要塞说引用的满文
关于地名与驿站“要塞说”引用光绪32年也就是1906年《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上牙克石和扎敦毕拉雅克萨台同时标注,以此证明牙克石和雅克萨不是一个词或一个地方。注意概念,牙克石是有一定方位和范围的地名,而“驿站”只是交通线上的一个节点。扎敦毕拉雅克萨台设置在牙克石地域上,和牙克石同时标注在地图上并不矛盾。就如现在牙克石站设置在牙克石市区,两个不同概念的词同时出现在地图上,不会让人觉得不对。
关于卓山、扎敦昂阿与牙克石“要塞说”称,可以用卓山是个隘口来解释牙克石是要塞的意思。牙克石最早记载的名字为“扎敦昂啊”,满语意为“山口”,所以“要塞说”就把后来的满语牙克石解释为“要塞”了。作者认为,牙克石是地名,卓山既是山名但也是地名,牙克石和卓山分属不同的区域,尽管紧相连,不能混为一谈。即使扎敦昂阿是“山口”的意思,但也忽视了一个问题,“扎敦昂阿”和“牙克石(雅克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词汇,用“扎敦昂阿”解释“牙克石”,这不是张冠李戴了吗?
要塞说引用的满文
关于牙克石产生时间“要塞说”引用1996年出版的《哈尔滨铁路志》中称“日中东铁路西线在乌奴耳站举行接轨仪式,即日起中东铁路全线临时通车”,以此证明1901年前就有了牙克石,间接在说牙克石和雅克萨早就同时存在而不是一回事儿。作者觉得,通车之前给停车站起好站名,不违反逻辑。通车时有了牙克石站名,既不能说明作为地名的牙克石更早就存在而与雅克萨就是两个地方,也不能说明牙克石和雅克萨有什么矛盾关系。
作者关于对要塞的看法牙克石,从地理位置看似乎是要冲,东北方向沿沟壑可以进入大兴安岭深处,被当地人称为“沟里”,但解放前沙俄和日本人也只开发至乌尔旗汗左右,不过百千米;东南方向沿沟壑可以穿兴安岭隧道进入松嫩平原继而进入中原,但中东铁路通车之前只能翻山越岭而行。牙克石从未向额木尔河畔的“雅克萨”那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要塞。历史上,清朝防线设在海拉尔,满洲国时日本人把防线设在海拉尔和乌奴耳,建国后人民解放军的防线设在博克图,而被有些人称为“要塞”的牙克石,自有史以来从未没发生过战争、打过一次仗,也从未有任何军队争夺过,或作为要塞驻守过。包括提到的东距牙克石10千米的卓山“隘口”亦是如此。作者了解,所谓“要塞”,是出现在边城要害处,筑有永久工事,准备长期坚守的军事设施的国防要地。地形和位置只是是构成“要塞”的要件之一。牙克石(过去的雅克萨,现在的牙克石市区)虽地处要冲,但它是一个很大的近似三角形开阔地,南北、东西宽长达几十千米,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不符合构筑军事守备工事的条件。牙克石南面的南山一直往东都是丘陵缓坡,林少且较平坦,关东军从海拉尔要塞通往乌奴耳要塞的“日本路”就是从那里绕过牙克石,到卓山后沿卓山一直通向乌奴耳要塞。在南山,就是没有公路,坦克和装甲车一样能过去。所以向东进军,不一定非要经过牙克石这片开阔地。就算牙克石修筑了城堡,也起不到要塞的作用。
进入林区和松嫩平原的隘口通道
这是在凤凰山眺望,画面左侧大约10千米是牙克石,右侧即是通向松嫩平原的沟塘。对面缺一块山体的山就是卓山,山下是卓山村,中东铁路从村南侧通过。卓山和对面的山形成了一个隘口。如果从牙克石眺望,两山很近,形成两山夹一沟的态势。
同一地点眺望,画面右侧是卓山(牙克石东面),左侧顺山向北(图右侧)就是进入大兴安岭林区的通道,有并行的牙林铁路线和运材公路。对面电厂处在进入林区第一站,汇流河火车站。
如图,牙克石北、南和东三面环山(西面十几千米就是呼伦贝尔草原),北面山和东面山间,即图片左上角顺海拉尔河有一道沟塘,沟塘里有牙林线和公路通向大兴安岭林区;南面山和东面,即向图右下方向有一道沟塘,沟塘里有扎敦河和滨洲线(中东铁路)。301国道和10号高速公路则越南山绕过牙克石市区,这也是当年关东军修筑的、如今百姓仍在使用的“日本路”的基本走向。
从卫星图可以到,牙克石是一片开阔地,不具天堑关口条件。卓山和凤凰山形成一个隘口,如果把卓山解释为“要塞”还着点边。
来源︱望穿月夜(有删节)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旧性病变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