鹫岭中草药合作社郁昭晓,龙宫隐寂寥。

丁小琪随笔(14):名人诗典之骆宾王《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
丁小琪随笔:
名人诗典之骆宾王《楼观沧海日 门听浙江潮》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到杭州灵隐寺,在蜿蜒曲折的长廊散步,只见那皓月当空,野山魃魃,鬼影重重,远处的涛声阵阵喧哗,奇警峭拔的氛围,令人毛骨悚人,也催人诗兴大发,他吟诵道:鹫岭郁昭晓,龙宫隐寂寥。他慢慢地度着步,却想不出下文。像是发出的一声呼喊,迟迟得不到大山的回声,孤零零地飘在半空里。突然,禅台上一位打坐的老僧,给他对出了下句: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年轻人仔细品味,太好了,简直是绝句。天亮之后,他向一个小和尚打听,昨晚禅台打坐的老僧是谁,小和尚说:他呀,说出来吓你一跳,他就是大诗人骆宾王。年轻人到处找也没找到,骆宾王不知去向。
骆宾王为徐敬业写下《讨武曌檄文》而被武则天派人追杀,大家怜惜骆宾王的才气,找了个貌似骆宾王的人砍了头交差,骆宾王逃了一劫,落发为僧,隐居灵隐寺。
骆宾王是浙江义乌人,父亲在山东青州做官,他客居东鲁,七岁时,在池塘边玩,看到柳垂湖面,婀婀娜娜,一群白鹅,像躲过了太阳而幸存下来的一团团白雪,闲散地堆在湖面上,他在草丛中捉了几只小虫子,扔了过去,鹅群就划着红掌游了过来,煞是好看,他吟出了那首传颂千年的诗作: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22岁时赴京赶考,满腹经纶的他,相信自己凭能力一定能考中。但在那万恶的旧社会,走仕途是要拼关系的,除了你考得好这个硬条件之外,还要央人托己,打通关节,等待庸官俗吏的场外义定。骆宾王落榜了。
唐高祖的第16子李元庆,赏识骆宾王,收入幕府。骆宾王见识了宦海沉浮和仕途险恶,幕府期满,他回到兖州,过起了耕读生活。没几年,就到了“糟糠不赡,审算无资”的地步,老母亲卧病在床,连粗茶淡饭都吃不上了。满头白发的骆宾王,在49岁高龄不得已而重返长安,再度走上了沉浮莫测的仕途生涯。谋了个奉礼侍郎的九品小官,解决家人的温饱。经历了耕读生涯的潦倒,仕途生涯的沉浮,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淡定,让骆宾王过得很从容,文坛声誉的显赫已经遮盖了官职的卑微,诗歌就像遗落在黑夜的一束阳光,把骆宾王暗淡日子照亮。为了给家人稳定的生存保障,52岁的骆宾王,依然从军抗击吐蕃的入侵,开始了穷沙极漠的边塞生涯;西南边陲告急,他又随军入滇,写出了很多边塞诗,56岁才回到长安。长期的艰难困苦得来的军旅功绩也没有给他换来高官厚禄,不免阵阵心寒,但微官养母,心已足矣。他写出了《帝京篇》震惊朝野,把他的声望推向巅峰。
&武则天把持朝政,骆宾王被栽赃入狱。
&出狱后,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写出了一篇篇声色俱厉义正言辞的讨武檄文。举事不力,骆宾王和徐敬业亡命天涯。武则天读着那精彩的檄文,不但没生气,反而惊异赞叹:谁写的?快把他给我请回来,我要重用他!
&对不起,骆宾王已经滚远了,再也回不来了。
丁小琪日于桃李居
参考书目:《本事书》、《新唐书》、《朝野佥载》等。
丁小琪简介:
&&&&&&&丁小琪,原名曹华,女,南阳人,当代前卫女诗人。声乐教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干部进修班。有作品数百首被很多民刊编选,作品散见于《诗刊》《诗歌报月刊》《绿风》《诗潮》《诗林》《诗选刊》《红豆》《文艺生活》等有影响力的专业文学刊物,出版有诗集《花儿开在月光下》。
&&&&&“丁小琪的诗歌沉稳而自醒,干净明晰,直接而又充满暗示,诗人的智慧和意义的消解在她的诗歌中同时呈现,散发着狡黠和叛逆的气息,微言大义,使人的触觉变得尖锐而敏感,“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像平静湍急的暗流,充满阅读的快感,她口语式的陈述,犀利、诙谐、幽默、让人读来忍俊不止,时常会捧腹大笑,丁小琪的诗歌彰显着强烈的后现代时尚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神助文才禀赋性特质的灵异演绎.pdf1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 27卷 第 1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人 文 科 学 版 V01.27NO.1
2014年 1月 JOURNAIOFNINGBO UNIVERSITY
LIBERALARTSEDITION Jan.2014 神助:文才禀赋性特质的灵异演绎 赵树功 宁波大学 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摘要:从魏晋开始,中国文学史中便不断出现类似刘勰梦攀锦绣、江淹梦索笔等文学关乎神助的传说。其 主要形态在神梦之外,还有神遇、神授等。理论界过去对这个言说系统关注不多。事实上,这些与文人才 子相关的奇闻异事皆流行于文才崇拜之际,皆关乎文人才子的天资与灵气,它实则是在 以一种非理论的 “神 助传说”形态演绎文学之才所具有的审关品质:文才虚灵而神异,可资创生幻化;文才源自禀赋 ,如得 自 天,不可更定,因而珍稀瑰奇。 关键词:神助 ;文才;虚灵性;禀赋性 中图分类号 :I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7―10 进入文艺领域的文才具有以下四个审美特 因而珍稀瑰奇。
征:禀赋性,才有其分;虚灵性 ,才有所能;破
缚性以及诗有 “别”才的 “别有”性。其中禀赋 六朝之际,在谢灵运 “池塘生春草”这一名
性是诸般审美品质中最为根本的特征。 联的传说中开始出现了 “神助”之说。这个传说 禀赋性包括以下具体内涵:性中具备 ,如由 原见于钟嵘 《诗品》引 《谢氏家录》,其中言谢
天而得;自然之具,人力不能更定,彼此又各不 灵运因梦谢惠连而成诗,自称:“此语有神助,
相同。 非我语也。”此前陆机 《文赋》中的 “虽兹物之 魏晋之际,承接两汉才性之论,经过玄学才 在我,非余力之所戮”,也强调了一种外在力量的
性之辨的提升,才不仅完成了文艺审美范畴的转 辅助,是 神“助”现象在理论著述中的隐约表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今宵一场醉_淮海工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27,791贴子: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今宵一场醉收藏
来来,,,每人推荐一首歌,,,自己最喜欢的,说好了不见面
异乡的故事,从一处好居开始
好熟悉的歌词
说好了不见面
鹫岭郁昭晓,龙宫隐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我坐在教室的最东边,
阳光从窗台温暖过我的脸
我穿上我的滑板鞋摩擦,摩擦摩擦
在听平凡之路
天下第一等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一个多小时的飞机后,杭州到了。
杭州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舒适。
市区傍西湖而建,马路十分宽阔,车和行人都不多。道旁的房屋都很低矮,基本上都是两三层楼,完全见不到那种林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街道旁都是几十年上百年的葱笼大树,枝叶繁茂,房屋仿佛星星点点的隐匿其中。街道旁成群结队,但都骑得悠闲缓慢。路旁随处可见自行车站,细看才知道,杭州市区几乎每个百米就有一个自行车站,有几十辆自行车,旁边有一个刷卡站,刷了卡就可以解锁,取走自行车,然后在任何站都可以归还,杭州人真是悠闲,公交车不做,却爱慢悠悠的骑车兜风。
后来了解到,杭州绿化极好,一个杭州人平均有十颗树,寿命长达82岁。几乎所有商店都是晚上9:30关门,只因杭州人注重睡眠。
杭州的确是一个极其适于居住的地方,一见之下,果然名不虚传。
下了车,便沿着西湖岸边漫步,初见西湖,在绿树柳叶之间
若隐若现,出乎意料,西湖并没有让人觉得那般大气磅礴,撼人心魄。只觉得西湖就像杭州后院的小湖一般,浑然一体,迎着湖岸微风,踏着浅浅细草,心里说不出的平静舒爽。
只是这平易近人的西湖美景,又被张艺谋的宏大壮观的表演打破。
【西湖印象】
吃过晚饭,急匆匆的赶去看张艺谋的大戏——西湖印象。
观众环坐于看台之上,围绕着湖面一隅,夜色沉沉。
好戏开场,西湖面上,忽然出现一白衣公子,身着纯白彩纹衣袍,举着印花油伞,黑暗中光彩耀人,翩仙踏水而来。
四周树荫中,黄紫绿蓝的灯光次第亮起,五光十色,接着远处又一婀娜女子身裹红裳,徐步而来,与那白衣公子行到近处,变为各踏一船,携手共进,蜿蜒迤逦。
两人渐渐退去,幽暗的湖面又猛的亮起一盏盏灯笼之光,在湖面翩跹起舞,一如夜空中飘荡起伏的萤火小虫。
紫绿射光灯次第亮起,才看清持灯笼的,原来竟是一排身着华彩的公子舞女,男穿橙裳,女着绿衣,步履飘扬。
灯光又暗,一对灯火又缈缈而来,疏忽而去。
树林忽然幻化成一片五颜六色的光彩,湖中几个渔夫骤然而现,蓑衣环身,草帽当顶,手持十尺长竿,划浪曳水,呼喝声里留下余波娓娓,浪痕道道。
接而灯火尽熄,一片死寂,湖面波光隐隐,粼粼空明。
待到片刻,湖面骤然亮起鱼型灯火,红黄交映,绕心而转,宛如巨龙盘湖,气势磅礴轩昂,红黄光带聚散离合,云诡波谲,变化万千,终化作一道光桥,相接于湖心,光耀苍穹。
但见明灭翕合之中,湖心幽暗处,一座江船光线骤明,船中有一戏台,台上灯火曜目,红白戏子舞袖交织,眼波流转,台下公子翩翩,静女淑态,纸扇轻摇,衣玦漫飞。觥筹交错,歌舞升平。耳畔笛声悠扬,弦音如泣,一时晃若梦回唐朝,时空交错。忽地,一列小舟从大船身后悠然飘出,舟中皆立一白衣男子,风度翩翩,纸扇纶巾,手提一灯笼火烛,长摆及地,晃若仙子。小舟划出一道弧线,由远及近,向两边驶远。
此景渐褪,彼景又生,只听鼓声连连,惊石裂浪,震耳欲隆,湖的另一边,金黄色的鼓点中,一人似武非舞,万千鼓点激起白浪滔滔,直撼远天。
进而鼓声渐远,归于静谧。
忽的!水面升起一座尖塔似的巨大水幕,同时巨大的淡蓝射灯直指苍穹,水幕掀起漫天氤氲,夜空中雾霭弥漫,光彩流转,嵘然天半。
动心骇目之余,乐调转而变得婉转愁肠,哀伤凄凉,缓缓的,唱起了张靓颖的海豚歌喉:雨还在下,你在船上……(曲名《西湖印象雨》)
雾幕中,开始那红衣女子莲步轻移,半袖掩面,泪雨涟涟,步向码头。身后,白衣公子急急追来,猛地抱住心爱之人,伏地而泣,不忍与爱人分离。渔夫小舟由远而近,终是带走了女子。男子仰天长泣,掩面失声,人事生离,直令人肝肠寸断。
女子走后,公子一个人在码头踟躇留恋,寒月清宵,日夜梦回,水雾中,她的影子若隐若现。
真的是你吗?
男子乘船归去,远方,仿佛又牵起了爱人的手……
演出结束了,观众开始离场。湖面重归寂寥黯淡。只有歌声悠扬悲悯,萦绕天际……雨还在下,我在船上……
后来才知,这男女多半便是许仙与白素贞。
回了旅店,身心俱惫,早早睡下了。或是因为被这动人心魂的艺术伟力所震慑吧。只是我还是有点难以释怀,总觉得西湖之美,并不在壮观,而在闲适,能在西湖边上喝喝清茶,吹吹晚风,已经足够,如此铺张喧哗,只怕扰了许仙与白素贞的西湖美梦。
张导的艺术,似乎有点过了。
~~第二天~~
【天下第三泉】
6:50,起了个大早。坐车去看虎跑。
到了丘陵底部,由山岭夹道而入,曲径通幽,两边长松翠叠,鸟语间关,泠泠潭水,星落棋布,数百水杉皆立于水谭之中,高达数丈,笔挺而立直冲宵汉。
山顶初见虎跑,不觉有些失望,只有拇指见方的泉眼,淙淙泉水隐隐流淌,堂堂天下第三泉,原来就只有这么一点啊。
不过杭州人可管不了这些,一路上看见许多杭州市民络绎不绝,水壶水桶,肩挑背抗,竟都是来接这虎跑泉水的,杭州人好生会享受,接了虎跑泉水,回家砌上一壶龙井清茶,沿着西湖岸边缓步而行,在清风之中,轻砸一口,回味悠长。
有彦:虎跑泉水,西湖龙井,天下双绝。
【再游西湖】
看了虎跑,又到西湖岸边,乘船向湖心小岛进发,这一次,算是真正游览这西湖了。
船缓缓而驶,微分吹拂,偶有波光,几处湖面上,接天睡莲叶,映日卧荷花。放眼一望,广阔无垠,四通八达,波澜不惊,一如明镜,远处柳叶嫩绿,漫漫低垂,一片葱笼绿意。西湖之水半年换上一次,西从钱塘江引入,东向京杭大运河排出。
到了湖心小岛,才知西湖乃是“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湖中有亭,亭中有我也。”岛中疏条交映,横柯上敝,三百年香樟直立,亭台石桥,廊腰缦回,行走其间,清心悦目。
我觉得其实西湖之盛名,多半不在景色,西湖虽说美景,却也不至鬼斧神工,如诗如画。而是那三个爱情故事,让西湖笼罩上一层千年不散的浪漫的神秘色彩。
这第一个众所周知,也最负盛名,是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湖面之上,西边是雷锋塔,就是法海**白素贞的地方了,据说雷锋塔曾经被人们挖砖拿去辟邪,挖倒过一次,我听了心里高兴,心想白素贞终于得了解脱。
另一边是断桥,千年等一回,心断桥不断。继而眼中浮现白娘子与许仙相会在断桥之上的情景,渐渐觉得这西湖景色越发凄迷动人。她的泪水都因了与他的断桥一遇,他可会偿还?
这后两个,便是梁山泊与祝英台,苏小小和阮玉。我觉得,正是三个爱情交织椅叠,才编织了美丽的西湖一梦。
西湖景点繁多,数不胜数,有一个却不得不说,那就是西湖之上的湖中三小塔。为什么呢,因为这可是人尽皆知啊,拿出一张一元人民币,那背后的图案就是它了。如此一来,西湖就这样与全中国人套了一个亲近。
据说每年中秋,都会在成围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小塔中的石孔之间点上蜡烛,再蒙上桃花纸,湖面上便会呈现出许多倒影,形如明月,再加上天空中那一轮真正的满月,便是西湖之上三十三轮满月的奇观。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天下驰名,扬誉中外。
这西湖龙井茶,只在龙井山五座山峰之上种植,出了这五座山头另辟他地,就算种得这龙井茶树,产的茶却也算不得西湖龙井了,所以这西湖龙井名贵致斯。
到了杭州,这正宗龙井,是必需得要尝尝的。
午后,便去那杭州茶村品茶。
听那茶人解释,才稍懂这品茶之道。
喝这西湖龙井,得先后两次,这第一杯,是为闻香杯。
放入茶叶,先冲入浅浅开水,见杯间黄绿茶叶沉浮,茶水清绿透明,杯中绒毛细细,都是其中茶叶中所含细毛,富含矿物,吃到茶叶也不吐出,所以杭州人喝茶,非“喝,饮”也,而叫“吃”茶。把辈子靠近鼻口,香气扑鼻,一股悠悠的青草和着豆香(因为西湖龙井是用豆饼作为肥料)。
这第二杯是为营养杯。
闻足香气,接着把杯续满,便真正开喝,西湖龙井不同于其他发酵茶,无需洗茶工序,随泡随饮。
香汁入口,清洌滋润,淡淡苦涩。
品这龙井的美妙滋味,不在口感,而在回味。喝罢龙井,初始不觉,但隔了一会儿,口中竟越发甘甜回味,萦绕舌尖,唇齿留香,久久不觉。喉间甘甜更盛,虽甜,却干燥清爽而丝毫不腻,才知乃是矿物留于口舌。让人直想扯喉咙,咂口舌,尝其味,品其香。缓缓呼出一口气,只觉得一股清凉从喉间喷礡而出直冲头顶,如醍壶灌定,瞬间清醒不少。
西湖龙井分级极是有趣,茶叶越新越嫩就是越好。最好的国宴用茶芽尖新顶,最是幼嫩,名叫极品女儿红,再次是婴儿宝宝茶,黄毛丫头茶,姑娘茶,最差的成年老茶叫媳妇茶,如此取名,令人忍俊不禁。
【飞来峰灵隐寺】
喝完了茶,便去灵隐寺。
初始灵隐寺,是源于余秋雨的文章中讲的一个亦真亦假的有趣故事。
说是初唐诗人骆宾王老后,开始云游四海,各处为家。某一日,骆宾王云游倒此,在大雄宝殿里敲鱼念佛,入定打坐。隐姓埋名,出家当和尚。此时,灵隐寺来了一个年轻的游客,此人正是宋之问。晚间,宋之问干寺间长廊漫步,见皓月当空,野山魅魅,便诗兴大发,吟出“鹜岭郁昭晓,龙宫隐寂寥”两句诗来,自觉有些意味,可是下面两句却一时接不上来。忽听长廊尽头,一老僧缓缓吟来:“施主何不接这两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一听,醍壶灌定,如获至宝。回房后细细品味,觉得妙不可言,终成此诗:
《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第二天想要去答谢,发现老者已经不见,问一小和尚才知道那正是骆宾王。
如此一来,仿佛我与它早已相识已久,今日如同探访故人,说不出的亲近急切。
哪知一见之下,却令人大失所望。
原本想象之中,灵隐寺本该是没于青山之间,烟云袅袅,暮鼓晨钟,超然物外。
其实我早该想到,西湖景区,哪容得下超凡脱俗的境地。
如今的灵隐寺,再也嗅不到丝毫的文化气息,走在寺中,耳边回响的是被大肆介绍的灵隐寺佛祖多么多么灵验的故事,周遭只剩下精致包装的镏金佛像,香炉铜鼎,还有那些草草披着袈裟,留着寸发的僧人,挂着心不在焉的懒笑。人们买上一柱柱价格不菲的香,在功德箱里投下一张张人民币,许着多少贪婪的念想。
以致于后来三十块一次的拜佛许愿我没了心情,跪在佛前就忍不住哈哈大笑,只得快速走开,一个愿都没许下,呵,看来我就是个自生自灭的命,就不麻烦佛祖你了。。
呵呵,对于我这种人,随便到了哪里,这个话题才是重点。
可惜没有福气,我们时间不多,没去杭州的小吃一条街上大饱口福。
不比重庆,杭州食物清淡,通常是一桌子的菜上见不到半点辣椒。菜中多少带有些微微的回甜,爽口怡人。
杭州的叫花鸡,西湖醋鱼,东坡肉最负盛名,其中又以“楼外楼”所做为盛,是楼外楼三大名菜。
叫花鸡取虞山三黄母鸡,外包荷叶,最外以特殊黄泥夯实,浸入甘冽醇酿之中,用大火烘烤数个小时。出炉后鸡身色泽棕红,油润光亮,鲜香扑鼻,鸡肉酥嫩。
鸡肉入口,先是酒香,然后是荷叶清香,最后才是肉香。呵,说着都流口水了,可惜没有吃到,只能听过就当吃过啦。
东坡肉倒是吃了一次,一个小罐子里,一块拳头见方的肉,一半肥一半瘦,油光锃亮,吓都吓死我了,只得硬着头皮吃了一块,没想到一点不恶心不油腻,略有淡淡酒香回味。据说杭州女子一个月至少吃一次东坡肉,皮肤极好。
第二天中午还吃了一次小馄饨,杭州人真有闲心,馄饨包得只有拇指头大小,像吃小汤圆似的,我连汤带肉吃了好大一碗。。
靠。。。累死,不写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鹫岭郁岧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