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会同县的参观粟裕纪念馆有感要买门票吗?急!

粟裕同志纪念馆_百度百科
粟裕同志纪念馆
粟裕同志纪念馆老馆位于湖南省会同县城南郊粟裕公园内,建成于1987年,1991年9月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馆名,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设三个展室。造型上结合地型特点,把现代建筑与传统民间建筑及绘画手法融为一体。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同志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对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13位位军事理论家之一。粟裕同志纪念馆改扩建工程于日竣工并对外免费开放。粟裕(),初名粟多珍、粟志裕,,人。军事家、战略家。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后进入,参加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期间,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主要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建国后历任总参谋长、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
粟裕同志纪念馆位于湖南省会同县城南郊粟裕公园内,建成于1987年,1991年9月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馆名,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设三个展室。造型上结合地型特点,把现代建筑与传统民间建筑及绘画手法融为一体。馆前花岗石牌坊设计造型别具一格。牌坊上带圆的三角型象征日月,表示永恒,整个建筑线条明快,富于想象,属纪念型建筑,是北京建筑学院得力之作。馆内陈列有粟裕铜像和粟裕同志为革命奋斗一生的光辉业绩。纪念馆以粟裕同志生平事迹为依据,通过文献、资料、照片、珍贵文物以及各种图表、字画,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粟裕同志光荣战斗的一生。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同志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13位位军事理论家之一。陈列内容力求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统一,观后始末清楚,印象完整,教育深刻。
公园小山顶立有粟裕同志纪念碑,碑名1986年由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碑高11.2米,其中碑身7.6米,象征粟裕将军享年76岁,碑身的四周还有宋任穷、张震、毛致用等人的题词,碑座中心竟安放着盛有粟裕将军部分骨灰的骨灰盒。粟裕同志纪念馆地理优越,交通通讯便捷。枝柳铁路穿城而过,209国道通过馆前。馆外青山绿水相映生辉,是参观旅游的重要景点。
企业信用信息淮海战役纪念塔要买门票吗?
看见网上说有收的有不收的,希望知道的给说一下,谢谢!!拼途网友回复:只需凭身份证领取免费券参观。拼途网友回复:现在的博物馆/纪念馆,大部分都免费了。
亲戚家在茅村,请问我要怎样从茅村到博物馆和淮海战役纪念塔,来回大约要多长时间?谢谢!!||茅村到博物馆和淮海战役纪念塔来回路程时间1.5小时茅村乡政府坐12路19站到体育场下即到和平路的博物馆体育场坐64路4站56路4站到淮海战役纪念塔
日天气非常的好今年,第一次清明不在家。昨晚,早早和舍友计划好明天下午去淮海纪念塔。对于才来半年的徐州,还不是十分了解。早上还是像上课的时间起床了,习惯了。一种不想把大学的时光浪费在床上的念头,最后激励我离开了那个温暖的被窝。洗漱完,那个懒懒的甜甜还不肯起床,我硬是把她被子给掀了。吃了个早午饭,我们就急急地出发了。10点半大约,我们终于挤上了车,一路上我的身子都没直过。最后转了车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终于到了淮塔进门直走,就看到了这样的建筑,上面写着“淮海战役纪念塔”门是锁的,我们透过灰扑扑的玻璃,看到里面就只有毛主席的雕塑就没有了这个门卫室,空空的,所以拍张照这边有个老大的树,不知道他的年龄多大了英雄们过道处的迎春花好漂亮,天气好好,心情也特好准备去纪念碑时,看到了一位军人爷爷,拿着国旗,在激动的昂扬的唱着关于战争的歌。老奶奶拿着国旗晃动着,让我想到了,他们胜利时的兴奋之情。也许是军人爷爷,向他们战友致敬的一种特殊方式。来到了纪念塔,第一感觉,就是好高纪念塔的四周刻着那些在战争中英勇献身的人。纪念塔的一角从纪念塔往下看,好大的地方,好多的人在淮塔里随便的逛逛,发现里面的碑好多和伟大的毛主席握个手寻觅小风景好久,没见着花了哈哈给对方做背景准备回去的时候,看到一个高中组织学生来扫墓。让我怀恋起以前的生活,走过的就再也回不去了和甜甜一人买了一个手链。还是讨价还价,最后别人答应我5元一个,我才买。结果买回来发现水一泡,颜色都掉光了,桑心了明年清明,我要回家||||http:i1177519.html互相支持||||那个爷爷唱的可带劲了||||||||去年去过的地方,看着好清切||今天清明去,又是不一样的心情||
要的话多少钱?||不需要门票,就在江边上,是开放式的||不需要,就在江边,是一个开放式广场||不需要门票,开放式的广场,可以在那散步,还有一些娱乐活动,放风筝,不过租风筝是要花钱的||不要钱了。可以那边逛一圈,顺便走一下中央大街。蛮好
当有人请粟裕谈淮海战役时,粟裕说: 淮海战役是在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取得胜利的。淮海战役这个大题目要请小平同志来讲。 有人请粟裕谈谈向中央军委提出举行淮海战役建议时的考虑,粟裕说: 谈这个问题要从豫东战役说起。在豫东战役之前,1947年第四季度,我三支大军已经在中原成品字形,完成了战略展开。但蒋介石在中原还能集中较大的机动兵力。敌人利用优越的运输条件,又常临机变动建制,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法,以集中或分散对付我军。我兵力分散时则集中进犯,我兵力集中时则后缩,敌我兵力想当时则与我纠缠。一段时间里敌我形成拉锯状态。 为改变中原战局,发展战略进攻,我反复考虑了我军的作战方针,认为面对敌人的新情况,我军必须把歼灭战发展到更大规模。如果我军不能集中更大兵力,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而是打中、小规模的歼灭战,战机就很难寻找。当时三支大军各自对付当面敌人均显不足。从华野外线兵团的兵力来看,彻底歼灭敌人一路的力量是够的,但必须邻区协助打援或箝制。 我估计,只要我军能打两三个大歼灭战,形势必将改观。为此,我于日向中央军委建议,三支大军采取忽集忽分的作战方针,以集中更大兵力,寻歼敌人重兵集团,兼顾开辟新区工作。日我向中央建议华野1、4、6纵暂不渡江,会同3、8、10等纵队,并在中原野战军配合下,集中于黄淮海地区打大歼灭战,也是基于上述考虑出发的。 豫东战役歼敌九万多人,证明打大歼灭战的想法符合实际。解放战争以来,随着敌我力量的消长和战略战术的变化,我军歼灭战不断向更大规模发展是个客观规律。这种大歼灭战发展下去,势将成为同敌人的战略决战。而要进行这种大规模的决战,必须考虑时机;还要考虑战场条件和后勤供应条件。 对于战场和后勤供应条件,我考虑在长江以北决战比在长江以南决战有利得多,而在长江以北决战,又以在徐蚌地区为最有利。因为徐蚌地区不仅地形宽阔,通道多,适宜于大兵团运动;而且大部地区是老解放区和半老解放区,群众条件好;背靠山东和冀鲁豫老根据地,地处华东、中原接合部,距华北也不远,能得到各方面的人力、物力支援。还可以利用蒋桂之间的矛盾,集中兵力打蒋系的徐州集团。如兵出中原,我军将处于白崇禧的武汉集团与刘峙的徐州集团之间,桂系可能参战。 为此,在济南战役前,我就考虑到打下济南以后华野向何处出动?日我们在上报军委的一个电报中提出:“两个月以后,我们即可举全力沿运河及津浦南下,以一个兵团攻占两淮及高邮、宝应,则苏北局势即可大大开展。”当时就是想以这一作战行动为下一个作战和渡江创造条件。 济南战役敌人援兵没有来,我们有必要,也有足够的力量,同敌人在江北再作大的较量。所以,我在济南战役即将结束时,日早晨向中央军委提出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日,中央军委复示:“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所以说,提出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我是经过较长时间考虑的。||大家可以多参考参考徐蚌会战有关史料。兼听则明。不过徐蚌会战也有很多吹嘘的成分。想了解最接近真实历史的情况,还需把两边的史料对照着看。||粟裕大胆提出于徐蚌与国民党中央军主力决战的想法确实超出了当时很多人设想,包括毛的。。。||作一位优秀的将领他没有林彪的光环,但是他其实不比林彪差。。。||(1)1948年上半年中央:一再强调避免打大仗,粟裕:经过慎重考虑,于日,“斗胆直陈”,提出:改变中原战局、发展战略进攻的关键,是集中更大兵力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中央:决定派兵渡江南下,以调动中原战场上的国民党主力部队,改变中原战局。日,电示粟裕:“率三个纵队渡江以后,势将迫使敌人改变部署,可能吸引敌二十至三十个旅回防江南。” 粟裕:认为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更有利于迅速改变中原战局,于4月18日,向中央提出,暂不渡江南进,而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几个大规模的歼灭战。结果:4月底粟裕被招至西柏坡,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向中央作了汇报,使中央终于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6、7月份,粟裕组织指挥的豫东战役,创造了歼敌9万余人的空前战绩,迅速改变了中原战局,并推动全国战局由战略进攻向战略决战发展。(2)淮海战役开始前中央:豫东战役以后,日,中央再次调整原定战略部署,指示:“粟兵团应在现地作战至明年春季或夏季,歼灭五军、十八军等部,开辟南进道路,然后南进。”再次提出南下一事。粟裕:再次与中央出现不同意见,他认为,下一步“势将成为同敌人的战略决战。而要进行这种大规模的决战,必须考虑时机,还要考虑战场条件和后勤供应条件。对于战场和后勤供应条件,我考虑在长江以北决战比在长江以南决战有利得多;而在长江以北决战,又以在徐蚌地区最为有利”。结果:1948年9月粟裕组织指挥了济南战役,战役尚未结束便于9月24日向中央建议进行淮海战役。中共于9月25日复电,最终同意举行淮海战役.这里要专门说一下的是:淮海战役发起之前,根据中央要求,中原野战军一路东进,陈毅、邓小平率四个纵队已到达徐州西面30多公里处。粟裕意识到,淮海战役打响后,华野和中野势必将协同作战,而中央对于如何协调两个野战军迟迟没有决策。于是,粟裕在10月31日向中央建议:“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中央11月1日复电同意。这一决定,及时解决了战役的组织指挥问题。此前,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陈毅己经调任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央曾要让粟裕担任华野司令员被粟裕力辞,以我们凡俗之人的想法,有些问题粟裕不会想不到的,华野内部老资格的战将很多,虽然华野的军事指挥一直是粟裕掌握,但一直是有陈毅背后压阵。粟裕的资历与陈毅、刘伯承和邓小平相比是差了许多的。陈毅被贬去作了一个副司令而由他来担任华野司令,那么在内部指挥的权威性,特别是对外和中原野战军的协调方面恐怕都不会顺畅。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调任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的陈毅同时还担任华野司令兼政委,却并不负责华野的指挥。淮海战役大战在即,何人在一线统一指挥的问题,中央不会疏忽吧,肯定是有些为难,因而一直不发话。此时的粟裕能有别的选择吗?粟裕在淮海战役各个阶段的贡献粟裕在战略决策和战役指挥两方面,也都表现出一种神奇的力量。他指挥的华野占我军参战兵力的70%,歼灭国民党军占歼敌总数的80%。(1)战役第一阶段A粟裕和华野在第一阶段的战役实施表现粟裕审时度势于11月6日提前两天打响淮海战役,及时组织和策应了何基沣、张克侠在贾汪台儿庄一带起义,并迅速挺进切断了淮海战场上国民党军兵力最多的兵团——黄百韬兵团西撤徐州的通路。完成了对黄百韬兵团的分割包围,将其围困在碾庄一带。碾庄距离徐州只有六十公里,当时,如果让黄伯韬到了徐州,那淮海战役是什么样子就很难说了。粟裕在一线指挥华野的几个纵队经过17天浴血奋战,打退了徐州国民党军的救援部队,击毙黄伯韬,全歼黄百韬兵团5个军12万余人,(另有2万余人起义)。B关于南线作战的时机粟裕:在第一阶段的整体构想上考虑的十分成熟,他在战役刚刚展开的11月8日就向中央提出,应“以主力一部进入淮南,截断浦蚌铁道,错乱敌人部署与孤立徐、蚌各点敌人。为此,在战役第一阶段之同时,应即以一部破坏徐蚌铁路,以阻延敌人南撤。”中央采纳粟裕的建议,11月10日,连发3电,指令中野集中4个纵队攻取宿县,控制津浦铁路,切断徐州之敌南撤通路。11月15日,刘陈邓组织中野攻取宿县,也标志着中野实质性的投入到淮海战役之中。华野占领徐州以东地区,控制了入海口。中野占领宿县,切断了徐州与蚌埠之间的陆路交通,使徐州国民党军处于孤立地位,给下一步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中央:战后毛泽东在电报中说道:“在战役发起前,我们已估计到第一阶段可能消灭敌人十八个师,但对隔断徐蚌,使徐敌完全孤立这一点,那时我们尚不敢作这种估计。”粟裕之神勇由此又可略见一斑。(2)战役第二阶段A关于主要打击目标的确定黄百韬兵团被歼灭后,淮海战场上国民党军兵力分布主要有三大块:徐州“剿总”和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30余万人在徐州地区,;维兵团4个军12余万人在蒙城地区;李延年、刘汝明2个兵团6个军10余万人在蚌埠地区。如何确定第一步的主要打击目标,是关系战役胜负的关键问题。粟裕:在11月8日便向中央和刘陈邓建议,第二阶段作战“或歼孙(元良)兵团,或歼黄(维)兵团”。中央:提出“第二步歼灭邱(清泉)、李(弥),夺取徐州”。结果:刘陈邓在分析了各种利弊特别是华野在碾庄战役后,伤亡巨大,有待休整,不易独立攻打徐州的现实情况后后向中央建议先打黄维,得到中央批准。(此时中央已决定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任书记,刘陈为常委,粟裕和谭震林为委员)B粟裕和华野在第二阶段的战役实施表现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主战场在安徽的双堆集地区,目标是围歼黄维兵团。主要是由刘陈邓直接指挥的,但是粟裕和华野在这一阶段的作用却十分重要黄百韬兵团被全歼之前,粟裕就判断,徐州之敌与蚌埠、蒙城之敌有“以宿县为中心对进,以图打通津浦线联系之极大可能”,便决定并部署以8个纵队包围徐州,阻止徐州之敌南援。以4个纵队加2个旅阻止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北进。战事的发展完全如粟裕所料,11月23日蒋介石急令“南北对进,一举击破共军,以打通徐蚌间交通。”这时,刚刚打完黄伯韬的华野官兵早己做好一切准备。在北线,把从徐州南下的邱清泉、孙元良堵在了徐州城以南20多公里处,动弹不得。在南线,将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从任桥打回了浍河以南。同时 粟裕先后派出5个纵队交由刘陈邓直接指挥参加对黄维兵团的作战。(双堆集战役中我军投入兵力总共为12个纵队另两个旅,华野占了40%)确保了在双堆集地区围歼黄维兵团的胜利。C关于徐州杜聿铭部动向的判断在第二阶段中,徐州之敌的动向(什么时候动,向何处动)直接牵扯到下一步的战役决战,对此中央和粟裕的判断也出现了不同。中央:11月28日电报指出:“黄维解决后,须估计到徐州之敌有向两淮或向武汉逃跑可能。”粟裕:认为国民党军后方己无兵可调,放弃徐州的可能性很大。并有不待黄维被消灭就放弃徐州的可能,判断其逃跑的方向最有可能是从徐州向西迂回南下,解黄维之围,然后集中兵力防守淮河。于是他将部队的部署进行了调整,重点防备杜聿铭向西南逃跑。结果:11月30日杜聿铭根据蒋介石的命令,率众从西路撤出徐州,欲经永城到蒙城、阜阳地区,解黄维之围。粟裕立即作出追歼逃敌部署,调用11个纵队,追击、围歼逃敌。到12月4日,就将杜聿明的30万人马团团围在河南的陈官庄至李石林一带的一个狭长地区,(距徐州约70公里)并全歼企图突围的孙元良兵团。有人认为粟裕和华野在淮海战役中主要打的是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这种说法只能说是无知了,刚刚从碾庄战场上赶来的华野,一边派主力直接参加围歼黄维,同时还阻击了南北两线的国民党军队,包围和钳制了约40万敌军。其在第二阶段的作用和地位是无须赘述的。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这一阶段就是粟裕指挥华野的探囊取物瓮中捉鳖。经过休整的华野从容的摆布着战场,活捉杜聿铭,打死邱清泉,只有李弥逃匿。国民党30余万人被歼。日,淮海战役结束,66天中歼灭国民党军共55.5万人,蒋介石在长江以北的精锐部队基本悉数被歼。长江以北已无险可守。南京政权岌岌可危。毛泽东??功,粟裕实实在在当之无愧。他在几乎每一个关键的时刻都有自己准确而独到的见解,在每一个阶段都做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同时也有专家分析说,毛泽东一次又一次的放弃自己的观点,让一线的粟裕能够按照其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去付诸实施,所表现出的宽阔胸怀也是罕见的。而蒋介石如果能有其一半大度和对下属的信任,也许不至于输得这样快这样惨。然而,淮海战役中,就是粟裕这样一位无可替代的指挥员在“总前委”中连一个“常委”也没有当上。作用和贡献上是第一位的,而在职务上却是从属的。他去写淮海战役,应该从怎样的角度去写呢?他的判断和决策被一次次证明是正确的,可却大都和中央的判断与决策曾不相一致。这些,在他的文章里又该怎样描述呢?解放以后,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遭到批判,被撤销总参谋长职务,并不准其下部队。其“错误”之一就是:一贯“不尊重上级”;“专行独立”:“行事诡异”;“固持己见”;“阳奉阴违”……。虽然,在文革期间,中苏战事吃紧,他又被重新启用,可一直到逝世,他得“案子”也没人给他翻过来。他逝世前,前前后后这些事情的许多当事人还都是他的上司,这时,他写淮海战役,应该怎样写呢?他无法去写!如果写了,肯定也是一些官话套话的堆砌,那些东西大家看得多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每一个人都如此,历史也是如此!我们就不再去细探这些是是非非吧。可是将军还是给我们留下了遗憾,但是,他那空缺的回忆却像是一座无言的丰碑,望着它你所能读到的也许比那些用官话书写的东西更多、更多……||往事不堪回首无数农民的孩子为了两派夺权的野心家而战死他乡没有任何人从这场战争中得到光荣只有无耻的人才会消费这些战争中死的英魂来宣扬自己的理念国殇烈士千古~||卡卡西还是别发这些帖子了这些文字里死掉的人只是一个个空洞数字用无数人的鲜血来衬托所谓的英明的决策或者果断的行动用歼敌50万或者击溃15万来体现自己的伟大那些为了自己的理念或者贪欲而让无数人为之送命的人根本没什么值得宣扬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有记住历史,并不让它重演。||这是一个和你不同的角度来看一个问题,你不用在这里扮演善男信女。。。,很遗憾你不是真的善男信女,如果是的真话我就很尊重你,一腔热血的人无论是自由卫士还是爱国愤青我没二话,因为一腔热血代表他真,但是我很讨厌装XX者。。。||还是这句老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老頭跨過北伐+抗日+勦翡中國三大災難勦翡末期,他在淮北是拿機槍轟手無寸鐵頭頂木板+棉被衝上來的農民打到槍管發紅..打到眼眶裡都是淚..打到大喊糙你他馬的開始丟手榴彈死的都是咱們中國人..他的同鄉啊..從我懂事開始,老爸從沒講他打死幾個日本鬼,沒講過送多少同胞上西天當過幾十年兵的他,也算是一種有口難言的職業道德吧||LS没讲过不等于没做过,还剿匪,含泪扫射。。。||中国人杀中国人.有什么好讲的.既然你夸奖粟裕多么多么好,我就来讲讲粟裕的败仗吧.早年在闽浙赣根据地时,并没什么战功.那怕是查大陆的资料,也看不到什么所谓的成绩34年的时候,所领导的红十军团,几乎被国民党全歼.后来跑到浙南打了3年游记.长征都没带他走.抗战的时候,跟日本人打了几次小仗.不过实力发展很快.到了45年时,已经有了数十万人枪.后来,国共内战初期,被从江苏一直打到山东,整个苏北根据地全部丢了.就差被赶过黄河了.不过这时,实事求是的讲.体现出他的才华了.在山东,从打74师开始.一直很强.直到一直打到南京.这里说这个呢,没别的意思.任何将军都是有战有败的,粟裕并非楼主说得那么强.历史嘛.胜者为王.他毕竟胜了.建国后,他到是挺惨得,大部分时间被边缘化.||中国人杀中国人.有什么好讲的.——————————————————这完全是你的想法有问题,从商周到春秋到汉到三国。。。。。。一直都在讲,但你非要理解为单纯的所谓杀。。。除了个别真的善男信女外说这种话的人都是装XX者。。。 34年的时候,所领导的红十军团,几乎被国民党全歼.后来跑到浙南打了3年游记.长征都没带他走.——————————————————————————这是配合中央红军主力撤退的仗。。。。。。。。。。。1978年,粟裕将军又一次来到谭家桥,放眼满目青山,追忆昔日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不禁潸然泪下。他说:“我死后,要和战死在这里的战友们长眠在一起。”日,粟裕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同年4月28日,将军的二子粟寒生带着骨灰来到谭家桥,兑现了将军生前诺言。后来,国共内战初期,被从江苏一直打到山东,整个苏北根据地全部丢了.就差被赶过黄河了.————————————————————————————内战初期,共军总体战略就不是硬拼,连延安都撤了更何况他,整个一开时的战略就决定了这样。。。||抗战的时候,跟日本人打了几次小仗.不过实力发展很快.到了45年时,已经有了数十万人枪.——————————————————————从他当时力量来说也不小了。。。,皖南事变之后,他才当了个师长。||这是配合中央红军主力撤退的仗。。。。。。。。。。。 内战初期,共军总体战略就不是硬拼,连延安都撤了更何况他,整个一开时的战略就决定了这样。。。平时聊着完,到这个程度就差不多了,大家各自保留意见,但是,看你贴了这么多,也应该是历史爱好者。跟你叫个真吧。如果真想了解全面一点,还是多找点史料。各方面的史料。请参见史料。看看宣传出来的历史总是有“主动撤退”这个词。呵呵可以掩盖很多东西。据说我所知,你所在的上海,当地的图书馆,就有关于红十军团当年作战的一些史料。你可以去看看。内战初期,各有胜负。当年苏北、延安,张家口,这些地方丢了,打击有多大。早成多大的悲观情绪。延安---多么高符号,多么有象征意义。看看胡宗南占领延安后,整个国内的舆论是什么样子的。从舆论就可以看出当时的情况有多么不利。胡部是3月19日攻占延安的。可以查阅47年3月的报纸。包括GCD出的报纸。这些上图里也有。||战争是公正的。没有什么战神之类的。打仗嘛,各有胜负。GCD终究是胜利者,事实证明了,他们打仗是强的。但是没必要把自己说得一直是胜利,百战百胜的,大家更没必要太当真。||我通篇没有说粟裕是战神而是再谈淮海战役的成绩,以及应有的光环而没有。。。内战初期,各有胜负。当年苏北、延安,张家口,这些地方丢了,打击有多大。早成多大的悲观情绪。——————————————————对于共军来说打不赢就撤,也没什么。。。习惯了。。。,如果已经非常悲观一点信心都没有了,为什么后面能够迅速崛起。。。||正因为这样,内战期间共军从来没有被国军大歼灭过,比如一个大兵团被全歼之类的。。。||记得管子说过,正礼,渊谋,择将~~用兵,并非是一件独立的事情,明朗的如战场上的杀红眼,其实暗地里,双方为了支撑一场战争,还有很多低下错综复杂的暗线交错~~正礼,渊谋,就是暗线战略~~这是一个斗争层次的问题。~~~不要中拘泥于表面的现象啦……||中國人殺中國人@@||在一個大家討論台灣生活文化的小組裏,以GCD的角度討論一個戰役而敗方是台灣當今政權,是否合適呢?如覺得合適我可否貼一編以日軍角度在中國的戰役?||3:55:33watermelon 在一個大家討論台灣生活文化的小組裏,以GCD的角度討論一個戰役而敗方是台灣当今政權,是否合適呢?如覺得合適我可否貼一編以日軍角度在中國的戰役?==================================================真的有台湾人这么狠大陆人吗?就像我们狠日本人一样?||0:48:17历史不堪细看北京 战争是公正的。没有什么战神之类的。打仗嘛,各有胜负。 GCD终究是胜利者,事实证明了,他们打仗是强的。但是没必要把自己说得一直是胜利,百战百胜的,大家更没必要太当真。--------------------------GCD是胜利者,我同意。但是他们打仗是强的,我不同意。八年抗战后国民党元气大伤,这时候还要跟GCD打,自然力不从心。||GCD是胜利者,我同意。但是他们打仗是强的,我不同意。八年抗战后国民党元气大伤,这时候还要跟GCD打,自然力不从心。--------------------------------------------------------------你的觀點和國民黨方面一些人的觀點有點像。應該說國民黨輸的原因有很多,但應該你說的原因不是主要原因,甚至就不是這個原因,很多史料應該可以證明的!對於史料,我們可以參考他對事件的描述,不要關注它的觀點,這樣可以跳出雙方主觀的説法!||研究中国历史的人往往自己变得极其冷血,还觉得别人都是装xx的。||人家是说粟裕来着,干嘛又讲内战了中国人打中国人有什么好讨论的,两边都是革命先烈,都有一颗赤诚之心,也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回到主题,粟裕的特点是出其不意,好像永远有用不完的灵感。最喜欢了。||中国人窝里斗总是有一手的但是一旦面临外敌入侵总是一如既往的让人伤心||也就伤心了一百年,这种失落会慢慢消失的。我觉得自从民国以后,对外的仗打的都不错,以后也不会错。翻翻历史,看看老毛子,法国佬他们有多卖国,就有自信了,呵呵||3:30:39ㄅㄆㄇㄈ 中國人殺中國人@@------------------------------內戰無英雄.||1:17:08奧托是個GNP選手內戰無英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说的?没有林肯带领北方打的那场结束国家分裂状态的美国内战,有美国今天吗?林肯是不是美国的英雄?世界其他更多国家的内战例子就不多举了。||权当看一段史料吧||老曾有过一话,大意就是:行军打仗,是要死人的事,凡在我军中,战胜后面露喜色的,杀~~其实,何必套上什么野心家之说?先烈们有否无憾~~大家能做代言人么?说句不好听的……当兵的,你情我愿,分田出力~~你嚷嚷个啥?就算给人骗了,也要认了阿,如果你一辈子都给人“骗”着干了一遭玩命的勾当,到头一死,你是否愿意因为被“骗”而有勇气去否定掉自己一生?人生走一遭,没有骗不骗的~~~~~正如当初骂资本家剥削,在现在看来,政府还要靠资本家帮着兜着千万人的饭碗呢。
深秋初冬,伴着小雨的早上,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新。纪念碑。银杏叶很美。铺满落叶的草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粟裕纪念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