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派安从进 进攻党项人,结果失败

西夏的前生-夏州定难军附历任定难军节度使_中国历史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95,240贴子:
西夏的前生-夏州定难军附历任定难军节度使
首先说明下,我不是专业研究历史的,只不过是自己业余的一点喜好,整理出来的东西或许粗糙不堪,如有不喜者万望轻拍。
先贴一下采用的资料来源:感谢:西夏纪作者戴锡章西夏书事作者吴广成早期党项史研究作者周伟洲西夏通史作者李范文唐方镇年表作者吴廷燮唐刺史考全编作者郁贤皓旧唐书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以及不提名的墓志还要谢谢搜集资料时帮助我的枪、元大鹰、吧友自带便当,特别感谢吧友ekdal12,鞠躬!
下面正文;公元1038年十月,在中国的西北部,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的新国家建立,国号大夏,年号天授礼法延祚。建国者是党项族的杰出人物。他雄毅大略,通晓番汉文字,继承父祖遗志,利用有利条件,征服回鹘沙洲,开拓统一西部,完成党项族的独立大业。对于,对于西夏,并没有一本正经如辽史金史一样的史书,其他私人著作也因为各种原因消亡。我们所见诸史书的西夏事迹只能在辽史宋史金史中那么小小的一篇西夏传里看到一点皮毛。就像五胡南北朝时代的一样,虽然地域不算小,立国时间并不短,竟然没有位列十六国中一样,西夏一直都被忽视着。那么,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建国的?他的父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给他趟出这条路呢?他的祖宗先辈源自哪里呢?他们几代人是怎么做才努力一步步为党项族走出一条宽阔的发展之路呢?猴格不自量力,翻阅有限史料,整理这么一篇很基础的文,算是史料粘帖?希望对对西夏感兴趣又不了解的朋友起到科普的作用,也欢迎喜欢了解西夏的高手朋友们多多指正讨论,
党项族源自哪里?到底源于鲜卑拓拔魏还是西羌族?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个人倾向于羌族,依据也就是因为拓跋守寂的墓志,那个时候党项族还没有发展起来,不会为了编造一个显赫祖宗而去造假的。【想深层次了解党项羌来源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学者们的论述,以上两种论点都有学者支持。】党项羌最早见诸于史书是天和元年【566】,刺史杨文思因为党项羌叛,率州兵讨平之。【卷48附文思传】邓至(废帝元年【552】被灭)、(四年【564】北灭)这两个羌族小政权被灭亡后,部族融入党项,党项羌兴起。党项羌自称弥或者弥药,分为八大部落,出身的拓拔部就是其中之一。在周隋时期,党项各部各自发展,有依附当马前卒的,也有部落首领投奔隋朝的,这些内附者由边将安置控制。在隋唐两代的一直打击下,衰落削弱了,党项羌诸部开始强大起来。联合不断骚扰西部诸州。等李二大帝上位后,国内局势稳定了开始收拾边患问题,突厥、都被打残了,其他各族部落也纷纷投诚,的始祖拓拔赤辞也在贞观六年【632】带拓拔思头率众内附,唐列其地为懿、嵯、麟、可等州,以为,羁縻安抚之,以拓拔赤辞为州都督,赐姓李。同年雪山党项破丑氏也归降内附。唐朝在投诚内附诸部都设置这样的羁縻府州。
这些内附党项转过头去当向导协助唐朝打击,贞观九年【635】拓拔赤辞与讨伐的唐军里的一支队伍赤水道行军总管锸血为盟,相约攻击,结果违约袭击抢劫拓拔赤辞部,拓拔赤辞大怒,屯兵野狐峡阻挡并攻打唐军,李二大帝知道是的错误并没有怪罪拓拔赤辞,只是把减死徙边。贞观末年,灭亡后又强大起来,一直扩张势力,寇扰占领党项羌的羁縻府州。党项诸部只好向陇右东北、北部迁徙,所属的拓拔部可能就是这时候迁徙到一带的。李九时代,拓拔部一部分迁徙,唐政府设置静边州安置他们,以拓拔赤辞的后裔拓拔后那为都督。时代归降内附的党项二十万众也被安置到静边州。可以说静边州就是党项拓拔部的兴起基地。开元九年【721】六胡州康待宾反唐,党项诸部有依附康待宾起兵的,也有帮助唐朝征讨叛乱的,拓拔后那的儿子拓跋思泰就是参加围剿康待宾的战役中战死的,因此被唐玄宗追赠特进兼左金吾卫大将军,让拓跋思泰的儿子拓跋守寂袭静边州都督。唐朝因此又设立、宥州等安置安抚党项羌。唐开元二十四年【736】拓跋守寂卒,赠刺史加卿,儿子拓拔澄澜袭官。
由于爆发的,大唐盛世支离破碎,趁虚而入,内附党项也趁乱侵扰邠州。而党项羌的第二次大迁徙也开始,在夏州居住的迁徙到,在陇右北部的党项又迁徙到夏州。有些党项部落开始依附,甚至跟着攻进长安城,成为唐朝的主要边患制造者之一,唐王朝为了减轻边患,努力把党项隔开,又是召见党项首领给予厚赐,又是另置安置,总之还是起到一定效果的。因此野利部迁徙,拓拔部迁徙夏州,形成六府部、平夏部、东山部。拓拔家就属于平夏部。不但侵扰唐朝,对党项也时有骚扰,唐贞元二年【786】十一月,攻盐州又攻陷夏州,时任党项首领的的是拓拔澄澜的儿子拓拔乾晖,官刺史,被迫率众退走,攻陷,留下数千士兵屯守夏州、,次年【787】,因为粮草接应困难士兵疫病思乡,又听说唐朝的三大名将来攻,尚结赞请求议和,当年五月就发生了平凉劫盟事件,弄得灰头土脸【叫你不听好人言】,随后,退出夏州。
面对的不断侵扰,唐王朝也很苦恼,又担心党项变心投归当马前卒,就对党项采取各种安抚招抚政策。贞元三年【787】七月甲子(十三日),朝廷从振武分割出绥、银二州,任命右羽林将军韩潭为夏、绥、银节度使,让他率领神策军将士五千人和、河东将士三千人,镇守夏州。【资治通鉴二三二卷】夏绥节度使的设立,其一确实为招抚安置党项,其二明显还是防范党项,毕竟党项羌有前科在那里摆着呢。虽然设立了夏绥节度使,党项的侵扰还是年年不断,有联合回鹘起兵的,也有因为边将暴虐而奋起反抗的,而夏州平夏部拓跋氏从贞元三年开始,就在历史上没有显著事迹,一直到中和元年【881】横空出世。
夏州拓跋氏第一任【夏州节度使第二十八任】【881-892】是拓拔乾晖的后裔拓拔副叶的孙子,老爹叫拓拔重建。拓拔家世居夏州N多代,也是平夏部的酋长之一,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也能推测身上有唐朝的官职。夏绥节度使的设立其实是对拓拔家在权利上的一种扼制。拓拔家能够割据夏州,最感谢的就是因为之乱,整个天下都乱套了,对于南山平夏诸部的节制失去平衡,身为夏州偏将的伺机而起,自为宥州刺史。 根据思恭的好基友白敬立墓志记载,最初任职教练使,教练使是时期新增置的官职,选择懂兵法能弓马骑射的人担任,这也说明属于文武双全的青年才俊。就是在教练使的职位上,思恭团结笼络了不少有抱负的人物,如白敬立兄弟。后来发生了征防士兵作乱逼迫节度使封其首领为马步都虞候的事件,【这个节度使不知是谁?】动乱持续半年之久,是带领同好兄弟们【其中有白敬立兄弟】擒拿诛杀作乱之人,可能因为这个功劳被封宥州刺史。 中和元年【881】三月纠合夷夏诸兵联合鄜延节度使李孝昌同盟勤王。这属于自发的性质,很值得褒奖,四月,封权知夏绥节度使。屯兵武功,和黄军大战几个回合。曾破黄军与原上。八月,就正式封为夏绥节度使,党项拓拔氏真正取得夏州节度使的职位。九月,和李孝昌对战、尚让,激战东渭桥,被完爆,的弟弟就是死于此战,就是的高祖父。因为是为国牺牲的所以被追赠宥州刺史。十二月,朝廷赐夏州号。------------------------以上算是拓拔家起家的第一阶段这时候还是比较卖力气,虽然被爆了几回,总算没白挨打,在皇帝面前挂上号,总算有资历可说,有根据地,有旗号,初级具备规模,只待壮大了。 白敬立墓志还记载,白敬立在出战时被黄军围困,是好基友轻骑犯围救出白敬立,可见思恭英勇善战颇讲义气爱护战友属下。前面思恭救了白敬立,后面白敬立又救了思恭,思恭驻军鄜州时夜遇暴雨,亏得白敬立惊醒呼叫左右,才使思恭及其军队脱难。“破于原上,非我不存;避洪涛于鄜畤城南,唯尔之力。”进入中和二年【882】正月里就封为京城南面都统,让他和其他藩镇一起合围长安。这时候的已经学会保全实力,拥兵增加筹码了。而皇帝呢,为了笼络给他卖力气,在七月进为京城四面都统,权知京兆尹。这在和平时期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事情去年还是一少族酋长,今年就京兆尹了?可见朝廷对于能够使用的力量有多么重视,对给予多大的厚望。黄军的猛将在八月里投降朝廷,对黄军来说是很大的损失,势力大为削弱。中和三年【883】党项人和沙陀人李克用围攻长安,大齐皇帝败出长安。在收复京城中,承担北路军指挥的是节度使和保大军节度使东方逵,追击黄军颇有胜利。以功授太子太傅,封夏国公,赐姓李。黄军被镇压了,各路藩镇拥兵自重相互火拼争夺地盘也不例外,他瞄上了鄜州延州。光启二年【886】乘着朱玫之乱和鄜延节度使东方逵病死的机会,派遣弟弟拓拔思孝袭击夺取鄜州、延州,自为留后。文德元年【888】才上书请求朝廷封弟弟拓拔思孝,对此唐朝皇帝没有任何办法,只好封拓拔思孝为鄜坊丹翟等州观察使,也就是保大军留后。景福元年【892】李思恭卒,儿子李仁佑早卒,孙子李彝昌年幼。由李思恭的弟弟李思谏继任为节度使。 关于李思恭的卒年,传统史书都记载李思恭卒年是乾宁二年【895】,但是根据出土的唐故延州安塞军防御使白敬立墓志推测,李思恭卒年应为景福元年【892】。因为白敬立卒年是景福二年,‘······及王薨,公悲戚哀愤,如丧其考。触目发言,未常不形追感之色。公常云:有王有我,今王先我去世,所恨者不得灰其身,报于王之生前。今唯誓生前而答于门下,诚未及愿。公自有疾,解印归乡井,伏枕绵年,汤炙不瘳,竟以景福二年十一月十九日,薨于夏州之故里,享年卌二。······“白敬立做为李思恭的亲信属官好战友,墓志当不会乱写,如果李思恭死于白敬立之后,墓志如何敢让王先死?故现在都采用李思恭卒景福元年说,乾宁二年应为李思谏得到朝廷正式任命的年份。
第二任【第二十九任】李思谏【892-896】 景福元年【892】李思谏在哥哥去世后继承留后的职位。乾宁三年【896】三月,时为保大节度使的请求致仕,举荐弟弟袭位,朝廷遂封为太师,为保大留后。----------------此时拓拔家族手中有两个职务;、保大军。同年九月,朝廷以李思谏为静难节度使兼副都统,让的儿子李承庆袭职。次年【897】正月,朝廷又以李思谏为宁塞节度使【保塞节度使】。----------------其实勿论静难军还是保塞军,都只是名义上的遥领,这两地实际控制权在手中。在藩镇林立的唐末,拓拔兄弟还只是新兴的势力不大的藩镇,根本和比不了的,所以,在光化元年【898】,身为保大留后的被所逼迫迁到陕西南部任留后,最后【902年9月】被割据的王建吞并地盘。到头来拓拔家还是只有一个在手中。第三任【第三十任】李承庆【896-907】又名李成庆,李仁庆,之子。乾宁三年【896】九月接替叔叔李思谏,袭职留后。光化三年【900】四月,加。天佑三年【906】九月,静难军留后李继徽率凤翔、保塞、彰义、保大诸镇兵攻打夏州。李继徽是的养子,和拓拔家一直不睦,要不然朝廷也不会让李思谏遥领静难军、保塞军给添堵。知道李继徽来攻,李承庆立马告急,遣部下匡国节度使、刺史康怀英【康怀贞】救援,大败李继徽五万之众于美原,攻陷、等五州,打的一蹶不振。 天佑三年(丙寅、906)九月静难节度使杨崇本以凤翔、保塞、彰义、保义之兵攻夏州。夏州告急于;戊戌,全忠遣及其将廉怀英救之。杨崇本将六镇之兵五万,军于美原。知俊等击之,崇本大败,归于州。十一月,、康怀贞乘胜攻、延等五州,下之;加知俊,以怀贞为保义节度使。西军自是不振。-------资治通鉴 第二百六十五卷杨崇本,不知何许人,幼为之假子,因冒姓李氏,名继徽。天佑三年冬十月,崇本复领凤翔、邠、泾、秦、陇之师,会胡章之众,合五六万,屯于美原,列栅十五,其势甚盛。太祖命同州节度使及康怀英帅师拒之,崇本大败,复归于邠州,自是垂翅久之。---------旧五代史卷一十三列传三○杨崇本主杨崇本,幼事,养以为子,冒姓李,名曰继徽,茂贞表崇本静难军节度使。崇本屯美原,太祖复遣、康怀英等击之,崇本大败,自此不复东。----新五代史卷四十知杂传第二十八----------新五代史,字希贤,徐州沛县人也。天佑三年冬,以兵五千破岐军六万于美原。自是连克鄜、延等五州,乃加检校太傅、。-旧五代史·卷十三·梁书·列传三康怀英,兖州人也。本名怀贞,避末帝御名,故改之。-天佑三年冬,佐破邠、凤之众五万于美原,收五十余寨,乘胜引军攻下,以功授陕州节度使。--旧五代史·卷二十三·梁书·列传十三---- 天佑四年【907】四月,废掉李柷建立大梁帝国,辉煌一时的大唐烟消云散。同一年,紧抱大腿的节度使李承庆卒,儿子幼小,由叔叔前任留后李思谏复职。 关于李承庆的问题,西夏书事认为没有此人,传统史料也就资治通鉴有那么一句记载。另外就是根据《全唐文》卷840《授李成庆夏州节度使制》。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上之下乾宁三年(丙辰,公元八九六年)九月,···又以前定难节度使李思谏为静难节度使,兼副都统。资治通鉴卷260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中光化三年(庚申,公元九零零年)夏,四月,加节度使李承庆。资治通鉴卷262○授李成庆夏州节度使制  门下。夫有大功德於天下者,必垂庆私门。赏延於公室者,必传家令子。赏延者国,俾嗣者侯。著之格言,是为彝则。应丕训,虔奉成规。徵比事经,式登功绪。必盈佥论,方举宠章。某官继美勋门,生知戎略,识度早闻其善将,风棱寻号於老成。朔漠之气严,天资毅勇。崆峒之人武,神授端庄。以忠孝为身经,守谦直为家法。诸父每举,宿将知归。徐晃沉详,幼而特立。既克绍於门风,爰委用於旧土。未行真命,且假剧权。士心咸感於惠和,封部果臻於宁肃。既符试可,须议与能。方当殄寇之时,将用正名之典。我之异渥,实为|谟。以尔成庆,代有殊烈。禄山滔天之日,文已载於司勋。朱Г盗国之时,绩复书於盟府。洎黄巢犯阙,先臣进士兄弟,宗族携率征讨,首谋大计,果成元功。麟阁丹青,鸿钟纪勒。垂之不朽,永以无穷。今则近辅元渠,久未诛翦。朕之郁慎,格於皇天。尔其思曾高戡祸之勋,缵父叔定倾之烈。尽驱锐旅,速殄ビ巢。克副家声,以康国步。服我休命,所宜若何。勉树功名,勿孤注倚。关于李承庆此人的依据一方面来自这两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周伟洲先生的早期党项史研究以及早期党项拓跋氏世系,均认为不能凭借西夏书事和冈崎精郎就否定没有李承庆其人。【详见这二书】另外,吴廷燮唐方镇年表也承认有李承庆,不知所据何料? 第四任【第三十一任】李思谏【907-908】梁开平元年【907】,李思谏复任留后,大梁朝廷授李思谏检校太尉、兼侍中。次年【908】,李侍中就挂了。部下拥戴的孙子李彝昌为新留后。----------------------------唐朝失去号召力之后,一直算是依附,以马首是瞻,成为西部党项势力最大的一支部落。
第五任【其实是第四位,夏州节度使第三十二任】李彝昌【908-909】他是李思恭的孙子,李仁佑的儿子,李承庆的侄子。大梁开平二年[908】,李彝昌的叔祖李思谏去世,三军诸将推举李彝昌为新留后。大梁朝廷就授李彝昌为定难军节度使,正授旄钺。 这个倒霉孩纸很悲催,上位不到一年,就被部下指挥使高宗益袭杀,然后其他部下又干掉高宗益迎立李彝昌的叔父李仁福为新留后。高宗益出于什么目的袭击长官?这次内讧有没有幕后推手?戍兵在位的夏州蕃部都指挥使李仁福为何被迎立上位?史料都没有明确记载,后人当然也就不知道了。 这里也有一点小问题,关于高宗益族属的问题,是汉族还是党项族?吧友幻神的格林幻境提出高宗益不一定是汉人,我再次翻阅一下书找找这个被忽略的高宗益,很可惜,书中都没有明确表明高宗益的族属问题,只看到周先生和李先生的著作里表明是汉族,其他传统史料如新旧五代史西夏纪西夏书事都没有写明,那么高宗益或许是汉族人,也或许是党项人吧。
第六任【其实是第五位,夏州节度使第三十三任】李仁福【909-933】 李仁福,世为夏州牙将,本拓拔氏之族也。---旧五代史李仁福,不知其世家。······不知其于思谏为亲疏也。-----新五代史梁开平中,彝昌遇害,将士立其族子蕃部指挥仁福。------宋史夏国传仁福,彝昌族父也。-----西夏书事以上列出传统史书中都明确表明李仁福不是拓拔家的直系,只是李彝昌的族叔而已。 但是,根据出土的李光睿墓志和李彝谨墓志推测确定,李仁福是李思恭的儿子,这也是目前的主流看法。冒认祖宗的很多,但是冒认爹的好像没有吧?所以,姑且随大流当墓志是真实的。 大梁开平三年【909】三月,李仁福被迎立为新的定难军留后。四月接受大梁朝廷的册封:定难军节度使、检校司空。----------------关于这场内讧,周伟洲、李范文两位先生都认为是汉族上层和党项族上层为了争夺权利而起的内讧,鄙人读书粗浅,觉得不太合理,从李思恭兄弟执掌定难后就没有见到有汉族高级官员【武人】抛头露面,我浅薄的认为定难军上层不太可能存在汉族高层的,那个倒霉的高宗益大概是哪个党项头头的替死鬼吧,当然,这都是揣测,没有史料支持的。 定难内讧之际,邻居岐国李茂贞看着动心了,李茂贞一直想把旁边的两个依附大梁朝廷的邻居灵州韩逊、夏州李氏吃掉,正好夏州有内讧是个机会,就邀请大梁的死敌河东李存勖一起出兵。李存勖去骚扰梁朝的边州,省得梁朝来救援灵夏。李茂贞呢?让今年新投降过来的梁将刘知俊围攻灵州,大梁朝廷派遣刘知俊的老战友镇国节度使康怀贞救援灵州,康怀贞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攻打李茂贞的邠、宁二州,刘知俊只好回军救援,康怀贞兵败而退,李茂贞就封刘知俊为彰义节度使,镇守泾州。 开平四年【910】七月,李茂贞和李存勖重整旗鼓,合军五万围攻夏州。【岐国是李继徽和泾原节度使李继鸾,晋国是振武军节度使周德威】很明显,晋岐联军是铁心要把依附大梁的夏州吃掉扩大自身的地盘顺便打击大梁。夏州拓拔家族第一次要面对的灭顶之灾已然到来,李仁福也很明智,知道自己只是梁晋岐争霸中不起眼的小虾米,还是继续遵循前辈订下的国策紧抱大梁的大腿守好并发展自己的家业。在知道晋岐来攻的同时,夏州也迎来大梁朝廷派来的赏赐夏州的礼官供奉官张汉玫、国礼使杜廷隐,张汉玫杜廷隐很有胆略,在半路听说晋岐来犯的消息,火速带领三百铁骑飞奔夏州,和李仁福共同组织军民防御,李仁福一边日夜抵抗晋岐联军的攻势,一边不断向梁朝告急。在八月份,梁帝朱晃接到消息,他最初怀疑是不是晋岐打夏州只不过是幌子,其实还是想图谋自己的怀州吧?立即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甚至自己还亲自西巡陕州,以防晋军来个突袭。当确定晋军目标的确是夏州时朱晃放心了,命夹马指挥使李遇、刘绾从鄜、延出兵攻银、夏,去抄晋岐的后路。坚守一个月的李仁福众人终于盼来了援军,而晋岐联军也疲惫不堪又担心后路只好撤军。 夏州渡过了第一次灭顶危机。十二月,为了嘉奖李仁福抵抗晋岐联军,朱晃加封李仁福检校太保同平章事。表示跟着大哥有肉吃了。 乾化三年【913】大梁内讧,一年换三帝,三月份,新任梁帝朱友贞加李仁福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陇西郡王。---------------这是夏州封王之始,表明夏州李氏也是诸侯王之一了。 夏州战事虽然结束了,而梁晋争霸一直没有消停,梁龙德二年【922】梁帝朱友贞还诏各路诸侯王出兵救援,同样接到出兵通知的李仁福合计着夏州的走向,眼看晋强梁弱,不能拿着李家几辈人的基业乱下注啊,但是好歹也跟着朱家混了这么些年,没一点表示也不合适,李仁福就上贡五百匹战马表示助战,兵却是不出一个的。李仁福的判断没错,朱梁已经走到尽头了。龙德三年【923】晋李存勖灭大梁,建立后唐帝国。 天下诸侯纷纷重新站队,向新的帝国递出橄榄枝,李仁福因为世代和河东不睦,心里也忐忑,特派从兄宥州刺史李仁裕入朝奉表祝贺。新皇帝李存勖对于识时务的李仁福还是很满意的,表面的臣服也是臣服啊,所以很大方的封李仁福为朔方王,以前的官职依旧,这是唐同光二年【923】四月份。 这个时期,夏州做为一个自治割据区,依旧奉行上代依附中原大国的政策,该进贡进贡,每年应圣节及正、至等节贡奉,或蒽命改转,或讨伐胜捷,各进献马,唐明宗时还进献白鹰。而唐明宗也时有赏赐,例如加食邑神马的。总之这种宗主国和藩属国【这个词可以么?】表面的臣服与和平关系一直持续到李仁福死后才打破。 唐长兴四年【933】三月,李仁福卒,五月,唐追封虢王。李仁福的次子夏州左都押牙李彝超自立留后。
第七任【其实是第六位,夏州节度使第三十四任】 李彝超【933-935】 李彝超是李仁福的儿子这毋庸置疑,但是兄弟中的序齿有点混乱,传统史书不论新旧五代史以及宋史都云李彝超系李仁福次子,乃李彝殷之兄长,但是,出土的【大晋故虢王李仁福妻渎氏墓志】说李彝殷是老大,李彝超却是老四。说实话,我的确有点风中凌乱了,不太明白李仁福死后怎么三军不推举老大李彝殷反而推举老四李彝超为新留后呢? 好吧,这个问题不管他,回归正题。 夏州拓拔家的第六位府主大王李彝超在老爹李仁福死后自立为新留后,那一年是唐长兴四年【933】三月【或者是二月,传到唐都都三月了】。 李彝超在位时间很短,一共才不到三年。就是他在位的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带领夏州渡过生死攸关的比第一次危机还危险百倍的第二次危机,又一次保住了祖宗打拼下来的基业。 和带来第一次危机的敌人一样,同样是河东李,不同的是社会身份,上次河东李和夏州一样,同是割据势力,这次河东李成了名义上的天下宗主。社会地位不同,挑起的事端称谓也天上地下。 李彝超自为新留后,派遣押衙贾师温入朝求策命。而一直对夏州表面笼络实际早想除之后快的唐朝廷认为机会来了,新旧交替局面不会太稳定,可趁机拔掉西北这个钉子,不但扩充地盘还报往日的仇怨。 唐明宗李嗣源想用迁镇的方法拔起党项羌李氏在夏州的势力,命李彝超镇延州【彰武军】为留后,其叔父李思瑶为夏州行军司马,其兄李彝殷为节度副使。又以原延州节度使安从进为夏州留后,怕李彝超不老实听命迁镇,另诏命邠州节度使药彦稠、宫苑使安重益等护送安从进去夏州赴任。 唐明宗一手安抚:夏州境内“罪无轻重,常赦所不原者,并公私债负、残欠税物,一切并放。”一手威胁恐吓,要学习李从严、高允韬,听朝廷的话举旗归朝享受荣华,不要学习王都、李匡宾,抗拒朝廷举家灭亡。 面对如此生死攸关的困境,如果李彝超意志不坚定被吓到了,或许会像李从严那样失去祖业但不失富贵【当然也不绝对了】。但是年轻的李彝超选择了保护祖宗基业,他也狡猾狡猾的不和唐廷正面撕破脸,四月,李彝超以三军百姓挽留为借口,拒不迁镇。唐明宗又派苏继彦去催促李彝超,苏继彦和夏州押衙贾师温同行去夏州到芦关被党项羌阻拦,苏继彦前进不得只好返回。 李彝超派遣兄长阿啰王【不知道是哪位?】把守青岭门,召集境内党项诸蕃部自己救援。药彦稠等人进驻芦关,李彝超派人打劫唐军的粮运及攻城器具,唐军从芦关退守金明。五月,安从进抵达夏州,李彝超举烽火招诸蕃部救援,安从进派先锋宋温击走来援的党项杂胡,就是这个月,李嗣源还下诏追封去世的李仁福为虢王,以示抚慰。可惜李彝超不吃这一套的。安从进围攻夏州百日,毫无功效,众所周知,夏州城乃是赫连勃勃修建的统万城,自然是坚固异常,而党项羌杂胡还四处打游击抢劫唐军的粮草,唐军补给非常困难,更更重要的一点,唐明宗李嗣源突然得了风疾,甚至十多天没有见过大臣,京城都引起混乱了,李嗣源不得已强提精神召见了大臣才使局面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唐军确实无力后继,李彝超很聪明,依仗夏州城在口头上服软,表示愿意真心侍奉朝廷,唯大哥大之命是从。安从进也不愿意换镇来这贫瘠夏州啊,就报告给李嗣源当时的现状,李嗣源再有革命之心无奈没有身体本钱,只好同意安从进等回师,李彝超见唐军回师还在屁股后头狠狠的追击了一把。把李嗣源气的个倒仰又无可奈何,因为他久病军中流言四起,虽然征伐夏州无功,李嗣源还是赏赐京中诸军,这样,更让那些骄兵悍将越发骄纵。这次的夏州之战是个很明显的转折点,使党项李家在诸羌中威信大涨,也改变了前代的政策--依附中原大朝扩张实力,现在改为走独立自主路线,真正的割据一方,从夏州之战看,夏州已经初步具备和朝廷开战的实力。同年八月,李彝超上表为大哥李彝殷求取绥州刺史的职务做为试探,明知道是试探,但是由于迁镇失败还得笼络为上的李嗣源只得批准李彝超的请求。十月,李彝超向朝廷谢罪,请求昭雪,意思你把当初污蔑我爹勾结契丹的借口给我抹了,李嗣源无奈只好正式任命李彝超为定难军节度使,其他官职依旧。李彝超表示会继续臣服朝廷,还贡上五十匹马。这一年的十一月李嗣源也挂了,夏州更是轻看朝廷,不把朝廷当回事鸟。唐清泰二年【935】二月,李彝超卒,以兄长李彝殷为留后。
第八任【其实是第七位,夏州节度使第三十五任】李彝殷【935-967】李彝殷又名李彝兴,大家都知道他是为了避讳赵二胖他爹赵弘殷的名讳而改名李彝兴的。前面说过,在传统史书中记载李彝殷是李彝超的弟弟,而出土的大晋故虢王李仁福妻渎氏墓志中却说李彝殷是李仁福和渎氏的嫡长子,按照如今的惯例就依墓志走吧。唐清泰二年【935】二月,李彝超病故,临终前上表请兄长为夏州节度使。这个时候的唐朝当然没奈何,在三月正式任命李彝殷为定难军留后。后晋取代后唐,晋实力更不比梁唐,对诸镇只能笼络抚慰。天福二年【937】石敬瑭大封诸镇,李彝殷也加食邑实封。天福二年【943】九月,夏州发生第二起政变,夏州牙内指挥使拓跋崇斌与绥州刺史李彝敏、弟李彝俊图谋做掉李彝殷夺位,李彝殷先下手为强,斩杀拓跋崇斌五人,李彝敏知道事情泄漏只得仓促起兵攻打夏州,被李彝殷击溃后带着弟弟李彝俊及亲眷二百七十口逃奔后晋的延州,悲催的被后晋政府送还夏州处斩。这次政变和上次高宗益之变一样很迅速就被平息了,一部分原因应该是李彝殷已经在位八年站稳脚步了,不是那么能够轻易动摇地位的。另一部分原因就是后晋政府因为新帝即位,与契丹关系正是紧张时刻,实在无暇西顾,所以没能在中间插手。送还丧家犬李彝敏也是晋希望能够交好夏州,期待共抗契丹。次年【开运元年944】,契丹果然南下,二月,李彝殷奉诏出兵,与银州刺史李彝沼合藩、汉兵四万,北抵麟州,渡黄河攻入契丹本土,起到牵制其南下的作用,因此,晋帝封李彝殷为契丹西南面招讨使。开运三年【946】,契丹灭晋。次年【947】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汉乾佑元年【948】三月,汉隐帝给李彝殷加官兼侍中。接着爆发了三镇之乱,河中护国军节度使李守贞与原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起兵,自称秦王,还贿赂李彝殷出兵帮忙。面对频频的改朝换代,李彝殷没有趁火打劫的心哪里可能?还不愿意和中央政府撕破脸,就上书汉隐帝,请讨伐三年前杀绥州刺史李仁裕叛走的羌族【口夜】毋,汉朝廷鼻子差点没气歪,尼玛三年前你干什么去了怎么不见你讨伐现在想起来讨伐了?尼玛现在危急关头还不能翻脸,就下诏说今年不利先起兵的,过了今年再说吧。李彝殷哪里是听话的,已经屯兵延、丹境上,一为李守贞助威,表示哥没白拿你的东西,一为静观其变,看能不能趁火打劫弄些好处。等到十月份,眼看李守贞被围,李彝殷看没有更大的好处可占只好回军。而延州留后高允权很生气,本来就俩家不睦你还屯兵在我家门口,叔可忍婶婶不能忍,高允权上表告状说李彝殷陈兵在我家门口那是准备接应李守贞的看到朝廷快把李守贞干掉了他才撤兵他居心叵测他图谋不轨他对不起陛下他对不起党国······李彝殷听说了也不甘示弱上书自诉。而汉隐帝呢,因为还没有彻底消灭三镇也不想再激起夏、延反乱,只好和稀泥为两家说和。本来想捞点好处的李彝殷并不甘休,乾佑二年【949】正月,李彝殷趁汉还在平定三镇的泥潭中,就献马给汉朝廷,上表求静州为属州,汉隐帝此时也没办法,只好同意。这样,夏州节制的四州变成五州,夏州、绥州、银州、宥州、静州。在李彝超的时代,夏州与中央的关系已经从臣属转变为羁縻,更别说李彝殷时代了,中央硬气不起来,明知道诸镇不忠诚也只有靠恩泽羁縻安抚。同年九月,汉朝廷终于平定三镇,汉隐帝也大封功臣,李彝殷又得到中书令的头衔。紧接着,后汉被后周取代,周广顺元年【951】正月,周太祖郭威继续羁縻政策,晋封夏州李彝殷为陇西郡王。李彝殷接受周的封号,转头在五月里又向后汉的分支北汉政权奉表,这是赤果果的脚踩两只船,只不过是后来看北汉地小人寡不足抵抗后周才放弃。广顺三年【953】,依附北汉的麟州刺史杨仲训【又名杨重训、杨崇助、杨重勋】被夏州、府州的党项蕃部围攻,杨仲训向夏州、府州求救,表示只要解围愿意归顺后周朝廷。李彝殷向中央报告,太祖郭威下令蕃部不要攻麟州,并且各有封赏。甚至在次年【954】对李彝殷又一次加封,晋为西平王。七月,周朝廷又加封李彝殷为太保。那个杨仲训就是名将杨继业的亲弟弟,虽然这次不得已归顺后周,因为哥哥还为北汉效力呢没多久又叛投北汉去鸟。当然,显德四年【957】十月又一次归顺后周。显德元年【954】五月,因为府州党项羌折德扆多次出兵帮助中央修理北汉,屡立大功,因此,世宗陛下特诏折德扆带州兵入朝觐见,为了拉拢折氏继续为朝廷卖力,世宗陛下特意复置永安军于府州,以折德扆为节度使。折德扆之父折从阮还是武胜军节度使,父子二人俱领节镇时人荣之。而李彝殷却怒了,老子几代经营才一个定难军节度使,虽然之前名义有遥领其他节镇那不是虚职吗?尼玛一个后起之辈折家竟然领有两镇,这太打脸了有木有?从唐末我们家都是节镇,是你们折家这样的暴发户能比肩的吗?简直是耻辱。当然更重要的是,折德扆在夏州的背后啊,大周皇帝你怎么能这么不顾江湖道义在我背后设暗桩呢?不知道这样让我很没安全感么?因此种种,李彝殷很生气,生中央的气更生折氏的气,就不许府州使者从夏州经过,你们不是要入朝吗?老子不让你从我家过看你怎么着我?截路是显德二年【955】年初的事了。李彝殷截路不给府州使者过的事让世宗陛下知道了,就招问宰臣这事怎么处理?大臣都按照以往惯例,认为朝廷历来对夏州优待有加,在西部藩镇中夏州举足轻重,后起之秀府州地小人少不能和夏州比,还是要安抚夏州为主啊,让府州顾全一下大局嘛。世宗陛下不乐意了,折德扆这几年为国家尽忠卖力,怎么能够罔顾折氏的忠心放弃他呢?而夏州民贫地脊,只产牛羊,日常用品都是来自天朝,全靠天朝输出日用品,我断绝他的供货他还能蹦达几天?当然要维护对朝廷赤胆忠心的折德扆,而不是维护喂不熟的饿狼夏州李。因此,世宗陛下遣供奉官齐藏珍去责备李彝殷,李彝殷眼看中央军事不弱,态度又强硬,哪里敢撕破脸当出头鸟,连忙惶恐谢罪认错把这事给揭过去。-----------------从这件事看,如果世宗陛下按照宰臣的意见处理,不但会伤了折氏的一片忠心,还助长夏州的嚣张,所幸陛下硬气有远见哦。虽然是羁縻也不能丢失中央的尊严嘛。显德六年【959】少帝即位,依旧大封诸镇,李彝殷加封太傅。次年【960】正月,赵二胖取代孤儿寡母的后周建立宋。他的目标是先南后北,因此对西部诸镇依旧往日的羁縻政策。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割据诸镇也需要和内地建立联系,李彝殷也不例外,主动和宋建立名义上的臣属关系,宋建隆元年【960】,李彝殷派遣使者入贡,并表示为赵二胖老爹避讳更名李彝兴。赵二胖特意为李彝兴加官太尉。这年的三月,北汉诱使代北诸部掠夺河套西部,李彝兴自发派遣李彝玉去援救麟州。建隆三年【962】四月,李彝兴向宋贡马三百匹,赵二胖特意命玉工为李彝兴制作玉带,并亲临制作现场,还召见使者,问:你家老大腹围多少?使者回答说大腰腹,赵二胖说:你老大真是有福气的人啊!【汝帅真福人!】使者带着玉带回去李彝兴看看玉带,尼玛好感动啊,二胖你对我真好,以后我都听你话。第二年【乾德元年963】四月,李彝兴又巴巴的献牦牛给赵二胖表示忠心。乾德五年【967】九月,李彝兴卒,在位三十二年,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五朝。赵二胖听说后表示伤心,为之辍朝三日,追封太师、夏王,令其子李光睿袭位。------------不得不感慨,李彝兴赵二胖都是合格的影帝,兄友弟恭的戏码玩的飞熟啊。李彝兴的时代,是前代渡过两次生死存亡关头之后势力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时代,保持着相对的自立,因为前代一直处于为了自保依附中央的境地,无力参与内地各大藩镇的内斗,相对因为休养生息使夏州境内在慢慢发展壮大,因此到李彝兴的时代有能力有本钱参合到内地各势力的角逐中,并从众获取利益,更进一步的壮大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oc 进攻失败资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