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李保海学院李保海的女儿叫什么名字?

德州学院 - 搜狗百科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德州学院(Dezhou University)位于山东德州市德城区大学西路,原为创建于1971年5月的德州师范专科学校,后于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为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截止2013年,德州学院设有62个本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11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文、理、工、管为主,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和以本科教育为主兼办专科教育、部分重点专业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格局。办学多年来,德州学院曾先后获得过“全省高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德州学院全景图德州学院坐落在有“神京门户”和“九达天衢”之称的德州市。德州是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津浦、德石、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纵贯全市;京福、济聊、青银高速纵横交错;历史上有名的京杭大运河流经德州市,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使古老运河重新发挥重要作用。南临黄河,与济南相望,北靠京津,西通晋冀,东连胶东半岛,处于黄河三角洲开发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位置。德州历史源远流长,人文荟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迄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留有大禹治水、董子读书台、刘备署理平原县、明清运河故道、苏禄国王墓等历史文化古迹,涌现出董仲舒、东方朔、祢衡、窦建德、颜真卿、邢侗、任继愈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2005年,德州市被授予“太阳城”称号,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2010年,德州市成功举办“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德州学院(Dezhou University) 是一所山东省的综合性普通公办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素有“神京门户”和“九达天衢”之称的德州市,东临京台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铁,西近京沪铁路和石德铁路,104国道从校门前经过,交通便捷,环境幽雅。2006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德州学院校园风光德州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71年5月的德州师范专科学校,德州师专建校时,校址位于德州市德城区三八路46号,从日起启用“山东德州师范专科学校”印章。日第一批工农兵学员入校,当时设中文科、数学科、物理科、化学科四个二年制专业,共招收241名工农兵学员。1977年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制度后,在省、市领导的支持下,德州师专积极准备招生,在原有四个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艺术科音乐、美术两个教育专业,77级共招收普通生355名。之后又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的实际能力,先后增设了体育系(1978年)、政治系(1979年)。1978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德州师专为普通高等学校,办学逐步走向正规化。全校教职工1982年为199人,其中专任教师151人,讲师46人,校舍面积22531.49平方米。1980年增设了外语系(英语专业)。1982年经地委、行署研究决定、省政府批准,德州师专在德州市东北郊北园路东首原学农基地建设新校,占地320亩分南北两院(北院为教学区,南院为教职工生活区)。新校于1988年初基本建成交付使用,6月份全部迁入新校办学。新校址地域开阔,环境幽雅院落静谧,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为适应本市教育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州师专扩大办学规模,批准招收非师范专业学生。1993年7月有5个非师范专业招生:公关文秘、计算机及应用、电子电气技术、化工、经贸英语。1994年又增加2个非师范专业招生:实用美术、法学,均列入国家招生计划。德州师范专科学校历经27年历史,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帮助下,全校师生团结奋战、艰苦创业,为德州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德州市教育发展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1996年6月中共德州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关于德州师专、德州教育学院、德州市直业大合并办学的决定》,开始了三校合并办学的准备工作。日国家教委同意将以上三校合并,组建德州高等专科学校,3月25日在德州师专学校门口隆重举行了德州高等专科学校揭牌仪式。德州高等专科学校正式成立。1999年,德州高等专科学校又将原德州第一职业中专和德州纺织工业学校并入管理,其中德州第一职业中专更名为德州高专职业部,德州纺织工业学校更名为德州高专工业部。使学校各方面的力量都有了增强,为学校升级为本科院校又大大的加上了一个筹码。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德州高专基础上成立德州学院。日,德州学院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德州学院的成立改变了鲁西北没有本科高校的历史,成为德州高等教育发展的里程碑,为德州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
科研成果学校着力提高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水平,基础研究在许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应用研究具有较强的综合研究开发能力,其中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生物物理、有机化学、生物科学技术、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有较大学术影响。现有科研所(中心)47个,近三年,学校承担和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783项,其中国家级18项,省部级190项,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179篇,其中SCI、EI、STP收录789篇,CSSCI核心库论文220篇,出版著作161部。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85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50余项,申请和授权中国发明和中国实用新型专利425项。
学校占地2021亩,现有建筑面积67.5万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13231.45万元,馆藏图书190万册。建有各类实验室138个、语音室14个、多媒体教室120个,新闻中心、网络中心设备先进,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学生公寓设施齐全。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启动了校区东扩工程,努力把学校建成布局科学、文化厚重、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优良的办学条件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现才智、历练成才的良好平台。
学校现有教职工1742人,其中专任教师1208人,博士136人,硕士582人,教授107人,副教授476人,兼职硕士生导师28人。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良好德州学院校园风光的学术风气。教师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有12人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拥有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首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院系设置1人;拥有山东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有重要贡献学者1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山东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4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4人、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人;拥有德州市首席专家4人、德州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德州市优秀中青年专家8人。学校大力建设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人才队伍,积极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拥有双师型教师166人,近三年选派75位教师到企业做“访问工程师”,聘请相关企业和产业领域的130位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特聘教授。学校还聘有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学术机构和高等院校兼职教授238余人,其中院士6人。
学院名称专业设置政法学院法学、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法律事务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师范类)、学前教育(音乐方向)、小学教育(师范类)、应用心理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历史与社会管理学院历史学(师范类)、公共事业管理外国语学院英语、商务英语、日语、俄语、英语教育美术学院美术学(师范类)、艺术设计、艺术设计(中俄合作)音乐学院音乐学(师范类)、音乐表演、音乐教育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师范类)、社会体育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会计(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中俄)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生物物理方向)、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方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化学、材料化学资源环境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师范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旅游管理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师范类)、生物技术、生物系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软件外包、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中澳合作)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汽车工程学院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汽车)、汽车检测与维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纺织服装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表演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纺织工程专业、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生态与园林建筑学院风景园林、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园艺(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医药与护理学院护理学、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口腔医学技术、护理、中澳合作护理其他教学单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大学外语教学部、粉煤灰研究所、先进材料研究所、物理实验中心
学校现有62个本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农学、医学和管理学11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文、理、工、管为主,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和以本科教育为主兼办专科教育、部分重点专业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格局。2009年被确定为山东省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山东师范大学联合招收中国现当代文学、原子和分子物理、微生物学三个专业研究生。设有山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重点学科2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文化艺术重点学科2个。根据区域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大力实施学科专业对接工程,初步建设了纺织服装、能源机械、食品生物、化工制药、信息管理等应用型优势学科专业群和具有传统优势的教师教育学科专业群。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1668人,其中本科生18794人,专科生2874人。与山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在校生研究生39人。2009年被确定为山东省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山东师范大学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新增专业2013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公布201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学校汽车工程系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纺织服装工程学院的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和医学系的生物制药专业顺利获得教育部备案。至此,学校本科专业总数已经增加到62个,专业布局更趋合理,专业设置更加科学。
九大学科门类【政法系】德州学院校园风光政法系始建于 1979 年,现设思想政治教育、法学2个专业。设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哲学、政治学与社会学、经济学、理论法学、民商法学、刑事法学等教研室。拥有多媒体教室、电教室、资料室、模拟法庭实验室、微机室等教学科研设施。现有教师 59 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8人;博士9人,硕士 32人;律师 4人。3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师教师奖,1人被评为山东省高校首届教学名师,6人获省市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先后出版著作、教材 150余 部,发表论文 562篇,主持和完成校级以上科研立项课题 27 项,开发计算机软件 1 项,其中多项成果获省市级奖励。多年来,政法系已为社会培养政治、经济、管理等各类人才 4000 余人,培训各级干部 600 余人。【历史系】历史社会学系建立于1984年,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较强的办学实力。现有历史学、公共事业管理2个本科专业,设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和公共事业管理4个教研室,建有“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东亚文化交流研究所”、“欧美文化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所”等学术机构。现有教职工30人,教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总体学历水平在全院名列前茅。其中教授2人、兼职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8人、助教5人、管理人员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50%;博士6人、硕士7人、学士13人,硕士学历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50%;校级“教学名师”、“教学骨干”、“中青年学术骨干”各1人,“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4人。先后承担“历代中菲交流研究”、“历史名人大辞典”、“高校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重点课程内容体系研究”、“高校历史专业教学改革”等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近几年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市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2006年首届本科生考研上线率达到69.23%,录取率为50%。【外语系】外语系成立于 1980年,现有英语、日语、英语教育3个专业,在校本专科生共计1200余人。外语系现有教职工4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人,约占教师总数的31%,出国留学人员5人,博士3人,硕士16人。另外聘请北京外国语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重点大学的知名学者做兼职教授,外语系还同国外高校保持交流,常年聘请3-4名英语国家、日语国家的外籍教师在系内任教,教师队伍显示出较强的业务能力与发展潜力。其中一人获校级学术骨干荣誉称号,一人获校级教学骨干荣誉称号。2001年以来承担各类科研立项16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2部,获省、市、校级科研奖36项。先后有7人获院级教学大赛一、二等奖。在全国学术组织担任理事者3人,常务理事2人,在省级外语学术期刊担任编委者1人。外语系学术交流频繁,多次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鼓励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通过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做访问学者,使教师队伍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快提高。外语系十分重视课程建设,现已开设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等课群,开出几十门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含任选与限选)等课群。其中英语精读、听力、泛读等课程先后被评为院级优质课程。外语系先后承担省、市、院级科研立项课题10多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 休读点译著、辞典、书评、教材、教参40余部;有3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市、院级奖励。外语系现设有应用语言研究所1个,开展语言教学、翻译、语言测试、辞书编纂等方面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还为毕业生开设了《英语语法》、《英美报刊选读》、《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等课程。本科学生在修完四年的课程并完成实践环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合格后颁发学士学位证书。针对市场经济下人才培养的需求,外语系推出了“外语平台 + 模块”的新办学模式,即在英语知识、英语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辅以翻译口、笔语资格证书、商务英语证书及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强化等模块,丰富了原有的办学样式,使学生具有更多的技能,拓宽了就业渠道。2003年经过校专家组的评估验收,综合英语被评为校精品课程,基础写作课等多门课程被评为优秀课程。2005年外语系第一届本科生考研上线率接近30%,有34名同学超过录取分数线,20多名同学被国内名牌大学录取。2006年又有40名同学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知名高校。07届毕业生又有多名同学考研上线。“专升本”成绩多次名列全省一、二名,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许多学生就职于教育、外贸、企业、事业等单位,以其良好的素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数学系】数学系始建于1971年 ,是德州学院最早设置的院系之一。现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3个专业 鉴塘、三省亭和1个数学教育研究所,在校生1100人。该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人,硕士学位教师18人;1个校级教学团队,有1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1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2人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省青年学术骨干。在课程建设方面,“微分几何”、“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近世代数”4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复变函数”、“解析几何”、“离散数学”、“常微分方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一)”等六门课程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复变函数”、“数理统计”为校级双语教学立项课程。科研工作成绩突出。近几年承担部、省级科研立项课题5项,校级科研立项课题25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SCI期刊8篇。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研究课题1项。“高等代数教育学的探索与研究”被省专家组鉴定为国内首创。“解析几何题库”已达到国家一流水平,并荣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成绩斐然,近几年,有50多人次在各类科技文化活动中获奖,其中在0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有2人获全国二等奖,6人获省一等奖。建系30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5000多名毕业生,其中300多人获得了博士、硕士学位,有30余人被评为国家或省市级优秀教师。近几年数学系本科毕业生英语四级通过率为93%,六级通过率为21%,考研录取率为30%。数学系的毕业生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和广泛的适应性,就业前景广阔,既可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也可到计算机、财贸金融、管理等各部门及公司工作,有志在数学领域发展深造的同学可以进一步攻读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统计、运筹与控制等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物理系】特聘兼职教授: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张泽院士;清华大学郭奕玲教授,清华大学沈慧娟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林典要教授,山东大学孙国霞教授学术交流:2006年8月物理系举办山东物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2004年物理系举办了山东省物理学院(系)院长(主任)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陈润生教授等十多位专家来系里做学术报告;物理系教师有10余人次分别参加国际生物物理、光学有机材料、蛋白质组等会议,进行了良好的国际交流。物理系教师承担或参加的部分研究课题:山东省教育厅项目:《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物理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蛋白质和酶的折叠机制与其功能相关的动力学》山东省攻关课题:《复合生物物理新技术促进淡水鱼增产及其机理的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蛋白质折叠和相互作用》。在Physics Review、Apply optics和Chinese Physics Letter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省教育厅、德州市和学校奖励10多项。物理系实验室经近几年的建设,实验室面积达到了要求,各类实验仪器设备配备完善,性能优良、功能先进,利用率高,在实验教学、实践培训等诸方面的人才培养中发挥了良好作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500余万元,生均超过1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设备13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完好率保持在96%以上,实验室总面积4761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用房满足本科教学需要。德州学院物理系实验室由物理学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正在组建中的生物物理实验室三个教学实验室组成。按实验室管理和房间的编排进行分类共有22个实验室,可开出的实验课程有28个。物理学实验室的每个实验项目配套的实验仪器设备达到了10-15套;电工电子学实验室每个实验项目的仪器套数达到了11-30套。仪器大多是近几年采购的比较先进的实验仪器。德州学院物理实验中心已经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建设为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德州学院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目前为校级实验中心。实验中心在管理、网页建设、创新发明和演示物理实验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创新点。物理实验中心给全校的理科众多相关专业开设大学物理和电工电子实验课,可开设的实验项目有200多个。物理系的两个实验中心共有专职实验教师21名,兼职实验教师26名。其中博士6名,教授6名,副教授5名,高级实验师8名。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师共发表论文156篇,其中被SCI或EI收录的论文有21篇。获得中国专利22项,省级立项课题5项,院级立项课题2项,出版专著4部。物理实验室科研实力雄厚。近几年承担了世界银行贷款资助课题《普通物理教学现代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子课题《蛋白质空间结构理论模拟新方法》、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DNA蛋白质序列信息运作规律的数理研究》,同时还承担山东省实验教学研究项目5项。《DNA序列全对称群和多义密码子的对称性》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基因序列生物信息学研究》获德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单摆、复摆计时装置的改进》等获德州学院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国家专利22项。2004年毕业生共36人,考取研究生11人,考研率31%。2005年毕业生共209人,考取研究生86人,考研率41%,其中有6人考取34所自主招生的院校。2006年毕业生共209人,考取研究生74人,考研率35%,其中有18人考取34所自主招生的院校。【机电工程系】德州学院校园风光机电工程系成立于1999年6月,是德州学院重点建设发展的工科系之一,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一个专科专业,实验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2000万元。目前有教职工 41人,专职教师37人,教授3人,兼职教授6人,副教授9人,博士7人,硕士26人,在校生1983人。通过建设,已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近三年来,机电工程系教师共发表论文近29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80余篇,被SCI收录9篇;承担或参与国家、省科技厅、市科技局项目如:“数控液压伺服系统的研究”、“精密平行分度凸轮CAD/CAM技术研究”、“自动化制造系统应用与研究”等科研项目等18项,院级科研课题16项;承担“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机械、自动化类国家教研立项课题6项;参编教材26部。依据“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以特色创水平、服务区域经济”的基本理念,按照“培养高质量具有创新精神、为地方经济和社会进步服务的机电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机电工程系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加快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2006年首届本科毕业生考研率为30.59%,2010年普通本科毕业生考研率提高到了44.6%,学分互认专升本毕业生考研率已超过50%,创历史新高。机电工程系牢固树立“科研强系,服务地方”的理念,加强与地方企业的联合,加大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项目的开发力度,教学科研能力大大提高,与企业的合作日益增多,已在格瑞德集团、山东德通实业有限公司、皇明集团、鲁南制药、魏桥纺织、福田汽车、山东机床等16个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为机电系师生提供科研和实习保证。机电工程系狠抓学生工作,坚持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以狠抓学风建设为核心,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以社会实践为切入点,努力工作,勤奋创新,进一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服务。学生工作立足于搞好“六个突出”,切实做到在思想教育上突出“实”,在日常管理上突出“严”,在学风建设和科技活动上突出“新”,在素质教育上突出“活”,在特困生工作上突出“爱”,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上突出“导”,确保了整个学生工作局面的稳定,使学生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新提高,并逐步形成了富有机电特色的学生工作格局。近三年来,在山东省建立了22个学生就业基地;利用企业的设备和资金优势,与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了“企业技术骨干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高层次就业岗位,学生一次就业率每年都保持在96%以上;学生成立有专业特色的各种组织,比如:机械电子协会、计算机协会、新能源兴趣小组、科技项目创新创业办公室等,实验室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十分突出,2009年在各类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中,有51人次获得国家级奖励,有273人次获得省部级奖励;在全国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大赛、节能减排大赛、数学建模竞赛、机器人竞赛、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和英语口语比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4项,获得省级一等奖22项,二等奖38 项。【地理系】德州学院地理系是以地理学为主干学科,地理科学类专业为主体,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教学系。该系始建于1984年,前身是德州教育学院地理系。按办学类型和层次,其发展历程分为成人专科教育、普通专科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等三个时期。一、成人专科教育时期(7.06)20世纪80年代初,德州地区中小学地理师资严重匮乏,亟待加强专业学历进修和教育素质提升。在这一大背景下,德州教育学院从中学、中师和大学毕业生中选调教师,于1984年成立了德州教育学院地理系,设置二年制地理教育专业,主要承担中学教师脱产进修的教学任务。建系之初,地理系专任教师5人,教辅人员1人,办学条件极为简陋。1984年招收中学教师学历进修生92人(年龄20-40岁),分两个教学班,从此开启了德州高等地理教育发展的历史篇章。自此至1997年三校合并前,共招8届中小学教师进修生,1届普通专科生(1993年),1届函授生,为德州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合格地理师资。此期,刘连兴历任系副主任(年)、主任(年);历任党支部书记为于秉铃(年兼)、刘连兴(年);专任教师几经变动,1997年增至10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5人、助教2人。根据教学需要,先后派出6名教师到华东师大、陕西师大、东北师大等高校参加专项培训和助教进修班学习。在完成教学工作基础上,教研与科研工作开始起步,先后参编、出版了《中国国情地理》、《山东地理教程》、《山东国土开发整治教程》、《自然地理学实验实习》等教材,在《德州师专学报》、《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学术交流活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二、普通专科教育时期(2.06)1997年,伴随着德州师专、教育学院和市直业大等三校合并,地理系成建制地转为德州高专地理系,由此实现了从成人高等教育到普通高等教育的转变。1997年开始招收地理教育专业二年制普通专科生,1999年地理教育专业学制改为三年制;德州学院成立后于2001年增设了三年制旅游管理(专科)专业。根据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系级组织机构及负责人适时相应调整。刘连兴历任德州高专地理系主任(0.12)、德州学院地理系副主任(2.4),李清宝历任德州高专地理系党总支书记(0.12)、德州学院地理系党总支副书记(2.4)。系内管理岗位设系办公室主任、团总支书记,分别负责教学管理事务、学生管理工作。教研室建设从无到有,先后设置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应用地理和旅游管理等4个教研室。新的办学体制和模式为教学基本建设拓展了新的空间,教学基本建设开始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2001年末,地理系地理教育、旅游管理两个专业共有4个教学班,在校生达150余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壮大,1999年引进地理学硕士1人,2001年引进管理学学士2人,先后派出6人次到北京大学、北京师大、北京二外、山东师大等名校做进修和访问。2001年末,全系专任教师有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助教2人。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增设了系资料室、地理园,实验室用房和教学仪器设备均有增加,教学条件逐步改善。此期教研科研工作取得了新进展。1997年首次申报校级立项课题《学期考试制度的探索与实践》。在《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等高校学报和《山东教育科研》、《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编辑出版了《中学地理教学法》、《德州地理》等教材。有3项教研科研成果获校级、市级奖,1人被评为德州市优秀教师。三、普通本科教育时期(0)地理系2001年完成增设地理科学本科专业论证后,经山东省教育厅评审、批准,于2002年增设地理科学本科专业,当年招本科生32人,由此实现了系级办学层次的实质性跨越。2007年又增设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首届招生38人。根据院系建设发展的需要,系领导班子逐步健全。历任和现任系主任刘连兴(2002.4- ),历任系党总支书记为李清宝(5.5)、李向阳(9.12),付修勇历任系副主任(5.3)、党总支副书记(9.12)、现任党总支书记(2010.1- ),现任系党总支副书记为董卉(2010.1- ),历任和现任系副主任为刘富刚(2005.3- )、张晶(2010.1 - )。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教研室设置几经调整。2003年将原有的旅游管理教研室分为旅游学教研室和管理学教研室。2007年4月,根据课程群建设需要调整为资源与环境科学、区域与经济地理、城乡规划与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与信息技术等6个教研室。2010年7月根据专业建设需要整合为地理科学、城乡规划、旅游管理等3个专业教研室。按照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方针,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八年来共引进专业师资12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人、硕士研究生8人、博士研究生1人;在职培养硕士研究生5人、博士研究生3人;派出2名教师分别到中央教科所、悉尼大学做访问学者。现全系教职员25名教师和教辅人员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11人、助教1人,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师1人。在名师工程建设方面,地理系先后1人被校级教学名师、2人被评为校级教学骨干,有1名教师被天津师范大学聘为兼职硕士生导师,2名教师获德州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自2004年以来,相继接收韩国国际协力团2名队员为旅游管理专业英语、韩语教师,聘请山东师范大学李玉江和张祖陆教授、山东建筑大学史同广教授、西北大学曹明明教授、德州市规划局朱金华高级工程师等为客座教授。在本科教学平台上,专业建设步入高标准、规范化建设的新阶段。2002年地理实验室通过了山东省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合格评估。此后相继通过了校内教学管理评价(2003)、教师教学评价和专业建设评价(2004)、课程建设评价(2005)、实验教学和专业实习评价(2006)、人才培养模改革方案评审(2008)、地理科学专业建设评估(2010)。2006年地理科学专业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当年11月份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上述一系列教学评估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本科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进程。系实验室设置了天文观测、地质学、自然地理、地图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旅游管理等分室,拥有教学仪器设备702台件,总值140余万元,实验教学条件显著改善。系资料室拥有专业图书资料3670册,总价值61125元,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秦皇岛地质实习基地、泰山自然地理实习基地、北京人文经济地理实习基地、德州二中和实验中学教育实习基地、黄山旅游景区实习基地、北京和新加坡饭店管理实习基地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培养能力、开阔视野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课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地理科学导论》已建成校级精品课程,《经济地理学》为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10年资源环境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得校级建设立项。地理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注重围绕培养目标构建学生知能与素质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绩。2002级首届本科生在2004年四六级英语考试通过率即达75%,2006年考研录取率达50%,位列全校各系榜首。近几年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在40-50%,2010年本科生考研录取率又创近60%新高,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生考研率将超过50%。2007年首次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获得山东省特等奖、全国三等奖;2009年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山东省三等奖1项;2010年学生作品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作品与社会实践报告竞赛,获国家3等奖1项。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提高,2007年为98.46%(全校第五),2008年为98.41%(全校第四),2009年达100%(全校师范类第一),有不少学生考取公务员和市县级重点中学教师。自2002年以来,教研与科研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学科建设逐步提上议事日程。8年间共出版专著、编著和教材10余部,主要有《大学生礼仪修养》、《现代礼仪修养》、《简明天文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中国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胁迫与节约型友好型社会建设》、《基于环境伦理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年,本系教师主持承担的省部级研究项目4项,市及校级研究项目10项,横向课题2项;发表论文94篇,其中在核心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篇;年获市社科3等奖共12项。在科研服务社会方面,主动与德州市旅游、国土、规划、环保、城管等政府部门取得联系,积极参与政府行动决策,参与了《德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2005)、《德州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等项目评审()、农村新社区合村并建规划等工作。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日趋活跃,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30余场次;有7人次参加了3届全国地学课程建设论坛,6人次参加了3届全国地理学会年会,省内和区际学术交流20余人次;派出国内外访问学者3人次,系主任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考察团出访新加坡、尼日利亚。2009年12月召开了地理系第一次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会议,确立了今后筹建“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校级重点学科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教学团队、研究机构和学科方向“三位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思路,为未来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2011年人文地理学被学校批准为重点培育学科。“十二五”期间,地理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将会有更大突破。经纬天地探奥秘,缤纷世界求真知。在新的历史时期,地理系将承继深厚大学精神的积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为创建德州大学做出较大的贡献。
学校牢固树立教学中心的地位,重视教学管理、教学建设,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德州学院自举办本科教育以来,2010年毕业生考研上线人数占普通本科毕业生人数的43.3%,在上线人数中,有超过60%的学生被“211”或“985”等全国重点大学录取。近几年来,共承担省部级教改立项63项,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双语课程1门,获得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自2007年以来,学校大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55项。其中国家一等奖10项,特别是在有清华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参加的全国首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德州学院作品获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学校获”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在全国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中获得省级奖励480余项。学校每年都有部分本科毕业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已有部分学生考取了博士研究生,充分展示了学校学生良好的素质和学风。
德州学院校园风光学校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一直坚持应用型、地方性、综合类的办学定位,确立了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定位,把培养工程型、高层次技术型以及复合型人才作为主要培养目标。现有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近三年共承担省部级教改立项85项,获得省级以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45项。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考研上线人数连续多年占普通本科毕业生人数的30%左右,其中,超过50%的学生被“211”或“985”等全国重点大学录取。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文化竞赛中,近三年获得奖励1160余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41项,特别是:2010年,在有清华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参加的全国首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学校代表队取得了国家级一等奖的好成绩,成为山东省高等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2011年,学校学生设计的《害虫自杀式太阳能灭虫器》荣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特等奖第一名。2012年,学校学生设计的作品“大头控”在第七届“毕升RIGOL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惟一的特等奖;学校参赛作品“藏在拐杖里的爱――任你行智能拐杖策划案”获得国际市场营销大赛本科组全国总决赛第一名。2013年,学校两个代表队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学校学校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法国、韩国等国家40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并开展了合作办学、互派教师与留学生、合作科研等实质性合作,学校可面向各国招收留学生到该校学习汉语和其它专业课程。每年有十几位外籍教师来学校任教,每年派出教师到英国、美国、加拿大进修、访问或合作研究。经教育部和省级主管部门批准,学校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开展艺术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的合作办学,与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大学开展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合作办学,与美国底特律大学开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合作办学、与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护理两个专业的合作办学,现已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学校在国外留学归来的毕业生大部分在国内政府机关、高校及大型企业就业,充分体现了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学校成功举办“中国德州——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文化周”、“教育部俄罗斯美术艺术大师班”、中俄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学校对外交流的渠道和领域,提高了德州学院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2007年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和“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011年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和“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年接连被评为“山东省教师教育先进单位”、“全省高校人事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教务管理先进单位”、“全省高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档案工作优秀单位”、“全省高校能源管理与节能减排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提升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争取德州学院创建德州大学,加强学科建设,增设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新媒体等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和新兴学科。德州学院东扩建设项目投资概算9亿余元,总规划建筑面积438250平方米。整个项目计划于2014年建成,届时德州学院招生规模将超过26000人。创建德州大学需要全社会支持德州学院校园风光“德州学院目前在校生约18000人,东扩建设完成后,招生规模将扩至22500多人,招生规模将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充4500人。”贺院长说,德州的太阳能、生物产业框架已经架构,需要用创新的理念和高层次的人才去为它服务,这是高校应尽的责任。德州学院要建成德州大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都不可少。“一所高校办学水平高不高、竞争力强不强,说白了,一看它的人才队伍,二看它是否能为当地经济社会排忧解难,解决社会、企业解决不了的难题。”贺院长说,立足自身培养的同时,每年拿出大量资金来进行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期望2014年两会时,德州学院向东扩充的校园,能展示在全校2万名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代表面前。德州学院“十二五”规划关键词60个本科专业 “十二五”末,本科专业由2013年的50个发展到60个左右,对外合作办学专业扩大到10个左右,建设30个校级重点专业,建成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教学团队。重点建设150门校级优秀课程,60门校级精品课程,建成15-20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基地400个,山东省高校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3-5个。硕士学位(专业学位)立项建设单位提升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的质量,整合各类研究所、研究中心和实验室,规划建设10-15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成5-7个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实现国家级重点学科(实验室)的突破,为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提供学科支撑。加大工作措施,“十二五”期间成为硕士学位(专业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围绕国家、省,特别是德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立足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和申请硕士点的需要,加强学科方向凝炼,强化特色发展,突出比较优势,打造一批强势学科。人才需求预测预警 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努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和成才观,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监测,构建学科专业和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积极探索就业招生和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采取有力措施,重点抓好就业工作目标的落实,确保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确保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0%以上,当年年底就业率达到90%以上。探索开展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有效途径,积极创建大学生创业基地。
建设新校区
建设中的新校区是根据德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校区东扩项目,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效能管理、高标准建设,2-3年内完成,届时,一个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先进、环境更加优雅、育人氛围更加浓郁的现代化校园将矗立在我们面前,新的德州大学欢迎广大学子。
现任领导书记李保海院党委书记 李保海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分管纪委、组织工作党委副书记、院长冯健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人事、财务工作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王凤良 分管纪律检查、监察、审计工作;协助李保海同志分管党委日常工作,分管宣传、统战、思想政治工作、群团工作党委委员、副院长季桂起分管教学、学生、校园文明建设、图书馆工作党委委员、副院长 李章泉 分管办公室、科研、外事和学报工作党委委员、副院长孙海滨分管基本建设、后勤和校办产业工作,协助院长分管财务工作历任领导院党委书记 李保海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分管纪委、组织工作党委副书记、院长贺金玉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人事、财务工作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王凤良 分管纪律检查、监察、审计工作;协助李宝海同志分管党委日常工作,分管宣传、统战、思想政治工作、群团工作党委委员、副院长 李章泉 分管办公室、科研、外事和学报工作历任领导院长冯健党委书记:徐学勤(核心组组长) 任职期间(73.6) 德州师专焦念赵 任职期间(82.4) 德州师专刘凤歧任职期间(84.7) 德州师专徐学勤 任职期间(90.12)德州师专马胜奎 任职期间(96.2)德州师专戚晓耕 任职期间(00.10)德州师专、德州高专金清云 任职期间(07.2)德州学院任运河 任职期间(11.9) 德州学院李保海 任职期间(2011.9—至今) 德州学院校(院)长:徐学勤(革委会主任) 任职期间(73.6) 德州师专焦念赵 任职期间(82.4) 德州师专刘凤歧 任职期间(84.7) 德州师专许焕玉 任职期间(99.2) 德州师专、德州高专杨春喜 任职期间(00.10)德州高专闫秉科 任职期间(04.4)德州学院贺金玉 任职期间(13.7) 德州学院冯健 任职期间(2013.7--至今) 德州学院
德州学院校园风光1.录取原则:贯彻“德、智、体全面衡量,以文化考试成绩为主,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2.录取规则:①对所有进档考生,根据本人专业志愿及学校招生计划,按高考成绩由高到低录取。学校欢迎高分考生报考学校,对报考学校的高分考生,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②除英语专业(仅限英语)外,其他各专业对外语语种及男女比例要求不限,体育专业考生身高、视力等不低于省规定最低标准;③总分相同情况下,对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文体等方面有突出特长、相关考试科目成绩特别优秀的考生优先录取;④对第一志愿报考学校的考生,优先满足专业第一志愿;对第二志愿报考学校的的高分考生在招生计划范围内,优先满足专业第一志愿;对不符合国家招生有关规定和专业计划已满又不服从专业调整的考生给予退档;⑤对符合加分条件的考生,按照各省招生部门的规定执行。3.艺术类专业录取:①艺术类本科:学校面向山东省招生的美术类本科专业使用山东省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面向山东省招生的音乐类本科专业使用学校校考专业成绩。对进档考生,第一志愿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录取。若第一志愿考生录取后仍有缺额,采用第一志愿录取办法录取第二志愿考生。面向湖南省招生的艺术类本科专业使用学校在湖南省组织的艺术招生考试专业成绩。对进档考生、第一志愿按学校校考的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录取。若第一志愿考生录取后仍有缺额,采用第一志愿录取办法录取第二志愿考生。②艺术类本科:面向山东省招生的美术类专业使用山东省统考专业成绩,其他艺术类专科专业认定所有本科院校同类专业合格成绩(证)。美术类专科专业,对进档考生,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非美术类专科专业,对进档考生,学校按文化成绩由高到低录取。
德州学院录取分数线查询:/schoolhtm/schoolSpecailtyMark/65/schoolSpecailtyMark.htm
德州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落户红湖老年公寓德州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揭牌日下午,德州学院在德州红湖老年公寓举行德州红湖老年公寓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揭牌仪式。德州市民政局党组副书记、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周成玉,德州学院学生处、医药与护理学院、中专部有关负责人,来自医药与护理学院的60余名学生义工与德州市慈善总会、德州市义工协会有关负责同志参加此次活动。落成后的基地将整合医药与护理学院护理专业学生义工资源与红湖老年公寓德艺馨社会护工培训基地教育教学资源,为德城区百余名孤寡、空巢老人提供公益爱心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州李保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