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有没有六十甲子配六十四卦卦配甲子表

  (转)六十四卦与六十甲子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和阳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整体,凡是整体的东西就有道在。阴阳是二,是从太极分解来的,把阴阳看作整体的时候,这个整体就是太极。同理,把六十四卦看作整体,六十四卦就是太极。把六十甲子看作整体,六十甲子就是太极。那么,六十四卦和六十甲子都为整体,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有什么联系呢?  六十甲子是由天干和地支交互而成,十天干就是全部的天,十二地支就是全部的地。也就是说,六十甲子是天地相交所生,是代表着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六十四卦也是代表天地万物的,但是,其中乾坤两卦,纯阴纯阳,只是万物所生之因,并非世间实有之物。  六十四卦最后两卦,既济、未济,亦非世间之物。既济,定也。上为水,下为火,水性趋下,火性炎上,水火既济而得于定。世间之物皆变化无常,而此卦却定于恒态之中,故此卦可比喻为小乘佛教的有余涅磐,非世间所有。既济卦的大象曰: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这就像佛经上说的,应思念众生之苦,勿堕于二乘,而落为自了之汉。未济,就是对既济的否定,火在上,水在下,各正其位,这就是自然中的存在状态。大象曰:君子以慎辨物居方。慎,就是真心。方,就是固定之所。万物虽变化无常,却有一定之方。用真心来辨别万物,在变化中永恒,这就是道法自然。这是佛教里说的大乘境界,亦不属于世间。  六十四卦,去掉乾坤和既济、未济两卦,就是六十卦。从屯卦到小过卦,这六十卦才是世间的变化无常之物,这就与六十甲子正好吻合。    比如 举例如下:    甲子:地雷复卦 000001 孤阳在下;  甲辰:泽天夬卦 011111 孤阴在上;  庚午:天风姤卦 111110 孤阴在下;  庚戌:山地剥卦 100000 孤阳在上。  (这里以1代表阳爻‘───’,以0代表阴爻‘─ ─’。)      其他的干支对应的卦象是什么?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
  乙丑辛丑己丑丁丑癸丑  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
  乙卯辛卯己卯丁卯癸卯  甲辰丙辰戊辰庚辰壬辰   乙巳辛巳己巳丁巳癸巳   甲午丙午戊午庚午壬午  乙未辛未己未丁未癸未   甲申丙申戊申庚申壬申   乙酉辛酉己酉丁酉癸酉   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   乙亥辛亥己亥丁亥癸亥     甲子甲午坤乾见,乙丑乙未嗑井连.  丙寅丙申家人解,丁卯丁酉损咸先.  戊辰戊戌履谦是,己巳己亥壮观焉.  庚午庚子恒益在,辛未辛丑讼夷联.  壬申壬寅师同出,癸酉癸卯渐妹添.    甲戍甲辰蹇睽到,乙亥乙巳晋需天.  丙子丙午颐大过,丁丑丁未随蛊坚.  戊寅戊申丰涣好,己卯己酉节旅田.  庚辰庚戌泰否卦,辛巳辛亥有比连.  壬午壬子巽震会,癸未癸丑困贲前.  甲申甲寅未既济, 乙酉乙卯遁临钱.  丙戍丙辰艮兑现,丁亥丁巳豫畜眠.    戊子戊午屯鼎内,已丑己未妄升天.  庚寅庚申离坎聚,辛卯辛酉孚过先.  壬辰壬戍大畜萃,癸巳癸亥夬剥前.      这个口诀我不会用,谁能教教我?
  卦序溯源──六十甲子干支都有对应的卦      卦序溯源──六十甲子干支都有对应的卦      六十四卦与六十甲子,在术数中似乎从来就是两个互不相关的领域。李虚中徐子平的四柱命术以干支为依据,源于五行,与易卦似无瓜葛。纳甲法梅花易数以六十四卦做基础,只是在解卦时对卦中各爻配以五行干支,实际上是借用五行干支的原理去解决易卦显示的问题。这样看来,五行成了两者的交汇点,共同的根。而易经反而被喧宾夺主了。要知道,五行说是成形于孟子时代,它是在<易传>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想到这里,总觉得不大对劲。迫使自己深入研究一下它们的来龙去脉    关于易经的成书时代虽有争议,但大概过程习易者多是知晓的。伏羲八卦是传说,时代早在轩辕黄帝之前;经文六十四卦是商周之交;十翼则是春秋战国;其它就更晚了,不作赘述。  六十甲子是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最小公倍数组合,是一组六十进制数。据说,天干地支的发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轩辕时期的大挠氏。起先,天干仅是用来记日,因为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以日进位的;地支用来记月,因为一年十二个月,正好用十二地支来相配。但不久便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分别依次搭配起来的办法来记日期,这一办法一直沿用至今,从未间断。后来干支记日的办法又被逐渐引进到记年、记月和记时,渐次形成一整套系统,具体年代未及考据。而干支记日在殷墟甲骨文卜辞中已广泛使用,可见此习惯在殷商前早已盛行,比周文王六十四卦的历史要早很多。    这就给人一个疑惑:为甚么<周易>六十四卦与当时最为流行的干支记序竟是毫无关系的呢?从殷墟甲骨文数据看,当时日子顺序已是按照六十进制的干支记数,而在周易经文中,直接用到干支的字亦不在少数,例如:  <蛊>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巽>先庚三日,后庚三日;  <革>己日乃孚…己日乃革之;    而总的六十四卦与干支记数的对应关系竟是缺如,实在令人费解。    回过头来从<周易>的形成过程找线索。文王演周易,是当时‘天命’观念的反映。它与天文必是关系密切的。而干支记日正是当时天文学的成就之一(大概不亚于当今科技之互联网),卦与干支之间必有关联。只是古代一向认为天文即天机,天文知识仅为钦定的卜史所掌握,一般平民百姓是不准私学天文的。<周易>约莫是在春秋时期传入民间,可以推想,在从卜史传向民间的过程中,有关与天文挂钩的按干支记序部份因是‘机密“而未同时被传出,因而形成了在易经成书时只是一组没有序列的经文的状况。后人不得已搞出个<十翼.序卦>来。而所谓<连山>、<归藏>和<周易>,其最大的分歧亦是在卦序上,印证了六十四卦与顺序脱钩的悲剧。    其实,求证六十四卦与干支之间的联系为何失传并不是目的,关键是这一联系在易学中的重要意义。坊间偶尔亦会见到有一些对应的列表,但都是后人按五行堆砌的,无价值可言。本来的面目是怎样的呢?需要探索。    自从寻找到六十四卦本义卦序方阵以后,回复六十四卦与干支的对应关系就不再是天方夜谭了。可以断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下列一些特性:  1.
六十四卦中,有四个卦的干支是与其它卦共享的,而其它各卦则是一一对应,不会重复。  2.
根据互卦生成链所显示的,四个重迭卦应是在生成链末端的乾、坤、未济、既济。  3.
在综卦对内两卦必是具有相同的天干或地支。  4.
归魂卦和游魂卦各自有着大致相同的天干。  例如,火雷噬嗑卦的干支是丁未,它对应的综卦山火贲的干支就必是丁x。而在遇到丁未的情况,  可以遵循火雷噬嗑的特性去说明和解释。相反,在遇到噬嗑卦时,丁未就是一个可依据的讯息。  一旦掌握了具备上述特征的六十四卦与干支对应关系,就意味着打通了周易与日期、周易与八字之  间的经脉,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机体,从而:  1.
可按遂日的干支卦序预测事件的发展,无须受制于多次摇卦而不能形成‘天人感应’的苦恼。  2.
依照四柱的四个卦所显示的讯息可大大丰富四柱论命的内容。  3.
在占卜解卦时增添一个可直接引用的时间讯息。  4.
终身卦可改用按出生年月日时干支对应之卦直接取,或会更准确可靠些。  这样,将为易学术数开放出一个新的广阔空间。信不信由你。  
      — 乾 夬
大壮 小畜 需 大畜 泰   --   —   — 履 兑
归妹 中孚 节 损 临   —   --   — 同人 革 离 丰 家人 既济 贲 明夷   --   --   — 无妄 随 噬嗑 震 益 屯 颐 复   —   —   -- 姤 大过 鼎 恒 巽 井 蛊 升   --   —   -- 讼 困 未济 解 涣 坎 蒙 师   —   --   -- 遯 咸 旅 小过 渐 蹇 艮 谦   --   --   -- 否 萃 晋 豫 观 比 剥 坤   
  好琐碎哦。我喜欢古文,但也没耐心去研究这些了。不好意思帮不上忙。
  好东西,有时间研究下,先做个记号在此.
我对这个有悟性
    http://www./discuz/viewthread.php?tid=801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转载]六十甲子配六十四卦表及歌诀&&
六十甲子配卦歌诀:甲子甲午坤乾见,乙丑乙未嗑井连。
丙寅丙申家人解,丁卯丁酉损咸先。
戊辰戊戌履谦是,已巳已亥壮观焉。
庚午庚子恒益在,辛未辛丑讼夷联。
壬申壬寅师同出,癸酉癸卯渐妹添。
甲戌甲辰蹇睽到,乙亥乙巳晋需天。
丙子丙午颐大过,丁丑丁未随蛊坚。
戊寅戊申丰涣好,已卯已酉节旅田。
庚辰庚戌泰否卦,辛巳辛亥有比连。
壬午壬子巽震会,癸未癸丑困贲前。
甲申甲寅未既济,乙酉乙卯遁临钱。
丙戌丙辰艮兑现,丁亥丁巳豫畜眠。
戊子戊午屯鼎内,已丑已未妄升天。
庚寅庚申坎离聚,辛卯辛酉孚过先。
壬辰壬戌大畜萃,癸巳癸亥夬剥前。
此是玄空真秘诀,不是有德誓不传
催财楼日子馆网址:&&&&&&&&
&新浪博客:.cn/u/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六十四卦与六十甲子【转】
六十四卦与六十甲子【转】
六十四卦与六十甲子【转】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和阳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整体,凡是整体的东西就有道在。阴阳是二,是从太极分解来的,把阴阳看作整体的时候,这个整体就是太极。同理,把六十四卦看作整体,六十四卦就是太极。把六十甲子看作整体,六十甲子就是太极。那么,六十四卦和六十甲子都为整体,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有什么联系呢?
  六十甲子是由天干和地支交互而成,十天干就是全部的天,十二地支就是全部的地。也就是说,六十甲子是天地相交所生,是代表着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六十四卦也是代表天地万物的,但是,其中乾坤两卦,纯阴纯阳,只是万物所生之因,并非世间实有之物。
  六十四卦最后两卦,既济、未济,亦非世间之物。既济,定也。上为水,下为火,水性趋下,火性炎上,水火既济而得于定。世间之物皆变化无常,而此卦却定于恒态之中,故此卦可比喻为小乘佛教的有余涅磐,非世间所有。既济卦的大象曰: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这就像佛经上说的,应思念众生之苦,勿堕于二乘,而落为自了之汉。未济,就是对既济的否定,火在上,水在下,各正其位,这就是自然中的存在状态。大象曰:君子以慎辨物居方。慎,就是真心。方,就是固定之所。万物虽变化无常,却有一定之方。用真心来辨别万物,在变化中永恒,这就是大成若缺,道法自然。这是佛教里说的大乘境界,亦不属于世间。
  六十四卦,去掉乾坤和既济、未济两卦,就是六十卦。从屯卦到小过卦,这六十卦才是世间的变化无常之物,这就与六十甲子正好吻合(注:或者去掉乾坤否泰四卦,其中四卦都由坤和乾经卦组成,只有泰卦实现阴阳相交,则可以与三种肽链终止密码和一个开始密码建立对应关系,另有说法去掉乾坤坎离四卦,该四卦居四正,为先天体用,在后天时序和空序上无专位,而其余60卦各自成太极,应60花甲)。
  比如 举例如下:
  甲子:地雷复卦 000001 孤阳在下;
  甲辰:泽天夬卦 011111 孤阴在上;
  庚午:天风姤卦 111110 孤阴在下;
  庚戌:山地剥卦 100000 孤阳在上。
  (这里以1代表阳爻‘———’,以0代表阴爻‘— —’。)
  其他的干支对应的卦象是什么?
  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
  乙丑辛丑己丑丁丑癸丑
  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
  乙卯辛卯己卯丁卯癸卯
  甲辰丙辰戊辰庚辰壬辰
  乙巳辛巳己巳丁巳癸巳
  甲午丙午戊午庚午壬午
  乙未辛未己未丁未癸未
  甲申丙申戊申庚申壬申
  乙酉辛酉己酉丁酉癸酉
  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
  乙亥辛亥己亥丁亥癸亥
  甲子甲午坤乾见,乙丑乙未嗑井连.
  丙寅丙申家人解,丁卯丁酉损咸先.
  戊辰戊戌履谦是,己巳己亥壮观焉.
  庚午庚子恒益在,辛未辛丑讼夷联.
  壬申壬寅师同出,癸酉癸卯渐妹添.
  甲戍甲辰蹇睽到,乙亥乙巳晋需天.
  丙子丙午颐大过,丁丑丁未随蛊坚.
  戊寅戊申丰涣好,己卯己酉节旅田.
  庚辰庚戌泰否卦,辛巳辛亥有比连.
  壬午壬子巽震会,癸未癸丑困贲前.
  甲申甲寅未既济, 乙酉乙卯遁临钱.
  丙戍丙辰艮兑现,丁亥丁巳豫畜眠.
  戊子戊午屯鼎内,已丑己未妄升天.
  庚寅庚申离坎聚,辛卯辛酉孚过先.
  壬辰壬戍大畜萃,癸巳癸亥夬剥前.
  卦序溯源——六十甲子干支都有对应的卦
    六十四卦与六十甲子,在术数中似乎从来就是两个互不相关的领域。李虚中徐子平的四柱命术以干支为依据,源于五行,与易卦似无瓜葛。纳甲法梅花易数以六十四卦做基础,只是在解卦时对卦中各爻配以五行干支,实际上是借用五行干支的原理去解决易卦显示的问题。这样看来,五行成了两者的交汇点,共同的根。而易经反而被喧宾夺主了。要知道,五行说是成形于孟子时代,它是在<易传>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想到这里,总觉得不大对劲。迫使自己深入研究一下它们的来龙去脉
    关于易经的成书时代虽有争议,但大概过程习易者多是知晓的。伏羲八卦是传说,时代早在轩辕黄帝之前;经文六十四卦是商周之交;十翼则是春秋战国;其它就更晚了,不作赘述。
  六十甲子是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最小公倍数组合,是一组六十进制数。据说,天干地支的发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轩辕时期的大挠氏。起先,天干仅是用来记日,因为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以日进位的;地支用来记月,因为一年十二个月,正好用十二地支来相配。但不久便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分别依次搭配起来的办法来记日期,这一办法一直沿用至今,从未间断。后来干支记日的办法又被逐渐引进到记年、记月和记时,渐次形成一整套系统,具体年代未及考据。而干支记日在殷墟甲骨文卜辞中已广泛使用,可见此习惯在殷商前早已盛行,比周文王六十四卦的历史要早很多。
    这就给人一个疑惑:为甚么<周易>六十四卦与当时最为流行的干支记序竟是毫无关系的呢?从殷墟甲骨文数据看,当时日子顺序已是按照六十进制的干支记数,而在周易经文中,直接用到干支的字亦不在少数,例如:
  <蛊>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巽>先庚三日,后庚三日;
  <革>己日乃孚…己日乃革之;  
  而总的六十四卦与干支记数的对应关系竟是缺如,实在令人费解。
    回过头来从<周易>的形成过程找线索。文王演周易,是当时‘天命’观念的反映。它与天文必是关系密切的。而干支记日正是当时天文学的成就之一(大概不亚于当今科技之互联网),卦与干支之间必有关联。只是古代一向认为天文即天机,天文知识仅为钦定的卜史所掌握,一般平民百姓是不准私学天文的。<周易>约莫是在春秋时期传入民间,可以推想,在从卜史传向民间的过程中,有关与天文挂钩的按干支记序部份因是‘机密“而未同时被传出,因而形成了在易经成书时只是一组没有序列的经文的状况。后人不得已搞出个<十翼.序卦>来。而所谓<连山>、<归藏>和<周易>,其最大的分歧亦是在卦序上,印证了六十四卦与顺序脱钩的悲剧。
    其实,求证六十四卦与干支之间的联系为何失传并不是目的,关键是这一联系在易学中的重要意义。坊间偶尔亦会见到有一些对应的列表,但都是后人按五行堆砌的,无价值可言。本来的面目是怎样的呢?需要探索。
    自从寻找到六十四卦本义卦序方阵以后,回复六十四卦与干支的对应关系就不再是天方夜谭了。可以断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下列一些特性:
  1. 六十四卦中,有四个卦的干支是与其它卦共享的,而其它各卦则是一一对应,不会重复。
  2. 根据互卦生成链所显示的,四个重迭卦应是在生成链末端的乾、坤、未济、既济。
  3. 在综卦对内两卦必是具有相同的天干或地支。
  4. 归魂卦和游魂卦各自有着大致相同的天干。
  例如,火雷噬嗑卦的干支是丁未,它对应的综卦山火贲的干支就必是丁x。而在遇到丁未的情况,
  可以遵循火雷噬嗑的特性去说明和解释。相反,在遇到噬嗑卦时,丁未就是一个可依据的讯息。
  一旦掌握了具备上述特征的六十四卦与干支对应关系,就意味着打通了周易与日期、周易与八字之
  间的经脉,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机体,从而:
  1. 可按遂日的干支卦序预测事件的发展,无须受制于多次摇卦而不能形成‘天人感应’的苦恼。
  2. 依照四柱的四个卦所显示的讯息可大大丰富四柱论命的内容。
  3. 在占卜解卦时增添一个可直接引用的时间讯息。
  4. 终身卦可改用按出生年月日时干支对应之卦直接取,或会更准确可靠些。
  这样,将为易学术数开放出一个新的广阔空间。信不信由你。
将一个圆球的内接正方体的六个面对正东西南北,然后对正方体进行河图和洛书形式的解剖。在正方体的每个面画洛书九宫,则六个面上共有五十四个方格,再加上每个面那个大方格,一共得到六十个方格。这六十个方格与花甲的六十之数正好吻合。东南西北四个面上的洛书九宫分别反映木火金水四种物质的五行场效应和各个面上物质的能态运动过程和规律;上下两个面上的洛书九宫反映居于中央的土行的情状。至于每个面自身的那个方格,正是“奇门遁甲”学所遁的那个“甲”,也是九宫八卦阵所遁去的那个“一”。作为遁法的统帅和灵魂,这个“一”规定了九宫的五行属性,它提供了九宫的场能,而能够为系统提供五行场能的,只能是河图所表述的五行。这样上节提到的那个“十”也就找到了几何的解释。将六个面的六个“一”合并为一个整体的“一”,加上五十四,恰好构成了“天地凡数”的五十有五,也是河图之数五十五。代表土行的上下两个面,五行的场能皆属土,只是运行的方向相反而已,所以只需一个就够了,这样,东南西北四个面加上中央那个面共有四十五个方格,正合洛书之数四十五。
作为方位坐标和场能,甲木和乙木皆居于东方,丙火和丁火皆居于南方,庚金和辛金皆居于西方,壬水和癸水皆居于北方,戊土和己土皆居于中央。按照物质的生成顺序,水最先,其生数为一,经五孕育而成,故北方六壬皆生数一,六癸皆成数六,水,阳性也,生数奇也;火居次,其生数为二,成数为七,故六丁皆生数,六丙皆成数,火,阴性也,生数偶也;木序居三,经五而成,故六甲皆生数,六乙皆成数;金序居四,经五而成,故六辛皆生数,六庚皆成数;土居第五,合自身以成,故六戊皆生数,六己皆成数。五方天干各统十二支,合为六十花甲。将“天地凡数”的五十五减去六个面的六个“一”,得数四十九,此即“其用四十有九”。再将洛书九宫中央那个方格“挂”去,剩下周围的八个方格,正合后天八卦亦即洛书,正是周易筮法的本质。
完成了上面的解剖后,六十花甲的真谛已经昭然若揭。我们只需将正方体六个面上的六十个方格透视到外接圆球表面,这样,谁都可以断定,所谓六十花甲就是圆球表面上规律分布的六十个点!
『六十四卦』与『六十甲子』是两套独立的象数理「子系统」,无论在数理、干支易象方面,彼此有某一定程度上的联系,甚至可以交互运用,我所研究的预测学主轴心即是放在探讨六十四卦与甲子周期的交互运用上。
  六十四卦与六十甲子的联系在於彼此的公倍数皆为近似於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大衍筮法中阴阳爻用数六七八九四数的四倍为策数,乾卦为天之气象,主上半年,其策数9*4*6两百一十六策,坤卦为地之气象,主下半年,其策数6*4*6一百四十四策。两卦合起来统主全年之气象,其策数合为三百六十策。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为六十甲子,合管一气,一年共六气。卦与干支其实意义上都是相近的符号,数理结构上的不同而已,两者皆是数,彼此可以相互转换计算,气数频率可以互相共鸣,理气象数皆能若合符节。
  古人以「卦气」的体系联系卦象周期与干支周期,假如运用一卦对应一干支符号的方式,六十四卦与六十甲子必定差四,则必须将四卦提出以统领其余六十卦分配六十甲子,一正卦分管十五卦,正好是一节气之数,此法是一对一对应法,不论固定对应或变动对应卦象与干支,此种方法於气数长短虽合,但易象与干支象几乎完全不能相应,也不具有预测上的实际作用,等於是一种没有用的假说,也算卦气的一种。
  另外一种较常用的是所谓焦赣「六日七分」卦气,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之ㄧ度,同样以四正卦统领其余六十卦,依据节气特性合理平均分配卦爻到一年的周期,六十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六十爻对应三百六十天,运用上通常四正卦在四正交会点再分领一天置闰,余下的一又四分之ㄧ天,於大雪后四十五日设为「空亡日」,诸事不宜。这种方法已是很完美的卦气对应方法,但它是以一年内的二十四节气为准应,又与日干支甲子周期不能相符合。
  除了焦氏一脉的卦气说外,奇门遁甲以九宫八卦将干支透过天地盘相结合,达到「理气象数皆能若合符节」的目的。但它使用的置闰法和拆补局,立局方法不当会产生蛮大的误差,在气数交会点时,预测上会产生一些不准的现象,在一些精确要求度很高的预测上就不太适合了,例如股市(我实验过了)。
  我在研究过气候相关的一些预测学后,发现那些方法仍然在绕圈圈,绕「时、气误差」的迷团,六日七分卦气对应二十四节气就无法准确对应干支周期,遁甲采取折衷的方法同时对应气候与干支周期,虽然有还算精准的拟似误差,但同时间造成时与气两者都产生误差。
  究竟还有没有什麼方法能够合时合气呢?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与「甲子周期」能够精确相符的方法,答案很简单,设第三个标准基点,六十四卦象,利用六十四卦与一年气候相符的特性,以六十四卦用五运六气法准确对应一年二十四节气,一卦有六爻,六爻各分配六气,阴阳风雨晦明,将六气排列转化成内、外三组干支值符,随著气旋的比应程度(年季月日时),内为气旋眼部,外为气旋环流(比方台风气旋从形成到消失,两个月完全消失,中心眼部相当於一天,环流相当於两个月,眼与环流比例为1:60)。用这种方法「卦象」与「气候」相应,卦化六气干支与四柱干支周期相应,干支象数、生克制化之理又与卦理象数相应,成为一非常完美零误差的方法。基本条件是,六十四卦变卦爻象必须准确没有误差!(占卜取挂、依象数取挂都要准确无误差)也就是说,此法的误差只来自於两者,二十四节气(一般误差小到可忽略)、六十四卦变(占卜是否诚心、取象数是否精确)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有四种, 一是现通行本的顺序, 一是京房易传的八宫顺序,
一是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周易顺序,还有伏羲先天64卦序。
通行本周易顺序, 古人有一歌诀:
乾 坤 屯 蒙 需 讼 师, 比 小 畜 兮 履 泰 否;
同 人 大 有 谦 豫 随, 蛊 临 观 兮 噬 嗑 贲;
剥 复 无 妄 大 畜 颐, 大 过 坎 离 三 十 备。
咸 恒 遁 兮 及 大 壮,晋 与 明 夷 家 人 睽;
蹇 解 损 益 夬 姤 萃,升 困 井 革 鼎 震 继;
艮 渐 归 妹 丰 旅 巽,兑 涣 节 兮 中 孚 至;
小 过 既 济 兼 未 济,是 为 下 经 三 十 四。
由乾坤到既济未济的变化过程如同阴阳的变化过程一样,是一个交替互变的过程,正如昼夜交替,日复一日;寒暑变迁,年复一年。所以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将乾坤坎离之外的周易六十卦作为计时,即“刚柔有表里。朔旦屯直事,至暮蒙当受,昼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即未至晦爽(爽,早上朦胧有点亮),终则复更始,日月为期度,动静有早晚。”《周易》卦序塔型结构中,卦序的变化正体现这种阴阳互补(左右爻位)交替变化关系。也是一种阴而阳,阳而阴的互变过程。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列乾坤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纪纲”
郑军《太极太玄体系》:八八六十四卦是表征月地日三体运动关系的数学表达形式
& 朱灿生从封闭周期包含始点终点出发,指出16近点月构成首尾相似的封闭周期。16近点月包含64
特征点,这就是八八六十四卦。
& 本文对此将给出另外两种解释:
&(1)以日地连线为参考,月右行60点,则地左转4点。若以一卦代表1点,则月行60卦,地转4卦,两者合为八八六十四卦。
(2)若以地球(地心)为相对静止,月右行60点,日地连线右旋4点。以一卦代表1点,则月右行60卦,日地连线右行4卦,两者合为八八六十四卦。
实际上,“地左转”与“日地连线右旋”是一回事,两者是相对运动。因此,可以视上述两种解释为一种。这4卦代表地球左转一周(或日地连线右旋一周)过4个特征点,它们的对位连线构成了月亮60卦的一个直角座标系。因此这四卦就是先天卦中的乾坤坎离或后天卦中的坎离震兑
发表评论:
馆藏&2321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114网址导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十四卦先后天配合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