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晃的作品《Vogue》极光在哪里可以看到到

女魔头为什么穿Prada?Prada为什么是时尚的领头羊?我在展览里找到了答案:Prada的格局大。Prada 不研究流行色,不着急用一种时髦材料,不翻用旧的审美。文_洪晃《穿Prada的女魔头》电影剧照和时尚的关系分为“前杂志时期”和“后杂志时期”。Prada 这个品牌我在“前杂志时期”就已经遇到过,上世纪90年代那个小黑尼龙包风靡纽约,有个在华尔街混得不错的大陆女高官拎着她的包,把那个小三角LOGO放在离我鼻子只有半寸的地方说:怎么样?最时髦的。当时我彻底没反应过来。前杂志时期第二次遇到Prada是在《纽约客》杂志的封面:一张漫画,一个女金领的 Godffrey 大包差点被卡在一个办公大楼的旋转门里面。这是某年9月《纽约客》时尚专刊的封面。这次我有了印象,但是心想,什么品牌?能上《纽约客》的封面?我“后杂志时期”当然跟Prada的接触就很多了,记得有一年我看见Prada出了渐变的裙子,觉得特别好看。之后,渐变的料子在各种品牌里面出现,至少延续了四五季。这是我头一次领会到Prada在时尚圈里领头羊的地位。2008年,Prada把我最不喜欢的时尚元素—蕾丝做成这年春夏的重头戏,但是穿出来效果完全没有那种超级腻超级弱的女人气,反而挺帅的。这之后,蕾丝又在各种时尚品牌中流行了好几季。之后,Prada这个品牌就被好莱坞的《穿Prada的女魔头》搞得家喻户晓,好多朋友都以为这是植入软宣,而实际上Prada没有植入,也没有投资电影,好像就是在电影首映的时候给Meryl Streep做了一条裙子。“为什么女魔头穿Prada?”我曾经当面问过美国《Vogue》的时尚编辑 Andre Leon Talley。“因为Prada是影响别的品牌的品牌,Miuchia 就是很牛。” Andre Leon Talley用这么一句话把我打发了,好像我问这个问题很外行,本来就是时尚宇宙人都知道的事实。Prada为什么是Prada?我一直没搞清楚,一直到看了Pradasphere 这个展览之后。这不是一个大展览,你就只当有人给你一把钥匙,放你进入Prada设计师的大脑里面转一圈,把最核心的大脑活动用各个季节的裙子展示出来。这就是展览所谓的 Typologies。Prada 大脑里面来回翻滚的几个概念就是这六个展柜:现代主义、图案装饰、大陆主义、极致演绎、动物元素和两性主义。现代主义是做减法的,其审美核心是简约。然而时尚的功能是需要做加法的,穿到位不是时尚,是服装,穿出位才是时尚。Prada在一条裙子上是可以加减法同时开工的,比如2011春夏的裙子,最简约的连衣裙款式,白色,上面覆盖了一层手绣的珠片。一条现代主义的裙子立刻有了旧社会的装饰。然而,整体感觉还是简约,因为裙子是白的,珠片没有图案,用这种手段把简单的东西变得非常华丽,而华丽得那么干净、简约。大陆主义实际上是欧洲大陆主义,是欧洲资产阶级的文化。其实今天的时尚就是被欧洲资产阶级文化主导的,这里面有太多概念,什么是大家闺秀,什么是叛逆,什么是品位,这些都是时尚的话语,而至今,这个话语权仍然在欧洲资产阶级手里。但是Prada不是循规蹈矩的大陆主义,这个品牌是在质疑、玩耍、颠覆各种欧洲传统的审美,说白了,就是特别能折腾—用工业链条做裙子,套在最柔软的羊绒外面;用一般做配饰的鳄鱼皮用来做套装,还是古董鳄鱼皮。极致演绎是时尚的任务,是把功能演绎成艺术,把艺术演绎成流行,把流行演绎成你衣柜里的裙子的过程。这也是Prada的拿手戏,所有款型都是简约的,但是演绎是无限的。皮草上演绎出画家的作品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最后的两性主义是欧洲当代审美中的大话题—Androgyny (中性), Metro sexual(都市玉男),以至于演变到今天中国网络语言的“女汉子”、“小鲜肉”什么的。最典型的两性主义演绎是2008年的蕾丝,这个女得让你浑身发软的材料在Prada手里变得很女汉子。似乎无法形容。但是一目了然。女魔头为什么穿Prada?Prada为什么是时尚的领头羊?我在展览里找到了答案:Prada的格局大。Prada 不研究流行色,不着急用一种时髦材料,不翻用旧的审美,Prada是用裙子去评论社会,Prada在更新、挑战现有的审美和价值观。这不是一个设计师的格局,是一个哲学家的格局。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42970 更新:
人气:34190 更新:
人气:25510 更新:
人气:18006 更新:
南都周刊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厦门人,千万别干这种事!不然你的社保卡会被冻结!!
沈阳新开多条公交线都通向这个地方!随意坐一程,就是一趟奇妙之旅!
瑞安一工厂突然爆燃,整屋坍塌!这时,一家三口坐着越野车路过…
日本的中文告示为什么那么雷人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從《VOGUE》主編離職説開去_女性頻道_新華網
您的位置:
從《VOGUE》主編離職説開去
日 10:57:56
】 【】 【】 【】&
    12月17日清晨六點,法版《VOGUE》主編Carine Roitfeld離開了她掌門10年的《VOGUE》雜志社。據説Carine Roitfeld的離去並非自願,其實是被品牌逼迫辭職,解聘的原因有傳説是,法版《VOGUE》12月刊時與奢侈品業巨頭LVMH集團有一個合作,由于Carine Roitfeld沒能使LVMH滿意,導致LVMH老板頗為不滿,向《VOGUE》老板施壓,導致其丟了飯碗。
    沒想到在時尚界地位如此高的Carine Roitfeld在品牌大佬面前,仍然還是小嘍啰。現實世界裏,還有沒有像電影裏RUNWAY主編那樣在時尚圈“呼風喚雨”的“魔頭”?
    Carine Roitfeld幹著時尚這行,卻又是個反時尚的叛逆者,她曾宣稱“我討厭表。穿全透明T恤衫也好過拿個手袋,我更喜歡把手揣兜裏,讓那些妄圖兩塊皮子就賣個大價錢的家夥見鬼去吧。”在她的一手把控之下,法國版《VOUGE》成了VOGUE帝國裏最耀眼的明星,其他國家的《VOGUE》和法國相比,就是一本軟文雜志。
    看來,魔頭不是那麼好當的,她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專業知識,要有獨立時尚見解,還要有向奢侈品帝國説“不”的勇氣。只要有錢就可以佔據版面,魔頭絕對不會幹出這種事。
    若幹年來,時尚雜志始終是在賣一個夢給大家——華服、美食、閃爍的珠寶、光鮮的酒店,所有東西在聚光燈下被晾上10分鐘,出來的就是所謂的時尚了。而這其中的故事、文化,有沒有人能説個明白?恐怕沒有幾個人。洪晃曾和手下人做過一個試驗,把所有時尚雜志封面蓋上,來判斷這是哪本雜志,沒有人能説得清楚。
    這是為什麼?是因為我們的時尚雜志太雷同了,已經成為了可憐的産品目錄,它們沒有自己的觀點,自然也形成不了自己的風格,沒有風格又從何談時尚?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更願意在博客和微博上尋找時尚的原因。
    打開電腦,你會發現,時尚界、文化界的很多人更願意在網絡裏表達自己的觀點,也因為這些真實的聲音,更多人願意追隨他們的腳步,尋找、傾聽時尚界當下最新銳的思想,而這恰恰是眼下流行時尚雜志裏比較少見到的。
    另一方面,新一類時尚雜志正在蓬勃興起,那就是品牌雜志。據悉,聖羅蘭、卡地亞、愛馬仕都在高調印發奢侈品雜志。有錢,還愁招不到高級的禦用主編和記者?可以想象,有朝一日進入中國的它們,已經是非常成熟的一本時尚刊物。
    難以想象,越來越惡劣的生存環境下,那些至今仍在津津有味做著産品目錄,品牌軟文的時尚雜志,究竟還能堅持多久?
    
【】 【】 【】 【】
(責任編輯:
請您發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語並遵守。洪晃的资料_百度知道
洪晃的资料
出身,家庭背景,个人情况
 洪晃(1961—)。  个人履历  1975 – 1978,德国金属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驻华首席代表
1996 – 2000,搞网站,在2004年被评为亚洲最著名的四个媒体人之一: 中国北京  出生日期,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国际部
1980 – 1984。12岁时被送往纽约学英文,12岁以新中国第一批公派小留学生的身分
洪晃  赴美读书,曾为《三联生活周刊》杂志撰写专栏: 美国纽约州瓦瑟大学  代表作品、办杂志, 是大陆唯一入选人,担任跨国企业的驻华代表,1984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瓦瑟大学。出版自传《我的非正常生活》和杂文集《无目的美好生活》.3—: 洪晃  国籍: 中国  出生地。曾经做过咨询: 商业 中国互动媒体集团的CEO  毕业院校、有色金属贸易。洪晃的个人博客在国内有很高的知名度.5,二十五岁时返回中国。
洪晃女士毕业于华沙学院并获学士学位:国际政治
1984 – 1986。
现任《ilook世界都市》出版人兼主编、投资等方面的工作。  中文名,美国Vassar College 主攻,2007年被评为年度中国十大魅力女人,《世界都市iLOOK》杂志主编兼出版人,成为名人: iLOOk 世界都市  个人简介  洪晃,生于1961年,美国Kamskip 公司总裁
1986 – 1996,其后自立门户,标准国际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2000、写文章。具有近十五年国外工作经验,洪晃获得最具创意人物奖,专栏作家、《廉价哲学》,点击量过亿。2006年首届“创意中国盛典”中,北京外国语学院附中
1978 – 1980,中国互动媒体集团的CEO: 1961年  职业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洪晃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洪晃访谈:奢侈品牌,我们在萌芽,西方在衰落
由传媒人洪晃投资的“BNC薄荷糯米葱”中国原创设计概念店又有了大动作。日前,这位剽悍的时尚杂志主编签下了ESMOD·北京优秀毕业生项耀东作为BNC第一位签约设计师。
洪晃说,“BNC以前一直是设计师寄卖的形式,发展了一年之后,未来将走更加独特的‘设计师&for&BNC’系列。而对BNC而言,发现新的设计师,为他们提供一个销售平台一直是BNC的核心价值。”&
BNC是“BRAND&NEW&CHINA”的缩写,也是“薄荷糯米葱”的拼音首字母,BNC位于北京三里屯VILLAGE北区地下一层,从2010年开店伊始就备受瞩目,这也是洪晃对中国原创设计的一次从行动到金钱的一次身体力行的支持。
BNC缘何诞生?是洪晃在《世界都市ilook》当主编多年以后的萌想。对中国原创设计师的支持,除了报道之外,更切实的是给这些有才华的设计师们提供一个商业平台,让更多的消费者接触和消费他们的作品。所以,她对BNC的定位是“有当代中国意识的中国原创设计店。”
不过像BNC这样的中国原创设计师买手店,如今的经营状况到底如何?这位平常心直口快的另类女魔头也只能幽默地说:“我们决定暂时不透露”。
网易时尚:BNC的顾客主要是哪类群体?
洪晃:BNC&的消费群体最大特征是关注设计。我们这里有很多女性企业家和高管,还有很多年轻人。同时,我们发现很多媒体同行经常来逛。
网易时尚:经营BNC也有一段时间了,你觉得现在消费者看待中国原创设计是怎样的一个态度呢?
洪晃:中国设计师还需要在消费者中树立信誉,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消费者对中国设计有强烈的兴趣,但是不一定有价值认可。
网易时尚:以推动中国本土设计为BNC经营的主要内容,会不会比较难产生经济效益?
洪晃:想发财绝对没戏,至少今天没戏。但是管理好了,养活自己是没问题的
网易时尚:能透露一下BNC现在的经营状况吗?
洪晃:我们决定暂时不透露。
&&&&ESMOD·北京2011年度优秀毕业作品金奖获得者项耀东幸运地成为了BNC第一位签约设计师,他将为BNC设计&MOH&for&BNC&系列产品。洪晃在接受采访时对这位爱将赞不绝口,她亲昵地称项耀东为“东东”,对于这次签约,洪晃说,这也是BNC从原有的单纯的设计师寄卖产品的经营模式到开始引入与青年设计师签约合作的经营模式的开端。
网易时尚:BNC以前也签下一些来自ESMOD的年轻设计师,像叶谦,但以前一直是寄售卖的形式,能聊一下BNC与设计师合作的模式吗?
洪晃:由于我们开店时,毫无零售经验。而店的终极目的是给年轻设计师一个销售平台。所以我们没有去挑选设计师,来者不拒,以寄售的方式经营。一年以来,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在这一年中,中国设计作为商业概念比以前更火了,所以很多设计师都自己开了店.所以,我觉得这时候ESMOD·北京的出现就更加重要了。我们要拓展一些新的合作模式,毕竟,对我们来说,发现新的设计师,为他们提供一个销售平台还是我们这个店的核心价值。
网易时尚:你指的新模式是签下了ESMOD·北京2011优秀毕业生项耀东。与设计师合作的形式会有很大不同?
洪晃:东东(项耀东)会成为BNC第一位设计师,他自己的品牌叫MOH,他会为我们设计一条 MOH for BNC 的产品线,也会去找他的校友为我们设计其它的“设计师for BNC”的产品。
叶谦网易微薄:
项耀东网易微薄:
&&&洪晃与ESMOD·北京将进行更广泛的合作,其中之一是设立了一个&ilook/bnc&奖学金,赞助一些非常优秀但是经济困难的同学学习时装。洪晃说:“我个人的考虑是不能光做‘锦上添花’的事情,人家成功了,你来凑热闹,分一杯羹,这没有意义,没有什么价值。我们更希望做点雪里送碳的事情,和设计师一起成长。”
网易时尚:基于什么样的考虑,你愿意给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一些机会?
洪晃:我们已经决定在esmod设立一个&ilook/bnc&奖学金,赞助一些非常优秀但是经济困难的同学,具体申请和操作方式正在和学校管理人员探讨。我个人的考虑是不能光做“锦上添花”的事情,人家成功了,你来凑热闹,分一杯羹,这没有意义,没有什么价值。我们更希望做点雪里送碳的事情,和设计师一起成长,当然我们的能力也很有限,所以也只是能做多少做多少。
网易时尚:BNC旗下的设计师品牌,有许多都是有海外留学背景,许多人会认为,从事设计师这个行业,本身起码是一个小富二代,你觉得呢?
洪晃:不见得,这也是我们想提供奖学金的原因,富二代的缺点是不能吃苦,而服装设计是一个需要吃苦的行业。和拍电影一样,大众看见的都只是这个行业的光圈,而实际上这两个行业都需要很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出席过众多奢侈品品牌的发布秀,也身体力行支持中国原创设计,洪晃对中国时尚行业和欧美时尚行业的评价是:“我们还是萌芽状态,但是他们在衰老。这个中间也许是我们的机会。”而时尚作为这个时代巨大的经济驱动力,是有无限价值在里面的。
网易时尚:从一个媒体人的角度看,你觉得时尚对这个时代的意义是什么?
洪晃:时尚是我们这个时代巨大的经济驱动力,一个产品如果被公认为时尚,就会大卖,就会从一个产品变成一个公司、一个品牌、一个传奇。我的好朋友DVF的裹身裙就证明了这一点。
网易时尚:你非常支持中国原创设计,但也出席过一些欧洲奢侈品牌的发布会,你觉得中国时装行业与欧美存在着一个怎么样的差距?
洪晃:很大,我们还是萌芽状态,但是他们在衰老。这个中间也许是我们的机会,也许是别人的机会:比如泰国,日本,韩国,香港。至于是不是我们的,这在于政府,因为中国是一个政府导向很强的市场
洪晃认为,中国时尚业现在正处于从制造走向创造的阶段,而对于中国如今是奢侈品消费大国这样的地位,洪晃直言是“钱多,人傻,速来”,毕竟,中国不是奢侈品大国,只是奢侈品消费大国。对于这样的状况,洪晃认为,中国政府正面临巨大压力,要深刻反省,为中国有才华有天赋并刻骨努力的设计师们做更多的事情。
网易时尚:中国现在是第二奢侈品消费大国,你如何评价这个时尚地位?
洪晃:钱多,人傻,速来。
网易时尚:你觉得中国设计师和原创品牌在其中有什么机遇或者挑战?
洪晃:我觉得这个挑战是针对中国政府的,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为什么除了廉价商品是自己生产的,别的都买外国的?为什么一个制造了全世界服装的国家,做不出一个服装品牌?这是政府要反省的。当然,对于设计师的挑战会更加具体。
网易时尚:你认为中国年轻设计师要想走向国际舞台,有什么竞争力?
洪晃:我觉得中国设计师首先应该做的是在中国形成有规模的销售,中国是未来最大的服装市场。我们应该先在这里站稳,再走向世界。如果本土市场做不好,国际上也不会更加容易。
网易时尚:你觉得现在的中国年轻设计师想要发展,还欠缺哪些客观条件?
洪晃:我们政府需要为中国设计做点事情,比如:建立一个设计博物馆,建立一个对外开放的设计图书馆,建立一个非常好的中国手工艺博物馆,建立一个手工艺档案库。对独立设计师的公司施行减免税,提供办公地点,让他们能够做到后场前店,在最低成本下面向市场。
洪晃说,“名媛”是一种责任的名称,而不是单纯的衣着品位。所以这位“时尚女魔头”更热衷于穿着马大褂出席各种活动。对于当代年轻人,洪晃的评价是“有的特别好,有的特别烂”。此外,因为在微博和博客心直口快,洪晃直言也没少了去“喝茶”。
网易时尚:作为章含之的女儿,你会如何定义“名媛”这个词?
洪晃:“名媛”是一种责任的名称,说明你出身很优越,各方面条件优越,因此你有责任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情,国外所谓的civil&society大都是名人家里的孩子,他们应该有一种教养,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幸运的,同时也要有一种责任感,就是要多为社会做点事情。没有这种教养的,不能算名媛。
网易时尚:透过微博包括你之前的博客,我们知道您是个口直心快的人,作为一位名人,这会给你带来麻烦吗?
洪晃:会的。但是习惯了。我喜欢喝茶。
网易时尚:你的形象和一般概念中的时尚女魔头有点不太一样,穿着打扮等方面似乎都比较随性一点,你个人喜欢什么风格的时装设计?日常生活中喜欢什么质感的着装?
洪晃:我一般喜欢穿我的马大褂。
项耀东作品《Twisted&Beam陆离》灵感阐述:取自成语&光怪陆离。最初灵感来自一段记录显微镜下冰片干扰波效应的视频。阔型主要结合了袈裟极柔和西服极简的两性特征,色彩与图案运用了经典人字纹和信号干扰波效应。
项耀东简介:
年龄:22岁
专业:服装设计与制版双科
爱好:音乐、绘画、摄影
微博地址链接
获奖经历:&
ESMOD·北京在校期间获奖学金&
2011年3月入围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青年设计师大赛汉帛杯并获得优秀奖&
2011年7月毕业于ESMOD·北京,毕业作品《Twisted&Beam陆离》获得金奖并成为BNC第一位签约设计师。&
网易时尚:这次SMOD·北京毕业作品的灵感来源?
项耀东:从未来感的干扰波到复古的人字纹,从女装百褶到男士正装,在一切两极中尝试寻找关联性。
网易时尚:在ESMOD·北京这几年的最大的收获?
项耀东:光阴荏苒,在ESMOD学习生活是忙碌的、痛苦的、也是心甘情愿的。在这里我结识了很多有才华的同学,在合作的系列中摩擦出新的创意,也更坚定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网易时尚:你心中的法国时尚或者巴黎时尚?
项耀东:优雅而充满想象力。
网易时尚:你的设计师偶像?
项耀东:Alexander&Mcqueen、Raf&Simons
网易时尚:你的时尚梦想?
项耀东:成为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开一个面料研发公司。
网易时尚:你认为中国创造是什么?
项耀东: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打造属于中国的品牌。
目前,已经和BNC签约的设计师有一百五十多位,店内已经陈列销售的有七十多位设计师的作品,涵盖了服装、家居、配饰、首饰等等,每个设计师的作品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消费者总能在店内找到适合自己且与众不同的东西。&
在BNC,有服装设计师翘翘、陈平、何艳、范然、周翔宇、邱昊等的最新当季作品;有MRKT,Y-TOWN,半木,木码设计,王杨,MIKE&MAK等的概念家具;有首饰设计师胡玲、满开慧、张小川、王蕾薛铁、26记、GOLDA&ANA、祁子芮等的个性配饰;有创可贴、南锣鼓巷、HI&PANDA、THE&THING、破壳等年轻人追捧的潮牌;还有来自如元素设计、南林工作室、浩汉设计、白夜设计、叶宇轩,叶智荣等设计师的有趣独特小摆件、餐具、文具、玩具……BNC店内的很多品牌与设计师产品都是在北京独家亮相。此外,店内还特设有咖啡区,逛累了可以坐下来喝杯咖啡,吃一块精致的手工小点心.
品牌:更(童装)
设计师:周更新 周更非
品牌:t.b.a(&to&be&adored的缩写&)(英伦风)&&
设计师:Binbin&McNiven
品牌:Ye’s(讲述青春主题的设计师品牌)
设计师:叶谦
品牌:稀奇(艺术品)
设计师:向京、瞿广慈夫妻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采访/撰文/杨倩 编辑:戚雨欣 美术/黄怡斯&&洪晃推韩寒模式:望郭敬明的成功发生在他身上
来源:《壹读》
  我对洪晃的印象是她很跨界:杂志出版人、时尚圈时尚人士、对公共问题持续发言的人、优质的专栏作家,至于她的身世浮沉,不那么重要。
  几天前,我告诉洪晃这个印象,我说她在我这里的排序是,先看到文字,觉得还不错,后知道家世,觉得挺显赫,比如母亲是章含之,外公是章士钊;再后来知道些八卦。我觉得,这个排序对她挺好的谁愿意只顶着一堆光环在人生路上溜达啊,用她的话说,“我都52岁了,再不跳出来,不都淹死了吗?”
  上周的访谈,从政治到文化,从文化到时尚,从郭敬明到韩寒,从杰克逊到凤凰传奇,都有涉及,你看到的这些文字,除极个别比较敏感的没刊登外,基本是原生态呈现。洪晃如同她在电视上的样子,也穿着宽松的衣服,也有丰富的肢体语言,还时不时飙出来让人不反感的脏话。
  对不了解洪晃的人,还要做个介绍:她现在的身份是中国互动媒体集团CEO,《世界都市iLOOK》杂志主编兼出版人,一个很善谈、会讲笑话的人。
  读马云:人总是会追问“为什么”的问题
  我刚做了件可能让你觉得可笑的事,我也看风水大师了。我一个朋友去看,我就跟着蹭了一把,风水师说我前程啊财运啊都不错,还说48岁时桃花运挡都挡不住。听了挺开心,但事实上我又经常批评这些。我离开时觉得很矛盾,哪个是我啊?想起这段时间的马云&&好像大家都有几张面孔。
  你没去找王林(笑)?
  没有,不是说他去香港了吗,找不到啊。你会有这样的矛盾吗?
  呃&&很少。
  那你理解马云吗?他很像大师“杀手”,李一啊王林啊,他们的引爆似乎都和马云有关,对这样的中国顶级的企业家,他的这一面,你怎么理解?
  总的来讲,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里是没有宗教的,尤其是1949年之后。现在,宗教的位置一定程度上被迷信占了。人总是希望,有一个庞大的宇宙性的精神在那支配着。有人类以来就这样,你看北京猿人遗址,从壁画或其他遗迹上就发现,那时的人类就有个毛病,就是对精神的追求,无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人类都要做精神上的追问。
  人和动物的区别?
  至少是特别大的区别,我为什么做这件事?比如,今天我为什么会跟你聊几个小时?有必要吗?你也得跑到这,我也得跑到这,而且还不一定开心,但我们会问,为什么我们要在这儿?
  结论?
  人总是会追问“为什么”的问题。比如你很倒霉,你会说,哎呀,我为什么这么倒霉?很多人都很努力,也没做错事,但就是不成功,这时他就需要有个力量跟他说话。他可能进教堂,进佛堂,进道观,在那里对自己说,只要我再努力,只要我继续做好人,我会得到回报,他需要精神的支持让他做想做的事。但当你把人对精神的追求,严格地不能说彻底地控制起来时,人就会走向小缝儿,这些小缝儿里就会出现王林啊,气功啊,因为大家都侥幸地希望,有个更强大的东西在精神上支持他。如果人的精神无法得到舒展,必然的结果是出现迷信,包括很多精英阶层的人,都会走向迷信。
  只是大家对精英阶层更关注吧。
  所有人都可能这样,只不过大家觉得,你都那么精英啦,怎么还这样啊。如果我家阿姨也找王林,你肯定说,哎,你阿姨好有钱啊(笑),你可能就不说她多迷信,你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那你去找呢&&
  那大家会说,怎么洪晃也去找啊,她也这么迷信啊,怎么精英也这样啊,这么多年不是都说无神论吗科学发展观吗?但我觉得没什么,最重要的是,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人的精神应该得到舒展或解放。单就这件事来讲,除了有炒作、八卦的价值,没其他价值。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有很多张面孔,包括我自己照镜子时也这样觉得,但西方社会的商业精英也好,文化精英也好,面孔相对单一?
  我觉得任何人都有很多面孔,中国人可能多些,西方人少些。其实面孔后面是“矛盾”,矛盾越多你越累,当然,中国人承受力比较强。
  你的面孔呢?你以前说你一直有想要出名的心愿,说过不出名都对不起祖上,玩笑话还是?
  是真的,只不过听起来像玩笑,可能我太老实了。你想啊,别人会认为,你外公写过什么啊,当年怎样怎样啊,是谁谁谁的教育部长,是毛泽东的朋友,又是蒋介石的朋友,又是袁世凯的朋友,杜月笙是他的客户,唯一得罪的就是鲁迅,黄金荣是我妈干爹,所有这些,让你觉得挺沉重,我相信,任何有家史的人,都会觉得沉重。
  沉重?
  假如你从名门出来,因为你的起点比别人高,很多人在等着你摔死,你要是不摔倒,人家就不痛快。假如你起点低的话,所有人都盼你成功。社会就是这样,很公平的。
  还好啦,我以前还真是先知道你的文字,觉得这人挺会写的,后来发现,哇,还有这么多故事。
  那是在我一番努力之后才这样的(笑)。
  所以,知足吧,你算跳出一个所谓的背景了,至少我真不怎么关心你是谁家姑娘,就知道洪晃。
  还有点成就是吧?(笑)我都2岁了,再不跳出来,不都淹死了吗?
  “我希望郭敬明的成功在韩寒身上发生”
  刚才我说我是通过文字了解你的世界,你有没有想过,文字和商业可以很好地结合?
  不是很好的组合,但是是我唯一的组合了,我只能喜欢,不喜欢就得跳河去了,你说是吧?当然,结合好是理想状态,但我没有找到让我比较舒服的方式。
  学学郭敬明,他的商业模式挺好的,小说凝聚庞大粉丝,然后针对这个粉丝群开发商业价值。对吧?
  但我没他那本事,能把商业玩得那么转,只是他的那个内容&&
  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但韩寒要能弄出这么个模式,我肯定会效仿的。我不知道韩寒模式是什么,其实他有个强大的博客,完全可以把博客转成杂志,转成书,转成音乐、电影,如果韩寒做成这事&&
  你会容易接受?
  我会更觉得这事儿挺有戏的。但郭敬明的文字吧,很苍白,我总觉得郭是个很商业化的都市小青年,物质欲望强,含金量不高。往吃的上说,韩寒是私家菜,是个小餐厅,郭敬明是麦当劳,谁赚钱多?肯定麦当劳赚钱多。
  换句话说,郭敬明的东西居然搞这么大,你不喜欢?
  我没有不喜欢,我只看过他一本小说,没觉得有什么不恰当。其实美国有种小说类型,叫Harlequene,据说作者都是有文学梦的家庭妇女,就在家当匿名写手,内容和郭敬明的故事差不多,读者群也差不多。
  印钞机啊?
  对对。故事情节一般是穷人家的孩子爱上有钱家的人,然后折腾啊折腾啊,大结局一定是爱情战胜一切,这就是一个类型。你一旦掌握这个类型,就能一直复制,永远有年轻人渴望这个。
  在你看来郭敬明就这样?
  对。只是大背景要改,把中世纪的欧洲变成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把40年代的美国变成21世纪的上海,背景永远在变,内容永远不变。
  但韩寒也不是没有模式,就是混搭,一是帅;二是赛车,酷,炫;三是博客,拿掉一个支撑点,都不是韩寒。包括一些演员,如果光演戏,可能没那么大名气,但加上关注热点事件,一混搭,也成了&&
  要看你是不是把自己当名人经营。对我来讲,挺恐怖的,一旦这么干,你就从人变成物了,你的生活,你和公众的接触,你的时间安排,你的家庭,甚至你的出版计划,所有都得纳入那个轨道里面,很恐怖。
  你不会?
  如果我现在二三十岁,可能会考虑,但今天呢,第一,我不会这么做;第二,我根本不觉得这是个选择,如果我这么做的话就是笑话,人活到一定年纪,已经有一定规律了,人老了都特别求静,不会再那么闹了,你要把自己的东西商业化,会显得超级折腾超级二。
  “我离政治十万八千里”
  你私人领域和工作界限分得很清楚?
  私人领域和公众领域也分得很清楚,什么事情能面对公众,什么事情不能。跟公众接触时,必须意识到在跟很多人讲话,比如发个微博,几百万人可能看到你的东西,你要对你的言论负责。我是有这个意识的。
  你的微博很多涉及到政治,涉及到公共生活,是有意,还是就想说?
  是我想说。我的本职工作,只是我兴趣的一小部分,对公共问题的兴趣才是大部分。如果我有这么个平台,让我发表意见,我当然尽我所能去说些我觉得对的,并且能够影响我的读者的意见。
  你跟政治的关系,只在微博领域,日常生活中不搭界?
  我一做设计的,跟政治差得十万八千里呢。但我说话还是有分寸的。
  有说过了的时候吗?
  有,过了我就自个儿删(笑)。
  (笑)然后页面上是“该微博已被原作者删除”。
  但大多数是新浪帮我删的。
  我不把你当红二代,但据你了解,红色家庭里的人,支持你观点的多吗?
  是这样的,首先你不能把我当红二代,这不是你假使我不是红二代。往祖上查,我们家没有党员,从我外公开始,就是无党派人士,我们一直在党的核心的边缘,而不是在核心。当然我比老百姓靠近些,让我认识很多红二代。
  或者说,你看到的他们,一般有什么政治观点?
  总的感觉是,都能意识到中国处在非常关键的时刻,就是我们要走向哪,经济这么强大,又这么多矛盾,外面也有很多压力,大家不是完全不思考的,但他们更关心和自己关系密切的事情。
  “我得听听凤凰传奇”
  你的圈子不是政治,应该是时尚。
  也不是,时尚圈得她们这样的(指一起采访的壹读iRead女记者),多时尚啊,漂漂亮亮的,得能穿那个衣服,把青春秀出来,你看我都这样了,还吃蛋糕呢(一边吃咖啡厅蛋糕一边聊天)。
  假话,我知道你对时尚的理解不是这样的。
  但时尚表面上就这样。
  它不应该是这样?
  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如果说,我要长得像她(壹读iRead女记者)那样,加上我对时尚的感觉,那我平趟了。问题是我这样的年龄、长相,不应该长这样,但在这个圈子泡那么长时间,经历会给我这种东西,在她这个年龄有这个经历是不正常的。
  人家封你时尚教母啊,仅仅因为你在圈子里时间长?
  没错啊,混得长,茅坑里的石头,时间长了也会臭啊(笑)。
  正经点&&还是因为你在这个圈子有些发言权吧?
  时尚圈的人,有脑子的像我们的主编张宇(《Vogue时尚与美容》主编)。像我吧,不只在时尚圈玩,所以影响力广点。而别人是不越雷池一步,影响会小点。你想啊,关注时尚的人,肯定不如关注时事的人多。
  你觉得时尚就是穿衣服啊什么的吗?不是吧?
  “时尚”这个词是特讨厌的词,fashion就是衣服,它是特别大的产业。尤其是信息时代,一个物件,它的功能没有那么受关注。你看乔布斯,他做iPod时,“随身听”市场没有空间了;因为有了Sony的Walkman,你跑步啊走路啊都能带着。
  但乔布斯说,我就要做iPod,因为这个比那个好。他的观念是Sony只完成了它的功能,就是走路时可以听音乐,但没有对审美、设计、方便、人的各种舒适进行满足。他说我要完成的就是这些,于是有了iPod。
  再比如,女人的包,可能只需要一个,但都不止一个,为什么?因为你这个东西好看,可能这个包还不如你过去的东西实用,但人对“好看”有追求。
  又好看又好用又方便,就是iPod完成的使命,一旦有了iPod,你就知道消费社会在转变,功能已经不是人的第一需要,还要有设计有审美,这就是时尚。为什么时尚能突然间占领这个世界?因为它超越了功能,这就是时尚的价值、设计的价值。
  我看过你的一篇文章,比如你要介绍一个超短裙,会告诉读者,超短裙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意味着什么。
  对,我是告诉你,当你穿衣服的时候,你实际上告诉我一个信息,就是“你是谁”。像你今天穿T恤,没有西服革履,就是告诉我你是谁,你也没穿大裤衩,也是告诉我你是谁,所有这些表达,全是告诉我你是谁,这其实也是时尚的价值,就是贴标签。
  我看你也知道你是谁(当天洪晃穿了件很宽松很宽松的&&)
  那完了(笑)。
  你主持节目,经常穿中式衣服?
  因为&&因为胖人在这个国家,太不好买衣服了,所以我就找个大马褂,能让我钻进去的,干脆做十件来回穿,实在懒得再折腾。
  你不需要用衣服传递什么?
  我不是衣服架子,衣服能帮我传递的有限,但换个人,我能想出十个办法把她打造成各种各样的性格,但我自己,基本就在还可以到可笑之间。
  气场够了,不需要这些。
  你非常善良地理解我&&
  我是通过文字理解你(笑)。
  时尚确实是年轻人的。
  但国内有批判时尚的思潮,恰恰是我们刚才说的,诸如肤浅、工具化、没思想力量。
  时尚的表现方式就是肤浅,但任何特别牛的成功的时尚,背后都不肤浅。有些东西不是时尚,是时髦、昙花一现,背后一定是肤浅的,但你真正看时尚的东西,只要留存下来的,绝不是肤浅的。
  能不能这样理解,就好像凤凰传奇和杰克逊的区别?
  凤凰传奇是什么啊?
  呃&&一个&&你这个表情我会写到采访里(吃惊,无辜,惊讶,蒙掉)。
  我真不知道。
  有人说是城乡结合部的音乐,说得挺刻薄的,和郭敬明似的。
  城乡结合部是什么意思?你曾说我不生活在城乡结合部,所以理解不了郭敬明?
  大概是想时尚又时尚不了的感觉。
  英文就是wannabe,想当什么还未达到,而且可能永远达不到,还有就是,you can take agirl out of country, but you can&t take thecountry out of thegirl。你可以把姑娘从乡村中拿出来,但你不能把乡村从姑娘中拿出去。
  说白了就是“土”嘛。
  壹读记者插话:
  您知道毕福剑吗?
  我主要不看电视。
  但凤凰传奇,你也不用看电视,满大街都是,尤其二三线城市,我觉得旋律挺好听,他们的商业模式很好。
  我得去听听。
  中国很难有时尚工业
  如果按刚才我们对时尚的理解,中国有没有可能产生时尚工业?
  我想做的事,就是希望能有本土的时尚工业,希望有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永远效仿别人。
  你写的《例外》那篇文章谈过,这事好像挺难?
  非常难,因为中国有两个主导力量,一是政治,二是商业。在时尚工业里,都是西方公司主导,他们主要想赚钱,而不是扶持我们,但你不能怪他们。
  人家是企业嘛。
  对,另一个主导是政治。中国传统文化里,没有时尚概念。一般来说,时尚也好,文化也好,要为政治服务,但这和时尚业相悖。时尚最本质的特点是表达自我,是寻求区别和差异,要创新,而政治的要求是统一。政治的力量比时尚力量大得多。
  “例外”因为“第一夫人”引爆,算是好事吧,我看你有很正面的评价。
  当然是好事儿。我觉得如果政治家觉得时尚有价值,哪怕是利用价值,这对中国时尚业也是好事。
  有点像百达翡丽(瑞士制表商)和英国王室的关系?
  我不确定百达翡丽和英国王室是什么关系。
  他们自己这么介绍啊?
  那是他们在利用英国王室(笑),但在中国不可能啊,中国的时尚品牌不能利用政治上的影响。
  “例外”是个例外?
  “例外”也没有利用啊,你看毛继鸿(“例外”创始人之一)根本不敢接受采访啊,最后连卖都不敢卖了。除了扬名,不可能有经济利益,收益的是淘宝那些山寨。
  怕什么?
  特简单,你把第一夫人都能拉来做广告,让人家成为你的代言人,可能吗?政治人物不能和商业结合起来,在任何国家都犯忌。
  但你不能说“例外”没得益啊,还有,为什么不敢卖呢?
  那件衣服是定制的,只一件,没有工业化生产,你对这个工业不了解啊。如果说毛继鸿有预谋想干点什么,就会在出访前三个月,加班加点生产,再弄张照片,你明白我什么意思吗?如果没计划,商业利益就没有。
  其实,中国时尚起不来,还有个因素是咱们太会山寨,你刚创新一个,满大街就都是了,山寨对中国任何领域都是阻碍。
  对啊,弄死你(笑)。
(责任编辑:刘莹)
原标题:离政治十万八千里的洪晃说:我得听听凤凰传奇
&&&&&&</div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釜山行在哪里能看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