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七讲txt下载里的歌ge是什么意思

人间词话七讲
人间词话七讲
() 每本书有每本书的精彩,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米花书库又有萝卜又有青菜()
读了这些个诗,就可以知道你那个地方的人生活是快乐还是不快乐,是幸福还是不幸福,还可以知道你为什么快乐为什么不快乐,为什么幸福为什么不幸福。你的这些感情都在诗里边反应出来了嘛!而且《诗经》里面所编辑的还不只是各地方的民歌,《诗经》里边还有雅,还有颂。雅和颂,就与国风不同了,它不是各地老百姓的作品,而是政府官员的作品,是士大夫的作品。他们作一首诗是为了什么目的?有的是为了歌颂这个王朝而作的,有的是为了讽刺这个王朝而作的,是因为国家出了奸佞与小人而作的。所以诗就有了一些基本的功能,首先当然是要表达你自己内心的情意,那么另外呢?诗还有教化的目的。所以《毛诗大序》说:“感天地、动鬼神,莫尚于诗也。”能够感动天地,能够感动鬼神,这诗歌的作用,真的是了不起的。ω米ω花ω书ω库ω&http://BOok.MIhUA.net
所以,诗与文都有很悠久的历史传统,文章可以用于载道,诗可以用于言志。
可是,词就很奇妙了。词,它师出无名,你找不到它的价值跟意义在哪里。好的诗我们会分辨:杜甫的忠爱缠绵,那是好诗;陶渊明的任真固穷,那是好诗。可是大家不知道什么是好的词,什么是坏的词。
我以前其实讲过多次了。词本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意思,它就是歌唱的歌词。在隋唐之间有一种popularmusic,就是当时流行的音乐,叫做燕乐。大家都按燕乐的曲调来歌唱,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写自己的歌词。你喜欢哪个曲子,你就自己给那个曲子作一首歌词;他喜欢哪个曲子,他也可以作一首歌词。贩夫走卒、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写歌词。而这些个最早的歌词呢,它们没有被印刷,没有被搜集整理,所以大家都不知道有这个东西。一直到晚清时代,才从敦煌那个洞窟的墙壁里边发现了这些手抄的歌词。那么在这之前所流传的最早的歌词是什么呢?是晚唐五代的《花间集》。西方译为songsamongtheflowers——在花丛里唱的歌。《花间集》是什么时候编的?它是在五代的后蜀广政三年编订的。广政三年,是公元的940年,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最早发表的时间是1908年,这差不多相距有一千年之久了。因此我们要把《人间词话》做一个反思的回顾,就要知道自从《花间集》出现以后,直到王国维以前,都发生了什么事。比如说在王国维以前有没有人评论《花间集》啊,王国维的评论跟他们有什么不同啊等等。而且,在一千年之久的时间里,仅以词这种文学体式的本身来说,就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最初的那些个歌词,本来是社会大众、贩夫走卒,什么人都可以写的。可是《花间集》里的歌词就不是那些人写的,而是有文化的士大夫们创作的了。而且《花间集》的编订是有目的的,这在这本词集的序言里边说得很清楚,《花间集》的序言说:
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庶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人间词话七讲》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人间词话七讲》
||暂无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是不多见的关于词的理论著作,以其深刻系统、文辞隽美受到世人的喜欢。但是,由于该书是在对大量诗词融会贯通、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创作出来,若没有对大量诗词的深刻理解作为基础,就很难读懂《人间词话》。  幸运的是,叶嘉莹先生一生醉身于古代诗词,被称为“诗词的女儿”,不仅对古诗词了如指掌,而且对现代西方文学理论深入了解,从而成为了解读《人间词话》的最佳人选。风云际会的是,叶先生也非常欣赏王国维先生的学问与品格,这样一来,叶先生就不会忽视作为王国维先生代表作之一的《人间词话》了。于是乎,叶先生解读《人间词话》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叶先生并没有专门著书立说对《人间词话》进行解读,而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人间词话》。学生们根据课堂录音进行整理,这部《人间词话七讲》也就问世了。  在《人间词话七讲》中,叶先生首先简要介绍了王国维先生的身世与经历,结合陈寅恪给王国维写的碑文,介绍了王先生追求真理崇尚自由的品格,同时表达了对这种品格的欣赏,然后介绍了词的发展过程与特征,诗与政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载道与教育的功能,词摆脱了这一限制,正是如此,词可以表达出诗表达不出来的思想、情感和境界。交代完这些基本问题之后,才切入正题,叶先生并没有把《人间词话》一字一句地进行讲解,而是从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条目进行详细讲解。这些被挑选出来的条目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词之境界的九则词话,第二部分是关于词之特质的五则词话,第三部分是论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璟四家词的十二则词话,第四部分是论代字及隔与不隔的四则词话。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不可能面面俱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阐发自己独到的见解,传递科学的分析方法,就成了课堂的最大功能。叶先生择其要者,纵向联想,横向比较,真情流露,这正是叶先生的高明之处。  《人间词话七讲》虽是根据课堂录音整理而成的,但其中蕴含的学术思想和贡献绝不亚于同类专著,最突出之处在于,叶先生把那些深奥的道理和晦涩的理论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趣味盎然。我认为,这是非大家之辈所不能做到的。虽然在解读《人间词话》,但叶先生并不一味认同其中的观点,而是结合《人间词话》阐发了很多自己的思想。比如,她指出《人间词话》中存在矛盾,虽然界定为“词话”,但其中举了不少诗句的例子。再比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不太看重温庭筠的词,指其意不够深,叶先生则通过语码理论给少卿(温庭筠,字少卿)翻案,指出张惠言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是有根据的。可见,欣赏一个人的思想,并不是要跟随之,而是要理解之、深悟之、超越之。  《人间词话七讲》就像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姐姐激情耐心、娓娓动听、真情实意地给我们讲故事一样让人感觉舒服,更让人手不释卷。在读这本书之前,虽然我也喜欢古诗词,自己也乱写一下古体诗,但从未觉得古诗词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着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觉古诗词从未走远,就在我自己心里,也在自己身边,古诗词中扑朔迷离的意象、穿越时空的情感、令人沉醉的境界,让我如痴如醉,让我感到古今世界如此相似,让我感到美丽的语言可以千年不朽,让我感到人生真是奇妙,让我感到这个世界如此美好。我从中读到了诗情画意,读到了风花雪月,读到了悲欢离合,读到了怀才不遇,读到了自我欣赏,读到了万丈豪情,读到了气吞山河。  书已读完,但我余兴未尽,感觉这本书太短了,真希望这是一部鸿篇巨著。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可见,欣赏一个人的思想,并不是要跟随之,而是要理解之、深悟之、超越之。  --------------  印象中叶嘉莹对王国维的很多观点都看不上
  叶嘉莹是一个低水平的古典文学的宣讲者,更不是那么适合讲王国维,主要因为她不是一个哲学爱好者,也不很懂文学批评,如果在中国的环境中,她出不来。王国维关于词的观点,很多是偏见,关键是你要有理解这些偏见的能力。
  比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强烈地贬南宋词,似乎这是不公道的,但是如果不贬,那还是王国维吗?他的价值就是在这些偏见上,而解读王的叶,根本就讲不出这个道理来。她只是凭她的感觉宣传古典文学 ,就和钱穆的一些东西一样,对于普及有帮助,但不是学问。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读书笔记三
&&&&&&&&&&&&&&&&&&
&&&&&&&&&&&&&&&&&&&&&&&&&&&&&&&&&&&&
& & 词之为体,要眇要修&&&&&&&&&&
&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读书笔记三
&&&&&&&&&&&&&&
词之为体,要眇要修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一则说:词之为体,要眇要修。能言诗之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这里的“要眇”和“要修”,都是《楚辞·九歌》里边的语言。是形容湘水上的一位女神,说她不但有一种深微幽稳(要眇)的美,而且还有一种修饰(宜修)的美。
王国维说词也具有这样一种美,词的这种美能够传达出诗所不能传达的内容。但不能够完全传达出诗所能传达出来的内容。······然而词却能够写出诗所不能传达出来的东西。
晚清遗民词人陈曾寿(傅仪皇后婉容的老师)的一首词《浣溪沙》做例子,来看一看词所能够传达出哪些个诗所不能传达的东西。也就是和诗的比兴不一样的地方。
&&&&&&&&&&&&&&&&&
浣溪沙&&&&&
修到南屏数晚钟,目成朝暮一雷锋。
纁黄深浅画难工,千古苍凉天水碧,
一生缱绻夕阳红。为谁粉碎到虚空?
第一句为啥不说“住到”,而说“修到。”为啥不说“听晚钟”,而说“数晚钟”?这是因为陈曾寿经历了清朝的灭亡、军阀的混战、日本的挟持,这种种的乱离与灾难,终于拒绝了宣统的挽留,从东北回到了杭州。住在了西湖边上南屏山下。但是,他和他的祖先几代都在清朝为官,皇后婉容还是他的学生。虽然不满意宣统作伪满的傀儡皇帝,但在感情上有一种不能割舍的关系。还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所以他说“修到南屏数晚钟
”。这“修到”两个字之中实在有太多的感慨。而且还不是“听晚钟”而是“数晚钟”。这个“数”字也很妙,因为那一声一声的晚钟,其实都是他内心的寂寞和哀感啊。这就是词的要眇幽微了,一首好词中的每一个字,都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
第二句,“目成”两个字,就仅仅是看见了这么简单么?读中国古典诗歌是需要有古典的修养做基础的。你的古典修养越丰富,你从中体会到的意思就越多。目成两字出于“楚辞”的“九歌”里写的男性神仙,只看了女巫一眼,就一见倾心了。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就目成心许了”。所以“目成”这个词,它包含有“感情的投入”这样的意思在里边。第二句的意思是:我抱着如此专一的感情,从早晨到晚上就看着这唯一的雷峰塔。把所有的感情都寄托在它上面了。
第三句:雷峰塔非常美,黄昏时分,晚霞把它染得从橙红到浅黄多层次颜色,连画家都不能用人工的色彩把它画出来。真是“纁黄深浅画难工”。
第四句:从北宋到民国,千年往事都过去了。雷峰塔矗立在西湖边,阅尽了人间千古兴亡。所以是“千古苍凉天水碧”。“天水碧”不是说上边是晴天,下边是绿水。中国古典诗词都有一个古典的背景。它的每一个符号都带有古典的传统。“天水碧”就是一个典故。是说南唐李后主的舞女把做漂亮衣服的一匹丝绸染成浅蓝色,经过夜间露水的浸染,变得更加漂亮。于是,这种颜色就叫“天水碧”。可是,宋朝的皇帝姓赵,赵兴家族在天水,碧又与逼同音。这就预示了南唐将要被北宋‘天水逼之亡国’的史实。“天水碧”是喻指清朝的灭亡。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风景,内里却蕴藏着很多感慨和悲哀.
第五句“一生缱绻夕阳红”。这就是陈曾寿那种缠绵不断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啊。“缱绻”是多情留恋的意思。人的一生留恋什么不好,为什么偏要留恋夕阳呢?陈曾寿这一生缱绻不能摆脱的,难道就是夕阳那种即将消逝的颜色么?不是的。要解开这个谜,就要了解陈曾寿的一段背景:清朝灭亡了,溥仪成了日本的傀儡皇帝。陈曾寿是溥仪皇后婉容的老师,溥仪非常信任他,把天津的一切事情都交托给他。到了东北以后有几次叫他去,他不愿意在伪满做官。最后溥仪让他管理溥仪祖先的陵墓,他不得以才去了东北。另外,溥仪三岁时才即位,是个小皇帝。清朝的腐败和灭亡并没有他的责任。所以,陈曾寿才不能够断然离开溥仪。他非常纠结。这种缱绻的情感很难说清楚。
第六句,在陈曾寿写这首词的那一年,雷峰塔倒了。如果还有那个雷峰塔,还有那纁黄深浅的背景,还有那夕阳红的颜色。还可以“目成朝暮”,还可以“一生缱绻”,现在,这些都没有了。为什么连这一点点聊以缱绻的对象(雷峰塔、一抹夕阳红)都不能保留呢?所以他说
“为谁粉碎到虚空?”
所以,你看这首词,它的“目成”两个字的深厚意思,它的“天水碧”的典故,它的“缱绻夕阳红”的那一份心情,都是非常微妙的。这些丰厚的情意,诗是表达不出来的。这就是“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了。
这么短的一首词,有说不完的意思,能给读者丰富的联想。这就是“人间词话”里所说的“词之言长”啊!这也就是词与诗之“比兴”不一样的地方了。
读书笔记四&&
待续&&&&&&&&&&&&&&&&&&&&&&&&
&&&&&&&&&&&&&&&&&&&&&&&&&&&&&&&&&&&&&&&&&&&&&&&&&&&&
&&&&&&&&&&&&
&&&&&&&&&&&&&&&&&&&&&&&&&&&&&&&&&&&&&&&&&&&&&&&&&&&&&&&&&&&&&&&&&&&&&&&&&&&&&&&&&&&&&&
以下图片源自网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间词话七讲读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