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祖师爷为什么是张三禄 朱绍文文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郭德纲及其传统相声的_真_与_善_.pdf1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郭德纲及其传统相声的_真_与_善_,郭德纲传统相声,善恶图 郭德纲,郭德纲单口相声善恶图,郭德纲你要做善人,郭德纲善恶图全集,郭德纲善恶图mp3下载,郭德纲善恶图视频,郭德纲我是善人,郭德纲我要做善人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2007 年第 2 期 第 22 卷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 2 2007 Vol . 22 艺术与艺术史 郭德纲及其传统相声的“真”与“善” 施爱东 摘  要 : 郭德纲及其“传统相声”的火爆 ,是 2006 年最引人瞩 目的新闻事件之一 。郭德纲打着传统相声的 旗号 ,调用了各种“传统”的手段 ,对 自己进行了全方位的包装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声发展史上不同阶段各有 不同的传统 ,传统是动态的不是僵化的 ,传统是在适应中生存的。聪明的商家总是善于利用流行话语的市场效 应进行商业包装 ,郭德纲所谓的传统相声本质上是一种迎合流行话语的市场策略 。传统话语的流行 ,有其民俗 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背景 ,当传统的弘扬与民族情绪结盟的时候 ,许多想像的民族传统就被挖掘 、被修正 、被发明 了。当下的传统话语只是一种轮回的流行话语 , 回归传统不是必然的济世 良药 ;郭德纲的成功只是个人的成功 , 而不是相声的成功 ;相声“回归剧场”不是草根阶层的胜利 ,而是愤青和有闲阶层的胜利 。 关键词 : 朱绍文 ;  侯宝林 ;  马季 ;  民俗主义 ;  传统的发明 2006 年 11 月 4
时 45 分 ,随着长达
度搜索一下 ,可以在 0 . 00 1 秒之内搜出相关网页 7 个多小时“相声接力跑”的结束 ,持续了 6 天的 约 95 500
篇 截止德云社 10 周年大庆 日 ,各种
德云社 10 周年庆典也终于在北京民族宫剧场落 媒体充斥着这样的文章标题 : 《郭德纲相声 :传统
下帷幕 。演出结束时 ,德云社班主郭德纲紧抱双 的胜利》、《草根名角儿郭德纲火爆京城 ,致力复兴
拳 ,在台上来来去去走了好几个回合 ,整个谢幕过 传统相声》、《贫嘴郭德纲惹火传统相声》、《久违的
程持续了 20 多分钟 ,直到凌晨 3 点 ,还有近千名 感动和欢笑 ―――郭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访客302775
个人主页:
个性介绍:所谓旅行作家,肺话集包括《我们的事业是旅行》、《我只想和你去远方》三部曲。靠谱地环球旅行中
您已经赞过了
2012年10月6日&&天桥&问老D,看老北京往哪儿走。老D这个祖宗八代都是老北京的家伙说,去南边儿。他说的南边也就是天桥那一带。所谓天桥,最初的确是一座桥的名字。在元朝、明朝以及清朝前期,以外到之间存在一片水域。为方便皇帝每年的祭天活动,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今天的天桥地区修建了一座南北走向的石拱桥。据史料记载,这座石桥位于今天坛路西口、天桥南大街北口和前门大街南口之间,桥长约8米,宽约5米,所用石材为汉白玉,共有三梁四栏。在石桥两侧各建有一座木板桥供普通市民通行,石桥乃皇帝祭天专用通道,平时不允许普通市民接近。还因为这座石桥是皇帝祭天专用的,因而被人们称为“天桥”。光绪三十二年,天桥的高桥身被拆,改成一座低矮的石板桥,后又经多次改建,至1934年被全部拆除,桥址不复存在,天桥地区从此开始了有名无桥的历史。历史上的北京,一部分是以皇城为中心的皇家贵族的北京,另一部分则是以天桥为代表的平民的北京。那时,天桥地处门和之间,是南方人入京的必经之路。于是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自发的市场。明代中后期由于外城的修建,天桥地区成为北京城市区域的一部分;清顺治年间,朝廷颁布迁汉令,要求所有居住于的汉族民众迁往外城居住,这一措施进一步刺激了天桥地区商业的发展。清道光和咸丰年间,政府并不向天桥地区身处社会底层的流动摊贩征税,更没有城管一说,故而市场迅速扩张,茶馆酒楼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除了市场,天桥地区的十余所庙宇也会定期举行庙会,这也对整个天桥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每逢庙会,舞狮、中幡、秧歌、摔跤等民间技艺纷纷聚集在此竞相上演。清末民初,为了溥仪皇帝祭天的需要,市政当局修建了天桥南大街,将马路附近的空地加以平整,驱散了天桥的自发市场,天桥从此萧条。后经商户与市政当局协商,天桥地区重新招商,并曾一度与因城市建设而被迫拆迁搬家的厂甸庙会合并,逐渐形成了以百样杂耍、小食品和低档日用消费品为主的综合市场。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天桥八怪”的说法。天桥八怪的出现,是天桥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天桥作为一处文化活动场所得到了北京市民的广泛认同,同时也标志着天桥的百样杂耍表演已经成为该地区文化以致整个北京社会底层市井文化的重要标志。从北洋政府一直到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这段时期是天桥的黄金时代,彼时民间艺人的表演日趋成熟,许多江湖艺人在天桥“撂地”。所谓“撂地”就是在地上画个白圈儿作为自己的演出场子,行话也叫“画锅”。锅是做饭用的,画了锅,有了场子,艺人也就有碗饭吃了。在天桥上演的各种民间艺术大多迎合底层市民的欣赏口味,其中包括评书、相声、评剧、梆子、大鼓书、魔术戏法,也有比较少见的洋片、训蛤蟆,甚至连市井骂街都成了天桥艺人的表演项目。此外,出售药品和医疗服务也是天桥市场的一大特色。一些江湖郎中在天桥出售自制药品,兼提供拔牙修脚等简单医疗服务。由于价格远较正规医院和私人诊所便宜,因而深受底层市民的欢迎。杂耍表演如硬拉弓、耍大刀、抖空竹、舞叉、爬竿、硬气功等是天桥市场的一大特色。大金牙、云里飞等人渐渐成为其中的领军人物。游艺园等现代游艺设施的兴建,不仅提高了天桥的整体品味,也使天桥进一步成为北京的娱乐中心。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彼时之天桥,是草根艺术蓬勃发展的大好年代。正如著名学者齐如山在《天桥一览序》中所述:“天桥者,因北平下级民众会合憩息之所也。入其中,而北平之社会风俗,一斑可见。”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要想了解北京人的寻常生活起居社会风俗,去天桥溜达一圈就够了。1949年后,新的北京市政府对天桥进行了整治,清理了市场中的黑社会组织,同时对撂地艺人的演出内容加以管理规范,禁止了一些内容的表演。1957年,由于反右政治运动的爆发和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等人祸的发生,天桥市场在多方面压力共同作用下自动解散。从此,代表北京市井文化的天桥彻底消失,保留下来的仅仅是一个引人回味的地名以及散落在天桥广场一隅的雕塑,静静地讲述着当年天桥八大怪的风光无限。现在的天桥地区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气息。在整个天桥地区,只有天桥剧场和天桥乐茶园两家文化机构从事文艺演出工作,前者演出电影戏剧戏曲等,后者以曲艺为主要表演内容。另外,在天桥还有一座民俗文化博物馆,陈列和展示曾经存在于这里的市井文化。天桥乐茶园在2000年后被郭德纲收购,现为德云社的大本营。到天桥,我们是奔着德云社去的。郭德纲号称要“让相声回归剧场”,要做“真正的相声”。德云社亦宣传开辟新形式,用话剧和相声混搭的方式为观众演绎从清朝、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后各种风格的相声,在立足于弘扬民族文化的基石上,以剧场为媒介向大众传播传统文化、民间艺术,让相声艺术回归剧场得以生存。德云社的票价从几十到最贵的120元/人。相对于赵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来说的确是非常的白菜价。当晚6点半,我们进入德云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雕刻精美的巨幅,进入剧场会看到一把大刀,据说是已历经百年,乃当年大刀张耍的那把180斤重的大刀。大厅可容纳五百余人,观众席配备的是古香古色的木桌椅。二层有九个包间,均按老北京的四九城门设计,城门上的青砖瓦楞都设计成立体的,屋檐探出。九个包间对应九个城门,每个城门代表不同意义,有的城门走水、有的城门走粮、还有专走龙车凤辇的。演出从晚7点开始,10:30分结束。清一色的相声,一水儿的男演员,也没有其他曲种。我们五个人,一个东北人,两个人,还有俩生活在北京多年的人,普通话都讲得还不错,但是大家都感觉听得很累。老北京的相声大约只有北京人听得懂其中的道道吧?我们这些人是非但没有听出其中太多的乐趣反倒因为必须竖着耳朵听导致神经高度紧张以致迅速疲劳。最终只好缴械投降,宣告假装文化人失败。悲哀地发现:我们这些还算讲得一口不错普通话的人竟然听不懂这字正腔圆的相声。只好提前退场落荒而逃。窃以为老百姓的艺术第一要务是“喜闻乐见”,即首先大家都得能听懂,然后才有可能喜欢并热爱。德云社,任重道远啊。&&&天桥广场说起天桥,就不能不说“天桥八大怪”,他们是畸形社会底层文化的创造者,但其创造的目的却源于维持最低限度的温饱需要。他们或身怀绝技、技艺超群,或像貌奇特、言行怪异,个个都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现于清末咸丰、同治、光绪年间的第一拔“八大怪”一般是指穷不怕、醋溺膏、韩麻子、盆秃子、田瘸子、丑孙子、鼻嗡子、常傻子八位,他们也被叫做老八大怪,但是现在天桥广场上竖着的则是“小八大怪”。天桥广场上“八大怪”的塑像外号“穷不怕”的朱绍文,擅长说单口相声,相声界鼻祖,见到他老郭都得喊祖师爷吧?&赛活驴,原名关德俊,他的法宝是骑下这匹黑布精制而成的毛驴道具,驴头描绘细腻,穿在身上栩栩如生。表演时,在场地上摆三层三条腿的板凳搭成“旱桥”,他的妻子关金凤骑上“驴背”走在旱桥表演各种惊险动作。砸石头的常傻子能用手掌劈碎大鹅卵石,还能用手指将石头戳碎,表演完毕,他会向观众兜售金刚大力丸骚瑞是人家叫“百补增力丸”。顶碗的程傻子,姓名不详,他功底扎实,技艺超群,头顶十三只花碗照样能弯腰踢腿扭秧歌,一般表演完顶碗后他还会表演耍狗熊。练气功和摔跤的沈三,原名沈友三,拿手好戏是“双风贯耳”和“胸口碎大石”。胸口碎大石一般大家都知道,不做解释,“双风贯耳”是说他可以经得起在太阳穴上砸砖。王小辫儿耍中幡在天桥是独一无二的节目,中幡是直径约半尺、长三丈有余的大竹竿,上挂两串铜铃铛。整个中幡重数十斤,王小辫儿可以轻易玩转于鼓掌之中,必杀技是将中幡扔出去然后用门牙接住。曹麻子原名曹德奎,擅长说唱滑稽数来宝,因满脸麻子而得名。他表演数来宝时会在头上系一根窄带,带上挂一小铜球,头动球摇引人发笑。拉洋片的大金牙,原名焦金池,因口内镶有一颗大金牙而得名。广场上放风筝的爷儿俩&天桥公交站&天桥附近的巷子&这就是大名鼎鼎郭德纲的德云社了&德云社里的门神俯瞰演出场所&据说这手活儿没几个能玩的了&当晚徒弟们唱主角,实际上,基本都是徒弟们在演,老郭难得出场。&&&&这位躲在幕后嗑瓜子的哥们看上去一脸屌样,很容易让人想到前段时间关于德云社的一些不好消息啊。东倒西歪的听客们,没问过,不晓得是不是以外地人居多。&&&&
您已经赞过了
[旅行专家]
[旅行专家]
[旅行专家]
[旅行专家]
[旅行专家]
[旅行专家]
[旅行专家]
[旅行专家]
[旅行专家]
[旅行专家]
[旅行专家]
[旅行专家]
[旅行专家]
[旅行专家]
[旅行专家]
[旅行专家]
[旅行专家]
[旅行专家]
[旅行专家]
[旅行专家]
[旅行专家]
[旅行专家]
[旅行专家]
[旅行专家]
手机扫一扫:
艺龙手机客户端
用手机预订酒店,机票更划算
旅游指南手机版
查景点,找攻略,订酒店
旅游指南微信
旅行中吃喝玩乐,一网打尽
24小时机票酒店预订电话:
酒店、海外企业合作:010-1
国内景区、旅游局合作:010-9
(C) 1999 - 2013 eLong, Inc or its affiliate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您已经赞过了2016纲丝节,德云社家谱整理完毕,何曹二人被逐出师门!
203回复/17亮 57260浏览
感谢@lxy-destiny 的整理链接:身承行规心遵古训,大厦将倾一木扶擎
清末,逢国丧不得动响器。诸多艺人无奈,只得改弦易辙另谋生路。相声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契机下逐渐形成完善的。有艺名穷不怕的朱绍文先生,创作表演了大批节目,为业内推崇,被尊为开山祖。相声艺人供奉的祖师爷是汉代的东方朔,这和诸多行业是一样的,需要一个精神上的领袖。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相声行内有许多自然形成的规定,奈何时光荏苒江湖乱道,许多行规落得有名无实。德云社迄今二十载,蒙祖师恩典得以侥幸。数百艺员,分数不同门户,颇多繁杂。为正本清源梳理清晰,特治家谱,以便明世次、别亲疏。
德云社家谱,每三年重修一次,增添清除尽皆记录。
丙申孟秋 郭德纲
一不准欺师灭祖,二不准结党营私
三不准在班思班,四不准狂妄无耻
五不准误场蹲工,六不准刨活阴人
七不准吃空挖相,八不准带酒上台
九不准赌博嫖乱,十不准打架斗殴
『云』字科 (共十三人)
天津人,本名闫宗海。日生人,1994年拜师学艺,2007年进入德云社,日谢师举行仪式。
天津人,本名张磊。日生人,2000年拜师学艺并在德云社登台演出,日参加谢师仪式。
北京人,本名栾博。日生人,2005年进入德云社学习,日拜师。
河北人,本名孔德水。日生人,2004年进入德云社学习,日拜师。
北京人,本名于梓杰。日生人,日拜师。
黑龙江人,本名朱健锋。日生人,2004年进入德云社学习,日拜师。昵称烧饼。
河南人,本名岳龙刚。日生人,2004年进入德云社学习,日拜师。
北京人,本名宁洋。日生人,2008年进入德云社学习,日拜师。乃张文顺先生外孙
北京人,本名李伟。日生人,2004年进入德云社,日拜师。
天津人,本名李根。日生人,2005年进入德云社,日参加谢师仪式。
江西人,本名陶阳。日生人,2007年进入德云社,日拜师。
北京人,本名张伯藩。日生人,日参加谢师仪式。
北京人,本名于庚印。日生人。
另有曾用云字艺名者二人,欺天灭祖悖逆人伦,逢难变节卖师求荣,恶言构陷意狠心毒,似此寡廉鲜耻令人发指,为警效尤,夺回艺名逐出师门。
赵云侠,几进几出颇多反复,念有悔改之心,摘字查看,望自思过。[ 此帖被左岸花不开在 15:17修改 ]
渔: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樵:泥鳅、带鱼、皮皮虾。
那么听云轩这个名字就比较尴尬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智力陷阱】平民谈相声(长篇连载)
共 4762 浏览 60 回帖&&
积分: 75109
发帖: 8393 篇
在线时长: 481 小时
【智力陷阱】平民谈相声(长篇连载)
平民谈相声(长篇连载)
具体从几岁开始听相声,听的第一段是什么,自己早已记不清楚了。然而,三十几年一直关注相声,除去个人爱好之外,相声里包涵的中国传统文化则是我最向往与痴迷的。
起初起名为侃相声,但总觉话有些托大,就算做平民视角与喜欢相声的朋友一起聊聊天吧。
相声古作像生,原指摹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成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象声,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20世纪20年代,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张三禄是目前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相声艺人。朱绍文正式把相声作为一种曲艺来表演,所以相声界公认的祖师爷是朱绍文。
由第三代至第七代,相声辈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德寿立仁义,一种是德寿宝文明。我个人更倾向于后一种排名,相声的高峰期及代表人物出于“宝”与“文”。马三立老梳理族谱中提及第三代至第六代的门长(大师兄)分别为裕德隆、张寿臣、赵佩茹、赵心敏。
相声的传承讲究拜师,引保带三师。很多的相声世家,其实并不由本家传。如同我们现在很多老师不教自己孩子反倒让别的老师教一样,相声艺人的孩子均是拜师于同门师兄弟之下。知名的有马德禄长子马桂元拜师李德钖,马桂元之弟马三立拜师周德山;常连安之子常宝堃拜师张寿臣,师世元之子师胜杰拜师朱相臣、侯宝林,李洁尘之子李伯祥拜师赵佩茹等等。
相声门中还有不少夫妻艺人,师世元/高秀莲、刘文亨/魏文华等。
我对于相声第三代德字辈老艺人的知晓则很偶然......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平民侃相声》第一章德厚流光。本人博客将先于论坛发出。
恭喜!本帖被【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与人芝兰,手有余香
' + newItem.onLineCount+ '' + newItem.name + '';
NTES.ajax.importJs(url, function() {
var len = hotLive.
if (hotLive != '' && len != 0){
for (var i = 0; i < len-1; i++) {
var boboItem = hotLive[i],
isLive = boboItem.live,
liveHref = isLive ? boboItem.liveUrl + boboStatTag : "/" + boboStatTag,
boboLiveStat = isLive ? '' : '',
boboHtml = '';
html += boboH
if(i === 0){
html += newH
NTES(".bobo-list").attr("innerHTML", function() {
return this.innerHTML +
}, "utf-8");
}, "utf-8");
积分: 30570
发帖: 3905 篇
在线时长: 590 小时
【回复1楼 智力陷阱 】:
期待下集!
积分: 75118
发帖: 8396 篇
在线时长: 481 小时
第一章德厚流光
德厚流光是一句成语,谓德泽深厚则影响深远,子孙得福。将这个成语做为第一章的标题源于相声八德时期的繁荣与相声中的德行。
相声八德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活跃于京津一带著名的八位相声大师。马德禄、周德山、裕德隆、焦德海、刘德智、李德钖、李德祥、张德全。
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所限,现在很少有这些老艺人的音像资料。而我最初知道第三代德字辈艺人,却是在第七代苏文茂的口中。苏文茂与朱相臣的《文章会》中,北大校长是周德山。
文章会中只是笑谈,真实的周德山艺名周蛤蟆,他的录音我只听过一次。周德山对相声有两大贡献,一是把撂地摊儿卖艺的相声带进了剧场,另一巨大贡献则是培养了他的大弟子马三立。
马德禄,马三立的父亲,晚年曾主持天津东兴市场连兴茶社的相声大会,也带出相声界殿堂级人物郭荣启。古人常说青出于蓝胜于蓝,在我个人看来,郭荣启的艺术成就也可以说是青出于蓝。郭荣启是德字辈的相声艺人郭瑞林之子,11岁时跟随马德禄学相声,的代表作为《打牌论》、《扒马褂》。尤其以《打牌论》百听不厌。
《打牌论》的内容是单纯简明的。前一部分集中刻画了一个赌徒打麻将牌时洋相百出的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等等,后一部分通过一群家庭妇女“斗十和”时的言语情趣,生动地表现了一位市民妇女的喜剧形象。
第一位被称为相声大王的李德钖是相声八德中知名度最高的。我是从一个故事中了解到这位著名艺人的。这个故事叫“一个字的相声”......
未完待续......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与人芝兰,手有余香
积分: 21429
发帖: 2521 篇
在线时长: 381 小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人多仁少当择仁交人!
积分: 22315
发帖: 8390 篇
在线时长: 673 小时
【回复3楼 智力陷阱 】:
学点儿相声的历史,期待...
积分: 30064
发帖: 1845 篇
在线时长: 208 小时
【回复3楼智力陷阱】:
真是不错,期待ing~~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我在黑暗中是为了维持光明......
积分: 55786
发帖: 7496 篇
在线时长: 743 小时
好帖子,来晚了没抢到沙发。
期待~~~~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我要永远忘记你
积分: 75127
发帖: 8399 篇
在线时长: 482 小时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肃亲王善耆出任九门提督,在查街的时候,看到一大伙人围着看热闹。叫手下人一打听,是“万人迷”在说相声,百姓们看万人迷看得有些痴迷,竟连肃亲王的官架也没注意到。肃亲王有些恼怒,轰散人群叫来李德钖,“你叫万人迷,那么你能用一个字把我逗笑吗?”李德钖说可以,但要准备一下。随后他找来自己一个唱大鼓的朋友,告诉他要去肃亲王府做堂会,由于肃亲王府规矩多,要一些听自己安排。这个唱大鼓的朋友很高兴,于是剃了个头又换了件新大褂,第二天跟着李德钖来到王府。李德钖把朋友的双眼蒙好,自己牵着他来到后花园。这时肃亲王正在花园端着茶碗准备喝茶,万人迷把朋友带到水池边面向水池站好,问王爷,可以开始了吗?王爷说可以。李德钖说了一个字,”窜“!那位朋友不明就里,往前一蹦,扑通落到水里。这位朋友慌忙扒住池岸上来,肃亲王此时正把一口茶喝在嘴里,一地那位朋友新剃的脑袋锃明瓦亮、新大褂弄个浇湿,笑的茶也喷了出来。话复前言,重赏了李德钖,李德钖把赏钱分给了朋友,这才说明原委。然而肃亲王最终还是查禁了相声。一个字的相声,体现出了相声前辈的智慧,也道出了老艺人的辛酸。
八德中的焦德海,加工整理了大量传统节目,他的门下出了三位影响深远的弟子:张寿臣、朱阔泉、常边安。这三位人对相声的贡献我认为超过了其他相声艺人之和。他们三人与其门下奠定了相声的基石,迎来了相声最辉煌的时期。
未完待续......请看第二章四大宗师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与人芝兰,手有余香
积分: 75133
发帖: 8401 篇
在线时长: 482 小时
第二章四大宗师
焦德海门下有三位弟子对相声发展影响深远,首屈一指当属一代宗师张寿臣。张寿臣,相声艺术第四代门长,兼演评书,评书艺名张豫华,相声代表作《小神仙》、《巧嘴媒婆》、《三近视》等。说起兼演,其实是相声与其他曲艺艺术的融合与互补。在撂地儿茶园时均是如此,有时其它曲艺门类赚钱不多,也会加入到相声演出中赚钱养家。拜师于相声门下的更是有其它曲艺曲种的创派之人,如单弦的谢芮芝、快板书李润杰、王凤山、山东快书高元均等。
现如今相声演员多是张寿臣门下徒子徒孙,皆尊称其为张寿老。张寿老勇于创新,从现实生话中吸取养分,创造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改编了不少不合理的相声,在实际的表演中做到铺垫平稳,翻抖自然。
《巧嘴媒婆》中有这样一段:男的是瘸子,相亲时骑马前去,女方一只眼瞎,待男方相亲来时躲于门后,露半张脸。这样,在巧嘴媒婆的安排下对面相亲成功。入洞房掀盖头露了马脚,“哟,你怎么是瘸子,骗人哪”!男方有词,媒婆早教好了,“我见你时不瘸呀,相亲完一出你们胡同,马惊了把我摔瘸了,你这一只眼怎么回事?”女方也有话,“我一听你摔瘸了,一着急,哭瞎了一只眼!”
张寿老民族气节也很令人钦佩,早在“九一八”事变以后,在舞台上宣传抗日,并拒绝为日伪宣传,自得到吉鸿昌将军的赞许。解放前夕,他改说评书,传统节目有《清宫密史》、《三国演义》、《水浒》,皆考证详细,用语幽默,受到观众欢迎,并创作改编一些新闻类的评书,如《枪毙刘汉臣》、《白宗巍坠楼》等,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其评书文本基本失传,前几年郭德刚整理了《白宗巍坠楼》,做为单口相声表演曲目。
张寿老的徒弟有刘宝瑞、常宝堃、冯立璋、康立本、朱相臣、田立和等。张寿老教徒之严也是出了名的。而他的徒弟中有两位成为相声界殿堂级人物,刘宝瑞与常宝堃。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与人芝兰,手有余香
积分: 1815
发帖: 928 篇
在线时长: 169 小时
期待下文....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做尘,只有香如故.
发帖: 58 篇
在线时长: 5 小时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积分: 75223
发帖: 8431 篇
在线时长: 483 小时
刘宝瑞是继张寿臣衣钵的又一相声宗师,与师父生前得到的地位与名望不同,刘宝瑞的人气却是旺在其辞世之后,尤其是网络发展的近些年。在登台表演的那段时间,刘宝瑞的名望其实不如他的同门常宝堃。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进步,刘宝瑞的相声越来越受到大众喜爱,甚至久演不衰。在我日常收声相声广播中,基本上每天都有人点播刘宝瑞的单口相声。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刘宝瑞的单口相声继承老一辈艺术家张寿臣先生的表演风格,集单口相声之大成,他的艺术风格沉、稳、准、狠。他的相声中有着观众很渴求的风俗民情文学历史知识,观众听他说相声感到很舒服,耐人寻味。刘宝瑞的代表作之一《连升三级》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同时被译为英、法、日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在观众(听众)中点播率极高的还有《珍珠翡翠白玉汤》、《黄半仙》、《日遭三险》、《假行家》、《解学士》等。刘宝瑞也培养了众多弟子,包括周文游、寇庚儒、邢文昭、霍文龙、殷文硕、王文林、唐杰忠等。
焦德海的另一门下朱阔泉,现在有很多不知道这个人。但是朱阔泉有两个徒弟成为殿堂级人物,那就是相声中成就最高的侯宝林与马氏相声的传承发扬者马志明。从我个人观点来看,相声界四大宗师有三人出自焦德海门下,他们是寿字辈的张寿臣、宝字辈的侯宝林、刘宝瑞。另外一位宗师是马志明的父亲马三立。马三立一门是相声世家,然而要论起相声世家中最显赫的,还是常氏相声。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与人芝兰,手有余香
积分: 75226
发帖: 8432 篇
在线时长: 483 小时
第三章相声世家
常连安并不是直接拜师于焦德海,而是其长子常宝堃拜师于张寿臣两年后,由张寿臣代拉师弟。常连安原名常安,十四岁时入富连成科班学习京剧,入连字科改名常连安。与马连良、于连泉等同科,后因“倒仓”回京。倒仓是京剧界的名词,青春期“变声”过程,是专业演员职业生涯的重要时期,过渡不好嗓子就“废”了,再不能唱戏了,很多人倒仓失败后从事了其他相关的工作。常连安1951年任天津市曲艺工作团团长,被选为河北省人民代表。他擅演单口相声和太平歌词,其表演叙事缜密,语言生动,捧哏沉稳严实,声调雅静。代表作有《山东斗法》、《山中奇兽》、《追车》。我也听过单口大王刘宝瑞的《斗法》与《追车》,尤其是《追车》,可能是先入为主,且底也不同(底是相声术语,也就是最后抖出的包袱),还是觉得常连安的好。
常连安创建的启明茶社,是北京文明相声的发源地,也是老一辈著名相声演员的“摇篮”。著名相声演员如张寿臣、华子元、于俊波、刘宪田、罗荣寿、刘德智、赵霭如、王长友、吉平三、郭荣山、王世臣、刘宝瑞、郭荣启、班德贵、白全福、谭伯儒、孙玉奎、苏文茂、于世德、关春山、赵振铎、高德元、李伯祥、马四立、李寿增、常连安、常宝霖、常宝霆等都在启明茶社说过相声。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启明茶社在京城几乎家喻户晓,包括众多的京剧电影剧的艺术家是启明的常客,喜好相声的老北京人没去过启明茶社的不多。
常连安先生在教育子女方面也值得一提。其子常宝堃、常宝霖、常宝霆等均曾得到他的言传身教,并且在他们初登舞台时,均由父亲为之捧哏,充分起到了“掌舵”的作用。常连安的长子宝堃,二子宝霖、三子宝霆、四子宝华、五子宝庆、六子宝丰都是著名相声演员。常宝堃之子常贵田,宝霖之子贵生、贵元,宝华的孙子常远、外孙子杨凯等也是相声演员,世家中相声演员最多者,常氏当仁不让,独占鳌头。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与人芝兰,手有余香
发帖: 68 篇
在线时长: 6 小时
积分: 22423
发帖: 8426 篇
在线时长: 675 小时
【回复14楼 智力陷阱 】:
谢谢你!懂得了不少知识.辛苦啦!
积分: 75822
发帖: 8464 篇
在线时长: 485 小时
【回复 16楼 达诺门 】:
【回复14楼 智力陷阱 】: 谢谢你!懂得了不少知识.辛苦啦!
------------------------------------------------------------------
呵呵,不辛苦,这是我的爱好,而且给自己点压力,每天可以写两段。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与人芝兰,手有余香
积分: 75825
发帖: 8465 篇
在线时长: 485 小时
常宝堃4岁开始随父“撂地”卖艺,表演戏法的“说口”。9岁拜张寿臣为师,因老家张家口盛产蘑菇,人们亲昵的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小蘑菇”。他的弟弟们也被以二蘑菇、三蘑菇等称呼。常宝堃是常氏相声中成就最高者,他博采众长,自成流派,因此蜚声相声界。1951年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年仅29岁,他也是被授于人民艺术家称号的相声界第一人。常宝堃的弟子苏文茂卓然成为大家,被誉为文哏大师。
由于过去的录音条件所限,小蘑菇的相声段子播放的较少,我听最多的是他与赵佩茹、荷花女表演的《打面缸》。而他的弟弟中以常宝霆名声最响,常宝霆师从郭荣启,与白全福(师从张寿臣师弟于俊波)形成绝妙组合,被业内人士誉为“常白”。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演出的《道德法庭》、《诸葛亮遇险》成为其代表作品。
经常活跃在相声舞台上的还有常宝堃的四弟常宝华、六弟常宝丰(二人皆师从马三立)、常宝堃之子常贵田等。
常宝华是马三立的徒弟,做为弟子的常宝华对其师马三立是如何评价的呢?他说,在中国相声界流传着两句话:谁不学马三立谁不会说相声;谁学马三立谁说不好相声。常宝华说马三立的艺术风格按照一些观众的话说,是“经琢磨”,他从不在舞台上卖弄自己,不炫耀,将包袱自然地融入到故事情节中,抖得非常自然。观众总是能从马三立的相声中受到启迪、进而思索。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与人芝兰,手有余香
积分: 15836
发帖: 1619 篇
在线时长: 1194 小时
【回复13楼智力陷阱】:
刘宝瑞也培养了众多弟子,包括周文游
---------------------------------------
周游,本名周德利,铁二局文工团音曲队演员,听说后来去了工程兵文工团。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生在平民之家,长在城市底层,混在下流社会,只会垃圾文学。
我就是北京的一个糙老爷们,来不得半点高雅,喜欢的您就看两眼,不喜欢的您就别看,小心污了您高贵的眼!
积分: 15839
发帖: 1620 篇
在线时长: 1194 小时
张寿老的徒弟有刘宝瑞、常宝堃、冯立璋、康立本、朱相臣、田立和等。
----------------------------------------------
我常见的写法是田力禾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生在平民之家,长在城市底层,混在下流社会,只会垃圾文学。
我就是北京的一个糙老爷们,来不得半点高雅,喜欢的您就看两眼,不喜欢的您就别看,小心污了您高贵的眼!
积分: 22477
发帖: 8444 篇
在线时长: 676 小时
【回复18楼 智力陷阱 】:
听说过小蘑菇,也知道他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今天看了你的详细介绍,懂得了很多.我喜欢马三立的相声,一句"逗你玩儿",全国人民都笑了...
积分: 75912
发帖: 8494 篇
在线时长: 486 小时
【回复 20楼 王铭三 】:
回王老师:过去的老艺人依辈份字号给弟子改名,想是现在上户籍科改名太复杂吧,现在名字一般较稳定了。名字上有些名家也有变化,如现在德云社的王文林过去叫王长林,另有些名家从事其它曲艺时也有不同的艺名。
另外田立禾(和)是张寿老的关门弟子,被收时就很多异议,因为张寿老的不少徒孙都比田岁数大,像苏文茂更是名头响亮。而田做的很好,至今从不以长辈自居。另外,寿字辈以下依立字辈排名,至今还有争议,因张寿臣的大弟子冯立璋为立。德寿立仁义与德寿宝文明两者中,我认可的是宝字,呵呵。
感谢您的关注,谢谢您的宝贵意见。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与人芝兰,手有余香
积分: 75915
发帖: 8495 篇
在线时长: 487 小时
【回复 21楼 达诺门 】:
【回复18楼 智力陷阱 】: 听说过小蘑菇,也知道他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今天看了你的详细介绍,懂得了很多.我喜欢马三立的相声,一句"逗你玩儿",全国人民都笑了...
------------------------------------------------------------------
谢达兄的关注支持。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与人芝兰,手有余香
积分: 75918
发帖: 8496 篇
在线时长: 487 小时
第四章泰斗三立
在相声艺术之林中独具特色的马氏相声,其文学性是相当丰富的。马氏相声传承百年,已历四世(马德禄、马桂元/马三立、马敬伯/马志明、马六甲)。马三立的大哥马桂元被马志明认为成就可能超过乃父,可惜马桂元去世较早;马三立的堂弟马四立也曾在常连安的启明登台表演。经过几代马氏相声表演者的实践摸索,博采众长,逐渐丰富完善,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意蕴丰厚的文化品位,在群芳争艳的中国曲艺园地中独树一帜、历久弥新。
常宝华评价老师的风格是“经琢磨”。按我个人的感受,马三立的相声初听可乐,再想更可乐,再就不能想了,因为再想有可能随时笑出声来,会被人误会成神经病。
马三立祖籍甘肃省永昌,生于北京,回族。他的不少段子中戏称自己是东汉扶波将军马援之后,三国马超是老祖先,其实并不是无凭无据的。他12岁跟父亲马德禄学艺,后拜著名相声演员周德山(周蛤蟆)为师。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马三立形成了内紧外松、有条不紊、表演细腻、含蓄隽永的风格。马三立艺术功底扎实,有口皆碑,擅演“贯口”和文哏段子。与马三立合作的名家很多,有张庆森、赵佩茹、王凤山等。最后与马三立合作的王凤山去世后,为了怀念王凤山,马三立再也没说过对口,舞台表演均是单口。
马三立的相声作品,非常朴实、平民,多是反映小人物平常生活。其中有很多以第一人称,如《十点钟开始》、《开会迷》等,更有《卖掛票》中”马喜藻“、《开粥厂》中”马大善人“、《西江月》、《对春联》中”马大学问“、《买猴》中”马大哈“等,既是作品中的主人公,又是嘲讽的对象。《练气功》的”张二伯“,听到这段相声,一个浑人形象立时浮现眼前。其它的小段,如《家传秘方》、《查卫生》、《逗你玩》、《吃元宵》等。
《开粥厂》是马三立重新改编整理后大放异彩的一段传统相声,也叫《三节会》。《开粥厂》最早的脚本叫《暖厂》,刻画一个自吹自擂、夸夸其谈、信口开河的人。他说他为赈济饥民自己有一个暖厂,免费养活三百多人,管吃管穿管住,每年按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三大节目施舍特殊供应,包括肉蛋鱼各种点心、各种中西名菜,以及四季衣服,从鹅绒被、呢大氅到夏布大褂、巴拿马草帽等应有尽有。后来,经过前辈相声演员不断地整理充实以后,《暖厂》就逐渐发展成两段相声,一段是从谈一般中西名菜菜名,发展成专说满汉全席的《报菜名》,也叫《菜单子》;另一段是谈三个节日在暖厂里,都施舍哪些东西的《开粥厂》。
在过去的表演中,这个段子上来就是大段贯口,人物塑造上不够丰满,对假善虚伪的批判欠缺。在《开粥厂》的“垫话”中他关于“马善人”的论述,几十年来是被人们叫绝的。马善人不看宰牛羊的,马善人没害过一个性命,有个蜘蛛掉在地上都不踩,逮着臭虫都不捻死,可从自己身上找出个大虱子呢!不能挤死、怕它饿死,结果是:“找一个胖子往他脖子上一搁,嘿!善嘛!”在光天化日之下,把公开干损人利己的丑态,美化成行善事,使人听了啼笑皆非,这就是马三立的发人深思的幽默。
马善人还是一个满嘴云山雾罩说话不着边的人,法国人吹成的五里地大小的整块牛皮、会说话的木头座钟、能跑火轮船的鱼缸、整块象牙的丈八条案等,又故意引用古书显示自己,却杜撰出半文半白、不伦不类的语言。如:曾子曰,“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曾子曰,“不能饱汉不知饿汉饥。”到曾子曰,“一个羊也是赶两个羊也是放。”前后三次使用,使观众大笑不止。
入活以后绘声绘色,按着三个节日背诵慷慨施舍的物品,三段贯口趟子,字字真、句句紧,如数家珍,一气贯通、连绵不断,着重表现人物自鸣得意的神态。同时,也显示了马三立在“贯口活”上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的深厚功底。当他说得口沫横飞、天花乱坠时,“开开门”的挑费二十多亿呀!无意中露出了破绽,“今儿早晨把棉袄卖啦!吃的豆腐脑!”乙代表观众感到诧异:“您不开粥厂吗?”“马大善人”只得说实话“打算这么舍,还没发财哪!”这对那些空口说白话,没想到过兑现的人,真是讽刺的淋漓尽致。
马三立徒弟很多,阎笑儒、张笑勤、张笑非、金笑天、班德贵、连笑昆、常宝华、高笑临、谌笑宇、王笑予、方笑文、任笑海、尹笑声、于宝林、常宝丰等,但挂名的居多,由于事务繁忙,经马三立实际授业的很少。至今,尹笑声、常宝华均活跃在舞台上,尹笑声与侯宝林的弟子黄铁良,在天津的茶馆相声中也是一对黄金组合。
马志明继承了其父马三立的衣钵,马氏相声也在马志明、于宝林等名家口中得到发扬传承。马氏相声的特色,很多评论家与相声爱好者评论是一致的,那就是不以说教论事,而是对小人物心理及外在的白描。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与人芝兰,手有余香
积分: 76023
发帖: 8531 篇
在线时长: 489 小时
第五章马氏相声
马氏相声中对讽刺对象的态度不是敌对的,不是横眉冷对的批判,而是带有了一种不失深刻辛辣的善意的、调侃的味道,以第一人称的小人物、小市民来自嘲,在笑声中化解了讽刺的戾气,含而不露,将金刚怒目的当头棒喝转化为菩萨低眉的娓娓道来。
有人说马氏相声传统多于新编,无非是拾古人牙慧。其实这是对马相声的谬解。真正的名家,不会拒说传统相声。如果说,“垫话”和“底”往往也有变化,如《文章会》就有北大学生版、拉车版、摊煎饼版等。马氏相声中,新编作品如《买猴》、《开会迷》、《夜来麻将声》、《纠纷》、《看不惯》、《自食其果》等均成为精品。
马志明师承于大面包朱阔泉,师兄有王凤山、侯宝林等。马志明的说,在大段贯口中使来举重若轻,而在学上,马志明在马氏相声名家中要首屈一指。很多曲种唱功可以和专业演员媲美。马志明在天津曲艺大会中唱过鼓曲,其子马六甲也唱得相当有水准。在了解中发现,和我一样,很多年轻朋友是听到马志明的《黛玉焚稿》才喜欢上京韵大鼓的。然而更令观众眼亮的是,马志明在从艺50周年纪念演出活动中开场的《闹天宫》彩唱!彩唱,指在戏曲中穿上行头唱,内行都知道,马志明自幼是学戏曲的,然而60多岁的少马爷三个“虎跳”,憾动全场。
马志明曾求媒体,“叫少马可以,可别叫爷”。张寿爷、马爷辈份在那儿,而在马志明眼中,观众才是爷。然而,在我心中笔下,还是要称少马爷。最喜欢少马爷的段子是《大保镖》、《自食其果》、《拴娃娃》、《卖五器》等等。
相声界有一个传统,就是好活大家使。然而,一旦哪块活被一位名家使绝了之后,其它的就不敢再使。如侯宝林的《醉酒》,其它版本几乎听不到。而马氏相声的名段,《纠纷》没听过其他版本,估计也没人敢使这块活。《自食其果》郭德刚有一个版本,听起来效果也很好,但叙事的连贯性上不如马志明谢天顺这一版本。其它三立老的段子也有人学,但《开粥厂》、《逗你玩》、《家传秘方》、《查卫生》很少听别人说,至于《西江月》更是无人敢碰了。
马氏相声的传人不多,在我个人看来,有一定的客观原因。马氏相声以文哏和大段贯口见长,这是相声中最吃功夫的两项。相声里有句行话,叫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就是这两段贯口不好演。
马敬伯,也是马氏相声的名家之一,是马志明的叔伯哥哥。《夸住宅》是马敬伯的代表作,是说逗俱佳的一段名篇,而听马敬伯之后,其它人再说这段相声,听起来就觉得失色不少了。
于宝林也是表演马氏相声的一位名家,与冯宝华搭档,在天津名头很响。于宝林的弟子佟有为,传承马氏相声,近几年也声誉鹊起。
以独特视角刻画人物,是以马三立、马志明为代表的马氏相声的特长。马三立是寿字辈,而马志明拜师于寿字辈的朱阔泉门下,这还缘于称马三立为三叔的侯宝林。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与人芝兰,手有余香
积分: 31873
发帖: 4007 篇
在线时长: 601 小时
【回复25楼 智力陷阱 】:
积分: 76317
发帖: 8629 篇
在线时长: 496 小时
第六章语言巨匠
侯宝林去天津看望马三立时,马三立提起马志明从戏曲转行相声,一直没师父带。侯宝林提出,代朱阔泉收徒,收马志明为代拉师弟。因辈份关系,相声界代师收徒代拉师弟的现象很多,如常连安由张寿臣代拉师弟、侯耀文由李伯祥代拉师弟等。
侯宝林家境清贫,12岁学京戏,21岁时正式拜朱阔泉为师。朱阔泉外号大面包,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京城著名的“相声五杰”(高德明、张杰尧、朱阔泉、绪得贵、汤金澄)之一,侯宝林少时没有大号,朱阔泉给他起名宝麟,后自己改为林。拜师后,侯宝林与师父在西单演出,后西单失火后去天津发展。经过在天津几年艰苦奋斗,侯宝林的相声成为什样杂耍中攒底的“大轴儿”。从清末一直到四十年代,按照老规矩,天津的杂耍园子历来是刘宝全、白云鹏的京韵大鼓唱“大轴儿”。再好的相声也只能排在倒二“压轴儿”,侯以卓绝的艺术冲破了老一套的规矩,也为相声增了光,添了彩。
侯宝林对相声艺术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净化相声说演的语言,提高相声的审美趣味,抛弃了过去粗俗低级的非艺术成份,改编了许多传统节目。为中南海演出时,被主*席称作语言学家。侯宝林不仅能逗乐主*席,还在被批斗时逗得造反派没办法,最后让他去扫厕所。
1955年,侯宝林加入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说唱团里还有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三位大师。他们四人在演出中互为捧逗,四人就可以完成一个专场演出。侯宝林的代表作品有《戏剧杂谈》、《关公战秦琼》、《夜行记》、《婚姻与迷信》、《戏剧与方言》、《打百分》、《醉酒》等。与侯宝林合作过的演员很多,包括郭全宝、姜宝林、李国胜、刘宝瑞、高凤山、于世猷等,然而合作时间最长合作最多的还是郭启儒。
郭启儒属于寿字辈,师承于刘德智。在与侯宝林合作的二十年间,专事捧哏。他一贯主张“捧哏要蔫,逗哏要欢”。他为侯宝林捧哏一丝不苟、严丝合缝,尺寸、火候恰到好处,既起到了烘托作用,又不暄宾夺主,以自己的“蔫”反衬出侯的“欢”,以自己的“冷面”托出侯的“火爆”,以自己声调的低沉浑厚来显示侯的高亢激越,以自己“云遮月”的嗓音与侯金石般的歌喉形成强烈对比,以自己憨直朴实的表演风格来突出侯机智幽默的艺术特色。两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成为对口相声表演艺术中不可多得的黄金搭档。后辈相声演员马季尊崇他为“捧哏巨匠”。郭启儒也有很耐听的单口相声,如《熬柿子》等。
侯宝林是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并被誉为语言大师。以他为代表的一批相声艺术家使这门艺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达到一个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峰。他为相声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除创作和表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相声名段以外,还对相声和曲艺的源流、规律和艺术技巧进行了理论研究。
侯宝林次子侯耀文师承于相声第五代门长赵佩茹(赵佩茹是焦德海之子焦少海的弟子),继承了其父帅卖的台风,说学俱佳,然而在艺术成就与表演上与其父相比还有差距。
侯宝林收徒很多,大部分成为相声界的名家。如黄铁良、贾冀光、丁广泉、郝爱民、马季、师胜杰、康达夫、李如刚等。其中黄铁良在天津茶馆相声中是代表人物,贾冀光与魏兰柱(师承于常连安唯一弟子高元钧)合作演出了不少优秀的军*旅相声,贾冀光之子贾伦拜师于侯耀文,近年在舞台上较为活跃。丁广泉收了一批洋弟子,给我的感觉有些不伦不类,康达夫李如刚在河北名声最响,师胜杰是师世元之子,父母均是相声演员,师胜杰活跃在东北也成为表演名家。
马季是侯宝林弟子中很特殊的一个,特殊在马季在相声界取得了很高的地位,也特殊在马季与侯宝林的恩怨。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与人芝兰,手有余香
积分: 76320
发帖: 8630 篇
在线时长: 496 小时
第六章有敏感词发不出去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与人芝兰,手有余香
积分: 76326
发帖: 8632 篇
在线时长: 496 小时
第七章 承前继后
马季小时候是上海宏德织造厂的学徒,1953年,马季正式考入新华书店华北发行所,当上了一名卖书员。每逢周末工会的联欢活动,马季不是唱京剧就是模拟丑角表演。1956年,全国职工业余曲艺汇演在北京举办,马季的表演先是刘宝瑞发现,同时侯宝林看中,然后进入中国广播说唱团。
进入中国广播说唱团后,领导确定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等当马季的老师。其中侯宝林为责任老师。 马季除演出一些传统相声及别人创作的相声段子外,自己共创作了相声一百多段,在全国报刊上发表。
马季创作和表演的优秀段子有《五官争功》、《百吹图》、《特种病》、《宇宙牌香烟》等,在马季的表演创作中,歌颂型的相声段子也成为重要题材。从个人观点来说,我不喜欢与不提倡歌颂型的相声段子,因为喜剧,多是以某个事件或者人物的悲剧作为题材的。因为反面题材的悲剧才出现很多包袱、笑料,也多了辛辣尖刻的批判与揭露。我认为,马季的歌颂类相声作品,在成熟度与艺术性上与其徒弟姜昆相比,是有差距的。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马季是中国新相声的代表人物,是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继后的关键人物,他继承发展了候派风格,走出了自己的创作道路,也为大多数相声后来者所遵循,至于马季的众多弟子们,不说相声水平,单以知名度而论,这是任何世家无法相比的。马季的弟子有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笑林、兰成、常佩业、黄宏等。
进入九十年低,相声走进了低谷,创作人员减少,不少相声演员改行。有的去演电影,如刘威;有的当主持人,如朱军;更多的去演小品,如巩汉林/金珠夫妇、黄宏等。马季对此很痛心。黄宏为春晚写了一个《打扑克》的小品且通过了审查,他想请马季与他合演,而马季断然回绝了。黄宏只得去找侯耀文合作,在春晚上演出。在马季的传记中,马季是这样看待这件事的:“如今相声不景气,很多人拿我当杆大旗,这种时候,我这大旗是无论如果不能放弃相声去演小品的。”
曾经有传说,“文!革!”时马季打了侯宝林。有人就这个问题问过侯宝林,侯先生也不正面回答,他说,别问这个了,旧社会徒弟打师父有的是。那么马季到底打没打过侯宝林呢?马季说:“我觉得没有这些,就没有生活;没有这些误会,没有挨骂,没有谣言,就前进不得,任何人都是。”无论原委如何,两家的恩怨在相声圈里是人所共知的。马季去世时,侯家人没有出面,侯耀文去世的时候,姜昆参加了侯耀文的葬礼,也缘于姜昆的特殊地位。
姜昆的特殊地位在于他是中央广播说唱团的团长。继马季之后,姜昆是新相声的杰出代表,在艺术上有突破,在对相声的贡献上也超过了马季。
姜昆的艺术道路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姜昆李文华阶段、姜昆唐杰忠阶段、相声推广阶段。
与老师马季类似,姜昆也不是相声世家出身。姜昆还曾在北大荒当知青,黑龙江兵团二师十六团文艺宣传队队长。
然而到了八十年代初的时候,提起姜昆李文华,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初这一对搭档一老一少,两个人珠联璧合,配合默契,合说的相声段子给无数中国人带来了难以忘怀的欢笑。两人合作的精品段子有《祖爷爷的烦恼》、《打针》、《棒打与溺爱》、《时间与青春》等。随着李文华患病嗓子失声,姜昆的相声表演进行低谷。
1987年的春晚上,费翔一把火火了很多年,而那一年姜昆与唐杰忠的合作,由《虎口遐想》开始了姜昆相声表演的第二个高峰期。
《虎口遐想》、《电梯奇遇》使用姜昆进入演艺第二春,这还要感谢写出这两部好作品的著名作家梁左。梁左还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室内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及《闲人马大姐》等。梁左出自一个创作家庭,母亲谌容写了《人到中年》,而梁左与弟妹梁天、梁欢被称为中国影视界的“三剑客”。
1995年,姜昆辞去了中国广播说唱团团长职务,在相声《着急》之后,再也没有推出较好的作品。姜昆对相声的贡献主要有,创办中华曲艺学会,创办中国相声网,他编辑的200万字的《中国传统相声大全》成为研究中国相声珍贵的权威性资料。 他创作的《姜昆相声集》是中国相声界人手一册的教科书。还有对全国人民的一个贡献是发现并提携了赵本山。
姜昆在第七代相声演员中的地位是任何人比不了的,而马季的第六代同行中,却是人材倍出,与第五代的宝字辈一起演绎了中国相声的繁荣。与寿、宝字辈的宗师不同,第六代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在第六代相声演员中,苏文茂是当之无愧的文哏大师。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与人芝兰,手有余香
积分: 76332
发帖: 8634 篇
在线时长: 496 小时
第七章也敏感,真是服了网易了。侯宝林是敏感词吗?试试!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正在编写长篇杂文《平民谈相声》,请朋友们关注我的博客。
积分: 76450
发帖: 8670 篇
在线时长: 501 小时
第八章文哏大师
相声艺人当中,满族很多,且大多是家道没落之后,卖艺为生。我们熟知的常氏家族、侯宝林等。苏文茂生于北京,是满族镶蓝旗人。12岁只身到天津药铺学徒,15岁拜比他大七岁的常宝堃为师,学习相声。苏文茂天资聪明,学得快,又得到多位大师指点,给他量过活(捧哏)的有张寿臣、刘宝瑞、常连安等。
解放后,苏文茂加入天津市曲艺团,与朱相臣合作,进入了艺术的成熟期。苏文茂采多方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表演,既有侯宝林的潇洒飘逸,又有马三立的自嘲与亲和。有评论家把苏文茂称为苏派相声,与侯派、常派、马派并列,这是对苏文茂艺术成就的肯定。今年是苏文茂从艺六十五周年,六十五年来,苏文茂为观众献上的相声约三百余段,其中很多都是他自己创作和改编的。
我听苏文茂相声比较早,也是接受最快的。由于自己喜欢历史与文学,对苏文茂的表演更是偏爱。《大办喜事》、《美名远扬》、《答非所问》等是苏文茂与朱相臣合作的一些名段。而苏文茂与朱相臣的《论捧逗》则是经典。
朱相臣,师从于相声宗师张寿臣,他一副冷面孔,几分书卷气,语言不多,但能出奇制胜。特别是他和苏文茂的合作,达到了珠联璧合、捧逗化一的艺术境界。他的出色配合为苏文茂“文哏”相声艺术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也以“冷峻离奇”的独特艺术风格成为“冷面滑稽”的代表人物,亦得到广大业内人士及相声观众的推崇。
文(革)后,苏文茂回到天津市曲艺团,和马志存合说相声。他们创作演出了《废品翻身记》、《新局长到来之后》、《爸爸&儿子》、《高贵的女人》、《红楼百科》、《文章会》、《赋瑶琴》等,其中多部作品获得曲艺汇演的大奖。苏文茂的单口相声代表作有《扔靴子》、《含梨片》、《圆梦》、《考县官》等。
广播流行之后,苏文茂与马志存的相声也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批三国》。《批三国》是一个传统段子,侯宝林、刘宝瑞均使过这块活。与侯批刘批不同,苏重新整理了批三国的内容,融知识与趣味于一体,使《批三国》(也叫《苏批三国》)成了苏文茂的代名词。
苏文茂在文字辈的相声演员中,成就是最高的。由于苏文茂成名很早,与他同辈的马季一直尊称苏为老师。苏文茂的弟子有赵伟洲、刘俊杰、崔金泉、宋德全、武福星等。其中赵伟洲是一个优秀的创作型演员。
在前些年,赵伟洲与杨少华的组合可称完美,赵伟洲小杨少华两辈,然而赵逗杨捧,两人在台上举手投足都是包袱。两人合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枯木开花》、《危言耸听》、《危急时刻》等演出效果都很火爆。
赵伟洲出身于相声世家,其父赵心敏是相声界第六代的门长。文(革)后刚刚恢复了艺术青春,一九八四年却患病辞世,存世作品极少,与班得贵表演的《错误不在我身上》展示了其艺术魅力。
赵心敏师从于李洁尘,李洁尘这个名字对于如今的年轻朋友可能很陌生,然而,李洁尘之子李伯祥是观众喜闻乐见的一位名家。
下章预告:系出名门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正在编写长篇杂文《平民谈相声》,请朋友们关注我的博客。
积分: 32018
发帖: 4052 篇
在线时长: 607 小时
好!支持!
发帖: 137 篇
在线时长: 15 小时
【回复 35楼 一抹记忆 】:
好!支持!
------------------------------------------------------------------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有些事情人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
积分: 76567
发帖: 8709 篇
在线时长: 504 小时
敏感的第九章没出来,晕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正在编写长篇杂文《平民谈相声》,请朋友们关注我的博客。
积分: 58141
发帖: 7614 篇
在线时长: 752 小时
马志明,苏文茂,我都很喜欢听,不太喜欢马季。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我要永远忘记你
积分: 22985
发帖: 8610 篇
在线时长: 685 小时
【回复34楼 智力陷阱 】:
李文华的捧哏妙不可言,谢谢了!
积分: 58228
发帖: 7643 篇
在线时长: 756 小时
【回复38楼智力陷阱】:
敏感的第九章没出来,晕
------------------------------------------------------------------
到底什么词语算敏感啊?照这个敏感的标准, 我们还期待下面的呢。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我要永远忘记你
积分: 76832
发帖: 8794 篇
在线时长: 510 小时
第十章茶馆相声
前一章提到相声的根本在于即兴表演。侯宝林在去世前对马季只说了一句话,“马季,相声的即兴发挥千万不能丢掉啊,它是咱们相声的主要技巧。”
在过去的相声中,表演哪一段相声是不一定的,主要是看观众的喜爱情况。有的时候,演员在台上一看,逗哏与捧哏的递一个眼神,就会把段子换了。而电视相声,说句不好听的,更像是强加给观众的,你看也得看,不喜欢也得看!
从撂地儿进剧场是相声演出的一个里程碑,而茶馆则是相声表演的主要场地。北京是相声的发源地,而相声的发祥地则在天津。而天津相声则是两个大本营支撑发展起来的,它们是位于南市的连兴茶社与位于鸟市的声远茶社。
连兴自开业后,即由马德禄、周德山主持业务并与郭瑞林、于福寿、马桂元、于堃江、高桂清、刘桂田、焦少海、高少亭等轮流逗捧,陆续涌现出马三立、郭荣启、尹寿山、闫笑儒、高笑临、马四立、赵佩茹、孙少林、耿宝林、史文汉、连笑昆等中坚力量,这些大家都成为天津相声的中流砥柱。声远茶社由李德祥、李瑞峰主持,李德祥、李瑞峰、马寿延、李寿增、白菜张、张钧、宋玉清、冯子玉等在声远献艺,不久,杨云章因票演太平歌词响名,因常在声远票演,至1937年以杨少奎为名下海并经赵佩茹代收师弟,至1939年开始主持声远茶社业务。
两座大本营不断推出新人新作,演艺与传艺结合,专业与业余结合。通过前辈艺人的言传身带,逐日实验,逐月考核,逐年评比,涌现出编、演、传、管理兼备的相声通才和不同阶层、不同水平的爱好者。如从名票下海的李德霖(从艺后名寿增)、马志华(从艺后名寿延、评书名轸华)、叶笃慎(从艺后名利中)、姜宝林、高英培、田立禾、刘文贞等。因为连兴、声远两座大本营承载着津门相声,并在全国各地产生了积极影响。如东北三省和济南、青岛、唐山、开封、西安、南京、重庆、贵阳、保定、张家口、石家庄等城市,都先后兴办过“相声大会”,相声进入了高峰期。
在后来的大部分时间里,相声走进了电视与广播,对于相声的推广,广播是功不可没的,很多与我同龄的人是抱着收音机听着相声长大的。然而电视对于相声来说,只是火了少数人,但同是毁了更多的相声演员!
黄宏在小品中有句话,要想出名就上电视,甭管演的怎么样,先混个脸熟!然而,很多人在混的脸熟之后,就忘忽所以了。不再去钻研也不再去体验生活,忙碌于走穴捞金之中。很多名家因为茶社的消失,不愿追求名利而淡出相声舞台。说相声走进低谷这句话容易,很多前相声演员一边演着电影电视当着主持人演着小品,一边感叹相声走进了低谷,在我看来,致使相声走入低谷的正是你们这些人!
相声十年培养一个优秀人才,五十年可能才会出一个马三立、侯宝林之类的大师,然而没有舞台,优秀人才都很难出来。
做为相声爱好者,我很感谢郭德刚,因为他的出现,人们又开始回归剧场,关注相声。侯宝林的弟子、天津相声名家黄铁良说:1998年,当时77岁的相声老演员于宝林倡导恢复茶馆相声,并和76岁的冯宝华一起约请了尹笑声、我和佟守本在燕乐茶馆恢复了中断了近30年之久的茶馆演出。首演即火,老观众一下子被带回从前的记忆中。
与观众面对面交流,感受观众对作品的欣赏、品评、掌声,以及恰到好处的即兴发挥,剧场的气氛是电视与广播无法相比的。这也是很多优秀的话剧演员放弃收入更高的电影电视演出而回归剧场演舞台剧的相同的原因
时至今日,天津的茶馆相声回到昔日火爆的场面,一些茶馆门前出现了票贩子,这也是演出火爆的一个侧面反应。目前天津四个剧场名流茶馆、中国大戏院小剧场是哈哈笑艺术团相声大会、燕乐茶社、谦祥益为众友相声队相声大会。演员有众友相声队:尹笑声、黄铁良、佟手本、汪恩禄、陈鸣志、邓继增、朱永义、杨威、张永久、刘春惠、李金宽、何德利、杨化然、王春皓、刘磊、张楠;哈哈笑艺术团:佟有为、马树春、卢福来、于克志、刘文步、郑福山、马洪信、张奎清、刘兰亭、华世泉、王志新、陈树桐、左春来、张万年;九河相声队:张子学、宫兰欣、张立林、耿伯春、赵津生等人。优秀的演员,多彩的演出,使天津的相声观众每天都能欣赏到经典的相声段子。也有不少全国各地的相声爱好者专程去天津看演出。
在提到近几年红透全国的郭德刚时,黄铁良的一番话表现出一位热爱相声的大家风范。“郭德纲是我们相声演员中的代表,媒体炒作的也是‘相声演员郭德纲’,不是演小品的郭德纲。我们‘众友’是看着他长大的,很多‘德云社’的演员常常在我们演出的时候录一些传统相声,当作他们的教材。我们不反对这样的做法,只要是能让相声发扬光大,我们愿意做铺路人。现在好机会来了,大家关注郭德纲的同时也顺便关照了我们。”
回归剧场是郭德刚与德云社先提出来的,然而草根相声的历程也充满了艰辛。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正在编写长篇杂文《平民谈相声》,请朋友们关注我的博客。
积分: 58264
发帖: 7655 篇
在线时长: 757 小时
我很欣慰......终于提到郭德刚了哦。
我就等这段呢。
哈哈。顶顶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我认识的你,怎么变成了这样?
积分: 31130
发帖: 1867 篇
在线时长: 211 小时
【回复43楼凤儿归来】:
郭德纲就是自个糟践自个,与前辈比起来倒是有点......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我在黑暗中是为了维持光明......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我眼中的似水流年作品征集
24小时热帖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三禄和朱绍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