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功效与作用要熬多久

生白术30克当归10克升麻3克熬水喝治便秘吗
提问时间: 12:06:10|
基本信息:
病情描述:
吃饭后就想上厕所。但是怎么也解不出来。腹痛。浑身沉重。解大便。很用力,也只解一点点。有时候四五天都不解,还造成肛裂。 2009年2月。节食减肥后。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生回答专区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50263收到了:
病情分析: 你好,注意平时的生活护理 指导意见: 便秘与患者的情绪有很大关联,治疗便秘,患者除了需从调节心情入手之外,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也需要同时调节。 1. 怎样治疗便秘之宜食含粗纤维丰富的蔬菜和水果,水及饮料。多食富含B族维生素及润肠的食物,如粗粮、豆类、银耳、蜂蜜等,炒菜时适当增加烹调油。忌酒、浓茶、辣椒、咖啡等食品。 2. 怎样治疗便秘之应精神愉快,情志调畅。若情志失和,忧愁思虑过度,可致气机郁滞而传导失职造成便秘。平时宜多听柔和的音乐,避免观看感官刺激及情节紧张的影视。心胸应豁达,遇事勿怒。养成养花、养鸟、养鱼等习惯来陶冶情操。 3. 怎样治疗便秘之 选择适合的食疗,如绿豆粥、天花粉粥、三仁粥、黄芪粥等。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58698收到了:
病情分析: 生白术30克当归10克升麻3克 可以补气。对便秘有一定疗效。但不是最佳选择。 指导意见: 建议您买中成药:补中益气丸。这个中成药都含那几个药成分了。它效果会明显点。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58699收到了:
病情分析: 你好,你的情况属于气虚便秘。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有直接关系。 指导意见: 生白术30克当归10克升麻3克熬水喝有补气补血的作用可以治疗你的情况。同时你可以服用麻仁润肠丸,通便灵等药物,加强锻炼,坚持服用补中益气丸治疗气虚,有便意时马上去厕所,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观察看看。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57408收到了:
病情分析: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便秘,解大便无力,全身乏力,有节食减肥史,综合病史,考虑气虚便秘 指导意见: 建议服用黄芪汤治疗:黄芪30g,火麻仁20g,陈皮10熬好后,加入蜂蜜6克服用。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52045收到了:
病情分析: 此方一般用于气虚,主要是脾气虚。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等。有时气虚影响气血运行,也会出现大便难解,特别容易大便先干后稀。具体判断要望闻问切后确诊。 指导意见: 如果看过中医医师,确诊为气虚所致,可以服用。如果没有经过诊断,谨慎服用。 如果您这个方子是医生给你开的 你是如果气虚性的便秘
TA帮助了147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24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199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全媒体产品
电子杂志: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外台秘要2——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的精品,绝对值得下载收藏!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麻黄升麻汤
一、原文助读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357)&
【释】伤寒六、七天,表证尚未解除,误用泻下重剂而成坏病:因虚其里,故腹泻不止;因邪热不得外解而上攻,因致咽喉不爽利,吐脓血;邪热内陷、郁而不能达表,故寸脉沉而迟、摸不到尺部的脉搏;手足发凉也系热厥而非寒厥。证属内热郁厥,寒热错杂,虚实互见。若单治其寒则助其热,单治其热又增其寒,欲补其虚必实其实,欲泻其实则虚其虚,故说“难治”,只能随证用药,宜用本方治疗。
【按】此条恐非仲景原样条文。仲景为文,即言难治,或不出治法方药,或言“与之”某剂,而未见先言难治,又以“主之”示以肯定治法。不过,据医家适证用方治验可知,本条所述麻黄升麻汤证可信。
二、辨证要点
上热下寒证见咽喉不利、唾脓血,手足厥逆,腹泻不止,或发热恶寒、无汗,寸脉沉迟、下部脉不至者。
李翰卿先生说:“必须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得病久暂、治疗经过,以及饮食之喜冷、喜热,脉搏之有力、无力,全面细心分析,肯定属于上热下寒、热多寒少之证方可试用”。本方不单治上述证候,因其内含麻黄汤、当归四逆汤、白虎汤、甘姜苓术汤诸方义及合并证,证情尚可扩展,宜参照各方证而活用之,方为妥当。
(二)组成服法
麻黄1.5~3克,升麻1.5~3克,当归3~4.5克,黄芩3~4.5克,玉竹3~4.5克,知母3~4.5克,生石膏3~4.5克,炙甘草3~4.5克,桂枝3~4.5克,芍药3~4.5克,干姜3~4.5克,白术3~4.5克,茯苓3~4.5克,天门冬3~4.5克。以水三茶杯,煎半茶杯,去滓温服,汗出即愈。
以上剂量及煎服法为李翰卿先生推荐。此推荐剂量与《伤寒论》所载剂量有所不同,主要是适当缩小了麻黄、升麻与其余药物的悬殊配比,提高了后者在方中份量。
三、用药大意
麻黄、升麻、桂枝疏散内郁之热,也能发汗解表;干姜、白术、茯苓、甘草温中利水以止泻;黄苓、知母、石膏清上焦郁热;白芍、当归、玉竹、天冬益血滋津。本方以发越内陷郁热为主,药后可使汗出邪而病解。故此为表里不和,上热下寒的治剂。方中升麻主解百毒,辟温疾、瘴邪,为治咽喉肿痛的要药。
四、医案选例
案一,谢某,男,38岁。初诊于1989年5月6日。
素患肺结核,常服抗结核药,病情控制平稳。上周感冒,咽喉红肿疼痛,咽部溃疡而有脓点,服抗生素后,咽痛好转,但增泻痢频作,日三四行,肠鸣腹痛,而手足厥冷,胸闷咳嗽,痰黄量多,舌淡边红苔薄腻,脉寸浮滑,尺迟无力。辨为阳气内郁,肺热脾寒,虚实互呈。选用麻黄升麻汤。
麻黄8克,升麻4克,白芍、天冬、黄芩、知母、生石膏、玉竹、当归各2克,干姜、桂枝、白术、茯苓各4克,炙甘草2克。
上方服用3剂,咽痛止,咳嗽轻,胸满除,腹泻减少,腹痛止,效不更方,继服上方14剂病愈。(张长恩·《伤寒论临证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9)
案二,高某,男,38岁,农民。患者素有脾虚便溏(慢性肠炎),去年曾因潮热盗汗,经拍诊断为肺结核。今感冒10日,初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后渐有胸闷、咳嗽、痰多色黄。现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胸闷喘咳,痰稠黄,带血丝,口渴不欲多饮,咽痛烦躁,肠鸣腹痛,大便溏薄,舌苔薄白,舌尖稍红,脉寸浮小滑,关尺迟弱。证属表里同病,宜表里同治,用麻黄升麻汤,外可解太阴寒邪,内可清阳明之热,下可温太阴之寒,又配有养肺阴之品,实为恰当。
麻黄、桂枝、白术、茯苓各8克,知母、黄芩、干姜、天冬、玉竹、白芍、炙甘草各6克,升麻、当归各3克,生石膏20克。
水煎服,1剂后全身漐漐汗出,2剂后表邪尽解,3剂后诸证悉平,再以金水六君与汤善后。(张玉明医案)
案三,陆中行室(妻),年20余。腊月中旬患咳嗽,过半月,病势少减。后又重,日复咳倍前,自汗体倦,咽喉干痛,至除夕,忽微恶寒发热,明日转为腹自利,手足厥冷,咽痛异常。又三日则咳唾脓血。张(张路玉)诊其脉,轻取微数,寻之则仍不数,扣似动而软,尺部略重则无,审其脉证,寒热难分,颇似仲景厥阴例中麻黄升麻汤证。盖始本冬温,所伤原不为重,故咳至半月渐减,乃免力支持岁事,过于劳役,伤其脾肺之气,故咳复甚前,至夜忽憎寒发热,来日遂自利厥逆者,当是病中体疏、复感寒邪之故。热邪既伤于内,寒邪复加于外,寒闭热邪,不得外散,势必内奔而为自利、唾脓血也。虽伤寒大下后,与伤热后自利不同,而寒热错杂则一也。遂与麻黄升麻汤,服一剂,肢体微汗,手足温暖,自利即止。明日诊之,脉亦向和,嗣后与异功、生脉合服数剂而安。(〈清〉俞震·《古今医案按》,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年版)案四,李某,曾二次患喉痰,一次患溏泄,治之愈。今复患寒热病,历十余日不退,邀余诊,切脉未竟,已下利二次。头痛、腹痛、骨节痛,喉头尽白而腐,吐脓样痰挟血。六脉浮中两按皆无,重按亦微缓,不能辨其至数,口渴需水,小便少,两足少阴脉似有似无,诊毕无法立方,且不明其病理,连拟排脓汤、黄连阿胶汤、苦酒汤、皆不惬意;复拟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终觉未妥;又改拟小柴胡汤加减,以求稳妥。继因雨阻&,宿于李家,然沉思还得寐,复讯李父,病人曾出汗几次?曰:始终无汗。曾服下剂否?曰:曾服泻盐三次,而至水泻频仍,脉忽变阴。余曰:得之矣,此麻黄升麻症也。病人脉弱易动,素有喉痰,是下寒上热体质。新患太阳伤寒而误下,表邪不退,外热内陷,触动喉痰旧疾,故喉间白腐,脓血交并。脾虚湿重之体,复因大下而成水泻,水走大肠,故小便不利。上焦热甚,故口渴。表邪未退,故寒热头痛,骨节痛各症仍在。热闭于内,故四肢厥冷。大下之后,气血奔集于里,故阳脉沉弱,水液趋于下部,故阴脉亦闭歇。本方组织,有桂枝汤加麻黄,所以解表发汗;用黄芩、知母、石膏以消炎清热,兼生津液;有苓、术、干姜化水利小便,所以止利;用当归助其行血通脉;用升麻解咽喉之毒;用玉竹以祛脓血;用天冬以清利痰脓。明日即可照服此方。李终疑脉有败征,恐不胜麻桂之温,欲加高丽参。余曰:脉沉弱肢冷,是阳郁,非阳虚也。加参转虑製消炎解毒之肘,不如不用,经方以不加减为贵也。后果服之而愈。(熊寥笙·《伤寒名案选新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升麻的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