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洪熙紫砂壶鉴定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郭尔罗斯考略.doc28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郭尔罗斯考略.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郭尔罗斯考略
阿汝汗 波斯伟大史学家拉施特先生在14世纪初主编的洋洋百万言的历史巨著《史集》中记载,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曾有大大小小七十余个部落进入蒙古大家庭,并分别概述了其由来与发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些部落有的如同一个个历史过客,在创造了一定的历史辉煌之后,便从历史舞台上走了出去。然而,也有的至今在他们高举的旗帜上,仍书写着曾在历史上烁烁闪光的名字。郭尔罗斯就是其中的一个。 世间,有一种无法忘怀的情感是子女对母亲的感情。母亲添了几根银发,子女就会像落一叶而知秋一样,加深关念母亲。 这种情感有什么可以和它相比拟呢?惟有故乡情。生活在故乡的人,和居于母亲膝下的子女一样,由于朝夕相见,思念的情怀还未显得牵肠挂肚。而远居于异国他乡的人,尽管已儿孙满堂,尽管已家资万贯,他们犹然刻骨铭心地思念自己的祖国、故乡,企盼着落叶归根。祖国、故乡,像母亲一样,是个巨大的、永不消逝的磁场,无时不在吸引着她的儿女。这恐怕也和今郭尔罗斯人对古老郭尔罗斯的思念相仿吧! 今天,前郭尔罗斯已进入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经济发达县的行列,并以她的富饶、美丽著称于世。 打开中国地图,哪怕上面一个字也不写,但一看到在高昂的雄鸡首上,有两条江流成一个“人”字,你就会认定,“人”字的交叉点处就是郭尔罗斯。 人称郭尔罗斯是块宝地。第二松花江与嫩江绕县而过,境内流程105.9公里。有大小湖泊27处,其中查干湖面积420平方公里,在东北平原淡水湖泊中居领先地位,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借助这丰富的水资源而形成的前郭灌区,被称为东北四大灌区之一。 这里,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是我国位居前列的产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中國茶畫 | 元、明(壹)
中國茶畫 | 元、明(壹)
元代茶画 & & & & 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文人士大夫大多隐 居山林,水墨山水画是他们表达心境的方式, 品茗成为一种人生寄托。 & & & & During Yuan, when Mongolians conquerors ruled the Chinese territories, many of the Chinese scholar-gentry chose the reclusive path of exile into nature, preferring to stay far away from the Yuan bureaucracy. Landscape ink wash paintings were prominent expressions of this hermitic temperament, and the drinking of tea remained an important repose for the meanings, ideals and values of life.元 钱选 卢仝烹茶图轴纸本设色纵128.7厘米横37.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 图中卢仝身着白色衣衫,坐于山冈平石上,身后有玲珑太 湖石和浓绿色蕉相依,环境幽静可人。“一婢赤脚老无齿”, 正对茶鼎扇风煮茶;“一奴长须不裹头”,侍立在卢仝旁边。 主仆三人注视茶铛,表现了“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 面”,茶汤将要煮好的场面。此画钤白文印“舜举”,《石渠宝 笈续编·重华宫藏》著录。 & & & &钱选(约1239—约1303),宋末元初画家,字舜举,号玉潭、霅川翁、习嫩翁等,浙江湖州人。擅人物花鸟、蔬果和山水。作品笔致细柔劲密,着色清丽,融诗、书、画、印于一体, 具有文人雅趣。元 何澄 归庄图(局部)卷纸本墨笔纵41厘米横723.8厘米吉林省博物馆藏 & & & &此图墨笔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之意,以古托今,借陶渊明田园生活抒发自己的怀抱,其中绘入了当时的点茶场 景:一人双手持汤瓶,一人在大碗中点茶,一人将带托茶盏排好,等待从点好的茶盆中分酌茶汤。以工细白描作人物,以 较粗放的笔画山水树木,其绘画手法既有宋时遗韵,又开元代逸笔先路。据卷后题跋知,此图为画家九十岁时所作。 & & & &何澄,燕(今北京市)人。约生于1224年,卒时九十余岁。元 王蒙 春山读书图轴纸本设色纵132.4厘米横55.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 & & &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人。赵孟頫外 孙,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山水画受赵孟 頫影响,师法董源、巨然,集诸家之长自创 风格。作品以繁密见胜,重峦叠嶂,长松茂 树,气势充沛,变化多端;喜用解索、牛毛 皴,干湿互用,寄秀润清新于厚重浑穆之 中;苔点多焦墨渴笔,顺势而下。兼工人物、 墨竹,并擅行楷。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 “元四家”。 & & & &此图绘高山松林下隐士生活。图左上方 有自题诗:“阳坡草软鹿麋驯,抱犊微呤碧 涧滨。曾采茯苓惊木客,为寻芝草识仙人。 白云茅屋人家晓,流水桃花古洞春。数卷 南华□忘却,万株松下一闲身。□尽登山四 望赊,碧芜流水绕天涯。松云瀑响□公树, 萝□烟深谷士家。露肘岩前捣苍术,科头林 下煮新茶。紫芝满地无心采,看遍山南山北 花。黄鹤峰下樵叟王子蒙画诗书。”再现了 文人雅士春山读书品茗的情景。元 王蒙 天香深处图1351年轴纸本设色 & & & &此图绘满山桂树下,潺潺流泉边,数间茅屋,竹窗前有一高士凭案而坐,读书品茗 兴味长,“桂子香中鹤梦清”。画面右上为 山村老人楷书款:“桂馆秋高香满帘,有人 点易乱牙签。功名有待三槐旦,幽处无惭五 柳潜。压酒掇花金作液,熏茶拾蕊玉为奁。 几番醉我西风里,清夜敲诗掀紫髯。山村 老人。” “熏茶拾蕊玉为奁”,以桂花蕊熏 茶,放入精美的盒子,可知花茶在元代就有 了。其旁有王逢草书诗:“桂丛深处筑茅堂, 景入清秋化日长。安坐神游香积界,长吟身 到广寒乡。杵花为蕊烦玄思,扫叶烧茶踞石 床。见说招溪培植远,满枝风露绿阴凉。王 逢。”写山中闲雅,品茗为乐。画面左上自署 款:“至正辛卯八月既望写《天香深处图》, 黄鹤山人王蒙。”可知此图是王蒙1351年中秋节所画。元 王蒙 品茶图轴纸本设色 & & & &此轴画崇山峻岭下的水泉边一茅亭,亭中三人相对 趺坐于地,旁边几上放有三盏茶,一僮子走下茅亭前石 阶去打水。画面上部有四人题款,从右往左依次是: 公谅款楷书:“霁色如银莹碧纱,梅葩影里月痕 斜。家僮乞火焚枯叶,漫汲流泉煮嫩茶。顿使山人清逸 思,俄惊蜡炬发新花。幽情不减卢仝兴,两腋风生渴思赊。公谅。” & & & &邬中款行书:“嫩叶雨前摘,山斋和月烹。泉声云 .外响,蟹眼鼎中生。已得卢仝兴,复饶陆羽情。幽香逐 兰畹,清气霭轩楹。邬中。” & & & &蜀人黄岳款楷书:“清泉细细流山肋,新茗丛丛绿 芸色。良宵汲涧煮砂铛,不觉梅梢月痕直。喜看老鹤修 雪翎,漫热沉檀检道经。步虚声微茶初熟,两袖清风散 杳冥。蜀人黄岳题于岷江寓所。” & & & &杨慎款草书:“扁舟阳羡归,摘得雨前肥。漫汲惠 泉水,松枝皆用微。香从几上绕,烟向树头围。浑似松涛 激,疑还绿绮挥。蜂鸣声仿佛,涧水响依稀。杨慎。”杨 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他 的题诗“浑似松涛激,疑还绿绮挥”指烧水沸声,“绿 绮”指琴,出自李白《听蜀僧浚弹琴》诗:“蜀僧抱绿 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元 倪瓒 雨后空林图1368年轴纸本设色纵63.5厘米横37.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出身于江苏无锡的名门望族。信奉 道教,元末为避战乱,散尽家资,遁隐五 湖三泖间,寄兴于书画。他性情孤僻狷 介,有洁癖,世人称之为“倪迂”。擅山 水,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画史将他 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 & & & &从画面右上部倪瓒的自题款中透露 出画茶意思:“雨后空林生白烟,山中处 处有流泉。因寻陆羽幽栖去,独听钟声 思惘然。戊申三月五日,云林生写。”雨 后空林并不是没有人在,倪云林在,在这 春天雨后的云霭中,在这叮咚的泉鸣中, 他一个人寻寻觅觅,孤独地去寻找陆羽 这样的知己来品茗遣怀。 & & & &倪瓒以画水墨山水见长,少作设色, 《雨后空林图》为其少有的设色作品之 一。倪瓒的多数作品写景极简,而这件作 品则写高山大川,景物丰富。画面描绘 一高大的山岭,细瀑从山涧穿石而下,汇 入山脚一片水域之中。山前,一条小河 蜿蜒曲折,缓缓流石桥横跨,水波不 兴。两岸地势低平,林空落,林下一间 屋舍,没有出现人,不画人是倪瓒的一贯 作风。画中山石多用披麻、折带皴,干笔 淡墨,浓墨点苔,敷色清淡温和。整个画 面布局充实饱满,平稳而富有变化,景象 开阔,意境清淡萧疏,雨霁林空之景宛 然眼前。元 倪瓒 安处斋图卷纸本墨笔纵25.4厘米横71.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 &画面中湖岸山坡上有树数株,山坡后,两间矮屋露出一角。远山淡然,水波不兴,一派萧疏淡远、简约安逸的意境。 画中山水造型单纯自足,清静平和,表现出倪瓒的生活理想和情感。右下方题诗表达出画的主题:“湖上斋居处士家,淡 烟疏柳望中赊。安时为善年年乐,处顺谋身事事佳。竹叶夜香缸面酒,菊苗春点磨头茶。幽栖不作红尘客,遮莫寒江卷 浪花。”清乾隆皇帝后在画面左部题诗,更点名了茶意:“是谁肥遁隐君家,家对湖山引兴赊。名取仲舒真可法,图成懒 瓒亦云嘉。高眠不入客星梦,消渴常分谷雨茶。致我闲情频展玩,围炉听雪剪灯花。”从中可以想见矮屋中倪璜围炉点茶 的悠然情致。元 刘贯道 消夏图卷絹本设色纵29.3厘米横71.2厘米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 & & &此图以重屏的方式表现了园林品茗的悠闲情趣。绘园林竹蕉中,一文士卧于榻上,右手挥塵,左手拈书卷做思考状。后斜置一阮,榻后案上有茶盏和文房用具,点明作者所好。榻右有二婢女随侍在侧,一人持扇,一人恭立。文士榻后 为一屏风,屏风上画一高士坐于榻上,若有所思。座榻旁有二人在点茶,一人俯身,手持风炉上的茶铛,一人准备在桌案 上的茶盆中点茶,桌案上还放有汤瓶、带托茶盏、茶瓶和水罐等。另有一人双手捧盘香,侍立于高士身边。榻后又有山水 画屏风。这种画中有画又有画的构图,称为“重屏图”。 & & & &刘贯道,字仲贤,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元朝宫廷画家,善画人物、释道、山水和花鸟。山水师法郭熙,人物、花鸟集各家之长。元 茶道图壁画内蒙古赤峰沙子山2号墓1987年发掘 & & &《茶道图》生动地再现了元代点茶场景。长桌后三 人正在配合着点茶:中间一着朱红衣男子双手执汤瓶, 正往旁边女子手中的盏内注水;女子左手端盏,右手用 茶箸搅茶沫;右侧一着红衣女子双手托一茶盏注视着 他们,等待点下一盏茶。长桌上放着点茶器具,有内置 茶勺的大碗、黑托白瓷茶盏、绿釉小罐、双耳瓶。桌前 侧还有一女子跪在炭炉前烧水候汤。元 道童1336年壁画山西省大同市西郊宋家庄冯道真墓墓室东壁南端纵118厘米横152厘米1958年发掘 & & &《道童》绘一面带喜色的道童,手持带托茶盏奉客。应是春日,那湖石后的牡丹正盛开着,几株修竹前 的茶案上有一叠茶托与茶碗,风炉上有茶鍑,风炉旁有 一带盖茶合,上斜贴长方形纸条,书“茶末”二字。画面 再现了千年前园林点茶奉客的场景。元 佚名 扁舟傲睨图轴絹本设色纵166厘米横111.9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 & & 此图绘远处青峰叠嶂,古寺掩映,近岸陂陀老松,水边泊一扁舟。舟船上置·长方矮几,一翁左 手抚琴,右手轻摇羽扇,一僮子弓腰烹茶。画左上方有张翥题诗:“傲兀扁舟云水滨,笔床茶灶曰随 身。底须别觅君家号,又是江湖一散人。”元 赵原 陆羽烹茶图卷纸本设色纵27厘米横7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 &这是以“茶圣”陆羽隐居苕溪为题材的山水画,体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理想。 & & & &远山近水,有一平缓的山岩突出水面,一轩宏敞,堂上一人抚膝而坐,旁有僮子拥炉烹茶。画前上首押“赵”字朱文 方印,题“陆羽烹茶图”,后款以“赵丹林”。画卷右上有“窥斑”款七律一首:“睡起山垒渴思长,呼童剪茗涤枯肠。软尘 落碾龙团绿,活水翻铛蟹眼黄。耳底雷鸣轻着韵,鼻端风过细闻香。一瓯洗得双瞳豁,饱玩苕溪云水乡。”画卷左上佚名 题诗,根据字体判断应为赵原自题:“山中茅屋是谁家,兀坐闲吟到日斜。俗客不来山鸟散,呼童汲水煮新茶。”此画入大 清内府后,乾隆皇帝御笔题画于右上端:“古弁先生茅屋间,课僮煮茗書云间。前溪不教浮烟艇,衡泌栖迟绝往还。” 赵原(?一 1372), —作元,字善长,号丹林,山东人,寓江苏苏州。擅山水,师法董源、王蒙。元 王冕 梅花图1346年卷纸本墨笔纵30.8厘米横9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 & & &此图梅枝横斜而出,枝条简疏。枝节交叉处梅花竞相吐蕊,表现了野梅的清绝韵致。笔墨精练蕴藉,主干以淡墨 挥洒,浓墨点苔,苍古老拙。分枝以中锋勾撇,挺拔坚韧。梅花以圈花法绘出,颇得扬无咎笔意。图上自题长跋,叙述至 正六年(1346年)暮春时节,与友人郑文中、释隐云游历浙江金华龙寿觉慈寺,受到贞叟师设茗款待,特画墨梅以赠的 经过,并赋诗以记。 & & & &王冕(? 一 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人。工诗擅画,尤以墨梅知名。元 佚名 百尺梧桐轩图(局部)卷绢本设色纵29.5厘米横59.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 & & &图绘园居闲适之景。一文士闲坐轩中,左侧廊中一僮子双手捧盏前来奉茶,草堂四周高梧环绕,间以桂树和竹林。 此画笔法秀雅,设色工丽。明代茶画 & & & &明太祖朱元璋罢进龙凤团饼茶,改进芽 茶。煮法、点法逐渐淡出,饮法改为简便的芽 叶冲泡。明代城市化发展迅速,茶馆林立,园 林兴盛。文人士大夫优游于山林,品茗活动的 内容有:琴、棋、书、画、诗、酒、花、香。 品茶,作为一种符号,纪游、饯别、雅集、卜 居,都有它的身影。明代茶画是当时人们人生 态度和价值取向的形象资料。绘画风格上,雄 强浙派及文雅吴派各领风骚。 & & & &Ming Emperor Hongwu ceased the Long-feng Beeng Cha (a type of compressed tea for imperial use with patterns of dragon and phoenix engraved on the surface) and promoted the loose tea. The Tang technique jiancha and Song technique dian-cha gradually faded, leaving their places to simple brewing of loose tea. Teahouses and gardens proliferated as Ming experienced rapid urbanization, providing the scholar-gentry class abundant venues for leisurely visits. Besides the Four Classic Arts of Guqin, Go,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tea also accompanied the appreciation of poetry, liquors, blossoms and incenses. As a ubiquitous symbol, tea permeated a wide range of cultural events from traveling and bidding farewell to congregations and divinations, mirroring the values and philosophies of life. In terms of artistic styles, the open and bold Zhe School contrasted the delicate and implicit Wu School, each showing their preeminence.明 李时 清赏图轴绢本设色纵39.2厘米横35.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 & & &画面正中一长桌,桌上放着青铜器、瓷器、字画等珍玩,桌前有六位文士正在鉴赏古玩,有打开包布正要展看的, 有手持如意把玩的,有在洗手以便品玩的,有侃侃而谈的。四名僮子,有双手端青铜缶的,有端水盆给文士洗手的,还有 两人正走来,一人手捧古琴,一人手捧卷轴。当然,桌上少不了品茶的壶和杯。画中十人,姿态各异,神情生动,线条用笔 劲健流畅,设色古雅,构图主题突出。画面左下款识“居中”,下钤印“居中”。 & & & &李时,活动于明代洪武、永乐年间,字居中,北京人。擅山水,宗董源,气息天真烂漫。明 谢环 杏园雅集图(局部)卷绢本设色纵37厘米横401厘米镇江博物馆藏 & & &《杏园雅集图》卷描绘了1437年春天内阁大臣杨士奇、杨荣、杨溥及画家等十人在杨荣的杏园聚会之情景。此为烹茶 部分,园中松树下,茶案上放着都篮、茶合、盏托、茶盏等。一人在风炉前拨炭烧水,腰上插着羽扇,另两人端茶奉客。 谢环,明初宫廷画家,字廷循,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明 吴伟 铁笛图1484年卷纸本墨笔纵32.1厘米横155.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明 吴伟 词林雅集图卷绢本墨笔纵27.9厘米横125.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 & & 吴伟(),字士英,又字次翁,号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昌)人。是戴进之后的浙派健将。 & & &《铁笛图》中,杨维桢坐在花园里的松柏下,低首凝思,右手上提,按动着手指,似在推敲曲谱,身旁石案上摆着书、 毛笔和茶具。一女子手持铁笛等候杨维桢吹奏,二女子坐圆墩上,一拈花插发,一持扇掩面,神情含蓄。杨维桢(1296— 1370),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东维子,浙江诸暨人。嗜茶,撰《煮茶梦记》。著有《东维子文 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 &《词林雅集图》卷描绘了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浙江按察佥事龙霓在金陵与友人棋文书画相聚的茶会场面。梧 桐荫下,湖石玲珑。八位文人分别围坐在几张石桌旁,或对弈观战,或展卷吟诗,或谈文论道。石桌上放着琴、笔砚、书 卷、茶罐等,八盏茶正好对应八位文人。石案后,一僮子正烹茶,炉旁放有水方等。人物线条精细遒劲,神态生动。水墨 点缀梧桐、湖石,十分文秀清逸。明 杜堇画、金琮书卢仝茶歌诗意图卷纸本墨笔纵2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 & & 这是杜堇画、金琮书的《古贤诗意卷》中的《卢仝茶歌诗意图》。 & & & 寓居于南京的杜堇,活动于年,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曾被徐有贞()收为弟子,由于学养深 厚,笔底自然散发出神采,时称“白描第一高手”。《中麓画品》就其人品给予了 “杜古狂如罗浮早梅,巫山朝霞,仙姿靓 洁不比凡品”的评述。 & & & 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与金琮合作的《古贤诗意卷》是杜堇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唐宋著名诗篇为题,金琮书十二首诗, 杜堇配画九幅,全幅布局图文相间,诗画结合得十分协调。《卢仝茶歌诗意图》列其中。画面再现了卢仝茶歌“日高丈五睡 正浓,军将叩门惊周公”之诗意:孟谏议派军将送义兴阳羡月团新茶给卢仝,军将叩门,屋内卢仝曲肱枕之而卧,正熟睡中。 画面上方露出茶鼎一角及床前茶案上的茶碗,含蓄地点明了茶歌的意境。此画用笔秀劲,刻画细腻,人物形象生动。 & & & &图右金琼书:“茶歌: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叩门惊周公。口传谏议送书信,白絹斜封三道印。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 好且不赊。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 面。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 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从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 & & &金琮,字元玉,号赤松山农,江苏上元人。此书画合卷,金琮书于五十二岁。根据其“初学赵子昂,晚年学张伯 雨”的说法,此卢仝茶歌书法得赵、张二人的艺术要旨,行书老意纵横,遒劲有法,自然洒脱,反映了其深厚的功底, 表达出茶歌的韵味。款下钤有白文“金氏元玉”印。明 沈贞 竹炉山房图轴纸本设色纵115.5厘米横3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 & 《竹炉山房图》画山峦耸立,老树槎桠,叶竹围绕山房,生 意盎然。右上角行书自题“南斋沈贞”款,下钤白、朱文印二。沈 贞的传世作品绝少,此图是在毗陵为馈赠普照法师而作。修篁中 的竹炉山房内,沈贞与普照法师对坐,门前和尚催火煮茶。 & & & 此图左上角有清乾隆皇帝在1760年的题诗:“阶下回回淙惠泉,竹炉小叩赵州禅。个中我亦曾清憩,为緬流风三百年。庚辰中 秋御题。” & & & 沈贞(),江苏苏州人,画家沈周的伯父。工诗词, 擅绘事,山水尤妙。师出董源,得元诸家之妙。 & & 明 郭纯 人物轴絹本设色纵110.8厘米横62.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 &郭纯《人物》画水滨柳下,棚席上宾主坐谈,主人持扇,客 着纱巾,僮子煮茶待客的场景。 & & & 郭纯,生活于15世纪初,字文通,号朴庵,浙江永嘉人。永乐 初年供奉于内殿,洪熙元年(1425年)升阁门使。擅山水,布置茂 密,笔墨精微。明 周臣 品茶图卷绢本设色美国密歇根大学附属美术馆藏 & & & &周臣,明代画家,约生活在成化至嘉靖年间,字舜卿,号东村,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擅山水、人物,画法严整工细。 他有两个学生特别著名,一个是唐寅,另一个是仇英。 & & & 此图描绘了山林读书、山溪取泉、风炉烹茶的林泉高致。明 周臣 匏翁雪咏图(局部)卷纸本墨笔纵23.1厘米横217厘米翁同龢家藏 & & & &此卷为吴宽自书咏雪诗,卷后有同乡周臣画雪咏图。此局部绘雪中山庄,有三人摊卷观咏雪诗,左部有僮子煮茶待 客。山庄外乔木环匝,冻溪屈曲。明 佚名 煮茶问道图轴絹本设色纵30.2厘米横22.5厘米西安美术学院藏 & & & &画面上两人相对坐于地,年少者双手捧紫砂壶,仰头面向年长者,若有所问;年长者左手抚下颏,若有所 答。两人神态喜乐恬淡。年长者身后的条几上,花瓶内插着玉兰花。画面左下角风炉上搁着东坡提梁壶烧水,旁 边放着蒲扇。表现了初春煮茶问道的景致。明 沈周 仿倪瓒笔意图轴纸本设色纵79.8厘米横 24.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 苏苏州)人。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 英并称“明四家”。 & & & 《仿倪瓒笔意图》,从画面上部题款“迂叟秋风客,晚年江海 家。致仙当化鹤,语净已餐霞。南国天宜放,西湖月可赊。而今清秘 阁,谁与一浇茶。长洲沈周”可知,沈周以此作表达对倪瓒的崇敬, 有同气相求,希望与倪瓒一同品茶的意愿。 & & &《拙修庵》绘一文士在东庄拙修庵中烹茶品茗。东庄,古名东 墅,在苏州裔门内,是吴宽父子数十年经营而成的庄园,江南士大 夫经常在此聚会,吟诗品茗。画面或明豁开朗,或深幽清雅,展现 了理想的诗意栖居。 & & &《尘虑图》有杜牧诗“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之 意境。山下院落中一文士拥书而坐,侧头看庭中僮子风炉煮茶,绕 屋树抉疏,芭蕉修篁幽,茶烟轻飏,尘虑顿消。画面左上题有“尘 虑了不及,书声散晓烟。鬓丝长百尺,时飏煮茶前。周”。 & & &《高贤饯别图》是沈周己酉六月既望(1468年)为钱塘于孟功 赴召入京师所作,画中僮子挑着茶炉随行,方便主人在旅途中随时品茗。明 沈周拙修庵 册页东庄图之一纸本设色纵28.6厘米横33厘米南京博物院藏明 沈周 尘虑图 册页山水图之二绢本设色纵36.4厘 米横29.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 沈周 高贤饯别图(局部)卷纸本设色纵31.6厘米横301.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 周翰 西园雅集图(局部)卷绢本墨笔纵31.5厘米横381.5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 & & 《西园雅集图》描绘的是北宋驸马都尉汪诜府邸中的园林雅集活动。王诜请善画人物的李公麟,以白描手法,把自 己和友人苏轼、苏辙、黄鲁直、秦观、李公麟、米芾、蔡肇、李之仪、郑靖老、张耒、王钦臣、刘泾、晃补之以及僧圆通、道 士陈碧虚十六人画在一起,主友加上侍姬、书僮,共二十二人,取名《西园雅集图》。松桧梧竹,小桥流水,极园林之胜。 宾主风雅,或写诗,或作画,或题石,或拨阮,或看书,或说经,极宴游之乐。画中文人雅士衣着得体,动静自然,书僮侍 女举止斯文,落落大方,不仅表现出不同阶层人物的共同特点,还画出了他们的个性和情态。米芾为此图作记,即《西园 雅集图记》,其中云:“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嗟呼!汹涌于名利之域而 不知退者,岂易得此哉?” & & & &由于苏轼、苏辙、黄鲁直、李公麟、米芾等人都是千年难遇的翰苑奇才,后人景仰之余,纷纷摹绘《西园雅集图》。著名画家马远、刘松年、赵孟頫、钱选、唐寅、尤求、李士达、石涛、丁观鹏等,都曾画过《西园雅集图》。以至于“西园雅 集图”成了人物画家的一个常见画题。其上往往画有烹茶品茗的场景。如这五页明代周翰、顾知、陈以诚和佚名的《西园 雅集图》,以及前页南宋马远的《西园雅集图》,后页明代尤求、李士达、曹义,清代丁观鹏、周笠,民国蒋洽的总共十二 种《西园雅集图》,都以米芾图记为本,描绘了西园聚会中烹茶品茗,以助雅兴的情节。因为不同画家的想象和与之相 应的笔墨结构,使王诜的西园呈现出不同的理想景观。 & & & &周翰《西园雅集图》(局部),画面左部假山下,有一僮子正于风炉前煮茶。画面右部屏风前有一石案,一人坐着画山 水,有五人或站或坐观看。屏风侧背面有落款:“西园雅集图。长洲周翰作。”周翰(约),字子章,长洲(今江 苏苏州)人。明嘉靖、万历年间山水、人物画家。笔墨秀润,尤妙于云烟烘染。著有《榆林画志》。明 顾知 西园雅集图(局部)1646年卷纵24.8厘米横416厘米天津博物馆藏 & & & &顾知《西园雅集图》,表现僮子于松下石案上煮茶之场景。顾知依米芾图记,“披览斯文,恍游西园”,笔法洒脱。 正如他在卷尾后记中所透露的:“物有代谢,独灵气所通不与造物推移,则笔墨之妙,神明自为呵护。”明 陈以诚 西园雅集图(局部)卷绢本设色纵26.5厘米横379.6厘米天津博物馆藏 & & & 陈以诚《西园雅集图》,左下方一僮子持扇正于风炉前煮茶,以供雅集品茗。右面绘写松蕉下、太湖石前苏东坡身 穿乌衣道袍,坐着题字;一旁王诜头戴仙桃巾,身着紫裘,坐观东坡挥毫;蔡肇头披幅巾,身着青衣站着观看。画面款 识:“甲寅夏月写。庄里陈以诚。”钤白文印“以”、朱文印“诚”。明 佚名 西园雅集图卷绢本设色纵82.8厘米横101.5厘米西安美术学院藏 & & & &这幅图所绘正如米芾《西园雅集图记》:“李伯时效唐小李将军为著色泉石云物、草木花竹,皆妙绝动人;而人物秀 发,各肖其形,林下风味,无一点尘埃气。其乌帽、黄道服捉笔而书者为东坡先生;仙桃巾、紫裘而坐观者为王晋卿; 幅巾青衣,据方几而凝伫者为丹阳蔡天启;捉椅而视者为李端叔;后有女奴,云环翠饰倚立,自然富贵风韵,乃晋卿之家 姬也。孤松盘郁,上有凌霄缠络,红绿相间。下有大石案,陈设古器瑶琴,芭蕉围绕。坐于石磐旁,道帽紫衣,右手倚石, 左手执卷而观书者为苏子由;团巾茧衣,秉蕉簠而熟视者为黄鲁直;幅巾野褐,据横卷画渊明“归去来辞”者为李伯时; 披巾青服,抚肩而立者为晁无咎;跪而捉石观画者为张文潜;道巾素衣,按膝而俯视者为郑靖老,后有僮子执灵寿杖而 立。二人坐于磐根古桧下,幅巾青衣,袖手侧听者为秦少游;琴尾冠、紫道服,摘阮者为陈碧虚;唐巾深衣,昂首而题石 者为米元章;幅巾,袖手而仰观者为王仲至。前有鬅头顽童捧古砚而立,后有锦石桥、竹径缭绕于清溪深处,翠阴茂密, 中有袈裟坐蒲团而说《无生论》者为圆通大师;旁有幅巾褐衣而谛听者为刘巨济。二人并坐于怪石之上,下有激湍深流 于大溪之中……”明 佚名 西园雅集图轴絹本设色纵191.2厘米横98.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 《西园雅集图》的山水 空间,有时表现为山林气象, 有时以园林景致烘托。此图 为前者。工笔绘写山岩峭壁 下,清泉淙淙;松荫下,僮子 催火煮茶。名流文会一聚,一 种文人向往的西园雅集胜境 跃然于绢上。 & & & &此幅画《石渠宝笈初 编·养心殿》著录。明 佚名 品茶图绢本设色纵157.1厘米横6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 &此图工笔绘写三文士舒坐于松荫下品 茗、读画、吹奏乐器,一僮汲涧水,一僮烹茗。所谓一人品茗得茶神,三人品茗得茶 趣,与友松下泉边文会品茶半日,一期一会, 可抵尘梦十年。此幅画佚名印,《石渠宝笈 三编·延春宫》著录。明 许至震 衡山先生听松图1531年轴絹本设色纵137厘米横55.6厘米辽宁美术出版社藏明 文徵明 乔林煮茗图1526年轴纸本设色纵84.1厘米横26.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 文徵明 惠山茶会图卷纸本设色纵23.9厘米横68.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 & &《衡山先生听松图》画文徵明坐于松下石上,僮子煮茶。画面左上题:“嘉靖辛卯九月为衡山先生六十岁小像。东山许至震写。” & & & &许至震,字东山,浙江嘉善人。善写真。 & & & &文徵明(),初名壁,字徵明。四十二岁后以字行,更字徵仲。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善画山水,多写江南 园林山水和文人生活,笔墨腴润秀美,意境恬静温和。为“明四家”之一。 & & & 16世纪苏州地区的文人画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沈周的弟子文徵明,他是与唐寅等人并称“吴中四大才子”的吴门 画派领袖,为这一时期的苏州绘画赋予了特殊的神采和风韵。 & & &《乔林煮茗图》画奇石旁、古树下,一高士倚坐于树,观潺潺流泉;一僮子竹炉煮茶。画面左上自题款:“不见鹤翁 今几年,如闻仙骨瘦于前。只应陆羽高情在,坐荫乔林煮石泉。久别耿耿,前承雅意,未有以报,小诗拙画,聊见鄙情。徵 明,奉寄如鹤先生。丙戌五月。”从款中可知,文徵明作此画是赠如鹤先生的。从“只应陆羽高情在,坐荫乔林煮石泉”可以想见,如鹤先生也是与文徵明一样钟情于茶的陆羽知音。 & & & &据蔡羽《惠山茶会序》所述,《惠山茶会图》描绘的是文徵明、王宠、蔡羽、汤珍、王守、潘和甫和朱朗等七人于明 正德十三年(1518年)清明时节在惠山之麓汲泉烹茶、品茗赋诗的情景,“七人者环亭坐,识水品之高,仰古人之趣,各 陶陶然不能去矣”。由上海博物馆和下页故宫博物馆收藏的两款文徵明之作,就是这次茶会的纪实之作。 & & & &惠山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郊,泉水甘冽可口,极宜烹茶,自被陆羽评为“天下第二泉”后,声名不绝。文徵明常偕友 人于此地赏泉烹茶,作诗绘画。 & & & &这幅画中流露出来的那种雅逸茶味,反映了明代后期文士崇尚自然清新而又不失古风的茶道格局。明 文徵明 惠山茶会图卷纸本设色纵21.9厘米横6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明 文徵明 茶具十咏图1534年轴纸本墨笔纵127厘米横5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明 文徵明 玉川图1524年轴纸本设色纵132厘米横34厘米 & & &《茶具十咏图》所绘地点与文徵 明画的《茶事图》、《品茶图》相同。 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谷雨前三天, 苏州的天池、虎丘等地正举行茶叶品 评会,作者因病未能参加。其好友送 来几种好茶,于是他就令小僮汲泉、吹 火、煮茶,自斟自饮,评茶叶之高下, & & & &自得其乐,不禁想到唐代诗人皮曰休 《茶中杂咏》、陆龟蒙《奉和袭美茶具 十咏》诗,于是缅怀他们的唱和雅趣, 诗兴所至,亦追和了十首。画面构图充 盈,横狭而纵高,主题突出,笔法细 劲,用墨淡雅,蕴含着浓郁的文人儒雅 之气。 & & & &本幅上方自题《茶具十咏》五言 律诗十首,分别为“茶坞”、“茶人”、 “茶笋”、“茶籯”、“茶舍”、“茶 灶”、“茶焙”、“茶鼎”、“茶瓯”、“煮 茶”。后款署:“嘉靖十三年岁在甲午, 谷雨前三日,天池、虎丘茶事最盛,余 方抱疾偃息一室,弗能往与好事者同 为品试之会。佳友念我,走惠二三种, 乃汲泉吹火烹啜之,辄自第其高下,以 适其幽闲之趣。偶忆唐贤皮陆辈《茶 具十咏》,因追次焉,非敢窃附于二贤 后,聊以寄一时之兴耳。漫为小图, 遂录其上。衡山文徵明识。”钤“徵”、 “明”朱方联珠印。 & & &《玉川图》画玉川子卢仝故里(今 河南济源)品茶意境。此轴左上部画 高山瀑布,右上部画远山帆影,中部林 间,依山面水有茅屋数间,屋内二人对 坐,一僮子备茶。泉流潺潺而下,山下 有二人过桥前来茅屋会友。画面右上 款:“玉川图。嘉靖甲申春三月望日作。 徵明。 ”明 文徵明 真赏斋图(局部)1549年卷纸本设色纵36厘米横107.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 & &《真赏斋图》是文徵明八十岁时为收藏家华中 甫所作。华中甫在无锡隐居时,曾在太湖边修建了 收藏古玩的真赏斋,成为文人墨客们鉴赏交流、品 茗论道的场所。此图表现了园林里松竹假山下的茅 屋中主客品画论文,僮子烹茶以待的景致。明 文徵明 东园图1530年卷絹本设色纵30.2厘米横126.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 & &《东园图》画园林聚会,款茶叙情,是文徵明为中山王徐达五世孙徐泰时所作。徐氏东园在南京钟山东凤凰台下。 与徐氐友善的时贤常聚会园中,品茗弈棋,谈诗论文,赏玩书画,其乐融融。根据卷后《太府园宴游记》,嘉靖六年(1527 年),一时仕宦名流齐集于东园为陈沂饯行。次年,陈氏撰文以记其盛。又二年,则有文氐补图。此图为东园真实写照。明 文徵明 浒溪草堂图(局部)1535年卷纸本设色纵26.7厘米横142.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 & &《浒溪草堂图》描绘了高木浓荫,掩映草堂,溪水如 镜,群山环抱之景致。近处草堂敞轩,二文士于案前对坐, 相谈甚欢,侧室的风炉前,二僮子备茶侍奉。画法秀润,意 境清幽。此画是作者六十六岁时所作,描绘的是吴邑沈天 民的浒溪草堂,既反映了草堂主人淡泊明志、不追逐名利的 品格,又体现了主人热情好客的秉性。此画款识“徵明写浒 溪草堂图”,后幅有诗题并识云:“乙未腊月为沈天民作。” 《石渠宝笈初编》著录。明 文徵明 中庭步月图1531年轴纸本墨笔纵149.6 厘米横50.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 & &《中庭步月图》是文徵明与来客啜茶聚餐后步于园中赏月话旧 的真实记录,款有“风檐石鼎燃湘竹,夜久香浮乳花熟”和“命僮子 烹苦茗”等茶事记录。此图与苏东坡《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描写 的境界相同,用笔洒脱,墨色清雅,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这个特定环 境中的情感世界。 & & & &文徵明一生嗜茶,曾自谓“吾生不饮酒,亦自得茗醉”。《品茶 图》作于明嘉靖辛卯年(1531年),作者六十二岁,自绘与友人在林中 茶舍啜雨前茶的场景。画面上部题款:“碧山深处绝纤埃,面面轩 窗对水开。谷雨乍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嘉靖辛卯,山中茶事 方盛,陆子传过访,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话也。徵明制。”陆 子传即陆师道,是文徵明的学生。图中文徵明所绘草堂,是他常 与好友聚会品茶的地方。三年后,嘉靖甲午(1534年),文徵明又画 《茶事图》,并在画上题晚唐诗人陆龟蒙茶具诗十首,画面与《品茶 图》相同。在山水园林幽静清雅的茶舍里,读书看画、品茗独坐、接 友待客、长日清谈,正是明代文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明 文徵明 品茶图轴纸本设色纵88.3厘米横25.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 文徵明 茶事图轴纸本设色纵122.9厘米横3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 文徵明 林榭煎茶图卷纸本设色纵25.7厘米横114.9厘米天津博物馆藏 & & &《林榭煎茶图》绘山丘起伏,湖水澄澈,临湖平缓的坡岸上有茅屋数间,竹篱围而成院,杂树环绕。主人于房内凭 窗远眺,一僮子正在室外烹茶,另一人拄杖沿湖边小径而行,似来访友。画面清新,用笔秀润,勾点结合,自然天成,突出 了品茗环境的闲静及文人恬淡的生活情趣,是表现茶文化内容的经典之作。画幅左边自题:“徵明为禄之作。”禄之即苏 州著名画家王谷祥。卷中钤有清内府和近人张叔诚鉴赏印,《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明 文徵明 猗兰室图(局部)1529年卷纸本墨笔纵26.2厘米横6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 & & &中国古代琴曲中有《猗兰操》,相传是孔子所作。孔子曾赞曰:“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德立道,不 为困穷而改节。”这正是历代文人士大夫以兰花象征高洁文雅、清芬绝俗气质的原因。画中居所以此命名,展现主人情 怀。有僮子对风炉煮茶场景,至清导和的茶,在这种优雅的环境中是不可或缺的。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紫砂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