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蒋勋的妻子简介及孩子

Service Unavailable
Service Unavailable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蒋勋,台湾知名美学家、画家、诗人与作家。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著有《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美的沉思》、《蒋勋说红楼梦》等作品数十种。为什么优秀生会做出最恶的事?经常在新闻中看到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做出很傻的事情,或者因为在感情上找不到出口,伤害自己或伤害别人,甚至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这些现象会使人怀疑,现代年轻人的价值观是不是出现了问题?我个人觉得,年轻人本身是无辜的。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我们看到那些令人错愕的行为,是一个“果”,而真正需要探究,则是形成这个“果”的“因”。在长期唯考试导向的教育体制中,我们是允许学生升学科目得满分,在道德、人格、感情培养的部分,根本可以是零分。因此产生这些现象,错愕吗?我一点也不觉得。这个问题不是现在才有,在我那一个年代就开始发生。我们很少思考为什么要孩子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譬如我从事艺术工作,关心的是创作力,关心人性的美,我在不同的学校教过,从联考分数最低的学校到联考分数最高的学校。以我所教授的科系而言,我不觉得这些学校之间有太大的差别。如果你实际接触到学科分数低的学生,就会知道,他们没有花很多时间准备考试,相反的,他可能花很多时间在了解人。譬如说看电影或者读小说,从中就有很多机会碰触到人性的问题。可是专门会考试的学生呢?往往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一九九八年发生震惊台湾社会的“王水事件”(王水是一种硝酸、盐酸混合强酸—米爸注),一个女孩子因为和另一个女孩子与同一个男友交往,在慌张之际,就把化学方面的专长用出来,她调出了“王水”,犯下谋杀案。(大陆类似的事件不少,最近最轰动的是复旦大学的寝室投毒案-米爸注)我们可以说,她的专业知识分数非常高,但她在道德跟情感处理上是零分。她是坏或是残酷吗?我不觉得,她根本没有其它选择。平常她缺乏对人性的了解,根本不知道怎么办。所以最后警方带她到现场时,她很茫然;她当然茫然,因为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这些个案是我们说的“好学生”所为,他们要进的科系和研究所,都是最难考的,他们从小就埋头在升学、考试里,忽略了其它。从很多年前我就很怕这样的人,我觉得这样的人一旦犯罪,对于“罪”的本质,完全不了解。所以我一直觉得,如果要指责这样的事情,矛头应该是指向一个教育的架构,这个架构教育出一批批像这样非常奇怪的人。分数和人格、智慧完全是两回事我自己在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很苦闷。我相信凡人处在一个生理发育、转变的时期,就是他最敏感的时候。不只是身体开始变化,声音变粗,性征出现,等等,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性。我想,中外古今所有的重要时刻,就在此时,也就是启蒙时刻。在那个时候,我感觉到身体的苦闷,却无法解答。因为生理的苦闷引发我开始去思考人到底是什么,我到底是动物还是人?我的精神在哪里?我的精神向往和肉体的欲望冲突得很严重。我不知道女孩子会不会这么严重,以男孩子来说,包括我和我的同伴,都是非常严重的,那是一种来自生理上奇怪的压力。于是我很自然地就找上了文学。我在书店读文学,在文学里削减了许多欲望上的苦闷,并尝试去解答自己从何而来,要到哪里去,我是什么,这些难以解答的课题。因为这样,有一段时间,我原来很好的功课就耽误了,几次考试都非常糟。我因此被学校、被家里指责成一个坏孩子。我想,在那一刹那之间,我是非常容易变坏的。幸好文学救了我,让我有足够的自信,不但没有变坏,并且在文学中得到很多关于人生课题的解答。同一个时间,我的同伴一头钻进考试里。这些同学,今天我回头去看的时候,发现他们都过得不快乐。他们考上了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学,有些也出国留学回来了,但对于感情或是婚姻各方面发生的问题,他们都没有办法面对。对于人性和真正的自我,他们始终没有机会去碰触,因为考试不会考。我们评判一个学生是坏学生,因为他的分数不够,可是他对人性可能已经有很丰富的理解;我们评判一个好学生,也是用分数,却不代表他有能力面对情感和伦理的种种课题。分数和人格的发展绝对是两回事,知识完全不等于智慧,也完全没有办法转换成智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好学生、好孩子即使犯案,手法都是最笨的。他跑到PUB去,在电梯内抢劫,当场就被PUB里的人抓到。是悲剧吧!却令人难以同情。这个社会一直在制造这样的一批“好学生”,他们本身也洋洋得意,因为一路走来是被捧得高高的“资优生”,他们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有问题。我要呼吁的是,所谓的“明星学校”从来没有给你任何保障,知识分数越高的人,自己越要特别小心,因为你将来要面对的生活难题,都不在这些分数里面。学校豢养“考试机器”是最大的悲剧这几年发生的资优生犯罪事件,正好说明了教育应该拿出来做最好的检查。为什么在这个教育系统中,连知识分子的自负都消失了?以前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有些事是知识分子不屑做的,为什么这种 &士&的自负在校园中式微了?我觉得,这是教育本质上的最大问题。(今年这方面最大的事件,可能是复旦的校庆宣传片抄袭事件吧—米爸注)当然,这几年来,有很多人在做亡羊补牢的工作,开始注意到社区活动,开始注意到人文教育、艺术教育,但是我觉得还做得不够。我想强调的是,学校绝对不是训练一批考试机器的场域,这些孩子不能够这样被牺牲。有时,我真的觉得这些豢养考试机器的学校,就像养鸡场、养猪场,让人觉得是一个巨大的悲剧。我们应该给孩子最好的音乐、最好的文学、最好的电影,让他在里面自然地熏陶。而这些,是不能考试的。你在镜子前好好凝视过自己吗?我曾帮朋友代课,带大学舞蹈系先修班的大一孩子。因为要代三个星期的课,我很想认识他们,所以请他们画自画像,然后准备两分钟的自我介绍。他们不是美术专业学生,当然自画像画得不是很好,我只是希望他们可以在镜子里看看自己。课后,好多学生告诉我,这是他第一次透过镜子好好看自己。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好好地在镜子里看过自己,他对自己是非常陌生的,而这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一九九八年的林口弑亲案,一个十九岁的孩子和同伴联手杀害熟睡中的双亲,后来母亲醒来,向他们求饶,他的同伴不敢下手,因为同伴常常去他家,妈妈对他们很好,最后居然还是这个孩子亲自动的手。我想,他从来没有在镜子里面对自己吧!他自己的美或丑、他自己的残酷或温柔,他都不了解。所以当他做出这样的事时,可以无动于衷。人真的应该常常在镜子中面对自己,思考自己的可能性。当我在课堂上,请学生做这个作业的时候,几乎有一半的学生最后都哭了。我才发现他们内在有一个这么寂寞的自己,是他们不敢面对的。原本限定两分钟的自我介绍,最后我们都停不下来。还有一些学生完全不肯讲,上台以后,只看到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一句话也不说。我当时也没有强迫他们讲。到了第三个礼拜,我私下和这一批学生吃饭,最后他们说了,我才知道这些不说话的孩子有这么多的问题。他们的父母、老师听过这些话吗?没有。在升学体制中,没有人给他们这样的管道。学校的辅导室是空设的。要真正去发现他们,用艺术的方法引导他们,把他们内心的东西引出来才有意义。因为这些说不出口的话,积压到一定的程度,会出事情的,这令我非常担忧。一切都在商品化,是时候反思了我们提到价值观,重点不在于年轻人的价值观,而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当社会的整体价值观是“唯利是图”,年轻人的价值观也只会有一个字:利。以电视节目来说,媒体关心的是有没有广告,会不会卖钱?这就会让孩子模仿到一切东西都是可以用“买卖”作为价值判断。社会在制造商品,人也变成商品,在商品化、消费化的鼓励中,就会产生对于戕害生命无动于衷的结局。如果要检讨的话,就应该是做整体的、全盘的检讨,而不是在个体行为上。因为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一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其实,我们的社会对于人的商品化、物化,比欧美国家严重许多。你可以看到,政治在商品化,政治人物露面前要先经过商业化的包装,教育也在商品化,一切都在商品化,连宣传公益都要靠广告包装。这个现象让人非常害怕,如果我们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并以实际行动做一些制衡的话,就只能被牵着鼻子走。我们无法期待打开报纸和网络会看到什么好消息,照这样走下去,结局只会越来越严重。从一年生产出五百辆车子,到五千辆,然后是五万、五十万、五百万车子时,怎么办?只好靠广告竞争,刺激消费。于是消费和生产就变成一种恶性循环,而人也常常在不自觉中消费。我们不妨思考一下,你为什么要买这件衣服?买这部车子?是需要,或是因为物质消费已经变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学校无能为力,要依靠家庭、扎根生活整个社会物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教育也越来越无能为力。很少人会有勇气去对抗这个制度,你怎么敢对一个高中生说:你不要考试,不要升学,你现在正是最敏感的年纪,应该去画画,去读小说。我也不会鼓励学生去对抗制度。虽然我自己是这么做的。只是我也要诚实地说,这么做很危险,真的要非常小心。老师一定要是人师,教育本身就是对人的关心。当然,在体制内做最大的争取与改革,不能只靠老师,而是更多依靠家庭。台湾戏剧教育家俞大纲先生对我说,他爸爸妈妈喜欢看戏,经常带他一起看戏、讲戏,他就变成戏剧专家了。他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的,从来不是拿着书本上课,所以你听他讲李商隐,一首一首讲,不需要看书,因为从小爸爸就是跟他一面吟诗,一面唱戏,把李商隐讲完了。我想,一个好的人文教育,还是要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吧。如果你的心被物质塞满了,最后对物质也不会有感觉。就好像一个吃得很饱的人,对食物不会感兴趣。当一个孩子要什么就有什么的时候,最后他会非常不快乐,这种痛苦是他的父母无法了解的。西方的工业革命比我们早,他们已经过了那个比较、欲求的阶段,反而回来很安分地做自己。我觉得每一次重回巴黎最大的快乐,就是可以找回这么多作为“人”的自信。譬如冰淇淋店的老板,卖没有牛奶的冰淇淋,几十年来店门前总是大排长龙。但他永远不会想多开几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那个“够了”是一个很难的哲学:我就是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吃到我冰淇淋的人也都很快乐,所以,够了。—————————————————“家长圈”由《解放日报》权威打造,从政府机关,到基层学校、研究机构和家庭,我们拥有一批了解和倾注教育的官员、校长、老师和家长朋友,从教育政策、招生考试,到家庭教育、亲子问题等,凡是和教育有关的问题,及时提供权威资讯和专业解读。搜索微信公众号“家长圈”,或添加微信号“jiefangjiaoyu”,或者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欢迎关注,欢迎转发,欢迎点赞。让我们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家长圈(jiefangjiaoyu)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
文字来源:上海观察APP·城事频道·教育栏目 ———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
文字来源:上海观察APP·城事频道·教育栏目 ———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
文字来源:上海观察APP·城事频道·教育栏目 ———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
文字来源:上海观察APP·城事频道·教育栏目 ———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 文字来源:上海观察APP·城事频道·教育栏目 ————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 “团体对抗赛”更刺激,最后一轮所有参赛队伍汇聚一堂,规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家长圈”由《解放日报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家长圈”由《解放日报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家长圈”由《解放日报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
“这算是大学里最辛苦的暑假了,可是有这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
今天参观了Google和Intel,我真正见识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
如果是经验丰富的司机,他们需要增强的是预判、反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
“从去年起,我们就发现高职的计算机科学专业热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
以往校园管理往往由学校说了算,上海清河湾教育下周五(8月26日)19:00至20:30,在上海图书馆西区2楼报告厅,学前教育特级教师黄琼将告北京时间今日(15日)8时,2016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500所研究型大学各有座次。中国内地,共有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
“当今中国‘异常喧闹’,有时没有足够的正能量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集中录取工作在市委市府、市教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对颠覆性创新的意愿应给予宽容、理解与支持,这种创新很难在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今天,上海书展又启2016这一页。2004年,上海书展呱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2017年起,上海在推动高等学校自主招生过程中,将试行把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整天孵空调,抱着iPad吃冰淇淋,暑期两个月,幼儿园准大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家长热衷报考民办小学,无非是想进民办初中。其实,考察一所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这位曾参与制定30多项国际货代物流行业国家标准的高级物流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几天里,我每天准备一篇小短文,跟同学们分享,用语篇语段“诗人和哲人国度里最伟大的诗人兼哲人。”“一个完整而立体的歌德,第一次来到中国。”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在考试作弊的问题上,所有指标都显示大学生对诚信考试的态度远远比中、小学生消极。比如,承认“有时也想作弊,却又 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明年将专门为中职生设立学业评价体系。与普通高中生不同的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入学门槛高,毕业出路好,让这所学校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 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当我们在谈论创新创业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近年来,高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 2016(第六届)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暨“明日科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 使用切割机将废旧轮胎切成颗粒,作为塑胶跑道材料之一。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 12日,2016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为什么树干常被刷成白色”、“怎样取出落入红酒瓶的软木塞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10日,为期4天的“缔造未来,童梦上海——2016上海国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一颗草莓、一壶酸奶、一瓶雪碧、一罐汽油,这是林老师带来仅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在7月7日举行的2016上海国际少儿生活方式展主题论坛上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 英国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热门留学国家,因教育发达、环境优越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 英国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热门留学国家,因教育发达、环境优越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文字来源:上海观察APP·城事频道·教育栏目 —————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参加自招的考生在高考后仅可休整两天。6月11日,也就是端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站在恢复高考40周年的时间线上:回首高考,仅仅科目组合便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独二代”家庭中有43.7%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学习方面需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在日前第37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OM)决赛上,中国共有4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对于非遗项目的“鉴定”,学生们的选择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去年的首届国际足球邀请赛打开了一扇“窗”,让中国看到了世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就拿刚刚成为“白玉兰奖”视帝的胡歌来说,他的母校就是戏剧jiefangjiaoyu“家长圈”由《解放日报》权威打造,从政府机关,到基层学校、研究机构和家庭,我们拥有一批了解和倾注教育的官员、校长、老师和家长朋友,从教育政策、招生考试,到家庭教育、亲子问题等,凡是和教育有关的问题,及时提供权威资讯和专业解读。热门文章最新文章jiefangjiaoyu“家长圈”由《解放日报》权威打造,从政府机关,到基层学校、研究机构和家庭,我们拥有一批了解和倾注教育的官员、校长、老师和家长朋友,从教育政策、招生考试,到家庭教育、亲子问题等,凡是和教育有关的问题,及时提供权威资讯和专业解读。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年轻人的价值观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经常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做出很傻的事情,或者因为在感情上找不到出口,伤害自己或伤害别人,甚至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这些现象会使人怀疑,现代年轻人的价值观是不是出现问题?
  我个人觉得,年轻人本身是无辜的。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我们看到那些令人错愕的行为,是一个“果”,而真正需要探究,则是形成这个“果”的“因”。在长期唯考试导向的教育体制中,我们是允许学生升学科目得满分,在道德、人格、感情培养的部分,根本可以是零分。因此产生这些现象,错愕吗?我一点也不觉得。
  这个问题不是现在才有,在我那一个年代就开始发生。我们很少思考为什么要孩子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其实一点意义也没有。譬如我从事艺术工作,关心的是创作力,关心人性的美,我在不同的学校教过,从联考分数最低的学校到联考分数最高的学校。以我所教授的科系而言,我不觉得这些学校之间有太大的差别。
  如果你实际接触到学科分数低的学生,就会知道,他们没有花很多时间准备考试,相反的,他花很多时间在了解人。譬如说看电影或者读小说,从中就有很多机会碰触到人性的问题。
  可是专门会考试的学生呢?往往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一九九八年发生震惊社会的王水事件,一个女孩子因为和另一个女孩子与同一个男友交往,在慌张之际,就把化学方面的专长用出来,她调出了“王水”,犯下谋杀案。我们可以说,她的专业知识分数非常高,但她在道德跟情感处理上是零分。
  她是坏或是残酷吗?我不觉得,她根本没有其它选择。平常她缺乏对人性的了解,根本不知道怎么办。所以最后警方带她到现场时,她很茫然;她当然茫然,因为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这些个案是我们说的“好学生”所为,他们要进的科系和研究所,都是最难考的,他们从小就埋头在升学、考试里,忽略了其它。从很多年前我就很怕这样的人,我觉得这样的人一旦犯罪,对于“罪”的本质,完全不了解。
  所以我一直觉得,如果要指责这样的事情,矛头应该是指向一个教育的架构,这个架构教育出一批批像这样非常奇怪的人。
  从文学中寻找人生的解答
  我自己在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很苦闷。我相信凡人处在一个生理发育、转变的时期,就是他最敏感的时候。不只是身体开始变化,声音变粗,性征出现,等等,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性。我想,中外古今所有的重要时刻,就在此时,也就是启蒙时刻。
  在那个时候,我感觉到身体的苦闷,却无法解答。因为生理的苦闷引发我开始去思考人到底是什么,我到底是动物还是人?我的精神在哪里?我的精神向往和肉体的欲望冲突得很严重。我不知道女孩子会不会这么严重,以男孩子来说,包括我和我的同伴,都是非常严重的,那是一种来自生理上奇怪的压力。
  于是我很自然地就找上了文学。我在书店读文学,在文学里削减了许多欲望上的苦闷,并尝试去解答自己从何而来,要到哪里去,我是什么,这些难以解答的课题。
  因为这样,有一段时间,我原来很好的功课就耽误了,几次考试都非常糟。我因此被学校、被家里指责成一个坏孩子。我想,在那一刹那之间,我是非常容易变坏的。幸好文学救了我,让我有足够的自信,不但没有变坏,并且在文学中得到很多关于人生课题的解答。
  同一个时间,我的同伴一头钻进考试里。这些同学,今天我回头去看的时候,发现他们都过得不快乐。他们考上了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学,有些也出国留学回来了,但对于感情或是婚姻各方面发生的问题,他们都没有办法面对。对于人性和真正的自我,他们始终没有机会去碰触,因为考试不会考。
  我们评判一个学生是坏学生,因为他的分数不够,可是他对人性可能已经有很丰富的理解;我们评判一个好学生,也是用分数,却不代表他有能力面对情感和伦理的种种课题。分数和人格的发展绝对是两回事,知识完全不等于智慧,也完全没有办法转换成智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好学生、好孩子即使犯案,手法都是最笨的。他跑到PUB去,在电梯内抢劫,当场就被PUB里的人抓到。是悲剧吧!却令人难以同情。
  这个社会一直在制造这样的一批“好学生”,他们本身也洋洋得意,因为一路走来是被捧得高高的“资优生”,他们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有问题。
  我要呼吁的是,所谓的“明星学校”从来没有给你任何保障,知识分数越高的人,自己越要特别小心,因为你将来要面对的生活难题,都不在这些分数里面。
  豢养考试机器的学校
  这几年发生的资优生犯罪事件,正好说明了教育应该拿出来做最好的检查。为什么在这个教育系统中,连知识分子的自负都消失了?以前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有些事是知识分子不屑做的,为什么这种士的自负在校园中式微了?我觉得,这是教育本质上的最大问题。
  当然,这几年来,有很多人在做亡羊补牢的工作,开始注意到社区活动,开始注意到人文教育、艺术教育,但是我觉得做得不够。
  我想强调的是,学校绝对不是训练一批考试机器的场域,这些孩子不能够这样被牺牲。有时,我真的觉得这些豢养考试机器的学校,就像养鸡场、养猪场,让人觉得是一个巨大的悲剧。我们应该给孩子最好的音乐、最好的文学、最好的电影,让他在里面自然地熏陶。而这些,是不能考试的。
  我曾帮朋友代课,带大学舞蹈系先修班的大一孩子。因为要代三个星期的课,我很想认识他们,所以请他们画自画像,然后准备两分钟的自我介绍。他们不是美术专业学生,当然自画像画得不是很好,我只是希望他们可以在镜子里看看自己。课后,好多学生告诉我,这是他第一次透过镜子好好看自己。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好好地在镜子里看过自己,他对自己是非常陌生的,而这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
  一九九八年的林口弑亲案,一个十九岁的孩子和同伴联手杀害熟睡中的双亲,后来母亲醒来,向他们求饶,他的同伴不敢下手,因为同伴常常去他家,妈妈对他们很好,最后是这个孩子动手。
  我想,他从来没有在镜子里面对自己吧!他自己的美或丑、他自己的残酷或温柔,他都不了解。所以当他做出这样的事时,可以无动于衷。人真的应该常常在镜子中面对自己,思考自己的可能性。
  当我在课堂上,请学生做这个作业的时候,几乎有一半的学生最后都哭了。我才发现他们内在有一个这么寂寞的自己,是他们不敢面对的。原本限定两分钟的自我介绍,最后我们都停不下来。
  还有一些学生完全不肯讲,上台以后,只看到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一句话也不说。我当时也没有强迫他们讲。到了第三个礼拜,我私下和这一批学生吃饭,最后他们说了,我才知道这些不说话的孩子有这么多的问题。他们的父母、老师听过这些话吗?没有。在升学体制中,没有人给他们这样的管道。
  学校的辅导室是空设的。要真正去发现他们,用艺术的方法引导他们,把他们内心的东西引出来才有意义。因为这些说不出口的话,积压到一定的程度,会出事情的,这令我非常担忧。
  一切都在商品化
  我们提到价值观,重点不在于年轻人的价值观,而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当社会的整体价值观是“唯利是图”,年轻人的价值观也只会有一个字:利。
  以电视节目来说,媒体关心的是有没有广告,会不会卖钱?这就会让孩子模仿到一切东西都是可以用“买卖”作为价值判断。社会在制造商品,人也变成商品,在商品化、消费化的鼓励中,就会产生对于戕害生命无动于衷的结局。
  如果要检讨的话,就应该是做整体的、全盘的检讨,而不是在个体行为上。因为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一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其实,我们的社会对于人的商品化、物化,比欧美国家严重许多。你可以看到,政治在商品化,政治人物露面前要先经过商业化的包装,教育也在商品化,一切都在商品化,连宣传公益都要靠广告包装。
  这个现象让人非常害怕,如果我们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并以实际行动做一些制衡的话,就只能被牵着鼻子走。我们无法期待打开报纸会看到什么好消息,照这样走下去,结局只会越来越严重。
  物质消费成了共同价值观
  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距今约两百年,而制衡的力量也在十九世纪中叶出现。一方面科技发展得很快,资本主义兴起,人们开始从农村往城市聚集,就在一座巨大的城市中,商品消费的观念形成。
  面对大量的工人,工厂要付出大量的薪水,所以需要大量的生产。生产后,当然就要有大量的消费,如果没有消费,货卖不出去,就赚不到钱,养不起这么多工人,工厂就会倒闭。基本上,消费生产是个连锁机制,一开始不见得不好。
  从一年生产出五百辆车子,到五千辆,然后是五万、五十万、五百万车子时,怎么办?只好靠广告竞争,刺激消费。于是消费和生产就变成一种恶性循环,而人也常常在不自觉中消费。我们不妨思考一下,你为什么要买这件衣服?买这部车子?是需要,或是因为物质消费已经变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
  知识人的风范
  其实过去的知识分子是有一种叫做“风范”的东西,就是他们对于人的定位,是非常清楚的。
  虽然现在讲起来简直就像在讲天宝遗事,这些老先生经历整个近代史这么一个大变迁时代,锻炼出一种知识分子很特殊的“风范”。风范听起来很抽象,我自己的观察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从小读古书,不管是中国的或是日本的,受到东方文明非常优秀的训练,使他们对于人性有一种道德上的相信。
  我们读古书,如《庄子》、《老子》、《论语》、《中庸》、《孟子》,基本上都是在谈人的定位,很少是技术、知识上的东西。所以过去的知识分子在“人文”这个部分基础深厚。后来他们也开始读西方经典,读到十九世纪时一些人文主义很强的作品如《战争与和平》,接着又经历了一个新的社会革命,譬如说五四运动,或者中日战争,他们在这里面历练很多。所以当他们到台湾尘埃落定时,我想他们身上真的有一种成熟,是后代的知识分子无法超越的。战后稳定下来了,他们把对人的关怀转化成对教育的理想和热情,几乎是当成宗教一样的投入。我一九七六年从巴黎回来时,认识了俞大纲老师,他那时候在馆前路有一间办公室,每个礼拜三早上在那里读唐诗,读李商隐,读李贺。在座的一批人就是后来创办汉声杂志社的吴美云、黄永松,还有云门舞集的林怀民、吴素君、郑淑姬,雅音小集的郭小庄、我、奚淞。我们这批人在那边上课,不是为了考试,就是每个礼拜有一天去见俞老师觉得很快乐。
  在那边,我常常会提出跟俞老师不一样的想法,别的人会觉得很不礼貌,可是俞老师跟我很好,我会觉得,其实他就是对人文的相信。所以在俞老师过世的葬礼上,我们这一批人特别会觉得身上有一种负担,我们要继承俞老师所构成的东西,就是文化,并且把它传承下去。
  俞老师有一次跟我们跑到板桥,到庙里去看歌仔戏。过去我们会觉得俞老师成长自文人家庭,应该不会接触民间歌仔戏,结果歌仔戏一开始,老师就跟我们说歌仔戏的内容,我们吓一跳,问俞老师怎么都知道?他说,其实戏曲就是那么几个源流,歌仔戏、四川剧都是一样的源流,那就是所谓“文化的根本”,所以即使没有看过歌仔戏,他还是知道这个典故是出自《左传》。这就是说,你如果有办法把文化的根本弄好,后面很多东西就很顺利,但我们现在的做法却是相反,追求枝微末节的东西,反而把“本”失掉了。
  亲近这位老先生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也让我今天不管怎么样,都会回头去读像十三经这样的古书籍,这些书里讲的都是很根本的、属于人性的东西。知识回不到人的本分,那就一定会出问题。
  人文教育和“够了”哲学
  然而,现在我们要传承这样的风范是比较艰难的。整个社会物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教育也越来越无能为力。很少人会有勇气去对抗这个制度,你怎么敢对一个高中生说:你不要考试,不要升学,你现在正是最敏感的年纪,应该去画画,去读小说。我也不会鼓励学生去对抗制度。虽然我自己是这么做的。
  只是我也要诚实地说,这么做很危险,真的要非常小心。老师一定要是人师,教育本身就是对人的关心。当然,在体制内做最大的争取与改革,不能只靠老师,我想就算俞大纲先生在这个时代,他也会是很安静的。他是在一个非常优雅的文人家庭长大,他的哥哥俞大维、俞大绂都是一等一的院士。这种家庭真的不得了,就是因为家教严,国学基础好,又学习到非常好的西学,而能成就他们的风范。
  俞大纲对我说,他爸爸妈妈喜欢看戏,经常带他一起看戏、讲戏,他就变成戏剧专家了。他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的,从来不是拿着书本上课,所以你听他讲李商隐,一首一首讲,不需要看书,因为从小爸爸就是跟他一面吟诗,一面唱戏,把李商隐讲完了。
  我想,一个好的人文教育,还是要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吧。
  如果你的心被物质塞满了,最后对物质也不会有感觉。就好像一个吃得很饱的人,对食物不会感兴趣。当一个孩子要什么就有什么的时候,最后他会非常不快乐,这种痛苦是他的父母无法了解的。
  西方的工业革命比我们早,他们已经过了那个比较、欲求的阶段,反而回来很安分地做自己。我觉得每一次重回巴黎最大的快乐,就是可以找回这么多人的自信。
  譬如冰淇淋店的老板,卖没有牛奶的冰淇淋,几十年来店门前总是大排长龙。但他永远不会想多开几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那个“够了”是一个很难的哲学:我就是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吃到我冰淇淋的人也都很快乐,所以,够了。这种快乐是我一直希望学到的。
  本文由蒋勋美学粉丝团整理编辑
  转载自文汇教育(微信号:wenhuieducation)
  欢迎关注教育思想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号:eduthought)
  教育思想网读者群: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关注教育改革、教育公平和教育创新。微信公号:eduthou...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勋的妻子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