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风水宝地地形图片地

京津冀一体化规划30年不下十几个 无一落到实处
近30年来的各种规划和设想不下十几个,但全部都停留在概念上、纸面上,无一落到实处,少有的溢出效应,也仅限于交界处的观光旅游和农产品供给。根本的制约因素就在于中国特殊的管理体制。本质上,京津冀一体化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而区域之间发展如何协调,决不能拿国际城市案例(大东京、大纽约等)作为参照,而应从中国特殊的行政等级管理体制来看待。在中国,行政层级的级别决定了资源配置能力的高低,而P的地方本位主义决定了区域之间的竞争关系要大于合作关系。因此,在我国的“城市群”里,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产业协同,大多是产业同构、同质和竞争的关系,包括发展得较好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之所以发展得较好,是因为区域内民营经济、私营经济发展有历史渊源,同时借助于市场化程度高带来的竞争红利、政府放权红利和外向型经济的开放红利,区域内各个城市均受益,经济发展差距较小,城市政治地位对于资源吸附的能力较低,掩盖了行政等级管理体制和本位对区域内城市协调发展的阻碍。但是,各个城市外向型产业同构、资源分布不均、产业发展特色不足的弊病改变不了。在外需长周期回落后,两个区域内的很多城市都出现了“空城”的问题,如惠州、东莞、常州、无锡和苏州等地,这与中心城市深圳、广州、上海的高房价、道路拥挤、基础设施不足、发展空间不足等“城市病”形成了鲜明对比病。京津冀区域发展失衡,之所以较珠三角、长三角突出,源于区域内行政层级差距太大,造成资源集聚和发展上的数量级差距。北京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历史上巨龙藏气的风水宝地、绝大部分政治和社会精英云集的地方,其行政等级地位远远超出了省级范畴。北京对于资源的吸附不仅局限在京津冀,而在全国,从而造成其资源集聚程度、吸附能力远远超过了天津和石家庄这两个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在经济地位、公共服务水平、产业结构上,天津和石家庄与北京相比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自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对于天津和河北两个区域的“虹吸效应”(而非“溢出效应”)从来没有扭转过,天津、石家庄无论在资源配置、行政协调上都属于从属地位。尽管北京从未将自身定位为经济中心,但经济体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二位,仅低于上海,这让一直致力于成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天津在地位上始终非常尴尬。这就是为何天津人口已过1400万,还是工业比重一枝独秀的特大城市第二产业占比52.4%,而在国家政策如此惠顾的情况下,滨海新区依然难逃“CBD变空城”结局,在带动天津产业全面升级上的作用严重低于官方预期的原因所在;同时,这也就是为何贵为环首都经济圈第一区域的河北省,环北京周边仍有62个国家级贫困县、近800万贫困人口原因所在。仅从这个角度来说,京津冀还谈不上城市群的范畴,从空间发展上看,概括为经济发达区域+经济落后区域的组合,或者大城市+周边农村的组合或许更贴切。北京的过度发展与天津和河北相对落后,事实上造成了三方“共输”的结局:资源过度在北京集中造成的高房价、城市拥挤、大气污染、公共服务短缺、外来人口积极涌入但归属感差,而津冀被迫依赖以工业、房地产为主的传统产业,不仅附加值低、优质资源吸纳能力低,而且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据对北京PM2.5来源的分析,25%的污染物来源于区域间的传导。因此,京津冀一体化的要害,是要根治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在北京过度集中造成的“城市病”,附属的问题才是北京与津冀的发展反差。这一问题若局限在北京区域内是无解的,在京津冀这一大区域内求解才是唯一现实的选择,而横亘在求解难题前的第一大障碍,便是中国现实的政治经济体制,即行政等级和GDP本位主义。自1986年提出“环渤海经济区”以来,近30年来京津冀一体化的各种规划和设想不下十几个,但全部都停留在概念上、纸面上,无一落到实处,少有的溢出效应,也仅限于交界处的观光旅游和农产品供给,产业协调和人口分流层面的合作成为空谈,根本的制约因素就在于现实的政治经济体制。例如,就产业和人口搬迁而言,每一个企业若搬到河北或天津,一方面要丧失企业在首都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如企业和员工良好的社会保障、企业和员工享有的优质低价且覆盖面广的公共产品、企业脚下土地的经济价值、凭借首都关系网所建立的各种社会关系和营销网络等等;另一方面,北京在短期内也必须承受经济增长的下滑,各产业链上相关部门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大幅度缩水的代价。在过去有限的产业(如首钢、部分央企生产线)转移中,北京不仅将税收大头留在北京,而且公共资源一点都没有在津冀落地。对于津冀来说,北京并不是基于互惠的角度来合作,更多的是在甩包袱,这也大大挫伤了津冀的合作热情。例如,河北的燕郊在解决北京人口分流问题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今年将开通的、连接廊坊燕郊的通州地铁6号线却在京冀交界处戛然而止,丝毫不考虑河北的利益。
因此,京津冀一体化能否破局,就看三方能否本着津冀为北京分忧、让津冀受惠“共赢”的大原则出发,打破利益和体制鸿沟了。如果北京能以牺牲短期增长和利益来换得长期的美好前景,主动承担起一体化区域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职责,通过市场的力量实现产业和人口的再平衡;如果津冀在承接北京劳动密集型产业、央企、教育机构、医疗机构、住宅集中区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的再调整,则一体化前景可期。未来北京可定位为政治中心、要素配置中心和全球总部基地,天津则向以高端制造业、科技研发和港口物流为主的经济中心迈进,河北就能成为生活服务业、环境优越的人居消费中心。(作者系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宇嘉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行政等级:京津冀一体化非解不可的死结 _ 东方财富网()
行政等级:京津冀一体化非解不可的死结
作者:李宇嘉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近30年来京津冀一体化的各种规划和设想不下十几个,但全部都停留在概念上、纸面上,无一落到实处,少有的溢出效应,也仅限于交界处的观光旅游和供给。根本的制约因素就在于中国特殊的行政等级管理体制。  本质上,京津冀一体化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而区域之间发展如何协调,决不能拿国际城市案例(大东京、大纽约等)作为参照,而应从中国特殊的行政等级管理体制来看待。在中国,行政层级的级别决定了资源配置能力的高低,而的地方本位主义决定了区域之间的竞争关系要大于合作关系。因此,在我国的“城市群”里,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产业协同,大多是产业同构、同质和竞争的关系,包括发展得较好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  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之所以发展得较好,是因为区域内民营经济、私营经济发展有历史渊源,同时借助于市场化程度高带来的竞争红利、政府放权红利和外向型经济的开放红利,区域内各个城市均受益,经济发展差距较小,城市政治地位对于资源吸附的能力较低,掩盖了行政等级管理体制和GDP本位对区域内城市协调发展的阻碍。但是,各个城市外向型产业同构、资源分布不均、产业发展特色不足的弊病改变不了。在外需长周期回落后,两个区域内的很多城市都出现了“空城”的问题,如惠州、东莞、常州、无锡和苏州等地,这与中心城市深圳、广州、上海的高房价、道路拥挤、基础设施不足、发展空间不足等“城市病”形成了鲜明对比病。  京津冀区域发展失衡,之所以较珠三角、长三角突出,源于区域内行政层级差距太大,造成资源集聚和发展上的数量级差距。北京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历史上巨龙藏气的风水宝地、绝大部分政治和社会精英云集的地方,其行政等级地位远远超出了省级范畴。北京对于资源的吸附不仅局限在京津冀,而在全国,从而造成其资源集聚程度、吸附能力远远超过了天津和石家庄这两个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在经济地位、公共服务水平、产业结构上,天津和石家庄与北京相比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自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对于天津和河北两个区域的“虹吸效应”(而非“溢出效应”)从来没有扭转过,天津、石家庄无论在资源配置、行政协调上都属于从属地位。  尽管北京从未将自身定位为经济中心,但经济体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二位,仅低于上海,这让一直致力于成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天津在地位上始终非常尴尬。这就是为何天津人口已过1400万,还是工业比重一枝独秀的特大城市第二产业占比52.4%,而在国家政策如此惠顾的情况下,滨海新区依然难逃“CBD变空城”结局,在带动天津产业全面升级上的作用严重低于官方预期的原因所在;同时,这也就是为何贵为环首都经济圈第一区域的河北省,环北京周边仍有62个国家级贫困县、近800万贫困人口原因所在。  仅从这个角度来说,京津冀还谈不上城市群的范畴,从空间发展上看,概括为经济发达区域+经济落后区域的组合,或者大城市+周边农村的组合或许更贴切。北京的过度发展与天津和河北相对落后,事实上造成了三方“共输”的结局:资源过度在北京集中造成的高房价、城市拥挤、大气污染、公共服务短缺、外来人口积极涌入但归属感差,而津冀被迫依赖以工业、为主的传统产业,不仅附加值低、优质资源吸纳能力低,而且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据对北京PM2.5来源的分析,25%的污染物来源于区域间的传导。  因此,京津冀一体化的要害,是要根治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在北京过度集中造成的“城市病”,附属的问题才是北京与津冀的发展反差。这一问题若局限在北京区域内是无解的,在京津冀这一大区域内求解才是唯一现实的选择,而横亘在求解难题前的第一大障碍,便是中国现实的政治经济体制,即行政等级和GDP本位主义。自1986年提出“环渤海经济区”以来,近30年来京津冀一体化的各种规划和设想不下十几个,但全部都停留在概念上、纸面上,无一落到实处,少有的溢出效应,也仅限于交界处的观光旅游和农产品供给,产业协调和人口分流层面的合作成为空谈,根本的制约因素就在于现实的政治经济体制。  例如,就产业和人口搬迁而言,每一个企业若搬到河北或天津,一方面要丧失企业在首都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如企业和员工良好的社会保障、企业和员工享有的优质低价且覆盖面广的公共产品、企业脚下土地的经济价值、凭借首都关系网所建立的各种社会关系和营销网络等等;另一方面,北京在短期内也必须承受经济增长的下滑,各产业链上相关部门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大幅度缩水的代价。在过去有限的产业(如首钢、部分央企生产线)转移中,北京不仅将税收大头留在北京,而且公共资源一点都没有在津冀落地。对于津冀来说,北京并不是基于互惠的角度来合作,更多的是在甩包袱,这也大大挫伤了津冀的合作热情。例如,河北的燕郊在解决北京人口分流问题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今年将开通的、连接廊坊燕郊的通州地铁6号线却在京冀交界处戛然而止,丝毫不考虑河北的利益。  因此,京津冀一体化能否破局,就看三方能否本着津冀为北京分忧、让津冀受惠“共赢”的大原则出发,打破利益和体制鸿沟了。如果北京能以牺牲短期增长和利益来换得长期的美好前景,主动承担起一体化区域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职责,通过市场的力量实现产业和人口的再平衡;如果津冀在承接北京劳动密集型产业、央企、教育机构、医疗机构、住宅集中区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的再调整,则一体化前景可期。未来北京可定位为政治中心、要素配置中心和全球总部基地,天津则向以高端制造业、科技研发和港口物流为主的经济中心迈进,河北就能成为生活服务业、环境优越的人居消费中心。
(责任编辑:DF127)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京津冀一体化提速解析:中央要求 京津需求 河北渴求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瞭望东方周刊》第526期封面
原标题:“飞地”谋变首都经济圈
一条潮白河,横亘于北京与三河之间,不过寥寥百米距离,却让两个城市的命运在过往的岁月里相差千里。
在地理上,三河是个奇
《瞭望东方周刊》第526期封面
原标题:&飞地&谋变首都经济圈
一条潮白河,横亘于北京与三河之间,不过寥寥百米距离,却让两个城市的命运在过往的岁月里相差千里。
在地理上,三河是个奇特的存在&&明明隶属于河北省廊坊市,却被京津完全环抱,游离于河北主体之外。
这样的区域有个名字叫作&飞地&。在中国,三河与相邻的大厂回族自治县及香河县构成了中国最奇特的一块飞地,因其位于廊坊北部,故合称&北三县&。这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飞地&&1277平方公里,也是中国行政级别最高的飞地&&整个县都是飞地。它将河北省行政区划分为两个部分,成为中国地图上的一景。
在河北环首都的14个县市区中,由于拥有燕郊这块风水宝地&&毗邻北京CBD,与天安门直线距离只有30公里,距首都机场25公里&&三河发展得最为成熟。在&北三县&中,三河的土地面积、人口总量占到了一半,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超过了三分之二,为北三县之首。而在整个河北,三河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总量连续多年在河北省各县中位居第一,并居廊坊首位。
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提速、&首都经济圈&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之际,始终焦灼于努力实现经济腾飞的河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是一直力图对接北京、融入北京的环首都地区。
然而,紧邻首都这个区位优势是一把双刃剑。
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对整个河北来说,首要的任务还是服务首都,尤其是对于包括三河在内的北三县这块飞地。这就使得三河这样的环首都县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必须以此为大前提,并在两者之间取得巧妙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借势京津冀一体化,在&首都经济圈&中闯出一片新天地。
原标题:京津冀一体化提速
京津冀区域合作如今似乎一朝之间春风拂面。有分析认为,此番高调合作姿态缘于中央有要求、京津有需求、河北有渴求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武| 北京、河北三河报道
日至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两个重要会议将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两个会议还要求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分析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将转向发展以省会为中心的次区域城市群和以县市为基础推进就地城镇化。作为大型都市群,只有珠三角、长三角和以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
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在天津考察工作时,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寄予厚望,指出要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河北省委书记在履新河北之后不久,也明确提出打造环京津增长极战略。该战略将距京40公里、距津60公里的廊坊市提到&打造河北环首都增长极的战略突破口&的地位。
在大形势的驱使下,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关键的中国经济第三极发展进一步提速,这为毗邻京津的河北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峰回路转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
这无形中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催化剂。
作为中国经济第三极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但是,由于区域内经济发展差距明显,京津冀协同空间巨大,难度也更大。尤其是北京与河北之间很多地方山水相连,但是收入悬殊,&翻一座山工资翻三番&。
曾有中央领导在视察河北时明确表态,&决不能让北京周边地区的贫困带长期存在&。而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加快首都经济圈建设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路径。
过去一个时期,京津冀一体化进展缓慢。而2013年在中央和地方高层的推动下,进展缓慢的京津冀区域合作峰回路转。
日,习近平视察天津时&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寄予厚望&。之后天津、北京两地党政领导也随即表态。
5月19日、5月22日,、郭金龙先后率天津、北京党政高层赴河北&送温暖&。期间,津冀、京冀先后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据公开信息显示,协议有具体的针对性指向。
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在河北考察时说&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双方商定在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等10个方面深化合作。北京和河北则商定在着力打造首都经济圈、共同推进北京新机场建设、支持张承地区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强合作。
河北的回应也可圈可点。
在会见天津代表团时,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表示,河北省对把津冀互利合作推向更高层次&非常重视,特别期待&。河北要&虚心学习天津、积极依托天津,接受天津辐射&。
在会见北京代表团时,周本顺提出河北希望成为北京的&大屏障&&后勤部&和&护城河&。在发展中,河北要坚持不违背首都经济圈的规划、不上影响首都生态环境的项目、不增加首都城市功能疏解压力的&三不原则&。
很明显,天津、北京的&送温暖&行动正当其时,河北回应也非常贴切。京津冀各方在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合作、大气污染治理等方面都明确要取得突破。比如,河北省正大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周本顺强调&要以坚定决心和超常举措&推进并取得实效。
三地默契的积极表态,在几年前并不常见。京津冀区域合作如今似乎一朝之间春风拂面。有分析认为,此番高调合作姿态缘于中央有要求、京津有需求、河北有渴求。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规划部主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副院长文辉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这种姿态体现了一个很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带来很多机会。如果没有冀的发展,就不会有好的京津,冀的发展也离不开好的京津。&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副院长杨保军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北京是个资源富矿,能不能给周边留下些东西,要看周边搭建什么平台。&
河北的奋争与努力
对于京津冀区域合作,河北一直处于&渴求&状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为了消除经济差距过大的问题,河北省一直在积极对接京津谋求发展,但是始终未能见到大的实效。
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京津冀各方就签订过框架协议,共同达成过&廊坊共识&,有过合作备忘录,形成了&会谈纪要&,但都未见明显动作。
1982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就提出&首都圈&设想。1996年,《北京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正式提出&首都经济圈&概念。
之后,官方、学界围绕北京及周边发展又提出多种构想。比如,两院院士吴良镛2001年提出&大北京&规划。天津有学者倡导设立京津两个特区,特区之上再设副国级大区。
清华大学区域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施祖磷曾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有必要在国务院层面设立协调机构来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利益纠葛及体制障碍。&
2004年11月,&京津冀都市圈&规划启动编制,至今成为最难编制的规划。2010年9月份,河北省将&环首都经济圈&定位为环京经济特区,以及京津冀区域合作战略平台。2011年,随着&首都经济圈&写入&十二五规划&,媒体先后报道规划有望2013年年底出台。
时至今日,上述相关规划均未出台。但是,从上述历史脉络中可以看出河北省对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一直非常积极。在脉络的深层里也能发现,现实面前京津冀三地其实都拖不起。
河北虽有地理上环京津的独特优势,却陷入&大树底下不长草&的现实劣势。更为尴尬之处在于,河北自身的经济中心城市不明确,也曾经没有把握住沿海优势,被喻为&没心没肺&。
北京被&摊成了大饼&,在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可承受之重,比如交通、环境压力,以及城市承载力等,都需通过转移到周边来缓解。海洋对经济愈发重要,天津却未能送北京出海,河北省秦、唐沿海则作用不彰,北京为寻找出海口曾费尽心思。
在数十年的京津城际竞争中,天津曾萎靡式微。时过境迁,如今天津羽翼渐丰,土地、港口等资源禀赋优越。但是天津要完成&北方经济中心&建设,势必需要与京冀紧密协作。
文辉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特大城市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城市病&问题越来越突出,北京解决不了,天津也解决不了,需要周边的中小城市对它进行配合。&
早在20世纪初期,西方城市规划先驱即已认识到,解决城市问题不能局限在狭小的城市范围之内,必须把城市与区域联合起来。美国学者芒福德则更为明确地提出了区域整体发展理论,同时指出&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
这些理论对国内大城市寻求从区域层面,来解决城市问题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路径。于是,城市群发展被越来越重视。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据杨保军透露,中央相关财经主管部门刚委托学界做完一个关于城市群发展的课题。实际调查和理论推导下来发现,一段时间内人口还是会往中心城市聚集,&大城市病&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学界提出的策略就是,由过去点上的集中走向面上的有机疏散。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方创琳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城市群?就是为了突破城市界限,实现各方面一体化发展。城市群里某个城市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必须通过城市群层面解决。&
文辉则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发展城市群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打破行政区划和市场壁垒,让资源和要素在城市群里自由流动。&
环京津城市的机遇
文辉认为发展城市群对中小城市更为有利,因为大小城市有了平等对话的平台。果如是,这将进一步给河北环京津城市发展带来利好。
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陆续出台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发展战略。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又先后批复数十个区域经济规划。到目前,我国沿海经济初步形成了&三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多区域的发展格局。
近期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同时强调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加快沿江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
无法回避的是环渤海区域作为&三大&之一,其发展相对珠三角、长三角要慢。京津领衔的&环渤海经济区&概念始于1986年,但是因其长期缺乏协同作战,从而对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足。
如今环渤海经济区开始热火朝天,这里是中国经济的第三极。京津冀一体化、首都经济圈建设,在较大范围内看正是为了推进环渤海经济区加速崛起。
京津冀三地常被称为&双黄蛋&,北京、天津被誉为双&蛋黄&,河北环绕之外为&蛋清&。 蛋清、蛋黄早日融合,推动京津冀一体化是河北省的长久期待。
京津冀从何处融合?看点最先又会在哪里?其实摊开地图,就会很容易发现廊坊是京津冀的交汇中心,而廊坊有一块飞地盘踞京津之间,天然存在汲取双&蛋黄&精华之优势。
这块飞地就是廊坊市三河市、香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也被称为廊坊&北三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多年谋划,&北三县&一体化已被纳入河北对接京津的着力方向。
日,周本顺在廊坊市调研时表示,&河北打造环京津增长极,廊坊是战略突破口。&他特别要求北三县,&更要精心谋划,统筹考虑,千万别把这块地方给浪费了。&
方创琳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河北环首都城市要帮着北京圆&建设世界城市&的梦,尤其是三河等北三县要围绕建设世界城市群寻找自身位置。&
国际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公用经济研究会秘书长许正中建议三河建设整个环渤海的离岸金融结算中心。&这简直相当于一个印钞机,现在不仅京津冀,整个环渤海也没有这个中心。&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
在世界上,巴黎、东京、纽约等世界性都市圈的形成,都有都市连绵区作支撑。在一定时期内,连绵区发展最快、最有活力,在避免、化解大城市病上能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也在几十年发展中积累了&大城市病&。新华社《望》新闻周刊副总编辑、城市规划专家王军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北京无法继续&摊大饼&,否则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解决&大城市病&。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或许正因为如此。&
新时期河北发展的眼光也不仅只在环京津,还有沿海地区。&全力打造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增长极&、&大力培育环京津地区新的发展增长极&是在日河北省委全委会上,河北省提出的&四大攻坚战&的前两大攻坚战。
周本顺要求河北沿海地区经过3~5年努力,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要占全省半壁江山。他对环京津增长极区域的廊坊要求近期目标是经济总量至少占全省1/10,远景目标要达到全省1/8、1/7,甚至是1/5。
&如果廊坊的经济总量连全省的1/10都达不到,那就不能成为突破口,也难以形成增长极。&周本顺曾表示。他要求廊坊近期发展对标苏州、无锡和东莞,其中三河、香河两县(市)对标昆山。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PN04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124531
播放数:211435
播放数:104787
播放数:229996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水宝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