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打官司犯官司逃无可逃什么意思

《青春逃无可逃》(二十八)
在我还是学生时,每一次人生的进步都是因为对过去的仇恨,对当前环境的不满,心里想着,一定要努力,然后就可以离开这个鬼地方,到更好的地方去。就像书中那个自杀的师姐所想的,初中时以为考上高中就会更好,高中时想着大学会更好,但是上了大学,发现并没有多好。似乎再走下去,人生就不会更好了。那种用仇恨累积出来的上进心,仿佛在见识了各个环境中的瑕疵后,已经变得疲惫而无奈。既然哪里都是不完美的,又何必用前一个地方的不完美去激励自己到另一个不完美的地方去呢?人生就是这样的死循环吗?
后来几年,我的心态比较好了,就想到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是不一样的。农村和城里不一样,小城市和大城市不一样,一般大学和重点大学不一样,国内和国外不一样。虽然各处都有不完美,但定量分析,还是差异蛮大的。如果不是我从小城市到二线城市,再到北京,再到美国;如果不是从国内一般大学到北大,再到美国名校,如果没有经历过一步一个台阶的渐进过渡,而是直接到一个万人羡慕之地,怕是不会珍惜这幸福,照样会鸡蛋里挑骨头,看到生活的各种不如意。
由于自己的人生经历,使我相信人通过努力,是可以逃到更自由的地方去的。大城市比小城市自由,北大比普通高校自由,美国比中国自由等等。每去一个新地方,都会和旧地方做对比,小到学校门口保安的精神状态、食堂打饭师傅的服务态度,大到管理体制,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左右着人的情绪、心态,让人决定是否留在这个地方。从一个糟糕的地方逃到稍微好些的地方总会让自己少点压抑,总会让自己心情好些。像卡小卡师姐认为哪里都不会让自己快乐起来的想法,的确让我有些想不通。没有经过对比,又怎会珍惜北大的自由呢?
所以,我很不喜欢有些人说“哪里都一样”。其实他们不是说哪里都一样美好,而是哪里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所以逃到哪里都无处藏身。但他们也可能有这样一层意思,那就是让人保持一份好心态,这样无论在哪里都会很快乐。不过从很多人无奈的语气可以听出,他们口中的“哪里都一样”属于前一种更消极、更悲观的意思。比如当年我要考北大研究生时,我说自己的本科学校这里、那里不好,北大听说是全国最自由的地方,所以我一定要去。有的人就说:“哎呀,其实哪里都一样。”搞得人很晦气,一盆凉水泼下来,好像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等到后来我真考上北大,我知道那些人的话是错的。北大的校园就是大,就是美,老师就是好,学校服务人员态度就是棒,整个学校就是更开放。总之好极了!那些一开始就上北大的人,和只上过二流大学的人,缺少这种对比,才会觉得哪里都一样。
所以说,“哪里都一样”这句话是非常害人的,让人失去上进的希望。卡小卡那位自杀的师姐,正是觉得哪里都一样,才会寻死的。据传说,人在自杀之前,有些无形众生会干扰人脑电波,让人负面思维占上风,从而使人走向极端。其实我宁愿相信这是人与人之间流传的负面言论在自杀者脑中的残留。当人在压力大、受到人生打击时,这些负能量就一股脑地涌上来,加重人的悲观情绪。
青春,怎么会无处可逃?至少我们可以趁着年轻,逃到更自由的地方去,逃到大城市去!逃到国外去!
作者:毛球贝贝&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青春逃无可逃》(二十六)
多年求学的经历让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每所学校的每个班里几乎都有那么一两个被人戏称为“教授”的学生。
这种学生相对于班上其它同学来说,往往很有思想,要么喜欢历史,要么喜欢政治,要么喜欢文学,经常关注时政,喜欢动手去查阅和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从中得到满足感,每每总有自己的看法,甚至比任课老师知道的还多,班上同学每每有这方面的问题总是喜欢向他请教,而他往往也能自圆其说,成为同学眼中类似于教授、思想家那种人。
小学里面,这种现象还不明显,难以看出来,顶多在个别学生身上能够看到这种发展趋向,毕竟彼时大家年龄都还小,而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初中时期,开始初见端倪,其中初一初二不好说,但是初三班级中,肯定有一些班级已经出现这种学生。
有一天晚上,一个邻居的孩子跟我说起他读初三时候的同学,其中特别给我提到他班上一个学生。这个学生门门成绩都很差,用方言说就是臭皮蛋,但是历史却很好,甚至在班上同学看来,这个学生比历史老师还会讲历史,班上谁若有什么不懂的历史问题都向他请教,而他也能讲得头头是道,甚至早在08年那个时候,他就能向其它还不知道现任九大常委是谁的同学们预测下一任常委中会有那些人,以至于班上同学给他取个外号——教授。
中考是这类学生今后命运的第一个分水岭。其中,有的考上高中,并在高中继续保持这种特质,另外也有一些未能考上高中,比如邻居的那个同学,因为总体成绩很差未能考上高中,只能外出打工,抑或读个技校再打工。那个学生,邻居现在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当年的兴趣也不知道是否还保持下去?
当邻居听了我给他讲的关于闻一多、钱钟书的故事,邻居不禁感叹那个学生太可惜了,纵使不能保证以后很有成就,哪怕教个初中历史也可以啊,再说也是他喜欢的,而不像现在很有可能每天辛苦工作拿着可怜的计时工资。
当然,那个学生也有可能出现另一种命运,一边打工的过程中一边坚持自己的兴趣,让知识和阅历一起积累,最后以曲线的方式获得成功。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只是非常少见,有太多起初很有理想的人,伴随着生存的压力以及世俗的磨练,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翩翩少年。
进入高中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初中时还只有这种趋向的学生现在不少已经明显具有这种特征,而那些早在初中就成为教授的学生在此阶段会更向前迈一步。如果说在初中,还只是部分班上出现这种学生,那么到了高中后,可能很多班上都有这种学生,人数或许只有一两个,但毕竟存在。
对于这些被戏称为教授、思想家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往往要面临内心的挣扎。一方面为了顺应父母、老师的期盼,他不得不一门心思应对高中,以期考上一个好大学,而这样做的前提很有可能就是放弃很多本来就很少的希望用来课外阅读的自由时间。另一方面他从心里面不喜欢这种应试教育,只是碍于种种外界的压力以及对于未来的迷茫而不得不暂时像个拼命三郎一样去准备高考。
从某种程度上讲,内心的追求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能否处理好,影响着这类学生是否能够考上好的大学。而能否考上大学以及考上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则又影响着他们此后的生活轨迹乃至命运。进入大学是一次考验,大学期间又是一次考验,毕业之后再是一次,至于工作之后的漫长人生更是包含无数次大小不同的考验。
朱学勤先生的《思想史上的失踪者》一文,通过对六八年人的追忆,茂密地抒情而又不失清澈的理性,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若以一种更加广阔的角度看,不止六八年人,也不一定非要限制在思想史领域,则会发现,在我们这个民族不知有多少曾经有想法有追求的人最后都不知道在哪里?
今天,很多人都在思索钱学森之问,都在为今日大学培养不出顶尖人才而扼腕叹息。在我看来,“班上的教授”这种现象的存在,其实就是对现有教育体系的有力讽刺。本来,这类学生是具有成为大师的潜力,因为他们能够在千篇一律的应试教育环境里进行独立思考,能够在永远做不完的试题中坚持自己的兴趣,而这恰恰是现在很多学生所欠缺的。可是,在他们还未成为大师之前,便早早地夭折了。换言之,这个社会不是没有天才,而是缺乏天才的土壤,很多优秀的苗子,还未长成,便被风雨所摧残。
作者:国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逃无可逃&&&&马如军
山东金融文学
|  |  |  |  |  |  |  |  |  |  |  |  |  |  |  |  |  |  |  | 
逃无可逃&&&&马如军
&&&&&&&&&&&&&&&&&&&&&&&&&&&&&&&&&&&――马如军(淄博)
“马上就要过年了,真他妈想回去呀!”王伟被酒精麻醉的大脑里闪过这个念头,他陡然打了个冷颤。“我还回得去吗?那可是二百多万呀!”他痛苦地撕扯扯着自己的头发,已是泪流满面,悔恨和愧疚啃啮着自己的内心。他拿起盛满烈酒的杯子,一饮而尽,然后蹒跚地向小酒馆外走去。
虽说是冬季,南方的夜晚依然很热闹。九点多南方人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到处灯红酒绿,远处的歌厅里传来悠扬的歌声:“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泪洒相思带……人生难得几回醉,不欢更何待,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小红在哪里呢,她能经受这样的打击吗?从那一夜离别后,他不敢往家打电话,也不敢给小红打电话,像孤魂野鬼一样,在南方的各城市中游荡。不敢住大旅馆,也没钱住大旅馆。给别人打个零工的钱,只让他不至于饿死,一遇到警察查暂住证,他就心惊胆战,落荒而逃。有好几次他与警察擦肩而过,把他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整夜的失眠,人也变得消瘦、憔悴,整天蓬头垢面,胡子拉碴的,&看上去像个四十多岁的民工。他一听到警笛声,就紧张地把耳朵竖起来,彷佛每次警察出动都是为了抓他一样。
王伟不敢堂皇地走在大街上,他感觉自己像过街老鼠一样,只敢躲在路边的阴影里走。今晚他喝醉了酒,可脑子依然保持着警惕,他不敢在路上停留,必须尽快赶回他的出租屋去。他尽量让蹒跚的双腿走得稳些,醉步踉跄的酒鬼往往会招来巡警的问询,他深知道这一点。他内心在警告自己要小心再小心,要赶紧逃离这是非之地。
今天,他是靠路边认的小老乡介绍给人当装修小工的。装修的人家住在城里一个不算高档的小区里,是个小高层的顶楼,面积也只有八十多平方,两室一厅的户型。主人是一对即将结婚的小两口,听那男的说他也是在小城一家银行里面工作,房子也是贷款买的。因为资金有限,所以就选了这个略显寒酸的小区,要了一个顶层的阁楼。可看他们一天都忙忙碌碌,嘻嘻哈哈,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没有丝毫的惆怅和心烦,充满来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曾几何时,自己不是也很幸福吗?身边有美丽可爱的小红相伴,不愁吃穿,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领导也很看重自己,前途也是一片光明。要是自己不那么贪婪,不那么心急,守得住底线,甘于平淡,也许自己不会走上这条不归路,可一切都让自己给毁了。
王伟本是首都一所有名的经济类院校毕业,学的是会计专业,毕业后被顺利地分到了省城一家银行的营业部工作。开始做的是前台柜员工作,整天收收付付,虽说枯燥,倒也充实。他工作比较踏实,也肯动脑筋,所以他很快就成了前台的业务骨干。领导就让他做了现金柜员,掌握内部的现金调拨。工作上的一帆风顺让他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就在这时,他在一次同学聚会时,遇到了同学的表妹小红,很快他就坠入了爱河之中。小红长得很漂亮,在一家证券公司工作,是专门服务大户室的客户经理。前几年股市火爆,小红也私下里跟着大客户炒点股,虽然赚得不多,倒也尝到了点甜头。恋爱中的男女总是觉得无忧无虑,整天花前月下,看电影,泡歌厅,倒也过得潇洒、自在。可时间一长,王伟的那点工资就见底了,成了名副其实的“月光族”。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感情的升温,他俩也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小红的父母提出,女儿要出嫁怎么也得在省城买套房吧,车嘛也不用太贵了,十几万的总要有一辆,这还没说听订婚的金银首饰和礼金呢,王伟的冷汗就下来了。这两年只图恋爱的风光和快活了,钱实在没攒下几个。这说到买房,虽说能贷款,怎么也得凑个首付吧,就这个首付,就够王伟头疼的了。王伟是个要面子的人,咬咬牙拍着胸脯对未来的丈母娘就许了愿,说:“没问题,结婚一辈子一次,怎么也不能亏待了小红。”小红的父母听他这么一说,脸上就笑开了花。他趁机又说:“可这结婚不能太草率了,怎么也得和家里人好好商量一下,得有半年的时间筹备和装修吧!”
王伟回去后就愁眉不展了,小红当然知道原因了,就安慰他说:“要不我和爸妈说说,车子先缓缓,但房子总得买吧,要不在哪里结婚呀!”小红的安慰,让王伟着实心里安定了许多,可省城的房子贵得吓人,婚房怎么也得一百平米以上吧,一万元一平米的房价也让王伟一筹莫展。看着王伟沉重的表情,小红心里也不好受,她知道父母也是为自己好,是为她的婚姻和将来寻一份保障。
小红在证券公司和大客户打交道,整天免不了出去吃吃喝喝,有时也会把王伟叫上,一方面充当护花使者,一方面也让那些图谋不轨的客户打消念头。刚开始王伟也不习惯,甚至很反感,也曾劝小红别老出席这些场合。小红也很无奈,她就靠从这些服务的大客户身上赚点服务费,当然不敢得罪他们了。久而久之,王伟慢慢觉得这些大客户赚钱赚的容易,花得也潇洒,经常吃完饭又请去泡歌厅。他们也常常对王伟说:“小老弟,你是干银行的,经手的都是钱,不趁年轻赚他一笔,将来会后悔的!你搞点钱,跟着我炒炒股,就够你和小红后半辈子用的了,别说房子和车,别墅你也能住上!”王伟开始也一再告诫自己:钱是银行的,不能贪,不能占。他们说的多了,加上丈母娘催得紧,王伟的心理就起了变化,心想:“我是现金柜员,库存我说了算,只要每天能平账,挪个几天,神不知鬼不觉,等赚了钱,还上不就得了。那几天,王伟象着了魔一样,一心想着怎么把钱弄出营业室。那天中午,他趁大家轮流在后台吃午饭,支开临柜柜员,躲开监控,把五万元钱装在工装内袋里,夹带出了营业室,放到了更衣室的衣橱里。下午他悄悄地将账调平,一切做得天衣无缝。他没想到第一次伸手竟这么顺利,下了班他故意走到最后,把钱装进包里,带回了租的公寓。
过了两天,他见没有动静,就悄悄找到相熟的大客户顾胖子,对他说:“顾哥,这是我结婚攒的钱,交给你帮忙赚点钱,凑个首付好买房,你千万不能让小红知道!”胖子拍着雄厚的肚皮说:“老弟,你真得想通了吗?这钱交给我,打几个短线,保准你赚个盆满钵满,凑个首付绝对没问题!男人赚钱,肯定不会让老婆知道,我是过来人,什么都门清!”
果不其然,不出一周,胖子就喜气洋洋地找到王伟,交给他两万元,然后得意地说道:“老弟,你看我说得没错吧!现在股市火爆着呢,钱扔进去就能赚钱,容易得狠嘞!”王伟初尝甜头,简直像做梦一样,这钱来得太容易了!他要拿出五千元答谢胖子,顾胖子倒象个仗义的人,说:“初次赚钱就算了,权当我为小红妹妹买嫁妆了,你请哥哥吃顿饭就算了!”王伟满口就答应了。那天晚上王伟喝了很多酒,晚上做了个美梦,梦见他和小红住进了豪华的大房子,到处都铺满了钱。
他顺利地把“借”的五万元钱还了回去,又悄悄地把账调平,真正做到了神不知鬼不觉。做了一次“鬼”,就想第二次,丈母娘的要求当然要满足,房子要买,车也要买,订婚的钱也不能少。慢慢地胆子越来越大,他的“借”钱的花样也多了起来,夹带最低级,编造代客存款理由、盗用柜员操作员号私开账户,等等。他先后“借”钱180多万,而胖子回款的时间也拖得越来越长,最后实在拖不过去了,才告诉他钱全部套在股市里了。他的头嗡的一声就大了,感觉这个世界在旋转,他知道一切都完了。他后悔不该走出第一步,一步错步步错,本想风风光光把婚结了,让小红过上人人羡慕的生活,可现在他成了名符其实的“负”翁。
这一切都无法挽回了,单位那边该怎么交代呢?他只有追在顾胖子的后面要钱,胖子这回也一筹莫展了,原先的挺着大肚子小了一号,神采奕奕的眼神也变得黯淡了下来。胖子无奈地说:“老弟,现在股市低迷,现在割肉你就全完了,要不再等等,如果你有钱的话等再低点补点仓,或许还有救!”王伟象溺水的人一样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虽说希望渺茫,但也只有等了。
小红不断地带来坏的消息。股市近期持续低迷,大客户们纷纷割肉出逃;政府出台调控政策,抑制房价上涨,房企股价连续下跌,带动大盘连续下挫。王伟心急如火,魂不守舍的表情让小红怀疑起来,不断的追问缘由。他只好拿工作的忙来来搪塞,心里盘算着是不是该跟小红摊牌。正当王伟打算再次出手“借”钱时,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传来了,胖子割肉出逃杳无音信。他打胖子的手机,提示关机;向所有认识胖子的朋友打听他的下落,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有人说他在南方城市有个表哥做生意很成功,他可能去投奔他表哥了,但具体在哪个城市就不清楚了。他彻底绝望了,他知道最后的希望破灭了,残酷的现实将他逼到了悬崖的边上。那天晚上他和小红过了最后一夜,他始终没有勇气向她摊牌。
第二天早上他照常到了班上,最后一次“借”了两万元钱,等到下了班就径直去了火车站,踏上了南去的列车。没有人可告别,也没有人来送别。他只有一个念头:找到顾胖子,给小红一个交代,给自己一个交代,也给单位一个交代。他惶惶如丧家之犬,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不敢在一个地方过多停留。他不知道他走后会留下什么震动,面对他的失踪,小红会怎么样?父母如何来面对?单位会引发怎么样的地震?一切都不敢想,他只想逃离,逃离这不该有的一切,他多么希望这是一场梦呀!
街上灯火通明,沿街的商店和酒店都很热闹,一对的恋人手挽手从他身边走过,没人知道这个异乡人的心情怎样,他本该手挽着小红走在省城最繁华的街道上,享受恋爱的幸福和生活的惬意。可现在王伟只想赶快赶回他的出租屋,把自己包裹起来,他才会感到安全。突然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在一家大酒店前闪过,难道是他?我不会看花眼吧,一个念头跳入大脑。他不敢相信寻了那么久的那个人就在眼前,他谨慎地靠向前去,离那人两步远地方站住了,打量着那张曾给他带来无限希望的脸。不错,那张脸显得更胖,臃肿的身体套上了名牌的西装,依旧是一堆丑陋的肥肉。他赶前两步,伸手抓住了那人的衣领,大喝一声:“顾胖子,你还认识我吗?你把我坑得好苦,我看你逃到哪里?”,那胖子吃了一惊,然后向后挣脱了退去,嘴里操一口南方普通话分辩道:“先生,你认错人了,我不姓顾啦!”王伟用手推搡着胖子,愤怒地喝道:“顾胖子,还狡辩,你就是烧成灰,我也认得你!”正在这时,门口的服务员喊道:“顾先生,你要的车到了!”胖子听了这话,浑身一软,瘫倒在地。
一会儿,酒店门前就围满了人,人们都对这扭打在一起的俩人指指点点,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围观的人们引来了巡逻的警察,两名警察上前询问他们,并喝令他们停止推搡。王伟抢先对前来的警察说:“我自首,我是公安局通缉的要犯;另外我举报,这个死胖子涉嫌诈骗钱财,是个大诈骗犯,请警察同志把我们带回去!”
警察一听就上前将他俩控制住了,王伟心里一松,也瘫倒在地上。他仰起头,望着天上清冷明亮的星斗,心里在说:我终于不用逃了,逃无可逃,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该来的终究要来。我现在可以不用躲在阴暗角落里,窥探星星了。
也许,也许我还会有未来。
作者单位:&建行淄博分行&
避免恶意信息
????????[4-21][4-11][9-19][8-8][6-24][3-25][11-8][12-20]
单位地址:济南市槐荫区机床二厂路一号锻压研究所四楼
版权所有:山东金融文学&&鲁ICP备号
联系电话:1&&丁先生 传真: Email:帝宠;猫妃狠狠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官司缠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