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待遇陈文龙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杭州日报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杭州日报
  通讯员 陈秋兴 记者 张向瑜行走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道路上,市教育局坚持教育为民、教育惠民,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教育根本利益作为考虑工作的“出发点”,把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作为把握工作的“方向盘”,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信号灯”,把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检验秤”。向着更加公平的目标,大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步迈进。●2013年杭州教育十大亮点名师公开课 城乡共享最优教育资源孩子足不出户就能和名师“面对面”“现在已是期末复习,听这些老师梳理下知识点,收获真不小。”家住留下的初一学生王宇成高兴地说。从这学期开始,他已经养成了个习惯:每个周末,抽半天时间,坐到电脑前,登录“杭州教育网”,进入“名师公开课”专栏,收看网络课堂。从中得益的不仅是学生,还有很多一线年轻老师!名师的课堂,对他们来说,是学习和借鉴的最鲜活资料。“怎么提问学生,我经常把握不准,听了几次后茅塞顿开。”工作刚一年的张平老师感受很深,特别是同一节课,还有两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来上,得到了不同的感悟和思考。今年9月新学期一开始,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市教育局推出“名师公开课”项目,第一期特聘72位省特级教师、省市教坛新秀、市名师及学科带头人组成授课老师队伍,将他们最拿手的课堂,录制成视频,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信息化渠道免费提供给广大师生。目前在初一语文、数学先行试点,已经完成128场、64节课的录制工作,2014年起逐步推广到其他年级及学科。名师,是优质教育最重要的资源。“名师公开课”项目的开展,为我市开辟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新路径。通过这个项目,将推进杭州教育信息化,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深化“阳光招生” 推进教育公平招生工作实现全过程透明 全方位监督“择校生”三字,在普通老百姓看来,就是一种“不公平”。然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从2012年开始,义务教育公办学校“零择校”成了杭州教育最热议的关键词。“实行‘零择校’,管住了权力,促进了公平,杜绝了暗箱操作!”市民张先生拍手叫好。“阳光招生”工程是覆盖十五年基础教育的惠民工程。学前教育通过设置服务区相对就近入园;义务教育实行“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的招生政策。公办小学实行学区制招生,公办初中实行按对应小学对口招生。民办小学坚持免试自主录取;民办初中采用免试入学、电脑派位和自主招生相结合的办法;各类高中采取提前自主招生与集中统一招生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各类自主招生,实行多元评价,多渠道录取,破解一考定终身的弊端;集中统一招生实行平行志愿、分数优先,取消择校挂读生。这些做法,既顾及教育的普惠性和公平性,又兼顾了学生对教育的选择权,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省杭州市实施的阳光招生工程,为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实施意见提供了重要支撑,改革力度大,社会反响好,全国有影响,完全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精神,值得在更大范围、更多城市予以推广。” 教育部基教司司长王定华这样评价。我市推行的“阳光招生”政策勇于打破利益藩篱,追求教育公平,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今年10月,新华社、人民日报等9家中央媒体来杭集体采访阳光招生等有关工作,高度评价并广泛报道本项目的实施。就在上个月,该项工程荣获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爱心、责任和奉献 杭州教育人的核心价值从“感动”到“最美”,优秀教师不断涌现23年来,在一个个特殊孩子面前,郤玲亚是个“护理员”,随时给孩子擦拭口水鼻涕,处理大小便,又是个“父母”,时刻给孩子最温暖的情感关怀。年轻教师面对压力退缩了,但她却从没有放弃。作为杭州湖墅学校的校长,郤玲亚就是这群特殊孩子的“妈妈”。“没有人能够真正走进智障孩子的精神世界,但理解这个特殊世界,以温柔之心走近他们,郤老师一直为此努力着。”今年11月17日,郤玲亚入选“最美杭州人——感动杭城十佳教师”。和郤玲亚一样,在杭州教育圈,让人肃然起敬的老师不断涌现。杭州聋人学校校长蒋春英,用爱撑起聋哑孩子的一片天,今年她入选了“最美杭州人”;杭二中校长叶翠微,多年来带领全校师生铸就二中辉煌,他也因此获得“浙江省功勋教师”荣誉称号。再看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农村,也有一批可敬的教育人在默默耕耘。周纪丰、陈文龙、周亚珍、胡周国、吴永虎、郑建文、章大春、鲍有林、何健民等9名教师,今年也被光荣授予“第三届浙江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何止这些!在杭州,更多教师用心守护三尺讲台,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老师比比皆是。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推动他们不断前行的原动力在哪? 2013年市教育局精心策划组织了“我们的价值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全市教师努力“做价值和信仰的引领者;做文化和文明的传播者;做治学和修身的示范者;做爱心和责任的践行者。”正是在这样的精神引领下,广大教师用言行诠释着杭州教师共同的价值观:爱心、责任和奉献。从学前到高中 优质教育资源全线扩张“百所幼儿园建设”三年新增学位30000余个红灰相间的教学楼,落地的玻璃墙,外面是视野开阔的大幅农田……这是今年9月刚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富阳东洲中心幼儿园的气派景象。这所新建成的18个班幼儿园,占地8000多平方米,投资2500万元。目前已开了10个班,在园孩子266名。东洲中心幼儿园正是杭州市“百所幼儿园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百所幼儿园建设”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努力,市教育局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三年累计新增班级数1091班 ,新增学位30000余个,大大缓解“入园难”的现实困境。除了“百所幼儿园建设”,杭州同时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助推优质教育资源再扩张。2013年全市标准化建设达标幼儿园预计将达到60%以上,其中农村达到40%以上,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将达到74%以上。同时,杭州全市已有409所学校被认定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约占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总数的61.6%。今年市区高中阶段的优质教育资源也不断扩张,普高职高齐头并进:杭十四中康桥新校区二期工程、杭高钱江新城校区、江滨职校滨江校区、丁桥普高(暂名)、交通职高笕桥校区、学军中学紫金港校区、学军中学海创园分校等各项工程建设和前期都在有条不紊进行中。推进教育国际化 跟进城市转型步伐杭十四中大受欢迎的“微课” 灵感就来自国际课程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提炼一个知识点,就能录制一段5至10分钟的教学视频,上传到校园网,供学生在家中自学。这个叫“微课”的技术活,十四中的老师“玩得很溜”。校长邱锋介绍,“微课”把一堂课的重难点提炼出来,课上没听懂的学生,可在家多看几遍;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拓展一些内容,做到个性化教学,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难怪十四中学生小沈高兴地说,通过微课帮忙,学习成绩提高了不少。这个创新式的教学灵感来自哪?邱校长说,得益于杭十四中的AP国际课程。原来,十四中AP班引入国际先进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课堂上与老师互动,晚上回家完成老师的新课视频。十四中的老师觉得不错,尝试着用这样的模式进行日常教学,结果发现效果很好,于是越做越来劲。引入国际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带动我市新一轮的深化课程改革,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这正是杭州推进教育国际化的最大动力。今年杭四中国际部开班,至此全市高中段学校有七所普高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招生,占全省该项目的1/4。今年9月,汉基杭州学习中心在绿城育华学校落成并正式开学,作为国内第一个高端国际交流寄宿学习项目,全球G20学校组织成员之一的香港汉基国际学校14-15岁的学生每年将来杭州进行1年的沉浸式课程学习。推进教育国际化,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能“走出去”,杭十四中在美国纽约开设“孔子课堂”,标志着我市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迈出新步伐。此外,杭州市教育局通过推进“百校结对”行动计划和“校校有外教”工程,加强师生国际交流,建立教师海外培训基地,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加快国际学校建设和布局等一系列举措,加快教育国际化步伐。推进杭州教育国际化,是杭州教育改革创新、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内在需要,也是满足杭州市民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加快了杭州向国际化大都市转型的步伐。培育新型“教育共同体” 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一所农村中学三年“历练”焕发勃勃生机“名校集团化”,被新华社列为中国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五大模式之一。自2004年9月全市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战略已逾十年。如何让这一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市、区各级教育部门都在不断实践,创新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袁浦中学就是一个最好的实例。在今年11月该校的课改联盟研讨会上,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和老师在听课之后频频点头:“课堂活跃,学生积极主动,老师智慧引导,是新课改的最好呈现!”学校连续两年中层干部满意度调查达90%以上,家长对教师满意度调查达95%以上。上学期期末学业测试中,初二多个学科在同类初中名列前茅。但如果退回到三年前,那时的校园和课堂完全是另外一幅场景。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去问老师和学生,他们异口同声:因为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原来,为了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1年西湖区创造性地提出“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由支援学校向受援学校派出6-8人的管理和教师团队,两校所有考核全部“捆绑”在一起。首批一共成立四个共同体,杭十五中教育集团和袁浦中学就是其中之一。而作为城市东扩、沿江发展重点的江干区,在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上力求通过遵循学校实际,整体规划办学模式,以多样化的“新教育共同体”为载体,重点打造“名校新校”、“区域联盟”、“教师研训”和“院校合作”四个教育共同体。就在今年9月,江干区新成立的凯旋教育集团,就是针对区块内的学校规模小、校间距离短、办学特色显著的景芳中学、南肖埠小学、春芽实验学校、茅以升实验学校、景华小学实施整体打造的“新教育共同体”,提升了该区块教育竞争力和知名度。实践出新知。2013年杭州市教育局努力深化名校集团化战略,重点推进中心乡镇学校(幼儿园)互助共同体的结对互助工作,组织主城区学校与26个中心乡镇的初中、小学、幼儿园组建了112个互助共同体,并将探索对中心乡镇学校互助共同体工作进行捆绑式考核的模式。拱墅区的莫干山路小学,地处小巷,靠近汽车北站,早、晚高峰车流量集中。为了确保学生安全,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商议后成立家长安保志愿者护学岗。每天上午7点到8点,下午3点20分到4点20分,五位家长就来值岗。以前放学门口要堵上个半小时,现在只需15分钟全部接好。目前,家长参与率已经达到98%,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为此,今年5月杭州市教育局、公安局联合召开“爱心家长志愿者护学岗”活动现场会,学习和推广“家长志愿者护学岗”活动,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校园安防工作,确保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有人看、有人巡、有人防”,实现全市校园安全、有序。户外安全不容忽视,食品安全同样重要。为了做好食品安全这一最大的民生工程,市教育局以食品源头为起点,以用餐过程为切点,以食堂监管为重点,以安全宣传为突破点,以点带面,全方位增强食堂“透明度”,促进食品安全再升级,全力为广大师生打造“阳光食堂”。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各校要每天安排一位校领导和学生一起用餐外。难怪浙大附中的学生说:“我们的申屠校长,常常和我们一起吃饭,还时常问我们饭菜怎么样。”而在长河高级中学,食堂门口的大屏幕上有4个视频框,分别显示食堂四个区域的监控状态,还会定时切换播出,如显示一楼洗碗池、一楼洗菜区、一楼炉灶、一楼切配区等,每一道菜肴的烹饪过程都透明公开。正是在这样全方位的管理下,校园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从“护学岗”到“阳光食堂”层层筑牢校园安全和饮食安全工作防火墙江干区的京惠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迁入型社区,现有居民3450人。在社区支持下,居住在该社区的诗词爱好者,创建了“秋水诗韵” 诗社,并把每月15日定为雅集日,以诗词赏析与创作为内容相互交流学习。至今,诗社已坚持6年,还出版了第一本社区诗集《京惠诗韵》。在杭州,类似这样的“学习型社团”组织已有2000多个,内容丰富,遍布城乡,满足了群众不同的学习需要。各类社团不仅有专职教师指导,还获得相关部门经费奖励和支持。几年来,居民参加社团的积极性高涨,不仅实现了共同学习,而且拉近了邻里关系,营造出温情的社区环境,增强了民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于杭城百姓来说,社团学习只是家门口学习的其中一种途径。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城市,我市提出“打造15分钟社区学习圈”的教育设想,充分调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各类培训机构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开发整合利用各类学习资源,让市民出门15分钟内就能参与到社区学习中来。目前,我市已形成以杭州社区大学为龙头,区、县(市)社区学院为骨干,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为重点,社区“市民学校”、行政村 “村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四级网络,建立了3000多家社区教育机构,将各类培训送到社区和村里,方便市民在家门口参加培训。全市还有420余家民办非学历文化教育培训学校,满足社区居民多样性的学习需求。15分钟社区学习圈 助推学习型城市建设全市3000多家社区教育机构将培训送到家门口校企合作不断深入 中职教育进入良性循环2013年中职学生喜获7块全国技能金牌“当时好消息传来,我们都很激动,这是学校摘得全国职业院校酒店专业学生技能大赛的首枚金牌。”杭州市旅游职校校长夏茂忠说。今年6月,该校高一学生于嫒婧参加全国中职技能大赛,通过激烈角逐喜获金牌。紧接着,从全国中职技能大赛上不断有好消息传来:交通职高祝徐获得汽车维修基本技能个人项目冠军,张宁、郑鲁晋获得汽车维修团体金牌;中策职校康惠在中餐热菜项目获金牌;西湖职高金雨亭在热菜制作项目获金牌;电子职校学生获得计算机金牌;建德新安江职校学生获得炒茶专业金牌。对于中职来说,全国中职技能大赛,就相当于普高的奥林匹克竞赛,在全国级别最高。2013年杭州一共摘得7枚金牌,创下历史最好成绩,充分证明了杭州中职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水平。在这样的喜人局势下,杭州的中职学校却没有就此停歇,而是致力于培养具有全面素养的优秀职业人,各校继续“修炼内功”,打造全新德育品牌,如中策职校开设“杭帮菜”大师传承特色班,交通职高依托专业文化培养学生“汽车蓝领骑士”气质等。校方培养的优秀人才,最终出口还是要送往企业。2013年杭州校企合作不断加大,形成了“1+3+5”制度体系,有效实现了“学校对接地方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教师对接企业岗位” 三层对接,架构了“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培训”的育人通道。今年中职毕业学生约2.24万人,一次就业率达到95.36%。学校发展了,不忘“反哺”社会。2013年全市中职学校积极主动承担各级各类社会培训项目,培训人数每年达到10万人次以上,同时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如在节假日期间企业用工最困难的时期,积极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主题教育传递“正能量”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省大学新生体质健康检测杭州连续3年第一就在前两天,由教育部、中国科协等共同举办的第13届“明天小小科学家”颁奖典礼上,杭高学生谢哲远的“中学生微型火箭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研究项目获一致好评,并获得“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作为一名航空航天迷,谢哲远从小就有很多奇思妙想,追着老师问个不停。追求教学的轻负高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正是在这种育人理念下,越来越多像“谢哲远”这样学有所长的孩子“冒”了出来。以数据为证:2013年有40%学生通过各类提前自主招生进入了市区高中学校学习;并组队参加DI亚太地区大赛,取得4个项目决赛的冠军;连续3届获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单位,今年又有29个节目(作品)获全国和省一等奖;2013市区高中生运动会,12个项目被打破纪录;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连续4年在全省大学新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测中名列前茅,其中连续3年名列全省第一。如果说以上主要展示的是素质教育中体育、艺术、科技方面的风采,那么,德育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块。2013年,杭州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我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传递教育“正能量”。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伴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号角,2014年,杭州教育将重点推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产教对接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五方面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构筑高水平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做好教育民生实事,为进一步办好杭州人民满意的教育,谱写中国梦的杭州教育篇章而接续努力。
24小时热点海报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钟业昌北京推介海南日报客户端
核心提示:据海南日报客户端报道  9月21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1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钟业 & &据海南日报客户端报道
  9月21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1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钟业昌受邀参会,并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分论坛上作了题为《海外下载端通民心》的发言,对海南日报报业集团让海南日报客户端&走出去&,串起&一带一路&的海南情结、海南情缘的一系列探索作了生动推介。
  钟业昌认为,媒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记录者、阐释者和宣传者、沟通者。在&民心相通&上,媒体完全可以发挥独特优势,通过宣传报道让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人民,增进相互沟通和了解,共同书写丝路蓝图。一个小小的客户端,就能让新闻超越时空、跨越地域,串起海外侨胞和海南的情缘。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社长钟业昌(人民网王子候摄)
  以下是发言全文:
  海外下载端通&民心&
  &&海南日报客户端海外推广的启示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钟业昌
  (日,北京)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我们认为,媒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记录者、阐释者和宣传者、沟通者。在&民心相通&上,媒体完全可以发挥独特优势,通过宣传报道让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人民,增进相互沟通和了解,共同书写丝路蓝图。这方面,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今年以来做了一些初步尝试,就是让海南日报客户端&走出去&,串起&一带一路&的海南情结、海南情缘。
  今年6月11日至9月7日,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和省外事侨务办联合开展&丝路话古今寻梦万里行&大型跨国采访活动。在近3个月时间里派出6个采访组共计22名记者,陆续赴韩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老挝、文莱、斯里兰卡、柬埔寨等9个国家采访。在活动中,我们突出媒体融合特色,采访团记者都带有一份特殊的物品&&海南日报客户端宣传折页。他们除了完成采访任务外,还通过当地琼籍侨领,有序地在当地华人华侨中推广海南日报客户端,这项行动在记者离开后依然继续。海外的琼籍侨胞一直以来都比本土民众更渴望获知海南消息,尤其是其后裔,希望能了解父辈故土,但地域障碍等问题一直是无法跨越的难题;而对于仅有900万人口的海南来说,370万的琼籍侨胞也成为海南日报可望而不可及的读者群体。然而现在,一个小小的新闻客户端,就能让新闻超越时空、跨越地域,串起海外侨胞和海南的情缘。
  为配合此次采访行动和海外用户扩展,海南日报客户端特别开设《丝路》专栏,同时加大原有栏目《海南》《本土》《文化》的更新量。每天除实时更新海南各市县的动态消息外,还依托《海南日报&海南周刊》的强大采编资源,刊发了大量海南人文、历史、地理、风貌等内容。其中,最让琼籍侨胞津津乐道的,是海南日报客户端在《本土》栏目刊发的海南话配音和海南原创歌曲,让海外乡亲们倍感亲切。身在柬埔寨的海南乡亲陈文龙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说,&虽然现在没机会回家乡,但每天通过客户端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真的太好了&。采访组来到泰国时,泰国海南会馆副理事长云天鸿在安装好海南日报客户端后说,&在客户端上能阅读当天的海南日报,感觉自己就像在海南,太亲切&。新一代年轻华侨华人对客户端阅读方式更加青睐,更易接受。一名青年华侨说:&太方便了,以后想了解家乡动态,直接上海南日报客户端就行了。&
  泰国海南乡亲在下载海南日报客户端
  通过行之有效的扩展渠道,借助琼籍侨胞的情感归属以及新一代琼籍华人对移动端的认同,海南日报客户端在此次&走出去&中收获了丰厚回报。截至9月13日,海外装机量达到2000多,目前该数字还在稳步提升中。
  为继续拓展海南日报客户端的海外覆盖率,今年10月,澳大利亚将召开&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海南日报客户端也将继续借机开展海外装机活动。同时,我们将利用海南女子爱乐乐团赴海外演出的机会,委托她们担任海南日报客户端&信使&,为客户端亲情推介。同时,我们还计划在明年清明节期间,利用侨胞回乡祭祖的时机,与省侨务办等单位联合开展推广活动。
  在&走出去&的同时,海南日报客户端还开展&请进来&活动,在本土实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用户的扩展。9月8日,海南日报客户端与海南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除了扩展校园读者群体外,还借助该校承办的对外汉语国际推广项目,覆盖东南亚留学生和华人华侨后裔,成为该校开展汉语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
  从海南日报客户端海外装机的尝试,让我们强烈感受到媒体融合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让民心相通方面大有可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海南是我国三大侨乡之一,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桥头堡和重要战略支点。370多万琼籍华人华侨在世界上的分布,他们长居海外,一句乡音、一首家乡歌曲、一张家乡最新照片,都足以让海外乡亲热泪盈眶、心起波澜。但是,这一切都基于一个基本前提,也就是内容的即时发布,用户的精准到达。而这,是纸媒难以跨越的鸿沟。对此,我们也有过深刻体会。在传统媒体担当大任的年代,海南日报也曾经为服务琼籍海外侨胞,搭建海内外沟通桥梁而不懈努力。十多年前,就创办海南日报《海外版》(后改为《海外时报》);海南有关部门也创办《海南侨报》、《琼州乡音》等报刊,目的都是要发挥纸媒服务琼籍海外侨务的功能作用。然而,由于纸媒的局限性等原因,这些报刊昙花一现,早已走进历史。海南日报这次跨国采访的做法反观证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需要正视新媒体的价值,放大媒体融合的力量。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以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即时沟通、全球发布、精准到达和互动性强等特点,打破了时间和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同时具有明显的覆盖优势、成本优势和内容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正发挥着纸媒无法企及的桥梁作用。海外侨胞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手和桥梁,侨务资源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潜力不可低估。讲好丝绸之路新故事,媒体融合大有可为。
  马来西亚华侨用手机扫描海南日报客户端二维码
  我们同时感受到,媒体要顺应&一带一路&建设大势,加快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进行国际传播新布局,构建新的国际话语体系。在今天的中国,国际传播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目前我国的社会形态、传播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传播效果的优劣不再由传统媒体决定,而是由多元传播主体,即融媒发展形成的合力决定。基于这样的经历与体会,我们不但推动海南日报移动客户端海外装机,还在规划推进打造南海国际传播中心,以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三沙建设宣传,构建覆盖整个南海海域的网络资讯传播力量。这方面,我们将借助互联网这一重要平台,依托南海网的传播优势,突出平台及内容结构上的国际化、开放化及区域多元化,努力提升在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影响力。网站访问数据表明,南海网近两年一直保持着国际网民占总访问量20%以上的骄人比例,南海网的许多报道,受到境外网民、媒体关注,尤其是备受联合早报、星岛日报、星洲日报、大公报、凤凰网、香港新闻网等香港和东南亚媒体的关注。南海网在国际上,特别是东南亚一带的影响力日益彰显。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与推进媒体融合,两者互相促进,互为体现。&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媒体担起重任。在媒体融合大潮的推进中,对纸媒来说,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新媒体尤其是移动新媒体的发展,正初步显现生命力,让我们看到了新机遇。我相信,&一带一路&给媒体融合带来新机遇新成长,媒体融合也将给&一带一路&增添新力量新活力。
  海南日报愿与各媒体一道,发挥媒体的传播优势和独特魅力,推动沿途各国之间的友好交流,扩大沿途各国民间友好的基础,努力成为深厚友情的载体和民心相联的纽带,共同续写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睦邻友好的&民心相通&的新篇章。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标题是
“海报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钟业昌北京推介海南日报客户端”
原载地址: /Hainan/show.php?itemid=136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小星球信息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小星球信息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小星球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日报记者陶进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