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牛驼温泉孔雀城怎么样车

河北竟然有这么多历史修久的古塔,看看在你家乡的是? - 今日头条()
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古塔为祖国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塔,源于古印度兴建的年代,一说佛陀在世时王舍城有一位孤独长者就已开始,建造用以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来表达人们对佛陀的崇敬。一说是佛陀湟磐后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梵文音译“施堵坡”(Stupa)巴利文音译“塔婆”(Thupo),别音“兜婆”或称“浮屠”汉文意译为“聚”、“高显”“方坟”、“圆冢”、“灵庙”等,另有“舍 利塔”“七宝塔”等异称。在咱河北历史悠久的古塔非常多,下面为大家整理如下,欢迎补充。001、河北西戌昭福寺石塔西戌昭福寺石塔位于河北涉县西戌镇昭福寺内,现保存于店内的弥勒殿前。石塔高约四米,中间鼓形塔身刻满团龙图案,其上是两层八角形塔身,各面均刻有佛像,顶部葫芦形塔刹较新,似乎是新近修补上去的。塔身须弥座下是水泥基座,显示这座塔应是从别处移来保护,塔身上未发现任何铭文,来历成谜,昭福寺建于明,重修于清,从塔身石料的风化程度看,也应是明清时代遗存。002、河北冀州西堤北石塔西堤北石塔亦称震雹塔,位于冀州市门庄乡西堤北村,距县城越30公里。石塔高约8米,全部以青石砌成,分为三层,基座四方形,四面有浮雕图案,雕刻精美,方形塔身置于莲座之上,塔檐为八角形,顶部葫芦形塔刹较大,高约1.5米。古塔第一层正面刻有铭文,多以无法辨识,上面“南无释迦牟尼佛”几个大字还很清晰,表明这是一座佛塔,在刻文的落款处可辨出“嘉靖三年”字样,这应该是石塔的落成年代。第二层正面神龛两侧刻有“大清乾隆二十六年三月十二日全村发心重立”,这应该是修复年代的记载;第三层四面浮雕佛像。据村民介绍,过去该村曾有多座寺庙,现均以无存,每年春季都会在塔下举行仪式,祈祷免受雹灾,这也是震雹塔名的由来。从形制上看,这座塔应为高僧墓塔的可能性大。003、河北正定城临济村正定古塔正定古塔:今正定城内现存四座古塔:凌霄塔、须弥塔、华塔、澄灵塔,均始建于隋唐时期。这些塔向人们展示了古代精湛的建筑艺术。其中澄灵塔位于城南部临济寺内。据载,唐朝著名僧人义玄曾在寺中作主持,创建了中国佛教五大禅宗之一的临济宗。义玄死后,弟子们修建了澄灵塔,藏其衣钵。004、河北蔚县城镇西南隅南安寺塔南安寺塔是耸立在蔚县城南门西侧的一座古塔,始建于北魏,重修于辽金。它同建筑在北城墙上的玉皇阁相映成趣,均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这座雄伟的古代建筑,是一座八角形砖筑实心塔。全高 28米,密搪13层,用石条叠砌的塔基高2.5米,塔座每面中间雕一兽头,上有仿木砖搪,搪上有莲瓣一周,塔身置于莲花座中,宛如一枝莲花托起,十分美观幽雅。塔身第一层较高,各隅有塔柱。四面设拱形 假隔扇门,另四面开小窗,刻有灵棍,顶部雕盘龙,龙盘之上有砖仿木斗拱,匠心独具,翅翔逼真,犹如一幢建造雅致的阁楼。往上层较低,设有假门、窗损,层与层之间,只是砖循隔开,层层相似,依次上升。各层之角都悬挂一铁锋,微风吹拂,择铃叮略有声,若高山流 水,余音易易,悦耳悠扬。塔顶圈仰复一莲花,承托起用金属重圆环型相轮组成的刹身;刹身嵌以宝珠,颇具有装饰美。整座塔浑然一 体,非常挺拔。远望睁赚辣立,近仰漂渺凌云。除底部东侧有一处民国十五年(1926 年)军阀混战时留下的弹痕外,整个塔身,虽历经风雨和人间沧桑,但仍保存完整,不失为我国古代的重要建筑。005、河北承德普宁宗乘庙过街塔(五塔门)普陀宗乘之庙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竣工,其建筑与布局是仿西藏布达拉宫而建。五塔门位于普陀宗乘之庙的前部中轴线上,“普陀宗乘”就是“布达拉”的汉语意译,因此也称作小布达拉宫。进入山门,经过碑亭,就能看到这座高十多米的五塔门。五塔门满壁白色,上有三层藏式盲窗,下为三座拱门,门顶上有五座喇嘛塔,此种塔门,它的用义和过街塔基本相同,只是把塔的下面简化地修成门洞的形式。行人由塔下经过,就算是对佛进行了一次顶礼膜拜,这就是建造过街塔和塔门的意义所在。门前有一对大石象,象征着吉祥和佛教大乘派的力量无边。门与塔均以砖砌成,五塔以彩色琉璃砖砌筑,光彩夺目,令人神往。五塔门上的石塔自西向东分别为红、绿、黄、白、黑。每座塔的颜色和塔身饰物都寓有一定的宗教内容和意义。黄塔置于中央,表示以黄教(格鲁派)为中心,红塔代表红教(宁玛派),白塔代表白教(噶举派),绿塔代表花教(萨迎派),黑塔代表黑教(笨波派)等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在各色塔身上分别饰有五种图案,红色塔饰莲花,代表无量光佛;绿色塔饰宝剑,代表不空成就佛;黄色塔饰宝贝代表宝源佛;白色塔饰法轮,代表大日如来佛;黑色塔,饰金刚杵,代表不动金刚佛。以表示佛教五方佛。佛教礼节是五体投地,即两肘、两膝和头着地,而后用头顶礼尊者之足,二掌过额。承空,以表示头触佛足。佛经中称之为“顶礼佛足”或“头面礼足”。如果行人从五塔门下走过,就是向佛顶礼膜拜了。006、河北保定兴文塔涞源县的标志性建筑“兴文塔”始建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据史料记载,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僧道两家共同主持对此塔惊醒了维修。经专家考证明、,此塔结构样属于辽代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因此,1982年已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文塔建筑形式为八角五级阁楼式实心砖塔,修缮后重新测量,通高27米,占地面积37。6平方米,此塔由须弥座,塔身、塔刹3部分组成。第一层塔身最高,以上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全塔除角梁外,均采用仿木构件。须弥座下枋刻仰莲,上枋刻俯莲。用砖条砌成空,八个龟角刻花 纹。塔顶呈八角攒尖式。塔刹建在小型须弥座上,须弥座上用砖砌成受花,受话内置铁铸八棱型覆体,覆体上饰四节铁铸塔刹,塔刹第一节顶端为莲花。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为宝珠。兴文塔的装饰华丽,该塔檐部和平座均饰斗拱支撑,斗拱为柱头一朵,补间一朵,第一层塔身檐部斗拱出两跳,五铺座,平座斗拱为一朵三升,柱头斗拱加抹角供。檐下用枋支撑檐飞,檐部八角用方砖铺面,平座饰勾栏,栏板用砖砌成条状,望拄顶端呈圆球形。经过千年的风雨沧桑,塔身第五层已经严重风化,塔刹倾斜,便帽成了斜刹塔。来源县县委、县政府对兴文塔的保护工作高度重视,2005年,在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对该兴文塔进行了修缮,修缮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塔部件,如今,兴文塔又恢复了昔日的风采,巍然地屹立在拒马源头。007、河北庆化寺花塔庆化寺花塔位于涞水县北洛平村北 2.5 公里的龙宫山南麓 , 矗立在原庆化寺山门外正南约 100 米的山 崖平台之上。现庆化寺已毁 , 仅存此塔。花塔为砖结构 , 通高 13 米 , 围长 19.2 米 , 八角形基座 , 基座上须弥座 高 3.4 米 , 束腰各角皆雕力士一尊。每面均设壶门两个内雕吹、拉、弹、舞等形态各异的乐伎 , 束腰以上用双抄五铺作专雕斗拱承托平座 , 平座勾栏各角用柱 , 每面用间柱一 根。栏板为几何纹饰 , 上托素面平座 , 平座上为塔身 , 高 3.6 米 , 四个正面辟拱券门 , 拱顶的两角处各雕飞天一尊 , 其余四隅各设 直棱假窗。塔身各角施半圆形倚柱 , 上撑第一层塔檐斗拱 , 斗拱 以上是砖雕橡飞 , 其上覆布瓦顶。第一层檐以上至塔顶是由八层 砖砌小佛龛构成的圆形塔檐 , 每个小佛龛上部雕有 3 个寿桃 , 列成三角形。自第二层至第七层 , 每层 16 个佛龛 , 第八层缩为 8 个 , 共计 120 个小佛龛。再向上逐层收敛 , 形成圆形塔刹。 该塔始建年代不详 , 但从塔的造型及建筑风格分析 , 当属辽代遗物。 1993 年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日,庆化寺花塔作为辽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008、河北宝云塔宝云塔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境内。宝云塔为砖木结构,高35米,底座周长25.6米。第一层的南面有一拱券佛龛,龛里原有一尊石雕莲花坐佛。另在塔顶有一葫芦形塔刹。与景县舍利塔不同的是,塔的各层建筑风格各异,或为鸳鸯斗拱,或为梅花斗拱等。全塔成九层八面棱锥体,雄浑古朴,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建筑才能。塔的第一层,双层塔檐,并在南面和北面各有一券门。第二层东面和西面开有券门,第三层又是南北各有一券门,到第四层以上,则四面各有一门。由底层至第七层,塔内有砖阶盘旋而上,但塔底部为穿心式,在塔内拾级而上,可到二、三、四层,每上一层,必须由塔外沿塔檐转半圈后,从另一券门进入塔内。若要再上一层时,仍需从券门走出塔外,转半圈进入塔内……以这种形式,攀援登塔,不知出于何种设计原理,但身临其境,颇有惊险之感。身在塔外,方圆数十里内,虽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但,贴塔而行,塔檐虽也是二尺多宽,仍然心中惴惴不安,直到下到塔底,才轻舒一口气,庆幸安全落地。不过,一种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塔的第五层以上,为空筒式,在塔内拾级而上,无须步出塔外。关于宝云塔始建于何代,史书所载各异,有说建于隋朝的,有说建于唐朝的,多年来一直未能确定。 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张驭寰教授等三人,对宝云塔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一、二层塔檐的“批竹头”、“方形圆开”的券门等建造形式看,确属唐代建筑风格,而三层以上的座、檐及雕刻的窗棂等又是明显的宋代建筑特点。所以鉴定为北宋初期所建。日,宝云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009、河北庆林寺塔位于河北省故城县郑家口西南的饶阳店村东。饶阳店村原有一座规模颇为宏伟的庆林寺,该塔即在寺内,因之称为庆林寺塔,庆林寺塔原属庆林寺古建筑群的一部分,因年代久远,现其他建筑已荡然无存,惟有宝塔独立,亦称饶阳店塔。该塔系用青砖砌成,坐南朝北,平面为八角形,下为塔座,塔身高七层,为楼阁式砖塔,总高35.67米,建筑面积165.2平方米。其造型挺拔秀美,砌筑精巧,每层之间砌有双层塔檐。塔顶有一铜葫芦塔刹。一层为三米多高的塔基,二层以上,每层各在东、西、南、北有一个券门。门上有窗,窗上装有菱纹、云纹天莲花纹的窗棂。花饰精美,各不相同。塔檐为45度斜拱。塔内为穿心式和壁内折上式相结合,可拾级而上、到达塔顶,四壁还有大小不同的佛龛、灯龛等。该塔精巧玲珑,造形美观,独具一格。据饶阳店关帝庙的碑文记载:北宋初年,有饶、杨两姓在此开店,故名饶杨店。在塔的内壁上,有许多游人题的诗词,其中一首是明朝嘉靖年间侍郎、本县人王士嘉题写庆林塔的诗,诗云:浮图何代建?峭拔入云端。绝顶登临处,摩挲星斗寒。从诗中不难看出,连明朝的王士嘉也搞不清塔建何代,不过,早期出的《武城县志》和《故城县志》,都把庆林寺塔说成是唐代建筑。直到1990年,中国科学院的张驭寰教授,对庆林寺塔进行了实地考察后,根据该塔的建筑风格和特点,确定为北宋初期所建。新中国成立后,曾于1957年和于1976年,两次进行修缮,该塔至今保存完好。日,庆林寺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010、河北灵山塔灵山塔,建于辽代,曾列为三河八景之一,明代曾重修,三河市在89年、90年先后两次对其进行临时性修补,保持不塌不漏。为使灵山塔重放异彩,98年7月l4日,省古园林建设公司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其进行抢救性维修,此工程共投资9万元,其中,省文物局拨款5万元,大唐回村出资4万元,经过近50天的辛勤劳作,终于使灵山塔恢复了原貌。之后,文体局又投资树立了两通火理石碑记,大唐回村修建了精制的大理石保护栏,使得这座古塔更加雄伟壮观。灵山寺:位于灵山山腰,灵山塔西北侧,重建于99年度,由大唐回自行筹资。灵山寺由大雄宝殿、普萨殿、天王殿组成。011、河北景县舍利塔(景州塔)景县舍利塔全称“释迦文舍利宝塔”、开福寺舍利塔,因景县古称景州,俗称景州塔。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日,景州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州塔是一座楼阁式砖塔,八角十三层,通高63.85米,这个高度在国内现存古塔中可以排进前十了。塔基由坚固的巨形清石铺成,塔身各层四面辟门,每层外部均有塔檐和斗拱,塔内为穿心式结构,砌环行走廊,与四面洞户相通,塔中心的楼梯每层变换方向,这种结构可以防止上下通裂,塔体更为牢固。塔顶置一铜质葫芦形塔刹,高2.05米,下有铁网罩托,高3.3米,再下面是砖砌的须弥座和仰莲,这种塔刹结构在现存古塔中并不多见。景州塔究竟创建于何时,无确切文字可考。1931年修订的《景县志》有这样的记载和分析,说是古塔上曾悬有铁匾,匾上铸有“齐、隋重修”字样,重修既在齐、隋,其创建年代应早于此,当在北魏时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在塔的第一层内,有一块记载捐资修塔人名和年月的碑刻,记载此塔为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所建,经古建筑专家鉴定,现存古塔为宋代风格。景州塔周围原有明代建筑千佛阁、无量殿等,后毁于文革。塔下原有一座开福寺,现已无存,十几年前来看景州塔时,古塔湮没于民宅之中,这次再来,古塔周边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新开辟出了宽阔的休闲广场,在古塔北面,刚刚建成一座高大的殿宇,据说是陈列文物之用,在古塔的西北角,开福寺也已复建。近年来建庙之风盛行,佛法的弘扬对保护以佛塔为主的中国古塔会有很大帮助。012、河北幽居寺塔幽居寺塔,位于河北省灵寿县西北山区的沙子洞村,距县城55公里。群山叠翠,环境清幽。据碑文记载,寺为北齐天保八年(557年)赵郡王高睿所建,早年圯毁,仅存方塔一座和碑、幢及石佛像。方塔平面呈正方形,建于方形石基上,7级,高约20余米。第一层正南面有拱券门,可以入内。第二层以上,面阔和高度逐渐递减,每层塔檐为菱角牙子叠涩外出,各层共有汉白玉小石佛像17尊,并随塔层逐层缩小,刻工精细,为北齐石刻珍品。塔顶用仰莲花承托塔刹,颇具特色。 1991年进行维修,保持了唐代古塔简洁秀丽的风貌。日,幽居寺塔作为唐代古建筑,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013、河北柏林寺塔柏林寺塔,又称“从谂禅师舍利塔”、“赵州塔”、“真际禅师塔”等,在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内。建于元天历三年(1330年),200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天历三年,为纪念唐代禅宗高僧从谂禅师,修建此塔。塔额为“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塔为砖木实心结构,共八角七层,高约30米。由于1966年的邢台地震和人为破坏,到1990年代塔身已严重毁损倾斜。1997年,由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资修复。014、河北邯郸舍利塔舍利塔位于武安城内,所以又名武安舍利塔。始建于宋代,虽经多次地震,仍安然矗立,可知其结构之坚固。舍利塔高38米,共13层。塔分内外两层,通体砖砌,造形玲珑精巧。每层塔四面都有券门,檐下有砖砌斗拱。塔心为八角形的塔柱,内外层之间留有通道,可由台级登上第九层。由于塔身逐渐缩小,到十一层为木托塔刹,塔心柱一至七层和九层留有一方室,为置佛而设。015、河北邯郸紫峰塔紫峰塔位于邯郸南部紫峰山北侧汤前山。坐西南朝东北,依山而建,高低错落,红墙黄瓦,掩映于“卧狮衔剑” 的茂林绿海之中,“紫峰春晓”为揭阳古八景之一。紫峰古寺,原称紫峰庵,始建于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历代屡经修葺。据考,明代的弘治、万历、天启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乾隆年间,都曾进行修葺。明弘治十四年(1501)汤前村人史智(弘治二年巳酉举人)倡修扩建,改庵为一进三厅。清代乾隆年间,住持僧通顺同僧徒数年往外募捐,采用碧瓦朱甍拓修。后因长年失修,风雨剥蚀,瓦圯墙坍,至“文革”期间更被毁殆尽。1989年重建一新。新塔通高71.679米,由台基(起到保护罩的作用)、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其中塔身高45.8米,塔刹高16.1米,地平线以下的台基为9.8米。016、河北临济寺澄灵塔(河北青塔)临济寺澄灵塔坐落于石家庄市正定县城生民街东侧临济寺内,俗称青塔、衣钵塔,是1956年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澄灵塔高30.47米,是一座砖砌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塔。塔身嵌有清雍正十二年(1734)谕旨石刻。“卍”字图案和花卉图案及“唐临济慧照澄灵塔”石匾。塔下为宽广的八角形石砌台基,台基之上设须弥座,其束腰部分雕饰极其富丽的奇花异鸟图案,其上为仿木构砖雕斗拱、平座、栏杆;再上即砖制三层仰莲以承托塔身。塔身第一层甚高。正面设对开式拱形假门,侧面饰花棂假窗。转角处作圆形倚住。塔身的八层檐相距甚近,给入以重檐密布之感。从整体看,除第一层掾飞和各层角梁为木制外,其余各层檐下斗拱和平座栏杆均系砖仿木构。塔顶以砖雕刻的刹座,以铁铸的相轮、仰月、宝珠,增加了佛塔的庄重。澄灵塔设计精巧。造型美观,雕饰富丽,结构富于变化,堪为密檐塔中的佳作。但由于年深岁久,早已残破不堪。因此,于1985年予以大修,各层瓦顶、残破的斗拱、砖雕、铜镜等均一一修缮,焕然新姿。临济寺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院,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它的前身——临济院在城东南二里许的临济村创立。晚唐时禅师义玄驻锡此院并创立临济宗,四方信徒纷纷来此参师求学,极盛一时。并以寺名宗号临济宗,成为中国佛教产禅宗五大支派之一。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义玄逝寂,懿宗赐溢“慧照掸师”。众弟子在城内东南隅建衣钵塔葬之,名曰“澄灵塔”。随后,临济院迁至该处,更名临济寺。宋代以后,临济宗在日本“学徒云集,朝野尊尚”,成为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此宗认定临济寺为其祖庭,视澄灵塔为其重要的祖塔之一。因此,近年来多次派遣代表团前来拜谒祖塔,进行佛教文化交流。澄灵塔既是中日人民友好的历史见证,又是促进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纽带。该寺于1984年由文物管理部门移交佛教团体。1986年以后,先后重建了大雄宝殿、传灯堂以及山门殿等建筑,使之成为正定名刹。017、河北广惠寺华塔广惠寺华塔又称多宝塔。在河北省正定县老城墙南门内。寺院始建于唐朝贞元年间(785年-804年),金、明、清等代皆有修葺。金朝大定年间重修,乾隆帝曾多次到寺礼佛,临塔观景,并题额曰“妙光演教”。后寺不存,塔亦破败不堪。1933年4月梁思成对该塔进行调查、拍照,称之为“国内宝塔之孤例”。1984年进行全面测绘。华塔高40.5米,为三层八角形楼阁式华塔,造型独特,结构富于变化。第一层为平面八角形,四隅又各加扁六角形亭状的单层套室,俗称小塔。塔身各正面及套室之外都有圆拱形洞门,斗栱配置奇异。小塔环抱主塔,主次相依,风格独特。第二层为平正的八角形,四个正面都有一门,另四面梢间设直棂和格假方格窗及长方尖形砖砌佛龛。第三层以上呈圆锥形,有浮雕状各种动物及佛像等壁塑,排列错落有致,原有彩绘,现已剥落,再上为八角形檐顶和塔刹,后残损。现已修复。在明、清两代,广惠寺的香火极为兴盛,乾隆皇帝曾多次到寺拈香礼佛,临塔观景,并钦题额匾,曰“妙光演教”。今天只有华塔耸立,但寺院早已不存。018、河北赞皇治平寺石塔治平寺石塔座落于中国北部河北省赞皇县城境内嘉应寺村的治平寺内,是一座建于唐代(公元618~907年)的石塔。治平寺石塔始建于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寺院重修,改嘉应寺为治平寺。治平寺石塔是一座石砌雕琢的密檐式实心塔,平面呈八角形。塔身通高16.4米,共4级,塔身和塔檐均为仿木结构,以石雕斗拱承托而出。垂脊处雕有佛龛,龛内浮雕有佛像及佛教故事。塔顶部覆以仰莲座,上冠葫芦形宝珠。此外,在塔侧还有经幢4座、碑刻10通。治平寺石塔建造精美,雕饰丰富,反映了盛唐时期的艺术风格,是中国石雕佛塔中的瑰宝,对于研究唐代佛塔建筑以及雕刻艺术具有重要意义。嘉应寺村村北原有嘉应寺,建于隋开皇三年(583年),宋治平二年(1065年 )改名为治平寺,毁于抗日战争时期。019、河北南岗塔南岗塔位于武安市西南20公里,南岗村西300米处,此塔坐西面东,为八边三级楼阁式砖塔,内部结构为回廊式,高约22米,由地宫、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地宫内部呈八边形,穹隆顶,高3米。塔身为三级,底层塔身每边宽2.4米,东西设门,塔身上部用仿木斗拱和砖雕仰莲。二、三层塔身构造与首层塔身基本相同,但二层塔身仅南北面设窗,三层塔身各面间隔设门、盲窗。塔刹由两层砖雕仰莲和宝珠组成。塔构造精巧、秀丽。据考证,该塔创建于宋代。塔东有康熙年间重修天王殿碑1通。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单位。020、河北武安舍利塔武安舍利塔,位于河北省南部的武安市城区武安城内,塔高38.71米,通体砖砌,共有13层。平面呈正八噗形,每边长3.4米,造形玲珑,古香,远望 挺拔雄伟,每层东南西北四面正中有券门,出檐下有砖砌斗拱,各层斗拱垛数,尺寸大小不一。二、三层增建平座,二层四面有窗。塔分内外两层,塔心为八角形的塔柱,内外层之间留有通道,可由台级而上达第九层。由于塔身逐渐缩小,到十一层为木托着塔刹,塔心柱一至七层和九层留有一方室,为置佛而设。   据文献记载,妙觉寺舍利塔,始建于宋代,虽经多次大地震,然而至今仍矗立无恙。道光十年的大地震,塔附近的建筑物几乎全毁, 而古塔却巍然不动,其坚固程度难以想见。目前,它已成为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舍利塔为原妙觉寺主要建筑之一,寺已毁,惟塔存。塔与寺均建于宋元佑六年(1091年),砖制,楼阁式,高38.7米,是河北省南部现存最高的宋塔。塔平面八角形,高十三级,一至二层较高,以上逐层递减,外观挺拔秀丽。各层东、南、西、北辟券门,二、三层设平座,平座及各层檐下均施仿木斗拱,出斜拱,华丽而具特色。塔心结构为塔心柱式,使塔分为内外两层,两层之间为甬道,内设塔梯可环绕登塔。塔基之下有地宫,方形、穹隆顶,内壁有10尊石佛,并有“宋佑六年重修十方佛记”的题铭,可由此推断塔之建造年代。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021、河北普彤塔西汉初置县,因西周“八士”之一“南宫适”曾隐居此地,取名南宫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为南宫市。普彤寺、普彤塔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坐落于翼洲,即现代的河北省石家庄两百里的南宫市。普彤寺是河北乃至全国最早的寺庙,它比号称“中国第一寺”的洛阳白马寺的建寺时间还早一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河北省南宫市有座举世闻名的佛塔———普彤塔(见图),它坐落在南宫市普彤寺内,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落成,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比河南洛阳白马寺塔还早建一年。据《后汉书》记载:“世传明帝夜寐南宫,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谴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高僧传》卷一记载:“明帝刘庄永平中,谴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往西域天竺寻求佛法。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摄摩腾、竺法兰,邀二人来中国……”相传,建佛塔选址南宫城内,是因汉明帝刘庄随其父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杀曾在南宫驻跸并在大风亭下,对灶燎衣、吃饭歇息。刘秀言此地是风水宝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回洛阳途中,明帝刘庄命其在南宫大风亭附近修建佛塔。此塔为八角实心砖塔,共9级,塔高33米,底层直径5米,塔身每级出檐,檐下翘置斗拱。塔的须弥座正南面,有一门洞,直至塔心,塔心下有一砖井,砖井东、西、北三面之上分坐石佛3尊,这种佛龛营造方式,实属罕见。在风雨剥蚀的漫长岁月中,普彤塔经过魏(三国)、唐、宋等各朝的重修、维修。明嘉靖十五年维修时筹集资金甚多,动工规模较大,按明代建筑风格修塔一新。1966年邢台地震,塔顶震掉铜佛3尊,均为红铜质菩萨像,最大的一尊是观音菩萨,高41厘米,重8.25公斤,观音菩萨安详地坐于“海天佛国”(东海小岛普陀山)海岸,手扶佛经、口念经语、衣着佛珠、一足蹬着海岸,足下蹬莲,一足伸向海水,水中生莲一株,海水波涛滚滚,上浮海马、鱼、海螺等海生动物和佛经、元宝等物,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庄严形象栩栩如生。背部刻有铭文:“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日摩腾建竺法兰大耳三藏公至太和四年正月初五日海和尚重修至嘉靖十五年七月十五日重建……”塔名取“普彤”二字源自于佛经《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解释:“普以周普为义”。佛学“普渡”指大慈大悲,普渡众生。“彤”为朱色。东汉时,娘娘住的皇宫涂朱色,叫“彤庭”,因为塔后普彤寺内供奉着菩萨,塔身及寺均为朱色,故取“彤”字,所以塔取名“普彤塔”。022、河北小开元寺塔在邢台县龙泉寺村的东山上,原有一寺,名“开元寺”。明正德年间,该寺长老招募众多能工巧匠,于寺中建一塔,名小开元寺塔。现今小开元寺建筑多已荡然无存,唯此塔依然矗立,雄风犹在。在塔高约五丈,由青红两色古砖砌成,相映成趣,望而赏心悦目。第一层是花卉雕,分四面,每面三幅,分别雕镂了水仙、玫瑰、牡丹、芍药、木兰、迎春、腊梅、秋菊、莲花、月季等,百花荟萃、争芳斗妍。这圈花卉的正南,是一幅别具风格的人物石雕,一人骑一匹“四不象”,悠然自得,造型生动而古拙。第二层是结构严谨的图案画,第三层是动物浮雕。有站立的金九雀,奔跑的梅花鹿,麒麟怒目龇牙,雄狮鬃须虬煞,形态迥异,惟妙惟肖。塔身南北各有一砖刻门扉,门的上方各嵌一青石碣碑。北面碑文上款:开元寺。中间两行楷书:宝峰长老贵公寿塔。下赘:正德三年。南面碑文记弟子为师傅造塔之事及诸人名。石碑之上分为四层,每层均为六角飞檐形,飞檐错落有致,结构严谨。每层的底部,各有一支绽蕾初放的莲花,托一砖柱做为裹角。这种别具匠心的设计,把艺术与建筑和谐地协调为一体。塔首翘立一只美丽的石雕雄鸡,向着悠远的山野,引颈长啼。023、河北普利寺塔普利寺塔又名万佛塔,坐落在河北省临城县城关东北部。据重修普利寺碑文记载:“宋皇佑三年建(公元1051年),明嘉靖二十四年、万历四年重修。”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是我市保存完整的第二古塔,省级文保单位。该塔座北向南,塔的基层砖墙上刻有974个小佛像,内壁四周砖刻佛像40个,故又名千佛塔、万佛塔。塔内有井,井内葬有志云异僧佛牙舍利,故又称舍利塔。塔居城北岗南,依坡就岗,塔基为高10米、南北长28米、东西宽23米的石砌方台。塔身呈正方形,砖砌而成,高33米,九级八檐,大型飞檐斗拱,顶端有金属塔刹,每层四角原均有玲珑铁钟一挂,晚风徐徐,叮当悠远,“普利晚钟”为临城八景之一。一九五九年该塔遭一次雷击,塔顶稍向东斜。1981年国家拨款对塔身进行了维修。1991年,塔台东壁石墙遭暴雨冲毁,省文物局拨款进行了抢修。日,普利寺塔作为北宋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024、河北邢台古塔坟位于邢台市西南隅的塔坟,曾和清风楼、达活泉,被称为古邢台的三大代表标志。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初期,邢台的几种工业产品,便是以塔坟之塔为商标。塔,最初是为了供奉佛骨而修造的,后来也用来供奉佛像,收藏佛经或安放僧人遗骨。邢台塔坟是作为敛葬佛教僧侣火化后遗骨――舍利子而建立的,所以名曰塔坟。邢台塔坟,是邢台天宁寺和开元寺两所古刹僧人敛葬遗骨的墓地。所以,它开始形成的年代,当和该二寺始建年代一样,系为唐开元年间,距今约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邢台塔坟分为南北两处,中间相隔300米之多。南塔坟为开元寺塔坟,俗称大塔坟。占地三十亩,四旁有耕地一百六十亩,土改前为开元寺庄田;北塔坟占地十亩,四旁有耕地三十亩,土改前为天宁寺庄田。据说,很早以前,两塔坟有大塔、小塔千余座。随着自然风化剥蚀和人为破坏,日渐减少,到五十年代初,南塔坟尚有墓塔九十多座,北塔坟尚有墓塔三十多座,共约有墓塔一百二十多座。直到一九六五年前,南塔坟仍有墓塔七十八座,北塔坟有墓塔十座。这些墓塔形式、风格各异,或高或矮,或砖砌,或石雕;或敦实古朴、华贵端庄,或典雅秀巧、挺拔俊美,或臃肥龙钟似踽踽老翁。更为绝妙的是,其中有“风动塔”,看似岌岌可危,被风一吹,随风倾斜,摇摇欲坠,然其历数百年风雨不坍。“响灵塔”,风一吹来,呜呜作响,其声呜咽,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如簧之动,如笙之鸣。“钟鼓塔”,以掌击之,洞然有声,嗡嗡作响。另外还有“诵经塔”,以耳贴塔细听,则嘤嘤嗡嗡,一片声响,据说有时还可以听到断断续续的木鱼声和唪经声……。至于塔坟的其他传说,则更是不一而足了。塔坟诸塔根据高度和形态划分,基本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大型砖塔多为八角形七级,中型砖塔多为六角形五级,小型砖塔多为四角形,或三级或五级,皆为密檐式实心砖塔。在梯形的石头塔基上,为石雕束腰式须弥座,有三或四层的图案纹饰,呈龙、象、鹿等动物与卷草、莲瓣、云彩和如意水纹等图案,结构活泼、技法娴熟。在申家庄村中,今尚存一块石雕塔基,上刻有羊的图案,刀法洗练,充满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还有的墓塔在须弥座上刻有仰式莲花宝座,莲瓣层层重迭,错落有致,如同朵朵盛开的莲花。 据考证,这和邢台开元寺是佛教净土宗的一大道场有关,净土宗宣扬一心念佛,死后往生“极乐世界”,身座九 品莲台(即莲花台座)。开元寺元代大禅师万安祖师曾著有佛教论著“白莲集”行于世。在林立的塔群中,曾耸立有一座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高近20米,是为群塔之首,当地人们称之为大塔。此塔塔身的砖与砖之间衔接严密,异常坚固,虽经几百年风吹雨打,仍形体完整,巍然屹立。“十年浩劫”中被四次爆破,才被炸塌。历史悠久的邢台塔坟,被毁于一九六七年,这片经历了千百年风雨的古塔群变成了一片碎石瓦砾。025、河北禅林寺舍利塔禅林寺舍利塔,位于赵县城西南17公里处的西大里寺村内,为原禅林寺现今存世的惟一石雕建筑物。建于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年),全称“禅林寺主持普明净慧大宗师桂嵓和尚舍利之塔”。此塔在河北省现存元代石质舍利塔中属佼佼者,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为八棱多层形式,共四层,面南朝北,青石质,高6.05米,全塔自下至顶为石雕分段榫接,叠砌而成,由基础、塔座、塔身等构成,塔身之间置塔檐(或称华盖),顶上设石质塔刹。026、河北魏县秦师石塔秦师石塔位于河北邯郸市魏县大马村乡曹堤村外的田野里。塔高约三米,中间鼓形塔身,顶部球形刹,塔身上刻有"大明坐化玄门秦师塔志铭",可见这是一座道士墓塔,建塔时间为明嘉靖丙寅(1566年)。这座塔现在是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027、河北修德寺塔曲阳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县内有始建于宋代的修德寺佛塔。此塔造型奇特,第二层塔身特别高大,一反传统造塔的阁楼样式与密檐样式,周身砌小型塔龛110座,呈现“一多相即,大小互融,重重无尽,事事无碍”的华严法界胜境,建筑界称之为“花塔”。“花塔”实质上是佛教信仰中国化在建筑上的反映,而此种形制的塔类建筑流传下来的的确非常少见。修德寺塔位于曲阳县城内北岳庙南300米处。平面成八角形,共七层,通高32米。此塔年代据塔身所嵌一方石碑载:“大宋天禧三年四月八日,水斗岩等村邑众共修舍利塔一级。”可知此塔始建年代应早于北宋。1953年,在修德寺塔基下出土了一批北魏至唐代的汉白玉石雕佛教造像。修德寺纪年造像中,以隋大业年间造的最多,共48躯,其次是北齐天保年间的,共33躯。修德寺石造像的题材,经历了对释迦和弥勒菩萨信仰为主,过度到重视阿弥陀佛和菩萨信仰的过程。修德寺塔出土造像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和河北省博物馆。日,修德寺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028、河北千佛宝塔千佛宝塔位于易县西Lblt乡塔峪村南,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建。塔为六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通高l7米,由塔胯、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座为砖砌须弥座,束腰部分为砖缠枝花卉。须弥座上承勾栏,勾栏也为砖雕人物、卷草、花卉,麒麟、马、鹿、狮等动物,栩栩如生。塔身共七层,第一、二、三层南面辟门,可以攀登,四层以上为实心塔。第一层、第七层檐为仿木结构,有砖雕檩、椽、飞承托檐部。第二、四、六层则雕成仰莲座承托檐头。第三、五层则砖雕斗拱承托檐部。各层出檐均为布瓦顶,且第一层出檐上各脊均有脊兽,第一层檐下南门楣雕成二龙戏珠状。门上方镶嵌一石匾额,上刻佛像三尊,下刻文字;正中为“千佛宝塔”四字,上款为“大清国”,下款为“顺治五年季春”。该塔建筑年代较晚,但做工精细考究,雕刻精美细致,各层檐做法混杂兼顾木结构建筑形式,非常少见。1993年7月,该塔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塔基边线为基线,向东、南、西、北各外扩1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线为基线,向东外扩11米,向南外扩60米,向西外扩8米,向北外扩6米。029、河北燕子塔燕子塔,又称观音禅寺塔,位于易县高陌乡燕子村西。古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通高16.5米,八棱13层,塔座为束腰形,第一层有塔心室,始建于辽代,明正德五年(1510年)理修,因而从塔的造型及斗拱的样式断定,塔的建筑年代应为明代。塔址处原建有观音禅寺,古塔为该寺的附属建筑,但寺已毁。1985年,河北省文物局拨出专款,对塔基进行了维修,此塔属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燕子塔相传是纪念太子丹的,实际应是一座观音寺中的旧物。030、河北易县荆柯塔荆轲塔又称圣塔院塔,位于易县易州镇荆轲山村西的荆轲山上,是一处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塔始建于辽乾统三年,即公元1103年,明万历年间,清康熙、乾隆年间均进行过修葺,现塔旁还存有记述当时重修状况的石碑,塔东侧原建有圣塔院寺,现仅保留些遗迹,据县志记载,塔西侧土丘为荆轲衣冠冢,荆轲馆也建于此地,这些又给古塔增添了悲壮的故事,美妙的传说。031、河北涞水西岗塔西岗塔位于涞水县城西约一公里的西岗上 , 原名不详 , 后人 困地名而称西岗塔。塔平面呈八角形 , 为十三层密檐楼阁式砖塔 , 通高 36 米 , 须弥座式基 座 , 下面有八角形砖砌台基。须弥座束腰八角及八面各雕饰腾飞的角柱和问柱 , 各柱之间为素面壶门 。 其上 施普柏枋承托平座斗拱 , 每面补间斗拱二朵 , 为重拱计心造五铺座。转角铺作除两侧面各出 45° 斜拱两层外 , 与补间相同 。二层华拱上置交互斗承托撩檐枋及要头 , 其上为勾栏的地栿。平座勾栏的华板纹饰为亚字和曲尺形几何图案 , 盆唇和寻杖之间浮雕出缠枝西潘莲、牡丹、卷草、莲花等 , 花纹之间各置散斗承托寻杖 , 平座以上用三层莲瓣承托塔身。塔身高 5 米 , 八角施幢形柱 , 塔身上部浮雕云头垂帐。其上为普柏枋 , 普柏枋上承托斗拱 , 补间一朵 , 亦是重拱计心造五铺作 , 转角铺作与平座转角铺作做法相同。补间铺作华拱分成 60° 两组向外斜挑出 , 上托批竹式要头及撩檐枋、榑。塔身的四个正 向辟拱形券门 , 余四面做扁方形直棱假窗。塔身之上共拔檐十三层 , 除第一层施木制檐椽及砖制飞椽外 , 其它均为砖制。第二层至十二层檐距相等 , 出檐长度逐层递减。均用垒涩方法向外砌出七层 , 代替斗拱檐椽。各层檐转角处用木质角梁 , 悬挂风铎。十二至十三层檐距较高 , 正向四面辟有拱形券门。八角各施圆倚柱 , 下置覆盆式柱础。柱上承托普柏枋、 斗拱 , 斗拱形制除补间铺作外 , 其余均与第一层相同 , 只是材分略小。第十三层檐顶部用布瓦做成八角攒尖式屋面 , 施有脊兽。攒尖部位置塔刹 , 现大部分己毁 , 仅留八角形基座及部分受花。塔的内部结构为双层套筒式 , 由塔壁和塔心柱构成八角环形回廊 , 楼梯置于回廊和砖柱之中 , 从塔身可旋至塔顶。该塔建造的确切年无考 , 但从塔的造型及结构特征 , 应为辽代遗物。现 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032、河北金山寺舍利塔金山寺塔建于元代大德四年 (1300 年 ), 由尼泊尔人阿尼哥等人资助 , 金山寺禅师融广惠创建 , 明代天顺年间金山寺废倾圮 , 仅存千佛浮图十三级 , 即舍利塔。该塔位 于涞水县北三十五华里、东龙泉村 西北的金山上。金山寺塔挺立在金山半山腰中的高 1 米、边长 6 米方形石砌平台 上 , 塔通高 8.18 米 , 平面呈八角形 , 为十三层密檐式结构。须弥座塔基 ,高约 1 米 , 束腰部分浮雕海兽 , 环列八面 , 束腰上下有海马、海狮、缠枝、 牡丹、海石榴等各种几何纹图案 , 使基座显得多姿多彩。再上是 1.55 米高的八棱塔柱 , 其南面正中浮雕无量寿佛兰尊 , 上刻 “ 无量寿千佛舍利宝塔记 ”, 下刻有 “皇太后圣寿无疆、当今皇帝圣寿万安、东宫位福寿千秋、公主寿千秋 ” 。铭款刻 “ 大元大德十一年 重阳日作 , 太平会铭记 ” 等字样 , 左右两边阴刻细线条三爪云龙 戏珠图案 , 上下两端阴刻双钩蔓草纹 , 最下边是阴刻莲花作为承托图案 , 其余各面或浮雕或阴刻 840 多个形态各异的佛像。第一层塔檐雕有斗拱和檐橡 , 另外每层塔檐还钻有系挂塔铃之用的 困孔八个 , 共计 104 个。塔檐上置仰莲刹座和葫芦形塔刹 。 此塔不仅结构合理 , 造型美观 , 而且还是一座雕工精美的艺术珍品 。金山寺历经几度兴衰 , 明清各朝曾多次重修 , 现在殿宇坍塌 , 已 成废墟 , 现保存的除千佛舍利塔外 , 还有山门一座 , 碑刻七通。此塔北30 米为金山寺遗址 , 西、北、南三面山峦环抱 , 东临 深谷 , 鸟瞰拒马河 , 南有盘山路 , 林木葱郁 , 风景美丽 , 再加上塔 本身精美的雕刻和独特造型 , 形成一处美丽的景观。033、河北皇甫寺塔皇甫寺塔位于涞水县城东偏北7.5公里的寺皇甫村东北0.5公里处。是该地毗卢寺的一座舍利塔,后因寺毁,只留下塔和两通古碑(现仅一通存县城西岗处)。该塔便以村名被称做“皇甫寺塔”。据涞水县志记载,该塔为金朝大定年间所建,据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该塔为正8角形,十三层密檐式结构实心塔,通高22米,塔身直径为5 米,塔下有方形石基,塔角两层莲花座用砖叠摞手法砌成,没有任何雕刻图案,第二层细腰部分也无雕花,但往上,每角都有一斗三升出檐,塔身中部面向正南有一拱门,高2米有余,内有彩绘图案,一尊汉白玉雕白娘娘神像(抗日战争时期被人推下摔坏),其东、北、西三面有同形砖雕假门,四边有砖雕假窗,雕工十分精致。葫芦形的塔顶由金属铸造而成(铜、铁传说不一)。日,寺皇甫村民曹继海在给牛场测水平时,无意中发现塔顶上铸有字迹,经许多人认真反复辨认:东南方向铸字是“大明嘉靖八年四月初八日,鲁家庄住人,佟礼、长男佟璋、次男佟园定,重修塔顶”。西南方向铸字是“直隶保定府易州涞水县毗卢寺,主持续景,募绿法镇,银头性真。”此塔是建国后第一批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四年曾重修。该塔目前损毁严重,东南侧几乎被淘空,不久前刚刚由市文物局出资对其进行了简单的维护。034、河北随州文峰塔传说李白漫游云梦,路过随州,有个狂徒轻侮了他,激怒了太白金星,从此随州长人总是中不了状元。后来,有个文人利用天门舅舅的关系,冒充天门籍贯入京考试,中了状元,随州的父老为了庆贺随州第一个状元,决定造一座“文峰塔”。文峰塔刚做的时候,砌不了多高就塌了,砌几次塌几次,大家一时想不出什么好主意,一天造塔的木匠到街上替人箍桶,他沿街高喊:“箍桶呀,箍小的有小的,箍大的有大的呀!”街头的一个拄拐杖的老头说:“箍大的?有塔那么大的吗?”木匠一听,“箍塔!”受到了启发,叫了一声:“好!”连忙要谢老头,老头早没影了,人们都说那是鲁班。木匠忙跑回去和造塔的工匠说了这件事,第二天,他们就叫铁匠打了几个铁箍,砌一层,箍一层。就这样,一座高高的文峰塔造成了。塔造好后,塔下的石门本来可以开的,里面有许多金的盘盏,人们要用可以去借,用罢了,洗干净自己放回去,有一个人起了贪心,想进去拿了金盏不还,他刚进去,石门就关上了,从此,文峰塔的石门就关死了,再也没弄开,连不信邪的“红卫兵”去破四旧,也没弄开。据清同治《随州志》和文峰塔碑文记载,城东南望城岗旧有文笔塔,所以唐、宋、元明时期,随州“文人学士层见叠出”。“明末兵燹,塔遂倾圮”。清道光9年,为重现文人学士的空前盛况,城南杨秀才倡导,在民间筹款重建了文笔塔。至咸丰、同治两朝,塔遭战乱多次损坏。光绪10年,也就是1884年5月,知州主持在城南沿用文笔塔名另建一座宝塔,通称文峰塔,保存较好。原受损的文笔塔于1966年拆除。035、河北三河灵山塔灵山位于京东三河市城区东北7.5公里处,海拔877米,是燕山余脉至此融结,突兀成峰。山虽不高,风峦秀丽,东面与整个燕山相结,其余三面皆为平原,有泉水从灵山之南麓涌出,是京东首处集山、水、林、古迹的自然景区,尤以泉水为盛,山脚下三面有泉,泉水清澈甘甜,汇流成溪,环绕九十九湾入洵河,有“灵山素玉”之美称。三河灵山塔位于灵山顶端,建于辽代,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塔分五级,高13米,形为八角,砖木结构。塔座有牡丹、芍药花,其花形叶脉,雍容大方;塔基上部砌有连云图案,其线条曲迦自然流畅。逐层塔角悬挂风铃,清风徐来,叮当作响,可传十里开外,韵如编钟,悠扬悦耳。1998年三河市委、市政府谋划了旅游兴市的思路,投资9万元对古塔进行了维修,并在塔的周围加上了汉白玉护栏,更增加了灵山塔的威严与雄伟。036、河北重光塔重光塔。据《龙门县志》(龙关镇旧制为龙门县城所在地,后划归赤城县)记载:龙关城北隅,旧有唐代所建华严寺,明初已毁损,惟存半层残塔,寺院倾颓,掩于荒榛野草中。断壁残垣,见者兴嗟。明代后军都督杨洪巡城见后,叹道:“如来所栖之所,何至颓废于此?待我事毕,必修之。”不久,杨洪肃清边患,为偿夙愿,“出私币,购良材,请工师”,在原华严寺遗址上重修宝塔,拓建寺院。工毕,英宗敕赐寺名“普济”,塔名“重光”,以记收复塞外失地,山河重光。重光塔塔型优美,塔身高峻,清秀挺拔,气势宏伟,被誉为“龙关八景”之一。塔为砖石结构,八角七层,高33.67米。塔身内设蹬道,可绕上六层。民间谚语传“龙关有座塔,离天整三柞”。龙关城地处边塞要冲,杨洪在修建重光塔时,不但考虑到它的佛事活动,而且还赋予了它军事了望功能,使之成为一塔多用的建筑,在京西地区绝无仅有,体现了一个军事家的深谋远虑。037、河北南安寺塔南安寺塔位于河北张家口市蔚县城南门内西侧,始建于北魏,现存为辽代重建物。塔形为平面八角,实心十三级密檐塔,高28米。此塔由四部分组成:即塔基、塔座、塔身、塔刹。塔基由石条叠砌,高3.6米;塔座为八角形,砖仿木结构,基部砖叠涩七层。八角每面出兽头,东西南北四面浮雕兽头,并雕有篆字"福禄",顶仿木结构出檐,顶上施仰莲,高3.4米,每面宽3米;塔身第一层较高,有隅有塔柱,塔横额置斗拱,四面置券形假隔扇门,另四面开小窗,顶部雕盘龙,斗拱之上出飞檐。二层之后,层与层之间紧相连,有砖檐隔开,各层之隅均悬挂铁锋;塔刹由一仰复莲花承托着,由覆钵、相轮、园光、宝珠组成刹身,望去十分挺拔,有直冲霄汉之恣。日,南安寺塔作为辽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038、河北燕峰山炬禅师灵塔塔寺村,位于张家口市涿鹿县矾山镇东南20公里处的山沟内。燕峰山炬禅师灵塔座落在村北100米的半山上。燕峰山炬禅师灵塔(也称六角砖塔),该塔呈六角形,实心五层密檐砖塔,高12米,建于正隆三年(金代1158年)七月十五日,金圣川造塔匠人何子桢造,该塔保存较好,没有重修记录。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燕峰山炬禅师灵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039、河北镇水塔镇水塔建于金正隆五年,有一千八百年历史。该塔是乡民为镇压桑干河狂漾而建,故名“镇水塔”。此塔与桑干河山上的砖塔隔河相望。塔形呈八角七阶,塔高13米,用青砖砌成,建筑奇特。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至今完好无损。1982年7月,被列为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修缮。涿鹿县南部山区,群峰障蔽,势若屏藩,所以绝大部分地方以险制塞未筑城墙,仅在一此可通步骑的地方设敌楼或墩台。涿鹿境内今保存最好的一段长城就是蟒石口乡马水村附近的长城。这段长城由道沟村北向东南方向蜿蜒,止于狼烟山脚下,长约十五华里。马水口关居此段长城之中。据《大清一统志》载:马水口“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始守军,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建正城,又建圈城于北岭上。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设守备把总,嘉靖二十三年改守备为参将”。马水口关建筑已毁。由关口两侧,层叠而上,长城随山蜿蜒起伏,十分壮观。马水口长城墙体多为条石砌筑,今残存各半,保存较好的地方砖砌敌楼二十七座,多较好。敌楼门额之上原皆嵌有石匾,但今有的已被毁坏。“马字拾壹号台”匾存,字为阴刻横书。040、河北永旺塔在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村南堂子山上有一座古塔,名为永旺塔.塔高17米,底径3米,整体为八角8层密檐实心结构. 永旺塔由塔刹、塔身、塔基3部分组成.塔基分上下两层,下层用方石砌成,上层须弥座由青砖垒砌,束腰32个壶门间柱相隔且均有砖雕.座上为砖雕斗拱出檐,檐上第一层塔身高约6米,在塔身8个转角处各建一座小塔,造型与主塔相似,一半露于外面,一半嵌入塔身,与主塔浑然一体,故又有"九塔"之称.塔身8面均有假窗,南北两面有砖券假门,门内雕有佛像.北面门上嵌砌石质匾记,刻有"永旺塔"3字,上款刻写"钦差总理练兵事务兼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地方总兵官、少保兼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定远戚继光";下款为"岁万历十年仲秋吉日立".以上为密檐七层,叠涩出檐,每层的8个角均悬挂风铎.塔刹以宝珠封顶。041、河北板厂峪塔板厂峪塔位于抚宁县义院口乡板厂峪村南,东西走向的山谷中。此塔为六面七级实心砖塔,高15米,塔基为六面台基,每边长4米,高1.5米,石砌;须弥座每边长2.5米,高1.04米,有砖雕纹饰;塔身第一级每边长2.32米,高4米,每面有神龛,外饰飞天;第一层檐下有砖雕斗拱每边四攒,为一斗三升交麻叶;以上各层均为迭涩檐,布瓦顶;塔顶为铁制宝珠、刹杆,塔身以淡橙粉饰,置于葱绿林木之中,甚为醒目。此建筑依其地命名,经鉴定,系明代建筑。塔东北30米有山洞,外部有砖拱券门,上嵌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4年)年刻青石匾额一方,上书“天然洞”三字,洞口有石门两扇,洞身呈倒伏树根状,深邃莫测。据传其间有十道石门,深10华里。、天然洞上方原有庙宇,现存青石碑二通,均为清代整修殿宇记事碑。塔西30米有古松一株,高30余米,直径1米,树干挺直,树冠齐整如盖。旧《临榆县志》载,明万历年间道人翟尚儒在此修炼,广为民众医病解难,深受爱戴,翟尚儒死后,人们为之修塔纪念。042、河北半截塔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承德城北围场县半截塔乡半截塔村。建于元至元年间(),是中国尚存的为数很少的元塔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塔在清朝中期已剩一半,遂有"半截塔"之称。民国19年(1930)当地士绅捐资重修,方具塔之全貌。塔空心,座用石条砌成,正方形,边长10米,高8米;塔身3层,椭圆形,高30米;塔顶2米为宝珠式。重修后更名为"新风塔",但人们仍习惯称之为"半截塔"。043、河北开元寺须弥塔开元寺钟楼和须弥塔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诏改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135平方米。单檐歇山顶,上布青瓦,通高14米。其大木结构、柱网、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筑艺术风格。甚至上层木构件还有相当部分保持了唐代原貌。须弥塔是我省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木结构钟楼,也是北方时代较早的一座。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落架重修。钟楼上挂铜钟一口,高2.9米,口径1.56米,厚15厘米,造型古朴,为唐代遗物。须弥塔,俗称砖塔、方塔,坐落于钟楼西侧。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塔身第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石腰线以上全部由青砖砌筑。正面辟石券门,门框刻以花瓶、花卉图案,门循浮雕二龙戏珠。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石匾,上面镌刻“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宇。每层砖砌迭涩檐,四角悬挂风锋。塔身宽度自第二层开始收缩,外观清秀挺拔,简朴大方,颇似西安唐代小雁塔,是叠涩出檐塔的典型作品。须弥塔内第二层上部原作木斗八藻井,惜已毁坏。今塔内呈空筒式,内壁垂直,上下贯通。第二层以上的八层,虽然各设一方形小窗,但无台阶攀登。刹座、仰莲、覆钵均系砖砌,四周置铜境,光亮夺目。其上,系金属质刹杆、宝殊。宝珠多达四枚,显得格外挺拔关于须弥塔建造时代,地方志记载不详,未足凭信。根据现存实物并结合历史记载推断,须弥塔可能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乾宁五年(公元898年)重建。后虽经历代维修但依然保持唐代建筑特点。须弥塔是正定古城“四塔”之一,是我国建筑宝库的珍贵遗产。1956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044、河北唐太子墓塔群位于三汲乡寺沟村东100米处,墓塔主人均系万寿禅寺高僧,1957年河北省文物工作队调查发现,1982年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树立保护标志,塔群始建于后唐至明,原有砖塔数十座,现存13座,占地3500平方米,墓塔分别为单层单檐,双层双檐仿木结构塔有柱、额、门、窗,刻有铭文.有后唐塔1座,相传是唐天寿太子墓塔,为三彩斗塔,其他属元、明建筑。045、河北兴国寺石塔河北博野县兴国寺石塔创建于唐景龙四年 (710 年 ), 位于河北博野县程委乡解村小 学校院内。此塔原为兴国寺内之建 筑 , 现寺己毁 , 仅存此塔。河北博野县兴国寺石塔为四方形十五层密檐式实心石塔 , 通高 7.51 米 , 分为塔 基、塔身、塔刹三部分。塔基边长 1.73 米 , 由三层方石组成。塔身第一层由三块整石拼合 , 形成塔室 , 室内 南面辟券门 , 门左右各雕一持剑守护神 ; 正面壁上雕刻一佛二弟子及供养 人 , 并刻有 “ 景龙四年 ”等字样。第二层至第十五层为密檐式 , 每层檐均为石雕成叠涩式样。每层为一块石料 , 檐部为一块石料 , 相互叠压 , 塔刹为一石雕宝珠。此塔全用白玉石料雕成,做工精细考究对研究唐代建筑风格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1993 年被公布为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046、河北永佑寺舍利塔永佑寺舍利塔又称六和塔。在避暑山庄万树园东北侧。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南巡,见杭州六和塔和南京报恩寺挺拨秀丽,为报其母恩,于京师仿建两塔,并于次年在山庄建永佑寺,乾隆十九年又于此仿建一塔。后京师两塔一毁于火,一倾圮,乾隆帝一面追查责任,一面引以为戒,加固山庄之永佑寺塔,至二十九年才告竣,历时十年。现永佑寺建筑大部已毁,仅存石碑数通,其中乾隆二十九年碑一面刻《御制永佑寺舍利塔记》,一面镌《御制避暑山庄百韵诗并序》,为研究兴建避暑山庄的重要史料。永佑寺塔为八角九层密檐式,高66米,建于高台之上。第一层塔身周有抱厦。塔身内部八面墙壁有石雕像和密宗彩色壁画。各层檐斗歌功颂德、梁枋皆为琉璃造。塔顶镏金铜铸,重约400公斤。此塔突破了万树园的横野平空,是避暑山庄胜景之一。047、河北开元寺塔(河北定州塔)定州开元寺塔又称料敌塔,位于河北定州城内,京珠高速定州出口以西约2公里处,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因开元寺僧人会能往天竺取经,得舍利而归,宋真宗下诏建开元寺塔,工程浩大,共历时55年,至至和二年(1055年)方建成,故流传有“砍尽嘉山木,修成定州塔”的民谚。因当时定州地处前沿,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宋朝为了防御契丹,利用此塔瞭望敌情,故又名料敌塔(或了敌塔)。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六月,东北角的塔壁自上而下全部塌落,1988年维修,现在已经整修一新。开元寺塔为八角十一级楼阁式砖塔,高83.7米,是宋塔中最高的一座。塔身为白色,四面辟有塔门。顶部雕有忍冬覆钵,上有青铜塔刹。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缩,首层叠涩塔檐加斗拱平座,其余各层叠涩平座,顶部覆盖琉璃瓦,八坡八脊式,塔刹置于莲花座之上,为铜制宝瓶。塔内部空间宽敞,即使是最顶层,仍有很大空间,各层内壁上有很多佛龛,里面大多残存有彩汇壁画,塔壁上还有很多古人题迹。048、河北兴文塔涞源县的标志性建筑“兴文塔”始建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据史料记载,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僧道两家共同主持对此塔惊醒了维修。经专家考证明、,此塔结构样属于辽代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因此,1982年已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文塔建筑形式为八角五级阁楼式实心砖塔,修缮后重新测量,通高27米,占地面积37。6平方米,此塔由须弥座,塔身、塔刹3部分组成。第一层塔身最高,以上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全塔除角梁外,均采用仿木构件。须弥座下枋刻仰莲,上枋刻俯莲。用砖条砌成空,八个龟角刻花 纹。塔顶呈八角攒尖式。塔刹建在小型须弥座上,须弥座上用砖砌成受花,受话内置铁铸八棱型覆体,覆体上饰四节铁铸塔刹,塔刹第一节顶端为莲花。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为宝珠。兴文塔的装饰华丽,该塔檐部和平座均饰斗拱支撑,斗拱为柱头一朵,补间一朵,第一层塔身檐部斗拱出两跳,五铺座,平座斗拱为一朵三升,柱头斗拱加抹角供。檐下用枋支撑檐飞,檐部八角用方砖铺面,平座饰勾栏,栏板用砖砌成条状,望拄顶端呈圆球形。经过千年的风雨沧桑,塔身第五层已经严重风化,塔刹倾斜,便帽成了斜刹塔。来源县县委、县政府对兴文塔的保护工作高度重视,2005年,在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对该兴文塔进行了修缮,修缮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塔部件,如今,兴文塔又恢复了昔日的风采,巍然地屹立在拒马源头。049、河北涞水镇江塔镇江塔位于涞水县城北偏西 11 公里的娄村乡中水东村西 , 清水河东 岸 , 也称水东塔。此塔平面呈正方形 , 边宽 2.7 米 , 身呈棱台式 , 上下收分较小 , 为七层密檐式空心砖塔。塔高 14 米 , 第一 层为塔身 , 南向辟拱形券门 , 门楣由 汉白玉雕刻而成 , 其上减地浮雕蔓草纹花边 , 内刻楷书 “ 南无十方诸佛 , 南无万万尊菩萨 , 南元西方极乐世界 ” 等字。券内置青页岩石槛框 , 其右框 上阴刻 “ 万历二十三年重修 ” 字迹。塔内原设佛龛 , 现佛像已不 存。七层塔檐采用叠涩方法托出 , 砖角向外交错砌筑形似莲瓣。 塔刹为八角形刹座 , 上托双层莲瓣及葫芦形刹尖。该塔始建年代不详 , 据民国初年付增湘、周兆庠所著《涞易游记》考证为唐代先天二年 (713 年 ) 建 , 不知其依据何在 。 近年来众多古建专家考证根据其建筑形制、用料及结构等方面特点 , 认为是唐塔。现己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050、河北天宁寺凌霄塔天宁寺凌霄塔位于正定县大众街原天宁寺内,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系木结构,故称木塔。原名“慧光塔”。天宁寺凌霄塔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4年),历代均有修葺,现存为宋、金建筑。天宁寺凌霄塔塔为砖木结构的9层楼阁式塔,通高41米,平面呈八角形,矗立在八角形台基上。天宁寺凌霄塔塔身一到四层是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建,全砖结构,其上各层侧 为金代重建,砖木结构。天宁寺凌霄塔每层正面各辟拱形洞门或直棂窗,四层至九层,半拱、檐飞皆为木制。天宁寺凌霄塔从第五层开始,各层高度逐层收缩,给人以轻盈挺秀之感。天宁寺凌霄塔的最大特点,是在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依层位作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檐相连,塔刹原为铁铸,九层相轮呈枣核状。天宁寺凌霄塔这样的结构国内现存仅此一例,极其可贵。天宁寺凌霄塔该塔结构不同木塔,也有别于一般砖木结构塔。天宁寺凌霄塔1966年凌霄塔铁质空心枣核状塔刹毁于地震。天宁寺凌霄塔后八、九层也相继坍塌。天宁寺凌霄塔1981年落架重修。天宁寺凌霄塔1982年,在勘察过程中于塔基下发现地宫。天宁寺凌霄塔经清理,出土一批颇有价值的文物,其中宋祟宁二年(1103年)和金皇统六年(1146年)的两方刻有铭文的石舍利函,为断定该塔的确切年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天宁寺凌霄塔天宁寺灵霄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051、河北双塔庵双塔双塔庵南塔双塔庵北塔双塔庵双塔 又称太宁寺双塔 , 位于易县西陵乡太宁寺村西 北 1.5 公里处的半山腰。现存双塔均为辽代建筑。南塔的创建年 代是南宋绍兴十四年 (1144 年 ) 。北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 , 创建于辽代 , 虽经明万 历年间重修 , 但仍保存着辽代建筑风格。塔通高 17.4 米 , 分塔 座、塔身、塔刹三部分。塔座为须弥座 , 束腰部分每角置一力士像 , 每面分为两块 , 雕有祥云、蝎牛、蚯蚓、金鱼等图案。束腰之上为砖雕斗拱承托勾栏 , 勾栏也雕刻各种图案 , 上置仰莲座承托塔身。塔身第一层正面辟拱券门 , 门内有方形天宫 , 覆斗顶 ; 正面两侧的斜面上各砖雕一菱形棂条的窗户 。 每角处均有一砖雕七层小塔 , 之上为砖雕五踩斗拱承托砖雕檐椽、飞椽等檐部 , 椽面为 筒瓦捉节 , 角梁为木质 , 端部置禽兽、风铎。第二层以上檐部均为 砖叠涩而承托檐部 , 各层檐均挂瓦置等。塔刹为二层仰莲承托宝 光。南塔为六角三层密檐式实心塔 , 创建于南宋绍兴十四年 (1144 年 ), 明万历年间重修。通高 10.58 米 , 分为塔座、塔身、塔 刹三部分。塔座为砖砌台上置须弥座 , 束腰部分为砖雕 , 上置斗拱承托勾栏 , 勾栏之上置仰莲座承托塔身。第一层正面辟门 , 内为佛龛 , 门券上雕有相对飞天。对面辟砖雕假门 。 其余各面置砖雕假窗或砖雕盘龙碑首。每角均有砖雕塔柱。第二、三层为檐式 结构 , 均为叠涩砖承托檐部。塔刹部分自下而上为砖砌覆体及十 三层相轮、仰莲、宝珠。双塔于 1993 年被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052、河北涿州云居寺塔云居寺双塔位於河北省涿州市东北隅。双塔一南一北,遥遥相对。南为智度寺塔,北为云居寺塔,统称云居寺双塔,俗称“涿州双塔”。据金正隆五年(1160年)云居寺重修释迦佛舍利塔碑记载,双塔为辽大安八年(1092年)所建,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双塔均为砖结构。云居寺塔八角形,六层,一反佛塔用奇数的惯例,而采用偶数。第一层平座下的间柱式样和壶门式裙板、人物、垫拱板等均系辽代之作。每面分为三间,因每层向上递减,斗拱式样随之变化,不拘一格。如当心间补间铺作,自第一层至第四层用45。斜拱,第五层用普通华拱,第六层用60。斜拱。第五层华拱两侧空档,则自柱头铺作,另出斜拱填补之。斗拱结构与辽代木结构建筑多有相符。塔内中央有巨大的砖砌中心柱,内设阶梯直达上层。中心柱外面有走廓环绕。智度寺塔为五层八角形:结构与北塔相同。唯每层斗拱不如北塔富於变化。因两塔造型优美,颇具盛名,文人雅士题咏甚多。清人杨衔《云居寺双塔诗》:“金鸦开翅维摩宫,书出白塔檀云中。七盘银嬴倚碧宇,天外绰约双芙蓉。”更有趣的是,双塔在晴朗的白天竟冒出白烟来,故美称为“双塔睛烟”,为涿郡八景之一。云居寺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053、河北涿州智度寺塔在河北涿州的东北角,有两座古塔南北相对,距离约三百米,南面的是智度寺塔,北面是云居寺塔,合称涿州双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智度寺塔高44米,八角五层楼阁式,各层出一檐一平座,均为仿木斗拱结构,塔的四正面开门,四隅面置假窗,顶部莲座之上圆形塔刹。这座塔在外观上仿木结构特征较多,八个角均为圆柱状,上砌阑额,每面塔壁上另有两柱,并装饰有围栏。现在古寺已无存,独存此塔,塔下密布居民区,古塔被圈在一个小院子里,经过近年修缮,古塔已焕然一新。054、河北澍鹫寺塔澍鹫寺塔俗称唐塔,坐落在河北省阳原县小盐厂村南两公里处的恒山支脉鹫峰岭上,是桑干河流域最著名的佛教寺庙。澍鹫寺,又名澍峰寺、澍鹫寺,当地人俗称塔儿寺,建于唐贞元(公元785-805年)年间,清咸丰(公元年)年间重修,澍鹫寺塔同寺并建。澍鹫寺毁于20世纪60年代,唯佛塔保存。055、河北涉县普通塔河北涉县曲里村中原还有一座古塔,曾经被盗,文物部门追回后保存于娲皇宫景区内的一座寺庙中。现存的石塔并不完整,只有上面两级和塔刹,下面部分已不知所踪。这座塔雕工精良,八角形石雕塔檐仿木构,线条清晰,顶层八个面上各雕有一尊佛像,形态各异,唯美逼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根据塔身铭文,这座塔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056、河北涉县千佛塔在河北涉县曲里村铜佛寺的另一处院落里,保存有一座高大的石塔--千佛塔。塔高约五米,七级仿楼阁式,方形塔身,八角形塔檐,蕉叶形塔刹,各层塔身密密麻麻刻满浮雕佛像,也因此称为千佛塔。塔的基座部分看上去似乎已被埋入地下。根据塔身铭文,古塔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这座塔应当就是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的“塔庄千佛塔”,塔庄村距曲里村约三华里,去塔庄村打听千佛塔,众人皆指在曲里村,不知是名录上的地址有误?还是被移位保护到曲里村?057、河北涉县铜佛寺石塔涉县曲里村中有座铜佛寺,寺内保存有一座小型石塔,暂且称其为铜佛寺石塔吧。塔高约三米余,方形三级仿楼阁式,各层四面刻有佛像,顶部球形刹,底部须弥座,四角力士承托塔身。根据塔身铭文,此塔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058、河北涉县普同塔普同塔位于河北涉县木井乡史家庄村外的山坡上,建于明代。普同塔为石塔,高约八米,除最下层的鼓形塔身外,其余部件均是以整块石料雕成,塔身上刻有多尊菩萨像,神态逼真,保存完好,顶部葫芦刹。类似形式的石塔见过不少,但象普同塔这么高大的,还是难得一见。059、河北武安郭宝珠塔郭宝珠塔位于武安县城北面不远处的土山乡西土山村后的山坡上,建于明代。此塔破损严重,残存三级,高约五米,这座塔为楼阁式砖塔,内部中空,塔檐仿斗拱。塔身上嵌有一块刻石,可惜字迹已无法辨认。据周围村民介绍,郭宝珠是塔主人的名字。060、河北武安野河塔野河塔位于武安东南约二十公里的淑村镇野河村,邯郸市文物保护名录上定为宋建塔高约十米,圆形七级砖塔,内部中空,南面有门,塔檐为三层莲瓣,顶部的菱形刹估计是近年维修上去的。此塔相关资料甚少,塔身上嵌有两块刻石,可惜字迹已无法辨认。061、河北武安禅果寺塔林禅果寺塔林就位于太祖山东转约四、五公里定晋岩景区的入口处,现存墓塔十三座。这里距武安城区约三十五公里。禅果寺始建于南北朝,历史上曾经香火兴旺,四十年代遭毁,现仅存少量遗迹,塔林内为历代高僧墓塔,全部为石塔,高约四~五米,形制各异,大多数保存完好。062、河北武安玉峰塔武安市区,沿309国道向西约5公里,路边有座小山叫玉峰山,山顶矗立着一座宝塔-玉峰塔玉峰塔高五层,楼阁式砖塔,坐落于山顶的岩石上,南面有门,内有塔心室,塔身只在第三层南面开窗,其余各层均无窗,塔檐结构复杂,斗拱之上继续出一层檐椽一层飞椽,塔顶为仰莲座形状,破损较多。玉峰塔为邯郸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建筑,现在保存基本完好,塔旁的刻字记载九十年代曾有维修,据说塔下原有寺庙,现已无存。这里出产铁矿,山角下有一座选矿场,山体已被挖去一角,在现代文明的不断蚕食中,古塔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063、河北武安北安庄塔武安城区向南十余公里的北安庄乡驻地,有一座七级古塔-北安庄塔。北安庄塔建于明代,七级八角楼阁式砖塔,高二十余米,一层有门,据介绍可攀登至第三层,以上为实心。这座塔的塔檐伸展较小,斗拱小巧玲珑,第四层和第七层檐下以斗拱加仰莲瓣承托。下层的塔檐还是八角形,越往上棱角越不明显,上面几层几乎成了圆形。塔顶为砖葫芦刹。据介绍塔下原有寺院,现在变成了一加工厂,寺内古建筑已无存,只剩下了这座古塔,现为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064、河北邯郸峰峰南响堂寺塔响堂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为南响堂和北响堂,相距约15公里,各有一座砖塔,南响堂离峰峰市区较近。南响堂砖塔高约三十余米,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塔,内部可攀登,各层出单檐,檐下施斗拱,现存的塔顶为仰莲座形式,座上部分应已非原物,估计原塔刹部分已失。在塔心室的内壁上嵌有一块清嘉庆年间维修此塔的碑刻,称此塔始建于隋开皇年间。从古塔外观看,一、二两层的塔砖风化严重,与上面几层区别明显,应该是清代维修前的旧物。南响堂石窟始凿于北齐年间(550-577年),分上下两层,共有石窟七座,窟内佛教造像雕刻精美,只是大部分已残缺,很多佛头、佛像流失海外,令人遗憾。065、河北邯郸峰峰北响堂常乐寺砖塔常乐寺始建于北齐,现位于河北邯郸北响堂风景区内,寺内建筑已毁,只留部分残迹,山门外有一座九级砖塔,建造年代不详,以建筑形式判断为宋塔。塔高约三十米,九级八角楼阁式砖塔,古塔最上面两层外墙已损毁脱落,看上去摇摇欲坠,已是十分危险。各层出单檐,一、三、五、七层檐下为斗拱,二、四、六层塔檐以莲瓣承托,第九层残存少量塔檐,为斗拱上加莲瓣,第八层塔檐已完全损毁,无法辨识了。古塔的外墙装饰复杂,每层的八个平面无一空闲,大部分装饰以砖雕假门和浮雕塔,另有少量假窗。塔身开窗较少,据说可攀登至第三层,现在塔门已封闭。古塔不远处的山坡上,就是北响堂石窟,这里的开凿规模比南响堂大许多,窟内佛像巨大,颇具震撼力,只是同样被破坏严重。066、河北易县血山镇灵塔镇灵塔坐落在北易水南岸五华里处的樊馆山(后改名血山)上,系“五塔镇燕山”的古塔之一,相传是为纪念荆轲刺秦时刎颈献头的樊于期(古读音“无忌”)将军而建。该塔四角三层,有身无刹,寓意樊将军有四肢而无头颅。据说当年樊于期刎颈之后血雨如注,把樊馆山的石头都浸透了,因此樊馆山及山下小村皆改名为血山。至今该山仍出血石,村民们盖房都不用此石,以示对樊将军的敬畏和尊重。这只是民间传说,其实这座塔是一座高僧墓塔,在古塔的第二层,嵌有一块石刻,上书“大朝易州开元寺尊宿敖公尚座灵塔”,铭文中的“大朝”应该是指元朝建立前成吉思汗创立的“蒙古汗国”的国号,时间大约在1206年至1271年,现在古开元寺已无存,独存此塔。古塔为四方形密檐式塔,现存三层,从建筑形式上看,原塔应该更高,可能是上面几层倒塌了。古塔南面开门,其余三面开窗,首层有塔心室,各层叠涩出檐。古塔的基础部分砖块已松散,看上去已经很危险。067、河北立化寺塔立化寺位于宣化城西南豆腐市街(原塔儿街)南侧,现仅存立化寺塔一座。该塔为五级八面,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和塔刹四部分组成,通高15米。全塔造型别致新颖,工艺精细纤巧,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据考证,立化寺始建于元代大德年间,清代道光年间重修。据日本佛教日莲宗宣德会、大尊会提供的资料证实,1295年,日本僧人日持卜人西渡中国,元大德五年(130年),到达宣德城(今宣化),后创建立化寺并任住持。1304年,日持圆寂后葬于立化寺塔下。日持是日本日莲宗开宗祖师日莲的六大弟子之一,后被教内弟子尊称为“立化祖师”,他生于1250年,1294年是日莲逝世13周年忌辰,日持为此举行了大法会,朝拜了祖塔,第二年元旦,他以海外弘法为使命,携带日莲圣像,西渡中国开始了《南无妙法莲华经》的传播历程,途经东北、内蒙古等地,辗转7年,到达宣德府(今宣化)。日持出走时书写的《沐决书》:“更鼓一声新已未,今朝发足出庵门。一天四海难深义,归妙法传孤锡魂。”与在宣德城(今宣化)书写的七言绝句“星霜七岁一眼中,巡锡望涯西又东。鸿雁日啼何处在,愿飞千里故山通。”这两幅真迹和日莲像均在立化寺出土,迄今仍在日本佛教日莲宗宗务院保存。据说,19世纪初,一商人利用去北京送炭之骆驼,把从宣化立化寺塔下出土的文物带到北京,在市场出售。日本人岩田发现这些文物是日本日莲宗高僧日持上人的遗物时,当即收购,并询问了情况。随后岩田专程来宣化作过调查。这些遗物有银盆、文书等,现收藏于日本宣德会。立化寺塔塔基呈长方形,为黄色三合土层,异常坚硬,釉性很大。塔座呈八角性,须弥座,上承托三层覆莲。座高 2.05米,莲花高 20厘米,通高二.25米。须弥座分卜下袅,卜下混及束腰。塔座最下填有石条一层,高12厘米,塔座石条角与角之间为2.13米。塔身坐在莲花座平台之上,五级八面,东南西北四向做出仿木结构格扇门,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向是仿木直根窗,二级每面有拱形佛龛一个,龛内原有佛像。三到五级,高度基本相同,无收分,表面无装饰,每级之间用瓦作和仿木结构相隔,从卜而下依次为脊、吻兽和瓦顶,檐下是木椽飞、额枯斗拱、平板枯和圆柱。塔刹,瓦作八面攒尖,中央用砖砌成八角形小平台,其卜铁铸宝顶。始建后的立化寺,在日持卜人的主持下,曾盛极一时。当时,宣德府名士郑日昌多次拜渴该寺,与日持交往甚密,曾以银盆、瓷器等物赠与日持。日持也曾赋诗回敬日昌。日持传授的“南无妙法莲华经”也颇受众弟子的崇敬。元大德六年(1302年),信女余门李氏曾将“凤凰牡丹刺绣包纱”赠与日持。日持十分珍爱这件赠物,并用它包裹《南无妙法莲华经》的经卷和日莲宗创始人日莲大师的圣像。宣化立化寺和立化祖师在日本佛教界很受崇敬。他们把立化寺视为日莲宗在海外的圣地。从1984年至1995年间,已有130批2400多人次日莲宗的信徒来到宣化,进行朝拜和祭礼。立化寺和立化祖师在传播佛教文化,增进中日友好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持卜人西渡中国,传授《南无妙法莲华经》,可与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播中国佛教文化,并称为中日两国人民文化友好交流的两大历史事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068、河北元氏开化寺塔开化寺塔位于河北元氏县西南角,原开化寺内,现在寺院已无存,独存此塔。古塔高23米,八角九级实心密檐砖塔,基座之上莲瓣承托塔身,首层各面镶嵌假门、假窗,各层塔檐采用斗拱加叠涩探出。据县志记载开化寺内原有两座塔,现仅存其一。069、河北赵县宋村西林寺塔西林寺塔位于河北赵县西南约3公里的宋村,建于村外一处高地上。塔分五层,外观为楼阁式六角实心砖塔,塔身纤细,塔檐探出较多,首层塔身的高度占了将近全塔一半,周边有很多砖雕图案,顶部塔刹已失。据记载古塔建于元代,现在西林寺已无存,独存此塔。古塔下的高地原是商、周故城遗址,现在成了一片庄稼地。070、河北承德双塔山双塔-在承德西南的群山之中,有两根棕红色的岩柱,高约40米。在岩柱上有人工建造的砖塔,相传是辽代墓塔,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承德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现在塔旁建有云梯,可以攀援而上。山上还有三仙观、七宝楼、灵峰古苑、摩崖石刻等景观。071、河北固安经幢(王龙村陀罗尼经幢)王龙村陀罗尼经幢,建于辽代,位于河北廊坊市固安县牛驼镇王龙村西。经幢为汉白玉质,八面柱体,高六米,有四层,由三层石柱和十层盘形石雕相叠而成。幢体各层呈等边八角形,各角都雕刻着衔环的兽头,并以幔帐相连。经幢的各面雕刻着乐伎、飞天、瑞乌及祥云图案,第四层为八角攒尖式,上雕瓦垄,最上为葫芦形刹。经幢第二层正南面刻着楷书大字:“神赞天辅皇帝万岁,齐天彰德皇后,储君亲王公主千秋,特建消灾报国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其他各面刻“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072、河北承德须弥福寿之庙万寿琉璃塔须弥福寿之庙万寿琉璃塔位于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皇家寺庙群之须弥福寿之庙的后山坡,建于乾隆(年?)1780年。该塔和避暑山庄永佑寺舍利塔有点相似,与北京玉泉山圣缘寺琉璃塔形制相同。万寿琉璃塔也是仿照杭州六和塔的形制而建,只是使用建筑材料有所不同。全塔八角七级八檐组成,在高达两层的石砌塔基上,建有正八边形石质须弥座,七级塔身建于须弥座上。塔基和须弥座周围设有围廊,围以隋式石雕栏杆,各面刻有佛像及吉祥图案。底层塔壁四面设有拱门,并供有佛龛。各层塔面用绿琉璃砖砌成,壁面上饰以精致的佛龛和佛像。塔身色调雅而不俗,轮廓清晰,结构美观。塔刹为元代以来典型的盝顶形式,成为创举。巍巍高塔在两侧白台衬托下,显得十分秀丽。琉璃万寿塔是一座楼阁式塔。璧外为塔廊,檐柱每面四柱三开间。正中明间较宽,柱枋以上施五踩单昂鎏金斗拱。廊檐顶上为石制八角形平座,周围设石栏杆,下挂滴珠板。正中八角须弥座上,置八角七层黄绿琉璃饰面楼阁式塔。每层塔身上都有壶门八个,每个壶门里雕刻一无量寿佛,寓意祝乾隆皇帝万寿无疆,故此塔也称“万寿塔”。在每层塔檐的八个角上都挂有塔铃,塔铃主要用于惊走飞鸟,起到保护塔的作用。琉璃塔身雕刻有精美的佛像。宝塔结构灵秀,背负青山,高耸屹立,直指苍天。塔身为七层,象征着乾隆七十大寿。万寿塔为须弥福寿之庙的最高点。073、河北秦皇岛抚宁宗峰寿塔宗峰寿塔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柳观峪村北四十米,花岗岩石料砌筑,分三级,塔基部为须弥座,六面台柱体,塔身为纺锤状,东面有佛龛,佛龛上嵌青石匾额一方,上款“宗峰寿塔”,落款“康熙岁次丁卯孟秋月旦”(1687),塔刹为石雕宝珠。整个塔高五米,塔身最大直径二点五米。这座保存较好的石塔在抚宁北部柳观峪村,村北有古老的长城,村子的山上还有一株据说距今已经500年的古松。塔是用长方形的石头砌成的,石头的颜色不一,表面也有些粗粝,上面还可以看得到条石加工的痕迹,有一种不事雕琢的古朴。塔有6面,塔身呈纺锤状,东面较为完整,有一佛龛,上嵌一方“宗峰寿塔”青石匾额,落款是“康□岁次丁卯孟秋月旦”。环顾塔的四周,只见塔身西面的石头缺损了一部分,而北面的石缝里长出了绿色的荆棘。据抚宁县文物管理所赵子英所长介绍,这是一座墓塔,山上原有一座双龙禅院,估计与此有关。按上面落款记载应是清代所建,塔刹为石雕宝珠。他听当地老人说,村子周围原来有3座塔,山上的一座塔是文革中被毁,另一座也已不存。如今只剩下这一座,所幸保存比较完好。记者爬到半山腰,果然看到他所说的那块双龙禅院石碑,依稀分辨出“募资”“……十七年孟夏”等字样。不远处就是近年村民在原来塔址上修建的白塔。来源:图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在这里读懂河北、爱上河北
网石家庄奇人、奇事、奇物、囧事、趣闻.....只为当时震惊你。
燕赵都市报,河北第一平面媒体
热点新闻、深度分析、娱乐八卦、搞笑奇葩,做深度、挖独家。
河北新闻门户 权威主流媒体
易车购物10万买豪车 新劲炫ASX等你询底价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牛驼孔雀城集体退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