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乐队队里有没有月琴

在民族乐队里,众多的乐器中,有_百度知道[转载][转载]关于京剧乐队中的月琴
转自鸿钧的博客
一、闲话“抱大饼”——操琴姿势
世界上圆球状的物体最难拿,咱中国人用筷子吃饭,但用筷子夹玻璃球——功夫了得。操作月琴这样的圆饼状乐器,如姿势不正确,想让它在身上老实待一会儿——难!经常见有些生手朋友奇怪的持琴方法:弹琵琶立式的、弹吉他斜式的、——双腿位置各异的、——后仰坐姿如怀中抱月式的、——低头猫腰缩成一团如猴子担山式的,还见一位,临上场时必在右臂上系条毛巾做护腕,不如此就受外伤——如同壮士上战场。
一般行家对于琴与身体垂直线的斜度称45度,但实际操作也不好量角度。我看就如同解放军持冲锋枪站岗时——枪对身体的斜度。如仍不好确定,那就坐直,肩平,用头向左歪向琴轴,歪到生理极限——琴的斜度即正确。
斜度定下了,左右手的两个支点何为正确?好办!左手食指内侧靠琴脖,手抓,把琴提起;右手去抱琴最大直径的那一“点”。好——这“两点”不动:左手即是你按弦的最佳点,右手即是你击弦的最佳点。双手连线即通过圆饼的中心点。
右腿压在左腿上,从膝盖向大腿150毫米的那一点就是你身体的中心轴点。将琴放在这一点上,右肩轻轻地压上——就形成了上、下两个支点。对着镜子瞧——左右上下连线,成十字型。这四点才能把这“饼子”定住位。——容易吧!
音乐好出处,为最适当的姿势,最方便省力的手法,奏出最美的乐曲来。
&二、闲话坐姿
月琴的直径是固定标准的,右肩右膝的支点是不变的,但人与人的身高,性别特征差异很大!舞台上,票房的座椅的高度是固定的!——于是这样的场面出现:坐着不适,弹着别扭,还没找着最佳姿势,段子结束——结果是“曲子不知乐手难,没等坐好已奏完!”
——就是那座椅惹的祸.在僵直状态中演出,身材娇小的同志更是深受其害。
我们平常练琴时,就应注意选择合适自己最佳坐姿高度的座椅。把所有高低不同的座位都试坐一遍,准有一款适合于你!把它的高度记住。
——演出现场决不会因为你的身高为你单设座椅!
——可以准备一只“可调高低的便携式小凳”。那会很舒服啊!(有的乐器店就卖)
——如条件不具备,那便就地取材!——斜身坐在椅子上,把左脚尖立起来,脚掌贴住一只椅子腿儿,来个“坐式芭蕾”,使腿部抬高。放松!——开弹!(有的椅子横梁稍低,也可以利用)。
平时练功一定要对着镜子,正面,侧面自观自瞧,检查自己的尊容是否大方得体,面部是否令人恐惧,有无口水流出——
&&姿势正确与否决定弹奏的效果。无论座椅有多糟,放松演奏技为高。在古代,我们的弹拨乐器很多都不是坐着弹的。琵琶、月琴都是载歌载舞时用的,中阮是为骑马行进时,消除寂寞而设计的,十二乐坊的姑娘们能边舞蹈边弹奏。——我们坐着伴奏京剧,幸运啊!
闲话“空手道”
古人讲“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功夫界的人必须下功夫。“拳不离手”——伸手即有;“曲不离口”——张嘴就来。弹月琴也必须在月琴上弹,我无有异议。
但练基本功就未必了。
随身带琴,选场练功不容易,但随身带拨子没有问题。教你几招——在无琴状态下练基本功的方法:
1、左手持笔杆(或筷子、小木棍)置于模拟月琴被击弦点处,右手持拨子,练习弹挑基本功。
2、如连拨子也没有带,也可练习——将右手拇指与食指轻轻捏起,用大拇指的指峰(肉指头),弹筷子或笔杆。重点练习手腕的放松度。细细体会臂与腕、弦的感觉。指头反映最灵敏,易体会。
3、为了加强右腕的力量,平时可在手心中佩带“配重物”(我用小铜蛋)。弹奏时可用,无琴时也可结合1、2两招加以习练基本功——长功啊!
有一点我必须提醒:手腕,是全身最具灵活的关节,能转动360度——奇迹!是上帝用8块具有不同作用的骨头,为人类造出最精密的“生理轴承”。其中,我们习练弹拨基本功的过程中,最易受伤的是豆骨(延小指外侧向手腕处摸,稍一用力按,即有酸痛感——即是豆骨)。豆骨一旦受伤,我保你“端起水杯找不着嘴,拿起钥匙打不开门”——轴承失灵啦!!——防止豆骨受伤,放松——是关键!!!
&右手有“空手道”,左手也不能闲着啊!也要“行、走、坐、卧,不离功课”!!
京剧伴奏的月琴与中阮等弹拨乐器,实际操作的技法很简单,一两种定弦、掌握几种撮的弹法,虽不能包打天下,坚守阵地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基本功要很过硬。平常就要利用点滴时间去练习,随时想着“我是乐队的月琴手”。
左手在无琴的状态下可以这样:
1、左手轻握右手腕,模拟琴脖练习换把、翻腕等动作。我们京剧月琴的换把区别任何一种乐器(包括民乐月琴),虽称“换把”,其实是翻腕,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动作练到家。左手在右臂上随时练习这个动作,同时还要体会左腕的放松程度,检查按弦手型,各指的弧度,有无“趴指”现象,这是玩儿器乐者之大忌。
2、在较硬的物件上,如酒瓶、椅背的侧面做按弦练习。我们操作有音品的乐器,虽称“按弦”,其实是“点击弦”。若要出音清晰明亮,许多时候手指不是按上去的,而是在点击的一瞬间发出的音。如果有琴在手,可以单练左手各指的点击法,以“小鱼际”为轴,上下翻腕练习点击指法(小拇指下端的掌侧肉即是小鱼际)。
3、为了加强左手各个指头点击弦的力度,我们平常就应该注意加强各个指峰力量的训练。我的家乡人都爱吃葵花籽,叫
“嗑瓜子”。我为了练习左手指头的力量,不用嘴嗑,而是用手指“捏瓜子”。先是拇指与食指配合,然后是拇指与中指配合……其中,拇指与无名指的配合最难。但也要坚持!当你的左手“捏瓜子”与别人用嘴嗑瓜子的速度仿佛,此功成矣!
4、为了练习左手各个关节的力度与灵敏度,也可以练习健身球。
5、如果你不仅为京剧伴奏,同时也为民乐队伴奏,那么小拇指击弦的工作量巨大!
这里,我建议京剧伴奏的月琴手(弹拨手)去民乐队体验生活。在民间,有这样一个偏见:京剧乐队看不起民乐队;而民乐队的成员,想混入京剧伴奏的队伍里来,那也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固定弦高的乐器——门儿都没有。
那么,我们京剧的弹拨手进入民乐队,一定要好好的学习他们大乐队整体伴奏的理念和技法,对弦精度要求以及对民族音乐理论与实践的再认识。经过一段民乐队的伴奏生活,再回来伴奏京剧的话,只能用“更上一层楼”来形容你啦~!
&四、闲话拨子
有关拨子(刮子)的话题,梦溪先生在旧坛上的专题已经论得很清楚了。记得他曾回忆一次救场——在没有拨子的情况下,竟然用一位女演员的梳子齿做拨子救了急!当时读到这里我难以想象,那么短、那么硬的梳子齿竟然能弹一场戏??现在回想起来才认识到,那老爷子的基本功怎番了得!功夫界啥奇迹都有!!
很多老师都强调初学者用硬拨子练习基本功。有人对我说,用惯硬拨临时用软拨,可以演奏;反之却弹不成。
我对这一点有点儿不同看法。初学者还是用软拨比较好。因为初学者需要体会手感、弦感,更主要的是坚定学下去的信心。用最薄的小弹片,甚至用小学生们用过的化学垫板做拨都可以。随着功力的增长,而不断地把拨片增厚,使我们逐步地过度到用尼龙条拨子,不然,则欲速不达。
建议初学者自己动手做几个拨子,试弹。觉得不合手即磨薄,特别是在手捏处,更要大面积地磨薄。——不要迷信哪位高手送你的拨子,在别人那好用,在咱这儿未必行——“家,好赖自己当。”
还要提醒大家的是:有的拨子(特别是化学弹片)有时与手指关节“共震,”——弹一会儿,你会觉得各个关节酥麻难耐,甚至拿不住拨子!如有此现象——劝你舍爱,将其送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不然!到别人手,也许好使。因为每个人的共震波长不一样。
搞弹拨的人,最好养成随身带拨子的好习惯。因为临时借用别人的拨子,如果功夫不到家,是件很尴尬的事……。携带拨子的方法有许多:有人用绳把拨子拴在琴上或别在弦上,也有人织一个小网套装拨拴在裤带上,有人用笔帽插一支拨子别挂在上衣兜上似钢笔一般——长备不懈啊!
&六、闲话谈“撮”
有关这个话题,小库先生已从技术上讲述的很透彻了。我要从另一个角度上谈一谈。
有初学的朋友问我:“啥是撮啊?咋那么复杂呀?”是啊!理论上较复杂,能使初学者望而却步,甚至没了学下去的信心。其实,真正的真理并不复杂,一句话就能道明!——只是有的名师搞技术封锁,人为地把它神秘化罢了。
初学的朋友大多都当过少先队员吧?!带过红领巾吧?在队会上,出队旗时和号角配合的那个大鼓,小鼓的队鼓点——就是撮!——回忆一下……大鼓在前打为正撮,小鼓先打就是反撮。
现在,少先队的鼓点有好多套撮,我们足够用了!不妨去小学校向“小先生”学一学,学熟了在月琴上弹,你会又演变出若干撮来。——撮就是鼓点!我们京剧乐队的月琴、三弦、中阮、大阮等弹拨乐器,在司鼓不到位的情况下,就起着鼓板作用。所以,我戏称它们为“古典(鼓点)乐器”。
七、闲话月琴弦
小时侯,虽没接触弹拨乐,但也知道京胡、二胡、三弦、月琴等民族乐器均使用老弦。那时好奇,按一下月琴弦。按不动——硬得可怕!不敢想象——师傅们能以此在台上伴奏。现在,老弦已经成为历史了,制式的皮黄钢丝尼龙专用月琴弦、民乐用月琴组合弦,又省力,效果又好,我们永远也不会回到老弦时代了。月琴伴京剧一般拴三根弦。两根是共鸣弦,另一根是工作弦。为了适应现代京剧的需要,把三根弦调成3、6、3,反二黄调成6、2、6。
但这种正规的调弦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困难较大。月琴的左侧两根轴可以快速调弦,而右侧的粗弦轴,调整时必须变换琴位,动作极大!加之轴的灵活性问题,现场其他乐器同时调弦相互干扰等因素,使得现场调弦很困难——来不及!
建议一:把第三根粗弦调整到一定张力,有共鸣效果后就不再动它。重点调其它两根弦。因两轴均在左侧(很方便),可参考两种定弦方法:
A.&63—皮黄腔用;&26—反二黄用。
B.也可把两弦拴同样的型号,调成&33或&66。
——这样,一弦为工作弦,二弦为共鸣弦。一旦一弦跑弦,可立即与二弦校准;若一弦不幸夭折,二弦可即为第二梯队。并且调弦迅速,共鸣效果又好。
八、闲话声道
这里谈的声道,不是音响师操作音响设备的声道。恰恰相反,是在无电声扩音设备的情况下的声道问题。
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有这样情况;在我们自己熟悉的票房中,楼群小区内,吹、打、弹、拉效果很好。而有时来到一个陌生场所,唱不准、奏不清,人群一围更发懵,只剩一个字——别扭!!细一分析,原来是声道出了问题——折反式复合音出了问题。
因为京胡的声道,从琴桶发出音,送向琴师左侧空间。这时,如左侧没有折反复合音的物体,情况就不妙了。加之,我们弹拨“乐器群”,发送音的位置是乐手的前方,如弹拨手前方有折反复合音的物体,情况就更加不妙了!——只听这支京剧小乐队,弹拨乐器叮咚大作,嘈嘈切切,而主旋京胡黯然失色!——京二胡在京胡的上手,琴筒冲着京胡手,一顿大拉大拽———表现可谓“二虎”(土语:糊涂)——京胡手的日子就更不能过啦!!
如果在没有电器扩音设备前提下,我们在选择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演出地点的时候,必须首先考虑京胡琴筒的方向,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折反复合音的物体的最佳距离。——北京人喜欢在城墙根、什刹海、天坛花廊、假山处玩,复合音好,共鸣效果好,加上友人组织,围观人打场子,形成自然的回音壁。
我们打下手的弹拨乐器群,应尽量与京胡保持马蹄队型,把发出音,送向京胡出音口处,形成共鸣“一棵菜”。
当我们各个乐手弦准确、共鸣音,合成音好、折反复合音效果好,唱家会被我们美丽的乐声所感染,倍感舒服,效果那叫一个好!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美的——快醉了。
在《闲话坐姿》一题中,我谈到了坐姿的不应期。其实,我们的双手也有个不应期的问题,怎样保持双手最佳兴奋参加演出呢?
1、首先看看演出场所的乐队座椅,试坐、试弹一下,若不适合赶快想办法。
2、甩空腕,把两手活动一下;持琴练习,用指峰弹哑音,模拟现场。或用手帕压住琴弦,哑音弹拨,重点练习长轮,使手腕灵活、兴奋。
千万别在演出现场的后台亮琴音:招人烦!
如能按照以上两点去做的话,你的“不应期”将很有可能变成“最佳期”。
&&&&&&&&&&&&&&&&&&&&&&&&&&&&&&&&&&&&&&&&&&&&&&&&&&&&&&&&&&&&&&&&&&&&&&&&&&&&&&&&&&&&
据说这老头子正致力于琴体材料的开发,新琴弦的研制。尽管专利屡屡被侵,虽愤愤不平,但仍乐此不疲。——感谢这些吃螃蟹的人。改造,必须在把握手中乐器,掌握科学技术,紧握时代脉搏的前提下才行。
梦溪老爷子造京胡,我又想起我的两把京胡与众不同——筒子外圆都包着铜皮和铝皮——我称它们金哥和银哥,音量大,音色独特。
记得“国际歌”中有一句歌词:“思想冲破牢笼”。琴的用弦也不应受专用琴弦限制、世间万物,皆为吾用!可这样考虑配弦:筝,琵琶,柳琴等弹拨用弦,甚至,可以新疆热瓦普、东不拉的弦。
咱们的江南一竹朋友的京胡————用的是小提琴弦!
在这我还想对初学的朋友说,练好基本功,别急弹曲子,那是最不好的!基本的东西最重要,也别突快,慢慢来,还有自己要有毅力,别半途而废,不可取!所以说学乐器很枯燥,很苦,但是打好基本功,后面的事就顺理成章了!
演员唱戏,我们是弹戏,要弹出味来,那感觉就不同了!有些弹的就很“脏”,不干净,不利索,不可取!尤其是散板,导板,摇板节奏自由的板式,做到心中有数,向左看齐,看胡琴,跟着走!别胡琴1都走完了,您还在那布楞1,就“傻”了!如果记不住谱,眼睛一边快速看谱,例如弹第一小节,眼睛起码要扫到后面的三个小节,随时注意胡琴的手,用余光看胡琴,这样就能同步!
其次就是要弹出性别,一般老生,花脸,老旦没有京二,那可全指着月琴呢,听的就是月琴,所以说力度要好,感觉拨子上拴了个小石头,弹出来的声音跟甭豆似的,那就好!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月琴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月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拨乐器,特别涉及一种月琴。
长期以来,月琴一直是京剧等戏曲中主要的弹拨伴奏乐器。由于其明朗、清丽的音色,因此,它也被民乐队引进参与合奏或进行独奏、协奏等。
目前的月琴主要由琴头、琴杆、琴鼓、琴弦、弦轴、弦枕、缚弦、品等部件组成。通过使琴杆的一部分插入琴鼓内而连成一体。琴鼓由琴框、面板和背板组成。在面板及琴杆露出琴鼓部分与面板相接的平面上,粘合有十七个按标准规格用小竹片制成的、用以确定演奏所需高低不同音的品。各品的音的走势为自上而下由低到高。三根琴弦各自一端通过穿弦眼固定在缚弦上,穿过弦枕这一支点而缠绕在弦轴上。琴弦通过弦轴改变琴弦张力获得所需要的音。琴弦从弦枕这一支点至缚弦平口一段为演奏时琴弦的有效振动范围,位置腾空于品的上方。坐姿演奏时,将琴体立于膝上,通常用右手拨动各琴弦,左手则托住琴杆,在持琴的同时按压琴弦(以下简称按弦)于各品上,即可发出乐曲所需的高低不同的声音。
在戏曲音乐中大多只演奏一根弦上的部分音,高音部分的音则演奏不多。所以目前的月琴在戏曲音乐中还比较适应。但作为乐队用的月琴,特别是独奏用月琴,其要求与戏曲音乐有所不同。由于乐曲的需要,改良后的乐曲由十七个品增加到了二十四个品,并从三根弦增加到了四根弦。在演奏时,二十四个品及四根弦都成了左手的按弦范围。演奏时左手上下快速按弦及四根弦上快速按弦,所以需要相当的灵活性和自由度。然而传统月琴的琴鼓是一个扁圆体,因此,在演奏过程中,当左手在四根弦的上下品按弦移位时,琴鼓此处的边角会对左手上下移动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增加演奏时按弦手的按弦移动灵活性和自由度的月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来实现的提供一种月琴,它包括一琴鼓,其特点是在所述月琴琴鼓的上周缘处、近按弦手演奏部位设有凹口。
此外,在前述月琴中,所述凹口用琴框材料、面板材料或其它材料加以镶补。
另外,在前述月琴中,所述凹口沿琴鼓厚度方向的挖凹深度h小于所述琴鼓的厚度。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凹口琴鼓月琴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凹口琴鼓月琴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左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凹口琴鼓月琴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右视图。
请参阅各附图,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凹口琴鼓月琴的一较佳实施例,即,一种左手按弦式凹口琴鼓月琴。其中,琴头1、琴轴2、弦枕3、琴杆4、面板7、背板8、缚弦10、琴鼓11、琴框12等均与现行的月琴相同,本文中不再赘述。作为一种民乐月琴,其品5已从传统的十七品扩展为现有的二十四品,琴弦6亦由三根扩展为四根,穿弦眼9因琴弦6增加一根也相应地增加了一个。在所述月琴的圆形琴鼓的右上周缘处,即,在近左手按弦演奏部位挖设一弧形凹口13,并用琴框材料、面板材料或其它材料加以弧形镶补。如图3右视图所示,所述凹口沿琴鼓厚度方向的挖凹深度h不超过所述圆形琴鼓的厚度,因此,当按
图1所示方向正视所述月琴时,所述月琴的琴鼓仍呈圆形。
本实用新型月琴将琴鼓边角挖出一个凹口,并用与琴框、面板相同的材料作弧形镶补,这种处理明显增加了左手的按弦活动范围,因此提高了演奏时左手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使其上下左右的移动都很灵便。经专业演员试用后,均感到解放了左手,效果比较理想,并用这种式样的月琴录制了CD等音像制品。这种式样的月琴在戏曲界试用后也得到了好评。此外,本实用新型凹口琴鼓月琴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对演奏适应性较强,无需改变演奏习惯。
应该理解,以上仅仅是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此基础上仍可作出种种等价的变化。例如可以在月琴琴鼓周缘的近右手持琴按弦演奏部位设置一凹口,以供那些俗称为左撇子的右手持琴按弦者使用。或者,在月琴琴鼓的左、右两个按弦演奏部分均设置一凹口。此外,所述凹口的镶补形状除了弧形以外,也可以是具有平面或斜面等其它合适形状,等等。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来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月琴,它包括一琴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月琴琴鼓的上周缘处、近按弦手演奏部位设有凹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月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用琴框材料、面板材料或其它材料加以镶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月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沿琴鼓厚度方向的挖凹深度h不超过所述琴鼓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月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的镶补形状呈弧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月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的镶补形状呈曲线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月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的镶补形状呈直线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月琴,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弦手演奏部位是左手按弦演奏部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月琴,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弦手演奏部位是右手按弦演奏部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月琴,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弦手演奏部位是左手按弦演奏部位和右手按弦演奏部位。
专利摘要一种凹口琴鼓月琴,它包括:琴头、琴轴、弦枕、琴杆、面板、背板、缚弦、琴鼓、琴框等。在所述月琴的圆形琴鼓的上周缘处、按弦手演奏部位挖设一弧形凹口,并用琴框材料、面板材料或其它材料加以弧形镶补。所述凹口沿琴鼓厚度方向的挖凹深度h不超过所述圆形琴鼓的厚度。藉此明显增加了演奏时按弦手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上下左右的移动都很灵便。
文档编号G10D1/00GK21649
公开日日 申请日期日 优先权日日
发明者韩常树 申请人:上海民族乐器一厂陈光友父子齐心传承民族月琴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
本报讯(通讯员李玉平周先会)月琴作为民间歌舞的主要伴奏乐器,在彝族、哈尼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民的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它音色清脆悦耳,节奏鲜明,轻轻弹动,有如丝丝细雨;急促拨弄,犹如万马奔腾,深受人们喜爱。为传承这一民族特色文化,永善县伍寨乡的陈光有父子一直致力于月琴的制作。
现年52岁的陈光有,12岁就师承其父,从事月琴制作。一干就是40年。如今他在伍寨乡集镇开设了一个“伍寨彝家良友月琴厂”。
月琴由琴头、琴颈、琴身、弦轴、琴弦和缚弦等部分组成。一谈起月琴的制作,陈师傅兴致勃勃、如数家珍:“主要部分是用香椿树和梧桐树两种木料做成的,缚弦用金竹才耐磨、经用。”
笔者来到他家,看见他正在手把手教儿子陈学云制作琴头——粘贴虎头。他告诉笔者,月琴制作是祖上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他是第四代传人,打算让儿子将这门手艺一直传下去。
平时,陈光有父子分工协作,儿子主要负责做琴身,画线、切割、凿眼、打磨……面、背、框板逐一制成,直至完成扁圆形共鸣箱的制作;陈光有则忙着粘缚弦、上琴弦、调音。一到关键环节,陈学云就主动请父亲把关。陈光有也毫不保留地把月琴制作的诀窍逐一传授。“在做工方面要精细,打磨、粘缝等全部都要很精细;在调音上,缚弦的高矮至关重要,琴弦和缚弦不能有丝毫接触,而且要调音和弹,通过调音和弹来感知并调整缚弦的高度,让缚弦由上而下逐个降低。”
据陈光有介绍,他们父子通常制作6寸至1尺2寸规格的五种月琴,也曾制作过框板直径为1.2米的巨型月琴,现收藏于市文化馆。“制作一把月琴,至少需要2天半的时间,一年要制作出售几百把,部分远销省外,素色月琴单价为250元至400元不等,描绘有花纹的月琴可卖700多元一把。”
子承父业,陈学云16岁时曾学习了一段时间,去年,从外地回来就全身心投入到月琴的制作。与父亲不同的是,他更注重月琴制作的精细化和品牌化,决心把月琴制作工艺进一步发扬光大。“我准备去买台专门做月琴圈子和手柄的机器,并把彝族特色文化画上去、虎头标出来,尽量做得更有特色,然后去申请个伍寨彝家月琴的商标。”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民乐队的编制
中国的民族乐队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历经演变,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形式。中国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乐队编制形式。这里,仅就中国民族乐队的常见编制简单说明。
  中国民族乐队的乐器,依其不同的发音原理以及音色方面的区别,可大致划分为吹管乐器、弹拔乐器、弓弦乐器与打击乐器四种基本类型。
  吹管乐器组大致有:唢呐、笛子、笙、管子、箫等等。
  弹拔乐器组大致有:琵琶、三弦、大阮、中阮、柳琴、月琴、筝等等,打击弦鸣乐器扬琴在习惯上也归于弹拔乐器中。
  弓弦乐器组大致有:二胡、板胡、高胡、低胡、京胡等等,现代的中国民族乐队编制中,往往加入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等西洋弓弦乐器,用来充实乐队的低音声部。
  打击乐器组大致有:鼓、板鼓、大锣、小锣、小镲和木鱼等等,西洋打击乐器大鼓和钹也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常使用的乐器。有些民族乐队中还配有起源于道教的特色乐器云锣。
  在一个普通的中国民族乐队中,以上乐器并非是一应俱全的,不同地区的民族乐队有其不同的偏好。中国民族乐队的打击乐器声部往往丰富多彩,而最常用的主奏旋律乐器,不过是扬琴、琵琶、二胡、唢呐和笛子等几种。
民族乐队的编制
  根据乐队中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规律及整个乐队人数的多少,可划分为小型、中型及大型民族乐队。
  ① 小型民族乐队
  小型民族乐队习惯上称为小民乐队。少则由 10 多人即可组成,一般多由 20 至 25人组成,最多一般不超过 30 人。
  吹管乐器 笙 1 -- 2 人
        唢呐 0 -- 2 人 (其中一人可兼管子)
  弹拨乐器 琵琶 1 -- 2 人
        柳琴 1 -- 2 人
        中阮 1 -- 2 人
        大阮 0 -- 1 人
        场琴 1 -- 2 人
        古筝 0 -- 1 人一
  打击乐器 2 -- 3 人
  拉弦乐器 高胡 1 -- 2 人 (可兼板胡)
        二胡 3 -- 4 人
        中胡 1 -- 2 人
        大胡 1 -- 2 人 (可用大提琴代替)
        革胡 0 -- 1 人 (可用低音提琴代替)
  总人数 14 -- 30 人
  ② 中型民族乐队
  由 30 人至 60 人所组成的是中型民族乐队。其中:
  吹管乐器 梆笛 1 人
        曲笛 1 -- 2 人
        加键笛 0 -- 1 人
        高音笙 0 -- 1 人
        中音笙 1 -- 2 人
        低音笙 1 -- 2 人
        键盘笙 0 -- 1 人
        高音唢呐 1 人
        中音唢呐 1 人
        低音唢呐 1 人
        加键唢呐 0 -- 1 人
        管子 1 人
        喉管 0 -- 1 人
  弹拨乐器 柳琴 2 -- 3 人
        琵琶 3 -- 4 人
        中阮 1 -- 2 人
        大阮 1 -- 2 人
        低音阮 0 -- 1 人
        扬琴 1 -- 2 人
        三弦 0 -- 1 人
        古筝 1 -- 2 人
  打击乐器 3 -- 4 人
  拉弦乐器 高胡 4 -- 6 人 (有人可兼板胡)
        二胡 6 -- 8 人
        中胡 3 -- 4 人
        大胡 2 -- 3 人 (可用大提琴代替)
        低音革胡 1 -- 2 人 (可用低音提琴代替)
  总人数 36 -- 60 人
   ③ 大型民族乐队
  由 60 人以上,甚至 100 多人所组成的乐队,一般称为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其中:
  吹管乐器 梆笛 1 人
        曲笛 2 -- 3 人(其中一人可兼梆笛Ⅱ)
        加键笛 1 人
        高音笙 1 人
        中音笙 1 -- 2 人
        低音笙 1 -- 2 人
        键盘笙 1 人
        高音唢呐 1 人
        中音唢呐 1 人
        低音唢呐 1 人
        加键唢呐 0 -- 1 人
        管子 1 -- 2 人 (其中一人可兼双管)
        喉管 0 -- 1 人
        巴乌 0 -- 1 人
  弹拨乐器 柳琴 3 -- 4 人
        琵琶 6 -- 8 人
        小阮 0 -- 1 人
        中阮 2 -- 3 人
        大阮 2 -- 3 人
        低音阮 1 -- 2 人
        扬琴 2 人
        三弦 0 -- 1 人
        古筝 2 -- 3 人
        箜篌 1 人
  打击乐器 板鼓
        堂鼓
        缸鼓
        排鼓
        小锣
        大锣 4 -- 5 人
        小镲
        铙钹
        木鱼
        碰铃
        低音大锣(大筛锣)
        云锣
  拉弦乐器 高胡 6 -- 8 人(有人可兼板胡)
        二胡 10 -- 12 人
        中胡 6 -- 8 人
        大胡 4 -- 6 人(可由大提琴代替)
        低音革胡 4 -- 6 人(可由低音提琴代替)
  总人数 65 -- 92 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有没有孩子乐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