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位老板需要养值哈尔滨伊尹海参馆老板的工人吗?

海参养殖前景如何_百度知道大连瓦房店养海参工人每天工时多少钱?月工资多少钱_百度知道>>返回栏目查看更多信息
养殖海参赚钱吗&海参好养吗&养殖海参多少钱一斤
(.cn)为您报道:35个一斤的海参在卖多少钱一斤
你好,你所咨询的问题很不严谨,让人不明白。35个一斤的海参,卖多少钱,首先要看你是什么海参,属于那种海参,举个例子:假如是35只干的大连海参,是大连干海参的那一种工艺暂且不谈,最保守给你估计要在2000元以上,但是假如是35只非大连海参,比如是南海海参、江苏海参、浙江、福建这类南方地区出产的海参,这种非海刺参的话,一斤也就200-500元之间。本草纲目里面有写过,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海参最好的,就是辽参。
干海参 刺参的话,一般在元吧 普通城市 也分质量!在淘宝商城上买或者其他网购的话 价格元 这样 比较推荐威海刺参。
拿淡干海参来说,要看你住的位置了 要是在辽宁的买辽参品相好的话要3500左右,要是在南方的话就要5000多了,别的就不知道了。
海参多少钱一斤?
海参分野生和的一般的野生的贵于养殖的 根据长度和参刺的分布价格也不同 一般的养殖的直接去崂山沿海养殖区购买比较便宜,干货价格在 之间 野生的一般贵300-400元
烟台鲜海参130元一斤也难买,探秘海参价格飞涨背后
&& “秋天了,想买点海参补补,没想到鲜海参现在涨到130元了,而且还买不着。”昨天上午,市民顾女士在红利转了一圈也没买到鲜海参。为啥过节了,鲜海参反而少 了呢?记者随即采访了多家养殖户,一探海参的养殖产业链条。 &&&&& 市场:一斤干海参卖到6500元 鲜海参130元&&&&& “海参价格涨得也太快了,前几天还卖5000元一斤的干海参,现在居然卖到了6500元一斤。”记者从蓬莱一家海参养殖企业了解到,受自然灾害影响,我市海参产品的海参产量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再加上中秋节的来临,市场需求增加,导致海参价格整体上涨近三成。&&&&& 记者在走访市区多家水产品专卖店发现,虽然每个店给出的海参价格都不同,但总体来说,目前鲜海野参的价格基本在每斤130元左右,池养海参价格在每斤110元左右,都比夏季时涨了近一成的价。相应的,海参加工产品的价格也水涨船高,高压海参的价格已达每斤600元至750元,而去年同期只有360元至400元;淡干海参价格也平均每斤上涨了500元左右,盐渍海参达50%的涨幅。一家专卖店的经理庞玉周告诉记者,夏季的时候,100元就能买一斤鲜海参,现在130元一斤的活海参都要提前预订。&&&&& 不过,庞玉周认为,根据市场现实情况来看,价格不会上涨太多,随着秋季捕捞期的到来,大量本地参上市,海参价格会逐步趋于平稳。&&&&& 养殖户:养殖规模扩大 鲜海参走低&&&&& 庞玉周的一番话,在海参收购的上游有所体现。记者在蓬莱栾家口村养殖户处了解到,近七八年来,海参的一直在不断走高,但去年到现在海参收购价反倒下降了:海参的收购价为每斤85—90元,而在三个月前,这个价格是每斤110—126元。&&&&& 对于降价原因,养殖户周静认为是产量增加了。据了解,与前几年海参养殖遭遇疫病、风灾不同,今年我市海参养殖情况良好。加上不少民间资本注入海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目前我市的海参养殖已发展到了1000多家,702公里海岸线上养殖面积超过了30万亩,年产量330多吨,占全省养殖面积的40%以上。海参产量及养殖面积的扩大,令海参的收购价格出现了回落。&&&&& 鲜海参的收购价格走低,干海参价格会落下来吗?答案是否定的。据了解,由于干海参的制作成本依然较高,一斤鲜海参85元,加工一斤干海参需要鲜海参30至35斤,原料成本就在2500元至2900元之间,因此干海参的价格不会有太大的降幅。
残疾女养海参 赚钱的秘密
& 记者来到烟台市的云溪村进行采访的时候,正赶上杨维萍出门,每次杨维萍出门,全靠女儿杨扬忙里忙外地张罗,她们俩这次是要帮别人做笔大买卖。&&& 这天是海参养殖户孙晓峰家出售海参苗的日子,养殖场内一片忙碌。海参苗出售的过程一刻也耽误不得,一环扣一环,稍有差错,娇弱的海参就会死亡,一旦这样的情况出现,这一年的辛苦可就打了水漂了。&&& 作为孙晓峰海参养殖的顾问,在这样紧要的关头,从来少不了杨维萍的身影。杨维萍坐在轮椅上,指导工人们操作,现场突然发生了争执。&&& 养殖户:“什么意思吧,你什么意思。你给我看是什么意思。”&&& 客户:“你这里面有,什么意思呢。你这里面有,你不是叫人来了。你不是叫我们来了吧。”&&& 原来,这天孙晓峰卖出的海参苗中夹杂有少量被当地称为海葡萄的东西,买方觉得孙晓峰是故意把海葡萄掺杂在里面压秤。孙晓峰不管怎么解释,买方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就在好端端的一笔生意就要陷入僵局的时候,杨维萍出了面。&&& 杨维萍:“海葡萄帮海参消耗里面的微生物,敌害,对水清理,对海参的生存环境挺好的。这个海葡萄也是对海参起到很好的作用,虽然咱买的不是海参,它就是帮它净化水。”&&& 这时,杨维萍向买苗的客户做出了承诺,如果第二年海参长得不好,还可以回来找她。&&& 客户:“我们的路程也挺远的,我看着那个女的,我干脆就不买,我是看着这个大姐来的,刚才那个小媳妇,我立马提着钱就走。”&&& 在杨维萍的调解下,一场风波顺利平息了,这笔十八万元的生意顺利成交。说起海参养殖来,这让孙晓峰对杨维萍充满了感激。&&& 养殖户 孙晓峰:“我进入这个行业就是杨老板带我进来的,从育苗、养苗,各种方面的技术,一开始都是跟她来学的。”
&&& 图解:&&& 其实,早在几年前,杨维萍也是一个健全人,还是烟台赫赫有名的海参苗养殖大户。养海参,关键是要有好苗,但是育苗、保苗可不是一般人做的了的。2003年杨维萍就紧紧抓住了这个市场空档做起了参苗生意,年入百万。可是,正当杨维萍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时,突如其来的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日凌晨3点,杨维萍突然接到荣成养殖场的工人打来电话,一个客户要购买大批量的海参苗,由于投放海参苗对水温的要求非常高,客户要赶在天亮之前投入参池中,杨维萍放下电话,就匆忙出门了。&&& 杨维萍:“打了个出租,从烟台往荣成的方向走。当时天很黑,雾很大。”&&& 为了赶时间,司机把车开到了时速一百公里。杨维萍一边赶路一边与工人联系,催促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海参苗打捞出来。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杨维萍:“当打电话的时候,车就突然嗡地一下,我当时就撞了。”&&& 从此以后,杨维萍下肢永远瘫痪,再也无法站立,一向要强的她绝望了,家里人怎么也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女儿 杨扬:“几乎每天就是我妈哭,我也哭,我妈哭,我也哭,当时心情特别低落,她都不想活了。”&&& 父母离异后,杨扬就跟妈妈一起生活,出事那年,她只有十七岁,在济南的省体工大队练习跆拳道,杨扬的身体条件很好,教练一直很看好她,对她寄予了厚望。可自从母亲受伤后,杨扬就回到烟台,开始了照顾妈妈的生活。&&& 女儿 杨扬:“我觉得现在是没办法,我妈出事以后,我不照顾她谁照顾她。”
&&& 图解:&&& 记者:“那你不想找个保姆吗?”&&& 杨扬:“有保姆,不放心保姆,不放心我妈自己跟着保姆。”&&& 记者:“以前请过保姆吗?”&&& 杨扬:“以前请过。”&&& 记者:“那怎么都走了呢?”&&& 杨扬:“请了六个保姆,五六个吧,可能是伺候不好吧,反正经常住院。”&&& 杨维萍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时刻有人在身边照顾她。别看杨扬现在抱起来这么轻松,当初每次下床对杨维萍和杨扬来说都是一场折磨。&&& 女儿 杨扬:“经常掉地下呀,在床上摔一下呀,反正刚开始抱不动的时候,经常把我妈给掉地下。”&&& 在这场车祸中,杨维萍的身体遭受了重创,同时,她的事业也受到了打击,养殖场里的工人听到她瘫痪的消息,都离开了养殖场,投入80万元的参苗只卖回8000元,赔得是血本无归。此时的杨维萍万念俱灰。&&& 杨维萍:“母亲就说,就劝我说,你不为你自己活,你不为你儿女活,你不为我去活吗,你能叫一个白发人去送你吗?这样当时母亲讲了这句话,我就又放声好一个大哭。”&&& 杨维萍下定决心,为了女儿,为了自己的家,她必须闯出一条路来。&&& 杨维萍:“我说我姑娘现在就是对我恩德最大。不管我付出多大代价,我说我也要就是说走下去,就最起码给我女儿这一块,还有我。”&&& 杨维萍决定从头再来,仔细分析了自己的身体条件后,她打算拾起老本行,继续从事海参苗养殖。
&&& 图解:&&& 养殖户 孙晓峰:“在胶东这一块,养海参,懂技术的人不算很多,虽然很普及,但是技术的方面,人才还是奇缺的。”&&& 杨维萍自己有一手育苗、保苗的绝活,这是个技术活,对体力的要求不大,可以在轮椅上指挥别人干活。杨维萍想把闲置的七十亩的海参池子再利用起来,而前期的投入至少需要三十万元才行,她想到找人合作。&&& 可跟以前熟悉的朋友谈起生意来,杨维萍却再一次遭受了打击。&&& 杨维萍:“有的朋友基本上都不相信了,你现在都这样了,你这不是骗人吗,你还合作什么?”&&& 一次又一次的被拒绝,杨维萍没有放弃,继续给以前的客户打电话,带人去石岛湾那边看池子。&&& 杨维萍:“结果呢,都去看挺好的,反正人家就是看咱现在这个样,人家心里都挺胆怯。”&&& 走投无路的杨维萍只好向自己娘家亲戚寻求帮助。东拼西凑,杨维萍终于筹到四十万元钱,她把这些钱全买成了海参幼苗,投到石岛湾的参池中。要想把海参苗培育成成品参,育苗、保苗可是参苗养殖的重要环节,这个阶段海参苗要得到精心呵护才行,对技术的要求相当高。&&& 杨维萍:“买的苗回来保,保了以后能便宜一点,就是说见利能大一点,就这样又干起来了育苗场,就为了这个池子往里投。”&&& 2006年11月,杨维萍开始出售海参苗,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赚了五十万。赚的钱除了还账之外,杨维萍又承包了烟台市牟平区云溪村的一个养殖场,买回参苗来进行保苗。
&&& 图解:&&& 海参苗养殖,饵料可以说是决定海参生死的命脉,一旦投放的饵料的数量、质量有丝毫闪失,那会殃及整个参池的参苗。实践中,杨维萍摸索出一套方法,根据海参的生长阶段配料,她的饵料营养高,海参吃了抵抗力强,大大提高了海参苗存活率。&&& 杨维萍把海带当作精料掺杂在海参饵料中,给海参食用,而清洗海带是制作饵料的一个重要环节,杨维萍对这个环节要求非常严格。&&& 杨维萍:“这个就是洗不掉吗?你看就是像这种,就是像这样的,你必须洗净,你看特别脏。”&&& 杨维萍:“海带上面有一层碘,就是白白的一层,就是必须把它洗掉,脏东西洗掉,沙,泥,还有一层白白的,上面有盐,把它洗掉。”&&& 一般来说,对于海参饵料,养殖户并不知道它是怎样配制的,于是就在市场上直接购买现成的,杨维萍觉得可以出售自己配制的饵料,同时还向购买饵料的客户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客户如何育苗、保苗。&&& 杨维萍:“动员别人吃我的饵料,我必须得技术要到位。如果技术不到位的话,光给饵料吃,不知道怎么干怎么喂,然后人家的海参就是有毛病了,人家也接受不了,所以给人带来很大的损失。”&&& 经过四年的发展,如今仅仅技术服务一项,杨维萍每年收入就在五十万元以上。尽管身体不方便,但是杨维萍还是会坐着轮椅去客户那里了解情况,给客户传授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 李喜洋:“她这个起码不犯毛病。长势确实比我平时,比我以前喂的能增加30%到40%,喂这种饵料。”&&& 杨维萍的饵料很受欢迎,在圈里小有名气了,甚至有人想出高价买断她的饵料技术。刘宗安是杨维萍的一个大客户,购买过她的饵料后,提出希望能与她进行技术交流,合作入股,建立饵料厂。
&&& 图解:&&& 合作伙伴 刘宗安:“我去要她不给,我再去一次,两次,三次。”&&& 以前都是杨维萍找别人帮忙,可是现在,却有人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刘宗安看重的就是杨维萍的技术。&&& 合作伙伴 刘宗安:“吃她的饵料效果不错,所以对我们的启发很大,就开始逐步的研究探讨,做这个大参饵料。”&&& 经过多次协商,两人达成协议,决定合作办厂。杨维萍负责饵料中精料的配制。&&& 杨维萍的事业蒸蒸日上,杨扬也更忙了,她成了妈妈的“腿”,没有杨扬,杨维萍哪里也去不了,什么事情也做不了,杨维萍要是去做技术服务的话,杨扬更是要全程陪同。&&& 杨维萍:“没有人帮我把东西拿过来,我就什么也干不了,有人就什么都能干,没有人我就寸步难行,没有人的时候连口水都喝不到。”&&& 女儿 杨扬:“我希望我妈能站起来,能像正常人一样,给我做一顿饭。我特别希望我妈妈赶快好,希望回家一开门,看见她在忙碌。”&&& 杨维萍:“我就默默去下定决心,让我姑娘肯定比我,就是以前,就是过的还要好。就是我们现在条件虽然是有点儿艰苦,我跟我女儿说,这都是暂时的。反正对我自己挺有信心的,我就想起来有一首歌,就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死水里养海参 年赚亿元
& 在大连的庄河市曾经有这样一片池塘,无论是养虾还是文蛤,发病的可能性都很大,因此有一段时间,这片池塘被很多养殖户看作不祥之地。直到现在,一提起当时的情况,很多人还心有余悸。
&&&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石山乡原水产助理宋绪财:十家有八家都得亏损。
&&& 村民王玉林:到收成的时候。到收成的时候,甚至几乎就是水了,什么东西都没有。
&&& 村民刘德魁:一刮起来那个风来,那个浪就从那个坝顶上过来了,哎呀妈呀,走到那之后都太可怕了。
&&& 在上世纪90年代,庄河市这样的池塘一共有近10万亩,因为没有养殖效益,当地农民都不敢再承包了。那些池塘也被视为水产养殖的灾难之地,很多都荒废了。
&&&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石山乡原水产助理宋绪财:防潮坝年久失修,整个就不起到防潮作用。成了险坝。
&&& 村民刘德魁:那时候来一看,池塘顶上一片草,人就推个自行车都不能走。
&&& 然而,有一个叫王顺全的人偏偏不信这个邪,他把村民们眼里的不祥之地当成了宝地,非得在里面搞养殖。
&&& 2010年,原先无人问津的池塘,在他手里一亩地竟然创造了一万多元的年产值,这一切,只因王顺全破解了不祥之地的一个秘密,为了破解这个秘密,王顺全差点连命都搭上了。
&&& 王顺全:我这个事业是拿这个命换来的,你看看这两道疤,这一道是第一次做的心脏手术做房缺手术,这个是第二次做的安装心脏起搏器手术。
&&& 记者:哪里?
&&& 王顺全:在这里,这是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在这里面,是在皮下埋的。没有这个事业我不能有这两次手术,应该说实在话就是拿命换来的。
&&& 王顺全到底在在废弃的池塘中,发现了什么财富秘密?为什么在他生命受到死亡威胁的时候,还敢坚持。他究竟有什么样的独到眼光?
&&& 1993年,大连的虾池中爆发对虾流行病,全市2.5万吨的年产量,突然降至不足8000吨。当时,庄河市的石山乡水产养殖场情况最为严重,几次投放虾苗,都是颗粒无收。从那时起,不祥之地的说法就传开了。
&&& 王顺全是当时石山乡养殖场唯一的技术员,他偏偏不信这个邪,自告奋勇要利用虾池养海参。当时他的做法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石山乡原水产助理宋绪财:海参是在海里养的,虾池里能养海参吗?虾池里水浅环境不行就怀疑这个事,包括很多老年人,也没看过在虾池里养海参能成功,所以觉得你王顺全这个做法太冒险。
&&& 发展走投无路的石山乡养殖场,先后给了王顺全100多万元,希望他能够带领养殖场走出困境。1994年,他从山东引进苗种,利用荒废的虾池养殖海参。没想到两年之中,虾池里的海参,总是出现村民传言中的死亡。
&&& 王顺全:当时海参就这么样都吐肠子了,吐肠以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死了。
&&&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石山乡原水产助理宋绪财:把肠吐了以后,这个皮就开始化了,化了以后发白了。
&&&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石山乡原水产助理宋绪财:全池子海参都死了。
&&& 记者:怎么样死?从哪里到哪?
&&& 王顺全:全池子都死了,池边上都是死了一片的海参,也不知道死亡什么原因。
&&&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石山乡原水产助理宋绪财:挺可怕,以前没见过吗?
&&& 王顺全:没见过这玩意儿,非常可怕,你找不出原因来怎么能不可怕。
&&& 海参是一种棘皮动物,在地球上已经存活6亿年了。它有一种特殊性,就是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会吐出内脏,然后体内分泌一种叫自溶酶的细菌,在8个小时之内将自身溶化成水。
&&& 那么,池塘里究竟有什么东西刺激了海参,让海参莫名其妙的死亡?难道废弃的虾池真的就是不祥之地,什么东西都养不了吗?
&&& 1996年,养殖场因为海参养殖失败倒闭了。村民得知王顺全养殖失败的消息后,对那片池塘彻底失去了信心。从此,不祥之地的说法传得更加迅猛。
&&& 村民王玉林:村民:相当可怕的,生怕以后再沾上这玩意,这是赔钱的买卖,根本干不了了。
&&& 村民刘德魁:谁敢拿出钱来,这真正往水里扔,就这个钱真正往水里扔,没有敢干的,谁敢干!
&&& 本想靠海参救活养殖场,没想到养殖场却因为海参养殖失败倒闭了,这让王顺全很内疚。
&&& 王顺全:不管是乡镇企业的钱也好,是个人的钱也好,亏了都觉得于心不忍。都觉得于心不忍,咱觉得愧对了这件事。
&&& 乡里的养殖场倒闭后,王顺全决定自己投资搞海参养殖实验,他想解开这片池塘不能养殖海参秘密。
&&& 王顺全身患先天性心脏病,家人怕他再失败,经不起打击,都劝他别干了。但王顺全偏偏不听,这次他借了100万,要继续在废弃池塘中养海参。又一个两年过去了,海参还是莫名其妙的死亡,让王顺全自己也赔进去100万。而赔进这一百万,唯一的收获只是藏在石头缝里的几个海参。
&&& 王顺全:这个死亡海参的池子里,水比较深的地方,和这个石头缝的背面,就发现有个别海参还活下来,而且长的就像比这个还大。它为什么能活下来呢?所以我们一直在查找这个原因。
&&& 能有健康的海参存活,就证明池塘里的病毒只能造成虾和文蛤死亡,对海参没有影响,也就是说池塘里养海参是可行的。这让王顺全欣喜万分,只要再给他一点时间,他一定能揭开海参死亡的真相。
&&& 可就在这时候,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有一天王顺全在池塘里干活,突然心脏病发,倒在池塘边上,被送进了医院。
&&& 王顺全的妻子:非常可怕那种感觉,他上了手术台能不能和他再会一面了,就是不可想象了。
&&& 王顺全当时的病很重,心脏手术很有可能危及生命。站在生命边缘的王顺全,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池塘里到底有什么东西,让海参莫名其妙的死亡,不解开这个秘密他死也不甘心。
&&& 王顺全:这要是死了,后人不是留下一笔巨大的债务吗?更重要的不管是集体的钱,还是个人的钱,它赔的起不出名称来。赔的是一塌糊涂呀,所以自己到临死关头,也觉得不甘心这个钱,就觉得窝囊,窝囊。
&&& 1998年,心脏手术后,别人劝他收手,保命要紧。但王顺全又回到了那片被人称为不祥之地的池塘,因为他觉得只要找到海参死亡的秘密。池塘就能变废为宝。王顺全到底发现了池塘里的什么秘密,他怎样把村民眼中的不祥之地变成致富发家的宝地呢?
&&& 王顺全心脏手术后,他还想继续养海参,却遭到了家人一致反对。家人跟村民的看法一样,希望离那片不祥之地越远越好。
&&& 王顺全的妻子吴美娥:当时我就有一个愿望,不想要他工作,他只要能活下去,和我把我们孩子带大就行了。
&&& 王顺全的哥哥王顺家:绝不能因为搞经营赚钱,而把身体搭进去,把命搭进去,是不是?因为他的身体状况很不好。
&&& 虽然大家都把荒废的池塘视为水产养殖的不祥之地,但是王顺全不这么认为,池塘里肯定有一种什么东西妨碍海参生长,这种东西不是病毒,但会是什么呢?
&&& 废弃的池塘对王顺全来讲充满了诱惑和遗憾,在他心脏再次跳动起来的时候,就决定还要回去养海参。
&&& 记者:如果失败怎么办?想没想过?
&&& 王顺全:不可能叫它失败,就必须得成功,就是豁上命,就是豁上了。必须得这么干。
&&& 记者:没想过一旦失败吗?
&&& 王顺全:当时就没有这个想法。
&&& 王顺全之所以做事不给自己留后路,甚至敢拿命去拼的原因,就是养海参的效益高。如果能揭开池塘里的秘密养成海参,庄河市那么多荒废池塘,创造的财富就将无法估量。
&&& 王顺全:我也算了一笔账,中国养殖海参的地方,只有在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 海参的养殖面积有限,人们的健康理念逐渐在上升,海上这点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我觉得海参价格只能涨不能落。
&&& 手术以后,王顺全经常瞒着家人出去,偷着往池塘跑。经过一年多对池塘的仔细观察,他终于揭开了海参死亡的真相。
&&& 王顺全:由于大量的降雨,造成盐度变化太大,是海参养不成的一个主要原因。
&&& 那片池塘并不像村民想像的那么可怕,池塘中的病毒只对虾和文蛤有影响,对海参不起作用。而海参的死亡原因是池塘中的海水少不流通,一遭遇暴雨,海水的盐度就要发生变化。而海水突然变淡,就是海参死亡的真相。
&&& 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院研究员隋锡林:盐度突然变化,超过了千分之五以上,这样的话很可能因为这个刺激,海参吐肠以后它可以作为化皮,这样会造成很大损失。
&&& 下雨是不可能避免的自然现象,池塘要想养成海参,就必须要解决海水变淡的问题。
&&& 找到海参死亡的原因,王顺全就准备干一件别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他要在下雨时,将海水中的淡水分离出去。这种想法传出去后,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
&&& 村民刘德魁:我看你脑子出了点毛病,那个淡水,下雨到池塘里还能分离出去?那怎么分离,这么大的池塘水面?
&&& 大连市庄河市石山乡原水产助理宋绪财:那个淡水和咸水下完雨以后,肯定混一起去了,混一起去你怎么能把它分离开?
&&& 按照常人惯性思维,雨水落在池塘里是要和海水混在一起的。但是,王顺全在下过雨后的池塘中测量发现,淡水并不会马上渗入海水。
&&& 王顺全:海水重,淡水轻。淡水在表层,那这样雨下大的时候,表层整个是淡水,这样的话把表层的淡水排出去,尽量排掉一部分,就减轻了海水盐度变化。
&&& 刚下雨的时候,雨水落在海水上面,不会马上混合在一起,上层是淡水下层是海水。只要及时将上层的淡水排出去,就能避免海水变淡。这个道理听起来很简单,可王顺全怎样去操作呢?
&&& 1999年春天,王顺全心脏手术一年后,他背着家人,用房子做抵押,贷款50万,再次向池塘里投苗做最后一搏。而这次王顺全是有备而来,他让工人做了几个木板,就用这些木板在下雨天时分离海水中的淡水。
&&& 王顺全:淡水在表层它轻,把上面这块板拿走,那么往外跑的水就是淡水,现在你把板撤了,你就看出来怎么个原理了。撤下去就看出来了,撤下去就看出来怎么个原理,好你现在撤一下看看。
&&& 王顺全:看出来了没有,现在跑的是顶层淡水是不是?现在跑的就是顶层淡水,顶层就是淡水,这个池塘现在往外排的就是淡水,而不是排底层高盐度的海水。
&&& 在池塘的闸口加上一道木板,打开闸门后抽掉顶端的一块,就能将上层的淡水排出去了。用这种方法,解决了在下雨天,池塘海水变淡的问题。
&&& 经过陆续的试验,到2002年时,王顺全已经成功的养殖了600亩海参,当年收获的8万斤,一共卖了400多万元。
&&& 在全世界近千种的海参之中,刺参是被人们食用最广泛的一种。王顺全当时养的就是这种刺参。
&&&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隋锡林:捞捞捞,好来。
&&& 记者:这海参挺大个的,这个大。
&&&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隋锡林:这就是刺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辽参,它的口感和经济价值。都是海参中最高的,在全世界也是最高的。
&&& 刺参因为全身长满肉刺,所以得名刺参。刺参是高蛋白低脂肪,不含胆固醇的一种海产品。
&&& 记者:这个海参有多重。
&&& 王顺全:一个一市斤多,这个也就是两年的海参,两年多年的海参。
&&& 记者:两年就养这么大?
&&& 王顺全:两年多点,这个不会突破三年。
&&& 记者:像这一个海参能卖多少钱。
&&& 王顺全:现在90元一市斤,一个海参一百来元钱。
&&& 看到王顺全成功后,很多人也开始利用废弃的虾池养海参。就在这时,王顺全又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商机。就是这个商机让他再次面临死亡威胁,还是这个商机让他在死里逃生后,创造了一年过亿元的财富奇迹。
&&& 号,记者在采访王顺全时,刚好遇到工人在捕捞海参。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记者借了工作人员的潜水服,要亲自下水看一看池塘下的海参是什么样子。
&&& 王顺全:注点意,注意安全。
&&& 养海参的池塘深1.5到两米,记者潜入水中后,看到了海参的吃食过程。
&&& 记者:这个海里的海参吃什么东西。
&&& 王顺全:吃水当中生长的自然饵料,像一些底栖硅藻,有机碎屑这些东西。
&&& 记者:吃这些东西,没有激素。
&&& 王顺全:没有激素。
&&& 记者:为啥?
&&& 王顺全:不投饵哪来的激素,不投人工饵料哪来的激素呀。
&&& 海参生长需要清澈的水质,所以海参的食物来源,主要靠池塘下自然生长的饵料。
&&& 养海参要想长得快,除了好池塘,不让水质遭受污染。更重要的就是要选择,个头大,质量好的苗种。
&&& 2003年,庄河市过去荒废的10万亩池塘,都被利用起来养海参了。当时,大连的海参育苗室少,养殖户多,海参苗种就开始变得紧俏。
&&& 王顺全看中的新商机就是海参育苗产业,2003年他投资200万,在庄河市租下了一个育苗室,用过去育虾苗的技术去育海参苗。结果当年,200万就打了水漂。
&&& 育苗场技术员刘天全:当时觉得水产东西都一样,育苗都一样。反正虾苗能干成,海参苗也能干出来,现在想确实太可笑了。
&&& 虾是在自然温度下育苗,而海参育苗则需要人工控制温度。设备不同,所以就导致了海参育苗失败。9年多用命拼出的财富,竟然在不到半年时间,就化为乌有,这让王顺全很不服气。
&&& 2004年,王顺全决定重头再来,打算建一个设备齐全的海参育苗室。可当时,王顺全又没钱,身体状况还差,他的想法再一次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
&&& 王顺全的哥哥王顺家:邓小平说要摸着石头过河,但他绝对没说要摸着石头下海,是不是?
&&& 王顺全:水产这个活就要趟着脚步走,要不走站在那就完了。
&&& 王顺全的哥哥王顺家:你要摸着石头下海,海下不好就淹死了。规模扩的越大他承担的风险就越大,而且承担风险越大,他身体也将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所以总体想法,绝不能因为挣钱而不要命,豁上命了。
&&& 王顺全性格倔强,只要是他坚持的事,就一定要干。2004年秋天,他贷款500万,开始建自己的海参育苗室。为了保证工程进度,王顺全每天都到工地和工人一起干活,当时王顺全的体重还不到100斤。
&&& 王顺全:我天天在这个地方,我跟他那个脸都一样的颜色。我和他那个脸都一样颜色当初,就这么个颜色,就这么瘦。一天到晚在这里海风吹的,我现在知道躲起来了,知道保养保养了。
&&& 2005年,在育苗室工程干到三分之二的时候,由于劳累过度,王顺全再次病倒了。他的心跳每分钟不到二十次,医生为他装上了心脏起搏器。当时有人劝他把育苗室卖掉,用4000亩池塘养海参,一年也有过千万的收入,但王顺全不听,他看中的是海参苗巨大的市场需求量。
&&& 王顺全:1万亩地需要50万斤海参苗,是不是?10万亩地需要500万斤海参苗。庄河市10万亩地,就是少500万斤这样的苗,你想想上哪儿去买500万斤的苗?那不天方夜谭吗?没有啊。
&&& 第二次心脏手术康复后,在大连海洋大学专家的指导下,王顺全取得了海参育苗的成功。从那以后,海参育苗超过了海参养殖,成为王顺全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
&&& 2010年,大连市海参产量超过了10万吨。虽然一年有这么多的产量,但是海参价格却从来没有跌过。一些海参商家为了抢占货源,竞争非常激烈。王顺全当年对海参供不应求的,得到了印证。
&&& 大连海参加工企业收购员:一般收购商拼的什么,就是收购价格。因为现在来说都是私人买卖,一般是谁的高货是谁的。
&&& 记者:竞争特别激烈吗?
&&& 大连海参加工企业收购员:特别激烈。
&&& 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李俊:全市从事海参加工的企业,现在达到了50多家,那么这些企业在做市场,在做品牌。整个的国内市场,开发的规模都比较大。也就是说,这个海参过去仅限于在沿海这种消费,现在遍布全国。 海参的市场消费量大,王顺全由于把握住了市场先机,从600亩荒废池塘开始,现在没年卖海参和苗种,已经创造了过亿元的财富。但是他告诉记者,自己还不满足。
&&& 王顺全:还应该得继续考虑,怎么不知道再扩大,再扩这么大规模。应该考虑四个亿,五个亿。都应该考虑,你想着小车不倒只管推。
&&& 记者:还想干大啊?
&&& 王顺全:还继续干。
&&& 记者:你心脏能扛得了吗?
&&& 王顺全:真的有点承受不了,但是我挺乐观的干,没有事。
&&& 记者:挺乐观的干。
&&& 王顺全:是。
林拱辉养殖鲍鱼海参赚钱的秘密
 在福建省东山县有这么一个人,他叫林拱辉。东山县有近两千家鲍鱼养殖厂,人们说,林拱辉养鲍鱼的时间不算最早的,养殖量也不是最多的,可是他鲍鱼的卖价却是最高的。即便这样,很多外地客商还是抢着来买他的鲍鱼。
  记者:这次来买多少鲍鱼?
  客商:买1000来斤。
  客商:价格比别人比较贵了。
  养殖户:人家的苗一个是卖4毛钱,他一个苗要卖7毛钱。快差了一半的价格。
  苗中介:去年他的春苗都要排队买。
  记者:他的苗排队买?
  苗中介:对啊,要跟他买要跟他预订啊。人家有的客户过来不知道,不知道他的人,但是知道他的名字,就是想到他厂里面买他的苗,林拱辉的苗。
  养殖户:看上他的鲍鱼苗,我们为了我们能在海里面养殖,养得比较好一点,没办法,苗贵一点我们也要选他这边的。
  鲍鱼苗价格高,可养殖户又不得不买。林拱辉很清楚人们对他是又爱又恨。
  林拱辉:爱的是我的产品,恨的是我的价格。听到我的名字,看到我的名片。看到我的电话就知道,你就是卖鲍鱼卖得最贵的那个谁?我在笑,我说我会让你,我最多的一句话跟他们笑笑说我会让你物有所值!
  林拱辉一共有6个鲍鱼养殖场,百亩海上鱼排。鲍鱼生意每年能给他带来上千万元的收入。更让人称奇的是,他的这6个鲍鱼场,都是从别人手里收购的即将倒闭的养殖场,而到了他的手里不出一年半载就全部扭亏为盈。
  他到底有什么秘诀,能让那么多倒闭的鲍鱼场起死回生创造财富呢?
  这里是东山县前楼镇岱南村,这个老宅子就是林拱辉出生的地方。
  说起自己的儿子,林拱辉的母亲显然有说不完的骄傲,可是老人说着说着,林拱辉却突然哽咽了。
  记者:妈妈都说什么了?让你情绪这么激动?她主要是她讲的,我们讲讲,我们也听不懂闽南话,看你一下子眼泪都出来了。是不是想到了以前的好多事?
  林拱辉:是,应该是,特别苦吧,不愿意去回想以前的事。
  林拱辉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父亲就灌输给他一个思想,要想有出息就离开这个家,自己去外面闯荡。
  1985年,还不到16岁的林拱辉就带着父母的期望,离开东山岛外出闯荡,那时候他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外面干出点名堂,否则就不回家!
  林拱辉:一定要走得出去,一定要到那个位置去做什么事,目标很明确。哪怕吃再多苦都不算什么。
  记者:只要出去了就不回来了?
  林拱辉:是,想法都特别清楚,不想走回头路。
  林拱辉在外闯荡的几年里,家乡发生了很大变化。1992年,几个台湾商人将台湾的九孔鲍养殖技术带到了东山岛,在东山县建厂养殖鲍鱼。一时间鲍鱼成了这个岛上的宝贝。
  台商:刚起步那时候养殖量还没有那么多。
  记者:价格方面呢?
  台商:价格上很昂贵。一斤鲍鱼都要200多元钱。
经销商:我们一个月的工资当时是买不了半斤鲍鱼的。
  记者: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多少钱?
  经销商:当时我的印象中90年代初,那时候也就100来块钱工资一个月。
  一时间东山岛上的鲍鱼养殖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外做了多年生意的林拱辉得知后,觉得这是一个绝好的商机。1993年,他打破了当年许下的不成功不回家的誓言,回到了东山岛,专门做起了鲍鱼生意。他收购东山岛养殖的鲍鱼,再通过以前做生意的渠道销售到广东等地。别人都精于卖鲍鱼,而林拱辉更看重选购。短短3年时间,林拱辉就成了东山岛最大的鲍鱼经销商。
  林拱辉:市场的信息时刻都告诉我们,产品的质量就直接可以让你的鲍鱼在市场占有率跟地位跟价格特别有关系。
  人们发现林拱辉收鲍鱼时总是多一个心眼。他跟别人不同,每到一个鲍鱼场都东看看西瞧瞧,往往还要跟技术员聊上半天。多大的池子需要投放多少鲍鱼苗。鲍鱼的生长周期。吃什么饵料利于鲍鱼生长。这些与收鲍鱼完全没有关系的问题,他都特别好奇。很多人觉得他实在是多此一举,然而就是这一点却成了他日后做大做强的制胜法宝。
  经销商:我跟他接触的时候,贸易的时候。他经常在这些工厂里面走,走的时候他自己一直在研究琢磨。
  收购鲍鱼的三年中,林拱辉跑遍了东山岛所有的鲍鱼养殖场。每次收购完他还会拿笔记住每个鲍鱼场的特点,哪个场养殖的鲍鱼品质好,哪个场存在什么问题,他都了如指掌。
  经销商:这个人,林总这个人比较善于研究,他已经把鲍鱼养殖的这个技术都已经掌握了。
  1996年,对于林拱辉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东山县的鲍鱼产业因为大面积鲍鱼疫情受到了重创。
  海洋渔业局:由于从开始发展鲍鱼以来,没有碰到大面积死亡的这一种突发性的大面积死亡的这种情况,所以一下子就措手不及。对这一些从业的养殖户可以说是致命的打击。
  中介:有的人都亏得很厉害,那时候鲍鱼场,我们东山这个鲍鱼场亏得很厉害,真的有的真的亏得场都要倒了。
  那段时间,东山县的鲍鱼养殖场就像是烫手山芋,谁都不愿意接手。
  台湾同行:基本上说要去接的很少了。大家都没有感兴趣。因为做生意就是这样,养殖这块就是你有赚钱大家都拼命得做,没有赚钱大家拼命得逃。没有人敢去再投入下去。
  1996年6月的一天,海边的一个鲍鱼养殖厂里来了一个熟人,他就是收购鲍鱼的林拱辉。当时鲍鱼场老板非常奇怪,自己的场子已经面临倒闭,一个鲍鱼都没有,林拱辉还来干什么?交谈之后,林拱辉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他想收购这个场,一听这话鲍鱼场老板很是诧异,甚至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现在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敢养鲍鱼了,林拱辉怎么还要来收购自己已经倒闭的鲍鱼场呢?
  林拱辉:人家不要的我们才有机会对不对?成本要省一点,速度快一点,速度快投产快,效益就回报快。人家不要的这种场子相对比较便宜。
  正发愁自己的这个烂摊子没法收拾,突然有人来收购,对于鲍鱼场老板来说,这无疑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好机会,他二话没说,以15万元的低价,将这个拥有200口鲍鱼池的养殖场卖给了林拱辉。
  经销商:卖给他厂子的这些人,都是经营到后来都是负债累累,可以说是遍体鳞伤,才会把场子转给他,转给他以后等于是不仅卸掉包袱,而且也是有些人甚至想看他笑话。
  林拱辉当时收购鲍鱼场的行为成了很多人茶余饭后的笑柄,那么他接手的究竟是怎样一个烂摊子呢?
  林拱辉:差不多这样。
  记者:就像这样?
  林拱辉:就像这样的场子。
  记者:都已经荒废了?
  林拱辉:荒废了一段时间了。海边的荒废特别快,因为海边腐蚀快荒废快。
  记者:这么破能给它再重新建造起来吗?
  林拱辉:可以其实基改的这一部分只要你预算成本到位、精准、没什么事,投资也需要成本预算。如果认为你这个海区有价值你完全可以大胆投上。
  就这样,1996年,林拱辉拥有了人生中第一个鲍鱼养殖厂。收购之后,他依照以前收购鲍鱼时积累的经验,将200口鲍鱼池进行改造。可单凭这样就能够让一个倒闭的鲍鱼场起死回生吗?
  原来,林拱辉在收购鲍鱼的时候发现,东山县的鲍鱼已经长时间不更新品种,使得整个品种的成活率降低,抗病率变差,这也是整个鲍鱼行业受挫的根本原因。林拱辉买下鲍鱼场后立即更新了鲍鱼品种。
  林拱辉:这个是大连的,这个是山东的。我们就都跟我们南方鲍杂交,一起在重新杂交,这个都是不同海区,不同海区出来的,来我们在这边在驯化,度夏,驯化,再来筛选。
  这个就是母鲍鱼,母鲍鱼的颜色跟公鲍鱼不一样。母鲍鱼是黑紫色的。
  记者:就是这一块?黑紫色的。
  林拱辉:那公鲍鱼就是白的了。不一样。颜色绝对是不一样。所以呢,这个选种,这个配种一个很好的过程,严格遵守这个才有办法达到优化品种质量提高,成活率抗病率特别关键的一个环节。
  在外的鲍鱼销售经历让林拱辉结识了很多做水产养殖的朋友,只要外地一有新品种,新技术,林拱辉总是第一时间知道。这也正是他能让倒闭的鲍鱼场起死回生的一个关键原因。
  经销商:他正常都是一两年就更新品种了,所以他养殖鲍鱼的成活率比较高!
  靠着这个关键点,林拱辉收购改造的这个鲍鱼场一年就有了效益收回成本。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林拱辉一发而不可收,两年收购了4家将要倒闭的鲍鱼养殖场。他越收越胆大,2002年,居然盯上了当地一家颇有名气的养殖场!
  这一年,一家由台湾商人经营的鲍鱼场也面临着倒闭。对方老板是最早一批带着技术到东山养鲍鱼的台湾人。1996年后这个养殖场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差,林拱辉从中又看到了机会。
  林拱辉:我知道以后来了以后看了一看,算了一下整个场,看了看了以后自己心中其实我是有数的。我自己的想法但我也没说。我认为这个应该让我来经营我还是可以的。
  林拱辉到底发现了什么呢?他满怀信心的找到那家养殖场,但当他说明来意时,却碰了一鼻子灰。对方老板说,自己是东山鲍鱼养殖的开山鼻祖,他自己都养不好,你林拱辉不是开玩笑吗?无奈之下,林拱辉想了个办法。
  知情人:本来是一个场,后来隔成两个,两个中间隔开用那种遮荫网盖住,这样遮过去。跟人家这样分开,这是你的,这是我的。
  林拱辉向对方提出,租用养殖场的一半,比比看到底谁养得好。那家养殖场总共有196口水池,一半租给林拱辉,一半留给自己。半年后,林拱辉的这边每池子的鲍鱼产量达到600斤,而对方只有300多斤,这让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知情人:这一个效益就好,那个就不好。厉害之处就在这里了。
  那么林拱辉究竟有什么绝招居然把最早养鲍鱼的行家也赢了呢?
  这就是那家养殖场,在这里林拱辉告诉了记者自己获胜的原因。
  林拱辉:以前他这边的成本比较高,就是每一台抽水直径160毫米的这种管。
  记者:哪个?
  林拱辉:这种管叫160吗,这种管的抽水每一台水,这个是160毫米的直径。
  记者:直径160?
  林拱辉:他台湾人是用的抽水电机是11千瓦。
  记者:一千瓦?
  林拱辉:11千瓦。我呢我用了7.5千瓦的电机,就比他每个月同样一个水池可以节省一千多块的成本。
林拱辉通过改造循环抽水系统降低了成本,加大了鲍鱼池的利用率,同时更新了鲍鱼的品种,这一减一增,让他最终赢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
  台商:对方老板当初分他一半的话,也是要做一个对照看能不能再恢复上来,那结果他后期。
  记者:结果他们俩的成绩怎么样?
  台商:养殖成绩不是很理想,后期他就失去这个信心了就没有再养鲍鱼了。
  当时那家养殖场的老板正好要退出回台湾,收了林拱辉一年租金后,就干脆把整个养殖场都卖给了林拱辉。一年后,这家养殖场也实现了盈利。
  让一个个养殖场起死回生,林拱辉从此有了名气,很多鲍鱼场要是做不下去,都会想办法请他过去看一看,或是托人找他收购。可就在这个时候林拱辉却宣布不收了。
  林拱辉:担心因为鲍鱼发展速度比较快,一个行业太快的时候就是危险的时候,莫名其妙自己对自己也一种说不出来找不到的那种感觉。怕这个行业持续时间不是很长。
  那么,林拱辉真的不再收鲍鱼养殖场了吗?
  2005年一段时期,林拱辉突然走出了人们的视线,同行们有将近2个月时间没有见到他的踪迹。原来,那段时间,林拱辉去了一趟山东。回来之后,他又收购了一个鲍鱼场。可是这次的收购却不同于以往。这个不起眼的小厂位于林拱辉一个鲍鱼养殖场的后面。里面只有十口水池,位置非常隐蔽,他声称要在这个鲍鱼场里养海参。
  北方海参养殖户:如果说海参要是在南方试养成功,它将会给南方,这些养殖户带来,甚至就是一次革命。
  那么林拱辉为什么要改变过去收购鲍鱼场养鲍鱼的一贯风格,他去山东又究竟干了些什么呢?
  他叫傅伟,是青岛一家海参养殖场的负责人,也是海参养殖的技术员。2005年的一天,正在养殖场给海参苗换水池的傅伟,见到了一个陌生的客人。
  林拱辉:然后真正谈开的时候,把海参弄到福建来我这个想法。他笑笑,他说你别费钱了这个能成吗?
  傅伟:肯定是不行,你在那个地方搞海参如果是吊养的话,吊养成品参还行,找一个温度差你像冬天到南方吊养成品参还行,你如果是搞苗我感觉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林拱辉想要请傅伟来福建养海参育苗的这个想法,一说出口就遭到了傅伟的拒绝,包括在场的几个青岛海参养殖户听到后也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们眼里,这是不可能的事。
  养殖户:海参要在南方养的时候,我觉得他这个想法是很大胆,很冒险。理论上讲是海参都过不了长江。他怎么敢去这样做?
  可林拱辉就觉得在南方养刺参可行。
  林拱辉:鲍鱼都能拿到你们山东来荣成来,为什么这个南鲍都能上北方来,为什么这个海参不能下南方去?
  林拱辉认为在鲍鱼众多的东山岛养海参一定有商机,可要养就必须找行家来帮自己。林拱辉觉得傅伟就是理想人选,所以他无论如何也要请傅伟来福建。
  林拱辉:我看他在做海参那种执着,那种细节,那种说话那种状态很合我胃口,做水产的人一看就知道。特别执着。我当时就在想这个人如果能够给我做成一些事,这个做水产的性格特别到位。说动他花费了一两年的时间。
  有了傅伟的加入,林拱辉心里有了底。于是这个收购来的小厂成了他试养海参,实验育苗的场所。可谁也没想到这个决定让林拱辉默默投入了3年。
  记者:他大概投入了多少钱?先后?
  傅伟:这个具体没法说。
  傅伟:他跟我说怕我泄气。
  记者:怕你有心理负担?
  傅伟:嗯,有心理负担。他从来不跟我说我赔了多少多少钱,他从来不说,你就干就行了。他不说赔钱。
  林拱辉的信任,让傅伟一心扑在了实验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三年的实验。林拱辉终于是将北方的刺参在南方育苗成功。
  水产局:海参养殖方面有新的突破。这样子我们整个东山养殖产业档次就更高了。而且我们的效益也就更高了,社会效益也就更好了。
  林拱辉告诉记者,他每收一个即将倒闭的养殖场,价格要比新建一个养殖场的花费低将近一半,正是因为这个办法节省了资金,他才能快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2010年,林拱辉的鲍鱼和海参,销售额超过了1千万元。他也成为了当地改造倒闭鲍鱼场最成功的人。
  林拱辉:我的理解第一名是,一回头都看不到第二名的才叫第一名! >>浏览更多您要关注的文章,请点击进入查看,或更多信息请进入首页查看!本站内容由联合(.cn)联手从互联网搜集而来,本站还有等多个栏目供您参考。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上一篇文章:
&&&&&&&&&&
&&&&&&&&&&
&&&&&&&&&&
&&&&&&&&&&
底部导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尔滨伊尹海参馆老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