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为什么赚钱这样红

2016年网红为什么那么红?
> 2016年网红为什么那么红?
2016年网红为什么那么红?
编辑:义俏
  据《2016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估计,今年红人产业产值接近580亿元,远超去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2016年网红为什么那么红,更多热点项目欢迎您继续访问()。
  作为网红界的&清流&,PAPI酱本周首次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直播,收获了峰值2000万在线网友,同时获得打赏的礼物超过90万元。此前不久,艾瑞与新浪微博一起发布《2016年网红生态白皮书》,这份白皮书抽样3万多网红,显示过去一年粉丝规模从1亿增长到3.85亿,24%的网红已经签约了相关经纪公司。
  就连传统媒体界大佬黎瑞刚,也在6月公开对网红经济进行了投资。凝聚娱乐自媒体创作力量的网络视频内容及IP聚合与孵化公司VS MEDIA宣布获得了B轮融资,这笔战略投资来自黎瑞刚执掌的华人文化控股集团。
  随着PAPI酱在3月拿到巨额投资,2016年也被人称为&网红元年&。传统媒体的冬天似乎在这个炎夏显得更为冷酷&&来抢饭碗的不仅有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还有在传统媒体看来只有一张脸的网红。
  但巨大的粉丝量却在这个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网红能够带动的经济,和明星可以带动的粉丝效应,已经呈现出了令投资人心动的曲线。
  媒体的传播力量从未如现在这样能够迅速变现,&谢谢宝宝打赏&这几个字,眼看就要和&亲,包邮哦&一样成为网络红词。网红经济的奥秘在于,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媒体也不再高高在上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编外教师,而是成为网友的小伙伴,一起分享知识、分享趣事,同步喜怒哀乐,共享生活细节。
  仅这一点,就打败了大部分传统媒体,甚至包括刚刚圈起地来的微信公众号。以网络直播为例,当用户点击进入页面的时候,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内容提供者有足以吸引眼球的东西使自己不关掉页面,而用户是随时随地在直播中进来的,这就要求内容必须一直保持精彩。只靠黄赌毒显然既不符合国家规定,也无法可持续发展。
  看似并没有什么文化的网红经济,实质上是需要文化的产业。高晓松可以摇着纸扇说晓松奇谈,金星也可以叉着腰说市井笑话,这并不矛盾,金星背后的内容团队甚至可能比高晓松的更具才华。
  而能让传统媒体大鳄黎瑞刚看中的,也绝对不会是刷脸靠粉丝买单的简单模式。一个网红单打独斗的模式很可能会带来内容匮乏、商业合作洽谈失败等技术性问题,而时下以罗振宇、黎瑞刚为首倡导的网红经济,则很可能将整个产业链组合起来,使得网红不再成为昙花一现,一些有质量的网红还可以得到更好的经营。
  网红经济从根本上说应该是一条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上,IP是核心,而内容、营销、训练、转化等则是围绕在IP周边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也很可能在将来为互联网经济带来更切实的收益。
  从效果讲,一个肯打赏的粉丝,远比100个订阅了却不看的读者的传播效果要好得多。很遗憾,这是传统媒体无法逾越的天堑。
下页更精彩:1
2016年网红为什么那么红?相关推荐|||||||||||||||||
&>>&&&&&正文
网红露真容变路人 网红为什么这样红?
  初现产业化
  当品牌出现集聚后,便会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目前的网红3.0时代,网红品牌背后的产业链已经初步显现。
  以网红呛口小辣椒为例,这对双胞胎姐妹通过在博客上发布亲身演绎时装搭配吸粉,随后跻身时尚主流媒体、与大品牌合作、创建自有品牌ZOWZOW,从而成为时尚博主类网红的典范。这种模式在欧美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另一种模式则是更具中国特色和更为普遍的电商模式。由于网红店铺往往存在缺乏供应链支持、团队管理不规范等痛点,于是专门解决这些痛点的淘宝孵化公司应运而生。网红莉家、榴莲家等已转型为网红孵化器,依托供应链的优势和公司化的管理开始批量制造网红品牌,然后借助网红的影响力实现淘宝店铺销量的迅速增长。莉家CEO冯敏认为,现阶段尚属中早期,未来网红市场将会有更多人入局,前景不可限量。
责任编辑:听音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最热门主播占一半 东北主播为什么这样红?
作者: 北京青年报-温婧来源: 北京青年报 15:00:18
东北主播占据国内秀场类直播的半壁江山 供图/视觉中国在语言表演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女孩自身条件好,个子高,肤色白;入行时间较早,在业内具有一定的口碑和影响力……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时下最火的秀场类直播平台上,“最热门主播”中东北人占据了至少近一半的位置。在时下最火的移动直播平台中,东北人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据统计,目前在娱乐秀场直播中,东北主播占据着平台中“最热门主播”的近一半位置,尤其是娱乐秀场中为数不多的男性主播,几乎都来自东北。他们直播的内容多为聊天、讲笑话、唱歌、跳舞等,集中在泛娱乐直播中,而在游戏等直播领域并不多。现象东北人占据秀场直播半边天“欢迎XX朋友,谢谢XXX的礼物”,一进入9158直播平台的某热门直播间,就听到一位操着东北口音的女主播在与房间内的人聊天。现在,对每位进入房间的观众表达谢意已经是秀场主播的习惯;一旦有观众赠送较大价值的礼物,主播甚至会暂停唱歌等表演,直接对其表达感谢。从口音中可以听出来,这是一位东北女孩。记者在花椒直播、直播、一直播、9158、6间房、KK直播等多个素人秀场类平台统计发现,平台上“最热门主播”中,东北人占据了近一半、甚至超过一半的位置。有趣的是,目前秀场类直播平台上超过80%的热门主播都是女性,而其余不到20%的男性主播,几乎都来自东北。同时,在斗鱼、虎牙、龙珠、战旗等以游戏为主的直播平台中,东北主播在游戏主播中并不多见。可以说,东北主播占据了国内秀场类主播的半壁江山。追访专职主播在东北都算高收入记者随机跟几位东北主播聊天发现,专职做主播的不在少数,他们一般专注于固定的直播平台,通过礼物等可以月入几千元,甚至过万。一位6间房秀场的东北女主播称,自己之前做线下产品销售,由于工作时间自由,就一边尝试做主播。“我喜欢表演啊,喜欢聊天,直播的感觉就像当明星”。她说,后来生意不太好,就完全放弃工作,专职做起了直播。由于自己长得漂亮、会聊天、唱歌也不错,在直播平台上经常收到粉丝的礼物和红包,发现“做主播好玩还赚钱”。目前,该主播拥有2万余名粉丝,每天直播8小时,每次直播时在线粉丝人数2000人左右,她称,目前自己每月收入约七八千元。她表示“东北普通工薪月入三千多元,这在东北已经算是高收入了”。此外,她还和自己的粉丝建了一个QQ群,在非直播时段和粉丝在群内聊天,“我会在里面发红包,鼓励粉丝在约定时间上线看我直播,给我送礼物。粉丝也会在里面发红包、聊天,我感觉他们就是我的朋友。”另一名在KK直播平台的黑龙江女主播表示,自己由于家庭条件好,大学毕业后就没有找工作。无聊之余尝试在网上做直播,通过直播认识了许多朋友,也打发了时间。“我不喜欢出门,甚至拿遮光纸把房间贴起来;可是通过网上直播,有那么多人陪我聊天,夸我漂亮,这是我喜欢的生活方式。至于礼物,我只是觉得很‘有面儿’,并不是在乎那点钱。”由于她的外形条件好,目前在“周星”排行榜占据了前几名的位置,她拥有20多万人关注,直播时能有1万多观众观看直播,月入轻松过万元,算是平台的一大明星。数据东三省主播“吸金”能力相当强陌陌“哈你”直播平台向记者展示的一份数据显示,东三省的主播综合实力超强。在全国排名前十的主播综合实力排行榜单上,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分别位列第2、5、6,仅次于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等地。从主播“吸金”程度来看,东三省也全部进入“主播人均收入省份排名前十”,分列第4、7、10名。陌陌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这份榜单是根据主播在直播时的登录地、而非籍贯进行统计的。事实上,东北主播的数量和吸金能力可能比榜单中的数据更多更强。“确实东北的主播不是一般的高,但我们是按照登录地点计算的,因此会有些偏差”。同时,东北主播的质量都很高,“我们平台上几乎前几的大主播都是东北人”。记者在一个房间内与一位显示登录地为“江苏”的男主播聊天,该名主播表示,自己是在江苏工作的黑龙江人,经常利用闲暇时段进行直播。目前,该主播拥有7000多名粉丝,直播时有500多位观众在线观看,是平台上较为热门的主播之一。东北主播的吸金能力也很强,据了解,在YY直播平台上,知名主播利哥、天佑等年收入已超百万,除了在直播平台上拥有大量粉丝外,他们还涉足影视圈,参与影视节目或推出自己的微电影。内容东北主播以表演、聊天为主记者在多个直播平台上按照“热门”主播的顺序依次点击进入房间,与主播聊天,统计其籍贯及直播内容,发现几乎所有东北主播都是在室内定点直播,最常见的是在自己家中开设专门直播的位置。这些主播并非“玩票”性质,他们的直播地点是经过精心挑选与布置的,在观众视野内摆放了各种家具、玩偶或其他装饰品,直播所用的耳麦也较为专业。在秀场直播中,直播内容有唱歌、跳舞、讲故事、聊天等,而东北主播直播内容最多的依次是边聊天边唱歌、仅聊天、跳舞。其中,一种名为“喊麦”的表演形式特别受到东北主播的欢迎。喊麦是指用说唱的形式表演,歌词简单押韵,节奏性较强,特别适合小范围表演。喊麦介于说话和唱歌,歌词节奏快且押韵,东北主播的普通话比较标准,他们可以较好地控制喊麦。在陌陌发布的《移动直播报告》中称,南北主播的直播内容具有一定差距,除了唱歌等固定内容,调查发现,东北的主播颇爱在直播间隙和自己的观众唠嗑、拉家常且说话直爽;而南方的主播则相对温柔婉约,比如有的主播在直播间跳芭蕾、化妆等。关注东北主播有“互带”的风气一名业内人士表示,主播等行业虽然较为开放,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一名主播在本行业做得有所起色之后,许多周围的人就会一拥而上。东北主播入行时间较早,在业内具有一定的口碑和影响力,因此东北人就会越聚越多。记者在多个直播平台上看到,现在较为流行“双主播”直播的方式,也就是两名主播远程连线,一起出现在彼此的直播间内;观众在观看时,屏幕上会分为左右两部分,同时显示两位主播的直播内容。两名主播可以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聊天甚至做游戏,也会为彼此带来更多的粉丝。而在双主播的形式中,东北主播通常占据较为主动的地位,会带动直播间内的气氛,决定直播内容节奏,还会在其间有效拉拢粉丝互动和赠送礼物。还有的主播透露,一些主播之间会互认师徒,徒弟会到师傅的直播间“刷礼物”,为师傅带动人气,拉动排名。他表示,这种方式在东北主播中不算少见,一些平台上存在东北主播之间“互带”的风气。分析东北主播为啥容易火?为什么东北主播如此火呢?毫无疑问,东北人在语言表演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东北人有表演天赋”,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藩说,“‘过了山海关,都是赵本山’,东北地区的多数人比其他地方的人会表演”。在采访中,多名专家提到了东北人的表演天赋,尤其是在语言、幽默中的天赋。“我们可以看到,赵本山、小沈阳等中国非常优秀、非常知名的小品演员都来自东北,再如二人转等表演形式,也来自东北。二人转基本要求会唱会讲笑话,还要一个人完成,和直播的形式相似。所以,东北的直播会更加契合中国的文化,尤其是中国的幽默。”精准营销专家朱丹蓬如是表示。此外,东北的女性外形好也是其走红的先决条件。“东北女孩自身条件好,个子高,肤色白,一高(白)遮百丑。他们为人豪爽情商高。”有网友表示,“东北人整体的颜值比较高。并且,东北人性格外向。直播这种强调个人表现力的平台,类似于春晚舞台,除了传统、惯性等原因,他们的外形与性格是重要原因。”网红经纪公司热血马CEO卞海峰向北青报记者透露了自己公司选择网红孵化的标准,“我们的要求是播音主持系为主,要求是没有观众也能表演,只要有一个观众也要服务于他”。他表示,这样的标准一般人很难做到,但东北人却有不少可以满足。“能聊是东北人的先天优势,可能是环境问题导致的,许多东北人冬天有近2个月的时间不能工作,在家里聊天消遣。这与我们要求的主播以播音主持系为主是一样的,普通话较为标准,且能聊天,东北人在这方面具有地域优势。”而东北的经济形势也被多名受访者所提到,目前东北的实体经济下滑严重,许多东北人只好从事以个人为主的娱乐性工作。财经观察主播该不该“扮丑” 博粉丝关注?事实上,主播的粉丝具有稳定性,多位主播表示,自己收到的礼物大多来自固定的几名粉丝,这些粉丝陪伴自己时间久、互动性强、出手阔绰。一旦在直播中他们进入房间,或是送礼,主播都会花时间进行感谢和互动,以正面激励他们。目前,拥有大批量粉丝的主播都建有自己的QQ群或群。主播在群内,也就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和群友对话,更能拉近与粉丝的距离。一名东北主播表示,自己会研究粉丝的心理,“可能直播更像明星和粉丝的互动,但是微信QQ群更像是朋友之间的聊天,我会多多在群里开玩笑、发红包,以拉近我跟粉丝的距离。”上述一位专家表示,这就是主播和粉丝的社群效应,二者之间是一种强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带来更好的变现。但是基于表演天赋,也有网友表示,一些主播会另辟蹊径,以扮丑来博取观众眼球。网友表示,在某直播平台上的“热门”中,有一位来自东北的男性主播用一种材料把自己的脸涂成黑色,拿着奇怪的道具与观众聊天、唱二人转、讲“笑话”。除了脸部装饰外,该主播还不时做着鬼脸,配合着不雅观的肢体动作。网友表示,这种体验令人不适,但在该房间内,仍有400余名观众在线,并有不少观众与其互动、赠送礼物。业内专家表示,扮丑固然可以在短期内博取一些观众的眼球,但并不是长久之计。几代网红的兴衰告诉我们,能够持续输出优质内容才是网红成功的关键。网红类似于明星,其个人形象和定位代表了其价值,而“扮丑”是以快速消耗自己的个人形象来换取关注。这类主播只能是昙花一现,并不值得仿效。
【版权提示】亿邦动力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和朋友圈
两周内免登陆
电商服务推荐
上海云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关系管理CRM|||||||||||
(文化圆桌?网络时代的文化新象③)
“网红”为什么这样红
――关于网红文化的讨论
日16:09&&&&来源:
网红的共性是通过传递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粉丝,价值观同频的人群借网红聚集成一个社交团体。
“信任困境”是网红文化的通病,信任是影响力的基础。是博眼球获得短期收益,还是踏实修炼锻造个人影响力,将成为未来几年内网红群体优胜劣汰的分水岭。
网红是文化现象,也是经济现象。作为大众文化的网红产业,也促进了经典文化的传播,通过降低门槛拉近经典文化与大众的距离。
让经典文化不再“高冷”
本报记者&周飞亚
今年上半年,一档叫做《艺术很难吗?》的脱口秀节目在优酷热播,成为国内第一个艺术类脱口秀。其主播“意公子”也迅速晋身网红,以其浅显直观的讲解和异常幽默的调侃赢得了无数粉丝。
《艺术很难吗?》的走红绝非个例。同样红火的脱口秀,我们还可以列出一大串:《罗辑思维》《樊登读书会》《晓松奇谈》《雪枫音乐会》……历史、文学、美术、音乐、经济、科技、收藏,它们几乎席卷了每一个文化领域;从优酷、喜马拉雅FM到微信,它们几乎覆盖了所有互联网平台,有的还开发了独立的APP。
近年来,面向大众的经典文化传播,可谓高潮迭起。这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社会的消费升级,文化艺术消费的需求持续升温,不少人从中看到商机。另一方面,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所搭建的信息高速公路,大大降低了知识的门槛,使一些“高大上”的文化艺术变得触手可及。
两者的碰撞,恰如金风玉露一相逢,催生了一批文化类脱口秀和主播型网红。他们通常出身草根,深谙网络传播之道,言辞幽默犀利,并且都有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
如果将易中天、于丹等人看成是第一代面向大众的经典文化传播者,那如今的意公子等网红主播,无疑是第二代:
第一代传播者以电视媒介为平台,都是专家学者,这种传播重在“传授”,带着一种启蒙式的、高高在上的味道。第二代传播者以互联网为平台,没有身份门槛,他们的传播强调“分享”,与观众平等相待。这种从以“我”为主到以对方为主的氛围,与互联网用户体验不谋而合。
前者是单向传播,节目形式也比较单一――基本上,专家们并未针对电视媒介的特性来打造内容,只是将他们在大学讲的课、做的讲座搬上荧屏。后者是双向互动,节目形式也相对多样化,还时常举办线下活动。粉丝的兴趣不仅能够影响节目组的选题,还能为节目发展提供资源和帮助。如《罗辑思维》就公开向观众征集策划案;《艺术很难吗?》的粉丝甚至义务上门帮节目组打包寄快递;8月13日在厦门开幕的古埃及珍贵文物中国巡展第一站,意公子团队能成为主办方之一,也是靠一位粉丝的牵线搭桥。
运营模式也完全不同。第一代传播者是被动参与,他们由电视台选择、邀请,虽然有一定的报酬,但并不参与商业运作,节目收入主要靠广告。第二代传播者都是主动介入,不少人将此作为一个创业项目,节目本身通常是免费的,营收主要依靠粉丝交纳的会员费、线下活动门票和相关商品的售卖――这也是典型的“网红经济”模式,有魅力的个人成为商业流量的入口。
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红经济元年”,无论是大众的关注度还是网红的产业化,都迎来了大爆发。不止草根网红,一些专家也加入这股传播热潮:如经济学家吴晓波创办的《吴晓波频道》,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田艺苗开设的《古典音乐很难吗?》等。他们主动调整传播模式,努力适应互联网语境,如《吴晓波频道》中负责插科打诨、“二次元”风格十足的“巴九零”,又如田艺苗“穿T恤听古典音乐”的口号,其实都是在做同一件事:将原本“高冷”的姿态降低,拉近知识与人们的距离。
不难看出,草根出身的网红主播受限于自身的知识储备,往往偏向于最基础的知识普及,受众范围更大,传播效果更好;专家型网红则提升了节目的整体水平,也满足了人们的进阶需求。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很多时候,人们尚未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仅仅是缺乏一个契机。网红主播们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因此,即便节目质量参差不齐,也自有其价值和意义。当高高的门槛放下,展露出里面绝美的风景,相信每个人都会想要更深地走进这片天地。
从注意力到影响力
袁国宝(新媒体联盟发起人,《网红经济》一书作者)
在中国,生产网络文化元素的主力军主要集中在70后、80后和90后三代。每个群体都因其成长经历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70后老成稳重,介于传统与创新之间;&80后是在互联网接入中国后最早消化海量知识的群体;90后及00后是互联网原住民,网络几乎就是他们的现实空间。
什么是网络文化主流?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互联网接入中国20余年,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在国家治理、经济转型和消费习惯更新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网络文化的建设才刚刚提上议程。自媒体与大众传媒的分庭抗礼,覆盖和影响着不同的受众,导致观念场域的扩张和舆论的日趋多元。
近年来网络热词的铺天盖地,段子手的漫天飞舞,以及影视、选秀活动等在内的娱乐产业的迅猛发展,使我们不得不正视:泛娱乐化正在侵蚀主流文化,亚文化开始占领网民的精神世界。
多年前,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表达了对电视带来的娱乐文化盛行的忧心。新媒体日新月异的中国,相似的忧虑也存在。在经历了从韩寒、痞子蔡等一代网红,到芙蓉姐姐、凤姐、奶茶妹妹等二代网红,再到今天包揽全媒体平台的三代网红,我们会发现:文化产品越来越碎片、轻盈,即使知识性的网络脱口秀节目,也是以网民所喜爱的语言完成的。有人批判网红文化肤浅、无聊,哀叹精英文化正在空心化,本质上是对社会现象娱乐化的质疑。
其实,网红文化算不得洪水猛兽。很多网红缺乏优质原创内容生产力,靠高颜值和出位言行红不过两三天,便被互联网的自净功能淘汰。这种自净功能来自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网络热词“三观正”就是这种内心驱动力的体现。能对大众构成深刻影响的,不是直播间里的锥子脸美瞳娃娃音,而是有内涵、三观正、能输出价值的网红。原创内容外延很广,可以是文字、音视频,也可以是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而这些正是网红的文化价值所在。
时代斗转星移,网红前仆后继。就个体而言,网红是快消品。因为良币驱逐劣币,市场的倒逼会使很多不合格的网红被淘汰。前些年因新闻事件不经意走红的大衣哥、天仙妹妹如今难觅踪迹。同为炒作型网红,芙蓉姐姐瘦身成功,微博言论还不乏小智慧,扭转了舆论形象;凤姐则转身成为某新闻客户端的主笔,还加上了天使投资人的身份,加上其独自一人在美国奋斗的励志故事,如今人气颇高。
如果不跟随平台和用户一起成长,网红很快就会被取代。今天人气最高的网红群体中,读书界的罗振宇、财经界的吴晓波、投资界的徐小平、留学教育界的俞敏洪、科技界的罗永浩、写“鸡汤文”的咪蒙,无一不是有个性、有原创内容生产能力的达人。尽管一些网红身上存在争议,但不能否认,他们的共性是通过传递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粉丝,价值观同频的人借网红聚集成一个社交团体。偶像(网红)和粉丝之间没有仰视与被仰视,只有建立在信任和默契基础上的社交活动。
“信任困境”是网红文化的通病,那些率先获得粉丝信任的人,将成为第一批形成个人品牌的网红,而信任正是影响力的基础。是只想博眼球获得短期收益,还是踏实修炼锻造个人影响力,将成为未来几年内网红群体优胜劣汰的分水岭。
网红文化的核心是人性,人性天然向往美好。互联网一日千里,网民代际不断更迭,文化样式将更加丰富。无内涵的网红不能填补大众追求梦想的饥渴,肤浅的网红也不会拥有较长的生命周期,这不只是网络文化规律,这更是自然规律。从赢得注意力到产生影响力,网络人气比拼最终靠的还是修身齐家的自律和治国平天下的情怀。
社会活力的体现
李&勇(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出现的网红,其历史虽不算长(十年左右),但从传播学、经济学等角度对其产生背景、方式、发展史、前景等的研究却不可谓不及时。
这显然和它背后的产业关联有关。从当年较单纯地靠图文传播自我炒作式的怪诞言辞和形象出位,到今天追求较高品质的原创才智+商业包装而出名,可以看出,网红的产业化经历了“无心插柳”到“有心栽花”的过程,其发展程度也在不断成熟。
这种产业化关联,不应成为我们站在一个精英化立场对网红加以排斥的理由。因为,首先,它的出现和流行确实能展现时代的多元、宽容和进步――至少它是一种社会活力的体现。其次,在导致网红出现的诸多因素中,大众的趣味至关重要,这种趣味虽然多是官能化和情绪化的,但它却是集体无意识心理的一种反映,在某种程度上能起到对社会情绪的调剂和疏导作用――这一点在时下流行的那种刻意走草根路线、动辄吐槽自黑的新一代网红身上体现得尤为鲜明。更重要的是,网红作为互联网技术持续进步的一个衍生物、对相关受众人群心理期待的一种迎合与满足,其出现和流行暗含着时代发展的必然。
当然,作为以博取注意力为基本目标的消费文化的产物,网红难免会存在自身素质、生存环境和机制等方面这样那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把握和处理好两个方面:
一是大众文化和经典文化的关系。网红属大众文化范畴,大众文化自有其特点、功能和价值,这就需要探索和遵循新型互联网传播技术下大众文化的发展规律,宜以传统经典文化熏陶引导,而不宜生硬要求。二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这主要涉及网红和网红产业自身。加强行业监管、提高行业自律在此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不过,提高受众素质,增强其辨别力、批判力,发挥其选择和淘汰功能,可能更是治本之策。
总之,借助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传播技术,网红产业的发展势头、对传统观念和产业的冲击有目共睹。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发展都是活力与风险并存,对监管者、从业者乃至受众而言,所考验的是他们的胸怀、胆识、智慧与理智。
《 人民日报 》( 日 24 版)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48小时新闻排行
12345678910
大家都在看
手机阅读更精彩
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红为什么是骂人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