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妮家中话收藏收藏的老旧物品放那里最好

>>>>字号:
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收藏家?(图)
中国网 .cn  时间:
1959年冬,朱家溍(后排左一)及其母亲和王世襄(后排右一)在一起合影
  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收藏家?听起来这却又像是一个伪问题。
  谁是中国当代收藏家?
  经常听人说,中国至今还没有收藏家——原因是现在的人们把艺术品完全当作投资的产品,“收”下了,“藏”不久,倒来倒去,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有点像过去人们常说的“投机倒把分子”。
  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收藏家?听起来这却又像是一个伪问题。
  中国人自古就喜爱收藏。根据历史学者的考证,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全国性的收藏高潮:第一次是在北宋;第二次是在清朝的康雍乾盛世;第三次是在清末民初。其共同的表现特征在于,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踊跃参与其中,市场交易活跃,整个社会形成了以收藏为乐事的风气。而在今天,人们普遍认为,继房地产、股市之后,艺术收藏市场成为第三大朝阳投资产业,已经形成世界性的共识。而我们所处的当今时代,也正是中国进入历史上第四个全国性的收藏兴盛时期。
  新中国的收藏热,肇始于改革开放之后。日,深圳市动产拍卖行(现深圳市拍卖行有限公司)在深圳博物馆举办了“首届当代中国名家字画精品拍卖会”,这是国内首次举办的关于“中国书画”的专题拍卖会;日,由北京市文物局等主办,北京市拍卖市场执槌的“1992北京国际艺术品拍卖会”,这是国内首次举办的多门类的艺术品拍卖会。屈指算来,到2009年的10月,正好是17年。
  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划分出三级市场的雏形:一级市场主要由画廊等艺术品经营机构组成。据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的报告,中国内地的画廊总数为12297家,其中北京最多达1380家。2007年画廊从业人员2.59万,到2008年为1.82万人,下降29.7%(均为2008年6月统计,不包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二级市场是艺术品拍卖公司,全国拥有拍卖资质的拍卖公司288家,目前全国艺术品拍卖的重镇,首推北京,除此以外还有上海、杭州、广州、沈阳和重庆等各大、中型城市;三级市场主要是指现在各地风起云涌般出现的古玩城等大众市场,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甚至包括边远的县城,是适合于大众收藏的低端市场。
  国家文物局在2005年的资料中指出,中国拥有爱好收藏的大众人数是7000万人,而2009的资料显示,这一人数已经上升为9000万。
  如此庞大的艺术品市场,却有人认为中国现在还没有收藏家,这无疑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
  要想解开这个谜团,我们应该从“收藏家”的定义着手,才可能把这个问题搞清楚道明白。
  所谓“收藏”,按词典的解释,就是“收集保藏”;“家”的概念也不过是“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我认为,“收藏家”的概念里应该包含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收藏家,就是社会上有这样一些人,对于某些物品有着自己特殊的爱好,并对此进行收集保藏。他们的收藏品,不一定要符合社会的共性价值,只要具备一定的数量或规模就可以了。中国目前拥有爱好收藏的大众人数是9000万,都应该算在此内。
  对于他们的收藏品,为什么没有加上“主题”的要求呢?比如,中国有许多人爱好收藏报纸,过去是按照主题划分的,如有人按时间取舍,只收藏“文革”报纸;按种类划分,如只收藏“创刊号”的,等等。如果有人没有按照主题划分,只要是报纸他就收藏,这样的人在过去不免会被人耻笑为“捡破烂的”。但是,这样的人算不算是广义收藏家?我的观点是,也算。因为从时间的角度来观察,今天的报纸就是明天的历史。至于这些海量的报纸个人怎么保存、是否有市场的升值空间?那完全是收藏家个人的事,我们不必杞人忧天。
  2、狭义收藏家,也就是专业收藏界里面的真正收藏家,或者称之为专业收藏家,才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我对狭义收藏家下的定义是:具备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修养、收集保藏一定数量的具有社会共性价值的物品,并进行专业研究或利用的人。
  我的这个定义里面,零件太多,可是左顾右看,似乎一个也不能少。我在此要对专业收藏家所应具备的三大要件进行必要的阐述。
  第一、专业收藏家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修养。
  这里的艺术概念,不仅表现在纵向时间的艺术内涵,同时也是指艺术在某个时代——横向上的发展状况。而“一定”的概念,是一个弹性的指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们不能想象,一位不具备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修养的人一旦进入收藏市场,怎样去上手收藏?以今天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为例,涉及中国字画、瓷器、油画、雕塑、版画、古籍、古琴、邮票、家具、缂丝、玉器首饰、洋酒等近百个品种,而一个拍卖公司的一场拍卖会的拍品就会高达数千件之多。面对琳琅满目的市场,他一定是眼花缭乱,仿佛如瞎子摸象,恍惚中不知北在何方。
  怎么办?聪明的收藏家在其初涉收藏市场的时候,往往选择“借脑袋”和“借眼力”的办法。所谓“借脑袋”,就是倾听专家的意见。专家给他出谋划策,提供收藏的思路和方法;“借眼力”,就是借用行家的知识和经验,去鉴别藏品的真与伪、优与劣,从而保障自己不走弯路,不栽跟头。
  北京著名金铜佛像收藏家邢继柱先生,收藏的历史并不长,也就是五六年的时间。起初,他是收藏中国油画的,后来由于兴趣的转移,开始转而收藏中国历代金铜佛像。在邢继柱的金铜佛像收藏道路上,有一个专家不得不提,那就是北京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先生。而黄春和为邢继柱起步收藏金铜佛像,所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向专家“借脑袋”和“借眼力”。
  第二、专业收藏家必须具备一定的收藏规模和品质。
  如果你收藏了一两件艺术品的话,哪怕是最顶级的艺术品,也很难说你就有资格成为专业的收藏家,就可以功成名就了。这个观念在清代就已经形成了。清《四库全书》中乾隆皇帝“圣谕”说:“其一人而收藏百种以上者,可称为藏书之家”。这是对藏书家的要求。后来,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逐渐普及,要求藏书家的藏书量有了上升,到了“万册”的界限。曾见《北京日报》上有人写文章,先把江青列为中国现代藏书家,后又质疑她是“盗书贼”,这是没有根据的。因为从1956年到1976年,毛泽东主席先后提取38万元人民币和2万美元给了他的夫人江青,除了家用之外,完全能够支付购买属于江青的那上万册图书。这是有历史资料可供查考的(见《党史博采》“毛泽东亿元稿酬处置内情”)。
  事实上,真正的收藏家必须具备一定的收藏规模,同时,还要拥有一部分足以代表你收藏水准的精品。而人们要想成为真正的收藏家,自古以来只有两条路:要么自己动手,开始收藏;要么继承祖业,延续收藏。
  我国著名文物鉴赏大家朱家溍()先生家族,就是继承祖业收藏的典型例子。他是宋代理学大家朱熹的二十五世孙。他的高祖朱凤标为道光十二年进士,宦至太保体仁阁大学士。他的父亲朱文均,是近代著名碑帖收藏家、书画鉴定家,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时,负责鉴定故宫院藏古代书画碑帖。经过朱家前辈数代收藏,到朱文均时已经是民国四大收藏家之一。解放后,朱家将这些文物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朱家溍先生的女儿朱传移女士是我曾经的同事,经常交流,所以对于她家过去的收藏情况也就耳熟能详。据我所知,朱家的收藏主要有四个体系:1.“黑老虎”——古代碑帖,按照朱文均先生的遗愿,全部捐赠给了北京故宫(据说北京故宫现存的古代碑帖,有70%来自于朱家的捐赠);2.古典家具。承德避暑山庄自八国联军烧毁后,里面没有了一件古代家具,朱家捐赠后,国家把这批家具调拨给了承德避暑山庄,供游人参观;3.古籍善本,全部捐赠给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4.宋元明清的古画,捐赠给了老家:浙江省博物馆。朱家捐赠的这些文物,很大部分都是属于国家珍贵文物,按现在的市场行情计算,其价格难以估量。当然,朱家溍家族的收藏,在中国收藏界的确属于凤毛麟角,高不可攀,普通人家是难以企及的。
  我们今天所说的收藏家,大都是白手起家的。无论从收藏的规模还是精品的质量上,都还不能与过去的收藏世家相提并论。
  第三、专业收藏家必须具备专业研究的热情,并建立和充分利用自己的收藏体系,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任何成名成家的收藏家,都是一流的鉴赏大家。无论是名垂青史的中国字画收藏家张伯驹,还是中国瓷器收藏家孙瀛洲先生,无一例外。
  张伯驹先生()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艺术收藏家。他的父亲叫张镇芳(),与袁世凯有远亲关系,因此青云直上,担任过直隶差委总办等高官,主办过开滦煤矿,创办了中国盐业银行。张伯驹本人被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他收藏的中国古代名家名作堪称富可敌国,比如《展子虔游春图》、陆机的《平复帖》、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上阳台贴》、杜牧的《张好好诗》、宋范仲淹《道服赞》卷、宋蔡襄《自书诗》卷、宋黄庭坚《诸上座》卷、宋吴琚《诗帖》卷、元赵孟頫《草书千字文》等稀世书画珍品,每一件都堪称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解放后,他和夫人潘素一起将自己的收藏全部捐赠给了国家。我们现在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博物馆里缺少了张伯驹的这些收藏,那么国家艺术收藏的分量,在我们心头一定会感觉轻了许多。
  孙瀛洲先生()的情况有些传奇特色。他原先是河北冀县一个农民家庭的穷苦孩子,1906年来到北京做学徒,经过奋斗,于1923年开办了著名的“孰华斋”古玩店,成长为中国著名的古陶瓷鉴定专家和了不起的收藏家。解放后,他将自己惨淡经营、多年收藏积累的3000余件文物慷慨捐献给了北京故宫,充实了故宫博物院内的文物收藏。其中仅陶瓷一项就有2000件之多,25件瓷器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他撰写的文物鉴定文章,至今仍为专业人员的宝贵教材,他被誉为瓷器鉴定的“成化王”。当下,我国瓷器鉴定最权威的专家耿宝昌先生,就是孙瀛洲当年一手培养起来的徒弟。
  这些中国近现代的收藏大家,不仅具备了专业研究的热情和水准,建立和充分利用自己的收藏体系,更加令人钦佩的是,他们以自己一生的努力成果,最终服务于我们的国家和社会。
  当下,这方面工作做得最好的中国收藏家,首屈一指是北京的马未都先生。
  马未都先生的收藏情况我比较了解,因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与他就有过交往。据我所知,他早年作为北京的知识青年下过乡,返城之后当过工人,后来又去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一个文学期刊当编辑。在80年代,中国艺术品市场还没有形成,只有一些民间的所谓“鬼市”——也就是农民收集了一些老旧的瓷器、书籍等杂物,天不亮时在城市路边摆摊交易。由于马未都喜爱收藏,很自然地就开始混迹在“鬼市”之中,并伴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而“投机倒把”,不断积累自己的收藏阅历和收藏品级,最终成为中国著名的瓷器和家具类的收藏家,创办了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第一家民营博物馆——北京观复博物馆。
  马未都的收藏经历不可复制,或者说,他钻了历史的一个空子:比如说官窑瓷器和名贵家具,在过去它们就很值钱,可是在“文革”十年中,它们成为腐朽没落的“封、资、修”的精神鸦片,遭受社会鄙视,根本不值钱,甚至白送人都不要。“文革”结束之初,大众的收藏意识还没有觉悟,而马未都们就开始上手收藏了。等到一二十年后,中国人经过改革开放时期,大家有钱了,也有了收藏的兴趣,这些艺术品又开始很值钱了。所以说,马未都的收藏,占尽了天时地利。
  2008年,马未都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开课,讲述了他的收藏经历和心得,进行大众收藏知识的普及,电视拍了几十集,播出后在社会上影响很大。有些行家在背后窃窃私语,进行诋毁。我深不以为然。
  我以为,马未都先生上《百家讲坛》,有些学术观点值得商榷,完全可以进行公开讨论,但是,对于他在电视台讲课这件事,应该说是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激发了大众对于中华文化和古典艺术的热爱之情,这一点不能抹杀,而且一定会写进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史册之中。这是马先生的贡献。
  日,我和马未都相见于观复博物馆。他告诉我,“人啊,年轻的时候趋利,年纪大了趋名,自己越来越想干点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事。”他已经决定,这一辈子收藏的艺术品不会传给他自己的孩子,而是捐给社会。
文章来源: 人民政协报
责任编辑: 雨悦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     |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记者走访#老旧小区废旧物品乱堆放该管管了_掌上张家口-爱微帮
&& &&& 【记者走访】老旧小区废旧物品乱堆放该管管…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样式老旧的家具、家电等生活用品逐步被淘汰。 然而,老旧家具废品回收站不收购, 使得居民在处置老旧家具上遇到难题, 一些居民索性将老旧家具丢弃在小区里。 近日,记者走访看到, 在张家口市一些配套设施相对滞后、缺乏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老旧家具和废旧物品被随意丢弃的现象比较突出, 既影响小区的环境卫生,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居民楼下丢弃的旧家具。记者来到桥东区胜利北路花园小区, 看到9号楼前的一片公共区域, 堆放着破旧的沙发、 衣柜、鞋柜等。 一位居民介绍, 为了改善居住环境, 许多居民替换了家中的老旧家具。 然而, 由于这些老旧家具利用价值不大, 废品回收人员根本不愿回收, 居民只能自行处理。但是, 如何处理也成了难题, 过去一些居民冬天烧煤取暖, 老旧家具还可以当劈柴利用, 而现在绝大多数家庭实现了集中供暖, 使得淘汰的木质老旧家具真正成了 “鸡肋”。一些居民淘汰老旧家具后, 由于无法处置, 所幸丢弃在小区房前屋后的空地上。 由于老旧小区没有物业公司管理, 时间一长, 被丢弃的老旧家具等堆积得越来越多, 不仅影响了小区的形象, 还使小区环境变得脏乱差。小区里堆放的各种杂物。随后,记者来到桥西区光中街一小区,看到该小区门口有很多老旧家具被拆解后,堆放在墙边足有一人多高。由于该小区居民进出通道相对狭窄,再加上楼前被随意堆放了破旧的沙发、衣柜等杂物,阻碍了消防通道。一位居民说, 尤其到了冬季天干物燥, 一旦堆放的木质老旧家具被引燃,直接危及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采访中记者发现,我市许多老旧小区都不同程度存在此类问题。对此,一些居民表达了看法,家住桥东区东安大街某院的刘先生说,他所居住的院里随处可见淘汰下来的老旧家具。更有甚者,个别居民将捡拾来的纸箱、酒瓶子、木板等堆放在小区的进出通道上, 无疑增添了环境、通行、安全等问题,但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引起居民和社区的重视, 任其长期存在下去。 刘先生希望有关部门管一管,使小区的公共区域变得干净整洁,杜绝潜在的安全隐患。 采访中,一些居民希望在老旧小区设立废旧物品临时存放点, 定期由有关部门进行集中清理,让老旧小区脏乱差的现状得到改善。来源:张家口新闻网编辑:张小鹏儿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张家口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全新打造,致力于覆盖全张家口的消费服务,打造玩转张家口的掌上新平台。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看图说话
小竹篮子                                                看图说话 浅谈民俗收藏  作者 : 刘 文   俗话说:“乱世藏粮,盛世收藏”,国民经济发展了,社会安定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开始收藏了,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现象。一般人都会认为收藏很难的,其实应该看你是如何认为的。如果想在这方面成名成家是很难的;想通过收藏发财至富也是很难的;如果通过收藏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带给自己快乐那是很容易的。收藏最大的特点是要有宽广的知识、独到的眼光,同时要克服自己的贪欲,讲究的是缘分,可遇不可求,当今社会喜欢收藏的人越来越多,原因也是各异的。但急功近利的也不少,有的人收藏了几十年全都是赝品,所以说收藏要有良好的心态,收藏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也可以增长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给自己带来无穷的乐趣。收藏门类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市场上瓷器、玉嚣、青铜器、字画等比比皆是,但大部分都是赝品、仿品,而民俗老物件是我最佳的收藏选项。民俗精品收藏使我如痴如醉一发不可收,如今在一些博物馆里都很难看到我收藏的这些民俗老物件,有木制的化妆盒子、书箱子、小量子、水捂子及竹制的小篮子等有几十种,这些原本最普通的生活器皿和用具,目前在城市和乡村都已经很难寻觅到它们的踪影。它们那厚重的木质,精细的做工,处处见证着历史,记录着年代久远的民俗文化。  本人集藏的这些民俗老物件是从无意中开始的。十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城郊即将要撤迁的一座古老而破旧的房子里,发现一个清代保存下来的木质提桶。也叫小量子,提桶是用杉木做成的,提桶盖一分为二,前半部分在边沿处装有搭扣,开合自如。提‘.桶的提手有花鸟鱼虫的镂空雕刻,象征着年年有鱼,健康长寿。整个桶被漆成了朱红色,形状上宽下窄,显得古朴、厚重。我毫不犹豫花几佰元把它买下,现在就是花上几仟元也买不到了,有了这个木质提桶之后,放在仓库里,虽然没有发挥它的实用价值,但看着非常喜欢,打那以后我每次外出去乡村或古镇,总会有意无意地留心人家屋内的生活用具,看到有老旧的,就会想方设法买下来。一次花500元钱买了一个茶桶。也叫水捂子,茶桶呈喇叭形,天气寒冷时,将茶壶放入茶桶,四周裹上棉花棉布,盖上盖子,就可以保温很长时间。茶桶旁边开一小孔,刚好让茶壶口伸出来,方便倒水。桶身有雕刻,上为喜鹊石榴,下为麒麟送子,桶盖的手柄则由双龙戏珠所组成。桶上的铜箍是必不可少的,据考证在宋元时期用的是竹箍,明清两代被铜箍取而代之,民国以后多改为铁箍,我现在已经收集到了几十个明清时期的茶桶,大都是铜箍的 。此类生活用品在过去都是有讲究的。以前女儿出嫁,会带去不少的木器家什,可谓应有尽有,大脚盆小脚桶、饭桶、茶桶、马桶、小孩子的立式撒尿桶、裝钱用的钱桶、盛米装面粉的米桶、放鸡蛋用的蛋桶,提水的小提桶、挑水的大水桶、生孩子接生婆用的专用接生桶……这些常用桶具的材料一般以杉树木居多,也有楠木的,形状除最常见的圆桶形外,还有方形、棱形、球形、椭圆形及特殊形等。除了各种桶具,我还收集了不少竹编的篮子。有专门放置香烛,用于烧香拜佛的香篮,也有专门放置账本的账篮,账篮形状为立体长方形,一层一层的可以分层放不少东西。还有一种扁圆形的提篮,篮盖上是“喜鹊牡丹”的漆画,提手两头高中间低,造型别致。这是原来乡野田间专用来送饭送菜的。民俗用具体积较小,便于保存也易于收藏,如今在城市和乡村都很难收寻到这些民俗老物件了。我收藏民俗老物件另一大项算是木雕画板,木雕画板是我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华,其画面反映的不同题材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近年来,一些古家具上拆卸下来的木雕画板,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收藏者青睐。本人由于迷恋它的艺术特色和质感,十几年来陆续收集到了明清时期的木雕画板数百块,由于地域文化气息浓厚,特殊的地理环境又给予这艺术奇葩独特性的魅力。这一块块画板不仅体现了民间民俗文化的价值,更在广泛的意义上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创造性和区域文化的兼容性。收藏画板不论材质,只讲究艺术特色和雕刻刀功及年代。所以,在收藏的同时,我们不仅欣赏了精湛的雕刻艺术,如人物纹饰的精致细腻,表情的丰富多彩,人物动态的干净利落,而且领略了古人精神和岁月的沧桑。因此,在明清两代五彩纷呈的艺术中,没有一种艺术能够像传统木雕艺术那样做到雅俗共赏,那样流传的如此广泛。装饰一新的居室挂上一块雕工精致、曲线流畅的古代《明清时期》画板,将古典与现代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永恒的美,给人以美的熏陶和启迪,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我收藏到的这些画板,其实它们原本并不是叫画板:它们都是一些古家具被损毀之后保留下来的花板,都是那些古家具最精华的部分。这些花板不仅是古家具中的装饰品,同时也是独立存在的完整艺术品,图案更是五花八门,绚丽多彩。有古典的历史题材,戏曲人物故事;有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梅兰竹菊,奇花异草、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山林沟壑,常用动植物图案如鹿、鱼、鹊、蝙蝠、鸳鸯、松、桃、梅、兰、竹、菊、荷等来寄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鹿”与“禄”谐音,可寓厚禄;“鱼”与“余”谐音,可寓“年年有余”;“喜鹊”则寓意“喜事临门”或“喜事连”(莲)等。这些画板都采用圆雕、透雕、镂空雕和高浅浮雕等雕刻艺术表现形式,除红木楠木保持基本色外,一般都用朱漆和金箔來装饰,使其更为鲜明生动,它广采博取、自成一格,它吸取了版画、墨砚、戏曲、绘画、印章、等艺术精华浇注沉淀于木雕花板之中。它凹凸分明、增减得体、线条流畅、刀法犀利为海内外木雕之珍奇,一块花板便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这些画板设计之巧妙、曲线流畅、雕工精致、厚重凝华,表现手法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它给博大精深的中华民俗文化可谓是景上添花。〔见图〕这块画板是用整块紫檀木雕刻而成的。它原本是太师椅上的靠背。太师椅损坏之后,这块画板历经沧桑得以保存下来。上面雕刻有祥云、如意,寓意“吉祥如意”,如意头上雕有两把古时孩童胸前配挂的长命锁,寓意“长命百岁”,如意柄尾雕有两串葡萄,寓意是“多子多福”,葡萄“粒”与“利”还谐音,含义为“一本万利”。此主题多见于商家,意喻生意兴隆红如火,财源滚滚涌不尽。,画板正中间雕有一个花瓶和一朵盛开的牡丹,寓意“平安富贵”,四周雕有五只蝙蝠环抱一个团寿,寓意着“五福捧寿”,“蝠”同“福”音,所以“五蝠捧寿”的图案较为流行,也象征着“五福临门”、“福寿安康”,在这块画板空隙的地方很巧妙地雕刻有五个石榴子儿,寓意着“五子登科”木雕艺人利用汉字同音字相谐的特点,巧妙地表现了极为丰富的中华伦理道德文化,因此这块画板通过不同的题材形式和装饰手法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崇仁爱、和睦、宽容及尊老爱幼的思想品德。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所以民俗收藏在现实生活中越发显得非常重要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
  《原文转载》民俗收藏爱好者痴迷老物件  来源: 中国江苏网   中国江苏网9月19日讯 在市区海龙路上有一家名叫“阅读时光”的茶酒楼,这里每天上午人来人往,生意非常红火。在酒楼一角,有一间名为“古韵轩”的藏品屋,许多客人在饱餐之余都喜欢进去看一看。这“古韵轩”的主人是我市民俗物品收藏爱好者刘文,这里展示的藏品都是以前很平常,现在却很少见的传统民俗老物件。  13日上午,记者慕名来到“古韵轩”,看到许多明清时代的老物件,如家具、箱柜、画板,件件古色古香,看客仿佛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感受到历史的碰撞与交融。  对民俗物品情有独钟  小学文化的他“玩”高雅  今年62岁的刘文是连云港市人,后参军、转业至我市工作。说到他与收藏的不解之缘,还要从参军时说起。“当兵时全国各地跑,有机会欣赏各地的风土人情,看到了好多稀奇古怪的老物件和文物,我对它们很感兴趣。”刘文说,参加工作后,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收藏方面。  几年前,刘文的爱好渐渐地往收藏民俗物品方面转变。“在以前,老物件都是随处可见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慢慢被淘汰消失在历史中。”刘文说,现在要再想看它们一面,都要跑到各地的博物馆中,有的甚至永远都不会看到,“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让后人感受到先辈的聪明才智。”  收藏老物件要有一定的知识和底蕴。由于小时候家中经济困难,刘文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在家。虽然他后来拼命地学习,但总觉得有所欠缺,在传统文化上,总觉得底蕴不够。“搞收藏是门学问,没有相当的文化储备,哪怕宝贝就在眼前都不认识,只有吃亏上当的份。”刘文说,他买来大量的书籍“恶补”,还经常和收藏界的朋友学习交流,逐渐掌握了一些收藏知识。  藏品三个仓库不够放  只要和民俗有关的他都收  自从爱上了收藏民俗物品,刘文不愿意放弃每一次收藏机会。几年下来,他的家中挤满了各式藏品。9月13日,记者来到他位于开放大道的家中,只见车库里塞满了老家具和民窑家用瓷器,这仅仅是刘文藏品的一部分。“家里也摆满了,我还有两个仓库,放的都是我的藏品。”刘文说,老物件多与桌椅箱柜有关,占用的空间比较大,现在如何妥善地安置它们成了最大的难题。  记者了解到,刘文收藏的民俗老物件大致可以分为家具类(如条案、八仙桌、太师椅、花几等)、箱柜类、提篮类和画板类(原为大件老物件中一部分,雕刻着各种人物、故事),数量有几百件,目前部分藏品摆在“古韵轩”里,供市民免费参观。  “你知道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只要见到有客人走进“古韵轩”,刘文都喜欢指着藏品来考一考大家。如果有客人答不上来,他还不时在旁提醒。若是有人能够答出,他显得异常高兴。“其实我指给大家看的东西,在清末民初都属于比较常见的。”刘文说,这些老物件与大家的生产生活关系很密切,但很少有人能够答得上来,“这更让我觉得自己现在做的事是有意义的。”  为了给一副中堂对联配画  刘文前后“折腾”了好几次  一张中堂画悬于墙面正中,一副对联配于左右两侧。书画前面,安放着一张条几,条几前面,是一张八仙桌外加一边一把太师椅,这几乎是明清以来中国传统民居厅堂里的“标配”。作为厅堂文化代表的厅堂书画,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古韵轩”厅堂书画对联为“人在春风和气中,家居绿水青山畔”,作者为清朝人;画为中国传统山水画,作者同样也为清朝人士。它们的收集来之不易,整个收藏过程饱含刘文收藏老物件的种种艰辛,具有代表性。  几年前,刘文遇到一位淮安的朋友,被告知其家中有不少以前的书和字画,并被邀请一起处理。“我看到这副对联时它破损得比较严重,不过字写得很有力道,而且词也通俗易懂。”这位朋友随后就将这副对联送给了他。  刘文找到专业人士将对联修复装裱,然后费了好大力气又收藏到一副清朝晚期的山水画,与对联配起来。过了一段时间,刘文又发现了一幅画,意境和这副对联显得更加搭配,他就毫不犹豫地买下;后来,刘文又发现一张更加搭配的画,又买了下来……就这样,刘文前前后后共买了7张山水画和这副对联搭配。“钱花了不少,不过现在的厅堂书画不论是从风格还是蕴含的韵味都非常配。”刘文忍不住得意。  就是凭着这份执著,刘文收藏到了好多连大型博物馆中都少见的老物件。如现在上海博物馆收藏到了一个明代书箱,刘文手中却有好几个,而且品相很好。再如清朝和民国期间很流行的水捂(音)子(类似现在的暖水瓶),在全国博物馆中都很少见,而刘文一下子就收藏了十个。类似的孤品,刘文还有一些。  机缘巧合建了“古韵轩”  梦想成立一家民俗博物馆  刘文的民俗藏品越来越多,把它们放在哪里成了最大的难题,刘文为此苦恼不已。  刘文退休前在法院系统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到了建湖县一位周姓老板。因为有共同的文化爱好,他们成了好朋友。周老板去刘文家做客时,看到满屋子的老物件激动不已。此时,刘文将他面临的困境告诉了周老板。  周老板听说后,当即表示愿意在即将开业的茶酒楼里专门辟出一角,给刘文无偿使用,专门展示老物件。后来,周老板按照古建筑的风格设计了一间房子和一个展览窗,占地面积约为20平方米,并命名为“古韵轩”,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一幕。  据了解,刘文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在盐城建一家民间博物馆,专门展示老物件。“我早就和子女讲过,将来不会把这些东西传给他们,而是放在博物馆里,让大家一起来感受国家的、地方的传统文化,”他说,“我希望通过藏品的展示让后辈们了解传统民俗,让民俗文化传承下去。”  原标题: 民俗收藏爱好者痴迷老物件  责任编辑:王宛璐、娄静
  《原载东方生活报》  
  《原文转载》  民俗收藏爱好者痴迷老物件  来源: 中国江苏网   中国江苏网9月19日讯 在市区海龙路上有一家名叫“阅读时光”的茶酒楼,这里每天上午人来人往,生意非常红火。在酒楼一角,有一间名为“古韵轩”的藏品屋,许多客人在饱餐之余都喜欢进去看一看。这“古韵轩”的主人是我市民俗物品收藏爱好者刘文,这里展示的藏品都是以前很平常,现在却很少见的传统民俗老物件。  13日上午,记者慕名来到“古韵轩”,看到许多明清时代的老物件,如家具、箱柜、画板,件件古色古香,看客仿佛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感受到历史的碰撞与交融。  对民俗物品情有独钟  小学文化的他“玩”高雅  今年62岁的刘文是连云港市人,后参军、转业至我市工作。说到他与收藏的不解之缘,还要从参军时说起。“当兵时全国各地跑,有机会欣赏各地的风土人情,看到了好多稀奇古怪的老物件和文物,我对它们很感兴趣。”刘文说,参加工作后,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收藏方面。  几年前,刘文的爱好渐渐地往收藏民俗物品方面转变。“在以前,老物件都是随处可见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慢慢被淘汰消失在历史中。”刘文说,现在要再想看它们一面,都要跑到各地的博物馆中,有的甚至永远都不会看到,“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让后人感受到先辈的聪明才智。”  收藏老物件要有一定的知识和底蕴。由于小时候家中经济困难,刘文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在家。虽然他后来拼命地学习,但总觉得有所欠缺,在传统文化上,总觉得底蕴不够。“搞收藏是门学问,没有相当的文化储备,哪怕宝贝就在眼前都不认识,只有吃亏上当的份。”刘文说,他买来大量的书籍“恶补”,还经常和收藏界的朋友学习交流,逐渐掌握了一些收藏知识。  藏品三个仓库不够放  只要和民俗有关的他都收  自从爱上了收藏民俗物品,刘文不愿意放弃每一次收藏机会。几年下来,他的家中挤满了各式藏品。9月13日,记者来到他位于开放大道的家中,只见车库里塞满了老家具和民窑家用瓷器,这仅仅是刘文藏品的一部分。“家里也摆满了,我还有两个仓库,放的都是我的藏品。”刘文说,老物件多与桌椅箱柜有关,占用的空间比较大,现在如何妥善地安置它们成了最大的难题。  记者了解到,刘文收藏的民俗老物件大致可以分为家具类(如条案、八仙桌、太师椅、花几等)、箱柜类、提篮类和画板类(原为大件老物件中一部分,雕刻着各种人物、故事),数量有几百件,目前部分藏品摆在“古韵轩”里,供市民免费参观。  “你知道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只要见到有客人走进“古韵轩”,刘文都喜欢指着藏品来考一考大家。如果有客人答不上来,他还不时在旁提醒。若是有人能够答出,他显得异常高兴。“其实我指给大家看的东西,在清末民初都属于比较常见的。”刘文说,这些老物件与大家的生产生活关系很密切,但很少有人能够答得上来,“这更让我觉得自己现在做的事是有意义的。”  为了给一副中堂对联配画  刘文前后“折腾”了好几次  一张中堂画悬于墙面正中,一副对联配于左右两侧。书画前面,安放着一张条几,条几前面,是一张八仙桌外加一边一把太师椅,这几乎是明清以来中国传统民居厅堂里的“标配”。作为厅堂文化代表的厅堂书画,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古韵轩”厅堂书画对联为“人在春风和气中,家居绿水青山畔”,作者为清朝人;画为中国传统山水画,作者同样也为清朝人士。它们的收集来之不易,整个收藏过程饱含刘文收藏老物件的种种艰辛,具有代表性。  几年前,刘文遇到一位淮安的朋友,被告知其家中有不少以前的书和字画,并被邀请一起处理。“我看到这副对联时它破损得比较严重,不过字写得很有力道,而且词也通俗易懂。”这位朋友随后就将这副对联送给了他。  刘文找到专业人士将对联修复装裱,然后费了好大力气又收藏到一副清朝晚期的山水画,与对联配起来。过了一段时间,刘文又发现了一幅画,意境和这副对联显得更加搭配,他就毫不犹豫地买下;后来,刘文又发现一张更加搭配的画,又买了下来……就这样,刘文前前后后共买了7张山水画和这副对联搭配。“钱花了不少,不过现在的厅堂书画不论是从风格还是蕴含的韵味都非常配。”刘文忍不住得意。  就是凭着这份执著,刘文收藏到了好多连大型博物馆中都少见的老物件。如现在上海博物馆收藏到了一个明代书箱,刘文手中却有好几个,而且品相很好。再如清朝和民国期间很流行的水捂(音)子(类似现在的暖水瓶),在全国博物馆中都很少见,而刘文一下子就收藏了十个。类似的孤品,刘文还有一些。  机缘巧合建了“古韵轩”  梦想成立一家民俗博物馆  刘文的民俗藏品越来越多,把它们放在哪里成了最大的难题,刘文为此苦恼不已。  刘文退休前在法院系统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到了建湖县一位周姓老板。因为有共同的文化爱好,他们成了好朋友。周老板去刘文家做客时,看到满屋子的老物件激动不已。此时,刘文将他面临的困境告诉了周老板。  周老板听说后,当即表示愿意在即将开业的茶酒楼里专门辟出一角,给刘文无偿使用,专门展示老物件。后来,周老板按照古建筑的风格设计了一间房子和一个展览窗,占地面积约为20平方米,并命名为“古韵轩”,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一幕。  据了解,刘文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在盐城建一家民间博物馆,专门展示老物件。“我早就和子女讲过,将来不会把这些东西传给他们,而是放在博物馆里,让大家一起来感受国家的、地方的传统文化,”他说,“我希望通过藏品的展示让后辈们了解传统民俗,让民俗文化传承下去。”  原标题: 民俗收藏爱好者痴迷老物件  责任编辑:王宛璐、娄静   《原载日东方生活报8版》  
  原文轉載:
希望不再有人为反腐败家破人亡  农民日报记者
陈兵 曹竹聿 张学法 戴阳  日,记者收到一封厚厚的挂号信,打开来是一个长达4.8米的千人签名信,一个个手指印让人触目惊心,总共有1364人。他们联名要求记者调查报道江苏省农垦滨淮农场前场长、党委书记刘玉兰蒙冤十年,终于无罪却无法落实政策的事件。记者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按照千人签名信留下的一组电话号码,记者联系了反映情况的同志,连晚驱车赶到盐城滨海县,进行了长达一周的明查暗访。期间所见所闻,令人震惊,发人深思。  一、追查纵火案,反被陷害,身陷囹圄  我们原本想直接去滨淮农场进行调查,准备接受我们采访的农场老干部某某某(被访人怕报复,请求不要公开姓名,但如果省农垦集团以外和以上的党组织了解情况,可以让记者提供真实姓名。下同。)说:“你们要是来农场采访,不太方便,周围有很多现任场长的耳目,采访有阻力。要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这样我们可以都来谈谈。”我们的采访最后安排在距离滨淮农场15公里的八滩镇进行,我们采访了12名农场老干部和部分职工以及刘玉兰的亲属。他们说:“对于调查刘玉兰的问题,现在农场仍然好像战争年代的白区。”接受采访都变得这样神秘,实在让记者弄不懂。  “我有两个不理解。一是为什么刘玉兰这么好的干部会落得如此下场——坐牢;二是为什么刘玉兰无罪平反后,政策得不到落实。我们强烈要求刘玉兰在哪里出去的,还要回到哪里来。如果刘玉兰干到现在,我们滨淮农场肯定不是现在这样,你把我头砍了,我还是这么说。”69岁的农场退休职工某某某手不自然地握紧了拳头。  说到牢狱之灾、家破人亡、十年上访的刘玉兰,他们很是愤愤不平。“她现在没有房子住,没有经济收入,欠亲戚、同学、同事十几万,就靠她的侄女平时给个一两百,日子怎么过啊!”  他们回忆说:1996年因为省农垦转来一封举报信,新上任的场长兼党委书记刘玉兰,让农场纪委等部门对举报信中的农场下属单位盐场进行财务审查,调查过程中举报信上的问题没有查到,却查出前任场长董云飞在该单位的受贿、索贿问题。“按照上级要求,7月30日农场纪委书记和审计科长去南京向总公司领导汇报,并呈交了调查材料。对此,省农垦公司董事长姜立宽不但没有作出反映,反而把情况透露给了董云飞,董云飞连夜从盐城驱车300里来农场3次,和有关人订立攻守同盟,他说如果以此为破突口查下去,他就没有命了,要行贿人和他一起来陷害刘玉兰,这些都有录音。董云飞在农场巨额的经济问题大家早有议论,1994年8月至1995年2月他私自从农场财务科和业务单位透支汇款100万元到深圳他的亲戚处,据说这笔钱被他们私分了。农场职工不服,几个老干部联名写举报信。对此,省农垦姜立宽董事长让办公室打电话过来,发火说谁谁谁写信举报,要我们赶快做工作,叫他们不要举报。老干部因为举报腐败没有得到保护,非常气愤,准备写信向中纪委反映。就在这时即:日深夜,农场财务科内近5亿元的会计原始凭据及会计帐册全部被大火烧为灰烬,(他们大量有罪证据以及董云飞汇去深圳100万的原始单据均在大火中被烧毁,这100万在刘玉兰蒙冤坐牢后被作为呆帐给核销了)。刘玉兰随即召集场直所有懂财务的人员分成16个小组,连夜奔赴下属60个核算单位,以查座收座支为名,首先核死各单位的财务收支帐目,同时紧急召开全体机关工作人员会议,让各人以党籍、人格保证,自报在财务科领、借现金情况,并当即派人到业务单位核对帐目。她四天四夜没有睡觉和大家一起奋斗,终于把农场财务科被烧掉的账目又重新恢复建起来,最后全场账目与银行核对只误差1060元,纵火案的损失被降到了最低程度。火灾发生后,滨海县公安局和消防大队现场鉴定为:人为纵火。而一个星期后,县公安局态度大变,局长说是自燃起火(此公安局长后因受贿罪判刑)。群众反映强烈,要求对纵火案一查到底。刘玉兰向记者反映的上述情况,得到了当时反映情况的老干部的证实。  而此时,刘玉兰接连受到40多起的恐吓电话、恐吓标和要杀她全家恐吓信的威胁(恐吓信刘玉兰于日交给了市公安局)。  他们回忆说:为了使纵火案能水落石出,刘玉兰冒着生命危险坚持追查的纵火案,日得到市公安局的重视,责成滨海县公安局会同县消防大队、滨淮农场一起将火场残留物送公安部火灾检测中心进行技术鉴定。鉴定结果是:90#汽油纵火,但县公安局对此仍不立案侦查。日农场党委写信,向省纪委曹克明书记反映农场财务科纵火案发生至今县公安局仍不立案的相关情况,曹书记接到信后批示:必须迅速立案,严速查处。县公安局才在日立案,但仍然由原故意将纵火案改成自然火的顾秀山局长亲自挂帅“侦查”。 4月23日,江苏省农垦公司派出工作组到滨淮农场协助调查,工作组进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刘玉兰立即离开滨淮农场,到淮阴农垦党校帮助工作(实际上并没有安排其工作)。刘玉兰回忆:“听说4月22日姜立宽被曹书记找过去谈话挨批评。气得他回到办公室把一个茶杯摔得粉碎,说:刘玉兰竟敢向省领导告我们的状,出农垦的丑,立即组织工作组去滨淮农场,严查刘玉兰的问题,那怕查出一点问题非让她坐牢不可”。省农垦纪委书记周作义在和记者见面会上承认:日姜立宽在会上决定:司法部门承办刘玉兰案件的费用由省农垦承担,并另给30万元盐城市检察院。老同志们都说:“工作组来农场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调查纵火案的真相,没有想到却成了迫害刘玉兰的专职小组。”  24号一早他们紧急召开全场干部大会,在会上公开宣布:刘玉兰有严重的经济问题,搞她是省纪委批示的,大家不要怕要广泛深入地揭发。早上五点钟农场广播里就开始播放刘玉兰离开滨淮农场的消息;5月8日在刘玉兰本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农场的广播里又播放刘玉兰被免职的消息。他们组织了70多人的审查队伍,历时几十天,耗资几十万,对每一个细小的角落都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同时又用职务任免的手段,拉拢提拔重用了曾经被农场处惩罚过的人员,让其编造散布攻击刘玉兰的言论和搞假举报,对坚持原则说真话的人进行调离或免职,即使这样仍然没有找到刘玉兰的问题。于是,日,盐城市检察院对刘玉兰进行非法拘留,期间被悬空吊打13个昼夜,用电警棒、橡皮棍、3付手铐子、铁链子、锯子等13种刑罚摧残刘玉兰的身体,打嘴吧、掐脖子、拽头发,用穿皮鞋的脚踢其腿踩其脚,全身被打得全是青紫斑,被吊期间刘玉兰的脚下垫四块砖头,脚肿得象大面包,腿肿得象粗木头,无法行走,上卫间都是靠膀子支撑。“当时审讯我的盐城市检察院徐学坤说我的事情是省里批下来搞的。不可能无罪释放。要我想清楚,就是被整死了也定畏罪自。起他们先后抓了近百名干部进行刑讯逼供,要他们交待揭发刘玉兰的问题。他们被毒打拷问,其中曹达文被关了61个昼夜,他不承认,就被打耳光,回来以后几个月耳朵听不见。”这是刘玉兰向记者反映的情况并提供了大量证据,在调查中且得到了证实。  日,刘玉兰受贿案在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证人全部翻供,说以前的证词是被打被关押、刑讯逼供的,是在被恐吓威胁的状态下被逼签名的。刘玉兰当庭把公诉人的公诉讼词驳斥得体无完肤。她高呼:“我这个冤案是因为我举报腐败,追查纵火案得罪了省农垦姜立宽,我的冤案是姜立宽一手制造的。我以我的党籍和人格向神圣的人民法庭承诺,我刘玉兰如果有一分钱的经济问题,你把我枪毙了,我心服口服,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由于庭审情况刘玉兰无罪,当时旁听庭审的老同志说:“听刘玉兰的律师说,姜立宽得到她庭审无罪的消息,立即找当时的盐城纪委书记计高成,说刘玉兰无罪也要判,把她放出去,就要有一大批干部关进来。11月7号计高成召集公、检、法、纪委开会,计高成说刘玉兰不管有罪无罪都要判,而且要重判,把她的卷宗材料重搞,首先在材料上要搞成铁案,叫她在江苏省翻不了案”。于是出庭作证的证人又被抓起来刑讯逼供,被关押的时间长达19个昼夜,重新搞的材料没有经过庭审质证,(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再审决定书可证实此事) 日,刘玉兰就是这样被蒙冤判刑2年。  
  原文轉載:
希望不再有人为反腐败家破人亡  农民日报记者
陈兵 曹竹聿 张学法 戴阳  日,记者收到一封厚厚的挂号信,打开来是一个长达4.8米的千人签名信,一个个手指印让人触目惊心,总共有1364人。他们联名要求记者调查报道江苏省农垦滨淮农场前场长、党委书记刘玉兰蒙冤十年,终于无罪却无法落实政策的事件。记者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按照千人签名信留下的一组电话号码,记者联系了反映情况的同志,连晚驱车赶到盐城滨海县,进行了长达一周的明查暗访。期间所见所闻,令人震惊,发人深思。  一、追查纵火案,反被陷害,身陷囹圄  我们原本想直接去滨淮农场进行调查,准备接受我们采访的农场老干部某某某(被访人怕报复,请求不要公开姓名,但如果省农垦集团以外和以上的党组织了解情况,可以让记者提供真实姓名。下同。)说:“你们要是来农场采访,不太方便,周围有很多现任场长的耳目,采访有阻力。要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这样我们可以都来谈谈。”我们的采访最后安排在距离滨淮农场15公里的八滩镇进行,我们采访了12名农场老干部和部分职工以及刘玉兰的亲属。他们说:“对于调查刘玉兰的问题,现在农场仍然好像战争年代的白区。”接受采访都变得这样神秘,实在让记者弄不懂。  “我有两个不理解。一是为什么刘玉兰这么好的干部会落得如此下场——坐牢;二是为什么刘玉兰无罪平反后,政策得不到落实。我们强烈要求刘玉兰在哪里出去的,还要回到哪里来。如果刘玉兰干到现在,我们滨淮农场肯定不是现在这样,你把我头砍了,我还是这么说。”69岁的农场退休职工某某某手不自然地握紧了拳头。  说到牢狱之灾、家破人亡、十年上访的刘玉兰,他们很是愤愤不平。“她现在没有房子住,没有经济收入,欠亲戚、同学、同事十几万,就靠她的侄女平时给个一两百,日子怎么过啊!”  他们回忆说:1996年因为省农垦转来一封举报信,新上任的场长兼党委书记刘玉兰,让农场纪委等部门对举报信中的农场下属单位盐场进行财务审查,调查过程中举报信上的问题没有查到,却查出前任场长董云飞在该单位的受贿、索贿问题。“按照上级要求,7月30日农场纪委书记和审计科长去南京向总公司领导汇报,并呈交了调查材料。对此,省农垦公司董事长姜立宽不但没有作出反映,反而把情况透露给了董云飞,董云飞连夜从盐城驱车300里来农场3次,和有关人订立攻守同盟,他说如果以此为破突口查下去,他就没有命了,要行贿人和他一起来陷害刘玉兰,这些都有录音。董云飞在农场巨额的经济问题大家早有议论,1994年8月至1995年2月他私自从农场财务科和业务单位透支汇款100万元到深圳他的亲戚处,据说这笔钱被他们私分了。农场职工不服,几个老干部联名写举报信。对此,省农垦姜立宽董事长让办公室打电话过来,发火说谁谁谁写信举报,要我们赶快做工作,叫他们不要举报。老干部因为举报腐败没有得到保护,非常气愤,准备写信向中纪委反映。就在这时即:日深夜,农场财务科内近5亿元的会计原始凭据及会计帐册全部被大火烧为灰烬,(他们大量有罪证据以及董云飞汇去深圳100万的原始单据均在大火中被烧毁,这100万在刘玉兰蒙冤坐牢后被作为呆帐给核销了)。刘玉兰随即召集场直所有懂财务的人员分成16个小组,连夜奔赴下属60个核算单位,以查座收座支为名,首先核死各单位的财务收支帐目,同时紧急召开全体机关工作人员会议,让各人以党籍、人格保证,自报在财务科领、借现金情况,并当即派人到业务单位核对帐目。她四天四夜没有睡觉和大家一起奋斗,终于把农场财务科被烧掉的账目又重新恢复建起来,最后全场账目与银行核对只误差1060元,纵火案的损失被降到了最低程度。火灾发生后,滨海县公安局和消防大队现场鉴定为:人为纵火。而一个星期后,县公安局态度大变,局长说是自燃起火(此公安局长后因受贿罪判刑)。群众反映强烈,要求对纵火案一查到底。刘玉兰向记者反映的上述情况,得到了当时反映情况的老干部的证实。  而此时,刘玉兰接连受到40多起的恐吓电话、恐吓标和要杀她全家恐吓信的威胁(恐吓信刘玉兰于日交给了市公安局)。  他们回忆说:为了使纵火案能水落石出,刘玉兰冒着生命危险坚持追查的纵火案,日得到市公安局的重视,责成滨海县公安局会同县消防大队、滨淮农场一起将火场残留物送公安部火灾检测中心进行技术鉴定。鉴定结果是:90#汽油纵火,但县公安局对此仍不立案侦查。日农场党委写信,向省纪委曹克明书记反映农场财务科纵火案发生至今县公安局仍不立案的相关情况,曹书记接到信后批示:必须迅速立案,严速查处。县公安局才在日立案,但仍然由原故意将纵火案改成自然火的顾秀山局长亲自挂帅“侦查”。 4月23日,江苏省农垦公司派出工作组到滨淮农场协助调查,工作组进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刘玉兰立即离开滨淮农场,到淮阴农垦党校帮助工作(实际上并没有安排其工作)。刘玉兰回忆:“听说4月22日姜立宽被曹书记找过去谈话挨批评。气得他回到办公室把一个茶杯摔得粉碎,说:刘玉兰竟敢向省领导告我们的状,出农垦的丑,立即组织工作组去滨淮农场,严查刘玉兰的问题,那怕查出一点问题非让她坐牢不可”。省农垦纪委书记周作义在和记者见面会上承认:日姜立宽在会上决定:司法部门承办刘玉兰案件的费用由省农垦承担,并另给30万元盐城市检察院。老同志们都说:“工作组来农场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调查纵火案的真相,没有想到却成了迫害刘玉兰的专职小组。”  24号一早他们紧急召开全场干部大会,在会上公开宣布:刘玉兰有严重的经济问题,搞她是省纪委批示的,大家不要怕要广泛深入地揭发。早上五点钟农场广播里就开始播放刘玉兰离开滨淮农场的消息;5月8日在刘玉兰本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农场的广播里又播放刘玉兰被免职的消息。他们组织了70多人的审查队伍,历时几十天,耗资几十万,对每一个细小的角落都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同时又用职务任免的手段,拉拢提拔重用了曾经被农场处惩罚过的人员,让其编造散布攻击刘玉兰的言论和搞假举报,对坚持原则说真话的人进行调离或免职,即使这样仍然没有找到刘玉兰的问题。于是,日,盐城市检察院对刘玉兰进行非法拘留,期间被悬空吊打13个昼夜,用电警棒、橡皮棍、3付手铐子、铁链子、锯子等13种刑罚摧残刘玉兰的身体,打嘴吧、掐脖子、拽头发,用穿皮鞋的脚踢其腿踩其脚,全身被打得全是青紫斑,被吊期间刘玉兰的脚下垫四块砖头,脚肿得象大面包,腿肿得象粗木头,无法行走,上卫间都是靠膀子支撑。“当时审讯我的盐城市检察院徐学坤说我的事情是省里批下来搞的。不可能无罪释放。要我想清楚,就是被整死了也定畏罪自。起他们先后抓了近百名干部进行刑讯逼供,要他们交待揭发刘玉兰的问题。他们被毒打拷问,其中曹达文被关了61个昼夜,他不承认,就被打耳光,回来以后几个月耳朵听不见。”这是刘玉兰向记者反映的情况并提供了大量证据,在调查中且得到了证实。  日,刘玉兰受贿案在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证人全部翻供,说以前的证词是被打被关押、刑讯逼供的,是在被恐吓威胁的状态下被逼签名的。刘玉兰当庭把公诉人的公诉讼词驳斥得体无完肤。她高呼:“我这个冤案是因为我举报腐败,追查纵火案得罪了省农垦姜立宽,我的冤案是姜立宽一手制造的。我以我的党籍和人格向神圣的人民法庭承诺,我刘玉兰如果有一分钱的经济问题,你把我枪毙了,我心服口服,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由于庭审情况刘玉兰无罪,当时旁听庭审的老同志说:“听刘玉兰的律师说,姜立宽得到她庭审无罪的消息,立即找当时的盐城纪委书记计高成,说刘玉兰无罪也要判,把她放出去,就要有一大批干部关进来。11月7号计高成召集公、检、法、纪委开会,计高成说刘玉兰不管有罪无罪都要判,而且要重判,把她的卷宗材料重搞,首先在材料上要搞成铁案,叫她在江苏省翻不了案”。于是出庭作证的证人又被抓起来刑讯逼供,被关押的时间长达19个昼夜,重新搞的材料没有经过庭审质证,(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再审决定书可证实此事) 日,刘玉兰就是这样被蒙冤判刑2年。  
  刘玉兰 发表于
19:09  《江苏滨淮农场场长刘玉兰反腐蒙冤昭雪纪实》(16)
农民日报记者:希望不再有人为反腐败家破人亡一桩离奇 ...  “此怨不申,枉过此生;此稿不发,枉为闻人!”  刘大姐,请您相信,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  我们的社会,正越来越趋向于公平和正义!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杰克逊家中物品曝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