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打算11月初去巴厘岛度蜜月多少钱,寨卡病毒现在怎么样?

寨卡病毒危害下一代? 中国该怎么防?_网易亲子
寨卡病毒危害下一代? 中国该怎么防?
(原标题:寨卡病毒危害下一代? 中国该怎么防?)
新华网北京2月3日电 自1947年在非洲首次被发现以后,寨卡一直没有“红”起来,它引发的症状轻微,致死率不高,以至于专家在未来哪种病原菌会引发全球公共危机时,没有一个人认为是寨卡病毒。
而现在,拉美地区小头症病例激增与寨卡病毒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拉美之外的地区也出现病例,让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不得不从关心下一代的角度对它“刮目相看”。
专家认为,考虑到中国目前所处的季节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我们眼下在国内还不需要过分担忧,但及早制定防范措施总是有必要的。
【寨卡危害下一代?】
当传染性病毒通过人际传播,及时发现病人并进行严密监控是控制疫情进一步发展的一种有效措施。然而,当病毒传播者是你瞄半天也不一定拍得死的蚊子呢?
有专家认为,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埃及伊蚊是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者。病毒引起的寨卡热症状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但极少有严重病例发生。
有观点认为,寨卡病毒是2014年巴西举办世界杯期间被旅行者带入境内的。但是为何会在美洲出现大面积传播、与去年以来巴西激增的新生儿小头症病例之间关系还有待科学家给出确切答案。
世卫组织称,作为寨卡病毒重灾区的巴西,共计报告4000多例小头症疑似病例,其中确诊270例。此外,美洲地区已有25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出现寨卡热病例。世卫组织预计该病毒可能在美洲感染三四百万人。
世卫组织已将巴西密集出现的小头症与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升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该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尽管尚没有得到科学证实,孕期寨卡病毒感染与小头症存在强烈怀疑的因果关系。据她透露,世卫组织将在两周内启动专项研究,力图证实确认寨卡病毒与小头症的关系。
【亚洲国家的防范措施】
有专家认为,寨卡病毒正在拉美地区“爆发性”传播。巴西、哥伦比亚等疫情重灾区已经展开大规模灭蚊行动。但科技发展带来的全球化已为病毒破除了地理上的屏障。目前,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都已出现寨卡病毒的“输入性病例”。
多个国家已制定或考虑制定措施,防止寨卡病毒入境,包括不少亚洲国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有关部门正在密切关注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疫情情况和防控进展,已提醒近期出国到上述疫区的中国公民,包括目前身处疫区的中国公民关注疫情发展,并采取必要卫生防疫措施。
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建议孕妇不要去寨卡病毒流行地区旅行。
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卫生部门要求,从南美洲和中美洲国家入境的游客自行检测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和红疹等症状,需立即向医疗中心报告;
印度则加强了对寨卡病毒的监测,并成立专门的技术小组监控疫情;
日本政府建议本国公民,尤其是孕妇避免前往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区,要求所有到访疫情流行地区的游客采取防蚊措施,一旦出现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症状,需及时向医疗机构报告。
除亚洲国家外,澳大利亚外交部也对该国孕妇提出类似建议。
总之就是:没去过病毒流行地区的最好别去;不得不去的做好防蚊工作;去过的自己好好观察健康状况!
【病毒和疫苗的“赛跑”】
寨卡病毒的传播方式、蚊媒的广泛分布、缺少疫苗及快速可靠的病毒检测方法、新传播国家的人群对病毒缺乏免疫力让世卫组织深感忧虑。
疫情爆发后,多个研发团队着手进行疫苗研发。但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预计,“也许未来几年内无法实现”疫苗的广泛使用。巴西圣保罗的布坦坦研究所认为相关疫苗研发需要三五年时间。
中国国家卫计委此前表示,目前中国正处于冬春季,蚊媒密度较低,即使出现寨卡病毒输入病例,疫情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也低。
世卫组织负责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热带病事务的新任助理总干事任明辉1日对记者强调说,中国目前所处的季节和地理位置与寨卡病毒传播带不同,不过中国南方地区需要警惕,寨卡病毒的传播带与登革热等疾病的传播区域一样,但这些疾病在中国均很少发生。
此外,任明辉表示,消除蚊子孳生的环境是降低寨卡病毒传播风险的关键,目前中国已准备着手今年春季的环境卫生工作。(记者王玉珏,部分内容综合新华社此前稿件,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马志秋_NQ2478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11月初去度蜜月,不知道这时候去巴厘岛好还是塞班岛好呢?或者有其他更好的岛可以选择?_百度知道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月26日通报,浙江省新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患者,女,42岁,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在南美洲苏里南工作(苏里南为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有被蚊虫叮咬史; 21日回国探亲,归国途中发现全身发痒、皮疹逐渐增多等症状,未发热。患者回到温州住地后,主动到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并向接诊医生告诉其疫情发生国旅行史,该院立即将患者收治入院。2月26日省专家组根据流行病学史、病例的临床表现和样本检测结果,确诊为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目前,患者状况良好,体温正常,病情已明显好转。
专家再次提醒,当前南美等地国家流行寨卡病毒病,公众如近期到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旅行,要注意做好防蚊措施,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孕妇及计划怀孕女性近期要慎重考虑前往发生疫情国家/地区。另外,寨卡病毒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感染。目前正值初春,气温较低,尚未进入伊蚊活跃期,因此,此次输入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较低。
(来源:省卫生计生委应急办、 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新闻联播直播视频
日今天新闻联播主要内容:寨卡病毒研究获进展
00:00:00&&&来源:&&&评论: 点击:
今天是日今天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随着有关寨卡病毒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近日宣布,找到了寨卡病毒和小头症之间关联的有力证据。
  斯洛文尼亚科研人员发布报告称,他们在对一名引产的小头症胎儿进行尸检时发现,胎儿的脑组织存在严重的脑损伤。研究人员在其脑组织中检测到寨卡病毒,而且病毒量明显高于血液样本中的水平。报告还提到,胎儿的母亲发病前曾在巴西停留,她在怀孕13周时,出现染病症状。
  美国疾控中心10号也发布消息说,他们的研究人员从两例出生不到24小时就死亡的巴西小头症婴儿脑组织中也发现了寨卡病毒。
  此外,世卫组织证实,研究人员已经从确诊感染了病毒的女性分泌的母乳中检测到了寨卡病毒,但现在还无法证明病毒会通过哺乳由母亲传染给孩子。
相关热词搜索: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厘岛度蜜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