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菊苣是什么意思地名吗

鹿境乡_百度百科
鹿境乡位于附城镇,据传年间吕青冈、蔡道山、岳婿两人一日出游,发现下游离海丰县城五公里处,有一被丽江水包围的长方形。东南(偏西)走向,长约五公里,宽约三公里,东边高山长有杜鹃花,每逢春天时节满山映红,俗称 “红花山”。遂决定在此定居,开基之日偶见二鹿嬉戏于山中,颇觉景象迷人,即兴命名“鹿境”。
鹿境乡村落概况
鹿境乡在龙津河下游,环绕鹿境山出大海弯弯曲曲的河段,称丽江。吕、蔡两大姓及汪、谢,村民环绕鹿领而居。分投五个行政村民,辖32个自然村。从西南至东北划分:
村民委员会名称村民委员会曾用名、别名下辖自然村名称新南村鹿南、金交椅仙踏石(包括张厝园)、大乡一、大乡二、閖口(俗写简体字“门+水”)、新城(旧称:半輋)、和平(旧称:后畔)、田寮。池口村 池口、大凹。新山村鹿山、大山脚山头社、大渡头、甲科、汪厝村、大宫边、石脚桶、高町、番洞、乌石桥、吕厝田寮、谢厝田寮。新北村鹿北、坑尾大园、旧厝、塘尾、后山仔、园仔、刘社、井仔、田脚厝、渡仔。新东村鹿东、后廊头前、中巷、后畔、局地仔。
鹿境乡地图
2008年统计:鹿境乡有农业户数 2710 户,12722 人,迁出城镇的人数 11906 人,旅居港澳台及国外的约有 39900 人。鹿境和出祖的海内外宗亲约有二十五万人。(各村委农业户数、人数由海丰政府提供)
村落人口(2008年数据)村委名称农业户数人口迁出城镇人口旅居港、澳、台、国外人口新南100747614454≈16000池口32416501438≈4500新山59526482508≈7500新北43718651808≈6400新东34717981698≈5500
鹿境乡地理气候
鹿境乡属南区,海洋性气候明显,光、热、水资源丰富。其主要气候特点
是: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光照充
鹿境山远眺图
足;冬不寒冷,夏不酷热,夏长冬短,春早秋迟;秋冬春旱,常有发生,夏涝风灾,危害较重。气候温暖,多年平均气温为 21~22℃,年平均最高气温 26℃左右,年平均最低气温 19℃左右,水稻安 全生长期 约 260 天左右。雨季始于 3 月下旬到 4 月上旬,终于 10 月中旬;每年 4~9 月的汛期,既是一年之中热量最多的季节,又是降雨量最集中的季节,占全年总降雨量 85%左右。  光照充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小时,日照百分率为 44~48%,光合潜力每 1/15 公顷约7400kg。“冬不寒冷,夏不酷热,夏长冬短,春早秋迟&也是主要气候特点之一。最冷月 1 月份的平均气温 14℃左右,10℃低温日数的多年平均为 2.9 天,5℃低温日数的多年平均为 0.1~0.3 天,极端最低气温 1℃;而最热月 7 月份的平均气温 29℃左右, 35℃高温日数的多年平均为 0.7~1.5 天,极端最高气温 38.8℃,名副其实的冬不冷、夏不热。据统计,夏季长达 183 天左右,而冬季只有 10 天左右。春早秋迟,初春在 2 月初巳经来临,而初秋至 10 月底才姗姗来到。[1]
鹿境乡历史沿革
鹿境乡(俗称六仔乡)吕蔡二姓的始祖吕青冈、蔡道山是翁婿,吕蔡始祖系从福建莆田同时迁来广东海丰鹿境开基,繁衍子孙,建基立业。
出自姜姓,吕氏太始祖姜伯夷(姜氏之后裔,受封吕国,以国为姓)创姓祖姜伯夷是的后裔,为舜四岳长,佐禹治水有功,于虞、夏之际,封于吕,建立侯爵吕国,称吕侯。吕国历夏、商,世有国土,至西周穆王时,吕侯入朝任司寇。周宣王时又称吕为“甫& 。 《诗经·大雅,嵩高》有“维岳维神、生甫及申&之句。其中的“甫&指的就是吕侯。吕国在今河南南阳县西一带,延续至春秋初期(公元前 688年),吕国被楚文王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吕氏。散居韩、魏、齐、鲁等地,史称吕氏正宗。姜伯夷之苗孙姜太公,名、字子牙,垂钓于渭水之滨,遇文王聘为相,助周有功。被封于齐,成为齐国第一代国君,其子吕伋为齐国第二代国君。其后代吕青世居河东,助刘邦立汉有功,封为阳信候,故有“渭水家声”、“河东吕氏”之望族。鹿境吕姓始迁祖吕青冈,原籍福建省兴化府,后迁居海丰县鹿境。
太始祖(周文王第五子,受封蔡国,以国为姓)之后裔多居河南济阳,称为“济阳蔡氏”。汉魏期间由于战乱给蔡氏宗族的变迁带来极大的影响。晋朝末年先祖蔡剑之孙蔡彦礼徙居浙江省钱塘,其子蔡用元、蔡用明在王潮、王审知(闽王)兄弟率众从河南固始县入闽之同时,举家迁居闽之泉州,初居同安,不久由泉州迁居闽省兴化郡仙游县。蔡用元第六代孙蔡襄(北宋名臣?宋端明殿学士)建造泉州洛阳桥,扬名天下,故有以“洛水家声”为其郡望。其次子之苗孙--鹿境蔡姓始迁祖蔡道山,在南宋年间随往东莞任职的叔父蔡淳甫(县令)路经海丰县时,观其土厚人稀、山水秀丽,有意来海丰开基创业。宋末(新山家谱记载明初),蔡道山偕同岳父吕青冈举家从福建莆田县猪菜街八角井徙迁海丰,起初安扎于堤冲村、、后择畔(现海城镇龙津社区灵爷宫址)。据传吕青冈、蔡道山深晓堪舆学,认为该处不适合建巢筑穴,需另择地建居。
据传年间吕青冈、蔡道山、岳婿两人一日出游,发现龙津河下游离海丰县城五公里处,有一被丽江水包围的长方形山麓。东南(偏西)走向,长约五公里,宽约三公里,东边高山长有杜鹃花,每逢春天时节满山映红,俗称 “红花山”。遂决定在此定居。开基之日偶见二鹿嬉戏于山中,颇觉景象迷人,即兴命名“鹿境山”。鹿境山从头至尾凸出六个山头,高出水面的土地即为陆。“陆”与“鹿”近音,意为福、禄、乐,福佬话把数字的“六”(陆)读为“蜡”,先人寓意“蜡仔山”。又闻从“蜡仔”到“鹿境”还与地名的雅称有关,经探讨查得岭南古为百越属地,“蜡仔”也是古越语地名、即“山仔”的意思。从马宫越海遥望之,鹿境山严似鸡笼,南海船人称“内鸡笼山”亦称“小金笼山”(马宫西北侧海中的“关拦山”为大金笼山)。在宋朝战乱时,传说金龙公主曾在山顶筑鹿寨为王,称该山为“金龙山”(又传宋端宗把大小金笼山易名为“金龙山”)。鹿境山脉逶迤起伏,状似鹿,故名“鹿岭”、“鹿山”、“鹿埜”。明嘉靖《海丰县志?山川》载:《随志》谓“ 海丰有黑龙山是也”,说明清朝前又称“黑龙山”。
平地起金峰,山明水秀,依山环水之胜地--鹿境,是海丰县附城吕蔡两大姓的摇篮。鹿境吕氏始祖吕青冈之长子吕永山生:渔潜、松石、竹逸、幽兰、梅轩、仙童(新山与池口六大房);次子吕归畴生:云野、云兴、云隐、云溪、云龙、云峰(新南六大房),住西南边。鹿境蔡氏始祖蔡道山之长孙蔡石涧生:博士“仁房”、崇阿“信房”;次子蔡石泉生:处士“义房”、学士“礼房”、逸甫“智房”、(新东北五大房),住东北边,汪厝村住吕蔡两姓中间,却新北和新山交界处归新山管,汪姓是青岗公家童的后代。鹿境地早有杂姓聚居,数百年来陆续迁出,现还有姓谢的谢厝田寮和姓洪的洪厝田寮二村住丽江(渡仔溪)南畔。
自先祖从闽省迁徙海丰开基创业至今,鹿境族人吕蔡两姓和谐生息,人丁兴旺,子孙蕃衍。今包括鹿境和出祖的海内外宗亲约有二十五万人(2008年数据),后裔支派立宗分布四海,汇入中华民族经济、文化之洪流。
鹿境乡名胜古迹颇多,有的以形状肖似而得名,有的以景色壮丽而取胜,有的因传说而扑朔迷离,不一而足。鹿境周边河流蜿蜒环绕,就有海丰八景之一的“丽江月色”。山上有“金龙公主”筑寨遗址、山间有“圣井古迹”。乡之西南边有“御宴潭”、“龙舌埔”、“仙踏石”、“輋港庵”、“太阴娘宫”。乡之中间有“菩堤古庙”。乡之东北边有“古巷”、“抗日烈士陵园”、“先人公妈庙”、“车地树灵”(蔡氏祖祠)等等。 鹿境乡有史以来是一个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地方,素有名乡之称。[1]
鹿境乡文化教育
鹿境乡素来是海丰县有名的文化之乡,世代崇尚读书,教育蔚然成风。
早在一百多年前,鹿南(即今新南村委会)就有一所私塾学堂——庭兰书院,由吕心焯(清代贡生)吕心澄、吕心镜创建,鹿山(即今新山村委会)高等小学于 1912 年创办,校址设在鹿境吕氏河东堂,先后由吕月槎(廪贡生)和吕采人(庠生)父子主持,同时还创办一所女子学校;地址设在继述堂,主持人先后有吕月槎、吕焕标。1923年成立鹿
山国民小学,地址在文献堂。 (1925 年,继述堂女子学校合并国民小学)。鹿南国民小学建于民国十二年(公元 1923 年)是一所 1-6 年级的完全小学。
而鹿境蔡姓(即鹿东、鹿北)原有三个学校(即鹿东、恭寿、笃庆) ,于 1938 年合并为济阳小学校址在蔡氏祖祠济阳堂。首任校长蔡家邦。由族中以高薪聘请名师执教,学校设备齐全,办学成绩显着成为全县有名的完全小学。一九五二年命名为“海丰县第一小学” (县重点小学) 。一九五六年秋,开始办初中班——县命名为“海丰县第七中学”(次年因食水问题无法解
决而撤销初中班,学生一律转彭湃中学就读)。不论解放前还是解放后,由于这间学校教学质量好,办学成绩名藻海邑,所以吸引了不少外乡、外姓学子(如蔡厝围、北笏、新山、小屿、坣头等乡村),慕名前来求学。历年来,学校为上一级学校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教育工作,鹿境三间小学校招收适龄儿童入学读书; 年间,三间小学办识字夜校,招收不识字的青、壮年农民进夜校读书识字。由于适龄儿童进校读书的人数逐年增多。1991 年,新山另择校址,新建两层楼的校舍,而池口村于 1963 年从新山大队划出,成立池口大队后,另建池口小学新校舍。1995 年,新北村另择校址,新建新北完全小学校舍,新东完全小学仍在济阳堂。新南完全小学在 1985 年进行大规模改建,1995 年由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另择校址,新建三层楼的校舍,有大小课室 24 间,另建有两层楼的图书馆。
1996 年,鹿境五所小学,在校学生人数有 2124 名,达到历史以来的顶峰。鹿境除五
所小学校。1966 年,还创办全县第一所由大队办的农业中学——《海丰县新南农业中学》,校长由新南党支部负责人吕春厚兼任,1967 年由县教育局注册,省教育厅备案,在县教育局大力支持和重视下,逐年扩建校舍。农业中学设初中班、高中班、农机班、植保班等不同层次的班级,有来自县内的学生 300 多名,拥有十多位大专以上资深的专业教师,为我县培育了一大批拖拉机驾驶员及农业技术骨干。1971 年,华南师范大学讲师团到新南农业中学考察,得到他们的好评和肯定,随后,南方日报发表了《开门办学好——海丰县新南农业中学调查报告》的特写文章。县教育部门曾两次在新南农业中学召开全县教育改革工作现场会。新南农业中学作为职业教育途径的探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鹿境乡(2008年统计)从事教育工作的中、小学教师约有 250 人,有的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在全县各所学校,都有吕蔡二姓的教师。高校学子更是不胜枚举,仅新南村就有 256 人,其中博士生 8 人,研究生 4 人,硕士生 15 人,学士生 79 人,本科生 75 人,大专生 90 人。[2]
鹿境乡丽江月色
之一,在龙津河下游,环绕鹿境山出大海弯弯曲曲的河段,称丽江。丽江江面较宽,水清、波微,皓月当空之际,朗月印江心,波光潋滟,景色明媚,令人陶醉,引人遐思,富有诗情画意,故称之为“&。  
每当月圆之夜,站在鹿境山岭可看到丽江月色之佳景,尤其是秋高气爽的晚上,碧空无云,皎洁明月,将清辉倾洒下来,给微波不兴的江面上涂了一层光明、淡雅、柔和的月色。岸边的翠竹绿林都轮廓清晰地倒映在丽江上。微风拂过,水面上会摇曳出层层闪亮的波光,美不胜收。据载:南宋末代 皇帝端宗兵败之后,曾率兵船从陆丰甲子港出发,顺东溪往西,尔后到达西溪丽江埔。将士们为丽江月色所迷住,从而激发出他们收服破碎河山的豪情壮志。以前,清澈的丽江水是半咸半淡的,外面的海水从丽江口溯流倒灌,进行渗透,枯水季节的影响范围更大。因此,丽江就能够蕴育滋生出丰富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质,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恰好是蚝蚌繁殖成长的理想场地。月光如流水一般舒缓地泻在丽江上,旋即折入水中,照彻江底密密丛丛的贝壳蚝蚌上,使得一些衔珠的老蚝贝,更见璀灿耀眼。与此同时,江底的光芒纷纷返身折射,透出江面。顷刻间,粼粼浪花跳跃着,浮光跃金,好像万千萤虫在闪烁流动,与碧天上的星光月色遥相辉映,确实是美不暇接。丽江月色曾经使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留连忘返,浮想联翩,留下赞美的诗词。[3]
丽江月色诗赞曰:
横波素练水晶乡,万户蟾光桂蕊香。何处兰舟吹短笛,孺歌月下咏沧浪。——明崇祯十二年己卯科举人黄德燝(海城人)
玉蟾此夜映波间,万里无尘水自闲。楼外不知人耐坐,一声秋笛过晚山。 ——清道光十六年海丰知县徐旭旦
萧疏暮霭垂零露,清质临流树影低。共听风篁声寂寂,还怜江夜色凄凄。   长空众宿皆为掩,极目飞鸟未定栖。此夕扁舟乘兴好,也应绝胜棹剡溪。——清康熙二十二年海丰知县姚德基(浙江人)[4]
鹿境乡鹿境物产
鹿境乡位于县境中部,丽江流域中下流,平原宽广,溪河纵
横交错,鱼塘鱼星罗棋布,物产丰富,有鱼米之乡之美称。
(一)粮油 类
主要有稻谷、番薯、大麦、小麦、黄豆、玉米、花生、芝麻、甘蔗、薏仁、黄麻、红麻等。
(二)果蔬类
主要有:白菜、芥兰、椰菜、菠菜、空心菜、油菜、春菜、大头菜、大芥菜、韭菜、芹菜、葱、蒜、西洋菜、京白菜、椰花、西芥兰
农作物蔬果
、西芹、莞菜、香芋、生姜、辣椒、莲藕、木瓜,番石榴、黄皮子、龙眼、荔枝、香蕉、杨桃、芒果、油甘、梨、柑、梅、柚等。
(三)花卉竹木
鹿境乡的花卉有芍药、海棠、绣球玉兰、水仙、木梨、四季香、万寿竹、菊花、百日红、杜鹃花、玫瑰、鸡冠花、含笑、美人焦、仙人掌、万年青、大红花、角花、石榴、凤仙花、圣诞红。 竹木:松树(小叶榕)、松柏树、青竹、桑树、槐树、枫树、柳树、榕树、桉树、苦楝树、木棉树、薄题树、番石榴、檀香树、白银树、洋桃树、芒果树、龙眼树等。
(四)药材类
部份中草药
鹿境乡民间采集或种植的中草药有龙胆草、益母草、车前草、荆芥、薄荷、白银树、丰葱、祺艾、芍药、苦楝皮、韭菜子、枸杞子、何首乌、银花、芦根、茅根、榕树须、蒲公英、桑叶、乌目菜、山滑菜、迷酸仔、蜡里根、节节花、杜盏头、香附、柑皮、蛇舌草、步地锦、鬼针草、輋藤、鸡屡藤、椿根藤、络石藤、铁包金、火炭母、千金拨、珍珠菜、莴苣菜、坩壳菜、箭头菜、水芥菜、灵芝(仙草)、土沉香、吴茱萸、乌稍蛇、五花蛇、蜈蚣、水仙只、蛇蜕、蝉衣、蜂蜜、鸡内金、蟋蟀、地龙、鳖甲、龟板等。
(五)飞禽家畜及古近代动物
鹿境乡家庭饲养的家禽:有鸡、鸭、鹅、鸽子、鹌鹑、水牛、黄牛、猪、猫、狗、兔等。常见的鸟类:野鸡、喜鹊、乌鸦、燕子、麻雀、黄鹂、布谷鸟(杜鹃鸟)、苦鸡(秧鸡)、白鹭、老鹰、猫头鹰、啄木鸟、斑鸠、雁鸟、剪尾鸟等。古代近代野兽: 华南虎、豹、狼(狮狗)、狐狸(山狗)、獾狗(播狗仔)、刺猬(河猪)、灵猫(七段仔) 、山猪、猕猴、水獭等。
鹿境乡大事记略
1924年:农历六月十三日、六月廿三日,接连两次飓风暴雨、洪水成灾,鹿境一带农作物损失严重,房屋倒塌。
1937年:农历九月初一日,刮飓风、中心风力 12级以上,暴风挟带海潮,鹿境大部份地区受海潮淹没,连续三年不能耕种。因只有闪电无雨,群众称此次飓风为“铁飐风&。
1941年:农历四月初九日,池口村有 25位群众被日军抓到村后山坡町头,用机关枪扫射,惨遭杀戮。随后,日寇进入鹿南村,抓百多名青壮村民赶到老爷公庙旁边的山坡上,准备扫射屠杀。幸得此时国民党黄子才部队驻在荣港九栏村,发现鹿南山上有日本兵活动,便用迫击炮向日本兵射击,炸伤一名日本兵,慌乱之际,救了一批村民。但仍有吕胜伦等 12位村民被日寇抓到径口村路边活埋。这就是血腥腥的“四·九&惨案。同年,盘踞径口山的日军向鹿南半輋村(现新城村)轰击两颗炮弹,造成“七尸八命&的惨案。
1943:旱灾连续四个月,造成大饥荒,又遇霍乱流行,鹿境民众饿死,病死者甚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 年:10月 11日,海丰宣告解放,鹿境乡同时庆祝解放。  1950 年:全县行政区域划分为七区一镇 44乡,鹿境归属第一区新霞港乡。   1951 年:鹿境新东北村为全县土改运动试点。同年,开展“清匪、反霸、退租、退押&八字运动。   1952 年:全县开展土改运动,评定阶级成份。鹿境各村派驻土改工作队,各村成立贫雇农主席团、领导土改工作。   1953 年:成立“龙山区&(即十一区),鹿境归属龙山区管辖。是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9月 2日,强台风12级以上,降雨量 116.9 毫米。鹿境内涝成灾二天,房屋倒塌,作物损失严重。  1954 年:新南组织劳力,对丽江下游进行裁湾截流,筑坝蓄水的改造工程。经排咸蓄淡,成为“淡水池&。既可灌溉农田,又可供村民饮用。是年,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   1955 年:鹿境出动劳力,修建“引赤工程&,从赤岸经关东、赤山、新江将赤岸溪水引入鹿境,灌溉农田。鹿境各村开始办初级农业合作社。   1956 年:完成从初级农业合作社到高级农业合作社过渡。是年,开展对私营商店、工厂实行“公私合营&改造私营企业为“合作化&。同年,新南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年秋,新东北小学开始办初中班,被县教育部门命名为“海丰县第七中学&。
1957 年:5月 13日,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为 531.9 毫米,鹿境地区洪水成灾。 是年开展反右派斗争运动。 是年冬,全县撤区设大乡。龙山区分为:三新、赤山、联河、守望四个乡。三新乡人民政府设在新北村,当年端午节,鹿境龙舟队在全县举办的锦标赛中夺得亚军。   1958 年:9月成立海城人民公社、三新乡(鹿境)归海城公社管辖。 是年,公社组织社员上山砍柴,兴建高炉,大炼钢铁。在农业生产中,大搞深翻改土,小棵密植,双龙抢珠等不切合实际的大增产运动。浮夸风盛行,农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同时又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用钱,大刮共产风。   1959 年:该年中期:鹿境全乡从海城公社划归陶河公社管辖。当年 10月动工兴建,鹿境各村集中主要劳力上水库参加劳动。   1960 年:6月 8日和 9日,鹿境各村遭受台风、暴雨,海潮袭击。  1961 年:冬,鹿境从陶河公社划出,成立三新人民公社。  1962 年:鹿境“三新虹吸管&穿过丽江江底,引青年水库水解决农田的灌溉。是年 8月 31日—9月 3日,遭受台风、暴雨、海潮袭击。   1963 年:丽江渡仔溪首次架设木桥,结束村民坐渡船过溪的历史。 当年,池口从新山大队划出,成立池口大队。   1964 年:开展“小四清&运动。是年 7月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   1965 年:4月,三新公社撤销,归入海城人民公社管辖。7月,鹿境各大队开展“四清运动&。是年 10月,兴建西溪水闸及丽江水闸。是年 11月 18日,创建《香港吕氏宗亲会(有限公司) 》 。   1966 年:5月“四清运动&结束。5月 16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六通知》,宣告文化大革命开始。是年 9月,新南创办全县第一所农业中学“海丰县新南农业中学& 。是年秋,西溪(西闸)桥闸竣工通车通船。   1967 年:经县政府批准,将丽江 10孔桥闸,划出一个专给新南、池口排水、排洪。是年冬,全县对黄江流域进行裁湾截直改造工程。  1968 年:4月,海城公社成立革命委员会,鹿境各大队也更名“革命委员会&。是年 11月,兴办合作医疗。   1969 年:组织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学校,大批教师回原籍学校任教。当年 10月,全县教育改革工作现场会在新南召开。是年,开展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大搞“忠字化& 、 “早敬& 、 “晚敬&活动,向毛主席表忠。 当年,潮安有一批移民被安排到鹿境各大队落户。(其中新南就有 12户)。   1970 年:贯彻中央文件,开展“&运动。  1971 年:7月,县政府组织农村支部书记到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参观学习。是年,池口大队组织劳力修建一条长 100米,高 7米,上宽 8米的栏河堤道。 当年,鹿境各大队向干部、群众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林彪叛党叛国&文件。   1972 年:南方日报发表题为《开门办学好--海丰县新南农业中学调查报告》的特写文章。   1973 年:鹿境各大队开展基本路线教育运动。创建《香港海陆丰蔡氏家族会(有限公司) 》。   1974 年:鹿境各大队组织“批林批孔&。是年 12月,海城公社划出北平、新江等七个大队归属城东公社。鹿境仍属海城公社管辖。   1975 年:海城公社与联安公社共建大液河桥闸,并于当年修建青年水库排洪裁湾截直工程。鹿境各大队组织劳力参加工程建设。  1976 年:当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位伟人相继逝世,鹿境各大队组织干部、群众举行悼念活动。是年 10月 24日,鹿境各大队集会庆祝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的伟大胜利,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   1977 年:鹿境各大队组织专业队,支援“朝面山水电站&建设。是年冬,各大队平整土地,修机耕路,大搞水利建设。   1978 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978)11 号文件,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鹿境部份干部、教师得到平反、恢复工作。   1979 年:新南建设一座装机容量 75千瓦的火力发电站,供全大队照明之用。   1980 年:池口、新山、新北、新东在旅港同胞的支持下,都相继建起了火力发电站,解决群众的照明。是年,为地主富农分子摘帽,为其子女新定成份。   1981 年至 1984 年冬:接通县电网,统一使用“一线用电&,群众用电照明得到全面解决。   1982 年:鹿境渡仔桥用水泥预制板建成通车。当年 10月 15日,取消海丰县革命委员会,复用海丰县人民政府名称。公社、大队也相继恢复原名。是年 7月,开展第三次人口普查工作。  1983 年:开展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大力整顿社会治安秩序。   1984 年:1月,海城公社改称为“海城区公所”。鹿境划分为“新东北乡” “鹿山乡”(含池口) 、“新南乡”。   1985 年:9月 10日,鹿境所属学校的教师参加首届“教师节”庆祝活动。   1986 年:6月,原新东北乡划分为“新北乡”和“新东乡”。是年,太阴娘宫全面大修重光。  1987 年:1 月,“海城区公所”易名“附城乡人民政府”,原辖下各乡改称“村民委员会” 。鹿境划分为:新南、池口、新山、新北、新东五个“村民委员会”。 当年 5月 21—22日,鹿境遭受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   1988 年:3月 1日,汕尾建市、辖三县一区。当年新南集资建自来水厂。同年新建“新山小学”教学楼。10月重修“天后宫”。   1989 年:鹿境五个村委会党支部开展党建活动。是年正月,新山重修菩堤古庙。重修“文献堂”。   1990 年:1月,鹿境五个“村民委员会”更名为“管理区办事处” 。是年,进行第四次人口普查工作。   1991 年:重建“鹿境河东堂”吕氏祖祠。   1992 年:池口村重建二层的“池口小学”教学楼。   1993 年:新北、新东、池口管区新建二层的办公楼。是年新北修建渡仔桥头至村口的水泥道路。   1994 年:9月,原新丰小学划分为“新北小学”及“新东小学”。“新北小学”另择校址,新建一座学校。是年,新山集资安装自来水管,村民饮用自来水。   1995 年:9月 8日,经县统战部批准,县民政局、县公安局登记备案,成立“海丰海外联谊会鹿境分会”。同年新南小学另择校址,新建三层教学大楼。 当年 12 月,西溪大桥及丽江大桥建成通车。  1996 年:新南投资,建设无害化公厕,并对晒谷町进行大修。 2月,新山开始修建狮地仔山脚水泥路。   1997 年:鹿境吕姓始祖青冈公墓茔进行大修。始祖青冈公墓茔重光大庆,海内外吕姓子孙举行祭祀大典。同时成立“纪念始祖青冈公理事会”。是年 11月 18日,新南新建三层办公大楼。   1998 年:鹿境吕、蔡二姓同胞共筹资340万元。建成从海城至渡仔桥的海河公路(即海城至陶河)。全长 4500米。同年新北集资建设三横三直的水泥村道3600米长。12 月,鹿境五个“管理区办事处”易名为“村民委员会”。   1999 年: 6月新山村委会新建二层的办公楼。当年 3月动工填基开始修建赤西公路。7月,新南学子吕荐瑞高考成绩名列全市榜首,获汕尾市“高考状元”称誉。同年,新南村委会投资 30万元,加固丽江堤围及建设排洪站。  2000 年:2-5月,修建从新东经新北、新山、池口至大凹村前的赤西公路(鹿境路段)。5月,新南学校新建二层楼的图书馆。6-7月,新山集资改建“榕仔脚”至村委办公楼路段为 5米宽的水泥路面,并安装路灯。10 月,新南建成一条经仙石、新二、新一、閖口、新城 5个自然村,长 1500米,路面宽 7米的水泥村道。 是年 10月,《鹿境蔡氏乡史族谱》印制出版。11月,新山修建从村委会办公楼接至赤西公路的水泥道路。 鹿境五个村委会全面架接电话线路。同年秋,建《新北村牌楼》一座,中共海丰县委书记罗校题字。   2001 年:新南续建从西闸至双山仔 800米长,宽 7米的水泥路道。新东建设路面宽5米,长1450米的水泥村道。新南田寮修建从大凹村至该村的路道。新山山头社自然村重新修建村内及接赤西路的水泥路面村道。 12月 6日,輋港庵重建竣工,并举行重光典礼。是年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 鹿境乡供电干线全面换新整改。是年端午节,全县龙舟锦标赛中,鹿境龙舟队夺取亚军。新北村委会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村镇”光荣称号。   2002 年:元旦,鹿境五个村委会开通公共汽车。是年鹿境五个“村民委员会”进行换届选举“二委”干部。9月,开始重建鹿境双车道水泥结构的渡仔桥。  2003 年:新山、池口重修“文献堂”祖龛,并于农历七月廿二日列祖升座志庆。  2004 年:鹿境渡仔水泥钢根桥落成通车。当年端午节,在全县举行的龙舟锦标赛,鹿境龙舟队夺得冠军。龙舟队夺冠后,有两市四县十八镇,近百个自然村的宗亲及邻里群众前来庆贺。鹿境五个村委会及海城灵爷宫、可塘蔡厝围村六个地方同时演“头标戏”,燃放烟花两晚,盛况空前。 是年中秋节,《鹿境河东堂吕氏宗谱》正式出版。   2005 年:鹿境在渡仔桥头及西闸路口兴建“治安亭”。夜间安排民兵值班执勤,维护社会治安。新南村委会被广东省授予“广东省卫生村”光荣称号。同年池口兴建“老爷馆”。   2006 年:国家宣布免征农业税。鹿境进行第三次的换届选举工作。是年,新山环村水泥路全面贯通。   2007 年:新南从西闸路口至新城天后圣母宫前 2500米长的水泥村道旁,安装水泥线杆及路灯,并修建村前大池的栏杆。为发展全民健身运动,新南设置体育健身器械(包括篮球场、排球场)。 1月 8日,深圳电视台在鹿境新北小学开机拍摄电视连续剧《》。 4月,《鹿境吕氏文献堂族谱》印制出版。 10月,《新南村纪事》印制出版。   2008 年:8月《华夏吕姓历代名贤录》印制出版。   2009 年:1月,新南修建从(芳名亭)起经和平村前接大凹村前赤西公路的水泥道路。正月,“文献堂”部份先贤功名匾重光悬挂。《鹿境风情录》印制出版。同年重修鹿境蔡氏《济阳堂》十一月十五日竣工,恢复明代古建筑风貌,并举行重光庆典。[1]
鹿境乡近代乡贤
鹿境乡革命英烈传略
  : (女)原名哲妹,1897 年生于海丰鹿境新北村富商之家。1912 年由父母主婚与结为夫妻,生下三个儿子。1922 年彭湃在海陆丰发起农民运动,日夜奔忙。素屏悉心照料其生活和接待农友,并支持彭湃烧毁自家田契以取信农民,还跟彭湃下乡宣传,志同道合。1923年 1月成立海丰县总农会,派素屏到赤山乡开展妇女工作,为了解决农会的活动经费,她不惜把随嫁的金银首饰变卖。1924 年跟彭湃到广州,翌年东征胜利后仍回海丰工作。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被选为一区妇女主任、县妇协第一届执委。1928 年敌军攻占县城、县委指派素屏负责公平、赤坑、可塘等区的武装斗争,同年 9 月 19日因叛徒告密,素屏在平岗乡被反动民团围捕,面对敌人的严刑酷打,素屏坚贞不屈。9月21日在海城被敌人杀害,时年 31岁。
  : (女)1898 年生于海丰鹿境新南村贫农家庭。二岁时送给舅妗作童养媳。18 岁到海城南丰布厂做工,厂里工人多是童养媳,楚卿悉心帮助,称楚卿为“吕大姐& 。1925 年布厂成立工会,楚卿当选执委。翌年受聘为华伦布厂技术指导。1925 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楚卿被选为海丰妇女解放协会第二届执委。1927 年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被党组织派往赤石任妇女主任。1928年失败,楚卿带领妇女武装队伍坚持反“围剿&。是年 10 月,楚卿参加中共海陆惠紫特委在黄山峒召开的四县党代会,被选为特委妇委,领导四县妇女的革命活动。1929 年 3 月,海陆惠紫特委和海丰县委在银瓶山石洞开会,被敌人发觉包围,楚卿掩护特委和县委其他同志脱险,而本人却被敌人抓获押至海城监狱,经多次刑讯、腿被打断、仍坚贞不屈。农历二月初五,两个敌人抬着不能行走的吕楚卿上刑场,她在箩筐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慷慨就义,时年 31岁。
  : (男)1903 年生于海丰鹿境新北村农民家庭。1919年(16 岁)考进陆安师范学校;1922 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读陆安师范时,与同学们办进步刊物、组织学生参加革命活动1924 年参加领导的农运工作。曾任区农军大队长,中共海丰县八区委员会委员。1927 年,海丰工农革命军攻打捷胜城时遭到狙击。他不顾个人安危跃上捷胜城墙,向抵抗工农革命军的敌人进行宣传,以共产党员的英勇无畏精神感化敌军,迫使敌军自动打开城门,接受工农革命军进城。1927年 3月,奉党组织指示,调任五华县中共县委书记。1928年组织农军,反击反动军队进攻五华县,在横流渡战斗中被捕。被捕后,宁死不屈,表现 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凛然正气,押赴刑场时,他视死而归,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牺牲时年仅 25岁。
鹿境乡知名人士传略
  ——史学家,海丰鹿境新东北村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 1615 年) ,鹿境蔡姓始祖道山公之十三世孙。自幼勤敏好学,以才学品德见称于时,堪称一代文人。康熙十一年(1672 年) ,康熙二十五(1686 年) ,前后两次编修《》,蔡皇勷两次为县令礼聘为编辑。 蔡皇勷本人所专著的《皇勷手记》 ,从明崇祯四年(1631 年)挥毫始录,逐年记载,至康熙三十九年(1700 年)岁次庚辰而止。翔实地记录了明末清初六十多年的海陆丰地方史事。大至军国大事小至灾异佚闻,无所不及,涉及的历史人物众多。《皇勷手记》是一部既翔实生动,又可歌可泣的历史笔札。特别是他以一字千钧的笔力,记载康熙初年“移民迁界&这一历史大悲剧,沿海人民,被迫迁移,离乡背井,走投无路;父母妻子,亦难相顾,饿殍遍野,无人收埋。这一切都为“正史&所掩盖,为御用文人所避讳。 《皇勷手记》自明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它是一部有历史价值的笔札史册。
   ——教育家, 又名梦攀,族字淑调,号“砚农吕半教&。海丰鹿境新南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 1889 年) ,是鹿境吕姓始祖青冈公十七世孙。自幼勤奋好学,天资聪颖,24 岁考中秀才,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县内各地都有他任教的足迹。(中国民俗学家、民俗学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九岁时曾在公平吕跃池主持的敬爱堂黄氏“养中&私塾就读,是跃池的得意门生。吕伟东 也曾拜跃池为师。他所教的学生遍布全县大部份地区,故被称为“砚农吕半教&,享有盛名。著作有: 《人论辑录》 、《平民千字课》、 《廿四孝》等。民国九年(公元 1920年)为统一鹿境吕姓辈序,曾编排从廿一世到四十四世的字辈即“诚慎荐馨香,贻谋美备前徽盛,著存猷爱敬,令德光昭世泽绵&。鹿境吕姓以及迁居外地的吕姓子孙(包括港澳台)已循吕跃池(吕半教)所排列的字辈统一族号。
  : 又名吕东,旅越爱国侨领。1894 年生于海丰鹿境新南村,是青冈公十七世孙。早岁家贫,15 岁遂往越南朱笃市谋生,并自学文化和中医,日有所成,自开“万和堂&药铺,热心助人,在侨胞中享有声誉。二十年代被选为朱笃市客家帮帮长,连任三届,又被推选为西堤(西贡、堤岸两市)中华总商会董事。 1928 年大革命失败后,海丰部份中共党员流亡越南,国民党特务到越南追踪, 勾结法国殖民当局进行搜捕,景南不顾个人安危设法掩护和安置这些同志,使他们各有安全住所,并解决就业问题。 抗日战争初期,流亡于越南的共产党员,邀请景南参与筹建“华侨&。该会成立后,景南出面与越南当局取得联系,得到同情和支持。吕景南为抗日救国不但保存了革命的力量,还动员华侨捐资支持抗日,为抗日作出了重大贡献。吕景南在越南还积极支持越南抗法斗争,保护华侨的生命财产。 1948 年后,他两个儿女先后回国参加解放战争。1950 年夏,景南和家人也先后回国,被选为海丰县人民代表。1952 年逝世,终年 58 岁。
  蔡可协: (男)海丰县附城镇新东村人,鹿境蔡氏济阳堂十九世孙蔡铣三(陈烱明时代,出任广州警备司令)之长子,生于公元一九一九年。自幼聪明好学,高中毕业后于一九三六年七月报考黄埔海军学校廿四期航海轮机班。 深造期间适逢日寇发动侵华战争,一九三七年日冠占领广州,军校由广州长洲岛迁西江连滩,广州沦陷后再迁广西柳州三都村,几经迁徙,喘息未平,蒋介石又下令停办军校。黄埔海校23、24二期学员由李庆文校长送往都匀炮兵学校学习。 后来,转读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毕业后追随海校校长李庆文少将奔赴抗日战争前线,多次参加海防战役,阻击日舰侵犯。后奉命赴美国驾驶美援登陆双栖舰《美盛》号军舰回国,受任《美盛舰》舰长职务。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京沪,在南京笆斗山战役中,追随国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将军率部起义,为江面 25 艘舰艇起义献谋献策。深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大将、政委刘道生赏识。受编为人民解放军华东海军,《美盛舰》易名《黄河》舰,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大将任命为《黄河》舰舰长。为中国解放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一九五四年,承蒙海军军事学院院长刘道生中将赏识,调南京军事学院海军系将官班任教官,为新中国海军建设培养一大批人才。 一九六七年转业,任广州市新中国造船厂厂长兼总工程师、广东省航运局总工程师等职,离休后居广州。(蔡馥应搜集)
  : (女)国家副主任。鹿境吕氏始祖青冈公十八世孙,祖父辈是海丰鹿境新南村。1930年出生于越南朱笃市,1949 年初,由中共越南地下组织介绍回国,参加革命,先后在中共中央统战部青训班和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毕业后于 1950 年底参军赴东北参加。停战后,转业到中央团校党办工作,曾历任北京市“越、老、柬归侨联谊会&1-4 届常务理事、国家高教出版社副主任。
  : 1936 年10月生于海丰鹿境新南村,始祖青冈公二十世孙。主任、、。1956年高中毕业,吕以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数学力学系。由于家中经济困难,他只拿了几件旧单衣和一包书籍就上路了。到了广州,省招办给了他一张到北京的火车票,光着脚进了北大,迈出了人生关键的一步。1962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在从事数学研究工作。在“亚纯数值分布理论&和“理论&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20多篇。并曾在国内各高等学院及香港、英国等地高等学府讲学。他解决了代数体函数的Borel方向问题,1981 年荣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号称“中国数学巨星之一& 。日他走完了平凡而辉煌的一生,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永远离开了我们,时年58岁。他的逝世是我国数学界的—个重大损失。[5]
  : 男,1939 年 11 月,生于海丰鹿境池口村农民家庭。青冈公十九世孙,1956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海军东海舰队服役工作。吕玛亭性喜游泳运动,在海军经过数年的学习和训练,成为一名出色的和选手。1959 年被部队选拔参加全国第一届运动会,荣获全国水球比赛第一名,被授予。并在1959 年国庆十周年,以第一届全运会体育代表团成员,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1960 年 6月,参加全国水球甲级联赛,八战八胜获得第一名。同年参加全国男子游泳锦标赛,在自由泳 800米、1500 米个人比赛中都获得亚军,在 800 米接力赛中获团体第二名,被部队授予三等功二次。1962年被海军授予“五好运动员& 。1965 年 9月参加全国第二届运动会又获得水球比赛第一名,部队记二等功。受到军委副主席贺龙,总参谋长罗瑞卿的接见并合影留念。1966 年代表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亚运会水球 比赛,获得水球锦标赛冠军,得金牌奖章一枚。1977 年 8 月庆祝建军五十周年, 参加全军体育表演和比赛,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等的接见,并合影留念。吕玛亭在体育运动比赛中,多次获奖立功。为鹿境乡亲,为海丰人民和国家争得荣誉。
  蔡杰如: 祖籍海丰县附城镇鹿境乡。六十年代旅港, 从小商贩做起,秉承诚实信用、质量至上的经营理念,艰苦拼搏, 兢兢业业, 终于商畀翘楚。现任鸿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杰如先生对祖国和家乡有着深厚感情, 尤其对家乡教育和公益事业贡献良多。八十年代初, 他第一次回乡, 目睹家乡小学校舍破旧不堪, 人满为患的窘境,当即慷慨解囊予以维修,后又捐资 20 万元作为建校启动资金, 并继续捐资兴建蔡杰如教学楼, 设立蔡杰如教学基金会, 先后捐款 120 多万元, 使大批学子得到资助与鼓励。他还为海丰县附城中学的扩建、教学设施配置、环境美化而尽心尽力,大大改善了附城中学的办学环境, 使该校跻身于海丰县一级学校行列。 蔡杰如先生情系桑梓, 不仅心系教育, 而且热心公益, 出资为村民引进自来水, 铺设水泥村道, 建设卫生安全公厕。 为支持家乡交通建设, 他捐款 120 多万元, 并在港奔走呼吁, 筹资 340 万元, 建设镇道海河公路鹿境段, 改建渡仔桥等, 彻底改变 &路难行& 现状。 无私奉献换来家乡新面貌, 新北村被评为广东省第二个。 蔡杰如先生做事低调, 好事不张扬, 三十多年来, 为家乡和国内其它地区无偿捐款累计超千万元, 在深圳宝安区救灾扶贫, 希望工程做出微力, 深受乡人尊敬, 而在他能力范围内, 亦会继续为公益, 为教育作出贡献。 &兴国兴家一举两得不偏倚, 利民利已两全其美常生财&, 是他的人生座右铭 。他现为广东省汕尾市荣誉市民,在香港被聘任为香港汕尾市社团联会名誉会长、 香港汕尾市海陆丰同乡会名誉会长、香港汕尾市海陆丰陆河文康总会永远荣誉会长、香港汕尾市海陆丰陆河文康总会永远荣誉会长。[6]
  : 1962 年 8 月生于广东惠东县稔山镇,先辈为海丰鹿境甲科村、始祖青冈公二十世孙。中共党员,中国象棋国际特级大师、中国棋类学校校长,二十世纪十大杰出人物之一。全国第八届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党代会代表。1986 年,在全国象棋个人赛中,问鼎全国个人冠军,1988 年再登全国冠军宝座, 年,在第九届至第十三届“&全国冠军赛中获“五连冠&。在“广洋杯&大棋圣赛,“中立杯&快棋赛中均荣获冠军。1999 年又获得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冠军。2002 年 1月第九次又捧“五举杯&皇冠。2003 年第 4 次登上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冠军宝座,四度称王。1990 年,在新加坡首届中,夺得中国第一个世界象棋冠军,在第四、五届世界象棋锦标赛中,荣获个人和团体冠军。在第七届世界象棋锦标赛中,再获冠军、“四夺王座& 。在美国首届“佛乘杯&象棋世界棋王赛中,又荣膺棋王冠军。战功赫赫,誉满全球,堪称中华精英。相关棋艺书籍()
(人物传略顺序按出生年代安排)
鹿境乡革命烈士简表
1911年--1949年
吕铭珍: (男)生于1901年,中共党员,任一区区委书记,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在海城战斗中牺牲。
吕祖贻: (男)生于1907年,中共党员,任一区通讯员,1925参加农民自卫军,1926年5月在海城战斗中牺牲。
吕培其: (男)生于1890年,又名吕深,中共党员,任鹿山村农会会长,1925年参加农会,1926年任四区赤卫队交通员,1927年10月海城战斗中牺牲。
蔡覃恩: (男)生于1898年,中共党员,1926年参加农民自卫军,1927年在海城被捕牺牲。
蔡潮周: (男)生于1892年,中共党员,1926年参加农民自卫军,1927年6月在海城被捕牺牲。
蔡再顺: (男)生于1882年,中共党员,任四区交通员,1925年参加农会,1926年任四区赤卫队交通员,1927年10月在海城战斗中牺牲。
蔡明周: (男)生于1887年,中共党员,1926年参加农会,在三区参加赤卫队,1927年11月在可塘战斗中牺牲。
吕乃荣: (男)生于1875年,中共党员,1926年参加农民自卫军,1927年海城战斗中牺牲。
吕覃宜: (男)生于1899年,中共党员,1926年参加农民自卫军,1927年在海城战斗中牺牲。
吕育章: (男)生于1904年,又名:吕潭冰,中共党员,任一区赤卫队大队长,1925年参加农民自卫军,1926年任赤卫队大队长,1927年在海城战斗中牺牲。
吕焕标: (男)生于1901年,又名:吕朴,中共党员,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任一区区委秘书,1927年在海城被捕牺牲。
吕祖式: (男)生于1903年,中共党员,1926年参加农会,同年任一区区委委员,1927年3月在海城被捕牺牲。
吕培壮: (男)生于1904年,又名:吕健,中共党员,1926参加自卫军,同年任鹿山赤卫队长,1927年在海城战斗中牺牲。
吕培杰: (男)又名:吕帮,中共党员,1926年参加农民自卫军,同年在一区参加赤卫队,1927年3月在海城战斗中牺牲。
蔡翠德: (男)生于1898年,1925年参加农民自卫军,1926年参加赤卫队,1928年在海城被捕牺牲。
吕 岳: (男)生于1910年,中共党员,1927年参加赤卫队,1928年7月被捕,在海城牺牲。
吕 校: (男)生于1908年,中共党员,1926年参加农民自卫军,1927年参加赤卫队,1928年在陆丰碣石战斗中牺牲。
吕干保: (男)生于1898年,又名:覃佑,中共党员,任一区农会文书,1926年参加农会,1928年4月在海城被捕牺牲。
吕 冰: (男)生于1903年,又名:芳友,任五区赤卫队秘书,1927年参加赤卫队,1928年在海丰马宫战斗中牺牲。
蔡维周: (男)生于1909年,中共党员,任汕头地委宣传干事,1925年参加革命,1931年在汕头市执行任务被捕,经受严刑酷打,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蔡潭良: (男)生于1893年,任公平一村农会会长,1925年参加农会,1928年在公平战斗中牺牲。
吕云佳: (男)生于1919年,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华南抗日游击队,年任游击队分队党代表,年任游击队中队指导员,1941年在东莞大云岭战斗中牺牲。
吕 鸣: (男)生于1907年,又名:吕鸿山,中共党员,1940年参加抗日工作,任一区交通站站长,1945年被捕牺牲。
吕 进: (男)生于1920年,又名:吕妈秦,中共党员,1943年参加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六支队二连战士,1945年7月在坪山战斗中牺牲。
吕国梁: (男)1939年参加抗日游击队,任三中队班长,1941年在惠阳坪山战斗中牺牲。
吕 明: (男)生于1912年,又名:吕染,中共党员,1932年参加党地下工作,任村财粮委员,后参加抗日工作,1945年7月被捕牺牲。
吕志明: (男)生于1907年,又名:覃垒,中共党员,1928年参加农会,任一区税务站站长,1945年7月在马宫被捕牺牲。
吕焕亮: (男)生于1917年,又名:吕度,中共党员,1938年在村参加党地下工作,任东江纵队三连连长,1939年在惠阳坪山战斗中牺牲。
吕 义: (男)生于1919年,1941年在龙山参加东江纵队六支队,任排长,1944年在惠来战斗中牺牲。
蔡肯宜: (男)1944年参队,1949年在鹅埠战斗中牺牲。
蔡 侯: (男)生于1929年,1947年参队,任粤,赣,湘纵队四连班长,1949年10月在博罗石坡战斗中牺牲。
  &&革命烈士英名表&&根据海丰县民政局烈士名册抄录,按不同时期编排,排名不分先后
鹿境乡县团以上人员
1912年--1949年
吕舜阶: (男)新南村人,旅越爱国侨领,曾任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委员,延安陕北公学名誉董事。
吕楚雄: (男)新南村人,大革命时期,曾任农民自卫军卫生部长。
吕柱汉: (男)新南村人,大革命时期,曾任龙山区区长,农会会长,卫生部负责人。
吕晓湖: (男)又名:心镜。新南村人,历任和平县县长,琼崖(现海南省)巡逻员,两广军法处长。
吕斗香: (男)又名:奕亭。新南村人,历任增城县县长,陈炯明秘书长。
吕茂德: (男)新南村人。陈炯明时期,任两广制银局局长(银行行长)
蔡洗三: (男)又名:省三。新东村人,陈炯明时期,任广州警备司令,驻佛山统领。
吕振华: (男)甲科村人,陈炯明时期,曾任粤军师参谋长。
吕楚深: (男)新南村人,陈炯明时期,任粤军一等军区(上校军衔),海丰平民医院院长。
蔡受梅: (男)新北村人,1907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后任国民党沈阳战区师长,抗日青年远程军独立团少将团长。
蔡可男: (男)新东村人,国民党东三省高空少将观察员。
吕伟东: (男)新南村人,历任广州市参议会参议员,青年党中央评审员。
蔡 鲁: (男)新北村人,台湾国民党中常委,香港海陆惠同乡会会长。
吕铁锋: (男)新南村人,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粤南工作站中校站长。
蔡可协: (男)新东村人,原国民党海军美生舰舰长,解放后任广东航运厅主任。
蔡如一: (男)新北村人,国民党上饶集中营上校军官。
吕洪宜: (男)新南村人,原国民党木门(现香港)海关关长兼舰艇艇长,解放后任汕头海关负责人。
吕务雄: (男)新南村人,原国民党中央教导团少校教官。
: (男)又名:吕务乐。新南村人,二十世纪60年代任香港华人总探长。
蔡 生: (男)又名:蔡钟声,新北村人,曾任香港警务处探长。
吕 六: (男)池口村人,曾任香港警务处探长。
蔡可为: (男)新东村人,国民党军队团参谋长。
吕铁槎: (男)又名:吕月槎。新山村人,1923年曾任海丰县名选县长,海丰中学首任校长。
吕松如: (男)新山村人,民国初期,任广东军政府财政厅处长。
注:1950年以后县团级以上人员众多,不胜枚举(有待续编)。
.道客巴巴[引用日期]
.环球潮人网.[引用日期]
.环球潮人.[引用日期]
.汕尾党政信息网--名胜古迹 .[引用日期]
.汕尾党政.[引用日期]
.广东侨网. [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月份适合种莴苣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