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地歌唱把歌唱出感情,

浅谈歌唱的感情处理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演者应以自己特有的演唱风格、优美的音色和真挚的情感将作品的思想内涵表现出来,才能把听众带入歌曲的意境中,把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展现在听众面前;才能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收到演唱的预期效果。
一、了解歌唱的感情处理
(一)感情处理的概念
在歌唱中,充分地挖掘歌曲的情感内涵,运用多种手段,自己的声音把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就叫感情处理。
(二)对歌曲进行情感处理的原因
其原因有两个。
1.从歌曲本身出发&&&&&&&&
任何音乐作品都是“情”的产物,是作者“情之所至、有感而作”的结晶。每一首好歌,其中都蕴藏着丰富的表现力,如果我们只是把它平平淡淡的唱会,而没有“情”,那么,再好听的歌,也缺乏艺术感染力,达不到唱歌的目的
从听众的角度出发
实践要求我们:唱歌要把歌曲唱得感情充沛,富有艺术表现力,使听着能受到音乐美的感染。贝多芬说:“唱歌不是表现音程、音阶,而要唱出音乐的内在内涵——思想感情。”所以,唱歌既要唱声,更要唱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这样的歌才感人。
二、感情处理的重要性
艺术是表演艺术,歌唱者要善于准确的理解分析声乐作品。领悟其内涵,用歌唱技能技巧,把它表现出来,使歌唱富于艺术表现力的非常重要部分。歌唱的美感固然重要,然而歌唱的情感表现也十分重要关键。歌唱者发挥高的演唱水平,声音的美感技巧固然是重要前提条件,却不能忽视情感表现,两者因素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推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同样一首作品由不同的演唱者演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形象,出现不同的艺术效果,有的演唱者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使声与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有的演唱者则过多地强调演唱技巧,忽视了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在演唱过程中缺乏情感和韵味,失去了艺术感染力,无法引起听众的共鸣。由此可见,正确把握好一首歌曲的感情,是唱好一首歌曲的命脉。一首再好的歌,它的词曲终究只是写在纸上无生命力的东西,要靠歌唱者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将它唱活。如果歌者只是单纯的唱,单纯的让旋律正确的从嘴里出来,而不注重感情的投入,那么唱出来的歌曲肯定会遭人唾弃。
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1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确实如此,虽然技巧是表现音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情感更加重要,如果没有情感,音乐就是死的,没有欣赏的价值,也失去了作者的创作意义,情感在作品中的充分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怎么样才能准确无误的把握好歌曲的情感,做好感情的适当处理,从而让自己的演唱完美呢?
三、对歌曲做正确的感情处理的方法
(一)分析歌曲
分析歌曲的目的是为了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艺术形象。在学一首新歌之前,得先把词从头到尾在心里读一遍,仔细的揣摩撰词者的心思和他表达的意境。一首歌曲,无论是先有词还是先有曲,双方作者都是认真揣摩对方要表达的意境和思想,如果到了你这里,你完全不理会他们的用心良苦,就这么凭着自己的感觉唱,这样很不妥。
分析歌词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音乐特点
即组成这首歌曲的音乐要素。如:歌曲题材、体裁、情绪、速度、节拍、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旋律、节奏、和声等。
2.思想特点
即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如歌颂了什么、反对了什么、主题思想是怎样的等等。
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感情基调。如:优美的、欢快的、柔和的、活泼的、激动的、悲伤的、辽阔的、赞美的等等。我们要一遍一遍的朗读歌词,准确把握好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二)处理歌曲
1.速度处理
确定一首歌曲的速度除了它上方标出的速度术语外,还可以根据歌曲的感情基调来定。比如:欢快的歌曲用稍快的速度唱;优美的歌曲用稍慢的速度唱。为了乐曲发展的需要,也可以在歌曲的进行中改变速度。比如说《望乡词》这首歌,它是一首很慢的抒情歌曲,如果把它唱成进行曲速度,就没有了本来的意义,根本无法抒发出那种对家乡的思念,更不能打动人心。
2.力度处理
力度在歌曲中对情感的表达有着明显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选择力度可根据内容的需要来确定。比如:表达激动的情绪或旋律上行时用渐强力度,相反则用渐弱;有时,为了突出某一乐思或强调某种乐感而采用对比强烈的力度,如《望乡词》中,开始部分是由中弱到弱,然后唱了几句后,到“大陆不可见兮”突然变强。可以体现出不能回家,只能眺望的那种悲亢之情。
3.演唱方法的处理
(1)运用正确的呼吸表达情感。呼吸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歌唱的技巧强调“声情并茂”,而“声”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在于气息的运用正确与否,因而呼吸本身也就是音乐表现的一部分,所以在演唱和训练时应当按歌曲的感情需要进行呼吸。至于怎么去控制气息,把我好呼吸,在这我就不多说了。
(2)通过音色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歌唱中的音色变化是指在演唱一首歌曲时,根据歌曲的思想内容来表示不同的音乐形象。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也表现不同的音乐效果,作为歌唱者在演唱中应该在头脑中设计出歌唱的声音形象,解决用什么声音色彩、力度来表现歌曲的内容、情绪和风格。给歌曲予生动的描绘,借以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3)通过心理调控表达各种情感。歌唱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应随时调整各个器官、各个部位的动作,而核心问题是心理控制的能力,即歌唱对自己的心理调节与控制。一首歌曲的好坏,除了技术和生理上的因素外,主要的是心理素质。只有心理调控能力好,技术掌握得好,才能在歌唱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才能充分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4.手势和表情处理
手是感情表达的“无声的语言”,它不仅能够帮助情感表达、渲染气氛,而且能够为形体造型。眼睛则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各种复杂的乃至细微的感情,均能通过眼睛表达出来。不同的眼光、眼神,反应着不同的心态与感情。而面部表情一定要有“春、夏、秋、冬”之分。歌唱者在舞台上表达歌曲中的感情,一定要从面部表情上有所体现,要敢“做戏”,敢表演,是什么感情就要用什么表情,感情不同,表情也要随之变化。要把上述三种要点有机性的统一好,确实是一件难事。但是一旦你做好了,那对你的演唱将会有莫大的帮助。
5.情绪处理
一件声乐作品的演唱总具有轻重、缓急、强弱、快慢和风格特点等对比变化情绪的。如果从头到尾都是平平淡淡地演唱将毫无意义。所以演唱时充分发挥和表现好这些对比情绪特别重要。不同的歌曲有着不同的情绪特点。有些歌曲常常表现在旋律的节奏型、加花、装饰音及衬腔等细节处理上。因此演唱者应很好地把握,处理好这些细节部分。如:唱好滑音、倚音、波音、顿音等各种装饰音及衬字衬腔。
6.歌曲结尾的处理
歌曲的结束方式有“由强渐弱”、“由弱渐强”、“强到底”和“弱到底”等方式。但不管是那一种,一定要将感情保持住,不能松懈。有个完美的结局,整个过程才会显得更加完美。
以上就是给大家介绍的一些方法。如果在演唱歌曲时,如果能将上述的几种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那效果将会更好。
四、准确做好感情处理对演唱的作用
以情感人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是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是科学的声学表演艺术学科领域。歌唱艺术中的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表现,是使歌唱者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的前提。美感是歌唱表演艺术的生命,用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现点燃观众的情感火焰,产生其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歌唱的初衷就是“唱情”,声音贵在以情动人,歌唱者应以自己特有的演唱风格、优美的音色和真挚的情感将作品的思想内涵表现出来,把听众带入歌曲的意境中,把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展现在听众面前,才能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收到演唱的预期效果。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著名音乐评论家李凌1曾经说过:“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唱歌就是唱情,声音只是一个工具。”
只有将全身心都投入到歌曲当中,用心去感受歌词,用身体去感受自己唱出的声音,才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理论毕竟只是理论,朋友们还要多实践,多体会,真正的把握好感情的合理抒发,才能将最动听、最震撼人的歌曲献给观众。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怎样唱歌才能唱出感情来?_百度知道如何把握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如何把握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暂无简介
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浅谈如何把握歌唱的情感审美思维
当前位置:&&&&&&&&&
浅谈如何把握歌唱的情感审美思维
发表日期:
&[字体显示:&&]
&[] &[]&&[]
             & &浅谈如何把握歌唱的情感审美思维&
                            旧县中心小学  方璐                   
  【摘&要】:本文的论述重点是情感审美思维在歌唱中的运用。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歌唱思维对歌曲的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只关注技能与技巧,&便容易使歌唱失去灵魂。歌唱是以呼吸、共鸣、个性、情感、听觉、歌唱思维等为依据的,且歌唱的情感审美思维至始至终都影响和支配着技能、技巧的发挥。因此,我们应该明确歌唱与情感审美思维,进一步把握歌唱中的情感审美思维,充分说明把握歌唱中的情感审美思维的重要性。&
  【关键词】:审美&思维&情感 演唱 &
  歌唱思维渗透在歌唱的整个过程中,它在歌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歌唱中抒发情感,声情并茂的审美境界。本文通过对思维与歌唱情感审美思维的概念、特征以及做到审美的最高境界“声情并茂”进行阐述。&
  一、   &关于思维的概述&
  (一)思维与歌唱的思维概念&
  思维是人类通过概括和提炼对事物的认知而形成的心理现象,它的重要性在于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所在。歌唱思维是歌唱者在歌唱实践和审美活动中特有的认识过程,是对歌唱艺术特点和规律的探索和研究,歌唱必须从“思维”开始,而且贯穿歌唱的全过程。&
  作为一种复杂的认识过程,歌唱思维是歌唱艺术实践多侧面、多层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高层次反映。[1]。在歌唱实践过程中,对科学的思维规律的运用,对思维的培养与歌唱的思维特征的注重,从而建立正确的声音形象,指挥协调呼吸、发声、咬字、共鸣等器官的复杂运动,获得理想的美好声音,完美的表现歌曲。&
  (二)歌唱的审美思维与情感审美思维概念&
  审美活动是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美,对所看到的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进行发掘和欣赏的行为。当该活动上升至一定高度,便形成了艺术。如绘画的审美是画家对美的呈现,而歌唱的审美就是歌者演绎出对美的理解和把握。歌唱艺术的美体现在语言的表达、旋律的呈现和演唱技巧的运用。演唱者的审美活动体现在歌曲演唱的方方面面,同时,演唱的美有着许多具体的内容,&“情美、声美、字美、味美、形美”[2]。歌唱的审美思维有四个方面:“歌声审美、音乐感觉审美、情感审美、形象审美。”&
  声乐艺术的审美理想是“声情并茂”,对情感的审美在歌曲演唱中不可或缺。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感。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表现情感。也就是说,若歌手没有在演唱过程中融入情感审美的思维,美的感受便不能得以传达,其歌唱活动更不可能构成一种艺术表现。作为人的一种心理反映,情感的审美在歌唱中的体现包括技巧地处理声音和充分地表述情感两方面。把握歌唱的情感审美思维,用你的心灵去歌唱,让演唱得到好的效果。如&&汀江边的畲族姑娘&&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客家妹子勤劳善良的性格。如果对客家妹子的性格没有一定了解,那么在表达这首歌的时候只能是机械地呈现出旋律而不能表达其内在的情感,而如果是由一位客家妹子来演唱,或是对客家妹子有一定的了解后演唱,那么她对这首歌曲的内在必然有自己的理解,在表达的时候自然会融入自己的感情,于是这首歌也就有了灵魂。反之,就显得韵味不足。仅此可看出情感审美思维在歌唱艺术表达中具有的核心地位。&
  (三)情感审美思维的特征&
  认识歌唱的情感审美具有的三个特征:“第一,情感审美表现与情感审美价值。第二,情感表达要力求真实,第三,情感审美是心灵的直接语言。”[3]&
  优秀的演唱是词曲作家、歌唱家以及观众对美的情感进行的同步共鸣。成功的演唱则是由情感的表达推动了发展,促进了进步。情感审美是复杂的心理过程,流露出人们对一些事物产生的感情,以求在群体中达到某种共鸣。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的情感表达要真实,这是情感审美的重要特征,表达过程中又需要经过一定的艺术处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真实的基础上将人物形象塑造生动,并以此来抒发深刻的思想感情。这种真实的感情且充满艺术感的歌唱情感流露,将带给听者观众心灵的震撼。演唱歌曲《断桥遗梦》,演唱者要融入歌曲中,运用哭腔等声乐技巧由表情、肢体语言等手段真实的表现歌曲。不是真的哭泣,而导致无法歌唱。歌唱的情感审美要求歌者将真挚的感情融入歌中,摒弃做作的,虚假的感情伪装。音乐走进了听者观众的心里,听者的情感审美是愉悦的,能真切自然的体会审美。这也体现了“歌唱情感审美是心灵的直接语言”这一特征。&
  二、对把握歌唱中的情感审美思维的阐述&
  (一) &声音技巧的阐述&
  声音技巧在歌唱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同扎稳马步是好功夫的必要前提条件。它是一项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并且掌握得越扎实对歌唱的表现力越有帮助。声乐技巧是对歌唱艺术的掌握、运用、表现的实践手法。歌唱者通过声音所取得音乐效果,是依靠各种歌唱技法和它们的有机结合来演唱一件音乐作品的。[4]&“人声歌唱的基本要素有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四个部分。这四个要素也影响着发声训练。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共鸣腔体加以扩大和美化,从而形成了悦耳动听的声音。呼吸、发声、共鸣这三者为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是同时出现的,如果没有呼吸,也就不会有共鸣,就无法发出好听的声音。语言是歌唱所独有的特点,任何一种乐器也不可能具有此特点”[5]声乐技巧是博大精深的,气息的控制、喉腔的自如、共鸣的丰富、读字的清准属于基本问题。把握好歌唱的呼吸运动的平衡、真假声的平衡、头腔共鸣的平衡三个平衡点,这对于歌者更好地把握情感审美思维中的技巧,并得到全面的平衡。有声乐技巧为基础的声音,将会从“自然之声”逐渐过渡到“审美之声”。&
  (二) &情感体现的阐述&
  演唱一首歌,从歌曲的意境、人物的感情着手,往往是比较顺利的。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的基础。而“内涵”,是指蕴涵于作品表面形式下的思想感情。当我们第一次拿到一首歌曲,应该透过它的文字表述了解作品所描写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从而去揣摩它所要表达的主要情感。对歌词的把握则是重要的第一:歌词是由词语所构成的,歌词是通过歌声来表现它的字句、诗意、情节、思想、意志和信息,以及一切的情感内在含义和理智内容的。比如:《糯米香,糍粑甜》这首山歌,“糯米香,糍粑甜,红军来了分稻田,分稻田,村村喜唱农家乐,农家乐耶,大男孩小姑娘像过年,像呀像过年。树上喜鹊叫喳喳呀,千年土地回老家呀,红军来了分了田,分稻田呀……”有红军,有分稻田,我们马上能够明白了,这首山歌唱的是抗战时期的事情,在那个年代里,毛主席领导农民工人干革命、打胜仗。主人公是个农民,农民翻身做主人,有了田有了地。在表达这首歌曲时需要的是还原农民的真诚质朴,不遮掩不做作,勇敢大胆的表达内心渴望分田的喜悦之情。所以说对歌词分析理解透彻之后,对成功演绎歌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学会讲述歌曲。面对一首歌曲时,应先把歌词读顺,最好加以朗诵。一拿到作品就马上先唱谱的做法并不恰当。歌唱者应该丢开谱,用讲述的方式去朗诵一首歌曲的歌词,并且以此作为掌握歌词和集中了解其思想感情内容的方法,这样歌曲的字句也将得到适当的强调。例如《香溪香》这首歌曲,“桃花红,香溪香,桃林里面有个小村庄。村边有条啊,清呀清水河,河边有个小姑娘。”经过对歌词的朗诵,我们可以明白这首歌曲是轻快活泼的,描写了香溪边的小姑娘热爱家乡,热爱香溪的感情,小河流水香两岸,世世代代香溪香。对于这点相信很多声乐学习者都有同感,不了解歌词的意义而马上唱谱大都不能完美诠释歌曲。&
  第三:对歌曲进行分析。每首好歌的产生都经历一次艺术创作的过程,都是作曲家抒发情感的媒介。每首好歌的背后无不蕴藏着作曲家的真情实感,仿佛每一个音符都跳跃着作曲家的深情。所以歌唱者在歌唱前必须先对歌曲进行分析,去体会和发掘作曲家在当时的感情状态。《为了谁》是1999年春晚上祖海和佟铁鑫演唱的,一瞬间感动了全中国亿万观众的心。98年那场特大的洪水,天灾啊,但洪水无情人有情!中国政府、中国军人以及中国同胞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了天灾。这首创作于当时的歌曲,饱含着作曲家孟庆云心中的澎湃与深情。据演唱者祖海的讲述,当时在这首歌曲的录制中,刚开始她根本无法真正体会到那种深情,导致歌曲的录制一直失败。为了完成这首歌曲,她静下心来反复揣摩这首歌曲,旋律的起伏仿佛是灾区人民的呼声,对人民政府,对中国军人,以及所有对他们给予帮助的人们的感谢之情。这是作曲家对人间真情,政府关爱的歌颂赞扬。祖海还亲自去了救灾现场,在那里,她看到了泥巴裹满了裤腿,汗水湿透了衣背的救援战士们。现场是忙碌的,但却是充满希望的。那一刻,她震住了,感到歌曲的旋律与心情是如此贴切。于是《为了谁》这首歌曲感动了所有人。对于这点通过这个事例,也更能说明对歌曲进行分析是相当重要的。&
  第四:在歌曲中加入自己的理解,进行二次创作。歌唱者的二次创作意味着不仅要对原作品所要表达的信息进行传递与再现,而且要透过加上自己的理解使得歌曲内涵更加丰富,充分展现出演唱者的高超声乐技巧与情感的再现创造力。理解和感受加深了,演唱时的表现便会更完美。《亲爱的人》这首歌曲,有对唱与独唱两种演唱形式。歌曲的简单理解就是妻子与丈夫间的感情,因为特殊的工作条件,表达的是军嫂军人之间缠绵的爱情。深刻的理解则上升为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民族大爱之情。在对歌曲进行全面了解分析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感情,将会使歌曲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意味。但同时,并不是每个歌手都能准确理解作品内涵,因为这与演唱者的文学修养直接挂钩。&
  三、    在歌唱过程中运用情感审美思维&
  歌唱艺术至高的审美境界是“声情并茂”。那如何做到“声情并茂”呢?首先应该重视对“情”的把握,其次是探索内心情感体验与科学发声的完美结合。&
  (一)重视对“情”的把握&
  关于对“情”的把握是很重要,且需要重视的。对“情”的理解,可分为狭义,广义两个方面。所谓狭义的“情”是指“曲情”,广义的“情”是指“智情”。[6]&
  情,是一切艺术的基本出发点。演唱要情深意切,真挚感人。歌唱能充满感情是很重要的。假如歌唱没有感情,那歌曲就好像一杯白水,不仅无味而且不可能拥有感染力。那么这样的歌唱便成了一件无意义的事情。情,乃歌之魂。歌中有情,用情歌唱,这就需要能够把握好“情”了,也就是说必须完成好“知情,唱情,传情”这三个“情”的环节。首先理解何为“知”,当我们在演唱一首歌时,首先要知道的,了解的便是歌曲的时代背景,在哪个时代背景下,表达着怎样的主题思想。经过对歌曲内容的深刻体会与了解含义后,选择适当的手段来演唱这首歌曲,在心中能够构想相似的场景,对歌曲进行独特精彩的设计。比如演唱一首《孟姜女》,要做到心中有数,不仅需要知道孟姜女这个人物,更要马上能构想起作品要表现的孟姜女的心路历程,从等待思念丈夫到等待成焦虑再到最后的绝望。这样便做到了“知”也完成了“知情”这个环节;第二环节“唱”,也许一些歌唱者会认为这是最容易完成的了。但要真正的完成“唱”,需要在演唱中能够融入作品中。在第一环节中,完成了“知”便对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选择了表达思想感情的演唱手段。以这些为基础依据,演唱者就能身临其境,成为作品的主角。比如山歌《送郎当红军》,面对自己的心上人要参军,尽管心中不舍离开,但又应支持他报效祖国的纠结缠绵之情。送条手帕寄深情,希望彼此的感情与革命一样“永远莫变心”这时唱起来就能够表达那种深刻且美好的感情,这样便做到了“唱”也完成了“唱情”这个环节;最后一个环节“传”,这是最重要且关键的一点。如何将感情传达给人,让听者观众感受你的欢喜与悲伤,愤怒与兴奋?这需要“用心”,以心传心,用悦耳动听的声音、眼睛眼神、笑容等面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来表达。简单来说,就是用真心去为他人或自己歌唱。一首《生日歌》,为你亲爱的朋友而唱,真心的祝福会让你微笑,你的表情、眼神包括肢体语言都能流露出幸福感染所有听者观众。这样便做到了“传”也完成了“传情”这个环节。完成了这三个环节,那么演唱的歌曲自然充满感情,动人心弦。&
  (二)探索内心情感体验与科学发声的完美结合。&
  技与艺,即声与情。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发声、咬字、吐字等声乐技巧与“情”的把握与表达。这样的歌唱由多种因素融汇成一个整体,用全身心去表演,形成感动感染听者观众的一种表演艺术。只有做到声与情结合,技与艺并重,才能达到一种境界、形成一定的艺术成果,产生沁人心脾,感人肺腑的效果。声与情,两者要保持平衡统一,就必须结合得当到位。要把情表达出来必须要用声来唱出,但单纯的发声唱出来是无法表达感情的。如果演唱者不能感受到作品流露的感情,完整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那尽管演唱者拥有超强的声乐技术与干净美妙的嗓音也无法得到听者观众的喜爱,听起来也是索然无味无灵魂无感染力的。为什么资深歌唱家的演唱与普通歌唱者的演唱效果会不一样呢?原因也说明了一点,演唱的过程,不仅需要歌唱者对作品内容进行认真的了解,形成深刻正确的认识,而且歌唱者拥有可以完整表达把握歌曲的演唱技巧,这样不仅能使听众听到优美的歌声,而且感受到作品表达的感情,充分享受艺术的美。在技与艺,声与情的关系中,“技”的重要影响体现在基础,技巧不纯熟,艺术表现也就不能到位,更无所谓达至“艺”的完美境界了。&
  从歌曲内容出发,从人物出发,以科学的发声技巧为基础,通过声情并茂的演唱,塑造极具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完美的演绎作品。比如声乐作品《阿妹出嫁》,我们首先要理解的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性和情感的内容是什么?这是一首湖北土家族民歌,曲风是高亢热烈、真诚质朴,常常使用大跳音程,句尾常常用长音甩腔,所以需要一定的演唱技巧。更需要感情的依托。我们需要了解哭嫁歌是土家族的风俗歌,也属于一种特殊的情歌。这是土家姑娘婚嫁前夕,邀约女性亲朋好友围坐一起叙述往日的欢乐与悲伤,憧憬未来的美好与忧虑时唱出的歌曲,这首作品结合风俗歌曲的特征加入新民歌的创作手法,旋律婉转而俏皮,节奏舒缓而具有内在张力,十分可爱!我们理解作品的思想,体会到土家族姑娘火辣辣的性格特征,感受到她们内心的善良可爱与纯真,想象到出嫁前夕土家族阿妹的羞涩与不舍的心情以及激动且幸福的表情。&
  综上所述,歌唱作为一门艺术,培养能够良好的运用歌唱思维的习惯是声乐演唱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具体来说,就是能从宏观层面把握歌曲情感,融情于声,将声音、歌词、情感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歌唱过程中,注重并掌握好情感的表达,并养成在歌唱中运用情感审美思维演唱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叶纯之,蒋一民《音乐美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2]&彭晓玲&编著《声乐基础理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3]&赵淑云&编著《歌唱艺术与实践》[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4]&邹长海.《声乐艺术审美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5期.&
  [5]&薛良.《歌唱的艺术》[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2002年10月第四次印刷.&
  [6]&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
  [7]&邹长海.《歌唱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5月第一版. 
  [8]&《怎样提高声乐演唱水平2》—吴碧霞《“鱼”与“熊掌”能否“得兼”–谈中外作品演唱的歌唱观念和思维方法》[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年10月.&
  [9]&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10]&中国文化史丛书&著&《声乐艺术》[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11]&王曾福.《声乐教学笔记》[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9月第一版.&
  [12]&金铁霖《声乐教学曲选》第一集&[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次印刷.&
  [13]&李广汉编著《&声情并茂的歌唱艺术》南宁[M]接力出版社,1999年8月.&
  [14]&华乐出版社编辑部&著《怎样提高声乐演唱水平2》[M]华乐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15]&[日]渡边護的《音乐美的构成》北京[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
  [16]&林华著.《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17]&[美]杰罗姆·汉涅斯著.黄伯春译.《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北京第一版.&
  [18]&[美]韩德森.程淑安、孙颖译.《歌唱艺术》[M].南京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
  [19]&[美]伦纳德-迈尔著何乾三译《音乐的情感与意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1]&参见彭晓玲&编著《声乐基础理论》第1页,第3段.&
  [2]&参见赵淑云&编著《歌唱艺术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 
  [3]&参见邹长海《声乐艺术审美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5期.&
  [4]&参见薛良.《歌唱的艺术》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年2月第二版.第13页.&
  [5]&参见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第14页.&
  [6]&参见邹长海.《歌唱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5月第一版.
 & (编辑 & 郭兆楠)
&【】&【】&【】
主办:上杭教师进修学校
承办:上杭县数字上杭建设办公室
闽ICP备号 E-Mail:jsjxxx@
建议使用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Netscape6.0、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能把歌唱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