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甜不甜 我想知道我们吃的面甜不甜

  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农夫山泉不如自来水”的负面消息在这几天继续发酵,随着旺季来临,销售业绩大打折扣的农夫山泉终于坐不住,来了一个大手笔,在腾讯、网易、搜狐等各个网站首页挂上了“人在做,天在看”的巨幅“喊冤广告”。这场喜剧终于到了高潮。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早在今年4月初,京华时报爆出农夫山泉的水质低于国家自来水标准,而且这家报纸一发狠,连续扇了将近一个月的风,于是把火烧旺了,各大新闻媒体都纷纷加入,以示自己是主流媒体;接着到了5月初,北京某个桶装饮用水协会宣布下架农夫山泉。农夫急了,跑到各大媒体上喊冤。梦想哥初步估算了下,在一个顶级门户网站的首页呆一天,估计费用不低于100万,这回农夫终于被蛇咬伤了,大出血…….  本来这个事情是很简单的,水质达不达标送质监局测一下就一清二楚。但是出了点意外,农夫用的是浙江省地方标准,按照规定应该是比国家标准这个底线更严格的,偏偏它比国标还宽松,五年前就应该作废的,没办法衡量。那就退一步吧,农夫按照国标检测就完事了,可是更不碰巧的是:饮用水的国标简单的一塌糊涂,甚至远远不如自来水的国标,一些很关键的指标都没有。权威失去了权威,农夫被一群地头蛇调戏了,没地方主持公道,只好自己跳出来喊冤。最后连美国标准都搬出来了,咱小P民又很荣幸与国际接轨!  农夫到底冤不冤呢?既冤又不冤。  先说冤。本来这个行业就乱七八糟的,国家标准就有4个,地方标准加上企业标准,估计也有好几十个,而且没有严格执行等级递增原则,标准之间相互还打架呢,农夫肯定也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加之农夫这几年营销工作很到位,什么“农夫山泉有点甜”、“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等等口号叫的很响,迷倒了一大片小P民。哥当年最大的理想也就是:农夫、山泉、有点田。老话说树大招风,于是一些同行瞅准机会,一举击中农夫这个软肋,并且死死咬住不放。由其是广东佬做的很绝,把百度的广告打到了农夫的地盘。一个巨人就这么被几个小瘪三撼动了,销售额急剧下降,不喊冤才怪。再说了,同行里有几家真的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呢,大家还不是明着暗着打擦边球,何苦盯着我老农不放?冤!  再说不冤。虽然这个事情出于同行竞争,而且对手使了些下三滥手段,说了不许打脸偏打脸。但是农夫的确不冤!估计这几年农夫忙着打广告,没功夫注意看标准冲突;或者呢是耍小聪明,明明知道地标不能用,故意装糊涂,用了,而且一用就是好几年。都说出来混是要还的,常走夜路哪能不碰鬼。特别是目前形势下风声紧,饮食安全是绝对不能碰的高压线,谁碰谁死。农夫艺高人胆大,以为自己没事,碰了,而且一碰就是好多年,终于触电啦。  于是农夫知道事情闹大了,开始自救。不愧是做营销的高手,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同时在各大主流门户网站首页喊冤,一把鼻涕一把泪,还拿出了个美国标准,说各位天老爷你们看吧,我的水有多么多么好,绝对喝不死人的!  以前觉得农夫挺了不起的,营销水平绝对在国内数一数二。一条“农夫、山泉、有点甜”的短信轰传遍整个中国,还弄得我这种2b青年真把它当做理想来追求。再后来,农夫又说,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于是处在饮食安全恐惧中的小P民真把他当做救命草了。孰料这出戏主角换的太快,眨眼农夫自己被推到了风尖浪口。情急之下,农夫跳出来喊冤,说人在做,天在看。这种悲情牌加多宝打过,不过人家更甚一筹,戏虐自己,但是处处挖苦别人,成功的博得了小P民的同情。农夫以为照抄就行,谁知道老百姓这片天早就乌云密布,大家啥也看不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何况农夫低估了红旗下成长的人民对美帝国主义的反感程度,恐怕这白花花的银子是打水漂了。只有那些翻云覆雨的主流媒体偷着乐。  这几年,饮食安全领域热闹非凡,你方唱罢我登台,小P民看的多了,心也寒了。想要个吃喝放心怎么就那么难呢?当不当农夫不再想了,有没有山泉也不重要,甜不甜也没有关系,就痛痛快快给小P民一刀吧,活着真恐惧!不毒死迟早也要被吓死……
楼主发言:7次 发图:1张
  农夫这几天花大把大把的钞票,在各个门户网站进行大规模的鸣冤活动,总感觉特别的刺耳。由其是搬出了一个美国标准,很不爽!!!  中国难道就那么不争气,需要一个美国人的标准来为我们衡量自己的生活水准吗  我们的确不安全,可是我们都有梦想,有希望有一片净土
  央视不可信
敌人唾弃的我就 支持
  板凳!  农夫有什么错呢,被人背后黑了,而且没有人出来主持公道。楼主多一点悲天悯人的情怀吧,这种落井下石的搞法真让人看不起
  先做饭,等下跟你们聊
  前排插入  
  占个位先  
  看热闹的,打酱油的,  俺只喝家里的白开水
  怡宝,屈臣氏,雀巢相对可以,康师傅农夫还有地方杂牌还是不提
  淘宝NB
  人在做,天在看。。。。  天早就瞎眼了,被烟囱熏瞎的,被毒酒毒吓的,被奶粉蒙瞎的。。。。
  支持楼主,作秀就改死!
  早就不喝农夫山泉了。。。。  有空到我们论坛坐坐,你懂的
  不好说,看看。
  每一次爆出这种公众食品安全话题,我都义愤填膺,却发现自己有时候又无能为力  能够在天涯里面说一说,吐吐口水
  @王师北去 13楼
19:44:33  人在做,天在看。。。。  天早就瞎眼了,被烟囱熏瞎的,被毒酒毒吓的,被奶粉蒙瞎的。。。。  -----------------------------  兄台,似乎也有一些无奈的悲观,呵
  娃哈哈,娃哈哈,我们的生活多快乐!!!  娃哈哈,娃哈哈,我们的生活多快乐!!!  娃哈哈,娃哈哈,我们的生活多快乐!!!  娃哈哈,娃哈哈,我们的生活多快乐!!!  娃哈哈,娃哈哈,我们的生活多快乐!!!  娃哈哈,娃哈哈,我们的生活多快乐!!!  娃哈哈,娃哈哈,我们的生活多快乐!!!  娃哈哈,娃哈哈,我们的生活多快乐!!!  娃哈哈,娃哈哈,我们的生活多快乐!!!  娃哈哈,娃哈哈,我们的生活多快乐!!!  娃哈哈,娃哈哈,我们的生活多快乐!!!  娃哈哈,娃哈哈,我们的生活多快乐!!!
  都和娃哈哈吧,已经正是喝娃哈哈,儿童笑的肌肉都抽筋。。
  超市里的瓶装水,只要是水,就喝。
  喝死一个算一个
  @丑恶权利 8楼
18:30:09  怡宝,屈臣氏,雀巢相对可以,康师傅农夫还有地方杂牌还是不提  -----------------------------  怡宝、屈臣氏算个屌,只是还没有被发现而已  早晚也是玩完的
  感觉现在喝着味道不如以前了,具体的水质我们也不可能自己到相关部门检验一下,更何况***食品不安全早已人尽皆知,一切都自然咯!!
  家里不要钱的水,才是真正何不不死人的
  楼上的话等于没说~~~  
  我帮你 喝喝  
  这话从何说起那~~~  
  我认为只要通过了任何一项标准的都是好水!哥们的胃久经考验,只要看着干净,且不含砷,没有铊。。。
  O(∩_∩)O~楼上哥们~~~+1
咱的胃那是久经锤炼。。
  @哥摆的是梦想 1楼
18:03:16  农夫这几天花大把大把的钞票,在各个门户网站进行大规模的鸣冤活动,总感觉特别的刺耳。由其是搬出了一个美国标准,很不爽!!!  中国难道就那么不争气,需要一个美国人的标准来为我们衡量自己的生活水准吗  我们的确不安全,可是我们都有梦想,有希望有一片净土  -----------------------------    国标与地方法规《京华时报》认为有冲突,为何要找执行标准的企业的说事?  与“农夫山泉”没有任何关系!为何要纠缠一个企业呢?  为什么死死纠缠,抓住企业不放呢?  干嘛不去找一瓶有问题、指标超标的“农夫山泉”呢?  没有找到,为何这样打击一个中国民企呢?
求戳ID,白菜价你们懂的
  回复第8楼(作者:@丑恶权利 于
18:30)   怡宝,屈臣氏,雀巢相对可以,康师傅农夫还有地方杂牌还是不提 ==========怡宝派来的托?抵制马来狗的企业  
  回复第32楼(作者:@外行瞎说 于
01:46)   @哥摆的是梦想 1楼
18:03:16   农夫这几天花大把大把的钞票,在…… ==========顶  
  这里充斥着各路水军…  
  农夫山泉认为,它适用浙江的标准在全国卖没问题;  京华时报认为,瓶装天然水应该适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可笑的是,大家伙买瓶农夫山泉来看看,它标榜自己是饮用天然水,那么是不是应该适用《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GB?  就农夫山泉的记者会声明说明来说,农夫山泉还涉嫌虚假宣传。看看农夫山泉在瓶身上写的:坚持水源地生产。以千岛湖深层水为水源。结果是什么,农夫山泉委托全国各地的产家贴牌生产农夫山泉,而且没有任何区分标志!!!!
  这个要绝对支持下~
  天下乌鸦一般黑~~!都不是什么好鸟~!
  京华时报这是真心把人往死里逼啊,话说这矿泉水神马的也被基本就那样儿吧,有更影响人身体的其他有毒或者受污染的事情怎么不拿来说呢!
  @哥摆的是梦想 1楼
18:03:16  农夫这几天花大把大把的钞票,在各个门户网站进行大规模的鸣冤活动,总感觉特别的刺耳。由其是搬出了一个美国标准,很不爽!!!  中国难道就那么不争气,需要一个美国人的标准来为我们衡量自己的生活水准吗  我们的确不安全,可是我们都有梦想,有希望有一片净土  -----------------------------  中国就是没有踏踏实实做事的,踏踏实实做事的都逼上绝路了。  这个破烂国家,(国家=政府≠老百姓≠踏实勤劳的老百姓)
  还美国标准,中国没有不准吗?  不够真诚
  今天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其实什么事也没有,阶段性的绝望  于是翻看自己的贴子,突然发现好像楼上有一个哥们是我粉丝哦,鸡冻!  郑重申明:半夜顶帖是一种美德,由其是顶自己的!
  以京华时报这种执着,如果市场上真有不合格的农夫山泉早就被曝出来了。说明农夫山泉只是执行标准低,实际质量并不低。  
  说不合格莫非是用美国标准检测出来的? 不是说企业内部标准比官方标准还要高吗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被检测不合格呢
  @哥摆的是梦想 唉,我早就在此事被揭露前几个月就以创作小说的形式预言过啦!    农业山泉,有点咸噻!
  夜猫子还真不少呢,半夜爬起来打广告的都有。。。。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刘墉:你的嘴甜不甜 | 阅读生活 | 阅读时间
当前位置: >
> 刘墉:你的嘴甜不甜
刘墉:你的嘴甜不甜
| 日期:&&来源:阅读时间
今天早上,我起床,发现家里一个人也没有,只好打你妈妈的手机。手机是你接的。&“你们到哪儿去了啊?”我问。&“你难道不知道我今天要上中文课吗?”你在那头喊,“我们正在去徐老师家的路上。”&晚餐前,我到厨房的柜子拿酒杯,你也过来,伸手往同一个柜子里摸。“你要什么?”我问你。你没答,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碗,把碗在我眼前晃了晃,就转身走了。愈是当你们大了,有了主见,或进入青春期,愈得教你们说话的礼貌。&譬如你今天早上,对我说话,不是就不够礼貌吗?&当我问你在哪里的时候,你为什么不直接说“我们在去上中文课的路上”?相反的,你用了一句责难的话——“你难道不知道我今天要上中文课吗?”&孩子!你大了,应该知道说话的技巧。会说话的人,绝不是总以责难语气咄咄逼人的。&想想,如果天气冷,你穿少了,妈妈对你吼:“你想冻死啊?”是不是在感觉上远不如她对你温柔地讲:“今天天冷,多穿一点!”&想想,如果你在教室里开窗子,有同学对你喊:“你不冷吗?你不冷,我们冷。”是不是远不如她对你关心地说:“别开窗子吧!回头着凉了。”&“多穿一点”和“别开窗子”都是正面的句子,好比你上幼儿园时老师教我们对你说话的方法,不是很简单、很明确,感觉上比你用责难的“问句”好多了吗?&相对的,有许多直接而简单的句子,你又应该改为问句,才显得婉转。&譬如你问:“对不起,我是不是能离开一下?”是不是比你直接讲“我有事,要离开”感觉有礼貌得多?&再谈谈你晚餐前拿碗那件事。你知道中国人常用“颐指气使”形容人没礼貌吗?“颐指”的意思是用半边脸指挥;“气使”表示用“哼、嗯、喂”的语气使唤人。西方世界也一样,当你指挥别人,却只有动作,没有声音的时候,是最没礼貌的。&举例来说,你去餐馆,茶杯空了,你最好对侍者说:“是不是麻烦您,帮我续杯?”或者一边指杯子,一边简单地问他:“我是不是可以?”除非那侍者距你很远,你叫他,会吵到别人,你绝不能只指一下杯子。即使指杯子,不说话,你也一定要看着他,露出笑容。&至于你去银行或邮局那些柜台外面有玻璃的地方办事,更要注意。不能用敲玻璃引起对方注意,而必须开口说话。即使不得不敲玻璃,也必须伴随着说一声:“对不起!打扰您。”&好!现在回头想想,我要纠正你什么?晚餐前,你把手横过我面前去拿碗,是不是不如开口问:“爹地,能不能请您把碗递给我?”就算你自己拿了,当我问你要什么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应该开口说“我拿碗”,而不是在我面前晃一晃?&最后,让我告诉你两件有意思的事——&我念研究生的时候,有个在餐厅打工的同学曾经偷偷说:“如果有客人耍大牌,颐指气使,我就在他的菜里吐口水。”&还有一个在领事馆做事的朋友说:“我最恨人家敲窗子了,我又不是动物园里的动物。他只要敲,我就装做忙,要他等;如果他再敲,我就找他麻烦,给他刁难。”&无可否认,这两个人做事的态度都很不对。但是你能不知道、不警惕吗?&没礼貌,除了显示自己没教养,还可能吃暗亏!
继续阅读下方的推荐内容
阅读时间通过文摘、翻译和原创的方式分享有益于提升个人生活品质的精品内容
鄂ICP备号&&&鄂公网安备43号【编者按】文章从生活中的平常食物入手,再回忆过去有关白面饼子的趣事。现在的孩子们,也许是吃得太精了,偶尔一食这些普通的食物,就有美新鲜感,恰恰是这样一些普普通通的食物最能养人。【编辑:邬海波】
*先登录才能评论
  小敏,很感谢你的意见,我会很认真的思考你的建议的!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么多年,不知道吃过多少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但是,什么也不能代替,当年那每顿一块的白面饼子的香甜。那种甜,带着温暖,带着感动,是甜在心里的。  
仔细一想,确实如此呢。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农村的大铁锅,灶下烧着柴,锅里是开水,舀几瓢玉米面到面盆里,加水调成糊状,用铲子一铲一个饼迅速贴在锅邦上,贴满铁锅的一圈,盖了锅盖,继续加热十分钟左右,熟了再一个一个用铲子铲下来就是贴饼子了。  
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的生活,当年我妈也是这么做贴饼子的。  
很感谢你对我文章的意见和建议,我会认真思考的。
  好熟悉的文字,也许是字里行间的农村生活吧。不过,我倒没有觉得苦吧,可能男人和女人感觉不一样。上次回老家,特别叫姥姥给做了一顿玉米面拿糕,并且要腌酸芥菜粒子的酸汤泡着吃,现在想起来还有些流口水了。一方水养一方人,一直想着家乡的一些事情。忘不了,人不能忘本啊。走题了,很细致的文章!
以后不来了哈
  ``  
经历了这么多年,有些东西并不是用来填饱肚子的,而是用来怀念或者找回自己的。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7 条 1 页
手机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自定义打赏:V币
打赏记录 共0.00V币
暂时还没有打赏。又想起那白面甜疙瘩汤
今天闲来无事,偶然给在外的儿子打电话,问到吃什么饭的话题,儿子突然说想喝那老家的甜汤。虽然这一句不轻易的再熟悉不过回答,我先不考虑他是褒义的还是贬义的,却顿时升起了我心灵深处对面疙瘩甜汤的记忆闸门。
我出生在河南农村,那个年代我们的国家不富裕,对我们家来说也一样。虽然是农村,有地,有田,可以种,收。但是在那个 “ 文争武斗 ”
的革命后时代里,人们要的是精神食量,不是填饱肚子的小米,白面。人定胜天的理论观远远大于让肚子鼓起了的强壮感觉。每个人都面黄肌瘦的痴呆动作和那勉强喊出的极不协调的精神口号,在我的记忆中至今仍能一闪而过,岁月已经时过境迁,最终
“ 革命 ”
已经一去不复反了。可在那穷苦的日子里奶奶偶尔给我改善的一顿白面甜疙瘩汤确能依然那么温情地溶进我的记忆里。虽然现在的生活富足了,已经吃的不知道什么是香的厌食感觉确丝毫让我难以忘记那简单,好做,光滑,甜美,解渴的白面甜疙瘩汤。
面疙瘩汤其实做起来不难, 花不了太多时间, 我从小就给奶奶下厨房偶尔自己也学做一顿疙瘩汤试试身手,
其主要功夫在搅面疙瘩上:把面粉盛进碗里,一手端一小碗水向碗里慢慢滴注,(当然现在是在水龙头上了,可你没有功夫还是不要直接去接水的)另一手在碗里用筷子顺时针(也就是一顺顺)搅动,估计水、面比例差不多的时候,也就是面绸的可以搅动,稀的用筷子可以挑起来面团。这时候就隔几分钟搅动1分钟,放下叫面醒一会,再搅动,反复数次,彻底搅出面筋来。点上火待水快开的时候就开始在面团里加一点水开始洗面,洗出来的面水倒进开水锅里搅一下,再继续在面团里加水洗面,倒进锅里,待面团全是面筋的时候再将全部倒进开锅的面汤里一个方向稍快一点的搅动,这时候你再看面汤锅里就会飘起来像面条似的面絮絮。小火煮上一会,然后根据汤的多少再摸一个或几个平日用来换油盐钱的鸡蛋,打碎调匀洒进锅里,眼见得面疙瘩絮絮和蛋花儿在烟气氤氲的锅里潮起潮落,几番搅动,用文火慢慢熬一阵儿,一股淡淡的麦香味儿弥漫开来,这时便会惹得过路的村人一边走一边探脑寻问:“哟,谁家的面疙瘩汤熟了?”(嘿嘿,这是在农村的时候)黄白相间的面疙瘩甜汤就关火做好了。在农村盛夏酷暑,乡下活重,米饭、干面、馒头也热的难以下咽,披星戴月收工回家,能捧着蓝边粗碗蹴在地上吸溜吸溜地喝上早已凉透的面疙瘩汤,既解渴又解饿,是家乡人最大的享受,那感觉胜过吃世间的一切美味佳肴,那香味至今想起来还魂牵梦绕,谗液欲滴……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奶奶熬得一手好面疙瘩汤,面白、面絮絮匀细的像面条一样、汤润滑,不稠不稀。奶奶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一辈子勤劳善良,性格开朗,老了脸色依然红润,也没有皱纹;缠裹的小脚,走起路来晃悠悠的总是那么要强挺立。夏季的晚上,她都要先做一锅漂浮着蛋花儿的面疙瘩汤放在屋前枣树下的石头台方桌上凉着,再回屋炒上一盘自家院里产的丝瓜、青菜或凉拌一盘自制咸菜什么的,样样色鲜味爽,令人陡增食欲。之后,奶奶会铺了凉席,拿了蒲扇,坐在桌边,给我讲着她那过去的事情。此时,面疙瘩汤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奶奶的年轻经历也传出醇美的曲调,兴之所致时,奶奶还随口哼上几句家乡的、我当时不知名的曲种。待面汤已凉透,
饥肠辘辘的我,就贪婪地吃着面疙瘩汤,可总是舍不得一口吞下,每每珍惜地让面疙瘩汤含在口中,慢慢地让它溶化,顺食道流进胃里,享受那麦香,光滑,甜美的纯正感觉。一大碗的面疙瘩汤很快就这样被消灭了,我还要摸黑端着碗使劲地、最大限度地、伸开脖子舔着那能把脸全部装进去的大老碗底,我敢说,这是天底下最好吃的美味佳肴了。此时奶奶的故事也告一段落,如水的月光洒满静静的小院,凉风习习,两位老小,奶孙静静地喝着滑溜溜的面疙瘩汤,享受着一种安逸的乡间生活。
成家后有了儿子,虽然我们已经生活在了城市的开放供应时代,想买什么,想吃什么都可以得到。可是在儿子的成长岁月里,我依然改变不了农村那种简单,易行,方便,好喝的甜面疙瘩汤,偶然的一顿我的妻子和儿子还是很津津乐道的不停夸我的水平高:现今社会已经没有这样的稀珍好饭了……
可是我经不起夸讲,加上我们每天早上起来上班,送儿子上学紧张的频率,做饭就成了我们每天早上必须的麻烦事情,也成了我最拿手简单易行的绝活承包了。隔三差五的这么搅甜汤,由于时间的紧张就难免会偷工减料,完全不按工艺指标操作,甚至一着急就直接在面里倒水拌成面糊糊状一下倒进开水锅里一煮,就得了。面汤热的时候你为了着急上班填饱肚子吃着还没有什么想法,虽然妻子儿子不想吃也不行,因为这就是早餐,不吃你就要饿肚子。儿子更是敢怒不敢言,我是心里明白偷工减料了,可就是不改操作流程。特别是星期天儿子休息在家早上睡觉不起来,我们还要上班的时候,这个甜汤加荷包蛋一放凉就摇身变成了浆子一锅粑在了锅底,那个又凉又绸的浆子疙瘩汤让儿子起床时看见就没有一点食欲了,干脆就又饿着肚子或者随便找点什么填一下肚子就又去睡懒觉了。中午我们回来浆子甜汤,荷包蛋还在锅里,也没有想那么多儿子不想吃的原因就先忙着心疼儿子做着中午好吃的了。随着一年一年儿子也长大了,我依然习惯这家乡的面疙瘩汤,可在儿子敢站起来说话的时候,他的心里,他的味觉,他那饮食感官已经毫不客气的封堵了这个乡传的家庭绝计了,甚至已经把这个话题变做了一句表扬我厨艺高超的口头禅了,时不时的有机会就提出来夸我一次。这不今天又在表扬我了……
岁月的沧桑,
生活的指数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的饮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已经真的很少有人家再做这样的面疙瘩汤了,即使有也已经发展成五彩缤纷的多味多色的调羹了,偶尔能想起这种饭的也多是上了年岁的那些想多话几年的老人们,也只有他们才善于饮食,善于调养出她们拿手的面疙瘩汤了。也只有我这样在农村接受过吃嘛嘛香的人才能不断的想起那热气腾腾的面疙瘩汤。恰逢今天又是数九寒冬的季节,在儿子的一句玩笑提示中、隆冬的寒冷也激发了我今天回家再一次用现代化的制作工具去体验一把在旧时那橘黄色的灯光下,重现那过去的思恋。一阵锅碗瓢盆撞击的交响曲后。装备上葱、姜、蒜、香菜、盐、醋、香油调味的、现代版的、咸面疙瘩汤就起锅了。冒着热气散发着一股诱人香味的咸面疙瘩汤味美可口,不油不腻,温和脱霂,盛在现代的细白大瓷碗里的。看着碧绿鲜活的香菜叶子在面疙瘩汤里稀零逬星伸展着,漂浮着。黄色的鸡蛋丝,几滴芝麻香油游走在柔软的面疙瘩汤上面,使人垂涎欲滴。坐定后我大口喝汤,大口嚼着劲道韧劲十足的疙瘩絮絮。一边回忆着那过去的事情,待一大碗疙瘩汤落肚,顿觉浑身暖暖的,生出满满的幸福。感觉无比温暖舒坦和侠义。就是这一碗简单的许多人都享用过的疙瘩汤,也让我对过去生活的念念不忘和对我相依为命老奶奶的追思和怀念。
  将真实告诉世界,以真诚面对世人。在今天对食客来讲,这种疙瘩汤太平常了。
也许是缘于这疙瘩汤的过于简单和过于平凡、过于暖心罢了。
可我对它依旧执著,平淡中能让我感到快乐,能让我逃避奢侈,喝着他就好像享受着人间最贴切的浓浓亲情,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幸福和感动!
并且还能满足我经年的记忆 …… 。
&&&&&&&&&&&&&&&&&&&&&
日夜有感于孩子的电话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蒙面唱将傻白甜 的文章

 

随机推荐